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06 10:07:30
序論:在您撰寫特色旅游業態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林業特色生態旅游產業的基本闡述
在旅游業的發展過程中,林業特色生態旅游產業在當地旅游業中占有至關重要的地位,橋山黃帝陵區3000多株千年古柏群,堪稱世界古柏的“活化石”,黃帝陵被譽為“天下第一陵”,評為國家“AAAAA”級景區,景區的開發代表了我縣的旅游業發展水平。林業特色生態旅游的發展能夠明顯提高當地居民的收入,促進當地經濟的快速增長,并帶動相關衍生行業的共同發展,對當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關鍵的作用。以陜西省黃陵縣的旅游業發展為例,通過建立黃陵橋山森林公園來進行當地旅游業的開發,促進我縣林業特色生態旅游產業的優化,從而切實促進縣域經濟的提高。
2黃陵縣生態旅游資源及開發現狀
黃陵是中華民族精神家園、炎黃子孫朝圣地,位于陜西省中部、革命圣地延安市南端,總面積2292平方公里,人口13萬。黃陵生態環境良好,沮河、葫蘆河徑流地表,森林覆蓋率達70%以上,橋山林區是陜西省五大林區之一,號稱薩陜西省的“一葉肺”。黃陵人文景觀獨特,境內既有武君柏、龍頭柏、黃帝手植柏、掛甲柏,又有秦直道、子午嶺、侯莊湫、橋山國家森林公園等自然風光,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湖泊以及豐富的物種等,這些都提供了黃陵縣生態旅游業發展的契機。黃陵縣的歷史悠久,縣內還有很多建設完整的黃帝廟、紫娥寺、萬安禪院等歷史文化遺址,這些賦予了黃陵縣濃厚的文化底蘊,對于黃陵縣旅游業的發展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特別是號稱“天下第一陵”的黃帝陵享譽海內外,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首批5A級旅游景區和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旅游示范區。
2.1黃陵縣林業生態旅游資源分布情況
黃陵縣以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為目標,圍繞“一核心四區域”的旅游發展思路,推出以黃帝陵為核心,黃帝文化園區和軒轅酒文化園區為載體的黃帝文化游覽區;以黃陵國家森林公園、萬安禪院和秦直道為載體的森林休閑度假游覽區;以侯莊湫、賈塬湫、萬畝蘋果觀光園為載體的農業觀光體驗游覽區;以店頭鎮和循環經濟資源綜合利用園區為載體的現代工業游覽區,提升旅游綜合服務能力,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林業生態旅游資源,中部有黃帝陵景區,通過國家黃帝文化園區打造,設施更加完善。西部依橋山國家森林公園、萬安禪院為主,橋山國家森林公園是全國首個以黃帝養生文化為主題有的森林生態旅游景區,由一谷(軒轅養生谷)、一嶺(飛龍嶺)、一寺(紫峨寺)、兩小鎮(潮塔小鎮、雙龍小鎮)組成。區內群山環抱,植被茂密,湖泊眾多,有美麗的自然風光和奇特的地形地貌,物種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98%,空氣負氧離子指數高出城市30倍密,且有成熟的休閑、餐飲服務,是生態養生、運動養生、美食養生、健康養生、居住養生、文化養生的絕佳圣地,開園以來,倍受關注。東部有南溝門水庫、武君柏、龍頭柏、侯莊湫等現有的待開發旅游資源。
2.2黃陵縣林業生態旅游資源經營現狀
從黃陵縣的林業生態旅游發展現狀來看,可以得出當前黃陵縣的旅游資源主要集中于中西部,向四周進行輻射。但是就當前黃陵縣的旅游資源的現狀分析來看,還有很多東部的潛在的旅游資源未被開發出來,即使建設已經相對成熟的黃帝陵、橋山國家森林公園,也依然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其次,對于黃陵縣來說,其具有悠久的歷史,因此其厚重的黃帝文化底蘊,在進行旅游資源的開發時,可以通過建設相關的人文景觀區,來豐富當地的旅游景點,必然會吸引更多的游客漸慕名而來,對當地經濟帶來很好的刺激,有利于該地的可持續發展。
3林業生態旅游開發啟示和對策
3.1拓寬投入渠道,廣泛開展招商引資
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漸發展和完善,在進行林業生態旅游資源的開發過程中需要以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為指導,充分發揮出市場經濟的作用,不斷的加大招商引資的活動力度,為當地旅游業的發展提供足夠的經濟保障。在進行招商引資的過程中,我縣政府可以根據當地的實際條件來制定相關的優惠政策,從而能夠吸引相關的投資商來進行旅游資源的投資,籌集到開發基金從而更好的進行旅游景點的建設。在實際的工作中,可以將我縣的生態旅游開發與林業重點項目和旅游開發項目等有機的結合起來,采用定點定投、資金捆綁以及項目融合等多種方式來籌集開發的資金。
3.2創新發展思維,加快基礎設施建設
黃陵縣林業生態旅游景區的開發應該與全縣國土政治、開發及綜合利用的規劃相結合,為景區的發展留有足夠的空間,從而可以完善景區的建設工作,同時對于正在建設的景點,要根據當地的文化和城市的需求來進行,跟上時代的潮流以滿足現代都市人們的需要。在景點建設的過程中,可以重點突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主題,并進行相關的主題園區建設工作,從而使園區的活動豐富多彩起來,吸引游客駐足,并保證游客的回頭率。在園區的設計和建設時,不僅要根據當前人們的喜好來進行,設計人員還需要具有創新性的思維,要能夠預見到未來景區發展的模式,從而促進當地旅游業健康穩定的發展。
3.3完善機制創新,大力吸引專業人才
林業生態旅游的開發和建設工作對相關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要求較高,而且工程是一次性的投入,且成本巨大,因此,在建設的過程中必須保證設計人員的水平,保證景區的質量。在園區建設之前,要對當地環境和特點進行充分的考察和了解,并根據相關成功經驗進行分析,做出詳細的計劃,保證施工進行的順利有效。在景區建設過程中,要根據當地的地形條件和氣候條件來進行規劃,因地制宜,盡量最大程度上保留原有的自然風貌,并以此為基礎進行鬼斧神工的建設工作。在建設的過程中,安排相關專業的人才進行工作的監督,確保工作嚴格按照圖紙和計劃來執行,保障施工的效率,從而保證景點的美觀性和實用性,保證其經濟效益。
3.4促進產業項目建設
促進產業項目建設的主要舉措就是建設動植物生態園,積極爭取資金和項目,然后將自然保護區努力晉升為國家級的自然保護區,與此同時還可以著力打造旅游精品項目,抓好省級森林公園建設項目。為了將所有的項目盡快投入運行要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嚴抓工程質量,從旅游的特產、住宿、飲食、購物等方面下功夫,鼓勵林場互相之間競爭發展旅游項目,這樣不僅能夠進一步帶動林業發展,還能夠創造林區經濟亮點。沒有自己附加產品的旅游區不能夠成為特色旅游區,因此要充分利用森林資源,充分認識自身優勢,發展林區的綠色特色產品項目,比如說像雞蛋、蜂蜜以及蕨苔類的加工產品等,將這些綠色產品整合形成品牌,林業經濟和林業生態旅游會共同進步。促進產業項目建設還因為我縣林業旅游產業子項目不能滿足整體發展需求,因此非常有必要合理進行林業旅游產業規劃,遵循自然規律認真研究林業資源、生物資源,為林業旅游產業的長久發展做出明細規劃。
漢中被公認為是地球同緯度生態最好的地區之一,是水稻、油菜、蔬菜、茶葉、柑橘等亞熱帶農作物的適生優生區。近年來,漢中著力發展綠色循環農業,截至2015年,全市龍頭企業共注冊商標193個,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12個,省級著名商標40個、省級名牌產品28個,先后打造了漢中大米、漢中仙毫、漢中大鯢、城固柑橘等一批綠色農業國內外知名品牌,在西北乃至全國農產品市場享有較高的聲譽。
漢中大米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常年種植面積120萬畝,產量50多萬噸,其中認定有機稻米基地10萬畝,綠色稻米基地11.6萬畝。
漢中是西北最大的生豬生產基地,漢中白豬、漢江黑豬等品種皮薄肉嫩口感好,生豬年飼養量達672萬頭,出欄406萬頭,豬肉產量33萬噸。建成國家級標準化示范豬場9個,省級44個,市級88個,標準化、規模化水平位局全省前列。
漢中綠茶“香高、味濃、耐沖泡”特點突出,“漢中仙毫”獲得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志產品保護,連續六屆獲北京中國國際茶業博覽會金獎,2013年榮獲第31屆巴拿馬國際博覽會綠茶類唯一金獎。目前,全市茶葉總面積99萬畝,茶葉總產量3.6萬噸,產值60億元,全市茶葉企業近1870家,生產的綠茶、紅茶系列產品遠銷國內外市場。
漢中柑橘總面積36.3萬畝,產量35.72萬噸?!俺枪谈涕佟睒s獲“中國馳名商標”和“消費者最喜愛的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年出口2.4萬噸,創匯2049萬美元。
漢中獼猴桃面積近5萬畝,產量近3萬噸,計劃每年新建設3萬畝,沿秦嶺南麓建成面積30萬畝、產量60萬噸,產值80億元,獨具漢色的高效優質獼猴桃產業基地。
漢中被公認為是地球同緯度生態最好的地區之一,是水稻、油菜、蔬菜、茶葉、柑橘等亞熱帶農作物的適生優生區。近年來,漢中著力發展綠色循環農業,截至2015年,全市龍頭企業共注冊商標193個,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12個,省級著名商標40個、省級名牌產品28個,先后打造了漢中大米、漢中仙毫、漢中大鯢、城固柑橘等一批綠色農業國內外知名品牌,在西北乃至全國農產品市場享有較高的聲譽。
漢中大米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常年種植面積120萬畝,產量50多萬噸,其中認定有機稻米基地10萬畝,綠色稻米基地11.6萬畝。
漢中是西北最大的生豬生產基地,漢中白豬、漢江黑豬等品種皮薄肉嫩口感好,生豬年飼養量達672萬頭,出欄406萬頭,豬肉產量33萬噸。建成國家級標準化示范豬場9個,省級44個,市級88個,俗薊、規?;轿痪秩∏傲?。
漢中綠茶“香高、味濃、耐沖泡”特點突出,“漢中仙毫”獲得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志產品保護,連續六屆獲北京中國國際茶業博覽會金獎,2013年榮獲第31屆巴拿馬國際博覽會綠茶類唯一金獎。目前,全市茶葉總面積99萬畝,茶葉總產量3.6萬噸,產值60億元,全市茶葉企業近1870家,生產的綠茶、紅茶系列產品遠銷國內外市場。
漢中柑橘總面積36.3萬畝,產量35.72萬噸。“城固柑橘”榮獲“中國馳名商標”和“消費者最喜愛的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年出口2.4萬噸,創匯2049萬美元。
漢中獼猴桃面積近5萬畝,產量近3萬噸,計劃每年新建設3萬畝,沿秦嶺南麓建成面積30萬畝、產量60萬噸,產值80億元,獨具漢色的高效優質獼猴桃產業基地。
關鍵詞:野生植物資源,特色旅游;景觀途徑,旅游評價;南太行山
中圖分類號:S788.2;S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 - 3168(2012)04 - 0077 - 03
南太行山區位于河南西北部和山西的東南部之間,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資源和豐富的自然資源,山地景觀十分獨特,只要合理開發,可成為人們向往的休閑避暑勝地。南太行山屬于北暖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植物物種多樣性豐富,觀賞樹種品種齊全。作為我國中原地區少見的山地景觀旅游區,南太行在景觀建設與旅游項目開發利用方面意義重大,而國內關于這方面的研究很少,幾乎不見報道。通過對南太行地區的野生植物資源及其景觀途徑做了深入細致的研究,對我國北方山地風景旅游區的植物造景現狀提出了部分建議,為進一步發掘該地區相應的旅游項目資源提供依據。
1野生植物資源概況及特色旅游現狀
南太行山在植被區劃上屬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地帶,現以次生類型為主,主要優勢植被類型有栓皮櫟林、山楂林、槭樹林、海棠灌叢、繡線菊灌叢、山桃林、鵝耳櫪蒙椴林、側柏林、油松林、連翹灌叢、荊條灌叢、黃櫨灌叢、火棘灌叢等,具有植物種類相對豐富性及植被類型多樣性特征[1]。
太行山南麓(南太行)是太行山區風景最美麗的地方,已經建有多處國家級和省級旅游區,如關山景區、八里溝景區、南坪景區、郭亮景區、秋溝景區、云臺山景區、薄壁西溝景區等,而正在自我發展的小型私人承包景區更是不可枚舉,如平甸吳家洼農家樂休閑區等。當黃山與張家界風景區萬人攢動的時候,太行山區的人流也是川流不息,形成了與眾不同、具有當地特色項目的旅游方式[2]。
春季太行山萬物復蘇、云霧繚繞,山上攝影、踏青的人川流不息。夏季避暑,太行山區在暑期均溫27℃,非常適宜居住,特別是中老年人更適宜在山上長期居住(居住時間達30~60 d),欣賞湖光山色、修身養性、保養身體。太行山的秋季五彩斑斕、山果累累,吸引了大批的攝影愛好者、學生、采風者、采果者。學生寫生,太行山景觀獨此一家,是美術界人士的寵兒。每年上至北京,下至武漢的美術學院的學生們都會接踵而至寫生創作,居住期長的一般會待上30~60 d。自駕車假期周末游,忙里偷閑的城市人一般在周末的兩天三夜居住在這里釣魚、燒烤、吃野菜,放松一下勞累的身心,享受一下自然給他們帶來的樂趣。
2野生植物資源的景觀途徑
2.1自然花境童真成趣
太行山山勢陡峭,卻也不乏自然坡地景觀,如王莽嶺生態坡地。在這些自然坡地生長著各種野生花卉和灌木,春夏秋3季都有不同的植物進入花期或果期。對于游人來說,這是絕好的接觸大自然的機會,孩子們在這里與蝴蝶為舞,與蒲公英嬉戲,盡情享受陽光與快樂。
2.2秋色葉樹木層林盡染
太行山山勢獨特,入畫入鏡,尤其到了秋季,各種秋色葉樹木盡放光彩,如銀杏、黃櫨、雞爪槭、黃連木、小檗、紅葉李、扶芳藤、紅瑞木、胡桃、槲樹、連香樹、南蛇藤、柿樹和麻櫟等都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同時也是南太行植物資源中的珍品。它們層層疊疊、成林成簇,放眼望去,大好河山層林盡染,五彩斑斕。長城黃河給人心靈的洗禮與震撼也不過如此。
2.3水岸崖邊色彩點點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有山有水好景致。太行的山水自然是吸引游人的要素,獨特的山水環境造就了這里獨特的植物生長環境。在陡峭高聳的懸崖上和激流震蕩的水岸旁頑強地生長著各種花卉,如峭壁上生長的繡線菊、高山臺地生長的白頭翁、溪谷邊生長的鐵線蕨等,它們比不了牡丹的高貴,也比不了梅的雅致,卻堪比菊的傲霜與荷的高潔。游人到此向往之情油然而生,無不贊嘆生命之偉大、造化之精彩。
2.4秋季山林碩果累累
秋季的太行山山果遍野,柿子、核桃、山茱萸、紅瑞木、酸棗、山楂、猥實、金銀忍冬、花楸、火棘、地榆、銀杏、接骨木、酸棗、水栒子、君遷子、野葡萄、獼猴桃、猥實等果實有的紅艷,有的黝黑,有的形狀奇特,都具有較好的觀賞效果。這些山林果樹不僅妝點了山林秀色,也給當地山民帶來了豐收的喜悅。地道的綠色食品也吸引了大批游客來此采摘品嘗、采購。當地政府為了促進經濟發展進行了叢林改造和人工移栽,實行承包到戶,增加了采摘空間等措施,增加了旅游項目,大片果林的豐收景象和采摘樂趣使人流連忘返。
2.5珍稀藥用探奇采摘
太行山區自古就是我國北方藥材的出產重地。調查結果表明:太行山南部藥用植物335種,其中蕨類7種,種子植物328種,隸屬78科232屬,藥用植物中以菊科包含的屬最多(39種),其它依次為百合科、傘形科、唇形科、薔薇科等。如何首烏、柴胡、防風、龍牙草、翻白草、黃精、桔梗、黨參、玉竹、薺苨等都具有很好的醫藥價值[3]。當地居民很多都是以采藥為生。有探索精神的游客可以在當地居民的帶領下,到密林深處搜尋珍寶,或許會有不菲的收獲。
2.6原生盆景就地取材
太行山區地形復雜,山勢陡峭,多懸崖峭壁和深陡峽谷,土層瘠薄,基巖。其獨特的地理條件和復雜的氣候變化,形成了太行山姿態萬千、盤棕錯骨的野生盆景植物資源。如黃荊、迎春、黃櫨、橘紅山楂、連翹、山葡萄、葛藤、峨嵋薔薇、火棘、繡線菊、薄皮木、酸棗、君遷子、榔榆等大量植物野生于山中。迎春、黃荊、黃櫨、火棘、榔榆為最常見的樹樁盆景材料。這里出產的 “原生盆景”高大壯觀,視覺沖擊力極強,與人工盆景不可同日而語。
關鍵詞:山水格局;川西北特色;以人文本; 生態與文化
1 前言
響巖鎮位于平武縣東南部,北距平武縣城65公里,南距江油市53公里、綿陽市101公里,緊靠九環線(S105)和武都水庫,交通便利,旅游資源豐富,區位優勢明顯。根據汶川地震災害評估圖顯示,響巖鎮屬于極重災區。
災后重建中,河北省作為平武縣的對口援建省,2009年初,援建方式由“交支票工程”調整為“交鑰匙工程”,規劃為適應災后重建的需要,首次將鎮總體規劃、工程規劃、詳細規劃、風貌規劃和景觀規劃同步進行,相互銜接,確保規劃的可操作性。
2 規劃思路與重點
2.1 規劃思路
規劃尊重科學,尊重自然,以人為本,民生優先,體現特色;充分考慮自然資源環境和周邊典型的“大山水”空間格局,把響巖鎮建設成為宜居宜業宜游的、獨具川西北特色的山水生態旅游城鎮。
2.2 規劃重點
落實城鄉受災居民和武都水庫移民的安置;對鎮區進行擴容,規劃形成布局合理、配套齊全、交通便捷、環境優美的生態特色城鎮;重點完成近兩年的各項公共設施和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恢復到震前水平。
3 鎮域規劃
3.1 鎮域鎮村體系規劃
根據上位規劃及響巖鎮的區位條件、資源優勢和發展環境,提出了“礦業強鎮、旅游興鎮、特色產業富民”的鎮域經濟發展戰略,到2015年,規劃形成1個鎮區、3個中心村和12個基層村的三級鎮域鎮村體系結構。
3.2 鎮域空間結構規劃
根據響巖鎮區域社會經濟現狀、鎮村分布情況和未來城鎮規劃的構想,規劃形成“一心、一軸、一區”的空間結構形式。
“一心”:是指以響巖鎮區作為鎮域的發展核心,帶動全鎮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全面發展。
“一軸”:是指沿九環線形成的城鎮綜合發展軸,也是響巖鎮與江油市和平武縣城相聯系的重要通道。
“一區”:是指同興工業園區。
4 鎮區總體規劃
4.1 城鎮性質與規模
城鎮性質:平武縣的南部重鎮,獨具川西北特色的山水生態旅游名鎮。
規劃通過GIS技術對地形、地貌及坡度進行分析,同時還對生態環境綜合承載力、工程地質條件和用地適應性進行評價,確定到2015年新場鎮人口容量3600人,用地規模29.84公頃,人均82.89平米。
4.2 城鎮山水格局分析
響巖新場鎮具有川西北典型的“大山水”空間格局,周圍起伏的群山構成了響巖天然的綠色屏障,寬闊優美的涪江在鎮區東側穿過,神奇的大自然為響巖創造了如此秀麗壯美的河山,為響巖建設山水城林融為一體的生態旅游城鎮打下了堅實基礎。
4.3 鎮區空間結構
規劃對新場鎮周邊的山水格局進行分析,并與當地部門進行多次溝通,最終確定了“一心、兩軸、四組團”的空間布局結構。
“一心”:即城鎮公共服務設施中心,包括文化站、衛生院、鎮政府等;
“兩軸”:是指以九環線為主的城鎮綜合發展軸和城鎮中部東西向的景觀主軸。
“四組團”:是指鎮區的北部居住組團、中部綜合組團、南部居住組團和旅游服務組團。
5 鎮區詳細規劃
項目組就災后重建的建設方式、安置模式、房屋層數和房屋結構等內容對災區群眾作了問卷調查,并依此為依據,基本保證中心場鎮戶戶有商業,以解決災民的生活問題,建筑層數以2-3層為主,原則上不超過4層。
規劃以景為軸,以水為體,以人為本,結合涪江水體空間和背景山體空間,引入“景觀走廊”,通過垂直于涪江的道路,加強各組團空間與東西兩側奇山秀水的聯系,形成景觀滲透,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山水生態旅游城鎮。
6 鎮區建筑風貌規劃
規劃住宅建筑的群體布置充分考慮了川西北地方特點,依據當地居民生活習慣,大多采用底商民居的布局形式。同時運用當地傳統民居建筑語匯,充分利用當地建筑材料,統一建筑風格,塑造特色和諧的建筑形象。通過提煉當地建筑要素,把其概括為“大坡檐、高勒腳、穿斗架、木構件,青瓦頂、白粉墻、紅窗套”,規劃設計力求返璞歸真,以表現出川西北山地小城鎮的風情特色。同時還對小學、文化站、衛生院等公建風貌作了設計。
7、鎮區環境景觀規劃
規劃以生態化和人性化為主,重點圍繞“一廊、兩線、多點”展開。其中入口廣場規劃把位于武都水庫淹沒區內的煽鐵古橋遷建至新場鎮入口處的黑崖溝上,以體現響巖的歷史與文化,規劃在響巖鎮入口廣場處建設仿保定古蓮池牌樓一座,以實現保定文化與響巖文化的融合。
中心避難廣場以“弘揚精神、體現友誼、面向未來”為主題,兩個廣場既相對獨立又相互呼應。染村子溝綠化廣場以“雪香四季園” 為主題,按春、夏、秋、冬四季將園子劃分成四個部分,春園以碧桃為主,夏園以棕櫚為主,秋園以銀杏為主,冬園以雪松為主,并配以詩文、怪石等,增加游園的文化韻味。濱江景觀取“水滴響巖”之意境,賦神于形,緊扣涪江的空間形態,追求整體上自然與流暢。
當地巨大鹿角吸引觀眾
10孩童剪紙傳揚梅花鹿文化
9日,在熱鬧的滿族大秧歌中,第三屆中國雙陽梅花鹿節正式開幕。百余名游客一同觀賞了神鹿點睛、神鹿祈福,共切九色鹿蛋糕、包鹿肉餡餃子,品美食。
梅花鹿節,鹿當然是當仁不讓的主角。在開幕式當日,現場一副重達38.95公斤的馬鹿鹿茸引來了眾人圍觀。擁有該鹿茸的養殖基地負責人告訴記者,這幅鹿茸是從一只8歲的馬鹿頭上鋸下來的。這只馬鹿高1.5米,大約重250公斤。長了100多天,才長出了一副這么大的鹿茸。
來自遼寧養了20年鹿的王先生告訴記者:“頭一回見到這么大的鹿茸,確實罕見。我看這副鹿茸的重量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是數一數二的?!?/p>
巨大的鹿茸讓人嘖嘖稱奇,兩只剛剛出生10天的小鹿也贏得了現場所有小朋友的喜歡。拿著奶瓶給小鹿喂奶、抱著小鹿合影,來自長春的蔣女士稱自己從來不知道出生10天的小鹿已經有半米高?!?0天的孩子只會哭,一年了也不一定能像小鹿走得這么好。這么看,動物的生長能力真是比人強多了。”蔣女士的丈夫張先生稱。
活潑的小鹿惹人憐愛,剪刀下的小鹿也是惟妙惟肖。從6歲開始剪紙,如今已經10歲的王璽維雖然是個男孩子,卻有一雙比女孩子還巧的手。
梅花鹿節的開幕現場人頭攢動,在熱鬧的環境中,小璽維卻亂中尋靜,任憑眾人圍觀、拍照,自己卻一直安靜地坐在凳子上創作著以梅花鹿為主題的剪紙。小璽維的剪紙老師劉秀琴告訴記者,小璽維雖然是剪紙班里為數不多的男孩子,卻是最優秀的學員,不僅坐得住,創作能力也特別強。脫稿剪一個剪紙,只需要20分鐘左右。拿著小剪刀和紅紙,左剪右剪,10多分鐘過去,一對活靈活現的梅花鹿便從小璽維的手中誕生了。而像這樣的梅花鹿,在沒有草稿的情況下,小璽維能剪出五六種。
欣賞過歌舞、看過可愛的小鹿,“吃貨”們最喜歡的“吉祥鹿鳴宴品鑒會”也在中午時分正式開始。昔日的帝王宴變成今日的百姓餐,經過廚師們的巧手,烤全鹿、三鮮燒鹿筋、火焰鹿鞭花、杭椒鹿柳等16道菜品色香味俱全,彌漫現場的香味更是讓人垂涎欲滴。“鹿肉原本是有些腥味的,但這烤全鹿卻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口感很棒?!币幻糜芜_人一邊品嘗著剛出爐的烤全鹿,一邊豎起大拇指稱贊道。
“全鹿宴是古代皇家珍品,也是宮廷中最高規格的御膳。其中烤全鹿可稱得上是滿漢全席中最大的一道菜肴。用來做烤全鹿的鹿一定要選‘毛桃鹿’,鹿肉要經過特殊工藝排酸,然后用宮廷秘方進行腌制,最后再架上果木炭烘烤4個小時?!弊鳛榇舜纹疯b會的承辦方中國(吉林)御八旗休閑自駕游俱樂部總經理李萬國告訴記者,這一系列以鹿為主題的菜品,是融合唐朝的“鹿鳴宴”以及清朝的“滿漢全宴”,結合雙陽本土特色研發出來的,目的就是讓原本高高在上的“宮廷菜系”走進尋常百姓家。
關注旅游休閑文化
打造特色北方休旅市場
關鍵詞:生態農業;觀光園;規劃設計
建設生態農業觀光園,是當今社會建設和發展的重要方面之一。做好生態農業觀光園對于城市的生態協調建設和發展以及生態和社會效益的實現都具有重要意義。如何做好生態農業觀光園建設,需要在城市建設和發展中研究符合城市生態建設要求的農業觀光園,同時,創新生態農業觀光園設計的理念。
1生態型農業觀光園區的規劃設計原則
1.1因地制宜原則
由于農業發展本身就具有極強的地域性和周期性特點,因此,在規劃和設計時生態農業觀光園,就需要把握因地制宜的原則進行綜合性規劃。首先,充分利用該地區現有的原生農業資源,就地取材,創造出區域性特色的服務和產品。其次,通過技術和資金投入到受限于技術和機械的農產品中,進一步豐富園區作物的內容,創造出更多的項目。最后,集中力量建設生態農業觀光園的基礎設施,保障良好的交通、水電及食宿等,開發極具地方性、品牌性及文化性的旅游精品項目,不僅使農民收益提升,也要發揮服務社會的作用。
1.2綠色、環保以及可持續原則
生態農業觀光園作為緊密聯系自然環境的一項產業,不僅要以服務和產品來吸引客戶,更需要來自于自然環境的支持。因為良好的風俗地貌、文化氛圍及自然景觀更能夠吸引到旅客。因此,生態農業觀光園的建設需要嚴格把握綠色、環保及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建立良性發展的生態經濟模式。首先,需要禁止亂砍濫伐行為,減少大興土木對園區環境和自然生態的影響。其次,盡量減少化工、化肥及生活垃圾對環境的影響,進行合理的規劃,建立持續經營的管理模式。最后,對整體收益進行合理利用,不僅要為當地農業從事者創收,也要為社會和環境做出貢獻。
2完善生態農業觀光園規劃設計的方法
2.1充分利用景觀與植被
在生態農業觀光園的建設中,順應自然是一個重要的建設理念,如何踐行順應自然的理念,其中景觀與植被就是最好利用的資源。因此,通過生態農業觀光園建設,要讓景觀和植被的建設更好地發揮其作用,拓展現有景觀植被的作用,更好地推進景觀植被對生態農業觀光園的建設和發展,提高植被利用率。
2.2體現本土文化和當地民族的特點
比如,苗族文化的展示,和游客一起共同參與民族的傳統體育活動和民族舞蹈、篝火晚會等,旅游者的參與度提高了,當地旅游特色的美譽度也隨之提高了。在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知名度和美譽度都很高的旅游資源可以吸引到更多的旅游者。如黔東南州黎平縣侗族鼓樓文化藝術節篝火晚會,就有力推動了貴州民族文化旅游發展。
2.3發展特色旅游商品
在農業觀光園規劃中,將農業文化資源融合到旅游商品設計中,以此吸引游客購買,并提高商品的農業文化價值。一方面應使商品彰顯文化內涵,賦予旅游商品濃厚的文化氣息,文化底蘊的深厚直接影響到商品的銷售,加入特色的農業文化,不僅增加了商品的美學韻味,還能夠提升其紀念意義。另一方面重點考慮地方特色旅游商品。如在進行商品設計時,將特色的農耕文明、歷史典故、傳說等構造商品圖案、造型,并利用當地富有特色的材料進行制作,突顯觀光園的農業文化和民族特色。
2.4創新旅游業態
創新旅游業態是實現旅游產業永?;盍Φ闹匾窂?。貴州旅游產業的轉型升級,要從產業要素、產業空間、產業融合3個方面來實現旅游業態的創新。一是產業的要素集聚。貴州要以旅游6要素為重點內容和出發點,對現有的旅游業態體系結構進行分析,通過對已有業態的補充和提升,創新開發旅游景區綜合體、城市旅游綜合體、鄉村旅游綜合體。二是產業的空間復合。不同旅游地的不同功能分區,孕育著差異化的產業形態。貴州在旅游目的地建設過程中可以通過對游客不同需求的認知,把差異化的產業形態和旅游業態融合共生,形成多功能復合的空間。三是產業的融合發展。貴州旅游產業的轉型升級,要在發揮自然資源稟賦的基礎上,融合區域的特色文化,以文化作為引領,發展文化旅游創新區。
3結語
將傳統的農田景觀與農業觀光旅游相結合,實現觀光休閑農業園區景觀的經濟效益,優化產業結構,使人們擁有更多休閑娛樂的場所,也能夠進一步增加農民的經濟收入,實現經濟、社會以及生態效益的統一發展。
參考文獻
1徐寶輝.農業生態觀光園規劃設計研究[J].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