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7 16:11:56
序論:在您撰寫體育教育的功能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學校德育建設的必要性
德育,嚴格上來講,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質教育。而在廣義的“德育”概念下,經過調查研究發現,當前我國學生在德育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于心理品質層面。城市在校生有心理和行為問題的小學生約為13%,初中生約為15%,高中生約為19%,大學生約為25%,比同期國外嚴重的多。當年震驚一時的“馬加爵”案,給社會及教育界對于德育教育極大的關注和反思。
隨著對知識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社會與家庭重心都放到了學生的學習成績上,而忽略了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質的培養和教育。大多數學校也偏重于學生智力因素的培養,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普及不夠或沒有普及,學生缺乏必要的心理輔導,造成部分學生調整心態的能力較弱,遇到困難挫折易造成心理疾病。家庭、學校等學生成長環境,灌輸給孩子的信息偏頗,導致孩子形成對社會的看法偏執,容易產生心理障礙,表現為偏執、自負、多疑、焦慮冷漠、狹隘與狂妄。
在學生心理層面,據有關文獻報道,約有32%的中小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而這些心理問題多集中于心理品質方面的弱點,如意志力、抗挫能力比較薄弱,團隊協作意識、危機意識淡薄,頑強拼搏、吃苦耐勞、克服困難等優良品質較為缺乏,這與學生大多為獨生子女的成長環境以及學生就業壓力、升學壓力較大的社會環境有關。
二、體育教育與德育建設的關系
從體育的學科特點來看,該學科本身具有動態性、開放性的特征,在開放的活動空間里,學生的舉止言行、思想、心理品質等都會自然的表現出來,較為利于老師對學生進行觀察, 從而將德育的教育思想貫穿于體育課堂,貫穿于學生的體育活動當中,不失時機的對學生加以引導,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教育。
體育教育確定的三維鍛煉目標,即“身體、心理、社會適應”三維、立體的鍛煉,恰恰明確的涵蓋了德育教育的內容。其中在社會適應這一目標體系中,肯定了體育的社會性,要求學生在特定的社會環境中,積極的互動、分工與合作,模擬和體驗各種不同的社會角色的學習和個性社會化的進程。體育教育這一目標的確立,更加有利于教師在各種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誠信、助人為樂、團結協作等優良品質。
體育教育在眾多學科當中,本身具有很強的德育優勢,具體表現在:有助于幫助學生掌握保持身心健康的本領;有助于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力;有助于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有助于學生自身個性的完善和形成;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和對美的表達能力。
三、體育教育所具備的德育功能
(一)體育活動有助于情緒調節
體育活動能直接地給人愉快和喜悅,并能降低緊張與不安,從而調節人的情緒,改善心理健康。體育活動中的情感體驗強烈而又深刻,成功與失敗、進取與挫折共存,歡樂與痛苦、憂傷與憧憬相互交織,同時人的感情表現也相互感染、融合。這種豐富的情感體驗,有利于學生情感的成熟,有利于情感自我調節的發展。
(二)體育活動可以培養競爭意識
體育教學當中,往往伴有運動競賽,這樣的形式為學生們提供了很好的競爭環境,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這是其他學科所達不到的。在運動競賽中,學生們為了達到目標,通常都要與對手進行激烈的較量,超越自我,戰勝自我,這往往都是在超生理負荷下進行的。這就需要參加者克服內心障礙和外部障礙,以頑強的意志和堅忍不拔的毅力去戰勝對手或各種困難。因此,學校體育教育是培養學生競爭意識的良好環境。
(三)體育教育有助于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
人的堅強意志品質的形成和社會影響、思想教育有關,但嚴格的體育鍛煉無疑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體育能從心理意識上增強人的意志力。體育運動對人的身體和心理都是一種強化訓練。從事體育運動,要克服疲勞、寒暑對身體的侵襲,要從心理上戰勝膽怯和退縮??朔饨鐚π睦淼牟焕蛩赜绊懀@本身就是一個意志品質的磨練過程。
(四)體育教育能夠培養學生的承受挫折的能力
學校體育教育是培養學生們承受挫折能力的最好課堂。競技體育都有勝負之分,我們都知道,在田徑比賽中,除冠軍以外,其他人都是失敗者;在球類對抗比賽中,總有一隊是失敗者。對于缺乏失敗經歷的青少年而言,在體育競賽中體驗失敗,并學習如何去看待失敗,培養自己的抗挫折能力,體育這門課程無疑是最好的課堂。在課堂上,體育教師善于對體育比賽中的失敗者及時做出正確引導—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百折不撓,引導失敗者振作精神,則可達到培養學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五)體育教育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集體主義精神和人際交往能力
在體育運動中,有很多的運動項目都是以集體的形式進行參與的,像接力賽、排球、足球等運動。這些集體比賽的成功,要靠團隊中成員間密切的配合和統一行動,而要做到這一點,必須有要共同的責任感和榮譽感,這是集體主義情感的基礎。學校體育教育的形式和手段,可使學生們的集體主義精神得到充分挖掘和升華。
與此同時,在集體活動中,學生隨著活動直接或間接地進行溝通和交流,服從裁判、尊重觀眾、團結同伴,努力控制和約束自己的行為,這有利于培養學生在交往中的社會公約和團體規范意識,加強自身的義務感和責任感,這些都能培養學生的交往能力,使人際關系得到改善。
參考文獻:
關鍵詞:談 體育教育 多功能性
前言:
體育的產生與發展離不開人類文化,是人類文明的產物,體育活動的過程實際上是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以及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集合體,這些集合體實質上是人文精神的重要體現。從這一層面來看,體育教育與人文精神之間是密切聯系的。因此,體育對學生的教育是多功能性。
一、體育對學生文化性教育的培養
體育教育應通過文化積淀、傳遞、創造的不斷循環,使其由工具化向文化化轉化。體育課程文化是一種較強的價值涉入文化,而知識、經驗、技術本身卻不能賦予體育課程文化充分的教育性價值。
1 、體育課程傳承文化是一項根本性的任務,但卻不是唯一的使命,更不是什么法定的條例。體育課程傳承文化的目的是為了不讓體育教師永遠循蹈過去或現代的文化節律,而是通過了解文化,去開創新的體育課程。
2 、從體育課程結構去看當前的體育文化研究。對體育課程的研究更需要的是立體性的縱向拓展,是深層的文化闡釋和學理性描述。這樣的工作不可能只靠量的擴大就能完成,而應從課程結構的平衡入手,通過課程本身的健全和完善來激活其良性循環的機能,才有可能從根本上解決體育課程文化缺失的這一難題。
3 、體育教師必須具備足夠的人文品格和人文素養,沒有人文,就沒有做好體育教師的基礎。人文所追求的目標或所要解決的問題是滿足個人與社會需要的終極關懷,是求善、求美和關注情感體驗。體育教師的行為越符合社會、國家、民族、人民的利益就越人文,就越善。沒有足夠的人文素養的體育教師不可能樹立對國家、對民族的高度責任感,也不可能有活躍與完善的思維能力,更不可能真正理解體育教育的價值,以及正確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服務于社會與人民。
4、體育課程具有文化的先進性,判別體育課程文化是否先進,首先應堅持歷史的尺度對體育課程文化進行評價。從體育課程文化與相適應的經濟政治制度的性質,來評判體育課程文化是什么歷史階段上的什么性質的文化,看這種文化是否具有現代性,是否符合歷史發展的潮流。其次應堅持科學的尺度對體育課程文化進行評判,看體育課程文化是否客觀地反映了人類對生命與健康規律的認識。再次應堅持價值尺度對體育課程文化進行評判,就是要看體育課程文化對增強人民體質健康和促進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起到什么樣的作用。它是否有利于人民的利益、有利于生產力的發展。
二、體育對學生生理和心理教育的培養
體育課不同于其他學科,教學中要注意男女性的差異教學,關注個性差異和不同需求。同一體育項目,男生與女生在要求上應有不同要求,就是同性別,由于生理的差異,也有其不同需求的差異,就是同一體育項目,同一性別都有不同要求。例如籃球項目男女生都喜歡,但由于高矮、體型的胖瘦都有不同層次的要求,在教學中要注重生理的差異性教學。要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生理需要去渴求自己喜歡而受益的體育項目,要一律苛求。體育課注重培養學生心理和膽量。田徑項目在教學時,由于心理素質不同所達到的教學成績所不同,同一個距離,男女生很大差異,女生中心理素質、膽量等都直接影響教學成績,跳高哪怕高一公分,往往許多女生提高了一點就怯場了,望而止步。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對他們進行心理素質方面的訓練與培養。
三、體育對學生審美教育的培養
文明的社會、文明的生活,使人們更懂得美的價值、體育是美的外延,美的享受以及美的自我塑造。正如體育中健美操則具有藝術性的項目,長期從事該項運動可以增強韻律感、節奏感,提高音樂素養,從而提高認識美、鑒賞美、表現美直至創造美的能力。它符合大學生“求動、求美”的心理,具有鮮明的時代氣息。長期進行健美操鍛煉能增進健康,改善體形體態,調節心理活動,陶冶美好情操,培養頑強的意志品質。它對塑造我國的人體美形象,改善中華民族的精神面貌,有著積極的作用和深遠的意義。
四、體育對學生趣味性和娛樂性教肓的培養
運用體育游戲和諧體育教學內涵。體育游戲是一項綜合性的、集體性的體育活動,是體育教學和訓練的重要內容,故不容忽視。
首先,體育游戲具有突出的趣味性和娛樂性,符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要求,可大大激發學生愛好體育的興趣。因而,受到學生的喜愛和歡迎。在體育活動中,由于體育活動的獨特性,使得學校對體育課的安排有其特殊性,大多數時間是安排在上午第三、四節和下午,而這些時間又正是學生精神狀態欠佳的時候,再加上在體育課中,學生對某些項目和動作多次重復感到枯燥和單調,這就給課堂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穿插一些體育游戲,來促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和提高興奮性,這樣,將會收到一定的效果。
例如:我們在接力跑教學中,在學生對接力跑中的各種技術基本掌握的情況下,要提高他們的運動成績,就不得不重復練習。對于這種反復練習,在一般情況,我們都是采取一個接一個反復跑,這樣,時間一久,循環往復,學生就會覺得枯燥無味,缺乏興趣和積極性,如果我變換一下訓練方式,采用游戲的形式,讓他們分成組,兩個或三個手挽手一起跑或者兩個人用三條腿跑,且組與組之間分出勝負,實行懲罰,這樣做起來,就使得學生覺得有一種新鮮感,覺得更有趣味,這樣就大大提高了他們的積極性,也隨之提高了運動成績。
其次,相應的體育游戲,同樣可以達到鍛煉素質的目的。例如,在一節課,如果我們要訓練學生的手臂力量素質,在一般情況,有做俯臥撐這樣一個環節。如果一節課單純做俯臥撐,連做幾組,學生就會產生厭煩情緒。在這種情況下,就將單純的俯臥撐改為游戲—推小車。將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兩隊成橫隊站在相距十米的起點線后,前后兩人為一組,前排學生俯臥撐分腿做“推車人”,發令后,各組“小車”到終點線后推車人和小車互相交換返回起點,最后以小隊到達的先后順序排列名次,通過幾組來回循環訓練,既提高了他們的積極性,又達到了鍛煉他們手臂力量素質和腰腹力量素質。
總之,體育培養學生強健體魄的同時注重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在體育教育中充分體現人文精神,尊重學生的人格,盡可能滿足學生的不同需要,盡可能地結合學生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經驗來激發他們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寓教于樂,培養學生的體育人文精神,以適應多元化社會的發展。從而提高學生整體健康水平。
參考資料:
關鍵詞:體育舞蹈;德育教育;德育功能
前言
體育舞蹈是根據人體解剖、生理特征,在音樂在伴奏下,通過人體各環節有節奏的變化而塑造出不同難度的形體動作和造型,表現不同的情感和技藝,達到自娛自樂和增強體質或進行競技的一項體育運動。作為體育運動的基本內容和實現體育目的手段與方法的體育舞蹈,是體育文化系統中的新生事物,是體育研究的對象。當前社會已經步入了科學化、自動化、信息化時代,人們繁重的勞動量將減少,工作時間縮短、休閑時間增多,豐富多樣的體育活動必然成為人們提高生活質量滿足自我需要的高級精神享受和追求。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人們對體育內容、手段和方法,提出了多樣化的要求,通過在娛樂中運動,達到更好地完善自身,改造自我,適應社會需要的目的。體育舞蹈在我國的興起與蓬勃發展的實踐證明,它是實現體育目的,使身體得到全面發展的基本手段,是人們十分喜歡的一項體育運動。體育舞蹈的形式有個體練習,但更多的是群體練習,在運動過程中要求參加者相互配合,在音樂的伴奏下翩翩起舞。體育舞蹈運動的過程,也是一個追求美、創造美、實現美的過程,參加者在活動中可以表現美、欣賞美,獲得美的享受。
一、體育舞蹈的特征與德育性
1.1體育舞蹈產生的背景
體育舞蹈是一項舞蹈與音樂有機結合,并力求按照美的旋律去顯示高超技藝的活動。它分為摩登舞和拉丁舞。摩登舞包括為也難華爾茲。華爾茲、現代探戈、狐步舞、快步舞;拉丁舞包括桑巴舞、倫巴舞、恰恰舞、斗牛舞、牛仔舞。每個舞種都有各自不同的歷史文化淵源,它們起源與不同的時代、不同地區的舞蹈。這些舞蹈以民間舞蹈為主,也包含一些舞廳舞,經過多次演變、創新和合并,形成今天的兩大類十個舞種。
1.2體育舞蹈的基本特征
1.2.1嚴格的規范性
體育舞蹈的嚴格規范性包含著十分豐富的內容,表現在各個方面,如舞程線、角度和方位的規范化,音樂的規范化、服飾的規范化、比賽的規范性要求等。
1.2.2廣泛的社交性
體育舞蹈是一種國際流行的社交舞蹈。它是溝通不同國家、不同民族情感的一種世界形體語言。也是任何語言無法代替的藝術,它具有廣泛的社交性。
1.2.3強烈的體育性
體育舞蹈,由于它兼有文化娛樂和體育鍛煉的屬性,因此人們稱它為體育舞蹈。它的體育性還表現在它是一項很有價值的健身運動。
1.2.4高尚的娛樂性
體育舞蹈,讓人們在歡快優美的樂曲中翩翩起舞,在五彩繽紛的燈光下,在自由和諧的氣氛中,在男女相互吸引默契配合中,得到美的享受,從而調節精神,消除疲勞,感受愉悅,并達到最佳的心態。
1.3體育舞蹈的德育性
德育,即思想道德教育。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質,增強人的積極性以及培養人的創新型。體育舞蹈是否具有道德性?體育舞蹈作為體育項目,是一項有嚴格的組織性和紀律性的集體活動。其本身有著自己的道德規范和完善的規則,是一種具有鮮明的集體感、榮譽感和競爭性的人體活動。而且在參加體育舞蹈活動過程中,要不斷地克服體力和心理上的障礙,因此,體育舞蹈還具有強烈的競賽性。人們不但在身體上得到鍛煉,而且在精神上得到了錘煉。
二、體育舞蹈的德育教育功能內容
2.1體育舞蹈的一般德育功能
體育舞蹈作為體育項目,本身具有體育的基本屬性,同時也具備體育的一般德育功能。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2.1.1培養練習者的規則意識,樹立公平競爭的體育精神
體育舞蹈是在一定的規則下進行的,遵守規則是每一位參與者必須具備的體育道德素養。體育舞蹈的參與者在訓練過程中需要在規則下練技巧,求精湛,在規則中戰勝對手,獲得勝利。因此培養練習者的規則意識,從而養成誠信品質,懂得在規則下提高公平競爭能力。
2.1.2磨礪練習者的意志,培養吃苦耐勞勇于拼搏的體育精神
體育舞蹈動作技能的形成,需要長期、艱苦、枯燥的訓練,一個看似簡單的動作,往往經過幾千遍幾萬遍的反復練習。很多初學者因為無法堅持而產生了畏難情緒。因此,在體育舞蹈技能形成的同時,磨礪練習者的意志,培養吃苦耐勞、勇于拼搏的體育精神。
2.1.3培養練習者的團隊意識和合作能力
體育舞蹈,特別是集體舞蹈和隊列舞蹈,是男女合作的群體活動形式。它能有效地促進練習者的心理全面發展,改變一個人孤僻寡言、消極離群的性情,使心胸變得更寬廣,形成平易近人、與人為善的性格,培養團結互助、熱愛集體的精神。
2.1.4提高練習者的參與興趣和水平
體育舞蹈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具有深刻的寓意和趣味,富有挑戰性的魅力,深受人們的歡迎和喜愛。練習者通過對體育舞蹈的參與,或體驗,或娛樂,或競技,或觀賞,各自找到自己的快樂,并從中受益,從而培養他們積極參與的意識。
2.2體育舞蹈特殊的德育功能
2.2.1培養和提高社交能力,增進情感交流和友誼
在跳舞過程中良好的情感交流,使人產生相互關心的心理。在情緒上互相感染并不斷強化,可以使人們增進友誼,促進人際關系的協調。體育舞蹈也是結識朋友、擴大交際的一種良好形式,這無疑對培養和提高社交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2.2激發審美情趣,陶冶大學生情操
體育舞蹈中的每一個舞種,都具有強烈的藝術表現力和鮮明獨到的藝術風格。華爾茲雍容華貴,動作從容瀟灑,舞步委婉流暢,它以動作細膩嚴謹和大方舒展,展示了其所具有的紳士風度和現代舞風格。倫巴舞是表現男女愛情的舞蹈,甜美含蓄、自由多變的舞步,使人獲得身心的滿足。優美動聽的音樂、活潑歡快的氣氛、熱情奔放的舞姿,微妙地感染著每個人,使人們忘掉生活中的憂愁、學習中的壓力,使人們身心得到愉快休息和享受的同時,陶冶了情操。
2.3體育舞蹈的實用價值
體育舞蹈隨著社會的發展,其價值越來越明顯。最實用的價值就是有健身、愉悅身心、優美形體、降脂減肥等功效。開展體育舞蹈,是促進社會注意精神文明建設的手段之一。不僅能夠活動筋骨,調節情感,還能培養穿著整潔端莊大方的習慣,言行舉止文明禮貌的行為,自尊自強自信的品格,是一種高層次的精神享受。
關鍵詞:新時期;體育教育;功能;主體性;人本精神
體育教學伴隨著教育現代化的變革已經跨入了新世紀。教育的形式與內涵在高科技、知識經濟時代背景下,已發生了重大變化,體育教育同樣面臨深刻的變化?!敖】档谝弧钡膶W校教育指導思想提出后,體育與健康關系的探討,己成為學校體育界關注的論題,體育教育功能的再認識隨著《體育與健康教學大綱》的貫徹再一次變成學校體育改革的熱點。那么,適應新時期教育發展的體育教育功能的變革該如何認識,這是本文需要探討的主題。
一、學校體育功能的變革
縱觀我國學校體育的發展簡史,隨著社會經濟、政治的變革,學校體育功能的演變大體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十九世紀后期清末大學堂的建立,最早引進兵操,以學生身體運動為特征的科目在學校建立,這是第一階段。這一階段的學校體育有著極強的民族自強的時代意識,要甩掉“東亞病夫”的帽子,“孔武有力”成為學校體育中大練兵操的理由,這種體育功能的價值追求在建國以后很長一段時間也被強調。“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也成為學校體育的指導方針,強調國家意志、集體主義、勞動衛國、鍛煉為國等等,這些體育功能的特征,是社會性的、國家意識性的和工具性的。第二階段的體育功能特征是20年代后期,一批留學生回國他們帶來了當時在歐美教育界影響頗大的實用主義,體育教育的功能強調的是以自然為本,健身強體,陶冶性情,以身體運動發展人的能力。第三階段是建國以后,中國的教育體制照搬蘇聯教育模式,仿照蘇聯體育的做法,1953年“勞衛制”在全國鋪開,學校體育的大綱內容變成以“勞衛制”為中心,以身體素質達標考核為標準。為此,教育內容局限于田徑、體操、三大球等幾項運動項目的傳習和練習,教育指導思想上強調組織化,注重集體主義觀念和紀律性。
二、 體育教育中主體性人格的培養
教育中,學生創造力的發展是最為重要的,通過學習,發展能力,完善人格,是教育的首要任務。體育教育是通過“身”而及“心”的過程,由身體運動和動作技術的學習,而發展人的“主體性”,我們知道動作技巧的中樞體育機制同思維智力機制在神經網絡層次上是融為一體地密切聯系著的,體育不僅僅是體質發展的必要條件,也是智育和德育發展的重要條件。兒童的運動游戲,不但對于體育和智育非常重要,而且還是兒童培養積極意志和健全人格,正確認識和參與人際關系的一個重要課堂。
可見,體育的“身體性認知”過程中,“身體”并不限于“肉體”或“軀體”的含意?!绑w育”是人的意識發展到了一定水平,人把自己身體的健康、強壯和優美作為文化目的的結果。體育就是人對自己身體的自我培養,顯然,這是有意識地優化自我的身體的活動。體質是人的生命存在的身體性的十分重要的方面,這就要求體育教育強調“主體性”人格的確立,要改變以往我們把“身體”當純粹的“運動的工具”,忽略主體人的感受以及“身體”的主體性。主體性人格是一種具有主動性、獨立性、責任心和合作精神的人的類型特征。體育教育中確立主體性意識,讓學生在運動中把握感受,自我判斷,自我測評。在運動中體會人際的互動,配合中的效益,協作創造成績的團隊意識,等等,都是至關重要的。
三、體育教育中的人本精神的確立
運動的發展過程中,由于運動所具有的超越和人肯定超越的能力。使人類不但創造運動項目,豐富運動內容,而且隨時改造運動環境,使運動適應人自身,而不是顛倒過來,要人去適應運動。人本主義的體育教育思想強調,在體育教育過程中,除了教授動作技術和各種體育知識,以及發展學生體能和技能以外,還應該把培養學生的情感、理想、意志力作為教育價值取向的重要內容。人本主義體育強調體能發展與情感發展的一致性,以形成完整的人格。體育不應該是一種把活人制造成某種產品的工具,而是以尊重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的身體運動教育的方式。
社會的現代化需要教育的現代化,教育的現代化則需要從德、智、體等幾方面來對受教育者進行高水平的主體培養。這就促使總體教育界觀的每一學科的教育思想不斷有所更新和進步。體育教育應有利于學生的身體美、技能美和人格美,使學生從外在的身體到內在的人格都能在朝向美的境界的追求中得到落實和提高。當然,吸取了美學營養,便能在教育思想和教學內容上豐富體育課,使體育課在更高的層次獲得美感和力量,從而以美的要求和標準去促進少年的身心發育。
四、體育教育的產業化趨勢
目前國內對教育是否應該產業化爭論不休,尚無定論,但是,就引入產業經營機制,大力發展教育產業己達成識。從教育體制改革和“學校體育發展綱要”的要求看,實現體育教育產業化就是轉換我國現行體育教育體制,使體育教育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按市場經濟規律運作。體育教育產業化己成為一種發展走向。
現代高校體育教育中存在的一個普遍的現象:大多數高校學生對體育課熱情不足,業余時間也多為室內活動,很少有自覺進行室外體育鍛煉的群體。體育課堂教學極為被動,大多數學生不愿意積極配合老師參與體育學習活動。這些不良表現最終導致的體育教育結果表現如下:
(1)近年來大學生身體素質狀況每況愈下。分析1989~2012年以來我國的大學生的體質健康,不難發現其變化趨勢,在體型方面,肥胖率、近視率逐年增加;在運動素質方面,短跑、長跑及立定跳遠都出現了逐年下降的現象。
(2)過緊或者過松的教學組織,使得體育教育的外延功能難以體現。前文提到,除了增強身體素質這一最基本的內涵功能以外,隨著時代的發展,體育教育還拓展和延伸了精神教育和社會教育這兩大外延功能。然而,在實際的體育課堂教學中,常常因為教學組織過松或過緊阻礙了體育教育功能的全面發揮。一方面傳統教育方式以教師為教學主體,側重于體育技能的簡單模仿和反復練習,忽視了對體育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創新能力和主動探索知識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散漫的“放養式”體育教學組織形式下,學生缺少老師的管制,容易出現靜多動少、閑話聊天多體育討論少的狀況,此類教學組織法最終結果就是學生沒有學到真正的體育知識,更罔論實現體育教育的全面素質提升。
2高校體育教育功能缺失的社會淵源
體育對于青少年來說無論是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是極為必要的課程。步入高等教育階段后,與以前的教育階段相比較而言,學習壓力有了一定程度上的緩解,獲得體育教育知識的途徑和渠道應該更為豐富,然而體育教育卻難以實現其應有的功能,究其社會原因主要受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長久以來,大多數學校因為中國高考制度的原因,文化課的地位遠遠高于體育課這類“雞肋課程”,為了增加文化課的教育時間,有些學校經常把體育課“充公用”,堂而皇之的拿來上語、數、外等其它科目,甚至在高三階段直接不開設體育課。因此,造成了在初級階段教育時體育教育被嚴重忽視的情況。雖然國家教育部一直強調素質教育的重要性,號召全面素質發展,然而當前中小學極度重視文化課程忽視其他素質培養的現象沒有絲毫緩解的趨勢,這種文化課程為本的思想充斥著我國的初級教育階段的整體模式,補習班、熬夜寫作業等現象在中小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屢見不鮮。久而久之,學生內心渴望體育,而現實的教育制度卻讓學生不由得不放棄體育,這一矛盾愈演愈烈,體育在初級階段受輕視的地位沒有任何改變,本來初級教育階段是學生培養體育運動習慣,發展體育學習興趣的高峰期,然而卻不得不為文化課程讓步,葬身在高考的“獨木橋”之下。因此,大學生體質下降這一現象,不僅僅是大學體育教育制度不夠完善、教育組織方法不合理的問題,更多的是因為大學生在初級教育階段中,沒有受到良好的體育教育,沒有形成明確的體育鍛煉意識和正確的體育學習知識,進而導致進入高校后沒有接受體育教育的意識,在大學的體育教育中存在著長久以來積累下來的對體育課的排斥心理,難以真正用心學習體育知識和認真進行體育鍛煉。
3將高校體育教育功能完成由實然到應然轉變的幾項建議
通過以上探討的我們可以看出,導致高校體育功能缺失的社會淵源是來自多個方面的,其中主要責任歸咎于高校自身的教學,故而,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出問題的根源和矛盾,并以此為問題的中心,針對性的制定解決措施,促進學生的健康全面發展。根據以上問題,建議從以下幾點著手處理。
3.1建立完善的高校體育教育目標監控體系
眾所周知,在當代教育教學中,很少有針對高校體育教育質量的制度出臺,來對個方面進行約束。因此,對于高校體育教學質量的好壞只有教師本身最了解,在進行期末考核的過程中,成績也受到體育教師直觀因素的影響,并且對于當代高校體育的考核內容和形式而言,均具有單一性,考核的重點主要局限于簡單運動技術的比劃,因此,學生要想取得較好的成績也相當容易,但是卻達不到鍛煉學生身體素質的目的,同時在社會適應性和心理健康狀況上也不能達到預期的教育目標。并且當一學期的體育課程結束之后,也不能對學生的心神發展情況進行有效的監督和驗證?;诖?作為高校而言,必須建立較為完善的目標監控體系,為高校體育教育目標的實現保駕護航,并以此為契機,對學生學習前后心理極其身體等各方面的變化進行系統的評估,保證評估結果的客觀性,并且還能夠督促高校體育教師不斷地用心教學和創新教學。
3.2提升高校體育教師的專業業務水平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為了使學生的發展能夠滿足社會的發展需求,就要求了老師必須具備過硬的素質和能力,這里的能力所指的是教師專業的業務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即不能將組織教學模式、方法滯留于傳統的理念中,更不能不重視高校體育教學,產生隨意放養的心理。由此可見,加強高校體育教師專業業務水平以及綜合素質的培訓至關重要。在培訓的過程中,應將思想品德教育作為首要內容,其主要原因是它能夠對高校體育教育者的心理動機產生絕對的影響作用,同時使他們熱愛并重視這份職業。目前在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存在著諸多的創新型體育教師,他們將體育教學的理論知識不斷地豐富,但是卻停滯不前,不能夠將理論與實踐兩者進行有機的結合,并且由于惰性心理的影響,致使在監督上不嚴,對學生持放任自流的心態。
3.3將意志品質以及個性心理的發展教育功能逐漸強化
對于當代高校學生而言,在家庭中多以獨生子女的形式存在,因此,在進行高校體育施教的過程中,必須充分的考慮當代獨生子女的個性與意志品質特征。進而促進學生意志品質以及個性心理的發展。目前,這兩點也是世界各國所關注的重點內容,并借此來形成國民品格,塑造兒童個性。同時,體育教育本身而言,也具有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和增強社會適應性的作用。目前在一些發達國家,對體育教育的重視度已從小學體育開始,并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合作能力以及堅韌不拔的品質。使學生在磨練與鍛煉中健康成長,因此,我們在高校體育教學中,也應該借鑒一些發達國家的教學模式和手段,促進學生意志品質以及個性心理的發展。
4結語
關鍵詞:體育 ;文化 ;社會功能
體育活動、體育鍛煉及體育競技,應該是伴隨人類社會的形成就已經出現的,因為沒有任何一個群體或者社會不重視自身的發展與強大?!绑w育文化”一詞最早直譯為身體文化。早在19世紀末,人們對“體育文化”有了較為廣泛的解釋和使用,到了20世紀,對身體文化的解釋和使用更為多樣化。我國學者把體育文化概括為“是在增加健康,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的過程中創造和形成的一切物質和精神的財富,包括與之相適應的社會組織及規范體育活動的各種思想、制度、倫理道德、審美觀念以及各種改革舉措及相應的成果。”
關于體育文化的研究對象和范疇,一種觀點認為,體育文化主要包括體育觀、體育價值觀、體育行為準則、體育道德等在內的社會意識形態及反映這一形態的體育方式、民族風俗、心理特征以及審美情趣等。還有一種觀點認為,體育文化研究包括體育科學和體育的價值、觀念、意識、心理等社會因素。體育文化著重研究體育的社會現象,不研究體育的生物現象。
盡管人們對體育文化的認識還沒有完全統一,對于概念使用范圍還有爭議,但體育文化事業的發展已經表明:作為映射著人類智慧之光的一種實踐活動,它所產生的意識形態和知識體育,所創造的方法、手段、技術、器械、設施以及記錄和傳播所必需的組織、宣傳機構等,已經在人類的社會生活中構成了一種獨特的不可缺少的文化現象。
實踐證明,人們通過參加各種體育活動,就能發展有機體的力量、速度、靈敏、柔韌、耐力等身體素質,提高有機體對外界環境的造就能力,從而促進身心健康,增強體質。體育還是一種娛樂性和休閑性很強的文化。在現代社會生活中,體育運動日益成為人們改善生活方式和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內容,它為人們提供一種積極、健康向上的消遣,給人們帶來無窮樂趣。體育娛樂性,按參加者在活動中的方式可分為觀賞性娛樂活動和運動性娛樂
活動。
體育是一種競爭鮮明的文化。體育的競爭,是指在運動場上,兩個以上的個人或集體在同一規則下,爭奪同一目標的活動。體育的競爭,不僅僅反映在競技體育上,還反映在群眾體育上,現代體育比賽,不僅比身體、比技術、比經驗,而且比思想意志品質和頑強拼搏精神,是一種全面的競爭。教育性也是體育文化固有的特征和功能。體育的教育性有兩層含義:一是從它產生之日起,就是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它與德育、智育、美育等結合,是全面教育的重要內容和手段。二是寓教育于體育之中,在體育運動中培養人們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以及培養人勇敢、頑強、拼搏進取的優良品質。
體育當然更是一種藝術性很強的文化,尤其以競技體育最為典型。高水平的比賽,既是比技術水平,又是一種藝術的表演。高超、完美動作以及運動員矯健身姿給人以藝術的欣賞和美的享受,令人回味無窮。
體育是民族產物,具有民族特征。由于民族區域的生存環境、文化底蘊、社會和經濟生活、歷史和發展原因的不同,世界上各民族都有自己傳統的體育項目。如中國武術、印度瑜加,西班牙的斗牛等。當代體育和今后發展,雖然民族間差異繼續存在,但這種差異又受到世界性的統一規律的嚴格限定,其共同點越來越多,滲透和融合不斷加強。體育的全民性表現為全民的積極參與。隨著社會不斷進步和發展,人們從繁重生產勞動中解放出來,利用更多閑暇,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強身健體、愉悅身心;通過電視、網絡、報刊、雜志等新聞媒體關心體育賽事;或親自到體育現場觀看比賽??傊?,體育已日益成為人們現代生活不可缺少的內容。
競爭是體育運動的核心,體育的競爭包含著廣泛而深刻的對人類認識能力和創造能力的挑戰,這種挑戰意識可以明顯地遷移到廣泛的社會生活中。通過體育教育能夠培養出社會人才所需的努力拼搏、不斷創新、百折不撓、公平競爭和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通過艱苦卓絕的訓練和比賽,可以鍛煉人的意志和勝不驕、敗不餒的頑強韌性;比賽中勝負得失涉及到集體、地區甚至國家的榮辱,從而培養人的責任心、使命感和愛國心;面對強勁對手,要不斷地超越自我,超越對手,促使人們增強危機感和競爭意識,不斷地向更高目標奮斗;嚴格的比賽規則和無私執法,可以誘導人們養成維護道德規范,遵紀守法的美德。
體育文化是人類社會文化的特殊組成部分,它的興衰直接反映著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它的榮辱直接反映著國家、民族的精神,體現民族自尊。人類追求公平競爭,表現民族自尊的精神,在體育運動中得到完美的體現。
【關鍵詞】 高校 體育文化 國防教育 功能
一、高校開展國防教育的重要意義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人類自國家起源以來,有國就有防,無防國不立,國防是人類社會發展與安全需要的產物,它關系到國家與民族的生死存亡和榮辱興衰。高校國防教育,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防教育在整個高等學校的教育體系中,屬于基本素質教育的范疇,不僅具有“增強全民國防觀念,提高全民國防意識”的重要功能,而且對于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整體素質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校大學生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不但要有為國家和人民服務的本領,而且要有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強烈的國防安全意識,而這種精神和意識的培養,既是國防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國家賦予新時期高等教育的重要性任務。
二、高校體育文化的內涵
體育早已不再是單純的肌肉活動,它已經成了既是體育又是文化,既是鍛煉又是娛樂,既是運動又是教育的一種特殊的社會文化現象?!绑w育文化是在增加健康、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的過程中創造和形成的一切物質和精神的財富,包括與之相適應的社會組織及規范體育活動的各種思想、物質、倫理道德、審美觀念,還包括為達成目標的各種改革舉措以及相應的成果?!?/p>
高等學校不僅是一個教育環境,而且是一個文化環境。大學校園文化活動中,體育文化活動表現得最為突出和明顯,它對于提高大學生的體育素養、綜合素質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高校體育文化是指一所大學在體育活動方面養成的帶有普遍性、相對穩定的一種集體體育文化活動,是一種洋溢著濃郁體育特色氣息的氛圍和環境,它以整個校園為空間,以全體師生員工共同參與為主體,以運動為手段,以各種體育活動為主要內容,是獨具特色的一種群體文化。它倡導積極、健康的文明行為,激發大學生拼搏進取、努力向上的競爭意識,培養大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是反映校園精神和文明建設的重要途徑。
三、高校體育文化的國防教育功能
1、高校體育文化塑造大學生的優良品質
國防教育堅持全民參與,提高全民的優良品質應該放在首位。體育鍛煉能夠培養大學生的勇敢、頑強、機智、靈活、果敢和百折不撓的意志與精神。這些品質對于國防教育來說,尤為重要。體育鍛煉是人們征服自然,戰勝和超越自我的過程,通過對軀體的摔打,意志得以磨練,精神得以凈化,境界得以升華。這對其適應未來可能出現的艱苦的戰斗環境來說是必不可少的。軍事訓練有句俗話:“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戰爭是對人的體力、智力、意志力等方面的綜合考驗,體育鍛煉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即使在信息化條件下,軍人的大無畏精神仍然是打擊一切外敵的首要條件。
2、高校體育文化促進大學生國防意識提高
國防意識是一種自覺維護民族和國家利益的群體意識,是民族精神最重要的體現。全民國防意識的增強是建設強大國防必不可少的一環。校園體育文化是一種群體文化,它有賴于群體的共建,同時又反饋作用于每個個體,使個體把這種集體的行為風尚內化為自我要求。在學校體育活動中,無論是體育課,還是課外體育鍛煉,以及參加小型體育比賽等,學生的體育行為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自己所在班級、寢室、自由組合運動隊的得失和榮譽,因此,校園體育文化可以教育、感染、培養學生愛集體、關心集體、服從集體、維護集體的群體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這種群體意識和集體主義觀念的形成會潛移默化地升華為國家利益觀和民族精神,對大學生國防意識的增強具有顯著作用。
3、高校體育文化為國防后備力量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國無防不穩,民無防不安。國防后備力量直接關系到國防的強大和國家的安全。在現代化戰爭中,后備力量越來越顯示出其重要的戰略作用。高校是青年人最集中的地方,青年人朝氣蓬勃,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來,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青年人都是自然的接班人。為了強化大學生在國防后備力量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依靠短暫的軍事技能訓練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讓大學生在校園文化氛圍中接受長期的國防意識、國防觀念教育。體育文化作為校園文化中最活躍的部分,對大學生的影響也是最積極主動的。多次指示:“戰士的身體要很好,體力要好”,作為強大國防后備力量的當代大學生,其身體素質對于國防建設致關重要,體育活動的開展不僅能夠鞏固和加強軍事技能訓練對大學生的體質鍛煉,促進大學生體質進一步增強,而且能夠長期培養大學生艱苦奮斗、吃苦耐勞,愛國奉獻、勇于犧牲,勇敢頑強、堅忍不拔的優良品質。高校實行選項體育課制度后增設的一些新興國防體育項目還能夠培養現代戰爭中的實用軍事技術。在歐洲的瑞典,由于國家實施了完善的國防體育活動,使得瑞典國民在軍事體育方面訓練有素。通過普及國防體育教育,瑞典國民的軍事素養長期穩居歐洲之首,為國家提供了大量后備役人才。國防體育的廣泛開展,不僅可以普及科學技術知識,振興科技,而且能為國家培養大量現代化國防后備力量和軍事技術人員。因此,發展高校體育文化能夠為國防后備力量建設奠定堅實的“人力”基礎。
四、結束語
高校體育文化具有教育、凝聚、規范、激勵等功能,可以在更大的領域里為國防教育提供觀念、價值、精神表現的形式與載體。以高校體育文化為切入點,在營造高校體育文化氛圍,引導體育行為,弘揚體育精神的過程中貫穿國防教育工作,是促進高校體育文化發揮國防教育功能的最佳選擇。
參考文獻:
[1] 廖大干.高校國防教育內容的拓展與形式的創新[J],鹽城工 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3):92-94.
[2] 楊文軒,陳琦.體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孫金波,周新.高校體育文化的內涵、作用與建設[J],濱州 學院學報,2007(2):72-74.
[4] 秦長輝.再探體育與軍事、國防教育的關系[J],南京體育學 院學報,2003(6):56-57.
[5] 石金亮,任莉英.論高校國防教育與體育文化的和諧共存 [J],中國成人教育,2010(4):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