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13 09:56:31
序論:在您撰寫牙齒口腔保健知識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文/阿歡
在中醫學中,中國古人創造了很多牙齒保護方法,主要為方藥和保健操。
方藥有獨活丸治療齒根暗黑,地黃丸治療牙齒松動、齦肉退縮等癥。保健操的種類有很多。如牙齒輕度松動可采用每天早起食指按摩牙齦10分鐘,配合早晚按摩頰車、手三里、合谷穴1分鐘來治療。
叩齒每日堅持5分鐘,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和組織代謝、鍛煉肌肉和保護皮膚、促進涎腺分泌和清潔口腔,達到牙齒穩定性和牙周功能鍛煉的目的。具體方法是:口微閉,然后上下牙齒以4×8拍律互相輕叩作響,用力不能太大,所有牙齒都要叩按,堅持一段時間就能見效。
由于古時沒有條件刷牙,就特別注重漱口的作用,方法也有很強的科學性:閉口鼓動兩頰、唇、舌,使口腔內充滿唾液或口含清水,以相當于4×8拍律漱動,漱畢吐出?,F代醫學證明,唾液確有殺菌清潔作用。
另外還有一種方法——咬牙與運舌:端坐,目視前方,咬緊上下頜、舌腭側牙齦,這同樣是清潔牙齒的一種有效方法。但是這些方法是中醫的預防保健方法,不能替代現代醫學的治療手段。如果牙齒有病應該到口腔醫院找??漆t生治療再配以這些保健方法,才會有比較好的療效。
支持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主治醫師 黃頤玉
眼睛疼痛 不只是看眼科
文/張健
眼睛疼痛,大部分都是因為眼睛本身出了毛病引起的,包括感染、受到刺激或是受傷。有的眼痛不一定去眼科看病,需要根據具體情況,辨清癥狀再就醫。
感冒:任何原因引起的感冒發燒都可能使眼睛酸痛難受。如果你覺得兩個眼球都痛,全身不舒服,有點發燒,關節痛,那可能是得了流行性感冒。這種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眼睛痛會在24至36小時之內和其他的不適癥狀一起自動消退。
散光:如果眼睛痛的情況持續了一兩個禮拜,后來癥狀暫時消失了一段時間之后又再復發,那么得切實地去檢查眼睛了。也許你患有散光的毛病,也可能是遠視或近視,只要配戴正確度數的眼鏡就能消除癥狀。
感染:結膜炎是引起眼睛痛的普遍原因。眼瞼上有任何毛囊受到感染,如麥粒腫,則是造成眼睛痛的另一原因。
青光眼:千萬不要忘了眼睛疼痛有可能是罹患青光眼。青光眼是指眼球內的壓力持續增加,青光眼必須及時去醫院治療,拖延有失明的危險。
慢性鼻竇炎:通常會引起頭痛及眼睛痛。發作時整個臉部變得很敏感,一觸即痛,且常有輕微的發燒,這時需要看耳鼻喉科。
膽囊結石危害多
文/彭創
1.膽囊結石常伴有慢性膽囊炎,一般表現為右上腹或劍突下(心窩口)隱痛不適,這種疼痛可向右后背或右側肩背部放射,除了疼痛外也可以是右上腹或上腹部的飽脹感,很多患者錯當成是“胃病”長期治療。
2.當膽囊結石滑落至膽囊管導致膽囊管的梗阻時,即可出現右上腹的絞痛(此為膽絞痛),多數在夜間發作,經過變換后可能立即緩解(膽囊結石重新“掉”回到膽囊內),但并不是所有的膽絞痛均能經過變換而得以緩解,部分患者的膽囊結石嵌頓在膽囊管后即可引起急性膽囊炎、甚至膽囊化膿,必要時要緊急送醫院處理。
3.部分膽囊結石可通過膽囊管掉入膽總管導致膽總管及胰管的梗阻,導致黃疸(患者眼睛內的鞏膜甚至全身皮膚發黃)及急性胰腺炎,這種情況下就必須馬上到醫院進行處理,否則后果非常嚴重。
【關鍵詞】家長;兒童口腔;保健知識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589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1-0487-01
兒童口腔疾病的保健是促進兒童健康成長的關鍵因素,而兒童乳恒牙疾病一直對兒童成長造成影響,也是家長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這就需要家長要全面掌握兒童口腔保健知識,加強家長口腔保健指導[1]。筆者通過調查分析家長對兒童口腔保健知識的掌握,以此為兒童健康成長提供科學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筆者在2013年1月——5月對我院98名兒童家長調查,男性58名,女性40名。年齡28-38歲。學歷:30名本科學歷,36名??茖W歷,33名高中及高中以下學歷。
1.2調查方法在對家長進行調查之前,首先對調查人員進行培訓工作,確保調查人員符合相關要求,經考試合格后,再進行調查工作。為了保證調查數據的一致和準確,在錄入數據時可選取雙錄入法。在調查時,可以采取調查問卷方法,問卷內容主要包括:家長對兒童口腔衛生行為掌握情況、家長對兒童飲食控制情況及保健知識的掌握情況等[3]。共發放98份調查問卷,收回98份,回收率100%。
1.3統計學方法本文所有數據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數資料采取x2檢驗,P
2結果
2.1不同性別家長對兒童口腔保健知識的掌握情況對比在本組研究中,98名家長,男性58名,女性40名。有45名男性家長認為牙齒好壞與自身保護有關,女性32名。需自己預防牙病,男性48名,女性30名。保護孩子六齡牙很重要,男性44名,女性33名。父母牙齒不好會影響孩子牙齒,男性25名,女性。孩子乳牙齲齒需要治療,男性35名,女性28名。不同性別家長對兒童口腔保健知識的掌握情況差異對比中,P>0.05,無統計學意義。
2.2不同學歷家長對兒童口腔保健知識的掌握情況對比牙齒好壞與自身保護有關,本科學歷家長有26名,???0名,高中及高中以下20名。需自己預防牙病,本科25名,???8名,高中及高中以下18名。保護孩子六齡牙很重要,本科28名,???1名,高中及高中以下21名。父母牙齒不好會影響孩子牙齒,本科24名,???0名,高中及高中以下15名。孩子乳牙齲齒需要治療,本科26名,???9名,高中及高中以下20名。認為窩溝封閉能夠防止兒童齲齒,本科20名,專科學歷18名,高中及高中以下10名。不同學歷家長對兒童口腔保健知識的掌握情況差異對比,P
3討論
兒童由于年紀小,沒有較高的接受能力和抵抗能力,無法照顧好自身。這時,就需要家長幫助兒童,要具備著耐心。在兒童口腔保健知識方面,家長要指導兒童進行正確的刷牙方式,使兒童從小就有一個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避免兒童出現恒牙齲病。而在本組研究中表明,家長對兒童口腔保健知識的掌握情況與性別無關,但與學歷有關。家長的文化程度越高,接受口腔衛生保健知識的能力越高[2],同時也可以將知識和實際相結合,具有較高的實踐能力,可有效促進兒童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和保健習慣。反之,則越低,而兒童也無法形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不同性別方面,家長對兒童口腔保健知識的認識比較,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在學歷方面,家長學歷是本科及??茖W歷,對兒童保健知識的認識明顯高于高中及高中以下學歷的家長,P
在兒童家長對兒童口腔保健知識的掌握方面,首先要加強家長對口腔保健缺失知識。兒童出現齲齒是由于細菌與兒童口腔內碳水化合物及糖分結合而發生作用,使牙齒脫鈣,牙齒損壞,而出現齲洞。發生齲齒多是由粘在口腔內甜食引起的,這時,家長可以讓兒童多食用一些具有高纖維的食物,比如蔬菜、瘦肉等食物可以對牙齒進行摩擦和清洗。兒童牙齒在排列擁擠、錯位、重疊等接觸方面,也很容易使細菌聚集,因此,家長要在給兒童補充營養時,也要讓兒童多食用有些對牙齒有保護作用的食物。其次家長要注意兒童口腔衛生,在吃飯時要細嚼慢咽,促進食物的吸收,也可對牙齦進行有效按摩。同時兒童在飯后和喝完飲料后,也要經常漱口,指導兒童正確刷牙,以此有效去除牙漬,保護牙齦健康[4]。最后要對兒童口腔健康進行定期檢查。兒童在長出第一顆牙齒后的六個月都要對兒童進行定期的口腔健康檢查,以后期間可每六個月或一年進行檢查。家長通過對兒童口腔健康的檢查,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并有效解決問題。
綜上所述,為了降低兒童口腔疾病的發生率,促進兒童健康成長,必須要對家長進行有效的口腔保健宣傳教育,提高家長對口腔保健的知識水平。
參考文獻
[1]陳吉明,熊雪鷹,吳修建.兒童家長對兒童口腔保健知識的調查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46(23):556-559.
[2]余紅.淺談兒童口腔保健與治療中家長重要性的認識[J].按摩與康復醫學(中旬刊),2011,34(11):113-115.
調查數據使用Epidata3.0建立數據庫,雙人雙機錄入數據,經邏輯核對后導入SPSS16.0進行統計學分析,率的比較用χ2檢驗,均數比較采用成組設計兩樣本非參數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一般情況調查對象接受口腔健康檢查及刷牙指導354名(100%),實施第一恒磨牙窩溝封閉184名(51.99%);齲齒檢出率53.67%,軟垢檢出率98.02%。上前牙異常檢出率18.36%.
2.2口腔健康促進活動前、后口腔保健行為知曉情況從表1可見,活動后兒童口腔保健行為知曉情況比活動前更好,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口腔健康促進活動前、后口腔保健知識知曉情況從表2可見,活動后兒童口腔保健知識知曉情況比活動前更好,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口腔健康促進活動前、后口腔保健行為及口腔保健知識知曉情況比較活動前口腔保健行為知曉達到“好”者為18名(5.08%),“差”者207名(58.47%);活動后達到“好”者303名(85.59%),“差”者4名(1.13%)?;顒忧翱谇槐=≈R知曉達到“好”者137名(38.70%),“差”者128名(36.16%);活動后達到“好”者332名(93.79%),“差”者11名(3.11%)??谇槐=⌒袨?、知識知曉在活動前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3討論
資料顯示我國兒童齲病高發,口腔保健行為不良。
口腔健康行為是預防口腔疾病的有力措施。做好兒童口腔衛生保健工作的重要環節之一,就是提高兒童的口腔保健知識水平,增強其自我口腔保健意識,這對于改善口腔衛生狀況及預防齲齒、牙周病有重要的意義。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結果顯示,12歲兒童恒牙齲病的患病率為28.9%,齲均為0.54。本調查發現,354名6~12歲兒童齲齒檢出率53.67%,軟垢檢出率為98.02%,說明該人群患齲率較高,口腔衛生狀況很差。刷牙是最簡單、最基本的自我口腔保健行為,通過正確的刷牙可以清除牙齒表面的食物殘渣和牙菌斑,減少齲病和牙周病的發生。因此,對該人群進行有效刷牙指導十分必要。口腔保健行為是指從小建立良好的口腔衛生行為、飲食行為、選擇預防措施的保健行為(涂氟、窩溝封閉等)及口腔服務設施利用行為(定期口腔健康檢查、及時就醫)等;口腔衛生行為包括開始刷牙的年齡、刷牙頻率、家長是否監督刷牙、是否使用含氟牙膏等。兒童齲病與口腔保健行為關系密切。每天使用含氟牙膏是保護兒童牙齒的基礎。
本調查顯示:50%以上的兒童對每天刷牙次數、刷牙方式、刷牙時間,刷牙出血說明牙齦不健康,蛀牙需治療,牙齒好壞與自身保護有關,細菌是引起蛀牙的主要原因等口腔保健行為與知識有正確認識,優于王琳等的調查結果,可能與本研究的調查對象集中來自城市,生活條件較好,受教育狀況較佳有關;其次也可能與我國對口腔健康教育的日益重視和“愛牙日”活動的開展,一些基本的口腔健康行為和知識已被大多數學齡兒童掌握有關。但是,含氟牙膏防齲、正確使用牙線、甜食與齲病的關系、什么是“六齡牙”等相關知識,還沒有被廣大兒童了解。本研究結果提示口腔健康促進活動對該人群口腔保健行為與知識的提高均具有積極意義。
本調查中,354名6~12歲兒童活動前對口腔保健行為知曉達到“好”者僅為18名(5.08%),“差”者207名(58.47%),口腔保健知識知曉達到“好”者137名(38.70%),“差”者128名(36.16%)。經有效刷牙指導、口腔健康促進活動后,口腔保健行為及知識知曉達到“好”者分別為303名(85.59%),332名(93.79%),活動前、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在口腔醫療機構舉辦口腔健康促進活動,對兒童掌握正確的口腔保健行為及口腔保健知識有顯著的促進作用。路芝映的研究也表明在兒童牙科進行口腔健康教育,是提高兒童及其家長口腔健康水平的一種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本研究將“愛牙”杯鋼琴賽融入健康促進活動,并采用口腔保健知識林探秘活動,增加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和主動性,使兒童和家長更樂意參加和接受,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關鍵詞 小學生 口腔保健知識 調查
為了解從化市新城小學學生的口腔健康行為現狀,探討不同性別學生的口腔保健知識和觀念的差異,找出學生在口腔保健知識與觀念方面存在的問題,為今后進行口腔健康促進和教育活動提供借鑒,筆者于2006年3~5月對廣州市某小學學生進行了口腔保健知識與觀念的問卷調查。
資料與方法
對象:采用按年級整群抽樣的方法,在從化市新城小學抽取小學生共340例作為調查對象。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340份,收回有效問卷331份,有效回收率為97.4%,其中男171例,女160例,年齡在11歲左右。
方法:采用經預調查、討論修改后自行設計的“小學生口腔保健知識與觀念的問卷”。內容共19道題,包括被調查對象的一般情況(如性別、年齡、年級等),關于齲齒和牙周疾病的知識、關于口腔保健的知識和關于口腔保健的觀念問題等。問卷由統一培訓的調查員講解后,調查人員規范用語,統一標準,避免誘導性或提示性語言。以班為單位,在老師的配合下組織被調查學生集體在規定的時間(10~30分鐘)內采取不記名方式自行填寫,填寫時不許相互討論,問卷填寫完畢后,由調查員統一回收,并當場檢查調查表的填寫情況,對問題答卷(如漏題,選擇不明確)及時進行更正補充,以保證樣本數量。問卷中未答1題及以上者或者基本情況缺1項及以上者或答卷全是空白或所有答案都一樣者為無效問卷,不予統計。
用SPSS13.0進行統計處理,采用雙錄入方式進行數據錄入并校對,并對資料進行各變量統計描述、X2檢驗,P
結 果
關于齲齒和牙周病的知識的知曉率結果見表1。
關于口腔保健知識的知曉率結果見表2。
關于口腔健康觀念的知曉率結果見表3。
討 論
(1)關于齲齒和牙周病的知識的知曉率遠沒有達到中小學生口腔保健知識的知曉率規定。這可能是由于沒有廣泛開展口腔衛生宣教,學生對細菌,甚至牙齒的結構缺陷與齲病和牙周病的關系認識不夠,對六齡牙的概念和重要性也比較陌生。今后對這些方面的宣傳教育仍不能松懈,還應加強對細菌和牙齒結構缺陷與齲病和牙周病關系的宣教,使更多的學生對齲齒和牙周病的病因有較為全面的認識,以利于降低齲齒和牙周病的發病率。
(2)關于口腔保健知識的知曉率較低,說明多數學生對口腔保健知識缺乏了解。大多數學生知道應該每天刷牙,早晚2次,但卻不清楚晚刷牙更重要,因此也就不能堅持正確的口腔保健行為。大多數學生知道選擇怎樣的牙刷,但知道含氟牙膏具有防齲作用的卻占很少,而知道預防齲齒的最好方法的就更少了,甚至不了解什么是窩溝封閉。提示今后的學校健康教育課程應該更具體、更有針對性,而不再僅局限于大眾知識的普及[1]。
(3)關于口腔健康觀念的知曉率,較第2次全國流行病學調查結果有所提高。人老掉牙是人們普通存在的錯誤觀念,只要選擇適當的口腔保健措施,達到牙齡與壽齡一致是可能的。牙齒的好壞和后天自身的保護也有很大的關系,形成良好的口腔健康觀念,以最終降低牙病的發病率。
[關鍵詞] 口腔保健;農村居民;調查
[中圖分類號]B78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4208(2009)13-0018-02
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我國5歲兒童乳牙齲病的患病率為66.O%,12歲兒童恒牙齲病的患病率為28.9%,35―44歲中年人齲病患病率為88.1%,65-74歲老年人齲病患病率為98.4%。齲齒、牙周病是口腔科的多發病、常見病,幾乎人人都需要改善口腔衛生狀況。但只要掌握口腔保健知識,重視口腔衛生,建立良好的口腔保健行為,定期檢查、及時治療,就可以預防齲齒和牙周病,人們就可以終生保持牙齒健康。本研究旨在評價湖州市農民口腔保健水平。為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開展口腔保健知識宣傳、教育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1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以湖州市的農民為調查對象,隨機選擇安吉縣的1個鄉鎮的4個行政村,每村隨機調查40人,共調查160人。共發放問卷160份,回收155份,回收率96.9%。其中男性80人,女性75人,年齡11~77歲,平均年齡37歲。文化程度:文盲13人(8.4%),小學22人(14.2%),初中44人(28.4%),高中34人(21.9%),大專及以上42人(27.1%)。年純收入≤500元的42人(27.1%),500~1000元的15人(9.7%),1000~3000元的17人(11.0%),3000-6000元的12人(7.7%),6000元以上的69人(44.5%)。
1.2 調查方法 自行設計調查表,經預調查并進行部分修改后,進行正式調查。調查員經過培訓,統一方法,統一標準。調查時由調查員詳細介紹調查目的、填寫方法后調查對象自行填寫。調查結束后,調查員當場檢查調查表,填寫合格時收回。文化程度低的居民由調查員提問,調查對象回答,調查員代為填寫。對完成問卷的調查對象贈送1份與問卷有關的口腔健康知識介紹或防暑藥品。
1.3 調查內容 (1)口腔基本情況。(2)口腔健康行為和習慣,包括刷牙方法、刷牙次數、刷牙時間、牙刷選擇、牙膏的選擇、換牙刷時間間隔等。(3)口腔保健知識認知情況。(4)獲得口腔保健知識的途徑。(5)利用衛生資源接受牙科保健服務的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12.O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分析。統計學方法主要為描述性統計。
2 結果
2.1 口腔基本情況 在患齲齒方面,27.7%的農民一直以來都患有齲齒,21.4%的農民在小時候患過齲齒,18.7%的農民記不清是否患過齲齒。29.0%的農民從未患過齲齒。
2.2 口腔健康行為和習慣 3個月以內換一次牙刷119人(76.8%),早中晚刷牙12人(7.7%),睡前不吃零食72人(46.5%),飯后漱口80人(51.6%)。刷牙時間為3 min38人(24.5%),使用保健牙刷110人(70.9%),使用含氟牙膏67人(43.2%),幾種刷牙方法混合用6人。
2.3 口腔保健知識認知情況 對“甜食對牙齒有好處”回答正確的有132人(85.2%),對“含氟牙膏對預防齲齒是否有作用”回答正確的有80人(51.6%)。
2.4 了解口腔保健知識的渠道 看電視18人(11.6%),看報紙8人,網絡10人,朋友介紹56人(36.1%),口腔醫生53人(34.2%),兩種以上途徑10人。
2.5 利用衛生資源接受牙科保健服務的情況 對于農民看牙醫的時間間隔,只有5.8%的農民在半年之內看一次牙醫,1年和2年看一次牙醫的農民分別占14.8%和8.4%,而剩余71.0%的農民都是2年或2年以上才去看一次牙醫。在去醫院進行牙齒保健方面,從不去、偶爾去的農民占61.3%,34.85%的農民都是牙痛才去,只有3.9%的農民經常去醫院進行牙齒保健。在對牙痛處理方面,選擇立刻去醫院檢查的農民占35.5%,選“自己找藥吃”的農民占20.0%。選“能拖就拖”和“忍痛讓它慢慢好”的農民分別占30.3%和14.2%。
3討論
農村居民的患齲情況普遍存在,幫助農村居民掌握豐富的口腔保健知識,養成良好的口腔行為習慣極為重要。本調查顯示湖州地區農村居民口腔保健知識知曉率比較低,對刷牙的意義以及如何正確刷牙了解不多,說明農村口腔保健知識宣傳教育的任務十分艱巨。有關口腔保健知識的問題回答正確率與性別無關。但與年齡及文化程度關系密切,提示部分居民掌握了一些口腔保健知識,且高學歷者具有相對高水平的口腔保健知識。因此,健康教育雖要面向所有農村居民,但宣教內容要細致全面,通俗易懂,使人們了解口腔保健應以預防為主。
由于大眾媒體等的影響,人們對氟化物有一定了解,有51.6%的患者了解氟化物能預防齲齒,但選擇含氟牙膏者占43.2%。了解甜食對牙齒無好處的居民有85.2%,但睡前不吃零食的居民卻只有46.5%,這提示居民的知識與行為之間有一定的脫節,存在“有知識,無行為”的問題。健康傳播學理論認為,人們的行為改變過程一般分為4個層次:知曉健康信息――健康信息認同――態度改變――采納健康行為。因此,要做到既有知識又有行為,就不僅僅是大力宣傳口腔保健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大眾認同并接受。運用健康信念模式、價值期望理論、行為矯正等現代健康教育理論和方法,幫助人們樹立信念,轉變態度,促使其自覺采納健康行為。提示口腔健康教育不但要長期地、重復地進行。還必須進一步深化,并轉化教育理念。要在分析、了解影響人們健康行為的障礙的前提下,有重點地排除障礙。鑒于此,健康教育不應只停留在知識的傳播上,還要注重行為的干預和效果的監測,這就需要有關部門及醫務人員長期不懈地努力。
居民們在對牙膏、牙刷以及換牙刷的時間間隔方面都能夠采用正確的行為,這與近幾年口腔健康教育及口腔醫療單位的蓬勃發展是分不開的。但對于刷牙方法、刷牙時
間以及刷牙次數方面存在著嚴重的認識不足和行為缺陷,說明居民的口腔行為存在偏差。
調查還顯示,34.2%的居民是從口腔醫生處獲取口腔保健知識的,36.1%的居民是通過朋友介紹的,表明了農村居民對口腔醫生和周圍朋友的信任,提示要充分利用醫院患者集中這一優勢,豐富宣傳欄的內容,播放口腔宣教片。加強椅旁宣教,使大眾獲益,從而間接影響其家庭乃至社會的口腔健康水平。由于文化程度的局限,大眾媒體對農村居民生活的影響不是很大,只有少數居民分別從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獲取口腔保健知識,這可能與大眾媒體以學術型宣傳為主有關,提示大眾媒體要在農村實現優化配置,適當增加貼近農民生活的科普型宣傳。
【摘要】 目的:對口腔門診患者基本口腔保健知識進行調查分析,為進一步普及口腔保健知識提供借鑒。方法:2008年1月1日―2010年月12月31日在我院門診就診的口腔患者 ,共150例,對其進行問卷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基本的口腔保健知識,再對結果進行統計與分析。 結果:150例患者中,平均得分為(63.45±11.53)分。 男性患者平均得分為(60.55±10.65)分,女性患者平均得分為(62.89±11.08)分,兩組比較,差別無統計學意義(P>0.05);受過大學教育的患者平均得分為(78.66±13.54)分,未受過大學教育的患者平均得分為(71.05±11.22)分,兩組比較,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患者基礎口腔保健知識欠理想,男女無差別,但教育對口腔保健起到一定的作用。在以后的工作中,應著重加強低文化水平患者的口腔基本保健知識的普及,為減少口腔疾病的發生作貢獻。
【關鍵詞】 口腔門診患者;口腔保健;口腔疾?。恢R調查
口腔健康是人體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衛生組織曾指出,牙齒健康是指牙齒、牙周組織、口腔相鄰部分及頜面部均無組織結構與功能異常。 并制訂出口腔健康標準:牙齒清潔,無齲洞,無痛疼感,牙齦顏色正常,無出血現象。由此可以看出口腔健康是指具有良好的口腔衛生,健全的口腔功能及沒有口腔疾病。 本研究選取 2008 年 1 月 1日―2010 年月 12 月 31 日在我院門診就診的口腔患者150 例 ,對其進行問卷調查 ,內容主要包括基本的口腔保健知識,再對結果進行統計與分析,擬為減少口腔疾病的發生作貢獻。 現報道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選取 2008 年 1 月 1 日―2010 年月 12 月 31 日在我院門診就診的口腔患者 150 例, 其中男性患者為 90 例,女性患者為60 例, 年齡 18~66 歲, 平均年齡為 (32.55±10.55)歲,大學或以上學歷患者 65 例,其他 85 例。1.2 試驗方法
對 150 例患者進行問卷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基本的口腔保健知識,再對結果進行統計與分析。1.3 統計學處理
數據采用 SPSS15.0 統計軟件進行處理, 部分數據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 取 P=0.05 為檢驗標準,當 P<0.05時差別有統計學意義。2 結果
150 例患者中,平均得分為(63.45±11.53)分。 男性患者平均得分為 (60.55±10.65) 分, 女性患者平均得分為(62.89±11.08)分,兩組比較,差別無統計學意義(P>0.05);受過大學教育的患者平均得分為(78.66±13.54)分,未受過大學教育的患者平均得分為(71.05±11.22)分,兩組比較,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 1。
表1. 不同性別患者得分情況統計結果
注:兩組比較,P>0.05。
表 2 不同文化程度患者得分情況統計結果
注:兩組比較,P<0.05。3 討論
【關鍵詞】 變形鏈球菌;口腔保健;齲病
齲病是發生于牙體硬組織的感染性疾病,是口腔常見病多發病之一。嬰幼兒3歲之前就可以罹患齲病,有報道1歲嬰幼兒的乳牙就發生了早期齲。乳牙齲不但會影響美觀,一旦乳牙早失對兒童面部的發育還會造成長遠的影響[1]。所以,有越來越多的口腔醫務工作者開始關注乳牙齲病的研究和預防。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6年9~10月密云縣牙病防治所由臨床抽出醫務工作者,經一致性對比試驗后,確定一致性對比試驗結果在95%以上的兩名臨床醫生參加此項工作調查和變形鏈球菌取樣工作。變形鏈球菌樣本由舌背提取8 h內,在38 ℃環境中進行細菌培養72 h,由專人讀取培養結果。讀取標準,0級:<10 000 cfu/ml;1級:<100 000 cfu/ml;2級:100 000~1 000 000 cfu/ml;3級:>1 000 000 cfu/ml。
1.2 調查對象 為2003年5月~2005年4月分娩的足月新生兒,隨機抽取并愿意參加配合此次調查的母親,共216人:其中大專以上學歷69人,占31.9%;高中和中專學歷81人,占37.5%;初中以下學歷66人,占30.6%。
1.3 調查時間 2006年9~10月采用入戶和門診兩個途徑進行調查。
2 結果
2.1 口腔保健知識問答方面調查 回答這些問題共216人,其中大專以上學歷69人,高中和中專學歷81人,初中以下學歷66人。問答題的內容為,第一題:使用含氟牙膏能夠預防齲齒。第二題:牙齒的好壞是天生的,和自我保護關系不大。第三題:乳牙遲早是要換掉的,和自我保護關系不大。第四題:母親牙齒不好會影響孩子的牙齒。第五題:保護孩子的六齡齒很重要。第六題:3歲以下的兒童需要父母幫助刷牙。第七題:每年應至少做一次口腔健康檢查。結果見表1~4。表1 回答的結果表2 回答正確的結果表4 受檢兒童口腔衛生狀況與口腔變形鏈菌培養結果注:患齲年齡最小的為16個月,共萌出16顆牙齒
2.2 母親變形鏈菌培養結果 0級82例,占38.0%;1級41例,占19.0%;2級48例,占22.2%;3級45例,占20.8%。培養結果越高,口腔內的變鏈菌數量越高。
3 討論
隨著人類對齲病認識的提高,現在人們公認的齲病病因為四因素學說,細菌因素:主要致齲菌為變形鏈球菌;宿主因素:宿主是齲病發生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其主要直接因素是宿主自身的牙、唾液、行為習慣及生活方式;飲食因素;時間因素:齲病是慢性硬組織破壞性疾病,它與其他慢性疾病一樣,有一定的時間因素[2]。嬰幼兒齲病是由母嬰傳播變形鏈球菌而獲得的感染性疾病。具有以下特征:(1)只有在牙萌出之后,口腔內才有永久變形鏈球菌的定植;(2)如果口腔內已經有成熟的菌群存在,變形鏈球菌很難再植入;(3)蔗糖為變形鏈球菌在牙面的黏附提供了便利;(4)嬰兒口腔內的變形鏈球菌主要來源于家庭,尤其是母親;(5)母親口腔內很低水平的變形鏈球菌就足以傳播到嬰幼兒口腔內。母嬰之間變形鏈球菌的傳播主要發生于嬰兒乳牙萌出階段。因此預防兒童齲齒的關鍵是采取各種措施減少母嬰致齲菌傳播機會,所以,母親有必要從妊娠6個月開始到嬰兒乳牙萌出后其口腔內建立起成熟的、穩定的、非致齲的菌群的過程中始終維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1]。人們生活習慣的培養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首先需要她們獲得正確的口腔衛生知識,并不斷加深她們的認知,從而自覺地轉化為自身行為。從調查的結果中可以看出母親口腔內變形鏈球菌的檢出率比較高,從孕期開始維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對預防嬰幼兒齲病是非常有必要的。另外,保健知識獲得方面存在著明顯的不足,需要醫務工作者和全社會加強對準媽媽和媽媽的口腔保健知識宣傳,使她們能夠從多種渠道獲得正確的口腔保健知識,并轉化成為她們自覺的口腔保健行為;同時,指導她們的育兒過程中遇到的口腔保健問題。
受過高等教育的母親在掌握口腔保健知識和育兒過程中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方面明顯高于受過初等教育的母親,所以,全社會都應該重視女性的教育,提高未來母親的文化知識水平和整體素質,從源頭做好未來人口素質的提高。
口腔變形鏈球菌培養結果與受檢兒童口腔衛生狀況的統計中可以看出:患齲兒童口腔內變形鏈球菌的檢出率高于未患齲兒童口腔內變形鏈球菌的檢出率,所以應該充分重視兒童的口腔護理,如擦拭牙齒、餐后漱口等,從小培養其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