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31 11:04:16
序論:在您撰寫小學閱讀方法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 閱讀;方法
小學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加以引導幫助。我認為應該從這幾個方面去做工作。
一、讓學生熟讀課本
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時間是有限的,因此在課堂上,要引導學生將自己課本上的知識熟讀,吃透,而后才能在此基礎上拓展到課外閱讀層面。我們所學的課本教材,收錄的大都是名家精品之作,通俗易懂,而又妙趣橫生,因此,丟開課本去尋找閱讀的捷徑,豈不是枉走了彎路嘛?
我們以《觀潮》中的章節為例:“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堵兩米多高的水墻,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p>
通過由遠到近的細節描述,生動動形象,恰到好處的比喻,讓人有種深臨其境的感受。老師在引導學生學習中,不僅僅是要學生因學習而閱讀,更應該讓學生在閱讀中展開想象的翅膀,從而生動形象的感受到課文中的對于洶涌澎湃潮水描述。
二、讓學生多讀感興趣的書
學生是學生的主體,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讓學生讀好書,會讀書的前擔是讓學生讀自己感興趣的課外書。我們應該鍛煉學生對感興趣的書目進行閱讀,培養學生一種良好的讀書習慣和能力。其次要明確自我閱讀目標,小學生課外閱讀時間有限,要在有限的時間里獲取較多知識。必須有一個閱讀目標,即指導學生,首先了解一本書的序言后記,或雜志的目錄,了解文章的大概結構,熟悉其內容,然后篩選出自己要閱讀的內容,學生在閱讀前要明確這些目標,分階段逐漸完成,這樣就會擺脫閱讀是一種負擔這一心理壓力。
三、要學生學會閱讀的方法
市面上,課外閱讀書籍林林總總,老師和學生都面臨著選擇的問題,學習和閱讀的時間合理分配需要我們學會精讀和略讀。
何謂精讀?精讀其實就是將課外閱讀中的部分章節進行肢解分析,字,詞,意等等,學生在熟讀文章之后,抽絲剝繭的對章節進行反復推敲。通過仔細的研究,從而最大程度的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內容,精讀的過程也是一個由淺入深的思考學習過程,在精讀課外讀書物的過程中,學生的寫作能力也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略讀是閱讀的策略,文章中總有重點,我們精讀重點,對一般的情節內容可以采用略讀的方法,了解故事片的大致內容就可以,甚到為了節省時間可以完全忽略過去,這也是培養學生快速閱讀的方法之一。
四、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
只要形成了習慣,要改也更難,俗話說:“習慣成自然?!彼?,我們要切實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就必須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我認為;除都學大綱規定學習的課文外,其余的課外閱讀都應進行閱讀的訓練,即每個單元,重點,講解,研討一兩篇,其余都進行篇章的閱讀訓練,而對于學生而言,要養成他們在生活中的自覺閱讀習慣,如報紙,雜志,故事等,坡的“通讀,精讀,出神入化”,這三個階段我們也不妨拿來一用,讓學生們在閱讀中逐漸深入,知識面逐步擴大,從而對文章形成自己的理解。
1、速讀,這是小學生讀書中一種快速讀書的方法,即陶淵明提倡的“好讀書,不求甚解”??梢圆蓜駫呙璺ā保荒渴?,對文章迅速瀏覽一遍,只了解文章大意即可。這種方法可以加快閱讀速度,擴大閱讀量,適用于閱讀同類的書籍或參考書等。
2、略讀,這是小學生讀書中一種粗略讀書的方法。閱讀時可以隨便翻翻,略觀大意;也可以只抓住評論的關鍵性語句,弄清主要觀點,了解主要事實或典型事例。而這一部分內容常常在文章的開頭或結尾,所以重點看標題、導語或結尾,就可大致了解,達到閱讀目的。
3、跳讀,這是小學生讀書中一種跳躍式的讀書方法。可以把書中無關緊要的內容放在一邊,抓住書的筋骨脈絡閱讀,重點掌握各個段落的觀點。有時讀書遇到疑問處,反復思考不得其解時,也可以跳過去,向后繼續讀,就可前后貫通了。
(來源:文章屋網 )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課 方法指導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無論是課內閱讀還是課外閱讀,成功的閱讀絕不是讓學生機械地復述原文,而是通過一系列的閱讀實踐活動,達到培養學生認讀能力、理解能力、吸納能力、評價能力的目的。
如何達到上述目的呢?我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覺得起碼要做到如下幾點:
一、強化朗讀和背誦能力
無論是課內閱讀還是課外閱讀,歸根到底就是通過閱讀,將字、詞、句、段、篇搞清楚,掌握必要的字、詞、句,了解文章的篇章結構,而要達到以上目的,關鍵在讀,閱讀一般分為朗讀、默讀及背誦。朗讀主要是為了訓練節奏、語感的掌握,體會作者的感情;默讀是消化的過程,在默讀中可以更用心地對原文加以感悟,把握作者情感動向;背誦是小學生的基本功之一,也是積累語言的重要方法。所以,在閱讀教學中要強化背誦訓練,交給學生必要的背誦方法。
二、在閱讀中培養學生動筆的習慣
朗讀也好,背誦也好,讓學生養成隨時動筆的習慣,尤其課外閱讀更是如此!這不僅有助于思考,而且有助于加深印象。
三、在閱讀中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
學生有沒有欣賞能力,這直接關系到對課文內容、思想、感情、意境、情趣的理解、體會。作者寫文章是通過語言文字來表達思想感情的,如果我們沒有一定的欣賞水平,那精彩的文章也不會讀出味道。所以,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欣賞水平也是主要的任務之一。我們如何培養學生的欣賞水平呢?第一,就是要引導學生用心體會作品。聯系創作背景,體會作者當時寫這篇文章的目的,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只有這樣才能深刻理解作者的創作動機。第二,要善于聯系實際,許多知識都有著內在的聯系,如在閱讀教學中,能巧妙地組織這些聯系,從知識的聯系中發展學生的思維,對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會有很大的幫助。第三,培養學生想象和聯想能力。在閱讀教學中,學生想象豐富,不僅可以更充分、更深刻地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寓情于景,而且還可以啟發學生進行藝術的再創造。小學課本中的許多文章屬于形象文章,形象文章要用形象方式來讀。通過想象,把話變為畫,讓學生頭腦中浮現出優美的意境。這樣,就能更好地拓寬思維空間。
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是需求的動力,只有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學生才會將教師的“要我讀”轉化為自主尋求的“我要讀”。學生有了課外閱讀興趣,自然就如花香引來了蜜蜂一樣,努力尋求閱讀機會,從中獲得信息,得到閱讀滿足,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得到的知識和愉快的體驗又會增加閱讀的興趣。1.了解學生喜歡讀什么
據本人的調查研究,小學生選擇課外書的標準依次為:a.由名作家寫的。b.書名有趣的:c.借閱頻率高的:d.看過改編而成的電影、電視的。“教師介紹過的”和“語文課本選讀過的”也有一定的影響,但沒有前面一些更能引起小學生的興趣。
在內容上小學生喜歡情節緊張曲折的,或有趣好笑、通俗易懂的;在體裁上受歡迎的是童話、民間故事、少兒題材和歷史題材的故事、科學幻想小說和驚險小說;從作品的表現手法看,小學生喜歡看敘述、描寫的,不愿看議論的,喜歡看人物性格和情節發展的,不愿看靜止的景物描寫:在篇幅上他們喜歡像語文課本那樣厚,一兩天可以看完的;還喜歡圖文并茂的書籍。了解了學生的這些特點,使課外閱讀活動的開展做到了有的放矢,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開展“活動”激發讀
即經常創設一種濃厚的“書香”氛圍和激動人心的“書林”境界,讓學生產生一種置身于精神文明寶庫的神圣感。在充分發揮校圖書館和閱覽室作用的前提下,建立班級圖書角,開展名作選讀、文學鑒賞、小品演出、朗讀會、故事會、讀書報告會、課外閱讀知識競賽、要聞介紹、信息交流等語文活動,辦好校園文化長廊和校班黑板報、學校校報,組織學生撰稿組稿,利用多媒體手段開展網上閱讀等。這些活動的開展,大大激發了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使學生的閱讀興趣長盛不衰。
3.巧借“書本”引導讀
讓學生“得法于課堂,得益于課外”。在學生對課外閱讀缺乏興趣的今天,由課內向課外過渡,顯得尤為重要,要有意識、有系統地課內外結合,擴展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梢圆扇∫韵氯N有效形式:一是擴大式。教材中有許多文章是從名著中節選出來的,采用擴大式,就是要求學生將整本書讀完。如學習完《江姐》,要求學生課外閱讀長篇小說《紅巖》。二是對照式。對照式對學生來說更有吸引力。如《小英雄雨來》中雨來在中所表現出來的機智與勇敢會令學生對其產生敬佩之心。此時,教師伺機拿此文與《小兵張嘎》作對比,要求學生分析人物的性格,從比較中受益。三是薦讀式。學完一個作家所寫的文章,向學生推薦這位作家所寫的其他書籍,可以達到加深認識、擴大閱讀面的目的。二、檢查評價促進讀:“章”“查”“時”
“章”指規章制度。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依據不同階段的學生不同的認知結構、心理結構、個性差異,制定包括數量、書目、掌握閱讀方法的種類和閱讀習慣的程度等的學期計劃及個案計劃,做到有的放矢,這樣學生也就有章可循。
“查”指檢查閱讀效果。對課外閱讀要經常督促、引導、評價。對學生課外閱讀的篇目、字數要經常統計,對閱讀筆記要經常檢查,以督促學生形成習慣。
“時”指時間落實。固定課外閱讀時間,是保證閱讀質量和培養良好閱讀習慣的重要條件,學校和班級可以每周開設1——2節課外閱讀課,列入課表。到目前為止,我們共研究出了以下幾種課外閱讀指導課形式。
1、讀物介紹課。說明為什么要介紹這本書,教師可簡要地介紹書中的內容,有時可朗讀書中精彩的片段,以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然后說明閱讀這本書的要求、方法和注意事項。介紹的書籍應是教師希望全班學生都閱讀的,并且是準備好供學生閱讀的書籍,介紹后馬上可以發給學生閱讀。
2、共同閱讀課。每個學生都有同樣的讀物,教師就所要閱讀的材料進行簡單的啟發性講述或談話后,全體學生就開始閱讀。閱讀時可以采取學生輪流朗讀,其余學生默讀的方式,遇到問題可以質疑、討論或由教師略加解釋。讀完后根據所讀文章的內容進行討論。討論的范圍包括主要情節、主要人物及對他們的評價、作品的中心思想、自己的感受等。材料既可以在一節課中讀完,也可以留下一部分,讓學生在課外去讀。這種方式適合于低、中年級。
3、讀后講述課。在學生讀完書后讓他們用自己的話敘述讀物內容。敘述可跟朗讀結合起來。形式可有詳細復述簡要復述、創造性復述等,也可讓學生扮演書中人物進行表演。
小學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加以引導幫助。我認為應該從這幾個方面去做工作:
一、讓學生熟讀課本
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時間是有限的,因此在課堂上,要引導學生將自己課本上的知識熟讀,吃透,而后才能在此基礎上拓展到課外閱讀層面。我們所學的課本教材,收錄的大都是名家精品之作,通俗易懂,而又妙趣橫生,因此,丟開課本去尋找閱讀的捷徑,豈不是枉走了彎路嘛?
我們以小學四年級語文教,以《觀潮》中的章節為例:“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堵兩米多高的水墻,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p>
通過由遠到近的細節描述,生動動形象,恰到好處的比喻,讓人有種深臨其境的感受。老師在引導學生學習中,不僅僅是要學生因學習而閱讀,更應該讓學生在閱讀中展開想象的翅膀,從而生動形象的感受到課文中的對于洶涌澎湃潮水描述。
二、讓學生多讀感興趣的書
學生是學生的主體,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讓學生讀好書,會讀書的前擔是讓學生讀自己感興趣的課外書。我們應該鍛煉學生對感興趣的書目進行閱讀,培養學生一種良好的讀書習慣和能力。其次要明確自我閱讀目標,小學生課外閱讀時間有了限,要在有限的時間里獲取較多知識。必須有一個閱讀目標,即指導學生,首先了解一本書的序言后記,或雜志的目錄,了解文章的大概結構,熟悉其內容,然后篩選出自己要閱讀的內容,學生在閱讀前要明確這些目標,分階段逐漸完成,這樣就會擺脫閱讀是一種負擔這一心理壓力。
三、要學生學會閱讀的方法
面對市面上,課外閱讀書籍林林總總,老師和學生都面臨著選擇的問題,學習和閱讀的時間合理分配需要我們學會精讀和略讀。
何謂精讀?精讀其實就是將課外閱讀中的部分章節進行肢解分析,字,詞,意等等,學生在熟讀文章之后,抽絲剝繭的對章節進行反復推敲。通過仔細的研究,從而最大程度的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內容,精讀的過程也是一個由淺入深的思考學習過程,在精讀課外讀書物的過程中,學生的寫作能力也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略讀是閱讀的策略,文章中總有重點,我們精讀重點,對一般的情節內容可以采用略讀的方法,了解故事片的大致內容就可以,甚到為了節省時間可以及完全忽略過去,這也是培養學生快速閱讀的方法之一。
四、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
只要形成了習慣,要改也更難,俗話說:“習慣成自然?!彼?,我們要切實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就必須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我認為;除都學大綱規定學習的課文外,其余的課外閱讀都應進行閱讀的訓練,即每個單元,重點,講解,研討一兩篇,其余都進行篇章的閱讀訓練,而對于學生而言,要養成他們在生活中的自覺閱讀習慣,如報紙,雜志,故事等,坡的“通讀,精讀,出神入化”,這三個階段我們也不妨拿來一用,讓學生們在閱讀中逐漸深入,知識面逐步擴大,從而對文章形成自己的理解。
【關鍵詞】 小學語文;閱讀方法;比較性;求解性;質疑性;創造性
小學語文課文用詞精美、語境生動,學生通過閱讀,把文中抽象的文字變成具體可感的審美形象,讓感官經過反復的審美實踐品味語言美,逐步完善學生審美的感知力。語文教學的任務之一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從宏觀而言,閱讀和寫作一樣是沒有“定法”的,但從微觀來講,學生閱讀課文也和作文起步一樣,又確實有“法”可依。
下面筆者結合自己多年小學語文教學的實踐就優化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能力,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1 比較性閱讀
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我們正是通過比較來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從語文教學方面看,比較法是整個學習過程中不可忽視的方法。比較可以使學生在學新課時聯系舊課文,實現學習過程的正遷移,收到開闊視野,啟發思路的效果。
在小學語文教學材中,體裁相同而主題不同的文章,主題相同而體裁不同的文章,同一體裁、主題而選材不同的文章,都可以通過比較性閱讀來了解其內容,揣摩其技巧。
如六年級的《凡卡》和《小抄寫員》,學生進行閱讀比較后,不難發現,二者都是寫人的文章,但可以跨躍國界,反映不同的主題。前者是通過寫凡卡在鞋店痛苦、孤獨的生活,反映舊俄時代,窮苦兒童不幸的遭遇以及沙皇統治下,人民生活的疾苦;面后者通過講意大利少年敘利奧為了減輕家庭負擔,不管父親的嚴厲責罵和冷淡,堅持偷偷地幫父親工作的事,反映了敘利奧是個懂事、聰明、意志堅強的孩子;
又如《桂林山水》和《索溪峪的“野”》同是寫景的文章,學生通過閱讀,可以領略祖國不同地方,不同風格的美,從中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2 求解性閱讀
教師根據一定的目的要求,向學生明確提出若干個帶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以自讀的形式循文求義:從課文中尋找答案,劃出要點,以便在課堂中發表自己的見解,這是求解性閱讀。這種閱讀能否打開思路,關鍵在于教師提出問題的難易程度。過易,缺乏思考性,學生往往會覺得“易如反掌”;過難,思而不得,讀而不知所措,學生會產生畏難情緒,喪失信心。因此,一定要掌握難易程度。如果課文確實較難理解,則可以提出幾個階梯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尋求正確的答案。最好的方法是:學生對問題產生興趣,似有所悟,躍躍欲試,甚至自發展開討論,這就更能促進求解性閱讀的自覺進行。
在教《只有一個地球》時,可先設計一個填空“因為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如果(地球上的資源被破壞了),我們就(別無去處),所以(我們要精心保護地球)!”然后再引導學生根據填空提問。學生的問題當然都很有質量,如:為什么說地球太可愛了?為什么說地球太容易破碎了?為什么說地球上的資源被破壞了,我們就別無去處?等等。而這些問題不正是文中所要講的內容嗎?通過認真閱讀,學生不僅解決了這幾個質量很高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把課文內容理解得已非常透徹了。
3 質疑性閱讀
小學生經過幾年的啟蒙教育,已經走出了思維的沙漠和智能的荒原,他們不僅有了完全屬于他們自己的思維的綠洲,智能的園地,而且具有一定的質疑問難的基本素質和辨別是非的能力。因此,我們每一位教師都具有一種不可推卸的責任,要想方設法提高學生質疑問難的自覺性和科學性。開始,學生可能提不出什么問題,教師可作示范性提問;當他們能提一些問題時,應積極鼓勵,決不可以笑其膚淺、簡單,從而挫傷他們的自讀質疑的積極性。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如果能提出一些質量較高的問題時,那就是“水到渠成”了。
質疑性閱讀的目的,在于通過閱讀,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弄清字、詞的確切意思,理解文章的大致結構,人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問,然后由教師先擇歸納成若干問題,師生共同討論解決。如學習《將相和》,學生通過閱讀,提出下列疑問:這篇課文的前兩個故事表面上是秦王與藺相如唇槍舌劍的斗爭,實際上是什么和什么斗爭?是屬哪一方面的斗爭?文中的三個故事都表現了藺相如的什么品質?大家通過爭論、辨解,終于曉知:秦王與藺相如之斗,實際上是秦國與趙國之斗,是屬于外交上的斗爭,三個故事都表現了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的可貴品質。
質疑性閱讀是較高層次的閱讀,在質疑性閱讀中,解疑是最關鍵的舉足輕重的一道程序,它直接決定著質疑性閱讀的效果。因此,教師要講求“技法”去引導學生解疑。有些疑點對于小學生如同“八卦陣”,學生鉆進去了,沒有老師的指導是鉆不出來的。然而,引導歸引導,學生終究要自己“鉆出來”,而且也只有學生自己“鉆出來”,才能識破迷津,走出迷魂陣。對這一類疑點,有的則給予點撥即可有的應提供思路,還有的則不僅要扶“上馬”,還應“送一程”。
4 創造性閱讀
如果說,質疑性閱讀是較高層次的閱讀,那么,創造性閱讀則是更高層次的閱讀。這種閱讀要求教師應順著學生的思維規律,并加以恰當的點撥和引導,使學生的思維散發,在閱讀中實行再“創造”。這既能培養學生認真研讀課文,深入理解作品的習慣,又利于開拓學生的發散思維,發揮他們的創造能力。
關鍵詞 閱讀教學 求解性 質疑性 創造性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2-0068-02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因此閱讀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而語文教學的任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閱讀教學的核心是讓學生自主個性化的閱讀,富有情感創造性的閱讀。讓學生在與作品、作者的直接對話中,發揮聯想與想象,拓展思維空間,學會多角度閱讀、比較閱讀、創意閱讀、多元解讀,從而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效率。
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應給予學生恰當的引導和幫助,努力使學生成為真正的讀者。老師對作品的理解不能替代學生的閱讀和理解,應讓學生與作者、作品直接對話,在對話過程中引導學生發現、質疑、思考和探究,以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和體驗,獲得思想啟迪和情感熏陶。要達到以上效果,作者認為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比較性閱讀
從語文教學方面看,比較法是整個學習過程中不可忽視的方法。比較可以使學生在學新課時聯系舊課,實現學習過程的正遷移,收到開闊視野,啟發思路的效果。
例如《小英雄雨來》和《少年閏土》兩篇課文,學生在進行比較閱讀后,不難發現,二者的體裁都是小說,但可以跨越時空,去反映不同的主題。前者反映時期,表現的是抗日根據地的兒童熱愛祖國,勇敢機智的優秀品質;而后者反映的時代則比前者早,表現的是農村少年閏土知識豐富,聰明能干的品行。
二、求解性閱讀
教師根據一定的目的要求,向學生明確提出若干個帶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以自讀的形式循文求義:從課文中尋找答案,劃出要點,以便在課堂中發表自己的見解,這是求解性閱讀。這種閱讀能否開辟,關鍵在于教師提出問題的難易程度。過易,缺乏思考性;學生往往會覺得“易如反掌”;過難,思而不得,讀而不知所措,學生會產生畏難情緒,喪失自讀的信心。因此,一定要掌握難易程度。如果課文確實較難理解,則可以提出幾個階梯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尋求正確的答案。最好的方法是:學生對問題產生興趣,似有所悟,躍躍欲試,甚至自發展開討論,這就更能促進求解性閱讀的自覺進行。
例如在教《田忌賽馬》時,可以先板書出幾道思考題讓學生自讀:
1.為什么第一輪比賽田忌輸了,而第二輪比賽卻贏了?
2.本文的中心句是什么?
3.你讀了這個故事后有什么啟發?
學生根據思考題,認真閱讀課文,既抓住了中心句,又知道了田忌先輸后贏的原因是他能隨機應變(調換馬出場順序),還懂得了在對抗性競爭中,勝敗的因素有時不光在物質條件,策略的優劣也起重要作用的道理。
三、質疑性閱讀
質疑性閱讀的目的,在于通過閱讀,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孩子們有著成年人所不及的鮮活、生動的想象世界,在閱讀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和培養每一位孩子的獨特感受力。而且小學生經過幾年的啟蒙教育,已經走出了思維的沙漠和智能的荒原,他們不僅有了完全屬于他們自己的思維的綠洲,智能的園圃,而且具有一定的質疑問難的基本素質和判斷是非的能力。因此,我們每一位教師都具有一種不可推卸的責任,想方設法提高學生質疑問難的自學性的科學性。開始,學生可能無法提出什么問題,教師可作示范性提問;當他們能提一些問題時,應積極鼓勵,決不笑其膚淺、簡單,挫傷他們的自讀質疑的積極性。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如果能提出一些質量較高的問題時,那就是“水到渠成”了。
1.質疑解惑,激趣閱讀
語文閱讀教學中處處有疑,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可以促進學生主動探索的創造思維,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把學生引入問題的天地,讓他們各抒己見,這樣就會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益。
例如在教學《禮物》一文時,學生讀題后質疑:“誰給誰送的禮物?”“這是一份什么禮物?”“收到禮物后是什么樣子的?”問題提出后,學生有急于了解課文內容的強烈愿望,為以后的學習準備了最佳的心理狀態,閱讀課文后,學生很快便弄清了課文的大概意思。
又如在教學《小壁虎借尾巴》一文時,我引導學生圍繞“借”字提出質疑:“小壁虎向誰借尾巴了?”“借到了嗎?”“為什么?”激起學生自學鉆研的興趣,使他們懂得在閱讀課文時要針對設問捕捉關鍵字眼,反復推敲,才能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內容,并把握整篇文章的脈絡。
2.情景交融,品味閱讀
教材中蘊涵著豐富的情感因素,學生認知作品的過程也是與作者進行思想交流,情感逐漸被認同,逐漸被熏染的過程。我們應憑借這些情感因素,引領學生感知體悟豐富情感,表情達意,再通過閱讀,使學生們在腦海中描繪出畫面來。
例如在教學《美麗的小路》一文時,我讓學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為什么要這樣做?通過角色體驗,學生對愛護環境有了深刻的認識,并由此引申話題“我們該如何對待身邊的小路?”
學生各抒己見,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課堂氣氛熱烈極了。使孩子們在與作品交流的過程中豐富了情感,拓展了學習,并且充分發揮了孩子們生動的感受力。
又如在教學《王二小》一文時,充分利用掛圖、幻燈片,再現書中所寫的情境,播放樂曲,視聽結合,讓孩子們從具體鮮明的畫面和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中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感覺。激發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和情感,理解課文內容。
四、創造性閱讀
如果說,質疑性閱讀是較高層次的閱讀,那么,創造性閱讀則是更高層次的閱讀。這種閱讀要求教師順應學生的思維規律,并加以恰當的點撥和引導,使學生的思維散發,在閱讀中實行再“創造”。這種既能培養學生認真研讀課文,深入理解作品的習慣,又利于開拓學生的發散思維,發揮他們的創造能力。我在指導學生用求解法閱讀《田忌賽馬》后,為了進一步啟發學生思維,培養他們的想象能力,又板書出一道思考題:假如齊威王和田忌再一次比賽,假如你是齊威王,你能贏田忌嗎?一石激起千重浪,課堂上立即出現書聲朗朗,思潮滾滾,議論紛紛的場面。學生們爭著發表自己的見解,最終取得一致的看法:只要隨機應變地調換馬的出場順序,是可以反敗為勝的。
總之,語文是美好的,語文學習是美妙的,語文內涵是最博大精深的,可以在學習中讓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讓學生的思想受到影響,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同時,語文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影響課堂教學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教師的因素,學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以及課堂環境的因素等等,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必須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各種方法,真正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劉俊,安寧.淺談閱讀教學的方法[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2,(6).
[2]高佳星.教師反饋語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3,(3).
[3]黃國才.小學語文教學:用心做好三件事[J].語文建設,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