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10 10:14:22
序論:在您撰寫農業企業信息化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農業企業信息化項目技術復雜程度高。農業企業因為產品為種植作物,其生產經營受種苗、氣候、天氣、環境、土壤、降水、員工經驗、管理經驗、植物生長情況等方面的影響比較大,其信息化需求更難以把握,信息化建設項目管理的難度也比一般工業企業項目管理的難度更高。
2.員工信息技術程度低,導致項目實施難度高。如前所述,農業企業因受制于往前傳統的種植和生產管理模式,具體的基層管理人員甚至子公司經理的信息化技能嚴重欠缺,且年齡偏大。知識轉移的工作量困難較大,信息化技能培訓的難度較高。
3.信息化建設項目員工參與度低。農業產業由于多年來的傳統生產方式導致企業中存在一定的保守、對新事物接受程度低、接受速度慢等文化習慣,也導致企業員工在信息化建設項目中的參與意愿較低。
二、農業企業信息化建設進度影響因素分析
1.信息化項目內在因素對進度的影響。(1)因農業企業的生產特點,導致進度受影響。在實際操作中因需求分析受以下幾方面的影響:①需求提出的局限性。由于負責人職位問題,很少能夠熟知全局業務運作,所提出的需求的完整性因人而異。②需求描述的復雜性。需求的完整描述不僅面面俱到,內部的關聯性很強,錯綜復雜。③需求審查的隨意性。面對如此繁雜的需求分析與描述舉行的需求評審,并不能對需求描述作深入細致的分析。(2)低估了信息系統開發項目實現的條件。低估信息系統開發項目實現的條件表現在低估技術難度‘低估協調復雜度、低估環境因素這樣幾個方面。
2.組織保障體系對進度的影響。(1)根本導向問題。在企業信息化建設項目開發和實施過程中,如果內部協調不力、沒有形成合力,則最終很難完成信息化建設項目。這就必須要求項目管理組織必須明確工作基本準則和導向,在項目管理全過程都必需加以強調,否則,對項目管理的進度和成效將有極大的影響。(2)組織結構上的問題及其解決。作為項目管理的組織保證,項目組的組織機構對項目的成敗起著關鍵作用,組織結構是項目管理的骨架,其功能是溝通信息、協調矛盾、控制進度、維持運轉和指揮決策等。作為一個日常生產經營工作任務較重的農業企業,不可能成立項目式的項目管理組織,該項目的管理組織成員是由各部門抽調搭建成的,項目的項目組是矩陣式的組織構架,矩陣式組織構架既有項目組織注重項目的特點,而項目成員又是某一職能部門的成員,從而造成協調上的不利因素。
三、信息化建設項目進度控制的管理保障措施
1.農業企業必須做好業務流程的再造和完善。(1)流程重組的三個階段:初始階段、分析設計階段及實施階段。首先是項目的初始階段。這時應明確項目的內涵及意義,并由項目團隊將需要改進的流程與企業的經營結果如提高利潤率、降低成本等直接聯系起來,使企業認識到改進流程的意義。然后,正式進入流程的分析及設計階段。先對現有流程進行分析,可采用頭腦風暴法,列出現有流程中存在的問題。其次找出現狀與理想之間的差距,并在其中架設橋梁。然后據此設計出流程的各個步驟及衡量的標準。最后,提出從現狀轉化到理想狀態的實施計劃。最后,是流程的實施階段。設計完流程并非萬事大吉,實施階段是關鍵。在這一階段,要先定義實施的組織結構,與相關部門及員工溝通,并提供培訓。(2)在流程改造的過程中,有幾點關鍵因素必須注意:一是必須有高級管理層的支持,二是最好是由相關部門的代表設計,而不是完全依靠外力,這樣才能保證新流程容易被接受、可實施性強。
2.組織結構上的問題及其解決。(1)在企業內部必須明確信息化建設項目負責人與企業職能部門負責人的職責,確保項目負責人與職能部門負責人之間的權利平衡。在矩陣式項目組織結構中,項目組成員一般接受兩方面的領導:項目組負責人和原所屬部門負責人,一般情況下,成員對所屬部門負責人的忠誠度更高,因此,必須明確項目組成員在項目組內部的匯報關系,這樣有助于項目組成員對項目責任心的建立。(2)有效溝通和調節雙方矛盾。為了確保項目在時間、資源、效能上的合理平衡,項目組負責人必須與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充分溝通,除了讓職能部門負責人站在公司全局的高度上理解和認識企業信息化建設項目的重要性,項目組更必須幫助職能部門負責人充分了解項目各階段所處的環境、工作任務、對資源的需求、項目進展等等,從而使職能部門對項目組和項目有充分的認識,了解項目的資源需求,從而幫助項目組的工作順利進行。(3)確立項目管理工作的優先機制。在項目管理的實際工作中,隨時都會遇到項目組和職能部門之間的矛盾,要注意到,不是所有的矛盾都是容易解決的,或者說不是所有矛盾都是可以通過溝通解決的。當兩者的矛盾難以解決時,必須有一個機制來保證項目管理工作的優先性,這就從機制上確保了項目管理工作的優先性,從而保證項目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四、結論
關鍵詞:農業企業 財務管理 信息化
農業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的過程中,農業企業能夠將互聯網技術與會計有機結合起來,把原本由人工完成的數據收集、記賬等功能進行替換,從而完成對整個企業財務數據的歸納、組合以及預測。作為會計電算化進展的必然突破,農業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存在的優勢有,它能夠將企業各機構、運作過程中收入、成本、預算等各種資料以網絡技術為載體進行統一操作,并通過對農業企業進行預測、分析、管理和控制實現財務管理的網絡化。農業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在給人們帶來財務管理便捷化的同時,也產生了很多不便和安全隱患。筆者根據自己的認識,對農業企業信息化財務管理的特點做一些思考。
一、高度自動化
財務管理部門與企業內部的其他業務部門緊密聯系、不可分割。財務核算的基本數據一般由企業的其他業務部門提供,比如原材料的購買等數據信息由后勤采購部門提供,生產過程的基本數據由生產部門以及設備部門提供,有關固定資產的基本數據由管理設備的部門提供,銷售業績的基本數據由銷售部門提供。處理財務信息應當通過填制各種憑證、登記賬簿等相關過程。在以往的會計核算過程中,基本數據以及記賬憑證必須由人工進行收集,然后將其輸入原始憑證之中。這個過程所要花費的時間相當之長,也需要多個會計人員進行操作,極大地浪費了人力。農業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系統,利用網絡技術,把原本由人工完成的數據收集、記賬等功能進行替換,從而完成對整個企業財務數據的歸納、組合以及預測,既極大地縮小了會計人員的工作內容,減少了工作量,降低了農業企業的成本,也極大地節省了時間,提高了農業企業的工作效率。
二、管理預測能力很強
由于電子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推廣和普及,企業能夠在第一時間之內并獲取充分的商業信息,能夠將數據共享,資源共享,不僅如此,企業還能在第一時間內將信息進行反饋披露。由于農業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的推廣減小了會計人員的工作量,節省了大量時間,工作效率得以提高。因而,企業的會計核算將呈現出向財務會計、管理會計等方面發展的趨勢。財務部門與企業的其他部門聯系的更加緊密了,能夠有效提高管理預測能力,從而進行決策和控制功能。因此農業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的推廣將有利于農業企業主管部門的相關決策,實現財務與業務的共同發展,最終實現農業企業的長遠發展。
三、更全面的信息披露
在農業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中,財務信息使用者會讓企業財務部門準確反映企業財務現狀以及經營業績的財務信息,不管會計信息是對企業的長遠發展有利的,或者對企業的長遠發展不利,農業企業財務部門都應當對其披露。這些舉措能夠讓公眾對企業會計狀況進行全方位的認識。然而基于有限篇幅的限制,會計報表不能準確反映非數量化信息,更不能準確反映會計報表數字處理等方面的相關數據。與之截然相反的是,通過在線數據庫的使用,農業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能夠把企業會計及非會計信息予以包含在內,還可以通過網上報告的形式,對會計報表及附近的信息予以擴大容量。農業企業內外的信息需求者能夠采用在線訪問的形式及時獲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計算機網絡具有其他媒體不可比擬的優越性,這是由于計算機網絡為信息的供給者與需求者提供了一個橋梁。農業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的具體運作過程中,需求者能夠根據具體需求獲得會計信息,也能夠對這些信息進行深入的處理。
四、能夠對會計信息進行分步處理
在單個電腦工作的情形之下,農業企業會計部門通常來選擇固定的某些電腦來做好某項工作,從而使得這些電腦所承擔的工作任務較為繁重。然而,隨著農業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的應用,某項較為復雜的工作能夠被分割為若干線程,每個線程由網絡上不同的電腦共同來處理。比如,對于那些憑證錄入耗費人力的公司來說,應該按照一致的格式在不同的計算機上同時進行憑證錄入,財務管理系統的網絡版可以將其自動存進網絡文件服務器。在多個電腦上進行錄入,在一個服務器上進行儲存,這樣不僅能夠確保及時錄入憑證,而且還能確保進行統一儲存數據,最終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單個電腦所產生的數據冗余。
不管農業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有何種優勢以及何種特點,財務人員素質的高低,對農業企業信息化財務管理管理水平的高低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最終進一步影響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在農業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的具體運作中,除了網絡系統自身能否適合企業的發展需要之外,最主要的還是要取決于既懂計算機網絡,又了解財會運作的高技術人才的加入。具體而言,農業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要求會計人員應當具備過硬的網絡技術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各種能力。由于很多財務人員隊伍的專業知識欠缺、水平較低,還不能符合農業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運行的要求。所以說,加大對農業企業會計人員隊伍的培養力度,提升其綜合素質,是擺在農業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發展面前的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潘衛清.企業會計準則問題研究[D].廣西大學.2002年
關鍵詞:企業 農業 信息化
農民做為弱勢群體,在與外界各個主體溝通過程中,農民由于獲取信息能力弱,出現信息不對稱問題,這將會給農民為代表的低收入者帶來損失。[1][2][3]減少信息不對稱,提高農民信息利用程度成為目前信息科技類企業服務于農業農村發展建設,推進農村信息化工作的重點。農業信息化光電技術、遙感技術等多項信息技術在農業上普遍而系統應用的過程。由于信息及知識越來越成為農民在農業生產活動中的基本資源和發展動力,信息科技類企業服務于農業生產活動,培育和發展以智能化工具為代表的新的生產力并使之促進農業發展,造福于社會的歷史過程。對充分有效地開發和利用農業信息資源,推動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和農村社會進步的過程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1.信息科技類企業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的特點
1.1融入性
信息科技類企業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是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途徑。在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時期,將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的各種要素融為一體,進行數字化設計、智能化控制、精準化運行、科學化管理。
1.2效益性
信息科技類企業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能夠幫助農民在農業生產活動中,大幅度減少農業消耗,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業效益。農民充分利用得到的技術和信息提高農業生產率,幫助農民規避市場風險,減少自然風險帶來的損失。
1.3引導性
信息科技類企業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和信息引導,可以促進農業科技水平的提高,促進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農業基礎設施和發展環境的改善,促進農業增長方式轉變和競爭力增強,促進農業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2.信息科技類企業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的核心內容[4]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國家重大信息化工程建設規劃(2011-2015)》(征求意見稿)、《全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和《全國現代農業發展規劃(2011―2015年)》基本要求,《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十二五”提出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的基本內容為:農業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農業生產信息化、農業經營信息化、農業管理信息化和農業服務信息化五個方面。信息科技類企業服務于農業農村發展建設,為全面推進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中的應用而服務。推進農業信息化的核心內容應圍繞農業生產信息化、農業經營信息化、農業管理信息化和和農業服務信息化四個方面內容。
2.1服務于農業生產信息化建設
信息科技類企業服務于農業生產信息化建設側重點為:種植業信息化建設穩步推進,設施農業、園藝業信息技術應用水平顯著提高;養殖業信息化建設大力推進,規模化畜禽養殖業信息技術應用逐步擴大。
①服務于種植業信息化建設
信息科技類企業服務種植業信息化的宗旨為推進現代農業生產設施裝備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發展精準農業;實現設施園藝農業的自動化、智能化和集約化。將現代信息技術(地理信息系統、遙感系統、自動控制系統、射頻識別系統等)在大田種植生產的應用,建設農田管理地理信息系統、土壤墑情氣象監控系統、智能灌溉系統、測土配方施肥系統、作物長勢監控系統、病蟲害監測預報防控系統等大田種植信息系統。將現代信息技術在設施園藝中的應用,建設溫室環境監控系統、植物生長管理系統、產品分級系統、自動收獲采摘系統等設施園藝信息系統。
②服務于養殖業信息化建設
信息科技類企業服務于養殖業信息化的宗旨為積極推行健康養殖方式,實現集約養殖場健康養殖的智能化管理。將現代信息技術在養殖業生產的應用,建設設施養殖環境智能監控系統、聯合選育網絡輔助決策系統、飼料配方輔助決策系統、動物健康管理輔助決策系統和動物疫病診斷與預警輔助決策系統等;建設推進船舶自動識別(AIS)、捕撈作業系統、船舶自動導航系統和漁船管理系統。
2.2服務于農業經營信息化建設
信息科技類企業服務于農業經營信息化建設側重點為: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信息化建設;農產品批發市場信息化建設;農產品電子商務建設。
①服務于農業企業信息化建設
信息科技類企業服務于農業企業信息化的宗旨為提高企業在采購、生產、銷售、營銷、財務和人力資源管理等環節的信息化水平,推動企業經營管理信息化。將現代信息技術在企業經營管理的應用,推進農業企業使用企業資源計劃ERP、業務流程重組BPR等管理信息系統,引導國有農場使用地理信息系統。
②服務于農民專業合作社信息化建設
信息科技類企業服務于農民專業合作社信息化的宗旨為實現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會員管理、財務管理、資源管理、辦公自動化及成員培訓管理,為合作社提供農產品批發市場價格信息、農資市場價格和質量信息,實現生產在社、營銷在網、業務交流、資源共享。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綜合能力,降低運營成本,促進農民增收。將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管理的應用,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信息管理平臺。
③服務于農產品批發市場信息化建設
信息科技類企業服務于農產品批發市場信息化的宗旨為減少交易中間環節,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將現代信息技術在農產品批發市場信息化建設的應用,建設糧、棉、油、禽、肉、蛋、水產、蔬菜、花卉、茶葉等重點農產品在物流配送、市場、管理、交易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設。
④服務于農產品電子商務建設
信息科技類企業服務于農產品電子商務建設的宗旨為積極發展以電子商務為導向的配送物流,完善農業電子商務體系。建設農業電子商務平臺,提供生產、流通、交易、競價、網上超市等服務。
2.3服務于農業管理信息化建設
信息科技類企業服務于農業管理信息化建設側重點為:農業資源管理、農業應急指揮、農業行業管理、農業綜合執法等基本信息系統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信息化建設;
①服務于農業資源管理信息化建設
信息科技類企業服務于農業資源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宗旨為加強對耕地土壤質量、肥料肥效、農田土壤墑情等內容的監測;實現對不同類型草地生態系統資源、植被長勢、生產力、工程效益、草原利用、草原火災、鼠蟲災害、生態環境狀況等全方位的監測;養殖水面面積、養殖結構、水面質量進行監測。服務于資源管理信息化建設。
②服務于農業應急指揮信息化建設
信息科技類企業服務于農業應急指揮信息化建設的宗旨為及時掌握農業重大自然災害、草原火災、農業重大有害生物及外來生物入侵、漁業船舶水上安全、農業重大動植物疫情疫病、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等農業突發事件信息,提高預防和處置突發農業公共事件的能力,減少突發公共事件對農業造成的損失,保障國家經濟社會穩定。建設農業應急指揮信息系統。
③服務于農業行業管理信息化建設
信息科技類企業服務于農業行業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宗旨為對農業各行業進行動態監測、趨勢預測,提高農業主管部門在生產決策、優化資源配置、指揮調度、上下協同、信息反饋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建設農情(包括農、牧、漁、墾、機)管理信息化、農村集體資源管理信息化和農產品加工業監測分析和預警服務平臺。
④服務于農業綜合執法信息化建設
信息科技類企業服務于農業綜合執法信息化建設的宗旨為完善農藥、種子、飼料、獸藥等經營許可證審批流程,實現行政許可審批信息化,提高審批效率。實現信息報送、投訴舉報受理、監管工作記錄、案件督察督辦、檔案管理等功能。建設和完善行政許可審批信息管理系統,重點重點建設化肥、農藥、種子、飼料、獸藥等行業的執法信息管理系統。
⑤服務于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信息化建設?
信息科技類企業服務于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信息化建設的宗旨為實現監測數據即時采集、加密上傳、智能分析、質量安全狀況分類查詢、直觀表達、風險分析和監測預警。建設覆蓋部省兩級行政管理部門、部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機構和固定風險監測點三方面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信息管理平臺。
2.4服務于農業服務信息化建設
信息科技類企業服務于農業服務信息化建設的宗旨為廣大農民、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等用戶提供政策、科技、市場等各個方面的信息服務。信息科技類企業服務于農業服務信息化建設側重點為:部、省、地市、縣四級農業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基本建設。
綜上所述,信息科技類企業在農業信息化建設中,應將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的各種要素融為一體,幫助農民在農業生產活動中,大幅度減少農業消耗,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業效益。根據農業信息化建設項目為依托,從農業信息服務需求入手,圍繞農業信息規范化采集、智能化處理和精準化服務,開展了的技術攻關和產品研發,力求取得了一系列原創性成果。目前服務的重點為:創建三維模型農情信息標準體系的構建方法;建立具有自學習能力的作物生產測報智能建模方法,提高了測報的準確率;研發主動性推送信息服務系統、農業農村綜合信息服務系統、農產品價格信息預測分析系統等軟件,探索建立多級網絡型、普適終端自助型農業信息服務新模式,實現了基層信息個性化、協同式精準服務。
參考文獻:
[1]熊尚鵬.關于農業信息化建設若干問題的思考[J].農業經濟,2008.
[2]劉金愛.我國農業信息化發展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現代情報,2009.
一是軟硬件建設水平低。第一,一些基礎農業部門信息化設備不足、檔次不高,沒有建立或開通農業信息網絡和專門網站,有的雖有但網站建設水平低,信息量少,一些設備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第二,對農業信息的加工、分析、利用不夠,農業信息渠道不暢,農業信息市場培育不力,農業信息服務市場、農產品設計(農業生物工程技術)市場、農業資金(籌集、調動、投入市場、農產品加工市場、農產品存儲和運輸乃至包裝市場等亟待開發,農業信息服務亟待完善。第三,網絡應用水平低,軟件開發不夠。二是信息隊伍建設不夠,管理水平低。第一,缺乏專門的信息采集隊伍,未能為農民提供及時、準確的信息服務,對網絡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分析市場形勢、回復網絡用戶的電子郵件、解答疑問等更是欠缺。第二,缺乏既精通網絡技術,又熟悉農業經濟運行規律的專業人才,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復合型人才更是為數不多[1]。三是農民的現代農業信息意識不強。目前,大多數農村依然是依靠開會、辦班、發資料、有線廣播、有線電視等方式來傳播農業信息,農民很少有條件及時、直接地從網上獲得信息,也沒有能力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分析篩選,更談不上在網上信息了。
究其原因,首先,缺少有效的網絡載體,讓農民與現代農業信息失去了聯系。其次,農民的文化素質不高,據調查,在我國4.8億農業勞動力中,文盲、半文盲的占22%;38%的人僅有小學文化程度,接受過職業技能培訓的勞動力僅有9%,限制了農民對信息技術和網絡知識的學習能力,也決定了農民網絡信息應用能力的低下。再次,傳統文化的影響。四是小規模經營阻礙了農業信息化發展。首先,從農業生產規模與農業信息化的關系來看,小規模的農業生產,農民不可能有強烈的市場意識,其對信息的依賴程度自然會低,且信息技術的應用是需要一定生產規模的,也就是說只有在一定規模上使用才能獲得經濟效益。其次,從信息消費的角度考慮,經營規模越小,獲利的空間越小,農戶愿意為獲取信息所支出的成本就越低,信息交易就越不易成功。在小規模的土地上經營農業畢竟收益有限,不值得購買昂貴的計算機,也不值得花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和掌握計算機操作及網絡應用技術,況且即便是通過計算機得到了農業生產經營及科技成果方面的信息,也沒有多少空間可以使用,更沒有足夠的產品可以滿足供應。
2農業信息化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
一是農業信息化有利于政府決策和農民參政議政。決策者通過網絡技術,可迅速匯集相關信息,為宏觀決策和管理提供支持,實現對農業資源與環境、防災減災、農業科技等的信息化管理,從而促進政府職能轉變和行政職責的優化重組,提高管理、服務水平和效率,推動政務公開和公眾參與。同時,信息資源共享和政務公開可使農民在第一時間了解到黨和國家有關的農業產業的政策,從而為其參政議政創造條件[2]。二是農業信息化有助于提高農業生產管理水平。信息技術在農業上的廣泛應用,能促進農業生產實現自動化、信息化、高效化,使農業生產效率提高。同時,隨著農業信息化的發展,傳統農業的粗放式生產和高消耗的生產模式將被高度集約式的“兩高一優”集約化生產模式所代替,其產前、產中和產后一整套的貯運、耕作、加工、管理等作業,必須以信息技術作支撐。三是農業信息化有助于提高農業經營管理水平。根據農業信息化的發展,各地可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和產業優勢組建專業合作社,打造并形成龍頭企業,建立計算機聯網管理系統,讓農民自由地進入鄉、縣、省乃至全國和全球的信息網絡,及時了解市場信息、政策信息,按照市場需求選擇生產和合理銷售自己的產品,以發揮自己的優勢,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四是農業信息化有利于提高農業資源的利用效率。在農業現代化的進程中,合理利用農業資源,提高農業資源的利用效率至關重要。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不僅成本高、效率低,而且多以破壞環境、犧牲資源為代價,而農業信息化在為農業提供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信息的同時,也為人們帶來了全新的生產及管理理念,提高人們對農業信息資源的利用意識,加強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
3我國農業信息化的發展策略
3.1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
農業信息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其所提供的信息服務具有公共物品或準公共物品性質,其中,農業政策是典型的公共物品,政府是農業政策的制定者,政府有義務和責任將農業政策的目標措施、政策走向及時的、不折不扣的、低成本乃至免費的傳遞給所有農業生產者,讓廣大農民充分理解農業政策的實質。在信息化的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政府要做到“硬件”“軟件”一起抓。一方面要保證充足的農業經費投入,搞好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村村通電話”工程,努力做到將網絡遍及鄉鎮,甚至讓電腦入村入戶,同時重視傳統農業信息的傳播,派農技人員下鄉對農民進行面對面的指導。另一方面,在信息整合方面,政府要發揮好協調作用。尤其要加強農業、氣象、農機、農業院校以及農業龍頭企業之間的資源整合,實現資源共享,以提高農業信息資源的全面性、時效性、科學性及實用性。
3.2發揮農業合作組織和龍頭企業的作用
現階段農業信息化的主要服務對象是農民經紀人、農業大戶、農業龍頭企業、農業合作組織等介于農民與市場之間的中間層。因為他們對農業信息化的認知和利用信息資源服務于其經營活動的可能性要比普通農戶大得多,對信息的需求也較強烈。我們不僅僅要將他們作為主要服務對象,更應引導他們參與農業信息化建設,讓他們帶動農戶,用以解決農業信息化的“最后一公里”問題[3]。龍頭企業要建立自己的網站,并融入農業信息系統,讓企業網站成為社會了解企業的窗口和向社會推介自我的橋梁。
關鍵詞:龍頭企業;技術創新;對策建議
技術創新是企業發展壯大的根本動力和源泉。十以來,我國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近年來,天水市按照“扶優、扶大、扶強”的原則,大力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積極引導龍頭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提升產品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龍頭企業在農業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不斷增強,有力地推動了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對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發揮了重要作用。2014年,天水市龍頭企業已發展到456家,實現銷售收入52.8億元,出口創匯2200萬美元,凈利潤8.89億元,銷售收入、出口創匯、凈利潤分別較2010年增長87.57%、44%和60%。
1天水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技術創新現狀
1.1創新型企業數量不斷增長
據統計,2014年,全市有37家龍頭企業建立了專門的研發機構,74家龍頭企業建立了專門質檢機構,39家龍頭企業通過ISO9000、HACCP、GAP、GMP等質量體系認證,21家龍頭企業獲得省以上名牌產品或著名(馳名)商標,32家龍頭企業獲得“三品一標”認證,占到龍頭企業總數的8.1%、16.2%、4.6%和7%;全市涌現出了眾興菌業、長城果汁、神舟綠鵬等一批技術創新能力較強的龍頭企業,創新型企業數量比2010年增長了1倍多。技術創新成為企業提高產品質量,爭創名優品牌,加快發展步伐的巨大推力。
1.2少數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突出
目前,天水市現有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2家,省級27家,市級141家,縣級253家,縣級以下31家。成功在深交所上市龍頭企業(眾興菌業)1家。據統計分析,天水市80%的龍頭企業技術創新主要發生在國家級和省級龍頭企業,市、縣級龍頭企業開展技術創新仍比較少。主要是省級以上龍頭企業資產規模較大,面臨的市場競爭環境更激烈,管理層對技術創新的重視程度更高,企業發展對技術創新的需求更強烈。根據對64家龍頭企業的調查了解,資產規模在5000萬元以上的企業開展技術創新的比較多,資產規模在1000萬元以下開展技術創新的較少。從創新效果看,64家企業共獲得發明專利65項,其中眾興菌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獲得專利34項,占專利總數52%,有64%的企業沒有發明專利,有34%家企業只擁有1~9項,進一步說明了大型龍頭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發揮著領跑作用,大多數龍頭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較弱。
1.3個別領域技術創新水平領先
經過多年發展,天水市龍頭企業生產經營范圍已涵蓋制種育種、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貯藏保鮮、包裝檢測、運輸銷售、農資經銷、餐飲娛樂、休閑旅游等產業領域,但企業技術創新領域目前僅涉及航天育種、菌業生產、蜂產品生產、中藥材加工、果汁飲料加工等少數產業。少數企業在航天育種、菌業生產、蜂產品生產等領域技術創新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大多數企業技術創新主要采用引進、改進等模仿創新的方式。從64家被調查龍頭企業近3年研發資金投向情況看,50%以上龍頭企業研發資金投向技術改造、儀器設備購買和人員培訓,用于新技術開發、技術購買和科研人員培訓的相對較少。加工企業中近20%的企業主營產品技術是通過自主研發的方式獲得,37%的企業主營產品技術是通過購買和引進現成技術成果的方式獲得,30%的企業主營產品技術是通過合作開發的方式獲得。
2天水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技術創新中存在的問題
2.1創新投入強度較低
創新投入強度指企業技術創新研發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反映了企業在技術創新上的資金投入力度。國際上普遍認為,企業技術研究與開發費用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為2%,企業方可維持生存;占到5%的企業才具有市場競爭力,所以發達國家的企業一般維持4%~6%的研發投入水平。2012年,我國企業的研發經費投入規模已居世界第3位,但投入強度卻處于第17位,與美國、日本、德國和韓國等研發經費投入大國在投入強度上仍有較大差距。2014年,天水市456家農業龍頭企業科技研發費用為3520.6萬元,僅占銷售收入的0.78%。從調查情況看,企業研發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最高的是天水眾興菌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新投入強度已接近5%,但80%以上的企業創新投入強度低于2%,有9.4%的企業技術創新投入為零。由于創新投入強度普遍較低,大多數龍頭企業經營業務都集中在農產品種植、初加工、簡單包裝、冷藏運輸等低端領域,而精深加工、高端包裝、出口創匯產品較少,產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不高,市場競爭力不強,很難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2創新機制不完善
企業技術創新管理機制主要包括創新戰略制定機制、技術人才管理機制、創新資金管理機制、創新組織管理機制、創新成果管理機制等。企業技術創新機制的完善程度影響企業技術創新的可持續發展。從調查情況看,目前天水市大多數企業技術創新機制不健全。從對64家企業技術創新管理機制建立情況的調查,制定了創新戰略或規劃的企業有45家占70%,建立了1項技術創新制度的企業有22家占34.4%,建立了2~4項技術創新制度的企業有33家占51.5%,建立了5項以上技術創新制度的企業有3家占4.7%,還沒有建立技術創新制度的企業有6家占9.4%,大多數龍頭企業的創新管理機制還不完善。
2.3創新人才普遍缺乏
目前天水市農業龍頭企業中以家族式企業較多,部分農業龍頭企業的經營者由于文化基礎較差,“小富即安”“小則滿”的小農意識較濃,市場開拓意識不強,有些農民企業家經營決策的隨意性較大,內部管理水平不高,對高新技術人才的培養和引進重視不夠。另外,許多龍頭企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定渠道不順,職務職稱等待遇落實困難,科技人才流動性大、穩定性差,企業普遍缺乏會經營、善管理、懂技術的人才,與現代企業發展要求相比差距較大。從對64家龍頭企業技術人員調查情況看,50%以上的企業技術人員占職工總人數的比例在10%~30%之間,個別企業技術人員占比差距較大,最高的達到80%,最低的僅2%,大多數被調查企業技術人員較少,即使是省級以上龍頭企業中高職稱、高學歷的創新型人才也很少,難以滿足企業技術創新的發展需要。
2.4創新環境有待改善
目前,龍頭企業技術創新的發展環境雖比以前有很大改善,但仍不寬松。一是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夠。最突出的問題是對知識產權權利人的司法保護力度不足,對侵權者的制裁力度不夠。二是政府對國內企業技術創新的消費引導不足,如政府采購法中沒有體現政府采購對國內企業自主創新的促進作用。三是創新服務跟不上。在市場運行規則、價格體系和調節機制、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以及為企業創新提供服務的市場中介組織等方面,還遠沒有形成。四是企業技術創新的政策金融環境尚不完善。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還不完善,研發設備加速折舊政策落實不到位;企業技術創新融資難的問題始終難以化解,創新型企業上市融資以及已上市創新型企業再融資和市場化并購重組還有很多困難;商業銀行針對企業技術創新的貸款模式、產品和服務與企業需求之間還有很多距離,技術創新貸款占企業貸款總額的比重很低;科技成果出資入股并確認股權還不夠完善,對企業技術人員開展技術創新的積極性還不高。
3提高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對策
3.1營造企業技術,創新良好環境
環境因素是提高技術創新能力的基礎條件,良好的環境建設可以使企業從各方面獲得進行技術創新的便利條件。一是加大對自主創新企業的政府采購力度。優化政府采購目錄,加大對國內龍頭企業技術創新產品的采購力度,支持企業通過技術創新拓寬市場。二是全面落實創新優惠政策。貫徹落實企業研發費用稅前抵扣、新設備加速折舊等促進企業技術創新的各項優惠政策,降低龍頭企業技術創新投入規模“臨界點”,促進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局面。三是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加快知識產權審批時間,延長保護期限,加大侵權的處罰力度,保護企業知識產權權益,切實解決企業技術創新后顧之憂。四是充分發揮農業園區龍頭企業孵化器作用,為龍頭企業提供全方位的創新服務,推動企業做大做強,形成規模效應。
3.2確立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
企業直接與市場聯系,最了解市場對技術創新的需求,因此,龍頭企業天然成為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應用的主體。只有明確企業的主體地位,并且發揮好企業在市場中的主導作用,才能促進龍頭企業技術創新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推動科研成果的產業化。一是發揮政策引導作用,為企業技術創新提供政策、資金、人才等支持,調動龍頭企業的積極性,激勵企業更好地發揮其主體作用。二是增強企業自主創新動力。加大企業負責人培訓,提高管理者創新意識,引導企業制定創新發展戰略和規劃,建立健全創新機制,充分利用對市場需求信息的敏感度和對市場變化適應快的特點,積極進行技術創新,加快推進自主創新能力的形成。三是加強校企科研對接。發揮高校和政府研究機構科研優勢和人才優勢,促進合作創新,推進產學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轉化。
3.3建立現代農業企業信息創新體系
企業要不斷拓寬技術信息渠道,通過多種渠道如“互聯網+”、技術市場等主動獲取創新信息,并將有效信息應用于自身技術創新活動上。建設政府農業龍頭企業技術創新信息交流平臺,促進企業間信息網絡的建立,并通過信息平臺向農業企業提供整個市場技術創新的相關信息,促進龍頭企業產業化。在完善的技術創新信息網絡的基礎上,加強對引進技術的改進,提高產品研發能力和技術儲備水平。大部分農業企業相對來說實力弱,自主創新能力差,最初一般采取合作創新或模仿創新模式。龍頭企業需要根據自身特點和市場變化,充分把握市場上的技術創新信息,通過研發人才對引進技術進行改進創新來不斷降低產品的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
3.4積極完善企業技術,創新融資政策
引導龍頭企業加大R&D的投入,不斷提高創新投入強度。一是拓寬企業技術創新融資渠道。通過提取企業技術創新準備金、開展多渠道融資和合作創新等各種形式解決技術創新活動資金需求,拓寬融資渠道、創新融資方式,積極爭取各類科研項目的支持,補充企業研發資金需求。二是完善技術創新風險投資機制。設立各種農業企業創新基金和風險投資基金等,并聯結金融機構及其他投資主體,構建農業企業多元化的金融投資(下轉第9頁)體系;健全對農業企業技術創新的風險投資機制,分散和降低企業技術創新的風險,促進農業企業的技術創新。三是加強企業技術創新金融政策支持。各級政府應進一步完善對龍頭企業的金融支持政策,設立龍頭企業技術創新貸款貼息專項,支持龍頭企業開展技術創新,研發具有較大市場潛力的新技術、新產品。
3.5完善企業技術創新人才激勵機制
會計信息化作為會計與信息化技術融合發展的產物,對于提高會計工作質量和效率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F階段我國農業企業的會計信息化仍然處于相對落后的階段,農業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還存在著較多的問題,尤其是在資金使用、信息共享、賬目處理方式等方面仍有較多的不足之處。因此,加強農業企業的會計信息化建設,已經成為農業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內容,這對于改進農業企業的整體經營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率也具有重要的意義。農業企業會計信息化基本特征概述
農業企業主要是指從事農、林、牧、副、漁等相關行業生產經營活動,具有自主經營以及核算管理的獨立法人經濟組織。會計信息化則主要是指將會計工作與信息化技術相結合,通過會計信息化系統實現農業企業內部相關會計信息數據錄入、處理、分析、傳遞、使用等會計工作環節,進而服務企業的經營管理決策。農業企業會計信息化基本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財務會計信息具有多樣性
農業企業會計工作早已向管理會計延伸,因而財務會計信息不僅僅是財務會計的專業信息內容,而且涉及到企業的生產經營銷售等各個環節的相關信息,也是服務于企業的經營管理決策的重要依據。
財務會計信息化屬于動態管理過程
在財務會計信息化的具體應用過程中,財務會計信息數據的輸入是動態的過程,經濟業務發生后,相關的業務信息數據及時錄入企業的會計信息系統進行匯總分析處理,通過動態的信息數據錄入確保企業的經營管理層能夠第一時間掌握企業的實際業務經營情況。
財務信息化具有較強的季節性
作為農業企業而言,由于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對象主要是農產品,因此農業企業在采購、銷售等業務方面的各個環節季節性都比較強,這也決定了農業企業的會計核算與一般企業的會計核算也有著較大的不同。
對財務會計人員綜合能力要求較高
農業企業會計信息化對于財務會計工作人員綜合能力也有著不同的要求,財務會計工作人員除了必須全面的掌握相關的會計信息化技術、會計專業實務技能以外,還必須熟悉相關的國家經濟、農業等政策要求等。
農業企業會計信息化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分析
農業企業會計信息化基礎條件相對較為薄弱
我國的一些農業企業,在自身的經營管理中,往往是將精力集中到了企業的業務工作開展過程中,對于財務會計信息化工作的開展重視程度不足,對于財務會計信息化的整體投入不足,硬件設施以及配套軟件水平不高,對于財務會計工作人員也缺少專業化的業務培訓,影響了農業企業會計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高。
農業企業會計信息化內控管理不到位
確保實現農業企業會計信息化的規范高效安全,必須有相對較為健全的內部控制管理制度。但是目前我國一些企業的會計信息化內控建設較為薄弱,對于財務會計人員的授權、信息系統技術程序的控制、會計信息標準化等方面,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這也是制約農業企業會計信息化水平提升的關鍵因素。
農業企業會計信息化的制度不健全
由于很多農業企業的會計信息化體系發展水平不高,因而在會計信息化建設的制度方面也存在較多的漏洞,尤其是在財務會計信息數據安全、安全管理、信息管理、授權管理等方面,制度不夠健全完善,導致農業企業會計信息化開展缺少相應的指導遵循。
農業企業會計信息化應用改進研究
加強農業企業會計信息化的基礎建設
農業企業的管理層應該高度重視會計信息化的重要作用,積極地增加財務會計信息化方面的相關投入。除了配備必要的基礎硬件設施以外,重點還應該加強財務會計信息系統數據庫平臺與應用系統的建設,通過局域網或者是互聯網等實現企業內部各個部門之間的財務信息互通,為數據收集、傳遞、分析、存儲等提供平臺,并結合農業企業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財務軟件,開展各項財務會計處理業務。其次,應該注重加強對農業企業會計信息化人才的培養,除了最新的財務會計制度、會計理論知識以外,重點還應該圍繞最新的農業產業政策、EPR理論知識等方面,不斷提高農業企業財務會計工作人員的綜合能力水平。
注重農業企業會計信息化的內控安全管理
對于農業企業而言,由于在財務會計信息化的環境下,大量的信息數據處理處于集中化、自動化、關聯化、流程化的階段,中間環節數據出現錯誤很有可能造成整個財務會計信息系統的數據失真,因此在農業企業的會計信息化體系建設過程中,更應該融入內部控制管理。
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重點是明確農業企業內部控制管理的具體要求,并通過嵌入式地引入信息系統之中,特別是諸如農業企業的資金使用、財務報銷等關鍵會計業務環節,整體式的嵌入到企業的信息化流程之中。通過對這些關鍵點的控制,依靠財務會計信息系統進行自動審查,進而確保內部控制管理得到有效的貫徹落實。
完善農業企業會計信息化管理制度建設
確保農業企業會計信息化體系有效運作,必須制定完善的會計信息化管理制度。首先,在農業企業會計信息化的制度建設上,應該將數據安全置于首位,尤其是在農業企業會計信息化的數據安全、網絡安全等方面,完善相應的授權管理制度、密鑰制度、授權制度等相關的信息制度。其次,應該完善相應的信息管理制度,將農業企業內部的各種信息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充分發揮管理會計的職能,為企業的生產、銷售、庫存等相關業務管理提供決策支持。
不斷提高農業企業會計信息體系的標準化水平
在管理會計標準化不斷發展的新時期,在農業企業會計信息化的建設過程中也應該積極地探索改進完善,特別是將“互聯網+”的理念應用到企業的會計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通過新的管理思維及管理模式,拓展財務管理的深度與廣度,實現封閉的財務會計向流動的管理會計轉型。例如,在企業的會計業務處理過程中,可以在企業內部構建財務會計共享服務中心,并制定規范化的管理流程,對于報銷、登記帳等相關的業務,可以直接通過手機移動終端等方式,直接將業務數據傳遞至后臺進行審核處理,徹底改變傳統的手工填單模式,不僅可以大幅提高企業會計工作的效率,而且還可以有效緩解財務會計工作人員的工作強度,對于防范各類財務會計舞弊行為的發生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結語
完善農業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對于促進農業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非常關鍵的作用。在農業企業會計信息化的建設過程中,企業應在信息化管理制度體系建設、信息化內控管理、會計信息標準化等幾方面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以提高農業企業會計信息化水平,進而提高農業企業會計工作效率和質量。
關鍵詞:農業企業;會計;信息化;人員素質;管理制度;信息化平臺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的穩定和發展一直是國家與黨所關注的重要問題,各級政府也一直采取各種有力的措施去解決農村發展中的各種矛盾。而農村中所存在的主要糾紛和矛盾,大多數表現在財務上,從目前的發展現狀分析來看,農村財務會計工作普遍存在著賬目混亂、效率低下、信息化程度低以及透明度不高等亟待解決的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村經濟的發展。注重農業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不僅有利于規范農村財務會計的整體發展,而且促進農村會計的時代化進程,為農村的經濟繁榮以及農民的安居樂業提供強而有力的活力源泉。以下內容將對如何促進農業企業會計的信息化做出比較具體性的分析。
一、注重提高農業企業會計從業人員素質
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社會的進步,市場的競爭已經逐漸轉變為優秀人才的競爭,注重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不僅是加強農業企業會計信息化的關鍵,更有利于培養更多優秀的財會人員。詳細一點來講,首先,農業企業相關部門負責人要充分結合農業會計的實際發展情況以及工作情況,為會計從業人員提供更多的參與培訓與教育的機會,通過專題會議、主題性的拓展訓練活動、邀請農業會計信息化方面的專家前來指導以及推薦優秀的會計從業人員外出深造等多種有效的途徑,全方位地提高會計從業人員的素質,使得他們能夠較為熟練地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術、農業會計信息化方面的理論知識等,幫助他們更加從容、自如地應對財會工作中的新挑戰與新任務;其次,要注重加強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要讓他們認識到在信息化所提供更多便利的條件下,更是要重視嚴格按照規章制度辦事,運用有效的獎懲手段進一步規范農業會計工作,以防、等不良問題的滋生;再者,要注重加強對會計從業人員的考核,考核的內容要包括會計工作業績、計算機操作能力、工作態度以及團隊協作能力等因素,并將考核的結果與他們所獲得的福利待遇和薪酬相互掛鉤,從而引起他們對農業企業會計信息化的重視,開展高質量的會計工作。
二、制定農業企業會計信息化的各項管理制度
科學合理的規章制度有利于促進農業企業會計信息化的進一步完善,更利于農村各項事業的長足發展。具體來說,其一,操作環境涵蓋兩個方面:系統操作過程與系統維護過程,其中操作過程要借助于制定一套嚴格且完整的操作規范去實現,同時要明確財會人員的工作注意事項、操作程序以及自身職責,逐步形成科學合理的信息化系統文件;系統維護過程則要通過構建計算機機房管理制度、對計算機數據庫進行加密、構建必要的防火墻系統、設置操作權限等形式,全方位地保障會計信息系統的安全性,為農業企業會計信息化進程的順利化奠定扎實的基礎;其二,要結合農業企業會計信息化的重要特點,制定相應的崗位責任管理、檔案管理、機房管理、計算機病毒防治機制、操作管理等制度,保證系統安全、高效地運轉,以便充分地發揮出會計信息化的優勢。與此同時,相關負責人還要注重與會計工作人員進行必要的溝通與交流,鼓勵他們根據平時的工作實際提出自己的想法與建議,從而為規章制度的制定凝聚更多的活力源泉。
三、完善農業企業會計信息化運行平臺
要想逐步實現農業會計的信息化,構建與推行完善的信息化運行平臺是重要的條件。在完善農業企業會計信息化運行平臺方面,可以依靠國家正在建設和諧新農村、逐步實現農村城鎮化的東風,借助于國家在新農村建設方面所給予的政策與經濟扶持,開發適合本地經濟發展的農業會計信息化管理獨立模塊,并開發出面向廣大農村與農民群眾的專業性會計信息化應用軟件,盡可能地開發出集財務管理、收益分配、政務公開、財務監督以及資產運營決策等融為一體的計算機軟件,為農業企業會計信息化提供有利的幫助;還有,要注重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所有經營成果、集體資金的使用情況、民生情況等實時地在會計信息系統中展示出來,讓農民群眾能夠第一時間知曉,增強農民的監督權、知情權和參與權,如此一來不但可以深化財務公開,而且拉近了與農民群眾之間的距離,利于增強農村集體組織的向心力與凝聚力。
四、結語
會計信息化是世界發展的大趨勢,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變革的重要力量,對于會計事業的長足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農業企業會計的信息化是大勢所趨,我們要不斷地總結實踐經驗和借鑒精華,探索更多的利于推動農業企業會計信息化的良好途徑與方式,在緊跟潮流的前提下讓信息化在農業企業會計發展中發揮出更大的價值與作用。
作者:陳必海 單位:朔州市農業綜合開發中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