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13 09:56:30
序論:在您撰寫企業藝術設計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課程改革首先從最基本的課程名稱著手,隨著社會的發展該課程名稱出現了如下幾個問題。
1.對于專業性而言課程名稱設置大而空泛、沒有針對性,對藝術設計學科的學習和研究方向闡述不明確。
許多其他非藝術類專業也開設有同類的課程,如某些高校的市場營銷學專業、企業管理學專業等。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企業形象設計是一門涵蓋了多個學科知識、專業方向且綜合性極強的多學科知識結構集成的課程。藝術設計的學科知識結構單一,主要是從視覺藝術的表現上來完成此課程的教學,無法滿足名為“企業形象設計”課程教學的需要,所以藝術設計學科在設置該課程名時應該抓住藝術設計中“視覺藝術”的關鍵特征。
2.對于目前藝術設計學科的學習內容和設計對象而言,該課程名稱小而片面,未能全面解釋和表述該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所學習與研究的對象和內容。
以前的企業在品牌建立上確實比較單一,企業擁有多個獨立產品牌形象的情況比較少,跨行業做多品牌的企業更少,大部分企業的企業名即為產品品牌名,如IBM、麥當勞、太陽神等。在此情況下做企業的視覺形象設計基本都能全面覆蓋企業和產品品牌的視覺系統,品牌形象和企業形象基本一致,而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市場競爭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媒體的快速發展,產品品牌形象這一能與消費者發生直接關系的形象系統更深入人心。一些企業為適應市場競爭和占領更大的市場,改變原有的經營模式,開始創建和擁有多個獨立品牌,啟用多品牌戰略。每個獨立品牌都能建立獨立的視覺形象系統,此類企業的例子比比皆是。如:寶潔公司旗下多品牌的洗護品牌產品,騰訊公司旗下眾多獨立品牌的互聯網產品,房地產公司旗下多個獨立的小區和樓盤,等等。這類企業旗下都擁有多個獨立的產品和品牌形象,品牌都隸屬于企業,但在沒有為子品牌單獨成立子公司的前提下只能算是企業的一個組成部分,并不能簡單地用“企業”二字代替。在做產品品牌視覺系統設計與企業的視覺系統設計時,就設計對象不同而必然會產生差異。但作為設計專業課程而言,兩者的教學內容和設計方法與過程又基本相同,只是針對的對象不同而已。單獨為品牌形象設計開設一門獨立的新課不具合理性,統一命名為企業形象設計又并不合適,而且目前有許多非企業也可做視覺形象系統設計,如球隊、商會、協會、學校等組織和單位,這些組織和單位可能都與企業有一定的關系,但與商業化的企業屬性并非完全相同,都定義為企業也不合理,所以課程名稱設置為企業形象設計則是極為不妥和片面的。綜上所述,企業形象設計課程更名是符合當前社會發展需要和教學需要的,是能使學生將學習的知識與社會實踐緊密結合的。若更名則必須遵循以下的原則:(1)能貼合藝術設計學科的專業方向和特征;(2)能全面闡述設計的對象和內容;(3)緊貼社會和時代的發展,一切從實際出發。更名時必須取消對象為“企業”的局限性,擴寬設計對象的定位,確定視覺藝術的方向。將課程與其他專業學科的課程區別開,并去掉藝術設計專業的知識結構無法覆蓋的部分。我認為直接還原其英文直譯,更名為“視覺識別系統設計”更為準確。
二、課程開設所針對對象的改革
課程開設的問題:課程開設所面對的專業學生范圍小。目前該課程的開設對象一般為視覺傳達專業的學生,而環境設計的學生并未開設,使得環境藝術的學生在設計時無視覺形象統一的概念,這對環境設計學生在做工裝設計時的整體性、規范性不利。要解決此問題就必須將此課程面向藝術設計的環境設計專業學生開設,讓學生針對企業和其他非企業的單位做工裝設計時應全面了解視覺識別系統的統一規范和應用要求。
三、任課教師教學形式的改革
課程教學形式的問題:教學老師單一。該課程包含了視覺傳達專業和環境藝術專業的設計內容,而教學卻基本以視覺傳達專業教師獨立教學模式為主,教學內容片面,知識結構不合理。特別是若針對環境藝術專業學生開課時,問題更為明顯。教學改革可用視覺傳達和環境藝術的教師配合授課的模式開展,完善課程的知識結構,豐富教學內容。四、課程聯系性和系統性的改革其他課程的開設與該課程教學的關系與問題:本學科中的其他課程與視覺識別系統設計課程教學不夠系統。雖然此問題并非是該課程的開設和教學中的問題,但間接地影響了學生對該課程的系統學習和理解。該課程是讓學生學習設計知識與技能,培養學生學會如何整體全面地考慮設計內容,規范統一地制訂設計方案的能力,而且是綜合設計性很強的專業課,而本專業的其他專業課程是學習此課程的基礎,也是此課程學習內容中的各個部分,如字體設計、標志設計、包裝設計、廣告設計等。要使該課程教學效率提高就必須系統地將本專業的其他專業課程與其有機聯系并結合起來,讓學生容易理解系統設計和規范設計的概念。
四、結語
不同的學校設立的藝術設計專業不同,選擇和校外企業合作的方式也不同,所有學校都在努力尋求合適的合作方式,發揮本校專業特色。一些在藝術設計專業方面發展較好的高校可以選擇與一些實力雄厚的大企業合作,實現強強合作,充分發揮各自的特點和優勢,共同合作,開發出更多有影響力的設計成果,更好地服務社會,實現共贏。對于一些新興的實力不強的開設藝術設計專業的高等院校來說,可以先選擇一些小企業進行合作,從小項目開始,重點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在動手的過程中熟悉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而尋求創新,最終能夠服務于市場,成為社會需要的設計人才。這種合作方式可以培養出多層次的專業人才,能夠補充到服裝設計的各個崗位,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各種各樣的學生。還有的高??梢岳卯數靥厣?,與企業開展全方位的合作。比如:南陽的美玉比較出名,南陽鎮平是玉器設計與雕刻的故鄉,有很多加工玉器的企業。而南陽師范學院的雕塑設計專業就充分結合了本地的特點,邀請雕刻專家進入學校授課,將本地特有的玉器雕刻文化搬到了課堂上。
二、鼓勵藝術設計專業教師與企業合作開發、完成設計項目
教師是高等院校學科建設的帶頭人,教師的專業能力對高校專業水平的提高有很重要的影響作用。尤其是藝術設計專業,必須對教師進行系統性的培訓,藝術設計專業的老師應該與企業的設計師進行項目合作開發。藝術是來源于生活的,它與市場經濟是息息相關的。專業授課教師與企業設計師進行合作交流可以提高教師動手實踐能力,掌握更多的實踐經驗,有利于在課程的講授中更好地與理論知識相結合,有利于學生的學習。藝術設計是緊跟時代潮流發展的,所以它的理念的變換是很快的,相比其他專業而言,隨市場發展的變動會很大。學校要鼓勵教師與企業進行合作交流,共同開發創造,通過參與更多的項目來提高教師的專業實踐技能,可以組織教師到設計領域第一線的裝飾公司、服裝廠、印刷廠等企業進行考察和學習,積累一些寶貴的實踐經驗,將更多的實踐經驗與理論知識相結合,在教學中能夠完善自己的教學方式,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同時讓學生更了解專業技能的實踐應用過程,也可以更牢固的掌握理論知識,培養出更多更為優秀的專業設計人才。專業教師的專業水平決定這我國藝術設計的總體水平,專業教師必須具備豐厚的設計基礎知識,有較高的藝術設計技能。對古今中外的藝術設計發展要有一個充分的了解,對不同風格的設計要有自己的見解,能夠將不同的設計流派進行總結學習,從中吸取適合自己發展的經驗,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形成自己獨特的設計風格,這樣就可以在教學中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水平,也可以培養出更好的人才。另外,教師如果在與企業合作的過程中開發出優秀的作品,獲得社會的認可,不僅可以提升了自己的知名度,也有利于教師在教學中的工作開展,同時更加深了校企之間的合作。例如:在北京等一線城市,很多具有地標性質的建筑外觀都是由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師與企業協作完成的,學生可以看到教師的設計過程,對教師的技能充滿敬佩的同時對自己的學習更有信心,從而提升自己在學習中的興趣和熱情。
三、與相關企業合作,建立藝術設計實習基地
【關鍵詞】藝術設計類人才培養模式“企業進班級”工學結合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5C-0170-02
一、“企業進班級”藝術設計類人才培養模式提出的背景——人才培養與行業發展之間的矛盾
當前創意產業在經濟發展大潮中的地位凸顯,由此形成“創意經濟”呈指數式的增長。藝術設計行業正是契合“創造性產業”所推崇創新、個人創造力,強調文化藝術對經濟的支持與推動新興的理念、思潮和經濟實踐,并以文化創新為特質成為“創造性產業”的先鋒代表。數字媒體、動漫、廣告、環藝等藝術設計(教育)領域成為目前飛速發展且最具潛力的行業。藝術設計類專業在招生火爆的同時也遇到一些新問題和挑戰,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人才培養與行業發展之間出現矛盾。
一方面,行業發展迅速,對人才的需求條件發生變化。首先,國內藝術設計類技術服務產業市場受到國際市場的沖擊,同時受沿海一線城市往中西部城市轉移影響,外地企業帶來專業技術和理念、規范管理模式,促使內地市場專業細分明顯、市場競爭加劇。其次,基于藝術設計類技術服務特點,外地企業需要大量本地技能人才,對人才規格要求發生變化。最后,藝術設計類技術服務產業作為第三產業,企業對人才需求強調個人美育素養的積淀、設計創意與理念及專業技術等職業核心能力;同時,企業多為非公有制企業,單個企業人力的需求數量明顯小于一、二產業企業。
另一方面,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遇到以下困難:一是學校培養瓶頸問題。藝術設計類專業人才培養規?;c師資隊伍、實訓基地等教學資源緊缺的矛盾成了急需解決的關鍵性問題。二是目前就業市場呈現“結構性失業”與藝術設計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矛盾。
因此,尋找適合藝術設計類專業培養特點、能解決藝術設計類市場需求與專業質量矛盾、現階段可操作性的人才培養模式是目前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教育的熱點問題。
二、“企業進班級”藝術設計類人才培養模式特點
(一)“企業進班級”人才培養模式是全方位、全過程工學結合培養模式
1.培養全程在“教室、實訓室、企業工作室”為一體的責任班、企業現場,進行課程和頂崗的工作實訓,教學環境營造融入了企業文化、企業管理理念,實現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工學結合。
2.依托“企業進班級”責任班,圍繞合作企業的特長專業技術為職業技能的培養重點,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引入行業、企業崗位標準、企業項目,實施教學與實訓,實現了人才培養與課程改革的工學結合。
3.依托“企業進班級”責任班,合作企業骨干技術人員就是兼職教師,增強雙師隊伍穩定性,優化師資隊伍結構;同時,企業骨干技術人員、校內責任教師、學生共同參與企業項目,提升教師隊伍專業技術能力,有效提升了雙師結構隊伍建設中的工學結合。
4.依托“企業進班級”責任班,學生三年的專業知識與職業技能的學習,均由合作企業與學校共同教學,培養監控管理,實現學生專業技能學習的全過程工學結合。
(二)“企業進班級”人才培養模式是適合藝術設計類專業和技術服務企業特點的人才培養模式
以責任班級為載體,學校提供“融教室、實訓室、企業工作室為一體基地”場所和學生,企業引入技術人員、設計項目、企業管理和文化等,一個教學班引入一個企業,資源得到有效整合,成功化解了專業招生規模與教學資源的矛盾,適應了藝術設計類專業教學。
作為技術服務性企業,藝術設計類企業對人才需求強調個人美育素養的積淀、設計創意與理念及專業技術等職業核心能力,通過企業項目、職業設計競賽、企業文化和管理理念引入,企業進班級培養提供企業“零對接”后備人才,適應藝術設計類企業需求。
三、“企業進班級”藝術設計類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
(一)基本思路
學校設立由行業專家、專業帶頭人等組成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并由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選擇生產技術先進、管理嚴格、經營規范、社會聲譽好,尤其在某一方面的專業技術具有專業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合作,根據企業需要技能人才特點,找準雙方利益共同點,成立教學責任班,責任班以合作企業的特長專業技術為職業技能的培養重點,以企業實際項目為依托建立責任班級和合作工作室,既為合作企業,更為市場培養在某一方面具有專業核心競爭力職業技能的后備人才。
責任班由專業教師具體協調管理,組織企業骨干和專家共同建立課程體系;責任班專業教師與企業技術骨干,共同管理班級并組織教學,一方面提高企業設計師和工程項目技術人員的教學水平,另一方面,責任班專業教師參與企業項目,達到專業教師專業技能的提升;打造專兼結合的雙師型師資隊伍;校企共建教室、實訓室、企業工作室“為一體的基地作為責任班教學環境;”引人企業管理模式、企業文化管理學生,共建黨團組織,學生以“準職業人”角色自主學習與管理,實現“多方位、全過程”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
(二)校企“雙主體育人”機制構建
1.合作企業的引進。專業團隊要開展廣泛的調研,建立“企業信息資源庫”,調研專業對口的企業區域分布、企業規模、經營理念及發展規劃等基本情況;選定2—3個在某一方面的專業技術具有專業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合作共建責任班級,雙方根據“平等自愿、優勢互補、產權明晰、利益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則,簽訂“企業進班級”合作協議,推進合作。
2.合作機制。圍繞雙方簽訂的合作協議,企業與學校負責人、專業教研室教師團隊、企業技術骨干、學生共同管理責任班級,按照共同制定目標、合作內容組織教學和企業項目活動,一方面,依循學校教學管理要求,對課堂教學、實訓教學等進行運行、監控、評價;另一方面,按照合作企業項目運作形式,考核績效。
(三)“企業進班級”藝術設計類專業人才培養實踐
南寧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類專業經過多年的教學改革與發展,其藝術設計類專業品牌凸顯,招生逐年遞增。從2009年起,藝術設計類專業教學團隊探索實踐“企業進班級”藝術設計類人才培養模式。
四、藝術設計類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實踐中應注意的問題
藝術設計類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實踐中應注意以下方面的問題:第一,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高素質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培養設計創意技術人才為目標的藝術設計類專業教育,尤其應該將學校育人理念、企業文化、社會服務與公益,整合具核心競爭力企業,融入職業需求,把加強學生美育與職業素養教育、專業職業技能培養結合起來,實現全方位的工學結合。第二,工學結合不能簡單當做校方解決擴招后教育資源短缺和就業渠道不暢的手段,也不能作為企業解決用工困難的短期行為,既要關注了學生的具體權益,更要對學生長遠利益的關注。第三,相比與國外,當前我國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支持系統的要素短缺,工學結合的校企合作基礎尤為關鍵,校企合作雙贏是目標,而校企前期的磨合與學校專業品牌積淀是條件。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R].國家教育部2010年.
[2]陳解放,基于中國國情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實施路徑選擇[1].中國高教研究,2007(7)
[3]余祖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機制研究[c].北京2007,6
【課題項目】2010年度新世紀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立項重點項目(201JGZ066)
信息時代的到來,改變著人類社會的生產方式、工作方式、學習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維方式,VI設計課程作為廣告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等藝術設計專業的核心課程。無疑對VI設計課程教學提出了新的任務和要求,迫使VI設計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人才培養模式必須進行改革。VI課程教學改革一方面必須從藝術設計的實際出發,系統的講授VI基礎的相關基本知識。另一方面必須體現“教、學、做”一體化的能力培養教學改革的教育特色,對培養目標、培養規格、教學模式、課程設置體系、教學內容和教材等方面進行全面、系統的改革強調課程實用性,突出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對于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在有限的學時內讓學生快速精通VI設計的方式方法,培養學習興趣,通過經典案例教學并結合實際項目教學,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是教學的重點。
一、針對VI設計課程進行現狀分析 VI設計作為藝術類設計類專業的核心課程,是對學生專業課程學習的一個綜合檢驗,它融合了標志設計、字體設計、圖形圖案設計、色彩設計等課程的知識點,是對設計專業基礎知識的一個綜合運用。在VI設計的整個教學中,通過自身的教學實踐,發現存在著一些應該引起教師普遍思考的問題。
(1)所講案例與實際市場存在脫節。學生進行課題訓練時,大多采用的是教師拋給的課題,沒有自己進行市場調研和分析,這樣就造成對企業品牌的定位和了解不透徹,作品雷同性較多,缺少個性設計。(2)對VI系統中的標志設計的理解存在較大誤區。許多學生以為VI設計就是標志設計,過分強調了標志的重點設計,忽略了其他元素的設計。VI設計是應該是圍繞品牌形象進行開發的一整套視覺識別系統設計,任何一個項目的設計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字體、圖形、色彩、應用系統缺一不可。僅注重標志設計而忽略其他元素的設計必然導致企業形象的蒼白、單調,缺乏說服力。
(3)對現有系統模板的盲目套用,缺乏創造力。在實際課程中,許多同學為了方便,直接套用現成的模板,而沒有親自動腦和動手去設計,盲目套用模板的快捷方式,這將本應該以具有個性、特點的企業形象成為了批量生產式的設計,缺少創造性與適用性,丟失了 VI設計獨有的風格和特點。另外VI設計的應用系統是一個龐大的工程,對應用系統的選擇應有主有次,根據企業自身的性質,選擇應用性較強的部分進行重點的設計,忽略次要部分。 2.根據VI設計教學的現狀分析,我們得出VI設計課程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根據多年自身的教學經驗,提出了對VI設計課程教學中設計理念、教學方式、評價系統及實訓改革若干建議。(1)基于項目化教學的設計理念
高職教育以培養應用性技能型人才為根本任務,在教學中體現理論和實踐相互融合的“教中學,學中做”一體化的培養方式。以實際的設計項目任務為載體,有計劃地安排教學任務,分解項目體系,細化任務目標、任務效果、完成任務的時間,其中還包含了設計管理工作,按照項目的完成時間來跟蹤學生的各項進度。這個區別于傳統教學的教師只是講授理論知識,布置作業后就可以給學生打分。項目化教學的課堂引入,教師前期要做很多的準備,首先要預想很多方案得到學院認可后,再把思想滲透給學生,從思想上統一學生的工作目的。其中與學生的溝通是最重要的,包括從設計軟件操作上、工藝流程上、材質上、實際場地考察上等都要與學生跟進,使每個同學都有任務分工,都要做實際的工作,由個體到團體合作完成整個項目的實施。工作中培養學生項目設計所需的信息收集分析能力、項目策劃能力、項目設計能力,還反復修改方案的心理抗壓能力。
(2)教學方式的改革和探討。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特點,應不斷地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如互動式教學、工作室團隊合作等。利用“工作室”情景設計,讓學生在模擬真實的工作環境下,進入職業狀態,發揮各自的特點,履行崗位責任,加以校企合作教學等,強化學生在VI系統設計方面的創造、設計、表達、團隊合作等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藝術設計;教育現狀;更新觀念;專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2.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0845(2007)07-0034-02
收稿日期:[HTSS]2007-04-20
作者簡介:張建平(1965-),男,山東黃縣人,副教授,從事藝術設計研究。
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藝術設計教育事業越來越受到社會和企業的重視。社會經濟建設對設計人才的大量需求,推動了藝術設計教育的設計領域不斷拓寬。但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藝術設計教育與藝術設計教育水平,還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加快藝術設計教育體系改革的力度,在現有學歷教育中建立具有明顯專業方向的藝術設計教育體系,培養出既有較強的藝術設計的專業素質,又了解企業的需求和社會的動向,能設身處地地為企業發展著想的專業設計人才,是該領域教育改革的核心,是關系到能否保證教學質量和培養跨世紀人才的關鍵所在。
一、市場的變化與新的藝術設計人才觀
現代藝術設計教育從德國包豪斯學院開始,已有近100年的歷史。而我國的藝術設計教育起步較晚,僅50余年,但來勢迅猛,發展很快。在快速發展過程中難免出現問題,重要的是發現問題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藝術設計,它追蹤視覺文化的前沿,對社會進行認識與體驗,不停地創造,不停地推陳出新,解決物質與生活、藝術與技術之間的矛盾,以滿足現代社會對視覺藝術的要求。從它產生起,就注定要以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生活質量為目的。這就要求高校藝術設計教育要與產業、科研機構、生產實體緊密接觸,實現藝術設計教育的教育、經濟和服務這三大功能,培養為社會經濟服務、為人民大眾服務、為人類的發展服務的從事藝術設計的專業人才,實現高等院校藝術設計人才的培養目標,實現藝術設計教育的最終目標:培養能夠適應當代社會發展需要,滿足社會和市場需求,具有良好的科學文化素養、敏銳的設計審美眼光、創新的創造思維能力和熟練掌握藝術設計專業技術的高素質人才。藝術設計是一種社會生產力,同社會與市場聯系緊密,必須面向市場需求??萍?、藝術和市場的結合點在設計,設計的核心在于構思,好的構思是發明、是創新。當今,我國開設的藝術設計課程已經過了幾代人的努力,正在不斷完善。但這種研究色彩、形態、空間、節奏、肌理等現象,把感受、體驗、實踐作為教學方法,以發掘學生潛能為主導的基礎教學體系還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著。如何完善自身,培養出更高標準的人才是我國藝術設計教育有待解決的大問題?!?1世紀將是設計的世紀”,設計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遠。大學的功能之一無疑是為市場提供勞動力,認清當前市場的特點與需求是制訂人才培養標準的主要依據之一。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的培養只有緊跟市場,才能讓畢業生的專業知識、技能和態度在勞動力市場中實現交換價值。藝術設計的畢業生不僅要學好專業知識,掌握新的軟件,而且還要具備溝通、營銷、投資和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識與技能。從設計的全過程來看,當前市場所需要的藝術設計人才必須具備廣博的知識與技能。特別是當國內高校經過數年的擴招之后,供求關系已向勞動力買方市場傾斜,就業中的不穩定成分增加,就更加要求畢業生須具備多方面的素質才能贏得雇主,為企業帶來更多的效益,為自己贏得更多的機會。
二、目前高校藝術設計教育存在的問題
1.學生的知識結構與企業需求的專業技能存在著嚴重的脫節
藝術設計教育不是一般的美術教育,但我國當代高校的藝術設計教育,仍是一種美術型的教育,或者說是一種舊有形態的“工藝美術”教育,而不是現代型的藝術設計教育,更不是一種未來型的藝術設計教育。用美術教育的方式來進行藝術設計教育是目前中國藝術設計教育存在的最根本的問題。從教學內容上講,藝術設計的教育體系不能完全地封閉于高校內部。目前,我們的一些高校的藝術設計教育,沒有企業的介入,無視社會的需求,或對企業的需求知之甚少。我們所培養出來的學生的知識結構與企業實際需求的專業技能存在著嚴重的脫節,以至于企業對我們的學生不認可,對學生的評價是:設計能力不強,實戰經驗又沒有。這就造成現在的尷尬局面:社會需求量很大,我們培養的畢業生又很多,但是雙方都在“望眼欲穿”。
2.藝術設計教育體系不夠健全,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專業技術不能適應市場需要
我國藝術設計教育體系從整體上說還是不夠健全的:我國目前許多藝術院校存在非設計專業教師從事專業設計教育,自然優秀者少之又少;更多的教師是疲于奔命,窮于應付各專業課程;而部分高校教師嚴重缺編,也是原因之一。設計,原本就是美的藝術與科學技術的結合體。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藝術設計教育理所當然應該把兩者緊密結合在一起,緊密追蹤現代科技的發展,及時把高新技術成果引入現代藝術設計教育之中,培養學生掌握現代化的設計技術與技能,提高學生熟練運用高新技術工具及其表現手法的能力。只有使所學即所用,才能達到學歷教育與專業教育的統一,才能適應市場的需求。但目前,高校的學歷教育與社會的需求和企業的需求脫節,中國現實的藝術設計教育很難令社會滿意:我們培養的大學生的學習理念、知識結構和專業技術不能適應市場需要。一些業內人士對此十分憂慮,其中最核心的問題就是沒有一個完整的緊密結合企業需求的藝術設計教育理論。
3.注重理論知識的講授,輕視實踐能力的訓練
我國很多高等院校都開設了藝術設計專業,從數量上說相當可觀,但從教育質量上講還不盡如人意。多數學校只注重理論知識的講授,輕實踐能力的訓練;不少高等院校在教學過程中課堂教學時數多,學生自學時間少,不給學生留出思維的空間和余地,難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出來的學生缺乏開拓設計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設計觀念陳舊,設計手法單調,尤其是缺乏實戰經驗,不了解當今社會和市場的需求,不了解企業的運作方式,不會為企業的長遠利益著想;藝術設計專業課程內容陳舊老化,不適應新的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藝術設計專業形成以理論為中心的課程模式,并且每門課程都力求很完整、很系統,這樣就導致課程之間內容重復,課時總量膨脹,學生自主支配的時間很少,難以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創新能力;實踐環節的設置層面過低,課外培養環節不規范,認識實習、市場調查等鞏固學生知識的環節過多,而學生動手實踐等有利于培養學生創造性的綜合性實踐環節過少,實習實踐多流于形式。
4.教學內容和教育方式落后,教學手段缺乏創新
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科特點決定了藝術設計專業的前沿性和交叉性,而且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等信息技術日新月異,那么及時更新教學內容,使之適應當前社會需求就成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但很多院校在課程設置上幾年如一日,很少進行調整,這樣做的直接后果是造成學生學不到最新的知識,使教學和社會脫節。另外,藝術設計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很多課程應以實踐為主,應改變過去老師講、學生聽的方式,在教學手段上加以創新。但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有些院校還在沿用傳統的以理論教學為主,課堂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這樣做只能降低教學的質量,限制學生創新能力的發揮。
三、對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育改革的思考
1.加強理論修養,樹立素質教育思想
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的培養模式要不斷創新,必須拓寬專業口徑,同時必須結合社會的需求。藝術設計教育的目的是幫助即將成為設計師的大學生認識和發掘自身的藝術設計方面的潛質,更多地關注社會和公眾的利益,讓他們在藝術與行為、社會和自然的碰撞中,跨出設計對象的范圍來考慮問題,容納各種積極因素來為己用。新時期對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緊迫要求,教育必須加強人力資本與智力資本的投入,其關鍵在于創新。培養大批藝術設計專業的創新型人才,是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的最終目標,也是高等院校人才培養的根本依據。對高校藝術設計專業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加強理論修養,樹立素質教育的思想,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的學生。對于一個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師和學生,創意思維尤其重要。只有對藝術設計的產生和發展有全面的、客觀的、理性的認識,才能在前人的基礎上培養出自己獨特的藝術見解。
2.改革藝術設計的教育體系,培養學生的市場意識與抗風險能力
抄襲和模仿決不是設計的本質,教育也一樣。在高等藝術設計教育中,質量是生命,特色是優勢,沒有特色的教育是失敗的教育,是沒有生命力和缺乏競爭力的教育。高校藝術設計教育體系的改革要根據加強素質教育和創新能力培養的思路設計教學計劃。藝術設計教育的課程體系的改革要深入調查研究,要研究社會的需求,企業的需要,并以點帶面搞試點,要在質量和特色上下功夫。從藝術設計教育而言,倡導創造性教育已有很長時間了,但時至今日,大多數院校,專業的教育仍然是傳統型的技法教育。有的院系,從素描、色彩、構成、字體到設計表現(效果圖,模型)等技法訓練課程占總課時的80%以上,而人文和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的課程很少,形成了學生表現能力(主要是繪畫能力)較強而人文科學綜合素質偏低、模仿能力強而創造性不足等問題,學生的市場意識與抗風險能力也較低。培養市場意識能讓學生對自己的前途有清醒的認識,使其在壓力之下產生動力,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并知道要學些什么;而抗風險能力,則主要包括廣博的專業知識基礎,預見市場發展的能力,及時拓展甚至轉換專業的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質等。
3.合理安排藝術實踐,構建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模式
教育創新對于國家發展、民族振興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明確其目標和實施途徑后,關鍵是實踐。許多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畢業生反映,在學校所學的知識在社會上不實用,在公司可以學到學校里所學不到的東西,這充分說明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學校教育的滯后。學校不僅要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轉化為技能,而且要把教學和社會實踐結合起來,積極開展不同地區的藝術設計產業開發、設計教育、設計信息研究等合作研討和交流。要克服重理論、輕實踐,重視課堂教學、輕視現場實踐的觀念,提倡崇尚實踐、善于實踐的教學觀念。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建立了基礎教學與工作室教學“雙程教學管理制度”。通過工作室教學,學生可直接參與教師的縱、橫向課題,加強科學與藝術的結合,這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認識的深度,而且能夠培養學生的市場意識。對于實踐教學不夠完善的院校,除了鼓勵學生去校外的公司兼職,學校內部也可以積極為學生創造實踐的機會,如校辦工廠、學校的設計事務所、工作室等都是學生設計實踐的理想場所。
4.加強教學改革的研究,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首創精神
構建藝術設計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必須重點突出“創新”。開展創新教育,培養高素質的藝術設計專業創造型人才,教育方法的改革是極其重要的一環。改革傳統的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培養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樹立以人為本、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全面而具有個性的發展,就要加強教學改革的研究。首先,應改變長期以來課堂教學中“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方法,要倡導互動式的教學方式,給學生留有自己思考的時空,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大膽創新的品質。其次,要真正確立起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創新教育的學生觀,要求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自主精神,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首創精神。知識經濟時代人的知識結構應具有既專又博的特點。美國現代管理理論的代表西蒙就是具備這種知識結構的典型人物。他運用計算機、數學、統計學等學科的知識對企業管理進行綜合研究,將泰羅的“科學管理”學說和行為科學結合起來,創立了決策理論科學,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茖W技術的日新月異帶動了藝術設計的快速發展,設計教育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和變化著,我們原來的教學內容、方法、模式如果再不改革的話,就會被新時代的大潮所淘汰。
參考文獻:
[1]華勇.論高校藝術設計教育如何適應市場[J].裝飾,2006(8).
[2]張巨平.藝術設計的創新教育研究[J].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05(9).
[3]李偉.對新形勢下藝術設計人才素質問題的探討[J].湖南商學院學報,2002(3).
關鍵詞:藝術設計專業;企業形象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教學實踐
0 前言
企業的識別系統主要由以下三個方面構成:首先是理念識別系統,其次是行為識別系統,最后是企業的視覺識別系統。企業形象設計課程研究的對象就是上述識別系統的三個構成部分。[1]藝術設計專業的企業形象設計課程是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進入中國的,當時的時代背景非常的復雜以及前衛,正是改革開放計劃經濟的初期階段,社會經濟體制最為主要的就是以公有制經濟為主的經濟體制,市場競爭力非常的小。同時,企業形象設計課程首先涉及的不是企業,而是作為高校專業課程執行。企業的識別在缺乏競爭的市場中顯得高瞻遠矚,具有非常顯著的前衛性。所以,在實施課程改革的過程中,需要從根本上分析實際情況,立足于實際情況進行以下幾個方面的初步嘗試。
1 改革課程的名稱
改革課程的名稱是課程改革最基本的部分。隨著社會的發展,該課程名稱的問題逐漸暴露出來。
第一,大部分課程名稱設置過于空泛,對于相關專業來說缺乏足夠的針對性,同時也沒有從根本上明確藝術設計學科的實際研究方向,沒有明確其實際學習方向。同時,其他非藝術類專業也有著差不多的課程,如企業管理學專業、市場營銷學專業等。這就說明,企業形象設計課程是一項多學科知識結構集成的課程,涉及很多個學科知識、明確的專業方向,同時具有非常強的綜合性。如果我們還是立足于視覺藝術表現這一個方面來實施課程教學工作,那么就很難從根本上滿足“企業形象設計”課程教學提出的各個方面的需要。在實際工作中,設置藝術設計學科課程名的時候,需要堅持藝術設計“視覺藝術”這一個重要的條件以及原則。
第二,在分析目前藝術設計學科的學習內容以及學習設計的基礎上,我們會發現,大部分課程名稱設置小而片面,對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所涉及的內容以及設計對象沒有進行全面的解釋以及表述。在此之前,在品牌建立過程中,企業是非常單一的,一般情況下,很少存在擁有多個獨立品牌形象的企業,同時,那部分跨行業做多品牌的企業數量更少。大部分企業選取自己的產品作為企業的名字,如太陽神、麥當勞等。[2]在上述基礎上完成的企業視覺形象設計工作,可以從根本上實現企業以及產品品牌視覺系統的全面覆蓋,且實現品牌形象跟企業形象的一致性。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產品品牌形象所發揮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其直接跟消費者發生關系,深入人心。想要在實際工作中占領大量的市場份額,同時滿足市場競爭的需要,大部分企業選擇更新經營模式,完成多個獨立品牌的構建以及擁有,完成多品牌戰略工作。不管是哪一個獨立的品牌,都可以按照需要完成獨立視覺形象系統的有效構建。例如,騰訊公司旗下的互聯網產品、寶潔公司旗下的洗護品牌產品等。[3]上述類型的企業旗下有很多的獨立產品,同時還樹立了大量的獨立品牌形象。分析設計專業課程,發現企業的視覺系統設計跟產品品牌視覺系統設計之間針對的對象存在明顯的不一致性。如果只是分析品牌形象設計,而獨立完成新課開設,那么就會存在明顯的不科學性;如果將其進行統一命名,也存在歧義。目前,大部分非企業可以實現視覺形象系統的有效設計,其中大部分會跟相關企業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區別于商業化的企業屬性,對其進行企業的定義是不合理的。所以,企業形象設計作為課程名稱的話,是非常片面的也是非常不合理的。
2 改革任課教師的教學模式
企業形象設計課程教學模式存在問題,詳細如下所示:之前企業形象策劃授課老師基本就是在學校上課,沒有把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融入企業當中,傳統形式的教學模式已經難以滿足實際需要。其教學內容不夠充實,過于片面,沒有把理論與實踐進行結合,同時其知識結構存在明顯的缺陷,存在嚴重的不合理性。在教學的過程中,其矛盾和問題會越來越明顯。在實施教學改革的過程中,為更好地了解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授課教師與廣西賀州市正豐現代農業股份有限公司進行合作交流。帶領學生親自深入企業進行學習考察,讓學生參觀該企業的現代農業銷售商城,全面了解企業的運行情況及企業的發展前景。校企雙方就進一步開展合作事宜進行了友好商談,達成了共識,讓學生與授課老師對該企業的企業形象設計進行進一步的改良設計。改革教學模式,真正讓教師的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對接,不斷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這是企業形象策劃設計這門課程教學改革的嘗試,為進一步探索可持續發展的校企合作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 改革課程開設針對的對象
目前,課程開設面對的專業學生范圍還是相對比較狹窄的,視覺傳達專業的學生是企業形象設計課程的對象。[4]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學生無視覺形象統一這一個重要的概念,進而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規范性以及整體性。在實際工作中,我們需要促使企業形象設計課程面向藝術設計的專業學生,分析該范圍學生的特征,對其實施針對性的課程設置。這樣一來,在單位做工裝設計的過程中,學生就可以從根本上掌握視覺識別系統的應用要求,同時還可以掌握視覺識別系統的統一規范,進而發揮最大作用。
4 改革課程的聯系性以及課程的系統性
視覺識別系統設計課程教學工作與本學科中其他課程的關系沒有被進一步明確,同時其沒有實現進一步的規范化及系統化。另外,企業形象設計課程跟其他課程的開設也沒有被進一步明確,缺乏規范化及系統化。上述存在的問題會對學生系統學習和理解企業形象設計課程產生直接的影響。開展企業形象設計課程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學生有效學習設計技能及設計知識,對學生進行培養,促進學生合理地完成設計內容的全面考慮,提升學生統一制定設計方案的能力。同時,企業形象設計課程本質上有非常強的專業性,是一門專業課程。所以,使本專業的其他專業課程跟企業形象設計課程系統、緊密、有效地聯系在一起,是進一步提升課程教學效率的關鍵之處。
5 結束語
我們需要認識到目前企業形象設計課程的不足之處,辯證分析其優點及缺點,找到最佳的方法,促使企業形象設計課程有效實施。在實際工作中,我們要進一步審視效果,做好教學理論的改革,促使企業形象設計課程指向進一步明確,促使其涉及的內容更加充實以及豐富,跟社會實踐接軌,發揮最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陳軻.淺談藝術設計專業企業形象設計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美術大觀,2015(02):150.
[2] 劉妤.藝術設計專業的網頁設計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包裝世界,2011(04):72-73.
關鍵詞:新媒體 行為識別 形象識別 交互性
中圖分類號:J52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1(b)-0224-02
當今社會,廣告宣傳形式正朝向高流動、高科技、高利潤、多層次的方向發展,不僅僅局限于之前的商業宣傳,在美化環境、公共服務等方面也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新媒體技術的研究仍處于尚未成熟的階段。由于新媒體技術的形象設計、規劃、管理等問題,使得其產生很多負面影響。接踵而至的問題是媒體廣告與企業形象不匹配,破壞企業整體形象,對企業產生負面影響,阻礙企業形象展現的發展。
1 企業形象設計的媒體現狀分析
Asiaposter(亞洲戶外)公司的CEO史默伍德曾說過:戶外廣告才是真正的大眾媒體。不是所有人都讀報紙、看電視或者上網,但是任何人只要一出家門,就會見到戶外廣告。
1.1 廣告在媒體中投放的盲目性
多年來企業主要依靠傳統媒體來做形象宣傳,據統計每個路口幾乎都有企業畫冊與海報的投放,重要的廣場也會設置電視媒體播放企業的宣傳片。琳瑯滿目的廣告處處可見,讓我們試想一下,受眾每天被重復的企業信息廣告包圍,廣告傳播的效果勢必越來越不盡人意。因此,企業的廣告形式需要創新,不僅在已有的廣告載體上尋求新的組合與拆分;更要從廣告的形式上有更耳目一新的感覺。并且杜絕過多的新媒體廣告堆積,以避免受眾產生厭煩心里。
1.2 新媒體技術應用的缺乏
目前來看,企業在平面媒體上的廣告已經接近飽和狀態,內容的展現缺乏創新,媒體的應用缺乏發展,雖然出現流動媒體形態車體廣告,但植入的形式單一,還是依靠車體的流動性將企業的標志、宣傳語帶進大街小巷,基本屬于平面廣告的被動連貫形式。一個好的廣告必然需要一個適合的傳播形式,因此廣告的依托媒體就顯得尤為重要。廣告投放者應根據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不同年齡等等的受眾人群做細致的調查研究,了解媒體投放的環境,根據受眾的不同,有針對性的選擇媒體形式,投其所好的去使用。
1.3 媒w選擇的完整性差
企業形象設計是通過企業的標準文字、圖形及其應用系統為基礎的識別宣傳,需要主動出現在受眾有效視野范圍內,并在相對時間內勸服受眾。而傳統媒體上的圖片和文字廣告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受眾對于其關注度能持續2 s以上的只占15%,且版面單一更換周期長、時效性也較弱,最主要的是無法及時反饋受眾的意見與建議。前期的廣告投入與后期的信息反饋不能形成及時有效的信息鏈接,媒體在選擇上缺乏主動性、強迫性與新鮮感。
2 企業形象設計發展的創新研究
2.1 互聯網+理念識別
企業的理念識別是企業存在的社會價值,也是企業需要為之奮斗的目標。自2015年以來,互聯網+成為各大媒體的熱門詞匯,互聯網+企業理念最主要的表現是,企業的發展要借助互聯網的平臺,將信息融合,把企業的價值推向新的社會高度?;ヂ摼W可以更有效的、更快捷的將企業的理念以簡練、形象的語言形態傳播出去。
2.2 行為與形象的完整結合
企業形象設計需要通過企業的標準文字、色彩、圖形三大要素及其應用系統將企業的識別傳達出去。因此,如何將行為與形象完整有效結合就是新媒體技術所研究的課題,行為與形象的表達也要依靠新媒體技術。
2.2.1 新媒體技術促進行為識別的統一發展
企業的行為識別分為對內協調和對外交往兩個方面。以往對內的行為準則條例規范都是以宣傳手冊、櫥窗欄目、墻體廣告的形式進行展現;對外的交往,主要以公關的行為準則、交往規范為主,依賴的對象是有主觀意識的人。這些先決條件決定了,行為識別的弊端性,使得行為識別的對內對外無法完整統一連貫運行。對內,宣傳范圍狹窄、形式單一、接受上屬于被動接受,條例的貫徹需要死記硬背。新媒體技術網絡、微信平臺、數字電視的產生,解決了這一矛盾。企業微信平臺使得企業內部外部人員都能了解企業的文化行為準則;網絡為企業走向世界嫁接了橋梁;數字技術從交互的問題入手解決了企業課題與外界的直接觸摸感應。對外,新媒體技術解決了維度空間的問題,戶外廣告加入時間特性,將彌補平面廣告瞬間記憶的缺點,以動態化多元化的形式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例如流媒體中的車體廣告,地鐵站的櫥窗廣告等等形式,隨著車體的移動將平面的圖片和影像利用時間差動起來。2015年上海地鐵靜安寺站,統一冰紅茶的廣告出現動漫、與吳亦凡的真人互動。長長的墻面上安裝可以捕捉行人動態的捕捉儀,進入屏幕范圍的人就會呈現簡筆動漫的圖像效果,吸引了不少觀眾駐足觀看自拍,偶爾吳亦凡也會出現在屏幕上,仿佛就在身邊一樣。
2.2.2 新媒體技術為形象識別提供廣闊空間
差別性是企業形象識別的核心,在繁雜的市場競爭中,同類產品的企業多如牛毛,企業應追求富有個性化的企業形象識別。個性化是企業的標志,方便消費者認同和購買。比如,有兩家大型企業,規模、大小、技術基本相同,但一家以“溫情服務至上”的形象推進市場,而另一家則沒有什么特色,那么這兩家的銷售結果就大不一樣。差別性的實現要依靠新媒體技術,字體設計動態化、圖形應用多元化包括色彩的應用打破常規性這是企業差別性體現的內容;宣傳不再依據人工分發的被動形式,而是以企業APP的形式主動被消費者接收,新媒體技術為形象系統的推廣提供了技術支持和正面回應的效果。
2.3 形象識別的媒體概念整合
傳統媒體下的企業形象宣傳以二維形態為主,互動形式也是單一的信件反饋、電話回訪等,報紙、雜志、電視、戶外廣告這些媒體從長遠發展上無法解決深度和廣度宣傳的問題,新媒體網絡除了具有傳統媒體的優勢外,還具有連貫、即時延展和融合的新特點,企業形象識別在新媒體技術環境下,不再依賴單一的媒體形式,企業與消費者的交流實現及時性,與社會的信息反饋更為便捷迅速,便于企業盡快解決所面臨的問題。
3 企業形象設計中新媒體展現的優越性
新媒體是企業形象設計宣傳中的有效的媒體形式,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時期的產物。新媒體技術既是一種內容載體,又是一種信息機構,還是城市中的景觀,在無形中體現著城市文化和城市形象,并且改變著城市生活。 有其優越性:功能的優越性,視覺圖像從靜態到動態的優越性,受眾接受程度的優越性,表現創意在形式上的優越性。
在功能上,就數字媒體中展現出企業VI形象的這方面來說,比其他的戶外廣告靈活性要高,流動的傳播方式,更容易讓受眾接受,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傳播范圍上遠遠大于其他的戶外廣告,可以說有網絡覆蓋的地方,就會在哪里傳播信息。這無異于在每個人的世界樹立廣告牌,其影響程度難以想象,很大程度上節省了成本,是一個性價比極高的媒體傳播模式。
從靜態到動態的表現方式是傳播形式的新發展,靜態的企業基礎形象系統,在新媒體的技術下,產生時間的延續與時空的錯亂,讓消費者身臨其境,解決平面廣告瞬時性的缺點。
在受眾接受程度和表現創意上具有優越性,相比其他戶外廣告有很大優勢,很多時候,大部分人在逛街時只是專注的向前走,而忽略了其它的街道。這種情況就需要一個主動,引導性廣告――流動廣告。流動的廣告要比靜止的更吸引人的眼球,尤其是再加上獨特的形象設計,就會讓受眾留下很深的印象。一般的戶外廣告都是在路邊或者樓宇上面,是靜止的,人們有時不去抬頭就不會看到,而新媒體廣告會主動走進人的視野,通過APP 操作了解企業信息,通過數字媒體從聲光電的角度吸引受眾。
4 結語
有位知名廣告人威廉?伯恩巴克說:“從本質上看,廣告是勸說,勸說便不是科學,而是藝術”。新媒體技術對于信息的傳播,目標更明確、畫面感更強,信息突出、鮮明美觀、成本低廉,最主要的是對受眾無要求,受眾面積大,實現主動性、勸服性強的特點。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新媒體捕捉到企業形象設計發展的問題要害,影射出了人類行為和心理活動內在的必然聯系,從低級到高級連續的發展這一規律, 有利激發人和指導人的意識,在企業的發展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于欣.新媒體語境下的VI設計[J].藝術與設計:理論版,2014(1):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