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08 10:12:22
序論:在您撰寫學前兒童繪畫教育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兒童繪畫;自由;純真;顛覆
一、兒童繪畫的定義及特點
兒童繪畫是指兒童通過觀察、認識外部世界后,盡情發揮想象力,繪制出來的美術作品。
兒童的繪畫活動是兒童真實的自我表現。孩子喜歡的、厭惡的都在繪畫過程中直接地呈現出來。也就是說,兒童的繪畫活動其實就是孩子對自我興趣的自然展現過程。而興趣也是促使兒童進行繪畫活動的內在動力。同時,孩子在進行繪畫活動時,并不像成人那樣把繪畫當作一種需要認真應付的工作或者活動來看待,他們更愿意把繪畫活動當成一次自己感興趣的游戲。以游戲的心態對待繪畫活動,對于任何一個成年畫家來說都是很難得的,只有拋棄現實的功利心,才能畫出最感人的作品。在游戲中,孩子純真的天性和真實的自我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也許正是因為這一點,兒童的想象力在繪畫過程中得到徹底的解放,使他們的美術作品具備如此強烈的感染力。
由于兒童的年齡較小,正處在人生的初級階段,他們對世間萬物的認識是粗淺的、不全面的,甚至是有偏差的。他們并不具備成年人所擁有的一套以客觀現實為標準的評判邏輯或觀念。換句話說,由于孩子不具備成年人的邏輯思維和觀念,所以他們在繪畫活動過程中,并不受到這些邏輯思維、觀念的束縛和左右,使他們的想象如天馬行空、無拘無束,畫面大膽、純真、夸張、毫不掩飾。使得孩子的繪畫作品更貼近人們的心靈,也更容易與觀眾的內心產生共鳴而令人們感動;這是繪畫創作中最難能可貴的,這也是成年畫家無法企及的。
作為一名成年人,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早已脫離了兒童時代的稚嫩,童年時代的自由率真、天真爛漫被成熟的理智取而代之。當他們進行兒童美術作品的創作時,如何創作出符合兒童審美要求的繪畫作品,視乎成為橫亙在眼前不可逾越的鴻溝。這“鴻溝”是每一位成年人都無法逾越的,就連畢加索都說:“我可以在很短的時間里畫得像一位大師那樣,但卻需要用一生的時間去學會畫得像孩子一樣?!?/p>
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面對兒童繪畫時束手無策。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與專業的美術院校學生在兒童繪畫創作方面也有其天然的優勢。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大部分都沒有經過美術專業基礎訓練,在繪畫造型、色彩應用等方面基本保存孩童時代的稚拙和樸素,這使得他們繪畫作品中的造型、色彩更接近兒童的趣味和審美。而他們所缺少的就是兒童的想象力和表現欲。
因此,怎樣激發學生的聯想,解放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創作出符合兒童審美要求的美術作品,是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必須重視的一道教學難題。
二、兒童繪畫創作原則
許多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接觸兒童繪畫的最初,帶有一定的個人偏見或誤解,他們會以自己的審美觀念去衡量兒童天真的作品。他們會認為,兒童繪畫作品簡單粗糙,僅僅是兒童隨手草率的涂鴉而已,沒有真實的造型空間和色彩質感。如果以寫實的標準和手法進行幼兒美術教學活動,偏離了孩子的興趣趨向和審美喜好,會得到怎樣的教學效果便不言自明了。因此,培養學生的兒童繪畫創作能力,要注意一下創作原則:
1.稚拙原則
首先要糾正學生錯誤的觀念,強調要以兒童的審美需求為創作的出發點。擯棄以寫實再現客觀存在為目的的繪畫理念和手法。寫實的繪畫作品,力求在二位的平面上塑造三維立體的真實錯覺,創作這樣的作品需要作者具備扎實的繪畫基礎和細致理性的觀察分析能力。
兒童的身體及智力發育還不成熟,他們是依靠直覺認識外界的,因此,不能仔細理性的觀察外界的事物。而那些被孩子見到過或者觀察過的事物,僅僅是在孩子的頭腦中形成了物象特征的模糊的概念。過于嚴謹、理性的寫實繪畫很難引起孩子的興趣。這一時期教師和家長不能以成人的眼光來評價兒童畫作品,也不能讓兒童去模仿成人的作品或技法,要給孩子充分的自由,順其自然,讓兒童用自己喜歡的表現方式畫自己喜歡畫的內容,使兒童純真的天性得到保存。
我們不得不回過頭來,想想我們的童年時代,嘗試以孩子的眼光進行創作。不追究像與不像,真實不真實,只追求稚拙的趣味和奇幻的想象。盡量不以真實的客觀規律作為衡量作品的尺度和標準。
2.題材興趣趨向原則
認真留意兒童的繪畫作品,我們不難發現,大部分的作品比較活潑、可愛。孩子們把自己喜歡的動物、植物,自己的父母、老師、朋友,畫到作品中。因此,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創作的繪畫作品必須貼近孩子的生活,以孩子最熟悉的生活內容為創作的題材,這樣更容易與孩子產生共鳴,也更利于激發孩子的繪畫興趣。
3.顛覆性原則
顛覆性原則是指在兒童繪畫創作過程中,盡量顛覆正常的邏輯關系、物理關系、比例關系、色彩關系。這樣可以打破正常的思維模式,使學生的想象力得到徹底的解放。
顛覆邏輯關系是指在創作中,把本來毫無關聯的兩種繪畫素材進行巧妙結合,形成獨特的畫面內容,給人以奇特的新鮮感。例如,動物和植物結合。我們可以畫出一棵高大的樹,但樹上結滿的不是果實和鮮花,而是大大小小的各種各樣的魚。我們也可以畫一頭長頸鹿,而長頸鹿身上開滿了各種鮮花、生長出各種瓜果。
顛覆物理關系是指以正常的物理關系在畫面中進行相反的處理。這種方式可以使觀眾產生無限的聯想。例如,鯨魚本來應該在水中生活,但在繪畫作品中我們可以把鯨魚畫在天上飛翔;火車在陸地上奔跑的交通工具,我們可以把火車畫在樹干上和花瓣上。我們還可以把人畫在云朵上,與小鳥一起翱翔。
顛覆比例關系是指把原本正常的物體比例關系進行放大、拉長,使畫面中物體的比例形成強烈的反差。比例關系的應用最容易使一件作品貼近兒童的審美,因為孩子在繪畫的過程中不會在意畫面中個主體的比例關系的。例如,把西瓜畫得比汽車大;把長頸鹿的脖子畫得更長;可以把一群小朋友畫在向日葵上做游戲等等。
多元文化教育起源于美國,是美國現代教育倡導的一種基本理念和一種教育改革??巳鹚雇。–hristine,1999)認為,多元文化教育是“基于對民主的信仰和珍視,在存在文化差異的社會中與多種文化相互依賴的世界中確認文化多元化的一種教學和學習取向”,其目標在于“使屬于不同人種、宗教、文化、社會階層的集團,學會保持和平與協調相互之間的關系,從而達到共生”。美國學前教育專家莫里森(G.S.Morrisonrenwei)認為,多元文化教育是幫助兒童理解、欣賞、尊敬其他種族、性別、社會經濟、語言和文化背景的人,使兒童能夠在一個不同文化的世界中生活、學習、交往和工作的教育,獲得平等的機會,得到充分的發展??梢?,在西方,多元文化的概念多立足于不同的民族和種族,多元文化是尊重和平等對待弱勢民族與不同的種族文化。而今,多元文化教育的全球化發展趨勢已成為世界各國尤其是多民族國家必須直面的挑戰。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多元文化社會系統的構成不僅來自中華民族內各民族的文化,還來自于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主流文化與非主流文化等文化形態的沖突與融合。
二、多元文化融入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的必要性
學前兒童作為一個發展中的人,他雖然還沒有能力承擔社會責任,但必須按照一個合格的社會成員的樣式受到培養。在學前兒童社會教育中,融入多元文化教育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樹立兒童全球化視野
過去在我們的傳統文化教育中存在一種誤區,即:喜歡突出和頌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優越性,用意識形態的思維批判和貶低其他文化,特別是西方資本主義社會文化,認為“資產階級思想都是腐朽的”、“資本家只知道享樂”等等,從而樹立一種文化對立情緒,某種程度上變成了一種狹隘的民族主義教育。21世紀是信息化的時代,互聯網把我們緊緊連接在了一個地球村,不同文化的交往將面臨共同的問題,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要解決各自文化中的問題,必須要培養國際視野、全球眼光,相互借鑒經驗。因此我們必須隨時關注全球動態,了解國際學前教育的發展趨勢,使本土化與國際化接軌。
(二)增進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和自豪感
多元文化教育的首要任務是要讓學前兒童認識和了解本國本民族的文化,感知中華民族內各民族的生活方式、民族特色、民族禮儀、民族語言,能夠充分感受到自己的語言、文化、民族歷史的美好與偉大,從而樹立自豪感。
(三)培養開放意識和接納能力
多元文化教育為兒童創造了了解和認識世界各國文化的機會、接觸不同的族群,既知道自己民族的文化與歷史遺產,又能學習和感知新的外來文化,同時還增強了他們對其他民族的喜愛,學會接納包容不同的生活方式、習俗與語言。從小培養兒童開放的意識和悅納他人的胸懷。
(四)學會分享和理解
兒童出生后作為一個自然人成長為一個符合社會要求的社會人,不僅要面對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還需要與社會成員進行交往。多元文化的教育有助于幫助兒童學會與不同的人打交道,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學會不同的禮儀,尊重他人的想法,理解他人的感受,同情不同民族人民曾經遭遇的磨難。
三、學前兒童社會教育多元文化視域的內容
學前兒童社會教育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將社會教育作為五大領域活動之一,足見學前兒童的社會性發展在其一生的成長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學前兒童的社會性教育以發展幼兒的社會性為目標,以增進幼兒的社會性認知、激發幼兒的社會情感、引導幼兒的社會為主要內容?;诙嘣幕纳鐣逃厝灰c《綱要》規定的內容契合,因此,筆者認為主要應抓住三個方面開展教育。
(一)加深多元文化認知
兒童社會的發生是建立在其社會性認知的基礎之上的。兒童一出生就積極從環境中尋找、選擇適宜自己的環境刺激,并在與環境的交互作用中建立認知。學前兒童的社會認知是其對他人、自我、社會關系、社會規則等主動與被動感知理解的一種心理活動。兒童對多元文化的社會認知內容包括:了解全世界不同的民族與種族以及他們使用的語言、生活習俗、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經濟發展、宗教儀式等等,從而樹立兒童多元文化的初步意識,加深其對世界文化多樣性與豐富性的感知。
(二)培育多元文化情感
學前兒童的多元文化社會性情感是建立在他們的認知基礎之上,在社會活動中的一種內心感受、心理體驗。情感具有動力作用,它滲透在兒童生活和幼兒園活動中,對兒童的認識、行為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培育學前兒童積極的多元文化情感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培育文化自尊情感,通過民族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讓幼兒感受豐富性,培植民族文化自尊感。二是培育尊重其他文化的情感,通過面向世界的教育幫助兒童了解人類文化的多樣性,學會尊重其他文化。
(三)促發親社會
學前兒童的多元文化行為的發生一定是基于其對多元文化的理解、認同并產生相應的社會化情感。兒童在家庭和幼兒園生活中對他人和事情表現出的態度、語言和行為反應有可能是親社會,也可能是。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標就是要引導幼兒良好的親社會,比如,對少數民族孩子的服飾表現出喜愛、贊美,對外國小朋友的語言表現出興趣,等等。
四、學前兒童社會教育多元文化視域的實施途徑
培育幼兒的多元文化意識是當前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教育適應時代要求的必然選擇,還是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具有強烈公民意識的合格公民的最佳途徑。對學前兒童進行多元文化教育本質上要讓幼兒認識感知本民族文化特征,增強民族自豪感從而形成對本民族文化的歸屬感,同時增強文化多樣性和豐富性的意識滲透,初步樹立幼兒能以客觀公正、開放包容的態度對待不同民族和種族文化的認知和判斷能力。對學前兒童進行多元文化教育要考慮到每個兒童的興趣和經驗,反映每個兒童的家庭背景和語言文化,教育的目的是要把兒童的積極情感與多元文化體驗連接起來。
(一)創建幼兒園多元文化教育多維體系
我國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國家,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傳統。因此,各類幼兒園應當基于本地實際,結合民族特色和當地風土人情,因地制宜地開展多元文化教育,并通過建章立制、規范管理、形成體系等途徑充分利用各種資源,通過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加強教師培訓等途徑具體加以落實。1.打造多元文化主題幼兒園。在少數民族地區,可以根據當地民族風情把幼兒園建設成為以民族特色為主題的幼兒園,包括幼兒園的建筑外觀、環境裝飾、教育理念都可以體現民族特色。在一些歷史文化積淀深厚的地區或者因某種歷史原因形成的特定居住區域,例如建設“客家文化幼兒園”、“金沙文化幼兒園”等等,充分彰顯和尊重民族文化的獨特與多樣,從而達到弘揚和傳承歷史文化的作用。2.創設多元文化環境。每個民族都有其獨特的文化標識,比如說到新疆的維吾爾族,我們就想起“大盤雞”。看到哈達,我們就想起藏族兒女熱情的歌舞??吹健吧0臀琛保覀冏匀粫撓氲桨臀?。幼兒園在考慮幼兒的構成基礎上,把多元文化的教育因子植入到幼兒園的物質環境創設中。例如,打造民族大舞臺,定期在幼兒園開展不同民族的服飾秀、歌舞表演等;創設國際走廊,把各個國家的國旗、國徽、民族特色做一個陳列展示,等等。3.設計多元文化主題活動。從幼兒的興趣特點出發,以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認知水平為基礎,把不同國家、民族的地理、建筑、風土人情、飲食習慣編制成一個主題教育活動方案,以主題教育的方式對幼兒進行多元文化教育,目的是養成幼兒對多元文化的積極態度,充分讓幼兒理解和尊重來自不同民族和種族的文化。例如,很多幼兒園都在開展“大創游”體驗活動,具體做法譬如“美國飲食吧”、“美國購物街”、“回族餐廳(或者伊斯蘭餐廳)”等等,如果在這些活動中植入多元文化內容則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開展師資培訓。多元文化教育的質量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幼兒園教師的水平,對教師進行多元文化理念與教學技能培訓是非常重要的。教師首先必須是一個具有多元文化理念的人,寬廣的視野和較為豐富的知識素養必不可少,同時還要具備性別公正意識和行為,避免幼兒性別角色歧視、種族與民族歧視等等。當前國內的幼兒教師在職培訓比較多,在課程內容設置上應當把多元文化內容作為必選課程。同時每個幼兒園也可以開展園本培訓,幫助教師提高多元文化教育意識和能力,引導教師花大量時間練習怎樣適當選擇教育材料、設計生動有趣的教育活動。
(二)建立多元文化教育伙伴關系
【關鍵詞】彩色鉛筆 兒童繪畫 簡便 優勢 方法
偶然的一次機會,我輔導學生畫畫,因為學生沒有帶顏料,便順手拿了我平時備用的彩色鉛筆,讓他用彩色鉛筆來涂色,沒想到,畫了以后,效果特別好,畫面不僅色彩飽滿、色調清新、而且筆觸細膩豐富,也很有層次感,更重要的是學生特別喜歡這種繪畫工具,一畫就停不了筆,因為其細膩、豐富、且操作簡便的特性,讓孩子們大大增強了對繪畫的興趣,從而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創造力,對達到美術教育的目的有著積極的作用。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彩鉛兒童畫的教學進行闡述:
一、進行兒童彩鉛畫教學的特點優勢及可行性
1.彩色鉛筆特點和優勢
彩色鉛筆:最大的優點就是能夠像運用普通鉛筆一樣自如,同時還可以在畫面上表現出筆觸來,對于學生來說作畫工具相對簡單,便于掌握。彩鉛為兒童自由地表現自己的思想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尤其技法的多元性和較少的束縛,能夠使學生自由地表達,一封信或一個賀年卡、一個筆記本,他們都可以用便于攜帶的彩鉛畫、漫畫或者卡通畫來裝飾,也可以在卡通畫中刻畫他們的故事,通過它來反映愿望,與同齡人交流。
彩鉛畫教學不需要投入過多資金,不管是農村還是城鎮中小學都能有效地進行教學活動,因此,彩鉛卡通畫易于推廣與普及。
2.彩鉛兒童畫是極富吸引力的課程資源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努力使美術課變得更有吸引力,但常使許多教師感到頭痛的是美術課學生總是注意力不集中,不愛帶作畫工具,甚至干脆做其他科目的作業等,特別是小學中、高年級以上學生。一方面學生在這一年齡階段正進入美術學習的“危險期”;另一方面由于美術非考試科目,學生忙于應付考試;再一方面與學生不能有效地欣賞美術作品,美術課的教學內容或教學方法對學生沒有吸引力等等因素造成的。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各種媒體的相繼出現,使得原有的一些美術教育資源已不能滿足新時期少年兒童的需要,因此必須要深入挖掘美術教育資源,使其為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服務。在美術課中引入操作簡便、表現豐富的彩鉛畫來進行兒童畫的創作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需求,使學生方便操作,隨時隨地都能進行繪畫,而且由于它的簡便,能更好地激發學生認真觀察生活,體會到其中的美感,從而創造出更加生動的作品。正是由于彩鉛畫的這些特點,所以深深地吸引著幾乎所有學生,學生在欣賞、創作彩鉛畫的同時進行交流和表達,在愉悅的環境中,學生思維得以發展,繪畫技能得以較快增強,正確世界觀得以逐步形成,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兒童彩鉛畫教學符合當今時代的發展,符合少年兒童的身心發展水平,是極富吸引力的課程資源,符合素質教育的需要。
二、如何實施兒童彩鉛畫創作的輔導
由于兒童彩鉛畫這個領域一直鮮有人涉及,所以,這個方面的教學方法幾乎沒有任何的借鑒,以下便是我參考其他領域的繪畫方式和自己平時教學中的嘗試所得來總結一下兒童彩鉛畫的輔導方法:
(一)由技法入手,掌握作畫技巧
1.讓學生認識彩鉛、了解彩鉛的特點
學習彩鉛畫必須首先了解和熟悉彩鉛的工具性能,然后才能更好地掌握與運用它。我們目前比較熟悉的是普通的彩色鉛筆,有馬利、中華等,它們最大的優點就是能夠象運用普通鉛筆一樣自如,同時還可以在畫面上表現出筆觸來,但是國產的質地比較硬,所以,筆芯很容易斷,作畫的時候,需要提醒學生掌握適當的力度。
能夠同時畫出像鉛筆一樣的線條和水彩一樣的功效的畫具就是水溶性彩色鉛筆,質地相對來說比較軟。使用方法相當簡單,就像普通的鉛筆一樣,畫好后用蘸水的筆在上面涂抹, 顏色就會溶化。如果用彩色鉛筆的筆部直接蘸水畫, 可以畫出很利落的線條,還可以在畫面上自由混色,是水溶性彩色鉛筆最大的魅力,用含水的筆涂抹畫面 上的顏色時,顏色會互相混合,能表達出你所想表達的色彩,創造出獨特的繪圖風格!如圖:
2.結合素描的線條來進行塑造
彩色鉛筆和普通的鉛筆有很多共同點,所以在作畫方法上,可以借鑒以鉛筆為主要工具的素描的作畫方法,用線條來塑造形體。
一般畫輪廓的時候,可以直接用彩色鉛筆打底稿,但用筆可以略微輕些,握筆的姿勢可以用平時寫字的樣子,筆與紙的角度大約為90度,此時刻畫出來的線條會比較硬、細,適合小面積的涂色。
如果涂色面要大些,線條也可以更為松軟些,我們可以把筆傾斜,筆桿與畫面大約是45度,筆尖與紙接觸面積大,所以涂出的線條就粗了。由于彩鉛是有一定筆觸的,所以,我們在排線平涂的時候,要注意線條的方向,要有一定的規律,輕重也要適度,否則就會顯得雜亂無章。.
另外與運筆也有關系,需要粗的時候我們用筆尖已經磨出來的楞面來畫,需要細的時候我們用筆尖的楞來畫,就可以粗細掌握自如了。如圖:
當然線條根據畫面需要還可以有更多的表現方式,因為藝術的本身就是自由不是約束!
3.利用彩鉛的特性,借鑒水彩畫的表現方法
彩色鉛筆還有一個特性,就是色彩豐富且細膩,可以表現出較為輕盈、通透的質感,這與水彩畫的繪畫風格相比,有異曲同工之妙,而且彩鉛相對孩子們來說,更容易掌握,巧妙地借鑒水彩的特點──顏料色粒很細,與水溶解可顯示其晶瑩透明;把它一層層涂在白紙上,猶如透明的玻璃紙迭落之效果,我們可用不同的力度,用彩鉛進行排線,反復上色,也能刻畫出如水彩般夢幻、詩意的境界,如果用可溶性彩鉛與水彩相結合的方式來做畫,并且利用彩色鉛筆對水彩的部分再加以細部修正,畫面會產生更微妙的感覺。如圖:
(二)充分利用彩鉛的特點,讓畫面具備彩鉛畫的“獨特性”
彩鉛畫的“獨特性”,就在于它有一些特別的地方。這些“特別”,是其他工具、材料所不能達到的,只有充分利用了彩鉛的獨特性所表現出來的作品,才算是彩鉛畫,正是這“獨特性”使得彩鉛畫成了真正意義的彩鉛畫。在學生掌握了基本的彩鉛繪畫技巧的基礎上,我是這樣來引導學生的:
1.利用彩鉛工具簡單、便于繪制的特點,捕捉靈感
利用彩鉛的變攜特點,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生活,捕捉靈感,隨時寫生,為以后的創作累積素材。
比如可以引導學生用彩鉛畫畫圖畫日記,我帶領學生參與圖畫日記的形式時發現通過繪畫的過程增加了對生活細致的觀察力,對于物體的形狀、顏色大小都有了一個很具象地表達和描繪,學生的記憶力也得到了鍛煉,當然還可以用來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那畫面的內容就可以不受真實內容的限制,可以夸張,變形,隨心所欲,由感而發,很好的鍛煉了學生的創造力。
2.巧妙運用彩鉛特點和技法進行表現
在繪畫中,引導學生巧妙運用所學彩鉛繪畫技巧進行繪畫表現,會有驚喜發現。如:
畫云:如果畫的云類似于棉花,看起來彎彎曲曲的,就可以先用藍色的彩鉛筆比較重的刻畫一下,然后用同一種顏色沿著輪廓,由重及輕的往外畫,這樣云不僅漂亮,而且把云綿軟的質感表現得很形象。
畫草地:用排線的方法,留出彩鉛的筆觸,更顯簡潔生動。
畫天空:用些斜線畫出松軟的線條,并留出些空白作云,使天空看起來更為通透,明朗。
畫水:用平涂加重點刻畫的方式,可以表現出生動的倒影。
畫花:采用彩鉛接色的方法,能生動表現畫出花的色彩關系和虛實感。
用色時,還要讓學生明白,色彩不僅是為了畫面更漂亮,更重要的是,色彩可以表達作者的想法和情感。比如,畫面上鮮花盛放、到處充滿嫩綠,那表達的當然是春天的氣息。而表達寒冬自然就需要用冷的色調,如紫、藍等。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用色彩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做到根據畫的內容結合自己的想法,色彩運用得當。有時可把色彩畫得鮮艷,有時也可以色彩淡雅。哪里可多用色彩,哪里可少用色彩,并注意到色彩可互相襯托對比,創作時,很多時候畫面就是靠用合適的色彩,利用色彩之間的襯托表達自己的想法的。大膽處理好色彩的關系,最后還要進行“收拾”整理,完善畫面。
最后根據畫面的需要,還可以適當加入其他繪畫工具如:水彩、水彩筆來點綴,使畫面更富有表現力。
3.利用彩鉛表現力豐富的特點,結合卡通進行創作。
卡通是是英語“cartoon”的漢語音譯,原指政治諷刺漫畫,后來也指動畫片、連環畫。卡通本身也是一種藝術形式,能充分發揮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它本身又具有幽默的特點,使真人實物難以表現的東西可以通過這種形式表現出來,它多以夸張與變形的表現方式,強調諷刺、機智和幽默,它所包含的形式比一般意義上的漫畫還要廣泛,涵蓋的內容比文字還要豐富,因此,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藝術生命力。
彩鉛的特點:彩鉛作畫工具相對簡單,色彩豐富、細膩,便于學生繪制。兩者屬于不同的范疇,但都有線條簡潔,表現豐富的特點,同時也都深受孩子們的喜愛。二者相結合,相得益彰,具有生動、新穎、簡便的特點。
比如,有一次,某個比賽要求讓學生用卡通的形式畫自畫像,我便讓孩子們用彩鉛來表現。在我的簡單啟發,大膽鼓勵下,孩子們很快抓住了自己最富有代表性的特征,并結合彩鉛的繪畫特色,用豐富的表現手法,加上細心的刻畫,很快把一個個可愛的形象塑造的惟妙惟肖。
《搞怪大王》
顧裕成
《小百靈》
張薇
《大頭兒子》
邱馳磊
《我愛大自然》
莊葳
在學習中,還要注意應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并要細心的“導”。作畫時要經常鼓勵學生大膽用筆,如果作畫拘謹、放不開,就不可能出奇制勝,出不了好的效果,如果反復涂抹還會損害畫面效果。所以,整體要畫得大膽,局部及細節要畫得精妙,力求做到大膽用筆,細心“收拾”。最后才能達到滿意的效果。
綜上所述:我認為彩鉛畫是小學美術教學中極富吸引力,也是很獨特的課程資源,其本身的操作簡便、表現豐富的特點,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訓練學生的繪畫技巧,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它是提高少兒整體素質的寶貴資源,我們應充分利用這一資源為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服務。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美術學習決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的訓練”,美術學習應以“提高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增強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熱愛及責任感……”,因此,在小學美術課中進行彩鉛畫教學是很值得嘗試的,這也體現了“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的理念。在彩鉛畫學習中,學生興趣極濃,他們學得主動,學得輕松,學得高興,整個過程使學生在學到彩鉛畫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同時,審美素養得以逐步提高,創新思維得以有效訓練,整體素質得以穩步發展。孩子是國家的未來,也是國家的希望,重視和發展他們審美能力的培養,就是造就一批高素質人才,就是造就一個開放、文明的未來,展望前程,我們任重道遠!
部分學生作品
《水鄉》
徐福小學
《童年的秋千》
徐福小學
《悠閑的大象》
顧裕成
《歡奔》
《助人為樂的長頸鹿》
方偲
主要參考書目
《全日制義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 2001、7
《全日制義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解讀》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2002、5
關鍵詞:規訓與懲罰;社會化;學齡前兒童
所謂社會規范是指人們在相互交往和長期共同生活中確立的,為多數成員所承認和期望的行動方式,如風俗、習慣、禮節、禁忌、社會基本道德、法律等,這種社會規范往往已深入到人們的意識中,是規訓的一種手段。每個人既成為自身的主體,又自由自在地成為個人和整個社會的控制對象,這是規訓社會的真實所在。
一、規訓與懲罰的內涵和手段
(一)規訓與懲罰的內涵
學者??沦x予“規訓”新的內涵,用以指近代產生的一種特殊的權力技術,既是權力干預、訓練和監視肉體的技術,又是制造知識的手段,規范化是這種技術的核心特征。所以,“‘規訓’既不會等同于一種體制也不會等同于一種機構。它是一種權力類型,一種行使權力的軌道。它包括一系列手段、技術、程序、應用層次、目標?!?/p>
??抡J為懲罰的目的不只是懲罰犯罪,它還具關注罪犯進一步發展等積極功能。在當今的社會里,懲罰制度已經與有關肉體的“政治經濟”相關聯,也就是說學者們著重在政治領域強調權力關系對肉體的控制、干預和訓練,以及促使肉體來執行任務與儀式等行動。
(二)規訓與懲罰的手段
層級監視。學者??抡J為權力效應的有效實施是借助監視技術得以實現的。通過分層的、持續的、切實的監督,從而達到了解、控制、改造和使用個體的目的。
規范化裁決。學者??抡J為:“在規訓權力的體制中,懲罰藝術的目的既不是將功補過,也不是僅僅為了壓制?!倍前褌€人行動納入一個整體。這個整體就是比較領域、區分空間以及必須遵循的準則。該準則是最低限度、平均標準或適當標準,并從數量、價值去度量、排列個人的能力、水準和“性質”,從而造成必須整齊劃一的壓力。最終確定出不同差異的界限,不規范者的外在邊界。嚴格的紀律以及完備的規章制度便是規范化權力的現實反映。
二、規訓與懲罰在家庭社會化中的運用
家庭是個人最先進入的人際群體和社會組織,也是學齡前兒童接受教育的啟蒙學校。傳授給孩子適應社會生活的基本規范,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職能之一。
(一)使學齡前兒童掌握適應社會生活的基本規范
兒童起碼的生活規范、程序和習慣是從家庭中學到的。兒童的行為始于模仿,父母的飲食方式、衣著風格、語言行為習慣等都直接影響著孩子,這些對于孩子來說就是規范,無形中約束著孩子。同時,家長對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日常培養也是必不可少的。每天同孩子一起就餐時,總會注意孩子坐得是否端正,手肘是否妨礙了同桌的人,咀嚼飯菜是否發出失禮的聲音等。如果孩子有這些失禮行為,則往往會受到相應的懲罰。當然這只是告誡性的,也是為了形成一種“刺激―反應”行為,以期待孩子能記住這種不愉快的后果,在往后的生活中能遵循規范。
(二)培養學齡前兒童的角色意識
常聽說“窮養男,富養女。”即便是學齡前兒童,對于不同性別的兒童,父母的教養方式會不同,對兒童的要求自然會不同。如:男孩掉眼淚,父母會告誡他“男子漢應該頂天立地,要堅強?!迸⒏檎f粗話或者打架,父母會教導甚至懲罰她,因為女孩子應該文靜、聽話。父母的這些教育灌輸于學齡前期兒童的生活中,如影隨形,兒童完全是按照父母的要求在塑造自身。
三、規訓與懲罰在學校社會化中的運用
學校教育中的規訓與懲罰是指以規訓權力為基礎,通過相應的規訓與懲罰技術影響教育對象的一種育人活動,既具有規范人的行為的特性,也具有規訓人的精神的價值內涵。
(一)學齡前兒童行為習慣的監督
監督就是一種權力的體現。對學齡前兒童而言,需要來自不同層面的監督。一是來自學校的監督。學校設立主管衛生或者生活的教師,每天對全校的衛生或者紀律狀況進行巡視,發現有不良行為習慣進行批評教育。二是來自班主任或生活老師的監督。在課堂里,由于每個班的學生數目不到30人,上課時學生圍成半圓形而坐,老師則坐于半圓開口處,這樣能保證老師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并對學生的一舉一動一目了然,學生的不良動作盡收眼底,教師容易指出學生的不足并要求其改正。三是來自學生的監督。班上總有兩三名愛調皮搗蛋的學生,這樣的學生會情不自禁地去搭惹自己身邊同學的身體或物品,而被“侵犯”的小朋友往往比較“小氣”,不是向老師告狀就是放聲大哭以吸引老師的注意,卻不管對方出于何意。
(二)學齡前兒童行為習慣的約束
一所好的學校,必定會有完備而可行的紀律和制度做保障。學校的紀律和制度通常包括兩個部分。一是針對教師的,如教師出勤制度、教師學習制度、教師培訓制度、教師獎懲制度等。二是針對學生的,如就寢制度、就餐制度、衛生制度、學習制度等。這些制度本身就包含行為習慣養成的內容。對于學齡前兒童,由于第一次離開父母,進入學校,不熟悉這種集中管理的規章制度。教師要耐心地告訴學生與其有關的規定,讓他們明辨哪些行為習慣是好的、哪些是不良的,在明辨的基礎上遵守這些規范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學齡前兒童行為習慣的檢查
對學齡前兒童行為習慣的檢查,體現了學校和教師權力的具體運作。檢查有量化檢查和隨機檢查。量化檢查主要由學校進行,主要包括:衛生檢查、就寢檢查等。學校權力對任何班級都一視同仁。隨機檢查主要由教師負責,特別是班主任。這所幼兒園的每個班級都會有1個正班主任和一個副班主任,2個班主任輪流給學生上課并照看學生,包括帶領學生吃飯和就寢。之后班主任會把學生的表現記錄到學生的成長檔案袋中。通過檢查對學齡前兒童進行規范化要求,促使學齡前兒童改變自己不良的行為習慣,并通過檢查進行獎懲。
(四)學齡前兒童行為習慣的獎懲
對于學齡前兒童來說,年齡小離開父母身心尚未成熟,明辨是非的能力還很低。所以,學校和教師更應多用獎勵表揚的方法,而慎用懲罰批評的方法。上課時,經常能聽到老師表揚某某學生很棒,多表揚能讓學生更好地遵守規范,這樣往往能形成一種良性循環。到了非要懲罰批評的程度,也要以說理教育為主,切忌體罰。在這所幼兒園中,其中某個班級就有一個小小的綠板凳,放在墻角,當有學生犯了嚴重錯誤時,老師會罰他離開原位而坐綠板凳,當然他還是要安安靜靜地坐在那里聽老師講課,只有這樣他才有機會回到自己原來的位子上。這種懲罰方式不是肉體的懲罰,而是通過“綠板凳”這樣一種帶有懲罰意義的符號懲罰他的心靈,讓他面對其他同學投來的目光感到羞恥。
四、規訓與懲罰給學齡前兒童帶來的影響
在日復一日的家庭與學校生活中,長輩與老師通過自身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把現世的各種社會文化規范、生活技能和傳統道德習俗等價值體系傳遞給兒童,使其在體格成長的同時也獲得品格的形塑和人性的完善。不論是父母的要求還是幼兒園的規章制度,其初衷都是好的,是為了能教化兒童,讓兒童能掌握最基本的生活經驗和社會規范,順利地從作為個體的生物人成長為社會人。
一、繪畫療法的理論基礎
繪畫療法作為心理治療的一種形式是以大腦兩半球分工和心理投射理論為基礎的。
1.大腦偏側化理論。神經生理學家Sperry 的裂腦實驗證實, 左半球同抽象思維、象征性關系以及對細節的邏輯分析有關, 右半球則是圖像性的, 與知覺和空間定位有關, 具有空間鑒別能力。這說明音樂、繪畫、情緒等心理機能都是由右半球所掌控的。心理學家Ley認為“ 一個人不能用左半球的鑰匙去開右半球的鎖”。因此,繪畫療法認為,右半球所控制的繪畫藝術活動能影響、治療情緒機能障礙。
2.投射理論。繪畫治療的基礎是投射。在分析心理學中投射被認為是無意識主動表現自身的活動。投射的產物不僅以藝術的形式存在,夢境、幻覺、妄想等也都可以理解為心理投射。藝術心理學認為繪畫天然就是表達自我的工具,是用非語言的象征性工具表達自我潛意識的內容。因此, 繪畫可以作為心理投射的一種技術。把人內心的情感、情緒感受、潛意識、動機等通過繪畫的形式不自覺地流露出來,以直接的、形象的特點呈現出來,更加便于分析一個人的內心世界,探索自我。
二、繪畫療法在學校兒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小學階段,是一個人個性發展、性格形成的關鍵時刻,是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的重要時期。小學生的心理現狀,使繪畫療法在學校兒童心理健康中的作用突出。
1.小學生心理狀態剖析。由于社會的發展與開放,小學生的生理發育比過去提前許多,相對生理的發育,小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較低,常常不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及心境體驗等。生活中有的學生,家庭親子關系不親、與老師關系疏遠;現代家庭居住的高樓環境,又缺少玩伴和朋友,當出現心理創傷或有異常情緒及行為表現時,或由于害羞,或由于自尊心太強,不愿意或不好意思向父母和心理老師傾訴。這些不良的心理情緒影響了他們的健康成長。
2.繪畫療法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優勢。繪畫是潛意識的表達。繪畫對兒童有著一種天然的吸引力,而借助色彩也可以有效釋放調節疏導兒童的心理作用。一筆一畫乃至顏色的選擇,可以將孩子內心深處難以用言語表達的焦慮、喜悅、憤怒、愿望等在繪畫作品中投射出來,而隱藏或被壓抑的心理情緒也就自然釋放出來。繪畫的語言豐富,內容清晰。由于圖畫所傳遞的信息遠比語言豐富,表現力更強等優勢,繪畫過程其實也是一次審視自我、認識自我、反思自我、探索自我的旅程。繪畫療法的優勢,也體現在它的日常性、靈活性、可操作性。擁有一只畫筆,隨心所欲,便能獲得瞬間心靈的寧靜,宣泄壓抑的情感。
三、繪畫療法在兒童心理健康輔導中的應用
繪畫療法在學校兒童心理健康輔導中的應用主要有三方面:
1.繪畫療法在處理兒童情緒障礙方面的作用。以語言為媒介實施現代心理治療并不能解決一切心理問題,蘭格認為“有一個重要的事實,即有些地方靠語言的影響力是達不到的,那就是所謂的‘內在經驗’的領域,即情感或情緒……藝術的基本功能是將情感客觀化,以便思考和理解這些情感”。早在20世紀2 0年代弗洛伊德就提出,繪畫可以治療心靈創傷。繪畫對于調整人的狀態、釋放人的情緒,如憤怒、畏懼、妒忌、緊張、憂郁、瘋狂、散漫、疲憊、自卑等等,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2.繪畫療法在提高兒童自我概念方面的作用。自我概念是人格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與兒童的心理健康密切相關,但兒童自我概念的形成往往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積極自我概念的形成也難免會受到一些條件的限制。對于兒童繪畫治療的研究發現,繪畫治療能提高兒童的自尊和自我概念,促進其和諧人格的構建。
小學生如果從小懂得關照自我的情緒意識,學會一些關照自我的方法,有利于逐步形成健康的人格。為此,我們特意安排了一節心理輔導課,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內在小孩”。告訴學生――假如童年時“你”正常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許多自然的情感受到了壓抑(特別是受傷或憤怒的感覺),雖然形體長大了,但“你”的內心其實還存留著脆弱、受傷、需要被關注的童稚小孩,這就是“你”自己的“內在小孩”?!白约骸本蜁е@個受傷的“內在小孩”一起長大。怎樣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內在小孩”呢?學會關照自己的“內在小孩”呢?我先請每個學生在放松冪想后“畫”出自己的“內在小孩”。學生們邊畫邊感受到了自己的“內在小孩”:
有的學生畫了自己孤獨的“內在小孩”,他說:我的“內在小孩”一個人在深深的樹林中,自己一個人,很孤獨;
有的學生畫了自己憤怒的“內在小孩”,他說:我的“內在小孩”,因為受到了冤枉,很憤怒;
有的學生畫了自己膽小害怕受委曲的“內在小孩”,他說:我的“內在小孩”常受其他人的批評,膽子非常小等等。
畫出自己的“內在小孩”,幫助學生在畫畫中感悟和覺察到了自己的確是需要關照了,為學習關照自己奠定了基礎。接下來,老師引導學生學習關照自己的方法:看著畫,跟自己對話――和自己的“內在小孩”說說話,了解一下自己的“內在小孩”:
喜歡什么?喜歡什么?害怕什么?有什么感覺?需要什么?我怎么才能讓你感到安全?我怎樣才能讓你開心?
讓每位學生和身邊的的伙伴分享一下這種感覺,兩人一組,相互交流。
通過“看看、說說、感悟、覺察……”使學生學習了關照自己“內在小孩”的方法??梢?,利用繪畫技術,在使學生更多地了解自我,關注自身成長方面確實有獨到的作用。
3.繪畫療法在促進兒童社交技能方面的作用
關鍵詞:學前美術教學;創意;人格
學前教育中的美術教育是學前兒童用以表達其內心的振動、豐富的想象的第二語言方式,在學前兒童用語言無法準確表達的時候,繪畫則給學前兒童提供了想象的翅膀與拓展的空間,他們可以通過繪畫形式淋漓盡致地發揮、酣暢淋漓地舒展。在學前兒童天馬行空的想象世界里,其藝術天賦和潛力在繪畫中得以延續和閃耀。而學前美術教學擔負著對學前兒童進行美術教育的重任,如何讓學前兒童認知美術,如何讓學前兒童的藝術潛能得以發揮,如何催生出學前兒童的人文素養和人格品性,這是學前美術教學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一、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的認知性概念
對于0~6歲的學前兒童,由于它是一個時間性概念,因而要體現出幼兒期行為主體的美術行為特征和繪畫藝術作品特征,它與其他成人美術有極大的區別,它的創作主體和欣賞主體都是幼兒,是基于年齡特點之上的美術教育認知概念。其次,學前美術教育作為學前兒童的第二語言,具有表達其對自然和社會的認知和情感理解的功能,在學前兒童無法用準確的語言進行內心感觸的表達之時,繪畫美術就成為學前兒童發自內心的知覺,通
過對現實自然中的物體、圖像和聲音等符號的逐漸感知,學前兒童一般喜愛熟悉而歡快的現實主義美術作品,并且帶有色彩鮮明、
對比突出的美術作品。
二、學前美術教學的啟蒙反思與優化創意
學前兒童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其美術教學帶有啟蒙的性質,在把握兒童心理及美術特點的前提下,要對其教育進行反思,加強對學前兒童的繪畫心理認識,進行優化創意下的學前美術教育
活動。
1.增強學前兒童的繪畫心理認知
美術教學者在掌握學前兒童心理特點的基礎上,才能進行適宜性的輔導。在學前兒童缺乏社會經驗和思維的拓展之時,要觀察和發掘學前兒童的“涂鴉之筆”,在其手、眼、腦的配合不夠默契的思維上,要指導學前兒童正確地在繪畫中展現自我,在尊重幼兒手部肌肉、骨骼發展規律的前提下,結合其特點,進行欣賞性的美術教育。對于年齡較小的幼兒,要選擇形式層面、幼兒易接受和欣賞的作品,如《紅、黃、藍構圖》《憂愁的國王》《人投鳥一石子》等,這些抽象風格的繪畫作品易于勾起幼兒的直覺,喚醒其對話本能。對于年齡稍大些的幼兒,可以將其對生活的理解遷移到寫實繪畫作品上來,如:徐悲鴻的馬、陳之佛的花、齊白石的蝦等,這些都是幼兒喜愛的藝術作品,可以引導幼兒進入更豐富的感情
世界。
2.以童心回歸的理念引導個性差異化的幼兒繪畫創意
在人類0~6歲的個體發展時期內,每一個幼兒都有其內心的情感世界和對自然特殊的認知,美術教學者要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以回歸童心的理念進行嘗試性的引導,要滲透不同童心的表達方式,而不要刻意求造型或技巧,要引導幼兒培養個性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思維創造力等,進行賞識性的美術教育,要理解不同幼兒、不同風格的幼兒作品,而不是簡單地用“像”與“不像”作為評價其作品的標準。
3.塑造學前兒童的人格與素養
早期的人格培養對于個體的知識構架具有非凡的意義,對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影響深遠,而早期的學前兒童美術教育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它在培養幼兒藝術審美情趣的同時也對其人格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學前兒童的美術教育從幼兒的左右腦開發的雙重角度入手,注重對幼兒右腦的開發和引導,訓練幼兒對特定事物的外形、結構、布局和顏色、質感等進行認知和抽象思維。同時,在藝術創造的過程中,通過對幼兒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創造能力和審美能力的培養,如對周圍事物的好奇觸摸、對周圍事物的形象記憶、對簡單線條的奇異想象等,指導幼兒勇于實踐,激發幼兒的創造意識,并加以鼓勵,有效促進幼兒全面人格的發展和智力的形成。
總而言之,學前兒童的美術教育在使幼兒掌握基本認知的同時,也使幼兒在繪畫藝術中尋找到了自信。由于其在早期啟蒙階段即受到了藝術的熏陶和影響,因而有助于幼兒形成個性化的、獨特的感知與情緒,并且通過美術教育活動,從培養學前兒童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和審美力的角度出發,引導幼兒進行必要的美術繪畫和手工制作等,并初步培養對美術作品的欣賞能力,提升幼兒的審美情趣,培養早期的藝術素養,促成其健全的人格品性。
關鍵詞:美術教育;學前兒童;內心成長;欣賞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5)12-0523-01
賞識是對學前兒童創造力的肯定,更是開發學前兒童創造力的催化劑。學前兒童的作品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只要有益于發展創造力就應當受到認可、肯定和賞識。教師欣賞的目光,滿意的點頭,一句話,一個動作都能給學前兒童帶來莫大的快樂,能較好地激發學前兒童創造的興趣。教師用尊重接納、贊許的態度、發現學前兒童作品中的精華所在,使學前兒童在滿足中產生,受到激勵,在無聲的交流中促進學前兒童創造性的發展,提升學前兒童面對困難的信心。
1.用稚氣的眼光看待
學前兒童各自獨特的生活經歷在他們的心目中留下了獨特的印記,形成了他們特別的體驗和感受。學前兒童的繪畫總是強烈地透著一股浪漫天真的稚氣,他們獲得的是成人所不能體驗的生活情趣。在一幅作品總,學前兒童用獨特的視角表現桌子的四條腿,并沒有受過專業的透視教育,卻在桌面上是一個俯視角度的茶杯。從畫面上我們可以穿透冰柜看到里面的雪糕,并且配有文字"哥哥你的個子真大",大冰琪淋回答到:"你是個小弟弟"。這都是學前兒童生活經驗的反映,充滿了學前兒童對生活無限的W想。
很多教師看到兒童畫里一朵綠色的花、紅色的葉子,就會馬上告訴學前兒童:"花是紅色的,葉子才是綠色的。"這真的是教師讀懂學前兒童的畫后做出的指點嗎?也許學前兒童畫的是一朵綠牡丹,只是沒有達到形似罷了;也許學前兒童只是想畫幾片秋天的楓葉,只是他不知道綠牡丹和秋天的楓葉不會同時出現罷了。教師可以把每一幅兒童畫表現的內容看作是學前兒童心靈的一次旅行,不僅穿越了季節的變換,而且穿越了空間的距離。學前兒童的繪畫是不講"畫理"的。教師不經意的一次指點,也許從此就扼殺了學前兒童的想象力,以至于學前兒童以后不愿意畫,到長大后的不敢畫。所以對兒童畫的評述不能以成人的固t有觀念和要求去看待,只有理解學前兒童心理,懷著一顆童心草能兒童畫做出恰當地評價。
2.用想象的思維傾聽
繪畫對許多學前兒童都有強烈的吸引力,這種吸引力令很多教師感到驚嘆。當學前兒童拿起筆繪出第一幅圖畫的時候,在成人眼里看來無論多么的不合常理,不合邏輯,都是學前兒童心靈的真實寫照。兒童畫以單純、稚拙的方式認知世界,這種天性通過飽含感情,大膽無顧忌的手法表現出濃厚的生活氣息。
教師通過認真地傾聽學前兒童的繪畫,就會發現不管是一條平直的線,還是一方簡單的圖案,那里都有學前兒童最真實的內心世界,有對生活的最獨特的感悟,也有對未來最獨特的向往。每一幅學前兒童的繪畫都表現出一定的主題和情節。雖然繪畫語言還不夠成熟,畫面構圖與構成上還不夠完善,但畫面背后的內容中充滿著很強的想象力,凝聚著對具有生活感受的形象思維表達方式,這是較高創作水平的一種體現。使學前兒童的心理、情感、智力等多方面都得到了鍛煉,想象是兒童畫恒久不變的主題,教師不僅僅停留在指導學前兒童畫的層面上,而是能夠和學前兒童一起展開想象的翅膀,飛進那夢幻般的世界。
3.用賞識的目光觀賞
學前兒童以"無師自通"的方式,在繪畫過程中表現出"畫無定法,貴在得法"的原則。對于學前兒童來說只是通過繪畫進行情感表達,學前兒童畫不具有任何"功利"的目的,沒有好與壞之分,只是學前兒童想象力表達的一種有效的手段。學前兒童在繪畫過程中每一處細小的表達,都傳達著內心世界對現實生活不同凡響的理解。要鼓勵學前兒童大膽地進行各種形象繪畫的嘗試,對學前兒童繪畫中表現出來的種種意識及時肯定,鼓勵學前兒童進行自由地創作。
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藝術表現語言,教師大加贊賞的評價,會喚起其他學前兒童的表現欲,也希望用自己的藝術語言獲得副教授的肯定,養成學前兒童"一物多寫"的發散思維模式,為成為創造型人才打下堅實的根基。教師欣賞的目光、用積極的態度使學前兒童確信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的創造者。學前兒童的情感在自由繪畫中抒發,尋求獨立及自我探索的內在動力,是自主學習的開端,自信與形成的起點。在每一次激勵與肯定的過程中樹立學前兒童以創造性的解決問題、面對生活的態度。
4.用疑惑的意味指導
教師是學前兒童的第一任副教授,是學前兒童最親密的"伙伴",是學前兒童模仿和學習的對象。而家人對學前兒童的影響力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前兒童一生的發展,教師的影響力遠遠勝過學校的教育。當學前兒童提出"給我畫……"的時候,教師開始"示范教學",會使學前兒童養成依賴的習慣,不愿意獨立思考,自信心在教師的"規范教學"逐漸中喪失。過早的介入與干預,就是剝奪學前兒童體驗天馬行空想象的自由,使學前兒童繪畫可貴的原創性逐漸喪失。成長是一個奇特的過程,當學前兒童的認知達到一定水平之后自然會開始逐漸畫得像。
要培養學前兒童的創造力,使思維擴散開來就要少干預,重視創造的過程,尊重學前兒童的情感體驗,輕視創造的結果。在交流中了解學前兒童,善于觀察、分析學前兒童對各種情況準確把握,為學前兒童"設置繪畫障礙",讓學前兒童在探索中獨立思考,嘗試探索。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教學中是不能被否否定的,教師的指導可以建立在兒童的興趣之上,在適當的時候以適當的方式教給學前兒童技能技巧,教師適當的"引導",雖然學前兒童對周邊表現的漫不經心,但已經有內在的吸收心智。
對美的欣賞和理解不是教出來的,美的修養是在充滿智慧的引導和啟發中培育出來的。發散性的思考、創造性的解決問題是一種無中生有,不能教也無法學。學前兒童的美術教育需要的是認真地傾聽、合理地引導、睿智的啟發和衷心的賞識。并讓學生在樂學與好學中自主地體驗。學前兒童的繪畫在于滿足學前兒童創作的欲望,這是一種本能。尊重學前兒童、善于發現學前兒童、善于發現學前兒童作品中傳達的思想與感情,幫助學前兒童樹立自信心,在輕松的氛圍中打開思維的束縛。用接納與贊許的態度去對待兒童的每一次創作,鼓勵他們去表現自我、表達自我,在交流中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培養學前兒童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李釗,作.幸福孩子從畫畫開始[M].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
[2] 林菁菁[著].和孩子一起享受藝術[M].時代文藝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