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17 09:46:36
序論:在您撰寫學前教育專題講座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對于學前教育專業課程的思考
學前教育專業目前要達到畢業學分至少完成21-22門課程,其中13門中央統設課,至少選8-9門非統設課程,而專業中的非統設選修課程,根據新規則我統計了一下保守數字有16門(通識課只按選l門課程計算),要想在短時間內將這些非統設選修課程的資源建設好是非常困難的。而從節約辦學角度講,在生源未達到一定程度時,為每門課程都設置專職的課程責任教師是不現實的,所以每個電大可能會面臨小專業建設資源師資緊張的現實情況,那么如何在師資較少的情況下建好專業中的各門非統設課程的資源,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難題和考驗。
對于非統設課程,就要區分情況對待。能依靠相近專業共享的課程資源就爭取共享,并取得相應課程責任教師的支持。比如說教育學和現代教育技術兩門課程與教育管理專業的課程可共享資源,而教育管理專業這兩門課程的資源相應豐富,責任教師是非常有經驗的兩位老師在擔任,而且教材的使用情況也是一致的,這就可以將原課程的資源從學前教育專業要求出發,幫助進行整合或補充一些考核說明等資源上去,很快將這兩門課程的資源整理到位,并上傳到學前教育專業的相應課程平臺上,發揮了電大系統是一家的優勢,并請教師直接對分校教師在資源應用上進行指導,這使課程達到了資源共享。
二、對于學前教育專業教學的思考
1. 組建區域學習共同體。
我們調查發現,學員最困惑的是如何將學前教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因此決定給學員設計安排職業成長指導教師和學業指導教師,組建學員學習共同體??蓪⑷蟹譃閹讉€區域,按照區域建立學習共同體,要求學員的職業成長指導教師和學業指導教師,必須加入學習共同體QQ群。每個學習共同體挑選若干名骨干教師,作為職業成長指導教師,每位骨干教師輪流做一學年的學習共同體組長,負責本區域的教育、學習、教研工作。要求學員在骨干教師的引領下,積極參加區域教學教研活動,每次活動均為參與學員記繼續教育學分。每個區域每期至少要組織一次全區域參與的優質課,必須邀請主持繼續教育培訓的教研員與電大學前教育專業教師參加,并將此次活動計入學員的繼續教育學分檔案和電大相關專業課程的形考成績記錄。鼓勵學員們積極參與區域優質課比賽,從區域選取優秀代表參加每學年縣教師進修校舉辦的優質課比賽,以賽促學。
2. 開展主題教學活動。
專業教師根據幼兒教育五大領域教學,設計幾個主題教學活動。學前專業教師和繼續教育教研員,安排每個區域學習共同體參與主題教學活動。要求每個區域學習共同體,派一名教師準備一節有關主題教學活動的公開課,學前專業教師和繼續教育教研員負責指導上課教師。屆時我們的專業教師和繼續教育教研員必須參加公開課,也邀請能夠參加的學員尤其是本區域的學員去觀摩、研討學習。充分發揮縣骨干教師培訓班的力量,請相關骨干教師準備一節主題教學活動,分區域送教下鄉,保證每個區域一學年至少有一個主題教學活動。還要求我們的區域縣骨干教師呈現優質的示范課,為學員的教學起到切實的促進作用。課后將骨干教師 PPT、教學設計、專業教師和教研人員點評、學員發言談論等形成文字均掛各個區域學習QQ群,使學員們充分的分享、交流、學習。
3. 提升教學專題講座水準。
一線的幼兒教師,喜歡觀摩教學、研討和得到骨干名師具體指導,非常希望有高質量的專題講座。應收集學員反饋意見、不斷總結以前專題講座的經驗,注重提升專題講座的質量。例如筆者參加了“學前教育專業骨干教師培訓班”。培訓歸來,就幼兒教育前沿理論、教學改革、培訓感受和體悟,給學員做了比較全面、專業、有質量的主題講座。并將學前專家的講座筆記加以整理,結合自己的反思結集,形成學前專業培訓學習資源,以饗各位好學學員。此外,每學期應利用面授輔導課的時間,開展幾次高質量、高水平的專業講座,邀請經驗豐富的全國優秀園長和優秀幼兒教師擔任講座嘉賓,給學員講如何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專業實踐教學能力等。
4. 注重教學拓展延伸。
應強化專業教師教學管理責任和教學實踐反思,督促教師對教學拓展、延伸過程的監控和激勵。教師要關注教學的拓展延伸,通過電話、QQ、網絡、作業輔導等,關注學生在自主學習基礎上強化專業學習。學員將問題傳到共享里,授課教師必須在相關的時間段內加以處理,并將答疑內容上傳至共享,以便更多的學員受益。真正實現“一人提一問,多人受益”的設想。專業授課之后,教師給定閱讀材料或相關的網站,教師主持班級網上研討會,學員進行網上學習匯報,以促進教學的拓展與延生。鼓勵教師就本學科收集最新的改革或研究成果信息,建立最新資源庫,使教學、學習資源更加豐富和實用。
電視大學開展學前教育需要進一步深化自身改革,發揮系統和資源優勢,迅速提高辦學能力,以盡量滿足目前學前教育的發展需求。同時為了提升學前教育專業教學的品位,還應當在教學方法上下功夫,采取各種不同的策略,把學前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有機結合。
因此,幼兒園應努力做好家長工作,爭取家長的密切配合,探索出適合幼兒園素質教育的新模式,使小學化傾向消滅于無形,提高教育的實效性。我園的具體做法如下:
一、健全組織機構,培養師資隊伍
我園家長學校認真做到組織落實、計劃落實、教育人員落實、時間落實,確定“家長學校組織名單”“家委會組織名單”“家長學校授課教師名單”,保證家長學校正常有序地開展工作。培養熱愛家長工作的教師隊伍,是辦好家長學校的關鍵。我園積極組織一線教師學習、討論,制訂符合實際的教育工作計劃,科學安排教學內容,扎實做好家長學校工作。
二、征集家長意見,明確工作方向
為了能更好地提升幼兒園的保教質量和辦園水平,詳細了解家長對幼兒園工作的建議、意見,以便能更好地改進幼兒園各項工作。我園每個學期向各班班級家委會成員發放家集意見表,然后根據家長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及時改進工作措施,也作為下階段的工作重點。
三、形式多樣指導,提高育兒水平
1.邀請家庭教育專家來園講座
為了轉變家長的教學觀念,引導家長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幼兒在成長過程中的各類問題。我園邀請了合肥市成才之路專家報告團講師、中國科技大學凌家宏教授為家長做了專題講座《把握教育關鍵期培養孩子好習慣》。會上,凌家宏教授針對家長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一些困惑,用生動的例子詳細地講述了如何做會教育的父母,指出家長不能憑心情去教育孩子,家長應該注重言傳身教、以身作則等等?,F場氣氛熱烈,互動積極,本次講座家長們受益匪淺,為有效地開展家庭教育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2.開展專題學習,更新家長教育理念
為了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了解科學的教育方法,提高家教指導能力是我們需做的工作。為此,每個年級組設定不同課題,向家長作專題講座。
3.建立交流平臺,傳遞經驗
我園以班級為單位半年一次召開家教經驗交流會,讓家長介紹教育孩子的好經驗、好方法,讓家長相互學習,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四、加大宣傳力度,了解信息動態
1.搭建網絡平臺,促進家園共育
我園開通了幼兒園網站,開設了園所動態、教研專題、特色教育、寶貝樂園、繽紛班級、家園互動、健康園地等欄目,及時向家長宣傳最新、最全、最有價值的活動信息和內容,幫助家長學習、傳播育兒知識,使家長與幼兒園的溝通更方便、更及時、更緊密。
2.發揮櫥窗作用,更新欄目內容
櫥窗是用來向家長進行宣傳的有效窗口,更可以營造出幼兒園的文化育人氛圍。我園設有宣傳櫥窗,同時每個班級門口設有“家園聯系欄”,是反映保教工作的一扇窗戶,教師發揮創新意識,欄目設置圖文并茂,月月更新保教內容,家長們經常駐足觀看,產生了很好的互動效應。
3.關注“學前教育”,做好宣傳工作
首先向家長做好宣傳工作,通過宣傳條幅、園網站等途徑,向家長宣傳學前教育發展政策和學前教育管理制度。其次,結合畢業班家長會,做好“幼小銜接”專題講座,并向家長宣傳科學育兒知識,糾正“小學化”傾向。通過宣傳活動,提高了家長關注和重視學前教育的意識。
五、關注特殊幼兒,共商對策
幼兒的健康成長是大家共同的愿望。但個別幼兒存在著情緒、情感和社會行為問題,如何做好這些特殊幼兒的教育工作,使其健康發展呢?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我們邀請班內“特殊兒童”的家長來園觀摩孩子的學習情況,通過實地觀察,發現自己孩子的不足和存在的問題,然后針對問題,教師給予耐心的分析和指導,讓家長用科學的方法去教育和引導孩子,指導家長有效地開展家教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另外,對“問題兒童”和“特殊兒童”開展上門家訪工作,及時反饋幼兒在園情況,了解幼兒在家里行為表現,和家長共商對策,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吸引家長參與各項活動
1.舉辦“開放日”活動,深度融合
2.舉辦“節慶”活動,營造氛圍
3.開展“親子”活動,傳遞關愛
4.參與器材制作,展示家長風采
為了培養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我們鼓勵幼兒利用廢舊物品自制玩具、物品。
5.利用家長資源,開展助教活動
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新《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精神,讓家長走進課堂,參與幼兒園的教育,各班根據家長職業特點,落實好助教人員,與家長商定活動內容,設計教案,在各班級開展助教活動。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改善民生、促進教育公平為宗旨,以提高農村學前教育質量為目標,通過城鄉結對幫扶工作,提高我市相對薄弱幼兒園的辦園水平和保教質量,促進全市學前教育健康、持續發展。
二、主要內容
幫扶活動內容不限,形式多樣,可開展教學觀摩、業務培訓、送教下鄉、聯誼、結對,捐贈等形式多樣的結對交流、幫扶活動。通過結對幫扶活動,促進《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在農村鄉鎮幼兒園的貫徹落實,提高農村學前教育辦園水平。同時,以農村幼兒教師艱苦的工作、生活條件和樸素的作風影響城市幼兒教師,達到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目的。具體目標:
1.改善辦園條件。省、市級示范性幼兒園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為農村鄉鎮幼兒園提高有關幼兒生活、學習所需的設施、設備和物品,改善農村鄉鎮幼兒園硬件設施條件。
2.提高管理水平。省、市級示范性幼兒園通過派員深入農村鄉鎮幼兒園指導、交流,或接納農村鄉鎮幼兒園派員掛職鍛煉學習等方式,幫助農村鄉鎮幼兒園全面了解示范園的管理體系和管理方法,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促進農村鄉鎮幼兒園各項工作的科學化、制度化和規范化建設、全面提高其管理水平。
3.提升教師隊伍素質。省、市級示范性幼兒園為農村鄉鎮幼兒園教師提供參加學習的機會,形式有觀摩、聽課、說課、跟班學習,做配班教師等,時間可長可短。同時,要積極組織“送教下鄉”活動,通過優秀骨干教師深入鄉鎮幼兒園舉辦講座、開設示范課、交流教研信息等形式提高農村鄉鎮幼兒園教師的隊伍素質。
4.提高幼兒綜合素質。發揮各自優勢,互通有無,通過互贈書畫、參觀等形式,加強城鄉幼兒相互學習交流。
三、工作措施
學前文秘站鄉結對幫扶工作,要以示范園為龍頭,以各項交流互助活動為載體,以點帶面,區域推進,全面提高我市學前教育的整體質量。
1.各縣(市、區)教育局要成立“學前文秘站鄉結對幫扶工作指導小組” (以下簡稱指導小組),負責統籌本縣(市、區)城鄉結對幫扶工作的整體部署、組織和實施工作。
2.組成結對幫扶小組。各縣(市、區)教育局根據本地實際情況,組織轄區內每所省級、市級和縣級示范性幼兒園對應幫扶1-2所農村鄉鎮幼兒園。
3.結對幫扶方式。
以各縣(市、區)教育局為主導,搭建交流與推廣平臺。各縣(市、區)教育局和教研部門要積極為各結對園所創設交流與溝通的平臺,重視教育資源的整合與共享,定期組織區域內專題講座、優秀活動展示等交流活動,總結和推廣幫扶成果與經驗,不斷推動區域內學前教育事業向更高水平發展。
以省、市、縣級示范幼兒園為骨干,多形式開展互助幫扶活動。各示范園是開展結對幫扶工作的基地,要在縣(市、區)教育局的領導下,以園長、行政管理人員和教師互助交流、教科研課題實施、優質教育活動展示、專題講座為形式,與結對園所開展交流互助活動,促進學前教育質量的整體提高。
4.時間安排。
結對幫扶工作,一般以一學年為一期,兩年為一周期,每一周期結束后,由縣(市、區)教育局對結對幫扶小組進行調整。具體的交流幫扶時間,可根據結對幫扶幼兒園和幫扶內容的需要,按周、月、學期、學年靈活確定。
5.考核與評價。
市教育局不定期對幫扶工作進行督查,并將督查結果在全市通報,同時將督查結果作為幼兒園參與晉級、復評、表彰的重要依據。每一周期(兩年)幫扶工作結束后,市教育局將通過經驗總結和展示交流等形式,推廣結對幫扶工作成果,并對結對幫扶工作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
四、相關要求
1.各級教研部門要加強對幫扶工作的指導,充分發揮專業引領作用,提供專業支持,提高幫扶工作的實效性和科學性。
一、在培訓目標上,聚焦操作能力的提高,讓培訓更具針對性
本培訓項目以西南大學實驗幼兒園所在地――北碚區的農村中心園、民辦園骨干教師為主要培訓對象,目標聚焦在操作能力的提高上:通過培訓提高骨干教師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尤其是活動區的環境創設與活動開展能力。提高教師開展園本研訓和指導工作的能力,充分發揮骨干作用。具體而言,力求幫助學員達成以下方面的目標:
目標一:了解國際國內幼兒教育發展動態。
通過專題講座和互動研討等形式,幫助參培學員了解國內外學前教育政策、學前教育實踐的特點和改革趨勢,并結合《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等文件和材料,幫助學員擴展教育視野,提升教育理念。
目標二:提升參培教師保教活動的實踐能力。
通過現場觀摩、活動展示、專家到園現場指導與研討等方式,幫助學員提升一日保教活動的實踐能力,尤其是在班級活動環境區創設與活動開展方面。
目標三:提高參培教師示范引領能力。
通過多元化的培訓內容和培訓方式,幫助學員系統感受幼兒園開展園本研訓的全過程,并將培訓的方法內化為自身的技能,積極在所在幼兒園開展師資培訓和指導工作,在本園乃至全區發揮相應的示范引領作用。
二、在培訓形式上,強調參與和互動,讓培訓更具靈活性
根據培訓目的和培訓對象的需求,本次培訓采用靈活、有效、多樣的培訓方式,強調培訓過程中參培骨干教師的積極參與和互動研討。主要采用以下培訓形式:
方式一:參與式培訓。參與式培訓是當前專業發展培訓中的有效方式,特別適合幼兒教育所具有的情境性、即時性的特點。本次培訓將采用“工作坊”、“互動研討”等參與式培訓方式,以學員的全方位參與代替傳統的講聽培訓方式,充分采用小組匯報交流與討論、頭腦風暴和角色扮演、模擬情境等方法,還原幼兒園教育中的具體問題,共同尋找問題解決的關鍵。
方式二:現場觀摩。幼兒教育具有實踐性和操作性等特點,觀摩優質教育活動現場對骨干教師自身實踐能力的反思與提高將起到直觀、直接的效果。本項目培訓以“活動區的創設與活動開展”為重點,安排了一定數量的現場觀摩活動,通過對優秀教師教育現場的觀摩,切身體會優秀教師的教學風格和人格魅力,現場與專家、優秀教師就具體教學問題進行交流,將幫助參培教師提高其教育教學實踐智慧。
方式三:入園指導。農村園和民辦園的骨干教師正處于“經驗不少,問題很多”的階段,走入優質園,走近優秀教師,跟崗學習,能讓骨干教師進行對比反思,發現自己與優秀教育工作者的差距,但在返崗后的實踐中,是否能做到科學、規范、創新地實施教育教學卻不能完全保證。此次培訓針對這個問題,本著幫助參培學員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原則,為每位參培學員指定一位幫扶指導老師,走進學員的工作現場,進行跟進性指導,針對問題差距,通過觀察分析,共同診斷分析,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尋找縮短差距的策略。
方式四:互動研討。對骨干教師所關注問題的研討、分析和解答將有助于解決他們在教學過程中的困惑。在培訓中,我們將以成長為導向,要求骨干教師列舉出自己遇到和關心的問題,在專家講座中提出問題,在觀摩活動中找到問題,在專題研討、工作坊、匯報展示活動中分享問題,從而在與專家、特級教師和同伴的互動研討中認清問題,解決問題,提高自身專業知識和能力。
方式五:專家講座。在幼兒教師的職業生涯中,骨干教師在理論知識和專業發展前沿了解上的缺乏是制約骨干教師發展的瓶頸。多領域、寬視野的專家(包括實踐型專家)講座將幫助參訓學員迅速了解國際、國內學前教育改革和發展動態,專家講座所帶來的新視野、新角度和新觀點,將提升參培骨干教師的教育理念。
三、在培訓內容上,貼近幼兒園的教育現場,讓培訓更具實踐性
針對農村、民辦幼兒園骨干教師的職業生涯特點和職業發展方向,結合西南大學實驗幼兒園優勢與特色,本培訓從幼兒園教育的真實情景出發,架構了具有前沿性、系統性、針對性、實用性的培訓內容,這些培訓內容理論結合實際,更重實踐操作。主要分為四個模塊的內容:
模塊一:教育理念。此模塊主要向學員介紹國際教育與中國教育的改革發展趨勢,以及學前教育國際國內發展動態,結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等文件及材料,幫助學員認清國內學前教育存在的問題、改革的方向以及可能采取的舉措。有助于學員擴展自身視野、結合國際國內學前教育改革發展趨勢,提升自身的教育理念,思考本地區、自身幼兒園的發展。
模塊二:專業知識。此模塊主要結合實際案例,向學員介紹學前兒童學習的特點和主要方式以及學前兒童學習的觀察與評估,幫助學員學會真切地了解學前兒童的學習,科學、有效地觀察和評估學前兒童的學習,采取更合理的方式為促進學前兒童的學習奠定基礎。
模塊三:實踐能力。此模塊通過專題講座、工作坊、影子研修、現場研討、現場幫扶、論壇交流等方式,幫助學員掌握幼兒園活動區的創設與開展的基本策略;還將結合幼兒園工作實際,了解幼兒園園本教研的設計原則與開展方式。幫助參培學員能更加科學規范地實施幼兒園保教活動,從而提高其教育反思能力和教育實踐智慧。同時,通過培訓幫助參培教師提高指導能力,以便能初步開展所在幼兒園乃至所在地區的師資培訓和指導工作。
模塊四:跟蹤幫扶。短短10天的培訓,雖然參培教師能在理論與實踐上得到系統地提升,但還不能滿足參培教師們在專業上持續發展的需求。此項培訓中與學員結對的指導老師將在培訓結束后,長期、持續對學員及其所在園跟進,進行跟蹤幫扶指導,增強培訓的實效,擴大幫扶范圍。同時,我們還將為每位學員訂閱一份2014年的優質學前教育雜志,引領學員堅持讀書學習,并鼓勵學員在工作中反思、調整,搭建成長的更多平臺。
四、項目實施的特色與創新
(一)前沿實用的培訓內容
經過調研,了解教師專業發展的需求,針對教師專業成長的內容,結合我園近幾年在幼兒教師培訓工作中積累的經驗,本項目在培訓的十天時間中,有理論專家宏觀層面的引領,有骨干教師實踐層面的展示,有參培學員的同伴互助成長,構架了全方位、多層次、有重點的培訓課程。
(二)靈活有效的培訓方式
此培訓項目采取雙向互動的方式,以“幼兒園活動區設置與活動開展”為突破口,以“幼兒園一日活動”科學規范實施為重點,根據參培學員的培訓需求,以參與式培訓為主,采用專題講座、工作坊學習、現場觀摩、影子學習、入園指導等多種培訓形式,幫助學員拓展教育視野、豐富專業知識、提升專業能力。在這些培訓項目和方式中,提出了參培學員進園跟班影子學習和專家到園現場指導相結合的方式,進園跟班影子學習讓參培學員更微觀、更細致地觀察和體驗優質園骨干教師在一日活動中的細節和特點,明白一位優秀教師應該具備怎樣的專業能力,并進行對比自查、反思,發現自己與專業的、優秀的教師之間的差距;專家到園指導讓參培學員有機會在本園、本班中針對自身的問題得到專家詳細、具體的指導,切實提高培訓效果。
(三)綜合式、階段式培訓模式
此培訓項目采取“5+3+2”的模式。培訓的“綜合式”體現在內容和形式上,在短短10天的培訓中,5天的理論研修,系統豐富,提升參訓學員的專業知識,其他“3+2”天的研修培訓突出了優質園的示范引領作用和解決參訓學員在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其中“3”為參培學員走進優質幼兒園,進行3天的影子研修、工作坊等參與式研修,“2”為優質幼兒園指導教師進入參培學員所在幼兒園,進行1天的專家入園現場指導和1天的專題送培活動。培訓的“階段式”體現在10天的培訓并非集中在10天的時間里一次性完成,而是充分考慮了幼兒教師職業的特殊性與成長的規律性,還考慮到參培學員的工學矛盾問題,將這10天的培訓分為幾個階段在一個月內完成,
(四)可持續發展的跟蹤幫扶
一、“精準幫扶”的由來
2014年,秀峰區提出了“秀峰教育發展十大工程”,“學前教育提質創優工程”就是其中之一。為此,秀峰區政府撥款1 000多萬元,用于改擴建公辦園、扶持民辦園,進一步改善公、民辦幼兒園的辦園條件。但與此同時,民辦園因缺乏專業引領,保教水平和教師專業能力提升緩慢的問題也凸顯了出來。為了全面提升民辦園的辦園品質,秀峰區啟動實施了學前教育“精準幫扶”工作。
“精準幫扶”全稱是“TA 3+1精準幫扶”機制,包含兩個層面的“3+1精準幫扶”:第一個層面的“3+1”是依托大專院校、教育局、優質幼兒園,組成專家團隊到受助園進行實地調研、現場把脈,根據受助園的實際需求進行教師培養、創設環境等方面的指導;第二個層面的“3+1”是示范園和普惠園簽訂“手拉手”幫扶協議,確保幫扶到園、幫扶到師、幫扶到生。
目前,秀峰區已經確定了3組幫扶“對子”,以秀峰區解放西路幼兒園、桂林市機關第二幼兒園、76140部隊幼兒園等3所自治區示范性幼兒園為幫扶園,與秀峰區東方日出智力幼兒園、秀峰區蘆笛幼兒園等4所多元普惠性幼兒園結成“對子”。我們邀請廣西師范大學侯莉敏、何媛、徐莉等專家學者為教師們做有關專題講座,選派園長、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培訓達4 000多人次。
經過兩年多的探索和實踐,秀峰區學前教育“TA 3+1精準幫扶”機制日漸成熟,在提升民辦園的保教質量和辦園品質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推進了秀峰區學前教育發展的進程。
二、結對幫扶的“四結合”模式
現在,我們正在實施“精準幫扶”的第一階段工作――示范園結對幫扶多元普惠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在“結對幫扶”的過程中,秀峰區遵循差異性、開放性、互動性原則,以教研室、教研員為依托和橋梁,以結對幼兒園為主體,以園際互助、園際教研為方式,促進幫扶園和受助園共同提升。經過實踐研究,我們總結出結對幫扶的“四結合”模式。
(一)“開放性”與“責任制”相結合
幫扶過程中,我們達成共識:幫扶園要以開放的心態,指導受助園根據自身特點、優勢和需求,遵循自身的辦園實際和理念,自主開展學習研究和實踐活動。我們的幫扶活動具有較強的開放性,一是結對方式是開放的,幫扶園與受助園通過園際交流、園際教研等活動,進行開放式的行動研究;二是幫扶園與受助園是互相開放的,幫扶園可隨時到受助園進行實地指導,受助@也可隨時到幫扶園觀摩學習。
我們還實行“責任制”,即幫扶園對受助園有指導、幫扶的責任,幫扶園的園長、中層管理人員、骨干教師等,要根據幫扶計劃對受助園進行有效指導;受助園有主動提出幫扶需求、虛心接受幫扶園指導和及時向幫扶園反饋發展情況的責任?!皩ψ印彪p方依據年度、季度工作計劃及每一次的具體研修活動方案,明確責任、分工合作,以確保幫扶活動的順利實施。
(二)“帶徒研修”與“帶題研究”相結合
首先,我們建立了“帶徒研修”機制。幫扶雙方的園長、中層領導和教師之間均進行“師徒結對”,“師傅”根據“徒弟”的優勢和不足,通過“結對幫扶QQ群”、微信以及電話等方式對“徒弟”進行及時、細致的指導,也可以互相邀請到各自的幼兒園進行現場觀摩、互動交流,以此提升“徒弟”管理教學、研究教學和組織活動的能力。
其次,我們形成了“帶題研究”的模式。“結對幫扶”的每一次園際研修、短期跟教、到園指導等,都要結合受助園自身的特點和需要,圍繞一個研究主題開展有目的、有針對性的系列研究,確保幫扶活動的有序、有效。
(三)“自主研修”與“定期交流”相結合
幫扶活動中,幫扶園主要起引領和示范作用,受助園若想盡快提升自身的辦園水平,更多還是要靠自主研修。因此,除了幫扶園的指導,我們還要求受助園根據年度、季度計劃,按照不同的主題積極開展自主研修,做到教師每人每學期至少撰寫幫扶心得、論文(案例)和教學隨筆等各兩篇,不斷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
秀峰區教育局教研室每學期還會定期開展結對幫扶經驗交流活動,采取專家講座、觀摩研討、專題學習、焦點論壇、案例分析等多種形式,進行廣泛而深入的互動。幫扶雙方每月至少要開展一次集體教學、游戲指導(環境創設)展示交流與研討活動,活動結束后需向教育局教研室提交反思和體會。幫扶園還可定期開展“送教到園”活動,推進受助園的改善和發展。
(四)“實體研修”和“網絡研修”相結合
因為各幼兒園本身工作較為繁雜,無法經常開展各種實體學習和研修,所以網絡研修就顯得尤為重要。為此,秀峰區教育局教研員牽頭建立了城區一級的“區域結對幫扶QQ群”,同時鼓勵結對雙方建立自己的研修QQ群,有關的研修活動信息、研修體會、研修經驗、研究成果和優質課程資源、教學經驗等,都可以通過以上QQ群進行共享,便于實現實時研究、及時跟進、有效互動。
三、“精準幫扶”的成效
隨著“結對幫扶”工作的逐漸深入,秀峰區學前教育“精準幫扶”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促進了結對雙方辦園品質的提升。幫扶活動既能促使3所自治區示范性幼兒園進行反思、自省,不斷改進辦園品質,并于2016年順利通過自治區示范性幼兒園復評驗收,又能提升4所多元普惠性幼兒園的教師素質和辦園品位。如今,4所受助園均榮獲了秀峰區“平安校園”稱號,西嶺3Q貝貝幼兒園還成為秀峰區首家榮獲城區3A等級的民辦幼兒園。
二是培養了一批研究型、專家型園長和教師。秀峰區成立了“學前教育培訓中心講師團”,講師團平均1―2個月組織1次“教研智慧論壇”及專題講座,以此提升城區幼兒教師的專業素質,培養出1名自治區名園長,3名桂林市骨干教師。民辦園教師的成長也很突出,除了多名教師在城區級、市級賽課中獲得一、二等獎,還有2名教師獲“2013―2016年度桂林市教育學會幼兒教育專業委員會先進個人”,1名教師獲“2015―2016年度桂林市學前教育工作先進個人”。
三是建立了一種研修機制。2014年,秀峰區成立了“秀峰區學前教育課程研究中心組”,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設立了健康、社會、語言、科學、美術、音樂等6個研究小組,中心組每學期組織1次以上的公開課展示,各小組每月組織1次以上的研討、交流活動,所有組員共同參與備課、上(聽)課和評課,實現人人參與、共同提高。
[關鍵詞]優化 三年制 學前教育大專 音樂課程結構
隨著學前教育的發展與普及,為我們提供廣闊的舞臺,同時也提供了創新的機會,近幾年,許多大專院校的學前教育專業陸續招收高中起點三年制大專學生,三年制大專有別于三年制中專和五年制大專,它比三年制中專學生的起點要高,比五年制大專的學制要短,許多學校沿襲三年制中專或五年制大專的課程設置,必修課的門類多,課時足,幾乎占用學生所有的學習時間,學生的學習任務繁重,學習上缺乏自主性,在學習效果上很難體現這一層次學生的特點,使學生缺乏競爭能力。怎樣確保三年制學前教育專業大專在學制短、課時少的情況下最大化地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與音樂技能,需要我們加速對三年制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程改革,合理優化音樂課程結構,通過認真地思考與研究,獲得最科學的依據,真正解決課程改革中的一些問題,推動其音樂課程教學。
一、我院三年制學前教育大專音樂課程結構的研究現狀
2009年以來,我院學前教育系不斷修改人才培養方案,率先對三年制學前教育大專的課程設置進行了改革,大幅度增加了幼兒園實用的教育類課程和課時,如:幼兒教師與專業發展、幼兒心理發展、幼兒學習與發展、幼兒園課程與教學、學前教育科研方法等,注重學生的教育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其他的專業基礎課程的課時相繼減少,音樂課程的課時比2008年前削減了1/3,音樂課程在課時減少的情況下,在課程結構上做了一些調整。
(一) 整合與調整音樂課程結構
1、減少了必修課的門類,擴大了選修課的范圍
2008年以前,三年制學前教育大專課程設置主要沿襲五年制學前教育大專的課程設置,必修課程門類繁多,音樂理論課有:音樂基本理論、音樂欣賞、幼兒歌曲創編。音樂技能課有:視唱練耳、聲樂、鋼琴、幼兒歌曲彈唱、幼兒歌曲配彈,課程達八門之多。加上其他課程,占住了學生所有學習時間,學生缺乏自主學習和參與其他活動時間,必修課多,選修課少,課程結構嚴重失調。2009年我校逐步將原有的必修課程綜合為兩門,如:鋼琴與音樂基礎、聲樂與視唱練耳。鋼琴與音樂基礎(內容包含了音樂基礎理論、鋼琴、鋼琴作品賞析和幼兒歌曲配彈)、聲樂基礎(內容包含了視唱練耳、聲樂、聲樂作品賞析和幼兒歌曲演唱),解決了音樂課程門類繁多,相互之間孤立及課程之間重復內容較多的問題。
2008年以前,針對學前教育專業的音樂選修課幾乎為零,2009年為了擴大選修課的范圍,逐漸增加了幼兒歌曲創編、音樂欣賞、奧爾夫音樂活動、合唱藝術、聲樂提高班、鋼琴提高班等來滿足學生多樣化、個性化的學習需求。
2、更新教學內容,加強實踐環節
2008年以前,三年制學前教育大專采用的教材與五年制大專、三年制中專為同一教材(幼師中專教材),教學內容陳舊,與當今學前教育的發展不相適應,導致學生技能單一,與幼兒園音樂活動教育嚴重脫節,嚴重制約學生音樂素質的提高。2010年編寫了鋼琴實用教材、聲樂補充教材、聲樂綜合、幼兒歌曲彈唱等校本教材,2012年編寫了全國三年制學前教育教師教材《聲樂基礎》、《鋼琴基礎》、《幼兒歌曲彈唱》等教材,并由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出版發行。這些教材在內容、體例上力求創新,同時,增加了幼兒題材作品的比例,體現了學前教育專業特點,積極與幼兒園音樂活動的教學接軌。
在教學過程中增加了實踐教學的比例,每學期舉行兩次聲樂、鋼琴階段性匯報,積極開展課外活動,如聲樂小組、鋼琴小組、系合唱隊,每年進行一次課外活動匯報演出、音樂技能教學匯報演出;舉辦各種音樂比賽,如“杯”合唱比賽、畢靈杯歌手賽,幼兒歌曲彈唱與表演唱比賽;舉辦各種音樂晚會,如六一晚會、元旦晚會等等,為學生提供藝術實踐機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教育實習指導,學生教育實習分游戲實習和總實習,音樂教師分批下園參與學生在實習中音樂游戲與音樂活動教學的指導。
(二)音樂課程結構調整后帶來的利與弊
從2009年開始,從課程的設置、課程結構的調整上有了大的改革,顯而易見,利大于弊,但通過幾年的教學實驗,還有一些不夠合理,不成熟的地方,需要進一步完善。
1、重視音樂綜合教學,忽視音樂學科的科學規律
音樂綜合教學是三年制學前教育大專音樂課程的一個必然趨勢,怎樣綜合應符合音樂學科規律,如將音樂基礎理論與鋼琴綜合、視唱練耳與聲樂綜合,較難找到兩門學科的結合點,音樂理論知識割裂的七零八亂,缺乏系統性,更難做到知識的融會貫通。教學內容的增多,視唱練耳教學受到限制,音準節奏的基礎訓練難以得到保證,學生的音樂素質低下,給音樂技能的教學帶來不利因素。因此,音樂課程如何綜合應深入進行科學論證。
合理安排課程的學程與學時,如視唱練耳學時較少,幼兒歌曲彈唱、幼兒歌曲賞析與創編安排的時間偏后,學程太短,學生能力難以在短時間之內提高,更難實現該課程的教學目標。
2、重視綜合課教學形式,忽視教學效果
2010年,隨著音樂課程改革,音樂課程實施了綜合性教學,而綜合課程的結構和內容發生了重大的變化,面臨音樂綜合課無教材、多學科知識的合理整合、構建綜合課程整體性的知識基礎、構建綜合課的教學模式、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及教師缺乏對知識與能力的整合等種種問題,急需我們做新的課題研究。有的教師綜合課程混同于分科課程教學,不同的學科知識仍處在零散狀態,沒有找到很好的結合點,多種學科知識的綜合成為不同學科的拼盤,而不是多學科知識的整合。因此,較難達到預期目標。
3、重視音樂技能課程,忽視音樂基礎課程
目前,我院在三年制學前教育專業大專音樂課程必修課中開設了兩門音樂綜合課,聲樂與視唱練耳、鋼琴與音樂理論,學期成績整合為兩門成績,其中音樂理論與視唱練耳都只占30%,在教學中教師重視鋼琴、聲樂技能的教學,削弱了音樂基礎知識的教學,使學生嚴重缺乏音樂基礎理論,音樂素質低下,造成學生學習的后勁不足,音樂技能的學習缺乏上升空間,也使音樂教學舉步維艱,學生對技能學習的不自信,阻礙了學生音樂能力的發展。
二、進一步優化三年制學前教育大專音樂課程結構
課程結構是課程內部各要素、各成分、各部分之間合乎規律的組織形式。課程結構是課程目標轉化為教育成果的紐帶,是課程實施活動順利開展的依據。合理的課程結構指各門課程之間的結構合理,課程開設的先后順序合理,各課程之間銜接有序,使學生通過音樂課程的學習與訓練,獲得學前教育教師必備的音樂知識與能力。
我院在三年制學前教育大專音樂課程結構改革方面做了一些研究,也進行近四年的教學實驗,獲得了一些成功經驗。怎樣使它更具合理性、科學性,使學生在三年的學習中能獲得良好地音樂素養、音樂技能和教學技能, 為學生畢業后在幼兒園音樂教育領域做好充分的準備。 我認為應該在音樂課程改革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專業培養目標,合理調整和優化音樂課程結構;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構建音樂綜合教學的內容體系等方面做更加深入的研究。
1、明確專業培養目標,合理調整音樂課程結構
課程體系與結構的構建與優化、教學內容的選擇與重組,無不依據培養目標而確定。課程結構是落實學前教育大專培養目標和規格的具體體現,明確專業培養目標,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前教育專業素養,從而獲得從事幼兒教學的能力和幼兒教育研究能力, 盡快地建立具有學前教育專業特色的音樂課程體系,使音樂課程結構更加完善。
音樂課程設置的調整,是對課程結構優化的具體措施,課程設置必須符合培養目標的要求,是學校培養目標的集中體現。在考慮三年制學前教育大專音樂課程設置,應以音樂在整個學前教育中的定位為出發點,為學前教育培養合格的幼教師資,學前教育教師應具有一定的音樂專業知識、音樂技能、音樂素質、藝術實踐能力和活動組織能力。因此,有必要對三年制學前教育大專音樂課程設置進行研究,形成一套更科學的、更合理的、具有師范特點的音樂課程體系。
2、進一步優化音樂課程結構、不斷更新教學內容
首先,要精選必修課,突出專業特性。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的對象是幼兒教師,專業必修課應突出”幼兒教育“這一特點,在課程設置上必須和“幼兒教育”相關的課程,體現它的實用性。如聲樂、鋼琴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必須要掌握的音樂技能,而幼兒歌曲彈唱、幼兒歌曲配彈更為重要,它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必須具備的教學技能。因此,應重視實用性強的課程,加大這些課程比例,將部分的專業課程進行有機整合,這樣將課程內容融會貫通,避免教學內容的重復,有利于知識的連貫性和綜合性,使學生具備良好的專業素質。
其次,要增加音樂選修課門類,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通過增加大量選修課和課外活動,讓學生有充分的選擇余地,發展學生的個性,豐富學生的知識面,滿足學生的求知欲,突出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研究能力與活動能力,還應當相繼開設與專業密切相關的專業選修課和音樂專題講座,如:幼兒音樂發展的專題講座、幼兒歌唱訓練的專題講座、童聲合唱訓練的專題講座等,以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開闊學生音樂文化視野,建立以多元化價值觀為基礎的音樂課程體系。
第三,要強化藝術實踐,培養學生的表現能力。實踐教學是音樂教學的重要環節,聲樂、鋼琴技能課應加入一定比重的藝術實踐,通過舞臺表演、課外活動、音樂技能教學匯報和各類音樂技能比賽,為學生提供藝術實踐的舞臺,培養學生舞臺表演經驗,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應具有足夠的實踐創新能力,而教育實踐創新能力取決于他在學習期間參加的各種藝術實踐活動的多少,藝術實踐活動應充分地利用高校的教學資源,本著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在學科與非學科學生之間開展,以班級為單位,組織一些班級合唱比賽、班級音樂技能匯報、班級畢業匯報等,讓學生自編、自導、自演,在活動中鍛煉自己,在練習中發揮自己的實踐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組織、溝通能力。
加強實踐環節,應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藝術和社會實踐,增加藝術實踐與教育實踐的時間,多為學生提供實踐、觀摩、實習的機會,讓學生多接觸幼兒園有關音樂教育教學的課程內容。
第四,構建音樂綜合課程的教學模式,立足學前教育發展前沿,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找到音樂綜合課程各學科知識的結合點,合理取舍和有機整合各學科內容,講究內容的實用性,改掉過去”繁、難、偏、舊、全”的課程內容,增加大量的幼兒題材的作品,突出學前教育專業特點,真正培養出高素質的幼教人才。
參考文獻
[1]黃鷹 《地方高校音樂教師教育課程設置的新思考》《中國音樂》2010年第2期;
[2]王鶄:《高等師范院校音樂教育課程體系的反思與構建》《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11年第1期;
[3]徐春艷 《高校音樂教育學科課程體系與內容優化》《沈陽師范大學學報》2010年第六期;
[4]劉妍玲、邵奇 《高校音樂教育專業課程設置改革探討》《江西金融職工大學學報》2007年12月
關鍵詞:學前教育 雙語教學 教學實踐
隨著幼兒園英語活動日益普及和雙語教育的推廣,各類幼兒園迫切需要能在幼兒園日常教育教學環境下,熟練地運用兩種語言(在本文指漢語和英語)組織幼兒游戲活動、主題教育活動,開展幼兒園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學前教育者。為了滿足社會對此類人才的需求,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要培養學生不僅具備扎實的英語綜合能力,更應該具備結合學前教育專業基本知識和技能開展幼兒園英語活動的技能。這就要求,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雙語教學能力。
一、雙語教學的定義
國內研究者王斌華指出,“雙語教學” 主要是指在學校中全部地或部分地采用外語(主要指英語)傳授數學、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等非語言學科的教學?!皩W前雙語教學”可以界定為:在幼兒園日常教育教學環境中,教師同時或間隔性地運用漢語和英語組織幼兒主題教育活動、游戲活動以及日常生活活動,其目的是在發展幼兒母語的基礎上,對幼兒進行第二語言的啟蒙教育與興趣教育,并讓幼兒接觸、感受多元文化、習得兩種語言,為其在多元文化社會中的發展奠定基礎。
二、雙語教學能力的培養
(一)英語綜合能力的培養
幼兒英語教學原則是“重在培養興趣,關鍵在發音準確,力求使幼兒在不感覺有任何負擔的愉快情緒下,學會豐富的英語詞匯,掌握簡單的日常用語,養成學習英語的習慣,為今后的提高學習打好基礎”。這一教學原則就要求教師發揮極高的創造性,而扎實的英文功底是創新的前提和基礎。
學生的綜合英語能力水平應該達到:①聽力理解能力:能基本聽懂題材熟悉、中等篇幅的慢速英語對話,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點和相關細節;能基本聽懂用英語講授的專業課程。②口語表達能力:能用英語就一般性話題進行比較流利的會話,能基本表達個人意見、情感、觀點等,能基本陳述事實、理由和描述事件,表達清楚,語音、語調基本正確。③閱讀理解能力:能閱讀所學專業的綜述性文獻,并能正確理解中心大意,抓住主要事實和有關細節。④書面表達能力:能基本上就一般性的主題表達個人觀點,能寫所學專業的英語小論文,能描述與學前教育專業有關的各種圖表,能在半小時內寫出90詞左右的短文,內容完整,條理清楚,語句通順。⑤翻譯能力:能初步摘譯所學專業有關的英語文獻資料,譯文通順達意,理解和語言表達錯誤較少;能使用適當的翻譯技巧。
(二)加強口語表達能力的訓練
幼兒教師口語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強的特點,教師應根據不同的內容設計不同的訓練形式,主要有以下五種形式:①語感訓練,以模仿為主,結合唱歌、表演、手指游戲等方式,語音訓練包括音素、節奏、停頓、語流、語調等;②專業詞匯的學習,課堂上則采取競賽、游戲、頭腦風暴等活動形式,包括食物、動物、植物、衣物、文具、玩具、幼兒日用品、幼兒活動設施器材等;③幼兒園一日活動用語,以情景對話的形式進行。教師把幾個小情景串在一起,4 人為一組角色扮演,一名學生當幼兒園教師,其他學生當孩子。幼兒園一日用語包括幼兒入園及晨檢、早操、用餐、午休、盥洗、以及區域活動包括娃娃家、結構區、棋類區、科學區等;戶外游戲、意外情況處理等;④課堂用語訓練以模擬課堂的形式進行。要求運用課堂各環節的用語、指令用語、表揚用語等。課堂用語除了英語活動的常用語外,還有各類教學活動包括手工活動、繪畫活動、音樂活動、數學活動、科學活動、體育活動等。
(三)開展教學實踐活動
1.開展模擬課堂教學
把幼兒園活動搬進課堂,學生充當小朋友和幼兒教師的角色,教師充當導演的角色,在課堂上進行幼兒園模擬授課活動,融知識性與趣味性于一體,讓學生在學與練中獲得雙語教學能力。具體的方式為:學生選擇一個主題,在各科教師的協助下,圍繞該主題開展一項綜合性的幼兒園英語活動。活動的設計是以學前教育學、學前心理學為理論依據;活動的呈現是以舞蹈、音樂、表演、體育、美術活動等為載體;活動過程是以英語為組織語言。最后達到的效果為:學生能夠科學的利用學前教育理論為指導設計活動,能夠用學前教育專業技能開展活動,并能夠用英語語言流利的組織活動,由此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各學科理論和技能,開展幼兒園雙語活動。
2.組織學生參加見習、實習活動
教育實習能引導學生通過觀察、體驗、實踐三個步驟去認知、理解、運用課堂知識,增強感性認識,培養和鍛煉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實際教學問題的能力,為今后積累豐富的實踐教學經驗。實習時,學生每天撰寫實習日志,及時總結每天的工作體會。完成幼兒園實習后,每位學生提交教育實習報告,總結自己的經驗和感受,為順利就業作好準備。
此外,定期邀請學前教育專家、幼兒園業務園長或優秀幼兒英語教師進行專題講座。講座的內容有:學前雙語教育相關的理論及相關研究的介紹,先進的雙語教學法、教育科研方法、學前雙語教材的使用指導、雙語教育活動設計等方面。通過聆聽專題講座,學生能夠了解最新的學前雙語教學的相關理論和研究動向,從而更好地指導他們參與實踐教學。
三、結語
當前我國的幼兒園雙語教學活動仍在探索階段,急需能夠開展幼兒園雙語教學活動的技能型人才,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要不斷優化課程設置,深化教學改革,為幼兒園培養大批具有雙語教學能力的應用型人才,達到“產學結合”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祁宏偉,李培學.如何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英語教學技能[J].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