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24 10:58:49
序論:在您撰寫工商管理培養目標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工商管理專業的特點要求在教學方法上要積極突破傳統課堂講授法的模式,更應該以學生為中心,采用基于教學對象研究基礎上的啟發式、互動式教學,充分考慮不同學生的個性差異,重視師生互動,培養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自身競爭力,注重教學的針對性和收益。但是,當前很多高校仍然偏重于傳統課堂講授法。學生就業對口率不高畢業生就業面廣,但專業對口率不高。通過畢業生就業去向調查分析,工商管理專業作為學生的就業面非常廣發,涵蓋了二級目錄中的會計、營銷、人力資源、貿易以及文秘等等崗位,真正在畢業后立即走上管理崗位的較少。
二、準確定位人才培養目標
(一)層次性
我國較少研究不同層次的管理人才培養目標,一般都籠統地提到管理類或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而國際上工商管理專業有本科、MBA、博士以及經理人員培訓項目四個層次。[1]從這一點上,我們要積極向國外學習。各高校應該根據自身實際,拋棄高大全的想法,準確定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二)應用性
工商管理專業培養的是能夠在企業從事管理類工作的專業人才。我們應該通過畢業生追蹤調查,深入用人單位,廣泛了解社會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實際需要,了解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的工作崗位、工作任務和職責所需的能力素質要求,并以此來確定應用性人才的培養目標和具體的培養規格。
(三)地方性
地方院校要密切聯系地方,以地方經濟需求來定位專業方向和確定培養目標,在此基礎上,充分利用地方相應的教育教學資源,不斷優化教學條件,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從培養目標、培養方式、知識結構等多方面對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促進工商管理人才的知識結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從而實現特色人才的培養,積極服務于地方社會經濟發展。[2]
三、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配套工作
(一)以應用能力為主線開展課程建設
第一,我們要把專業應用能力作為課程設計的起點,從現代管理者應具備的實際工作能力和素質要求出發,確定較為精煉的主干課程,不同的工商管理二級學科相互之間應該有所區別。第二,課程體系以必要、夠用、實用為標準。傳統的課程體系堅持“知識為中心”,注重理論的系統完整,貪大求全,忽視了工商管理專業自身強烈的實踐面向性。第三,課程體系的設計應該建立在職業分析的基礎上。要深入行業企業,關注行業企業的發展趨勢以及行業企業對工商管理人才的要求標準,通過與行業企業的深入調研和共同探討,將崗位能力特征要求轉換成課程體系和內容。第四,在進行課程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服務于地方產業結構升級和發展,有針對性地進行課程體系的改革和設計。第五,課程設置的個性化考慮。美國各大商學院為滿足不同學生需要,課程設計的個性化特點突出。主要有三種傾向:一是選修課程門數增多,占總學分的比重增加;二是學生在選擇課程時更加靈活;三是體現時代要求的管理類課程增多,如企業家精神與企業成長、變革管理、商業倫理與社會責任等幾乎在所有國外著名商學院中都有所增加。[3]我們也應該學習借鑒,讓學生根據自身個性特點和興趣愛好進行有針對性的自我培養。第六,根據行業企業對工商管理人才在知識、能力、素質各方面的需求,積極開展教材建設。
(二)打造具有工商管理實踐經驗的師資隊伍
沒有教師,就沒有大學;沒有具有工商管理實踐經驗的師資隊伍,就培養不出高素質的應用型工商管理人才。第一,作為短期形式,我們可以邀請行業企業管理人才到學校做講座,為師生展現最新的行業動態;第二,聘請行業企業管理人才到學校擔任兼職教師,充實工商管理專業教師隊伍;第三,通過學校層面人事改革,引進行業企業管理人才到學校擔任專職教師,這一點對于公辦院校尤為困難;第四,安排教師到企業掛職實踐,參與企業的決策與管理,積累管理經驗和案例,提高教師的工商管理實務水平。
(三)改革教學方法和考試制度,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工商管理是一項復雜的實踐活動,充滿著變動性,這要求作為管理者必須具備創新意識和應變能力。第一,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應變能力,這就要求我們改革傳統教學方法。在教學活動中,密切結合企業經濟形勢和工商管理實際來講解,并通過任務導向、案例談論、情景模擬等創新型教學方法,開展生動活潑的教學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效提高學習效果。第二,只有改革考試制度,才能真正突破教學方法。工商管理專業考試制度要從傳統的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重視考查學生知識轉化和應用能力,通過過程考核、實訓考核等方式,對學生進行科學評價。
(四)豐富實踐教學手段
第一,建立穩定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為學生有更多的實習機會和更好的實習條件打好基礎。通過到校外實習實踐,讓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和技術氛圍下學習并掌握專業崗位技能。第二,開展校內實訓室建設,為學生提供符合企業實際操作的ERP管理系統、ERP沙盤模擬、管理情景模擬等平臺,模擬訓練學生專業技能。第三,充實實踐教學學時,實踐學時和理論學時的比重應科學合理,根據課程特點有所區別,但是總課時中實踐教學學時應該力爭達到50%以上。第四,改革課程教學過程,充分利用校內外實訓條件,通過生產經營現場教學、案例模擬與分析等方式,構建開放型的教學過程。[4]同時重視實踐教學環節的規劃、指導、監控和考核評價。
四、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多方合作培養探索
(一)校企雙方合作基礎
校企雙方合作的動力來自于合作產生的收益,對于學校來說,通過校企合作,可以更新人才培養觀念,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培養具有實踐創新能力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有效推進專業改革,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對于企業來說,可以更直接吸納優秀專業人才,并為企業發展帶來智力支持。
(二)校地雙方合作基礎
高校有社會服務的基本功能,而地方也需要高校提供人才服務。所以,學校專業設置和建設要結合地方產業發展需要,或者說要建立學校專業與地方產業的協同機制。這樣可以促使知識要素集聚在產業技術創新上,又能提升高校和科研院所為產業集群服務的能力和水平。尤其是更加豐富的智力資源,當然與產業集群的聯動更能凸顯出工商管理應用實踐型的特點,給學科向縱深發展提供條件。[5]
(三)探索建立多元化的利益分配機制和合作載體
學校、地方、企業的合作基礎不同,利益訴求也不同。如何有機地將各方利益銜接并融合在一起,是多方合作機制運行的關鍵。在合作中應該增進互信、共同投入、共享成果、共擔風險。同時,要推進建立更為緊密的合作模式,不僅將企業迎進來,而且要留下來,探索建立股份制二級學院或者獨立學院、研發中心、實驗室等,實現多方各要素的充分共享。
(四)多方合作培養對學校方面工作要求
關鍵詞: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合作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5)07-0280-02
工商管理專業與經濟社會發展聯系密切,肩負著為企事業單位培養工商管理人才的重任。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和我國正在積極推進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的大局面,積極思考和調整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探索和完善人才培養路徑,是高校工商管理類專業建設和發展的重點。
一、當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合理
在本科專業目錄中,工商管理專業屬于一級學科,下面包括工商管理、會計學、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等十個二級學科。我國當前大部分高校都開設了工商管理專業。但是,首先,我們不同層次、類別院校的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沒有體現出明顯的產異性。很多高校都籠統地宣稱目標是培養高級管理人才。而實際上,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從精英化走向大眾化,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供應出現了人才同質化,不能滿足企業需求的情況。其次,從總體來說,各高校的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沒有根基于企業實際崗位需求與特點和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所以,在整體上目標空泛,不能滿足企業和地方經濟發展需要。
(二)課程設置寬泛而無個性
人才培養目標需要通過課程設計來實現?,F實中很多高校的工商管理專業課程涉及面廣、量大、寬泛、雷同、無特色,二級學科中的會計學、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甚至法律等課程都雜亂地混合在一起,缺乏科學性和邏輯性。這種貪多求全的課程設置忽視了現代企業分工越來越精細的現實,忽視了個性化特點,使得人才培養缺乏就業競爭力。
(三)實踐教學投入不足
工商管理專業人才需求的突出特點在于其對實際管理技能的要求,很多單位在招聘工商管理人員時往往要求具備相關工作經驗。
(四)師資力量不匹配
工商管理專業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這就要求專業教師具有較高的工商管理專業理論水平和實踐應用能力,尤其是具備工作經驗。但是囿于高校內部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不積極,難以引進企業技能人才到高校工作或者鼓勵教師到企業兼職。
(五)教學方法落后
工商管理專業的特點要求在教學方法上要積極突破傳統課堂講授法的模式,更應該以學生為中心,采用基于教學對象研究基礎上的啟發式、互動式教學,充分考慮不同學生的個性差異,重視師生互動,培養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自身競爭力,注重教學的針對性和收益。但是,當前很多高校仍然偏重于傳統課堂講授法。
(六)學生就業對口率不高
畢業生就業面廣,但專業對口率不高。通過畢業生就業去向調查分析,工商管理專業作為學生的就業面非常廣發,涵蓋了二級目錄中的會計、營銷、人力資源、貿易以及文秘等等崗位,真正在畢業后立即走上管理崗位的較少。
二、準確定位人才培養目標
(一)層次性
我國較少研究不同層次的管理人才培養目標,一般都籠統地提到管理類或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而國際上工商管理專業有本科、MBA、博士以及經理人員培訓項目四個層次。[1]從這一點上,我們要積極向國外學習。各高校應該根據自身實際,拋棄高大全的想法,準確定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二)應用性
工商管理專業培養的是能夠在企業從事管理類工作的專業人才。我們應該通過畢業生追蹤調查,深入用人單位,廣泛了解社會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實際需要,了解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的工作崗位、工作任務和職責所需的能力素質要求,并以此來確定應用性人才的培養目標和具體的培養規格。
(三)地方性
地方院校要密切聯系地方,以地方經濟需求來定位專業方向和確定培養目標,在此基礎上,充分利用地方相應的教育教學資源,不斷優化教學條件,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從培養目標、培養方式、知識結構等多方面對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促進工商管理人才的知識結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從而實現特色人才的培養,積極服務于地方社會經濟發展。[2]
三、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配套工作
【關鍵詞】獨立學院 工商管理類人才
能力 結構 培養目標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1C-
0100-03
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工商管理專業的招生規模也呈現出逐年遞增的趨勢,與此相伴隨的是本專業學生的就業形勢也越來越嚴峻,作為工商管理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獨立學院,則面臨著更為嚴重的生存與發展危機。筆者認為提高獨立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質量,培養適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工商管理類人才已經成為促進獨立學院工商管理專業可持續發展的一個必由之路。有鑒于此,本文通過對社會上近百家企業的管理人員進行問卷設計與調查,從工商管理專業的市場需求現狀出發,結合相關領域專家的訪談,研究社會對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的需求特征,最終提出獨立學院工商管理類人才的能力結構及培養目標。
一、工商管理類專業畢業生的市場需求現狀
課題組依據課題的需要分別對北海、南寧、武漢、上海及天津等城市的近百家企業(涉及餐飲、食品、零售、金融、旅游等10多個行業)進行抽樣問卷調查。問卷以紙質、電子郵件兩種形式發放,從企業的經營范圍、規模、員工素質、工商管理類人才需求現狀、存在的問題等方面以16道封閉式及開放式題目的形式進行調查。共發放問卷100份,回收86份,回收率86%,經有效性檢驗,有效問卷76份,有效回收率76%。同時我們還充分借助相關領域專家的力量,對高職院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能力結構及培養目標進行了訪談,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次共訪談了10位專家,既有從事工商管理專業教學的教授、學者,也有從事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管理人員,還包括“雙師型”教學人員。
在對所涉及企業的類型及規模的問卷調查中,有9家為餐飲行業,約占11.84%;9家為IT,占11.84%;房地產行業有8家企業,占10.53%;通信行業有6家,占7.89%;物流企業有5家,占6.58%;批發零售有9家,占11.84%;教育行業有7家,占9.21%;金融企業有8家,占10.53%;旅游行業有7家,占9.21%;其他為8家,占10.53%,從以上調查的結果來看,本次調查涉及的行業領域較為廣泛,基本上能反映當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就業領域,這也從側面說明了本次抽樣調查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同時從本次調查的企業規模來看,年銷售額在1000萬元及以下的占35.53%;年銷售額在1000萬元~5000萬元的占25%;年銷售額在5000萬元~1億元的占22.37%;年銷售額在1億元以上的占17.11%。通過以上數據可知,此次調查的企業主要集中在年銷售額1億元及以下的企業,即主要是以中小型企業為主,這也基本符合目前獨立學院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就業情況。
在調研過程中,當被問及貴公司對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的需求狀況時,認為對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需求旺盛的占52.4%,認為需求一般的占45.2%,回答幾乎沒有什么需求的為2.4%。我國工商管理專業的產生與發展是與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相伴隨的。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市場經濟的持續繁榮,筆者認為市場對于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需求也將保持較大的需求,并且其市場需求具有穩定、長期的特點。而這種市場需求現狀為獨立學院工商管理類專業的發展提供了廣大的發展空間。
從對所需求工商管理類人才的專業方向上來看,有高達61.84%的企業回答對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有需求;有35.53%的企業認為財務會計人才比較緊缺;而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需求占25%;在金融學方面的需求占25%;國際貿易方面的需求占14.47%;連鎖經營專業的需求占30.26%,企業管理方面的需求占51.32%,其他需求占17.11%,以上調查結果表明,目前市場對市場營銷、會計財務等傳統工商管理專業仍有很大的需求,雖然每年有大量的這些專業的學生畢業,但是仍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這一方面說明這些專業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另一方面說明可能存在目前所培養的工商管理類人才還不足以滿足企業對他們的能力要求,導致企業不斷通過招聘人員充實員工隊伍的情況。與此同時,諸如連鎖經營等新專業也有很大的市場需求,這也為獨立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的發展指引了很好的發展方向。
在對工商管理類人才還需強化的能力類型的調查中,我們得到如下調查數據:認為工商管理畢業生仍需強化人際關系處理和協調能力的占30.6%,認為仍需強化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的占26.5%和25.5%,同時也有近16.3%的回答者認為領導能力對于工商管理類人才也很重要,回答“其他”的人數占總體的1%。從以上的數據可知,在獨立學院工商管理專業未來的培養方案中,應強調對學生進行這幾種能力類型的培養。
同時,在對工商管理類人才仍需提高的素質調查中,選擇心理素養的占46.8%,選擇道德素養的占33.8%。由此可知,社會已經越來越注重人才的心理健康和道德素質水平,獨立學院的培養目標和培養戰略中對此應有所體現。
我們還從調查數據中了解到,有近18.2%的受訪者認為,工商管理類人才的理論素養有待繼續提升,這一方面說明工商管理類人才在相關理論方面還存在不足,還要更進一步加強對工商管理類人才的理論素養教育,使之更好地滿足社會的需要;另一方面,在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過程中,很多獨立學院偏重于應用與實踐,而對構成應用與實踐基礎的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理論素養的培養方面重視不夠,結果導致培養出來的工商管理類人才專業理論知識、理論素養比較欠缺,而這種知識理論的欠缺又直接影響到其應用與實踐能力的培養。以上的調查數據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技術技能乃至于理論素養對于培養完善工商管理類人才的能力結構至關重要,也是構成其能力結構的基礎。
在訪談中我們也了解到,在企業急需的工商管理人員類型中,中高層管理人才排在榜首,尤其是有一定現場管理經驗的中層管理人員,因此中層管理人員將作為工商管理專業教育的主要培養對象。而這種需求從勞動力市場的滿足程度來看,滿足度并不高。從1999年擴招以來,畢業生擁擠的現狀在2003年開始出現,這就是當前勞動力市場存在的一組矛盾:一方面工商管理的畢業生供大于求,就業難;而另一方面,畢業生并不能很好地滿足企業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究其原因,人才質量不符合企業要求是關鍵。
在關于工商管理類專業畢業生存在的突出問題的調查中,我們得到了如下的結果:對現場管理了解甚少的占43.5%,實際操作能力不強占40.3%。究其原因,畢業生的實習不成功是關鍵,畢業生的畢業前實習基本上流于形式。據反映,有的學校為了節省開支,結果把實習變成了參觀,學生參觀完后實習就算完成任務。還有的畢業生在實習過程中沒有從嚴要求自己,沒有深入到實習崗位進行學習,導致實習效果不明顯,出現畢業生就業前仍不合格的現象。同時也有14.5%的回答者認為畢業生的工作態度不正確是當前存在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二、獨立學院工商管理類人才的能力內涵與結構分析
能力是指順利完成某一活動所必需的主觀條件。能力直接影響活動效率。結構指客觀事物各個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因此,筆者認為所謂工商管理類人才的能力結構,就是指一個人所具備的從事企事業單位生產經營活動的能力類型及各類能力的有機組合。
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我國中長期教育改革的一大戰略重點就是“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著力提高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筆者認為,獨立學院工商管理類人才能力結構的確立應主要依據以下三方面的因素。首先是社會對工商管理類人才的需求結構及特征。因為工商管理類教育的“產品”是企業的經營和管理人才,而檢驗“產品”優劣的最終標準還是由市場來決定。其次,獨立學院自身的教育層次定位及相關政策。獨立學院是我國高等教育辦學機制的大膽探索,主要是培養面向社會經濟發展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同時這個定位也是對獨立學院工商管理類人才能力結構培養的定位。最后是獨立學院學生的知識能力現狀。獨立學院的學生在知識能力結構方面不同于一般的本科及重點本科,一方面他們的基礎不夠扎實。學習動力與學習自覺性相對不足,而同時他們又具有較強的自我意識,思維活躍,興趣廣泛,動手能力較強。因此,在學生的能力結構培養中應樹立注重基礎知識、實踐能力、素質結構等全面發展的教育觀。
通過對企業的需求調查及結合相關文獻資料,筆者認為獨立學院工商管理類人才的能力結構應包括工商管理的專業知識、技術及應用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對業務的理解學習能力;溝通能力以及人際關系處理與協調能力;自我展示的能力;情緒情感調節能力及良好的心理健康和道德素質水平。
三、獨立學院工商管理類專業培養目標的定位
人才培養目標是獨立學院教育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依據,而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是否準確會直接影響到人才培養的質量。由于各高等院校辦學層次不同,生源質量不同,在確立人才培養目標和定位上,獨立學院必須通過對市場需求進行科學分析,結合自身辦學實力及各種教學資源的優化和合理配置,制定出既能適應環境變化,又符合自身實際的人才培養目標與發展戰略。
目前比較普遍的觀點認為,從高等教育層次看工商管理專業,獨立學院的培養目標直接指向較為具體的就業單位,培養的是直接面向操作層的應用型人才;一般本科和重點本科的培養目標是以實務型的經營管理人才為主,重視學生的基礎理論,同時也強調廣泛的商業技能。因此,獨立學院的工商管理類專業應該有區別于一般本科和重點本科的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
獨立學院的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目標具體應把握以下三點。第一,確立培養層次。根據社會對人才需求的類型及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主要有實踐應用的就業型、學術研究型、技能型和創業型四種人才。實踐應用的就業型人才主要通過從事產品開發、物流、生產現場管理、營銷、銷售、人力資源、財務會計等經營決策活動,依靠熟練的操作技能來完成企業的工作。學術研究型人才主要探索和發現新原理,研究客觀規律,將客觀規律轉化為科學原理和學科體系。技能型人才主要是依靠熟練的操作技能來完成產品的制作。創業型人才主要依靠資金以及管理經驗等一系列資源進行創業。
在對新形勢下高校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的調查中,選擇實踐應用的就業型的占45%,創業型次之,占26.7%,學術研究型占20%,技能型占8.3%。通過以上的調查數據,結合獨立學院的辦學條件及生源狀況,筆者認為獨立學院的培養目標應定位為培養實踐操作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
第二,明確就業領域。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各大高校的人才培養主要面向區域經濟和行業需要。相對一般的本科院校及重點本科院校而言,獨立學院是以輻射區域與服務地方社會經濟建設為主要特色,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社會服務能力為宗旨。因此,獨立學院應根據區域與地方經濟的發展狀況、產業發展水平等方面因地制宜、因勢利導來定位人才的培養目標,為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
第三,明確培養人才的能力結構與素質類型。獨立學院所培養的工商管理類專業畢業生應具備工商管理的專業知識、技術及應用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對業務的理解學習能力;溝通能力以及人際關系處理與協調能力;自我展示的能力;情緒情感調節能力及良好的心理健康和道德素質水平等。
綜合以上的分析,筆者認為獨立學院工商管理類專業應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加強中高級實踐應用型及復合型人才培養為專業發展戰略,以培養具備較為扎實的專業知識、能力與素質,能快速適應企業操作層工作崗位,靈活運用專業知識并且具有較強溝通能力,發展成為企業中層管理人員且具有通過進一步實踐與深造,成為企業決策管理層潛力的可持續發展的專業人才為目標。
【參考文獻】
[1]楊之雷,王衛,潘瑞玉.工商管理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改革與發展策略――以浙江樹人大學為例[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2007(5)
[2]林常青,肖生鵬.基于工商管理類人才應用能力培養的專業課教學改革――以獨立院校為例[J].當代教育論壇,2009(10)
[3]史潤玲.構建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體系[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06(4)
【基金項目】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
這就要求我們這些以培養工商管理類人才為主的學校要不斷地調整辦學機制和辦學模式,優化課程結構和內容體系,不斷地更新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保證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的提高。同時要把對學生的素質培養過程作為一個系統工程來抓,優化素質結構,確定培養目標,設計培養模式,選擇培養方案,落實培養措施,以達到最終的培養目標。
1對素質教育內涵的理解和分析
素質教育是當代中國教育跨世紀改革與發展的一項社會系統和戰略抉擇。隨著教育體制的深入改革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素質教育以其獨特的教育內涵和品格,對社會教育和國民精神產生深遠的影響,必將有利于重建當代中國跨世紀改革與發展所呼喚的新人文精神。
1.1素質教育的全方位和綜合性
與傳統教育注重單一的“應試”策略不同,素質教育倡導全方位綜合的“素質”戰略,即要做到文理滲透、情理交融、身心統一;做到博學與專長、理論與實踐、繼承與創新的統一;做到學習與信仰、個性與社會、為學與做人的統一。這種新的綜合與統一,將以更髙的標準在大教育、大文化背景下提高全民族的科教思想道德觀念、民主法制意識和科學文化水平,從而推動基礎教育的改革、國民思想的解放和文化意識的覺醒,重建全民族的科教意識和人文精神。
1.2秦質教育的適應性和時代性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現代化浪潮為素質教育提供了廣闊的時代舞臺和現實需要,因而素質教育要結合時代、順應時代并具有前瞻性。素質教育這一戰略工程的提出,正在于順應這一時代召喚,大力推進改造全民族文化素質的“能力”教育;通過基礎理論教育以增進其思考能力;通過社會實踐教育以增進其應變能力;通過專業技術教育以增進其操作能力;通過新學科、新思維教育以增進其創造能力,造就一大批能肩負起新時代使命的“能人”一復合型多功能人才。這是基礎教育走向素質教育的巨大挑戰。素質教育的使命也正在于培養和重建跨世紀一代人的主體意識、創造意識和時代精神。
2—般院校工商管理類學科專業人才綜合素質結構的目標規格
先進的技術與科學的管理是企業走向成功的保證,而先進生產技術的引進、高技術含量產品的開發,歸根到底取決于管理者的素質和水平。作為一個面向21世紀成功的生產經營者、管理者和決策者,必須具有高水平的工作能力和全方位的綜合素質,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適應高科技水平和高信息時代市場競爭的需要。未來的優秀的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應具備綜合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圖中可以看出,一個成功的管理者必須具備上述各方面的綜合知識、能力和素質。但這一綜合的能力和素質是最終的素質結構組合,即是通過4年(或6年)學校全面的教育和培養,通過一定的實踐和鍛煉才能達到的目標規格,是綜合的應用能力和素質,是培養的最終目標。而從學生入學到畢業這一培養過程中,必須系統地、逐步地、循序漸進地實施各項培養方案,從最基本能力和素質點的培養入手,配合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專業教育、社會知識文化教育、實踐訓練等環節,達到最終的能力和素質培養目標。
優序表法又稱優序圖法,是以強制確定法的0-1法,以表格形式比較和表明各評價項目的相對重要性,或表明各評價項目的優劣順序的一種選優方法。優序表法根據其具體使用情況不同,又分為簡單優序表、多輸入優序表、多輸人加權優序表和最高分取某一偶數時的優序表。我們邀請了18位專家及教師,請他們就以上14個方面的基本能力和素質點對于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能力和素質結構培養目標的相對重要程度進行比較。
1. 培養目標的內涵培養目標是學校教育目的的具體化,一般根據培養對象的特點與需求來制定,但是由于學校類型與層次的不同,也體現一定的差異化。從培養目標的構成要素來看,包括對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具體要求,即通過設置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拓寬知識視野和擴大知識范圍;通過學習和社會實踐,培養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和實踐能力;通過文化教育和素質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公民道德素質和身體心理素質等。
2. MBA 項目的培養目標
工商管理碩士 (MBA) 誕生于美國,培養了為數眾多的優秀工商管理人才,創造了美國經濟發展的神話和奇跡。我國于 1991 年開始引進 MBA 教育項目,目前已有 236 所高校獲批此項目,占我國普通本科院校 702 所的 34%。工商管理碩士 (MBA) 是一種專業碩士學位教育,專業型研究生與學術型研究生最大的區別在于“特定的職業指向性”和“職業性與學術性的統一”。因此,在 MBA 培養目標定位上,必須圍繞工商管理人才的職業指向性來確定,著名管理學者席酋民 (2002) 認為 MBA 教育是一種以培養實用型管理人才為目標的研究生教育模式。我國不同類型的高校,在 MBA 人才培養目標的確立上,應當根據各自學科群優勢,形成自己獨特的人才培養宗旨,注重對學員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特別是注重創新精神和國際化意識的培養,并以此建立特色化的品牌形象,將符合一定條件的生源,培養成社會需要的、企業認可的高級管理人才。
3. 農業院校 MBA 的培養目標
目前,我國農林類本科院校有 41 所,但只有 11 所農林院校開辦了 MBA 項目,占 27%。對于農業院校 MBA培養目標的定位問題,朱晶、溫思美 (1999)較早地介紹了美國依阿華州立大學“農業企業工商管理碩士”的教育培養情況,認為農業院校 MBA 的培養目標是為農業及其相關企業培養富有創造性和競爭性的人才,要求學生通過兩年的課程學習,掌握一般的企業管理的綜合知識和實用技能,了解農業及其相關行業的特點,為今后在競爭日益激烈、情況不斷變化的農業和食品行業中擔任高級管理工作做好準備[4]。目前,我國已經開辦 MBA 項目的農業院校也結合學校特色與學科優勢,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培養目標。湖南農業大學 MBA 培養目標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適應市場經濟特別是農業與農村經濟發展以及湖南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熟悉企業管理理論與實踐,具有良好的學術道德和商業道德,具有企業公民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和可持續發展意識,具有人文精神、科學精神和創業精神,善于溝通與合作,具備組織協調能力與經營管理技能,能在工商企業尤其是涉農企業中勝任管理工作的中高層次應用型綜合管理人才。
二 課程教學模式
1. MBA 課程體系設置
從 MBA 教育培養的目標定位來看,它是培養高層次應用型管理人才,課程設置必須以實際應用為導向,以職業需求為目標,以綜合素養和應用知識與能力的提高為核心。全國工商管理碩士 (MBA) 教育指導委員會對 MBA 課程設置規定了一些必須開設的核心課程,如管理經濟學 ( 或經濟學 )、組織行為學、數據模型與決策、會計學、財務管理、市場營銷、運營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信息系統與信息資源管理、戰略管理等 10 門核心課程中至少選修 8 門,學分上至少要修滿 45 個標準學分,專業課 ( 不含政治、英語 ) 學習應不少于 600 學時。
湖南農業大學按照專業培養目標和全國工商管理碩士 (MBA) 教育指導委員會的相關規定,工商管理碩士 (MBA) 課程包括基礎課、核心課和選修課三個模塊體系。
(1) 基礎課模塊包括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與實踐、管理學、工商管理碩士英語三門課程,每門課程 32 學時、2 個學分;本模塊設置是按照循循漸進、由淺入深的知識學習邏輯,讓學生掌握經濟學、管理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的商務英語知識,為后面學習專業課程奠定良好的基礎。
(2) 核心課程模塊按照全國 MBA 教育指導委員會關于工商管理碩士 (MBA) 研究生培養過程的若干基本要求規定,設置了管理經濟學、組織行為學、會計學、財務管理、市場營銷、生產與運作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管理信息系統、戰略管理等 9 門核心課程,每門課程設置了 40 學時、2.5 個學分,知識體系涉及企業的戰略、財務、營銷、組織行為 、信息系統等。
(3) 選修課程是各高校根據培養目標自行設置的,湖南農業大學 MBA 選修課程體系包括專業選修課和方向選修課兩大模塊,其中專業選修課設置了電子商務、管理溝通、公司治理、創業管理、商法、企業社會責任等 6 門,每門課程設置了 32 學時、2 個學分,要求 MBA 學員必須完成其中 5 門課程學習;方向選修課按照農業企業管理、企業戰略管理、營銷與商務管理和會計與財務管理 4 個研究方向設置了農業經濟理論與政策、食品安全與質量管理、農產品營銷、競爭情報、跨國公司經營管理、競爭戰略、戰略薪酬管理、企業危機管理、企業財務管理診斷、稅收籌劃、資本運營理論與實務等 11 門,每門課程設置了 32 學時、2 個學分,MBA 學員可以根據研究方向選修其中的 3 門課程。
2. 課堂教學模式
根據 MBA 學員主要來自企業界中高層管理人員的特點,課堂教學要強調理論性與應用性的有機結合,突出案例教學方法的應用。湖南農業大學 MBA 培養方案規定,在課堂教學中,主要采用啟發式、案例式、互動式和研討式等教學方法,授課內容要求理論聯系實際,注重實際應用,重視培養 MBA 學員的思維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突出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在教學案例的選擇上,主要選用具有中國特色的工商企業經營案例,盡可能多地安排課堂討論。對成功的企業,學習其優秀的管理思想,體會成功的經驗;對虧損的企業,分析調查,對癥診斷,開出“藥方”——提出扭虧增盈的措施,然后共同討論分析,取長補短,達到真正鍛煉的目的 [6]。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采用提綱挈領領式的教學方法,以實踐問題為導向,以理論指導實踐為原則,充分發揮 MB A 學員參與案例討論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挖掘學員本身的資源優勢,從實踐中來,經過理論升華,再回到實踐中去。此外,湖南農業大學 MBA 培養方案在核心課程的授課中,明確規定了每門課程要配備校外導師或企業家參與授課或作相關的專題報告,時間上要求為 8 個學時。
三 實踐教學模式
專業實踐是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重要環節,充分的、高質量的專業實踐是專業學位教育質量的重要保證[5]。實踐教學模式就是通過設置一定的實踐環節,讓 MBA 學員參與各項實踐活動項目,培養其實踐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湖南農業大學 MBA 實踐教學模式包括實踐教學環節設置、實踐教學基地建設與實踐教育形式改革等。
1. 實踐教學環節設置
實踐教學環節包括學術活動、團隊訓練和管理實踐等項目,學術活動的主要形式有聽學術報告 ( 講座 )、參加學術研討會等,要求 MBA 學員在讀期間需參加校內外各類學術活動累計 5次以上,達到規定要求者記 1 學分;團隊訓練是培養團隊協作精神的重要方式,主要是開展素質拓展活動,一般安排在第 1 學期內進行,記 1 學分;管理實踐是以企業調研實習為主要內容,一般要求在第 4 學期進行持職實習,實習報告形式包括調研報告、商業計劃書或創業計劃書、企業診斷與咨詢分析報告等,需提交《湖南農業大學工商管理碩士 (MBA) 研究生管理實踐報告》,計 1 學分。
2. 實踐教學基地建設
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是 MBA 項目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是 MBA 學員開展管理實踐活動的重要平臺。通過搭建校外實踐教學基地,讓 MBA 學員在實習中把所學的專業知識充分展示出來,在實踐中鍛煉自己的經營管理能力;同時,也便于實習單位在實習中考察畢業生并留下繼續工作。湖南農業大學 MBA 教育中心在實踐教學基地建設中,圍繞培養目標有選擇性地考察實踐教學基地,主要標準是要有鮮明的農業特色和很強的社會影響力,已經簽訂的實踐教學基地包括隆平高科、金健米業、唐人神集團、湖南農業集團、怡清源茶葉有限公司等一批在湖南乃至全國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大型農業企業。
3. 實踐教育形式改革
實踐教育形式是落實實踐教學環節和對接實踐教學基地的教育方式,是實踐教學模式的核心內容。針對 MBA 學員在職學習和集中授課的特點,湖南農業大學 MBA 教育中心在實踐教育形式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一是在核心課程授課計劃中單獨列出 8 學時,邀請 MBA 校外導師或者部門著名企業家來課堂授課,傳授經營管理實戰技能,分享創業者與經營者的實踐經驗;二是在集中授課時間段內,邀請政府部門專家與領導來講解行業部門的政府服務職能與執行現狀,讓 MBA 學員了解行業特點和基本狀況;三是深入企業或農村開展實踐調研活動,拓寬 MBA 學員的社會知識面,可以是參觀 MBA 校外導師所在的企業,或者是 MBA 學員自己所在的企業或者農村社會;四是有效利用實踐教學基地平臺,根據實踐教學基地的企業崗位需要,選派部分MBA 學員參加實習。
關鍵詞: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構成要素
G642.0
近年來,隨著社會對工商管理人才需求的旺盛,工商管理專業已成為各高校設置率最高的專業之一。專業的大發展導致了該專業的培養對象及規模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同時社會對高校畢業生的知識、能力及素質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是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卻未能及時跟進,這使得本專業學生的知識能力及素質與社會需求存在脫節,直接導致了高校的“就業難”現象。為適應外部環境變化,解決目前工商管理人才培養中人才缺乏核心競爭力、重理論輕實踐等問題,各工商管理專業院校都在進行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探索。但從實踐來看,對于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的一些理論問題尚存在一定的模糊認識,在許多研究中,教育教學實踐者關于人才培養模式建設中的核心內容、培養模式的內涵及構成的理解還不夠具體。本文針對以上問題,探討了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構成的具體內容。
一、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理論研究及實踐探索進展
人才培養模式的不同,所導致的人才培養效果也截然相異,因此對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
一直是高等教育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
(一)關于人才培養模式內涵及構成要素理論的研究進展
在關于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研究中,1998年教育部在《關于深化教學改革,培養適應21世紀需要的高|量人才的意見》中指出:人才培養模式是學校為學生構建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以及實現這種結構的方式,它從根本上規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地體現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近年來對于人才培養模式內涵的研究中,不同的研究者從不同的層面和視角出發,形成了不同認識。如朱晟利(2005)[1]提出人才培養模式即人才培養的標準形式(或樣式),它合乎一定的準則,使人可以照做;成中梅(2008)[2]在總結分析前人研究概念的基礎上,將其劃分為狹義論、泛化論、中介論、狀態論等四種觀點。
對于人才培養模式構成要素的研究中,主要有以下四種觀點,即“兩要素說”――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法;“三要素說”――培養目標、培養過程、培養方法;“四要素說”――培養目標、培養過程、培養制度、培養評價;“多要素說”――培養目標、選拔制度、專業結構、課程結構與學科設置、教學制度、教學模式、校園文化、日常教學管理等多個要素。以上四種觀點,“兩要素說”和“三要素說”沒能包含人才培養模式的全部要素,而“多要素說”只是對有些要素進行了進一步的細分,所以,“四要素說”的觀點越來越受到廣大研究者們的認同(成中梅,2008)[2]。
(二)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理論研究進展
不少學者通過對我國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現狀的分析,從不同的視角提出了人才培養的創新模式。應可福等(2004)[3]在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了工商管理專業“協同式”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岑麗陽等(2007)[4]以工商管理本科教育為視角,從創新能力的要求、存在的問題等入手,分析創新對工商管理專業大學生的重要意義和價值,并提出了工商管理本科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若干途徑和措施,以上的研究都從培養模式構成要素的不同側重點或視角,提出了不同的人才培養模式,突出了其在人才培養中的創新點。
在關于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的研究中,閻軍印等(2002) [5]指出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環境的新變化,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已從知識型轉向了能力型和素質型,尤其是對于工商管理類人才的要求更是如此;張正堂(2004) [6]認為目前各個高校對工商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基本都體現為寬口徑知識面、較強的專業技能、高級經營管理人才,但是高級經營管理人才的培養目標值得商榷;蔡月祥(2006) [7] 指出普通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應用性人才的培養應當將職業經理人作為其目標。他認為普通高校人才培養方案設計應當滿足社會需要、學術需要和個人需要三個方面。
二、 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構成要素及其研究的核心內容
(一)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及構成要素
縱觀理論及實踐界對人才培養模式內涵的理解,我們認為人才培養模式是一種穩定的人才培養的方式與風格,它體現著一定的教育理念與教育思想,為實現特定的培養目標和人才規格,以相對穩定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管理和評價制度,形成的實施人才培養的一種特定方式。
它具體可以包括四層涵義:1.培養目標和規格;2.為實現一定的培養目標和規格的整個教育過程;3.為實現這一過程的一整套管理和評估制度;4.與之相匹配的科學的教學方式、方法和手段。
因此筆者認為四要素理論能較好的區分人才培養模式的差異,從培養目標,培養過程,培養制度及培養評價四方面可以體現一個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及特征。
(二)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的核心內容
對工商管理專業而言,在以上培養模式的構成四要素中,其研究內容具體如下:
1.人才培養目標的確立
在四要素中,培養目標是人才培養要求的綱領性表述,它決定著人才培養的規格、內容及方向;不同的培養目標不僅定義了學生今后的培養層次;人才培養目標的確立包括明晰人才培養的層次如應用型人才、創新型人才;基層、中層及高層管理人才;還明晰了人才具有的知識、技能、培養的口徑大小、工作的去向及培養特色。這些對工商管理專業而言尤其關鍵。一是由于目前在專業設置中,一級學科工商管理類下設置了作為二級學科的工商管理和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等專業,這使得作為二級學科而存在的工商管理具有較寬的口徑,例如我校的工商管理專業與其他相并列的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相比,在求職的針對性上較弱,因此如何體現工商管理專業培養的特色,使學生在就業市場中體現異于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等專業的優勢,是在人才培養目標中必須明確的問題;二是由于目前全國開設工商管理專業及其類別專業的學校眾多,因此如何尋求各學校的特色,走差異化的辦學之路,這些都是各校工商管理專業在培養目標確定中的重要問題。
2.培養過程的設計
培養過程包含課程體系、培養途徑和培養方法。培養過程是為人才培養目標實現而設計的一系列知識、技能教育的環節和實現途徑。不同的課程內容的選擇及排列順序,不同的培養方法和實現途徑,會決定學生最終所擁有的知識類型和技能水平;由于學生在校時間的限制,不同環節設置的比重,不同的培養方式會決定著學生掌握的知識與技能的側重,從而形成專業人才培養的特色。因此在培養過程中,重要的工作包括根據人才培養的目標,人才所需掌握的知識與技能要求,選擇適宜的課程體系,包括課程內容及學時的選擇、課程的設置順序;課內與課外培養過程的安排及學時、培養方式選擇;授課與實踐性教學環節的學時分配及培養方式選擇等。由于工商管理專業口徑比較寬泛,因此在有限的校內時間里如何選擇學生知識與技能掌握的側重點,形成培養特色非常重要;此外由于工商管理專業對人才的高復合、強實踐能力的要求,因此如何通過一定的培養途徑與教學方法實現這一目標,也是工商管理人才培養過程設計的重要內容。
3.培養制度
培養制度包括基本制度、組合制度和日常教學管理制度三大類?;局贫扔袑W年制和學分制兩種模式。學年制高度結構化,課程有嚴密的層次劃分及先后順序,課程修習以學時、學年為計算單位;學分制彈性化,以選修制為前提,以學習量為計算單位,其變化樣式有學年學分制、計劃學分制、全面加權學分制等。組合制度原先只是一種權宜性的計劃外安排,意在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額外的學習課程,如雙學位制度、主輔修制度等。日常教學管理制度是為維護正常教學秩序,使教學過程正常運轉而制定的各種規章、規則等制度體系,如教考分離制度,補考制度及各種懲制度。
在目前的高校中,培養制度受學校整體的培養制度選擇的制約,例如對我校工商管理專業而言,由于目前學校的培養制度處于從學年學分制向學分制的轉變過程,因此培養制度研究中的主要問題包括,如何在學分制和學年制兩種制度安排下,保障培養計劃的實現;并在條件允許時(如培養制度改革后),進行兩種培養制度下培養效果的評價。
4.培養評價
培養評價是對培養目標、制度和過程進行監控,并及時對前幾種因素進行反饋、調節與優化的行為。在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評價的研究中,一是應從培養目標的要求出發,以專業對人才培養的特點為基礎,研究目前對于學生培養過程質量的評價標準及方法,包括人才評價的理念、評價方式:一是關于學生課程學習質量的評價;二是學生培養目標整體實現的內部及外部評價。
參考文獻:
[1]朱晟利.論人才培養模式的概念及構成[J].教育評論,2005(3):28-29.
[2]成中梅.學習型高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2008,華中科技大學博士論文.
[3]應可福,石興國,宗蘊璋.工商管理專業“協同式”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04(12):42-43.
[4]岑麗陽,黃河,魏格坤,黃媛.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養改革研究―創新篇[J].高教論壇,2007(4):52-54,67.
[5]閻軍印,孫班軍,郝英奇.一般院校工商管理類學科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規格研究[J].石家莊經濟學院學報,2002(6):648-650.
關鍵詞:工商管理類人才;應用能力;培養;對策
隨著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入,企業對工商管理方面人才需求的標準也不斷提升。企業要求的工商管理類人才不僅要具有基本的工商管理方面的知識,同時還需要具有較高實踐素養,要求工商管理類人才的職業素養要高,知識應用于實踐的能力要強。企業對工商管理人才需求標準的變化,必然要求高等院校在人才培養方面需要進行教育改革,要求學校能夠確立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能夠積極進行工商管理學科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的改革,通過教育創新改革不斷提升人才培養的應用素養和綜合能力,這樣,高等院校所培養的工商管理人才才能真正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
一、工商管理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定位
社會的發展,需要的是實踐應用能力強的人才,需要的是能夠在實踐中不斷實現創新發展的人才。因此,高等院校在工商管理人才培養中,要確定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工商管理專業教育的應用型較強,工商管理專業教育的主要任務是能夠通過管理學知識教育,培養能夠將知識應用于企業實踐的,能夠有效創造效益的高級管理人才。所培養的人才在畢業后主要是需要到企業一線去從事管理工作,這樣的人才必須要具有解決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的能力。高等院校要能夠對工商管理應用型人才培養進行科學定位,才能保障人才培養的高質量。具體而言,在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應具有以下特點:第一,所培養的工商管理人才需要具備基本的工商管理方面的知識理論,同時還需要能夠具有一定的特長,能夠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第二,所培養的人才必須要具有較強的職業適應能力,具有發展的潛能。第三,所培養的人才必須要具有一定的職業素養具有較強的執業能力。第四,所培養的人才必須要了解地區社會文化特點,能夠根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開展管理工作。第五,所培養的人才必須要有較高的敬業精神,具有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能夠努力工作并能夠不斷實現創新。學校只有立足這幾方面進行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才能保障人才培養工作的高效開展,保障高素養應用型工商管理人才的有效培養。
二、工商管理教育應用型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在高等院校的工商管理專業教育中,要能夠確定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并能夠對人才培養目標進行科學有效的定位,用科學的目標指導教育實踐活動,才能保障工商管理專業教育的功效。但目前,在工商管理應用型人才培養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影響到工商管理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質量。具體而言,所存在的問題表現如下:1.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科學傳統的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是以更好地掌握知識為目標進行定位的,這樣,所培養的工商管理人才是理論性的人才或者是學術研究性人才,但所培養的工商管理人才的實踐素養和應用能力不足。但隨著社會改革的深化發展,社會企業更多地需要的是實踐應用型人才,我國高等教育所培養的理論性人才已經不能滿足社會企業發展的需要。工商管理人才的質量與市場需求之間的差距還是挺大的,傳統的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新需求。2.人才培養雷同情況嚴重在工商管理專業教育中,多采用統一的人才培養模式,這就導致人才培養的雷同情況。在人才培養中,多數院校所遵循的人才培養目標是一致的,普遍重視研究性理論性人才的培養,不重視應用型實踐性人才的培養,另外,學校所選用的課程內容具有相似性,導致學生所掌握的工商管理方面的知識具有相似性,這樣,所培養的學生的應用能力不足,并且學生能力水平相當,人才雷同情況嚴重,所培養的人才核心競爭能力不足,與市場需求相去甚遠。
三、工商管理專業人才應用能力培養策略
1.對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目標進行科學的定位
目前,我國工商管理教育人才培養目標不夠科學,多培養的是理論性人才和學術性人才,所培養的人才的應用能力不強,市場針對性不強。這種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科學。要保障人才的有效培養,必須要能夠針對市場需要,針對企業需要進行人才培養目標的科學定位,在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中,突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企業的創新發展的需要的是具有基本的工商管管理知識與方法,同時又能夠應用所學習的工商管理知識和方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人才,需要的是具有較強應用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人才。在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目標設置中,就需要基于企業的這種需求進行人才培養目標的科學定位。在人才培養中,既需要設置理論教育目標,同時還需要設置實踐教育目標,能夠重視人才實踐素養的培養,所培養的人才不僅需要掌握相關工商管理專業的理論知識與技能,還需要能夠掌握經濟,法律和生產方面的基本知識,同時掌握一定的外語知識和信息技術知識,能夠利用多方面的知識解決市場經營活動中存的各種問題。在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目標設置中,要突出培養具有一定實務研究和創新素養的應用型復合人才培養的目標,只有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科學,才能保障人才培養過程的科學性,保障工商管理專業高素養人才的成功培養。
2.突出特色教育,加強課程建設工作
在工商管理應用型人才培養中,高等院校要能夠結合地區經濟發展情況,結合地區企業人才需求情況,突出特色教育。要能夠建立起系統化的工行管理人才培養計劃,以科學的富有特色的人才培養計劃指導人才培養實踐活動,指導課程建設工作,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工商管理人才的有效培養。第一,加強理論與實踐課程建設工作。學校要能夠在分析市場需求的基礎上,制定工商管理特色人才培養目標,設置人才培養的基本思路。依據人才培養目標思路進行課程建設。在目前市場環境下,工商管理人才需要具有經濟、財政、稅收、金融等專業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因此,在課程建設中,這方面的內容要突出出來,并且這方面課程內容要做到精練。而實際工作中,工商管理人才需要具有履行自己專業職能的能力,需要具有較高的知識技能應用和操作能力,要實現這種人才培養,必須要實現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的結合。因此,在完善理論課程內容的時候,需要加強實踐課程內容建設,不僅如此,現在的人才必須要具有較高的信息素養,因此,在課程構建中,還需要能夠突出現代管理技術課程教育,能夠加強這方面的課程建設工作。第二,加強交叉學科的建設工作目前,企業更需要的是綜合素養高的工商管理人才,要實現這樣的人才培養,必須要加強交叉學科教育工作。學校在人才培養中,要能夠研究市場需要,人才培養的需要,加強交叉學科建設工作,能夠研究工商管理人才技能種類,各方面的能力要求,設置相關學科,以培養復合型人才,這樣,所培養的工商管理人才的質量才能得到保障。第三,加強系統化的模塊化課程建設工作學校要重視模塊化的課程設置,能夠按照企業各職能部門的需要根據相關工商管理人員能力目標要求,進行知識技能分類,依據這個分類進行模塊課程內容的系統化建設。相關研究人員要能夠在模塊課程體系建設理論的指導下,基于人才培養計劃指導模塊課程建設工作,使之能夠體現出兼容性和開放性的特點。在模塊化課程建設中,要能夠研究不同崗位的不同技能要求,能夠針對職業群需要,科學設置系統化的模塊化教育任務,安排教育實踐活動,以實現應用型工商管理人才的有效培養。
3.工商管理類人才的創新能力不足
由于受到傳統人才培養模式的影響,在工商管理人才培養中,多采用統一的灌輸式教育模式進行人才培養,在人才培養中,教師工商管理理論知識講的多,學生對知識進行有效應用的機會少,教育中普遍忽略學生的自主意識,忽略教育創新問題,忽略對工商管理人才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這樣,就導致所培養的工商管理類人才普遍缺乏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在工作中,他們也多是按部就班地開展工作,工作創新動力不足,工作的效果也不是很明顯。
4.加強工商管理人才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在工商管理人才培養中,必須要加強人才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因為,在企業管理工作中,會出現很多新問題,如果工商管理人員缺乏創新意識,必然會有一些新問題是難以得到創造性的解決,因此,也只有具有創新意識和能力的人才,在工商管理中,才能夠與時俱進地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和方式,才能真正助推企業進步,使企業能夠有效地引領市場。因此,培養工商管理人才的創新意識和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培養工商管理人才的創新能力,在學校教育階段,教育者就需要能夠創新工商管理課程教育工作,能夠基于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培養,創新教育內容。這樣,才能保障能夠培養出富有創新能力的人才。而在企業人才培養中,也必須要重視對工商管理人員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要能夠為工商管理人員多提供一些學習的機會和培訓的機會,使他們能夠接觸到國外一些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并鼓勵工商管理人員在工作中,能夠創造性的解決問題。需要注意的是,在創新型人才培養中,要能夠注意培養人才的信息素養,提升他們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這樣,工商管理人員在日常工作中,才能憑借信息技術手段不斷學習,能夠不斷探索新的問題解決方式和策略,工商管理人員的應用實踐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黃梓良.試談企業工商管理類人才應用能力的培養[J].商場現代化,2016,(11):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