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8 10:15:29
序論:在您撰寫文學藝術的重要性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問題分析
“問題”是開展數學學習的“主線”。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貫穿著“問題的發現、問題的思考、問題的解決、問題的反思”。而如何才能了解學生“問題”意識的狀態呢?筆者進行了探析:假設,在活動之前李老師和張老師將各自的活動信息獨立地、隨機地發給了該系的k名同學,且發出的短信都能夠收到,則設收到李老師和張老師所發短信的同學人數為x.問題①:求該系學生甲收到李老師或者張老師發的活動信息的概率;②求使P(X=m)取得最大值的整數m.這道題很巧妙地考查了學生問題意識和自己提出問題的能力,雖然有一定難度,但是只要掌握了分析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分也是絕對不成問題的.然而得零分和一分的比率高達60%,這充分反映了當前學生問題意識的薄弱,也是值得教師好好反省的.缺乏問題意識的原因有兩種:第一種是膽小怯懦,不敢或者是沒有自信提出自己的問題,這一類情況是學生雖有一定的問題意識,但是沒有勇氣表達出來,埋藏在心里,擁有潛在的問題意識。這時,教師要做的事情便是鼓勵這類學生,積極勇敢地提出自己的問題并且尋求解決方法,使潛在的意識轉化為外在的存在形式.第二種是無法提出問題,這類學生主要是因為知識掌握不牢固影響,上課時不注意聽講,懶于思考,找不到合適的方式去思考,因此導致問題意識極小甚至是沒有.這時,教師就要針對這類學生進行專門的知識輔導,著重培養他們的問題意識.問題是思考的結果,更是思考的開端。學問學問,不僅學,更要問.只有想問、敢問、善問的學生,才能真正地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如果學生去主動地去發現、解決數學問題,那么數學便充滿了無限的魅力與樂趣。
二、重要性解讀
(1)問題意識是形成能力的前提。學生的發展過程就是一個能力得到培養的過程。通過實踐我們可以發現,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都離不開“問題意識”的養成。通過讓學生提出提問、解決問題,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也是新課程理念下教學工作需要轉變的重要方面,問題意識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切入點。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是人類的寶貴品質,因為問題是科學發現的前提,不能發現問題,就談不上創新。因此,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和提高實踐能力的重要手段。
(2)問題意識是實現主動學習的關鍵。高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極強,那么他們的自主學習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呢?在筆者看來,調查結果并不令人滿意,高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往往是“迫于壓力”的被動型自主學習。一直以來,傳統的教學模式就是讓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生缺乏積極發現問題、探索問題的過程。因此,絕大多數學生認為學習的過程是枯燥且乏味的,并且對學習缺乏興趣和積極性.再加上高中學習的壓力很大,數學更是讓大多數學生為之頭疼的科目。因此,很多W生會產生厭學情緒。一旦這種情緒產生,就會引發一系列的問題,如學習效率低下,無法集中注意力等.但是,一旦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他們遇到問題就會主動地思考解決,化“被動”為“主動”,他們便會投入其中,樂在其中。
(3)問題意識是養成創新能力的基礎。教育教學的目標不是為了實現“知識的復制”,其根本目標是為了實現“人類的發展”。而“創新”無疑是社會發展的主動力。問題意識的養成則是創新能力培養的基礎。傳統的教學方式,便是學生依賴老師,依賴課本,認為那些就是所謂的“真理”.遇到新的問題,不懂得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更不懂得自己尋求解題的方法思路,只是一味地隨著老師的解題思路走.長期以來的壞習慣,不僅導致了學生的學習成績得不到有效的提升,更造成學生的思維能力下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可以提升學生主動思考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遇到問題學會主動思考和解決,而不再依賴老師的解答.從而真正獲得“創新”的能力。
關鍵詞 小學數學 問題 重要性
“問題”產生于“好奇”與“質疑”?!皢栴}”是主體對外界信息的感知與應答?!皢栴}”有助于擺脫思維的滯澀與定勢,有助于激活想象力和創造力。
“問題”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呈現型、發現型和創造型。要形成一個真正具有科學價值的問題,需要多種條件和多方面的努力。
一、好奇始于“問題”
一部科學發展史,就是對奧秘的探索與對問題的解答的歷史。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始于他在蘋果樹下的好奇與思索:“為什么蘋果從樹上掉下來,而不飛到天上去?”正是注意到知識與問題之間的關系,在1932年6月為北大畢業生開的三味“防身藥方”中,第一味就是“問題丹”。他說:“問題是知識學問的老祖宗;古往今來一切知識的產生與積聚,都是因為要解答問題?!薄霸囅胭だ锫院团nD有多少藏書?有多少儀器?他們不過是有問題而已。有了問題而后他們自會造出儀器來解答他們的問題。沒有問題的人們,關在圖書館里也不會用書,鎖在試驗室里也不會有什么發現。”而“腦子里沒有問題之日,就是你的知識生活壽終正寢之時!”
二、“問題”產生于“好奇”
強烈的好奇心會增強人們對外界信息的敏感性,對新出現的情況和新發生的變化及時作出反應,發現問題,并追根尋源,激發思考,引起探索欲望,開始創新活動。
許多看似偶然的發現其實都隱含著一種必然:發現者必然具有強烈的好奇心理。缺乏好奇心,必然對外界的信息反應遲鈍,對諸多有意義的現象熟視無睹,對問題無動于衷,更枉論創造與發明。愛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我并沒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過是喜歡尋根問底地追究問題罷了?!边@段話一語道破了創新和發現的真諦:好奇心理、問題意識以及鍥而不舍的探求,是科學研究獲得成功的前提。
三、“問題”的分類與價值
美國芝加哥大學心理學教授J?W?蓋澤爾斯曾經把“問題”大致分為三類:
其一,呈現型問題。它們是一些給定的問題(由教師或由教科書提出),答案往往是現成的,求解的思路也是現成的。問題解決者只要“按圖索驥”,照章辦事,就能獲得與標準答案相同的結果,“不需要也無機會去想象或創造”。
其二,發現型問題。它們有的也有已知的答案,但問題是由學生自己提出或自己發現,而不是由教師或教科書給定的。
其三,創造型問題。這類問題是人們從未提出過的。例如,那個困擾、折磨了愛因斯坦十多年的問題:“如果我以光速C和光線一道運動,我是不是將觀察到光線仍是靜止在空間的振動著的電磁波呢?”這一問題本身就具有科學創新價值,就是對牛頓以來經典物理學的一種突破。
以上三種“問題”是不等價的。有人干脆將“呈現性問題”稱為“虛假的問題”,因為第一,它們并非學生主動參與的產物;第二,它們往往追求“唯一正確的答案”,因而總是壓抑求異、質疑的精神,妨礙創造性的發揮?!皠撛煨缘膯栴}”因其獨特、新穎而且富有科學意義而彌足珍貴。我們所說的“強化問題意識”,主要是讓學生自由探討,積極思維,大膽提出問題,揭示問題。這種質疑和探索并非每一次都能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有所前進;大量的“發現型問題”,也只有為數不多者能夠產生有科學價值的創見。因此有人稱之為“智力探險”。實際上,“智力探險”的意義主要不在于尋得正確的解答,而在于激發學生對問題、現象保持一種敏感性和好奇心,通過批判性思維,形成自己的獨立見解。正是著眼于這一目標和價值取向,有人主張教育應在系統的學習和有意識的研究探索之間“尋求平衡”,主張把學生“置于問題的情景中,讓他們自己去想辦法”;而這種“智力的探險”“即便不能導致積極的結果,也應受到重視,并得到系統的支持”。
四、不讓“問題止于智者”
傳統的以“傳道、授業、釋疑、解惑”為宗旨的教師觀,顯然難以適應以造就高素質創新人才為重任的21世紀的教育。“流言止于智者”是一大幸事;而“問題(思索)止于智者”則不但令人遺憾,而且事關國家、民族、社會大局。不幸的是,“問題(思索)止于教師”卻成為中小學校的常態。當前亟待明確以下一些新的理念――
(一)不僅要“釋疑、解惑”,而且要啟思、設疑,引而不發
作為教師,確實要解答學生的疑難,指導他們認識并消除學業上、人生道路上碰到的困惑,但不能越俎代庖,替代學生自己的思考。而且,“釋疑、解惑”并非是將疑惑全部“冰釋”,而要引導學生在明了舊疑的基礎上思考新的、更深層次的問題,有時甚至要“設疑”。
(二)決不掩飾自己在某些問題上的失察甚至無知
教師決不可能通曉一切。尤其在信息社會到來的今天,教師再也不可能像古代和近代社會那樣,壟斷知識和信息。在學生面前坦率地承認自己的不足,與學生共同研討和思考,應當是21世紀師生關系的聰慧選擇。采取平等、開放、誠實的態度,對于增強年輕人的自信心,對于形成激勵思考、勇于創新、不怕出錯和露短的氛圍大有好處。
創新人才的產生,需要十分自由、寬松地探究問題的環境。鼓勵大膽質疑,讓每一個學生都認識到,即使他們的問題看起來荒誕可笑,或者遠離現實,也值得表達、研討,與他人分享。有人將之稱為“去除思想的車閘”。因為如果要求“問題”都有創意或者都很成熟才能發表、交流,那就等于在事實上取消提問、質疑。不因似是而非的回答遏止了學生的好奇創新沖動。
摘要: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有生機和活力,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得到世界廣泛的認可和尊重,傳統文化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文章分析中華傳統文化藝術在學校教育中的重要性。
關鍵詞:傳統文化 教育
引言
1.在一次針對小學生的問卷調查中,有按重視程度給傳統節日排序的題,大部分學生按照春節、中秋、清明、端午的順序排序。端午竟成了學生眼中相對不受重視的傳統節日,而將圣誕節和端午節相比,一些學生更喜歡圣誕節。今天,部分年輕人不重視傳統節日而喜歡過洋節,不重視傳統手工藝而崇尚西方的科技產品。傳統文化藝術的傳承面臨一定的困境。作為一名美術教師,筆者每每看到這樣的現象或聽到這樣的報道便很揪心。筆者不愿看到漠視乃至忽視傳統文化藝術的現象愈演愈烈,不希望傳統文化藝術只能成為人們腦海里的模糊記憶,而人們徒留悲嘆和深深的惋惜。筆者希望盡最大的努力通過美術課的教學傳遞重視傳統文化的信息,感染、影響學生,讓他們在重視傳統文化藝術的道路上有所作為。
2.筆者認為,重視傳統文化藝術應該從學校、從課堂抓起,讓學生形成重視傳統文化藝術的意識,尊重、呵護傳統文化藝術。在美術課堂上,教師不應僅僅照本宣科向學生傳授書本知識,而應該有所作為。中國的文化藝術博大精深,有很多令人嘆為觀止的精華被塵封在角落里。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一些人更看重的是效率、品牌、時尚。而傳統文化藝術很古樸、很稚拙、很耐人尋味,它才是真正的中國味道,因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筆者認為,教育者有必要在課堂上將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結合課本知識潛移默化地傳授給學生,讓他們能夠在長期耳濡目染的學習環境中提升品德修養,更好地傳承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傳統文化藝術。如何在學校美術教學中傳播中華傳統文化藝術,筆者的看法如下:
一、在教師隊伍中提倡再學習的必要性
現在一些教師從教后在具有壓力的工作環境中,已無心繼續學習以充實自己的學識,更談不上在教學中對傳統文化進行傳播,再加上本身對傳統文化不夠重視,難以對學生產生影響。教師代表了強有力的文化力量,所以必須加強教師對民族傳統文化的再學習?,F在很多外國人來中國學習優秀的傳統文化藝術,癡迷于中國的京劇、武術、書畫、皮影、剪紙等文化藝術。一個偉大的民族的生命力就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古人云技進乎道,對于教師來說,技就是教學技能,而道就是文化,教師的教學必須以文化為基礎。教師學習傳統文化迫在眉睫,只有這樣,其才能推動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傳播。
二、在教學過程中讓傳統文化藝術與教材相結合
中國是禮儀之邦,這體現在方方面面。如,在建筑中我們看到故宮的布局嚴謹、左右對稱、色彩絢麗、莊嚴神圣、前朝后寢等,處處體現了天子的威嚴和皇權的至高無上。還有民居,如北京四合院,通過體量、布局、空間、色彩等體現了自然、等級、內外有別、尊卑有序等中國傳統文化和中國人的哲學觀念: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相比。而西方人在建筑中更多體現的是人定勝天,征服自然,具體表現有修剪得非常整齊、壯觀的樹木苗圃以及高聳入云的尖頂等,嚴謹的計算和度量也體現出他們嚴謹的思維與科學觀念。這就是東西方人的思維差異。教師在關于建筑的課堂上向學生講解這些內容,既讓學生了解了中華傳統文化在建筑中的體現及其對建筑的影響,又能深刻剖析教材、拓寬教材的知識面。
三、教材與本土文化相結合
教育部規定中小學每周必須上一堂書法課,由此可以看出國家開始重視傳統文化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文字是人類表達思想的工具,中國書法作為中國特有的藝術,亦是我國古今教育的要科之一。教師在美術課堂上要重視對書法的教學。
一是通過多媒體讓學生欣賞、了解五千年的漢字文化,并通過解釋一些漢字的淵源,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
【關鍵詞】教育;文科;高等數學
在強調人才的全面素質時,文理交叉始終是一個熱門話題,其中對理科學生的人文素質強調的比較多,文科生的則較為薄弱。目前,在高校文科的一些專業中開設高等數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為人們所認識,部分高校幾乎把數學課作為文科生的必修基礎課之一。學生總認為數學在他們今后的工作中作用不大,學習積極性不高,處于一種帶有抵觸情緒的消極狀態。為了使文科生對高等數學的作用和定位有更充分的認識,做如下探討。
一、數學知識是高素質人才的必備基礎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物之謎,日月之凡等各個方面,無處不有數學的重要貢獻?!比祟悮v史的發展,無處不證明數學所起的重大作用。沒有17世紀微積分的創立,就沒有現代物理學與現代天文學等科學突飛猛進的發展。沒有非歐幾何的產生,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就失去了基礎,現今已成為科學技術重要標志的計算機,其根也是深深地植入數學沃土之中的。具備較多數學知識和素養的人,具備較強的創造能力。這種能力有時表現為數學知識的應用,有時候體現在從數學中獲得的思想,方法和思維。眾多獲得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家,大都與數學有著緊密的聯系;數學系畢業的王選院士,因在激光照排方面做出的巨大貢獻獲得了國家最高科學大獎。
二、數學文化能完善大學生的人文素質
文化即人文,是人的精神,數學不只是關于數的世界、形的世界,或更廣闊世界的科學,數學還是一種精神,一種探索精神,這種精神充滿了對理性和完善的追求,數學既是科學又是文化,數學并非主要是邏輯的,它也能令人賞心悅目,陶冶人的性情,使人更加聰明,更理性,而且還能使人更高尚?!叭祟愇幕肪褪且徊縿撛焓贰薄撛煨运季S是促進社會進步的原動力。數學在創新上體現的極為充分,對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的培養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數學教育不完全是經濟目的、適用目的,不完全是功利性的,它還為著人的更完美發展,不僅有助于形成正確的世界觀,還對于人的思維發展和其他各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數學中有許多具體問題承載著各種不同地思想方法,學生通過這些問題的學習,加以領會,潛移默化中形成正確的行為習慣,發展了思維能力。數學中的簡潔美、對稱美、和諧美和奇異美等,也無一不在影響著人們的審美觀念??傊?數學作為一種文化能完善人們的人文素質。
三、數學方法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
美國教育家巴特勒指出:“現代數學,這個最令人驚嘆的智力創造,已經使人類的心靈穿越無限的時間,延伸到無邊無際的空間?!睌祵W的創造力是無比的,它可以超越現實,尤其內部矛盾的推動,超前發展,也可源于社會實踐,直接服務于社會,數學的強大力量在于它的方法是符合事物發展規律的科學方法。
數學問題來自各類錯綜復雜的社會實踐。自然科學和數學內部矛盾,內容千變萬化,種類繁多,不僅是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現代數學已深入到模糊關系及隨機現象等領域,產生了百余個數學分支。龐大的數學體系包含著太多的數學方法,有宏觀的數學方法,也有解決具體問題的方法技巧。許多方法是數學家多年心血的結晶,構思之巧令人驚嘆。分析、研究和學習這些方法,對培養人們的創造能力是其他途徑無可比擬的。
四、數學思想對理性思維具有重要指導作用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睂W習數學和進行數學研究,能夠培養人們正確的理性思維,發展人們的邏輯思維能力。數學是思維科學的自然載體,從中我們能夠學到嚴密的推理方法,樹立辯證的唯物主義觀。數學思想的發展史,一定程度上就是人類認識自然的發展史。數學同時也是哲學,它們彼此各有特點,但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難以分割,以致很多思想家和哲學家同時也是數學家,如萊布尼茲、費爾馬、牛頓等。
數學發展過程中,在邏輯推理、思維形式、方法論和認識論等方面都產生了許多深刻的思想,如歸納思想、分類思想、類比思想、反正思想、遞推思想和模型化思想等等,它們都是人類的“理性思維”。從事任何科研活動,都離不開這些思想的指導,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數學思想是從事研究的指導思想?!皵祵W是人類抽象思維的最高成就和勝利”。
論文摘要:在中學,美術教育不屬于“應試”教育,也不屬于專業知識教育,而是匯集文化百科,實現知識的大廣度、高深度、綜合性強的“智能式素質教育”。藝術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素質教育,這是文化發展的態勢,也是歷史的轉折。
一、美術教育在中學的現狀
由于教育體制、社會以及人們的思想觀念等方面的原因,當前我國的美術教育比較薄弱,中學生的美術素質不高,藝術教育在整個教育中的地位尚未能充分表現出來,特別是在農村地區,本身就不重視藝術教育,把藝術教育作為不重要的課程,并不嚴格執行國家教委頒布的教學計劃,隨意停開美術課,為追求片面的升學率,擠掉美術課,使部分中小學校美術教育有名無實,就是開設美術課的一些學校,也因為缺少必要的考試、考核制度,存在著教師不負責任、學生學好學不好一個樣的問題,教育質量優劣很少有人過問。學校表面上抓素質教育,而實質上還在片面追求升學率,重智育輕美育的思想和現象還依然存在,美術教學存在著大面積“空白”,再加上教學中陳舊的教學模式、內容和方法,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培養多向型、高素質人才的需要,學生進入更高學校以后,又主要接受的是專業教育、技術教育,美術教育更顯得蒼白無力。
二、全社會應高度重視藝術教育
在中學發展美術教育事業,重要的一點是要營造良好的美育氛圍和文化環境,讓更多的人關心和支持美術教育,首先解決對藝術教育重要性的認識。一要充分認識到發展藝術教育事業是學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于陶冶人們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審美情趣、使人樹立崇高的審美理想,具有其它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術可以喚醒和激活人們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二要充分認識到發展美術教育事業是推動我國教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一個突破口和切入點,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這是教育改革一個帶方向性的大問題,重視和加強素質教育,就不能不重視美術教育;三要充分認識到發展美術教育事業是貫徹中央提出的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戰略方針的需要,美術教育屬于上層建筑,屬于精神文明的范疇,發展美術教育事業是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里,都離不開美術,凡是人的衣、食、住、行及眼光觸及到的人造物象,幾乎都是需要經過美術設計。
三、進行中學美術教育改革的思路
(1)首先,在教育法規和制度上確立美術教育在各級各類學校尤其是中小學校教育中的地位,各級教育部門和學校要將美術教育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和教育發展規劃,使美術教育逐步走上法制化、規范化的軌道。
(2)建立制度和方法。將學校的合格與升學率分開,在評價上脫鉤,加快建立起一種對學生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和對學校辦學方向、教學質量、管理水平等方面進行全面考核的科學評估制度和標準,對中小學美術教育,要制定出明確的、可以量化考核的水平指標,納入整個教育考核體系。
(3)進行教學方法改革。在中小學實行趣味手工、趣味繪畫教育,積極開展社會美術實踐活動,在學校內部和校與校之間定期舉行繪畫比賽,開展校園手工創作活動等;堅持學以致用是原則,使學生能把自己學習到的美的法則,以美的視覺展現出來;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在教學方法的改革上,還要把美術教學同繼承和發揚優秀民族文化傳統結合起來,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結合起來,同培養人們高尚的道德情操結合起來,使美術教育不僅成為教育事業,而且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事業的一項重要的奠基工程。這樣,既做到充分利用有限的美術課時,又能使有限的美術教學環境發揮最大的作用。
(4)進行鄉土實用美術課教學。鄉土實用美術課主要是針對本地方特殊性進行的一種課堂美術教學,是一種展示能力素質型的教學。在鄉土課中,指導學生用各種材料進行粘貼、拼貼、小雕刻、插接、編織、拼擺、鑲嵌、扎捆等,使學生了解和認識了家鄉的這些別具一格的有特點的物產資源,培養了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思想感情,由于這些特有的物產取之方便,又容易被學生接受,有著親切感,所以,對開發和提高學生智商及求知欲有著其他東西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5)利用現代科技手段,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我們中學美術教師應當與時俱進,研究更加適應時代要求、更適合現代學生性格特征的新教學模式。在美術教學中,依據現代中學生極具個性和創造性的特征,集合各種資源和方法,激發學生在美術的學習過程中的創新性能力的培養。
(6)畢加索的概括是精彩的:“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家,問題是如何在他的成長的過程中去保持他作為一個藝術家的品質?!备哐潘囆g進校園,把藝術教育滲透到學生中,美術欣賞不應局限于課堂教學,應多層次、全方位地進行,萬花筒很好看,因為它多變,對學生來說,充滿好奇,才能用心去觀察,我們應該把學生看成是一個能燃放出五顏六色七彩煙花的禮炮,而不是可以填實的容器,作為藝術教師,首先需要開放我們的眼睛和耳朵,像一個孩子一樣,用心去體驗和獲得我們周圍新奇與具有魅力的一切。
參考文獻:
[1]閻增武.美學原理導論.黃河出版社,1999.
[2]沈周.新美術.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2.1.
一、 藝術素質要培養的內容
1、培養藝術素質的品德
藝術教育從形式上不能僅限于一些技巧性的訓練,而且從內容上看也不只單包括繪畫、音樂、舞蹈等狹窄的門類。作為富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民間藝術,由于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民眾,其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審美情感、藝術觀念,乃至整個社會的風尚、習俗、氣質等都有或多或少的差異,而產生的藝術也必將表現出各自的特質。但作為藝術的整體,文化的組成部分將其納人人文素質教育內容的一部分,不僅使藝術教育更為寬泛.同時對真正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傳播民族文化,樹立民族形象以及培養愛家鄉、愛本上的愛國主義思想具有潛移默化、實實在在的價值,從藝術教育的實施、傳授及提高方面也有便利的條件。
2、培養藝術素質的審美觀念
視覺藝術,主要包括繪畫、雕塑、工藝、建筑等,它又稱造型藝術,因它以可視的圖型為基礎,占有一定的空間,故屬空間藝術。視覺藝術作用于人的是形狀和色彩這兩個因素。
聽覺藝術也稱為時間的藝術,它只能聽而看不到,主要是指音樂這一藝術,它影響人的因素是聲音、音響。音樂這種特殊的語言與所要表現的對象不可能有本質上的聯系,因而它不可能像視覺藝術一樣描繪出具體的事物形象出來,只能表達一些不確切的情感含義。但音響是一種物理運動,自從有了人類就有了音樂的存在,它是人類語言的一種,因此,任何有感覺的人都會對音樂的音響而有所反應、有所感知,音樂是表達人類情感最直接、最細致的一種藝術。
可見,藝術作品影響人、感染人的過程,也就是教育人的過程,這一過程是受教育者認識美的過程,是在不斷的審美過程中完成的教育。藝術教育是提高人的審美意識的重要手段之一。
3、培養藝術素質的思維
藝術素質的教育除了審美功能作用外,形象性思維的培養是另一主要功能。藝術創作是情感的心理活動,是藝術家通過非具象的手段表現他的內心世界。由于是非具象性的藝術,因此,他的創作必須以想象力為心理基礎,通過想象和聯想的充分發揮,塑造出豐富的藝術形象,而作為藝術的受教育者,通過不斷對感知力的培養,對藝術欣賞的二度創作,也變得更加豐富,這個由感官刺激到受理智支配的過程,是受藝術情感激發的過程,是藝術不斷給大腦思維提供豐富給養的過程。大腦思維時,注意的對象越是處多變的運動狀態,注意力就越集中,越有深度,注意對象轉換的本身,就是給注意力的一種給養?!八囆g能夠激起幻想,開拓思想,形成道德原則,擴大眼界,皆因思想立場,給人以理想”,這是前蘇聯對藝術教育的闡述。
二、提高大學生藝術素質的途徑
1、藝術素質來自學生濃厚的興趣
激發學生的興趣,必須采取多種辦法。以音樂教學為例,通過講解音樂背景、情節等,通過畫面展示、播放幻燈或電影等多種方式,既可以加深學生對曲目的理解,又可以激發學生進行音樂欣賞的強烈興趣。
2、藝術素質來自藝術教育教學質量
在藝術教育教學中,教師應組織各類、各種形式的課外活動,因為課外活動是藝術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在各類藝術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根抓學生心理特點及藝術教學的規律組織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純真的藝術感受、豐富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努力提高學校藝術教學質量。
3、藝術素質來自藝術教師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傳統文化;教育
在一次針對小學生的問卷調查中,有按重視程度給傳統節日排序的題,大部分學生按照春節、中秋、清明、端午的順序排序。端午竟成了學生眼中相對不受重視的傳統節日,而將圣誕節和端午節相比,一些學生更喜歡圣誕節。今天,部分年輕人不重視傳統節日而喜歡過洋節,不重視傳統手工藝而崇尚西方的科技產品。傳統文化藝術的傳承面臨一定的困境。作為一名美術教師,筆者每每看到這樣的現象或聽到這樣的報道便很揪心。筆者不愿看到漠視乃至忽視傳統文化藝術的現象愈演愈烈,不希望傳統文化藝術只能成為人們腦海里的模糊記憶,而人們徒留悲嘆和深深的惋惜。筆者希望盡最大的努力通過美術課的教學傳遞重視傳統文化的信息,感染、影響學生,讓他們在重視傳統文化藝術的道路上有所作為。筆者認為,重視傳統文化藝術應該從學校、從課堂抓起,讓學生形成重視傳統文化藝術的意識,尊重、呵護傳統文化藝術。在美術課堂上,教師不應僅僅照本宣科向學生傳授書本知識,而應該有所作為。中國的文化藝術博大精深,有很多令人嘆為觀止的精華被塵封在角落里。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一些人更看重的是效率、品牌、時尚。而傳統文化藝術很古樸、很稚拙、很耐人尋味,它才是真正的中國味道,因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筆者認為,教育者有必要在課堂上將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結合課本知識潛移默化地傳授給學生,讓他們能夠在長期耳濡目染的學習環境中提升品德修養,更好地傳承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傳統文化藝術。如何在學校美術教學中傳播中華傳統文化藝術,筆者的看法如下:
一、在教師隊伍中提倡再學習的必要性
現在一些教師從教后在具有壓力的工作環境中,已無心繼續學習以充實自己的學識,更談不上在教學中對傳統文化進行傳播,再加上本身對傳統文化不夠重視,難以對學生產生影響。教師代表了強有力的文化力量,所以必須加強教師對民族傳統文化的再學習?,F在很多外國人來中國學習優秀的傳統文化藝術,癡迷于中國的京劇、武術、書畫、皮影、剪紙等文化藝術。一個偉大的民族的生命力就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古人云“技進乎道”,對于教師來說,技就是教學技能,而道就是文化,教師的教學必須以文化為基礎。教師學習傳統文化迫在眉睫,只有這樣,其才能推動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傳播。
二、在教學過程中讓傳統文化藝術與教材相結合
中國是禮儀之邦,這體現在方方面面。如,在建筑中我們看到故宮的布局嚴謹、左右對稱、色彩絢麗、莊嚴神圣、前朝后寢等,處處體現了天子的威嚴和皇權的至高無上。還有民居,如北京四合院,通過體量、布局、空間、色彩等體現了自然、等級、內外有別、尊卑有序等中國傳統文化和中國人的哲學觀念: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相比。而西方人在建筑中更多體現的是人定勝天,征服自然,具體表現有修剪得非常整齊、壯觀的樹木苗圃以及高聳入云的尖頂等,嚴謹的計算和度量也體現出他們嚴謹的思維與科學觀念。這就是東西方人的思維差異。教師在關于建筑的課堂上向學生講解這些內容,既讓學生了解了中華傳統文化在建筑中的體現及其對建筑的影響,又能深刻剖析教材、拓寬教材的知識面。
三、教材與本土文化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