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23 10:44:28
序論:在您撰寫工商管理專業特色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工商管理專業的建設,是高職院校專業發展的重要方面。著力于專業特色化進程,成為工商管理專業面向未來發展的著力點。當前,高職工商管理專業正處于改革發展之期,專業建設的特色化進程取得了諸多成果,但目標不明確、課程體系不科學、專業教學滯后等問題,強調深化工商管理專業建設特色化之路的必要性與緊迫性。本文立足于對高職工商管理專業的發展展望,就如何深化專業特色化建設,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助力工商管理專業的可持續發展。
1工商管理專業建設的特色化所面臨的困境
1.1目標不明確: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模糊,缺乏明確的目標導向
專業人才培養的著力點,在于依托明確的人才培養目標,推進人才培養機制的建立。因此,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的模糊,不利于工商管理專業建設的特色化進程。當前,我國高職院校在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中,表現出“培養目標雷同”“目標定義模糊”“個性化元素缺乏”等問題,以至于專業人才培養與高校辦學特色結合不緊密,辦學的特色元素未能在專業培養中充分體現。高職院校多為地方院校,教育資源相對比較有限,這種不清晰的人才培養目標,不僅會造成有限教育資源的浪費,而且人才培養難以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人才培養與市場就業的對接性問題日益突出。
1.2課程體系不科學:專業課程體系“專業不?!?,專業共性驅動、特色弱化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工商管理專業的建設帶來了發展的新契機。工商管理專業從本科層次,再到高職教育層次,專業教育興起的同時,也面臨著“共性趨同、特色弱化”的發展窘境。一方面,國內高職院校在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中,照搬國外工商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在課程內容的設置、培養層次的定位等方面,缺乏個性、特色,出現專業課程體系“專業不?!钡膯栴};另一方面,一些高職院校過于追求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管、理、工”的特色人才培養模式,雖然有其專業建設的特色性,但美中不足的是弱化了培養質量的兼顧,復合型人才不復合,反而“管、理、工”樣樣不精的問題十分突出,特色教育反而成為就業能力培養的重要阻礙。
1.3專業教學滯后:專業課程內容滯后性顯著,“重理論、輕實踐”現象突出
滯后性是當前構建特色化建設之路的重要問題。首先,在產業結構調整、經濟轉型發展的大環境之下,工商管理的諸多職能發生變化,這要求高職院校在專業建設發展中,要在課程內容的設置中進行調整,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但是,很多地方高職院校在適應發展的過程中,專業調整發展的主動性不足,教材內容不僅比較陳舊,而且教材缺乏典型的本土化案例,教材內容與時俱進的優化與調整,所做的功課不足;其次,在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下,高職工商管理專業“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現狀,不僅導致教學僵化,無法實現對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而且教學無法體現理論與實踐的兼顧,特色化的建設更是無從談起,特色化的發展基礎不牢、專業建設面臨先天問題等。
2工商管理專業建設的特色化之路
工商管理專業發展的社會基礎面廣泛,有著良好的市場發展前景,強調高職院校在改革發展的過程中,應著力于專業建設的特色化進程,既要認識改革發展中所面臨的困境,也要著力于“創新”驅動力,實現專業特色學科的建設工作。高職院校以地方院校為主,專業建設的特色化推進,可從下圖所示的四大方面著手。一是在明確的人才培養目標之下,形成更加特色鮮明的人才培養機制;二是優化與調整課程體系,突出課程的專業性;三是強化實踐環節改革,突出課程體系理論與實踐并重的教學特點;四是強化教師隊伍建設,為特色化建設夯實基礎,也為高職院校專業建設形成強有力的發展支撐。
2.1進一步明確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充分結合自身辦學條件與辦學理念
人才培養目標的明確性、導向性,關鍵在于在結合自身辦學條件與辦學理念的基礎之上,量身打造符合地區教育發展需求,契合專業建設發展的目標體系。一方面,高職院校要發揮地方教育資源優勢,審視地方經濟產業結構,在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中,強化市場為導向,扎實職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培養目標的制定,要突出培養的層次、方向,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培養方案。例如,地處武漢的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就充分結合武漢大型企業、民營企業的集中優勢,在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中,結合民營企業實際問題的分析與解決,強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逐步形成具有地方培養特色的人才目標機制。
2.2積極優化與調整課程體系,突出工商管理專業課程的專業性
課程體系的優化與調整,是專業建設特色化之路的重要方面。課程體系的優化,關鍵在于緊扣市場經濟發展需求,專業人才培養要契合市場需求,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進而在不斷地適應與調整中,構建具有自我特色的課程體系。首先,課程內容設置應與時俱進,緊扣社會發展進程,對核心課程進行優化與調整,強化公司治理等核心內容的建設;其次,強化人文素質教育在課程體系中的融入,通過復合型的課程開設,在人才培養、就業指導等方面,形成更加靈活的、開放的、務實的課程體系,突出工商管理專業課程的專業性。
2.3強化實踐環節改革,突出課程體系理論與實踐并重的教學特點
實踐教學環節是工商管理專業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特色化建設的重要領域。首先,高職院校要注重實踐教學環節的組織開展,并通過多元化的實踐教學模式,豐富并提高實踐教學效果。如強化校企合作,建立實訓基地等,都是當前實踐環節改革的有效之舉;其次,優化與調整教學方法,構建開放式、多元化教學形態,依托任務驅動教學法、實踐探究式教學法,滿足實踐教學需求。
2.4強化教師隊伍建設,為工商管理專業特色化解建設夯實基礎
特色化建設的推進,離不開教師的有力支撐。因此,高職院校要注重教師隊伍建設,建立一支高素質人才隊伍。首先,高職院校要強化人才引進工作,通過引進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不斷壯大現有教師隊伍;其次,建立教育培訓機制,強化對教師的職業能力培養,滿足當前的教育教學需求;最后,建立激勵機制,推動教師教育教學創新,為專業特色化推進,夯實發展的基礎。
3結論
高職工商管理專業建設的特色化,是專業建設發展的內在需求,也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措施。在深化專業化建設的進程中,關鍵在于人才培養目標的明確、教師隊伍的建設以及課程體系的優化。只有教育教學基礎不斷夯實、院校自身優勢不斷兼顧,才能鋪設好工商管理專業建設的特色化之路。
參考文獻:
[1]張喜榮.走特色之路建設工商管理專業[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2012(5).
[2]朱亞兵.工商管理專業特色建設研究———以普通財經類院校為例[J].經濟技術與管理研究,2014(4).
[3]王蘭.工商管理特色學科專業群建設思路與舉措———以重慶工商大學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5(3).
[4]何波,羅曉甜.工商管理專業特色學科建設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3(11).
1.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明確。人才培養目標是高等教育最基本、最核心的因素。培養目標既是教育工作的出發點,也是教育工作的歸宿,準確定位好培養目標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務。當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呈現通用化趨勢,大部分農業院校把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于“畢業后能夠在綜合經濟管理部門、政策研究部門以及工商企業中從事經濟管理分析、預測、規劃和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學科高級專門人才”。就筆者意見來看,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向大眾教育的轉變,高校畢業生就業更多地面向公司、企業生產一線,無論從生源素質,還是從用人單位的需求來看,“工商管理學科高級專門人才”的定位可能都有所偏高,農業院校應該根據實際情況,提煉出能體現辦學特色的人才培養目標。
2.教材建設與課程設置需要進一步完善。教材建設跟不上,課程設置特色不鮮明是農業院校工商管理專業建設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缺乏自己的教材。農業院校有自己的特色,全國統一的教材缺乏針對性。二是管理學等相關課程的內容重復。這是開設工商管理專業的農業院校普遍存在的問題。比如工商企業管理這門課就與管理學、戰略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等課程存在較大的內容重復。三是與本校的學科優勢或重點學科結合欠緊密。作為農業院校,大部分經管學院的農林經濟管理專業都是國家或者省級特色專業或重點學科,但在工商管理專業教學中,往往沒有充分利用這一優勢。
3.教學方式有待提高和改進。在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方式上,農業院校普遍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在教學中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大部分農業院校的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雖然有社會實踐、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等實踐環節,但資源少、時間短,往往流于形式。在日常教學中,基本以課堂講授和理論教學為主,難以滿足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性強的特點。二是在教學中沒有考慮行業背景,與地方經濟結合也不夠密切,特別是對農業院校的特點考慮不足,對農業行業的特征考慮不夠。
4.師資隊伍建設仍需要加強。打造有特色的工商管理專業需要一批高素質的師資隊伍。但由于各種主客觀原因,農業院校在師資隊伍建設中仍存在一些共性問題:一是有企業工作經驗的教師偏少。工商管理專業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專業,需要實際的企業工作經驗,可現實是大部分老師都是從學校畢業后直接任教的。二是懂專業、英語強的教師數量不夠,少量課程現有教師還難以勝任,如雙語教學課程。三是教師教學任務重,導致難以靜下心來思考學科特色發展問題。
二、江西農業大學經管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特色建設成績與經驗
江西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自2004年開辦工商管理專業,經過近八年的教學探索,學院在專業特色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總結出了一些有益的經驗,使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質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1.實踐教學成績突出。(1)加強了專業實驗室建設。我院專門為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建立了工商管理綜合實驗中心、企業經營沙盤模擬實驗室,購買了電腦、ERP等相關實驗設備,并為實驗室配備了專職教師,加強了對實驗設備和實踐教學的管理。目前,我院的實驗室能進行工商管理專業主要課程的各種綜合性模擬實驗,較好地滿足因材施教的實踐教學要求。(2)加強了專業實習基地建設,密切了校企合作。學院領導通過各種途徑,利用各種關系,在南昌等地尋找了一些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學生實習基地的問題,也為學生今后的就業提供了方便。(3)加強了專業閱覽室的建設。為滿足工商管理專業及時了解和掌握大量圖書文獻資料的特殊需要,學院專門建立了圖書資料室、期刊閱覽室。近年來,專業用于圖書文獻資料購置的經費逐年增長,能較好滿足專業培養計劃要求。
2.師資力量進一步優化。(1)堅持培養與引進相結合,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學院始終堅持加強人才引進工作,并鼓勵教師在職學習以提高自身素質。近五年來,學院新進的教師中,有多名教師分別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四川大學等知名高校,均具有博士學位,此外,也有多名本院教職工考取博士研究生。(2)通過開展國際國內合作,拓展教師視野。目前,工商管理專業教師隊伍中有多人曾赴日本、澳大利亞等國進行短期學習;另有多人前往復旦大學、中山大學等名校進修學習。(3)積極組織教研活動,進行工商管理專業教學研討。工商管理教研室定期召開科研教學研討會,互相交流教學、科研經驗。此外,學院還組織教案評比等活動,不僅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水平,也有利于專業建設。
3.教學模式,成效顯著。(1)考試方式的轉變。在日常教學中,根據課程性質,我們改變了傳統的閉卷考試,采用靈活的考試方式,把閉卷考試、開卷考試、實習報告、論文考察結合起來。這種考核方式使學生開始主動去準備考試和撰寫論文,達到了以考促教的目的。(2)引入了雙語教學。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形勢,在工商管理專業教學中引入了雙語教學,并在進行雙語教學時,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在保證大部分學生都能聽懂的前提下,將部分專業英語的知識滲透到教學中。雙語教學既調動了英語基礎好的學生的興趣,也使英語基礎較差的學生能夠接受,既改善了課堂氛圍,又提高了學生學習外語的積極性。初步達到了學生既掌握課程中的專業知識,又適當提高英語閱讀能力的目的。(3)強化了案例教學。工商管理專業與其他專業不一樣,與企業實際管理結合非常緊密。由于實踐教學課時的限制,在教學中,我們一直強化案例教學,并嘗試新型教學方法:體驗式教學、情景式教學、開放式教學等。課堂上,演講、辯論、小組展示等形式被廣泛采用,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溝通能力、演講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得到了較大的提升。(4)開辟了有利于學生成長的第二課程。在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過程中,充分結合學工口的各項活動,開展了創業論文設計大賽、營銷策劃大賽等活動,并拿出一部分經費支持學生進行課題研究,提高了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此外,我院還創辦了經濟管理學院學報,給學生發表學術論文,進行學術交流提供了平臺,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科研興趣,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5)與畢業生交談,改進教學方法。經濟管理學院每年都會在本科畢業生離校前舉行一次畢業生離校座談會。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師充分利用與畢業生交談的機會,悉心聽取畢業生對專業教學及管理工作上的看法和建議,根據畢業生同學的意見和建議,不斷改進教學方式,提高了學生的滿意度。
4.課程建設初見成效。在課程建設上,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師抓住了學校建設網絡精品課程的時機,積極申報工商管理專業中的核心課程,如管理學、戰略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都獲得了學校的立項。我們充分利用了學校網絡課程建設的平臺,多門課程都建立了網絡精品課程。在網絡精品課程上,系統地建設了教學課件、教學案例、習題庫與資料庫,并充分利用網絡,加強了與學生的教學交流,提高了學生的教學參與度。此外,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師在核心課程上進行集體備課與研討,為下一步建設自己的課程教材奠定了基礎。
三、農業院校創辦有特色的工商管理專業的建議與對策
1.要提煉出有特色的人才培養目標。農業院校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不應該照搬照抄財經院校、全國重點高校。筆者認為,農業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更多的應該考慮如何服務于地方經濟、如何服務于“三農”經濟、如何服務于農業企業。作為農業院校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除了解工商企業的基本知識以外,還應了解“三農”,掌握農業領域企業經營管理特點,掌握現代農業管理方法,善于經營現代農業企業,體現學校的學科優勢。在具體操作上,可以考慮給工商管理專業分不同的方向,根據發展方向提出相應的人才培養目標。
2.要完善課程體系設置。工商管理專業特色建設的關鍵在于課程設置要科學合理,有特色。課程體系設置要立足工商管理專業,把握一般的行業性課程,注意復合性課程,在課程體系中融入農業院校的專業特色。一是與學校優勢學科相結合。應盡量把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與本校的優勢學科相結合。在課程設置中,要結合農業院校在“三農”方面的優勢特長,為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增加了解“三農”問題、農業行業特性和農業企業的相關課程,如農業經營管理專題等,增強學生對農業問題和農業企業知識的了解,突出學生的培養特色。二是處理好專業課程之間內容重復的問題。解決教學內容重復的問題除了要合理設置課程以外,還要處理好兩個關系:首先,要明晰專業基礎課與專業課之間的關系。前者主要講原理,后者主要講應用,教師在講課時注意不要“缺位”和過多的“越位”;其次,明晰專業主干課與專業深化補充課之間的關系。一般來講,專業深化補充課程服從于專業主干課,不能要求主干課取消同自己相交叉的內容。同時,專業主干課限于學時則不應對那些相交叉內容講得過多、過細。三是可以設置“專業方向模塊”,以突出辦學特色。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的本科畢業生主要就業途徑是企業、公務員、考研和金融機構。在大學的第7個學期,可以根據學生的就業方向,開設不同的專業課程。這樣既突出辦學特色,又滿足了學生的需要。此外,有條件的農業院校要重視教材建設,根據學院辦學特色的需要,建設一批適應教學要求的精品教材。
3.進行教學改革、完善教學方法。(1)與學工口相結合,依托科技活動,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工商管理專業學生與其他專業學生相比,思維能力、整體規劃能力、實踐能力非常重要,要注重學生這方面能力的培養。農業院??梢酝ㄟ^舉辦創業計劃大賽、專業論文大賽、沙盤模擬等活動,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2)思考有效的考核方式。要根據學生的特點,繼續優化考核方式,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徹底改變人文社科學生“上課記筆記、考前背筆記、考后扔筆記”的陋習。(3)加強校企合作,建設實踐基地。通過與企業的合作,讓學生有機會把所學到的工商管理知識與企業實際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和更好的實踐條件。
工商管理專業建設特色,就是指某校工商管理專業在建設思路、過程、效果中表現出的與其他院校同類工商管理專業建設不同,結果是該校工商管理專業比同類院校該專業建設好,培養的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具備較好的素質與能力。
二、應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專業建設特色分析的意義
(一)專業建設特色是工商管理專業建設的要點
現實情況下,應用性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專業建設大同小異,很多應用性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專業建設中相互借鑒,在建設中忽視了自己的建設特色;很多應用性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專業建設中要么參照綜合性大學建設模式要么參照高職高專建設模式,沒有找到自己的建設模式。這兩種情況導致工商管理專業建設缺乏特色。應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專業要建設好,要在專業建設中脫穎而出,必需有自己的建設特色,在有特色的建設中培養專業特色。以建設特色促進專業特色的發展,以專業建設為中心,將創新理念、特色理論、專業建設理論等有機結合,打造有特色的應用性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專業建設模式。
(二)工商管理專業建設特色是促進應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發展的重要切入點
就促進應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發展而言,專業建設特色是一個重要切入點。目前應用型本科院校教育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之間在能力、素質、規格等方面不完全一致,已成為影響應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發展的一個突出問題。造成這種狀況原因主要有二個方面,一方面是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作為各學校專業設置的指南,比較粗略,并且更新速度慢,實效性不強,與當前飛速發展的市場經濟相比滯后;另一方面是我國應用型本科院校在專業設置和專業建設方面根據市場熱點一哄而上,專業缺乏積累,造成簡單重復建設,對應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發展非常不利。
三、應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專業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工商管理專業的實踐性、應用性很強,企業需要大量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大量學校開設工商管理專業,只重視開辦,不重視建設,導致應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專業建設存在諸多問題。
(一)定位不精準
目前我國應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專業大多定位于高素質工商管理應用型專門人才,但是高素質要求學生具備哪些條件,達到何種程度;應用性是指在那個領域哪個環節應用等都比較模糊。導致工商管理專業本科生的培養目標區別不大,定位目標不精準,建設沒有針對性。
(二)特色不鮮明
目前我國工商管理類專業建設基本相同,建設特色不鮮明,建設條件、方法等基本一致,許多應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本科專業對學生的目標、要求大致相同,沒有體現學校的定位、沒有體現學校所服務的地區經濟發展的情況,沒有體現學校所依托的行業特色。
(三)理論不夠專
工商管理專業是按一級學科設置的本科專業,培養要求中一般要求學生學習的核心課程是管理學、經濟學、會計學、財務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生產運作管理等,這些課程是市場營銷、會計、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專業的核心課程,可以看出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涉足的領域較多,對每一個領域如市場營銷又不可能很深,所以出現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理論不夠專。
(四)實踐性較弱
工商管理專業涉及到的理論較多,一般在課程結構上理論課在學時和學分中占比較高,實踐課占比小,應用型本科院校要求實踐課時比例不低于35%,但實際中工商管理專業的實踐授課環節沒有很好的落實,原因主要有:
1.許多課程中的實踐環節由于缺乏環境條件在實際中難以開展,老師以講授為主,逐漸變成了理論課;
2.工商管理專業許多課程使用模擬軟件,在機房上課就作為實踐課,但實際上運用模擬軟件上實踐課效果非常不理想,一方面是軟件設計水平一般,另一方面是軟件程序化較多,而工商管理藝術的成分不能在軟件中完成;
3.一些企業不愿意接受學生實習,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學的知識廣,不能準確對應企業某個崗位,到企業后,企業不能提供相應實踐內容,學生容易產生怨言,對企業產生不利影響;
4.工商管理專業涉及到企業管理的各個方面,如采購、生產、營銷、財務、人事、戰略等,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到企業實習往往只在某個崗位,學生實習中涉及到工商管理專業知識相對較少。諸多情況導致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性偏弱。
四、工商管理專業建設特色分析
工商管理專業要適應社會的發展,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滿足企業的需要,所以應用型本科院校在進行工商管理專業建設過程中應圍繞區域經濟、地方企業需要進行。如專業培養目標定位、專業課題體系、改革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師資隊伍建設、實踐基地建設等都應圍繞地方經濟進行,要培養企業需要的人才,必須有針對性進行建設,要有一定的建設特色。具體的建設特色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體現專業定位特色
工商管理專業在建設中首先確立專業目標,然后進行專業建設。一般工商管理應用型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應以能夠在盈利性和非營利性機構從事管理工作,掌握現代管理理論,具有國際視野、創新意識、團隊精神,具有實踐能力和溝通能力的應用型人才。這樣的專業定位沒有特色,好像任何機構、行業、部門都可以勝任,如果每個學校的工商管理專業都這樣定位,圍繞這個定位進行專業建設,專業建設沒有特色。在進行專業定位時要經過對本專業面向的行業、崗位、用人市場等多方調研,明確了工商管理專業面向需求對象,然后分析其他院校的工商管理專業定位,在給本校的工商管理專業進行差異化定位,這樣工商管理專業建設中才能體現特色。
(二)符合區域經濟特色應用
型本科院校建設要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應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學專業建設以服務地方經濟為主,在制定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時,要考慮區域經濟特色和地方企業的實際需求,所以應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學專業建設中在市場營銷、財務管理、會計、電子商務、人力資源管理等硬技能的培養環節上,結合本專業的特點,適當增加有關地方企業的相關知識,形成不同地方不同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工商管理專業的建設特色。區域經濟的形成和發展,是社會分工和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在不同的區域,由于交通、地理、風俗、生產力等的差異,導致區域經濟發展水平、模式等出現較大差異,比如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主要發展汽車與醫藥,其定位上與武漢其他區域的定位存在非常大的差異,其主要集中在汽車生產與貿易和醫藥物流,因此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武漢商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的建設應反映出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發展定位和對人才培養的需求,在專業課程中可以加入汽車、醫藥方面的課程或者在平時學生學習或實習中引導學生學習這方面的知識。
(三)突出行業特色
許多學校在建校中有濃厚的行業背景,如湖北經濟學院有銀行背景,武漢商學院有商業背景,有些院校本身就是行業中的院校,如電力院校、農業院校、水利院校、交通院校等類學校,這些應用型本科院校設置的工商管理專業和行業結合有自身的優勢。在專業建設過程中與行業發展緊密相連,在專業的建設和發展過程中,結合行業特色來進行差別化競爭。工商管理專業在建設中要依托行業、結合行業、突出行業,才能有建設特色,行業定位取決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不同行業特色,例如城建院校工商管理專業結合當地城市建設培養人才;交通院校工商管理專業結合交通行業培養人才;電力院校工商管理專業結合電力行業培養人才。武漢商學院工商管理專業建設結合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汽車、醫藥、物流行業。
(四)實踐與就業結合特色
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辦學特色就體現了實踐和就業結合,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專業,尤其應重視實踐性。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涉及的知識面廣,在實踐中可能只涉及到所學知識的少部份,許多能力得不到鍛煉和提高。實際情況是應用型本科院校都有自身的優勢資源,在安排學生實踐過程中,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形成不同院校學生實踐過程、場所等不同,提升的能力也有所差別。如果實踐和就業結合,學生在實習實踐后,對實習實踐單位熟悉,在實踐單位就業非常順利,企業和學生相互了解、磨合得時間就減少了,為企業節省了時間成本,為學生減少了就業風險。應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專業在專業建設中就充分考慮了自身優勢、區域優勢、環境優勢等,安排學生實踐的環節、場所,重點有選擇性的培養學生能力,這些學生將來的就業選擇就會有差異,避免了激烈的競爭。
(五)創新與創業結合特色
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學經營、學管理,應該具備一定的創新和創業素質。在專業建設中結合創新、創業培養具有創新創業素質結構的工商管理人才,即培養具有創新創業意識、創新創業精神、創新創業思維、創新創業能力的工商管理人才。根據這樣的目標,在建設工商管理專業中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目標體系,構建3個部分。
1.從能夠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長遠角度來看,其主要著眼點應該是創新創業素質的培養,即培養全體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創新創業志向、創新創業精神、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等,并提供使學生終身受益的創新創業教育培訓等。首先閱讀創業者的經歷,使他們從小接受創業者的熏陶;其次參觀工廠企業等場所,讓他們對各行業有個比較全面的感性認識。
2.從創新創業知識看應該是創新創業知識的培養,讓學生在獲得初步的商業、金融、公司管理、市場營銷、投資理財、創新思維與技巧等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社會知識、禮儀知識等。
Analysis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Professional
Teaching Features Innovation
SONG Xiaofeng
(Hu'nan Applied Technology University, Changde, Hu'nan 415100)
Abstract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provides support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alent and intelligence, this trend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vides a good condition, whil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fessional teaching innovation i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Do innovative research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specialty teaching, not only to find a job to provide a strong foundation for the graduates, but also vigorously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industry and commerce management industry. The author combines his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 to do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novative teaching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Key words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features innovation; teaching
1 工商管理專業教學的特色創新的目標
所謂的特色創新,其實是指某高校對某專業在名稱、教學模式、教學目標、教學質量等各方面,研究屬于自己高校并具有獨特性、適用性以及地方性的特色,并以此為基礎,不斷創新拓展,嘗試并開創更加有力的教學方式,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質量,加強特色專業的建設,推進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革,從而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為市場經濟源源不斷地提供高質量的工商管理專業型人才,滿足市場的發展對高質量、緊缺型人才的需求。
由此可見,工商管理專業教學的特色創新研究應該是全方位考慮的教學改革活動,對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是我們研究的核心,其中包括課程體系、教學方式內容以及實習實踐等方面。工商管理專業的特色創新教學的效果最終體現于對工商管理人才的培養上,這需要通過將高校的專業特色核心內容融入到人才的培養方案和高效的實施中來實現,而特色的創新教學理論和實踐體系是實現該目標的基礎。因此,為做好工商管理教學的特色創新工作,合理完善的課程體系是實現效果優劣的關鍵和根本。
工商管理專業的特色建設目標應該從教育教學、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等幾個方面著手,以培養高質量、高能力的創新型實用人才為教學目的。特色的創新包括課程本身特色、教學方式特色以及專業人才的特色等幾個方面,而其中又以培養的專業人才特色為重中之重。因此,根據上述教學目標而制定合理有效的創新機制,將課程體系與實習實踐和市場經濟發展進行有機結合,明確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特色培養目標,在實際教學工作中積極探索研究創新高效的教學方式,從而有力提高畢業生的綜合素質,以實現高質量的“輸出”。
2 工商管理專業教學的現狀
綜合目前大部分高校在工商管理專業的現狀可總結出,目前工商管理專業教學在課程的設計上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與行業關聯性低?,F行的工商管理專業課程沒有做好緊密結合行業發展、社會經濟建設的工作,各高校間的課程設計上大同小異,并沒有將專業的特色性展現出來,甚至一度有與實際行業脫軌的地方出現;(2)與高校定位關聯性低。好多高校在工商管理專業教學上并沒有將其學校的優勢充分利用起來,具有獨立性和復合型的交叉課程設計的少之又少;(3)教學內容空洞。很多高校在工商管理專業教學中,教學內容缺少一定的實用性,教學內容普遍存在簡單重復的現象,完全沒有將課程的專業性體現出來;(4)學生學習被動性太強?,F有的教學方式和內容中,學生基本上全是一味地被動學習,對學生的知識與能力素質的協調嚴重地忽視了;(5)課程結構設置得不夠合理。現在高校中,工商管理專業的基礎課程與專業課以及必修、選修課之間的比例,以及理論與實踐的比例等都并不協調,好多學生都是學了很多的理論知識,但是沒有足夠的實踐,畢業工作后很難盡快與市場經濟的發展相適應。
3 工商管理專業教學的特色創新具體方案
工商管理專業的建設,是高職院校專業發展的重要方面。著力于專業特色化進程,成為工商管理專業面向未來發展的著力點。當前,高職工商管理專業正處于改革發展之期,專業建設的特色化進程取得了諸多成果,但目標不明確、課程體系不科學、專業教學滯后等問題,強調深化工商管理專業建設特色化之路的必要性與緊迫性。本文立足于對高職工商管理專業的發展展望,就如何深化專業特色化建設,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助力工商管理專業的可持續發展。
1工商管理專業建設的特色化所面臨的困境
1.1目標不明確: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模糊,缺乏明確的目標導向專業人才培養的著力點,在于依托明確的人才培養目標,推進人才培養機制的建立。因此,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的模糊,不利于工商管理專業建設的特色化進程。當前,我國高職院校在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中,表現出“培養目標雷同”“目標定義模糊”“個性化元素缺乏”等問題,以至于專業人才培養與高校辦學特色結合不緊密,辦學的特色元素未能在專業培養中充分體現。高職院校多為地方院校,教育資源相對比較有限,這種不清晰的人才培養目標,不僅會造成有限教育資源的浪費,而且人才培養難以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人才培養與市場就業的對接性問題日益突出。
1.2課程體系不科學:專業課程體系“專業不?!?,專業共性驅動、特色弱化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工商管理專業的建設帶來了發展的新契機。工商管理專業從本科層次,再到高職教育層次,專業教育興起的同時,也面臨著“共性趨同、特色弱化”的發展窘境。一方面,國內高職院校在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中,照搬國外工商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在課程內容的設置、培養層次的定位等方面,缺乏個性、特色,出現專業課程體系“專業不?!?的問題;另一方面,一些高職院校過于追求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管、理、工”的特色人才培養模式,雖然有其專業建設的特色性,但美中不足的是弱化了培養質量的兼顧,復合型人才不復合,反而“管、理、工”樣樣不精的問題十分突出,特色教育反而成為就業能力培養的重要阻礙。
1.3專業教學滯后:專業課程內容滯后性顯著,“重理論、輕實踐”現象突出滯后性是當前構建特色化建設之路的重要問題。首先,在產業結構調整、經濟轉型發展的大環境之下,工商管理的諸多職能發生變化,這要求高職院校在專業建設發展中,要在課程內容的設置中進行調整,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但是,很多地方高職院校在適應發展的過程中,專業調整發展的主動性不足,教材內容不僅比較陳舊,而且教材缺乏典型的本土化案例,教材內容與時俱進的優化與調整,所做的功課不足;其次,在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下,高職工商管理專業“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現狀,不僅導致教學僵化,無法實現對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而且教學無法體現理論與實踐的兼顧,特色化的建設更是無從談起,特色化的發展基礎不牢、專業建設面臨先天問題等。
2工商管理專業建設的特色化之路
工商管理專業發展的社會基礎面廣泛,有著良好的市場發展前景,強調高職院校在改革發展的過程中,應著力于專業建設的特色化進程,既要認識改革發展中所面臨的困境,也要著力于“創新”驅動力,實現專業特色學科的建設工作。高職院校以地方院校為主,專業建設的特色化推進,可從下圖所示的四大方面著手。一是在明確的人才培養目標之下,形成更加特色鮮明的人才培養機制;二是優化與調整課程體系,突出課程的專業性;三是強化實踐環節改革,突出課程體系理論與實踐并重的教學特點;四是強化教師隊伍建設,為特色化建設夯實基礎,也為高職院校專業建設形成強有力的發展支撐。
工商管理專業特色化建設的“四力”模型
2.1進一步明確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充分結合自身辦學條件與辦學理念人才培養目標的明確性、導向性,關鍵在于在結合自身辦學條件與辦學理念的基礎之上,量身打造符合地區教育發展需求,契合專業建設發展的目標體系。一方面,高職院校要發揮地方教育資源優勢,審視地方經濟產業結構,在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中,強化市場為導向,扎實職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培養目標的制定,要突出培養的層次、方向,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培養方案。例如,地處武漢的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就充分結合武漢大型企業、民營企業的集中優勢,在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中,結合民營企業實際問題的分析與解決,強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逐步形成具有地方培養特色的人才目標機制。
2.2積極優化與調整課程體系,突出工商管理專業課程的專業性課程體系的優化與調整,是專業建設特色化之路的重要方面。課程體系的優化,關鍵在于緊扣市場經濟發展需求,專業人才培養要契合市場需求,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進而在不斷地適應與調整中,構建具有自我特色的課程體系。首先,課程內容設置應與時俱進,緊扣社會發展進程,對核心課程進行優化與調整,強化公司治理等核心內容的建設;其次,強化人文素質教育在課程體系中的融入,通過復合型的課程開設,在人才培養、就業指導等方面,形成更加靈活的、開放的、務實的課程體系,突出工商管理專業課程的專業性。
2.3強化實踐環節改革,突出課程體系理論與實踐并重的教學特點實踐教學環節是工商管理專業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特色化建設的重要領域。首先,高職院校要注重實踐教學環節的組織開展,并通過多元化的實踐教學模式,豐富并提高實踐教學效果。如強化校企合作,建立實訓基地等,都是當前實踐環節改革的有效之舉;其次,優化與調整教學方法,構建開放式、多元化教學形態,依托任務驅動教學法、實踐探究式教學法,滿足實踐教學需求。
2.4強化教師隊伍建設,為工商管理專業特色化解建設夯實基礎特色化建設的推進,離不開教師的有力支撐。因此,高職院校要注重教師隊伍建設,建立一支高素質人才隊伍。首先,高職院校要強化人才引進工作,通過引進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不斷壯大現有教師隊伍;其次,建立教育培訓機制,強化對教師的職業能力培養,滿足當前的教育教學需求;最后,建立激勵機制,推動教師教育教學創新,為專業特色化推進,夯實發展的基礎。
3結論
高職工商管理專業建設的特色化,是專業建設發展的內在需求,也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措施。在深化專業化建設的進程中,關鍵在于人才培養目標的明確、教師隊伍的建設以及課程體系的優化。只有教育教學基礎不斷夯實、院校自身優勢不斷兼顧,才能鋪設好工商管理專業建設的特色化之路。
【關鍵詞】行業背景;高校特色工商管理專業;學科建設
特色是現代高校競爭中占據先機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國高等教育在經歷了數十年的發展之后,面臨著更加艱巨的任務。《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指出,高校要明確自身定位,突破同質化傾向,形成特色的辦學理念。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對人才的要求也不斷的提升,大學需要根據自身的特殊優勢,提高專業的特色水平,形成高校核心競爭力,確保學科的可持續發展。工商管理專業是我國經管類院校中普遍開設的一門專業,但是在調查中發現,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未能突出高校特色。因此,文章主要針對工商管理專業特色學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結合行業背景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旨在推動高校特色工商管理專業的發展。
一、高校特色工商管理專業學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人才培養目標存在偏差
人才培養是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教育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最核心的要素。目前我國高校工商管理專業主要是根據培養目標以及相應的教學計劃為基礎,但是在人才培養目標設置方面存在“大一統”的現象,培養目標不明確,定位存在偏差,缺乏特色,沒有結合高校的優勢。人才培養目標存在偏差不但浪費了教育資源,且導致人才培養出現問題,使得學生無法滿足市場的要求,從而導致就業難現象的產生。
2.課程設置不合理
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行業對人才的要求也不斷提升,因此高校人才培養中強調多學科交叉培養。工商管理專業學科建設過程中注重基礎、知識結構扎實。但是從工商管理專業課程設置中可以發現存在多而雜、側重點不突出的現象。同時,工商管理專業教學過程中缺乏行業背景以及實踐能力的培養,這使得畢業生在就業中遇到了許多的問題。
3.教學方法簡單
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要求學生能夠靈活運用自己所學知識對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合理分析并有效解決。但是在調查中發現,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教師多在畢業之后就直接進入學校進行授課,沒有實踐經驗,在教學時無法融入自身的體驗,導致學科之間的聯系不強。同時,在教學活動中仍以教師講課為主,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對學習的積極性下降,缺乏動手能力。而工商管理崗位需求的是能夠實際解決問題的人才,無法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會限制其未來的發展。
4.實踐活動過于形式化
實踐教學活動在工商管理專業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多數高校在課程設置中都安排了相應的實踐環節,且校內開設了實驗室、實訓課程以及校外的暑假時間、畢業實習等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但是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學生實習場所不固定,多數學生都是自己尋找實習單位,實習的內容較為簡單,只能了解到一些簡單的運作流程,對未來工作的幫助不大。學生的實習報告也相對簡單,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與評價制度,難以對實踐活動的質量進行科學評價。
二、行業背景下高校特色工商管理專業學科建設途徑
1.明確工商管理專業特色學科建設的目標
學科建設目標基本上奠定了工商管理專業的發展方向以及定位,同一所學校對于不同學生的人才培養也有不同的目標。在行業背景下的工商管理專業學科建設需要根據高校自身的優勢以及專業特色,確定教學目標,做好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尤其是要充分凸顯人才培養的綜合性與個性化。明確培養符合現代社會要求的、系統掌握工商管理基礎理論、知識以及技能,熟悉行業背景、生產運作流程等方面的高素質人才。
2.優化工商管理專業課程設置
根據行業中對人才的要求以及各種單位的用人傾向,調整現有的課程體系,提高課程設置的行業特色,優化理論課程、專業課程、實踐課程以及技能課程的課時。應當重點加強兩方面課程設置:一方面是工商管理專業理論知識體系建設,結合行業特色并以實踐活動為指導,加強理論知識的應用方法以及情境的研究,尤其需要重視結合行業背景的環境特征,不斷吸收各種研究的經驗與成果,注重理論知識轉變為實踐經驗,重視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對傳統課程教學進行改革;另一方面需要重視工商管理專業實踐課程體系建設,由課程教師、實踐導師以及企業共同合作進行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真實的練習環境,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此過程中,有助于加深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印象。同時,還可以通過創辦學校實踐基地,讓學生在校期間進行模擬訓練,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3.提高師資隊伍的專業化水平
師資隊伍的專業化水平對于其教學質量具有直接影響,為了提高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質量,可以從企業引進相應的人才,在合作企業中尋找管理人才來進行授課,或是聘請專家開展座談會,還可以在實踐活動中為學生提供輔導授課,從而加強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的聯系。同時,可以讓教師到合作企業進行學習,從而提高教師的實踐經驗,或是外出深造,了解行業需求,從而提高行業特色。
4.構建特色的實踐緩解
實踐教育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重要環節。學??梢岳煤献髌髽I的優勢,通過舉辦相應的模擬管理比賽,例如策劃營銷、管理決策等比賽,讓學生通過競爭來加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并突出行業特點。目前國內外經管院校在實踐活動中多使用了計算機模擬軟件進行演練,能夠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可以通過加強校企合作,構建校企合作實訓基地,利用假期進行實習,從而在實習過程中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學生能夠在實習活動中應用到所學的知識,能夠生化理論知識,同時能夠提高自身的動手能力,若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的表現較好,還能與合作企業經定向就業,能夠提高學生的就業率?;蚴菂⑴c各種課題研究,在研究探討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還可以通過舉辦各種座談會議,讓管理專業人員或是企業家來講述自身的經驗,改變傳統單一的授課方式,擴展大學生的知識面,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交流過程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高校也要利用自身的辦學優勢,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從而提高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效率。
結束語
工商管理專業學科建設需要從行業對人才的需求出發,結合高校以及行業發展的實際情況,提高人才培養效率與質量,為行業輸出更多綜合型高素質人才。行業背景下高校特色工商管理專業學科建設中,需要將行業特色融入到教學的各個環節,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強化行業意識,從而為行業發展輸送人才。還需要在實際教學活動中不斷的改進,提高教學效率,凸顯專業特色,這樣才能夠發揮高校的優勢。
【參考文獻】
[1]朱亞兵,王麗娜.工商管理專業特色建設研究———以普通財經類院校為例[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5(1)
[2]楊艷.淺談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就業能力的提升———以內蒙古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為例[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11)
近年來,有關人士建議應該“取消”高校中的本科管理類專業,其中比較有代表的觀點有兩類:其一是要將管理學教學全部交給MBA碩士教育和高級企業管理人員進修的EM-BA來實現“工商管理高級論”;其二則是強調大力發展“會計”、“營銷”、“物流”等“實用型”專業,從而取代“大而全”、“萬金油”似的工商管理專業的“工商管理無用論”觀點。
前者認為:“一些學科,比如管理學,在研究生目錄中有,但在本科不應該設置?!痹蛟谟?,“(學習教育管理、行政管理、工商管理的)本科生剛剛入校只有十八九歲,沒有相應的知識背景,沒有一定的閱歷,對社會對公司都不甚了解,上來就學這方面的東西確實有點空?!睂Υ?,有學者甚至發出了這樣的感嘆“經過50年的管理教育實踐,我深深感到,從本科培養管理人才是行不通的,不管是清華、北大、南大還是哈工大,本科畢業生直接到企業或政府部門工作,基本上是不能很快適應的。”這類看法提出,應該將管理學教學全部交給MBA碩士教育和高級企業管理人員進修的EMBA來實現,因此可以稱之為“工商管理高級論”。
此外,另一些人士則認為,僅僅通過現行的工商管理專業本科課程教學可以使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公司,純屬有點理想化,因為幾乎每家學校都只是紙上談兵?這樣的話根本沒有必要花四年的時間學習工作后幾個月就能掌握的知識。因此,不如突出對“會計”、“營銷”、“物流”等“實用型”專業發展,而取代“大而全”、“萬金油”似的工商管理專業。這類觀點本文則稱之為“工商管理無用論”。
2當前大力發展我國本科工商管理專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
2.1當前我國工商管理專業的市場需求狀況
工商管理專業雖然在我國從引進到現在歷史并不長,1982年開始有學校引進歐美的MBA教育,1993年工商管理學科才從經濟學中分離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一級學科。目前我國工商管理專業的在校學生全國大約50到100萬,為實現社會主義“科教興國”偉大戰略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一方面,從總體社會經濟的發展對工商管理人才現實需求來看,自1998年以來工商管理專業連續十年在全國工商管理專業人才需求榜上位居前五名,年需求量15-20萬。另一方面,潛在需求量更大。這是因為隨著我國企業宏觀環境的持續優化,民營經濟、外資、國企將被徹底激活,企業總量將呈幾何級數增加。同時對管理人才的現實與潛在需求也在裂變。因此,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工商管理專業是有著廣闊市場就業前景的熱門專業之一。首先,從外部環境看,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加速,中國加入WTO必將進一步帶動國內市場經濟的繁榮,外來資本正全力拓展中國市場,缺乏現代管理理念指導的中國傳統企業將面臨嚴峻的挑戰。他們彌補缺陷的唯一出路就是引進人才,實現自我改造,向管理要效益也成了目前國內許多大中型企業的共識。其次,從國內經濟形勢看,目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軌時期,“我國經濟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是結構不合理,經營方式粗放,經濟增長主要靠增加投入、擴大投資規模,資源環境的代價太大”,經濟的發展模式必須從外延式投資主導型逐漸轉變為內涵式管理主導型。而要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成功轉變就離不開大批高素質的工商管理人才的培養。
2.2當前我國工商管理專業的市場需求主體
一般的,社會人才的需求層次是符合“金字塔”型結構的特點,即就整個社會人才分布來說,高學歷和高學位人數少,低學歷和低學位的人數多;當然,就學習的基本規律來說,從低到高需要經過嚴格的選拔,因此在數量上也體現出了同樣的低多高少的現象,即社會總體意義上的人才層次結構應該是“金字塔”型的。具體從企業的管理層次看,一般管理層從高到低的設置是:總經理(負責全面工作)———副總經理(負責專項工作)———職能部門經理(負責一個職能的專項工作)———部門工作人員(職能的具體工作)。此外,還存在項目管理經理作為中層管理人員。很顯然,相應的人員數量配備上也是明顯的“基礎寬厚、上層窄小”狀。有研究表明,當前我國企業對工商管理人才需求“一般需要”的占51.9%,“較需要”的占23.1%。因此,其市場需求具有穩定、長期的特點。同時,在企業需要的工商管理人員的類型中,“具有一定專業知識和溝通能力的中層管理人員”占57.7%;“具有嫻熟專業知識的操作層的管理人員”占34.6%,以及少數的高層管理人員。因此,不難看出中、基層管理人員作為工商管理本科教育的主要培養對象,其市場需求是非常有潛力的;因此,試圖將我國的工商管理教育資源全部集中于金字塔尖端的“企業高管”,而對占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基層管理人才的培養需要視而不見的看法,實在是舍本逐末了。
2.3當前我國本科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如上文所述,今天我國市場對于本科工商管理專業人才是有著長期而穩定的需求的,且需求的主體對象為中、基階層的工商管理人才。那么為什么還會出現“工商管理……等11個熱門專業連續3年就業難”的現象呢?
首先,從教學體系來看,目前我國高校工商管理專業的課程教學體系為傳統的單一知識傳授的課程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的特征表現為:培養出的學生基礎知識扎實,但由于理論課程中缺少有針對性的實習、實踐環節,致使學生的專業應用能力較低,缺乏創新精神。
其次,從教學內容來看,學校教授的理論知識往往脫離工作實際,這些專業知識缺乏針對性和實用性。這個問題在人才市場需求上體現十分明顯。在人才招聘會上,用人單位對管理崗位人才往往要求很具體,如人力資源、市場營銷。然而,在現行的培養模式中,重基礎、寬口徑、知識結構全面一直是專業培養強調的重點,很容易導致專業學習沒有側重,結果導致專業縱深方向知識鉆研不夠深入,學生只能了解一些理論的皮毛。最終反映到畢業生實踐應用能力沒有形成,導致就業競爭力不強。
3我國本科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目的與特色
當前,我國高?,F有的培養方案中已經開始注重暑期社會實踐、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等實踐環節的教學安排,但由于時間短、資源少,難免流于形式。本文認為,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困局,理論與教學界首先必須從根本上重新定位本科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目的,并認識清楚自身的特色與優勢。
3.1我國本科工商管理專業教育目標在于“從青少年時代就開始培養高素質的創業人才與企業管理中堅隊伍”
首先,未來中國的企業家(大部分為自我“創業者”)應該從“青少年時代”開始培養。教育的一般規律告訴我們任何學科的教育都有一個由淺入深的遞進式發展過程,完全指望某一專業領域的人才全部或大部分依賴于“半路出家”的形式來供應是不切實際的;恰恰相反,中國經濟未來發展所需要的大量管理人才,必須從“青少年時代”開始培養,最佳的培養時機當然是本科階段的學習。當然,我們并不否認“MBA教育,即大學本科畢業后到企業先工作一段時間,之后再回來讀書”的意義,這的確是管理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但是,我們也必須認識到的是:
第一,今天,管理學的基礎專業知識是近百年來人類智慧的結晶,對其的充分學習絕對是有利于工作者的實際工作的;甚至可以說,越早了解相關的理論,就越能夠在實踐中避免不必要的彎路。
第二,如“管理倫理道德”等教學內容,如果在學習者工作若干年后才進行“回爐”的話,對于思想認識早已固化的成年人而言,其效果不外乎“對牛彈琴”了。
第三,管理學知識是“創業”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而國際上對于“創業教育需要趁早”的觀點,早已成為學術界的共識。如哈佛商學院、麻省理工、斯坦福大學等著名高校,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紛紛設置本科創業教育課程,以適應社會經濟變革對教育的沖擊。其次,我們應該正確理解“培養高素質的未來企業家與企業管理中堅隊伍”中“高”的含義?,F行工商管理專業本科人才的培養目標大致表述為“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需要、掌握現代工商管理理論的基本知識、具備從事工商管理實際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較高素質的高級工商管理專門人才”。在這一培養目標提出的時期,本科生在我國被認為是“天之驕子”,因此那時的本科生被理所當然地認為是將在單位或企業中承擔高位的“高級人才”。
但是,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階段向大眾化教育階段的轉變。工商管理專業人才供不應求的局面早已得到了緩解,社會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除了一定數量的研究型人才外,畢業生的流向更多是在公司或企業的中層或基層部門,而非高層部門。因此從畢業生就業趨向和用人單位的現實需求來看,“高級工商管理專門人才”的定位顯然不切實際。問題的實質在于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如何理解這一“高級”的表述。本文認為這里的“高級”應該是指“高水平、高素質”———即理論方面的“高水平”與實踐能力上的“高素質”;而不是理所當然地把這個“高級”誤等價為是“高職位”。所以本文認為本科工商管理教育的培養目標———為工商企業培養高層次(即指“高職位”)管理人才———已經不再適合,需要進行相應調整,把培養目標定位為“具備高水平、高素質的經濟管理中、基層應用型人才和創業人才”。
3.2我國本科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特色就是“一專多能”
1998年由教育部頒布的新的本科專業目錄中把管理學從經濟學中分列出來,將“工商管理專業”作為一級學科對待。目前,我們大體上可將該學科的內涵體系分成四個領域,并將這些學科的關系用圖1來表示。圖1工商管理學科的體系寬泛的學科特點使得在工商管理一級學科下,國家設置了工商管理、市場營銷、會計學、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和旅游管理等六個本科專業。其中“工商管理專業”要開設西方經濟學、管理學原理、會計學、財務管理、生產管理、戰略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等核心必修課程。本文認為這正是工商管理專業優勢與特色。首先,有廣闊的知識面是每一個管理者所必備的基本條件;其次,從經濟學、市場營銷組織行為學到管理倫理學。這種寬幅的課程設置,對充滿求知欲望的大學生客觀地說是件好事。當然,在對各種管理基礎學科均有涉獵的基礎上,我們需要引導學生從所學的課程中進一步找到自己的真正興趣,從某個自己興趣所在、相對小而實際的切面入手,集中精力攻讀相關課程,讓自己在畢業前成為某個方面的專家。這樣工商管理專業相對于市場營銷、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培養某方面“專才”的專業來說,它培養的是具備優勢“一專多能”的“通才”。
4對我國本科工商管理專業發展的建議
4.1本科工商管理專業培養的目標是“金字塔”型的人才培養層次結構中的“塔基”部分
本文認為從企業管理的層次和職能來看,任何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都分三個級別:高層管理者———把握戰略全局,要求知識和經驗技能必須全面;中層管理者———分管某一職能部門或具體項目,要求同時具有專業技能和整體視野;基層管理者———作為中高層的后備,執行具體職能工作,應有扎實過硬的具體專項工作知識和能力。其中基層管理人員的主要來源,或者說,對企業初級管理人員的教育,應該由我國高校的工商管理類本科教育來承擔。實際上有一個觀點必須轉變,很多人一談到“管理”,首先想到的是“管人”;這種看法是片面的,因為管理不僅僅是管人,對于大多數基層的管理人員而言,“管理”其實是“管事”。具體到教學實踐中來看,由于各高校辦學層次不同,生源質量不同,在確立人才培養目標和定位上,學校必須通過對社會需求的科學分析,結合自身辦學實力的估價及各種教學資源的優化和合理配置,制定出既能適應環境變化,又符合自身實際的層次化人才培養目標。應該說,國內許多高校在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水平層次化上已經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明確了工商管理專業各層次的人才培養目標:本科生———實踐就業導向,即注重工商管理基本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碩士生———應用和研究能力,即側重工商管理研究能力和應用水平的提高;博士生———研究和創新能力,即重點在于工商管理理論研究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激發。
4.2以市場需求為向導建立以實踐教學為中心的新型教學計劃體系
首先,市場對基層管理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一專多能”的“通才”上。根據中國管理教育報告課題組在2000年9月所做的調查顯示,54%的企業需要全面型管理人才,而需要專才型和技術型管理人才的企業分別為35%和10%。因此不難看出,“工商管理無用論”所認為的,應該大力發展“會計”、“營銷”、“報關”等“實用專業”以“取代”工商管理專業的觀點是有失偏頗的。但是,如何解決市場對于“拿來就能用”的人才引進要求呢?本文認為關鍵在于實現工商管理專業教學的“實踐化”轉變———即工商管理教育必須根本上改革教育模式,建立以實踐教學為中心的新型教學計劃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