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02 10:17:58
序論:在您撰寫自主生命科學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小學語文生命課堂“自主―互助”教學模式的實施是以小學生新版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感受、欣賞、評價的學習體驗中感悟文本,品味語言,習得方法,自能讀書。
一、預習檢測,明確目標落實“基于生命,順應生命,成就生命”生命課堂教學理念
小學語文生命課堂“自主―互助”教學模式本著尊重學生認知,從學生預學開始,指導學生掌握預習方法,自主預習新知。課堂上教師對學生預學內容檢測,準確把握學生對新知的掌握程度、興趣取向、學習態度等,及時調整教師預設教學目標,明確本節課學什么、怎么學,再導入新課。這一環節主要是體現學生預學在先,以學定教,順學而導。
1.課前預習。在課前有目的地指導預習方法,引導學生按要求完成預習任務。
2.預學檢測。課中,結合本課預設的學習目標有選擇檢測,了解學情。
3.明確目標。依學情適當調整學習目標。
二、巧設情境,自主學習
在預學檢測的基礎上,梳理提煉出本節課完成的學習任務,巧設有效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披文入境,通過朗讀、默讀,批劃思考標注,引導學生自主解疑。這一環節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與空間完成自主學習任務,體現個體先學,自主生疑,合作答疑,發揮兵教兵的作用。
1.提出自主學習要求。依據年段不同可酌情運用大屏幕展示自主學習要求,引導學生明確學什么,采用什么方式,怎么學。這同時也是自主學習方法的指導。
有的學生說,語文課本來還是喜歡上的,許多課文在老師沒有分析前自己讀了讀,感覺挺好,可是老師一講析,什么劃分段落,什么歸納中心思想,分析分析這個,講解講解那個,語文課就越聽越覺得沒有啥意思。
眾所周知,語文學習,歸根結底,是要引導學生主動讀書,這已經成為廣大語文教師的共識。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功夫在詩外”。探索一條使高中生在讀書中積累,在讀書中發展的語文教學之路,對于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是非常有意義的。
新的課程標準,第一次明確指定了中學生課外必讀的20部文學名著,具體規定了中學生的閱讀總量。明確強調,閱讀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途徑,對健全中學生的心靈,提高中學生的素質有重大的作用。
新的課程標準給中學生開列了必讀的中外名著,規定中學生閱讀量不少于300萬字,那么,現狀怎樣呢?怎樣將新的課程標準的要求落實到實處呢?筆者想結合自己的學習和體會談談我的想法。
一、當前高中生的閱讀現狀
目前高中生的閱讀現狀到底怎樣?為此,筆者在一所三星級學校的高一學生做了一次問卷調查。發放問卷110份,返回110份,有效問卷110,現將統計出來的有關數據列表如下:
5.你看過瓊瑤等人的言情小說嗎?你看過金庸等人的武俠小說嗎?
有87人承認看過至少2本以上的言情小說、武俠小說。還有學生承認看過一些粗制濫造的不健康的言情小說或武俠小說。(詳表暫不列)
從目前的現狀來看,學生們不是不讀書,而是讀書的品位部高。而且大多數學生是在學校里、甚至在課堂上特別是語文課堂上“悄悄地干活”。絕大多數的學生手里除了課本,只有言情小說或武俠小說。名著只有極少數學生手頭有,即使有名著,可是學生還是不愛讀,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一方面學生的課業負擔挺重,使學生遠離名著。且一些名著大多與現實生活有一定的距離,讀起來費勁,見效慢,晦澀難懂,讀后沒有什么印象。不少老師和家長也不支持把寶貴的時間用在讀名著上。
但是主要原因還是我們對名著的閱讀重視不夠,我們對學生的引導不夠,名著的課外閱讀與課內閱讀銜接的不夠好,雖然有的教師布置了名著的閱讀任務,可是不依據課堂加以落實,不通過形式多樣的語文活動課加以消化,沒有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沒有把“要我讀”轉變為“我要讀”,那么,名著的閱讀很難讓學生有收獲!
二、名著閱讀的實踐與探究
(一)更新教育觀念,把名著與課本同樣看待
語文課堂教學的首要任務是更新理念。首先要明確閱讀教學的目標不是為了眼前的考試,而是為了學生素質的自我完善與發展,這里的素質既包括學生的文化素質、基本技能素質,又包括思想道德素質、身體和心理素質。要把語文教學的視野擴展到生活的領域。要改變讀名著少的現狀,不僅課外要讀名著,課內也要讀。要在讀名著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豐富的語文知識,語文情感、語文視野、語文思維和語文能力。變學生的被動閱讀為主動閱讀。要在整個閱讀教學中讓學生感受到讀書確實是自己學習的需要,是自己生活的需要。書既是我的益友,更是我的良師,從而改變由老師布置的被動性閱讀為自覺去尋覓、探索的主動閱讀。
(二)培養讀名著的興趣,激發讀名著的熱情
1.改革現有教材,把名著引入課堂
現行的高中生語文教材中有許多篇目已跟不上時代的步伐,迫切需要大膽取舍。我們和學生在一起討論,把選擇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哪些作品應該重點研讀,哪些作品應該一般性閱讀,哪些作品應該刪掉,先由學生拿主意,最后由老師與學生共同商定。對于保留下來的課文,也一改過去教師的“透徹分析”法,而是以學生為閱讀的主體,啟發學生反復閱讀,對比討論,如在學習《一滴眼淚換一滴水》,請學生思考:小說的情節發展是波希米亞姑娘給伽西莫多水喝,伽西莫多感動的流下了眼淚,可是這個題目卻是“一滴眼淚換一滴水”,需要不需要換成“一滴水換一滴眼淚”呢?為什么?以此引導學生深入閱讀《悲慘世界》,探討小說的主題,探討法國作家雨果的宗教思想。這樣做不僅使學生養成了品讀作品的良好習慣,也為培養學生讀書要善于思考奠定基礎。
2.由易到難的選讀,循序漸進地指導
要想讓學生對閱讀名著產生興趣,切不可一開始就把一些大部頭的長篇巨著一股腦兒的推給學會,讓學生課堂上也讀,課外也讀,這樣做只能適得其反。應該指導他們他們由易而難地選讀,循序漸進地鑒賞。高中生剛入學時,接觸的散文較多,而臺灣作家劉墉的散文作品學生很是喜歡,他的散文語言清新,道出了許多人生的哲理,于是就先將《劉墉散文集》推薦給學生,然后結合課本向學生推薦現代散文名著名篇,如冰心的散文,朱自清的散文,林語堂的散文等,鼓勵學生有選擇性閱讀。
到了第二階段(高二年級),有意識地向學生介紹外國文學名著,如巴爾扎克的《歐也妮葛朗臺》《高老頭》,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列夫托爾斯泰的《復活》等。老師有意識地開列書單給學生,鼓勵學生自覺地主動地閱讀這些名著。
到了第三階段(高三年級),許多學生已經自覺主動地閱讀了魯迅、林語堂、梁實秋、周作人、林清玄等人的作品了。這樣循序漸進地閱讀使學生消除了對名著的恐懼心理,并且整個讀書過程由老師啟發誘導,學生對讀書懷有一種好奇,這樣使學生對讀書帶有一份渴求。
3.鼓勵學生閱讀普及本,直觀欣賞音像作品
針對高中生年齡特點而編訂的名著普及本,使高中生讀起來比較輕松,比較愉快,比較省時,再結合各個我們學校的實際情況――有大量的名著普及本,原著本較少,所以就鼓勵學生閱讀普及本的中外名著。另外,根據學生的特點,直觀的形象刺激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為此,在教讀課文時,在指導學生閱讀名著時,還安排學生觀看一些經典音像作品。在學習《雷雨》時,組織學生觀看電影《雷雨》,在學習《一滴眼淚換一滴水》時,組織學生觀看電影《巴黎圣母院》。利用寒暑假,開列學生必看影視作品,如電視劇《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特別是新版作品。那優美的畫面,那曲折的情節,那動聽的音樂,使學生欣賞名著的興趣大增。
教師再利用課堂進一步指導學生賞析影視作品,如點評新版電視劇《紅樓夢》對林黛玉裸死情節的處理與原作是否矛盾,怎樣處理效果更好?這樣使學生產生好奇心,非去讀原作探其究竟不可。唯有如此,學生們才能由重課本轉變到重讀書,才能主動地進入讀書的境界。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讓學生主動地參與讀書實踐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前提,是發展智力的關鍵。多讀名著是疏通從課內閱讀走向課外閱讀的重要途徑。而名著是有極強的生命力的,
是用心血澆鑄的流傳千古的著作,在得到審美愉悅,人生啟迪的同時,提高他們的語文素質,養成愛讀書的習慣,這就是閱讀的至高境界。為此,嘗試了以下的做法:
1.舉辦作品主題交流會
眾所周知,愛情是文學名著永恒的主題。高中生都愛看這類題材的作品。有的學校和家長禁止學生閱讀這類作品。把它作為學生禁止談論的話題。“堵”,總不是個辦法,倒不如“疏通”開來,組織學生去探討,用名著去影響學生。老師給學生開列了如《麥琪的禮物》《紅樓夢》《飄》《初戀的感覺》《青春之歌》等一系列愛情作品,我們舉辦一個“愛情作品研討會”,請學生對作品中的人物的愛情發表自己的看法,不準用約定俗成的觀點老調重彈,允許百家爭鳴。有的同學談了自己對林黛玉與薛寶釵的愛情生活的看法,有一定的批判性。有的學生就《飄》談了自己認為最美的愛情觀。盡管學生中有的人的觀點還很幼稚,但是絕大多數都認為不帶諸多附加條件的愛情才是真正的愛情。
2.指導學生編排課本劇
為了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教師指導學生把自己對名著最感興趣的章節改編成課本劇,利用語文活動課時間,分小組組織演出。然后,請班委干部推薦到班級演出,最好的作品再代表班級參加學生的文藝演出。如有的班級學生表演的《雷雨》《武松醉打蔣門神》等劇目,贏得了全校師生的陣陣掌聲。讓學生登臺獻演,既訓練了他們的朗讀能力,思維能力,又訓練了他們的寫作能力、表演能力,使他們對閱讀名著的興趣如日俱增。
3.組織學生召開辯論會
針對文學名著的熱點難點問題,特別是有爭議的問題,組織學生召開辯論會,相互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使共識在討論中達成。如周樸園對魯侍萍到底有沒有真愛?林黛玉與薛寶釵,你認為誰更可愛?祥林嫂的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這些問題的解答,學生不僅要深入了解名著,而且還要獨立思考,有一定的鑒賞能力和評價事物的能力。這樣的辯論活動,不僅鍛煉了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促使學生去關心社會,關注人生。
除此之外,我們還通過故事會、課前3分鐘演講,文學常識搶答賽,出黑板報、辦櫥窗報、成立文學名著研討興趣組等多項活動,讓學生投身其中,興味盎然,心情愉快,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事實證明脫離兒童經驗的教學不能激發兒童內在原始的興趣。我認為預習是學生對將要學習的知識的提前進行接觸與熟悉,通過主動廣泛獵取“雜書”,建立相關知識和經驗的過程。當今科學知識突飛猛進,知識不斷增長,知識陳舊率不斷提高。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掌握開啟知識寶庫的金鑰匙,是現在這個階段學校教育的重要問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埃德加?富爾說:“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笨梢姡囵B學生的預習能力、自學能力,使學生由“學會”到“會學”,無論是從素質教育的角度看,還是從終身教育、創新教育的角度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長遠價值。對小學生來說,預習的現實意義表現在:有助于掃除聽課時的障礙、提高學習效率、提高小學生的自學能力;有助于探究意識、創新能力的提高。但許多學生卻對預習課文不感興趣,老師檢查預習的方法單一,常規化,激不起學生的自學欲望。我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激勵學生:
一、鼓勵學生多渠道獵取知識
教師在前一天或是前幾天就布置好將要學習的課文,給足時間讓學生去尋找與課文有關的資料。如學習五年級第五單元課文《完璧歸趙》《草船借箭》等具有不同歷史時代的故事時,因里面涉及眾多有個性代表人物時,預習中所涉及的知識就比較廣泛,包括文章的作者、時代背景以及課文中重要的人、事、物等內容,那就要鼓勵學生多方面多渠道去獲取知識。可通過課外書籍中查找相關資料,上網中去搜索,看影片,有條件的可請有學問的人講相關故事等等。這樣學習內容融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為此讓學生每人準備一個課外摘抄本,把有關內容分類摘抄下來,這既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又能提高閱讀的積極性,并在興趣的引導下,逐步理解課文,完成預習任務。
二、讓學生多方位呈現知識
每篇課文不是單一檢查匯報生字讀音、課文朗讀等情況,老師機械地問學生讀懂了什么問題等,而是要耐心等待學生的發現。希望通過讀的形式來匯報的就讓他讀。讓他讀在臉上,讀到心里,讀出情感來。如《再見了親人》讀出難分難舍的深情厚誼。也有的學生希望將自己從課外學來的故事講一講,表演欲強一點的幾個學生合作改成課本劇演一演,議一議。不少學生在“預習”課文中涉及了文章的重難點,提出了理解課文的關鍵性問題,包含著語言文字訓練的內容。這時教師則可圍繞重點板書,確定語言文字訓練點,精心設計訓練,把預習重點貫穿于課堂教學,使學生的理解能力與語言訓練相結合,有利于突破教學重難點,從而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獲得良好的整體效益。例如,《草船借箭》一文,在已經有了相應“預習”后指出:弄清“神機妙算”這個詞語的意思,把課文中表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地方畫下來。這也是這一課的教學重點之一。圍繞這一預習重點,教師可以提前設計以下訓練:草船借箭為什么能取得成功?請找出課文中的一個重點詞語回答。初步理解“神機妙算”的意思。討論:周瑜為什么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在借箭過程中,哪些地方表現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試舉例說明。至此師生共同歸納諸葛亮“神機妙算”的表現:知人心,識天文,曉地理。周瑜的慨嘆,反襯出諸葛亮過人的才干。這樣設計訓練,把啟迪學生積極思維貫穿于課堂前后,使學生始終處于主體的位置上,這是他們自己積極主動地探究效果的呈現,學生學習積極性也相應增強了。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既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又落實了語言文字的訓練。
三、多層次評價學生
實踐證明,積極的評價能激發學生內驅力,提升學習語文的幸福感。低、中年級學生可以給每個學生一棵成長樹,看誰發現得多,知道得多,就能讓他的果樹結出很多果子來。小朋友每習得一個知識點就給他結一個果子。一個星期下來積累評比。激勵效果顯示:上課發言的人數、次數增多,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生和老師親近多了。對中差學生要求則要低一點,愛的天平要向那些膽小怯懦的、不敢表演的學生傾斜。教師常要投以關注的目光,讓他們亮亮相。在老師的耐心引導下讓他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共同探討問題,讓他們從壓抑、被動的狀態中走出來。一個好老師是“會引導、會發現、會贊美、會改變學生的老師”只有讓每一個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長處,體驗到成功的愉悅,自己在班上和老師心目中的價值,他才會是幸福的,語文課堂才能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1優化課堂設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首先要科學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此,教師需要優化課堂設計,對教學的內容和環節進行精心處理,在問題設置上盡量地新穎一些.在正式開課前,教師可以通過有趣的提問來引發學生的思考.在高中物理理論知識中,有一大部分都是我們生活中可以見到的常識,學生對于這種貼近生活常識的提問會更加感興趣.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對生活常識的好奇,加深對所學知識產生具象化的理解與記憶.例如在教學必修一第2章自由落體運動時,教師就可以在講課前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課.問題1:大家怎么理解自由落體運動?通過這個問題的導入,教師可以及時地發現學生思維中存在的誤區,然后對教學的方式和方法加以改進和調整.這個問題的環節控制在3~5分鐘.問題2:為什么物體從高處落下都是豎直落下的,為什么沒有向上或向左?這個問題,教師可以給學生多一些的思考、討論時間.經過課前提問這個環節后,教師開始講解理論知識,在講解的過程中可以針對某些學生之前的思維誤區加以詳細地解釋和說明.上述案例,教師采用問題設疑引導,激發了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在這個環節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將生活中的物理常識作為問題設置的依據,比如學生都知道物體是從上到下豎直落到地上的,但學生可能從來沒有想過是為什么.教師把這個問題帶到課堂上,提高了學生主體參與的動力.
2明確學習目的,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富有生命力的高中物理課堂,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去打造,教師起著引導的作用.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以教材為依托,通過積極地引導,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使學生知道自己要學什么,要學到什么樣的程度才會自主地設定學習計劃和學習目標.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可以根據班上學生整體的情況,適當地增加或減少教學內容,并將某一個知識點作為重點在課堂上講解.比如在必修一第4章牛頓第三定律的學習中,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掌握物體與物體之間是有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為此教師可以通過實驗課的形式,讓學生自己參與到實踐中.本次實驗的道具有磁鐵、圓板.首先將兩塊磁鐵分別放在兩個圓板上,然后通過改變磁鐵的S極和N極或數量來研究兩邊磁鐵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當磁鐵A的S極與磁鐵B的N極接觸時,兩塊磁鐵會相互吸引,反之兩塊磁鐵的同一級接觸時則會相互排斥.在實驗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增加磁體的數量或圓板的數量來觀察兩邊圓板上磁鐵的吸引和排斥情況.本次實驗要求教師要給學生準備足夠數量的道具,方便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實驗來理解這堂課的重點.
3開展合作學習,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還需要從學生的智力和接受能力出發,選擇適當的自主方式和合作內容,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在一個團結合作的班級中,學生會為了團體的利益不斷地去提升自己,以身作則為班級做貢獻,學習比較主動的學生也是其他學生的榜樣.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開展自主學習,同樣需要教師有效地去引導學生,進行溝通和協作,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為此,教師開展合作學習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小組討論、小組競賽、小組游戲等.比如在必修一第三章力的合成與分解這一章節的學習中,教師可以開展小組討論的合作學習模式.教師可以按照座位分布,將全班同學分為8-9個小組.每個小組選派一名組長,負責組織小組成員開展討論活動.小組討論的內容是:探討和分析生活中我們常見的物理運動中涉及到的力的合成和分解,并且需要在紙上簡單地畫出來.教師事先可以為學生舉例:在拔河比賽中,力的合成有拉力和摩擦力,一方獲勝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摩擦力而不是雙方的拉力.討論結束后,各小組長把本小組討論的結果和思考的過程分享給其他同學.教師最后對每小組的討論結果做出評價和分析,比如有小組討論的是汽車運動中的力,該組學生討論的結果是有摩擦力、車向前的動力,教師在評價中,可以拓展到汽車運動中還會受到空氣的阻力.通過合作學習,給學生一起思考和提問的機會,有些思維比較開闊的學生,在小組中可以帶動其他學生思考,小組的每個成員都可以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學生可以從其他同學身上學到好的學習方法,擴充自己的知識面.顯然,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使用,讓學生盡情享受到自主合作的愉悅.
4理論聯系實際,構建生活化物理課堂
高中的物理知識,大部分都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見到和感受到的,這些物理知識也被我們稱為常識.有些好奇心比較強的學生會對生活中常見的現象產生疑問,物理課堂正好可以為學生提供解決生活疑問的機會.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通過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方法,把生活帶進物理學習中,能夠讓學生快速地理解和記憶相關的物理知識,讓學生在生活中,可以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例如在必修一第3章摩擦力的學習中,就可以很好地打造生活化的物理課堂.在講課前,教師可以將生活中常見的摩擦現象引入到課堂教學中.比如:推超市購物車時會有摩擦力、挪凳子或桌子也有摩擦力、汽車剎車產生的痕跡也是因為摩擦力等.通過舉例讓學生的思維融入到生活實際中,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就會根據教師的引導,考慮其他常見的摩擦力現象.學生在聯系生活實際的過程就會引發很多疑問,比如為什么推重物前進時,會感到很吃力,人體行走和跑步前進時的摩擦力有什么區別等.學生的想象是非常豐富的,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只要教師善于將生活實際帶入到課堂中,就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也會跟隨老師一起去思考和解決問題,讓課堂變得更加有活力.
5維護自主學習,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奧修
葉圣陶曾說:教是為了不需要教?!褪钦f咱們當教師的要引導學生,使他們能夠自己學,自己學一輩子,學到老。課堂自學作為自主學習的一種方式,要求在課堂上留出學生自學的時間,以生為本,用好自學導案。在實踐過程中深有體會:學生課堂自學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課堂自學能力呢?
一、嚴打自主學習中的“假”自學
如高中政治必修一經濟生活“揭開貨幣神秘面紗”教學案例中,教師先安排學生自學15分鐘,完成三個目標任務:商品的概念、貨幣的含義和職能、紙幣的概念。在15分鐘的自學時間里,學生只需要把書上的幾句很短的黑體字記住,就算完成任務了。15分鐘后,教師檢查,學生對答如流,教師非常高興地表揚了學生,說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得很快??磿且环N自學方式,但對一些適合探究的知識,看書就容易直接看到結論,不能經歷知識產生的思維過程,學生的收獲也就大打折扣。用15分鐘記住幾句話,是教學中典型的“假自學”。
二、規范課堂自學的方法要求
學生自學時圍繞自學導案做到“三要兩競”。三要:①讀寫要有序(畫出重要的概念、定律);②讀思要結合(記下疑點難點,課堂上注意老師的解釋分析);③善疑要好問(設計問題,寫下自學問題)。第三步最難,但只要教師能做出示范并且一直堅持下去,相信學生一定能做到。兩競:一競指組內同學提出問題競爭,誰最全面、最具有代表性,篩選出代表小組的問題。二競指組與組之間的競爭。由某一組提出一個問題,其余小組進行回答,比一比哪個小組的答案最全面、最正確。前期教師留足閱讀時間,不主張合作學習,不主張課前預習,就在課堂逼著學生自己閱讀教材,提出問題,思考導案。問與答過程中教師對學生難于掌握的難點、重點做出講解、說明,學生自學成果得到肯定和表揚。對于那些懶惰、學習成績跟不上的學生是一種鞭策,同時為他們樹立了榜樣,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自信心、“我能行”。
三、參與學生自學的全程過程
學生自學的過程教師要全程參與,要對學生的自學過程進行有效的組織和調控,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明確目標,抓住教學重點,掌握學習的方法,引導學生開發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巧妙提示與重點講解。課堂中教師既要重視師生間的合作,又要重視學生之間的合作。特別是當學生的見解出現錯誤或偏頗時,給學生以思考性的指導,自我矯正,不要代替學生自己的思考。
四、善用課堂自學的課程資源
課程資源是教材,教師編寫的自學導案,學生知識的最近發展區。在組織、指導學生學習時,要注意找到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根據學生的知識起點組織、指導學生自學。以“揭開貨幣神秘面紗”為例,在自學導案中編制了問題:先有商品還是貨幣?為什么你選購商場商品時注重價廉物美?在原始社會物物交換時為什么用羊、陶器、金銀等作為一般等價物?什么時候(金銀)貨幣出現?為什么商場商品需要標價?你要買到商品要付錢(紙幣)或刷卡……原來貨幣并不神秘,是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貨幣并不神秘,只是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擔當了它應有的基本職能,不需要對其有過分崇拜思想。在自學過程中要讓學生經歷由不會到會的過程,體驗疑惑的痛苦與頓悟的愉悅的過程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學。
五、培養自學過程中的自學能力
1.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任何探索性的學習活動起于問題情境,沒有問題就沒有探索性學習的動力。學生的學習過程既是一個認知的過程,又是一個探究的過程。所以,要培養學生敢于問問題;要給學生創設問題的時空;要教給學生問問題的方法;要適時解答學生的問題。
2.前置練習,引導發現。學生提前完成前置練習,看看錯誤產生在哪些方面?教師引導學生先在課堂上學會利用“引導發現法”學習新知識,再把這一方法推廣,學生利用前置練習、引導發現來自學新知識,在高三復習時效果很好。
3.共同基礎,統一目標。共同基礎,統一目標就是教師講課仍要發揮自學作用。學生通過自學,仍然有弄不懂的地方,這時在他們的頭腦中就會產生一種請老師幫助盡快把它弄懂的心愿,就會聚精會神地聽講,開動腦筋思考,這時教師和學生的活動就有了共同的基礎和統一的目標。所謂老師講解,不是自學結束,老師另起爐灶,開講一番,學生再聽,回到老套。自學并非是采用老師講、學生聽的方法,仍要發揮學生的自學作用。尊重學生獲得知識和能力的規律,不做保姆,榨成果汁喂學生,而要讓學生學會自己采摘、洗凈、切塊、榨汁,達到教師少教、學生多學的主旨。
4.增強自覺,培養習慣。在培養自學能力的基礎上,教師要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自學習慣。自學的好處是可以使學生克服學習的盲目性,增強自覺性,改變被動學習的狀態,提高學習效率。因而要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自學習慣。
“自以為燈,自以為靠?!弊约狐c亮自己的燈,自己當自己的靠山,教師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促使學生點亮自己的心燈,才能真正達到教師少教、學生多學的主旨。
參考文獻:
1優化課堂設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首先要科學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此,教師需要優化課堂設計,對教學的內容和環節進行精心處理,在問題設置上盡量地新穎一些.在正式開課前,教師可以通過有趣的提問來引發學生的思考.在高中物理理論知識中,有一大部分都是我們生活中可以見到的常識,學生對于這種貼近生活常識的提問會更加感興趣.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對生活常識的好奇,加深對所學知識產生具象化的理解與記憶.
例如在教學必修一第2章自由落體運動時,教師就可以在講課前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課.問題1:大家怎么理解自由落體運動?通過這個問題的導入,教師可以及時地發現學生思維中存在的誤區,然后對教學的方式和方法加以改進和調整.這個問題的環節控制在3~5分鐘.問題2:為什么物體從高處落下都是豎直落下的,為什么沒有向上或向左?這個問題,教師可以給學生多一些的思考、討論時間.經過課前提問這個環節后,教師開始講解理論知識,在講解的過程中可以針對某些學生之前的思維誤區加以詳細地解釋和說明.
上述案例,教師采用問題設疑引導,激發了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在這個環節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將生活中的物理常識作為問題設置的依據,比如學生都知道物體是從上到下豎直落到地上的,但學生可能從來沒有想過是為什么.教師把這個問題帶到課堂上,提高了學生主體參與的動力.
2明確學習目的,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富有生命力的高中物理課堂,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去打造,教師起著引導的作用.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以教材為依托,通過積極地引導,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使學生知道自己要學什么,要學到什么樣的程度才會自主地設定學習計劃和學習目標.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可以根據班上學生整體的情況,適當地增加或減少教學內容,并將某一個知識點作為重點在課堂上講解.
比如在必修一第4章牛頓第三定律的學習中,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掌握物體與物體之間是有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為此教師可以通過實驗課的形式,讓學生自己參與到實踐中.本次實驗的道具有磁鐵、圓板.首先將兩塊磁鐵分別放在兩個圓板上,然后通過改變磁鐵的S極和N極或數量來研究兩邊磁鐵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當磁鐵A的S極與磁鐵B的N極接觸時,兩塊磁鐵會相互吸引,反之兩塊磁鐵的同一級接觸時則會相互排斥.在實驗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增加磁體的數量或圓板的數量來觀察兩邊圓板上磁鐵的吸引和排斥情況.本次實驗要求教師要給學生準備足夠數量的道具,方便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實驗來理解這堂課的重點.
3開展合作學習,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還需要從學生的智力和接受能力出發,選擇適當的自主方式和合作內容,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在一個團結合作的班級中,學生會為了團體的利益不斷地去提升自己,以身作則為班級做貢獻,學習比較主動的學生也是其他學生的榜樣.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開展自主學習,同樣需要教師有效地去引導學生,進行溝通和協作,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為此,教師開展合作學習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小組討論、小組競賽、小組游戲等.
比如在必修一第三章力的合成與分解這一章節的學習中,教師可以開展小組討論的合作學習模式.教師可以按照座位分布,將全班同學分為8-9個小組.每個小組選派一名組長,負責組織小組成員開展討論活動.小組討論的內容是:探討和分析生活中我們常見的物理運動中涉及到的力的合成和分解,并且需要在紙上簡單地畫出來.教師事先可以為學生舉例:在拔河比賽中,力的合成有拉力和摩擦力,一方獲勝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摩擦力而不是雙方的拉力.討論結束后,各小組長把本小組討論的結果和思考的過程分享給其他同學.教師最后對每小組的討論結果做出評價和分析,比如有小組討論的是汽車運動中的力,該組學生討論的結果是有摩擦力、車向前的動力,教師在評價中,可以拓展到汽車運動中還會受到空氣的阻力.
通過合作學習,給學生一起思考和提問的機會,有些思維比較開闊的學生,在小組中可以帶動其他學生思考,小組的每個成員都可以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學生可以從其他同學身上學到好的學習方法,擴充自己的知識面.顯然,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使用,讓學生盡情享受到自主合作的愉悅.
4理論聯系實際,構建生活化物理課堂
高中的物理知識,大部分都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見到和感受到的,這些物理知識也被我們稱為常識.有些好奇心比較強的學生會對生活中常見的現象產生疑問,物理課堂正好可以為學生提供解決生活疑問的機會.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通過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方法,把生活帶進物理學習中,能夠讓學生快速地理解和記憶相關的物理知識,讓學生在生活中,可以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例如在必修一第3章摩擦力的學習中,就可以很好地打造生活化的物理課堂.在講課前,教師可以將生活中常見的摩擦現象引入到課堂教學中.比如:推超市購物車時會有摩擦力、挪凳子或桌子也有摩擦力、汽車剎車產生的痕跡也是因為摩擦力等.通過舉例讓學生的思維融入到生活實際中,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就會根據教師的引導,考慮其他常見的摩擦力現象.學生在聯系生活實際的過程就會引發很多疑問,比如為什么推重物前進時,會感到很吃力,人體行走和跑步前進時的摩擦力有什么區別等.
學生的想象是非常豐富的,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只要教師善于將生活實際帶入到課堂中,就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也會跟隨老師一起去思考和解決問題,讓課堂變得更加有活力.
5維護自主學習,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良好的學習環境能夠引起學生心理情緒的轉變,學生心情舒暢,自然而然地就會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因此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盡量地為學生創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通過對課堂觀察發現,經常有教師提問后,學生沒有任何反應的現象,甚至有些學生被叫起來回答問題后,還會對老師產生厭煩的情緒,這些現象在高中課堂上已經不足為奇,而在高中物理課上更是常見.因此教師必須要采取適當的方法去改善課堂環境,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一個好的氛圍.
首先教師的講課一定要富有真情實感,比如在講課前可以多關心學生,多理解高中生的壓力,一句“天氣轉涼,大家注意添加衣服,不要感冒了”,遇到月考時,教師在講課前可以通過傳授一些做題的技巧和方法來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遇到課程安排在下午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唱首歌來打起精神等.這種來自于教師的真誠理解和幫助能夠創造一個有人情味的課堂環境,進而學生也會更加主動地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其次,教師在課堂上一定要注意語言的應用,盡量以鼓勵性語言為主.比如學生在回答:物體為什么會豎直向下運動時,教師可以說些類似于“沒關系,大膽地說”、“怎么想的,就怎么說”這種鼓勵的話,讓學生自信地說出自己的理解.
【關鍵詞】高效課堂;預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郭沫若先生說過:“教育的目的是養成自己學習、自由研究、用自己的頭腦來想、用自己的手來做的這種精神。”課堂是教學活動的生命力所在地,是學生智慧的發源地。自主學習是保證高效課堂的生命線。為了提高課堂效率,讓課堂成為高效的課堂,我們要用科學的方法引導讓學生會學習,用技巧引導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迫在眉睫!它關系到我們的教育質量,關系到師生的校園生活質量。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大部分教師能夠運用科學的方法讓學生課前預習;創設合理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的氛圍中主動參與數學學習過程,,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努力使數學課堂變得生動活潑、富有活力。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多種感觀的協同下積極探索、自主學習無疑提高課堂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1學會預習是自主學習的前提
中國有句古話:“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鳖A習是課堂的延伸,是提高課堂效率的前提。預習更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知識的最近的發展區,以便進一步的確定當堂課的重難點、課堂知識容量和教學進度等目的,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真正做到有的放矢,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提供合適的土壤,使課堂變成師生、生生間雙向交流的場所,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角。
提高學生的預習能力正是讓學生學會學習的一個重要途徑,數學知識是連續的、不間斷的,新舊數學知識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當然,數學預習是建立在學生的思維水平和教師的有效指導上的。
1.1針對概念性的數學知識。要求學生首先通讀學習內容,從整體上了解了新的數學知識,把自己認為重要的概念、結論畫一畫、圈一圈,擺一擺甚至剪一剪。為理解和掌握新知識做準備。例如預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學生就畫、圈了以下內容:長方體有6個面,一般都是長方體,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有12條棱,相對的棱的長度相等;有8個頂點。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叫做正方體(也叫立方體);正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6個面的面積都相等;有12條棱,長度都相等;有8個頂點。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1.2解決實際問題方面的,可以讓學生大膽嘗試解答例題來思考問題。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碰到這樣的內容,先將課本上的解答方法用紙蓋住,自己嘗試審題、解答。解答后與課本上的方法對照,不會解答再看課本上的。這樣學生通過了自己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過程,就會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1.3實踐活動方面,教師可以大膽的利用網絡資源搜集信息,讓學生嘗試練習,自己在課堂上提出問題。例如預習《身份證編碼》時,學生搜集了:身份證前兩個數字表示省、直轄市、自治區;第3.4位上的兩個數字表示所在的城市;第5.6位上的兩個數字表示戶籍所在的縣(區)等等,還有學生提出了驗證碼如何計算的問題。數學學科有別于其他學科的一大特點就是要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學生經過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數學知識,要讓學生通過做練習或解決簡單的問題來檢驗自己預習的效果。既能讓學生反思預習過程中的漏洞,又能讓老師發現學生學習新知識時較集中的問題,以便課堂教學時抓住重、難點。
2合理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
“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是新課標的一個重要理念。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大多數數學教師拋棄了以往教學中簡單地把知識“復制-粘貼”給學生這一做法,煞費苦心地創造、設計能讓學生情緒高昂的學習情境,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例如教學“認識分數”一課時,故事引入:在一次愉快的春游活動中,老師讓同學們兩人一組分食品,紅紅和明明拿到的是4個蘋果、兩瓶礦泉水和一個蛋糕。(自制動畫課件演示)你愿意幫他倆分一分嗎?怎樣分比較公平呢?由分實物入手,讓學生在平均分得不到“整個”的時候,感受到用學過的數已不能滿足學習的需要,從而提出“能不能用一個新的數來表示?”的問題,并請學生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一半”,學生情緒高漲,勇于嘗試,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出二分之一,教師在學生的需求特別強烈時,結合學習內容向學生介紹了分數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的探究是積極、主動、高效的。
又如:蘇教版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運算律》第一課時的練習中有這樣一題:
38+76+2438+(76+24)(88+45)+1245+(88+12),我是這樣教學的:(1)出示38+76+24和(88+45)+12,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分別進行計算;(2)互相交流自己的計算過程;(3)集體交流并組織學生進行比較:按運算順序從左往右依次計算與先算76+24、88+12,哪一種簡便?為什么這樣計算比較簡便?這里應用了什么運算律?(4)說一說學習加法運算律有什么作用?這樣設計,不僅為下課時的教學做好鋪墊,還能讓學生明白學習加法運算律的作用,感受學習數學的價值,同時也能滿足部分學生的探究欲望,讓他們享受到自主學習的樂趣。
3合作是自主學習的重要方式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最有效的學習是學生主宰學習過程的學習。在教學中教師要努力營造以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展為中心的課堂學習氛圍。讓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主動學習,主動參與。讓課堂教學活起來,動起來。讓學生嘗試著自己去尋求答案,這樣的學習能保證課堂的高效。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時,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動手操作的形式就如何才能更簡便的計算三角形的面積展開了實驗。有的學生將手中的平行四邊形紙片沿對角線折疊成兩個三角形,剪開,經過比較發現它們的形狀、大小完全相同,其中一個三角形的面積等于原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有的學生用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了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有的用兩個完全一樣的銳角三角形拼成了平行四邊形;有的用兩個完全一樣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成了一個正方形……課堂氣氛非?;钴S。接著教師提出問題:其中每個三角形的面積與拼成的圖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三角形的面積怎樣計算?學生通過小組交流討論歸納出了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在此過程中通過動手操作,用腦思考,合作學習,不但使學生在輕松活潑的實驗中牢固掌握了所學知識,而且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使數學學習活動成為了“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并使學生在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逐步形成對數學的求知欲和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4主動探究是自主學習的標志
探究學習是以學生動手動腦主動探索實踐和相互交流為主的學習活動 ,是一種以學生自主地參與學習過程,以問題為載體,創設探究的情境和途徑,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和小組合作相結合的方式收集、分析、處理信息,感受和體驗知識的產生過程,這樣的學習方式才能讓學生真正學會學習,保證課堂高效。
4.1營造探究的環境,激發探究欲望。 研究表明:平等寬松的學習環境,有利于喚起學生的探究的熱情,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積極性,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使學生敢于展現自我,保證探究活動順利、高效地進行。要營造一種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教師必須要相信、賞識學生,要相信學生的探究能力;必須放手讓學生自由地發表意見,自由地按自己的學習方式參與數學探究活動,自由地與教師、同學溝通信息;必須多鼓勵表揚學生, 要充分肯定、贊賞學生的探究成果。對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應引導學生分析原因,幫助找到正確的方法,順利完成探究任務。
4.2把握認知需要,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 認知需要是學生學習中最穩定和最重要的內在動力。在學習一個新的知識點時,教師要創設認知需要情境,把學生的思維帶入新的學習背景中,讓他們感到學習是解決新的問題的需要。如在教學《合理的分配方案》時,我創設了這樣的情境:四(1)班為了迎接學校舉行的乒乓球比賽,組織了15名男同學和10名女同學進行訓練,可現在只有6副球拍,應怎樣分才能讓同學們更好地訓練?學生經過一番思考出現了幾種方案,一種是平均分,另一種是男女混合訓練,還有一種是認為女生優先,女生先訓練。針對學生提出的不同方案,我引導學生分析哪一種分法更合理,在學生的討論分析中產生了探究的問題,誘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激發學生迫不及待地去探究,最終找出合理的分配方案。
4.3教給學生方法。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學生學習過程中總會發生這樣那樣的錯誤,這是不可避免的。而這些錯誤除了偶然的疏忽,通常有其心理上或思維上的不足之處。教師要研究學生產生錯誤的原因,然后引導學生自己先尋找并加以消除。學生能夠找到錯誤的原因并加以糾正,那么就意味著他已掌握了正確的思考方法。例如:判斷“把12根小棒分成2份,每份一定是6?!边@一句話是對還是錯,總有一部分學生認為是對的。于是我就引導他們動手操作,用小棒擺圖把12根小棒分成2份,有幾種不同的情況:可以是6和6,也可以是 1和11、2和10、3和9、4和8、5和7,使他們認識到這句話只有加上了“平均分”才能成立。學生在糾正錯誤方法的同時,又學到了一種判斷的方法。
4.4發揮學生的潛能,引導自主合作探究。 教師要給學生足夠的思維時空,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引導學生對提出的問題進行分析思考,從各個不同角度去探究。學生可以通過操作實踐、嘗試探索、大膽猜測、合作交流、演算比較、自學課本等自主探索手段,讓學生去探究,去思考。如我在教學《長方形的認識》時,在提出“具備怎樣特征的四邊形才是長方形”的探究問題后,引導學生自由地去探索研究,由于可以研究自己喜歡的物體和用自己擅長的方式去探索,所以學生的情緒高漲,小組探究氣氛十分活躍。有的量黑板,有的量桌面,有的量自己的數學課本等。小組里分工合作十分明確,每位同學都非常投入,做到既分工有合作,又體會了合作的樂趣。經過十幾分鐘的探究,各小組都已總結出了長方形的特征。通過小組間的合作探究,在學生經歷了操作實踐、合作交流、演算比較等過程的基礎上總結出長方形的特征,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刻認識。同時,也發展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操作技能。既發揮了學生的潛能又很好地提高了學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
總之, 自主學習是一種把學生置于主體地位上的學習,在這種學習狀態下,學習成了學生自己的、自覺自愿的事。作為教師,要精心準備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問題,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增強學生的主體性,讓自主學習成為提高課堂效率的生命線。
參考文獻
[1]《數學課程標準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5月
[2]《黃愛華與智慧課堂》[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