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20 09:57:54
序論:在您撰寫金融財務課程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結合市場需求,對財務管理專業中金融課程體系的設置現狀進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問題,進而從課程體系的不同層次提出優化設計的建議。
關鍵詞:
中圖分類號:
F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4)06013402
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金融市場及相關機制的不斷完善,市場對應用型財務管理人才的金融學素養提出了更高地要求。為適應這種需求變化,金融學相關課程在當前高等院校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中的優化設計顯得尤為重要。
1 財務管理專業人才金融知識的市場需求分析
1.1 應用型財務管理的興起加強了財務管理專業的復合性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結構調整和人力資源市場結構的發展變化,我國已經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大學本科教育已經從傳統的“精英教育”轉化為“大眾教育”,趨向于“應用型”教育。經過應用型本科教育的畢業生,具備相應領域的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在基礎理論、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術能力等方面具有應用和復合性,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要。
為此,許多本科院校的財務管理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漸漸發生變化,不再是傳統的高級財務管理人才,而是定位于應用型專門人才,即培養掌握財務管理基本知識,具有運用會計理論、財務管理理論、金融投資理論和知識進行理財等專業能力,能夠在企業、證券公司、銀行、政府機關以及社會中介機構從事資金管理、財務分析、財務咨詢、證券投資、會計核算等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這種轉變無疑加強了財務管理專業的復合性,對學科交叉尤其是金融理財的部分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金融知識才有可能成為適應時展的應用型財務管理人才。
1.2 金融環境的變化對財務人員提出更高的要求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深入發展,金融市場不斷完善并逐漸成為各種財務活動賴以生存的基本環境。從事財務活動的財務管理人員,不可避免會參與其中。
首先,隨著世界經濟的全球化發展,金融領域的跨國活動也在迅猛發展,金融的全球化促使資金在全世界范圍內重新配置,既為發達國家的“剩余”資金提供了更為廣闊的投資空間,同時也為發展中國家帶來了更多的融資機會。各種金融產品不斷創新,境外投資機構紛紛涌入,一方面為企業籌資、投資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另一方面又使企業處于極大的金融風險中。這些對財務人員的理財觀念、風險意識、知識結構和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我國資本市場規模不斷壯大,有力地推動了企業重組和產業結構的調整,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實現了歷史性突破。但目前有效的資本約束還未形成,這就要求財務人員熟悉、掌握相關市場的法律法規要求和運作規律,并具有較強的發展適應能力。
因此,市場對財務管理人員的要求進一步提高,不僅要求其掌握專業核心知識,具有綜合運用能力,而且還要了解金融市場、熟悉金融機構、能夠理解我國金融機制及法規。要培養此類人才,在其系統的專業學習過程中,開設一定數量的金融類課程必不可少。
2 財務管理專業金融課程體系的設置現狀
目前,我國高等院校財務管理本科專業所采用的課程體系框架多分為五個層次: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專業主干課、限制性選修課、任意選修課。作為第一個層次的公共課,即為通識教育課程,強調注重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融合,奠定素質教育的基礎。包括思想道德修養、大學英語、高等數學等通識課程。因其與專業性質無關,故不必開設金融課程。后四層都屬于專業教育課程,不同層次中金融類課程的設置也有所不同。
2.1 專業基礎課中,幾乎沒有金融類課程
開設專業基礎課程的目的是為學生專業課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如今,各高等院校普遍接受的財務管理專業基礎課程有:西方經濟學、基礎會計學、統計學、管理學、經濟法、甚至運籌學和管理信息系統等。這些課程的設置并無不妥,但對財務活動的生存環境――金融市場,及具有千絲萬縷聯系的各種金融機構未作絲毫介紹,這顯現出專業基礎課的設置尚有欠缺之處,亟待進一步完善。
2.2 專業主干課中金融類課程有所增加
專業主干課是構成財務專才部分能力的核心課程,也是本專業區別于其他專業的重要標志,我國高等院校傳統選擇的為中級財務會計、投資學、高級財務管理、國際財務管理等課程。其中投資學為金融學課程,在財務活動的三個環節,即籌資、投資和分配業務中,投資是中心,投資的需求決定了籌資的規模,投資的預期收益構成了籌資成本的約束條件。而投資的現實收益則成為財務分配的基礎。因此將其作為重點內容設置為專業主干課。
隨著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發展,除了傳統開設的投資學課程外,各高校對專業主干課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如復旦大學的必修課增加了金融市場和金融計量分析;中國人民大學開設了貨幣銀行學和資本運營;東北財經大學開設了金融學和公司理財等。這說明各高校都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財務管理專業主干課中的金融類課程數量。
2.3 專業選修課中金融類課程隨不同院校的特點而變化
專業限選課和專業任選課的課程設置,體現出各高校對本校財務管理專業的培養方向。所以,在不同的本科院校,選修課中金融類課程設置的多少和具體的開設種類都有所不同。如復旦大學在專業課程設置上,特別重視學生的金融基礎,金融學相關課程設置的非常細致,十二門的選修課中金融類課程如金融工程、期權與期貨、金融實務、保險學、中國金融市場等占了九個。而中國人民大學在重視核心專業課程的基礎上,更看重的是會計類專業課程,所以在其二十多門的選修課程中,金融類課程僅僅只有保險學、國際金融學、金融市場學、期貨貿易和證券投資學五門。其中證券投資學是必選課,是作為專業主干課中沒有開設投資學的必要補充。
綜上分析,在當今本科院校的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中,金融類課程已占一席之地。但對比我國龐雜多樣的現實市場需求,金融類課程的設置在數量和種類上明顯不足,為能培養出真正滿足市場需要的財務管理人才,必須對財務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進行調整,對其中金融課程的設置進一步優化。
3 金融類課程在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中的優化設計
3.1 增加專業基礎課中的初級金融課程
在西方經濟學中,財務管理和金融學的關系非常密切,二者的英文都是與資金運動有關的“Finance”一詞。在我國的現實生活中,兩個學科的交叉融合之處也越來越多。所以在財務管理專業基礎課中,應至少開設一入門級金融課程,如《金融學》或《貨幣銀行學》,這兩門課內容相似只是角度不同,都是比較淺顯但較為全面的對金融學進行了介紹。通過這門課的學習,學生可以了解財務管理的對象――貨幣的產生發展、相關形態制度的演變;可以掌握財務分析中關鍵因素――利率其作用及運行機制;可以初步認識籌資或投資等財務活動所接觸到的各種金融機構或金融市場。
如今,大多數高校都將這門課開設到專業主干課中。這實際上是混淆了《金融學》與財務管理專業其他核心主干課程的關系,二者不應是并列而應是前者為后者的學習進行鋪墊和打基礎。因此,應將《金融學》調至專業基礎課程中。如果學校較為重視財務管理專業金融知識的培養,還可在專業基礎課中除《金融學》外,再加設一門金融課程,如《金融市場學》等。
3.2 加強專業主干課中的金融實踐環節
市場迫切需求的應用型財務管理人才,主要看重的是其靈活運用會計理論、財務管理理論、金融投資理論和知識進行理財的專業能力。這些能力的形成不僅在于財務主干課程的理論學習,更在于實踐能力的培養?,F實生活的財務活動與金融工具、金融機構,以及整個金融市場都有著密切聯系,因此,僅僅加大專業主干課中金融類課程的數量遠遠不夠,還應加強培養財務管理和金融相互交融的實踐操作能力。
一般來說,盡可能將專業主干課中的金融類課程放在全真模擬實驗室中,通過采用模擬炒股實驗、上市公司融資實驗、項目投資決策實驗、甚至沙盤對抗實驗等設計性實驗方法,著重訓練學生在掌握財務會計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整理運用財務數據,設計分析模型的綜合能力。即便不具備全真模擬實驗室的高等院校,也可采用案例教學、課堂討論等基本方法,使參與其中的學生能夠更加直觀的掌握財務金融知識,為其今后的實踐操作奠定了基礎。
3.3 設置專業選修課中金融類課程的學分下限
雖然在各高校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選修課中,都開設了金融類課程。這些課程表面上依賴于學生自己的興趣選擇,學校并無特別要求,但學校對該專業培養重點和方向的不同導向潛移默化影響著學生。如上海財經大學財務管理專業,本身就隸屬于會計學院,該專業學生在專業限選和任選課的選擇上,必然以財務會計有關課程為核心,多選擇公司治理、高級財務會計、企業價值評估等課程。這樣培養出來的財務管理人才,不能完全滿足我國金融環境的變化。
為了能夠培養出既能滿足金融市場需求,同時又能突顯學校自身特點的財務管理人才,可以在財務管理專業選修課,主要是專業限選課中設置金融類課程的學分下限。例如,若某學校財務管理專業限選課一共要求30學分,其中金融類課程不低于8學分。這樣,選修課中金融類課程的種類及數量多少,仍由學校根據自身對該專業人才培養的重點來設置,只是為了配合市場需要對學生所掌握的金融知識進一步提出了要求,而此要求還兼顧了學生個人的興趣偏好。
總之,市場環境的變化加強了財務管理專業與金融專業的學科交叉性質,提高了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對金融知識的要求。因此,必須正確認識金融類課程在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對其進行合理設置,從而實現優化財務管理本科專業整個課程體系的目的,才能真正培養出與時俱進的現代應用型財務管理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殷俊明,馬麗君.本科財務管理專業培養目標與課程設置研究[J].商業會計,2011,(13).
[2]張娜依.本科財務管理專業培養目標定位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3,(23).
從各學校財務管理專業的《金融學》教學大綱來看,金融學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貨幣與貨幣制度、信用與利率、外匯與匯率、金融市場、金融機構、商業銀行、中央銀行、貨幣供求及均衡、通貨膨脹、貨幣政策、金融發展等。教學中一般把重點放在貨幣與貨幣制度、金融機構、貨幣供求及其均衡、貨幣政策等章節上。從教學實踐中看,并沒有區分金融專業學生和財務管理專業學生的差異。對財務管理專業而言,金融學按上述內容體系安排教學存在很大的缺陷。對財務管理專業學生局限于貨幣與銀行的傳統教學內容落后于時代的發展,也落后于現代金融理論的發展。因此,如何在財務管理專業教學中改革金融學的教學內容,是財務管理專業金融學教學的當務之急。
二、財務管理專業金融課程教學內容安排存在的問題
(一)授課內容未體現出金融與非金融專業的差異
從實際情況看,國內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和金融專業本科生使用的金融學教材基本是相同的。對于金融專業學生而言,金融學只是其專業基礎課,后續還將進一步學習金融學專業的其他課程,如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學、國際金融學、中央銀行學、保險學、金融市場、證券投資學等,會對在金融學中所學的內容進行進一步的深化和拓展。而對于財務管理專業學生而言,缺乏后續課程對相關內容進行進一步拓展和深化,所以金融學的教學目標應該為使學生對金融運行規律和機制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和認識,對社會上廣泛存在的金融現象可以做出正確的解讀,并且對其本專業的學習起到有效的輔助作用即可。但是,從目前非金融專業金融學教學內容的組織和設計來看,顯然難以達到上述教學目標。另外,給財務管理專業學生講金融學的教師,一般是金融專業出身的。所以授課時基本都會按照習慣,用專業的大綱要求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生,沒有認真考慮財務管理專業學生的特點。
(二)交叉重復內容多
一般經管類院校的財務管理專業,金融學的課時都在40學時以內,所以時間緊、內容多的矛盾較突出。而專業的大綱中,金融學的教學內容安排存在許多問題,尤其與先學的課程,內容上的重復較嚴重。這樣,既不能為學生搭建清晰的金融學框架,又浪費了寶貴的授課時間,還會導致學生學習興趣的下降。從泰山學院金融學教學大綱與宏觀經濟學教學大綱比較中可以看出,40學時的金融學中,有12學時是在重復宏觀經濟學的內容,比重高達30%。
(三)微觀金融運行機制的內容欠缺
從金融學30%的內容與宏觀經濟學的內容重復就可以看出,我國的金融學教學中,更側重于宏觀金融運行機制,重視銀行體系、貨幣供求、貨幣政策等內容。而與我們日常理財息息相關的微觀金融運行機制,金融學教學中涉及較少。由于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一般不會再學習金融專業的其他課程,所以就出現了前面所說的,財經類專業畢業的學生不會運用金融知識的現象。
(四)教學內容滯后于實踐的發展
目前,財務管理專業的金融學教學中,理論教學仍占主體,實踐教學內容相對薄弱,教學環節相對分散。重知識輕能力、重理論輕實踐,過分強調理論知識的傳授,忽視實踐性環節。高校教學改革是往往談得較多的是教學方法、教學條件和教學手段的改革,對教學內容本身的改革卻較少涉及。特別對于金融學教學而言,教學內容改革落后于我國金融實踐的發展。金融學是一門理論性和實務性較強的學科,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加大投入建立起校內模擬實驗室,使學生在校內就可以模擬到時實務工作情景,加深學生對金融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能力。
三、財務管理專業金融學教學改革與模式建議
(一)制定適合財務管理專業的課程內容體系
針對課程內容組織形式與教學形式的錯位,適宜將教學內容、教學大綱按專業和非專業劃分,降低標準,教學時保持一定的自由度,根據不同專業選擇適合內容和調整目標。這在客觀上要求各學校財務管理專業金融學課程教師加強團隊合作,從專業培養目標出發,探討本專業的教學大綱,明確教學目標,對課程內容進行合理布局,構建適應本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內容體系。
(二)適當增加金融微觀部分的教學內容
20世紀50年代之后,金融學開始向現代金融學轉型,其特點就是金融學越來越微觀化、實證化、技術化。研究的內容包括資產組合理論、衍生產品的定價理論以及風險管理理論與技術等,其理論核心部分成為現代經濟學的核心內容?,F代金融學越來越多地從微觀方面對金融進行研究,成為管理市場和指導微觀企業行為的重要手段。因此針對宏觀部分內容重復過多,可以適當增加現代金融微觀部分的教學內容。首先,金融機構部分,可以增加對非銀行金融機構的介紹,特別是證券公司、小額貸款公司、證券投資基金、財務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基本業務及功能定位,使學生對我國日益發展的多樣化的非金融機構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其次,金融價格部分,要增加與利率相關的計算、收益率的計算、利率的期限結構、資產定價、資產選擇行為等部分內容的教學。
(三)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加強教學手段改革
隨著金融功能的變革、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及金融電子化、金融自由、金融工程化的進展,現代金融創新層出不窮,國內過激金融熱點問題頻出,國家宏觀經濟政策不斷調整。因此,僅僅依靠傳統的理論講授無法幫助學生全面認識和理解實際問題。針對這一問題,一方面,要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設計,運用生動的案例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探究思想,加強學生的應用能力和金融思維的培養。教學中可以采用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講授為輔的教學方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在講授過程中加強參與式學習,通過小組討論的方法可以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金融想法。另一方面,課程之外,為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可以做一些輔助教學的工作,如:聘請校外專家來校給學生講授金融行業需要的專業知識及技術,指導學生如何將課堂所學的理論更好的運用到實踐中;推薦學生到金融行業實習,可以與某個證券公司達成協議,將其作為學院的一個實習基地,在實習中更有興趣學習專業知識。
(四)適宜在教與學方面要樹立一種充新教學模式
針對非金融專業的內容多、課時少的情況,可以在教與學方面要采用一種充新教學模式。即:“教”可利用案例教學法、分析討論法,并采用多媒體教學等手段提高教學的信息量,并激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另一方面,“學”可通過增強課程教學的開放性與金融熏陶方式,引導學生閱讀金融方面的課外書籍,如《貨幣戰爭》、《資本戰爭》、《偉大的博弈》、《財富千年》等課外書籍,一方面可以拓展知識,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強學生對金融學習的興趣。
(五)構建更加科學的綜合考評方式
1財務管理專業人才金融知識的市場需求分析
1.1應用型財務管理的興起加強了財務管理專業的復合性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結構調整和人力資源市場結構的發展變化,我國已經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大學本科教育已經從傳統的“精英教育”轉化為“大眾教育趨向于“應用型”教育。經過應用型本科教育的畢業生.具備相應領域的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在基礎理論、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術能力等方面具有應用和復合性.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要。
為此,許多本科院校的財務管理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漸漸發生變化,不再是傳統的高級財務管理人才,而是定位于應用型專門人才.即培養掌握財務管理基本知識,具有運用會計理論、財務管理理論、金融投資理論和知識進行理財等專業能力.能夠在企業、證券公司、銀行、政府機關以及社會中介機構從事資金管理、財務分析、財務咨詢、證券投資、會計核算等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這種轉變無疑加強了財務管理專業的復合性.對學科交叉尤其是金融理財的部分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金融知識才有可能成為適應時展的應用型財務管理人才。
1.2金融環境的變化對財務人員提出更高的要求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深入發展,金融市場不斷完善并逐漸成為各種財務活動賴以生存的基本環境。從事財務活動的財務管理人員,不可避免會參與其中。
首先,隨著世界經濟的全球化發展.金融領域的跨國活動也在迅猛發展.金融的全球化促使資金在全世界范圍內重新配置.既為發達國家的‘剩余”資金提供了更為廣闊的投資空間同時也為發展中國家帶來了更多的融資機會。各種金融產品不斷創新.境外投資機構紛紛涌入.一方面為企業籌資、投資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另一方面又使企業處于極大的金融風險中。這些對財務人員的理財觀念、風險意識、知識結構和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我國資本市場規模不斷壯大.有力地推動了企業重組和產業結構的調整.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實現了歷史性突破。但目前有效的資本約束還未形成.這就要求財務人員熟悉、掌握相關市場的法律法規要求和運作規律.并具有較強的發展適應能力。
因此,市場對財務管理人員的要求進一步提高.不僅要求其掌握專業核心知識.具有綜合運用能力.而且還要了解金融市場、熟悉金融機構、能夠理解我國金融機制及法規。要培養此類人才.在其系統的專業學習過程中.開設一定數量的金融類課程必不可少。
2財務管理專業金融課程體系的設置現狀
目前.我國高等院校財務管理本科專業所采用的課程體系框架多分為五個層次: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專業主干課、限制性選修課、任意選修課。作為第一個層次的公共課.即為通識教育課程.強調注重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融合.奠定素質教育的基礎。包括思想道德修養、大學英語、高等數學等通識課程。因其與專業性質無關.故不必開設金融課程。后四層都屬于專業教育課程.不同層次中金融類課程的設置也有所不同。
2.1專業基礎課中,幾乎沒有金融類課程
開設專業基礎課程的目的是為學生專業課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如今.各高等院校普遍接受的財務管理專業基礎課程有:西方經濟學、基礎會計學、統計學、管理學、經濟法、甚至運籌學和管理信息系統等。這些課程的設置并無不妥.但對財務活動的生存環境——金融市場.及具有千絲萬縷聯系的各種金融機構未作絲毫介紹.這顯現出專業基礎課的設置尚有欠缺之處.亟待進一步完善。
2.2專業主干課中金融類課程有所增加
專業主干課是構成財務專才部分能力的核心課程.也是本專業區別于其他專業的重要標志.我國高等院校傳統選擇的為中級財務會計、投資學、高級財務管理、國際財務管理等課程。其中投資學為金融學課程.在財務活動的三個環節,即籌資、投資和分配業務中,投資是中心,投資的需求決定了籌資的規模.投資的預期收益構成了籌資成本的約束條件。而投資的現實收益則成為財務分配的基礎。因此將其作為重點內容設置為專業主干課。
隨著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發展,除了傳統開設的投資學課程外,各高校對專業主干課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如復旦大學的必修課增加了金融市場和金融計量分析;中國人民大學開設了貨幣銀行學和資本運營;東北財經大學開設了金融學和公司理財等。這說明各高校都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財務管理專業主干課中的金融類課程數量。
2.3專業選修課中金融類課程隨不同院校的特點而變化
專業限選課和專業任選課的課程設置,體現出各高校對本校財務管理專業的培養方向。所以,在不同的本科院校,選修課中金融類課程設置的多少和具體的開設種類都有所不同。如復旦大學在專業課程設置上,特別重視學生的金融基礎,金融學相關課程設置的非常細致,十二門的選修課中金融類課程如金融工程、期權與期貨、金融實務、保險學、中國金融市場等占了九個。而中國人民大學在重視核心專業課程的基礎上,更看重的是會計類專業課程,所以在其二十多門的選修課程中,金融類課程僅僅只有保險學、國際金融學、金融市場學、期貨貿易和證券投資學五門。其中證券投資學是必選課,是作為專業主干課中沒有開設投資學的必要補充。
綜上分析,在當今本科院校的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中.金融類課程已占一席之地。但對比我國龐雜多樣的現實市場需求,金融類課程的設置在數量和種類上明顯不足,為能培養出真正滿足市場需要的財務管理人才,必須對財務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進行調整,對其中金融課程的設置進一步優化。
3金融類課程在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中的優化設計
3.1增加專業基礎課中的初級金融課程
在西方經濟學中,財務管理和金融學的關系非常密切,二者的英文都是與資金運動有關的"Hmnce”一詞。在我國的現實生活中,兩個學科的交叉融合之處也越來越多。所以在財務管理專業基礎課中,應至少開設一入門級金融課程,如《金融學一>或彳.貨幣銀行學這兩門課內容相似只是角度不同,都是比較淺顯但較為全面的對金融學進行了介紹。通過這門課的學習,學生可以了解財務管理的對象——貨幣的產生發展、相關形態制度的演變;可以掌握財務分析中關鍵因素——利率其作用及運行機制;可以初步認識籌資或投資等財務活動所接觸到的各種金融機構或金融市場。
如今,大多數高校都將這門課開設到專業主干課中。這實際上是混淆了金融學與財務管理專業其他核心主干課程的關系。二者不應是并列而應是前者為后者的學習進行鋪墊和打基礎。因此,應將金融學調至專業基礎課程中。如果學校較為重視財務管理專業金融知識的培養,還可在專業基礎課中除金融學之,再加設一門金融課程,如金融市場學等。
3.2加強專業主干課中的金融實踐環節
市場迫切需求的應用型財務管理人才,主要看重的是其靈活運用會計理論、財務管理理論、金融投資理論和知識
進行理財的專業能力。這些能力的形成不僅在于財務主干課程的理論學習,更在于實踐能力的培養。現實生活的財務活動與金融工具、金融機構,以及整個金融市場都有著密切聯系,因此,僅僅加大專業主干課中金融類課程的數量遠遠不夠,還應加強培養財務管理和金融相互交融的實踐操作能力。
一般來說,盡可能將專業主干課中的金融類課程放在全真模擬實驗室中,通過采用模擬炒股實驗、上市公司融資實驗、項目投資決策實驗、甚至沙盤對抗實驗等設計性實驗方法,著重訓練學生在掌握財務會計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整理運用財務數據,設計分析模型的綜合能力。即便不具備全真模擬實驗室的高等院校,也可采用案例教學、課堂討論等基本方法,使參與其中的學生能夠更加直觀的掌握財務金融知識,為其今后的實踐操作奠定了基礎。
3.3設置專業選修課中金融類課程的學分下限
雖然在各高校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選修課中,都開設了金融類課程。這些課程表面上依賴于學生自己的興趣選擇,學校并無特別要求,但學校對該專業培養重點和方向的不同導向潛移默化影響著學生。如上海財經大學財務管理專業,本身就隸屬于會計學院,該專業學生在專業限選和任選課的選擇上,必然以財務會計有關課程為核心,多選擇公司治理、高級財務會計、企業價值評估等課程。這樣培養出來的財務管理人才,不能完全滿足我國金融環境的變化。
為了能夠培養出既能滿足金融市場需求.同時又能突顯學校自身特點的財務管理人才,可以在財務管理專業選修課,主要是專業限選課中設置金融類課程的學分下限。例如,若某學校財務管理專業限選課一共要求30學分,其中金融類課程不低于8學分。這樣,選修課中金融類課程的種類及數量多少,仍由學校根據自身對該專業人才培養的重點來設置,只是為了配合市場需要對學生所掌握的金融知識進一步提出了要求,而此要求還兼顧了學生個人的興趣偏好。
在當前世界經濟日新月異的今天,各個國家都在大力發展經濟建設,而其中人才的競爭又尤為關鍵,如何能夠更好地教育培養出優秀的人才對于我國經濟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隨著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可以說是非常的廣泛,也已經滲透到了社會的各個角落和領域中,與之相適應的則是在高等教育領域中各學科計算機輔助教學模式的廣泛應用,財務金融的學科也不例外,目前高等教學中幾乎所有的財務金融實踐課程都涉及到計算機輔助教學模式的運用,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使得教育資源能夠及時廣泛地傳播,這也是對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極大推動。
學生通過對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能夠更好地運用信息技術來幫助本學科內容的分析和使用,達到更好的學習應用的效果,提高學習的效率,全面提升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
在新的世紀,教育的投入對任何一個國家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我國正處于經濟迅速發展的關鍵階段,更是意義重大,高素質人才的培養至關重要。
相比與發達國家在財務金融課程中先進的計算機輔助教學模式,目前在我國財務金融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的差異和需要改進的地方,通過對這些差異比較,來思考如何能更好的提高教學雙方的互動性,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培養出優秀的經濟領域的人才資源,全面提高國民素質,促進我國經濟的蓬勃發展。
二、教學中應啟發學生思維,優化教學過程
在目前高等教育的教學實踐中,各個學科對計算機信息技術的運用已經非常廣泛,這也是對傳統學科的拓展和完善,通過對計算機輔助教學模式的應用來更好的提升本學科的發展能力。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計算機信息技術也能幫助更好的實現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在財務金融課程的教學上,通過多媒體教學能向學生直接提供豐富直觀的集圖、文、聲于一體的教學信息,也能夠為學生提供生動和多樣化的交互方式,信息化的教學可產生優良的視聽效果。在人對信息接受的過程中,視覺、聽覺是接收信息的主要渠道,獲得的信息量相當大,通過采用多媒體教學有利于信息傳遞和學生對信息的接受和理解,運用良好的視覺、聽覺界面,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教學活動的完成需要由教師、學生、媒體三個要素來構成,缺一不可。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該恰當地使用計算機信息技術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選用合適的教學媒體,更好地把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加快師生間的信息傳遞,優化教學過程。
比較國外發達國家在財務金融課程中的計算機輔助教學模式和先進理念,我國的差距還是比較大的。英國的教育體系經過長久的發展,已經非常的完備,在其高等教育中對計算機輔助教學模式的應用也是相當的充分。
筆者在英國完成的金融管理專業的研究生教育,在讀書期間深切體會到其計算機輔助教學模式的完善。學生通過網絡可以隨時了解所修讀財務金融課程的內容,教師課程內容的安排通過網絡可以及時查詢,很多教學信息通過學校的數據庫可以網絡閱讀,信息源非常的豐富。
筆者在英國學習期間,體會到作為學生對課程的正確學習和運用,教師的引導非常重要。每門課程教師布置的作業,都需要學生獨立完成,難度較大,但教師會給出相應的指導幫助學生找到正確的方式來完成,這其間就需要學生借助網絡資源來進行大量信息的查找和閱讀,學校的教學指導中心會給出學生相應的幫助和引導。例如,本人在英國的金融管理研究生學習中,在“財務預測分析”這門課程里,需要運用專業的財務統計軟件SPSS對企業的財務信息進行分析,分析的信息量很大,如果教師不進行相應的指導,很難順利完成。
這時,教師先在課堂上介紹如何使用財務統計軟件,然后指導學生通過學校的圖書館網絡中心數據庫,下載相應的企業財務信息的資料,同時通過INTERNET了解該企業的運營信息,然后再進行相應的分析。這樣學生通過計算機網絡教學平臺可以方便有效地完成學習目標,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畢竟網絡資源非常的豐富,學生有時不知道該如何開始,非常茫然,這時教師的指導非常重要,引導學生正確的利用網絡資源,同時也要應用平時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點來對數據進行分析,達到最佳的效果。
三、與學生積極互動,發掘思維能力
在傳統的財務金融課程的課堂教學中有的課程比較抽象,對于很多學生而言,非常的枯燥,學習起來很難有興趣,也缺乏主動和自覺性,這樣老師教授起來難度很大,效果也不理想。如果只由教師來單純的講授,學生很容易感到枯燥,很難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非常關鍵,教師需要及時了解當前經濟發展的狀況,及時將一些新的信息介紹給學生。
另外,在應當建立開放式的教學環境,來形成良好互動的教學氛圍,在良性互動的教學氛圍中,可以通過發掘學生的主動思考的能力來更有效地達到教學目的,營造良好的互動氛圍對于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是非常有幫助的。
筆者在英國學習期間體會到網絡教學的互動性對學習能力的提高,對于一些作業,需要學生分組完成,提高學生的合作溝通的能力。這時教師會指導學生了解和使用學校教學網絡中的分組討論區,通過網絡來進行及時的溝通,也可隨時在討論區中與教師交流。教師可以實時了解學生的進展狀況,對于有問題的地方也可以及時地給出適當的指導與幫助。例如,在完成“中小企業財務運營分析”這門課程中,很多作業都是需要運用專門的財務管理軟件來完成,學生來自不同的國家,彼此的背景也不相同,有的同學對計算機接觸比較少,對專業的財務管理軟件并不熟悉和了解,這時,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背景,進行及時的信息溝通和交流,教學雙方互動討論,極大地提高了學習的主動性和興趣。因此,在財務金融課程的教學中,應不斷地革新教學方法,并通過運用新的教學方法來啟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教學中,教師畢竟不能代替學生來學習,一個好的教師應該去發掘學生自我思考學習的能力,使得學生能正確合理地運用各種計算機信息技術,來幫助本學科的學習,使得學習真正成為學生的一種樂趣和興趣所在。
四、開拓知識管理,建立教學平臺
在教育的學習過程中,應建立知識管理庫,對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及時的進行解答。當學生在學習時,會遇到各種問題,這時可以通過對這些信息進行分析與存儲,形成對相應問題的專門解決方案,建成知識庫。知識庫的使用需要有相應的系統來進行支持,學生可以通過網絡教育平臺來進行知識共享,對學生的學習問題進行及時自動的響應,與學生互動教學,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知識管理模塊的建立是需要長期的積累與完善,及時做到信息的快速更新,事實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一旦被發掘出來,其產生的學習能量是非常大的,通過知識管理模塊的建立,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的問題,可以通過集中分類,及時處理進行存儲,幫助學生進行自我學習和提高,不斷積累,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的知識庫,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熱情,更好地提升教學的質量。每個學生的思維方式各不相同,因此完全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小“知識庫”,匯總后再形成大的“知識庫”,這樣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習的效率和效果。
在英國學習期間,學校的校園網絡信息量非常豐富,按照學生的需求信息的不同做了細致的分類,在每個課程的學習過程中遇到的許多問題,都可以通過教學平臺來進行分析和獲得幫助,這對學習效率的提升很有幫助。一個完善的教學平臺,是以計算機信息技術為基礎,建立起良好的網絡環境,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為學生的學習提高豐富的信息資源。
在財務金融的課程學習中,一般都是以課堂布置的小型的作業和練習來進行訓練,也包括相應的財務軟件上機操作,內容都很簡單,而且作業間是彼此孤立的,不是一個整體,學生在這種練習中很難把握一個整體系統的概念,綜合能力無法得到全面有效的訓練,練習的效果無法系統深入。而通過網絡化的教學平臺的建立,可以解決這種長期以來在我國的計算機輔助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在這個教學平臺中系統化的大型作業的訓練,來全面培養學生的知識體系和結構,真正系統的拓展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這個教學平臺中,根據每個具體的學科知識結構的不同,以個人或者小組的形式來建立大型的作業,此類作業涵蓋整個的教學內容,把該學科的核心教學知識點串聯起來,不是單個孤立的聯系,而是一個系統化的大型作業,這就要求學生對于整個學科的知識點必須有一個充分系統的理解,只有充分理解貫通了,才能順利地完成通過。通過這樣的訓練,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深化對本學科知識點的理解,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部分教學平臺可以實現24小時開放,充分地利用信息資源,實現高效率的運用。所以,本人認為在目前的財務金融課程的計算機輔助教學模式應該做相應的優化,建立良性互動的教學氛圍,提升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發掘學生的內在潛力,使得資源能夠充分共享,為我國更好地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
關鍵詞:財務分析;課程建設;金融學專業;會計基礎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1101(2012)04-0076-04
收稿日期:2012-08-20
基金項目:安徽省教育廳2010年度省級教研項目“強化應用型的會計學教學內容設計”(20100435)資助
作者簡介:朱煒(1966-),男,安徽懷寧人,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財務管理。
近年來,全球金融動蕩日趨加劇,金融全球化的發展以及我國金融環境的變化,對金融管理及風險防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實踐中對金融分析師的需求也越來越大,而金融分析的基礎是會計基礎,金融管理和金融分析人員除了要有敏銳的洞察力以外,必須熟練掌握財務分析方法。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金融市場中的參與者,都需要應用財務會計方法來分析信息,進行監管、經營和決策。而且,財務分析,作為金融領域最重要的手段,其信息處理能力的強弱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金融業的健康發展和經營目標的實現。這就對高校金融學專業建設和教學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金融學專業必須強化財務分析的專業建設和在課程設置中的地位。
一、金融學專業建設和課程設置分析
(一)金融學專業建設的意義和內容
1.金融學專業建設的意義。
金融學專業建設意義主要包括理論和現實兩個方面。在理論方面,金融學作為應用經濟學的一個分支,在整個社會科學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一門獨立的學科,有自身的理論基礎,分析方法和研究目的。在現實方面,金融學專業建設可以為當前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輸送建設人才。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推進,我國的經濟發展越來越國際化,不僅體現在國際貿易的相互依賴,而且金融市場的相互依存狀態也不斷地顯現,并有日趨緊密的趨勢。金融市場的發展和實體經濟的發展有著密切的相互作用關系,金融市場已經成為現在和將來全球經濟發展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為金融市場培養有用的建設人才也就成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任務之一。
2.金融學專業建設的內容。
金融學專業建設的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是課程設置,其二是師資隊伍建設。所謂課程設置,筆者認為是目前高等學校立足金融市場的發展進而確立人才培養的標準,對金融專業的學生構建符合標準的知識體系框架,而這一框架的實現過程就是課程設置的過程。師資隊伍建設是保證學生能夠獲取金融專業知識的必要手段。在這個過程中,就需要高等學校努力發揮自身優勢,引進一批專業知識扎實,思維活躍的優秀教師,推動高等教育金融專業的發展。
(二)金融學專業課程設置的分析
金融學專業課程設置是金融學專業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課程設置的合理性直接決定著金融人才的培養。以下從金融專業課程設置的原則、現狀等方面進行分析。
1.金融學專業課程設置的原則。
(1)口徑寬、重基礎。
金融本科教育應該運用高等教育的理論與方法,傳授金融學相關知識,進而培養金融學理論研究與實務發展的人才。在這個過程中,要本著口徑寬、重基礎的原則,具體而言就是在課程設置方面,能夠做到全面性和基礎性。全面性要求課程設置涉及的方面既包括專業的理論學習也包括其他通識性的知識學習,比如經濟學、金融學、會計學以及數學、英語、計算機等。基礎性要求在課程設置全面的基礎上對課程的學習要求,具體體現在教材內容的選取,和對學生掌握知識的要求程度上,以保證學生后期的發展。
(2)輕重分明。
金融課程從層次方面可以分為宏觀與微觀兩個方面。在宏觀方面,主要體現在金融學的發展、制度演變、政策沿革等方面。微觀方面有金融市場效率、金融產品設計等。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其基礎知識的扎實尤為重要,這就體現在微觀層面上的知識獲取,因此,在課程設置方面,應該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突出和適當擴大微觀金融課程的比重。
(3)體系完善。
體系的完善包括完整與改善兩個方面。完整性要求金融課程建設的體系要完整,包括基礎理論課程、核心理論課程、實務課程以及選修課程。也就是說每一種課程都要有,且比例應該是合理的;課程設置的改善需要具有與時俱進的思維,跟著時代的發展不斷調整具體課程的內容和比例。
2.金融學專業課程設置目前存在的問題。
(1)定量分析的課程較少。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都是科研方法,兩者具有相互補充相互依賴的關系。目前國內高校與金融定量研究相關的課程設置比較少。未來的金融市場的發展是以金融衍生產品的創新為主要形式的發展,而金融產品的創新依賴于具有定量分析功底的金融人才,因此應該在課程設置方面體現出定量研究金融產品的內容。
(2)財務分析在金融課程設置中的地位不高。
金融管理和金融分析人員除了要有敏銳的洞察力以外,還必須熟練掌握財務分析方法。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金融市場中的參與者,無論是證券市場參與者還是信貸市場參與者,企業、個人、政府及非營利性組織、商業銀行、投資銀行、投資基金、保險公司、中央銀行、證監會、銀監會、保監會等等,都需要應用財務會計方法來分析信息,進行監管、經營和決策。而在現實中,我們可以看到財務分析在高校的金融學專業課程設置中的地位明顯不高,基本沒有把財務分析作為金融課程中的核心位置考慮。而財務分析作為金融運用中必備的一項基本技能,理應在運用者的知識框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高校金融課程的設置,應該強化財務分析在金融專業建設中的核心地位。
3.目前《財務分析》課程在金融專業開設的基本情況分析。
目前,大多數高校金融學專業開設的課程包括: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政治經濟學、統計學基礎、會計學、財政學、貨幣銀行學、國際金融、期貨、證券投資學、公司財務等,財務分析課程在金融專業教學中的地位很低,內容往往只是基于會計學的財務分析。主要是以會計學中會計報表信息為基本出發點,運用會計分析方法對影響會計報表的因素進行分析與調整,為財務比率分析奠定基礎,從而準確分析企業單位的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償債能力和增長能力等狀況,僅僅這些不能適應金融市場對財務分析的挑戰以及財務分析主體和需求者的變化,缺乏與金融現實環境的協同,也缺乏隨著管理決策與控制對財務分析信息需求轉變的協同。
二、財務分析課程設置與內容剖析
以上分析了金融專業建設的意義、內容,也分析了金融學專業課程建設的原則及存在的問題,從中可以看到當前金融專業課程設置中,對財務分析的重視程度還存在不足,以下就財務分析及財務分析課程設置與內容進行一定的剖析。
(一)財務分析的內涵
財務分析是財務分析主體為實現財務分析目標,以財務信息及其他相關信息為基礎,運用財務分析技術,對分析對象的財務活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進行分析,為經營決策、管理控制及監督管理提供依據的一門具有獨立性、邊緣性、綜合性的經濟應用學科。
(二)財務分析的分類
基于基礎學科的不同對財務分析進行分類財務分析的分類標準可以按分析主體不同、分析對象不同等多種分類,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財務分析有不同的分類,本文基于財務分析學依賴的學科不同分類。財務分析按照所依賴學科的不同可以分為兩類:其一是基于會計學的財務分析,其二是基于財務管理的財務分析。基于會計學的財務分析主要依賴于會計財務報表,運用會計學分析方法對財務報表中的信息進行分析,理論基礎是會計學原理,注重研究會計政策、會計估計、會計假設的不同導致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并運用報表中的會計數據構建一系列會計指標,形成對公司財務活動各種能力的分析,比如盈利能力、運營能力、償債能力等;基于財務管理的財務分析,是從財務管理的目標出發,一般而言是從價值最大化的角度進行的財務分析。在此情況下,財務分析主要依賴公司對外財務報告以及內部報告,使用的工具是統計與計量模型等一系列量化技術??梢?,無論是基于會計學還是基于財務學都要依賴會計信息,因此會計信息的形成對財務分析具有著基礎性作用。
(三)財務分析課程設置內容
我國高校一般將財務分析課程設置歸在會計學或者財務管理學范疇內,這種劃分的理論基礎在于財務分析學是建立在會計學和財務管理基礎之上的。具體來說,財務分析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也有它自身的課程設置。本文基于以下四個方面對其課程設置內容進行分析:
其一,學科基礎類:經濟學、管理學、心理學、法學。經濟學是一切應用經濟學的理論基礎,財務分析的對象是企業的財務活動以及變化,對其深入的探討需要有微觀和宏觀經濟學作為理論知識儲備?;谪攧展芾淼呢攧辗治鲆蠊芾韺W應該成為財務分析課程設置的基礎之一。行為理論涉入到經濟領域在最近幾十年來獲得較快的發展,然而行為理論與心理學也是密切相關的,心理學的設置可以有利于學生對財務分析的理解和把握。隨著社會制度的變革,經濟領域內的法律制度也在不斷豐富與完善,法學已經成為各種學科的基礎類學科,因此,經濟學、管理學、心理學、法學理應屬于財務分析課程的基礎類。
其二,專業基礎類:會計學、財務管理學、金融學、統計學。會計與財務管理是財務分析的專業基礎,因為財務分析是基于會計與財務管理學的,只有學好了會計與財務管理才能做出有效的財務分析。金融學的考察對象是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而財務分析應用主要面對貨幣與資本市場,因此金融學在財務分析課程設置中也應該作為專業基礎課來加以重視。我們知道,基于財務管理的財務分析將使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對價值做出判斷,而定量研究會使用到統計學方面的知識,統計學作為財務分析的工具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因此,會計學、財務管理學、金融學、統計學構建了財務分析課程中的專業基礎類。
其三,專業方向類:財務分析原理、財務分析實務。一門獨立的學科要有其自身的理論基礎、內容、方法,而財務分析原理就是對財務分析的這些組成要素進行系統闡述;作為應用型經濟學的分支,財務分析課程設置應該按照分析主體和目的的不同設置一些應用型課程,也就是財務分析實務。
其四,專業選修類:此類的課程設置應該考慮與財務分析領域密切相關的專門性問題。比如證券分析學、管理控制、價值評估、企業管理學等。
三、強化金融學專業教學中財務分析地位的思考
(一)提高財務分析在金融學專業教學中地位的現實意義
1.基于金融分析師基本技能的需求。
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不斷完善以及金融機構的發展,對金融分析師的需求也越來越大,然而,一個優秀的金融分析師需要有扎實的專業基礎作為知識儲備,金融分析師應該是財務分析專家和理財專家,不僅能夠分析企業的財務實力、問題和風險,而且能夠為企業的發展、風險控制和解決問題出謀劃策。因此,財務分析學在金融分析師的知識體系中將占有更為突出的地位。然而,財務分析的基礎是會計學,所以會計學基礎知識的掌握對于金融分析師是至關重要的。
金融分析師應該熟悉各種會計報表的編制,如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等。對企業使用的會計處理方法、原則、計量屬性都要清楚。具體而言,在會計處理方面,理應熟練掌握如存貨的計價方法、先進先出法和個別計價法所適用的條件;在原則方面,謹慎性原則是會計的一項基本原則,但金融分析師對于它的使用合理性也應該有所了解;在計量屬性方面,隨著國內外對公允價值的探討深入,公允價值的使用范圍相對以往有所擴大,金融分析師尤其要重視公允價值的計量屬性。在剛剛過去的金融危機成因方面,就有很多關于公允價值使用的爭議。
金融分析師還應該根據表外信息披露,比如管理層報告與會計報表附注等,以求準確解讀企業的財務狀況、發展潛力、風險防范等問題。
綜上所述,金融分析師只有有效掌握會計基礎才能更好地進行財務分析,在分析時應該從財務報表及表外披露入手,獲取諸如會計計量屬性、原則、方法、企業管理層變動等有價值的信息,進而準確分析企業的財務狀況、風險大小及發展潛能。
2.基于政策制定者及監管層的需求。
在金融領域內,除了金融機構的金融分析師需要財務分析外,對于中國人民銀行、證監會、銀監會等監管層來說,財務分析也尤為重要。因此在金融學專業強化財務分析地位有利于高等教育培養出更優秀的金融監管人才,以服務于政策制定及監管部門。
首先從政策制定角度來說,在資本市場及貨幣市場上,政策制定者需要了解經濟發展形式適時調整金融政策,而對經濟發展水平的掌握必須依賴于對企業綜合發展水平的認知,其信息的獲得需要政策制定者對企業財務的分析。比如,某一時間段內行業回報總水平亦或是行業內各個年度、季度增長情況,而這些信息來源于會計數據的搜集、整理與分析。
其次,對于監管需求來說,在資本市場中,監管者對企業經營活動的監管主要依據還是企業的財務狀況,比如前不久證監會出臺的一系列監管措施,其中就包括了退市機制 2012年5月1日起在創業板實行退市制度,6月28日,上交所公布了《關于完善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方案》,同時深交所也做出了修訂,對主板、中小企業板退市標準進行改進整合,完善主板、中小企業板退市標準體系。。此外,企業經營活動的合法性與否也會表現在企業的財務狀況上,監管層要依據對企業的財務分析進而做出合法性判斷。
(二)強化金融學專業教學中財務分析地位的具體措施
1.基于會計學和財務學設置金融學專業財務分析課程。
基于會計學的財務分析,要求掌握會計學的相關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尤其是會計學中的會計分析方法;基于財務學的財務分析,要求以財務學或財務管理目標為基本出發點,以反映財務活動與經營成果的財務報告與內部報告為基本分析依據,以價值分析與量化分析技術為基礎,以專門的財務分析程序與方法為分析技術工具,以公司財務比率或能力分析、證券市場分析等為主要內容。因此,加強會計學、財務學的課程教學應該成為金融學專業課程設置的重點之一。
2.基于金融學與財務和會計相結合安排財務分析教學內容。
為適應金融市場的運行與發展的需要,財務分析要考慮從投資者、中介機構(如財務分析師)、管理者、監管部門、其他利益相關者等財務分析主體的各自目的出發進行設計和安排。在金融學專業教學中,應該開設一些基于財務分析的實務類課程,比如投資項目評估、證券估價、業績評價、風險管理、企業重組等,這些實務類課程的設置可以讓學生更能夠認識財務分析在他們未來工作領域內的基礎性作用。
3.設置財務分析實務或專題教學。
根據財務分析實踐的需求,從專業教學的關聯性以及分析主體或分析目的出發確定財務分析實務專題,主要可考慮以下選擇:基于投資決策的財務分析、基于金融市場的財務分析、基于合并報表的財務分析、基于管理控制的財務分析、基于相關利益主體的財務分析、跨國公司財務分析等,以增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提高金融學專業教學中財務分析授課教師水平。
金融學專業教學可挖掘、探索的領域很多很廣,值得教師去探索,去努力。老師們應適應社會變革和發展以及金融市場和環境的變化,從教育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培養能力等方面入手,在教學中,對所授內容進行精心設計和編排,改進和完善教學方法,加強學生的能力培養。教學目的的達到需要軟硬件的配合,在提高財務分析在金融學專業教學中的地位的同時,要重視財務分析教師水平的提高,只有那些專業知識扎實、財務分析實務經驗豐富的教師才可以勝任教學任務,才有利于達到理想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張先治.關于對財務學幾門課程定位的思考[J].財務與會計:理財版,2012(2):53.
[2]陳希圣.企業財務分析[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0.
(東北財經大學 會計學院;中國內部控制研究中心,遼寧 大連 116025)
摘 要:財經院校管理類專業基礎課由于是不同教學單位開設的,容易產生授課內容重復的問題.本文以《金融學》和《財務管理》課程為例,在闡述兩門課程整合的必要性的基礎上,分析整合方案應考慮的因素,并根據專業基礎課設置原則,給出了三個解決方案,并基于知識完整性,針對每一種方案給出了具體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 :專業基礎課;金融學;財務管理;整合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60X(2015)04-0254-03
基金項目:本項目為東北財經大學校級教改課題《管理類專業基礎課授課內容重復的整合研究》的研究成果
近幾年,教育部不斷地對高等學校教學計劃改革提出政策性規定,比如,學分不斷降低,這樣的改革對于學生來說有利有弊,好處是學生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拓展授課以外的能力和素質的提升,有利于培養綜合性人才;弊端是對于沒有學習規劃的學生來說可能造成知識攝取不足,限制了知識面的擴展.為了彌補這樣的弊端,高等院校應該合理設計專業基礎課,盡量在有限學分的前提下,給學生充分補給基礎知識,為其專業課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然而,很多財經院校設置專業基礎課時常常會有授課內容重復的現象,如果重復的課程不是來源于同一個教學單位,那么授課老師之間就可能缺乏對于授課內容的溝通,可能會導致重復或銜接問題.本文以財經院校管理類專業專業基礎課《金融學》和《財務管理》課程為例,分析兩門課程授課內容重復的整合問題.
1 《財務管理》和《金融學》兩門課程整合的必要性
《財務管理》和《金融學》是分別隸屬于管理類和經濟類的兩門課程,但其授課內容卻有很大的重復性,以我校會計學系列教材《財務管理》(劉淑蓮主編)和金融學系列教材《金融學教程》(蘇平貴主編)為例,《財務管理》教材共14章,《金融學教程》教材也共14章,從其目錄標題看,共有9章是完全重復,其余的章節有部分重復,也就是說,兩門課程至少有70%以上的內容是重復的.目前,我校管理類專業同時開設了這兩門專業基礎課,根據2010級的教學計劃,我校共有17個管理類專業同時在大學二年級開設了財務管理和金融學課程,其中,勞動保障、行政管理、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財務管理是方案內學科基礎選修課,金融學是學科基礎必修課;管理科學和工程管理專業的金融學是選修課,財務管理是學科基礎必修課;其余的12個專業(電子商務、旅游、資產評估、日會、注會、會計學、加會、財務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資源、市場營銷、工商管理)的財務管理和金融學都是學科基礎必修課.這意味著我校有12個管理類專業的學生因為教學計劃安排而導致財務管理和金融學的重復學習.只有5個專業的學生可以通過選課來避免財務管理和金融學的重復學習,然而這些學生極有可能因為不了解課程的內容而同時對兩門課進行了選修.由此可見,我校目前管理類專業同時開設財務管理和金融學勢必造成授課內容重復,浪費了教學資源,同時也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影響教學質量.
管理類專業同時開設《財務管理》和《金融學》課程造成重復授課不光是我校的問題,外校同樣存在這樣的情況.以山西財經大學為例,工商管理專業、物流管理專業、市場營銷專業、管理科學專業、工程管理專業、項目管理專業等管理類專業都同時開設了《財務管理》和《金融學》課程.
管理類專業學生開設《財務管理》和《金融學》課程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理財知識和了解金融市場環境知識,以培養適應經濟型社會需求的管理類人才.《財務管理》以講授公司理財知識為主,簡單介紹了金融市場環境知識.《金融學》對金融市場環境做了比較詳細的介紹,同時也大量介紹了理財知識.這就使得兩門課程產生了大量的授課內容重復.根據學分制的教學制度,在總學分一定的情況下,如何取舍這兩門課程,或者如何很好地整合這兩門課程,思考這兩個問題,有利于重新修訂或調整管理類專業學生的教學計劃,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學資源配置.
2 設計管理類專業《財務管理》和《金融學》課程整合方案應考慮的因素
2.1 體現課程基礎性的特征
專業基礎課是為學生學習專業課奠定必要基礎的課程,是學生掌握專業知識技能必修的重要課程.不同的專業有各自的一門或多門專業基礎課,同一門課程也可能成為多門專業課的專業基礎課.作為財經院校的管理類專業學生,了解理財知識和金融市場的知識是很有必要的,因為所有管理活動都是為了提高價值,而在現今的商品經濟社會里,金融市場是與個人生活和企業經營不可脫離的平臺.但管理類專業的學生將來的主要就業崗位又不專門是公司財務和股票投資,因此,對于管理類專業的學生開設的專業基礎課應該包含理財和金融市場的基礎知識.
2.2 擴展知識面
比較寬厚的專業基礎,有利于學生的專業學習和畢業后適應社會發展與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專業基礎課的設置除了要突出財經院校的特征之外,還要能夠擴展學生的知識面.除了介紹理財知識和金融市場的基礎知識外,還可以介紹一些與企業經營和個人生活息息相關的財經類知識,比如貨幣的供需與定價、風險管理等基礎知識,以擴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2.3 教學資源分配
學校在設置課程時往往會考慮到教學資源分配問題,這不僅關系到教師資源的合理分配,也關系到學生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問題.《財務管理》通常是財務系(或者會計系)開設的課程,《金融學》是金融系開設的課程,在設計管理類專業開設的《財務管理》和《金融學》課程整合方案時,要注意這樣的問題:如果保留《財務管理》,金融系需要開設什么樣的課程能夠給學生介紹金融方面的知識;如果保留《金融學》,財務系需要開設什么樣的課程能夠給學生介紹財務方面的知識;如果這兩門課程都刪除,那么哪門課程能夠補充理財和金融市場知識,這個教學任務應該由哪個系來承擔.
3 管理類專業《財務管理》和《金融學》課程整合的方案設計
針對上述問題,財經類院校管理類專業本科教育的專業基礎課應該凸顯財經特征,因此,關于《財務管理》和《金融學》兩門課程的設置有三種可能:一是保留《財務管理》課程,舍掉《金融學》;二是保留《金融學》,舍掉《財務管理》;三是同時保留《財務管理》和《金融學》,并協調兩門課程的授課內容,凸顯兩門課程各自的特點.
3.1 保留《財務管理》,舍掉《金融學》
表1列示了中國校友會網最新編制完成的《2014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中除東北財經大學外,排名前5名財經類院校的管理類專業基礎課的設置情況,由于各個學校教學計劃設計不同,所以有的學校也叫“學科公共課”.從表1可以看出,基于財經類院校的特點,各財經類院校管理類專業的課程設置中都有“財務管理”課程,主要是因為管理類專業的學生主要是學習企業中某一方面的管理技能,而財務管理是企業基于價值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管理內容之一,因此,為了擴展學生的知識面,《財務管理》課程成了各財經院校管理類專業必開的課程.
如果保留《財務管理》課程,基于知識完整性,替代《金融學》可以開設的金融類課程應具備以下特點:(1)詳細介紹金融市場和金融工具類型;(2)介紹金融市場參與要素;(3)介紹金融市場工具的流通和定價機制.基于上述考慮,可以選擇的課程有:貨幣銀行學、金融市場學等.
3.2 保留《金融學》,舍棄《財務管理》
如保留《金融學》課程,基于知識的完整性,替代《財務管理》可以開設的包含理財知識的財務類課程很難在同一門課程中找到,往往會在《管理會計》和《財務分析》中涉及到部分理財知識,由于學分的限制和基礎性要求,這兩門課都是專業必修課,不適合作為專業基礎課開設.那么替代《財務管理》的課程就需要在別的教學單位尋找,比如:投資學等.
3.3 同時保留《財務管理》和《金融學》并予以協調
如果同時保留《財務管理》和《金融學》這兩門課程,就需要將教學內容進行整合,教師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協調,避免出現重復的授課內容.本文認為,基于專業基礎課54學分的要求,《財務管理》和《金融學》的教學大綱至少要包括表2的內容.基于兩門課程內容的整合,需要針對管理類專業編寫配套教材,這樣才能夠避免教學資源的浪費.
4 結束語
財經院校的管理類專業的學生在學習專業必修課之前,需要充分了解理財和金融市場知識,這些知識應該在專業基礎課中進行設置.目前,管理類專業主要是設置《財務管理》講授理財知識,設置《金融學》講授金融市場知識,但由于這兩門課分別開設在財務系和金融系,授課教師在授課時存在授課內容溝通障礙,導致這兩門課的授課內容存在很大重復性,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本文根據專業基礎課設置原則,給出了三個解決方案:保留《財務管理》,舍去《金融學》;保留《金融學》,舍去《財務管理》;同時保留這兩門課程.并基于知識完整性,針對每一種方案給出了具體的應對措施.
參考文獻:
(1)楊琴軍,陳龍清,季華.淺談專業基礎課教學改革與學生能力培養的整合[J].中國林業教育,2006(3):14-17.
(2)趙冬梅.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財務管理教學改革研究[J].財會通訊(綜合版),2009(8):34-36.
1以崗位需求和職業能力
培養目標為依據設計項目目前市場上對理財人才的需求呈現兩極化趨勢。高端崗位需要從業人員具有較扎實雄厚的金融理論基礎和較好的經濟判斷與分析能力,能夠研發理財產品;而一線的零售崗位以及一般管理與業務崗位要求從業人員能夠分析個體客戶的財務狀況及風險偏好,結合客戶的理財目標或幫助客戶制定切實可行的理財目標,為客戶制定理財規劃,或是在眾多的理財產品中挑選出適合客戶實際需求的產品進行銷售及后期維護。大多數高職院校金融專業畢業生從事的是一線工作,在對畢業生回訪調研過程中及訪問相關金融機構的行業專家后,對理財業務崗位群進行了分析,以就業為導向,確立了項目開發的依據,即以銀行助理理財規劃師、理財經理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理財服務崗位為核心,以專業技能、應用寫作、規劃能力為基本職業能力,以溝通、分工合作、創新、管理這四種能力為職業拓展能力。同時,在項目設計的過程中還需考慮以下的因素:項目內容應包括教學計劃中的具體內容,這樣才能在完成項目的同時保證學生掌握學習內容;項目要具備完整性,項目內部各個子項目要具備邏輯連貫性,使學生的學習過程符合認知常理,從淺入深;項目多少、大小要與課時匹配。由此,確定了個人理財實務課程的整體項目———設計個人的理財方案,編寫理財規劃書。
2分解整體項目,提煉相關知識點
以實現能力培養目標學生學習的過程應是由淺入深的,在學生對什么是理財、為什么理財、如何理財等基礎知識毫無了解的情況下,在學期初就讓學生做整體項目顯然是不現實的。鑒于此,將整體項目根據授課內容的遞進性、授課計劃及項目內在的邏輯性,將整體項目進行細化,分解成若干個子項目。學生在較短時間內完成相對簡單的子任務,能夠增強學習的信心,為在教師引導下完成整體項目打下比較好的基礎。根據理財工作的一般流程和工作內容,結合講授的知識點和能力培養目標,設計個人的理財方案,編寫理財規劃書。整體項目可以分解為“制定儲蓄計劃”“貸款與你的生活”“制作合理使用信用卡的小貼士”“在投資中生活,在生活中投資”“安居樂業———制定房地產規劃”等子項目。學生在完成每個規劃項目的過程中既學到了知識點,又培養并鍛煉了崗位能力。
3有效組織項目實施
首先,教師要向學生作必要的知識鋪墊及項目介紹。通過知識鋪墊及項目介紹,學生可以在掌握基礎知識儲備的基礎上較好地了解項目的內容、目的以及為完成項目需要做的工作。例如,在完成“房地產規劃”這個子項目上,先向學生講解房地產的概念、類型、相關專業詞匯、選擇適合房產的原則、購房與租房的抉擇等基礎知識,然后向學生介紹房地產規劃這個項目的內容和要求,即要求學生從自身實際出發,選擇一套目標房產,向大家介紹這套房產(如從面積,單價、戶型、地段、周圍配套、容積率、綠化率、物業公司資質、歷史價格走勢等方面),同時說明選擇的理由及房款償付計劃。其次,項目的實施。在教師介紹基礎知識之后,學生在課堂上或課堂下,通過上網查閱資料、小組討論、實際情況分析、社會調研等方式,形成可視化成果,如Word或PPT形式的規劃報告等。以“房地產規劃”子項目為例,學生在完成規劃的過程中,會積極主動地去了解容積率、歷史價格走勢等知識內容,這樣能夠鍛煉學生收集和分析資料、寫作、人際交往、解決問題等方面的能力。最后,展示工作成果。學生完成項目任務并形成可視化成果后,需要在班級中展示自己或團隊的工作成果,教師再對此進行必要的點評。這一環節既為學生提供了互相學習的機會,又鍛煉了學生的口才。教師在這個環節可以檢驗教學效果,以便為后期的教學改革提供參考基礎。
4采用多元化評價
方式為了客觀評價學生對各個項目的參與及完成情況,同時也為了避免學生產生“平時不用學,考時背背書”的不端正的學習態度,在個人理財實務課程中,采取多樣性的評價方式,將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相結合,采取自我評價、同學互評、教師評價、企業評價相結合的考核評價方式。過程考核與結果性考核相結合的具體做法如下:將每個子項目均作為考核單元,即每個子項目完成情況良好與否均以一定比例影響到總評成績,除此之外,對于結果性考核主要看整體項目的完成情況。通過自我評價、學生互評、教師評價、企業評價、四維評價模式確定每個學生在每個子項目和最終整體項目的成績。評定因素除了項目成果的展示效果外,還包括參與積極度、團隊貢獻度、其他成員的滿意度等。
二教學效果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