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03 10:18:06
序論:在您撰寫會計賬實操培訓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職業教育 校企合作 創新模式
中圖分類號:X73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01-0211-02
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改革的深水區,需要持續不斷的探索,北京市黃莊職業高中以國家示范校建設為契機,在創新辦學體制機制、深化校企合作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該校會計專業在“雙體、雙線、三階段”人才培養模式的大框架下,加強了校企合作運行機制的建設,并在校企合作模式方面有了一定的創新,對中職院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具有一定的啟發意義。
一、創新校企合作“工作室”模式的背景
中職學校會計專業引進“工作室”真賬教學是在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大力推進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突出實踐能力的培養,加強中職院校為地方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的大背景下,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更新教學理念,依托企業行業優勢,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緊密結合,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合作機制,達到“共贏”的目的;以進一步提升和突破中職院校教育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努力開創校企合作的新局面。然而,過去的“訂單班”、“校中廠”模式普遍適用于工科類中職院校應用,而對于財經類并非一劑良藥,學生難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頂崗實習、教師企業實踐遇瓶頸等問題,很難解決。
引進“工作室”模式是中職學校的一種創新。為充分發揮校內實訓基地的資源優勢,激勵專業教師勇于投身行業市場進行創業,提升專業實踐能力,黃莊職高出臺相應的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專家與校內骨干教師成立工作室,帶領學生做實踐項目。企業財務負責人與校內骨干教師成立了“工作室”進行真賬教學。工作室借助優秀畢業生資源,實施新時期“師傅帶徒弟”的教學方式,將企業真實的記賬、報稅業務帶入校園,提高師生的實踐做賬經驗,同時企業人員參與專業的課程建設和人才培養。通過“工作室”模式,真正實現了“工學結合”,項目開發與專業教學共通,是融合“專業、企業、就業、創業”人才培養的有益嘗試,學生與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有了長足進展。
二、創新校企合作“工作室”模式的目標
創新校企合作“工作室”模式的目標主要有兩個,即解決學生職業能力與崗位要求不匹配問題、解決教師教學實踐能力與崗位要求不匹配問題。
從學生角度來說,將企業真賬、真的報稅任務引入課堂教學,使課堂教學與實際工作“零距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使學生進入企業能夠直接勝任會計基本工作,解決了學生職業能力與崗位要求不匹配問題。
從教師角度來說,培養青年教師盡快成長,使教師在學校就可以熟悉會計工作流程,掌握會計行業新技術、新知識、新技能,以提高教師的教學和教研能力,解決了教師教學實踐能力與崗位要求不匹配問題。
三、創新校企合作“工作室”模式的實施
(一)組織、制度、資金的保障
1.成立“工作室”,明確組織職責
工作室以企業專家任組長,學校骨干教師為組員,工作室職責為研究工作室活動內容、制定相應的工作計劃,簽訂相關合同協議。使工作室有計劃、有內容的安排工作任務,從而帶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建立健全規章制度,保障工作順利進行
建立健全相關規章制度,如學校會計專業與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協議,校企合作運行機制,實訓室教學管理制度等制度。做到人員落實、責任落實,使建設的各個環節都有規范的制度管理作支撐。
3.資金重點投入,確保??顚S帽U?/p>
學校對工作室建設進行重點投入,資金主要來自國家示范校建設、企業投資和學校自籌。加強對專項經費的使用和管理,嚴格執行項目資金管理辦法,保證各項建設項目的完成。
(二)“工作室”的實施過程
利用每周三下午七、八節課和周五的社團活動時間,帶領學生進入工作室,實行四層次雙軌道真賬實訓,按照服務業(小規模納稅人)――商業企業(半截半接)――制造業(一般納稅人),會計手工賬和會計電算化雙軌道并行,實現學生職業能力的螺旋式提升。
1.四層次雙軌道真賬實訓
工作室的教學與專業的教學安排相輔相成,是對書本教學實訓的一種補充和拓展。結合課本與真實的業務,完成公司的賬目處理,進一步完善了教學內容,使整個教學過程更具系統性和崗位性。
第一層次:會計崗位崗前培訓
學生在第一學期同步進行《認知會計工作》和《創立企業》等課程的學習。學生對企業創立到運營的整個過程有了一定的認知,為學生進行崗前培訓奠定了基礎。在這個階段,利用《創立企業》這門課的實踐課時間,由企業專家和學校會計專業教師組織,帶領學生深入工商局、服務大廳等單位了解企業創立的整個過程。進行企業參觀,對企業的會計部門進行大致的了解和認知,了解會計職業的發展前景,工作強度及工作環境,會計崗位的結構和特點,會計職業所要求的員工的道德素質,最終達到對職業的初步整體認知能力。
第二層次:服務業會計業務實操
學生在第二學期進行《貨幣資金核算》、《財產物資核算與管理》等課程的學習,掌握了基本的會計業務技能操作。在工作室,學生要進行簡單的賬務處理,如:填寫支票,整體練習、粘貼和編制報銷憑證,粘貼憑證,編制記賬憑證,丁字帳,科目匯總,登記總分類賬和明細分類賬,編制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裝訂憑證,報表分析,所得稅匯算清繳填制,并完成一套完整的服務業會計賬務處理。
第三層次:商業企業會計業務實操
學生在第三學期進行《銷售核算與管理》、《財務成果核算與管理》和《會計電算化》等課程的學習,進一步掌握了會計技能操作。在工作室,學生要進行更深層次的賬務處理,第一,進行半截接賬,了解和掌握企業中途接賬的技能,了解企業運營狀況,熟悉行業特點。了解企業存貨變化、了解應收賬款、應付賬款、其他應付款、預收賬款、預付賬款等往來科目的操作,掌握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及小稅種的核算;第二,完成一套商業企業會計賬務處理。
第四層次:制造業企業會計業務實操
學生在第四學期進行《產品生產成本核算與分析》、《稅費核算與繳納》、《財務報表編報與分析》和《會計綜合實訓》等課程的學習,更深一層地掌握了會計技能操作。在工作室,學生要進行更復雜的賬務處理,第一,進行一般納稅人的轉換核算、納稅申報,尤其是掌握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轉為一般納稅人后,賬務設置和稅務處理的變化;第二,用財務軟件完成一套會計賬務的操作,如:建立系統企業賬、進行系統參數和初始化設置、填制憑證、編輯修改憑證、記賬及賬簿查詢等,實現學生手工賬和電算化賬的雙軌并行。
2.師徒式實操,企業人員進課堂
(1)師傅帶徒弟式實訓
在四大層次的真賬實操中,全程實行師傅帶徒弟的指導模式,學校指導老師和企業專家手把手指導學生如何識票、理票,填制憑證,登記總賬、明細賬、日記賬,編制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等內容,指導學生操作全盤賬務處理。
師徒式指導,使學生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是工學結合的教學方法,學生在實操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在第一時間得到指導老師的解答,在實操中更好地把平時課堂上所學專業知識應用于實踐當中,并可以及時吸收新的知識。
(2)企業專家進課堂
在第四學期,學生在工作室經過了一年半的真賬實操,較好地掌握了手工做賬的知識與技能。在這一學期,企業專家將公司真實的賬務處理和納稅網上申報帶入《稅費核算與繳納》課堂教學中,讓教師和學生進行實操。
每月1-15日,企業專家帶著企業真實的經濟業務,在課堂上給教師和學生講解整個納稅申報流程并現場進行演示。學生學習后,現場進行真實的納稅申報。
每年的1月-5月是上年度所得稅匯算清繳的時間,企業專家帶來企業的會計資料,帶著教師和學生們先進行稅務調整,計算出稅務利潤,然后帶著學生進入國稅系統進行真實報稅。企業專家指導教師、學生完成企業真實記賬業務,教師、學生實踐能力雙提升。
四、創新校企合作“工作室”模式的主要成效
工作室的實際運作,企業真實項目的實訓鍛煉,提升了學校會計專業教師和學生的實戰經驗和實操技能,師生達到共同成長的效果。
(一)增強了學生的專業技能,學生受用人單位親睞
企業專家工作室實現了學生與企業的無縫銜接,讓學生真實體驗到了會計崗位的工作內容,注重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一方面,提供給學生接觸更多的真實業務環境與案例的機會,經過真實企業環境及職業崗位歷練,增強就業能力;另一方面,不同行業的記賬也有助于學生拓寬眼界,了解不同行業的現代企業制度與文化,最終學生的專業實操能力、工作變通適應能力和專業悟性均得到了增強。在經過課堂教學和曹明工作室的學習和實踐,使會計專業學生能對企業的業務核算有了完整的認識和掌握。提高了實際做賬和報稅能力,為學生的就業打下了良好基礎。
某中職學校2014年在北京市會計資格證考試中,會計專業參加的19人沒有進行任何課外輔導,通過了12人,通過率達到了63.16%,遠遠超過北京市20%的平均水平。2014年10月18日該工作室7名成員參加了北京市技能大賽,獲得手工賬比賽二等獎一人,三等獎兩人,會計電算化二等獎四人的好成績。
2014年會計專業學生就業時,深受用人單位親睞,初次就業率100%,專業對口率85%。成績出色的學生實習薪酬達到3500元/月,多家公司都表示愿意和學校進行長期合作,給學生提供短期實踐的機會,2015年暑假前很多單位主動來電邀請學生短期實習。
(二)提高了教師專業教學水平和實踐能力
專業教師的理論知識和技能操作水平必須與時俱進,工作室正好給專業教師提供了提高實踐能力的場所。一方面,將工作室作為骨干教師、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基地,在確保實訓項目課程最大程度地貼近企業的真實經濟業務的同時,也使專業教師對企業的財務會計工作環境、內容以及企業對財務會計工作的管理性要求有了深切的體會與理解,從而促進了“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幫助其鞏固理論知識的同時,提升專業技能;另一方面,作為教師培訓提升的平臺,為教師提供了教學研究的課題,從而實現了產學研一體化的目標。
1.教師專業教學能力大大增強
校企合作“工作室”模式的創新,有效推動會計專業教師進行“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改革。教師們與企業專家一起提煉典型的會計業務,復印后帶入課堂供學生實訓,保證了實訓材料的及時性和最新化。骨干教師葉老師和企業專家曹經理于2015年5月6日一起合作開展的將企業真實報稅項目引進課的市級研究課,獲得北師大教授、教育學院老師和北京市各個中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師的肯定和高度評價,大家一致認為會計專業課堂教學真正做到了與工作“零距離”。
2.教師教科研水平大大提高
在兩年的建設期內,某中職學校專業教師編寫的教材《貨幣資金核算與管理》、《稅費核算與繳納》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實訓教材《貨幣資金核算與管理實訓》、《稅費核算與繳納實訓》、《會計綜合實訓》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專業教師還完成了《企業創立》、《財產物資核算與管理》、《銷售核算與管理》、《財務報表編報與分析》等校本講義;完成了三門優質核心課程教學資源開發和建設;完成三門體現“做中學,學中做”理實一體教學模式改革的科研課例4節。
(三)提升了會計專業整體建設水平
學校借助工作室平臺,推動企業資源全程介入人才培養工作,實現學校和企業各類資源的全方位、全過程互動。行業企業參與學校專業設置論證,為深化“223”人才培養模式和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改革,實現校企合作育人、合作就業,為中職人才培養體制改革提供借鑒,為職業教育改革提供案例。
創新校企合作的模式和合作內容,充分利用工作室的實踐經驗,融合行業標準和崗位要求,制定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校企合作開發課程、共編教材、共建校內外實訓基地;通過曹明工作室建立教師素質培養基地,使“雙師型”教師的比例逐步提高;企業積極提供頂崗實習資源和就業崗位,使得會計專業學生就業率不斷提高。
(四)擴大了工作室的影響力
工作室在短時間內,實現與崗位能力對接,從而提高師生水平。這種教學模式得到不少周邊同類學校的認可,其他中職學校相應成立了“曹明工作室”,來自韓國濟州的同類院校教師、俄羅斯同類院校代表團、德國同類院??疾靾F等陸續來學校拜訪、參觀和交流;北京職教信息報和現代教育報分別于2014年和2015年對工作室進行了報道,進一步推廣了該教學模式。
五、創新校企合作“工作室”模式的反思與體會
【關鍵詞】基礎會計 理實一體化 教學模式
自17世紀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提出班級授課制以來,課堂教學一直是各國各類學校的主要教學組織形式。德國的“雙元制職業教育”把培訓職業學生的過程放在工廠企業和職業學校兩個場所進行。在國內不具備實施“雙元制”教學模式的情況下,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大膽突破以往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脫節的現象,全程構建素質和技能培養架構,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理實一體化教學是當前職業院校課堂教學的教學新模式
理實一體化教學是理論與實踐的一體化、綜合化、系統化的教學。他突破以往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現象,強調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和引導作用。通過設定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讓師生雙方邊教、邊學、邊做。在整個教學環節中,理論和實踐交替進行,而是理中有實,實中有理。突出學生動手能力和專業技能的培養,充分調動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教學結構理論框架及其實驗活動方式。
理實一體化教學具有三個特性:①空間和時間的同一性;②認識過程的同步性;③認識形式的交錯性。
通過多年的《基礎會計》課程教學,筆者在本課程中引進了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上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基礎會計》課程理實一體化教學整體設計與實施
(一)人才需求與課程培養目標
中職的培養目標是培養適合地方和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具有誠信、敬業的職業素質,熟悉國家經濟法律法規,掌握會計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面向基層企事業單位一線需求,從事相關會計事務和管理工作的人。通過分析人才需求,結合我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出本課程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組織方式與教學方法分析
《會計基礎》是一門抽象性、系統性、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教學中必須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在教學組織方式上針對理論知識,主要采用集中講授式,針對實操內容,采用教師指導、學生分組自主學習方式。學習方法主要采用互動啟發式教學法、仿真實訓法、項目教學法等。
互動啟發式教學法。加強課堂討論,采用互動教學及啟發式教學,使學生充分參與,以提高其交流技巧和學習興趣,增強學習效果。
仿真實訓法。手工記賬仿真實訓法可幫助實現此教學目標,其基本內容是依托某一會計主體一定會計期間的仿真經紀業務事項,讓學生進行實操訓練,包括會計憑證(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的填制、會計賬簿(現金日記賬、銀行存款日記賬和總分類賬)的填制和會計報表(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的編制。
項目教學法。項目教學以改變學與教的行為,讓學生在學習情境中學習并掌握會計職業基礎知識和基本核算技能。每個項目的學習都以企業會計工作任務為載體設計的活動來進行,以工作任務為中心整合理論與實踐,實現理論與實踐的一體化的教學。教學效果評價采取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重點評價學生的職業能力。
(三)課程內容設計
要想達到事倍功效的教學效果,制定一個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是必不可少的?!痘A會計》整個教學內容分為二部分,共計128學時,一部分是理論內容,計88學時,另一部分是實訓環節,40學時。
理論部分具體課時分配:會計入門知識:8學時;借貸記賬法及其運用:20學時;會計憑證的填制與審核:8學時;會計賬薄的建立與登記:12學時;財產物資的清查:6學時;財務會計報告的編制:6學時;會計檔案的管理:2學時;財務處理程序的運用:4學時;企業主要經濟業務核算:8學時;會計從業資格考試模擬題訓練:14學時。
實訓內容和學時分配:會計憑證的填制與審核:10學時;會計賬薄的登記、試算平衡及結賬:12學時;
會計報告的編制:6學時;會計憑證的裝訂技術:4學時;企業主要經濟業務核算:8學時。
(四)考核方式
考核是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它可以檢查學生掌握知的水平,反映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客觀地評價該課程的教學效果。針對本課程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基礎會計》考核采用理論+實踐課程類型,平時成績占40%,期中考試20%,期末成績占40%。平時成績分布為出勤10%,作業10%,實訓20%。
(五)教學效果
《基礎會計》是一門理論知識與操作實踐結合很強的專業課,在教學中一定要把教學內容與實訓操作聯系起來,做到環環相扣,處理好理論與具體案例的關系,只有理論聯系實際,才能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通過綜合運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和探索、創新能力,教學效果顯著提高。
三、教學反思
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作為引導者,教師和學生的角色發生了改變。教師和課堂不再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唯一渠道,學生學會自學,學會了怎樣發現問題,善于從冗雜繁復的知識中獲取有用知識,真正提高學生的創造性學習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技能素養。通過理實一體化教學實際應用,就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有以下幾點:一是,教師素質。從教師的角度而言,該教學模式不僅僅是理論與實踐的一體化,而且是知識、技能和教學能力的一體化。這就需要教師對課程有統籌考量,需要教師課前做好課程設計,做好課堂管理,預見可能發生的問題。二是,教學資源問題。該課程的教學模式,要求具有手工賬的相關單據:原始憑證、記賬憑證、賬簿、報表、印鑒,這需要學校教材征訂部門做好相關準備工作。
【摘 要】當前中職會計教學大多沿用重理論輕實操,從課本到課本的傳統教學模式,學生在會計方面的知識、能力、素質缺乏系統性,實踐工作能力更是缺乏,學了會計不會做賬成為普遍現象,在新形勢下,學過會計能考取會計從業資格證的比率很低。如何提高中職會計教學效果,培養合格會計從業人員,探索新的會計教學方法,構建系統性、直觀性會計教學模式是當前會計教學的迫切需要。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會計有效教學;直觀性
面對會計教學現狀、存在問題,我們應根據中職學生特點和會計知識結構、特點、會計工作流程、要求等,對會計教學課程設置、教學模式、方式、方法、會計實踐等方面進行探討,希望找到問題破解的關鍵點,提出會計教學,從而提高中職會計教學效果。
一、當前中職會計教學的現狀及問題分析
1.會計課程設置不合理,教學質量令人擔憂
現在中職學校很多都開有會計課程,一些與經濟相關的專業如金融、市場營銷、文秘、物流、商務英語、酒店管理、物業管理、企業管理等專業也會開會計課程,一般就是會計基礎,當成這些專業的輔課程。會計專業自然要開會計課程,會計專業開的課程除會計基礎外大多會加上會計法規、經濟法、會計電算化等課程,還有語數英等與會計專業教學關聯度較低的課程。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學生熱衷于報普通高中,造成生源質量逐年下降,深的講不了,淺的又不夠,會計教學課程很難設置,再加上師資、教學資源、培養目標、教學方式等影響,會計教學往往流于形式,照課本讀完,就算完成任務,質量也不高。很多會計專業畢業的學生考不到會計從業資格證,很大一部分就算拿到會計從業資格證,但一旦到企業就適應不了,不會做賬、不會報稅,更不會做報表,會計教學質量令人擔憂。
2.會計教學偏重理論授課,與社會需求脫節
現在中職教育都在提倡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但由于會計崗位的特殊性,學校很難找到對應的企業開展合作,種種原因,往往使中職會計教學目標與行業、企業標準相距較遠。一是由于缺乏深入調研和認識,導致中職學校會計教學沒有按照會計崗位所需的專業知識和專項工作能力組織教學,課程標準與會計從業資格、會計專業資格標準銜接不緊密,學了會計但不接受考前培訓學生很難考取會計從業資格證,中職會計畢業后仍沒有資格和能力從事會計工作;二是會計教學方法簡單,脫離實際,能力培養有限。教學上大多仍只注重學習書本知識,從課本到課本,重理論輕實操,學生對會計知識不理解,只停留在簡單的“記”和“背”這些環節。雖然也講到實訓課及實踐課,但多數是做書面作業,真實情境下的會計技能教學開展得很少。
二、會計教學探討與構建有效會計教學對策
1.從中職學生情況出發,按會計工作特點,理順會計課程設置
會計是一種經濟管理方法,是一種技術活,作為一門專業課程,它既講究技術方法,又講究實際操作。所以學好會計既要理解掌握會計基本原理、會計方法等,又要會利用方法、原理去處理實際工作。從這個角度講會計是理論與實操相結合的一門課程,學好理論是為了實際的操作。
面對中職生,由于受學生學習專注度和理解能力的影響,會計課程必須結合實際設置好,學習好會計知識是基礎,這必須保證,所以理論、原理的講解必須保證有充足的課時安排;學好理論和原理是為了能做會計,會操作,能適應會計工作崗位的要求,實訓實操的課也必須跟上,而且面對中職生,實操有直觀的特點,反過來能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2.科學的課程設置是會計教學質量提高,達到不同培養目標的基礎
課堂教學中,應變抽象教學為直觀教學,深入淺出,提高教學效果。在會計教學上,我們往往很容易把會計當成一門理論課來上,重理論講解,照本宣科,按照講解,練習,考核的環節講授會計。結果顯而易見,課堂枯燥無味,學生聽著就累,對中職生來說,本來學習專注度就較底,課堂很容易變成教師在講,學生在聽,但學生不知道教師講什么,對牛彈琴的不良狀況就在所難免,教學效果自然也就差。如何改變這種狀況呢?首先我們要認識到,會計不只是純理論課,它還是一門實操課,與我們的經濟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我們在講授內容時,可加入一些直觀的東西,具體的東西,變抽象為直觀、具體,更貼近我們的經濟活動,使學生更有興趣,更易理解。如在講授會計賬簿的種類時,可以用課件、投影等形式把賬簿的圖片向學生展示,學生的注意力和關注點就引到了賬簿圖片上來,同時與書上的內容和格式一一對比講解。這樣抽象的東西就直觀、具體化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上來,學習效果就更好。如果有條件我們還可以在實訓室上課,讓學生感受真實的賬簿。這樣學起來,課堂就活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自然就提高了。
3.系統設計實操課,真賬實習要推廣
會計是一門實操性很強的課程,我們也講到實訓課及實踐課,認識到了實操的重要性,但很多情況下,我們會錯誤把課堂的練習和書面作業當成實操,真實情境下的會計技能教學開展得很少,培養出來的學生自然就與社會需求脫節。如我們在學習填制記賬憑證時,很多就是把做會記分錄當成了填制記賬憑證的實訓,其實會計分錄只是明確經濟業務應借應貸科目和相關金額,只是輔助填制記賬憑證的一步。如果我們不填寫真實的記賬憑證,我們其實只是學習了一步,最關鍵的一步還沒做。根據什么填,格式怎樣,如何編號、如何填寫每一欄,我們不練的話怎么會呢。那我們又如何在實際工作填記賬憑證呢。所以實操是必要的,是會計技能提高的有效途徑,是培養學生專業操作能力的必經過程。就像我們學開車一樣,筆試通過了不代表我們會開車,只有開車練才會開車。
4.加強雙師型會計教師的培養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會計有效教學;校企合作;直觀性
面對會計教學現狀、存在問題,我們應根據中職學生特點和會計知識結構、特點、會計工作流程、要求等,對會計教學課程設置、教學模式、方式、方法、校企合作、會計實踐等方面進行探討,希望找到問題破解的關鍵點,提出會計教學,從而提高中職會計教學效果。
1.當前中職會計教學的現狀及問題分析
(1)會計課程設置不合理,教學質量令人擔憂?,F在中職學校很多都開有會計課程,一些與經濟相關的專業如金融、市場營銷、文秘、物流、商務英語、酒店管理、物業管理、企業管理等專業也會開會計課程,一般就是會計基礎,當成這些專業的輔課程。會計專業自然要開會計課程,會計專業開的課程除會計基礎外大多會加上會計法規、經濟法、會計電算化等課程,還有語數英等與會計專業教學關聯度較低的課程。
就拿會計基礎課程來說,當前多數學校對非會計專業與會計專業教學課程安排沒有不同,比如都是用一個學期一周安排2節或3課學完,其實學會計,會計基礎是很重要的,是學會計的基礎,課程設置目標不同,講得詳略是不同的,要求掌握的知識和能力是不同的,對于會計專業的學生來說,上述這種課程設置是遠遠不夠的,他們學過后只會一些皮毛,根本就不了解會計是什么,做賬就更不可能了。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學生熱衷于報普通高中,造成生源質量逐年下降,深的講不了,淺的又不夠,會計教學課程很難設置,再加上師資、教學資源、培養目標、教學方式等影響,會計教學往往流于形式,照課本讀完,就算完成任務,質量也不高。很多會計專業畢業的學生考不到會計從業資格證,很大一部分就算拿到會計從業資格證,但一旦到企業就適應不了,不會做賬、不會報稅,更不會做報表,會計教學質量令人擔憂。
(2)會計教學偏重理論授課,與社會需求脫節,與行業企業用人標準不符,畢業生就業能力有限。
現在中職教育都在提倡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但由于會計崗位的特殊性,學校很難找到對應的企業開展合作,種種原因,往往使中職會計教學目標與行業、企業標準相距較遠。一是由于缺乏深入調研和認識,導致中職學校會計教學沒有按照會計崗位所需的專業知識和專項工作能力組織教學,課程標準與會計從業資格、會計專業資格標準銜接不緊密,學了會計但不接受考前培訓學生很難考取會計從業資格證,中職會計畢業后仍沒有資格和能力從事會計工作;二是會計教學方法簡單,脫離實際,能力培養有限。教學上大多仍只注重學習書本知識,從課本到課本,重理論輕實操,學生對會計知識不理解,只停留在簡單的“記”和“背”這些環節。雖然也講到實訓課及實踐課,但多數是做書面作業,真實情境下的會計技能教學開展得很少,就算有也只是某個小環節,如填記賬憑證等,但填記賬憑證之前的原始憑證又如何做呢?它與記賬憑證有何關聯?記賬憑證做好后又如何登記各種賬簿?等等,它們之間是環環相扣的,如果只做其一,而不做其他,不進行系統的實操,我們永遠會停留在抽象的概念中。其實,會計職業技能、會計操作技能培訓與現實會計崗位要求相去較遠,對知識沒有系統性掌握,操作能力就更談不上,一到企業實際工作,就根本不知道做什么,如何做。與企業要求不符,畢業生就業能力自然就有限。
(3)學生考核機制傳統,仍以學生理論考試為主,誤導學生只重理論,不重技能、不重訓練,導致學生的實踐能力不強。
2.會計教學探討與構建有效會計教學對策
針對當前中職會計教學存在問題我們應該如何破解呢?
(1)從中職學生情況出發,按會計工作特點,理順會計課程設置。當前,我國各級政府都大力提倡發展職業教育,為了鼓勵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對中職生還實行了免學費政策。這幾年職業教育的發展確實發展很快,一大批校舍寬廣、設施先進、師資雄厚的上規模上檔次的職業學校發展起來了,中職生的數量也快速增加。但受普高熱的影響,優質生源大多去了普高,中職生的生源質量下降。生源質量的下降,中職生的學習專注度普遍不高,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也不高。
會計是一種經濟管理方法,是一種技術活,作為一門專業課程,它既講究技術方法,又講究實際操作。所以學好會計既要理解掌握會計基本原理、會計方法等,又要會利用方法、原理去處理實際工作。從這個角度講會計是理論與實操相結合的一門課程,學好理論是為了實際的操作。
面對中職生,由于受學生學習專注度和理解能力的影響,會計課程必須結合實際設置好,學習好會計知識是基礎,這必須保證,所以理論、原理的講解必須保證有充足的課時安排;學好理論和原理是為了能做會計,會操作,能適應會計工作崗位的要求,實訓實操的課也必須跟上,而且面對中職生,實操有直觀的特點,反過來能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對于會計專業的學生來說,在會計課程設置上,一要課時充足,二要科學合理,把講解、練習、實操課程科學安排好,把該講的講透,應理解的理解,該做會做。同時在課程設置時還要結合學生學習能力,培養目標設置課程,比如非會計專業的學會計,目的是了解會計,他們學了后可能不會做會計工作,學會計只是一種知識的補充,那么針對他們我們只要講述知識和原理就夠了,那課時安排、課程就相對簡單。
科學的課程設置是會計教學質量提高,達到不同培養目標的基礎。
(2)課堂教學中,應變抽象教學為直觀教學,深入淺出,提高教學效果。在會計教學上,我們往往很容易把會計當成一門理論課來上,重理論講解,照本宣科,按照講解,練習,考核的環節講授會計。結果顯而易見,課堂枯燥無味,學生聽著就累,對中職生來說,本來學習專注度就較底,課堂很容易變成教師在講,學生在聽,但學生不知道教師講什么,對牛彈琴的不良狀況就在所難免,教學效果自然也就差。如何改變這種狀況呢?首先我們要認識到,會計不只是純理論課,它還是一門實操課,與我們的經濟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我們在講授內容時,可加入一些直觀的東西,具體的東西,變抽象為直觀、具體,更貼近我們的經濟活動,使學生更有興趣,更易理解。如在講授會計賬簿的種類時,可以用課件、投影等形式把賬簿的圖片向學生展示,學生的注意力和關注點就引到了賬簿圖片上來,同時與書上的內容和格式一一對比講解。這樣抽象的東西就直觀、具體化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上來,學習效果就更好。如果有條件我們還可以在實訓室上課,讓學生感受真實的賬簿。這樣學起來,課堂就活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自然就提高了。
(3)系統設計實操課,真賬實習要推廣。會計是一門實操性很強的課程,我們也講到實訓課及實踐課,認識到了實操的重要性,但很多情況下,我們會錯誤把課堂的練習和書面作業當成實操,真實情境下的會計技能教學開展得很少,培養出來的學生自然就與社會需求脫節。如我們在學習填制記賬憑證時,很多就是把做會記分錄當成了填制記賬憑證的實訓,其實會計分錄只是明確經濟業務應借應貸科目和相關金額,只是輔助填制記賬憑證的一步。如果我們不填寫真實的記賬憑證,我們其實只是學習了一步,最關鍵的一步還沒做。根據什么填,格式怎樣,如何編號、如何填寫每一欄,我們不練的話怎么會呢。那我們又如何在實際工作填記賬憑證呢。所以實操是必要的,是會計技能提高的有效途徑,是培養學生專業操作能力的必經過程。就像我們學開車一樣,筆試通過了不代表我們會開車,只有開車練才會開車。
會計實操要系統化,體現整個會計工作流程,要一環扣一環,實操的經濟業務、數據必須是高度仿真,數據之間的關系必須是體現各會計數據的關聯性。實操資料必須有企業的基本情況,部門人員的設置、產品的種類、銷各環節、每天的業務,經濟來往的部門等,還要提供仿真的單據、憑證、賬簿、會計報表、稅務申報表等,實操內容要包含基礎設置、賬簿設置、原始憑證填制、記賬憑證填制、匯總、記賬、費用歸集與分配、成本計算、試算平衡、結賬、做報表、報稅等環節,要讓各環節環環相扣,各業務程序不能遺漏。
會計實操資料我們可以通過兩種方法去取得:一是外購,按照會計實操的要求選購會計實操資料,這種方法相對簡單,但要由有實踐經驗的專業老師或會計專業人員參加選購,否則我們的實操訓練又會不貼實際而流于形式。二是合作開發,由專業公司和學校一起開發,這種方法更能結合學校實際和現實要求,同時教師通過參與開發,能使教師的實訓經驗更豐富,對教學是有很大幫助的。當然,也會增加教師的工作量和學校開發成本,但這不是重點。
會計實操,要推廣真賬實訓,建立真賬實訓室,有條件的可以建成全真的生產型實踐基地,可以對外服務,讓學校的實訓基地更貼近社會,更接地氣。應在幫助會計老師改進教學理念的同時,統籌參與并指導專業部的會計教育工作,幫助形成有教育資源優勢的教師、場所、環境等,建立優質會計實訓基地,為會計教育創造一流的教育教學條件。
(4)會計實訓室的建設必須走校企合作之路。其實,現在大部分學校會計專業實訓室建設嚴重滯后于會計實操教學的需要。有些實訓室還是一些擺設,主要是一些硬件、設備的建設,實訓室沒有實際的內容,就是有也是一些不貼實際的東西,加上實訓室自我封閉、實訓教師脫離會計實踐等現實問題,在自建的實訓室的實操實際效果均不好。受會計行業的特殊性影響,學生出去實習,也很少有企業愿意提供真實的會計業務單據給在校生或會計學員做練習,因此學校會計實操受到嚴重制約。怎么破解呢?最有效的方法是學校會計實訓、實操要走校企合作之路,引進專業會計服務公司,由學校和企業共同建設實訓服務公司,學校提供人力資源和場所,企業提供服務的對象(企業),學校和合作企業實現雙贏,構建一個既對外服務又服務于學生實訓的基地,合作公司要根據實際情況參與學校會計實訓資料的編寫和實訓要求,并根據政策的變化不斷調整實訓的要求,合作企業還可以參與推薦優秀學員到企業工作,解決會計專業最難的課題――實現教學、生產實踐對接?,F代學徒制也可以在這里實現。
關鍵詞:基礎會計;資源建設;中職教育
1“基礎會計”資源建設的意義
1.1開發優質資源,促進會計專業長效發展
專業資源建設,是一個學校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優質教學資源更是教學質量建設的重要載體?!盎A會計”是會計專業核心專業課之一,多渠道、多方面人員參與其中,整合零星資源,促進優質教學資源的開發,可以加快教師信息化步伐,提高教學效率,為其他相關專業課程建設提供范例,推動專業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1.2交流融合,服務課堂,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
基于豐富的“基礎會計”優質教學資源,教師運用多媒體技術,根據學生發展的特點,選用適合的教學方法,真正服務于課堂,進行高質量的教學。學生也可通過資源平臺隨時隨地地進行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
1.3對接企業,滿足企業崗位需求
當今就業市場競爭激烈,會計專業的競爭尤為突出,職業學校的畢業生要想獲得就業優勢,就必須結合當今形勢,與崗位緊密結合,教學資源庫不斷擴充與企業的交流合作,以適應當今社會的崗位需求。
2“基礎會計”資源建設的思路
2.1“基礎會計”資源庫的使用現狀調查
為了了解校資源庫使用現狀,為此,對本校會計專業學生做了一份調查問卷,發出問卷230份,收回212份。調查結果顯示,老師布置作業大部分還是紙質方式,另外,學校并未建立強大的專業資源庫,學校的資源庫只包含一些少量的課件和習題,并未形成網站學習和答疑專欄、師生交流互動專區,更沒有相關的教學視頻和名師課堂等,本校學生對學習“基礎會計”的興趣較為濃厚,因而,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基礎會計”教學資源庫。
2.2“基礎會計”資源建設內容
“基礎會計”資源建設從職業教育需求的角度出發,采用整體服務的設計理念,運用信息技術,探討面向職業院校的教育教學資源庫合理構建的模式,為職業教育提供服務。圍繞“基礎會計”教學資源開發為主題,建設內容為:(1)構建“基礎會計”整體框架?;趩柧碚{查,“基礎會計”資源建設應形成一套以教師、學生、社會學習者為主要服務對象,遵循校際間的交流融合、校企合作的理念,形成可借鑒、可共享的“基礎會計”資源建設模式,將其嵌入校級精品課程、名師工作室、專業群建設等校級在線教學平臺,對教學資源、專業教師資源和實訓資源三大塊資源進行重點建設。(2)構建“基礎會計”資源庫?!盎A會計”資源庫建設主要從理論、實踐、測評三方面入手,既能滿足學生理論知識的擴充,又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2.3構建“基礎會計”理論資源庫
構建“基礎會計”理論資源庫,可以方便教師備課,學生自學,在線章節測試,答疑解惑,主要包含以下內容:教案、講義、導學案,指導用書、習題集,模擬試卷(含單元和綜合),在線課堂、名師課堂視頻、微課等網絡視頻資源,在線課堂、名師課堂視頻、微課等網絡視頻資源,會計從業資格大綱、題庫、學測題庫,會計實務、法規、規章、制度等法律。搜集最新的財經信息,例如《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會計法》《企業會計準則》《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等,方便教師備課、學生網上學習,并在學習相關內容時,可以參考相關法律,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養成良好的職業操守。
2.4構建“基礎會計”實踐資源庫
“基礎會計”資源庫單憑理論建設遠遠不夠,還要實踐資源庫的建設,分為3部分。單項:熟悉各項空白樣表(票據結算單、憑證、賬簿、報表)并正確填制樣表。專項:按照經濟業務發展順序,能夠掌握資金籌集過程、供應過程、生產過程、銷售過程、利潤形成及利潤分配過程的憑證填制。綜合:掌握證賬表的整體編制:審核無誤的原始憑證按照編號,進行記賬憑證、賬簿(日記賬、總賬、明細賬)、報表的編制。通過這樣完整的實踐過程,使學生整體把握資金運動過程,結合單項、綜合實踐操作,促進學生對“基礎會計”的掌握。
2.5構建“基礎會計”測評資源庫
“基礎會計”測評模式是在“基礎會計”課程全部結束后進行,對每一個重點實訓模塊進行測評,通過仿真的模擬資料,例如結算憑證實操測評、會計憑證實操測評、會計賬簿實操測評、會計報表實操測評,學生完成后,系統自動會形成評分模式和解答模式,進行能力評估,還可提供一系列會計實訓的模擬資料,安排學生進行證、賬、表的綜合實操,讓學生對“基礎會計”有一個更全面的掌握,熟悉每一個單項之間的關系。
2.6“基礎會計”資源庫建設模式
從職業學?!盎A會計”專業課程資源開發角度來探討,有一定的內驅力,并將資源建設作用于相關專業教師以及受教學生,呈現優質化、多元化、自主化的特點,建立標準的資源庫模塊,借助互聯網資源平臺,將資源建設推廣與運用,實現課程資源的交流與共享。
3“基礎會計”資源建設的要求
3.1注重教師隊伍的培訓交流與多角色參與
資源建設需要經歷一個很長的過程,需要經過教師的消化吸收,才能內化為專業資源。所以,在資源建設上,不能只重視硬件投入,而忽視對教師培訓,通過對教師的培訓,相互經驗交流,不斷吸收融合,才能使資源建設達到應有的效果。
3.2加強現代化信息技術的運用
資源建設建立在以學生為本的基礎上,一方面通過現代化技術手段,給學生提供真實的工作環境,參與專題實訓。另一方面,學生亦可隨時隨地進行自主學習,通過網上學習,自動練習,能夠減少人力成本,通過教學資源平臺,將技術和教育融合,達到教學做的融合。
4結語
“基礎會計”資源建設需要在前期建設籌劃、中期規劃建設、后期測試改革中不斷完善,通過資源整合,最大限度地模擬會計環境,讓會計教師參與到“基礎會計”的教學資源建設中來,加快信息化教學的步伐,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搭建多媒體網絡資源平臺,實現教師交流展示、學生自學自測、專業測評、模擬實訓等功能,充分體現交流性和共享性,提高教學質量、更新教學手段和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最終提高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夏迎峰.湖北省高職會計職業教育資源整合的研究[J].商業會計,2016(20):120-121.
[2]何玲.《基礎會計理論與實務》課程建設報告[J].財會學習,2016(9):252.
[3]柳曉霞.中職會計基礎精品課程建設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2016(6):25.
[4]任延冬.基礎會計數字化教學資源庫的研究與建設[J].遼寧高職學報,2013(12):30-32.
[5]程華安.基于世界大學城空間資源建設的設計與實施探究——以會計基礎課程為例[J].教育觀察,2016(9):33-35.
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課程設計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與方法是校內外實踐教學有效開展的重要保障。陳兆芳(2010)提出構建高職會計專業“三段雙軌遞進式”的實踐教學模式,主張按照項目課程的開設,實現從“單項實訓崗位實訓綜合模擬實訓”的階段性實訓,在實訓過程中要將手工賬務處理與電算化操作相結合,實現“一體化”。同時,還強調將校內實訓與校外實習緊密結合,逐漸完成由學校到企業的角色轉變。王曉雪(2013)等在《高職會計實踐教學體系的探索與實踐》一文中提出構建“雙線遞進式”實踐教學模式。學校應將仿真模擬實訓和以會計服務公司為載體的真賬實操相結合,二者相輔相成、互促互進。在實訓和實操內容方面,從簡單到復雜,單一到綜合的順序,逐層遞進,直至達到崗位要求、能勝任崗位工作,順利完成從學校到企業的角色轉變。金婉珍(2014)闡述了“三段雙軌雙平臺”的高職會計實踐教學模式,在陳兆芳觀點的基礎上,增加了校內實訓和校外實習這兩個平臺,確保學生的角色轉變,將“需要工作的人”打造成“工作需要的人”。此外,陳安(2012)強調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導向,從會計課程體系、實訓項目體系、實訓項目教學設計三個方面重構實踐教學體系,按“一個核心、兩方合作、三個貼近、四個目標”的要求建設實訓資源。提出了采取“1+N”課程包的方式(即“1”是專業核心能力,“N”是資源整合能力)設置課程體系、根據“411”人才培養模式設計實訓項目體系、以“職業活動為導向,項目驅動課程”來設計會計實訓項目等措施。王素珍(2014)提出了將課堂實訓(包括單項實訓、綜合實訓等)、課外活動(包括社團活動、技能競賽等)和校外實訓(包括頂崗實習、畢業設計)“三課堂聯動”的會計實踐教學模式,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漸增強學生的實務操作能力。綜述所述,我國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模式已日漸呈現出由點到面不斷完善的過程,許多學者也在不斷構想一些新穎的形式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高職會計專業要構建相對科學、系統、可操作性強的實踐教學模式,還需在培養目標的明確、教學目標的確定、課程體系、教學手段、教材建設、教學團隊、教學評價、實施保障等具體問題上進一步細化。
二、“校企合一,產學一體”會計實踐教學模式的構建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質和量都有所提高。但很多用人單位特別是中小企業并不愿意錄用剛畢業的大學生。據調查發現,中小企業更傾向于招來就能上崗,上崗就能勝任的會計人才,而不愿意再花時間和精力去培養剛畢業的學生。這一現象說明高職會計教育仍然存在著供需不符、理實脫節、實踐教學滯后等狀況。從各高職院?,F有的會計實踐教學模式來看,大家基本都采用了課內實訓、校內綜合實訓、校外頂崗實習等一系列實踐教學模式,這在一定程度上對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起到了促進作用。但由于會計的專業特性,實踐教學效果并不很理想,仍未很好地解決畢業生不能迅速適應職業崗位工作的問題。為解決會計實踐教學所面臨的困境,高職院校應改革并創新實踐教學模式,積極開展真賬實訓教學,構建“校企合一,產學一體”的實踐教學模式,使“工學結合”真正落到實處。
(一)真賬實訓的意義
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經常會遇到校企合作不順暢,學生實踐機會不多等問題。如何使學生有機會接觸真賬,掌握真實企業賬務處理,是高職會計教育必須思考的問題。真賬實訓是把各類企業發生的真實經濟業務作為學生實訓的資料,讓學生在身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按照實際工作崗位進行完全的真賬操作。與仿真模擬實訓不同的是,真賬實訓讓學生面對真實的會計資料,他們必須以認真的態度來應對該工作,并承擔相應的工作責任,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職業認同感。同時,它還將考驗學生及時解決真賬操作過程中遇到問題的能力,讓他們及時發現自身的不足,進行查漏補缺。因此,真賬實訓是全面提升學生會計職業技能非常必要的環節,能大大提高學生的會計賬務處理、納稅申報等能力,縮短學生就業適應崗位的時間,實現了學校、企業和學生三方共贏。
(二)“校企合一,產學一體”會計實踐教學模式的構建
要真正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高技術、高技能人才,就必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高職院校應轉變觀念,將計劃經濟時“企業辦學?!弊優槭袌鼋洕鷹l件下的“學校辦企業”,創新性地構建“校企合一、產學一體”的實踐教學模式。具體可從以下方面進行:
1.構建“崗位導向,課崗交替”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基于“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不斷改革,深化“校企合作”內涵,是當前形勢下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方向,也是高職院校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但由于會計職業的特殊性,工學結合大多只是在課程體系中通過“頂崗實習”等課程來完成,沒有實現學校教學和企業培養的相互交替與融合,實踐教學效果收效甚微。高職會計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適應社會一線所需的高技能型財會人才。而會計職業能力的培養須在實際工作崗位中才能獲得,這就要求學校必須把學生安排到真實的工作崗位上去,使學生通過真實的業務操作明確未來上崗所必須具備的能力,真正做到校企的無縫對接。因此,高職院校首先應根據會計職業崗位的能力結構與素質要求,提煉出各工作崗位的所需知識和技能。其次,再以工作崗位為導向,對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進行整合,以確定各崗位的課程模塊,形成模塊化課程知識結構與各會計崗位技能的“映射式”關系。最后,在此基礎上,以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和專兼結合的“雙師”教學團隊等為依托,形成“崗位導向,課崗交替”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所謂“課崗交替”指的是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以校內實訓室、“校中企”——記賬公司和校外實訓基地為依托,按照會計崗位認知、會計崗位實習和頂崗實習這一循序漸進的方式,將實踐教學融入到理論知識學習的各階段,真正做到“學、訓、做”一體化。學生通過市場化運作的記賬公司,能以各類企業真實的會計資料作為實踐操作的教學內容,這樣不僅能全面掌握會計核算技能,還能為公司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真正將產學融為一體。
2.構建“逐階遞升、角色漸變”的實踐教學體系傳統的會計實踐教學模式已不能培養出適應現代社會需求的人才,因此,在“工學結合”與“教、學、做”一體化模式的要求下,應不斷加強實踐教學內涵建設,構建多元化實踐教學體系。在“課崗交替”模式下,按“必備知識夠用,專業知識適用,實操技能過硬”的原則,通過“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這一方式,使學生完成從“崗位認知課程實訓真賬實操頂崗實習”的專業實踐,最終實現從“學生學徒準員工員工”的角色漸變與塑造。在角色形成的過程中還同步實現學生的崗位認知與體驗到行業基本技能,再到崗位核心技能,最后到職業綜合能力的提升,形成“逐階遞升、角色漸變”的實踐教學體系。這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會計實操技能和職業能力,有效地保障學生的就業質量該實踐教學體系的設計思路是:第一學期利用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和校外實習基地讓學生進行崗位認知實習和體驗,加強學生的崗位感性認知和專業認同感;第二學期依托校內仿真實訓基地進行會計專業的課程實訓,同步進行分崗實訓和綜合輪崗實訓,使學生從“學生”角色漸變為“學徒”角色;第三、四學期,依托“校中企——記賬公司”進行真賬實訓,同時還可依托校外實訓基地,讓學生進行學期中崗位實習,加強學生真賬實操的技能水平,完成從“學徒”角色向“準員工”角色的漸變;第五、六學期,依托校外實訓基地,進行校外頂崗實習,在真實崗位環境中邊干邊學,頂崗實習完成后與實習企業或就業企業簽訂勞動合同,最終完成“準員工”向“企業員工”的漸變。該體系能充分體現“分崗位、重操作、養角色”的實踐教學特點,有利于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真正做到會計技能的訓練有計劃、有基礎、有層次、有提升。3.建立“校中企”、“企中?!?,完善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實訓基地是實踐教學的一個重要平臺,為實踐教學提供一定的硬件支撐。因此,必須加強和完善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目前,雖然高職院校通過與企業合作普遍建有校外實習基地,但數量有限,且每個基地能容納的專業對口學生人數更為有限,有一部分學生只能從事非會計專業的崗位實習,從而導致專業對口實踐程度不高,總體實踐效果受到影響。高職會計專業應創新校企合作模式,借助學校的資金、政策等支持,在校內注冊成立財稅記賬公司,即“校中企”,對社會開展服務、公開承攬業務,如公司注冊、公司賬務、納稅申報等。學生只需要在校內的記賬公司,就可以對不同類型企業的經濟業務與會計事項進行記賬、算賬、報稅、抄稅以及購買發票、辦理各種證照等工作。由于公司是獨立的經濟組織,須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因此,全部業務可交由能勝任此工作的部分學生完成,通過長期頂崗的方式來完成真賬實操,專業教師適當進行指導。這樣一來,還有大部分學生無法進入記賬公司工作,考慮到會計資料保密性等問題,教師可將公司的上一年或更早期的真實財務資料作為這部分學生的實訓內容,依托校內仿真實訓室,安排學生通過多次反復地輪崗來完成實操。此外,還可按照“合作、互贏”的原則,引進一些其他的會計服務公司,全面開展真賬實訓,實現職業教育與產業的結合。通過“校中企”、“企中?!钡慕?,還能引入企業文化,有利于加強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學校在建設校內實踐基地的同時,還應合理開發并利用校外實訓基地。可邀請企業專家或經驗豐富的高級人才參與專業建設、實踐教學等,例如:將合作企業的會計業務應用于課堂教學,開設針對性強、實用性強的“學、訓、做”一體化專業課程;與企業合作選取有代表性的行業和典型的會計工作任務,共同開發并出版“工學結合”教材;安排學生去企業參加頂崗實習前的崗前培訓等。
三、結語
1.教材缺少生動性,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
現有的會計教材對發生的經濟業務仍舊采用文字描述的方法,闡述不生動。各種往來交易的發生過程也只能靠學生通過字面來聯想、揣摩和記憶。像一些難點章節、處理方法比較復雜的章節,如投資、會計要素計價、取得、發出、轉讓、注銷等,由于涉及的明細科目較多,處理過程比較復雜,這種機械記憶的方式,時間久了就容易遺忘或記混。
雖然在會計教學過程中教師力求做到互動教學,但是學生缺少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學生對這種枯燥的理論知識沒有學習興趣,更不善于去積極思考。教師在教授過程中,學生也只是被動地接受概念知識、解題過程來應付考試,經常是學了后面忘了前面,也沒有真正地弄清知識點的含義,幾乎沒有系統理解全書內容的能力??菰锏睦碚摻虒W,常常導致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所學的知識也不能扎實和穩固地掌握。
2.學生實習機會有限,會計實訓缺少真實感
企業的財務部門通常是保密的,很多單位拒絕接受前來實習的學生。而目前的會計實訓,與真實的業務還有一定的差距,缺少真實具體內容。學生也只能通過實訓教材來了解原始憑證,通過教師的講解與指導來完成記賬憑證的填制、賬簿的登記、報表的編制,這些實操通常與實際的財務工作相差很遠,不能很好地提高學生會計實操能力。
3.教師隊伍實操能力相對教學需要較弱
從目前院校的會計專業教師隊伍的現狀來看,脫離實踐教學是較為普遍的現象?,F在的會計教師都是從學校到學校,他們缺乏實踐經驗是毋庸置疑的,進入教學崗位后,正值院校擴大招生規模,教學任務繁重,往往難以抽出時間參加社會實踐。另外,大多數院校也沒有把教師參加社會實踐納入教學管理計劃或形成制度,在時間、組織和經費上都沒有相應的安排和保證,不可避免地出現教師脫離實踐的現象。現今教師教學正逐漸地從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本教科書狀態向多媒體教學轉化,其教學手段越來越先進,但針對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會計課件制作上沒有突破,課件內容完全來自教材,缺乏來源于社會實踐的案例創作。
二、根據所存在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
教師是培養學生的主導者,只有教師具備較強的實踐技能,學生的操作水平才能相應提高。因此,為了滿足培養實踐型人才的需要,學校必須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學校要有合理的師資結構,一方面學校在引進新教師時,考慮引進一些有實際財會工作經歷的教師,如果這些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能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會對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另一方面,可以聘任部分企業專業財會人員擔任兼職教師,讓他們定期在學校開設一些專題講座或對學校的教師做專業培訓,同時加強現有教師的培養工作。為了使教師及時更新知識,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學校應重視教師的培訓工作,支持教師參加各類會計職稱考試,甚至鼓勵教師在不影響教學工作的前提下去兼任一些社會職務。
2.以就業為導向、能力為主位,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
首先,理論課程以“實用”為主。其次,會計每一門課程應配置相應的實訓課程。但不是每一門課程的實訓內容都從建賬開始,而是將會計工作的各個具體操作內容分散到每一門理論課程的操作課中,形成一種階梯上升方式教學與實訓。重點是《基礎會計》課程,其理論教學注重基礎方法的教學,本課程包括從憑證填制及編制、科目匯總表編制、賬簿登記等內容為主。本階段的學習要求學生掌握會計賬簿的開設、過賬到試算平衡表編制方法即可,因為會計報表的編制需要運用較為綜合的會計知識。
3.重視教學硬件建設,保證學生有充足的實訓條件
《會計基礎》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會計教學中必須重視實踐教學。實踐教學分為三部分:一是實驗教學;二是崗位實訓;三是綜合實訓。這些實訓以手工模擬為主,也可以上機操作。由于會計工作的特殊性,學生在畢業前是很少有機會去企業進行真正的會計崗位實習,因此校內的實驗教學和綜合實訓是學生鍛煉會計基本技能的重點,學校必須重視會計實訓實驗室基本設施的建設。會計實訓室應成為學生從事會計實操的演練室,要讓學生通過在實訓室的演練,學會會計工作的全部內容。在會計實習時,除了要配備必需的實習設施外,還要有能力強又有實踐經驗的指導老師進行指導,如可以外請經驗豐富的財會人員進行現場指導。在實習的組織形式上,進行會計角色扮演,讓學生親身經歷財務工作全過程。另外,以各小組為單位,進行競賽和評比,選出準確、符合規范的會計憑證、賬簿和報表展示出來,激勵學生實習的積極性。在實習中,我們還要注意培養學生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同時也要從硬件上保證學生有充足的實訓時間。除此之外,還可以聘任社會專業人員擔任實訓指導老師,也可以送學生到其他附近的中職學校作交流培訓。
4.加強校企合作,建立企業實習基地
為了取得更好的實踐效果,我們要加強校企合作,在校外建立企業實習基地。因為財務工作的特殊性,企業一般不允許非本單位員工接觸到一些關鍵數據,所以學生去企業多是進行一些表面工作,抄抄憑證,幫忙跑跑腿,但在實習過程中最起碼了解了會計工作場所環境、基本操作、工作流程等,這些基本的東西對于學生掌握會計基礎知識也是必不可少的。課后聯系實習單位,帶領學生參觀企業,讓學生了解財會工作環境及實際的應用,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提高實踐能力是十分有用的。同時也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