時間:2023-11-24 10:38:01
序論:在您撰寫農業機械化及自動化專業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班級:180404班
學號:18040419
姓名:遇 見
(一) 校 內 講 課
實習目的:了解各種耕種機械和收獲機械的結構,工作原理,性能及機械化作業的全過程。
實習時間:XX.8.7——XX.8.11
實習地點:交通館305和農業工程實驗室
實習內容:犁結構和調整,播種機械;收獲機械;玉米收獲機械化;插秧機構造及調試。
(1)耕地機械的種類,構造及工作過程
耕地的主要目的是翻轉土層、破碎土塊、疏松土壤,恢復土壤的團粒結構,積蓄水分和養分;將地表面上肥料、雜草、殘根埋入下層,防治病蟲害,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學性質,提高土壤肥力,為農作物生長發育創造良好條件。 耕地機械是用于耕地作業的機械,包括各種鏵式犁、圓盤犁和旋耕機等。
我國目前使用的耕地機械主要是鏵式犁。鏵式犁按與拖拉機的掛結方式,可分為牽引犁、懸掛犁、半懸掛犁和手扶拖拉機犁四種。鏵式犁的工作部件有主犁體,小前犁和圓犁刀,它們直接用來對土壤進行耕作,在各種不同類型的犁上,工作部件的構造大致相同。
圓盤犁是利用球圓盤進行翻土碎土的耕地機具。其作用原理:是以滑切和撕裂的形式,扭曲和拉伸共同作用而加工土壤的。耕作時圓盤旋轉,同圓盤耙耙片一樣,圓盤與前進方向成一偏角,另外圓盤犁體的回轉平面還與鉛垂而成一傾角,使圓盤犁容易入上,改善了翻地性能。
旋耕機是一種由動力驅動旋耕刀輥完成耕、耙作業的耕耘機械。它能較好地切斷植被并將其混合于整個耕作層內,也能有效地將化肥、農藥等混施于土內,在稻田內帶水耕作能完成“起漿”作業。旋耕機的主要工作部件是刀滾。刀滾內刀片、刀軸和刀座等零件構成。按旋耕刀軸位置可分為橫式(臥式)、立軸式(立式)和斜軸式。按與拖拉機的連接方式可分為與中型拖拉機配套的懸掛式和手扶拖拉機配套的直接連接式。按刀軸傳動方式可分為中間傳動式和側邊傳動式。在側邊傳動式中又按傳動結構形式的不同分為側邊齒輪傳動式和側邊鏈傳動式。
(2)播種機械的類型,構造和工作過程
按播種方式可分為撒播機、條播機、點播(穴播)機和精密播種機。按播種作物可分為谷物條播機、中耕作物播種機、棉花播種機、蔬菜播種機和牧草播種機等。按聯合作業可分為施肥播種機、旋耕播種機、鋪膜播種機、播種中耕通用機。:按牽引動力分為畜力播種機和機引播種機。機引播種機按掛接形式,可分為牽引式、懸掛式和半懸掛式播種機。按排種原理可分為強制式、氣力式和離心式播種機。
作物的播種過程主要由開溝、排種、復土三個基本工序組成,因此作為一般播種機來講—般由排種器、開溝器、輸種管、覆土器利鎮壓輪等工作部件,以及機架、種子箱、傳動裝置、調節機構、起落(升降)機構行走輪和劃行器等輔助部件組成(如下圖)
播種機工作時,種子由種子箱進入排種器中,排種器按一定播種量將種子排出,經輸種管落到開溝器所開出的溝底,當開溝器走過之后,溝兩側的土壤塌下復蓋在種子上,最后覆土器使地表平整
(3)收獲工藝,收獲機械種類
谷物的收獲過程—般包括收割、打捆、堆垛、脫粒、分離和清糧等作業項目。常見機械化谷物收獲工藝有以下幾種:1.分段收獲法(切割,打捆,脫粒,揚場,晾曬,入倉);2.聯合收獲法(一次完成收割,脫粒,分離和清糧);3.兩段聯合收獲法(割曬機割曬和晾曬,聯合收割機撿拾)。
.收割機械 :1)收割機 它將作物割斷,經輸送機構將莖稈在田間捆放成約與機器前進方向垂直的條鋪,或將作韌割斷后在田間堆放,便于人工捆束。2)割曬機 將作物割斷后,在田間順著機器前進方向將莖稈放成首尾相連的條鋪。經涼曬后供撿拾聯合作業 。3)割捆機 將作物割斷后,自動分把、打捆,井放于地面。2.脫粒機 1)半喂入式脫粒機 只將作物穗頭部分喂入機器進行脫粒.脫粒后的莖稈基本保持完整。 2)全喂入式脫粒機 將作物全部喂入機器進行脫粒,脫粒機按完成脫粒工作的情況及結構的復雜程度又可分為:簡易脫粒機、半復式和復式脫粒機。3.聯合收獲機一次性完成切割、脫粒、分離和清糧等全部作業。有半喂入和全喂入之分。 聯合收割機按動力配套方式又分為牽引式、自走式和懸掛式。
2 農業機械化及自動化專業認識實習報告
(4)玉米收獲方法及玉米收獲機械分類
玉米是我國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它產量高、營養豐富、含有大量淀粉等。玉米除食用外,還可作為畜禽飼料,也是工業和食品業的重要原料。玉米在我國種植范圍廣,面積大,全國約XX萬hm,僅次丁美國。其收獲作業量大,勞動強度高。因此發展玉米收獲機械對提高生產率和減輕勞動強度有著重要的意義。
玉米收獲方法:1)分段收獲法 用功能少的多種機械或附加人工,分完成摘穗、運輸、剝皮、脫粒、莖桿處理等作業。其一般程度是用割曬機將玉米割倒、放鋪,經幾天晾曬后,用機械或人工捅穗和剝皮,然后用脫粒機脫粒,或者用摘穗機在玉米生長狀態下摘穗,然后用剝皮機進行剝皮而后脫粒。莖稈用機器切碎或用圓盤耙耙碎還田。此法所用機具結構簡單,勞動生產率較低。 2)聯合收獲法 1.用專用玉米聯合收獲機,一次完成摘穗,剝皮(或脫粒).分離和清選等作業,直接收獲籽粒。2.用谷物聯合收獲饑換裝玉米割臺, —次完成摘稿、脫粒、分離和清選等頂作業。3.用割曬機(或人工)將玉米割下.放成條鋪,經曬后,用裝有拾禾器的谷物聯合收獲機拾禾脫粒。
根據用途和完成收獲作業的程度,玉米收獲機械有以下幾種:玉米摘穗機,玉米剝皮機,玉米脫粒機,摘穗剝皮機,裝玉米割臺的谷物聯合收獲機。
(5)水稻插秧機械(如下圖)
插秧機的構造:
秧箱 秧箱的主要功能是承載秧苗,與送秧機構,分插機構等配合,完成供,送,分秧工序。
分插機構 分插機構是插秧機的主要工作部件之一,在其他機構的配合下,完成分插秧動作。
供秧機構 它的任務是使秧門口經常保有足夠的秧苗,供分插器分取。
機架
劃板或船體
其他輔助部分和動力驅動部分
(二)友誼農場、晨誼麥業及迪爾佳聯參觀實習
實習目的:了解現代農作物耕種,收獲作業的機械化作業全過程以及環境(如天氣,土壤)
對農業機械工作性能的影響;了解小麥加工成面粉的全過程;了解聯合收割機
的加工工藝和制造工藝。
實習時間:XX.8.14——XX.8.18
實習地點:友誼農場,晨誼麥業及迪爾佳聯參觀實習
實習內容:參觀農場的大型農業機械及進口的最新農業機械并了解其工作原理和作業過程;
面粉的加工工序和工藝;聯合收割機的加工工藝及裝配工序。
(1)友誼農場簡介
友誼農場創建與1954年,是蘇聯政府援建的國家“一五”期間156個重點建設項目之一。 友誼農場位于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東南,三江平原大片沼澤地邊緣,場西南有七星河環抱,與寶清縣為鄰,西北有漂筏河、扁石河圍繞,與集賢、富錦縣接壤,鍋盔山余脈零碎地坐落在西鄰,成為與雙鴨山市和集賢縣的天然屏障,東北系大片的原始荒原、長期積水的沼澤地,遙延撓力河谷和烏蘇里江畔。建場初期,總理交給友誼農場的任務是:“出經驗、出糧食、出人才?!庇颜x農場在建場過程中,遵照總理的指示,積累了建場經驗,在經營管理中實行定額管理、生產責任制、經濟核算制以及機務管理、農藝等方面的經驗,在全省以至全國國營農場中得到廣泛運用。友誼農場總耕地為137.8萬畝,人口13萬,人均12畝地,全場分為11個分場,90個生產隊。目前全場共有86個農機場,擁有大中拖拉機1100臺,相配套的農機具達到9000件,小拖拉機1600臺,收獲機械640件,總動力達到17.2萬千瓦。積累了大量建設農墾企業的經驗,為國家培養輸送了大批各類優秀人才。糧食總產量經濟效益不斷提高,較好的完成了黨和國家交給友誼農場的光榮使命。
我們所去的五分場二隊,是全場中農機具最先進的一個生產隊,作為中國農業現代機械化的一個科技示范窗口,曾經創下了年年農業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產出率的全國之最。如今又作為國家精準農業示范基地,第一個把先進的gps衛星定位系統應用于我國農業生產中,繼續引領中國農墾現代化農業的前進方向。精準農業利用遙感技術(rs)、地理信息系統(gis)、全球定位系統(gps)等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在農業生產的全過程中對農作物,氣候,土壤從宏觀到微觀進行實時監測,一實現對農作物生長發育情況,病蟲草害,水肥以及相應的環境狀況進行定期信息獲取和動態分析,通過論斷和決策,在gps和rs技術的支持下,調動土壤生產力,以最少的或最節省的投入達到同等收入或更高的收入,并改善環境,高效地利用各類農業資源,取得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3 農業機械化及自動化專業認識實習報告
(2)先進農機具
1.凱斯stx375型375馬力大型履帶式拖拉機,每臺價格為159萬元,配套農機具后為186萬元。(如右圖)
2.凱斯spx 3310型噴藥噴肥機(如下圖),價格為160萬人民幣,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噴藥噴肥機械,它采用電、液一體自動化設計,安裝了gps衛星定位系統,適合大機械化、大面積作業,作業寬 度為27.5米??呻S時調節噴嘴壓力和藥泵的壓力,控制噴藥量與行走速度。先進的gps衛星定位系統還可根據地塊的大小自動調節噴藥量以保證全面積都可得到均勻的藥量。
(3)晨誼麥業有限公司參觀
黑龍江晨誼麥業有限公司是以原友誼農場糧油加工總廠為主體,改制而成的股份制有限責任公司,擁有員工104人,占地7.8萬平方米,年設計加工小麥6萬噸。1956年建廠的友誼糧油總廠歷經縣制、兵團、農場、粉業公司、麥業公司發展歷程,是黑龍江墾區第一家被省政府命名的“省級先進企業”,“黑龍江省產業化龍頭單位”。1995年該公司投資5216萬元引進意大利先進的工藝和設備,改造成生產自動化、控制電氣化、管理微機化的配麥調粉等級專用粉生產線。為了保證產品質量除常規檢驗設備外,還購置了進口的瑞典波通公司近紅外谷物測定儀、布拉班德粉質儀、拉伸儀和降落數值儀、實驗磨、谷物水份速測儀等設備,保證了企業產品的出廠合格率。
企業在發展中形成了自己的企業文化體系:
企業精神:嚴實、智信、精效、卓越。
企業使命:以振興晨麥業為己任,爭創晨誼知名品牌。
經營方針:管理求嚴,質量求優,市場求效。
管理宗旨:質量為本,信譽為天。
經營理念:以人力資源為基礎,以降低成本、提高質量為手段,增加產品科技含量,創晨誼知名品牌。
面粉加工工藝流程
工藝1:
原糧磁選(篩選)初清篩風選去石機精選打麥機風選著水撞擊機去石機打麥機篩選(平面篩 )磁選磨粉篩理面粉半成品絞龍保險篩磁選打包入庫
工藝2:
原糧磁選篩選(初清篩)風選去石機精選打麥機風選著水撞擊機去石機打麥機篩選(平面篩)磁選磨粉篩理面粉半成品絞龍基粉倉配粉倉混合機打包倉保險篩磁選打包入庫
(4)約翰.迪爾佳聯收獲機械有限公司參觀
約翰.迪爾佳聯收獲機械有限公司是佳木斯聯合收割機廠與約翰·迪爾與1997年5月組建的合資企業。XX年12月16日,約翰·迪爾佳聯收獲機械有限公司經黑龍江省招商局批準成立外商獨資企業。約翰·迪爾佳聯收獲機械有限公司是佳聯在中國聯合收割機行業的主導地位與美國迪爾公司的農業機械在全球的優勢的品質結合的結晶,公司信念:產品質量、生產效率、技術進步、科學管理達世界一流;為客戶提供真正價值的服務,創世界級質量、世界級企業形象。公司占地11萬平方米,1500名員工中擁有一大批高級技術管理人才,企業運用精良的生產設備和現代化管理及檢測手段,嚴格按照聯合收割機國際標準和gb/t9000-tso9000體系組織生產,主導產品有tdl1000系列聯合收割機和jdl3060型稻麥聯合收割機及各種附件。
產品展示
3070 型聯合收割機:
3070 型聯合收割機采用切流與橫軸流組合式脫分系統,以收獲水稻、小麥、大豆為主,兼收高粱、油菜等作物,與同類機型相比,不僅具有完美的外觀設計,理具有無可比擬的性能優勢。在收獲作物時損失小、破碎率低、靈活機動、駕駛舒適,性能價格比更好,是廣大用戶對小型聯合收割機的首選產品。
3060 型聯合收割機:
3060 型聯合收割機是約翰?迪爾佳聯收獲機械公司的主導產品之一,該產品充分利用了約翰.迪爾佳聯公司 1000 系列產品的先進技術。獨特的切流與橫流組合式脫粒分離機械技術先進,性能可靠。該產品被國家經貿委評為“國家重點新產品”,是廣大農戶選購的理想機型。
4 農業機械化及自動化專業認識實習報告
1042 型聯合收割機:
1042 型聯合收割機采用了 jdl1000 系列聯合收割機專有技術和世界先進聯合收割機的前沿技術,為客戶更新換代而設計制造的。該機主要特點是:馬力大、割臺平穩、價格低、適用于高產區域的收獲,是廣大客戶更新換低理想機型。
3518cts 型聯合收割機:
約翰.迪爾佳聯公司為滿足中外客戶對水稻收獲機械的迫切需求,充分利用美國迪爾公司收獲機械的前沿技術,共同合作開發出大型非傳統式聯合收割機 3518cts ,機以收獲水稻為主,兼收小麥、大豆、玉米、油菜等作物。該功率為 150kw ( 230hp ),割幅為 4.8m 和 5.4m 兩種,其收獲性能在國內外均處于領先水平,性能價格比更好,以此填補了中國大型水稻收獲機械的空白。
1075 型聯合收割機:
1075 型聯合收割機是引進美國約翰.迪爾公司專有技術生產的大型聯合收割機。具有技術先進、動力儲備充足、附件齊全、適應性強、可靠性高等優點。 1075 型聯合收割機采用約翰.迪爾公司進口發動機,同時可根據用戶的需要配置各種切割均勻、升降平穩的割臺,可收獲小麥、大豆、水稻、玉米、油菜和草籽等作物。
最后,我們參觀了產品加工和裝配車間,對聯合收割機的生產過程有了初步的了解。
(三) 企 業 參 觀
實習目的:學習工程技術人員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實習時間:XX.8.21——XX.8.29
實習地點:吉林省皓月(集團)清真肉業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農業研究院,菁禾米業有限公司,吉林省金橋農機有限責任公
司,長春卷煙廠。
實習內容:到各個企業的生產車間參觀生產的全過程。
(1)皓月集團
吉林省皓月(集團)清真肉業股份有限公司屬大型股份制企業,國家特大級農業產業重點龍頭企業,國家級“重合同,守信用‘企業,全國肉類加工20強。 在我們參觀交易區的時候,有人問到:“肉為什么要分這么細?”負責人告訴我們說:“肉分的越細附加值越高,而且消費者對肉的要求也越來越細。” 我們參觀了牛從待宰圈到產品的整個生產加工線,對牛的宰殺過程有了初步的了解。當我們問到:“怎么保證活?;钛虻馁|量?”負責人告訴我說:“公司是以‘公司加基地,基地帶養戶’的模式,按照五個一即統一規劃,統一防疫,統一飼料,統一保險,統一收購來保證的?!?/p>
(2)菁禾米業有限公司
吉糧集團菁禾米業有限公司系吉糧集團全資子公司,創建于XX年,是集糧食加工,糧食貿易,國家儲備,物流配送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性糧食企業,公司引進世界先進的日本佐竹精米生產線全套設備、采用專家設計的完美的生產工藝流程,整個加工過程實行嚴格的封閉作業,無加工污染,實現了從種植到加工的全過程無污染監控,真正的綠色產品。在參觀菁禾米業生產線的時候,我了解了稻谷的加工流程:清理初步清理除稗去石磁選礱谷及礱下物的分離谷殼分離谷糙分離碾米成品整理碾米擦米晾米成品分級。
(3)吉林省農業機械研究院
在參觀農機院的時候,見到的機械絕大多數是以前淘汰下來的機器,有國產的和國外的。經過我仔細觀察,國產的農機設計簡單,制造粗糙,使用壽命短;但國外的農機設計復雜、巧妙,制造精致,使用壽命長。即使它們已經使用過多年,看起來依舊是沒用幾年時的樣子。省農業機械研究院的有關人員給我們講,中國農機和國外農機的差距至少是30年或者更多。參觀完省農業機械研究院后,增加了我的歷史使命感,決定要為農機做出貢獻,縮短農機的差距,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做出貢獻。
(4)吉林省金橋農機有限責任公司
吉林省金橋農機有限責任公司是由原吉林省農機總公司部分專業人才投資組建。主要經銷國內,國際知名品牌的拖拉機及其配套農機具。該公司的經理是學農機出身的,看到有這么多學農機的去公司參觀實習,感到特別高興。接著他給我們介紹了目前農機裝備的情況及以后的熱門農機。中國的農機具生產比較落后,出客觀原因外,主要是農機具生產行業沒有外資進入,主要還是自主生產。但拖拉機行業,有許多家拖拉機生產廠家吸收了外資和技術。以后中國農機發展的熱門是牧草機械,這是我國國情和發展所決定的。因為隨著人民生產水平的提高,對畜牧產品的需求會大副增加。最后,給我們講了玉米收獲機械推廣的難度和目前玉米收獲機械的普及率很低。主要還是以人工收獲為主。主要原因是農民對玉米秸桿最普遍的希望:玉米收完后,玉米秸桿整齊的放在后面,可以作為飼料或材火。
(教育整理)
(5)紅塔集團長春卷煙廠
關鍵詞:實踐教學;綜合技能;創新能力
[項目資助]:本文獲遼寧省“十二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特色專業教學質量工程建設與實施(JD11DB238)”和沈陽農業大學教改項目“農機化專業學生自主式學習和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資助。
引言: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是評估本科生專業綜合素質的重要指標。目前,農業工程教育存在諸多問題,如理論教學所占比重較大,忽視創新能力的培養;學生被動學習,學習積極性不高;實踐環節學生以參觀為主,實際動手機會不多;實訓基地緊張等,這大大影響了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針對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特色專業,為了彌補以上不足,將學生培養成為社會所需要的全能人才,制定并實施了以內容更新和體系優化為重點的實踐教學方案[1-5]。
1 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實踐教學概述。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實踐教學環節分為教學實習和科研訓練兩部分。第一部分包括金屬工藝實習,拖拉機汽車實驗,機械制造工藝實習、農業機械化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等;第二部分包括機械設計課程設計,PLC及機電一體化課程設計,專業綜合創新設計和畢業設計等。本文主要針對金屬工藝實習、農業機械化生產實習、畢業實習、專業綜合創新設計、專業綜合課程設計、畢業設計,進行實踐教學方案與實施的闡述。
2 教學實習實施。在教學實習中,將金屬工藝實習、機械設計課程設計、農業機械化生產實習、畢業實習進行了實習內容的修改,提高實踐教學環節學時,強調綜合、設計性實踐能力培養。
2.1 金屬工藝實習、機械設計課程設計實施。將原金屬工藝實習,在內容上增加“構件、鈑金”兩部分內容,要求學生進入實習工廠模擬實際生產進行全方位實習。在實習過程中,學生進行了焊接、車工、銑工、鉗工、數控等學習。實習結束后,學生自己動手完成了指定工件的加工。通過金工實習,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使其將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有機地結合。機械設計課程設計采用指導教師給出設計項目的基本需求及必要的邊界條件,由學生獨立完成設計的全過程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設計開發與創新能力。
2.2 農業機械化生產實習實施。校外實訓基地是生產實習實施的關鍵,是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實施的保障。為加強本科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根據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特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積極創建了沈陽農業大學黑山機械制造廠實踐教學基地、撫順農機技術推廣中心實踐教學基地,聘請了校外實習基地負責人。農業機械化生產實習重點在于增強“生產實習”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也就是將原來駕駛實習與原生產實習結合在一起,在農機化生產現場,根據給定田間條件,整地機械、播種機、插秧機、收獲機械的選型、調整、檢修、編組、與拖拉機掛接、拖拉機駕駛等實際操作,并對工作效果進行檢驗、測定等工作。2013年春季,在撫順市農機技術推廣中心實習基地,學生們親自參加了整地機械、播種機、插秧機作業等環節的實習,同學們親自到田間參與作業,由以往倦怠情緒轉變為積極樂觀的動手實踐,個別同學更是在師傅的指導下駕駛了拖拉機作業,通過現場實習實踐,增強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鞏固了課堂學到的理論知識,培養了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為學生在工作崗位上,從事農業機械設計與制造工作以及農業機械化宏觀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3 畢業實習實施。綜合運用專業基礎知識能力訓練:整合原計劃中的“科技創新實習”、“畢業實習”等環節,將學生分組,指派到專業教師科研團隊中,在指導教師帶領下,參與教師(或校外兼職教師)的科研、專業業務管理工作。其目的是運用專業知識、現代設計方法,訓練科研、技術開發、生產管理等多方面的能力。
3 科研訓練實施。在科研訓練中將專業綜合創新設計和畢業設計進行修改,使其與教學實習相輔相成,完成社會需求的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專業綜合創新設計主要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設計時間為兩周,設計內容主要包括利用solid works軟件進行創新零件實體建模、設計書的撰寫。其實施主要體現在選題的拓展,即選題不僅僅局限在廚衛、環保、節能以及小型產品及設備方面,只要具有創新機構的新型農機具、小型機電產品等,均符合創新設計選題要求。通過專業綜合創新設計,學生完成了初步的設計方案。這些工作成果可以作為大學生創新實踐活動的前期基礎,也可以作為畢業設計的研究對象。幾年來,在創新設計中學生完成創新設計作品48項,獲沈陽農業大學機械設計大賽的一、二、三等獎和遼寧省大學生機械設計大賽的一、二、三等獎,由學生研制的一些產品獲得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14項。
4 結語:針對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特色專業,通過教學實習實施和科研訓練實施,實現了專業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有效地提高了畢業生就業率、獲學位率和考研率,培養出的學生創新能力強、綜合素質高,贏得了用人單位的高度評價,體現了實踐教學實施的合理、可行,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參考文獻:
[1] 李紅兵,閆衛華. 加快交叉學科建設 提升高校有效競爭力[J].中國高教研究,2007,(1): 44-46.
[2] 趙文華,程瑩. 美國促進交叉學科研究與人才培養的借鑒[J]. 中國高等教育, 2007,(1) : 61-63.
[3] 何繼善,王孟鈞.工程與工程管理的哲學思考[J]. 中國工程科學,2008,10(3),9-12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優化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網絡教學平臺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9-0069-04
一、前言
優化設計是工程設計中重要的科學設計方法。最初在20世紀50年代,應用數學領域發展形成了以線性規劃和非線性規劃為主要內容的數學規劃理論,應用于解決工程設計問題,形成了工程設計的優化設計理論和方法。隨著優化設計理論和方法的不斷推廣和應用,優化設計在各個行業得到廣泛的應用,優化設計在農業工程領域也有著重要的應用。因此在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本科專業中,開設優化設計課程,學習優化設計的理論和方法,培養分析和解決優化設計問題的初步能力,為將來從事工程設計工作打下一定基礎。
二、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優化設計》課程的定位與課程目標
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本科專業是昆明理工大學工學專業之一,其開設背景是2000年5月,根據昆明理工大學的綜合辦學條件,結合新農村建設、農業現代化發展、西部開發和云南省新型工業化發展戰略,針對以工業化改造傳統農業過程中對農業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特點,經有關專家認真論證研究后,昆明理工大學于成立了現代農業工程學院。建院以來,在學校領導下,農業工程學院在師資隊伍建設、學科建設、辦學規模、實驗室建設、科研建設、對外聯合辦學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大進展,積極為學校的本科教學工作和人才培養作貢獻。學院堅持學校的辦學指導思想,積極探索在理工大學綜合辦學條件下農業工程類高級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旨在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廣、能力強、素質高并具有創新實踐能力的本科應用型人才。現設有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農業水土工程、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和園林四個本科專業,設有農業工程、農業機械化工程、農業水利工程、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工程和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五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昆明理工大學農業機械化及自動化專業雖然成立時間不長,但具有特色和優勢。昆明理工大學的辦學理念是建設理、工、文、法、經、管多科性協調發展的高水平大學。昆明理工大學辦學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和生源情況是:建設成為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大學,成為我省和西部地區培養高層次科技人才和應用人才的重要基地。生源來自全國各地。昆明理工大學理、工、文、法、經、管多科性協調發展,學科門類比較齊全,學科綜合優勢十分明顯,而且農業機械化及自動化專業的主要學科基礎正是學校的一批優勢學科。這就使得農業機械化及自動化專業能很好地汲取學科交叉的優勢,在學科交叉中獲得新的生長點,使專業得到再生和發展。同樣,依托學校理工綜合優勢,對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改革將形成有利條件。與從農業院校中成長起來的農業機械化及自動化專業相比,在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工程素質、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上具有無以比擬的優勢?!秲灮O計》課程正是突出專業理工特色和優勢的一門學科基礎課。在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本科專業的培養方案中,《優化設計》課程一直列為學科基礎課,旨在培養學生的工程設計能力,掌握科學的設計方法,培養學生在農業機械領域的工程設計能力,突出學生的理工優勢和特色。
三、《優化設計》課程特點
優化設計是現代設計方法中的一個重要領域,是工程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工程技術人員必須掌握的設計方法,《優化設計》課程已經成為高校普遍開設的重要課程之一。《優化設計》課程以重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教育思想為指導,更新教育觀念,堅持“強化基礎,恰當拓寬,提高綜合能力”的原則,加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工程設計能力的培養,向以“知識、技能、方法、能力、素質”綜合培養目標的教育體系轉化?!秲灮O計》課程將“基本設計方法”與“優化設計思想”緊密結合,著重介紹優化設計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學習優化設計方法的實用程序,使學生在學習“優化設計方法”的同時,也能夠獲得工程應用能力的訓練。進而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和科學思維方法。通過《優化設計》課程的學習,培養學生掌握優化設計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識,掌握常用優化方法的基本原理和計算方法,熟悉常用工程軟件的優化分析和計算的功能,了解優化設計在工程設計方面的應用。所以,學生應達到下列四個基本要求,一是樹立工程優化設計和優化決策的思想;二是掌握優化設計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和常用方法;三是了解常用工程軟件進行優化分析和計算的功能;四是具有解決工程設計中一般優化設計問題的能力。優化設計的教學大都是基于機械優化設計的。因此,以優化設計理論為基礎,以計算機為工具,將優化設計方法用于機械設計中,形成了機械優化設計,成為優化設計的典型代表和重要內容。機械優化設計是機械現代設計方法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國內大多數機械類本科專業中,大都開設了機械《優化設計》課程,為將來從事機械設計工作打下一定基礎。甚至也有很多機械類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中開設有機械《優化設計》課程,進行更深入的理論學習?!秲灮O計》課程的教學改革,應根據專業培養方案,從專業特點和實際需要出發,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革,因此,結合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本科培養,開展《優化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四、教學內容改革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CAD;教學內容;教學方法
引言
自上世紀70年代CAD技術問世以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機械CAD憑著準確的數據處理能力和高超的圖形處理能力,在機械設計領域得到了廣泛的運用。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主要培養農業機械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具備農機機械的基本設計及制造能力,因此,在該專業中開設CAD課程非常必要,各個鑒于社會各行業對CAD技術人才的強烈需求,近年來,國內多數高等院校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都相繼開設了二維和三維CAD教學課程[1]。
最近幾年來,由于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CAD課程的學時受到了限制,我校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的CAD課程是授課24學時,上機24學時。教師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對教學內容進行優選,并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以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機械設計能力,是CAD課程的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
本文分析了現階段CAD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存在的問題,以此為基礎,提出了教學內容的優選設置及教學方法,并對其教學效果進行了總結。
1.CAD教學存在的問題
1.1教學內容
由于CAD涉及計算機圖形學、有限元法、計算機仿真、計算機信息集成技術等知識,涵蓋了從產品設計、產品分析到產品數控加工的整個流程,在有限的教學學時內,不可能將全部內容均作詳細講解,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選擇。從目前的教學狀態來看,現階段教學內容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1)教學目標不明確,知識總體架構搭建不夠。由于CAD涉及的內容比較廣,且教學學時有限,在CAD教學中過程中可能出現教學目標不明確,主講教師可能著重講解軟件的操作和使用技巧,而缺乏對知識總體架構的搭建。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獨立分析、解決工程問題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2)教學內容和實際相脫節,在CAD教學中,教師往往按照教材順序講解,有些內容是生產中必須的,但課程中不涉及,比較普遍的問題,如三維教學中草圖繪制、基準特征、建模特征和附加特征會詳細講解,而系列化零件設計、工程圖轉化和設計則不涉及,而工程圖是目前生產中必須使用的,教學內容脫離了生產實際,以至于學生畢業后,可以很好地完成三維繪圖,但不能合理轉化成工程圖。在裝配設計中,講解的是把已經設計好的零件進行裝配,這些零件是提前按照圖紙畫好的,不存在干涉等問題,但實際生產中,需要從零件設計開始,如果各個零件分別設計,最后的裝配就會出現問題,如何使用自上而下的設計,教學中不進行講解。學生在學完這門課程之后還不清楚如何發揮三維軟件強大的功能。因此,對于如何應用到生產實際中,還有一定距離。
1.2教學方法
(1)在教學方法上,教師常采用逐個指令講解演示、學生按部就班練習的方式進行,這種教學方法不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學方法單一,以命令為主,缺乏關聯性的教學方法加上僅在機房中教學,學生的興趣提不起來,盡管采用邊講邊練的教學方式,老師講授某個命令或者操作之后,學生現場操作,老師現場指導,但很多老師仍然沿襲理論課程的教學方式,強調知識體系的完整性、邏輯性、嚴密性,先講解軟件操作界面,然后按照圖標順序依次講授基本命令,接著繪制一個簡單的例子,最后進行復雜實例的建模.這樣有一定的教學效果,方便學生理解,但也容易導致學生只懂得各個建模命令的堆砌,不清楚三維建模的設計思想,更無法形成自己的建模思路和風格,最終只是把三維軟件當成一個簡單的建模工具,而不是實現設計理念的良好的輔助手段,也容易讓學生失去自主學習的興趣[2]。
(2)在教學理念上,強調軟件操作而不注重設計思想,使學生對軟件的了解缺乏系統性目前,由于課時等一些條件限制,老師在課堂上只是針對軟件操作加以介紹,但對于一些和軟件相關的先進設計思想和方法都沒有介紹或者言之較少, 例如,軟件的參數化思想、Top-Down 的設計方法等等,作為CAD/CAE/CAM一體化的三維設計軟件,它在分析、仿真方面的功能也非常強大,恰當的使用能夠使簡化設計過程,使設計結果更精確,缺少這些講解,學生對于三維設計軟件的理解會趨于片面.
2.CAD教學內容的設置及教學方法的選用
2.1 教學內容的設置
(1)明確教學目標,搭建總體知識架構。在CAD教學過程中,重點搭建農機專業的總體只是架構,關注農業機械工程應用中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使學生對現代機械設計、分析和制造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并將各種知識有機地聯系在一起[3]。
(2)以農業機械為對象,與各種設計相聯系。針對農機設計與制造學生特點,授課內容結合案例教學,從最簡單的草繪開始,以農業機械上的零件為主導,將授課內容與農業機械緊密結合,不僅使學生學到CAD的內容,同時認識農業機械。草圖繪制采用拖拉機外形;拉伸-切除功能采用懸掛架;復雜曲面造型采用犁體曲面;鈑金采用拖拉機護板;等等。
2.2教學方法的選用
(1)在教學方法上,以項目教學法為主,對于項目教學法中的項目設置和情景設置,擬采用嵌套模塊的方式,有大模塊項目和小模塊項目,將其劃分為:二維草繪模塊、實體造型及裝配模塊、曲面設計和造型模塊,并在相應的模塊學習中選擇2-3 個項目進行學習,考慮到學習的連貫性, 模塊間的學習項目設置一定的相關性, 使每個模塊下的小項目合在一起就是一個大的項目, 即將一個大項目分解在各個學習模塊的小項目中,通過小項目的實施,達到相應的教學目的,同時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全面提高CA D/ CAM 課程的教學質量[4,5]。
(2)在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參加各類CAD競賽,以賽促教,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實際設計能力[6]。
3.結束語
CAD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其教學方法要基于實用主義學習理論,應該區別于傳統的以傳授知識為主的傳統教學方法。因此,本課程以調研工程實際使用模塊和模塊內的具體內容作為教學內容的改革。同時,在教學中,采用以項目教學法為主,引導教學法、小組協助教學法為輔的教學方法,形成“理論-實踐-創作”一體化的教學模式,使課程學習和教學更有實用性,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對于培養應用型人才大有裨益。
參考文獻:
[1]仲梁維,陳龍,張強.計算機輔助設計教學改革[J], 教育教學論壇, 2012(18):33-36
[2]楊瑤.高校本科AutoCAD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5):12-15
[3]丁喬,仵亞紅,李茂盛.工程制圖與CAD繪圖課程融合式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機械管理開發,2011(2).
[4]周虹.基于web的CAD/CAM 教學與數控加工系統的開發[J].機械制造與自動化,2012(01).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特色專業;創新實踐平臺;建設與實踐
創新能力是本科生專業素質的綜合體現,是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標志。本科生創新實踐平臺為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提供了條件和保障,是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載體。為了培養本科生的創新實踐、創新意識和創新人格等創新能力,需在全面保障教育教學質量的基礎上,建立專業創新實踐平臺,構建專業創新實踐體系,打造創新成才環境,為本科生提高創新能力和競爭力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創新實踐平臺的建設,是在我校工學院農機系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國家特色專業建設的背景下,整合農機系現有的實驗、實踐條件,并充分利用社會力量,通過內外雙向結合建立的創新實踐平臺體系。它將通過理論層面對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國家特色專業創新教育體系的內涵作出較為科學、準確的界定;實踐層面通過雙向運行式創新實踐平臺的建設與實施,全面提升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及相近專業本科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力爭對我校教學起到一定的推動和提升作用。
1 國內農機化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
近幾年來,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隨著國家對農業機械行業的重視和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執行,已成為社會需求較旺盛的專業。但是,隨著農業機械裝備制造技術的快速發展,現有的專業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實踐方式和手段已經無法適應新技術發展對農業機械化專業人才的要求。解決好現實教學中存在的各種矛盾以及創新性地進行教學實踐改革,是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在就業市場中保持競爭力的關鍵。
我們通過對各農業院校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實踐環節調查發現,該專業教學中普遍存在以下問題[1-3]:
(1)理論課內容過于陳舊,缺乏現代農機裝備制造技術的相關內容。同時由于大幅壓縮課時,各校實踐內容進一步減少。授課內容與生產實踐的脫節,最終導致學生產生學而無用的感覺。
(2)專業課程體系缺乏系統性與有機聯系,課程內容常有重復,導致部分重要內容沒有教學課時。由于缺乏針對培養目標的統籌安排,各門課程往往只是根據自身的特點制定教學大綱,因而淡化了最終的人才培養目標。
(3)教學形式與方法過于陳舊與刻板,教學內容與最新技術缺乏有效的銜接。由于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的知識體系無法得到及時優化與更新,導致教師的講解過于單薄,學生感覺缺乏新穎性與深度,而實踐環節又與具體生產過程相去甚遠,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
(4)實踐環節的內容基本以驗證性、認識性內容為主,缺乏培養學生綜合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內容。未來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必然會朝著機電一體化方向發展,而目前實踐環節在這方面差距較大。
2 專業創新實踐平臺的建設
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特色專業創新實踐平臺體系如圖1所示。
2.1 構建以綜合性、設計性、應用性為主的創新實踐平臺
2.1.1 實踐平臺資源的整合
按照資源整合與共享、優勢與特色相結合的思路,堅持平臺建設與特色學科建設、科研平臺與實驗室建設、人才隊伍建設相結合,突出學科交叉與融合的原則,將現有的學科平臺、科研平臺、實驗室平臺進行科學整合、優化組合,從而搭建起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本科教育公共創新實踐平臺,實現內部實驗室和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改善本科生實驗教學與科研創新條件,豐富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的載體。
2.1.2 平臺實踐條件的建設
創新實踐平臺主要依托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實驗室,設備條件相對落后,要充分發揮創新實踐平臺的作用,必須對平臺的條件進行改善。平臺在完成本科實驗、實踐環節的基礎上,主要起到培育學生課外創新實踐能力的作用。因此,需多渠道進行平臺實踐條件的建設。首先,利用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項目經費購買必要的大型設備。其次,通過專業教師的科研項目,共享部分設備。最后,創新實踐平臺的實施過程是豐富和補充實踐條件的最好途徑,平臺進行的各項項目,其研究成果均可補充相關實驗室的實驗設備,這對本科教育實踐環節的作用更加具有現實性和可操作性。
2.1.3 實踐平臺教學內容的改革
創新實踐平臺建設突出綜合與創新的特色。針對“卓越工程師”的培養目標,該平臺建設充分重視工程教育的實踐性,同時體現學科的高度綜合、相互滲透以及交叉融合。在實踐教學平臺為教學服務的過程中,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形式與教學方法。按照學科特點,平臺將實踐項目分成不同的類型:科研項目型、實訓任務型、探索問題型、工程訓練型、生產體驗型、典型案例型和綜合型等[4,5]。在內容上,重點構建以設計性、應用性、綜合性為主的實踐教學體系。通過平臺的正常運行,我們在項目執行中制作了20個實驗平臺及10余套專業實驗室專有機具。
2.2 創新實踐平臺運行與管理模式的建立與實施
關鍵詞:人機工程學;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專業;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41-0119-03
國際人機工程學學會(IEA,International Ergonomics Association)將人機工程學定義為:“人機工程學是研究人在某種工作環境中的解剖學、生理學和心理學等方面的因素(研究對象);研究人和機器及環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內容);研究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與閑暇時怎樣考慮人的健康、安全、舒適和工作效率的學科(研究目的)?!焙喲灾?,人機工程學是研究“人―機器―環境”系統中人、機械和環境三個要素之間關系的一門學科[1,2]。在現在的全球化競爭中,以解決人的“安全、高效、舒適、省力”問題和人、機器、環境相互協調為目的的人機工程學的相關理論和方法已經被運用在工業設計的各個方面。作為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專業的一門專業課程,人機工程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熟悉并掌握人機工程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培養學生在產品設計中運用人機工程學知識的能力[3],為學生在農業機械化裝備研究、設計、制造、試驗鑒定、推廣應用、系統規劃和企業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奠定基礎。
一、人機工程學傳統教學的弊端
1.教學內容缺乏針對性?,F行的人機工程學教材均面向工程設計、工業設計等專業,教材編寫者大都考慮本專業的培養目標、教學內容、學生背景知識、就業方向以及在本專業內部人機工程學與其他課程的銜接,例如,工業設計專業以培養具有創新性產品設計能力的工業設計專業人才為目標,人機工程在工業設計專業就更加注重實用性和應用性,而弱化理論。現行教材中出現的案例在工程設計等專業較為常用,而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生熟悉和關心的農業機械設計相關內容在人機工程學教材中很少體現。因此,學生在使用教材時感覺到“人機工程學”這門課和其他課程無法很好地聯系和銜接,在以后工作中沒有實際應用價值,對學生個人能力培養和未來發展幫助不大,這就直接導致學生在上課時缺少主動思考和積極學習的動力。
2.教學方法陳舊。教學過程是學生、教師及教學內容相互作用、相互協調的一個過程,最終目標是讓學生這個教學“中心”學習到本課程的概念、理論,并學會在實際設計中使用本課程的理論方法。然而,目前我國人機工程學課程教育模式仍然是“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4-6],教學過程中以教材的知識講授為重點,忽略學生使用知識的能力培養,造成學生只懂“理論”不懂“實踐”的奇怪現象。在實際人機工程學教學活動中,雖然教師以多媒體教學為主,但事實上僅僅是將板書內容搬到了電腦屏幕上,教學內容依然是教材上的內容,教學方法依然是傳統的知識灌輸方法。這樣的結果致使學生被動接受,減少了教師和學生互動的內容,壓抑了學生主動思考、主動學習的能力,使得學生出現負面情緒,直接導致課程的內容不能被學生學習和理解,也偏離了教學目標。
3.考核方式單一。傳統的人機工程學課程考核方式不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單純以理論知識為考核目標,以閉卷考試為考核手段,造成學生在課堂上不積極,臨考前幾天把課本的知識點死記硬背下來,而這種短時間記憶很快又被遺忘。顯然,這種考核方式不能促使學生積極學習、主動思考,無法檢測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也達不到構建科學理論知識結構和培養實踐能力這一重要教學目標。
二、“人機工程學”教學改革方法探索
1.教學內容建設。人機工程學涉及人、機械和工作環境,要求學生不僅要具有深厚的工程技術學科的基礎還必須廣泛學習生理學、心理學、人機解剖學、人體測量學、人體運動學以及環境保護等相關學科。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的“人機工程學”教學內容建設要求針對本專業學生的知識背景、培養目標和就業方向結合本課程的特點對現有教學資料進行整合,突出人機工程學在農機產品設計的應用,刪減部分工業設計等內容,增加具有農業機械特點的設計案例。因此教學任務重,各部分跨度大,重難點多。本課程的突出難點是在教學內容安排上,既要突出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教育于一體,又要體現人機工程學在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學科的最新研究應用情況。因此,在課程建設中應采用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單項實驗―小課題設計―課程設計的教學鏈。課程教學中以農業機械設計為主線,著重講述人體測量數據、人的生理和心理特性及其在農機產品設計中的具體應用,并盡可能地闡明問題最原始的出發點及其應用的可能性和局限性。另外,人機工程學作為一門迅速發展的學科,新的理論方法不斷涌現,而且越來越多地被運用在包括農業機械產品在內的許多工業產品設計領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關注人機工程學的最新文獻動態,了解最新的理論和方法,同時與其他院系、研究機構保持聯系密切,關注本學科的最新技術和發展方向,不斷更新充實教學內容。
2.教學方法建設。積極采用參與互動式、體驗式、現場教學、案例教學法和項目實訓法等現代教學方法進行教學。通過對課程重要概念進行課堂討論,加深學生對人機工程學基礎概念理解,重視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激發學生創新思維。通過案例教學,分析人機工程學在農業機械產品的應用,增強課程的實用性,讓學生能更深刻地理解人機工程學在本學科中的應用途徑和未來方向,充分鍛煉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案例教學過程中注重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包括視頻、教學軟件和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等。通過課堂練習、單項實驗、小課題設計和大課堂設計四個實踐環節,動態檢驗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設計實踐能力。在某些章節之后,組織對某些案例或問題進行專題討論,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看法,對學生的討論、作業、設計等進行評價、輔導和展示,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另外,充分利用學校其他專業的資源和校外合作企業,結合優秀實例進行講解,積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創意構思,養成團隊協作意識,注重設計質量、講求工作效率的良好工作作風。這樣通過教、學、練、交流、驗證一系列的環節,讓學生真正理解、掌握、運用人機工程學。
3.實驗教學建設。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運用理論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最重要環節,也是人機工程學課程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實驗教學應基于人機工程學學科特點,結合本專業學生的知識背景,以培養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創新意識,促使學生系統學習本學科理論方法并運用于實際設計中為目的,采用循序漸進的原則,根據教學進度安排相應課題。本課程通過實驗室實驗和社會實踐調研兩方面完成實驗教學。實驗室實驗以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為主,主要包括人體靜態特征尺寸測量與分析、人體動態特征尺寸測量與分析、農業機械化裝備的座椅、顯示裝置及操縱裝置人機學設計、農機機械化安全人機學設計等。社會實踐調研主要需要深入到市場、田間、農村一線,調研并分析現有農業機械裝備在人機工程學方面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方案。通過實驗教學內容和體系建設,完善具有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特色的人機工程學實驗教學大綱和實驗方案體系。
4.考核體系建設。考核體系是檢驗教學質量,促進教學相長的一個重要手段。如果要剔除傳統教學的弊端,就必須首先改革以閉卷考試為主的傳統單一考核體系,建立一種注重知識結構和實踐能力的多維考核體系。根據課程中理論知識、設計方法和綜合應用不同階段的不同特點,以培養學生科學的知識結構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動手能力為目標,設計不同的課堂作業和課后練習,例如收集文獻資料、觀察人機工程學在農機產品設計中的應用等。在每一章結束后設計一個小課程設計,小課程設計是學生將課堂所學知識進行內化的一個必不可少的過程,重點考查學生對本章知識的運用。在期末將傳統的閉卷考試改為大課程設計,大課程設計需要學生融合本課程所學重要理論知識,綜合運用多種設計方法,個人獨立完成一個完整的設計,包括文獻、調研、設計圖紙和最后答辯。
三、師資隊伍和教學團隊建設
教學團隊是教學工作的核心,是學科教學質量的基本保證,也是師資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7,8]。利用優秀的教學團隊以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培養目標為中心,對人機工程學的教程進行修訂,使其更加符合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培養目標和本專業學生的知識結構,對課程內容進行優化,豐富課程內容,協調與其他專業課的關系,最終提高本課程的教學質量。人機工程學本身作為一門獨立課程以外,也是其他機械類專業課程的補充,因此可以聯合其他專業課教師,共同組成專業課程教師群,共同建設人機工程學及其相關專業課程。同時,建立公平高效的團隊運行和激勵機制,健全青年教師培訓機制,吸引更多青年教師加入到人機工程學課程建設隊伍。
本文分析了傳統人機工程學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提出傳統教學的弊端。根據作者多年在人機工程學課程的一線教學實踐,結合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培養目標、專業特點和學生的背景知識結構,總結探索出人機工程學在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方面需要改革的方向,具體從教學內容建設、教學方法建設、實驗教學建設、考核體系建設及教學團隊建設等幾個方面進行論述,對今后的人機工程學在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的教學計劃制定及教學任務安排方面均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李偉.應用人機工程學[D].上海:東華大學,2006.
[2]阮寶湘.工業設計人機工程[M].北京:機械工程出版社,2012.
[3]廖曉梅,鐘世祿.“人機工程學”教學模式創新初探[J].中國林業教育,2013,(32):76-78.
[4]韓雅麗.本科教學模式創新及大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研究[J].河北工程大學學報,2007,(2):120-121.
[5]陳靜蓮.“人機工程學”教學改革的思考與探索[J].中國林業教育,2009,(27):3-5.
[6]汪惠芬,劉婷婷.“人機工程學”課程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J].中國制造業信息化,2007,(36):71-75.
[7]許崇波,等.基因工程教程教學團隊建設的研究與實踐[J].大連大學學報,2011,(32):107-111.
[8]俞祖華,等.本科高校教學團隊建設的理論與實踐探索[J].魯東大學學報,2008,(25):90-96.
論文關鍵詞:行業人才;教學改革;人才培養
論文摘要: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致力于為社會培養農機專業人才,具有明顯的行業背景。面對我國新農村建設對專業人才需求的變化,調整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人才隊伍已勢在必行。通過結合自身的辦學特色,構建農機專業教學人才隊伍,建立產學研有機結合的教育模式是本次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內容,本次教育教學改革通過人才隊伍的調整與完善,構建新型的人才培養方案、理論與實踐教學體系,實現為行業和地方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高級人才。
在長期產學研合作教育探索與實踐的基礎上,本專業教學團隊于2003年起,在“河南省教育廳高校創新團隊”計劃項目和河南科技大學教改課題的資助下,以河南科技大學具有50年辦學歷史的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為試點,以“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國家級建設點建設為契機,系統地開展了“農業機械專業產學研合作教育的創新與實踐”項目研究。
教學團隊在國內外進行了廣泛調研,走訪了日本筑波大學、吉林大學、中國農業大學、江蘇大學、沈陽農業大學等國內外同類高校。在查閱大量資料和參加國內外教育教學會議交流經驗的基礎上,剖析了產學研合作教育的多種典型模式,樹立了產學研合作教育新觀念。走訪了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收獲機械有限公司、河南省坤達農業機械設備有限公司、鄭州三中收獲實業有限公司、河南強豫農業技術裝備有限公司、洛陽卓格哈斯機械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業,發放調查問卷1000多份,對畢業生的狀況和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進行調查。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探索與實踐,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一、提高認識,明確教學改革思路
樹立產學研有機結合的合作教育新觀念,進一步提高對產學研合作教育的認識。確定了“一條主線、兩個突出、一個強化、一個目標”的教學改革思路。以產學研合作教育作為主線,貫穿于人才培養的整個過程;突出學科基礎,加強學科基礎教育;突出工程實踐環節,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強化專業方向特色,凸顯辦學特色優勢;實現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高級人才為辦學目標。充分利用學校工學、農學、管理學齊備的多學科優勢,拓寬專業發展空間,開設具有明顯行業特征的專業課程,培養學生農業機械設計制造及經營管理的綜合能力。
二、全程互動,探索產學研合作教育新模式
結合多年的校企合作辦學經驗,提出了“校企全程互動”的產學研合作教育新模式。全程互動主要體現在招生計劃、培養方案、理論實踐教學、基地隊伍建設、課程教材建設、科學研究和就業創業等環節的整個人才培養過程中,校企緊密合作,優勢互補,互惠互利,推動人才培養質量的穩步提高和生產技術的不斷進步。具體實施方式有:(1)利用科研與生產提升辦學條件。自2000年以來,本學科共計入校經費1000余萬元,在進行科研的過程中,研制成功各類實驗樣機如切割器實驗臺、風扇實驗臺、犁體外載測定裝置等12臺,價值60余萬元。通過設置設計性、綜合性實驗開發項目,內容涵蓋專業課實驗內容的50%以上。(2)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生產實踐能力。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一直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金工實習、認識實習、生產實習、課程設計、夾具設計、沖壓模具設計、畢業設計等38周的實踐環節,強化了實踐環節,提高了學生能力的培養。在加強校內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同時,還建設了若干個滿足專業教學要求的、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保證學生受到與現代生產技術水平相對應的崗位實習訓練。(3)生產實踐發現的問題反饋于科研。針對我國玉米機械化收獲存在的問題,對玉米收獲機械、玉米秸稈處理、玉米根茬處理等技術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有效降低了玉米聯合收獲機的作業功耗,解決了雙行背負式玉米聯合收割機配套主機寬度較大,田間作業開道困難等問題,正是生產實踐對科研的反饋為科學研究提供了不竭的動力。(4)利用科研成果和生產實踐豐富教學內容。專業教師將科研和生產實踐中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穿插到本科生課堂教學中,以實際積累的工作經驗和科研心得豐富本科生教學內容。(5)用科研培養學生創新與實踐能力。專業教師十分注重學生創新與實踐能力的培養,鼓勵本科生到研究項目中來參加課題工作,使學生真正感受到了學有所用。要求專業教師在進行?;鹋c校實驗技術開發基金的研究中要有本科生參與,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新與實踐能力。
三、校企聯合制訂人才培養新方案
針對農業機械行業的新發展、新需求,與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共同研究教學計劃,制訂了“厚基礎、精專業、重實踐、強能力”的人才培養方案。低年級學生統一開設公共基礎課程和專業技術基礎課程,構建高素質創新應用型人才的完備知識結構,以利于學生長遠發展,使學生就業后能迅速勝任企業的生產技術和管理工作。高年級學生主要強化實踐環節和動手能力。
建立了與生產實際、農村社會發展需要相結合的“二平臺+專業方向+創新教育”的課程體系。二平臺是基礎課程教學平臺和農業機械綜合實踐教學平臺?;A課程教學平臺由公共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兩個模塊構成,開設課程主要包括科學基礎、人文社科基礎、工程學基礎和專業基礎四大部分,占總學分的65%,實現厚基礎教育。農業機械綜合實踐教學平臺由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和專業實驗室構成,為學生基本技能訓練、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專業方向包括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2個模塊,占總學分的8.5%。創新教育包括全校公選課、素質教育和綜合創新3個模塊,占總學分的9%。將創新教育融入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中,滲透到教學科研、工程實踐和公益活動等各個環節,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及實踐能力。 轉貼于
四、強化能力,優化實踐教學新體系
建立與理論課程體系相適應的“四層次、八模塊”實踐教學體系。四層次由基本素質、基礎技能、專業技術和綜合訓練組成。八模塊由素質拓展、科技創新、科研訓練、工程訓練、專業技能等模塊組成,構建了學生基本素質、基本技能和專業能力培養的實踐教學框架,占總學分的18%。
充分利用一批省級重點實驗室、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等教學科研基地,以現代農業裝備設計技術和先進農機制造技術為基礎,以農機設計與制造信息化技術為紐帶,整合、充實、提升原有實驗室資源。同時,依托形成的行業合作優勢,校企聯合建立校內外教學實習基地,全方位構建集農機設計與制造、智能控制、農業機器人技術、測試測量技術為一體的開放式農業機械綜合實踐教學平臺。
五、專兼結合,形成教師隊伍新結構
學校為企業舉辦不同層次、不同模式的農業機械學習班,教師在行業協會兼職,到企業進行技術指導、講學或短期工作、實踐進修,聘請企業院所高層管理和技術人員為兼職教授,為學生開設專業課和學術講座、聯合指導畢業設計等,企業設立專項獎學金。校企雙方互動,相互滲透,形成一支了解社會需求、理論水平高、實踐經驗豐富、熱愛教學工作的高水平專兼結合的教師隊伍。
師資隊伍建設堅持走培養與引進相結合的道路,立足培養,重點引進,盡早規劃,分步實施,使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擁有學術造詣較深、基礎理論雄厚、專業知識扎實、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逐步打造一個教學科研能力強,結構合理,綜合素質高的教師團隊,從而帶動整個師資隊伍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情況采用具體情形具體分析的策略,鼓勵碩士學位的教師讀博的同時加強對在職人員的培養。鼓勵和支持教師到國內條件好的重點實驗室去進修學習、參加科學研究,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支持教師出國進修。在學校人事部門統一籌劃下,加強人才引進工作,提高引進人才的質量。對青年教師予以扶持,吸收青年教師進入科研梯隊,鍛煉其科研能力。做好骨干教師的培養工作,使他們在培養期結束后,都有較大的提高,成為合格的學術、學科帶頭人。
六、人才培養質量跟蹤調查
通過近兩年對用人單位的畢業生情況調查發現,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綜合素質總體評價中,優秀與良好占90%以上。普遍認為本專業的畢業生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較高,基礎扎實、踏實肯干、動手能力強。在對畢業生的隨機抽樣調查中發現,畢業生對所學專業教學形式、教學內容、教學資源及教學效果的總體評價優秀與良好占91%。畢業生對多個教學環節的教學效果也比較滿意。從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可以發現,除了考取研究生的畢業生之外,近三年本專業畢業生一次就業率都達到100%。這幾方面肯定了本次教育教學改革路線的正確性。
參考文獻
[1]李玉柱,姬江濤.工科院校農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0,(17):171-173.
[2]易國順,許綺川.農業工程類本科專業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高等農業教育,2001,(7):59-62.
[3]林小峰,等.實行責任教授制提高本科實踐教學質量[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4,27(11):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