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5 10:08:04
序論:在您撰寫臨床康復護理服務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 無張力疝修補術 康復指導 護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1.169
隨著人們對腹股溝疝修補術解剖和術后復發機制的認識以及醫用高分子材料的開發與應用,近年來,疝修補術已成為臨床治療腹股溝疝的一種新方法被臨床廣泛應用。我科自2005年10月~2008年10月,對186例腹股溝疝患者施行了疝無張力修補術,取得了很好的療效,現將體會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05年10月~2008年10月我科收治腹股溝疝患者186例,均為男性,年齡26~72歲。其中單側腹股溝斜疝146例,雙側腹股溝斜疝26例,腹股溝直疝14例。易復性斜疝140例,難復性斜疝26例,嵌頓性疝20例。嵌頓性疝中2例出現腹膜炎的癥狀和體征。文化程度:本科28例,大專30例,高中62例,初中35例、小學以下31例。
方法:按一般常規腹部手術做好準備,均選擇硬膜外麻醉。要采用產品聚丙烯錐型充填物和成形補片,來完成無張力腹股溝疝修補術。將網片置于缺損處,縫線固定于周圍組織,術畢處理同傳統方法。
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
護 理
術前護理:護士在術前要認真查閱患者的病史資料,協助臨床完成各種輔助檢查,并全面了解檢查的結果。詳細掌握患者有無吸煙、喝酒、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難等病史。要消除致腹內壓升高的因素,除緊急手術外,凡術前有咳嗽、便秘、排尿困難等腹壓升高因素的患者,均應做相應的對癥處理,待癥狀得到控制后,再擇期進行手術,否則易導致疝修補術的失敗和術后疝的復發。護士要告知吸煙患者應在術前2周前必須戒煙,注意身體的保暖,預防受涼感冒。要多飲水和多吃蔬菜等粗纖維食物,以保持大便的通暢。根據患者不同的文化程度及接受能力,要向患者講解腹股溝疝的病因及誘因,指導患者克服戒煙、戒酒等不良生活習慣。
心理護理:因為無張力腹股溝疝修補術是一種新的手術方法,是在人體腹部缺損部位植入外源性補片,用以修補這種先天或后天的缺損。由于患者對這種方法的不甚了解,認為異物在體內會有疼痛、異物感或出現并發癥等,為此,往往對手術產生心理緊張、疑慮或不信任。針對這種情況,我們要運用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向患者說明手術的必要性及手術的方法,重點介紹疝環充填物的優點和特性,告訴患者所具有的強拉力和抗折裂,化學及物理特性也比較穩定,并且與組織有良好的相容性和抗感染性。詳細說明手術創傷小,術后無需制動且復發率低等優點。必要的時候,邀請恢復期的患者來進行交流手術的經歷,讓他們現身說法,以減輕或消除這些患者的懷疑和恐懼心理,以良好的狀態配合手術的治療。
術后護理:①術后舒適度的改善:患者術后舒適度的改善是手術后護理追求的目標之一。腹股溝疝手術患者由于活動受限、傷口疼痛、術后尿潴留以及自理缺陷等,是造成或影響舒適度的主要原因。無張力疝修補術是應用特殊高分子新材料補片縫合腹股溝管壁替代傳統張力縫合,手術是在硬膜外麻醉下進行。無張力手術方法簡單、創傷小、按照硬膜外麻醉進行術后護理。術后患者臥床6小時后,如果血壓平穩,在無特殊不適的情況下,可以下床活動,且活動度不受任何限制,大大提高了患者的舒適度,增強了患者的自理能力,從而避免了因患者長時間臥床可能引起的并發癥。由于無張力疝修補術為人工植入充填物及補片,無張力大大減輕了患者術后傷口的疼痛和牽扯感。186例均未用止痛劑。而且在患者無特殊的情況下,術后6小時患者即可正常飲食,但告知患者必須忌食辛辣和刺激性食物。②術后切口的觀察:要密切觀察患者有無切口出血感染。術后切口常規用沙袋壓迫4~6小時,預防切口處的出血和感染。切口感染是疝復發的主要原因之一,術后需應用抗生素,注意觀察患者體溫和脈搏的變化以及切口有無紅、腫、疼痛等現象,一旦發現切口感染,必須及時處理。③術后排尿的觀察:患者術后由于麻醉或手術的刺激,使患者的膀胱一時性收縮,功能喪失,很可能就會出現排尿困難。為此,護士要密切觀察患者術后排尿情況,以便發現問題,應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
康復指導:術后患者劇烈的咳嗽和用力大小便等,均可引起腹內壓升高,而不利于切口的愈合,因此告知患者術后需注意保暖,防止受涼而引起咳嗽。指導患者保持切口敷料的清潔和干燥,避免大小便污染;如有污染或脫落,應及時更換。要告知患者在咳嗽時,用手掌按壓保護切口,以免縫線撕脫造成手術失敗。同時要保持患者的排便通暢,給予便秘者通便藥物,囑患者避免用力排便?;颊咝g后6~12小時若無惡心和嘔吐,可進食流質,次日可進食軟食或普食。叮囑患者出院后要進行多散步及做輕微活動,并逐漸增加活動量,2周后可進行適當的體力活動,但應避免提重物等增加腹壓的活動。強調3個月內不能參加重體力勞動或提舉重物,要注意避免腹內壓升高的因素,如劇烈咳嗽、用力排便等。注意多飲水、多吃水果以及蔬菜等,以保持大便通暢。若出現疝復況,應及早復診。
討 論
無張力腹股溝疝修補術是一種新型的手術方法,是在人體腹部缺損部位植入外源性補片,用以修補先天或后天的缺損。由于無張力疝修補術方法簡單,創傷小,患者術后無明顯疼痛和牽拉感,局部也無隆起現象,為此目前被臨床廣泛應用。傳統的修補術,按常規需要患者臥床3天,術區需用砂袋壓迫止血12小時;而無張力疝修補術是應用特殊高分子新材料補片縫合腹股溝管壁替代傳統張力縫合,手術是在硬膜外麻醉下進行的,使無張力疝修補術后的舒適度得到了明顯改善,而且術后活動不受時間限制,只要麻醉過后即可下地活動,從而有效地避免或減輕了患者的痛苦,加快了患者的恢復。
參考文獻
1 吳在德.外科學.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447.
[關鍵詞] 心理護理;大腦生物反饋治療;老年軀體形式障礙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3)09(c)-0127-04
軀體形式障礙是一種以持久地擔心或相信各種軀體癥狀的優勢觀念為特征的神經癥。其臨床特征是:以繁雜、含糊不清、多變,可累及多器官的多種軀體不適為主訴而無器質性病變,且呈慢性病程[1]?;颊咭蜻@些癥狀反復就醫,各種醫學檢查陰性和醫生的解釋均不能打消其疑慮。常伴有焦慮或抑郁情緒,盡管癥狀發生和持續與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困難或沖突密切有關,但患者常否認心理因素存在[2]。一般認為,這種傾向的出現是針對心理社會應激的反應,這些應激反應是由對個人具有個別意義的刺激性生活事件或境遇所造成。而老年軀體形式障礙患者因長期患病,情感體驗更加深刻而持久,不僅自身生活質量嚴重下降,對家庭、社會也造成嚴重負擔。通過臨床實踐發現,大腦生物反饋治療結合心理護理對促進老年軀體形式障礙患者康復比單純心理護理效果更為顯著。本研究回顧性分析老年軀體形式障礙患者臨床資料,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1月~2012年5月濱州醫學院煙臺附屬醫院老年軀體形式障礙156例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所有患者診斷均符合CCMD-3診斷標準[3],且至少經兩名精神科主治醫生確診,并排除合并其他精神疾病,無嚴重心、腦、腎疾病?;颊吣挲g60~81歲,平均(67.0±6.8)歲。其中軀體化障礙76例,疑病癥70例,軀體形式自主神經紊亂10例。男72例,女84例。所有患者均為小學以上文化。根據治療方法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每組各78例。觀察組采用大腦生物反饋結合心理護理療法進行治療,對照組采用單純心理護理。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臨床表現、病程及用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同時應用丹麥靈北生產的氟派噻頓美利曲辛片(產品批號H20080175,規格 10 mg/片)10 mg,qd,谷維素20 mg,tid,口服。對照組進行單純性的心理護理,對患者的心理感受進行針對性的疏導、解釋、支持,鼓勵行動,轉移其注意力,并指導患者家屬對患者的痛苦給予充分理解與關心,改善患者周圍環境以利于病情早日康復,預防復發。
觀察組患者采用廣東潤杰醫療器械有限公司BBB-1A型多媒體大腦生物反饋治療儀進行腦電與肌電反饋治療,治療前向患者解釋治療目的與方法,消除顧慮并進行10~20 min的放松訓練,選擇C3/β和C4/SMR進行反饋訓練。制訂以大腦生物反饋、放松訓練為主的心理及行為干預計劃。選擇情緒穩定、臨床經驗豐富,具有觀察、傾聽、交流技巧、具備心理咨詢師資質的主管護師擔任此任務。首先以肌電反饋進行放松訓練,指導患者了解音樂的連貫性與肌肉松弛之間的關系,學會自我調控肌肉的松弛度的同時對患者進行心率、呼吸、血壓、體溫及血氧飽和度的監測;根據病情選擇C3/β和C4/SMR進行腦電反饋,40 min/次,1次/d,10次/療程,2~3療程后改為2次/周,直至治療第8周結束。治療前準備:第1步,首先承認患者的疼痛和痛苦,使患者感到醫護人員是關心、同情而且愿意幫助患者的,做一次系統全面的評估與心理疏導,以后每日與患者交談10~20 min,老年人言語贅述,護士應耐心傾聽,讓其表達因軀體不適所導致的焦慮、抑郁情緒及住院感受,再有針對性地進行解釋、安慰、鼓勵。第2步,從積極的角度向患者解釋本病不是“精神病”,而是患了醫學上的一種疾病,不會導致殘疾,更不會死亡。第3步,對患者主述和癥狀再次進行全面評估,向其指出癥狀缺乏軀體疾病的依據,可能與應激有關。討論他們之間的聯系,幫助患者獲得一些內省[4]。治療時安排溫馨、幽靜的房間,向患者說明大腦生物反饋治療的目的、儀器、工作原理、作用和訓練方法,使患者對本治療產生信任,寄予希望,讓其變被動為主動,積極學習矯治自己的疾病,告知儀器是學習的工具,療效不僅限于診室中,在緊張的現實生活中也能保持治療的效果[5],使患者認識到治療成敗的關鍵在于自己,療效好壞在于持之以恒。
1.3 評定方法
1.3.1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治療后第4、8周分別進行癥狀自評量表(SCL-90)進行心理狀態評定[6]。該量表包含90個項目,涵蓋9個癥狀因子(軀體化、人際敏感、抑郁、焦慮、敵對、偏執、強迫、精神病性、恐怖),每個項目按1~5級評分,1分為無,2分為很輕,3分為中等,4分為偏重,5分為嚴重。
1.3.2 采用護士觀察量表(NOSIE-30)評分對比。NOSIE-30量表篩選出30項題目[7],按照具體現象或癥狀的出現頻度分為0~4分的5級評分,0分:無;1分:有時是或有時有;2分:較常發生;3分:經常發生;4分:幾乎總是如此。NOSIE的結果可以歸納成總積極因素分、總消極因素分和病情總估計,本研究評定均由經過統一量表培訓學習的病區護士擔任[8]。觀察治療前、治療后第4、8周兩組患者總積極分、總消極分和病情總評估評分情況。
1.3.3 臨床療效評定按我國現行《精神疾病臨床療效標準》4級評定:①癥狀全部消失或基本消失為痊愈;②癥狀大部分消失或明顯減輕,減分率超過50%為顯效;③癥狀減輕或減少,治療前后減分率超過25%即為有效;④癥狀無變化為無效。有效率=(痊愈+有效+顯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包進行數據分析,正態分布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比較。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SCL-90結果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SCL-90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兩組自治療第4周開始均呈好轉趨勢,在軀體化、強迫、焦慮、抑郁、精神病性等方面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治療第8周末兩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護士觀察量表評分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總積極分、總消極分和病情總評分情況均明顯優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提示兩組治療均有療效;而觀察組的總積極分、總消極分和病情總評估評分情況在第4、8周末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經8周治療后,對照組有效率為74.36%,觀察組有效率為89.74%,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3。
3 討論
老年人患軀體形式障礙病程遷延,為慢性波動性病程,常伴有明顯焦慮、抑郁情緒,根據不同分型,常有藥物過度使用或害怕藥物及其副作用、關注癥狀或嚴重后果的特點,單純的藥物治療不足以使患者增加對治療的依從性。而抓緊有利時機進行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和大腦生物反饋治療,可幫助患者擺脫焦慮、抑郁情緒所致的無助、無望感?;颊呓浻梢暋⒙犛X從顯示器接受多媒體技術的動畫刺激內容,引發大腦認知活動的改變,同時伴有腦電波的變化,這種變化經轉換和放大后進入主機調節動畫畫面內容,動畫內容變化又向患者繼續提供新的刺激,繼續引發患者新一輪認知和改變,同時伴有的腦電波的變化及繼之而來的動畫內容的變化。如此循環往復完成生物反饋的過程。因為反饋信號是客觀存在的,故能幫助患者以一種客觀的態度對待自己,并調動體內正能量,對緩解焦慮、緊張、抑郁情緒非常有利。一次成功嘗到甜頭并得以證實就會促使下次再用,產生良性循環[9]。而單純的心理護理,雖然護理人員也根據病情進行有針對性的疾病健康教育、支持性心理疏導和認知療法促其提高內省力,并用語言指導放松訓練,但多數患者仍無法打消疑慮,對治療依從性不高,呈動力不足之表現。
通過本研究顯示,觀察組對老年軀體形式障礙患者采用大腦生物反饋治療結合心理護理療法比單純性心理護理效果要好,在軀體化、強迫、焦慮、抑郁等方面有明顯改善,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并能促進抗焦慮抑郁藥物作用,同時驗證了心理護理結合生物反饋原理治療對SCL-90項目因子分改善的有效性[10]。治療后兩組患者總積極分、總消極分和病情總評分情況均明顯優于治療前(P < 0.05),提示兩組治療均有療效;而觀察組的總積極分、總消極分和病情總評分情況在第4、8周末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 < 0.05),提示大腦生物反饋治療結合心理護理療法在促進老年軀體形式障礙患者康復療效較單純使用心理護理療效顯著。觀察組患者通過利用生物反饋的操作性條件反射原理,并指導和自我訓練有意識地控制自身心理,生理活動[11],達到緩解焦慮、憂郁等癥狀。
經過心理護理結合大腦生物反饋對老年軀體形式障礙患者8周的治療,兩組療效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 < 0.05),且兩組SCL-90因子分與治療前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 < 0.05)。實驗結果證明,針對老年軀體形式障礙患者首先與患者及其家屬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進行支持性心理疏導及從積極性的角度講解發病機制,與患者討論癥狀與應激之間可能的關系,會幫助其獲得一些內省,使患者認識疾病相關知識與轉歸,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結合大腦生物反饋治療時體內的生物反饋學信息(如肌電、皮溫等),由儀器實時反饋給患者,引發認知活動改變。通過反復訓練,病人學會了有意識地控制自身生理心理活動,糾正體內不良生理心理反應,療效更好,與國內一些學者研究相似[12-13]。
綜上所述,大腦生物反饋治療結合心理護理療法在促進老年軀體形式障礙患者康復中可促進患者內省,增進對癥狀與應激之間關系的了解,降低對軀體不適的感受性,緩解老年軀體形式障礙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使老年患者對治療依從性增加,從而,縮短住院時間,促進康復,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張朝輝,張亞林.軀體形式障礙發病機制研究進展[J].新鄉醫學院學報,2008,25(3):311-313.
[2] 肖輝英,孫飛華.心理疏導加適當暗示對軀體化障礙患者護理效果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10):38.
[3] 陳彥方.中國精神疾病分類與診斷標準CCMD-3-R[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109.
[4] 蔣麗紅,李蓮霞,鄒志文,等.認知領悟療法治療軀體化障礙的對照研究[J].中華實用醫藥雜志,2008,9(8):25.
[5] 武連英,趙金香,姜登發.心理護理在軀體形式障礙病人治療中的作用[J].青島醫藥衛生,2009,41(3):227.
[6] 張明國.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2版.長沙:湖南省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20.
[7] 范宏振,鄒義壯,譚淑平.住院病人護士觀察量表的效度研究[J].護理研究:上旬版,2012,26(9):2389-2391.
[8] 溫全球,黃杏笑,林淑賢,等.護士用住院病人觀察量表的臨床應用價值研究[J].神經疾病與精神衛生,2010,10(1):73-74.
[9] 張蘇范,畢希銘,周生,等.生物反饋[M]. 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87:88.
[10] 吳文軍.生物反饋療法治療神經癥臨床研究[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11(2):173-174.
[11] 韋少俊,楊世昌,范中發,等.帕羅西汀聯合生物反饋儀治療軀體形式障礙對照研究[J].精神醫學雜志,2010,23(4):253-255.
[12] 韓秀蘊,崔文波,朱曉晶,等.生物反饋治療軀體形式障礙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8,2(5):95-96.
符合入組標準的老年股骨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45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 觀察組按照無痛臨床護理路徑進行護理, 入院時、手術當日、術后第1 d、術后第3 d、術后第5 d、出院時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進行疼痛評估, 記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首次功能鍛煉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 出院時采用不記名形式調查患者對于護理的滿意度, 術后3個月進行Harris髖關節評分, 評價髖關節功能優良率。結果 觀察組術后第1 d、術后第3 d、術后第5 d、出院時的VA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關鍵詞】 老年股骨骨折;無痛臨床護理路徑;疼痛;康復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5.077
Influence of painless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on perioperative pain and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of senile patients with femoral fracture YANG Hui-chun. Hospital Infection Room, Guangzhou City Huangpu District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510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nfluence of painless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on perioperative pain and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of senile patients with femoral fracture. Methods A total of 90 senile patients with femoral fracture in accordance with enter criterion as study subjec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painless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Pain was assessed by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at admission, surgery day, postoperative 1 d, 3 d, 5 d, and hospital discharge. Record were made on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first functional exercise time, first off-bed activity time. Nursing car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was surveyed in the form of bearer survey at hospital discharge, and Harris hip score was performed after 3 months to evaluate good-excellent rate of hip joint function.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lower VAS score in postoperative 1, 3, 5 d and hospital discharg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Senile femoral fracture; Painless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Pain; Rehabilitation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 老年骨折患者數量呈明顯增長趨勢, 股骨骨折是老年人骨折的常見類型之一, 外科手術治療是治療老年股骨骨折的主要治療手段, 但由于老年患者多伴有諸多基礎疾病, 身體狀況較差, 治療期間易誘發或加重原有的并發癥疾病, 增加臨床治療的難度, 其中疼痛是圍術期相關并發癥發生、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 如未有效干預, 可抑制肺部通氣, 誘發肺部疾病的發生[1, 2]。因而, 有效有效減輕圍術期疼痛具有重要臨床意義。臨床路徑是指針對某種疾病構建一套系統、標準的護理模式, 是以循證醫學證據為指導的護理綜合模式, 以為患者提供高品質、高效率、低成本的最佳醫療服務[3, 4]。本研究旨在觀察無痛臨床護理路徑對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圍術期疼痛及術后康復的影響,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2015年1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90例符合入組標準的老年股骨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45例。觀察組中男27例(60.00%), 女18例(40.00%), 年齡60~75歲, 平均年齡(67.3±3.2)歲, 骨折部位股骨頸骨折22例(48.89%), 股骨粗隆間骨折20例(44.44%), 股骨干骨折3例(6.67%);致傷原因:跌倒致傷15例(33.33%), 交通事故傷27例(60.00%), 重物砸傷3例(6.67%);合并癥情況:合并高血壓16例(35.56%), 合并糖尿病9例(20.00%), 合并冠心病17例(37.78%)。對照組中男25例(55.56%), 女20例(44.44%), 年齡60~75歲, 平均年齡(67.5±3.5)歲, 骨折部位股骨頸骨折20例(44.44%), 股骨粗隆間骨折20例(44.44%), 股骨干骨折5例(11.12%);致傷原因:跌倒致傷17例(37.78%), 交通事故傷25例(55.56%), 重物砸傷3例(6.67%);合并癥情況:合并高血壓15例(33.33%), 合并糖尿病9例(20.00%), 合并冠心病15例(33.33%).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 2. 1 納入標準 ①年齡≥60歲; ②單側股骨骨折;③均進行內固定手術治療;④患者知情同意。
1. 2. 2 排除標準 ①伴有顱腦及內臟損傷;②因骨腫瘤或骨髓炎導致的病理性骨折;③合并嚴重認知障礙;④患有影響活動的其他疾病者;⑤無法配合醫囑進行功能鍛煉; ⑥出院后接受康復機構治療者及失訪者。
1. 3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 術前常規進行疼痛教育, 術后了解疼痛情況, 根據醫囑給予鎮痛治療, 觀察組按照無痛臨床護理路徑進行護理, 具體措施如下。
1. 3. 1 疼痛管理團隊組建 護士L任組長, 組員由護師以上職稱護士擔當, 同時邀請住院醫師作顧問, 分析圍手術期疼痛控制存在的問題, 討論制定對應解決方案, 監督無痛管理路徑的實施情況, 收集反饋意見, 定期進行書面理論考核, 保證無痛管理的質量。
1. 3. 2 無痛護理管理路徑制訂 參照《實用骨科學》, 查閱相關文獻, 由團隊成員共同制訂無痛護理管理路徑, 將首次疼痛評估、術后疼痛評估、疼痛治療模式、非藥物療法護理措施等內容有序地排列在路徑表上, 具體護理路徑如下:①首次疼痛評估:入院后2 h內由值班護士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對患者疼痛程度進行評估, 此后每日晨間進行疼痛評估。②術后疼痛評估:術后推入病房后由值班護士進行疼痛評估, 2 h評估1次, 共評估4次, 疼痛程度評分5分者及時反饋給醫生, 做相應處理, 疼痛干預后1 h再次評估疼痛程度, 直至疼痛評分
1. 3. 3 路徑實施 患者入院后由值班護士向其發放臨床護理路徑表, 嚴格按照路徑的要求規范化執行, 在已實施的項目后面打“√”, 如病情有變化為實施打“×”, 并注明原因, 組長定期檢查護理路徑表, 保證路徑化無痛護理得到完全實施, 出院時表格統一回收管理。
1. 4 觀察指標
1. 4. 1 VAS評估 入院時、手術當日、術后第1 d、術后第3 d、術后第5 d、出院時采用VAS評分進行疼痛評估, 0分為無痛, 10分為劇烈疼痛, 評分越高, 疼痛程度越嚴重。
1. 4. 2 手術相關指標 記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首次功能鍛煉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
1. 4. 3 護理滿意度調查 出院時采用不記名形式調查患者對于護理的滿意度, 將調查結果分為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 滿意率=(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100%。
1. 4. 4 髖關節功能評估 術后3個月進行Harris髖關節評分, 評估內容包括疼痛、關節功能、關節活動度、畸形等四方面內容, 評分90分為優, 評價髖關節功能優良率, 優良率=(優+良)/總例數×100%。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兩組手術前后VAS疼痛評分比較 觀察組術后第1 d、術后第3 d、術后第5 d的VA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 2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0(0/45), 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20.00%(9/20),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0.000, P
2. 3 兩組護理滿意度及髖關節功能優良率比較 觀察組滿意40例(88.89%)、基本滿意3例(6.67%)、不滿意2例(4.44%), 護理滿意率為95.56%, 對照組滿意25例(55.56%)、基本滿意11例(24.44%)、不滿意9例(20.00%), 護理滿意率為80.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075, P
3 討論
臨床路徑應用到圍術期的無痛管理中能夠通過規范疼痛評估、規范的鎮痛藥物干預及非藥物療法, 規范圍手術期疼痛處理方法, 從而最大限度減輕股骨骨折患者圍術期的疼痛[5-7]。無痛臨床護理路徑能夠促進護理服務的規范性, 保證醫療和護理的完整性, 避免護理過程中的遺漏以及疏忽, 護士也由傳統的醫囑執行者變成了對患者疼痛有預見性的管理者, 大大提高了護理工作質量及效率, 從而有效保證疼痛管理的有效性[8-11]。本文研究結果顯示, 實施無痛臨床護理路徑患者術后第1 d、術后第3 d、術后第5 d、出院時的VA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
良好的疼痛管理更有利于患者術后的康復[12-14], 當患者疼痛得到有效控制后, 不會因害怕疼痛而影響術后早期功能鍛煉,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 實施無痛臨床護理路徑患者首次功能鍛煉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 從而加速患者的康復, 促進髖關節功能恢復, 故實施無痛臨床護理路徑患者術后3個月髖關節功能優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 無痛臨床護理路徑能有助于減輕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圍術期疼痛, 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提高患者滿意度, 加快術后康復速度, 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陸文珍.74例老年人股骨頸骨折的臨床護理及并發癥預防.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4, 5(1):66-67.
[2] 劉永明, 江紅衛, 崔學文, 等.鎖定鋼板治療股骨骨折內固定失敗并發癥原因分析.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 2016, 31(10):1082-1083.
[3] 吳新花, 單金花, 李梅花.股骨骨折患者圍術期臨床路徑的應用.護理學雜志, 2006, 21(10):20-21.
[4] 鄧珊, 陳少群, 郭強忠, 等.臨床路徑在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護理中的效果觀察.貴陽中醫學院學報, 2013, 35(3):217-218.
[5] 李昂, 張春玲, 孫勝男, 等.疼痛管理對老年髖部骨折患者術后的影響.護理學雜志, 2013, 28(16):18-20.
[6] 李溪晶, 陳雪, 史媛媛, 等. 無痛管理臨床路徑在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6, 22(26):3807-3810.
[7] 張紅蓉, 鄭綿英, 李秋珊. 整體護理對老年股骨頸骨折術后功能康復的影響觀察.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6, 37(12):1615-1616.
[8] 張利萍. 無痛護理對老年骨折患者術后疼痛及康復的應用效果.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4, 18(8):52.
[9] 侯曉倩, 吳清霞. 臨床路徑在圍手術期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中的應用分析. 成都醫學院學報, 2013, 8(3):308-309.
[10] 李驊玫. 臨床路徑在老年人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圍術期的護理效果. 中外醫學研究, 2015(5):104-105.
[11] 蔡偉良.施臨床護理路徑對提高護理質量及患者滿意度的價值探討.臨床醫學工程, 2014(8):1047-1048.
[12] 童鶯歌, 劉敏君, 劉冬華, 等. 5所三級醫院術后疼痛管理質量評價分析.中華醫院管理雜志, 2013, 29(1):24-28.
床旁新生兒護理技能指導作為我國臨床醫學領域中的創新性產科護理模式,在實踐環節往往能夠極為有效地提高臨床康復護理工作的質量,特別是在產婦分娩的護理服務當中,能夠有效減少產婦出現不良情緒的幾率,幫助產婦順利生產。這種優質化的臨床護理模式在實踐環節強調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在具體的技能指導過程中秉承以患者需求為己任的服務模式,具有較高的推廣和應用價值[1]。本文主要對床旁新生兒護理技能指導在住院分娩產婦臨床康復護理中的應用情況進行探究,以此為我國今后的分娩產婦臨床康復護理優化與創新提供可行性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3年8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20例入院分娩的產婦為研究對象,產婦年齡分布為17-34歲,平均年齡(23±4.7)歲;身高分布為150-172cm,平均身高(158.25±13.21)cm;體重分布為51-86kg,平均體重(61.25±7.21)kg。將120例產婦隨機分為實驗組(60例)與對照組(60例),兩組在平均身高、體重、年齡等方面資料上具有可比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產婦采用常規護理模式。實驗組產婦接受優質化護理,給予床旁新生兒護理技能方面的指導,并在對照組護理服務的基礎上進行一對一護理,根據不同產婦的實際情況,為每一位產婦進行新生兒護理母乳喂養技能方面的指導與培訓,幫助產婦更好的掌握新生兒母乳喂養的方法。同時,醫護人員還需要根據新生兒的精神狀態、喂奶后情況、皮膚情況、排泄情況與四肢活動情況,相應安排新生兒護理。
1.3評價指標
在臨床護理服務實施前后,分別對住院患者及家屬發放問卷形式的調查,由患者對醫護工作進行評分,得分越高說明護理效果越好。具體觀察指標為,≥85分為非常滿意:患者的各項臨床癥狀消失,心理狀態積極樂觀,85-60分之間為滿意:癥狀明顯好轉,護理效果良好;
2結果
實驗組60例產婦在接受床旁新生兒護理技能指導后,焦慮抑郁及常見病癥的發生率明顯降低,臨床康復護理的總滿意度為97.2%;對照組60例患者在接受常規護理后,大部分病癥消除,部分患者仍有較強的焦慮抑郁感,臨床康復護理的總滿意度為81.5%;兩組數據比較,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隨著我國臨床醫療服務水平的不斷提高,優質化護理服務模式逐漸成為臨床醫療領域關注與重視的重點內容。優質化護理模式具體指的是以患者為中心,在醫療行為與思想層面上處處為患者考慮的一種新型醫療護理模式[2]。為了進一步深化臨床護理服務的專業內涵,我國醫務工作者及相關研究人員理應在傳統護理模式的基礎上不斷優化創新,讓患者真正得到優質、滿意、放心的醫療服務[3]。針對我國住院分娩產婦的臨床護理情況進行分析可知,產婦的臨床護理與其他疾病癥狀患者的護理服務相比具有較大的差異性,分娩產婦在臨床護理干預的過程中需要多方面。多角度的關注與看護,不僅局限于身體健康層面的護理服務,更需要對產婦的精神狀態以及情感焦慮等情況進行實時監督與指導,以此才能確保產婦臨床分娩以及新生兒母乳喂養的安全性,充分提升產婦臨床康復護理的整體滿意度。
【關鍵詞】康復護理;護理教育
【中圖分類號】R4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6-0088-02
在當今大力推行的社區衛生服務體系中,康復服務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祻妥o理是康復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康復護理是人民群眾的健康需要要。為使我國康復護理跟上國際康復護理發展趨勢,做到基本上與國際接軌,并逐步滿足廣大病、傷、殘者康復護理的需要,本文通過對我國康復護理教育現狀的原因分析,提出相應對策。
1 康復護理教育現狀
1.1多數臨床護士沒有接受系統的康復護理教育
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新技術、新業務逐漸普及,患者的病死率下降,病后殘疾者及老年慢性病患者不斷增加,為他們恢復殘存功能、最大限度地恢復生活的能力、改善生存質量成為護理的重點。因此,以往的臨床護理已不能滿足患者的需求,需要規范的康復護理來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然而,目前各級醫院康復醫學科學的護士多數來自其他臨床專業科室,沒有經過系統的康復護理知識和相關的康復護理技能培訓,她們在工作中僅能對患者實施疾病基礎護理和少數的康復護理技術,如呼吸訓練、排痰訓練等,無法運用正規的康復護理治療技術做好臨床常見的康復護理工作。
1.2國內只有少數院校開設康復護理課程
我國在2002年8月第一次出版全國高等醫學院校教材《康復護理學》供護理專業使用1,但是,目前大多數護理專業教學計劃只把康復護理課程列為選修課2,,王元嬌的教學現狀作了調查,結果顯示學校將康復護理設為必修課的占16,9%,將康復護理設為選修課的占48.5%,未開設康復護理課的占34.6%。
1.3專業教師的實踐技能有待進一步提高
師資隊伍建設直接關系到康復護理教育的質量。康復護理學老師既要懂護理學知識,又要有全面的康復學知識及康復護理技能。我國康復護理學老師大多來自其他教研室,他們中的部分人僅通過康復專業短期的培訓和進修 ,缺乏臨床康復護理的經驗,無法保證康復護理學的教學質量。
1.4康復護理教材及技術操作規范有待統一
目前開設康復護理學的院校較少,教材多以自編教材為主,缺乏統一的教材。同國外物理治療、作業治療、義肢矯形等專業教育教材的系統性、全面性及其發展狀況相比,教材還在自編、混用的狀態,這將制約國內康復教育的發展3,康復護理學是一門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學科。目前尚無統一的康復護理技術操作規范,這勢必會對臨床護士及護理院校學生的康復護理技能的提高造成一定影響。
1.5部分院校康復護理實驗室建設尚未起步
國內康復醫學已有二十多年的歷史,而康復護理學剛起步,為使康的復護理教育做到基本上與國際接軌,讓護理院校學生掌握熟練的康復護理技術,學校應具備設施完善的具有康復護理特點的實驗室,國內只有少數院校開設康復護理課程,更談不上實驗室的建設。
2 加強康復護理教育對策
2.1開設在職短期康復護理培訓班
隨著康復醫學向臨床的不斷滲透,以及整體護理模式在各級醫院的普及,康復護理將成為各種老年病、慢性病的常規護理內容4.每個臨床護士都應掌握常見疾病的康復護理方法以及基本的康復護理技術,然而,目前國內大多數臨床護士缺乏系統的康復護理知識的技能,開展短期康復護理培訓是十分必要的??筛鶕t院工作的特點,并結合神經科、心血管科、骨科、老年病科等臨床??频男枋荆哂信嘤栙Y歷的學??梢岳每祻妥o理的教學資源,舉辦各種形式和內容的康復護理繼續教育培訓班,使臨床護士掌握規范的康復護理技術、臨床常見疾病的康復護理及社區康復護理等知識與技能,并建立考核機制,與有關部門合作頒發專科護理證書
2.2護理專業學生的康復護理教育
康復護理教育要從學校護理專業教學開始,各醫學院校的護理專業均就開設康復護理課程,并確立護理專業教學計劃中康復護理的??频匚唬瑢W校完成護理教育基本課程后,應進行康復??谱o理知識學習,讓廣大護理專業學生接受系統的康復護理教育,為畢業后開展臨床、社區康復護理工作奠定基礎。
2.2.1適當增加學時 康復護理學教學總學時應達到36學時,其中理論教學、實驗教學時間各占一半,康復護理基本技術和臨床常見疾病的康復護理教學要求學生熟練掌握的內容,在課時分配上應突出重點。
2.2.2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在理論的講授過程中,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教學內容分配上應突出重點,讓學生學完理論后可用此理論解釋康復護理技能訓練中的實際問題。教學中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主線,采取示教、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角色模擬練習等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善于思考、發現問題、實踐解決問題及創新的能力。在每節理論學習后,安排實際操作訓練。通過反復的現場演示以及分小組進行模擬訓練,保證每位學生都能參與實踐訓練,使學生能夠盡快掌握康復護理基本技術和臨床常見疾病的康復護理,熟悉康復護理治療技術,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夠幫助患者早日回歸家庭、回歸社會,達到康復護理的最終目的。
2.2.3改革考核方法 采取“理論考核成績+實踐課平時考核成績+實踐課期末考核成績”的形式。理論考核:重點考核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課平時考核方式:階段性復習考核、隨堂抽查考核、創新能力考核等;實踐課期末考核:重點考核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康復護理基本技術及臨床常見康復護理技能。
2.3康復護理師資隊伍建設
2.3.1培養護理專業教師 對新上崗及轉崗的教師常規進行剛前培訓,相關專業的理論培訓和臨床康復科室的進修均應達到6個月以上。上崗后仍應開展相關專業繼續教育,參加校外各種會議進行學術交流,不斷增加和更新專業知識,堅持繼續學習,堅持終身受教育。安排專業教師輪流到教學醫院康復科參加臨床工作,定期輪流到國內外領先醫院進行參觀、學習和進修,以提高教師的康復護理技術能力和實踐經驗,并且與各自從事的臨床康復和教學工作的相關行業學會保持密切聯系,以便掌握最新的專業動態,獲取前沿學科知識,提高教學質量。安排資深老師指導青年教師的日常教學工作,將教學經驗傳授給青年教師,帶領年輕教師承接科研課題。支持和鼓勵中青年老師接替老老師在社會各級學術團體中的工作,擴大青年教師的社會影響,提高他們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在實踐中選拔和培養類別采用不同的經費投入辦法。
2.3.2提高教師教學水平 教師師資隊伍建設必須注重教學學術水平的提升,掌握系統的教育理論,掌握與教學活動有關的基本知識、教學的方法和規律,才能高質量地完成人才培養任務??赏ㄟ^以下途徑提高康復護理教師教學水平:一是為教師創造各種條件,二是制定各項支持政策;三是多媒體課件的應用促進學生觀察力、想象力的發展,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擴大學生的眼界。從教學角度,對教師準備的教案目標是否突出進行分析并提出建議并差距,取長補短,提高教學水平。教師同行評估重在教學態度、教學技巧不同,教師同行的重點一般放在教師對本學科內容的掌握程度、掌握本學科最新知識和完成教學任務的情況等方面。
2.4教材建設
教材是教學的主要依據,是一個課程的核心教學材料。教材的基本構成包括目錄、正文、作業、實驗、圖表、附錄、索引各注解,是闡述教學內容的專業書籍,是教學大綱的具體化7.康復護理學目前尚無統一、規范的教材、教學大綱及康復護理技術操作規范。在教材建設上主導思想先解決教材的有無問題,再實現教材的優化配套。各類學校選用的教材內容應符合自己學校學生的特點及專業培養目標,有利于老師把握授課深度、學生掌握授課內容。另外,可由全國或各省大醫院選派長期從事臨床護理、護理管理和護理教學的中青年護理專家編寫康復護理技術操作規范,做到既要注重理論性,又要注重實用性,既可以指導臨床護理工作及康復護理技能考核,又可作為在校學生康復護理實踐課考核標準。
2.5實驗室及實習基地建設
康復護理的實踐訓練要有專門的實驗室,如對患者進行轉移的訓練、呼吸訓練、輔助排痰及日常生活能力等訓練,都需要一個安靜、適宜的場景。實驗室建設以分步實施和重在實用為原則,條件不成熟時可先利用康復治療專業的實訓基地,不斷添置接近臨床實習所必備的器材和設備,如牽引床、站立床、紅外線、低中頻治療儀等,以達到模擬實習的效果,使康復護理與臨床護理相結合,促進現代護理的全面發展。
康復護理是從基礎護理中發展起來的一門專科護理技術,是一個新興的專業,不可避免地存在不成熟或缺陷之處,今后還需緊跟臨床專科護理崗位的變化趨勢,不斷完善康復護理教育,為培養符合新一代康復醫學與護理學實際需要的人才而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 王桂榮,施宇、趙明惠??祻妥o理現狀與教育模式初探[J]吉林醫學,2007,28(8):1040
【關鍵詞】康復護理;護理工作;發展
【中圖分類號】R473.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6--02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生活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之社會人口老齡化,工傷事故、交通事故的增多,給康復醫學帶來了契機和新的要求。近年來,我國的康復醫學發展迅速,國外先進的技術和理念不斷被我們引進和采用,康復醫師、康復治療師等職業也逐漸被人們所了解。人們更加關注康復醫學的發展,因為康復醫學的宗旨就是幫助人們最終回歸家庭、回歸社會。在這種蓬勃發展的形式之下,康復護理學也在發展、進步,然而與康復醫學、康復治療學的發展相比,康復護理學發展的步伐還不是很大,在理念、教育、臨床護理以及總體發展上還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就現在康復護理學發展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今后的發展方向做了回顧和探討。
1.康復護理學的發展現狀
1.1 護理人員緊缺。目前,康復護理學越來越重要。很多醫學院校的護理專業學生都能不同程度地接觸康復醫學和康復護理學,但是,在師資、教材、課程設置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在臨床護理方面,部分醫院也開展了康復??谱o理,但是在如何開展康復護理、開展哪些項目方面,每個醫院也存在著不同,各地的發展也極不平衡。目前,對于臨床康復護理的發展,人們的思想還比較保守,觀念上比較落后。近年來雖然我國的康復治療師專業教育正在推廣,并逐步走向規范化,制度化,與國際接軌,但是康復護理的發展腳步邁得還不是很大??祻妥o理是康復整個過程中的重要內容,它來源于一般護理,但又區別于一般護理。康復護理人員,不僅要掌握普通的護理知識,更重要的是掌握康復治療的基礎知識,通過實施各種康復護理技術,最終使患者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早日回歸家庭,回歸社會。但是在實際臨床操作中仍然存在“能不能這樣做”,“敢不敢這樣做”,“這樣做行不行”,甚至“做不做”,“這樣做會不會出現什么后果”等等種種顧慮。其次很多臨床科室都需要康復護理,例如心內科、呼吸科、婦產科等等,但由于觀念的落后和認識的缺乏,這些科室患者的康復過程往往缺少了康復??谱o士的參與。
1.2 康復護理技術很多康復護理技術和治療技術是交叉存在。在康復醫學對臨床常見癥狀的處理技術中.有不少是護理技術已經涉及的內容,如:臥床病人的擺放、壓瘡的預防、被動運動、大小便功能的訓練、熱敷冷療法等等;還有一些康復技術是護士掌握后最有機會為病人服務的,如:心肺功能的鍛煉、吞咽障礙的訓練及心理支持療法等,這些康復技術完全可以是護理技術的延伸和擴展。護士在護理學的基礎上接受這些相關的康復技術是得心應手的,然而,在實際臨床工作中,@些技術大多數是有治療師來完成,護士的工作似乎始終脫離不了打針、發藥、執行醫囑??祻蛯?谱o理技術沒有統一的標準和規范,怎樣實施康復護理技術也很困惑,各個醫院開展的項目種類也有所不同。
1.3 人員專業素質康復??谱o士缺乏?,F在很多在職護士在護理過程中常常忽視患者的功能問題。其任務仍只完成打針、發藥、測體溫、測量血壓等簡單的操作,而以功能維護和促進為主的康復護理在這種模式中難以實現。這主要是因為護理人員不能正確理解康復護理的內涵,缺乏應有的康復護理意識,給康復護理工作的實施和推廣帶來不利因素,影響了康復護理事業的正常發展。另外,護士對康復護理知識的缺乏,也是康復護理學發展的瓶頸。做為康復護理人員,應該具備哪些專業知識,掌握哪些專業技能,取得怎樣的專業資格,臨床上如何開展康復護理都是所面臨的問題。隨著康復醫學的發展,對康復護理人員的從業資格和專業水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康復??谱o士的培養越來越迫切。
1.4 工作程序康復護士缺乏科學的工作程序??祻椭委煿ぷ魇且粋€團隊協同合作的項目。醫生、治療師、護士都會參與其中。目前在臨床工作中,護士在病人康復的過程中的角色,還是停留在“執行”的階段,如何更好的在臨床工作中發揮護士的作用,如何更好的與醫生、治療師恰當的分工協作,如何為病人提供更好的康復護理,這都需要一個科學的工作程序。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如護理人員嚴重缺乏等,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護士仍然無法抽身于打針、發藥,很多??频乜祻妥o理工作沒有得到很好地開展,很多工作都停留在口頭上的健康宣教,沒有真正評估、實施和評價。在工作時間上,有些醫院開展晚間進行康復護理,這雖然能夠避免與患者日間的治療相沖突,但是,增加了夜班護士的工作量和負擔。
2.發展的方向
2.1 教學。首先,在《康復護理學》教材的編寫上,我們應該更著重于護理方面。一些臨床實用的康復護理技術應該編入教材里。其次,在教授《康復護理學》的師資方面,我們更應該傾向于那些既有深厚的護理理論知識又有多年臨床護理實踐經驗的專業護理人員,在護理學院應該增加這部分師資的比例。定出的康復護師資格標準培養和選拔康復護師,充實康復護理教師隊伍。我們可以從護理學院的畢業生中選拔優秀的護師進行2―3年康復知識和技能的培訓,使之能滿足和適應康復護理教學的需要。建立康復護理自己的教師隊伍,徹底改變康復護理教學由康復醫師承擔的現狀。使學生更多的獲得關于康復護理方面的信息。在課程設置方面,增加《康復護理學》的學時,增加臨床實習的機會,使學生能更深入的了解到康復護理學的實質。
2.2 臨床護理。一是制定??萍夹g標準規范。在這方面,我們應將現有的康復技術總結歸納,吸各家之所長,建立一套??萍夹g操作體系。隨著康復護理的發展,我們應該對專科技術不斷修改更新,不斷適應新的要求。二是培養康復??谱o理人才。目前,??谱o士的培養已經成為護理事業發展的重要途徑。建立一套康復專科護士的培養體系,并規定其準入資格,是康復護理學發展的要求,??谱o士在臨床、教學、科研方面必將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三是建立合理的工作程序。建立合理的工作程序,與康復醫生、治療師分工協作,發揮護理人員的重要作用。隨著專科發展的要求,我們應該不斷地、主動地參與到病人的康復進程中來,在醫院病房、門診、社區等發揮更多的作用。
3.康復護理服務社會化
關鍵詞:康復護理課程 現狀 存在問題 教學建議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3973 (2010) 05-165-01
1我??祻妥o理課程開展現狀
1.1準備工作
1.1.1教學目標
通過康復護理的學習,培養學生具有專業康復護理知識,掌握與日?;顒用芮邢嚓P的功能訓練及康復治療技術,減少并發癥發生,促進其功能的早期恢復;能夠運用康復護理技術指導臨床護理,提高護理水平,并運用康復護理理念,在今后的臨床工作實踐中更好地為患者提供較高水平的護理服務。
1.1.2課程設置
選用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社石鳳英主編的《康復護理學》一書為教材。第四學期開課,總學時為30 學時,其中理論課18學時、試驗課10 學時、考試2學時。內容包括康復醫學、康復護理學的基本概念;康復醫學的一般評定方法;康復治療方法;常用康復護理技術;腦卒中、脊髓損傷、腦癱等常見傷病的康復護理。
1.1.3實驗室建設
設置三個實驗室,分成康復功能評定、物理治療( PT) 、作業治療(OT) 、言語治療(ST)等四大塊內容。實驗項目包括:康復評定;物理因子治療、言語治療;運動療法2學時;作業療法;良肢位擺放、日常生活能力訓練;康復體療手法。實驗設備包括:多功能關節活動測量表、角度尺;上肢運動治療器械(墻拉力器、手支撐器、關節練習器等);下肢運動治療器械(懸吊牽引架、平衡杠、坐式踏步器等);沙磨板及附件(可調式)、可調式OT桌、木插板等作業用具;PT訓練床、PT椅等體療用具。操作示教課均在多媒體示教室完成 ,學生分組練習操作在實驗室進行。
1.2教學方法
采取課堂講授、多媒體、示范教學、回示范、操作練習等教學方法,注重理論聯系實際,以培養臨床實用型人才。理論講授要求學生掌握康復護理基本知識,示教演示要求學生初步掌握康復護理操作的基本要領,實驗練習要求學生掌握康復護理操作技能。
1.3考核辦法
學生評價方法多元化:(1)考核方式為考查。嚴格考核學生出勤情況,達到學籍管理規定的曠課量取消考試資格。(2)結合課堂提問、實驗操作、出勤情況等方面的考察,綜合評定成績占30%。(3)理論考核:占總成績70%。
1.4教學成果
學生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對康復醫學有了初步了解,而且基本樹立了康復的觀念,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康復護理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術,并能理論聯系實際地將所學知識運用于臨床,為患者提供康復護理服務,基本達到教學目標要求。
2康復護理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學生
康復護理學在我國起步較晚,目前雖有很多護理院校將康復護理設為選修課程,但學生多認為對以后的護理工作沒有多大幫助,在學習過程中對該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
2.2教師
我院康復課程授課老師為護理專業畢業教師,上崗前自學康復護理理論內容,在康復護理中心接受三個月的崗前培訓。在上課過程中,對部分康復專業知識的講授感覺力不從心。
2.3教學方法
理論授課以課堂多媒體教學為主,能夠滿足教學一般需求,但與學生互動較少,教學方法靈活性待加強。實驗課均為實驗室練習,學生動手能力的訓練場所收到限制。
2.4實驗課
我院康復護理的實驗室面積較小,實驗設備不足,學生實驗無法系統展開。實驗課程設計單調,無法聯系臨床病例,見習基地還未建立,學生沒有身臨其境的動手機會。
3對康復護理教學的建議
3.1 提高學生對該課程的認識
隨著社會文明、科技進步、醫學模式轉變及全球老齡化的挑戰, 康復醫學得到迅猛的發展,成為與保健、預防、臨床并列的現代醫學四大組成部分之一,康復護理人才需求量急劇增加。
3.2師資隊伍建設
選送青年教師外出進修康復護理相關課程,參加繼續醫學教育及學術會議,定期下臨床進修康復護理臨床技術。制定教師考評方法對教師授課質量進行監督、促進,并制定激勵制度促進教師學習新理論技術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3.3教學方法
康復護理課程實踐性強,可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加強師生互動,發揮學生的動手與創新能力,如采用問題教學法、小組討論法、病例教學法、模擬情境教學法等。
3.4加強康復護理實訓,建立康復護理社區見習基地
加強康復護理技能實訓,為護生提供見習場地,有利于護生今后的康復護理工作?;镜目祻图寄軕山處熢谡n堂示教后,讓護生在實驗室練習,并及時在醫院接觸臨床實際病例,鞏固學習,彌補課堂學習的不足。社區有很多康復護理對象人群,建立社區見習基地,增加護生實訓機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