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24 10:38:00
序論:在您撰寫審計風險現狀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l.部分注冊師缺乏強烈的風險意識與高度的責任感。有的注冊會計師在實際審計過程中掉以輕心,態度不嚴謹慎重,存在著一種風險不會降臨到自己頭上的僥幸心理,認識不到在實際工作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導致風險的產生,給造成不良的,從而使注冊會計師及其所在事務所被告上法庭,最終承擔相應的責任。
2.事各所之間的不正當競爭導致審計風險缺乏可控性。有的事務所為了爭取落戶,采取降低收費的手法以吸引客戶,導致事務所為了減少成本而任編審計時間,簡化審計手續,從而加大了審計的風險。
3.在審計過程中采用的審計程序和不合規范。在實際工作中,有的注冊會計師未了解客戶的基本情況就匆忙進行審計,不按規定的程序辦事,使用不恰當的審計方法,以至于糊里糊涂被推上法庭。如某事務所在對某的股東現金投資情況進行審驗時,以股東的私人存單、活期存折等復印件作為投資到位證明,而未按規定對股東資金是否如數如期進入被審單位的銀行賬戶予以審查就簽發了驗資報告。
4.被審計單位舞弊手段的變換及有意識的舞弊增加了審計風險。有的企業為了達到某種目的,在實際工作中千方百計采取各種舞弊手段,這給審計人員的工作帶來了難度,審計風險也隨之加大。
5.被審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有的企業沒有內部控制制度或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使虛假的會計賬戶在企業內部得不到發現或雖已發現卻得不到有效控制,從而產生審計的控制風險。
6.有關法律、法規不完善、不健全,以及執法力度不嚴,使得很多作假行為沒有得到有力的打擊,從而使審計風險難以避免。
7.會計職業界宏觀管理不力,對會計人員的行為缺乏約束性,也造成了很多本可避免卻未能避免的風險。
二、審計風險的控制
審計組織和審計人員可根據審計風險形成的原因和特征,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相應的對策,將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
1.建立風險責任制度
其基本包括:明確審計組織內部各個層次、各個崗位的工作人員的職責和權限,做到事事有人審核批準,有人實際操作,有人負責指導監督,有人負責考核,出了能夠及時反映出來,并能分清責任。
2.保證審計的獨立性
根據我國的現實情況,應從兩個方面去解決。一是從宏觀上,必須解決審計組織地位的獨立性,社會審計組織要脫鉤改制,脫離掛靠主管部門的影響。二是在各個審計組織內部,也要采取措施確保上崗審計人員的獨立性,主要是要保證被指定人員與被審計單位之間不存在可能影響審計人員的公正立場的特殊關系和其他能夠削弱審計人獨立性的各種因素。
3.強化審計人員的法制意識
我國關于審計工作已有了一些成文的法律法規,審計組織和審計人員要遵守法定的工作程序,依法審計。從審計立項開始,就應該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和行政規章所規定的范圍進行,項目確定后,要按規定的手續下達書面的審計通知書;審計報告定稿前必須征求被審計單位的意見,對于被審計單位提出的異議,應給予足夠的重視,認真核查,不當之處,及時糾正;審計結論要有法律依據,所引用的法律規定要適用、有效、準確和完整。
4.恪守職業道德
如果審計人員在工作中切實做到超然獨立、正直客觀、忠于職守、勤奮工作、遵守、保守機密,就可以減少失察舞弊的機會,降低審計風險,維護審計人員的職業形象。
5.認真制定審計方案
要針對每個審計項目的具體情況,制定出合理的審計方案,在對審計的和被審計單位的特點進行深入的之后,對審計的范圍、重點、程度、、人員分工和工作進度等作出詳細的規定,使審計人員有所遵循,對審計質量的考核也有所依據,減少失察的可能性,也便于分清責任。
6.運用科學的審計手段
在當今的條件下,僅使用傳統的審計方法已不足夠,抽樣審計的廣泛使用相應增加了風險系數。怎樣使對樣本的審計結果能代表總體的情況,使審計結論不脫離客觀事實,這是需要審計和實際工作者不懈探索的課題。以評價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為基礎進行審計,已被國外的審計實踐證實為有效的審計方式,我們應逐步推廣這種審計手段,在此基礎上,合理地選用抽樣方法,減少主觀性,減少由于審計人員的主觀偏見而帶來的審計風險。
7.保證咨詢服務到位
審計組織應采取有效措施,保證審計人員在遇到超出自己知識范圍的情況時,能夠得到及時的咨詢服務和恰當的業務指導。比如,審計組織可以聘用法律、經濟、技術鑒定等方面的專家做顧問,使審計人員在做出判斷和決定時,有權威的意見做后盾,這樣可以增加審計結論對風險的承受力。
8.正確處理降低風險與經濟效益的關系
審計風險是可以控制的,但不可能完全消除,這是由客體風險的不可控制性決定的。同時,控制審計風險需要花費一定的代價,隨著成本的增加,審計風險的降低幅度呈遞減趨勢,這就要求審計組織在接受審計任務時,要認真評價被審計單位的風險程度,社會審計組織應避免高風險的審計客戶。對風險單位進行審計時,應選派那些經驗豐富,解決能力強的人員,并可適當地延長審計的時間,而對低風險單位,就可以投入較少的人力、物力和時間。同時,對每個被審計單位,也應評估其高風險和低風險領域,從而合理分配人力和時間,以便提高效率,降低風險。
9.正確處理審計風險與重要性概念及審計證據的關系審計風險,重要性概念和審計證據的收集這三者之間存在著一種特定的關系。它們之間是互相制約的,其中一方發生變化,另兩個方面必隨之變化。一般來說,要降低風險,就必須適當增加審計證據的數量,這就意味著加大審計的力度。審計人員應根據實際情況,調整重要限額和審計證據的收集,達到控制審計風險的目的。
關鍵詞:內部審記 風險現狀 對策
一、我國企業內部審計風險現狀
內部審計作為我國審計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與外部審計同行重要的作用。近些年來,尤其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后,我國企業內部審計取得了快速發展,在國家與企業的財務管理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然而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企業內部審計在地位、認識與人員素質等方面依然存在著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審計方面的法律與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
我國現在的市場經濟還不完善,審計人員素質還不夠高,審計的控制制度也不健全,這就給審計中風險的存在提供了安全隱患;而實際審計工作由于法律制度存在漏洞,更加劇了內部審計的風險。據某調查表明,執行審計工作過程中,審計人員的“應有的職業謹慎”與“適當的職業關注”已經成為審計案件里一個重要的關注點。審計法律的這種不完善性既增加審計訴訟案件數量,又加大了審計工作的工作難度與未來的風險系數。
(二)內部審計的人員素質偏低
眾所周知,審計工作是一種專業性與技術性兼具的職業,隨著新事物地不斷涌現與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審計工作對工作人員提出了更高的專業與技術要求。而我國現在相當一部分的審計人員在責任心、專業知識、技術能力與職業道德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這就不可避免地影給內部審計數據的真實性與有效性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從而一定程度地加大了內部審計的風險系數。
(三)內部審計技術因素方面的影響
內部審計工作自身的風險性使得審計工作允許存在風險,這也要求工作人員對審計風險與審計成本要持有相對均衡狀態的觀點,既在審計效果與效率之間達到平衡。然而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實際實踐過程中,審計人員常常將工作的關注點放在每個重要組成項目,并采取抽樣的審查方式,從而造成客觀事實、整體主觀結論與抽取樣本之間一定的差距性,存在一定可能的偏離,從而為審計風險的出現提供了可能。而且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電算化技術被企業普遍采用,雖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業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與財務工作的科學化,但也不可避免地使企業財務管理存在了一定的安全隱患。
二、內部審計風險防范對策
對內部審計風險進行防范,首先要全面了解內部審計的自身特點,并熟練掌握其規律,在實施風險管理,既要考慮具體審計項目,又要考慮到內部審計各環境因素,形成科學合理的防范機制,以達到最大程度降低風險系數,完成企業經營目標的目的。
(一)加強風險管理,進行內部審計環境分析
內部審計風險的客觀存在性使得內部審計工作的核心必然是其風險管理工作。具體而言,就是對內外環境進行針對性分析,首先識別風險根源,然后估測與評價內部審計風險,最后采取應對措施降低固有職業風險與避免不必要其它風險;搜集與分析內外環境涉及的風險因素方面的信息,內部審計人員對其進行合理地識別、估測與評價,并以此為基礎,思考內部審計風險的防范方法并做出應對決策。
(二)增強內部審計的獨立性,提高其地位
使內部審計部門地位高于其它職能部門一級,其經理的任免由董事會直接決定;保障董事會與內審部門之間溝通渠道順暢,內部審計經理有權出席與參加企業舉行的和內審職責相關的會議;內審經理如果遇到重大問題,可直接向負責內審工作的權威負責人請示與匯報,以保障問題或風險得到及時解決。明確保證內部審計職責,使審計人員開展業務時擁有實質的獨立性,從而使其能夠自主完成審計項目選擇、審計風險評估、審計重點確定、審計計劃編制、審計程序實施與審計風險防范等方面的工作,保障審計工作的高質量性。
(三)加強隊伍建設,提高內審人員素質
企業內部審計作為綜合性與高層次的經濟監督工作,具備很強的技術性與專業性。這就對審計人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政治思想素質要過硬、責任心強、工作作風嚴謹、審計理論知識與審計技能扎實,判斷能力準確、分析能力敏銳、口頭與文字表達能力強等;同時還要具有一定的經營管理知識,對財政經濟法規與企業生產經營流程有一定程度了解[2]。所以加強企業內部審計隊伍建設勢在必行;通過實踐工作,鍛煉出一批高素質的專業人才,既能推動企業內部審計的快速發展,也能最有效地防范審計風險。概括來講,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首先,改革現有的用人機制,選派那些具備高業務能力與技術職稱的員工充實到審計隊伍中;其次,在審計人員廉潔奉公、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職業道德培養上狠下功夫;最后,還應加強對審計人員的培訓學習與后續教育,使其能夠適應新形勢下不斷發展的內部審計工作的需要。
(四)注重科學分析與評價,改善內審方法
采取以風險管理為導向的風險基礎審計模式。這種審計模式的優點在于能夠將審計風險觀念全面地應用到審計過程之中,對審計風險進行系統分析與評價,并最終確定審計風險能否控制在可接受范圍之內;運用分析性復核方法不僅能夠進行客戶控制風險的評價,更能進行風險產生的各要素分析與評價,從而為實質性測試確定范圍與重點。這就使得整個審計過程與審計風險緊密相連,以審計質量的保證為前提,以分析、控制風險為出發點,將實質性測試、符合性測試、分析性檢查等方法進行統籌運用,綜合審計證據,最終有效控制審計風險。
三、結束語
當今國際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的一體化程度不斷加劇,各企業的競爭也日趨激烈,這就使得企業要不斷提高自身管理能力。加強內部審計工作是企業防范風險、改善管理的重要途徑;做好內部審計風險防范工作對企業實現經營目標與提高經濟效益有著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關鍵詞】企業;內部審計;現狀問題;風險防范措施
作為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內部審計部門的審計風險是國家監督管理委員會的重點監察對象。若要促進企業的經濟發展,保證企業的長期處于良好的運營狀態,首先要做到對內部審計風險的控制。
一.企業內部審計現狀問題
當前,我國企業內部管理水平和治理方式,已經具有趕超國際的水平。但反觀我國整體的宏觀經濟背景,企業在壟斷經營的前提下,其內部的審計工作也具有一定的缺陷,例如公平性和獨立性的欠缺。也可以說,企業內部的審計部門,只是用來評價企業內部的財務和會計工作是否具有獨立性,操作是否規范,以便于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1、企業內部審計機構缺乏獨立性。企業設置的審計機構在本單位負責人的領導下開展工作,在審計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本單位利益的限制,面臨著單位領導層和各部門之間的關系,審計過程及結論必然涉及到具體部門和個人利益,難以客觀公正、公允獨立地開展評價工作。這種內部審計管理模式難以保證內部審計的主體地位和獨立性,內部審計部門發表的審計意見首先要考慮企業的經濟利益,服從企業大局,一定程度影響了其客觀性,無法為外部所認同,減弱了內部審計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作用。
2、企業內部審計方法問題。企業內部審計的對象主要是會計報表、賬本、憑證及其相關資料,工作大都集中在財務領域的表面層次;審計方法也采用傳統方法,基本上是對會計科目進行逐筆審查,局限于“就帳查帳”,審計效率低;在審計內容及范圍上對經濟責任審計、內部控制審計不重視;審計手段還主要停留在手工收集資料,審計效率低。近年來,伴隨著ERP系統在企業的推廣應用,財務管控、物資管控等相應的管控系統相應配套使用,但是由于這批系統數據平臺不統一,數據標準不統一,使審計技術和審計手段仍然不能有效實施。
3、審計人員的素質問題。審計人員的素質的提高與企業發展有很大差距。審計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的問題比較突出,業務精通、經驗豐富的審計人才稀缺。面對繁重的審計任務,審計人員偏少、專業結構單一的矛盾比較突出。由于在思維上審計還停留在“查錯糾弊”的職能上,部分企業在審計人員的配置上著重于懂財務知識的人才,而掌握管理學、計算機、法律、工程學等方面知識的費財經類專業人才相對缺乏。近幾年來,整個行業對內部審計人員的配置也在向多元化發展,各種專業培訓、以審代培等不斷開展,對審計人員專業素質的提高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既懂審計又精通計算機、工程管理、管理學等的復合型人才依然稀缺。
二、企業內部審計的風險防范措施
1、完善內部審計監督制度。提高審計質量,不僅要建立相關的工作保障制度和規定,還必須建立相關的工作監督制度,通過建立《內部審計項目質量控制辦法》、《審計質量責任追究制度》、《內部審計人員培訓制度》、《月度審計工作例會制度》、《監督部門聯席會議制度》等內部審計業務控制制度,約束審計行為,規范審計程序。此外,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質量考核評價體系,對審計管理和審計業務質量進行綜合考核評價,是提升審計質量的有效工具。建立審計質量內部自我評價體系應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評估方式,首先對內部審計機構質量、審計項目質量、被審計單位和其他部門對審計工作的意見及利用外部專家服務方面的內容制定科學的評估標準。而且,對需要評價的各個項目分別以百分制評分,按照制定的評估標準確定每一項目具體內容所得分數,匯總得出每個項目的分數,按照重要性原則,分別賦予每個項目權重,用各項目所得分值分別乘以該項目所賦予的權重,即可得到質量考核應得分數,最后根據考核標準認定審計質量的高低。
2、提高審計人員素質,強化對審計人員的培訓監督。審計既是一種專業和技術性都很強的職業,也是一種高層次、綜合型的經濟監督。對大多數審計項目來說,審計風險的識別、評價、預防等,大都依靠審計人員的經驗研判。對內部審計人員要進行有限的風險管理和現代信息技術的培訓,一方面,采取送出去深造,專題辦班授課、強化網絡培訓、深入基層互動交流等方式,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審計項目機會,做到以審代培、以審促培、審教結合,努力提高其專業素質和各項技能,使審計人員能利用企業現有的信息平臺,采用各種網路手段、審計技術防范和抵御各類風險。同時,在內部審計過程中,要進行適當的監督和指導,將風險管理能力和復合技能作為考核評價內容,確保內部審計人員的風險意識和審計工作質量逐步提高。
3、整合審計資源、開展審計集約化工作。審計集約化內涵是指以資源共享為基礎,以項目為紐帶,以業務領導為核心,以信息化手段為支撐,已審計垂直化管理為目標,實現省市縣三級在項目安排、人員布局、時間進度、處理口徑、信息披露、經費保障在內的審計一盤棋概念,把省市縣三級審計部門的審計資源和審計力量整合起來。其目標是充分挖掘審計人員的潛能,通過人力資源的合理利用、審計信息資源的聯網對接、技術手段資源的優勢互補、環境資源的統籌規劃等有效整合資源的各種形式的綜合運用,使審計資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協調一切有利因素,推動審計工作由傳統審計向現代審計全面轉型,為企業提供最為優質的服務。此外,應有效利用社會審計資源,積極引進外部審計機制,彌補內審自身的缺陷,這不僅能促進內部審計的發展,還能促進內部審計活動的有效增值,提高工作效率,擴展審計領域。
4、做好審計項目溝通工作、提高內部審計工作效率。內部審計溝通工作很重要,要做好有效溝通,內審人員除了要具備審計專業知識外,還應善于與被審計單位和部門進行有效溝通。對溝通中的重要事項要形成書面記錄,同時溝通記錄經對方簽字認可才能形成審計證據,記錄于工作底稿。審計人員在溝通結束前要提醒對方,這是因為一方面進行必要的補充可以防止疏漏,另一方面充分的溝通有助于加深雙方對某一事項的理解和認同。溝通結束時,除感謝對方的真誠合作外,還要向其說明下一步可能會進行的工作,給被審計單位或部門有充分的時間做準備。此外,在整個溝通過程中要注意識別被訪談者接受和抗拒的非語言訊號,適應場面氣氛調節談話內容。
結束語
隨著企業的飛速發展及管理水平的提高,企業對內部審計的重視程度也相應提高。內部審計由于在企業內部控制工作中占有核心位置和重要推動作用,逐漸成為企業風險管理的有效必備手段,正在引起企業高層管理人員越來越多的重視,已經成為現代企業各種戰略措施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1]鄭敬枝.當前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存在的問題與完善對策[J].現代商貿工業,2010,22(15):15-18
[2]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內部審計在治理、風險和控制中的作用.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
關鍵詞:風險導向審計;審計模式;適用性分析
隨著國內外重大審計失敗事件的不斷發生,風險導向審計作為一種重要的審計理念和方法,受到審計職業界和學者的關注。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在2004年10月了新的審計風險準則征求意見稿,要求注冊會計師在審計中使用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方法,實施風險評估程序,降低審計風險,提高審計質量。如果審計風險準則一旦正式生效,將使我國的審計風險準則與國際接軌,并引導中國注冊會計師實務由傳統風險導向審計向現代風險導向審計轉變。因此,對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模式的理解以及在我國的適用性分析就顯得十分重要。
一、風險導向審計概述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變化,審計方法適應審計環境的變化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一是審計發展的早期,由于企業組織結構簡單、業務性質單一,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工作目的是為了促使受托責任人在授權經營過程中做出誠實、可靠的行為,審計方式是詳細審計。審計的重心在資產負債表,是對會計憑證和賬簿的詳細審計,旨在發現和防止錯誤與舞弊,這種審計方法就是賬項基礎審計方法(accountingnumber-basedauditapproach)。二是從1950年代起,以內部控制測試為基礎的抽樣審計在西方國家得到廣泛應用,這種審計方法重點在于注冊會計師了解、測試和評價內部控制設計的合理性和執行的有效性。對內部控制存在缺陷的環節,注冊會計師通常將其涉及交易和賬戶余額作為審計的重點,甚至進行詳細審計;對于可以信賴的內部控制環節,通常將其涉及的交易和賬戶余額進行抽樣審計,以提高審計效率和降低審計費用。從方法論的角度,這種審計方法被稱作制度基礎審計方法(system-basedauditapproach)。三是1970年代以后,由于制度基礎審計方法顯露缺陷,一種新的、以風險防范為基礎的風險導向審計模式逐漸興起,從方法論的角度,注冊會計師以審計風險模型為基礎進行的審計方法稱為風險導向審計方法(risk-orientedauditapproach)。
回顧審計方法的發展歷程,風險導向審計模式已成為審計方法發展的國際趨勢。風險導向審計模式合理地揚棄了作為制度導向審計模式基礎的“無利害關系假設”,把指導思想建立在“合理的職業懷疑假設”的基礎上,不只依賴對被審計單位管理層所設計和執行內部控制制度的檢查與評價,而且實事求是地對公司管理層是否誠信、是否有舞弊造假的驅動始終保持一種合理的職業警覺,將審計的視野擴大到被審計單位所處的經營環境(微觀、中觀乃至宏觀),將風險評估貫穿于審計工作的全過程。與傳統的制度基礎審計相比較,主要有以下區別:
(一)審計模式不同
制度基礎審計模式以內部控制為核心,對控制風險的評估僅通過確定內部控制的可依賴程度來減少實質性測試的工作量,而對固有風險的評估常流于形式;風險導向審計模式不僅通過內部控制評估控制風險,還結合其他風險因素尤其是固有風險綜合考慮,通過對企業環境、發展戰略、公司治理結構等方面的評估,發現其潛在的經營風險及財務風險,并評估財務報表發生重大錯報的風險,以便使審計風險降至可接受水平。
(二)審計基礎不同
制度基礎審計以內部控制制度為基礎,根據被審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及符合性評審結果,確定實質性測試的范圍和重點;風險導向審計則以風險評估為基礎,對影響被審單位經濟活動的多種內外因素進行評估,確定審計范圍、重點和方法,其不僅重視與內部控制系統直接相關的因素,而且重視各種環境因素。
(三)審計方法不同
兩種審計模式都采用抽樣技術,但風險導向審計是通過建立審計風險模型將風險量化。因此,相對于制度基礎審計來說,風險導向審計的抽樣技術是更完全意義上的審計抽樣,更注重利用分析性測試方法,從而可以有效降低審計風險。
二、風險導向審計的兩種模式
風險導向審計自產生以來經歷了兩個階段,理論界把以傳統審計風險模型“審計風險=固有風險×控制風險×檢查風險”為基礎進行的審計稱為傳統風險導向審計模式;而將1990年代后期開始,在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內部推行并逐漸被審計理論與實務界接受的,以“審計風險=重大錯報風險×檢查風險”的模型為基礎,以被審計單位的經營風險為導向的審計方法稱作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模式。
傳統風險導向審計模式與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模式的本質區別在于審計理念和審計技術方法的不同,后者是對前者的改進,其主要區別如下:
(一)審計起點不同
傳統風險導向審計運用的審計風險模型中,固有風險是指假定不存在相關內部控制時,某一賬戶或交易類別單獨或連同其他賬戶、交易類別產生重大錯報或漏報的可能性??刂骑L險是指某一賬戶或交易類別單獨或連同其他賬戶、交易類別產生錯報或漏報,而未能被內部控制防止、發現或糾正的可能性。傳統風險導向審計方法通過綜合評估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以確定實質性測試的范圍、時間和程序,由于固有風險難以評估,審計的起點往往為企業的內部控制(如果沒有必要測試內部控制,審計的起點則為會計報表項目)。
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方法通過綜合評估經營控制風險以確定實質性測試的范圍、時間和程序,其審計起點為企業的戰略系統及其業務流程。如果企業的業務流程不重要或風險控制很有效,則將實質性測試集中在例外事項上。這種新模式的優點是將審計的重心前移到風險評估,這將有利于充分識別和評估會計報表重大錯報的風險,因此,主要針對風險設計、實施控制測試和實質性測試程序。此外,注冊會計師容易全面掌握企業可能存在的重大風險,有利于節省審計成本,克服因缺乏全面性觀點而導致的審計風險。
(二)風險評估識別以分析性復核程序為中心
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注重運用分析性復核程序,以識別可能存在的重大錯報風險;而傳統風險導向審計對于信息的再加工程度不夠,其分析性程序主要用在報表分析上。分析性復核程序已成為現代風險審計方法最重要的程序,為了適應分析性程序功能擴大的要求,分析性程序開始走向多樣化:在數據分析上不但要對財務數據進行分析,也要對非財務數據進行分析;在分析工具上借鑒現代管理方法,把戰略分析、績效分析、財務分析及前景分析等分析工具運用到風險評估之中,使風險因素不再惟一,變一元風險評估為多元風險評估,使得出的風險評估結果更加可靠。
(三)風險評估方式由直接評估轉變為間接評估
傳統風險導向審計的風險評估是一種直接的方式,即直接評估重大錯報的概率?,F代風險導向審計模式是從經營風險評估入手,間接地對審計風險進行評估,因為經營風險越高,審計風險也越大,也就是管理舞弊的可能性越大;并且從經營風險中能更有效地發現財務報表潛在的重大錯報,因為財務報表是經營的反映,如果經營風險未能在報表中得到體現,則財務報表很可能失真。此外,會計政策、會計估計的合理性
評估也只有從經營風險入手,才能進行正確的評估。
(四)審計程序實施具有個性化
傳統風險導向審計模式審計程序是標準化形式,對不同的被審計單位都使用標準相同的審計程序,其缺陷是沒有足夠貫徹風險導向審計思想,使注冊會計師無法突破客戶預先設置或防范的措施,難以做出正確的審計結論?,F代風險導向審計方法要求注冊會計師將評估及識別的審計風險與實施的審計程序相結合,針對不同客戶以及客戶不同的風險領域實施個性化的審計程序。
(五)審計證據的內涵擴大
在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方式下,審計重心向風險評估轉移,審計證據也由內部向外部轉移。因此,注冊會計師必須充分了解企業整體經營環境,由此評估客戶的經營及審計風險,同時必須從外部取得大量的外部證據來證明風險評估的恰當性。風險導向審計模式下,注冊會計師形成審計結論所依據的審計證據不僅包括實施控制測試和實質性測試獲取的證據,還包括了解企業及其環境獲取的證據。
(六)擴充了內部控制要素
傳統風險導向審計方法下的內部控制是指被審計單位為了保證業務活動的有效進行,保護資產的安全和完整,發現、糾正錯誤與防止舞弊,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實施的政策與程序。內部控制要素包括控制環境、會計系統和控制程序?,F代風險導向審計方法下的內部控制是指被審計單位為了合理保證財務報告的可靠性、經營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對法律法規的遵循,由治理當局、管理當局和其他人員設計和執行的政策和程序。內部控制的三要素擴充為五要素,即控制環境、被審計單位的風險評估過程、與財務報告相關的信息系統和溝通、控制活動和對控制的監督。
(七)對注冊會計師的專業知識提出了更高要求
現代風險導向審計對注冊會計師的專業素質提出更高要求,其重心從會計、審計知識轉向管理和行業知識。現代風險導向審計下審計結果主要依賴風險評估,風險評估的各種分析方法要求掌握現代管理知識和行業知識(包括市場、研發、生產等方面),這對注冊會計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注冊會計師應該是復合性人才,不但要掌握一般常用分析工具,還要接受現代管理知識和行業專業知識訓練。
三、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模式在我國的適用性分析
基于上述分析,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模式是審計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2003年10月,國際審計與鑒證準則委員會(IAASB)通過了新的審計風險準則;中注協也在2004年10日了修訂后的審計風險準則征求意見稿,不僅將使我國的審計風險準則與國際接軌,同時也為提高審計質量、降低審計風險提供了技術支持。審計風險準則一旦正式生效,將引導中國注冊會計師實務由傳統風險導向審計向現代風險導向審計轉變,會對我國的注冊會計師審計理念、審計程序及審計責任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然而,目前要在我國推行風險導向審計模式還存在一定的制約條件和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成本與效益問題
實施風險導向審計模式的前提是成本能得到補償?,F代風險導向審計模式在審計計劃階段和執行控制測試階段,注冊會計師關注的范圍擴大,程度加深,導致工作時間和審計成本的增加,在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成本的增加往往不可能過渡到收費的同步增加。此外,還需要一定的投入來培訓注冊會計師,使他們掌握業務流程和行業知識等有關方面的知識。如果這些成本得不到補償,就會使一部分中小會計師事務所在競爭中無法生存。
(二)信息系統的建設問題
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的重要特征是審計重心前移,注冊會計師必須首先執行風險評估程序,充分了解客戶整體經營環境,然后針對風險不同的客戶、客戶不同的風險領域,設計個性化的審計程序。因此,會計師事務所必須建立強大的信息系統,以便注冊會計師在風險評估時了解企業的戰略、流程風險管理、業績衡量等。而目前國內很多事務所對行業風險和企業經營風險缺乏了解,客戶的相關信息不夠充分,信息系統的建設還達不到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的要求,導致風險評估不準確。因此,風險導向審計的運用僅限于老客戶,對新客戶還是將大量時間用于實質性測試。
(三)審計從業人員素質問題
現代風險導向審計對審計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提出了新要求,不僅要具備豐富的審計理論和實踐經驗,還要具備必需的管理學知識和經濟學知識,能夠運用系統的、戰略的觀點充分了解、分析企業所處的宏觀經濟環境和行業發展狀況,對有可能導致企業會計報表錯報風險的內外部因素進行客觀、系統的分析與評價,將審計視角擴展到內部控制以外,從較高層面上評估風險,而不是僅僅注重企業會計處理的細節。
(四)輔助審計軟件的使用與完善問題
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方法中分析性程序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輔助審計軟件的使用在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西方發達國家大量運用分析性程序的條件是輔助審計程序的開發和運用,它可以直接對數據庫進行加工分析,依據軟件模型自行處理數據,使運用分析性測試程序成為節約成本的重要手段。另外,采用審計軟件使統計抽樣的樣本更具代表性,審計抽樣風險可控,為風險導向審計提供了技術支持。目前,我國在審計軟件的開發和使用上不夠理想,還有待提高,而且大部分注冊會計師缺少相應的技術準備,在現階段推行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方法只能是一種愿望。
如上所述,目前在我國全面推行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模式還受到許多制約,盡管它有很多優越之處,但在我國還不能夠普遍推行。當前我國獨立審計準則主要是以制度基礎審計模式為基礎的,而且相當一部分從事小規模企業審計工作的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基本上仍然在運用賬項基礎審計模式。但是,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的實行是一種理念的改變,我們可將制度基礎審計與風險導向審計有機結合。即使在現行審計準則仍然主要以制度基礎審計模式為基礎的情況下,吸取風險導向審計模式的基本觀點和做法,則是完全可行的。通過把風險導向審計中控制風險的理念和方法融合到制度基礎審計中,使其他審計模式忽略審計風險的缺陷得到彌補,將會為探索適合我國的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模式積累有益的實踐經驗。
參考文獻:
〔1〕陳毓圭。對風險導向審計方法的由來及其發展的認識〔J〕。會計研究,2004,(2)。
〔2〕常勛,黃京菁。從審計模式的演進看風險導向審計〔J〕。財會通訊,2004,(7)。
關鍵詞:內部審計 獨立性 審計風險 對策
1995年全國審計定義研討會將簡明審計定義概括為:“審計是獨立檢查會計賬目,監督財政、財務收支真實、合法、效益的行為?!笨梢姫毩⑿允菍徲嫷撵`魂,是審計工作質量的保證,如果不能有效保證審計機構和人員在組織上的獨立性及其在業務工作中的自主性和權威性,就不能保證審計質量和規避審計風險。本文將從分析我國內部審計的獨立性現狀出發,揭示其對內部審計風險的影響,并提出可行性的對策。
一、我國內部審計的獨立性現狀分析
(一)內部審計方面的法律、法規不健全,直接制約了內部審計的獨立性。
我國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沒有專門、具體的法律規范,沒有統一的內部審計準則。目前,我國已頒發了針對國家審計的《審計法》,針對社會審計的《注冊會計師法》,而針對內部審計的只有審計署頒發的《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2003年2月10日審計署審計長會議通過的新條例,自2003年5月1日起施行,審計署于1995年7月14日的《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同時廢止),并未上升到法律的高度。而醞釀很久的《內部審計法》遲遲未能出臺。這導致內部審計與國家審計、社會審計地位上的巨大差異,在根本上制約了內部審計的獨立性。
(二)內部審計機構設置不獨立,具有很強的依附性。
我國的內部審計機構,大多數由本部門、本單位負責人直接領導,并接受國家審計機關和上級主管部門內部審計機構的指導和監督。由于企業的內部審計機構是企業的一個職能部門,是在本單位主要負責人的直接領導下開展工作,其人員配置、職務升遷、工作地位及經濟待遇等都由本單位領導決定,與國家審計和社會審計相比,內部審計在組織、工作、經濟上依附于本單位,獨立性不夠。
(三)內部審計人員缺少完整的獨立性。
根據《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和當前的實際狀況,內部審計部門一般由本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或副職領導,內部審計人員切身利益直接受所在單位控制,內部審計人員的人事調派權、工資管理權、獎懲權等由所在單位掌握。即內部審計在本單位主要負責人直接領導下并對其負責和報告工作,使得內部審計人員執紀執法的程度直接受單位領導的影響,嚴重制約了內部審計的獨立性。
(四)企業領導對內部審計工作不夠重視,使得內部審計人員素質相對較低。
由于一些企業的領導對內部審計人員重視不夠,他們在配備內部審計人員時,主觀上不愿將精通業務的人員安排在內部審計崗位上,客觀上也沒有給予其學習和培訓機會,使其業務能力得不到提高,綜合素質相對較低。從而使得審計工作質量難以保證。
綜上所述,我國當前內部審計的獨立性是相對的,受限制的,欠缺的。這樣的獨立性現狀必將給內部審計業務帶來較高的審計風險。
二、我國內部審計的獨立性現狀對內部審計風險的影響
結合我國目前實際,筆者認為內部審計風險,是指內部審計組織或審計人員在實施審計過程中,對存在重大錯報或漏報的會計報表以及具有重大影響的經營活動審計后發表了不恰當的審計結論,造成審計對象和與之相關方面遭受損失或損害,并由此引起審計主體承擔這種責任的風險。
(一)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和權威性欠缺直接帶來審計風險。
內部審計機構是單位內部設置的機構,在本單位負責人的領導下開展工作,為本單位實現經營目標服務。因此,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權威性不如外部審計,在審計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受本單位的利益限制,并且內部審計也只是單位內部的管理手段之一。鑒于此,單位內部審計就很難客觀、公允地對所進行的審計事項發表準確、公正的審計意見,進而不能保證審計質量,直接帶來審計風險。
(二)內部審計法律法規體系不健全,作業標準不規范,增大了審計風險。
雖然現在有國家審計署頒布的《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但法律級次明顯偏低,可操作性不足,并且對于具體作業標準未有明確規定。內部審計法律依據不充分,不健全,使得內部審計人員地位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其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保護,并且由于沒有具體可操作的部門、行業規章制度,缺乏相關配套指導措施,內部審計人員在實際審計工作中往往無章可循,無法可依,只有依據經驗和知識進行分析判斷,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審計結論的正確性,增大了審計風險。
(三)業務工作的“外向型”與行政待遇的“內靠型”,使內部審計人員很難進入角色,從而加大審計風險。
業務工作的“外向型”與行政待遇的“內靠型”,使內審人員很難進入角色。審計人員長期處于一個固定的審計環境中,與被審計對象產生了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再加上審計人員的工資福利及晉升等都需由本單位解決,很難保持應有的獨立性,談不上自主地開展工作,所作出的審計結論也因此受到置疑,處理決定有時也得不到有效地貫徹執行,從而加大了審計風險。
(四)內部審計人員自身素質較低,直接影響審計質量,從而加大審計風險。
由于傳統審計基本是財務審計,審計人員大都是從財務戰線轉型,對經營管理、工程預算、信息技術等方面的知識知之甚少。而現代企業制度下,內部審計工作要向事前、事中轉移,要求審計人員具有綜合性管理知識,深入到企業經營的過程中去向管理要效益,知識結構單一則面臨審計風險。
三、提高內部審計的獨立性,規避和控制內部審計風險的對策
(一)內部審計外部化,從組織形式上有效保證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在組織上和業務上的實質性獨立,規避和控制內部審計風險。
內部審計外部化亦稱內部審計,是指企業從外部聘請專業審計人員執行審計工作,履行內部審計職能。將內部審計外部化,委托給企業外部的獨立機構與人員執行,可以較好地解決內部審計獨立性缺乏問題,提高內部審計質量,確保內部審計質量與效果。注冊會計師等外部人員相對企業內部人員而言有較高獨立性,他們與企業管理層無上下級領導關系,只是業務合同關系,他們與管理層在內部審計工作中是平等的,因此能夠站在一個客觀公正的立場上來對企業的財務活動進行審計,從而使企業內部審計人員具有較高的獨立性,從根本上保證了審計工作質量,降低了審計風險。
(二)內部審計職業化,從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職業意識、職業道德和職業技能入手,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規避和控制內部審計風險。
內部審計職業化是將內部審計工作作為一種職業看待,無論是內部審計組織、人員資格認定、審計業務的取得、審計程序的執行、審計證據搜集、審計評價意見的發表等一系列工作,都必須按職業化標準加以要求。內部審計職業化,首先要對內審人員進行職業道德教育,提高其道德修養和政策水平,牢固掌握國家財經法紀和企業規章制度,對企業財務收支和經營管理活動進行有效審計和客觀、公正的評價,為企業經營管理者提供生產經營決策的科學依據;其次要對內部審計人員進行職業技能培訓,使其熟悉會計、審計、法律、稅務、外貿、金融、基建、企業管理等方面的知識,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這樣內部審計人員實施審計時,就可以按規范的審計程序,選用恰當的審計方法,周密詳細地編制審計計劃,保證審計證據的充分,可靠和相關性,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細致嚴謹,客觀公正地出具審計報告,表述審計建議和意見,把審計風險控制在審計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達到理想的效果。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內部審計的獨立性較缺乏,直接導致了內部審計業務中較高的審計風險,只有真正提高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地位,才能切實降低內部審計風險,提高審計工作質量,達到理想的審計效果。
參考文獻:
[1]劉實.企業內部審計論[M].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5.
[2]劉力云.審計風險與控制[M].中國審計出版社.
溫秀英
摘 要:本文分析了我國實施風險導向審計的現狀,針對風險導向審計模式具體運用過程中面臨諸多困難的現狀,探討應對之策。
關鍵詞:風險導向審計;審計風險;現狀; 應對
中圖分類號:F123.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CN43-1027/F(2010)11-236 -01
一、我國實施風險導向審計的現狀審計方法演進經歷了賬項基礎審計、制度基礎審計、風險導向審計三個階段。風險導向審計是當今主流的審計方法,它要求注冊會計師以重大錯報風險的識別、評估和應對為審計工作的主線,以提高審計效率和效果。從方法論的角度,注冊會計師以審計風險模型為基礎進行的審計, 稱為風險導向審計方法。審計風險模型的出現,從理論上解決了注冊會計師以制度為基礎采用抽樣審計的隨意性,又解決了審計資源的分配問題,要求注冊會計師將審計資源分配到最容易導致財務報表出現重大錯報的領域。2006年財政部的中國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體系全面貫徹了風險導向審計思想和方法的要求。但是, 風險導向審計在我國畢竟是一種新鮮的審計模式,在實踐中還存在諸多不足。
中注協于2010、8.31了2010年行業執業質量檢查工作動態(第32期),通報了遼寧、江西、安徽三省執業質量檢查工作的進展情況,其中在江西檢查發現,本次現場檢查工作歷時38天,共檢查71家會計師事務所,其中綜合評價現場檢查39家會計師事務所,執業質量檢查32會計師事務所。執業質量檢查包括事務所的職業道德情況、內部控制制度、執業質量等三方面的內容。從檢查情況來看,會計師事務所執業質量有明顯提高,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如審計復核缺少實質性內容,中小企業審計的風險評估程序執行不到位,對重要事項關注和披露不夠,且缺少必要的審計程序等。
二、風險導向審計運用的應對
1.完善風險管理框架,夯實風險導向審計基礎。重視風險管理在企業可持續發展中的戰略地位,進一步完善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完善風險管理的組織架構,明確風險的承擔主體,整合現有的風險管理部門,形成由最高管理層直接負責的、系統的、全面的風險管理系統,成立專門的風險管理部門,培養專門的風險管理人員,制定與企業風險導向審計相關的規章制度,以規范、制約和保障現代風險導向審計工作, 使其有效開展。同時要對現代風險審計做到經?;椭贫然?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全面的風險檢查評估,建立統一的評估指標體系,對重要風險控制點開展專項風險審計,尤其對內部控制制度評價中發現的重大失控點,應予以高度的重視,采取有效措施堵塞漏洞,減少或者消除風險點和內控失控點。抓住風險導向審計的監督評價環節,推動風險導向審計的運用。
2.加強對風險導向審計準則和方法的宣傳與培訓。對審計人員的培訓不僅應該包括風險審計準則的要求,還應包括審計小組人員配備、風險評估技術、新進員工培訓等相關內容。對社會公眾而言,審計職業應該積極地管理公眾的預期,盡可能地使社會公眾了解財務報表審計不是舞弊審計,審計師只是對財務報表提供高可靠性的保證,但并不是專門追查舞弊。審計人員必須提高審計質量以適應企業管理發展變化的需求,而審計質量的提高必然伴隨審計費用的增加,這反映的是審計對整個社會的價值,人們必須對此進行綜合的衡量。
3.強化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的人員素質和工作能力的教育培訓。在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程序下,注冊會計師不僅應具備足夠的會計審計知識,還需具備被審計單位行業狀況、法律與監管環境、財務業績的衡量和評價、經營目標和戰略及其相關經營風險和內部控制等方面的知識結構。所以對員工現有知識體系進行全面的提升和拓展是必要工作。
一、風險導向審計實施現狀
(一)注冊會計師層面存在的問題
(1)風險評估程序流于形式,無法鑒別出風險點。風險導向審計的關鍵是通過對風險進行全面的識別和評估,實施的個性化的審計方案證實或者排除重大錯報嫌疑。如果不對客戶的經營風險和舞弊風險作系統評估,潛在的風險發現不了。盡管大部分會計師事務所都在質量控制制度中增加了風險評估的程序和內容,更新了審計工作底稿的模版,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多流于形式,執行不到位,沒有對企業進行全面風險評估,基本上仍然在運用制度導向的審計模式。由于注冊會計師對客戶以及客戶所在的行業狀況等信息關注比較有限,不能對被審計單位的經營風險和行業風險做出恰當的評估,再加上審計人員自身經驗的不足以及時間的緊迫,導致重大錯報風險的識別和評估程序的執行缺乏目的性,存在為了完成審計程序而完成的現象。很多注冊會計師在實施風險評估程序的時候,缺乏針對性和有效性,在樣本量的選取、測試方法以及識別特征的記錄上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完善,控制測試審計策略不是針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情況而確定,為證實內部控制運行的有效性獲取的審計證據不夠充分、適當,在發現一些內控缺陷時候,也沒有就該缺陷可能導致的重大錯報風險進行重新評估,對被審計單位的業務流程、經營戰略、內部控制等了解和測試也不夠深入,過多依賴實質性測試,影響了審計的效率和效果。由于風險評估程序執行的不到位,往往導致無法識別重大錯報風險。
(2)注冊會計師知識結構單一,專業勝任能力不強。審計工作自始至終要求具有很強的專業判斷能力和分析能力,無論是何種導向的審計,最終都要回歸到交易和賬戶余額層次,制度基礎審計和風險導向審計畢竟都是工具,離開了具備專業勝任能力的注冊會計師,一切都毫無意義,專業判斷能力不強,將會使注冊會計師在計劃、取證、分析、做出結論等很多方面造成失誤,形成審計風險。風險導向審計模式下,首先要將被審計單位放在一個宏觀背景下進行評估和分析,注冊會計師要根據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行業的發展,分析是否會引發被審計單位的經營風險乃至審計風險,洞察風險領域所在,這種情況下,注冊會計師除了要精通會計、審計專業知識和財稅法規外,還需要掌握經濟分析、行業分析、金融、戰略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識,只有這樣才能正確的評估被審計單位的行業和經營風險,針對不同的風險采取個性化的審計策略;風險評估的時候,需要大量運用分析程序,為了量化可接受的風險水平,很多情況下都需要根據數據間的內在關系,以數理統計為基礎構建模型,因此除了掌握常規的審計方法外,注冊會計師還要掌握數理統計等方法。但是從目前情況看,相當多的注冊會計師的知識結構只限于會計和審計領域,并不具備開展風險導向審計所需要的這種復合型知識結構,不能滿足風險導向審計對知識的多元化要求,可以說,我國目前實施風險導向審計模式最大的制約就是缺乏高水平的注冊會計師。
(二)會計師事務所層面存在的問題
(1)成本與效益問題。風險導向審計模式下,工作重心前移,全面擴大了注冊會計師在審計計劃階段關注的范圍,注冊會計師需要了解的企業的深度和廣度都是前所未有的,一方面從資料的搜集、分析,到建立數學模型對風險進行量化,要耗費注冊會計師相當多的時間,增加了項目的時間成本,而另一方面對人力資源要求的提高,也會增加審計成本,在剛開始推行新審計模式的階段,需要增加投入來培訓注冊會計師,使他們掌握新的業務流程和行業知識等,因此審計成本和工作時間增加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由于審計市場競爭激烈,審計收費往往不會和審計成本同步增加,而審計成本的提高可能會使部分會計師事務以減少審計程序、犧牲審計質量來應對成本的增加,加大了注冊會計師承擔的審計風險。
(2)信息系統的建設問題。審計重心前移是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的重要特征,注冊會計師要對被審計單位宏觀和微觀背景有充分了解,針對不同的客戶,設計個性化的審計程序。由于審計的客戶來自不同行業,要對審計的行業有深入的了解,需要會計師事務所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統和數據庫,便于注冊會計師對被審計單位的經營風險、行業狀況、戰略實施等多方面的情況進行全面的評價分析,而受制于開發能力或建立數據庫成本費用的制約,目前很多會計師事務所的信息系統建設不能滿足風險評估的要求,各種分析報告和統計數據的收集不足,使得注冊會計師對被審計單位的經營風險和行業風險缺乏充分了解,導致風險評估的結果不準確。
(3)質量控制制度的執行問題。根據新審計準則對風險導向審計實施的要求,大部分事務所修訂了審計質量控制制度,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這些業務操作規程和質量控制制度流于形式,沒有得到有效執行,通過對一些事務所的問卷調查可以看出,大部分注冊會計師仍然習慣沿用傳統的賬項審計方法履行程序,對于風險評估,更多的只是停留在底稿的填制,相應的,各級復核人對于風險評估程序的復核也同樣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對風險評估程序的質量控制缺乏必要監控,對所實施風險評估程序是否適當,與被審計單位是否相關,缺乏必要的評價,使得內部操作規程和審計質量控制制度落實下來僅是一紙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