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15 10:09:18
序論:在您撰寫提高個人文化素養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摘 要】: 沒有學習,就沒有教師的成長;沒有學習,就沒有社會的進步。努力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培育人文精神,這是教師成功的必備條件,是教師成長為能師直至優秀教師的必由之路,也是新課程順利實施的關鍵。本文在析提高教師人文素養必要性的基礎上,提出了提高教師人文素養的方法和保障措施,以期為提高教師素養,推動青州市素質教育改革起到良好的作用。
【關鍵詞】:人文素養 素質教育 提高 改革
人文素養的教育與培養對教師而言,實質上就是人文知識的傳播、人文情感的養成、人文素養的提高和人文精神的培育。或者,概括為人道的精神、科學的態度、藝術的情懷、生活的情趣。
實施素質教育,深入開展新課改,教師理應擔當此重任,而新課標又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搞好素質教育,教師不僅掌握精湛的專業知識和系統的教育科學知識,還應具備廣博深厚的文化素養,這樣才能成為學生思想的引導者,用自己的學識、人格去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一、提高教師人文素養的必要性
教師是科學文化的學習者,是先進文化的傳播者,履行著教書育人的職責,承擔著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合格接班人的使命,同時也肩負著提高民族素質的重任。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對物質文化需要的日益增長;隨著教育的改革,教育環境的改進、教育目標的完善,人們對優質教育的需求與呼喚,以及民族優秀文化傳承等形勢發展的需要,人們對教師,尤其是基礎教育階段的廣大教師提出了提升人文素養,提高文化品質,加強對學生人文素質培養教育的更高要求。因此從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加強中小學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滿足社會經濟的發展,滿足社會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來看;從師生自身全面發展的需求來看,提升中小學教師的人文素養,加強學生的人文素質培育是學校十分迫切重要的大事。它對創建和諧文明社會,提高民族素質和人的綜合素養;提升學校的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建立學校學習型團隊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二、教師人文素養的修煉方式、方法
(一)構建培育系統。促進教師人文知識積累和教育教學能力提高的有機結合。要把教師人文素養培養納入本市中小學教師培訓規劃,作為全體教師職務培訓的重要內容。要組織專家講座、征文比賽、網上論壇等系列活動,開展文學、歷史、哲學、藝術等知識學習。激發教師的主觀能動性,養成自覺閱讀的習慣,拓寬視野,加強思維的深度和廣度。
(二)完善資源系統。通過各種途徑為教師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編寫教師人文類系列叢書和資料包,推薦相關輔助學習資料。加強學校圖書館建設,滿足教師學習需求。開設“上海市中小學教師人文素養”專題網頁,搭建學習交流平臺。充分發揮博物館、藝術場館和人文講壇等文化設施功能,開展“教師走進經典”系列活動,向教師提供優秀文化、科普、藝術成果配送服務。
(三)優化實踐系統。開展與人文素養
相關的各類實踐活動。
探索多種載體,充分展示教師的才藝和魅力。組織教師參加以中外優秀文化、科技創新、城市發展為主要內容的參觀考察活動,陶冶情操,體驗人生。注重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磨煉教師的意志品質,內省自身,感悟教育工作的意義和價值。營造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形成良好的教風、學風、校風。 ( 四)、拜訪名師 學在身邊
名師有兩類,一類是全國非常有名的教師,如魏書生、李鎮西、竇桂梅、李吉林;一類是在一定區域有名的教師,如本市的名師、學科帶頭人。這些教師之所以有名,一是課上得好,二是教育素養高。而要課上得好,首先是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只有具備了深厚的文化底蘊,才能深刻地解讀教材、熟練地駕馭教材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創造出生動活潑的、具有生命活力的課堂,為學生的幸福生活和生命成長奠基。拜名師,不是簡單地模仿名師的教學技巧、教學過程、教學模式,而是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學習名師先進的教學理念和追求卓越、不斷完善的進取精神。一個名師就是一本鮮活的教科書,值得我們認真解讀,從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挖掘成功的經驗,品嘗教育的力量,感悟教育的真諦,提升教育的智慧。
(五)、提升人格 健康心理
教育的真諦是育人,育人的核心是塑造人格、養成道德、培養人文精神。人格、道德、人文精神的獲得更多地通過潛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因此教師必須道德高尚、人格完整,這也是素質教育提出的要求,而且這種道德人格必須是建立在上述知識、觀念、意識的綜合融通的基礎上的,這樣的道德人格才具有巨大的教育價值和教育個性。
心理健康是現代人立足社會、生存發展的一項基本素質,教師的心理素質不能滿足于平衡心理、愉悅生活的層次上,他更要以健全的心理素質去操縱課堂教學和課外教育活動,以從容不迫、游刃有余的理智去準確生動地感染學生,以自然真實的情感表達與學生產生心靈的共鳴,以形式多樣的心理技巧增進教育教學的成效。
三、加強機制建設,為提升教師人文素養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一)形成組織保障。把教師人文素養提升工作納入全市教師隊伍建設的總體規劃,統籌部署。協調宣傳、科技、文化等相關部門,整合資源,形成合力。各區縣教育行政部門要結合自身實際,制定相關工作計劃,因地制宜,挖掘區域資源,形成工作特色。學校要把提升教師人文素養工作與日常的教師政治學習、校本培訓工作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學校工會、教師社團等群眾組織的積極作用。
(二)確保所需經費。教育行政部門將
在經費上予以支持,進一步推動教師人文素養提升工作的有效實施。確保相應經費的落實到位,實行項目管理。學校要在教師隊伍建設經費中劃出一定比例,積極開展本校教師人文素養提升工作。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壯大,幼兒教育中教師的人文素養越來越受到重視,關系著幼兒的身心健康和人生觀的建立。教師是一神圣的職業,它是人類文明的傳遞者、組織者和實施者。教師的專業知識、能力和態度是由教師人文素養的高低所決定的。作為一名現代的幼兒教師應該時時刻刻堅持學習,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不斷地提高自我修養與自身的人格魅力,只有這樣才能適應這個現代化教育的要求和飛速發展的教育新環境。
二、人文素養的含義
關于人文,這個說法最早是出現在《易經》中,本來指的是人的各種各樣的傳統屬性。隨著社會文明的發展,在近代中,人文是作為一種歸依出現,比如說是在反對中世紀的傳統宗教這個過程中,人們把希臘的古典文化作為回歸世俗的人文傳統。到了19世紀的歐洲,人文逐漸發展成為一種學科:人文學科。以至于后來的大學中出現了人文學科的學習。
人類精神文明的組成部分包括:科學文化和思想道德兩個方面,而人文素養是其思想道德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往大的方面說,人文素養的高低對社會精神文明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一種對人類生存意義上的終極關懷。人文素養是一種基本的品質和態度,它是做人最應該具備的要求,其中包括正確處理以下關系,例如:個人與他人、集體、社會、甚至是國家之間的關系。綜上所述,什么是人文素養?人文素養就是個人的一種內在品質,是個人長時間在學習以及實踐的過程中,將一些優秀的成果通過一系列方式,例如:教師傳授、熏陶等,讓其轉化為自身的一種氣質、修養,并最終成為自己的一種優良的內在品質。
三、提升幼兒教師的人文素養
人文素養是幼兒教師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集中體現在幼兒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中,養成與提升人文素養水平是教師成長與發展所不可忽視的,也是培養全面發展個體的必然要求。
1.博學多才
幼兒教師應該具備淵博的知識,提升自身的精神空間。作為一名帶領祖國未來花朵的幼兒教師應該自覺自愿地去學習中華文明幾千年的文化,最重要的是要有計劃地進行讀書,養成一種讀書的好習慣。讀書不僅要讀自身專業的書籍,包括:教育類書籍;還要讀一些課外書籍,例如:歷史著作、哲學等。幼兒教師在自我學習的過程中,應該準確掌握專業方面的知識,琴棋書畫歌舞應該做到樣樣精通。
2.在實踐中進行教學
幼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尊重學生的人格、權利以及觀點。開展一些教學研究,研究如何讓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提高幼兒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讓孩子能夠更好地學習知識,快樂生活。
3.讓教師自身的性格完善
如何讓學生的思想、價值觀體系得到健康的發展?幼兒教師的個人品質問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幼兒教師在教學生活中,要擁有古今中外豐富的人文精神,這些對于完善自身的性格(比如:真誠、客觀、公正、自信、堅韌等)起著積極的作用。并且作為一名教書育人的人民教師,應該要有職業精神和為教育事業奉獻的精神,只有這樣才能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4.教師養成良好的人文品格,加強德行修養
教師處事的方式體現的是教師的人文品格,如何提升幼兒教師的人文品格,最主要靠的就是加強德行修養。具w說就是“能認識教師角色的神圣性;能堅持育人向善的樂觀信念;有責任心,有使命感,有不為物誘的犧牲精神,對學生有愛心、耐心、恒心的教不厭誨不倦的教師性格”。愛崗敬業,淡泊名利,甘為人梯,對于教師來說什么時候都不過時,教師就是一個典型模范,經常不斷反思自己的過失,要有自律的操守和道德追求,形成超功利的價值觀,不為一時的眼前利益而犧牲學生的長遠發展。要追求的是一種自我實現,反對違背兒童身心發展特點的教育教學行為,深切關注學生的需要、興趣、渴望與夢想,這才是有人文素養教師的一種表現。學生時期是各個方面都需要不斷學習和磨練的階段,更應該引導他們時時處處用謙虛的態度對待每一個人和每一件事,并且始終將謙虛作為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
關鍵詞 大學生 人文素質 缺失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s.2016.02.016
當代大學生人文素質的缺失顯而易見,并引發了不同程度的信仰危機和道德缺失問題。當代國內的理工科大學生過于關注專業知識技能的學習而忽視了人文素質的提高,相對于文科生而言,人文素質的缺失尤為明顯。
當代大學生多為95后,生活在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他們的優點在于強調自我價值、主體意識、個人奮斗;他們善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獲取信息能力與求知欲較強,對人文學科有著廣泛的興趣,但是由于青年學生社會閱歷尚淺,缺乏社會實踐經驗與明辨是非的能力,因而很難篩選出有價值的人文知識去學習。
因此楊叔子院士呼吁“沒有科學的人文,是殘缺的人文,沒有人文的科學,是殘缺的科學。沒有科學的進步,人們將永遠愚昧落后;沒有人文教育,人們將墜入科學進步帶來的文化黑暗及社會滅亡的深淵!”①
1人文素質的涵義及其重要性
人文素質,是指由知識、能力、觀念、情感、意志等多種因素綜合而成的一個人的內在品質,表現為一個人的人格、氣質、修養。②理工科大學生人文素質的缺乏主要表現在人文知識的缺乏、不能辯證的看待社會問題和個人利益、缺乏對親人、朋友、同學的關愛與信任,在人際交往能力方面較差等。這些不僅不利于學生的個人健康成長,也不利于國家的長遠發展。
2 當工科學生人文素養的缺失原因
當工科學生人文素質缺失,表現在信仰的缺失,缺少正確積極的文化導向。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迷茫,法律意識、道德意識淡薄,責任感缺失,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類:
2.1 興趣愛好缺失,忽視自身人文素質的培養
一些學生缺乏積極健康的興趣愛好,把大部分課余時間消耗在網絡上。在對一些上網成癮的學生做了調查之后得知,很多理工科學生在課余深感空虛寂寞,而本人又不善交際、懶于參與各種社團活動等成為其沉迷網絡的主要原因。在現實生活中情感得不到共鳴,對未來沒有目標,也沒有明確的職業規劃,在大學相對輕松的環境中無所事事,便在網絡的世界尋求被欣賞,尋求成就感,尋求自我肯定,或宣泄學習成績不佳帶來的壓抑。因此他們活躍在不同的論壇中、游戲里,獲得虛擬的獎勵,在網絡中尋找知己,在虛擬的世界中得到一種滿足,而浪費寶貴的青春時光,浪費了學習的最佳時機,自然也忽視了人文素質的提高對自身的重要性。
2.2 網絡文學的火熱,錯誤的價值觀導向
《盜墓筆記》、《鬼吹燈》、《來不及說我愛你》等網絡文學異軍突起,吸引了大批大學生讀者。與傳統文學不同的是,網絡文學更把讀者當成消費者,因而對讀者的心理需求把握更為準確。大學生陷入玄幻、愛情、一夜成名或灰姑娘的故事中不能自拔,西方快餐文化、娛樂文化的影響,正由這些流行的錯誤價值觀導向,當代大學生尤其理工科大學生對網絡文化、西方享樂主義趨之若鶩,而傳統文學及古典文化門庭冷落,將自身人文素質的提高更是拋之腦后。
2.3 道德意識責任感淡漠、法律意識淡薄
現如今,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不穩定,戀愛同居,女大學生墮胎現象屢見不鮮;從見摔倒路人不扶,公交車不讓座;到殺害同寢舍友,更有甚者近日看到大學生網絡購買印鈔機,在校園印制假鈔販賣,可謂無奇不有。失戀、就業難等報復社會的行為等屢屢出現直接影響到社會的穩定團結。當我們痛心疾首,譴責這些大學生的道德意識不清,責任感淡漠,法律意識淡薄時,不免捫心自問,我們的教育哪里出現問題了,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些事件的發生。
以上種種跡象表明,當代大學生人文素養的缺失已經逐漸成為一種社會問題,應當引起家庭、學校、社會的高度重視,而不是聽之任之,放任自流。
2.4 學科設置不合理,知識結構失衡
在眾多高校中,針對理工科學生在學科設置上較為單一,偏重于專業理論與實踐的學習,在人文學科課程的設置上較少,忽視了人文素養教育的重要性,理工科學生在文學、歷史、哲學、美學、法學、宗教、傳媒、音樂、舞蹈、美術、書法、電影、民俗、禮儀等的基本知識欠缺,導致了理工科學生人文知識結構失衡狀況的發生。個人知識結構的失衡,很容易出現高分低能的現象或者高能低素質的現象發生。
3 提高當工科大學生人文素質的方法
3.1 推行“通識教育”,進一步完善學生個人培養體系
推行“通識教育”勢在必行,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質首先必須加強人文課堂建設,增添豐富多彩的人文選修課、講座、培訓,開設音樂、美術、影視鑒賞,名著導讀等科目。亦可聘請名師進校園,舉辦多場講座,可以涵蓋文學藝術、哲學歷史、人文地理、科學技術等方面的知識,吸引廣大學子的興趣。把人文素養的培養,列在學生個人培養體系之中,以學分為導向,讓學生重視人文素養的重要性,并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提高個人的人文素養。
3.2 豐富校園文化,打造具有人文精神的校園氛圍
在豐富校園文化方面可以開展傳統特色的文化活動,如利用端午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的契機加強傳統文化的推廣宣傳;還可以發揮學生社團作用,如校園的三農學社、愛心社、象棋協會等,積極引導并廣泛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與人文素養;其次,學校、學院、班級均可以組織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讓學生在娛樂休閑中提高個人的身體素質與人文素質;校園媒體的推廣,微信公眾平臺、校園廣播電臺、學院雜志、論壇等也是傳播高質量人文社科知識的重要推手;最后,學校亦可不斷豐富人文類圖書館藏,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開展各類讀書推廣活動,以各類活動為推手,推進讀后感大賽、好書推薦等活動。只有全方位、多角度,齊抓共管理工科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提高才指日可待。
3.3 提升教職工隊伍的人文素質
教師不僅承擔著“傳道授業解惑”的重要任務,他們的人格魅力更是對學生有著極大的影響。一個優秀的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體現自身較高的人文素養,這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21世紀的教師要教學生如何“做人”與如何“做學問”都要兼顧,要做到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因此,作為一名高校教師,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并熱愛學習新的知識,廣泛閱覽涉獵各科知識,不斷提高自身人文素質,這是培養具有較高人文素養學生的先決條件。
3.4 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
社會實踐是將學生投身于現實社會所進行的人文教育,將人文知識內化的有效途徑之一。社會實踐的形式主要包括社會調查、紅色之旅、社會服務、生產發明、勤工助學、三下鄉等。③參與社會實踐,不僅可以讓學生有更開闊的視野,切身體會到真實的社會生活,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還可以達到人文教育的目的。
3.5 完善學生綜合測評體系
高校應建立完善的綜合測評體系,綜合素質測評是高校作為評選獎學金和三好學生的重要指標,在就業推薦中,也往往以此作為評判標準。學校將社會實踐、讀書心得、社團活動等納入學生個人綜合測評體系中,用制度來督促、約束學生、鼓勵學生主動的學習人文社科類知識,主動去不斷完善自己,只有將制度與人文相結合才能事半功倍。
4 結語
當代大學的任務在于培養健全人格的學生,這才是大學的最高宗旨之所在。④這樣的培養方式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有利于學生科學性學習和思維方法的養成;有利于學生形成完善的知識體系;有利于學生社會責任意識與個人責任意識的強化;有利于學生競爭意識和適應能力的增強,減少因挫折、失敗而產生的悲劇。只有當一所大學把人才培養與人文素質培養并重,才能培育出社會的棟梁之才。
任何教育都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必須在社會、學校、家庭、個人方面多管齊下,培養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不僅利于學生個人的全面發展,更是對社會的健康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
注釋
① 楊叔子.科學人文.不同而合[J].高等教育研究,2003(3).
② 張德輝.論理工科大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10(2).
一、高職體育學生人際交往狀況與原因分析
(一)交往方式的多樣化
生活在被稱之為網絡時代的現代社會中,QQ、陌陌、微信等很多社交工具成為青年一代日常生活中無法替代的一部分,對于高職院校學生來說更是如此。對于許多大學生來說,他們寧愿通過社交網絡向陌生人傾訴心事也不愿意跟親朋好友面對面地交流,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在網絡虛擬世界中與他人無話不說,而在現實生活、工作中與他人幾乎無話可說。
(二)人際交往觀念的差異性
大學時期是一個人成長和發展的重要時期,是人的社會化過程中的重要階段,他們既渴望與人交流,希望交到能夠真心相待的好朋友,卻又害怕被拒絕而沒面子。大學生對社會的需要正處于高峰狀態,要求自主獨立,要得到理解和尊重,要求有表現自我的機會,希望自身的價值得到社會的認可和承認等。因為每個人性格各異,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價值觀念,在對自己與他人、集體、社會之間關系的認識也不一樣,加之青年人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容易沖動,在與人交往中容易激動而導致沖突,因而很多大學生因此而產生了社交恐懼,最終選擇封閉自己,而不愿意與他人交往。
(三)高職體育專業的特殊性
一直以來,體育專業都充斥著注重專業課、忽視文化課的現象,學校只注重學生在體育技能和身體素質上的優勢與提高,忽視了其他各方面的綜合學習,因而高校體育生通常成為體育競技方面的佼佼者,而在人文素養方面卻有所缺失。同時,學生由于大量的體能鍛煉和專業技術學習,幾乎沒有過多的時間、精力投入到更多的人文知識補充和與社會交往之中,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交往能力的培養。
(四)高職體育專業教師不注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
由于受傳統教育教學思想的影響,高校體育教育專業一些教師的競技運動教學觀念仍比較嚴重。這種觀念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培養了一批人文情懷缺失的體育人才。高職體育專業為了培養更多的體育健將,忽視了學生人文社科類知識的學習,而一味加強學生的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能,以體育技能作為主要甚至是唯一的考核標準,在一定程度上誤導了學生的學習方向選擇。加之在課程安排上,以專業技能和理論為主,幾乎不考察學生的文化知識和綜合素養,導致了學生對文化修養和人際交往能力的忽視??偠灾?,高職體育專業不合理的課程安排和專業要求也不利于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
二、培養學生交際能力的方法
人是具有社會屬性的人離開社會和團體,一個人是很難生存下去的。作為現代社會中的一員,一個人要想獲得成功必須學會如何與人合作怎樣與人交流。無論是從個人生存需要還是從社會發展對個人綜合素質的要求方面出發,培養和提高個人的人際交往能力都是當下高職體育專業學生的首要任務。具體方法有三個方面。
(一)高職院校應加大對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重視力度
筆者認為,一個人在大學學到了什么,很大程度上取絕于學校為學生安排和提供了什么,而高職體育專業給學生提供的幾乎只有繁重的體能訓練,所以學生只得到了健康的體魄而沒有聰明、發達的大腦。從高職院校育人的角度出發,學校應該加大人文社科類課程在體育專業學生課程安排中的比例,以此來擴充學生的人文知識,陶冶他們情操,提高他們的個人修養。學?;蛘邔W院可以組織一些班際、院際的交流活動,或者鼓勵同學們去參加社團活動,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了解彼此,幫助同學們掃清溝通障礙。在專業課學習和訓練中,老師可以組織一些需要相互協作的活動。
(二)學生要提高個人修養,講求交往藝
作為人際交往中的主體,要想通過人際交往獲得他人的尊重和社會的認可,必須不斷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人格修養。首先,高職體育專業學生可以培養自己的閱讀興趣,讓自己的視野更加開闊、知識面更廣,讓自己更加淵博、有內涵,誰都愿意和一個知識面廣而且有內涵的人交往。其次,可以有意識地培養自己廣泛的業余愛好。業余愛好不僅可以豐富自己的業余生活,還可以讓自己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很多深厚的友情都是建立在共同的興趣愛好上的。同時,與人交往時要講究藝術:第一印象很際重要,因而在與人交往時要保持良好的形象;交談時要表現真誠,不可盛氣凌人,待人要和氣,不要打斷別人的談話,也不可一個人說個不停,要給他人說話的機會;聆聽時要耐心傾聽,適時作出反應,集中精神,不要左顧右盼,學會用眼神與人交流,隨時報以微笑,以表現出你很樂意傾聽。
(三)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提高自己與人交往和溝通的能力
一、導游講解對旅游景區形象的影響
旅游景區形象是在深厚的中華文化底蘊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這是其最根本的客觀因素,受其地理位置、人文環境以及游客文化水平的影響。隨著時間的流逝,旅游景區可能也在潛移默化中向某個方向進行演變,進而和當地的文化特征更加貼合。另一方面,導游人員的講解服務對旅游景區的形象塑造起著一定的宣傳作用,可以為景區免費做廣告。在其對游客的滔滔不絕的詳細旅游講解中,良好的景區形象會深入人心,導游講解的質量直接關系到游客的回游率以及這些游客所帶來的潛在旅游客戶資源。
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導游講解員就是旅游景區的“活體招牌”。如果是一名優秀導游為我們講解介紹,他會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向我們敘述一個美麗的關于景區和人類的傳說,引人無限遐想,引起游客的深切共鳴。生動有趣的幽默講解配上眼前秀色可餐的自然美景,再加上人類對美景的一份超然物外的熱烈呼喚,結果就是解說員在一定程度上把游客的心“捆綁”在景區,這樣一來,難道還用擔心后續游客資源嗎?
二、我國旅游景區導游講解員專業素養現狀
(一)缺乏責任意識
現如今,雖然旅游業正在如日中天的蓬勃發展,但導游解說員中仍不乏一些投機取巧、缺乏敬業精神的。由于現在的導游就業招聘制度存在或多或少的漏洞,這種現象是不可避免的。部分導游講解員不夠敬業,不夠重視自己肩上的責任,對于這種現象值得大家關注。導游講解員應從自身尋找問題,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在完成任務的前提下,爭取將講解工作做得更加出色。
(二)專業知識技能不夠
一名優秀的導游講解員需要具備專業的導游理論知識,能自然而然地將景觀自然風光與人文歷史有機結合,不僅讓游客領略到景區別具一格的自然風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而且能使旅游者在欣賞美景時,讓心靈真正的貼近自然,擁抱自然,回味無窮,從而在游客圈子里塑造良好的景區形象。目前來看,國內導游解說員學歷水平大多在大專及高中,雖然現在我們不提倡以學歷論英雄,但是不管怎么說,畢竟學歷從某種程度上能真正體現一個人在某方面的專業素養,所以這部分也值得作為參考。
(三)缺乏頂尖導游講解人才
現階段雖然我國旅游業正處于逐步上升階段,但是不乏一些業績平庸者,也就是說,我國旅游業現階段缺乏頂尖導游講解人才。導游講解,并不僅僅局限于“講解”二字,這還是一門博大精深的藝術,需要講解員古今結合,融會貫通。導游在講解時需要仔細揣摩游客的心理,以此為出發點,引導旅游者去探索、發現和欣賞美,生動有趣的講解能豐富游客的旅游體驗,加深其對美好景物的印象,從而達到完善旅游景區的內涵的目的。
但目前從旅游業發展形式來看,我國需要大量的頂尖導游講解人才,相關部門應根據實際情況采取相應措施,推動了我國旅游建設的發展,這對于我國旅游業的未來是個良好的契機和開端。
三、如何具備專業的導游講解素養
(一)導游人員應自覺加強文化知識的學習
導游人員需要具備的專業知識很瑣碎,很細膩,包括各個旅游景點的人文、地理、民俗、風情等等,均應知曉,要有真才實學。作為一名導游講解員,這不是單單背幾句解說詞就能解決問題的,無論你的語言是多么生動,多么吸引人,哪怕能把黑的說成白的,都需要有一定的事實依據,用詞要適當準確,不可空穴來風,對于歷史事實妄加評論,或者添加個人的帶有偏見因素的猜測。
(二)導游人員應利用閑暇時間多游覽,多體驗
“從實踐中學習”這句話在哪都適用,只有導游人員在旅游景區以游客的身份真真切切的體驗觀光了,他才會真正體會了解到游客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作為一名導游解說員,在同一旅游景區,以導游的身份和以旅游者的身份出現,體驗是千差萬別的。利用閑暇時間多游覽,多體驗,在以游客身份欣賞祖國大好河山的同時,滿懷著對一名優秀解說員的期許,試想一下,那將是一番怎樣美好的個人體驗?
(三)導游人員應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個人修養
在不同的人群中周轉斡旋的同時,導游人員更要注意個人日常生活習慣,在嘈雜中提高個人修養,不隨波逐流,堅決抵制各種不良誘惑。這不僅僅是為了提高導游解說專業素養,更是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不管導游工作性質如何,以及工作需要付出怎樣的代價,導游人員都應該保持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在提高個人修養的同時提高解說質量。
大學是一個培養人才的搖籃,教師是教書育人的園丁,把大學生培養成為一個德才兼備的棟梁之才是每個大學教師身擔的重任。特別是在外語教學中,利用所教授的內容更能很好的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的培養。
一、人文素質
人文素質,從廣義來說指一個人成其為人和發展為人才的內在精神品格。這種精神品格在宏觀方面匯聚于作為民族精神脊梁的民族精神之中(愛國);體現在人們的氣質和價值取向之中(氣節)。從狹義來說指人文(文史哲藝)知識和技能的內化,它主要是指一個人的文化素質和精神品格。人文素質是關于“人類認識自己”的學問?!白鋈说母驹谟谄焚|培養”,發展人文素質就是“學會做人”,引導人們思考人生的目的、意義、價值,發展人性、完善人格,啟發人們做一個真正的人,做一個智慧的人,做一個有修養的人。人文素質的培養起始于人性的自覺,注重人的心靈自悟、靈魂陶冶,著眼于情感的潛移默化。良好的人文素質表現為:追求崇高的理想和優秀道德情操,向往和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熱愛和追求真理,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儒雅的風度氣質等。
二、人文素質培養與英語教學的內在聯系
教育部在全國52所高校開展的試點工作基礎上制定了《關于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文化素質教育,重點指人文素質教育。主要是通過對大學生加強文學、歷史、哲學、藝術等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教育,通過對文科學生加強自然科學的教育,以提高全體大學生的文化品位、審美情趣、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由此可見,在大學階段的素質教育就是要通過大學階段的學習使學生掌握一定的有關各個學科的知識,在此基礎上去提高個人的文化修養,提高個人的道德品質,做一個有崇高理想、優秀情操、完美人格、求實精神和儒雅風度的良好素質的人。
大學英語教育也擔負著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的重任,但卻是很多英語教師忽略的部分,我們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語言本身的教授中,幫助學生們在聽、說、讀、寫、譯五大技能方面有所進步和提高,這些的出發點是完成教學計劃和實現教學目標,更明確的目的是學生的四、六的通過率。把英語分割成一個個知識點,一個個不同用法的詞匯和短語以及一個個包含了生詞的例句。完全的把英語教學看成是語言能力的訓練,而忽視了英語本身所帶有的文化性,忽視了通過英語教學的大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實際上語言是各種不同文化的載體,文化要靠語言去表達出來,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只學習語言,而不了解其賴以自下而上的文化就等于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就永遠掌握運用不好語言?!庇⒄Z語言的學習,就是英語文化的學習,也就是人文素質提高的過程。
作為一名合格的英語教師,除了要對課文本身的內容及涉及到的詞匯、句法和語用進行必要的講授外,還要對與課文相關的其他內容進行必要的講授。這些內容包括事件的因果,語言現象產生的背景等。對其如不進行解釋或解釋不清就會影響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正確理解。在大學英語的教學中對其課文涉及的相關內容進行必要的講解,既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活躍課堂氣氛,而且還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了學生對英語語言學習的興趣,也能使大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受到人文素質方面的教育。當然如何去進行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要靠教師把握,切忌本末倒置,總的原則是課文教學為主。 三、大學英語教育中進行素質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1話題課堂討論
英語教學中遇到很多值得同學們去思考文章,師生們可以通過課堂上的討論來共同挖掘課文內深層次的含義。例如在大學英語新理念綜合教程中,第一單元college life 中介紹了作為一名大學生在開始新的大學學習之初要如何去做好準備去迎接新生活,如何去學習,如何去交友,如何去處理遇到的問題。這個話題對于新生來說很有意義,每次我都會在課前讓學生們討論你理想的大學生活,本單元結束后還會問一些關于新的大學生活你的計劃之類的話題。
2 開展系統的文化講座
英美國家的人文知識,僅僅依靠英語課堂上教師講授的內容畢竟是有限度的,為了能夠讓學生們更好的理解英美文化,可以采用講座的形式,對于大學綜合英語教程的每一個話題可以在學期之初分配給不同的英語教師,按著課程的順序,在課余時間以講座的形式講授。仍以第一單元為例,在講校園生活時,可以介紹英美國家的大學,大學的類型包括兩年制、四年制、公立大學、和私立大學。對于學生們十分感興趣的著名的學府,可以重點介紹一些內容。然后讓學生們通過對于英美國家
學校的認識,對我國的高等教育與西方的高等教育進行對比。
3 多媒體輔助教學
多媒體教學可以以影音的形式給學生提供大量的信息,運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進行外語教學,不僅在形式上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環境,而且有利于人文素質的培養。多媒體教學中所提供的文化背景及社會的文化內容較為豐富多彩,而且“視聽資料”都是“原汁原味”的精品佳作,語言材料的真實性強,更貼近生活、自然,使學生在不同領域、不同角度領略異國文化,品味地道英語,在輕輕松松的聲像并茂的學習環境里去領悟目的語的妙趣及所含的文化內涵。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在輸入語言、文化信息的同時,輸入文學藝術修養內容。
4 突出教師作用
教師應該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個人修養來感染學生,以自身的人文素質去吸引學生。作為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學習。俗話說:“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就得有一桶水”。因此,教師除精通英語語言的形式外,還應熟悉西方文化,自身的人文素質要高。這就要求教師在課余時間要注重繼續學習,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
四、結束語
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更不是哪一個人就能單獨完成,需要所有的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以潛移默化的方式促進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教師的工作除了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
參考文獻:
[1]龔獻靜,大學英語教學與人文素質的培養,[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2004,1
關鍵詞:英語課堂 人文素質 培養方案
大學是一個培養人才的搖籃,教師是教書育人的園丁,把大學生培養成為一個德才兼備的棟梁之才是每個大學教師身擔的重任。特別是在外語教學中,利用所教授的內容更能很好的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的培養。
一、人文素質
人文素質,從廣義來說指一個人成其為人和發展為人才的內在精神品格。這種精神品格在宏觀方面匯聚于作為民族精神脊梁的民族精神之中(愛國);體現在人們的氣質和價值取向之中(氣節)。從狹義來說指人文(文史哲藝)知識和技能的內化,它主要是指一個人的文化素質和精神品格。人文素質是關于“人類認識自己”的學問?!白鋈说母驹谟谄焚|培養”,發展人文素質就是“學會做人”,引導人們思考人生的目的、意義、價值,發展人性、完善人格,啟發人們做一個真正的人,做一個智慧的人,做一個有修養的人。人文素質的培養起始于人性的自覺,注重人的心靈自悟、靈魂陶冶,著眼于情感的潛移默化。良好的人文素質表現為:追求崇高的理想和優秀道德情操,向往和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熱愛和追求真理,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儒雅的風度氣質等。
二、人文素質培養與英語教學的內在聯系
教育部在全國52所高校開展的試點工作基礎上制定了《關于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文化素質教育,重點指人文素質教育。主要是通過對大學生加強文學、歷史、哲學、藝術等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教育,通過對文科學生加強自然科學的教育,以提高全體大學生的文化品位、審美情趣、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由此可見,在大學階段的素質教育就是要通過大學階段的學習使學生掌握一定的有關各個學科的知識,在此基礎上去提高個人的文化修養,提高個人的道德品質,做一個有崇高理想、優秀情操、完美人格、求實精神和儒雅風度的良好素質的人。
大學英語教育也擔負著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的重任,但卻是很多英語教師忽略的部分,我們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語言本身的教授中,幫助學生們在聽、說、讀、寫、譯五大技能方面有所進步和提高,這些的出發點是完成教學計劃和實現教學目標,更明確的目的是學生的四、六的通過率。把英語分割成一個個知識點,一個個不同用法的詞匯和短語以及一個個包含了生詞的例句。完全的把英語教學看成是語言能力的訓練,而忽視了英語本身所帶有的文化性,忽視了通過英語教學的大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實際上語言是各種不同文化的載體,文化要靠語言去表達出來,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只學習語言,而不了解其賴以自下而上的文化就等于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就永遠掌握運用不好語言?!庇⒄Z語言的學習,就是英語文化的學習,也就是人文素質提高的過程。
作為一名合格的英語教師,除了要對課文本身的內容及涉及到的詞匯、句法和語用進行必要的講授外,還要對與課文相關的其他內容進行必要的講授。這些內容包括事件的因果,語言現象產生的背景等。對其如不進行解釋或解釋不清就會影響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正確理解。在大學英語的教學中對其課文涉及的相關內容進行必要的講解,既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活躍課堂氣氛,而且還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了學生對英語語言學習的興趣,也能使大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受到人文素質方面的教育。當然如何去進行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要靠教師把握,切忌本末倒置,總的原則是課文教學為主。
三、大學英語教育中進行素質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1話題課堂討論
英語教學中遇到很多值得同學們去思考文章,師生們可以通過課堂上的討論來共同挖掘課文內深層次的含義。例如在大學英語新理念綜合教程中,第一單元college life 中介紹了作為一名大學生在開始新的大學學習之初要如何去做好準備去迎接新生活,如何去學習,如何去交友,如何去處理遇到的問題。這個話題對于新生來說很有意義,每次我都會在課前讓學生們討論你理想的大學生活,本單元結束后還會問一些關于新的大學生活你的計劃之類的話題。
2 開展系統的文化講座
英美國家的人文知識,僅僅依靠英語課堂上教師講授的內容畢竟是有限度的,為了能夠讓學生們更好的理解英美文化,可以采用講座的形式,對于大學綜合英語教程的每一個話題可以在學期之初分配給不同的英語教師,按著課程的順序,在課余時間以講座
的形式講授。仍以第一單元為例,在講校園生活時,可以介紹英美國家的大學,大學的類型包括兩年制、四年制、公立大學、和私立大學。對于學生們十分感興趣的著名的學府,可以重點介紹一些內容。然后讓學生們通過對于英美國家學校的認識,對我國的高等教育與西方的高等教育進行對比。
3 多媒體輔助教學
多媒體教學可以以影音的形式給學生提供大量的信息,運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進行外語教學,不僅在形式上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環境,而且有利于人文素質的培養。多媒體教學中所提供的文化背景及社會的文化內容較為豐富多彩,而且“視聽資料”都是“原汁原味”的精品佳作,語言材料的真實性強,更貼近生活、自然,使學生在不同領域、不同角度領略異國文化,品味地道英語,在輕輕松松的聲像并茂的學習環境里去領悟目的語的妙趣及所含的文化內涵。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在輸入語言、文化信息的同時,輸入文學藝術修養內容。
4 突出教師作用
教師應該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個人修養來感染學生,以自身的人文素質去吸引學生。作為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學習。俗話說:“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就得有一桶水”。因此,教師除精通英語語言的形式外,還應熟悉西方文化,自身的人文素質要高。這就要求教師在課余時間要注重繼續學習,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
四、結束語
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更不是哪一個人就能單獨完成,需要所有的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以潛移默化的方式促進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教師的工作除了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
參考文獻:
[1]龔獻靜,大學英語教學與人文素質的培養,[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2004,1
[2]陳利穎,大學英語課堂教學與人文素質教育,[j]黑龍江教育,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