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22 11:02:30
序論:在您撰寫生物單元教學設計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新課程背景;高中生物;教學設計
新課改實驗的不斷深入使得廣大教育工作者開始意識到,對課堂教學改革形成影響和制約的最主要因素不僅僅只是教育理念和認知問題,而且更為重要的是方法和技能。對高中生物教師而言,最為欠缺的是自身的實踐能力。教學設計作為教學的關鍵環節,對教師實踐能力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設計
例如,大部分生物教師在對高中生物(必修2)中第二章“基因和染色體的關系”進行教學設計時,都設置了如下教學目標:利用PPT向學生展示與“基因和染色體關系”相關的信息素材,引導學生進行閱讀,閱讀完成之后,向學生提出如下問題:
(1)什么是基因,什么是染色體?
(2)何為減數分裂,又是如何形成的,其與有絲分裂又有何異同?
(3)同源染色體有何特征?
看完問題之后,給時間讓學生思考,并作答。針對學生的回答,刻意引出接 下來的教學內容,即:和卵細胞是如何形成的,二者的形成有何異同點?DNA含量與染色體在減數分裂過程中是如何變化的?如何鑒別減數分裂與有絲分裂?教學完成之后,給時間讓學生回顧所掌握的知識,再向其展示所設計的習題,通過習題鞏固,不斷強化學生的新知。
對這一教學設計的分析:乍一看,這一整個教學過程是在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其能夠自主地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但實際上,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并沒有發揮多大的主觀能動性,根本沒有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其最根本的特征還是從知識本身出發的,無論是問題設計還是流程開展,都是由教師一手包辦,整個過程都是由教師牽著學生進行問答式的教學,太過專斷獨行,學生主動性的智力勞動行為要求完全被忽略,而課堂內的信息交流也沒有形成一種立體交叉的氛圍,學生的主體多元性完全沒有被發揮出來。
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設計,就應該讓學生成為整個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只需承擔輔助作用即可,這些輔助作用包括:對學生思維的引導、學習活動的策劃、學習途徑的提供、成果交流與評價機制的明確等。教師的教學設計從始至終都要把學生放在首要位置,學生該做什么、如何做才是其首先應該考慮的問題,而不是像現在這樣,首先考慮教師要教什么,要怎樣教等類似的問題。
如下,是對該部分教學內容所做的教學再設計:
課前,將學生分成“基因組”和“染色體組”,然后再對其分配各自的學習任務,發放學習材料,讓學生自行閱讀,通過分組合作的方式,對教學材料中的基本內容進行總結和歸納,搜集并精選出更多的能夠反映本次課堂學習內容的有效材料。然后,再進行新課的學習?!盎蚪M”和“染色體組”代表分別向全班展示本組的學習成果,并提出本組關于這一知識點的一些認識。兩組代表的講解完成之后,教師作總結,針對講解過程中的遺漏或者錯誤的地方提出改正建議。
可見,在這樣一個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身份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是互換了的,學生以老師的身份向全班進行課堂講解,而教師則以學生的身份聽取學生的講解內容。這不僅減輕了教師的教學壓力,還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結合學生生活實踐進行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和生活實踐的結合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經驗以及生活感受的結合,進而增強學生對生物的親切感,引導學生從書本慢慢走向社會,從課堂慢慢走向生活,讓學生真正從心里感受到生物其實并不遙遠,其與社會現實、與自身生活還是特別接近的。比如,對那些社會現實感較強的生物教學內容,教師就可以采用這一方式進行教學設計。
例如,生活中,學生也經常聽說癌細胞,但癌細胞到底是什么,又是怎樣形成的等等這些問題一定是學生們迫切想知道的,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就可以以此為切入點,調動大家的學習興趣,引入新課教學。
教學設計建議方案如下:
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質量的改善讓人們感受到了活著的美好,但是與此同時,這個世界上還有好多人卻不得不忍受癌癥病魔的折磨,癌細胞的擴散不僅是癌癥患者自身的痛點,還是所有家屬、醫生的痛點。說說你們身邊,是否有正在經歷癌癥折磨的人呢?他們都過著怎樣的生活,他們最終都怎么樣了呢(為下文新課的引出做鋪墊)?
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因為癌細胞擴散無法治療的人多不勝數,那么,這個如此可怕的東西到底是什么,是怎樣形成的呢(引入新課)?新課內容包括:讓同學們通過分組學習的方式總結細胞膜結構與功能,再對其作適當引導,做提取純凈細胞膜實驗,學生通過對實驗的觀察提出自己的見解。從學生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出發,能夠增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還能夠鍛煉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三、圍繞教學主題進行教學設計
任何一單元的教學都會有一個非常明確的主題,教學的設計就離不開對主題的把握,單元學習目標的明確、單元重難點的學習等應該圍繞這個主題進行。
例如,高一生物第二章的主題是“組成細胞的元素和化合物”,這一章一共分為五個小節,分別是: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生命活體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核酸、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以及細胞中的無機物。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不一定要按照教材內容的順序進行教學,可以先將每一節的標題過一遍,看看能不能找到能夠進行整合教學的小節內容。比如,此處的第二小節和第三小節的結構是非常相似的,在設計時,就可以將其整合到一起,用比較分析法進行教學,這樣一來,學生掌握的知識就會更加系統、清晰,并且,比較分析法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歸納、分析能力。
四、結束語
在對高中生物這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進行教學時,教學設計所發揮的重要作用是不能夠為廣大高中化學教師所忽略的。教師們在設計過程中,一定要謹記,不僅要以學生為中心,要聯系其生活實際,還要注意緊緊圍繞整個教學主題進行。
參考文獻:
[1]敏.在新課程背景下提高高中生物教學有效性[J]生物技術世界,2013.
以探究為中心
落花有用
科學教育園地中的耕耘者——記蘇州市名教師、蘇州市金閶區小學科學教研員吳澗石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如何開展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教育
講究課堂提問的技巧
《洗衣服的學問》教學實錄與分析
要有一雙發現的眼睛——科學教師教育智慧例談
《神奇的水》教學設計
概念調查、轉化和理解的課堂實踐(九)在技能訓練中促進學生科學概念的發展
《輪軸的秘密》第一課時教學設計與分析
《奇妙的護身術》教學分析與設計
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幾個著眼點
“畫”出來的秘密
《種子的傳播》教學實錄與反思
讓科學教學充滿生活情趣
享受科學課
《我們在成長》教學設計
《有趣的呼吸器官》教學設計與反思
《食物的變質》教學設計與分析
教師百花園
該出手時就出手
動手出真知
青春飛揚
課堂討論的問題設計
《水的浮力》教學實錄與反思
《摩擦力的秘密》教學實錄與評析
《建橋梁》教學設計及思考
走向科學——教科版《科學》教材八年實驗回顧
靈活處理教材
《讓燈亮起來》教學片段及反思
實驗課不能忽視的三點
例談實驗教學的組織策略
《光與生活》教學片段與反思
《清潔劑的“威力”》課堂實錄與反思
淺談科學課堂上的“現掛”
《奇思妙想——設計篇》教學實錄
《奇思妙想——設計篇》教學設計
《住房與材料》單元教學與思考
實驗室的使用與管理大家談
我的教研之路教師百花園
從一場音樂會想到的
試論小學科學課教學中實驗能力的培養
《光的反射》教學實錄與評析
《我們的地球》單元教學與思考
《顯微鏡下的世界》單元教學與思考
《生物與環境》單元教學與思考
《機械與工具》單元教學與思考
也談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探究效率低下的原因與改進
科學探究話“六性”
《呼吸與健康》教學談
《植物的一生》單元教學與思考
與《科學》實驗教材共同成長——大象出版社小學科學《教學指南》的使用說明
合作而不是“合座”——合作學習在科學課中的價值體現
《摩擦力的秘密》案例評析
日本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介紹
經濟法課程一般在五年制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市場營銷專業開設。筆者在多年經濟法教學中發現,由于老師以知識的邏輯線索為依據講授經濟法律法規,其結果是,教師講得很累,學生感到枯燥難懂,學習興趣不高,遇到案例分析時,常常無法下手。這充分表明,當前的經濟法教學中,學生的動手能力還很弱,如何加大課程改革力度,強化、提高學生的用法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試圖從五年制高職經濟法課程單元教學設計入手,分析當前經濟法課程單元教學設計存在的問題,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提出提升經濟法課程單元教學設計有效性的一些路徑和方法,以增強經濟法課程教學的實用性、典型性、趣味性、挑戰性和可行性,提高學生的用法能力。
一、概念的界定
什么是課程的一個“單元”?就是一次課。在時間上緊密相連的一次課,叫做一個單元。教師的備課是以一個單元為單位進行的,教案也是針對課程的一個單元寫成的,學生的學習過程也被分成這樣的單元進行。因此,本文所講的課程單元教學設計是指一次課的教學設計,也就是通常我們所講的每一次課的教案。
本文認為,課程單元教學設計的有效性是指教師依據職業活動、職業能力和專業發展的需要以及學生的現狀,科學設計課程單元(教案),并將課程單元教學設計通過課堂教學付諸實施,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達到用的方法巧、花的時間少、費的氣力小、取得的效果好的目的。一方面學生得到了進步和發展,同時教師的專業能力也得到了發展。
二、課程教學單元設計的意義
1.有利于教學工作的科學化
體現課改的課程單元教學設計是從課程整體教學設計出發,將教學活動建立在系統方法的科學基礎之上,應用系統的觀點和分析的方法,使課程的整體設計與單元設計達到整體優化,避免課堂教學的隨意性。
2.有利于學生職業能力的提升
體現課改的經濟法課程單元教學設計著重將經濟法律規定轉化為真實或仿真的教學案例并進行分析,通過教師任務驅動、學生小組合作完成,突出了職業能力、學生主體,提高了學生的溝通能力、合作能力和用法能力。
3.有利于教師的專業成長
課改下的經濟法課程單元教學設計,不只是要求學生掌握經濟法課程中的用法能力,而且要求教師自身首先要掌握課程中的各種用法能力。新的課程及教學理念和新教法對教師的專業知識、專業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而這些對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都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三、經濟法課程單元教學設計存在的問題
1.課程整體構建缺乏科學性
(1)課程內容的設計未能體現職業活動、專業發展的需要。會計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就職于會計崗位的較多,教學內容應體現學生畢業后職業活動、專業發展的需要?,F實中,一些學校經濟法課程按照會計初級考試用書進行教學安排。而現行的會計初級考試用書并沒有企業、合同、市場運行等方面的法律內容,這既不能滿足學生畢業后參加會計中級職稱考試的要求,也不能滿足學生的職業發展需要。對于市場營銷專業來說,學生畢業后就職于營銷崗位的較多,教學內容應突出市場運行管理法律制度、工業產權法律制度等。但是現實中,教師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往往隨意性大,大多按教師本人的喜好及熟悉程度安排。
(2)未能避免與其他課程內容重復的問題。如會計專業經濟法課程一般安排在會計考證之后,但一些學校的經濟法課程仍包含稅法的內容,這就與前面學期安排的會計考證課程中的稅法內容重復。
2.重理論輕實踐能力
很多教師對課程教學內容中的實踐能力認知模糊,這不僅體現在課程整體上,在每次課的教學單元設計中也是如此。因而,教學中側重理論教學設計,而不注重實踐能力教學設計,其結果表現為學生用法能力較弱。
3.課外拓展不足或空缺
很多教師在課程教學設計中,往往忽視或草率對待學生的課外拓展,只是簡單地布置幾道簡答題,而這對于檢測學生每次課應掌握的實踐技能是遠遠不夠的。
4.教學評價單向,教師反思欠缺
很多時候,教師只顧埋頭教學,而不回頭總結反思,只重視教師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而忽視了學生對其自身學習效果的評價,也未能重視學生對教師的單元設計及授課的評價。這樣做的結果,往往造成教師對學生貶多褒少,嚴重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學生也因此產生了倦怠情緒;教師對下一次課的單元設計和下一教學周期的課程單元設計沒有改進和完善,或改進、完善不明顯。
四、突出能力為本位,科學設計經濟法課程單元
1.滾動修改課程標準,對課程進行整體教學設計
課程教學的整體設計是從單元聯系的角度對課程教學的設計進行整體優化。體現先進職業教育觀念的課程教學,其基本原則共有6項:①職業活動導向;②突出能力目標;③項目載體;④用任務訓練職業崗位能力;⑤以學生為主體;⑥知識理論實踐一體化的課程設計。
(1)優化整合課程內容,科學設計教學進度。①要熟悉經濟法課程的前接課程和后續課程,在此基礎上優化整合教學內容,對課程進行整體設計,以免與前接課程教學內容重復。②要深度開發校本教材。現行出版的高職經濟法教材能符合上述課程教學整體設計6項原則的幾乎沒有,因此授課教師必須對現有教材進行二次開發。筆者通過近幾年的教學,不僅編寫了校本教材,而且還精心編寫了《經濟法課堂教學上課用案例》(含課堂訓練案例)、《經濟法知識與能力訓練》等教學配套資料。將校本教材的相應內容有機地糅合到課程單元教學設計中,經過課堂教學使用,不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很有成就感,學生也不感到枯燥,反而有興趣挑戰一個又一個的任務。③科學設計教學進度。即確定課程有多少個單元以及單元的課題名稱,編制教學進度表。
(2)確定課程的整體能力目標。課程的能力目標不是來自課本,而是以職業活動、崗位需求、專業發展為依據來確定。
(3)根據職業能力和專業發展要求,滾動修改課程標準。由于人的認識水平有一定的局限性,再加上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經濟法的課程標準的編制不可能一勞永逸,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對經濟法課程標準進行滾動修訂,以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2.精心設計課程單元教案
(1)確定經濟法課程單元教學設計的模式。根據不同的學科特點,課程單元的設計可采用任務教學法、項目教學法、綜合法、四步教學法等。結合經濟法課程教學實踐,筆者認為,由于經濟法課程的特殊性,經濟法課程單元教學設計以四步教學法(示范、模仿、練習、鞏固提高)和綜合法(告知、引入、操練、深化、歸納、訓練)相結合較好,它糅合了四步教學法、綜合法的優點,突出了能力目標、任務訓練、學生主體,真正體現了學中做、做中學、學會做,做學結合。
(2)突出能力目標、任務驅動、學生主體,系統設計經濟法課程單元教學的具體內容。經濟法課程單元教學設計分為3頁,首頁包括:課題名稱、背景分析、學習目標設定(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態度和情感目標)、學習任務描述,以及教學情境創設、教學資源準備、教學反思等;第二頁教學過程設計包括:告知(教學內容、目標)、引入(任務)、操練(掌握初步或基本技能)、歸納(知識、能力、素質)、深化(鞏固、拓展、檢驗)、評價總結(含學生評價和教師評價,以學生評價為主)、課后拓展等步驟,每個步驟包含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學生活動幾個方面;第三頁主要是教學過程實施。
3.有效進行課后學習拓展的設計
課后學習拓展的設計,不是簡單地布置幾道簡答題,而是既要考慮到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以期通過課后拓展學習鞏固課堂上訓練的能力,也要兼顧到學習能力強、課堂上吃不飽的學生。這樣,突出了學生的差異性和層次性。
4.全面設計教學評價與反思
(1)學生對教師的課程單元教學設計進行評價。教師要重視學生對其課程單元設計和授課的感受和評價。教師每次授課后,要放下身段,虛心傾聽、收集學生對其教學設計及授課的感受和評價,并進行教學反思。
(2)學生(小組)對自身的評價。針對課堂上的任務訓練完成情況,由學生(小組)自評和互評,評價內容包括: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合作情況、小組成員的參與程度等。
(3)教師對學生的客觀性評價。教師對學生的課堂學習要持積極的態度和期望,應該強調學生的進步狀況。其評價包括:學生的溝通能力、合作能力、學習能力、職業技能等。
(4)教師對自身單元教學設計的評價和反思。主要從以下幾點進行設計:①課程設計是否突出了能力目標?②是否用恰當的任務進行了能力訓練?學生獨立訓練或小組合作訓練完成的情況如何?學生通過能力訓練是否有成就感?③是否體現學生主體?學生積極參與的程度如何?④教學設計最突出的亮點是什么?存在的問題和癥結在哪里?⑤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的策略。
5.外部監督保證
(1)學校要從制度層面上制定有關課程改革的導向性政策。首先,學校要從經費上給予一定的支持(主要用于獎勵),確保課程改革穩步推進。其次,要將課程改革,包括課程標準的制定和完善、課程教學設計、教學效果的測評等納入制度進行考核,并與教師績效掛鉤。
(2)學校要常規性地開展教學競賽。比如舉辦年度優質課公開賽、單元教學設計競賽等,以此帶動全校教師投身到課程改革和課程教學設計中的積極性。
(3)認真執行學期中的聽評課制度。聽評課要從幫助該老師如何設計出有效的課程單元,進而如何更富有成效地上課出發,因此,聽課者要專門挑出授課者的欠缺和不足。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生物;教學設計;教學
一、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目標,確定合適的教學起點與終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優化地安排,形成教學方案的過程。
二、教學設計理論基礎
1.系統論
系統論的核心思想是系統的整體觀念。系統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著,每個要素在系統中都處于一定的位置上,起著特定的作用。要素之間相互關聯,構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2.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的四個關鍵詞即為圖式、同化、順應、平衡。它認為教師要成為學生建構知識的積極幫助者和引導者,應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動機。
3.人本主義理論
人本主義教學理論認為教師的作用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1)幫助學生引出并澄清問題;(2)幫助學生組織材料,幫助提供更廣泛的學習活動;(3)作為一種靈活的資源為學生服務;(4)作為學習的參與者――小組成員而參與活動;(5)主動與小組成員分享感受。
三、新課改下高中生物如何開展教學設計
1.教學目標設計
新課改下高中生物開展教學設計需要注意教學目標設計。(1)全面考慮諸因素,教學目標要全面具體。尤其注意高中生物課程的新課改大綱標準提出的三維目標;(2)教學目標的制訂與出發點以學生為基礎;(3)教學目標需要具有層次性,即需要設定教學總目標、課程目標,還要設定單元目標、課時目標。
2.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設計需要涵蓋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1)導入設計;(2)教學情境設計;(3)例題和習題的設計;(4)提問設計;(5)學習環境的創設;(6)數學學習情感培養設計;(7)學習方式指導的設計。
3.教學評價設計
教學評價具體包括:(1)形成性評價,主要通過表現分析法、課堂觀察、談話法等方法實現;(2)自評與互評;(3)終結性評價,主要通過成果展示法、智力競賽法、書面考試等方法實現。在具體章節教學后,教師可以選擇一種或多種方式結合進行教學評價。
參考文獻:
[1]趙輝.淺談高中生物探究性實驗教學設計思路[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0(04).
關鍵詞:生物課堂 教學 優化
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確定教學目標是目標教學的主要環節,具體做法是:針對學生在學習中的實際情況對每一知識要點、要求掌握的程度都用行為性動詞進行具體描述,貼近生活。它是教與學雙方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當學生明確教學目標以后,就會激發學習動機,促使自己達到目標。
一、高中生物教學設計的特點
(一)理論性
教學設計必須依據現代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對教學過程的諸要素的組合進行優化,體現教學主體和學習主體的相互作用,以保證設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二)系統性
教學設計是一個包括教師、學生、教材、媒體、方法、評價等諸多要素的系統。教學設計必須運用系統方法,從教學過程的整體功能出發,提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以促使教學效果最優化。
(三)差異性
教學設計以學習者的實際情況為出發點,來確定學習者的需求和教學活動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并提出滿足不同學習者的需求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步驟。
(四)層次性
教學設計要有層次性。如一門課程、一個學年、一個單元、一個課時,都應該有相應的教學設計。對教師而言,單元、課時的教學設計具有更重要的意義。
(五)預期性
教學設計對教學活動來說,具有預期性。沒有預設目標和過程的教學是盲目的教學,教學設計是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基本保證。
二、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設置不合理
在生物課程教學上,教師比較注重課堂上的教學過程,而忽視了課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如果單單只靠教師在課堂上的言傳身教是不能讓學生真正地學習到有用的知識的,因此,要正確設置生物課程內容,學生要積極地在有限的課程設置的情況下,多加強課外的學習,才能保障學習的時效性和實用性。
(二)教學方法陳舊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仍然采取傳統的教學方法。在應試教學的影響下,采取以教師滿堂灌為主的教學模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內容,這樣會讓學生感覺到學習的枯燥無味,進而失去學習的興趣。
(三)缺乏互動式教學
由于教師教學水平和素質因素,使得互動式教學方法的運用較少,在課堂上很難讓學生參與到學習中去,導致學生不能正確地面對自己的生物學習和接受能力。在參與課堂活動時顯示出不夠積極的態度。
在為期一年的實踐中,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積極配合教師,提高了生物課的教育教學實效性,同時學生在課堂學習活動中所表現出的良好學習習慣、科學思維方法、探究的興趣、較強的創造力和實踐能力,反過來也推動了教師在教學中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學呈現師生互動、相互促進、共同提升的良好態勢。
三、高中生物課堂教學和訓練優化的策略
課堂教學不是教學設計的終點,教學后的反思能夠使教師發現教學設計及其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尋求解決辦法。教學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一)創設學習情境
所謂學習情境,是指知識在其中得以存在和應用的背景環境或活動,其中蘊含著與實際問題和當前學習內容相聯系的學習材料。其特點和功能是能夠激發和推進學生的認知活動、實踐活動以及情感活動。
研究表明,良好的情境能使人產生愉快的情緒,提高大腦的活動效率;不良的情境會使人難以集中注意力,從而干擾認知過程,降低智力活動的水平。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非常重要。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生物實驗中各種生動鮮明的生物現象,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感性認識,能促進學生多種感官的同時參與,提高學生大腦皮質的興奮度,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精心設計的實驗,能在帶給學生驚奇、不解和矛盾的同時,促進學生建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
(二)設計有效提問
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提出問題,這些問題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徒勞的問題,另一類是重要的問題,而區別二者的標志就是看問題是否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思考。設計的問題應在學生“應發而未發”之間,在“似懂與非懂”之間,在學生的思維卡殼之處。教師要設計啟發式的提問,讓學生感受到問題的價值,并進入解決問題的思考狀態。
(三)組織探究與交流
科學探究是學生積極主動獲取生物知識和認識、解決生物問題的重要實踐活動,它不僅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也是初中生物課程的重要內容。課程標準將科學探究能力的要素概括為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進行實驗、收集證據、解釋與結論、反思與評價、表達與交流八個方面。教師可將探究與交流的組織劃分為五個階段:讓學生接觸問題情境,幫助學生認識情境材料中的某個概念或問題,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并作出假設,鼓勵學生設計實驗并通過實驗探究形成結論,反思與評價。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實驗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實驗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尤為重要,實驗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生物探究性教學過程中,第一,要讓學生了解實驗研究的基本方法:確定問題―提出假設―實驗預測―實驗設計―實驗操作―實驗觀察―分析總結實驗數據。激發學生的探究精神、實驗能力和動手能力。
為了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和全面發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不能拘泥于教學設計,被教學設計束縛了手腳,而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在對教學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變化綜合把握的基礎上,作出正確的判斷并采取有效的措施。
參考文獻:
[1]王小龍.淺談高中生物課堂有效教學策略[J].學周刊,2014(15):43.
[2]胡桂芳.淺談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J].學周刊,2014(20):208.
[3]胡蘭存.淺析高中生物課堂教學[J].學周刊,2014(20):121.
一、活動元
活動元是指在教學中為完成某一學習任務中的一個或幾個子任務而進行的相對獨立的學習活動。這種活動是以學生為為主體,以學習任務為目的而開展的。新課改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高中生物新課程的基本理念重視對生物學問題的探究,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采用多種措施開展各種活動引導學生自主參與開展生物觀察、生物實驗、生物調查、生物探究、生物專題研究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輕松全面的完成學習任務。
二、確立教學活動元
要進行活動元教學首先需要尋找并確定活動元,教師在分析教材、了解學情的基礎上,根據教學目標,以任務為驅動確定不同的活動元,明確每個活動元的目的及意義。同時還需要根據不同活動元的特征、目的、意義、任務等將其歸類和規劃,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進行設計,構成一個活動流,使這些獨立的活動元共同組成一個完整的活動。
三、活動元教學設計
活動元教學設計即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提取自己活動元模式庫中的活動元模式,根據教材特點、教學資源情況、學生實際等因素進行活動元設計,再將一個或幾個活動元有機組成課堂活動方案的過程稱為活動元教學設計。
1、活動元教學設計方法
活動元教學設計要按照系統的觀點,對整個活動進行系統分析,同時分析自己的活動元模式庫的情況,從中選出合適的活動元模式,并組成合理的活動流系列。
2、活動元教學設計原則
活動元就是將符合新課程理念的學生活動抽取出來,將其作為課堂教學的一個元素或一個環節來使用,在設計時應注意以下原則。
(1)以學生活動為中心的原則
在設計中必須體現以學生發展為中心,以學生接受學習、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為基礎進行的一組活動。從學生實際出發,以學生獲得知識和實踐能力為目標,相應的教材分析、備課、活動元教學設計、教學評價等都應該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這是活動元教學的核心。
(2)任務及任務體系合理原則
每節課有明確的學習任務,組成每節課的活動元有自己的學習任務,這樣一個任務體系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可能性,使學生在一定的努力下能完成相關任務,達到學習效果。每個活動元必須有明確的學習任務,學生在此任務驅動下進行學習活動。
(3)以活動流方式進行教學設計的原則
活動元教學設計是以一個一個的活動單元(活動元)來開展教和學的過程的,這些活動流來源于每個教師自己的“活動元模式庫”中的一個個“活動元模式”,結合系統分析后設計而成的“活動元”。而這些活動元模式大多數是經過檢驗的,有的是經過了多次優化后形成的。
(4)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足夠的教學資源原則
教師在學生活動中是合作者、參與者、服務者和資源提供者,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努力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提供足夠的資源,設計中要想辦法(甚至使用有創造性的代用品)來滿足學生進行學習所需的資源。
四、活動元教學的組織實施
在實施活動元的過程中,要使知識目標自然達成,能力目標逐漸提升,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逐漸形成。首先要注意引導學生自主完成每個活動元的任務;其次要注意每個活動元之間的內在聯系;再次要注意活動流的整體性,即這些單獨的活動元要組成一個統一的整體,達到一個共同目的。
五、結論
活動元教學是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的最好途徑。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主探索和學習的新課程理念?;顒釉虒W是一種高效、符合新課程理念的新型教學法。
關鍵詞:課程標準;課時教學設計;要素;常用樣式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6)12-0023-02
鑒于對教學設計的不同理解及體育課程不同綱領性文件的引領,教學設計的基本內容是不盡相同的。在課程標準下,體育與健康教學設計基本內容包括:水平、單元(或模塊)和課時教學設計。每一教學設計各有其一定目的與要求,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育與健康教學設計,為達成課程目標服務。這是在《課程標準》下,各校依自身情況等在課時教學前必須要做好的系統工作。所謂課時教學設計,簡單地講,是指主要闡明課時教學方法選用或創新運用與教學流程安排的主張(或想法)及完成規范、具體的課時教學計劃(也稱教案)制訂。這是教學設計末端的工作,也是細致的工作。不經思考,胡編亂寫的課時教學設計,或無教學設計,不僅對教學有害,更是一種師德低劣的行為,應嚴格杜絕。
一、課時教學設計的要素
在公開課等活動時,一份完整的課時教學設計應包括三個部分:單元(或模塊)教學計劃、課時教學設計主張(或想法)和課時教學計劃。個人日常教學往往不撰寫出課時教學設計主張(或想法),但在課時教學計劃規范、具體編寫前則一定要有認真、細致思考的過程。這是制訂切實、有效的計劃前提。
1. 單元(或模塊)教學計劃
在公開課等活動的很多課時教學設計材料中,單元(或模塊)教學計劃往往缺失。這不是疏忽,而是沒有意識到其重要性。對于教師本人來說,課時在單元(或模塊)中的情況是很清楚的,但如果是公開課等活動,他人就不一定清楚了。課時在單元(或模塊)中雖是相對獨立的,但它又是其中的有機組成部分,特別是它與單元(或模塊)中其他課的關系,或是前一課時的延續,或是后一課時的開始等。到底它們之間是什么樣的關系或在其中的地位或作用是什么呢?在公開課等活動中,如果課時教學設計中有單元(或模塊)教學計劃,他人通過學習,則能夠全面認識與深刻理解課時的一些情況,而不是去猜想,以防造成對課的不理解、偏解、誤解等不良影響,特別是需要做出評價結果的課。
2. 單課時教學設計主張(或想法)
課時教學設計主張(或想法)主要就是闡述“為什么要這樣教”的道理。在單元(或模塊)教學設計完成后,就應考慮“怎么去進行課時教學”這一問題了。教學存在著很多差異,不管怎樣,都應有理有據,讓人學習、辨析,與人交流,使人受益。
在當前很多公開課等活動呈現的材料中,這一方面的撰寫大多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指導思想、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與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流程等。從這些來看,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比較虛,如“指導思想”等,從表述的內容來看,不具體,也不明確,可放在“這”,也可放在“那”;二是主要表述了一些“是什么”,如本課教學方法有哪些等,但主要教學方法是什么沒有明確及“為什么”也沒有回答或闡述不明確;三是在此又把教案用文字進行了重復表述等??傮w而言,對課時教學設計主張(或想法)的表述是切入點不準、重點不突出,甚至很多是應該在單元(或模塊)教學設計上要闡述的。出現如此問題,其主要原因是不知課時教學設計主張(或想法)從“何”切入,更不知此時闡述的主要內容是“為什么”。
在單元(或模塊)教學計劃下每一課時教學內容、目標與重難點確定后,這一課時教學的主要方法“是什么”及“為什么是”便是即刻要考慮的,這就是切入點,也是課時教學設計首要進行的工作,與單元(或模塊)教學設計緊密相扣的,而不是先出現幾句所謂“大帽子”式的“指導思想”套話。在此也沒有必要把課時教學目標與重難點再表述一下,此是單元(或模塊)教學設計工作的事,即使要出現,那也是在課時教學計劃中。此后,便應闡述教學流程“是什么”及“為什么是”等內容。因此,課時教學設計主張(或想法)的基本內容應包含以下幾個方面:課時主要教學方法“為什么”是這樣?課時教學流程“為什么”這樣安排?課時教學亮點或特色“為什么”是這樣等?
課時主要教學方法選用或創新運用,主要是基于課程教學理念、課時教學內容屬性、課時教學目標等來定。這是課時教學設計主張(或想法)中最為重要的一步。如某課時教學內容:原地單手肩上投籃(初二,新授);課時教學目標:學生知道原地單手肩上投籃的動作名稱,85%以上的學生能夠正確、較為協調地做出這一動作。諸如這些“基本概念性”的課時教學內容及基于欲達成的課時教學目標,課時主要教學方法選用就是“接受性”的。這些動作雖然比較簡單,但認識它仍需要有一定《人體解剖學》《生物力學》等學科知識來支撐,當前所教學生是不具備的,而且當下也沒必要這么去認識;從欲達成的課時教學目標來看,也不可能采用“探究性”的教學方法,或者說采用“探究性”的教學方法,需要的肯定不止一課時,而是多課時,更重要的是,正確的結果也不可能在幾課時內探究出來;用“接受性”的教學方法能使學生獲得更多“基本概念性”的知識與技術等,是深入課程學習十分需要的,這是人才培養夯實基礎的必需。即使在課程改革后,積極倡導自主、探究性學習以培養與發展學生能力,那也不是無條件的,即這樣的學習不適合所有,更不能以“自主、探究”之名行“放羊”之實。這就是課時教學設計的一種主張(或想法)。一旦課時主要教學方法確定了,那么課的主要教學法特征就會凸顯出來,如“接受性”“接受與探究性共存”“探究性”。課時所選擇或創新運用主要教學方法得當,那么課的設計就沒有什么大問題;如果不當,那課就不是存在瑕疵的問題了。所以,這一主張(或想法)必須要理由充分,讓人信服。
課時教學流程構建,這是課時主要教學方法確定后隨之要考慮的事,主要依據教學原理、課時教學內容、課時教學重難點、學生情況、場地器材等。在此,主要闡述課的教學流程內容鏈(即內容1內容2……)及每一內容選用或創新運用的教學手段?!笆鞘裁础币f清楚,有時會把組織形式要求融入其中一并闡述,“為什么”更要闡明,讓他人理解這樣設計的用意及目的。兩者缺一不可,后者更是重點。課時教學流程特別是基本或主體部分的內容鏈結構一般有三種形式:“層進型”“并列型”“層進與并列混合型”。在此,練習負荷等則可定性略述,甚至不述。
課時教學亮點或特色,這是一節課吸引他人并能使課熠熠生輝之處,或是教學方法,或者教學手段,或是教學過程,或是場地器材等。若有,可述之。在實際中,“自我貼金”現象比較多見,這大可不必。教學水平高、能力強與經驗豐富的教師,看完教學設計后便知彼此。
在撰寫這部分內容時,應努力使它成章,不能序列結構碎片化。還有,在闡述過程中,把學生情況、場地器材等實際情況穿去,讓他人知曉學校一些特別、具體的細節等。
3. 單課時教學計劃
在課時教學設計主張(或想法)下,課時教學計劃的制訂,主要保證學生的練習組織形式及要求與負荷方面具體明確,如集體練習、小組練習、個人練習;保護與幫助;練習時間、次數與強度等,這要依據目的、規律等來確定,在一定格式下,把課時教學要素一一具體、明確、規范地表述出來。
從公開課等活動來看,當前課時教學計劃格式呈現多種多樣,這是好事,但無論什么樣的格式,課時教學要素的體現是絕不能少的,隨意行為更不可取,需格式規范。另外,還要表述規范。從公開課等活動的課時教學計劃來看,表述不規范的不在少數,這要引起高度重視。
二、課時教學設計的常用樣式
課時教學設計的呈現樣式,因認識、個人習慣、偏好等不一,常用的樣式如圖1。
三、結束語
課時教學設計是教學設計末端的工作,每一部分的側重點也是不同的:單元(或模塊)教學計劃側重呈現課在其中的關系或地位、作用;課時教學設計主張(或想法)側重明理;課時教學計劃側重具體明確課時教學,它們是有機成章的。這樣,便于全面認識與深刻理解課時教學設計,為達成課程目標服務。
參考文獻:
[1]張華.課程與教學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吳愛軍,王渺一.立足體育課堂 科學進行課時教學設計[J].中國學校體育,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