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20 09:55:56
序論:在您撰寫審美教育的性質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根據《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確指出審美教育是職業學校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目標之一,本文將其與職業學校專業課程設置進行了對比,發現職業學校各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教學要求等內容與“現行大綱”中對學生審美能力提升的要求不謀而合。通過對比,突出了在專業人才培養的背后需要語文教學培養學生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審美能力。
關鍵詞:
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審美教育;專業需求
2009年1月6日,國家教育部印發了最新修訂的《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以下簡稱“現行大綱”)?,F行大綱從課程目標、教學內容結構、教學內容與要求等方面,體現了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對語文課程的要求,且有鮮明的職業教育特色。筆者發現職業學校各類專業的課程設置中人才培養目標、教學要求等內容與“現行大綱”中對語文教學的要求不謀而合,進一步強調了在專業人才培養的背后需要語文教學培養學生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審美能力。在此,筆者以江蘇省揚州商務高等職業學校為例,在諸多專業中選擇具有代表性的烹飪專業、旅游管理專業、工藝美術專業進行對比分析,分析結果適用于職業學校其他各大類專業。
一、“現行大綱”與專業設置要求的不謀而合
在對烹飪專業、旅游管理專業、工藝美術專業的課程設置的研究中,筆者發現他們有著共同的關注點即重視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而“現行大綱”中對語文教學提出的要求正是落實了專業課程設置中的這一特點?!艾F行大綱”在課程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上提出: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養成自學和運用語文的良好習慣。引導學生重視語言的積累和感悟,接受優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形成良好的個性、健全的人格,促進職業生涯的發展。
1.各個專業設置的具體要求
《職業學校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規定了知識結構及要求為:掌握導游服務和旅行社基層管理的基本知識;掌握與導游相關的法律、宗教、園林建筑、歷史、地理與文學知識;掌握旅游職業道德的基本知識和禮儀常識;了解服務和管理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具有較強的口語表達能力、人際溝通能力及審美能力?!堵殬I學校烹飪專業課程標準實施方案》對人才培養目標做了要求: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較強的綜合職業能力,有一定專業理論、專業技能和一定的交際能力,有一定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創業能力,具有健康的身體和心理,基本的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具有中級烹飪技能的人員(即中級烹調師)。《職業學校工藝美術專業課程設置》對語文教學提出如下要求:在初中語文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現代文和文言文閱讀訓練,提高學生閱讀現代文和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強文學作品閱讀教學,培養學生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加強寫作和口語交際訓練,提高學生應用文寫作能力和日??谡Z交際水平;通過課內外的教學活動,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和擴展必需的語文基礎知識,養成自學和運用語文的良好習慣,接受優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審美情趣。
2.具體要求與大綱要求的契合
《職業學校烹飪專業課程標準實施方案》《職業學校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和《職業學校工藝美術專業課程設置》中都提出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讓學生養成自學和運用語文的良好習慣,接受優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審美情趣。這與“現行大綱”中要求語文教學要指導學生接受優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相契合。哲學家黑格爾曾指出:“審美帶有令人解放的性質”,現今審美能力、審美情趣已成為個人素養、品行、人格、道德情操評價的標準。不僅如此,各行各業也爭相比拼企業文化、比拼美的內涵,以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筆者以旅游管理和工藝美術這兩個本身就是美的代表的典型專業為例,分析“現行大綱”如何有效落實專業課程設置中對學生審美能力培養的要求。
二、審美能力在專業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凸顯
1.旅游即欣賞
美旅游管理專業是培養具有旅行社外聯、文秘、票務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具有較強的漢語和英語口頭表達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具有良好的服務意識和較強的應變能力、具有綜合職業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除了具備專業的技能外,審美教育在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日益凸顯。旅游本身就是一種綜合性的審美實踐活動。美學家葉朗說過,“旅游,從本質上講,就是一種審美活動,離開了審美,還談什么旅游?旅游涉及審美的一切領域,又涉及審美的一切形態,旅游活動就是審美活動?!痹诼糜芜^程中,旅游從業人員本身就是一道風景線,他們的審美素養直接影響著游客的審美感受。這就要求旅游從業人員自身必須具備尋找美、發現美、欣賞美的審美能力。只有首先具備審美的情懷,才能自覺地運用審美的情懷,才能自覺地運用審美的規律去講解景點,用自身的儀表美、風度美、語言美、行為美去影響感染游客。
2.讓吃成為一種美麗和享受
烹飪專業亦是如此?!俺浴钡奈幕殡S著人類社會幾千年的發展,本身就具有一種深厚的文化底蘊,例如在2012年中國中央電視臺播出美食類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以后,美食的制作工藝、生產過程、文化內涵引起觀眾的共鳴,一夜火爆熒屏。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老百姓生活質量的提高,在全社會倡導節約的氛圍下,社會對烹飪的要求由量入精。從2012年開始,筆者所在學校協辦了兩屆全國職業院校烹飪技能大賽,大賽最重要的口號就是“用最節約的成本制作最精致的菜肴”。全國職業院校烹飪高手齊集揚州,各顯神通。選手們制作的每一道菜肴都給人視覺的沖擊,色彩的搭配、造型的設計、原料的選取、菜名的由來處處滲透著美的內涵。
3.創造出更多、更美的工藝品工藝
美術專業同樣如此。職業技術學校的工藝美術專業主要培養廣告、裝飾、平面設計等相關產業所需求的具有一定專業理論知識和較強的動手操作技能的應用型人才。工藝美術屬于藝術的范疇,所有專業都有著相同的公共專業課程,如素描、線描、水彩、國畫等,這本身就代表著美術專業對學生的審美有著更高的要求。專業的特殊性要求學生不僅要發現美、欣賞美,而且要將審美過程中形成的美妙的構思自覺地運用技能技巧,進行實際創造,并以物質形式來表現出來,這才能出現諸多具有美的設計作品。
三、小結
關鍵詞:美術教育;審美教育;美的本質;審美關系;重要性
0前言
審美教育即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審美觀,培養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能力的教育,是一種標準化的美學情感教育,以時代和階級的審美觀念為標準,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宗旨。美術教育是我國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內容,其中審美教育是美術教育的本質屬性和核心內容,因為審美教育是一種感性和理性結合的教育,既傳播知識,又對人的創新能力和思維培養起促進作用,審美教育為人的個性發展和創造力提供了訓練的平臺。審美教育作為美術教育的本質,其重要作用的實現同樣影響著美術教育形式的發展和創新。本文將從美的本質出發,探討美術教育和審美教育的關系,最后給出幾點有關審美教育如何更好借助美術教育的載體實現其本質價值。
1美的本質及美術教育的內涵
1.1美的本質
我們經常將一句話掛在嘴邊:“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誠然,生活中處處充滿美,但真正的美是什么,又有幾人能說清楚呢?羅丹曾說過:“美對于我們的眼睛來說,不是缺少存在,而是缺少發現。”筆者對美的理解是:美是有著自身規律與社會實踐和諧統一的理想存在。美的本質是天人合一的和諧自由的理想關系,它有一定的功利性,但是它更傾向于傳達真善美的思想,它有明顯的社會性、客觀性、形象性、自由性、獨特性,是需要人們以不同的視角闡述出來的。
1.2美術教育的內涵
美術教育是審美和教育的統一,美術教育借助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來培養人正確的審美觀、藝術情操和創造美的能力,以審美來教育人。美術教育不同于德智體的教育方式,它需要參與藝術活動來提升人的氣質,改善人的精神風貌,使人的身心和諧發展。美術教育的本質問題是審美能力的培養問題,在一系列美術社會活動中,培養創造美的能力。
2美術教育的目的
人類作為一群有意識的情感動物,我們的生命活動都是有目的。但是人無完人,追求完美的人既有物質生活又有精神生活,他們有極強的生活能力又懂得享受生活和娛樂,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睦、協調,這是中國傳統“和”文化,也是中國特有的審美的作用。美術教育的目的是去鼓勵人們追求美、欣賞美、創造美,感受生活的善意和希望。美術教育作為一種愛的教育,讓學生學會自愛和愛他,愛祖國、愛社會、愛生活、愛和平,充滿愛的情感體驗讓他們享受美的喜悅。美術教育的公平性,使得審美教育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形成美好的人格。正確的審美還能幫助規范人的言行,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更和諧、美好。
3美術教育審美本質是一種美學思想,屬于理性范疇
將美術教育的審美本質定位在理性范疇,單純地用思想性和精神性來詮釋它,讓它脫離物質性的藝術造型。美術本身是一種意識形態,是精神文明達到一定程度的產物,它與文學、哲學、宗教等文化形式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上層建筑。美術的審美意識理論表明美術是一種美學思想,美術的藝術思維在上層建筑中與文學、哲學、宗教等相互吸收先進思想,藝術家的美術創作首先要形成一個內心現象,即各種審美意象的建構,然后再呈現在畫紙上。美術的審美本質屬性就是一種審美精神,在美學藝術中,審美精神一直指引著人們向積極、美好的方向前進。審美精神在現實中的表現就是弘揚真善美,給人們的精神世界以美的享受和感動,讓人們擁有更高的藝術欣賞水平和藝術創造能力。
4如何在美術教育中加強審美教育
4.1提高教師審美水平,將審美教育貫穿到美術教學中
美術教育中起主導作用的是教師,教師自身的審美水平和教育觀念關乎教學質量。美術教育是一種與時代密切聯系的感性教育和人格教育,它是知識和道德的融合體,包含著現代先進的教育理念——以人為本。如果教師的教育理念沒有與時俱進、審美素質匱乏落后,教學活動自然就失去了生機,無法實現美育的教學目標。所以,教師要將美育本體化,提升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提高自己的審美情趣,提高課堂的藝術層次,每節課都讓學生感受藝術的熏陶、美學的凈化。
4.2發揮美術課的課程特點進行審美教育
寫生、臨摹、速寫、工藝創作是美術課的課程特色,通過線條、色彩、明暗、輪廓的訓練,讓學生掌握形式美的要素特點,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美術課堂上,除了要教會學生必要的美術理論知識和技巧、美術思維和創造力,讓他們感受到生活和美術的緊密相連,精神食糧對人的給養;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和美學品質,讓學生懂得創造美、與他人分享美。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思考,激發學生實際操作,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讓專業的美術知識在學校社團展板、班級黑板報、學報上得以展現和運用。
4.3豐富美術活動,增強學生美感體驗
美術教育不同于德智體教育,需要學生在感受到美后,主動接受教育,因此在美術教育活動中,必須組織豐富有趣的活動,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投入活動中,收獲實踐帶來的美感體驗。學校中各種興趣活動和校外的社會活動,讓每一個學生在參與中,放飛自我,滿足他們的愛美之心和表現欲,讓他們在輕松地活動中升華情感、完善人格。
5結語
素質教育中美育的地位越來越突出,美育的本質審美教育就是要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將美的種子傳播給人們,使人人都有發現美的機會和創造美的能力。鑒于美術教育的特殊性,美術教學時需要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去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提升審美水平,逐漸成為文化素質和審美素質兼備的社會主義建設者。
參考文獻:
[1]唐巧,陳鴻.論美術審美教育在學生全面發展中的作用[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7(4):395-397.
[2]艾春梅.淺談美術教育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的重要意義[J].新課程導學(七年級上),2010(10):22.
[3]陳婧.重視審美教育,培養審美情趣——論美術教育對培養綜合型人才的重要性[J].考試周刊,2013(68):163.
如今,我國高職大專生的心理問題異常突出,關于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引起教育主管部門、全社會的高度重視,針對此種現象,以及當前語文教學現狀的探討,我認為在語文學科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并在此基礎上,建構文學審美賞析模型是切實可行的。本文在借鑒相關國內外已有研究的基礎上,以文學作品賞析為基礎,尊重個體差異的文學審美活動規律,構建了一個基于學習者心理治療的文學審美活動模型。該模型以文學審美賞析為主要活動,旨在提高高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建構文學審美賞析模型要達到與語文教學、文學審美賞析、學科滲透三者之間在教學目標、方法、過程中的契合點,就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在教學內容方面,高職語文課選用了小說、詩歌、散文等不同題材的文學作品,就可以滿足以上三者的需要。從語文教學上來講,這些文學作品的選用,都符合語文課堂要求,通過學習,可以豐富視野、完善人格。從文學審美賞析角度來講,這些不同體裁的文學作品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要求與審美素養。從學科滲透角度來講,這些優秀作品中都集中反映了藝術形象的人格魅力與精神魅力,通過學習,可以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其次,在課堂教學過程方面,語文教學過程自始至終關聯著學生的心理活動,這是“師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經歷,是他們生活的有意義的構成”。[1]學生可以通
過借助教材的感召力,調動學生自身的積極性,引導她們感知課文內容,挖掘作品中的意義,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本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接受精英文化的熏陶,提高大學生的思想境界,塑造健全人格。
再次,通過活動課、專題講座、答疑等多種途徑,對學生進行受挫教育和意志力教育。由于文學作品本身固有的審美心理特點,教師可以通過這些方式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疏導。一個人能否成就一番事業,不僅要靠知識,更重要的是看他的意志品質,人格魅力。只有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才能實現自己的偉大理想和人生價值。
最后,寬松、民主的教學環境也能促進文學審美賞析課的教學實施。教學心理環境既包括人際環境又包括課堂教學氣氛。合作、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友愛、互助的同伴關系;活潑、開放的課堂氣氛都有利于師生交流信息,溝通情感,進而幫助學生提高學?興趣,減輕學習負擔,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1 文學審美賞析模型構建
(一)文學審美賞析活動模型的構成成分
在分析文獻基礎上,本研究提出了文學審美賞析活動模型,其各維度成分劃分如下:
1、教學模式:創設情境、提出問題、鞏固擴展
2、審美過程:呈現“美”、交流“美”、評價“美”
3、審美體驗:直覺階段、構成階段、超越階段
(二)文學審美賞析活動模型的分析
文學審美模型主要包括教學模式、審美過程和審美體驗這三個環節,具體闡述如下:
1、教學模式是該模型的宏觀思路。語文教學具有自身的學科特點,便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在課堂中教師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以此喚起高昂、飽滿的熱情,點燃受教育者的思想火花;其次,教師利用創設的氛圍,向學生提出問題,把握時機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完成教學任務。最后,鞏固擴展第二階段的任務,教師在傳授知識、訓練技能的同時,強化學生的心理健康品質。
2、審美過程是對教學過程的具體化。創設情境對應的過程是呈現“美”的作
品。在高職語文課本中,編者選取了大量優秀體裁的詩歌、散文、小說等不同的文學作品,這些作品都可以稱得上是“美文”,但是對于不同的體裁,呈現“美”的方式不一樣,這就要求教師要運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教授不同的課文。比如詩歌的審美賞析,首先要求學生大聲、數遍的朗誦,才能領悟其中的韻味。接下來就是交流“美”,師生之間、同學之間互相交流、共同分享。最后,師生一起對作品的“美”進行評價,進而升華主題意義,把審美過程從感性上升到理性階段。
3、審美體驗是一種復雜的審美活動,有的學者把審美體驗過程分為感官觀照、心意領悟和神志徹悟三個階段。[2]大體說來,包括以下三個階段:直覺階段、構成階段和超越階段。在這三個階段中同時包含著歷時性和共時性的體驗。在直覺階段,我們認為美是直接的,可以直接呈現“美”,它是知覺的客體,主體通過感知直觀對審美客體進行把握;在構成階段,主要通過聯想、想象,以此進行交流“美”;在超越階段,審美主體和審美對象處于相互交融的狀態,審美體驗達到體驗高峰,對“美”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從而進行評價“美”。
(三)不同文學體裁作品審美特征的分析
文學審美活動都是圍繞不同文學體裁的審美特征展開的,它是構建文學審美賞析模型的基礎,在本研究中,根據文藝理論界常用的“四分法”將文學作品分類,按照文學作品的題材選擇、形象塑造、結構方法、語言特色和表現手法的不同,把文學作品分為詩歌、散文、小說和戲劇文學四大類。[3]雖然體裁不同,但卻有很多共同的審美特征,當然也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分別將其特征列舉如下:
詩歌的審美特征:抒情美、形象美、音樂美、語言美、繪畫美、建筑美。
散文的審美特征:形式美、語言美、題材美、意境美、情感美。
小說的審美特征:形象美、環境美、情節美、敘述美。
戲劇的審美特征:劇場美、綜合美、扮演美、集中美、沖突美、個性美、多樣美。
比如詩歌的審美特征中抒情美是詩歌的根本藝術特征、形象美是詩歌的基本特征、音樂美是詩歌的先天素質、語言美是詩歌跳動的音符、朦朧美是詩歌的藝術外衣、意境美是詩歌藝術的境界。
對此,本研究重點選取了武威職業學院文學社的文學愛好者50名大專生進行了調查,根據這四種不同體裁的文學作品,請同學們選出這些文學作品中認為最重要的審美特征。將結果?M行統計后,列表如下:
其中,詩歌的四個審美特征最具有代表性,分別是:抒情美、音樂美、朦朧美和意境美;散文則是意境美、情感美和語言美;而對于小說而言,它完整的故事情節描寫,典型的人物形象以及具體的環境描寫都可以作為很好的審美對象;戲劇則比較集中的體現了劇情的矛盾沖突和人物語言以及環境都可以成為審美活動的典型特點。
2 高職語文課堂教學中實施文學審美賞析模型的可行性分析
目前,高職生的心理問題越來越突出,如果暫時的心理困擾得不到及時的解決,便會產生不良反應,一旦嚴重就會形成心理疾病,不但損傷身體健康,甚至危害社會,形成社會問題。心理健康教育在人的全面發展,尤其在心理性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雖然目前在學校教育中,心理健康課也被越來越重視,但由于課時安排時間的有限性,心理教師師資力量的缺乏,所以效果不是很好,因此探索別的教育途徑對高職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就尤為重要。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則認為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極其可行的。語文教學不只是簡單的傳授知識,同時應該使學生發展能力,形成高尚品質的過程。語文教學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就與學生學習語文這門學科的動機、興趣、情感、心態等因素密切相關,而且語文學科的性質、內容也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素材支持和理論依據。所以,語文學科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既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也能提高語文學習興趣,兩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
本研究在分析文獻的基礎上,建構了在語文教學中文學審美賞析模式,該模式由教學模式、審美過程、審美體驗三個系統組成。教學模式包括創設情境、提出問題、鞏固擴展三個階段;審美過程由呈現“美”、交流“美”、評價“美”三個過程構成;而審美體驗則包括直覺階段、構成階段、超越階段。其中,教學模式是該模型的宏觀思路,而審美過程是對教學過程的具體化,在此過程中,每一種審美活動對應著一種審美體驗。這三個系統相互銜接,最終既能提高語文知識掌握,又能改善心理健康水平。建構這樣的模型為實際教學提供了理論基礎,是一種切實可行的解決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
目前,由于社會就業壓力競爭日趨嚴重以及高職生這個特殊群體的年齡特征,會給他們造成種種不良的身心反應,負面的心理影響對他們的成長更為不利。加之如今心理治療方式日益呈現多樣化、多視角的方式?,F代醫學心理學就認為,人的不良身心只有在心理學、藝術和醫學相融會的基礎上才可能產生最佳的治療效應,因此藝術的心理治療功能正在被人們所認識。本研究的最大特色即是引進文學藝術審美心理理論,試圖通過這種審美活動來達到提升心理健康的作用。因此,本研究實施的文學審美賞析不是單純的作品分析和知識講解,而是針對學生普遍存在的各種心理問題,采取文學審美這樣一種設定的藝術手段,通過操作文學審美賞析模式,促成個體形成文學審美的心理體驗,從而促進個體身心的舒適與和諧,逐步改善心理問題。
注釋
關鍵詞:音樂教學;審美教育;教學方法
中職院校以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為根本目標,課業壓力比較繁重。音樂充滿韻律美、意境美,中職院校開展音樂教學能夠有效緩解學生的課業壓力,提升學生的審美水平。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化推行,音樂教學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普遍重視,在音樂教學中進行審美教育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認可。
一、中職音樂教學中審美教育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
音樂教學中進行審美教育可以把學生從簡單的聆聽音樂轉化成享受音樂,有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中職院校在課程中加入音樂教學,并不是意在培養學生的音樂能力,能夠把音樂當成事業需要一定的天賦。音樂教學可以使學生感受到不同音樂表現的不同意境和情感,體會音樂蘊含的美好。在音樂教學中開展審美教育,是想通過音樂來凈化學生的心靈,培養學生趨善避惡的高尚情操。
(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好的音樂不止對學生的聽覺產生刺激,還可以使學生提高注意力、記憶力和想象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學生需要調動所有感官去體驗音樂的美好,無論是聆聽、感受,還是演唱、演奏,都需要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音樂中去。在音樂教學中加入審美教育,利用音樂感染、熏陶學生,使其不斷提升審美能力,發現學習音樂的樂趣,在進行實際練習和操作時,慢慢形成自身的音樂表達方式,這個過程其實也是對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
(三)有利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是當代教育的宗旨。中職院校學生相比于普通高中學生,有著更多的就業壓力,這種壓力會使得處于青春期的中職學生身心健康很容易出現問題。在音樂教學中加入審美教育,令學生身心完全融入音樂的美妙情景中,注意力得到分散,壓力得到釋放,感到更加放松愜意,體驗到生活的美好,從而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學習和生活,這正是素質教育中美育教育的精髓所在。
(四)有利于促進學生良好三觀的形成
學生三觀的樹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更多的需要家人和老師的疏導以及學生自身良好認知的養成,通過音樂教學中加入審美教育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這需要音樂教師不斷思考,不斷創新,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音樂的獨特魅力來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人們總是可以在節奏歡快的音樂中收獲積極進取的力量、在舒緩悠長的旋律中體驗歲月靜好,學生更是這樣。青春期的學生都是感性的,審美教育正是利用如細雨般的音樂,漸漸陶醉學生的情感、洗滌學生的心靈。
二、中職音樂教學中審美教育的教學方法
(一)加強音樂理論的學習
通過音樂教學進行審美教育需要加強音樂理論的學習。欣賞音樂也要遵循一定方法和原則,不正確掌握音樂理論,無法培養較高的認知能力與藝術修養,難以表現出具有深刻內涵,富有藝術魅力的音樂形象。即便不是學習聲樂器樂專業的同學,也都需要熟練找我基本的音樂理論知識,用音樂理論指導學生欣賞音樂、演唱歌曲、演奏音樂,這樣才能正確理解音樂的思想。音樂理論的學習一般包含樂理的學習、和聲的學習和音樂分析的學習。1 、樂理的學習基礎樂理知識有讀譜、音程、和弦、節奏、節拍等,對于中職院校非音樂專業的學生來說,沒有必要熟練掌握,但需要做一定程度的了解。樂理知識猶如音樂的鑰匙,有了這把鑰匙才能更快打開音樂世界的大門。通過樂理學習,學生至少要掌握do、re、mi、fa、so、la、si等基礎音符,了解音符的劃分、音的高低與音的時值以及各項樂理知識的寫法,做到能讀懂簡譜,最好能看懂五線譜。音樂調性的改變可以產生意境上的色彩變化,比如G大調屬于寬闊明亮的,而g小調則比較低沉壓抑,學生有基本的樂理知識,才能通過聆聽音樂調性上的變化來感受作曲人情感上的波動,才能更好的欣賞音樂的意境。2 、和聲的學習和聲是對音樂多聲部結構的分解,它能在統一的和聲基礎上,各聲部互相組合成為協調的整體,還可以調整樂曲的結構,增加樂曲內容的表現力。通過和聲的色彩配合其他織體因素,可以完整地塑造音樂形象。在調性音樂中,和聲有著重要的功能意義,它在各個和弦內起穩定或不穩定的作用,與和弦的運動傾向有著密切的邏輯聯系,同時還影響各種和弦結構、織體寫法、和聲位置所具有的音響效果。學習和聲,讓學生在感情方面準確把握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和聲,理解和聲存在的原理和基本原理,從理論角度對音樂進行剖析,提升音樂的審美能力。3 、音樂分析的學習學習音樂分析,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音樂的種種表現要素,學會聆聽、體驗、理解并在實際演唱、演奏過程中加以應用。經過基礎樂理知識和和聲的學習,學生會大概了解音樂的結構、和聲語匯,與音樂的主題加以融合,培養多角度分析音樂作品的能力,獲得更加豐富的音樂審美體驗,進而更加深入的理解音樂作品,從作品中發現美。
(二)創設教學情境
過去中職院校在開展音樂教學時,一般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學形式相對單一,在開始音樂教學時需要先教授學生樂理知識,但強行灌輸樂理知識會使得年齡小、自控能力較差的中職學生產生抵觸心理,失去學習音樂的興趣。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教學情境的方式,讓學生自然而然的沉浸在音樂的氛圍中,親身感受音樂的魅力,幫助學生培養音樂的審美能力,使審美教育更有成效。在實際教學中,要多利用多媒體教具等便利條件,從視覺、聽覺多方面刺激學生的感官。例如在《保衛黃河》一課,教師在講解歌曲創作背景時可以把黃河的圖片或者視頻在大屏幕上進行播放,適當調大音響的音量,幫助學生感受黃河的雄偉壯闊,更好地理解歌詞的含義。之后逐步分析歌曲的每個小節,“龍格龍格龍格”一段旋律變幻莫測,十分生動,這時教師可以配以的照片進行展示,很容易使學生把逐漸升高的音調聯想到我國抗日隊伍的壯大,音調從低升高,就是抗日隊伍由弱變強的過程,凸顯了中華民族的動人氣魄。最后再播放其他愛國主義的民族歌曲,創設一種慷慨激昂的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愛國熱情,課堂氣氛也會變得熱烈。通過創設音樂教學情境,增強學生的感知能力與情感表達能力,可以深深觸動學生的音樂情感,從而更好的進行音樂學習,培養更高的音樂審美情趣。
(三)加強教師引導
素質教育要求轉變傳統的課堂定位,將學生放在課堂的主置,教師以引導者的身份進行課程教學。在中職院校的音樂課堂中也需要如此,教師要加強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將審美教育貫穿整個課堂。尤其要注重學生在聆聽音樂后的反饋情況,根據學生的反饋結合生活中的實際事例來開展教學引導。音樂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通過引導,幫助學生把音樂表達的內容與生活聯系到一起,產生身體和心靈上的共鳴,使他們對音樂這門學科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
(四)引入古詩詞歌唱
將中國傳統詩詞藝術加入到現代音樂審美教學中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這要求學生在聽、想、唱等方面全面學習,提高對于音樂和詩歌的雙重審美。1 、聽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古詩詞歌唱加入中職音樂課堂教學意在讓學生學會傾聽。在老師的引導下,讓學生主動去欣賞聆聽古詩詞的配樂,形成對于音樂的初步認識,之后讓學生反復聽古詩詞的內容,使其充分掌握詩詞內容,由于不同學生的成長環境和生活經歷不盡相同,對于古詩詞內容和音樂的理解也會有差異,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引導的過程,通過引導學生傾聽古詩詞歌曲,感受古詩詞在氛圍營造上的魅力。2 、想在聆聽的過程中,不只是要求學生對于古詩詞的內容進行記憶,對配樂進行熟悉,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思考古詩詞歌曲所創設的意境,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音樂和古詩詞的共同點是都可以通過通感,將所要表達的情感很好的傳遞給聽眾讀者,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古詩詞的內容投放到大屏幕上,配上符合古詩詞意境的圖片,并播放對應的音樂。在視覺聽覺上共同刺激,讓學生觀看、聆聽、思考、記憶,做到聽到歌曲就能聯想到古詩詞的內容,腦海中也會呈現出相應的場景,更加領會到古詩詞的韻律美。3 、唱在學生能夠牢記古詩詞的內容,對古詩詞所表達的意境也能感同身受后,便可以開始古詩詞的歌唱教學。通過歌唱,學生把感受到古詩詞的情感加以釋放,能夠更加充分體會音樂的魅力和古詩詞的魅力。在歌唱過程中,老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對情感的表達,要富有真情實感。學生不能準確把握詩詞內含的情感時,老師也要做到能夠把詩詞分解,與旋律對應,將詩詞的格律充分融合到音樂的旋律中去,幫助學生理解、學習。根據不同學生歌唱水平和聲部劃分成不同小組,以合唱團的形式分配個小組的演唱任務,利用幾個課時進行配合練習,最后完成對古詩詞歌曲的共同演唱,會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對古詩詞的教學印象更加深刻,另外也有利于學生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共同完成歌唱任務,會使班級更具有凝聚力。
(五)開展音樂實踐活動
音樂課程不同于其他學科有量化的考試考核標準,音樂的主要存在形式便是表演,將審美教育融入音樂教學不需要在學期末都進行樂理考試、演唱技巧考試,而是需要通過實踐表演,來考察每個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當然,實踐表演不止能在期末進行,日常教學活動也要與表演相結合。教師應當積極組織學生開展音樂實踐活動,把幕后訓練實踐作為課堂的一個重要環節,一方面鞏固學生的樂理知識,另一方面通過不斷訓練來強化學生的表演技巧,鼓勵性格內向靦腆的學生,使其敢于表現自己。準備表演的過程中,教師要全面指導學生理解音樂作品、熟悉音樂旋律,掌握音樂的表現方式和創作目的,僅對一些根本性的問題加以改正、規范,其他方面給予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令其能夠把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順利表演之后,教師不要吝嗇贊美之詞,要對每個學生的閃光點進行盤點,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實現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提高。
結語
中職音樂教學是教育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方式,審美能力是學生理性思維和感性思維的具象表現,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有助于學生建立良好的道德三觀,得到身心的全方位健康發展,符合素質教育的綜合要求。在今后的教學中,各位音樂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創造力與探索精神,研發出更多更有效的審美教育方法。
參考文獻
[1]胡為梅.審美教育在中職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性[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20,(05):97.
[2]張玉芬.中職音樂教學中審美教育的重要性與教學方法分析[J].黃河之聲,2018,(23):106.
【關鍵詞】審美教育 中職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1-0189-01
在中國頒布實施的中學語文相關課程標準中,曾明確要求,“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當積極培養學生們高尚、健康的審美情趣?!庇纱丝梢妵蚁嚓P部門對于審美教育的重視程度。沒有美育滲透的教育內容,可以說是缺失的教育。所以,中職語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注意學生審美水平的培養,將美的思想與內涵完全貫穿于語文課堂教學中,以此來充分激發學生們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和能動性,更好地陶冶學生們高雅的情操。唯有如此,才真正符合中國素質教育的發展要求。本文針對于此,對審美教育在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滲透方式進行了分析研究,希望能為中職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的提高貢獻一分力量。
一 借助現代化多媒體教育手段,營造語文課堂中的審美氛圍
中國著名的美學家、教育學家朱光潛先生曾提出,“美感教育等同于情感教育,美育的價值便在于‘陶冶情操’?!敝旃鉂撓壬恢闭J為,提升人類精神文化素養的核心關鍵便在于情感,所以唯有通過情感教育,才能夠真正提升人類的精神文明境界。所以,中職語文教師便可以利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結合語文教材,創設新的情境,開展審美教育。特別是在詩詞課程內容的教學過程當中,更是非常有利于培養學生們審美的情感。
例如,在教師為學生講解《詩經?秦風?蒹葭》的時候,便可以先利用Flash播放出學生非常熟悉且喜愛的歌曲《在水一方》,并對應顯示出歌詞。此刻,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們一起哼唱幾句。這樣一來,學生們便會處在一個非常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當中,積極性會提高許多。此時,教師再借勢指出《在水一方》的歌詞當中借用了許多《詩經?秦風?蒹葭》中的詩句,從而將學生們的思維帶入本堂課程的學習。教師可以先隨著音樂朗讀這首詩,讓學生們先感悟一下它的美感、規律以及藝術特點。運用疊詞、重章疊句、韻律、四言句反復詠唱等內容都是《詩經》的藝術特點,而后鼓勵學生們共同朗讀這首詩,感悟其中韻律的美感與作者為了愛情而執著追求卻求而不得的情感。朗讀完畢,教師可以讓學生閉目凝思,這首詩中所描繪了怎樣的場景?都有一些什么景物?有一些什么人物?他們穿著怎樣的服飾?又做何深情?這樣一來,學生們的思維便會逐漸連貫起來,眼前便會浮現出那既優美又惆悵的情境。這種教學方式可以非常有效地讓學生感悟到詩詞當中的朦朧美、情境美與含蓄美。
二 精選語文教材的課文內容,正確培養學生的審美水平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從而健全自身的人格
語文這門科目的人文價值主要體現在課堂中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們的價值觀以及情感觀。而中職語文教師完全可以利用語文教學的優勢,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培養。當前,中職學生都是“90后”,他們自幼秉承著的文化與思想便是潮流、時尚與消費;他們追求個性,追求享受,厭惡學習。那么,針對這種情況,教師便可以讓學生們自由分組,進行探討,究竟何為善?何為惡?哪些行為是值得提倡、值得傳承的,哪些行為又是我們應該遠離的?讓學生們可以正確地認識到,自己身為一名中職學校的學生,其首要任務便是學習,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修養,穿著打扮也應當符合自己現在的身份。切記,不要貪慕虛榮,不要盲目地攀比,應當依靠自身的努力,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靠自己的能力得到勝利的果實。利用這種教學方式,教師可以非??茖W有效地幫學生們樹立起正確、健康、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
相似的模式內容還有很多,中職語文教師應當大膽創新,改革傳統教學模式中死板、陳舊的教學氛圍,充分讓學生感悟到語文的人文文化與美感,將審美教育真正滲透入語文課堂教學中,從而促使學生們可以達到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三 結束語
綜上所述,審美教育對學生未來的全面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中職語文教師應當善于使用各種教學模式、各種良好契機,對學生加以更為科學合理的引導與啟發,從而促使學生能夠更為明晰地理解美的內涵,樹立起科學正確的審美觀、人生觀、價值觀。
參考文獻
[1]華鳴亞.審美教育的特性及其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實施[D].上海師范大學,2012
[2]凌秀君.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的探究[J].現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012(9)
[3]凌秀君.審美教育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探究[J].江蘇教育(職業教育版),2012(33)
音樂作為人類最古老、最具有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是人類通過特有的音符實現思想和情感的溝通的橋梁,也是人與人之間溝通必不可少的方式之一,作為人類歷史文化的重要形態和傳播載體,它蘊含了豐富的歷史文化,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伴隨著人類歷史發展至今,音樂審美以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逐漸渲染、美化人們的心靈、語言,提高了人們的道德素質。然而對音樂的情感表達和創造也是人類不可或缺的技能之一。只要把音樂教育作為一種傳承美、表達美的工具,通過藝術審美的形式表達出來,就能夠達到審美教育的目的,可以說審美教育其實就是通過藝術教育來實現的。
二、審美教育的特點
1.情感性
音樂的本質在于對情感的體現。音樂感知、音樂欣賞、音樂創作,都是各種音樂情感交織在一起的體現,所投入情感越豐富的音樂作品,越是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研究價值,越能激發學生的審美情感。情感性作為音樂審美的核心,在音樂教育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2.表達性
音樂藝術的表達性只有在具體的音樂演奏的時候才會出現,無論是隨著歌唱還是樂器都會產生情感的波動,而演唱(奏)者通過音樂將這些情感表達出來。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激發、推動學生的音樂變現,深化學生的審美情感,使其得到充分的表達。
三、中職音樂教育中審美教育的重要性
1.審美教育實現了音樂教育
我國中職音樂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全方位性的音樂人才,通過音樂教育中審美教育使全方位性音樂人才發展成藝術人才,從而進一步地帶動我國音樂事業的發展。在審美教育中認為,音樂教育存在著一些感性和理性的不同,但是審美教育完美地結合了感性和理性的問題,成功地解了感性和理性對音樂教育帶來的不良之處,是音樂與人之間和諧發展,并能夠讓人進一步地滲入到音樂中,通過音樂的旋律來感染學生的情緒,滋潤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得到更高的音樂造詣,從而更好地進行音樂教育服務。
2.審美教育可以促進音樂教育
審美教育其實是一個非常廣泛的定義,以至于審美教育被分為很多不同的模塊,而音樂教育中的審美教育其實是為了讓學生發現音樂里的美、感受音樂里的旋律以及作者演奏時的情緒波動。比如當老師教學生彈古箏《高山流水》的時候,按照傳統的音樂教育只是教學生如何撥動琴弦,學生了解的只是《高山流水》的表面空殼,毫無實質情感,但是如果在教學生撥動琴弦的時候給學生講解當年俞伯牙遇到鐘子期之后那種“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的情感,那么學生領會起來會快很多,就能感受到作者作曲時候的意境,使學生在演奏的時候情感能夠更加投入其中。法國的著名作曲家別爾通曾經說過“藝術中的第一美質在情感,而第二美質在于選擇用以表達情感的演奏手段,但是只有兩種品質的結合才能創造出完美藝術作品?!币粋€優秀的藝術家想要表達一首音樂的情感,首先要學會如何演奏自己的情感,才能夠表達自己的音樂審美情感。
3.審美教育有助于中學生的創作能力
音樂教育是一門藝術類學科,主要注重于藝術的設計,當音樂教育遵循中學生對音樂情感研究的規律中,那就是我們所說的審美教育。一堂成功的音樂課必須有一定的藝術結構,而審美教育也是這個藝術結構的一部分,只要轉變教育觀念,定準培養目標,就能將研究方法細化:在音樂教學中,從中學生的音樂愛好、音樂審美、音樂演奏,獨立創作,層層深入下去,讓學生對音樂有一個全新的體驗。
四、審美教學的教育方法
1.樹立新的審美觀念
在音樂教學中審美觀念能夠為學生提供獨特音樂的體驗方式,同時也激發教師和學生不斷地探索和實踐,使學生能夠樹立健全的審美觀念和審美情操,不斷的鼓勵學生對音樂審美的研究,為音樂事業作出貢獻。
2.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
在音樂的實踐教學中,教師需要具備各種教學能力和創新想法,只要改變了原有單一的音樂教學理念,全面對現代音樂教學模式進行優化改革,通過對學生的課堂的教學任務以及課后的實踐任務來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比如,教授《歡樂頌》時,筆者會給學生布置任務,讓他們回家之后通過上網等方式查出這首音樂的背景以及想要表達的情感是什么!讓學生自己動手所獲取的知識,記憶往往要深刻。所以說讓學生理解音樂藝術,理解音樂的變遷,深入感受音樂的魅力,從而對音樂進行欣賞、審美,培養學生的音樂素質和綜合素質。
3.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在學生欣賞音樂從而進入音樂的世界中,可以通過情景體驗來激活以前所學到的音樂知識,并把這些感受表達出來,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音樂學習,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藝術審美情趣,從而將這些情趣運用到一些傳統的古典、高雅的音樂中去。在國內眾多的音樂演繹節目中來看,學生對流行音樂有更多的接觸和了解,比如《中國好聲音》,每當節目開始的時候我們就會在鏡頭里看到很多中學生,他們在追星的同時,也是在欣賞著流行音樂,體會流行音樂的演唱環境以及現場氛圍。然而作為音樂教學者,就更應該發揮自己音樂的專業優勢,培養學生對流行音樂進行正確的辨別、分析能力,讓每一位學生能夠正確地對待流行音樂,發現流行音樂中的美。這樣在流行音樂的感染下更容易讓學生獲得對音樂的審美能力。
五、小結
在詩性教育背景下探討課堂的審美價值,是對以往課堂教學標準的發展與深入,也可以說是對既有課堂教學美學標準的升華,而審美課堂是實施詩性教育的主要載體。
審美課堂的第一要義,是生命課堂。
審美課堂的最高境界,是對人格靈魂的塑造。小而言之,是在傳達、質疑、反思、探究等等教學行為中讓學生獲得真知灼見、技能技巧;大而言之,是在以知識技能作為載體的師生互動交流中,完成思維的創造,如學會總結、推衍、舉一反三等等。人格靈魂的塑造,如懂得責任、羞恥與感恩等等,其實質,是使學生在自然的、美的、自由的、愉悅的教學環境中,得到真正的發展。安奈托爾說過,尋求學識的過程是“一個心靈的探險行為”,是去發現一個又一個新大陸。這個尋求的過程,在體力上也許是辛勞的,但在精神上應該是快樂的,因為這種積極滋長的個人快樂應該是每個人的理想目標。但在追求個人理想目標的過程中,我們要懂得舍棄機械的、單調劃一的、被動的灌輸方式,投放我們全部心智的力量,讓課堂真正回歸到教學的本質。
我們這個時代,不乏人云亦云的追隨者,我們真正缺少的是具有“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人才,陳寅恪先生的這句話,道出了生命課堂的本質。自然是孩子的天性,自由是孩子的本性,我們的教學往往割舍了生命的終極價值以求學問,我們力求“學”,卻忘記了“思”。事實上,富于學問并不意味著就是學成之士,分數和文憑也不意味著教育的真正目標與地位,但遺憾的是,功利的社會價值導向讓很多人忘記了教育的初衷,正如黎巴嫩著名詩人紀伯倫所說:“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以至于忘記了為什么而出發?!睏罹趴∠壬谖倚Ee辦的“全國‘詩性教育’背景下語文審美課堂研討會”上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取消高考,我們語文該怎么教?”這個問題讓整個會場陷入一片沉思。是啊,如果沒有社會功利的價值導向,我們該如何還原課堂以“生命的質感”呢?我想,我們是應該好好思考一下了。
審美課堂的特征之二,是浸潤與體驗。
多年來,我們追求“文化浸潤、情感體驗”的教學,走向精神的享受。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近年來我校語文學科開發的校本課程就是一個先行的例子,讓單個的信息匯成“浸潤場”,使“學校語文”“生活語文”“社會語文”和“歷史語文”融為一體,構建一種切實有效的“大語文觀”的語文學習環境,讓學生浸潤在文化的氛圍之中。這個“文化場”可以是物質的,但更重要的是人文的。
具體到審美課堂中來,我們的教學應該具備文化的底蘊、探討的氛圍、情感的體驗、知識與生活的融通、精神與心靈的覺醒……但更重要的是自覺地探求精神與創造意識的激發,這是“浸潤與體驗”的審美課堂真正的美學意義及教學價值所在。它將課堂強制灌輸的流俗摒棄在體系之外,甚至暫時放下了知識可以考驗或測量的概念,靜下心來,與知識和技能進行一場精神的互通與往來,這樣的教與學才是快樂的、積極的和審美的。
比如,在一堂詩歌寫作課上,我和學生探討“詩意不僅僅是(詩)最本質的要素,也是文章的要義”這個概念時,我例舉了陸蠡的《海星》一文,文章充滿了“把美好的事物打碎了給人看”的悲劇之美。上課前我曾和語文組的老師探討這則材料,有些老師認為不用為宜,理由是考慮到學生的情感體驗,這個故事太過沉痛。但我考慮再三,最終還是用了。因為,閱讀的初感是美妙的,它可以激發學生去深刻地審視自己、反觀自己的內心,這樣的情感體驗也是最真切的。悲劇最高的美在于我們能從悲劇中體會到積極樂觀的情緒,不勝唏噓或切膚之痛,其本身就是一種可嘆可感的美感。而這堂課從“文化浸潤,情感體驗”的角度出發,其初衷就是對學生的知識鑒賞力、探求精神與創作意識的激發。
第三,審美課堂是本真、唯美、超然的詩性教育內涵的體現。
教育作為一種人與人交往的活動,具有像詩一樣的美感和享受。所謂教育的詩性,就是把教育目標指向人,追求至真至善至美至愛的境界。審美課堂,除了知識與技能傳授技巧上的審美,更是在學生的心靈與精神上下功夫,讓學生擺脫喧囂與浮躁、充滿情感、融入理性的思考,獲得人生境界的提升。
課堂教學首先是求真的教學。什么叫好課?我認為,洗凈鉛華,只要學生真正有所得的課就是好課。好課是不拘泥于形式的,其本色是真,讓浮華一一褪盡,讓虛榮一一剝蝕,自自然然把收獲亮給內心的訴求。本色是一種情懷,一種境界,王國維說:“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倍已壑械木辰?,是清代大家惲南田對一幅畫景的描寫:“諦視斯境,一草,一樹,一丘,一壑,皆潔庵靈想之所獨辟!”藝術啟示的最深境界,是借幻境表現最深的真境。而課堂教學則是借助學生求知的好奇心,將所得訴諸學生直觀的心靈,而其間的“美”是附加的贈品。
教育是審美的教育,既洋溢“大氣、質樸”的文化氣息,又呈現“樸實、平實”的本真氣色,同時營造“和諧、向上”的發展氣勢??鬃釉衙烙鳛榻逃龑W生的重要內容列入課程表,制定了“六藝”,并把“禮”“樂”置于首位,他在《論語》中提出了人格的完善應“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近代教育家先生認為,人的一生從家庭到學校、再到社會,都離不開美育,美育可以使人達到新的境界。這種境界是超越功利、發乎本心的。什么是教育的超然?答曰:清風是式,真水無香,落花無言,人淡如菊。求真、求純、求樸、求本,拋開功利、潛心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