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9 10:39:25
序論:在您撰寫醫藥產業現狀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1、國內醫藥產業集群當前發展的原因及情況。在推動國內醫藥產業集群聚集的因素中,資源屬于最初原因,人力資源是非常關鍵的原動力,然而這些因素都影響著醫藥交易的成本。國內醫藥中有許多品種都具備傳統特點的產業優點,而化學原料制藥對技術的要求不高,同時也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非常適合國內相關的資源條件。我國地大物博,生物制藥業已經具備了較大的生產規模,并且還具備后發的優勢。當前伴隨各類疾病的持續增加,人類對于藥品的安全性越來越重視,臨床前以及臨床實驗項目的環節增多,對患者監測模式的不斷升級,新藥品開發的時間越來越長,再加上國內實驗環節基礎較差,致使國內生物制藥相關行業內部懸殊較大,脫節的情況非常嚴重,科研成果轉換率比較低[2]。
從全國范圍觀察,國內醫藥產業集群的發展具備特色化的、集中化的、規模化的以及區域化的特點。各個地區根據自身的地理條件,將自身的優點充分的發揮出來,并且采用對應的發展方式,推動國內醫藥產業的迅速發展,多年的發展逐漸形成了國內醫藥產業集群的增長極,而這“兩極”指的是國內醫藥產業目前已經形成了以華南地區與華東地區這兩個增長極,這當中華東地區是以浙江作為中心地點,比如浙江省的東南地區產業園,其主要是原料生產與出口的地區,僅這一地區去年的交貨值占到了全國份額的兩成,而華南地區則以廣東省作為中心。去年,這兩個省的醫藥產業的總產值接近全國總產值的三成?!拔妩c”則指的是西南、東北、華中、華南、華東這幾個醫藥產業集群的發達區域,當中西南地區是以四川作為發展的中心,東北地區是以黑龍江作為發展的中心,華中地區是以河北省作為發展的中心。
1.2、國內醫藥產業集群發展的特色。國內醫藥產業集群中,自發形成的醫藥產業集群基本上都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比如浙江省臺州市的國家級原料藥品出口基地;依靠政府規劃成功的醫藥產業集群,比如湖南省瀏陽生物醫藥園區、長春市生物醫藥企業集群、上海市張江區現代生化醫藥創新體系等。然而因為這些基地比較分散,在加上企業與其他相關部門之間缺少交流,自主創新能力不足,企業規模較小,具備競爭力的產品不足,并且有限的資源也被稀釋和削弱的缺點,國內還沒有能夠形成專業化分工明確的醫藥產業集群[3]。
2、打造中國醫藥產業集群的相關措施
通過國際上醫藥產業發展的實踐證明,醫藥產業采用產業集群的發展模式能夠取得非常好的效果。然而必須要重視的是,當前國內醫藥產業集群在發展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國內醫藥產業在發展的進程中必須要解決這些不足,才可以推動國內醫藥產業集群的持續發展,才能發揮國內醫藥產業集群的競爭優勢。
2.1、打造特色醫藥集群。打破“百群一面”的尷尬局面,國內各個醫藥產業集群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以及地區優勢,準確找到自身的位置,打造適合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國內醫藥產業集群。
2.2、推動國內醫藥產業集群中各個企業之間的合作。國內醫藥產業集群當前的發展相較于國際水平仍然偏低,這就要依靠政府的號召力,對國內醫藥產業集群給予正確的指引,政府要充分發揮自身的職能特點,促進國內醫藥產業集群中企業之間的互相合作。這樣,才可以充分發揮國內醫藥產業集群的競爭優勢與聚集經濟優勢。
2.3、增加研發投資,完善風險投資相應的網絡建設制度。國內醫藥產業集群整體的研發能力不足,創新能力也比較缺乏,政府必須增加對醫藥產業研發的投資額度。與此同時,政府要完善風險投資相應的網絡建設制度,為醫藥產業的研發投資提供對應的資金來源,徹底消除醫藥研發環節中資金不足的問題。
2.4、要鼓勵醫藥產業創新以及進行產權交易。要建設國內醫藥產業集群的科技創新機構,構建區域或者醫藥產業集群內部知識產權交易市場以及相應的風險投資基本保障,推動科技成果的持續拓展。采用研究合作、供應協議、授權協議、并購以及合資等多種模式來促進國內醫藥產業集群的戰略同盟,使得國內醫藥產業集群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獲得持續的研究開發能力。采用這些合作方式能夠能夠將投資風險降到最低,讓總體資源得到有效的整合,醫藥產業集群的要素得到合理的匹配,構建合理的資本傳遞鏈,讓風險投資管理在醫藥產業集群的投資更為健康且合理。
2.5、采用品牌打造戰略,打造中國醫藥產業集群的品牌效應。將中國醫藥產業集群打造成為世界知名品牌,有效的整合全國的醫藥產業集群資源,利用國內醫藥產業集群的特點,采用科學合理的宣傳方式來宣傳中國醫藥產業集群,不斷提高中國醫藥產業集群在國際上的知名度,持續擴大中國醫藥產業集群的發展空間。
關鍵詞:長吉圖先導區 醫藥產業 產業鏈 現狀 完善
長吉圖先導區為吉林省范圍內的長春市吉林市部分區域和圖們江地區,總面積約3萬平方公里、人口約770萬。這一區域面積和人口均占吉林省的三分之一,經濟總量占一半以上,長春、通化、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作為長吉圖導區核心城市,具備堅實的醫藥產業基礎和較強的科技支撐,是吉林省崛起、發展和騰飛的重中之重。
一、長吉圖先導區醫藥產業發展現狀
2011年,吉林省醫藥產業快速發展,實現銷售產值1150多億元。其中,規模以上醫藥制造業銷售產值819.11億元,同比增長50.5%。吉林省醫藥企業以通化、長春、吉林和延邊州四個地區為主要分布地,集中了全省82.89%的醫藥企業,其中通化地區最多,占全省醫藥企業總數29.98%。
長吉圖先導區醫藥產業發展參差不齊,以長春、通化和延邊地區的發展為例。首先,長春和通化(以下簡稱“長通”)兩地醫藥產業發展迅猛,已把延邊遠遠甩在后面。2006年,通化、長春、延邊醫藥工業產值分別完成95.5億元、87.6億元、19.7億元。其次,長通兩地已初步形成產業集群發展模式,而延邊尚處于自然發展狀態。通化、長春、延邊制藥企業分別為84戶、83戶、36戶,其中產值超億元企業為12戶、15戶、3戶。通化已形成東寶、修正、金馬、萬通、方大等9戶企業集團為支撐的醫藥骨干群體,實現了“小地方、大集群”格局。最后,長通兩地已建立較完備的醫藥產業自主創新體系,而延邊尚處于起步建設階段。長春市集中了吉林大學、長春應化所等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機構和國家及省部級重點實驗室、藥物安全評價中心、藥品臨床研究基地和新藥研發機構100多家,已初步形成了從基礎研究、小試、中試直至產業化的研發平臺和創新體系。
二、長吉圖先導區醫藥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長吉圖先導區醫藥產業形成了“一地兩域”、“4個醫藥園區”、“12個中藥產業基地縣”的集群式發展格局。但是在產業鏈建設及產業集聚方面仍需完善,突出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1、產業集群規模小,發展緩慢
在產業規模上,據統計,全國醫藥業總產值在2003年達到2800億元,浙江一些產業集群總產值在全國份額中的比重超過30%,而通化醫藥產業集群總產值在其中所占份額不足2%。在發展速度上,2003年石家莊制藥集團實現利潤8.94億元,與整個通化市大體相當,該集團年均利潤遞增率高達50.3%,而通化在同一時期年均利潤僅僅遞增10.2%。
2、大多數醫藥企業缺乏科技創新能力和專業人才
從醫藥產業集群發展實際情況出發,大多數醫藥企業的產品開發和設計能力比較薄弱、產品更新換代時間較長,創新能力、資金、技術不足,人員素質、管理水平不高。此外,通化制藥企業現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300余人,平均每個制藥企業不足4人,人才缺乏使通化醫藥產業集群缺乏科技創新能力,不利于市場競爭能力的提高。
3、醫藥企業產業鏈條不完整
醫藥產業缺乏統一完整的產業政策,沒有一個完整鏈接的平臺,使各個環節之間出現脫鉤,浪費過多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去完成鏈接,醫藥產品招標制度尚存隱患。
三、完善長吉圖先導區醫藥產業鏈對策分析
1、加強三市溝通,加快醫藥產業集聚
各級政府應加強市場監管,健全市場規則,提高市場誠信度,保證各類市場規范運作;加大對市場建設的扶持力度,為醫藥產業集群的發展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形成醫藥企業的集聚效應,依靠醫藥企業的集聚效應提升每一個企業的競爭力;引導醫藥企業集團式和集群式發展,積極吸引域內外戰略投資者、有實力的企業參與我醫藥企業重組,進行醫藥行業資源整合,使醫藥工業成為拉動醫藥產業發展的“火車頭”。
2、加大對通化醫藥企業基礎設施和信息服務的投入
各級政府應加大對醫藥企業基礎設施和信息服務的投入,使醫藥產業集群中的各個醫藥企業及時了解國內外醫藥科技發展新信息,及時進行各個區域內醫藥企業的醫藥科技信息交流,吸收醫藥研究新成果,以提高醫藥企業自身的創新水平,促進醫藥企業的發展和醫藥產業集群的良性發展。
3、加強通化醫藥專業人才的培養
長吉圖先導區擁有多所高校、專業科研機構,這是培養專業人才的必要條件之一。醫藥生產企業一方面應主動與國內外高校,特別是當地高校以及科研機構聯合培養醫藥科研、營銷、管理等方面的專業人才。另一方面應努力深化企業改革,改革產權制度,從醫藥企業產權結構上解決智力、知識等無形資產問題;努力培養具有較高素質的企業家,長期堅持“以人為本”,不斷努力提高醫藥企業的技術創新水平和競爭能力。
4、突出特色,加強中藥材種植基地建設
資源是產業鏈發展的源頭,中藥產品是長吉圖先導區醫藥產業的支柱,也是非常突出的特色項目,應該保持這一傳統的優勢項目,建設集約化、規范化、標準化中藥材種植基地。以已實施的規范化種植研究基地、規范化種植示范基地等國家級和省級示范項目為重點,建設符合GAP 標準的現代化中藥材種植園,進一步增強保障長白山壟斷性藥業原料資源的供應能力。
5、不斷完善三市醫藥企業創新體系
各級政府應出臺相應的激勵政策和獎勵措施,不斷完善通化市醫藥企業創新體系,以增強通化醫藥企業的競爭力,提高醫藥產業集群的競爭力,形成具有長吉圖先導區地區特色的建設格局。
參考文獻:
[1]劉仁敏.《通化醫藥產業集群可持續發展研究》[D].2009
[2]蔡志剛.《通化市醫藥產業發展與醫藥產業基地建設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1(4)
關鍵詞:生物醫藥產業;產業集聚;現狀
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石家莊作為傳統醫藥產業基地在經濟轉型中大力發展生物醫藥產業。目前,生物醫藥產業是石家莊的第一主導產業。產業空間集聚是生物醫藥產業健康強勁發展的的有效模式,是促進生物醫藥技術產業化,培育新興產業,帶動地方經濟增長的重要方式。2014年10月25日,石家莊市《高端生物醫藥戰略性新興產業區域集聚發展試點方案》得到批復,為石家莊生物醫藥產業的集聚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因此,本文以石家莊市生物醫藥產業為分析對象。
一、石家莊市生物醫藥產業集聚度
一般用區位商(Location Quotient)來測量產業集中度。區位商是指:一個地區特定部門的產值在地區工業總產值中所占的比重與全國該部門產值在全國工業總產值中所占比重之間的比值。區位商大于1,可以認為該產業在這個區域比較重要,有一定的專業化水平,可能構成產業集群;區位商越大,專業化水平越高;如果區位商小于或等于1,則認為該產業是自給性部門。
通過測算可以看出,在石家莊生物醫藥在全省的集聚度高,產業集聚格局形成,具有形成專業化的優勢。
二、石家莊市生物醫藥集聚發展的現狀
(一)產業集聚格局形成。通過上面的計算集聚度達到4點多,產業集聚格局形成,具有生物醫藥技術專業化的優勢。目前,石家莊市主要形成了以生產加工為重點的生物產業集聚區-石家莊經濟技術開發區,以生物醫藥技術研發和孵化為重點的高新技術開發區,以生物醫藥發酵產業為重點的趙縣生物產業區,以現代中藥和特色藥生產為主的欒城生物醫藥集聚區,以生物醫藥中間體的加工為主的深澤生物產業集聚區。這些園區有利的促進了生物醫藥產業集聚式發展。
(二)以核心企業為中心形成集聚。根據理論以及生物醫藥產業集聚區的成功經驗都表明核心企業可以很好的促進生物產業集聚。石家莊目前有華藥、石藥、神威、以嶺、四藥等全國百強企業,石家莊生物產業區的建設緊緊圍繞著這些企業。以嶺生物醫藥產業園位于新區、華藥新工業園位于開發區,神威在欒城生物醫藥產業區,石藥也在開發區建立新廠,這些龍頭企業有利的吸引了中小企業向此集聚。以這些龍頭企業為中心形成了企業群,很好的促進了產業集聚發展。
(三)占有河北省大部分的研發資源。石家莊市集中了河北省95%以上的生物醫藥科技創新平臺,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目前,石家莊擁有微生物藥物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全軍結核病防治重點實驗室、中歐生物醫藥聯合實驗室、石家莊市軟膠囊制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一大批省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有2家企業屬于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牽頭單位,4家企業擁有國家級技術研發中心,9家企業擁有省級技術中心以及20余家科研機構和相關高校。
(四)政府給予大量的政策支持。河北政府、石家莊市政府高度重視石家莊市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河北省政府了生物技術及醫藥產業“十二五”規劃。為進一步促進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石家莊市委、市政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促進生物產業的發展,并且加強專項資金的投入,以及引導風險基金投入,使投資環境不斷改善。2014年石家莊政府積極申請高端生物制藥產業集聚試點區的建設并得到批復,這一試點工作將有力促進生物醫藥產業向高端方向發展,提高產業增加值,促進產業發展。
三、石家莊市生物醫藥產業集聚存在的問題
(一)集聚效應不明顯。石家莊目前已形成五大生物產業集聚區,但是五大園區的定位是政府規劃的的,實際建設發展中產業園區沒有嚴格界定進入企業類型,導致企業隨意進入產業園,致使園區缺乏合理規劃與分工,產業鏈條同化,企業只在集聚區內享受了集聚的外部經濟,產業集聚的溢出效應沒有得到利用。此外,由于產業同化,造成各園區之間缺乏協作,生物園區之間的聯動創新能來沒有得到發揮。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的優勢以及集聚效應沒有真實發揮。
(二)處于產業鏈的低端,且產業鏈沒有有效整合。長期以來,石家莊市的生物醫藥產業主要從事的是化學原料藥的生產、原材料的供應、和中藥與特色藥的生產,即生產制造環節。這些生產制造產業處于產業鏈的低端,產業附加值較低,企業利潤低。另外,石家莊市的生物醫藥產業鏈的整合度較低,雖然通過兼并、重組等優化產業鏈,但是企業間協作機制不健全,搜尋成本、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在知識經濟時代,要促進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必須實現產業價值鏈最優化,通過產業鏈的協作、整合來降低各個生產環節之間的資源浪費。
(三)研發創新總體能力較低、技術能力較落后。由于石家莊是傳統醫藥大市,所以多數生物醫藥企業是在傳統醫藥企業的基礎上轉型過來的,轉型后沒有著力生產研發知識、技術密集型的產品,致使產業鏈中缺乏創新鏈條中的高成長公司,使產業集聚失去可持續發展的動力。石家莊市一些中小型生物醫藥企業在融資方面存在困難,產品研發、設計能力不強,只依靠單一藥品生產。此外,由于自身研發、技術較低,無法承擔一些外包服務,企業難以發展。
(四)生物醫藥銷售渠道冗長且較窄。目前,石家莊市大多數中小型生物醫藥生產企業是通過分銷的方式銷售藥品,主要銷售渠道是:生產企業―廠商辦事處―商―一級中間商―二級中間商―藥店或醫院。銷售渠道中間環節長,這樣會造成信息傳輸較慢,銷售效率低下,也勢必會影響生物藥品生產企業的效益。此外,石家莊大部分生物藥品銷售渠道較窄,銷售市場主要是區域市場,覆蓋率較低,缺乏大型的、可以覆蓋全國市場的醫藥銷售公司,生物醫藥銷售公司普遍較小,這必然會影響生物藥品價值的實現,不利于生物藥品成果的轉化。
(五)產業集聚機制尚未建立起來。石家莊生物醫藥產業空間聚集不是以內在的機制和產業關聯為基礎的,產業集聚機制沒有建立起來,主要表現在:一是網狀結構的產業鏈機制尚未形成。相互協作、相互依存的專業化、分工協作的產業鏈沒有建立。二是企業、中介服務機構與政府之間的合作機制沒有建立起來。專業化的中介服務機構,如投資銀行、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咨詢顧問等為新的生物醫藥企業服務的中介服務機構組織不健全,尤其是缺乏足夠的風險投資企業聚集在生物醫藥園區。三是“產學研”合作機制不完善。雖然石家莊市的大學、科研所較為密集,人才資源豐富,但由于歷史原因,石家莊的許多研究機構、學校隸屬于不同的組織,條塊分割嚴重,嚴重制約著生物醫藥產業內各主體之間的交流、協作與聯合。企業與本地大學、科研所的聯系較為松散,沒有形成戰略聯盟的關系。
參考文獻:
關鍵詞:醫藥產業;利用外資現狀;建議對策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3)03.0001.02
1引言
醫藥行業的三個基本特點是高投入,高風險,高回報。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醫藥產業屬于新興行業,面臨著諸如資金短缺,技術落后等問題,這嚴重制約了醫藥產業經濟的發展,也阻礙了我國醫藥產業的創新。
近年來,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以及我國改革開放進程的不斷加快和與國際接軌的要求,我國大量引入了外資。我國龐大的藥品消費市場對外資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大量外資進入了我國醫藥產業。外資的進入一方面帶來了充裕的資金,另一方面也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管理。但是我們也必須客觀地考察外資對我國醫藥產業的作用和影響。
2我國醫藥產業利用外資現狀
2.1外資的作用和影響
在當代世界全球化尤其是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各類國際資本頻繁流動,其中FDI(國外直接投資)是最主要的外資流動方式。跨國公司在經濟全球化大背景下,生產和技術轉移有一定的規律,其經營環境變化并非孤立的,其與組織結構的變遷互為因果并且還互相促進??鐕就ㄟ^大規模的海外投資和跨國并購,逐步建立起一體化的生產和研發體系,以更雄厚的實力參與全球貿易,技術創新等活動。發達國家為了輸出資本或占領市場,掠奪原料等目的,對其他國家和地區進行大量投資。而發展中國家由于資金技術等方面的不足,經濟發展緩慢,為了擺脫這一局面,紛紛以各種條件吸引外資。因為吸引外資不僅僅可以解決本國缺乏經濟實力的問題,還可以加快本國的技術方面的進步,促進本國發展。除此之外,外資還可以推動本國在國際貿易,人民就業等方面的成長。自改革開放以來,外商投資促進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而且由于技術轉讓和技術外溢效應帶動了中國的技術進步和管理提升,促進了產業升級。然而無論在理論還是實踐上,外資在帶來利益和發展的同時,還有可能帶來諸多負面影響,對此應有足夠的認識。
2.2我國醫藥產業利用外資的主要形式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全球醫藥市場全面復蘇,跨國醫藥集團迎來了飛速的發展。1980年我國建立了第一家合資醫藥企業,到目前為止,世界前20強的醫藥企業都已經在華建立合資和獨資公司。跨國醫藥集團已經成為了我國醫藥產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成為了我國醫藥產業經濟一個強力的增長點,成為了我國醫藥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跨國醫藥企業在華投資大概可以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以港澳臺資本為主,以勞動密集型企業為主;第二階段以規模龐大和技術含量高的國際醫藥集團公司投資為主??鐕t藥企業以FDI為主要的投資方式,有獨資經營,契約式合作經營和股權式合資經營等幾種途徑。
2.3我國醫藥產業利用外資的現狀
近年來外資對醫藥產業的投資不斷增加。在我國最大的500家跨國企業中,醫藥企業占14家,而外方有股權控制的就有13家。西安楊森和中美史克外方控股都超過了50%。隨著全球化的加快,進入我國市場的跨國醫藥集團,控股比例額越來越高,而且獨資企業比例也不斷增大。當前,在華投資的跨國企業中,排名在前十名的國家地區投資占整個行業外資的90%左右。跨國制藥企業中,美國占50%以上的份額,其次是德國。我國醫藥企業應用外資逐年增長。
隨著外資投資額的不斷增加,外資企業不僅影響了生產經營,而且在市場的份額也在增加。近年來用藥市場,出口市場屬于合資企業的份額一直在穩步增長。
總的看來,在全球醫藥產業轉移和新醫改的推動下,我國已經成為了全球醫藥企業的新興市場,并有望成為全球藥品制造中心以及最大的醫藥市場。當前,跨國醫藥公司在中國的投資非常頻繁,深度廣度也不斷擴展。外資加速進入中國市場,帶來了新的醫藥產業競爭格局。外資企業已經成為了我國醫藥產業的主要角色之一。在當前復雜的產業形勢下,國內企業和外資企業已經呈現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方博弈特點。
3外資對我國醫藥產業的影響
3.1外資對我國醫藥市場的控制率影響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醫藥市場加強對外開放,外資企業紛紛通過并購或者參股或者獨資等方式擴大對華投資。外資企業憑借其獨特的優勢,生產和進口的藥品占據了大城市醫藥市場的60%以上,而在全國整個醫藥行業中的總銷售額占據的份額基本維持在26%-27%左右,而在醫療器械等高端產品則超過80%為外方占有。而且我國醫藥企業存在技術落后,集中度低,經營管理不善,銷售半徑短,流通成本高等問題,短期內難以和外資企業競爭,預計未來幾年外資的市場控制力率可能會有進一步的提高。
3.2外資對我國醫藥產業貿易競爭力的影響
國際市場份額和固定的市場份額表現了市場占有率。而市場占有率是最直接的表現醫藥產業競爭力的指標,我國醫藥產品在國際市場的市場占有率越高,表明我國醫藥企業的競爭力越強。當前世界醫藥市場幾乎被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占據了大半。中國本土醫藥制造業能夠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藥品極少,特別是美國和歐洲等發達國家的醫藥市場的進入門檻奇高,要求也多。這使得中國的藥品難以進入其醫藥市場,而具有某種程度上的優勢的特色中藥也很難形成競爭力,因為歐美的注冊和認證制度有差異,所以中藥只能以保健品的身份進入。從統計數據來看,中國醫藥產業占據國際市場的份額一直都比較小。而外資的引入對我國出口市場占有率有較為積極的影響,近年來我國出口藥品份額逐年增加。但是卻又有如下特點,一是出口的市場格局沒變,高端市場還是以有外資背景的企業加工貿易的產品為主。二是出口公司規模偏小,一些外貿公司出口的比值下降。三是由于我國藥企生產的藥品大多為仿制藥,創新不足,導致出口量大卻價格大減。
總體來說,我國近年來醫藥產品出口依舊保持快速增長,但出口企業規模小,缺乏核心競爭力,品牌創新都不足。
眾多跨國企業看中了中國市場巨大的消費潛力以及低廉的勞動力成本,爭在中國投資建立藥品生產基地,一方面爭奪中國本土的醫藥市場份額,一方面又生產的藥品返銷國際市場。所以外資對中國醫藥的出口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卻仍然缺乏根本上的促進作用。
3.3外資對我國醫藥產業技術和品牌的影響
20世紀90年代之前中國的專利法不承認國外藥品專利權。國內企業可以隨便仿制國外的專利藥品。導致國內醫藥企業都以發展仿制藥為主,新藥研制嚴重滯后,絕大多數企業缺乏研制新藥的動力和能力,我國除了青蒿素以外基本沒有能在國際市場上有名氣的西藥品牌藥,研發領域呈現規模小,能力弱,人才嚴重不足的特點。根據有關統計,我國近年來生產的藥品中絕大部分為仿制藥,新藥的比例不足3%。幾乎所有的先進的技術都來源于國外,新藥基本為外資公司壟斷和控制,醫藥產業對外的技術依存度非常高。
目前在中國最暢銷的藥品中超過80%是外國品牌藥。進口藥品的市場份額直線上升,跨國企業對中國市場的品牌傾銷越演越烈。而我國生產的藥品絕大部分是仿制藥和原料藥等,在品牌方面幾乎沒有任何話語權,難以和跨國企業競爭。
3.4外資對我國醫藥產業國際化進程的影響
隨著世界各大醫藥公司對中國市場的滲透以及國內市場的日益開放,中國已經是一個國際化的市場,國內企業面臨著國際化競爭。
我國加入WTO之后,對醫藥流通行業全面開放,大幅度降低關稅,取消非關稅壁壘,外資企業可以從事進出口貿易,參與藥品經營,進行藥品的批發零售配送。尤其是實行基本藥物制度之后,外資企業更是競相降低藥價,加劇本土醫藥企業和外資企業的競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國本土企業競爭力。
我國制藥企業呈現規模小、分布分散等特點,和國外集中度高的醫藥巨頭企業進行競爭,處于非常劣勢的地位。即使國內最大的企業如哈爾濱集團、華北制藥集團等,在技術研發、管理經驗這些方面,和跨國企業比也顯得非常弱小。目前,我國企業在國際企業并購的大趨勢下,借鑒歐美日先進經驗,通過并購淘汰規模小、經濟效益差的企業,大力提高我國醫藥行業集中度。今年來我國醫藥產業逐漸實現規模化經營,提高了國際競爭力。
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應用于醫藥行業,加快了醫藥產業現代化進程。當今網絡技術不僅縮短了交流的時間空間,還降低了成本和費用,加速物流信息。網絡技術傳媒等在醫藥產業的廣泛普及應用,加速了醫藥產業的信息化和國際化。
4對策和建議
4.1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對外資進行合理的引進
要利用外商直接投資促進我國醫藥產業發展,必須完善相關法律政策體系,為吸引高技術外資醫藥項目、提高利用外資層次提供好的平臺。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依法規范外資活動。考慮到外資的負面效應,對外資進行鼓勵是必須的,但完全放棄產業的保護卻不可行。應該適度設置非關稅的壁壘,在能夠保護國內醫藥產業發展的同時也鼓勵跨國公司對華投資。
4.2為引進先進技術提供便利和支持
以市場換技術是一種提高東道國技術水平的常見措施,但跨國醫藥集團為保持其競爭實力,也會采取一些措施阻止技術外溢。因此培育有效的市場競爭才是促進技術引入的有效途徑。要提高醫藥產業的競爭力,引進技術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引進后進行消化吸收。國內企業的研發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R&D投入等都非常影響一國的吸收能力。因此政府需要采取補貼等財政政策,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以增強吸收能力。
4.3鼓勵國內企業聯合重組,以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
我國的醫藥行業存在規模小、分布不集中等特點,面對嚴峻的國際醫藥市場競爭形勢,要鼓勵國內企業通過生產要素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實現專業化的生產和規模經營能力,以增強自身實力。并且按照政企分開、權責對等、管理科學、產權明晰的原則建立現代化的企業管理制度,實現企業經營機制轉變,提高本土醫藥企業在技術水平和經營模式方面的國際化程度。
4.4合理利用外資,加強自主創新
市場開放和技術引進為國內醫藥企業學習先進技術提供了機會,然而技術引進并不等于技術創新,因為技術引進只是提供了學習的機會,要想實現真正的技術進步,必須要對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并能夠轉化成自主知識資產,才能真正達到通過引進外資提高我國醫藥企業的自主研發創新能力的目的。因此,在當今開放條件下,在合理利用外資基礎上,始終堅持自主創新的原則才是提高醫藥產業競爭力的選擇。要實現新藥研究由仿制到創造的轉變,就必須加強醫藥創新技術的研究。同時對醫藥研究的單位和醫藥企業現行體制必須進行改革,推動創新成果轉化和成果產業化。另外要完善科技投資的機制,多元化多渠道多方式吸取資金,用以增加醫藥科技投入。
參考文獻
[1]黃志勇,王玉寶.FDI與我國產業安全的辯證分析[J].世紀經濟研究,2004(6):35.41.
[2]于倩,向君.后過渡期FDI與中國產業安全問題研究[J].社會縱橫,2006,(3):35.37.
[3]劉鵬飛.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產業結構影響分析[J].蘭州學刊,2006,(9):158.160.
[4]梁銳,龍勇,劉力昌.我國醫藥行業產業組織特征及產業效果政策研究[J].當代經濟科學,2007,(3).
[5]茅寧瑩.國際醫藥產業技術與戰略新動向對我國醫藥產業發展的啟示[J].上海醫藥,2006,(6).
[6]馬愛霞.中國醫藥市場分析及企業應對策略[J].中國藥業,2002,(6).
[7]桑國衛.國際醫藥產業發展特點與我國創新藥物研究近況[J].齊魯藥事,2005,(1).
[8]岳純,趙洪進.FDI和產業規模與我國醫藥產業市場集中度關系的研究[J].商業經濟,2009,(12).
關鍵詞: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發展策略
基金項目: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湖北省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現狀及其產業集群培育策略研究》(項目編號:2010b104)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原標題:湖北省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收錄日期:2011年11月1日
一、產業集群: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有效選擇
美國商學院波特教授1990年提出,產業集群是指在特定區域中,具有競爭與合作關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關聯性的企業、專業化供應商、服務供應商、金融機構、相關產業的廠商及其他相關機構等組成的群體。產業集群強調的是地理群聚現象對生產力和創新能力的意義。產業集群的核心是在一定空間范圍內產業的高集中度,這有利于降低企業的制度成本、生產成本和交換成本,提高規模經濟效益和范圍經濟效益,提高產業和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生物醫藥技術產品和服務創新的成本高昂、風險大、周期長、投入資金大、技術環節多。一個成功的生物醫藥技術產品一般要用20年才能完成商業化。生物醫藥產業的集群化是一種有效的避險機制和競爭利器,是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1、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化發展有利于提高創新效率。新藥開發所需的各個技術平臺如高校、研究機構、企業在創新過程中存在邏輯關系,組成了產業的創新鏈。創新鏈中相關機構的集中和協作具有增值效應、加速效應、集聚效應和輻射效應。
2、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化發展有利于形成聚集經濟效應,提升醫藥企業競爭力。醫藥企業集群化發展不僅可以促進企業、大學、研究機構建立相互交流和學習機制,提高知識構建和組織競爭能力,吸引更多的技術、人才、資金、項目的注入。
3、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化發展有利于集群內部企業實現人才、技術、基礎設施和設備等方面的資源共享和整合。并通過打造一定的產業特色形成“區位品牌”效應,實現利益共享。
在美國醫藥產業中廣泛存在著產業集群。如波士頓、舊金山灣、華盛頓等生物醫藥集群,成為地方經濟的支柱,帶動全美乃至全球的生物醫藥創新與產業化進程。近年來,國內也出現生物醫藥企業集聚發展現象,發展勢頭迅猛。根據集群的特點分為:一是外商直接投資帶動的外向型加工業集群,以天津、西安為代表;二是利用本地豐富的藥材資源優勢建立起來的醫藥產業集群,主要分布在中西部以中成藥為主、東北地區中西醫藥結合、沿海東部地區的海洋藥品;三是依托密集的國家科技資源形成的高科技醫藥產業工業園,主要分布在科技基礎雄厚、有眾多科研機構和大學的大城市及省會城市。如,吉林通化醫藥城、上海張江“藥谷”、北大生物城、廣州國際生物島等??梢?,國際國內現代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和布局具有空間集聚發展的內在需求,產業集群是實現生物醫藥產業持續發展的有效選擇。
二、湖北省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發展的比較優勢和面臨的主要問題
湖北省具有發展生物醫藥產業的資源優勢和一定的產業基礎,在以下幾個方面具有一定比較優勢:
1、藥材資源豐富,具備產業發展的良好基礎。湖北省地處長江中游南北過渡地帶,氣候多樣,地貌類型復雜,蘊藏著3,970多種豐富的中藥材資源,占全國品種數量的75%,居全國第二位;家種藥材產量居全國第7位,野生藥材蘊藏量居全國第11位;且鄂西素有“華中藥庫”之美譽,神農架有“藥國”之稱。
2、醫藥科研力量雄厚。湖北省生物技術與新醫藥研究機構眾多,研發機構有58家之多,科研人員4,000多人,其中兩院院士12人。擁有8個國家重點學科、12家部屬研究試驗基地、8家國家藥物臨床試驗研究基地、4家國家重點實驗室、15家省級重點實驗室和10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一些有實力的企業,都建立了自己的研發機構,17家醫藥企業技術中心被認定為國家級和省級技術中心,整體醫藥研發力量在全國具有較強優勢。
3、產業發展初具規模。湖北省現有藥品生產企業278家,通過GMP論證企業269家。擁有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龍頭骨干企業,如武漢健民、馬應龍藥業、人福藥業等8家上市企業,以及一批具有相當知名度的中藥老品牌“健民”、“中聯”、“馬應龍”等。
4、生物醫藥園產業聚集區逐漸形成。湖北省醫藥產業已初步形成以高校、科研院所為源泉,以現代生物醫藥和中藥現代化為重點,以高新技術園區為基地,以骨干企業為主體的發展態勢。湖北省先后開發建設了關南、南湖、葛店、沌口等生物醫藥產業園和武漢江夏“國家中藥現代化產業基地”。2009年9月,國家級生物產業基地“光谷生物城”的批復建設,是湖北省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相對來講,湖北省在生物醫藥產業方面起步較晚,產業建設和發展所需的關鍵要素比較薄弱,如核心技術及其研發能力、創新型及創業型人才和企業、風險資金普遍比較缺乏,主要問題如下:
1、多、小、散、亂的行業格局。湖北省生物醫藥產業整體規模偏小,醫藥行業的集中度低,大型生物科技領軍型企業仍然比較缺乏,中小企業居多,且技術和管理水平普遍不高。同時,大、中、小企業之間基本沒有建立起上下游的產業鏈條關系。整個生物醫藥產業集群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集聚力不夠強。集群內缺乏龍頭企業發揮牽引和吸聚作用,缺乏重量級產品,品牌效應不明顯,由品牌帶來的無形價值較為有限,對企業競爭力的提升和集群發展產生制約。
2、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研發技術,創新能力不足。相較國內外知名的生物醫藥企業,湖北省生物醫藥企業總體上技術含量偏低。企業在研發上的投資額遠不能與國際國內大企業相比及,企業自主技術創新機制尚未有效形成。大多數企業還是通過引進技術發展起來的,擁有自己專利技術的企業很少。
3、產業鏈條的協調性較差,技術成果產業化受阻。生物醫藥集群內企業間關聯度不高,技術開發者之間的聯系松散,在創新網絡和共享關聯組織群中缺乏有效的整合,降低了產業集群的合作效率。一些科研成果由于無中試基地或無資金進行中試、放大,其科研產品不能直接延伸到產業鏈條的下游,從而大大影響了科研成果的產業化。同時,科技中介機構不發達,依然存在服務效率不高、服務深度不夠等問題,科技成果經紀人和有較高信譽的科技成果評估機構的缺乏,也影響了科研成果的轉化。
4、缺乏具備比較優勢的自有特色。從產業集群的重要載體――生物醫藥產業園的定位來看,集群內產業鏈同化,產業模式雷同,缺乏合理規劃和分工。產業模式的同化和產業領域的重疊必將導致園區間的協作和專業化分工出現問題,各種項目重復建設,資源嚴重內耗、產品的同化又導致市場競爭力的缺乏、影響生物醫藥園區創新能力的形成和提升,影響競爭優勢的形成,因而失去了產業集聚和產業布局的重要目的。
5、支持技術創新的產學研體系和產業服務平臺不夠完善。湖北省生物醫藥科研機構眾多,但產學研體系不夠健全完善,無法吸引和斂聚培育技術創新的優勢知識源和技術源,科技創新氛圍不濃,科技成果轉化率偏低,僅為25%,產業創新和服務平臺的打造滯后,對研發型生物醫藥企業的吸引力不夠,對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引導和扶持薄弱。
三、基于產業集群的湖北省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策略
生物醫藥產業集群是指以生物醫藥產業為核心、相關輔機構為支撐,在擁有同一產業的范圍內高度集聚,相互之間存在著密切的垂直和水平聯系,區域綜合競爭力不斷提升的生物醫藥企業和相關機構所構成的地域產業綜合體。其中,制藥企業是產業集群核心產品的生產者;科研機構是為藥品生產企業提供所需的技術支撐服務;公共平臺則是為成品商、供應商提供服務的金融、保險、運輸、教育、培訓等機構;政府管理部門是為集群內醫藥企業服務的本地政府部門、技術監測與監督機構等。鑒于國家級生物產業基地建設的重要歷史機遇,湖北應充分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充分發揮其在生物醫藥產業方面的優勢,加強產業要素的整合和規模集聚,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產業發展的首要任務,具體可以從產業集群的區位和要素聚集模式、產業創新模式、管理和服務模式三個方面來著手:
1、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培育有特色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區位模式和要素聚集模式。應充分考慮湖北省所具有的生物醫藥資源、技術及人才等方面的比較優勢,充分利用人才和技術的“溢出效應”,依據產業特色和區位優勢,因地制宜地選擇科學合理的發展定位,集中突出打造優勢產業,打造有核心競爭力的特色產業??梢酝怀錾镔Y源區域優勢,如光谷生物城將其半徑延伸擴大到神農架和鄂西北這些享有豐富藥材資源的地區,為研發和生產奠定了良好基礎;突出生命科學領域的新技術、新發現,圍繞一簇關鍵技術,沿著技術創新和擴散的途徑來培育產業集群,如光谷生物城可以集中突出生物工程、基因技術的產業應用;突出特定的領域和市場,將符合上、中、下游產業鏈關系的企業有機結合,如廟山醫藥產業園突出以濱湖雙鶴為主體的大輸液生產基地,和以馬應龍為主體的中藥外用藥生產基地的建設,而后者又可以圍繞如中醫藥種植、中間體加工、中醫藥保健和中醫藥文化進一步發展,形成橫向一體化的中醫藥產業集群。
2、從產業集群角度整合科技力量,開拓產業創新模式。生物醫藥集群的最為關鍵和本質的特點就在于科技創新在集群中的核心地位,即生物醫藥產業可以在集群這種組織形式下使科技的產生、傳遞和應用方面具有高效率。
其一,應積極吸引和培育科技創新的優勢知識源和技術源。生物醫藥行業是典型的知識與技術密集型行業,行業最終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生物醫藥科技園區要想發展壯大,不僅要吸引國內外大型醫藥企業集團的進駐,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吸引和培育技術創新型人才。通過加大海內外公開招聘科技和管理高層次人才的力度,加強自身的人才培養和科技團隊建設,在人才引進和聯合培養方面建立穩定的激勵機制,創建良好寬松的學術氣氛和創新環境,提供穩定的科研經費,以此培養和造就一批達到前沿水平的技術、科研和管理人才隊伍。人才的集聚會不斷衍生生物醫藥企業,生物醫藥企業的集聚又能不斷吸引投入該領域的資本和研發機構的入駐,如此相輔相成,形成生物醫藥產業的集群效應。
其二,通過產學研合作推動促進產業價值鏈的橫向分工和集聚效應。相對于其他高新技術產業而言,生物醫藥技術大多從基礎學科中衍生出來,大學和科研機構是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系統中的創新源,而企業則是其中的創新主體,加強產學研合作是構建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的重要前提。湖北省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應圍繞生物制藥、化學合成藥、現代中藥和生物醫學工程等領域的關鍵共性技術,通過科技計劃及政策引導,建立企業與中科院系統、重點大學實驗室的戰略技術創新聯盟,積極搭建各類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的平臺,推進產學研結合,以加快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的科技成果轉化速度。對于科研力量雄厚的湖北省生物醫藥產業而言,從集群角度整合科技力量對于推進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3、積極推進專業化的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完善產業集群管理和服務模式。首先,應充分發揮政府的組織、引導和協調功能,為醫藥產業集群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環境。推進政府統籌制定全省各地區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發展規劃和政策,做好發展目標定位、規劃引導、政策扶持、項目建設、矛盾協調等組織管理工作,逐步完善產業發展激勵政策,打造高效的政府服務和專業的公共服務平臺,積極營造有利于集群發展的知識產權保護和服務環境;其次,生物醫藥產業是知識創新、技術創新、成果轉化、規?;a各個環節的整合。一個具有發展潛力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除了擁有核心產業之外,還應構建專業化的公共服務平臺,這樣才能將集群聯系為一個有機整體,才能推動大學、科研機構以及新創企業產業化的順利進行。廟山醫藥產業園在園區設立醫藥科技企業孵化器,孵化器與武漢生物醫藥基金等風險投資和金融機構結成戰略聯盟,為入孵企業和項目提供完善的資金平臺,扶持促進新企業的誕生。孵化器還成立了新藥開發CRO機構,接受企業委托進行臨床前研究、臨床試驗、數據資料分析、法規咨詢等專業服務。通過產業服務平臺的建設,加速了園區科技成果的產業化進程,有效整合了各方專業優勢形成了集群效應;再次,生物醫藥產業對資金的巨額需求和高風險性,決定了絕大多數醫藥企業無法通過自有資金投入實現投資―盈利―再投資的良性循環,而需要外部資本的大力介入。因此,良好的投融資環境是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建立多元化省級創新創業投資平臺,積極吸引政府、金融、民間等多種資本參與,拓寬引導資金來源,探索發展創業投資風險補償制,為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發展營造良好的投融資環境。
四、結束語
生物醫藥產業具有典型的知識、技術密集型的產業特征,其產業鏈的各個環節緊密相連,尤其是生物技術創新、新藥研發、生物技術的產業化等過程的實現,嚴重依賴于生物醫藥研究機構、相關企業之間的密切聯系,而這種聯系表現在地域空間上則是機構、企業集聚的趨勢和結網的特征。湖北省應充分發揮生物醫藥科研、產業和資源領域的優勢,系統設計并不斷完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培育策略,合理地規劃和定位生物醫藥產業,選擇適當的區位模式和要素聚集模式、產業創新模式、管理和服務模式、增強生物醫藥產業的創新能力,提升產業競爭力,逐步完善集群產業鏈,以促進湖北省生物醫藥產業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的跨越式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劉曙光.國外生物科技園區發展模式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02.11.2.
關鍵詞:岳池;生物醫藥;園區;科倫
一、岳池縣醫藥產業工業園發展現狀
1.1四川省政府全力支持,廣安市回鄉創業園成為全省唯一的醫藥產業重點培育基地。并依托“偉人故里”和川東地區的便利條件,園區藍圖規劃已頗具規模。
1.2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已經成為體系、頗具規模的醫藥產業工業園。園區內推行“保姆式”服務機制,每個企業都有一名縣級領導定向聯系,幫助企業排憂解難。園區設施齊全,“七通一平”,完全按照一流醫藥園區標準建設。同時組建綜合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招商引資專業隊伍。對投資客商給予最大限度的優惠政策。
1.3醫藥產業資源豐富,如中藥材種植已經普及,并緊靠兩大天然藥庫——峨眉山和阿壩州。
二、中國先進醫藥產業園區分布與特點
中國目前主要的生物醫藥產業園分布。
華東地區列舉部分園區(10個):上海市張江高科技園區、蘇州工業園區(蘇州生物納米科技園)、南京生物醫藥谷、江蘇連云港新醫藥產業基地、杭州傳化科技城、廈門北大生物園、泰州醫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青島藍色生物醫藥產業園、山東國際生物科技園、合肥醫藥健康產業園。
華南地區列舉部分園區(10個):深圳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廣州開發區(廣州國際生物島、廣州科學城)、深圳北大生物谷、順德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廣東中山國家健康科技產業基地、南寧生物制藥產業園、海口“藥谷”、玉林國際中藥港、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福建廈門生物醫藥產業園。
北方地區列舉部分園區(10個):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中關村科技園區(北京亦莊科技園、北京大興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北京海淀生命科學園)、長春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園、吉林通化醫藥城、吉林延邊敖東醫藥城、哈爾濱利民醫藥科技園、河北冀港中醫藥港、遼寧本溪中醫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園、河北省(石家莊)高端醫藥產業園、山西中朔生物醫藥園區。
西部地區列舉部分園區(10個):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陜西九州生物醫藥科技園、寧夏“西部藥谷”、甘肅國家級醫藥基地、新疆“天山藥谷”、重慶市生物科技園、云南中華生物谷、貴陽藥用植物園、內蒙古生物科技園、四川廣安回鄉創業園(岳池生物醫藥產業園)。
2.1岳池建立醫藥產業園存在的潛力與機遇。
從上述分布上看,岳池既不是經濟發達的大城市,也不是靠近重要的交通口岸,劣勢一目了然。只有從別的地方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優惠的政策,才能揚長避短,吸引更多的醫藥企業前來考察、落戶。岳池隸屬四川,靠近重慶,可以說對兩大城市都有著依賴性。岳池完全可以依托兩大城市,建立名義上的“下屬園區”,讓想落戶重慶、成都的醫藥企業來岳池考察。但是,必須清醒的認識到,上述圖表中的園區都是各個省級單位的“核心園區”,也就是說舉全省之力求得發展。因此,岳池在省市政府高度重視的基礎上,必須進一步爭取省、市級政府更大的支持。
2.2“天然藥庫”的優勢并沒有得到充分體現。
我國著名的“三大天然藥庫”四川峨眉山、吉林通化、云南西雙版納在天然中藥材產量上一直享有盛名,但是其周圍并沒有全國排名靠前的生物醫藥產業園。吉林通化一直是老牌的“天然藥庫”,算是“三大天然藥庫”中名氣最大的。其主導名牌通化東寶、修正藥業、金馬、神源、白雪山在全國醫藥企業中都有一席之地,但最好的修正藥業2012年排名中也只排在34位,其余的都沒有進入100強。這充分說明,建立現代化的規模宏大的生物醫藥產業園,天然藥材基地并不是至關重要的條件。
三、落戶岳池醫藥產業園區的生物醫藥企業特點
從已經落戶廣安回鄉創業園的部分知名醫藥企業中(如;科倫、科創、禾邦),對比分析各自特點及共同點。
3.1.除科倫醫藥集團外,其他醫藥企業在省外都沒有分公司??苽惣瘓F在省外有分公司,是因其特殊的歷史原因,在醫藥產業領域具有特殊性。醫藥企業跨省引進難是目前全國各地招商引資共同的難題。各省藥監部門對藥品生產企業開辦分廠都有距離方面的限制性規定,對企業在其他省所取得的一切證明文件都不予認可。外省醫藥生產企業變更生產地址及增加生產車間到我縣難度很大。
3.2科倫藥業生產和銷售包括輸液、粉針、凍干粉針、小水針、片劑、膠囊劑、顆粒劑、口服液以及原料藥、醫藥包材等共計518個品種871種規格的醫藥產品。主要生產大容量注射劑類藥品。由于生產量大基本壟斷了川東地區的銷售,且受到岳池地方的保護,再引進輸液水類型的企業也不現實。但是外來醫藥企業到東部投資主要是因為不便于運輸的輸液水類型,對于便于運輸的顆粒藥等投資新廠可能性小。
3.3科倫、科創、禾邦公司擁有從中藥材種植到中成藥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完整的產業鏈。藥學碩士、教授、研究員等高級職稱人員,經濟管理、藥學等各類專業技術人才一應俱全。
四、岳池縣建設醫藥產業園需提升的軟硬件及措施
內蒙古、遼寧、吉林、青海等蒙古族聚居地區疆域遼闊、資源豐富、水草肥美、氣候和地理環境獨特,蒙古族人民長期狩獵、放牧、逐水草而居的馬背生活,孕育了具有鮮明特色的蒙醫藥學并創造出了寒熱理論、滋補理論、三根學說、七素學說、臟腑理論、六基癥理論等完整的理論體系,形成了防治風濕、心腦血管病、婦科、肝病、腎系疾病等類疾病的特效方法。蒙藥品種多達2200余種,甘草、黃芪、麻黃、肉蓯蓉等藥材馳名中外。蒙醫藥學在實踐中積累了近10000余種療效顯著的蒙藥方劑,具有“生、猛、簡、廉、綠色”的特點,在治療常見病、多發病和一些疑難病方面,有著獨特的治療經驗和顯著療效,是中醫藥產業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由于人們對醫藥產品的消費理念和其他需求因素的變化,中蒙醫藥等民族醫藥產品的消費市場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遞增。同時,由于中蒙醫藥等民族醫藥具有藥食同源、毒副作用低、療效確切等特點,因而越來越為人們所關注,這也為中蒙醫藥等民族醫藥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機遇。
截至2005年,全國共有專業蒙藥生產企業6家,另有數家中藥企業同時生產少量蒙藥產品。這些企業主要分布在內蒙古、東北等地,其中內蒙古最多,有5家專業蒙藥制藥企業。這些企業的設立時間最早可追溯到上個世紀50年代,最新的在2005年建設完成。從產出收益情況看,除內蒙古奧特奇蒙藥股份有限公司金山蒙藥廠在2005年建設并取得生產許可證,尚未生產及產生效益外,其他5家專業蒙藥制藥企業全年總產值不足2億元;其中產值超過5000萬元的1家,產值1000萬元以下的1家;年利潤過1000萬元的1家。但是各家企業均保持了非常高的增長速度,行業平均增長速度超過了30%,其中內蒙古奧特奇蒙藥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下屬企業烏蘭浩特中蒙制藥有限公司近4年來保持了100%以上的平均增長速度,發展勢頭十分迅猛。
蒙醫藥治療方面,內蒙古各個盟市及多數旗縣、遼寧、吉林、青海等省的許多地區都有蒙醫醫院,其他綜合性醫院中也多開設了蒙醫科室,在保障人民身體健康、維護民族團結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蒙醫藥教學方面,內蒙古醫學院和內蒙古民族大學蒙醫學院都開設了門類齊全、學科豐富的蒙醫、藥專業及課程,大批擁有博士、碩士學位及各種專業技術職稱的教師在兩校中授課。兩校均具備了蒙醫藥相關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學位的授予資格。
蒙藥研究方面,以內蒙古蒙藥技術研究工程中心為代表,已經形成了一定數量的企業技術創新中心,成為蒙藥新技術、新產品開發的生力軍;以中國藥科大學為代表的國內著名藥學高等院校已與內蒙古有關蒙藥企業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并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內蒙古各個盟市及遼寧、吉林、青海等省的許多地區設立了蒙醫藥研究所,專業進行蒙醫藥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及傳統理論的挖掘和整理工作;中國藥科大學、內蒙古醫學院、內蒙古民族大學和內蒙古大學等大專院校,也在人才儲備和新產品研發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蒙藥的發展已呈現出生機勃勃的發展形勢。
二、蒙醫藥產業的優勢
雖然蒙醫藥的發展基礎還非常薄弱,發展的程度還很低,在全國的醫藥產業中只占據很小的市場份額,甚至與其他一些民族醫藥相比也還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蒙醫藥產業的發展具有明顯的優勢。
(一)蒙醫藥擁有非常完善的理論體系
蒙醫藥歷史悠久,內容豐富,是蒙古族人民同疾病作斗爭的經驗和智慧結晶,是蒙古族文化的具體體現。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蒙醫藥吸收了中醫藥、天竺醫藥、波斯醫藥等各民族醫藥的精華,加以融合與吸收,形成了獨特、嚴謹的理論體系、治療方法和用藥理論,在長期的實踐中創造出了寒熱理論、滋補理論、三根學說、七素學說、臟腑理論、六基癥理論等完整的理論體系,并形成了大量的文獻資料,成為我國民族醫藥中擁有完整理論體系的少數醫藥體系之一,這為蒙藥的發展打下了非常堅實的理論基礎。
(二)蒙醫藥產業近幾年得到了迅猛的發展
蒙醫藥的歷史非常久遠,但是直到“十五”期間才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從研發機構的角度上說,2000年以前,蒙藥產業幾乎沒有企業的技術研發中心,研發機構僅限于各地的蒙醫研究所及幾所大學的研究力量,多年沒有新產品推出,研發工作進展緩慢。2002年以后,內蒙古蒙藥技術研究中心、北京天驕奧特奇中蒙藥工程技術研究有限公司等企業技術創新中心相繼成立,極大地活躍了蒙藥的研究開發工作。內蒙古蒙藥技術研究中心和北京天驕奧特奇中蒙藥工程技術研究有限公司僅2004、2005兩年申報的蒙藥新技術、新品種獲得國家SFDA受理就達37種,大大超過了其他研發機構獲受理品種數量的總和,加快了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速度,提高了研發層次,同時形成了良好的人才梯隊。從教學的角度上來說,原通遼蒙醫學院在聯合了其他幾所院校的基礎上,在“十五”期間擴大為內蒙古民族大學,招生數量大大增加,專業類別和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內蒙古醫學院的中蒙醫學院和藥學院均開設蒙醫藥課程,學科門類不斷健全,2004年剛剛投資改建了蒙藥綜合實驗室,2005年又新建了蒙藥教學樓,教學能力和實驗水平大幅度提高;特別是蒙藥企業與中國藥科大學等高校的緊密合作,更是為人才培養、產品研發創造了非常好的條件。從生產的角度看,2000年前全部4家專業蒙藥廠的年總產值僅4000多萬元,產業規模非常小。2001年后,蒙藥產業開始進入加速期,各個蒙藥生產企業的年增長速度均超過30%,烏蘭浩特中蒙制藥有限公司更是達到了每年超過100%的增長速度。2005年,幾家蒙藥生產企業的總產值已經接近2億元,內蒙古奧特奇蒙藥股份有限公司新建的全國蒙藥生產能力最大的金山蒙藥廠也正式竣工,并于2005年底獲得了生產許可證。可以預見“十一五”期間蒙藥產業將以更快的速度發展。
(三)蒙醫藥已經得到了全國市場的廣泛認可
近年來,從天然藥物中分離、提取有效成分,進行新藥研究是我國醫藥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蒙藥屬天然藥物,療效顯著、毒副作用低,符合未來藥物的研發方向和目前市場的需求,因此,蒙藥的市場占有量不斷擴大,目前已經遍布全國各個省市,并且在俄羅斯、日本、東歐等地也有很大的需求。在蒙古族聚居省區以外的北京、天津、武漢等省市也開設了蒙醫醫院,就診患者非常多;蒙藥的銷售已經得到了全國各地市場的廣泛認可,主要銷售市場為長江以南的經濟發達地區,并且創造出了“紅城”“丹神”等一批蒙藥知名品牌。蒙藥產品“冠心七味片”更是在全國中藥OTC市場銷售中占有重要份額,證明了蒙藥產品確切的療效和市場對蒙藥的認可。
(四)蒙醫藥產業的發展得到了地方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
“十五”期間,政府將生物醫藥列為自治區發展的六大支柱產業之一,并將蒙藥列為重點支持的領域大力扶持。2001年,成立了“內蒙古生物技術和中蒙藥產業化科技開發領導小組”,由自治區主席親自牽頭,辦公室設在科技廳,全面領導和協調蒙醫藥產業發展的有關問題。同時,各地方政府對本地的蒙藥企業也給予了大力支持,推動了蒙藥產業的發展。
(五)蒙醫藥產業能夠帶動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
由于地理環境和歷史方面的原因,內蒙古及其他蒙古族聚居區多是經濟欠發達地區。近年來,隨著蒙醫藥產業的快速發展,蒙醫藥已逐步成為所處地區的支柱產業。蒙藥材種植基地對于解決當地的土地使用及農牧民脫貧致富問題,蒙藥研發對于提升當地的醫藥文化水平問題,生產型企業對于解決當地就業問題等都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這些企業對地方稅收的貢獻以及由于各個企業快速發展而帶來的外部資金等,也對地方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六)蒙醫藥產業的發展對弘揚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蒙醫藥擁有悠久的歷史,是中醫藥大家庭的重要成員,是蒙古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民族文化的具體表現,蘊涵著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和民族情感。蒙醫藥產業的發展,對于弘揚民族文化,發展民族地區經濟,增進民族團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三、蒙醫藥產業存在的問題
蒙醫藥產業的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中藥、西藥甚至是其他的一些民族藥比較,還面臨著一系列需要盡快解決的問題。除了目前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中普遍存在的缺少產業化人才、缺少資本融通渠道、缺乏對知識產權的保護等普遍性問題外,一些現實狀況也嚴重制約了蒙藥產業的發展,其焦點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基礎理論的挖掘、整理和理論創新工作薄弱,從事本領域工作的人才缺乏
作為民族醫藥的一支,蒙醫藥歷史悠久,內涵豐富,形成了一套獨特、完整的理論體系,這是蒙醫藥的特色,也是蒙醫藥產業發展的源泉。但由于各種原因,目前對繼承和發揚蒙醫藥理論及對其進行現代化的挖掘整理工作開展得還很不足,沒有挖掘和整理就不能很好地繼承,不能繼承就更談不上發揚和創新。目前主要是缺乏資金及人力的投入,使得此項研究工作舉步維艱,長此以往,必將成為制約蒙醫藥發展的“瓶頸”。在蒙醫藥人才培養工作方面,由于缺乏蒙藥現代化科技產業的骨干人才和在國內及國際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中青年專家,影響了蒙醫藥的快速發展。
(二)關鍵技術自給率低,自主創新能力不強,高新技術的應用比例還不高
蒙醫藥是特點非常明顯的醫藥科學,其指導理論、用藥機理和制備工藝都具有鮮明特色。在世界醫藥行業技術、理念飛速發展的今天,蒙醫藥應當根據自身的特點,在關鍵技術的開發和應用上依靠自身力量,實現技術的自主開發和應用。但是,由于基礎理論的挖掘、整理及創新和突破不到位,在理論基礎方面尚存在著一些學術爭論與技術空白,這就造成了關鍵技術的原始創新比例少,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對一些高新技術的應用比例也不高,存在著一定程度的低水平重復開發,這就在根本上限制了蒙醫藥現代化發展的速度。
(三)蒙醫藥資源保護性開發工作不力,質量標準低
由于部分蒙藥的有效成分沒有明確的定性、定量指標,含毒性的藥品、重金屬和農藥殘留量的檢查不規范,加之分析手段落后,先進分析技術利用不夠等原因,質量控制一直處于低水平狀態。我國地域廣闊,有著豐富的蒙藥資源,但存在對其資源分布、儲量、生態狀況了解不足的問題,加之蒙藥所處自然環境的破壞、藥材濫采濫挖現象嚴重及“重藥用開發、輕藥源培植”的急功近利思想,加劇了這類醫藥資源的破壞,需要盡快開展蒙藥材的標準化完善和GAP基地建設工作。
(四)蒙醫藥企業規模小、技術水平低,以企業為主體的自主創新尚沒有成為技術創新的主流
許多蒙藥制藥企業生產方式落后,產品的質量、療效、穩定性缺乏保證,也缺乏原始的創新和自主知識產權。目前,蒙醫藥企業還沒有出現躋身國家500強和天然藥物全國6O強的大型企業。多數企業尚未對產品的后續開發給予足夠的重視,沒有建立企業技術中心或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產學研結合體,缺乏根據自身市場反饋而進行自主開發新藥的能力,無法真正構建產品的知識及技術壁壘,產品結構單一、雷同,必將加劇蒙醫藥市場的不正當競爭狀況,極大削弱了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
(五)蒙醫藥資源缺乏有效的整合
蒙醫藥的科研基礎良好,研發人才層次、研發機構數量、在研品種類別等方面都不缺乏,但是由于蒙藥地區跨東西范圍極廣,又分處幾個省區,文化背景及地區差異較大,導致了蒙藥資源缺乏有效的整合,需要一個機構最大限度地集約蒙藥資源,引導其有序發展,形成合力。
(六)產業發展的整體環境有待改善
蒙藥產業的發展需要政府的有力推動,需要有相應的政策保障,需要有特殊的融資渠道。近年來,盡管內蒙古等地政府對蒙醫藥產業的發展十分重視,蒙醫藥產業的歷史也很長,但是蒙藥產業得到快速發展的時間不長,促進產業發展的體制和機制還不夠完善,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
四、蒙醫藥產業創新體系建設發展計劃的總體思路
積極貫徹《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的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充分發揮資源優勢,進一步強調科技進步和創新的重大作用,大力提升創新能力,以技術創新與體制創新相結合,自主創新與技術引進相結合,制訂目標,重點突破,以蒙藥龍頭企業為創新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積極開展與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戰略聯合,集成各方優勢,利用先進技術和高層次人才在高起點上促進蒙醫藥產業跨越式發展,擴大產業規模和提升產業化層次,從根本上解決制約蒙醫藥發展的瓶頸問題和基礎難題、填補蒙醫藥學術空白,造就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隊伍,全面提升產業競爭力和持續創新能力,使蒙醫藥產業成為蒙醫藥地區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創新亮點,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有力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