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26 11:26:41
序論:在您撰寫鄉村振興的措施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鄉鎮 國庫集中支付制度 問題 措施
一、鄉鎮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執行的重要意義
鄉鎮財政的有效管理不但有益于管理鄉鎮工作的進行,而且在相當大的程度上能夠促進我國鄉鎮經濟的發展,對于鄉鎮政府而言,它是鄉鎮公共服務職能得以實現的根本保障。
我國鄉鎮經濟水平隨著整體經濟實力的提高也不斷取得較大的發展。近些年,在政策和經濟上,我國都加大了對強農惠農的投入,鄉鎮財政的工作越來越重,所涉及的內容也越來越復雜,其財政收支規模也越來越大,這給鄉鎮財政管理帶來了更多更新的困難和機遇。因此,對于我國鄉鎮地區而言,立足于國庫單一賬戶體系的現狀,構建鄉鎮國庫集中收付管理機制,改進財政收支的形式,這不但能夠把鄉鎮地區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進一步提高,保障鄉鎮財政資金使用的安全性,而且有益于鄉鎮總體財政效益的提高,便于進一步強化和規范鄉鎮區域財政經濟的資金管理。
二、我國鄉鎮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執行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
(一)改革擴面進展緩慢,涵蓋范圍不夠全面
目前,國庫集中支付在市、區級已經全面覆蓋,但在鄉鎮進展較慢。南通市鄉鎮國庫集中支付改革于 2009 年啟動,通州區在金沙鎮等3個鄉鎮率先試點。于次年在全區各鄉鎮全面推開。至2015年我區鄉鎮國庫集中支付還僅僅采用財政直接支付方式。今年在部分鄉鎮試行財政直接支付和財政授權支付方式并舉?;A條件較好的鄉鎮研究出臺了公務卡結算管理制度,并推廣使用公務卡。至今蘇中地區仍有部分鄉鎮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剛剛啟動,蘇北地區鄉鎮國庫集中支付才剛剛開展試點。這需要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改革進程。 鄉鎮國庫集中支付尚未涵蓋所有財政資金 ,財政專項資金納入國庫集中支付范疇的項目和金額較少。
(二)基層領導對于鄉鎮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認知不足
作為一種新興的財政制度,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在鄉鎮基層工作管理者中尚未形成明確的認知,這主要有以下二方面的原因:其一,鄉鎮基層領導對該制度學習認識不足,沒有理解該制度的本質內涵,更無法將其應用于平日的工作之中;其二,由于無法理解該制度的優勢和本質,自然不會充分意識到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對鄉鎮財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意義,甚至某些地區的鄉鎮領導對國庫集中支付制度認識存在錯誤,他們認為該制度的執行會極大地削弱鄉鎮政府資金的支配權和使用權,這對鄉鎮財務的管理權有直接而嚴重的影響了,不利于鄉鎮財務的管理。
(三)鄉鎮財政專戶管理不合理,機構人力配置緊缺
為了提高財政資金的安全性和運行效率,我國采用了開設專戶策略,在專戶管理上給予了的足夠的重視,并且頒布了一系列的文件。但在我國鄉鎮地區,財政專戶方面上缺乏嚴格的規范管理。這就造成鄉鎮財務混亂的現狀。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是鄉鎮財政機關對專戶設置不合理,阻礙了資金管理水平的提高。另外,鄉鎮財政所人力配置緊缺,更缺乏高水平的專業人才。絕大多數財政所都達不到鄉鎮總人口每萬人配備1.5人的標準。目前,鄉鎮財政所或多或少都存在著一人身兼數職的情況,不相容崗位不能完全有效分離。人員的缺乏造成財政內部難以控制,資金管理工作不合理。
(四)預算編制水平不高,管理信息化程度低
鄉鎮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執行給鄉鎮財政單位的預算編制工作帶來了前所謂用的挑戰。伴隨我國財政制度的完善,預算編制也日漸趨于成熟,但盡管如此,其仍存一些問題亟待解決,譬如,編制標準缺失、程序不合理等問題。鄉鎮工作與老百姓的利益聯系最為密切,在開展工作過程中會遇到許多障礙,鄉鎮預算經常需要根據不同地區、不同時期的情況進行,其難度系數較大,這給實現預算編制的細化帶來了巨大麻煩。除此以外,鄉鎮預算工作并未針對實際情況進行,只是采取增加預算量的措施,使得預算管理難以實現規范化。而且基于這種情況下,即使實現了預算編制細化,預算管理也過于片面,也只是將日常的基礎性支出計算在內。加之,鄉鎮基層單位的部門預算編制流于形式,根部無法跟上預算編制的發展要求。
近幾年鄉鎮地區辦公設施已經得到一定改善,但是由于受到經濟水平的限制,鄉鎮地區與現代化進程的發展之間仍存在較大差距,尤其是社會信息化的發展和加深,進一步加大了這一差距,鄉鎮地區的信息化建設仍然要面臨長期的挑戰。
三、推動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在鄉鎮地區發展的具體措施
(一)科普相關知識
鄉鎮政府的支持是推動國庫集中支付制度順利實施的基本保障。鄉鎮領導者對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認知水平至關重要。財政部門是該制度的具體執行機構,應當加大宣傳力度,有針對性地解讀該制度的優勢和本質,以消除基層管理者的誤解和疑慮。這樣才能取得領導充分的理解和支持。鄉鎮政府工作人員也應當加強對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知識的學習、理解和掌握,并在當地人民群眾中進行科普,使鄉鎮人民認識到推行該制度的重要意義所在并擁護該制度的推行,如此才能保障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在我國鄉鎮地區的落實。
(二)實現賬戶體系標準化
推行鄉鎮國庫集中支付,首先應當建立鄉鎮國庫單一賬戶體系。實現賬戶體系標準化是執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必要前提與根本保障。鄉鎮財政所應當按財政部總體要求,設置國庫集中支付清算賬戶,財政零余額賬戶,預算單位零余額賬戶和財政專戶。財政所應當加強專戶管理,對專戶實行開戶審批、備案并年檢等措施,同時對現有的專戶,視具體情況予以撤并。原則上一個鄉鎮只能開設一個財政專戶,對不同性質代管資金實行分賬核算。建立規范化的賬戶體系,通過國庫單一賬戶體系實現財政資金的安全有效管理。
(三)增加鄉鎮財政所人員配備,提高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
在鄉鎮地區實現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執行,這極大改善了鄉鎮財政單位的資金支付、會計核算等工作形式,而這一制度執行最終需要一批具備專業知識,業務能力較強的工作人員。目前財政所的人員偏少,年齡偏大,業務能力不強。因此,建議上級財政部門盡快吸納優秀人才充實基層財政隊伍,對鄉鎮財政所工作人員加強業務培訓,增加橫向基層工作人員的交流學習。綜合提高財政所工作人員的專業理論知識儲備與專業技能,從而推動該制度的有效實施。
(四)細化預算編制
細化預算編制可以使鄉鎮財政情況更加精確、更加科學,便于該制度的執行??尚小⒖茖W、合理的財政預算需要精細的部門預算為其提供有效的參考依據。鄉鎮財政所應當加強對所屬預算單位的部門預算編制指導,改變現階段僅以功能科目分類的粗糙預算編制,償試以功能科目和經濟科目雙重分類的細化編制方法。使得部門預算與國庫集中支付相對應,部門預算才能嚴肅有效執行。所以,全面實施部門預算,細化預算編制,是推動鄉鎮地區財政單位順利執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基礎。
(五)實現鄉鎮財政單位的信息化建設
高水平的信息建設可以極大提高財政管理效率,鄉鎮財政單位應當將網絡信息技術科學應用于財務管理,實現清算銀行、銀行以及財政單位的緊密連接,實現財政單位全網絡覆蓋及業務網絡的數據傳輸,進而為鄉鎮國家集中支付制度的執行提供技術保障。
參考文獻:
[1]代艷軍.鄉鎮國庫集中支付改革的探索及解決對策[J].財政金融,2016(4)
[2]宋曉艷.鄉鎮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實踐和思考[J].城鄉經濟,2015 (46)
在城鎮化建設進程日益加快的今天,建設用地的短缺的形勢更加嚴峻,而統籌規劃作為提高土地利用率的主要手段,其面臨沉重的任務,并對鄉鎮土地規劃工作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雖然,各個地區依照國家標準編制了相應的土地利用規劃,但仍然存在許多問題,迫切需要解決。
一、鄉鎮土地規劃存在的問題
1.1規劃方案單一
在第二輪土地規劃修改和整編中,依據國家的相關要求來對用地規劃進行設置和詳細劃分建設區,雖然增加了規劃的靈活性,但因物質條件、人力資源、資金、科學技術等多項內容的制約,使得原本繁瑣的土地利用問題太過簡單,加之規劃自身具有一定的制約性,部門規劃僅僅制定了一種實施方案,且尚未編制針對性的預案。一旦物質條件等制約因素發揮作用,將會導致規劃無法有效實施。部分政府忽略土地規劃,且鄉鎮抱著應付的態度,單純地分解上級指標,形成了土地規劃工作脫離現實生活的局面,大大降低了指導作用。
1.2缺乏創新性以及可操作性
在土地規劃工作中,片面強調評價,過度關注農業用地評判,忽視資源整體優化,忽略空間布局,其中在未來項目中表現得更加突出。因土地規劃缺少創新性,各部門之間銜接不到位,固步自封,觀點陳舊,大大阻礙了項目的開展,體現不出來土地規劃的合理性和現代性。另外,部分鄉鎮土地規劃缺少對當地民俗風情的考慮,導致地方特色不明顯,缺少可操作性。
1.3部門之間銜接不到位
部門之間銜接不到位主要體現在地方政府引導力度不足、落實不到位、規劃不完整和溝通不良等方面。國家針對鄉鎮土地規劃工作在交通運輸、生態環保以及水利資源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要求,保證有效銜接,然而在具體的規劃工作中存在較多的隨意性,待土地規劃批準通過后,一些鄉鎮重新進行鄉村規劃工作,再次開展集鎮規劃。同時,這兩者還和鄉鎮土地規劃存在銜接不到位的問題,有些甚至將基本農田作為鄉村建設目標,使得基層執法人員面臨較大的操作難度,群眾極度不滿,干部不認可。上述規劃的不協調引發了一系列矛盾,制約了規劃工作的正常開展,最終無法實現預期目標。還有一些規劃剛剛審批完,需要重新修改,外加規劃嚴肅性的制約,導致部分項目無法實施,毫無規劃指導意義。
1.4鄉鎮建設實施困難
在鄉鎮土地規劃工作中,雖然不同級別部門協調工作,且人民群眾也有所參與,但在實施環節卻存在地方政府片面關注文明建設、重視招商引資等事項,忽略意義深遠、經濟利益不明顯的工程的建設,例如,在美好鄉村建設工程。在其建設過程中面臨較大的土地調整問題,村干部對這一問題均持有回避態度,群眾建房需求比較嚴苛,形成了一種房屋建設依賴公路修建的局面,猶如一條線,失去了鄉村建設規劃的意義。
二、做好鄉鎮土地規劃工作相關建議
2.1制定規范化的技術標準
依照當地社會政治、經濟水平、文化建設等眾多影響因素,著重探究鄉鎮發展態勢,借助先進的方法深入研究、科學分析,編制合理的動態可行性規劃。通過動態方法來分解規劃,同時,每一階段應配有清晰的任務指標和可行的預案,從而無論出現何種情況均可正常實施規劃,全面彰顯規劃的發展性和指導性。因此,各級主管部門應積極組織工作人員,仔細研究,編制科學的技術標準規劃,通過實踐活動,不斷優化,最終形成健全、成熟的土地規劃標準與規范。
2.2建立規劃監管機制
現階段,我國經濟正處在高度發展時期,城鎮建設進程較快,只有依托實際情況,不斷整改土地活動,才能確保土地規劃的正常開展。雖然,每一年國土督察局均會按照常規對土地利用情況和管理水平進行檢查,但是還應圍繞規劃實施編制完整的長效機制,主要包含政府機構主導、部門監管、人民群眾參與、及時公開內容。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土地規劃按照正常軌道不斷實施。鄉鎮土地規劃具有繁瑣性,且十分緊迫,還要求應具有發展性。因此,規劃人員應推陳出新,認真學習理論知識,主動參與學術研討會,掌握最新技術,切實提升規劃水平,全面保障規劃質量,進而促進地方經濟增長,有效維護人民群眾的切身權益。
2.3做好各個部門銜接
在鄉鎮土地的實際規劃和管理活動中,充分利用先進方法,進而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管理活動的規范性。鄉鎮土地規劃不僅是調整和控制土地利用率的有效手段,還是鄉村建設工作正常開展的重要保障。在鄉村建設過程中,應有效完成規劃建設工作、合理規劃村莊格局,嚴格遵循因地制宜原則,靈活應對村轉改造問題,禁止一刀切,固定的建設規劃不便于實施操作。同時,還應合理銜接集鎮、鄉村和鄉鎮規劃,確保規劃的效力,一旦通過批準,則應全面實施。各地政府應參照實際情況,逐步開展一戶一塊田工程,并提高土地流轉速率,這在某種程度上可促進鄉村建設工作的開展。
2.4加大監管力度
2.4.1優化土地管理。在土地管理工作中嚴格遵守“有效調控、改進結構、有效利用、集中集約”的原則,嚴格遵守政策法規和經濟體制,確保土地規劃處于正常軌道,進而構建一套健全的監管體制,以免在規劃實施出現中斷的現象,恰當運用先進技術,構建合理的數據庫,針對規劃實施編制科學的查詢體制和可行的檢測制度,確保鄉鎮土地規劃的正常開展;
2.4.2強化監管。在落實鄉鎮土地規劃階段,提倡構建綜合性工程,在該工程中依托鄉鎮政府,以鄉村為基本單位,堅持業務部門的引導,全體村民均參與;提倡當地政府在年度考核指標中,將違法用地治理情況和違法建設整改效果列入其中,并以此為依據來開展評優評先活動,采用一票否決體制;提倡參照土地違規處理規范,著重監管鄉鎮政府,加大監管力度,將耕地保護情況列入干部考核指標中,簽訂合法的目標責任書,一旦出現違規違法現象,嚴肅處理相關責任人,進而提升國土監察工作的權威性,獲得更多人的認可。只有有效結合疏通和堵截,才能保障鄉鎮土地規劃的正常實施,嚴抓違規違法現象和規劃落實情況,有效利用土地資源,降低土地幾率,實現當地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
結語
基層反映村民參與建設鄉村振興意愿不高
為了進一步提升村民參與建設鄉村振興的意愿,我縣開展了鄉村振興政策宣傳活動和村民調查問卷,對村民關于鄉村振興的意見進行了收集,通過引領群眾提高對現代農村建設要求、特點以及現代農村農業發展趨勢的認知,并根據各村情精準定位,科學合理做好村里發展規劃。
主要措施:
一、堅持宣傳為主導,加大鄉村振興政策宣傳力度
1、成立宣傳小組,通過進村入戶、道路橫幅等多樣化進行鄉村振興政策宣傳,提高廣大農民群眾對鄉村振興工作的知曉度。
2、做好村民調查問卷工作,通過收集村民對鄉村振興的參與意愿、相關意見建議等,分析村民對鄉村振興工作的支持度,并整理出解決措施。
3、做好鄉村振興模范村的宣傳工作,通過新聞報道、微信公眾號等形式,讓更多的村民了解鄉村振興工作對村內的建設、環境的改變及生活上的便利,從而提高村民的存在感和幸福感。
二、因村精準定位,科學合理做好村里發展規劃
4、科學制定縣級、鄉級、村級的產業振興規劃,在鄉村振興總體規劃指引下,以推進區域產業聚集為目標,以縣域統籌、以鎮帶村為途徑,科學合理規劃鄉村產業發展。著眼農業產業綠色發展,助推綠色有機農業示范基地、旅游觀光農業打造、民宿農家莊園建設等,讓農村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的會員“寬生蘭”為你整理了這篇農業農村局政協提案辦理工作總結范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鑒作用。
【正文】
農業農村局政協提案辦理工作總結
每年一度的政協提案工作是社會各界參政議政的重要形式,我局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堅持圍繞區委、區政府的中心工作,認真把政協提案辦理工作做為推動各項工作的動力,將提案辦理結合到實際工作中去,切實做到主要領導、分管領導、責任科室上下聯動,互相協調,既提高了辦理質量和效率,又促進了各項工作的不斷發展。
一、提案辦理基本情況
今年我局共承辦政協提案8件。經過認真梳理,8件政協提案分別從農業及產業發展、鄉村振興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3個方面對我區農業和農村發展提出了不同建議。其中涉及農業發展方面2件,鄉村振興建設6件,農產品質量安全1件,在今年的8件提案中,需要2個及以上科室答復的就有5件,這種情況在以前是沒有過的。
面對不同提案提出的繁雜問題,我局按照辦實事、求實效的原則,對8件政協提案認真進行分析研討,制定相關辦理程序,確保高質量完成辦理工作,8件政協提案均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做到了按時辦結率100%,答復滿意率100%,實時反饋率100%。
二、提案辦理主要措施
一是高度重視,明確職責。我局始終堅持把政協提案辦理工作作為促進全局工作的強大動力,作為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作為檢查工作的一面鏡子。在收到提案后,迅速對具體辦理環節及注意事項
進行安排,局主要領導對提案逐個簽批,形成了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負責,綜合科牽頭協調,各科室各司其職、分工合作的工作方式,確保每件提案辦理工作順利進行,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二是規范程序,確保質量。為進一步加強提案辦理工作規范化,嚴格提案辦理程序,堅持綜合科收到提案后,列出政協提案辦理表,明確答復科室及人員和時間,將辦理任務分解到各科室,由各科室初步提出答復意見,經主辦科室匯總與代表委員溝通后,報領導審核,寫出正式書面答復意見,再與代表委員預約時間,當面答復辦理,填寫辦理意見反饋表,讓每一件政協提案在接收、答復、反饋中,環環相扣,不落漏洞,杜絕推諉扯皮、敷衍了事和重答復輕落實現象發生。所有建議、提案均按統一格式進行回復和反饋意見。今年8件政協提案,全部面對面答復,并嚴格按要求報送區政府督查室、政協提案處,同時做好了整理歸檔和網上公開工作。
三、存在問題及下一步打算
今年的政協提案在辦理工作中發現,委員們對鄉村振興方面的工作比較關心。歷年來,鄉村振興工作都是農業農村局工作的重中之重。經過持續多年的不斷建設,逐漸形成了以宅科村、小莊村為主的特色效應,“一村一品、一村一景”效益逐漸顯現,但仍然存在一些“空心村”和荒廢破敗房屋。對下一步的鄉村振興建設將作出如下打算:
一是規劃先行,廣泛宣傳。建設功能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鄉村振興,要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從我村的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出發,做好規劃工作,明確鄉村振興建設的思路、目標和工作措施。通過進村入戶、群眾大會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動員,加大宣傳力度,讓群眾看到鄉村振興的具體成效,從而激發農民的積極性,使農民成為鄉村振興建設的主體。
二是加大投入,細化分工。積極爭取上級財政支持,同時多方籌資,全力搞好鄉村振興建設。在建設中采取對口部門投資,群眾投工投勞的原則,全力配合各項目實施單位,切實引導群眾主動地參與新農村建設,使之成為鄉村振興建設的受益主體和重要投資成分。在鄉村振興建設中要落實政府引導、農戶為主體、社會來參與的工作機制,村黨支部、村委會要充分發揮作用,黨員干部帶頭先行,號召群眾積極參與,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齊抓共管,盡心盡責。
三是強化監督管理。推選村民代表成立監督小組,建立鄉村振興建設工作制度,接收群眾監督,確保鄉村振興建設如期完成。
我局將繼續對委員們關心的涉及農業農村發展的相關情況進行跟蹤督促,著力解決實際工作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把辦理工作轉化成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手段,進一步創新工作措施,夯實工作基礎,提高工作質量,為打造“大強美富通”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品質之區做出更大的貢獻!
生態農業旅游發展是鄉村經濟產業的重點項目之一,它不僅能將鄉村與城市緊密連接,成為城市居民放松身心、擁抱大自然的有效方式,還有利于增加農業生產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維護環境生態和諧以及促進現代化新農村建設,是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途徑。嚴賢春編著,中國農業出版社2008年正式出版發行的《生態農業旅游》,以生態農業為背景,探討與分析了農業旅游基本理論,并詳盡地介紹生態農業旅游具體實踐措施與涉及到的各類問題,對研究鄉村振興戰略下的生態農業旅游發展有重要借鑒價值?!渡鷳B農業旅游》全篇共七章,主要包括生態農業旅游的基本知識、生態農業旅游者及市場開拓、生態農業旅游資源及產品開發、生態農業旅游環境與保護、生態農業旅游業及運作、生態農業旅游的規劃與實施、生態農業旅游管理等。
該書系統且全面地闡述了生態農業旅游的理論概念與實踐內容,有助于讀者對生態農業旅游產生基本了解。此外,該書還針對丘陵地區的地貌環境特征,提出適合生態農業旅游發展的“垂直生態觀景模式”,為生態農業旅游多元化模式提供了全新的發展方向。通讀全書,不難看出《生態農業旅游》結構清晰、內容全面,可作為農業及旅游類學科的教學輔導用書,也可供林業、農業及旅游業相關工作人員閱讀學習。生態農業旅游是近幾年所興起的一種新型農業發展經營模式,也是一種全新的旅游方式。它在強調農業生產的基礎之上,將生態、農業與旅游項目有機融合,并利用自然生態環境、田園風光、以及獨具特色的農業生產活動與經營模式,吸引廣大游客到鄉村進行風景觀賞、休閑娛樂、放松身心、品味農家風味等休閑活動。
然而,隨著生態農業旅游發展愈發熱烈,一些問題也逐漸突顯。首先,商業化嚴重,鄉村特色不足。許多農業旅游經營者為追求即時利益與城市風貌,經營環境和旅游項目的設計過于商業化,缺乏鄉土風情的獨特魅力,反而會極大地降低對游客的吸引力,不利于旅游經營的長遠發展。其次,服務水平差,缺乏專業人才。因生態農業旅游發展過快,專業人才供不應求,導致行業內部分工作人員職業素質低下、工作態度不端正,從而阻礙生態農業旅游的進一步發展。最后,意識不到位,忽視生態保護。生態農業旅游經營者者往往以商業利益為前提,對生態環境保護不加以重視,而在環境保護措施不完善、部分游客素質不高的情況下,更容易使生態環境遭到破壞。鄉村振興是國家為建設美麗中國、構建現代化農村所實施的重大舉措,其關鍵在于推動鄉村產業融合,促進城鎮與鄉村的密切聯系,最終實現城鄉共同發展、共同繁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主要以新農村建設為核心,全方位進行振興發展:一是加強人才振興,大力招攬鄉村優質人才,培育專業、實干的農民工作隊伍;二是加強農業振興,借助高新科技構建現代化農業生產體系,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與競爭力;三是推動文化振興,強化鄉村思想文明教育,提高農民基本文化水平,弘揚優秀鄉村文化;四是推動生態振興,加大污染治理力度,維護鄉村自然生態環境。
由此可見,鄉村振興戰略有助于處理生態農業旅游的部分問題,為農業旅游發展提供重要保障,同時,也能讓鄉村振興戰略落于實處,發揮其有效作用。加強基礎建設,發揚鄉村特色。政府及相關部門應當在保障當地人民生活基礎的前提下,為生態農業旅游發展提供一定的扶助政策。與此同時,將當地自然風光和特色物產資源融入生態農業旅游項目中,不僅可以彰顯出當地獨特的旅游魅力,吸引更多游客,還有利于促進農業生產,提升經濟效益,實現生態農業旅游的高效發展。注重人才培養,提升服務質量。當地各級部門需要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工作,建立一支以農民為核心的地方人才隊伍,以推動鄉村振興。此外,生態農業旅游經營者還要對相關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服務水平以及當地特色文化進行培訓,以全面提升服務質量,為游客帶去良好的旅游體驗,從而有利于生態農業旅游的長期經營與發展。
重視生態問題,提高保護意識。無論是政府部門或旅游經營者都必須認識到,自然生態環境才是鄉村發展的寶貴財富和源源不斷的后備力量。因此,在生態農業旅游發展過程中,必須要具備生態平衡發展意識,并制定出一系列環境保護規章制度,切實保障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全方位落實,使之成為鄉村振興與生態農業旅游發展的重要助力?!渡鷳B農業旅游》一書以生態農業旅游理論為基礎,對相關實踐與發展進行了詳細闡述,并包含諸多獨到見解,是一部優秀的生態農業旅游研究著作。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發展生態農業旅游,一方面能有效推動旅游行業發展,為其提供更多機遇,另一方面,還能大力促進鄉村經濟增長,提高農民生活水平,使鄉村邁向現代化發展道路。
關鍵詞:鄉村振興;鄉村旅游業;發展對策
引言
報告中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處理好“三農”問題的關鍵,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鄉村旅游業的發展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部分,也是逐步成為促進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產業。隨著鄉村旅游業的發展,當地的基礎設施也會隨著經濟的發展不斷完善,進而產生許多工作崗位,為當地的貧困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使人民的生活質量能夠得到明顯的提升。村民通過美麗的自然環境,得到了源源不斷的收益,生活在生態宜居的地方,村民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就會大大提高。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當地的少數民族文化也會被更深層次地發掘弘揚,一些古老建筑、優秀的傳統少數民族文化就會被更好地保護和傳承。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居民的思想會更加開放,與外界的交流會更多,為了更好地吸引外界游客,村民會積極學習,進而提升本村文明風氣,這對于鄉村精神文明的提升有著重要的意義。貴州經濟的發展增速雖然較快,但相對于一些發達地區增長空間較大,鄉村旅游業起步相對較晚,發展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困難。因此,本文將貴州省旅游業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梳理與總結,并在此基礎上,對貴州旅游業實現鄉村振興提出了一些措施。
1貴州省旅游業的現狀
貴州是名副其實的旅游大省,打造了“爽爽的貴陽”等膾炙人口的旅游目的地品牌,而且旅游業也是全省經濟支柱產業。據貴州省統計局數據,2019年,貴州省接待游客113526.6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2318.86萬元,同比分別增長17.21%、30.07%,占據貴州省2019年GDP的很大一部分。在鄉村旅游業的推動下,國家政策的傾斜與扶持,特色農產品產業鏈、“旅游+農業”等模式的不斷發展,貴州省大部分鄉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貧困鄉村擺脫了貧困,建成了新型的農村。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縣好花紅鎮好花紅村、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義市萬峰林街道處納灰村入選了首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對于貴州省來說,鄉村旅游業一直是當地脫貧致富、鄉村振興的重要依托產業。
1.1“山地旅游+地方特色”模式
貴州省依靠獨特的喀斯特地貌,擁有較多豐富多彩、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舒適宜人氣候條件。同時貴州的歷史文化底蘊頗為深厚,從1930—1936年,的足跡遍及貴州的68個縣(市、區),留下了眾多歷史遺跡,如婁山關戰斗遺址、會址、烏江渡口、四渡赤水等地點。這些豐富的資源條件,形成了目前貴州旅游產業的一個發展模式,創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主體功能區,形成了特色突破、多極拉動的旅游模式。
1.2“全域旅游+智慧旅游”模式
貴州省發揮交通與旅游區位優勢,做好荔波、赤水、七星關、碧江、玉屏、盤州、獨山、道真、威寧、桐梓、思南、從江、羅甸等多個旅游門戶,創建了多個優質的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打造了“云游貴州”全域智慧旅游服務平臺和相關旅游服務APP,形成了以花溪青巖古鎮、黃果樹瀑布等景區為代表的一批優秀智慧景區,引領帶動了貴州旅游產業的高質量、智慧型、全方位的發展態勢。
1.3產業融合模式
貴州省創建了旅游業和農業相互融合發展的特色旅游模式,形成了具有貴州獨有的特色鄉村旅游。在貴州山地特色的基礎上,探索研究出了觀光體驗、休閑創意等特色功能融合模式,通過發揮區域種植、養殖特色,合理系統地設計和規劃,建設鄉村商業品牌,充分利用品牌效應,同時依靠當地特色的民風民俗文化、生態田園風光等優質旅游資源,提供多種多樣的體驗式游玩服務,讓游客充分地沉浸式觀光暢游,創新打造了一批具有貴州獨有特點的農業與鄉村旅游休閑示范區,為突出“爽爽的貴陽”的城市形象定位和宣傳多彩貴州作出貢獻。
2貴州旅游業存在的問題
2.1鄉村旅游基礎設施不完善
由于地勢原因,貴州省山區較多,導致鄉村發展建設較為緩慢,一些公共基礎設施不完善,交通、衛生等方面設施較為落后。而對于游客而言,這些公共基礎設施的完善與否和旅游體驗感息息相關,在互聯網高度發展的今天,游客的反饋將決定這些旅游景點是否可以長久發展。很多景區在村鎮,然而有些道路坑坑洼洼,并未得到很好的修繕,停車場位置不足使得出行不方便,景點之間不能快速直達,基本沒有公共衛生間,衛生間多為村鎮村民自建,衛生環境較差,旅館多為自家房屋改造,住宿條件簡陋,衛生不達標等一些問題都將會帶來游客一些負面反饋,導致游玩時間縮短,經濟收益減少,甚至可能會產生負面宣傳,不利于景區的長久發展。
2.2缺乏專業人才,管理制度不完善
對于旅游業的發展而言,不可或缺的就是專業化的管理人才。然而對于鄉村旅游業而言,很多景點都是依靠當地居民經營,以農家樂、民宿為主,性價比較低,村民由于缺乏專業的經營與管理知識,很多村民受教育程度較低,導致綜合素質偏低,服務水平和質量均有待提高。同時,還因為管理制度混亂,缺乏規范化統一的管理制度,使得鄉村旅游業呈現一種雜亂無章的粗放式經營狀態。要想實現鄉村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多個部門之間協同合作促進旅游業的發展,然而現存的問題卻是難以形成統一的規章制度進行管理,以及缺乏現代化專業化的管理人才。
2.3鄉村旅游品牌缺失
對于旅游業而言,一個知名的品牌顯得尤為重要。一些知名旅游勝地和城市文化旅游景區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知名品牌,而對于貴州省當地的鄉村旅游業而言,則缺少品牌。鄉村旅游業主要依托于當地政府,靠政府的力量進行旅游資源開發,很少會與第三方合作,如旅行社、旅游公司等。同時,由于鄉村旅游規劃并沒有制定管理制度,因此政府對于鄉村旅游的財政支撐可能是有限的,會阻礙當地鄉村旅游業的優化配置和資源整合。臨近的鄉村之間未必能夠形成利益共同體,產生集群效應。大部分都還處于“農家樂”這個層面,不能創新推出更具有發展前景的旅游品牌,缺乏競爭力。
2.4安全意識薄弱
安全是鄉村旅游發展的保障,目前貴州省的鄉村旅游還存在一些安全問題。貴州地形比較復雜,有很多瀑布和大水潭,安全隱患較大。安全設施落實不到位,如,瀕臨水潭的地方沒有安裝防護欄,缺乏安全警告牌等。一些森林探險項目存在安全問題,如,一些巖洞沒有開發,就對游客開放,探險項目沒有配備專業的導游,而是由游客自行聯系當地的村民來引導,甚至在旅游旺季,人手不夠的時候,由當地未成年人充當導游,引導游客進山探險;而且山里部分地方沒有通信網絡,遇到突發問題不能及時得到解決。
2.5環境保護不力
對于發展鄉村旅游產業而言,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通過綠色手段,幫助實現鄉村振興。然而在實際的鄉村旅游產業開發過程中,有些人為了眼前的經濟利益,對當地的旅游景點大肆開發,一些洼地、峰林、峰叢、溶洞、暗河等遭到破壞,甚至破壞了原有的歷史遺跡、生態資源等,使其變得面目全非,最終造成了難以彌補的損失。而且人們保護環境的意識不夠,只顧“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管生態環境的修復。如,直接將廢水排到河里,就地焚燒垃圾等行為。
3貴州旅游業實現鄉村振興的措施
3.1推動基礎設施與旅游區域的協調發展
推動鄉村旅游業發展的重要一環是要保證旅游景區有配套的基礎設施,如加寬美化鄉村連接縣城的道路,修建公共衛生間并配備工作人員定時清掃,對餐飲及住宿情況進行持續監督,通信網絡全覆蓋等。只有擁有相應的基礎設施,建設安全舒適的景區環境,游客才能在游玩時感到身心舒暢,擴大景區的口碑,游玩人次才會增加,鄉村旅游才能更好地發展。由此可見,基礎設施的提升、人居環境的改善,是鄉村旅游提質升級的基礎性保障。因此,政府相關部門在規劃區域旅游時應將基礎設施建設考慮在內,將餐飲、住宿等行業與鄉村旅游融為一體,相輔相成,共推貴州旅游業的經濟發展。
3.2完善旅游業規劃,保障旅游業高質量發展
自國家提出“西部大開發”戰略后,貴州旅游業取得了很大的發展空間,緊抓這次機會,開發旅游資源,加大對外宣傳力度。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提出利于貴州將自然資源轉變為經濟資源,為鄉村振興的發展添磚加瓦。但是大開發不等于濫開發,不能以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發展,要在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中尋找平衡,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保障自然資源不受損害,要積極保護當地的峰林、峰叢、溶洞等自然景觀,宣傳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提高當地居民和游客保護環境的意識,只有在保障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前提下,旅游業經濟才能持續穩步增長。
3.3挖掘民族文化特色,突出鄉村旅游特色
通過挖掘各地民族的歷史文化、飲食文化、建筑文化、農耕文化等,把鄉村旅游和少數民族文化融合起來,保留少數民族村寨的原汁原味,提升鄉村旅游文化內涵,突出鄉村旅游發展的特色化,讓游客在游玩的同時感受當地的文化底蘊。鄉村旅游要準確地把握消費者的需求,將旅游產業延伸至其它產業。如,在保留傳承當地少數民族文化的同時,開發鄉村養老、影視基地、婚紗攝影基地等其它旅游產品,打造獨有的鄉村旅游品牌。
3.4加強人才培訓,提高鄉村旅游專業服務能力
鄉村旅游業面臨著人才緊缺的現狀,為了解決這種局面,要培養旅游專業人才,要開展好職員素質培訓,提升從業人員的能力。對于鄉村旅游的經營者來說,可以將鄉村居民進行統一管理,進行培訓,并通過建立與培訓相關的考核制度來評價培訓情況,提高鄉村旅游職員的整體專業能力。此外,還可以采取校企聯合培養的模式為農村輸送旅游專業人才,這不僅能夠提高整體從業人員的素質和質量,還能節省大量的培訓費用。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大環境下,貴州省的鄉村憑借著特有的旅游資源和優秀的少數民族文化快速發展,但還存在鄉村旅游品牌缺失、安全意識薄弱等問題,貴州的鄉村旅游業要積極查找問題、改進問題,激發鄉村旅游市場,打造綠色生態環保的鄉村生態旅游產業鏈,加快貴州省鄉村旅游業的蓬勃發展,為實現鄉村振興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鄧小海,肖洪磊.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鄉村旅游轉向研究———以貴州省為例[J].湖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38(05):42-49.
[2]董菁,毛艷飛,張良.鄉村振興戰略視角下鄉村旅游產業的優化升級研究[J].農業經濟,2018(09):50-52.
[3]王琳麗.鄉村振興背景下我國鄉村旅游業發展研究[J].農業經濟,2020(06):40-41.
[4]黃快林,黃立霞.以鄉村旅游業助推鄉村振興[N].湖南日報,2018-11-18(002).
[5]陳永馳.河南省鄉村振興進程中鄉村旅游業發展路徑研究[D].信陽:信陽師范學院,2020.
自我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以來,重點把“三農”問題的解決方案放在了各項工作的重要位置,堅持農村經濟優先穩定發展,為新型農業經濟主體發展營造一種良好的發展環境。隨著現代農村土地流轉政策的推進,我國農村現已經逐步的形成了以多種新型農業經營為主體的各種經濟競相發展的經濟結構體系,在新型農業經濟主體的發展帶動下,農業化商品已經成為農村現代化建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進而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推動鄉村產業振興力量上的重要作用,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建成。
1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載體
想要更好的實施鄉村振興重要發展戰略,必須推動鄉村經營模式和人文文化進行大力振興,例如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等等,在新型農業經濟主體的帶動下,無論是現代家庭農場還是一些當地的龍頭企業,都要大量的吸引和凝聚復合型人才,所以建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載體,同時也是推動鄉村振興發展戰略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將鄉村內部的文化、生態等方面同步發展和振興[1]。隨著我國農村產業的不斷發展以及農業經濟環境的不斷改善,國家出臺了大量的政策以及措施來鼓勵農村青壯勞動力留鄉,同時也號召外出的勞動力回鄉返鄉創業,另外還大力支持一些愿意參加到農村產業建設的科技型人才下鄉支持鄉村建設。近些年從農村經濟發展現狀來看,我國各類返鄉下鄉的人數已經逐漸增多,到2018年已經達到了780萬余人,并且學歷和技能方面也在逐步的提高;同時在農村農業發展中的各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已經達到了近300萬家,這樣的數據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又推向了一個新高度,成為產業振興的重要主導力量。
2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推動鄉村振興的助推器
在我國各大經濟發展戰略中,鄉村振興戰略已經成為現階段重要發展戰略之一,所以在農業發展階段的各級政府和組織人員應當首先在思想上有足夠的重視。將鄉村人才、產業以及文化的振興放在首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落實。現階段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不斷涌現,其特點吸引了大量的商業投資以及人才,因此可以看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推動鄉村振興的助推器。另外在我國的精準扶貧政策的實施中,對農村經濟的發展環境也起到了良好的改善作用,相比于城市經濟發展其具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更新型的發展方向,在傳統的鄉村經濟發展基礎上帶動青壯年返鄉熱潮,同時將更為先進的經營理念和科學技術帶到了鄉村發展的環境中,使鄉村經濟真正的實現產業新、理念新以及模式新的“三新”發展現狀[2]。在未來的農村經濟發展中,進一步的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必將會提高市場競爭力,以及解決大量農村生產力發展的適應問題。在全面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同時,必須將農民對于未來經濟發展的美好向往以及思想做出重點的引導,將經濟發展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時解決,以現代經濟發展為基礎,著重提高農業生產能力和經營水平,將先進的農業產業轉型工作加快落實,并且積極的調整農業發展結構,將特色農業的發展道路作為導向,加強新型農產品的安全,發展當地特色農產品的品牌效應,利用農業產業的多功能建設農業“新六產”,大力推動鄉村經濟建設邁上新臺階。
3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廣大的農民利益相互兼顧
在現階段和未來的農業發展中,主體參與群體和受益群眾依舊是農民,所以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民利益緊密的聯系,是現代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的重要核心內容[3]。所以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同時,應當時刻為農民的切身利益著想,建立相關的產業建設鼓勵機制,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來滿足農民的自身利益需求。例如完善社會服務機制、增加農民就業崗位等等,將鄉村經濟發展戰略與廣大農民的利益相互結合,實現二者成為利益共同體的經濟發展模式,充分的增加農民在新型農業主體產業推動中的工作參與率,這樣才能充分的將農民參與新型經營主體建設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從而更加務實的實現鄉村經濟的全面發展。在農業經濟發展的同時,可能會損害相關一部分農民的切身利益,所以,在建設農業相關經濟產業時應當以農民自身利益與需求為基礎,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建立在農民利益的基礎之上,同時為農民建立相關的鼓勵機制和獎勵措施,拓展農民的再就業路徑展,提升廣大農民的參與積極性,保證鄉村經濟發展與農民的主體利益相結合,為發展新型農業產業做出突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