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6 10:34:23
序論:在您撰寫給孩子的心理教育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家庭教育 培養孩子 呵護孩子 引導孩子
在21世紀的今天,教育孩子對每個家庭來說,都是任重而道遠的任務。孩子是千差萬別的,每個家庭的狀況也不盡相同,家長的學歷素質也有很大的差距。在當今高考盛行的時代,關于教育孩子,孩子的學習問題,都在牽掛家長的神經,考驗著家長的耐力和智慧。作為一名教師經過不斷學習和思考摸索,結合自身教育孩子的經歷,結合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現象,談談自己的一些教育思考和感想,以便和大家溝通與交流。
一、怕孩子走彎路,過分打預防針,易禁錮孩子的思維張力
在現實生活中作為家長唯恐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總是擔心孩子不能自己處理好學習與生活,過分干預孩子。這樣的孩子可能失去自我過于依賴父母,或者變得懶惰或者逆反。作為家長我們要意識到,教育本身并不是一種艱苦的負擔,讓孩子自由探索、自己去思考,才能培養出具有獨立思考能力、個性豐富的人。即使孩子在人生的路上遇到挫折,在心靈上受到些許創傷,但起碼在今后他有了吃一塹長一智的教訓,才能奮發圖強,戰勝挫折,達到一個自我成長的過程。
作為家長拉孩子的手過緊,孩子就可能失去自由發展的空間,一方面束縛孩子的主動性,也會扼殺其心靈的創造精神。這些孩子只知道聽從大人的吩咐,不敢大膽地去嘗試和創新,自己缺乏主見,也不敢有自己的見解和要求,獨立思考能力和判斷力漸漸喪失。父母美其名曰‘聽話'',自以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放他到外面來,即如暫出樊籠的小禽,不會飛鳴,也不會跳躍,了無生機。所以,父母的愛護不能成為孩子的束縛,孩子必須通過活動和真正的成就感,來發展他們積極的自信心以及獨立的自我形象,因此過分說教容易禁錮孩子的思維張力。
二、在比較中挫傷孩子,使孩子變得脆弱
中國的家長最善于比較,孩子是否成才也是家庭的一張重要名片。在比較中孩子應該說有壓力才有動力,有比較才能從善如流,但在比較中孩子有了壓力、嫉妒、敵對、說謊和相互詆毀。當家長在比較中發現自己的孩子發展滯后了,就會給孩子提出更嚴厲的要求,甚至否定自己的孩子。家長比的很累,孩子比出了自卑。父母如果總是過于強調孩子的不足,而不能用關愛和欣賞的眼光去關注孩子的點滴成長,這只會把一個健康的孩子培養成為一個虛弱的孩子。
無論家長還是老師,應多向孩子傳遞正向期望或積極的信息,能夠最有力地促成孩子在學業上、在生活等方面成功,而不要過分地去盯著孩子的一次考試或分數,應擯棄短視把眼光放長遠些,相信自己的孩子,學會等待孩子成長,懂得尊重自己的孩子。
三、過于關注孩子的分數,使孩子失去修復空間
我國的高考制度使家長很矛盾,有心想讓孩子發展興趣,輕松愉快中學習和成長,但現實中選拔人才的標準是一次次的考試,因此特別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但作為家長如果過于重視每次考試分數的話,孩子就會有窒息的感覺,毫無隱私可言,失去自我修復的空間。家長如果過分關注孩子的分數,孩子在心理上有壓力容易產生疲憊、緊張及焦慮等情緒。聰明的家長懂得孩子的心理給孩子減壓,引導孩子實現自我;當然也有一些家長盲目沉浸在自己的思想中,孩子得了高分就心花怒放,得了低分就心灰意冷,一旦孩子的考試成績沒達到自己的期望,就會使孩子成為家長情緒的犧牲品,弄得孩子整天心情緊張,誠惶誠恐。作為教師我建議每個家長應給孩子適度的空間,不要盯得太緊,讓他自己去總結經驗,修復挫折給心理帶來的失落,為自己的繼續前行積蓄正面力量,家長要學會引導孩子而不是喋喋不休的指責和說教。我們家長一定要記?。耗憬o孩子提供住宿、衣物、愛外還必須提供安全的環境,學會適度適時進行教育,在精神上給予他們翱翔的翅膀,引導他們朝著負責任的人生軌跡飛行,而不是過于短視地督查分數到骨髓里。父母應該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品德培養上,放在創造能力、學習能力的培養上。
四、家長居高臨下,過于強勢
有一些孩子他的家庭條件優越,父母經營的事業也比較成功,這樣家庭的孩子要么像父母一樣也很優秀,要么很弱勢。優秀的孩子是因為在父母身上學會了拼搏與進取,而弱勢的孩子往往和父母的教育不當有很大的關系。比如有些家長在外很累,到家對孩子的教育缺乏耐心,或過于強調自己的成功,在孩子面前說話語氣和態度過于強勢。當孩子沒有達到自己的要求時橫加指責,或過于強化孩子的不足和缺點,使孩子在心里產生自卑感、受挫感以及給父母丟臉的罪惡感等。這些孩子往往把自己的困惑悶在心里,害怕暴露缺點遭到父母的鄙視與奚落,失去學習的信心和勇氣,在學習上屢次失敗以懲罰自己的父母,家庭關系會日益惡化。
針對以上現象,建議家長轉換自己的思維模式,和孩子一同成長,一同進步,千萬不要戴著有色眼鏡看孩子。孩子有自己成長發育的歷程,如果用期待和欣賞的眼光去看他,就會發現他每天都在變化。孩子的前途就在家長的眼光里,家長每天都應充滿期待,用類似于對宗教的虔誠來對待自己的孩子。
其次,一定要培養和呵護孩子的自信心。自信來源于對自己優勢的確認,確認自己的優勢是人的“精神生長點”,贊揚能讓孩子認識到自身的優點和長處,樂于不斷保持并發揚下去。稱職的父母必須獨具慧眼,把握孩子的這一最重要的“精神生長點”,不時地在身邊給予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勵。要做孩子的建議者,讓孩子做決策者,當孩子快樂時,他的每一個細胞都在舒展著——他會茁壯成長的。
家庭心理環境主要是指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家庭活動氛圍和生活方式所構成的心理系統。家庭教育中,最顯著的相互作用發生在親子之間。
一、注意親子溝通的態度與行為方式
親子溝通中父母的態度與行為方式將直接影響孩子的發展。為此,父母應注意:養成耐心傾聽孩子說話的習慣和修養;堅持民主、平等地討論問題,不武斷,也不無原則地遷就孩子;真實、溫和、明確地說出對孩子的感受,但不貶損孩子;多開展一些親子游戲,保持一點童心童趣。
今年10歲的王某,父母都是工人,但她經常參加一些演講,知識競賽,做業余節目的主持人等活動。她的父母并沒有著意從語言方面對她進行什么特別的訓練,只不過平時喜歡和孩子交談,樂于做孩子忠實的聽眾,無論多忙,當孩子興致勃勃地講故事時,他們總是很認真地聽,并時不時地提出一些問題,就這樣,講述―提問―傾聽,長此以往,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
現在是高中生的方某,一口氣獲得了四項發明專利。他的父親是汽車司機,在他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帶著他到車站玩,每次看到父親和師傅們修車,方某既好奇又羨慕。終于有一天,四歲的方某回到家,把父親買的玩具汽車、小飛機、小手槍,拆的拆,摔的摔,搞得家里一片狼藉,母親氣得直瞪眼,父親起初也想厲聲呵斥,殺殺小家伙頑皮的個性,可看到方某倒騰玩具的認真勁兒,他改變了主意,他和兒子一道修好了玩具。還對兒子修玩具中表現出的機靈勁兒大加贊賞。正是由于父親的童心,沒有抹殺方某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孕育出了創造的火花。
做孩子忠實的聽眾,既能給孩子以鼓勵,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又有利于增強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情感和心靈溝通。相反,有些家長,由于受千百年傳統觀念的影響,覺得孩子是自己生的,形成了“大人說話小孩子聽”的定論。不深入了解孩子。導致孩子出現問題。父母應該“平視”孩子,而不應該“俯視”孩子,不要覺得身為父母,就可以在家里主宰一切,想讓孩子干什么,就讓孩子干什么。不要過度壓制孩子,身為父母畢竟和孩子成長生活的環境不一樣,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都不一樣,不能機械地拿自己成長、生活的環境、經驗和孩子們相比較。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仔細分析觀察現在的世界,包括電視、網絡、報紙、書刊帶給孩子的影響,從思想上、行為上理解外來世界帶給孩子的影響。盡量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聊一些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孩子們感興趣的話題,父母也要聽一聽,聊一聊,盡量多留些時間和孩子們共同度過。
二、對孩子有合理的期望
羅森塔爾效應表明,一定的期望可以激發孩子內在的成就動機,促使其加強努力向上。但是過高的期望不但起不到激勵作用,反而使孩子望而生畏,造成沉重的精神負擔,嚴重影響其身心健康成長。因此,家長為孩子設計的發展目標要考慮孩子自身的條件,考慮社會的需要及目標實現的可能性。
小華(化名)是個聰明的孩子,父親是藥劑師,母親是大學教授,從上學開始,他一直是班里的第一名,各方面都表現很好。父母對他的要求很高,總希望他是最好的。到四年級時,有一次他考了第二名,父母責備他:你是不是這段時間沒好好學習?從那以后,小華一考試就緊張,生怕不小心答錯題,可是越怕越出錯,他的成績一直下降,到后來不得不去看心理醫生。
小華的問題源自于父母望子成龍的心態。對孩子有過高的期望。本想讓孩子更優秀,其實卻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傷害,甚至會因此影響孩子的一生。
每一個孩子都有他的長處和優點,雖然孩子的天資有別,學習事物有快有慢,學習成績也有高有低,但判斷一個孩子的好壞,不能只取決于一個方面。作為家長,不能只憑長相、成績等某個方面就認定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沒有出息,而是應該善于發現他們的優點,發現他們與眾不同的地方,設定一個合理的期望值,進而再鼓勵孩子說,其實再加一把勁,你可以做得更好一些。這樣比較利于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的養成。孩子嘗到成功的喜悅,就會更好地面對所有的事情。
大家都讀過《母親給出的答案》這篇文章吧!
有個孩子對一個問題一直想不通: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自己想考第一卻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
回家后他問道:“媽媽,我是不是比別人笨?我覺得我和他一樣聽老師的話,一樣認真地做作業,可是,為什么我總比他落后?”媽媽聽了兒子的話,感覺到兒子開始有自尊心了,而這種自尊心正在被學校的排名傷害著。她望著兒子,沒有回答,因為她不知該怎樣回答。
又一次考試后,孩子考了第十七名,而他的同桌還是第一名?;丶液螅瑑鹤佑謫柫送瑯拥膯栴}。她真想說,人的智力確實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腦子就是比一般人的靈。然而這樣的回答,難道是孩子真想知道的答案嗎?她慶幸自己沒說出口。
應該怎樣回答兒子的問題呢?有幾次,她真想重復那幾句被上萬個父母重復了上萬次的話――你太貪玩了;你在學習上還不夠勤奮;和別人比起來還不夠努力……以此來搪塞兒子。然而,像她兒子這樣腦袋不夠聰明,在班上成績不甚突出的孩子,平時活得還不夠辛苦嗎?所以她沒有那么做,她想為兒子的問題找到一個完美的答案。
兒子小學畢業了,雖然他比過去更加刻苦,但依然沒趕上他的同桌,不過與過去相比,他的成績一直在提高。為了對兒子的進步表示贊賞,她帶他去看了一次大海。就是在這次旅行中,這位母親回答了兒子的問題。她指著前面對兒子說,你看那些在海邊爭食的鳥兒,當海浪打來的時候,小灰雀總能迅速地起飛,它們拍打兩三下翅膀就升入了天空;而海鷗總顯得非常笨拙,它們從沙灘飛入天空總要很長時間,然而,真正能飛越大海橫過大洋的還是它們。
后來這位做兒子的再也不擔心自己的名次了,也再沒有人追問他小學時成績排第幾名,因為他已經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清華。
這位母親沒有為兒子提出過高的期望,但是他卻對兒子提出了恰當的期望。正是這種期望,使孩子不斷進步,最終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說”在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中,實踐性要求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內課外資源,雙線訓練,立足課文,創設多種多樣的情境,體驗生活,開展豐富多彩的口語交際實踐活動──給孩子一個全新的“課堂”。
一、創設交際條件,誘發學生的交際欲望
口語交際課講究的是教師和學生的雙方互動,所以課前準備包括教師的課前準備和學生的課前準備。在課前,教師要認真備課,為口語交際課的話題做好準備,讓學生有話可說,激發學生的興趣,也就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可以安排一些和教學內容有關的活動,如安排游戲、課本劇、參觀等,或者制作一些教學工具,如激發學生興趣的圖片、動畫等。由于小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比較低,所以學生的課前準備往往還是需要教師的安排和指導。因此,在課前,教師要事先安排一些活動作業,讓學生熟悉口語交際的內容。例如,在上小學語文第二冊的口語交際《春天在哪里》時,課前我先讓學生自己觀察春天的特點,然后我帶學生在學校內找春天。最后,讓他們把自己眼中的春天畫下來。這樣,學生在上課的時候就有了想表達的內容,想交流的愿望,對課堂教學的效果有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二、課內多項互動,培養交際能力
1.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體現口語交際的雙向互動的交際性的特點,即要進行多層次的互動交際,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
如,我在教學《我們身邊的垃圾》這一課時,我由課件出示垃圾圖片引發垃圾從哪里來的話題,由垃圾的對話引發匯報垃圾處理方法,由評選環保小衛士引發說說自己處理垃圾的想法等。師生共創生氣勃勃、富有創意的課堂氛圍,同創生與生、生與師多項互動的口語交流的動態過程。這樣,才使學生從競爭、合作的經驗中獲得自尊和尊重他人、社交能力和自我調整的能力。
2.創建自由、輕松的課堂心理氛圍,引導學生互動、交流。
創設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也是上好口語交際課的一個關鍵問題。(1)要在課堂上建立平等、信任、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要走向民主、寬容。教師要尊重學生,對學生的發言要給予肯定,對學生的觀點要給予尊重,要認識到,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有發展的潛力,要理解他們的不足,盡量采取表揚的方式,鼓勵他們進行口語交際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可以作為一個聽眾、朋友而不是一個威嚴的法官,與學生一起聊天、討論,進行沒有心靈距離的開放式的交流。(2)要處理好學生間的關系,營造一個輕松的、積極的班級口語交際環境。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顯然是不可忽視的教育因素。如果一個學生在說時,其他學生冷眼旁觀、竊竊私語甚至進行人身攻擊,那么有幾個學生能順利、輕松地完成口語交際?可能連最后的一絲勇氣都要消失。所以,要鼓勵學生學會交往,學會合作。既要學會清楚明白的表達自己的意思,也要學會傾聽、補充和幫助,讓融洽與合作的陽光普照每個學生的心靈。
3.課堂評價,促進互動。
口語交際課提倡放手,讓學生真正得到自主發展,但是放手并不等于放任自流,任何語言都有一定的規范性。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學生在入學之前已具有初步的聽說能力,小學階段應在此基礎上,規范學生的口頭語言,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培養良好的聽說態度和語言習慣。”因此,教師要致力于規范學生的口頭語言。當然,評價并不是教師的專利,因為口語交際課講究的是師生雙方的互動,所以,評價也包括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教師評價就是好讓學生明確口語交際的教學目標、訓練的重點和要求,規范學生的口語交際;而學生互評可以讓學生相互交流和學習,取長補短。
“請大家仔細聽,這位同學讀得怎么樣?”這是讓學生聽清楚、聽明白;“請大家評一評剛才某學生的回答?”這是引導學生在聽的基礎上學會思考,學會給別人提出看法……
三、課外實踐,深入生活,讓口語教學活起來
訓練口語交際能力并不僅僅局限于口語交際的課堂內,正如口語交際的實踐性特點所要求的,課堂訓練并不能真正代表生活中的口語交際,口語交際的訓練還要在真正的生活情景這個“大課堂”中開展起來。
1.在語文教學的其他環節訓練口語交際能力。
如利用教材內容、插圖、課堂發言等機會,不失時機地給予學生運用語言的機會。
2.在學?;顒又信囵B口語交際能力。
一、轉變觀念,樹立創新意識
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知識、培養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這就要求教師要從戰略的高度認識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徹底轉變陳舊的教學模式和落后的教學觀念,樹立同時代要求相適應的教育觀念。要重點培養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改變過去單以分數高低衡量學生優劣的質量標準,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著眼點,把創新能力的培養作為教學的重中之重。這就要求教師要尊重學生對事物的質疑態度和辯駁批判精神,要改變教學中“滿堂灌”、“填鴨式”、“死記硬背”、題海戰術等傳統方法,轉變迫使學生機械地被動地獲取知識、接受教育的觀念,通過學生的積極參與和親自實踐,提高他們對各種事物的正確認識。這樣會變“學會”為“會學”,學生的創新能力必然會在教學實踐中得到鍛煉和提高。
在傳統的思想中,教師是具有絕對權威的,這在很大程度上束縛了學生的思想。比如問到“彎彎的月亮像什么”這個問題時,幾代人的回答幾乎如出一轍,那便是“彎彎的月亮像小船”。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敢于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創設一個寬松、愉快的課堂學習氛圍,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激發興趣,鼓勵學生創新
談到創新,學生往往會產生神秘感和可望而不可及的懼怕心理,認為那是科學家的事,自己沒有資格也沒有能力去創新。其實,人人都有創新的潛能,教師只要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引導,就能極大地挖掘這種潛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適時引導,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敢于發問,敢于提出新穎大膽的想法和主張。教師對學生充滿好奇心的問題要特別重視和呵護,要多用一些鼓勵性的話語,如“你提的問題很不錯,很有見地,繼續努力”、“這位同學的想法很新穎,咱們不妨一起來討論一下”等等。這樣的鼓勵,能使學生在課堂上敢問、敢說,敢問別人不敢問的問題,敢說別人不敢說的想法,能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開拓和發展,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三、方法靈活多樣,激勵學生創新
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在教學中我采用了以下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1、閱讀法。要想有所創造就必須先學習知識、經驗和技能,創新要求學生必須有豐富的知識儲備。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結合語文的學科特點,閱讀便是儲備知識的一個最好的方法。
在教學中,我總是鼓勵學生多閱讀,以拓展知識面,豐富知識儲備。如在講過《晏子使楚》一文后,我便鼓勵學生課下查閱資料,閱讀晏子的其他故事。這樣就讓學生養成了多讀的好習慣,增加了學生語文知識的積累,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開闊了他們的視野,活躍了他們的思維,為其創新打下了基礎。
2、討論法。在課堂上,老師可根據學生掌握的知識,有意識地創造一些“小問題”讓學生討論,將學生分成正反兩方,讓學生在辯論的過程中不斷發表新的看法和見解,久而久之,便漸漸地形成和提高了創新能力。如在講《麥琪的禮物》一文時,就可以設置問題,讓學生討論:兩個人都賣掉了家中最寶貴的、心中最珍愛的東西,買來的卻成了最無用的東西,這樣的做法究竟可不可取?學生們分成了兩派:有人認為,為了“愛”,這種做法是對的;有人認為,愛情是建立在物質基礎上的,連最起碼的生活都保證不了,還如何去“愛”?兩派同學進行了激烈的辯論,通過爭論,學生們對問題看得更全面,也更深刻地理解了文章的主旨,促進了學生創新思維的形成和發展。
3、想象法。在教學中,我總是讓學生盡情發揮、大膽想象。講《背影》一文時,讀到父親為我去買橘子的情節,我就讓學生推測父親的內心活動,體會他的內心世界。通過這樣的想象,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了父親的良苦用心,更好地理解了文章的主旨。在講古代的詩詞時可讓學生在腦海中想象詩人的形象,想象詩人所描繪的名山大川的形象,讓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大膽想象,大膽創新。
關鍵詞: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研究
引言
近幾年,校園暴力事件時有發生,并有愈演愈烈的勢頭。屢禁不止的校園暴力事件不僅給學校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也給受害者帶來了心理陰影。校園暴力事件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而導致校園暴力事件出現的原因往往是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沒有及時得到家長和教師的疏導。而造成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因素主要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另外,我國的學生心理教育相對落后,沒有形成一個較為健全、完善的體系。俗話說,“解鈴還須系鈴人,心病還須心藥醫。”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家校合作教育方式,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本文針對小學生心理問題的成因,列舉了一些具體的措施。
一、小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
第一,對于孩子來說,父母是第一位老師。所以,家庭教育對孩子形成健全的心理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1]。如果孩子能夠在和諧的家庭氛圍中成長,其心理狀態自然而然也會獲得良好發展。但是由于很多家庭的父母都承擔著繁重的工作任務,甚至有些孩子的父母離異或外出務工,這些客觀因素導致孩子缺少父母的關愛,久而久之,孩子就會產生心理問題。第二,孩子承受過高的學習壓力也會導致心理問題。很多父母給予孩子很高的期望,并且給孩子安排了很多興趣班、補課班。但是家長本身的能力有限,很難合理地協調孩子生活和學習之間的關系。有的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態度惡劣,甚至惡語相向。有的家長則采取放養的教育方式,對孩子不管不顧,認為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這些問題都會消失。這些不良的教育方法嚴重打擊了孩子的自尊心,從而引發孩子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2]。反之,有些獨生子女家庭對孩子過于溺愛,父母全方位的照顧嚴重影響了孩子抗挫折能力的形成。第三,很多教師在傳統教育理念以及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往往會忽略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很多教師在教育工作中僅僅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并沒有采取合適的措施來防止學生產生心理問題。有些教師往往會忽視成績較差的學生,甚至會對學生做出不當的指責。這些不合理的教學行為都會給學生增加學習負擔,也會影響學生的心理發展。另外,有些學校也沒有足夠的資源來開設相應的心理輔導課程,這就導致學生在出現心理問題時,難以得到及時的關注和引導。
二、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
(一)轉變家長的教育認知
家長的行為和語言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的心理發展。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這就需要家長能夠全面認識和了解自己的孩子,并與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家長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應該保持平和的心態和平等的姿態,以朋友的身份來了解孩子身上發生的事情,并讓孩子有表達自我的機會[3]。如果家長發現孩子的心理或行為上出現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時,最不應該采取的措施就是打罵孩子。這種處理方式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會給孩子帶來額外的傷害。家長可以將自己觀察到的問題反饋給教師,和教師一同解決孩子自身存在的問題。
(二)尊重孩子,減輕孩子的學習壓力
目前,我國教育部門一直在呼吁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很多學校都采取提前放學、減少課后作業量的方式來減輕學生的負擔[4]。但是,部分家長認為這樣做是在浪費時間。所以,很多家長都會不顧孩子的興趣和感受,自行給孩子安排各種各樣的興趣班、課后班。這種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想法,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壓力,孩子往往也會產生嚴重的叛逆心理。所以,家長在給孩子安排課后班時,要根據其實際的學習能力和客觀情況,并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以達到培養孩子特長的目的。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注意尊重每位學生,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習情況,還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對于比較調皮的學生,教師要多多給予關心和愛護,在維護學生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前提下,用愛影響學生。
(三)學校加大師資投入,建立科學完善的心理教育體系
對于學生來說,學校是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所以,學校應加大師資投入并建立科學完善的心理教育體系,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條件的學??梢越M建專業的心理教育教師隊伍。條件較差的學??梢云刚埿睦斫逃龑<覍υ谛=處熯M行培訓,從而提高學校教師整體的心理教學工作能力。同時,學校也要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與交流,幫助家長正確認識心理教育工作,從而達到學生、家長、教師共同進步的效果。
(四)成立家長學校,營造良好環境
對學生心理健康發展來說,家庭教育起首要作用。但是很多家長由于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而采取了很多極端的教育方式。有些家長會疑惑,過去就用這樣的方法教育孩子,為什么現在就不可以了?這是因為隨著時代的變化,過去傳統的教育方式已經不適用當下的情況了。學校應該積極組織家長共同探討心理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并給家長介紹更為科學有效的心理疏導措施,指導家長正確教育孩子。必要的時候,教師也可以利用互聯網來與家長進行溝通,共同解決孩子的心理問題,從而保證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
結語
一位媽媽趕緊跑過去,抱住孩子心疼地說:“乖乖,摔疼了吧?”孩子“哇”地一聲大哭起來:“我好疼啊?!倍硪晃粙寢寗t站在一旁,淡淡地說:“沒關系,自己爬起來?!边@位孩子若無其事地爬起來,又繼續奔跑著玩去了。
同樣是摔跤,為什么有的孩子顯得脆弱嬌氣,而有的孩子卻表現得堅強勇敢呢?這跟兩位媽媽不同的表現有關。前一位媽媽緊張不安的態度在暗示孩子,摔跤是很疼痛的,從而在心理上增加了孩子疼痛的感覺,使孩子變得嬌嫩,這是消極的暗示。而另一位媽媽淡然平靜的態度卻暗示著孩子,摔跤沒什么大不了,自己應該勇敢爬起來,這是積極的暗示。
心理學家說,暗示是指通過語言、手勢、表情等施加心理影響的過程,暗示的結果是使受暗示的人在心境、情緒、興趣、意志方面發生變化。暗示教育最大的特點就是“暗”,在潛移默化、不知不覺中影響孩子稚嫩的心靈。
積極的心理暗示帶給孩子的是積極的認識和體驗。與說理教育相比,暗示教育能融洽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的關系,含蓄而委婉,避免說理教育給孩子帶來的壓抑感和逆反心理,使孩子于無形中養成良好的道德認識和行為舉止、以及堅強的情感意志。據調查,有接近90%在品質、意識、和智力方面有杰出表現的人,年幼的時期都感受過來自家長的積極暗示。
幼小的孩子在心理上具有容易接受暗示的特點,可塑性很強,所以,家長應注意善用積極暗示,避免消極暗示。家長從哪些方面對孩子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呢?
語言暗示
設喻法
教育孩子時,曉之以理的“理”,不一定非要直白地說出來,有時通過設喻、講故事、做游戲、角色體驗等點撥啟發孩子,讓其從中懂得道理,能達到很好的教育目的。
對比法
在糾正孩子的錯誤時,家長采用對比的方式,給孩子樹立榜樣,利用榜樣的力量感染孩子,使其不斷進步,注意恰當運用暗示性對比,以免傷害孩子的自尊和信心。
激將法
好勝心強是孩子的天性,生活中家長不妨用暗示性的語言激起孩子的好勝心,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使他很快去完成某項事情或達到某種要求。
非語言暗示
神態表情
神態表情是人心靈和內在情感的直接表現,家長可借助神態表情給孩子積極的暗示教育。孩子獨立完成一件事時,給孩子贊賞、肯定的眼神,讓孩子體會到成功的愉悅;孩子遇到挫折時,給孩子鼓勵、安慰、的目光,讓孩子感受到勇氣和力量。這些飽含情感和愛的積極暗示,能對孩子產生更大的影響。
行為舉止
關鍵詞: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2)02-0159-03
在每一個孩子的內心深處,都有美麗的花朵期待綻放,但他需要來自生命的陽光。如果陽光一直沒有照進這樣的地方,那么含苞未放的花朵也許將永遠不再開放。然而滋養幼兒精神和生命的陽光,就來自于我們的心里、我們的愛、我們的教育。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在重視身體健康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1]然而,在現實中,教師往往比較重視幼兒的身體健康和智力開發,卻忽視了幼兒的心理健康,這樣就造成了幼兒的許多心理問題。如說謊、自私、任性、脾氣暴躁、感情脆弱、攻擊等問題。因此,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要特別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1.愛的教育。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育的奧秘是愛,愛的教育是幼兒健康心理教育的基礎。幼兒有強烈的得到愛、愛別人的需要。通過愛的教育,使幼兒得到愛的滿足,并學會從愛別人中得到快樂,提高自我意識。
教師要學會創造愛的氣氛,滿足幼兒正當的心理需要。愛是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和必要的環境因素。實踐證明,一個充分受到成人正確而有理智的愛的孩子,總是充滿自信,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反之,被成人厭棄的幼兒則常常自暴自棄,形成一種自卑的心理。為此,我們就要懂得一些對不同的幼兒表露師愛的技巧。如對于比較內向的孩子,關切地說上一句,或輕輕地撫摸一下頭,都是愛的表示。這些看似簡單、平常的言行,可以讓孩子快樂一天甚至幾天、幾年、一生。[2]
2.自主自理教育。在幼兒健康成長中,首先應該讓孩子做到的就是能夠自理。從目前中國現狀來看,“412”家庭在不斷增加,已經成為社會的主要家庭結構。由于家人的溺愛,許多孩子的自理能力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在幼兒一日生活管理中,我們要注重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通過每天幼兒擦桌椅、吃飯、管理自然角的種植、養植、穿衣、睡覺、疊被子等一系列活動,以及要求幼兒每天幫助教師和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幫助和鼓勵孩子自己克服困難,學會自理。在自主性游戲活動中,尊重幼兒選擇主題、情節、玩具、角色的自由,尊重幼兒講評自己游戲的自由。在集體教學活動中,讓幼兒進行“自主性”學習,鼓勵孩子敢于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教師盡量做到不把自己觀點和想法強加給幼兒,引導他們自己做出結論。另外,通過自由活動,鍛煉他們自主交往、獨立思考和獨立克服困難的能力。
3.交往教育。交往教育是幼兒社會化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交往建立在個人與社會聯系的基礎上,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對幼兒健康心理的形成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3]因此,教師應注重孩子的交往教育。第一,教師讓幼兒學習一些語言或非語言的交往方法,豐富幼兒交往策略。第二,為幼兒創設交往環境,提供交往機會。開展各種形式的幼兒活動和親子活動,交往對象從與同班幼兒交往,發展到與同齡幼兒交往,與異齡幼兒交往,幼兒與家長的交往。第三,以開放式教育拓寬交往空間,將人際關系延伸到社會,開展社區、家園共建活動,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讓幼兒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在園內大力開展各種角色游戲,如娃娃家、醫院、公共汽車、餐廳、修理店、舊貨市場等一些主題活動。
4.積極自我意識教育。培養幼兒積極的自我意識是幼兒健康心理的重要內容,幼兒對自己積極的認識來源于成人的尊重、認可和夸獎,從而形成積極的自我意識和自信心。這對于孩子的可持續性發展也起到重要作用。教師應學著帶著“愛”去尋找每個幼兒的閃光點,恰如其分地讓幼兒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用肯定的語氣、眼光和神情鼓勵孩子的進步。讓每個孩子相信:“我能行”。讓孩子體驗成功,形成良好的自我價值感。
二、幼兒心理教育的指導思想
1.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應指向幼兒的持續發展。讓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態度,學會在不同的情境下調整自己的心態是一個可持續的、長期的發展過程。心理健康教育不是通過一個或幾個教學活動,教師一次或幾次談話,就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而是一個潛移默化、持之以恒的過程。通過這個漫長的過程,幼兒才能把受到的刺激內化為個性心理的一部分,形成穩定的、健康向上的人格。
2.心理健康教育應貫穿兒童的生活。兒童是在與周圍環境的互動中主動建構,獲得經驗的。在不同的環境刺激下,兒童有著不同的心理反應和情感體驗。心理健康教育應適時地滿足兒童的需要,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游戲和日常生活的各個環節中抓住教育契機,當兒童產生不良的情緒和心理反應時,用適當的方法幫助兒童解決問題。此外,兒童是有個性的主體,不同的幼兒有著不同的性格、愛好、興趣和生活背景。因此,較之采用集體活動的方式,心理健康教育應該更多地貫穿在兒童的日常生活中,幫助幼兒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3.心理健康教育應當注重家園配合。家長是幼兒教育中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任何活動的開展若能得到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兒健康心理的培養也不例外。幼兒園可以向家長宣傳幼兒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內容、方法和重要性,讓家長對幼兒健康心理有一個初步認識。同時,可以通過開辦家長學校,請幼教專家做有關幼兒心理健康和人格教育的專題報告,使家長對其有更深刻的認識與理解。指導家長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經常與家長交流、溝通,爭取家長的配合。另外,通過家訪活動,鞏固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三、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途徑
1.營造道德與文明的環境氛圍,培養幼兒良好的情感。一位資深教育專家說過“孩子的老師是什么人,在什么人文環境里成長,幾乎能夠決定他的一生,這個環境將會造就他的品德、思維和行為模式”。[4]可見在幼兒時期給孩子良好的環境、良好的教育將直接有益于孩子的一生。作為教師,不但要給孩子作好榜樣,還要盡量為孩子創設富有人文情調的氛圍,培養其文明的道德行為習慣和良好的情感修養。教師要盡量以親切的微笑、和藹的面容出現在孩子的面前,跟他們親切地打招呼、交談,盡量避免把生活中的不快帶到孩子中。我們應以樂觀的情緒和飽滿的熱情面對孩子,適度地給給予他們撫愛,讓他們感覺到老師對自己的關心和愛,從而獲得愉快、積極的情感體驗。教育幼兒在家里主動關心老人、病人,在園里關心比自己年幼的弟弟、妹妹,與他們友好相處,讓孩子的愛心、責任感得到培養和發展。教師要繪聲繪色地給孩子講一些蘊含智慧和哲理的故事,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發展智慧,培養美德。
2.在幼兒日常生活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由于健康心理的養成是多方面影響、多種行為活動綜合作用形成的結果,這種整體性決定著心理教育必須通過幼兒生活的各個方面協同培養。而各種活動中蘊含著豐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此,培養幼兒的健康心理必須在幼兒日常生活中進行。
首先,在集體教育活動中,教師要制訂各種活動目標,仔細分析教材,領會其內涵。不僅要有知識技能、習慣養成方面的目標,還要努力挖掘其心理培養目標,以充分體現一個活動指向多個目標的教育新觀念。其次,在幼兒一日生活中,要注重培養幼兒的自主自理能力、團結合作精神。再次,在自主性游戲和自由活動中,要為幼兒創設交往的條件,鼓勵幼兒團結協作、克服困難、禮貌待人,提高幼兒社會適應的能力。在各種活動中,應尊重幼兒意愿,發展幼兒獨立性、能動性、創造性,讓每一個幼兒真正成為各種活動的主體。[5]
3.有意識地培養幼兒的意志力和良好性格。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在他的著名教育詩中寫道“一般人說,我是母親,我是父親,一切都讓給孩子,為他們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可這就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可怕的禮物了”?,F在的獨生子女,不是“小皇帝”,就是“掌中寶”,父母更是怕不能送給孩子這樣的禮物,這是孩子意志薄弱和依賴心理的根源。教師不僅要幫助家長改變這種教育理念,更要有意識地培養幼兒的堅強意志。首先,在家里要求父母給孩子訂立作息制度,加強常規訓練。家長要提醒并監督幼兒按時睡覺、起床、入園,制定看電視、玩耍游戲及看書學習的時間表,讓孩子天天堅持,不輕易打亂孩子的生活規律,從而培養孩子的意志;其次,在日常生活學習中,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抗挫折能力的訓練。教師要引導幼兒正確對待成敗,讓孩子從小就有“輸得起”的意識。鼓勵孩子摔倒了自己爬起來,有淚不輕彈,學會勇敢,懂得成功來之不易;再次,教育孩子做事要專心,有始有終。孩子一件事未做完,不要去打擾他。在家里吃飯時不亂跑、不玩東西,吃完后,碗筷要放在固定的地方,擦干凈嘴等。安排的事情要按時完成以后才能去玩。在孩子完成任務后,教師對他們進行表揚鼓勵,增強他們的自信,鍛煉他們的意志。
雖然說性格是受遺傳影響,但更多的則是決定于后天的養成教育,童年時期是一個人性格形成的決定時期。冰心曾深刻指出“提到童年,總使人有此向往,不論童年生活是快樂,是悲哀,人們總覺得都是生活中最深刻的一段有許多印象,許多習慣,深刻地刻畫在他的人格及氣質上,而影響他的一生”。[6]為了使孩子能用良好的性格,克服未來生活中的困難,家長、老師就要使孩子在充滿陽光,溫馨快樂的環境中學習、生活,幸福地度過童年。家長、老師給予孩子以積極的榜樣作用,對孩子施以積極的教育方法,促進幼兒良好性格的形成。
4.家園合作?!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家長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的原則,吸引家長主動參與幼兒的教育工作,向家長介紹幼兒的保育教育工作,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參與”。[1]家庭是人生活及培養人的最早場所。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因此,在強調幼兒園教育重要性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家庭教育。獨生子女的成長環境有其得天獨厚的條件,父母的情感、精力、物質都集中在一個孩子身上。如果這些資源能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就能促進幼兒健康心理的養成。我們可以通過家長會或家訪,有計劃地向家長介紹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和常識。[7]如“家長教育子女時矛盾心理”,“糊涂之愛”,“父母教育模式對幼兒健康人格塑造影響”等。另外,我們可以通過“家園聯系簿”讓家長了解孩子的發展狀況,并指導家長如何對幼兒進行健康心理教育。通過“家長問卷”了解幼兒在家真實表現。以改善“親子關系”為切入點,開展家庭教育咨詢,交流家教經驗,切磋家教藝術,讓更多家長從傳統家教觀念中走出來。通過這些活動,使教師和家長配合默契,步調一致,使幼兒健康心理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得以落實。
總之,在對幼兒進行健康心理教育過程中要不斷地探索新思路,尋求新方法,努力尋找新的健康教育與管理方式的結合點,采取以情育人,以境育人,以理育人的管理方式。不斷調整、更新教師的教育理念,通過豐富的活動使幼兒心理得到健康的發展。為優良的人格素質的養成打下良好的基礎。對兒童進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好比一個“陽光工程”,如果我們的教育能夠讓每個幼兒心里都照耀進陽光,就能讓他們生命中的鮮花在愛和溫暖中盡情綻放。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2]顧榮芳.學前兒童健康教育論[M].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2003.
[3]劉晶波.師幼互動行為研究[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4]胡伊淇.幼兒園良好心理環境的創設[J].教育導刊(幼兒教育),2009,(1).
[5]余玉惠.幼兒健康心理教育初探[J].德陽教育學院學報,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