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30 18:04:06
序論:在您撰寫信息化工作方案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隨之而來的是重組后的集團企業最敏感地感受到了信息技術發展所帶來的競爭壓力。為了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許多集團企業開始借助信息化手段來全面支持企業的業務發展戰略規劃。信息化已成為集團企業在新的發展時期促進和帶動各項管理工作創新與升級的重要手段。因此希望通過探討集團企業信息化規劃和實施思路,為集團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提供借鑒。
1、集團企業信息化建設現狀分析
集團企業一般都是從事著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由于歷史的原因,集團信息化水平因行業技術水平、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競爭環境、效益等因素而存在差異。一般來說,技術含量高的、處在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地區、行業競爭壓力大的,經濟效益較好的集團企業信息化需求較為強烈,信息化建設水平也較高。如國內石油化工、電力、航空、煙草行業的集團企業。
總體而言,我國絕大多數集團企業的信息化水平遠遠落后于跨國企業,甚至與上述集團企業相比差距也較大,基本上處于將信息技術應用局限于單一功能或管理領域的初級階段,離信息技術應用于經營管理的整個流程和應用于集團企業外部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根據筆者在大型集團企業的實踐體會,總體來說集團企業在信息化建設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集團成員企業的信息化基礎差距較大。國內新組建的集團普遍存在成員企業應用水平參差不齊,集團總部和大多數成員企業信息化基礎相對薄弱的局面。
(2)集團企業信息化建設復雜程度較高。除一些主體業務領域突出的集團企業可以圍繞如ERP這樣制造業通用軟件或行業專業管理系統進行信息化建設外,很多集團企業往往是跨多個行業領域,這導致集團內部成員企業間的信息化建設模式和思路各不相同,極其容易形成“信息孤島”。
(3)集團企業較少從企業戰略發展的高度去考慮信息化建設問題。集團企業還未形成定期制訂或修訂中長期信息化規劃的制度,通過這一制度可以定期考慮信息系統能否支持企業未來的業務發展,而不是缺什么就建什么,缺乏總體規劃。
(4)集團企業缺少即懂管理又懂技術的各級復合型信息化人才。集團企業信息化復合型骨干人才匱乏且流失嚴重,使得各級信息化決策人員沒有認識到信息化的本質是管理問題,往往從技術和成本角度選擇高校和純軟件公司進行自行系統開發,增加了項目的風險。
(5)集團企業信息標準化體系和安全保障體系建設相對滯后。信息標準體系建設的落后約束了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同時又由于缺少系統的管理手段和防范措施,信息安全保障機制無法滿足應用系統發展的需要。
2、集團企業信息化規劃的必要性
信息化規劃是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基本綱領和總體指向,是信息系統開發和實施的前提與依據,其核心內容是要從企業經營目標和業務發展方向中抽取信息需求和功能需求,形成總體的、全局協調一致的信息框架和系統整體模型,為進一步系統設計和實施奠定基礎。
為了在信息化建設中有效地規避風險,集團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都要定期在集團經營戰略規劃的指導下,運用信息化規劃手段來確定未來幾年信息系統的建設目標、發展階段、建設重點、總體方案、所需資源和實施方案。信息化規劃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通過制訂信息化規劃,集團企業可以圍繞信息共享和協調工作為目標,消除集團內部應用系統間信息孤島,規避重復投資和分散投資的風險,從而提升集團的核心競爭力。所以信息化規劃的制訂和實施,已成為當前集團企業信息化建設最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之一。
3、集團企業信息化規劃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信息化建設以及開發應用標志著一個行業、一個企業管理工作的現代化水平,用信息化促進企業管理的現代化,用企業管理的現代化推動信息化工作向縱深發展,兩者之間是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相互提高的過程。因此要以“服務于集團發展、服務于基層應用、服務于集中管理”為目標,抓應用促發展,運用信息化手段全面支持集團企業業務發展規劃的要求。
一般來說,集團企業在制訂信息化規劃時首先應注意遵循國家、省市信息化發展戰略和總體部署,然后緊緊圍繞最新的集團企業發展戰略目標,立足于集團和行業實際情況,以超前的思路、開拓的精神和務實的規劃來推進信息化建設。對于那些信息化基礎較薄弱的新建集團企業,筆者建議其集團信息化規劃指導原則應是“統一規劃,統一標準,以信息和資源共享為目標,分步實施,重點先行,基層應用和總部平臺建設并舉”。這些指導原則應貫穿于集團信息化規劃的全過程,同時也是今后集團信息化規劃實施的指導方針和政策依據。
企業信息化是以信息技術為手段,支持企業各級組織按照科學高效的管理和決策流程去實現企業發展規劃目標的一項持續改進的系統工程。因此信息化是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必須根據信息技術在行業中應用的規律來制訂信息化規劃。根據在集團信息化規劃和建設的一些經驗體會,筆者認為在集團企業信息化規劃和實施過程中必須把握好以下原則:
(1)堅持圍繞集團戰略確定目標的原則。信息化規劃一定要從集團企業經營戰略出發而不是單純地從信息系統的需求出發,避免陷入脫離企業發展目標而進行盲目建設的困境。企業信息化規劃必須符合企業的發展水平和企業發展需求,必須與企業未來的發展戰略相一致。
(2)堅持關注核心業務制定建設重點的原則。信息化規劃應從經營管理的變革出發而不是從技術的變革出發,這有利于充分利用集團企業的現有資源來滿足關鍵需求,避免信息系統無法有效地支持集團企業領導的決策。企業應關心與自身核心競爭有關的核心業務的發展,優先發展與核心業務相關的信息化系統,并在所需的人、財、物的投入上有所傾斜。
(3)堅持信息資源共享和安全實效相結合的原則。在規劃各個核心應用系統建設時應選擇具有各業務領域經驗的成熟軟件廠商為主以降低項目風險。在規劃集團統一平臺建設時應重點考慮各應用系統間信息雙向的授權互動共享和高效的協同運作。在達到信息資源共享和業務協同目標的同時,應重視信息安全問題。
(4)堅持統籌規劃和協調發展的原則。信息化建設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集團企業制訂統一的中長期發展規劃。信息化規劃和建設必須強調以集團為主導,通過統籌規劃,經費扶持等有力措施來加快信息化建設進程,理順各種關系,規范投資主體行為,減少不必要的重復建設。
(5)堅持需求牽引和效益驅動的原則。信息化規劃堅持以需求為牽引,應切忌盲目冒進。除了重視集團層面的信息化建設外,突出核心基層企業是信息化建設的主體和原動力,是信息之源。規劃應調動集團各方面的積極性,鼓勵各種資金投入,確保信息化建設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6)堅持先進性與經濟實用性相結合的原則。信息化規劃應具有前瞻性,避免出現信息技術與管理手段跟不上企業發展的需要的局面。與此同時考慮到信息技術的發展非常迅速,在達到同樣實施效果和滿足未來三五年業務發展需求的前提下,應盡量采用成熟可靠、經濟可行的技術和方案,切忌好高騖遠,盲目追求最新技術,增加項目風險。信息化建設采用新技術時也應考慮可實施性,切忌忽視企業管理水平和人員素質,盲目上大項目,搞面子工程。
4、信息化建設的總體目標和架構
某集團公司作為上海著名的國有大型糧油企業集團,在上海的糧油經營和宏觀調控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其信息化建設近幾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它的信息化規劃和實施思路應對其他集團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遵循國家和地方的科技發展指導方針,圍繞集團國資發展戰略,該集團提出了未來五年信息化發展專項規劃的總體目標是“推進四大核心業務的應用系統建設,綜合運用廣域網網絡和數據倉庫平臺,初步建立實現各系統間信息共享的集團信息化應用平臺,為集團領導的宏觀管理提供決策依據”。
該集團的信息化建設主要目標近期將圍繞數據平臺、網絡平臺、應用平臺和保障體系建設來開展,以此為基礎形成數據集成模式的集團信息化總體架構;將來為配合集團集中控制的應用系統建設,將利用外高橋碼頭項目。信息化體系建設的成功經驗開展集團內外各系統間應用集成,形成應用集成模式的總體架構。
5、信息化建設的主要任務
數據平臺是基礎,網絡平臺是載體、應用平臺是核心,標準化和安全體系是保障。該集團信息化建設的內容也是圍繞數據平臺、網絡平臺、應用平臺和保障體系建設來開展,并根據集團和各公司的經營模式、產品特點、管理流程規劃了信息化建設的階段任務。在此基礎上,堅持分步實施、重點突破、務求實效的原則,穩步推進信息化建設,實現以信息化投入促進效益增長,以效益增長加大信息化投入的良性循環。
5.1網絡平臺建設
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是實現集團信息化的根本保證。網絡基礎設施是所有應用的基礎,是企業信息化的第一步。未來該集團將基本形成以集團中心機房、倉儲中心機房和外高橋儲備碼頭中心機房為通信中心,以集團廣域網為主干,與糧油信息專用網、子公司局域網互聯的數據通信平臺。
5.2應用平臺建設
為了進一步加強該集團的集中管理和控制力度,分別進行集團層面的應用系統與四大業務基層應用系統建設,并由此構建整個集團應用平臺。這是集團信息化建設的核心,是實現集團現代化管理的保證。
基層單位的業務應用系統建設是集團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集團數據信息之源。因此該集團圍繞四大核心業務重點進行糧油加工企業的系統建設、糧油儲備企業的糧油儲備信息系統開發建設、糧油倉儲物流企業的外高橋物流信息系統建設、糧油貿易和零售業務的客戶關系管理及供應鏈系統建設。
集團層面應用系統在繼續完善滿足對外宣傳和信息要求的對外信息門戶、滿足信息共享和內部交流需要的對內信息門戶、基于,技術的分析監控系統等的同時,該集團在集團總部層面還將重點著手對人力資源系統、報表數據采集系統、業務協同系統和檔案管理系統的建設。
5.3數據平臺(信息資源)建設
數據平臺與網絡資源是集團信息化和未來經濟發展的戰略資源,數據平臺的建設要與網絡建設和應用工程建設同步考慮,同步規劃,同步建設。該集團的數據倉庫系統是集團信息化平臺進行數據采集、存儲、處理、、維護、分析的核心。未來隨著集團報表數據采集系統、外高橋碼頭系統和系統實施完成,將進行數據平臺(數據倉庫)的二期建設,爭取將數據倉庫的經營數據范圍覆蓋到所有二級企業,報表數據范圍覆蓋到所有企業。
5.4保障體系建設
信息技術成功應用和效益最大化的一項重要條件是建立統一的信息保障體系。集團企業必須建立和形成符合自身管理要求的信息基礎標準體系(包括數據元素標準、信息分類編碼標準、要領和邏輯數據庫標準等)、信息管理開發利用體系和信息安全保障體系。這些標準體系的建立和執行,是集團信息化建設避免重復投資、加速信息流通、實現信息授權共享、取得最大效益的基本前提和基礎。
(1)信息基礎標準體系。企業信息化建設中的信息基礎標準化工作是一項具有知識密集、資料密集、工作量大等特點的基礎性系統工程。它是各個信息系統信息共享、交換和集成的保證。該集團信息標準化體系建設步驟如下:
第一步:從基礎標準中核心的信息分類編碼標準著手,將外高橋碼頭項目乃至集團內的各類數據進行統一分類標準,為數據集成打下數據基礎。
第二步:制訂統一的平臺和數據接換標準,建立各應用系統集成的技術標準,為應用集成打下技術基礎。
第三步:制訂各應用系統和網絡系統設計開發的規范,優化基礎設施配置規范和軟件開發的質量水平,實現信息化過程的標準化。
(2)安全保障體系。堅持積極防御、綜合防范的方針,在全面提高信息安全防護能力的同時,重點保障基礎網絡和重要應用系統的安全。
首先采用密碼加密、完整性校驗和實體鑒別等機制,實現局域網互聯過程的安全可信連接和安全通信。
一、電子政務信息化建設總體目標
堅持“統籌兼顧、分步實施,統一規劃、資源共享、統一管理、注重實效”的原則,以整合利用現有網絡資源和不斷完善權屬登記系統服務功能為重點,盡快建成與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并軌的基礎信息設施,架構集應用、宣傳、管理與服務一體化,在全縣居于先進行列的政務、業務管理信息化體系。
(一)信息公開統籌兼顧原則。以公開為原則,對我縣房產和重點工程工作所有非信息及部門的相關規定,分別在我局門戶網站、政府信息公開網站。
(二)行政權力網上運行分步實施原則。創新部門行政權力運行流程和運行方式,以上網運行為原則,構建覆蓋我局行業管理、行政執法權力的電子化機制,保證部門行政權力陽光運行的要求真正實現。
(三)統一規劃,同步實施原則。按照縣政府統一規劃,在局機關及所屬二級機構同步實施,在本系統內整體推進房產和重點工程建設管理行政權力信息化建設的進程。
(四)求真務實、注重實效原則。以建立房地產市場和重點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設為主線,堅持以需求為導向,以應用促發展,全面推進我局電子政務建設工作,做到規范標準、整合資源、信息共享、節約高效。
二、具體措施
(一)根據縣政府《關于做好電子政務辦公系統有關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設立專門機構(信息中心),抽調相應的專業技術人員,具體負責局系統信息網絡的總體設計、局域網站點設置和信息安全體系設置,為局系統信息網絡及其設備提供業務指導和技術服務,并對網絡設備進行集中統一管理。
(二)各相關內設股室及所屬二級機構要指定專業人員從事信息錄報工作,由局辦公室牽頭邀請相關專業技術人員對信息人員進行必要的業務培訓。
(三)凡涉及我局的所有行文在紙質材料上報簽發的同時,一并由相關領導進行網批。各相關內設股室及所屬二級機構每個月的工作計劃、小結及宣傳報道等在紙質材料上報的同時均需實行網報,信息宣傳稿件每月不得低于3條,并記入年終考核。
(四)各相關內設股室及所屬二級機構每天登錄進入辦公系統,瀏覽信息,收閱公文,及時準確安全地處理好公文,確保電子政務建設扎實有序開展,具體任務:
1、人秘股(辦公室):主要負責國家、省、市、縣近年來出臺的法律、法規、規章和相關政策以及我局出臺的規范性文件的匯總及網報,所發通知及文件需一并通過電子政務系統進行下發。
2、交易中心、產權產籍股、開發辦:盡快實現房屋權屬登記系統與市局數據庫的聯網。結合我縣房產部門工作實際,適時開通網上房地產,實行新建商品房和存量房網上簽約和備案。適時房地產市場的基本情況和近期動態。
3、保障性住房管理中心:推廣使用住房保障信息系統,擴大統計覆蓋面,實現對保障對象的動態管理以及全縣保障性房源的有效監控,及時全縣房改工作的基本情況和近期動態。
4、維修資金管理中心:實現科學的賬戶管理、快捷的資金劃撥、動態的信息反饋、簡易的信息查詢,提高維修資金的收繳、管理和使用效率,為業主、物業服務企業、開發建設企業、政府主管機構和專戶銀行提供高效的交互平臺。
5、物業管理股:主要負責全縣物業管理的基本情況和近期動態以及小區業主的網上投訴。
6、住房保障股:主要負責全縣經濟適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的建設和管理基本情況及近期動態。
7、工程股、工程技術股:主要負責全縣重點工程建設公告、政策法規、質量管理及建設動態。
(五)信息中心具體確定1名文件收發員和系統管理員專門負責電子公文的傳輸、接收和網絡維護等工作。及時對全縣房產和重點工程建設的具體事宜及相關數據進行網上,對各相關職能股室具體業務和相關材料網上下載工作和信息工作進行動態考評,積極推廣應用電子政務辦公系統。
四、組織實施
建立我局電子政務信息化建設機制,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要按照全縣的統一部署,抓緊推進落實。
(一)組織領導。局成立電子政務信息化建設工作領導組,組長由書記擔任,副組長:,各相關內設股室及所屬二級機構負責人為成員,并指定專人為信息員,確保我局信息化管理工作落到實處。
(二)工作步驟。我局信息化建設工作分三個階段推進:
1、制訂方案階段(3月28日~4月5日)。根據縣政府統一部署和要求,結合我局信息化系統建設的實際,研究制定《縣房產和重點工程建設管理局電子信息化建設的實施方案》,并報縣政府辦公室。
2、實施建設階段(4月5日―4月30日)。根據縣政府《關于做好電子政務辦公系統有關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依據《縣房產和重點工程建設管理局電子信息化建設實施方案》,分頭組織實施。
①根據縣政府提供的“市電子政務系統”,建立統一的電子平臺系統,對各權力運行流程進行明確,建立對外受理系統,完善全局系統的網站建設。
②對人員進行系統的操作培訓工作,確保相關人員能夠熟練掌握電子系統的正確、準確運行工作。
為進一步提升公務員對信息化與電子政務的掌握了解與實際應用能力,切實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積極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全面推進我區經濟建設和社會和諧協調發展,根據國家、本市公務培訓有關要求,結合《關于開展區公務員“全員學本領,崗位大練兵”活動實施意見》五年培訓規劃,決定2008年在全區公務員中開展信息化與電子政務培訓。有關活動方案如下:
一、培訓目標
通過培訓,使全區廣大公務員加深對推進信息化和電子政務工作重大戰略意義的認識,掌握信息化和電子政務的基礎知識和計算機網上辦公實務,了解信息安全在電子政務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全面提高信息化和電子政務工作水平和實際應用能力。
二、培訓對象
全區處級及以下公務員。
三、培訓內容
培訓內容包括理論知識和實務操作兩部分。理論知識包括電子政務理論、信息安全知識和信息化規范性文件等內容;實務操作包括Office操作技能和區辦公自動化系統的使用操作。
處級干部重點掌握查詢、審批等辦公自動化系統功能;科級領導干部重點掌握辦文流程和Office基本操作;科級及以下公務員全面掌握辦公自動化系統的使用,熟練掌握Office操作技能。
四、培訓形式
(一)集中培訓
1、由區信息委、區人事局統一組織各單位信息化與電子政務骨干人員辦公自動化系統應用技能培訓(含市人事局、市公安局組織的網絡安全培訓)。
2、由各單位根據實際,開展信息化與電子政務應用培訓,重點解決學習培訓中遇到的難點、疑點問題,加深對相關知識技能的了解和掌握。
3、由各主管單位根據工作實際,開展業務信息系統專業應用培訓,熟悉掌握業務信息系統應用,提高業務信息系統應用效率。
4、由區人事局、區信息委組織各單位人事干部信息化與電子政務培訓,熟悉掌握組織人事干部業務系統,提高應用能力。
(二)個人自學
登錄區辦公業務網(,通過“區公務員信息化與電子政務培訓”系統提供的學習資料及課件,學習理論知識,練習實務操作,把握信息化與電子政務有關知識要點,熟練掌握區辦公自動化系統功能。
(三)網上自測
通過“區公務員信息化與電子政務培訓”系統,進行網上模擬測試,熟悉測試內容,為達標測試做好準備。
(四)技能競賽
組織區信息化與電子政務技能競賽,以賽促訓,以競賽檢驗培訓的實際效果。
五、培訓考核
培訓結束后,將采取上機操作的形式,對公務員參加培訓情況進行達標測試(1954年1月1日以前出生的學員可不參加測試)。測試分理論知識測試和實務操作測試,兩項測試均通過者視為培訓合格。公務員培訓考核結果將作為公務員個人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無故不參加培訓或培訓不合格者,當年度考核不得評為稱職(含)以上等次。各單位公務員培訓情況納入本單位年度目標考核。
六、培訓步驟
培訓歷經9個月,分前期準備、宣傳動員、學習培訓、達標測試、技能競賽和總結評比六個階段(具體安排見附表)。
第一階段:前期準備(2008年3—5月中下旬),確定全區信息化與電子政務培訓具體內容,開發公務員電子政務培訓系統,編制達標測試和競賽題庫,完成全區新版辦公自動化系統的安裝,調試工作。
第二階段:宣傳動員(6月中上旬),召開全區信息化與電子政務培訓動員會,對公務員信息化與電子政務培訓進行部署安排。
第三階段:學習培訓(6月中下旬—8月),組織各單位信息化與電子政務應用的骨干人員進行區辦公自動化系統的應用培訓,同時參加市人事局、市公安局組織的網絡安全培訓。各單位就信息化與電子政務培訓活動進行再動員,結合單位實際制定活動方案,開展專題輔導,組織學員進行網上自學、自測等。
第四階段:達標測試(9月),組織全區公務員進行網上達標測試。
第五階段:技能競賽(10月),組織全區公務員信息化與電子政務技能競賽。
第六階段:總結評比(11月),對培訓工作進行總結,評選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
七、有關要求
(一)加強領導。在全區公務員中開展信息化與電子政務培訓,是我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迫切要求,也是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進一步轉變政府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促進勤政廉政建設的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各單位務必高度重視。全區公務員信息化與電子政務培訓活動由區公務員崗位練兵領導小組總負責,區委組織部、區人事局負責組織協調,區信息化委員會負責培訓內容的具體實施。各單位要成立領導小組,建立健全主要領導負總責親自抓、分管領導負實責具體抓的培訓工作機制,落實責任科室,指定專人負責。切實加強對培訓工作的組織領導,確保培訓工作積極、有序地開展。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精神為指導,圍繞“創新教育、精致學校、高效課堂、幸福師生”工作主題,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推進更高水平教育現代化建設為目標,以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領域應用和整合為核心,以提高教師和學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推進“三通二平臺”工作,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設步伐,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實現全縣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二、主要目標
1.加大投入,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2015年前,實現農村教學點光纖“校校通”。
2.加強學校信息中心管理,開展學校信息中心星級創建活動。
3.中心小學以上學校全部建成數字化校園。
4.加強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50%的教師接受教育技術中級培訓。
5.完善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新建優質教學資源500G,實現資源共建共享。
6.開展網絡教學教研,實施同步課堂,同步教研,促進教育均衡。
7.加強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研究,促進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有效應用,多媒體課堂使用率達60%以上,為構建高效課堂提供技術支撐。
8.加強校園網安全管理,確保系統信息安全。
三、工作任務
1.提高數字化辦公水平。加強縣教育信息網和學校門戶網站、學科專題網站建設,做到網站設計科學合理,內容及時更新。進一步擴大辦公平臺的使用范圍,實現公文管理、資料交換網絡化,節約辦公成本。推行電子備課,從2013年春學期起,全縣中小學逐步使用電子備課平臺,從紙質備課向電子備課轉變,提高工作效率。
2.加快數字化資源建設。要充分利用省市級資源平臺,加強資源共建共享工作,不斷擴大優質資源的覆蓋面,提高現有教育資源應用效益。進一步整合資源制作力量,通過開展優秀課件、優秀電子教案、優秀課堂教學實錄評比等活動,開發一批新的優質教學資源。充分發揮縣內名師示范作用、引領作用,搭建教育名師大課堂視頻平臺,宣傳、推廣名師的先進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提高全縣教師教學水平。要依托名校,建設網絡學校和網絡課堂,推進網絡教研,讓優質教學資源在全縣全面快速共享。充分應用現有的網絡視頻會議系統開展同步課堂教學活動,縣城學校、中心小學每學期要與村級學校至少進行兩次以上交流。做好省級優質資源的征訂、推廣和使用,要按小學每生12元/年、初(高)中每生16元/年的省定標準,訂齊訂足資源,實現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全覆蓋,達到“優質教學資源班班通”。
3.提升師生信息素養。進一步加強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在初級培訓的基礎上,逐步開展中級培訓,特別要加強學校領導、教學研究人員、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的培訓,使他們能熟練利用信息技術探究實踐新的教學方式;要開足信息技術課程,培養學生信息技術素養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要促進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課外學習的深度融合,建立以學生為中心,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主動學習能力、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的教學模式,鼓勵教師開展網上教學活動,充分利用實名網絡學習空間發展教師、學生,力爭在3年時間內,實現“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推動教與學、教與教、學與學的全面互動。
4.提高平臺管理水平。要進一步建設并運行好兩個平臺。一是建設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要做好省級平臺優質教育資源的推介宣傳,為課堂教學直接服務,實現資源共享;要加大資源建設力度,不斷豐富資源庫內容,每年每位教師要上傳課件、教案不少于100件,不斷提高我縣優質教育資源在省優質資源庫中的占有比例。二是建設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包括學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學生成長管理信息系統、教師管理信息系統、教育資產管理信息系統、教育裝備管理信息系統(中小學圖書管理平臺、計算機房使用管理平臺、實驗操作管理平臺)等,要強化教育基礎數據的采集、處理和管理,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要做好動態管理和監控,促進系統應用、管理和監控,確保圖書流通率、計算機房使用率和實驗操作率,發揮教育裝備在教學中的作用,要加強系統的網絡安全管理,為教育決策和教育管理提供數據支持和技術支撐。
四、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h教育局成立以局長為組長,由黨委委員和電教中心、教研室、計財科、督導室等科室負責人組成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縣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計劃制定、工作部署和推進。各學校要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明確工作職責,制定工作標準,落實工作責任,做到每項工作有專人落實,專人管理。要加強網管員隊伍建設,落實網管員工作待遇,調動其工作積極性。制定教育信息化專業人員評聘辦法,以高素質人才隊伍支撐教育信息化高水平開展。
一、2014年經濟和信息化工作目標
為實現“十二五”末“五年翻兩番,總量超百億”的發展目標(即到2015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100億元以上,是2010的4倍),2011年,突出抓好產業轉型升級、產業集聚發展、企業發展壯大和兩化融合等奮斗目標為:1、促進工業提速增效,實現工業增加值增長22%。2、狠抓重點企業培育。新增規模以上企業(年銷售收入2000萬元以上)45個,新增億元以上企業6個,新增10億元以上企業1個。3、加強企業技改升級。規模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0%以上,實施省市重點工業投資項目15個,開發通過鑒定的市級以上新產品15個以上,其中省級以上7個。4、加快培育新興產業。新增新興產業企業10家以上,新興產業實現增加值8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的20%,實現銷售收入30億元,增長50%。5、增強園區承載功能??h經濟開發區新建2個特色園區,重點建設10個重點鄉鎮工業集中區,即在培育和壯大原有6個重點鄉鎮工業集中區的同時,另外增加4個鄉鎮工業集中區作為培育重點,加大鄉鎮工業集中區標準化廠房建設力度,培育銷售超5億元以上園區2個,超10億元園區1個。6、大力實施兩化融合。申報兩化融合試點企業省級3家、市級2家,實施重點兩化整合項目3個。
二、2013年經濟和信息化重點工作
(一)、加速產業集聚提升
1、加速產業集聚。圍繞“工業強縣、產業興縣”發展戰略,按照傳統產業高新化、新興產業規模化、集群產業基地化的要求,加快構建“4+4”產業體系,一是確保釀酒食品、紡織服裝、機械加工、電子電器四大優勢產業壯大規模、提升層次,四大優勢產業全年實現銷售收入139.6億元,其中,釀酒食品產業92.6億元,紡織服裝產業13億元,機械加工產業17.8億元,電子電器產業16億元,分別增長50%、50%、60%和80%。二是加大新興產業培植力度。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信息產業等四大新興產業快速集聚、倍增發展,其它新興產業破題開篇,形成特色。通過強化生產要素保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動新興產業規?;瘮U張、集聚式發展、爆發性增長,全年確保新開工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10個以上,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產業等年內銷售收入增長50%以上。
2、建強特色產業基地(園)。堅持以特色園區建設引領產業集群集聚發展,遵循“工業向園區集中、產業向園區集聚、企業向園區集結”的原則,進一步加快特色產業基地(園)建設。堅持“錯位發展、差別競爭”,科學制定發展規劃,凸顯產業特色,增強園區產業的聚集度和關聯度。重點支持雙溝釀酒產業園、青陽機械零部件產業園、開發區有機食品產業園及紡織產業園發展,培育開發區新能源產業園和新材料產業園等特色產業基地,力爭新增省級特色產業基地1個。通過規劃指導、政策引導和環境營造,促進同類型行業企業向園區集中,形成核心競爭優勢。同時,加快發展現代物流、科技服務等生產業,為做大做強特色產業提供服務支撐。
3、淘汰落后產能。全面排查今后三年落后產能狀況,做好分批淘汰落后產能的各項基礎工作。抓緊研究制定落后產能淘汰的具體時間表和推進措施。加強宣傳引導,動員企業及早行動,加快設備技術改造和產品結構調整步伐,推動企業轉型升級。
(二)、加大重點企業培育力度
1、培育重點企業。加大對全縣50強企業,特別是納稅前50名和銷售5000萬元以上骨干企業的扶持力度,實施傾斜扶持政策,推進靠大、靠外、靠強,促進優勢資源向骨干企業集聚,推動企業不斷做大做強。綜合運用政策支持、行政推動等多種舉措,促進企業做大做強,培育一批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產業帶動能力強的行業龍頭企業和大企業大集團。全力抓好一批重點項目申報省以上專項資金,縣級工業發展專項基金向省市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傾斜。推動企業技術創新,加快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鼓勵企業實施品牌戰略,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品牌影響力較強的國內外知名企業。
2、加大政策扶持。用好用足“省委省政府支持發展實現更大突破”的專項扶持政策。加強與省與市對口部門協調聯系,爭取其對企業發展的支持幫助,及時兌現縣里已出臺的各項激勵政策,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開展優惠政策宣傳活動,力爭使符合條件的企業都能享受到各級優惠政策,幫助企業降低投資和經營成本。
3、建立幫扶制度。通過建立領導聯系點、政銀合作和銀企對接、重點企業分工負責、聯合協調會辦等工作機制,為切實幫助企業解決項目建設和生產經營過程中存在的資金融通、能源供應、市場開拓等具體問題,推動生產要素向重點企業傾斜。
4、做強本土企業。對于本土企業發展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采取更加優惠的政策措施給予幫助支持,協調解決本土企業在生產經營、資金融通、項目建設、技術改造以及“退二進三”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推進本土企業做大做強。
(三)、加大經濟運行監測調度力度
1、做好監測分析和預測預警。加強對重點地區、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和重點產品的跟蹤分析,及時發現并協調解決一些苗頭性、傾向性及全局性的問題,把握運行態勢,增強工作的前瞻性和預見性,對各主要工業行業和重點企業實施動態監控,著力做好12戶重點企業預測預警和分析工作。加強與各縣區對比分析,建立與兄弟縣區信息交流制度。
2、加強工業經濟的組織協調。協調解決重點物資運輸問題,確保電煤運輸供應,保證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努力化解工業經濟運行中的不健康和不穩定因素。加強對重點物流企業運營情況的跟蹤,重點是相關政策的落實情況,推動物流企業的快速發展。加強對物流企業和物流基地的調研,申報省物流企業和物流基地,爭取政策扶持。利用省經信委搭建的產品萬里行平臺和跨國零售集團采購會契機,組織我縣名特優新生產企業參加,進一步擴大企業的知名度,提高市場競爭力。
3、加大新增長點的培育和扶持力度。適應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的轉變,指導相關企業制定客觀、適度的增量項目(產品)年度產出目標,建立健全達產達效工作責任制,確保年度增量計劃的全面完成。建立對工業經濟新增長點項目(產品)的定期監測和跟蹤制度,及時了解把握序時進度,分析運行情況。
4、加快技術創新。推動企業加大技術中心投入,確保省級、市級技術中心企業開發經費投入分別達到銷售收入的5%和3%以上。抓好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建設,確保新建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2個以上。推進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整合政府、行業協會、科研院所和骨干企業的資源,共同推動食品加工技術、機械加工技術、紡織服裝加工等重點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充分發揮產學研聯合助推器的作用,全方位推進工業企業、大專院校、研究機構的聯合,建立以工業企業為主體、科研院所為后盾、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產學研合作機制。
(四)、提升企業技術進步水平
1、實施重點技術改造項目。重點抓好15個省市重點工業項目建設的跟蹤管理,實施掛鉤聯系制度,及時協調解決企業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確保重點項目早開工、早投產、早達效。建立項目儲備庫,加大爭取政策扶持力度。
2、搭建銀企合作融資平臺。積極幫助重點企業擴大授信額度,推動商業銀行采用多種方式予以信貸支持,確保商業銀行用于工業信貸比重穩步提高。及時了解企業資金需求,梳理項目,向銀行推薦質量好的金融部門認可的項目,開展項目對接,保證全縣重點項目的資金需求和銀企合作洽談的成功率。同時,加強對簽約項目資金落實和實施情況的跟蹤考核,確保簽約項目的資金到位率。
3、實施品牌戰略。加快名牌產品、“三名”商標申報步伐,嚴厲打擊假冒行為,加強品牌保護。落實政策扶持,對已認定的名牌產品和“三名”商標產品,協調有關部門在融資貸款、信貸擔保、電力供應、交通運輸、技術改造、技術創新等方面給予優先安排。對新獲得中國名牌產品、馳名商標、中國出口名牌產品、國家級免檢產品、省名牌產品、省出口名牌產品、省著名商標的企業,加大財政資金獎勵額度??偨Y推廣質量管理先進經驗,定期組織開展工業企業質量管理經驗交流活動。引導企業貫徹ISO9000、14000質量管理標準,加強質量管理知識培訓,開展多種形式的質量管理促進活動。
(五)、促進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
1、加大政策支持。認真做好項目資金爭取,做到“儲備一批、篩選一批、服務一批”。一是做好項目的調查儲備,抓緊建立2011年縣中小企業技術創新項目庫。二是堅持優中選優。選取推動傳統產業升級作用明顯、填補我縣新興產業空白、有自主知識產權、技術創新水平較高的重點項目,作為國家、省扶持資金的優先申報對象。三是幫助企業掌握政策包裝項目。指導企業學習掌握政策,做好項目包裝,完備各項手續和材料,爭取2011年省級資金不少于上年度。
2、加快創新轉型。推進中小企業自主創新,加大對專利新產品的扶持,推進其產業化進程和技術創新步伐。推進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依托釀酒食品、機械加工、紡織服裝等優勢產業,培育示范平臺。扎實做好中小企業科技型、創新型、高成長型培育和發展,幫助我縣更多企業進入省中小企業扶持發展的大盤子,有更多的中小企業獲得轉型升級專項資金支持。
3、推進信息化進程。繼續落實“中小企業百千萬電子商務應用促進計劃”,組織引導中小企業加入應用電子商務行列,加強縣中小企業網站建設和信息維護管理工作,強化服務基層,不斷推進政務信息公開,努力搭建共享平臺,有效整合信息資源,提高對中小企業網絡服務水平。
4、強化運行監測。抓好中小企業經濟運行監測分析,做好全縣中小企業、鄉鎮企業、民營經濟報表統計、重點監測企業月報及運行分析。堅持每季度開展一次調研活動,關注中小企業最新發展趨勢,及時反映企業的困難和矛盾,提出針對性強、操作性高的對策建議。
5、促進集聚發展。加快鄉鎮工業集中區建設,選擇10個鄉鎮工業集中區作為扶持重點,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集聚發展水平。引導鄉鎮工業集中區找準定位,努力形成“一地一品”、“一區一業”特色。探索成立鄉鎮工業集中區開發有限公司,全面推行市場化運作模式。大力推進重點鄉鎮工業集中區標準化廠房建設力度,不斷提升工業集中區的承載集聚功能,積極申報省級小企業創業基地稱號。做好產業集群的扶持引導,放大其龍頭效應、支撐效應和輻射效應,實現中小企業集中、集聚、集群發展。
6、培育示范機構。加強對中小企業服務機構的指導,引導其創新工作思路,科學定位職能,合理收取費用,為全縣中小企業提供高效優質服務。加強創業輔導,多層次、大范圍開展創業投資洽談、創業輔導培訓活動。加強與社會化創業輔導機構的合作,逐步培養和擴大創業培訓師資力量。組織有能力、夠水平、業績好的社會化服務機構申報省級重點示范機構稱號,利用政策資金的導向和激勵作用,引導全縣社會化服務機構更好地為廣大中小企業服務。
(六)、加快“兩化融合”進程
1、大力實施“865”工程。通過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和培育食品飲料、紡織服裝、機械電子、木材加工、玻璃建材、治金新材料、包裝新材料、新能源產業等8個重點支柱產業和新興產業,注重企業服務平臺、電子交易平臺、產業聯盟在線、節能減排監控、安全生產監測、人才培養交流6大領域信息化應用,主要抓好設計數字化、裝備智能化、生產自動化、管理網絡化、商務電子化等5大關鍵環節,加快利用信息化提升全市工業整體發展水平。
2、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建立由縣分管領導牽頭、經信部門為主體、相關部門參與的“兩化融合”推進機構,統籌推進全市“兩化融合”重點工作,認真做好產業推進、結構調整、科技進步、人才培養、載體建設、資金保障等各項工作。進一步充實完善工業經濟和信息化月報涉及信息化內容,按月統計示范試點企業、重點項目進展情況。
3、強化學習培訓。爭取省經信委和省軟件行業協會支持,開展企業管理人員“兩化融合”和軟件知識培訓。組織企業赴先進地區、市內優秀企業進行參觀學習和觀摩活動,
4、推進社會信息化。繼續開展政府網絡信息系統安全檢查工作,確保政府和部門門戶網站安全高效運轉。建立網絡與信息安全監控平臺,積極應對網絡安全事件,確保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處理。定期召開信息化聯席會議,推進重點信息化工程建設,推進全社會信息進程。
(七)、落實節能降耗和能源保障措施
1、嚴控高耗能行業過快增長。建立完善產業轉型升級倒逼機制,完善能源消耗預測預警機制,加大對能源消費和高耗能產業增長過快地區的用能調控力度,壓縮高耗能、高排放企業用電。以能效達標為重點,開展重點耗能企業節能行動,落實技術和管理措施,充分挖掘節能潛力。加強能效電廠示范項目建設管理,強化考核驗收,確保項目達產達效。積極推廣節能技術和產品,淘汰落后高耗能設備,淘汰和改造高耗能、高污染設備。
2、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按照“面上宣傳、點上示范、以點帶面”的工作思路,以重污染行業為重點,進一步擴大循環經濟試點范圍。進一步做好資源綜合利用工作,加大政策宣傳力度,聯合國稅、地稅、財政等部門認真開展綜合利用認定、年檢,努力拓寬資源綜合利用領域,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減少廢物排放。持續推進清潔生產,加大清潔生產審核工作組織力度,推廣先進的清潔生產技術、工藝。配合水務部門,推進節水型企業創建,提高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
一、示范目標與原則
(一)目標
通過樹立和培育不同模式、不同類型、不同層級的示范單位,總結信息服務模式,推進信息技術應用,強化涉農信息資源整合與開發,推動農村一體化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提高全國農村信息化水平,推進現代農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原則
1、因地制宜,注重實踐。根據農村的現實狀況,因地制宜地推進農村信息化,既要重視項目建設更要重視實際應用,既要強化設施裝備更要加強人員培訓,既要重視選用先進技術更要兼顧農民接受能力。示范工程要務求示范單位的選擇來自于實踐,示范經驗的總結著眼于實踐,示范技術的應用適合于實踐,示范模式的推廣有利于更大范圍的農村信息化實踐。
2、整合資源,面向實際。示范工程的重點要立足現有基礎,避免重復建設。要以服務農村基層為目標,運用行政和市場等手段,整合設施設備、人力財力和信息技術、信息內容等各方面、各類資源,按照發展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的需要搞好服務。
3、多方參與,堅持實干。示范工程由農業部門牽頭,積極協同各有關部門、有關方面共同推進。各地示范工作的組織,要堅持“多方參與,合力推進”的辦法,體現開放性,充分調動各部門、各系統以及社會其他力量,共同參與示范工程的建設工作。
4、鼓勵創新,講求實用。積極鼓勵各地在組織體制、服務模式、服務手段、工作機制等方面進行創新和探索,以創新促進示范工作的發展,以創新增添示范工作的活力,以創新謀求示范工作的更大成效。示范工程是一項牽涉面廣、影響深遠的工作,要堅持循序漸進,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
5、強化服務,務求實效。示范工程在有效發揮示范作用的同時,要強化為“三農”服務,通過服務帶動信息化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帶動涉農信息資源的整合,帶動農村信息服務模式的創新。服務理念、服務手段、服務方式要貼近農業、農村、農民,力求服務工作取得最佳成效。
nn40.com 二、示范類型與標準
(一)信息服務型。具有上下貫通的組織體系,較健全的信息員隊伍,較好的信息服務模式。電視、電話、電腦“三電合一”農業綜合信息服務全面實施,開通了信息服務熱線,開辦了農業電視節目,搭建了計算機網絡平臺,信息服務進村入戶,服務效果顯著。
(二)技術應用型。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地理信息系統、遙感和管理信息系統以及數據庫、智能決策、電子政務、電子商務等信息技術應用方面,已有成功的實踐經驗并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三)網絡建設型。已建成基于互聯網的鄉村服務網絡,并形成功能完善、覆蓋面廣、資源共享的網站群。具有較強的信息收集與能力,在支持管理和決策,搞好面向“三農”信息服務方面發揮著明顯作用。
(四)資源整合型。設施設備、人力財力和信息技術、信息內容等各方面、各類資源得到有效整合,目標明確,方案科學,組織有力,措施與辦法可行,相關部門和單位已建立起有效的整合機制,取得了較好的整合成效。
(五)整體推進型。當地政府組織領導有力,12316服務熱線在本區域內全面開通,專家咨詢隊伍健全,信息服務進村入戶,在信息資源整合、信息服務、信息技術應用和網絡建設等方面協同推進、機制創新,對當地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已經發揮了積極作用。
三、示范單位申報與認定
(一)申報
示范單位申報工作由各地省級農業部門牽頭組織,并由省級農業部門統一將申報書報送農業部。各層級示范單位不局限于農業部門,只要符合上述示范類型與標準的其他部門和單位都可以通過當地省級農業部門申報,或與農業部門聯合申報。對于在農村信息化工作中探索出的其他行之有效的具有示范意義的類型,也可以按要求申報示范單位。
示范單位申報書主要包括工作基礎、人員隊伍、工作方案等內容,由各省級農業部門審核把關。原則上每個省審核上報的各類型示范單位總數不超過10個。
(二)認定條件
1、工作基礎。示范單位有較完善的信息基礎設施,有較高的技術含量,有較強的資源整合能力,有較好的服務與應用效果,農村信息化水平位居全國同類型的前列。
2、工作隊伍。示范單位領導重視、組織機構健全,有一支穩定的人員隊伍,有較完善的工作制度。
3、工作方案。示范單位申報的示范工作方案內容詳實,體現當地特色,工作措施切實可行,具有可操作性和前瞻性。
(三)認定程序
農業部組織各有關方面的專家,根據各省級農業部門上報的申報材料,對照示范類型及其標準,對申報單位進行嚴格評審。根據專家評審意見,研究確定100個全國農村信息化示范單位。
nn40.com 四、時間進度
**年4-5月,組織各地進行示范單位申報;6-7月組織專家遴選示范單位;8月份經公示后確定示范單位并組織開展示范工作。各省級農業部門請于5月底之前將審核后的示范單位申報材料(一式五份)報送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
五、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與協調。各地農業部門要在當地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把農村信息化示范工作作為推進現代農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積極會同有關部門大力推進。對于申報的示范單位要認真審核,嚴格把關。對于經過認定的示范單位,要加強指導,積極創造條件予以扶持。
(二)多渠道增加對示范單位的投入。積極引導電信運營、IT企業和其他社會力量,按照農村信息化建設的總體部署和安排,在12316服務熱線開通、專家隊伍建設、農村信息員培訓和鄉村信息點建設等方面,加大對示范單位的支持。
一、示范目標與原則
(一)目標
通過樹立和培育不同模式、不同類型、不同層級的示范單位,總結信息服務模式,推進信息技術應用,強化涉農信息資源整合與開發,推動農村一體化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提高全國農村信息化水平,推進現代農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原則
1、因地制宜,注重實踐。根據農村的現實狀況,因地制宜地推進農村信息化,既要重視項目建設更要重視實際應用,既要強化設施裝備更要加強人員培訓,既要重視選用先進技術更要兼顧農民接受能力。示范工程要務求示范單位的選擇來自于實踐,示范經驗的總結著眼于實踐,示范技術的應用適合于實踐,示范模式的推廣有利于更大范圍的農村信息化實踐。
2、整合資源,面向實際。示范工程的重點要立足現有基礎,避免重復建設。要以服務農村基層為目標,運用行政和市場等手段,整合設施設備、人力財力和信息技術、信息內容等各方面、各類資源,按照發展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的需要搞好服務。
3、多方參與,堅持實干。示范工程由農業部門牽頭,積極協同各有關部門、有關方面共同推進。各地示范工作的組織,要堅持“多方參與,合力推進”的辦法,體現開放性,充分調動各部門、各系統以及社會其他力量,共同參與示范工程的建設工作。
4、鼓勵創新,講求實用。積極鼓勵各地在組織體制、服務模式、服務手段、工作機制等方面進行創新和探索,以創新促進示范工作的發展,以創新增添示范工作的活力,以創新謀求示范工作的更大成效。示范工程是一項牽涉面廣、影響深遠的工作,要堅持循序漸進,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
5、強化服務,務求實效。示范工程在有效發揮示范作用的同時,要強化為“三農”服務,通過服務帶動信息化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帶動涉農信息資源的整合,帶動農村信息服務模式的創新。服務理念、服務手段、服務方式要貼近農業、農村、農民,力求服務工作取得最佳成效。
二、示范類型與標準
(一)信息服務型。具有上下貫通的組織體系,較健全的信息員隊伍,較好的信息服務模式。電視、電話、電腦“三電合一”農業綜合信息服務全面實施,開通了信息服務熱線,開辦了農業電視節目,搭建了計算機網絡平臺,信息服務進村入戶,服務效果顯著。
(二)技術應用型。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地理信息系統、遙感和管理信息系統以及數據庫、智能決策、電子政務、電子商務等信息技術應用方面,已有成功的實踐經驗并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三)網絡建設型。已建成基于互聯網的鄉村服務網絡,并形成功能完善、覆蓋面廣、資源共享的網站群。具有較強的信息收集與能力,在支持管理和決策,搞好面向“三農”信息服務方面發揮著明顯作用。
(四)資源整合型。設施設備、人力財力和信息技術、信息內容等各方面、各類資源得到有效整合,目標明確,方案科學,組織有力,措施與辦法可行,相關部門和單位已建立起有效的整合機制,取得了較好的整合成效。
(五)整體推進型。當地政府組織領導有力,12316服務熱線在本區域內全面開通,專家咨詢隊伍健全,信息服務進村入戶,在信息資源整合、信息服務、信息技術應用和網絡建設等方面協同推進、機制創新,對當地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已經發揮了積極作用。
三、示范單位申報與認定
(一)申報
示范單位申報工作由各地省級農業部門牽頭組織,并由省級農業部門統一將申報書報送農業部。各層級示范單位不局限于農業部門,只要符合上述示范類型與標準的其他部門和單位都可以通過當地省級農業部門申報,或與農業部門聯合申報。對于在農村信息化工作中探索出的其他行之有效的具有示范意義的類型,也可以按要求申報示范單位。
示范單位申報書主要包括工作基礎、人員隊伍、工作方案等內容,由各省級農業部門審核把關。原則上每個省審核上報的各類型示范單位總數不超過10個。
(二)認定條件
1、工作基礎。示范單位有較完善的信息基礎設施,有較高的技術含量,有較強的資源整合能力,有較好的服務與應用效果,農村信息化水平位居全國同類型的前列。
2、工作隊伍。示范單位領導重視、組織機構健全,有一支穩定的人員隊伍,有較完善的工作制度。
3、工作方案。示范單位申報的示范工作方案內容詳實,體現當地特色,工作措施切實可行,具有可操作性和前瞻性。
(三)認定程序
農業部組織各有關方面的專家,根據各省級農業部門上報的申報材料,對照示范類型及其標準,對申報單位進行嚴格評審。根據專家評審意見,研究確定100個全國農村信息化示范單位。
四、時間進度
**年4-5月,組織各地進行示范單位申報;6-7月組織專家遴選示范單位;8月份經公示后確定示范單位并組織開展示范工作。各省級農業部門請于5月底之前將審核后的示范單位申報材料(一式五份)報送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
五、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與協調。各地農業部門要在當地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把農村信息化示范工作作為推進現代農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積極會同有關部門大力推進。對于申報的示范單位要認真審核,嚴格把關。對于經過認定的示范單位,要加強指導,積極創造條件予以扶持。
(二)多渠道增加對示范單位的投入。積極引導電信運營、IT企業和其他社會力量,按照農村信息化建設的總體部署和安排,在12316服務熱線開通、專家隊伍建設、農村信息員培訓和鄉村信息點建設等方面,加大對示范單位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