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3 16:07:19
序論:在您撰寫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的意義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中圖分類號】F205:F30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158(2012)10-0435-02
一、什么是高標準基本農田
所謂的高標準基本農田就是在我國當前現代農業發展模式的基礎上提出來的一種適合于農村集中連片和生態良好,高豐收,設施配套、抗災能力強,與當地經營方式相配套的基本農田。開展高標準農田的建設,必須要以國家的政策為導向,以規劃作為積極的引導,因地制宜,統籌兼顧,進行個別化整治。在建設的過程中,還要體現農民的主體地位,堅持生態環境與農業的數量和質量并重,并積極發揮農民的勞動積極性,尊重農民的意愿,切合實際,聚合相關涉農資金,集中投入,引導和規范社會力量的積極參與。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的內容主要有灌溉與排水、農田防護土地平整、田問道路與生態環境保持等5項工程。具體組織形式是政府主導,國土資源部門牽頭、企業競爭介入、相關部門配合,然后通過農民積極參與,老落實共同的責任。同時在“十二五”時期,國家又提出建成4億畝旱澇保收高標準基本農田的任務,這個任務非常艱巨,面臨在大家面前的挑戰也十分嚴峻,所以,高標準基本農田的建設,正好有一個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二、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大地是人類生命的搖籃,也是人類祖祖輩輩得以安居樂業的家園。她為人類創造了豐富的文化財富和精神文明財富,也提供了無限的資源?,F代農業要發展,首先就要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繼續貫徹落實可持續發展觀,切實做好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工作,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既能滿足當前經濟發展的需求,又不以犧牲后代的利益為代價。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糧食安全問題一直是我們共同關注的問題。面對糧食短缺,我們應該著眼于實際,立足于我國基本國情,然后來建設我國的高標準基本農田。耕地作為糧食補充的重要途徑,其肩負的作用是不可輕視。可以說,基本農田的建設計幾乎是耕地中的精華,也是保證我國糧食供應的安全底線,它承擔著我國全部的糧食生產任務。但是,當前,由于我國可耕地的面積本來就十分有限,再加上,一些土地利用形態破碎、零亂,使得我們可作為耕地的土地利用效率低規劃中也提出,建設有利于項目區農民耕作技術及農業科技水平提高,該規劃設計項目區通過實施河道治理、排灌工程、土地平整、興建機耕道及生產便道工程,可使當地群眾受益,項目規劃設計實施后將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這對解決“三農”問題,促進和諧社會和農村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三、當前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的管理現狀
新時期,我國積極推進了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的規劃,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它基本實現了由田、路、水、林等綜合整治,幾乎有2億多畝高產穩產基本農田建成,其中糧食平均畝產提高10%-20%,生產成本也相對普遍降低10%-15%。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提高了農民的經濟效益。
但是筆者在調查中發現,很多目前正在實現高標準基本農田的企業或者個體,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算重建輕管。基本農田建成后,很少認真研究過如何進行科學化管理,出現的直接問題便是不到兩年左右,水渠出現裂縫,當然更沒有人來進行維修;還有極少數農村,把高壓線上的線就偷走了,水泵也不敢放在井里??梢钥闯霎數赜行┤说乃刭|極低,影響著現代農業的健康發展。在調查中,我們還發現,如果在后期不進行管理,群眾根本得不到實惠。要想使項目成為“民心工程”,唯一的途徑便是加大農田建設項目,做好后期的項目實施管理工作。
四、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的實施管理對策
1 提高管理的思想認識
據有關數據顯示,要經過1.2萬年到4萬年時間才能形成良好的土質,但是如果想隨意破壞還用不到一年的時間。所以,對于每個農民朋友而言,提高加強項目實施管理思想認識是十分有必要的。國家制定的《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標準》指出,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后,必須要進行科學管理,不然,花費的大量金錢都會在很短的時間內成為灰燼。加強績效評價制度,實現高標準基本農田的項目實施管理的科學化和規范化,加強和提高項目實施管理人員的文化素質和管理水平,因為只有在懂得管理技能和文化知識的基礎上,才能做好科學、規范的管理,也才能在項目實施管理工作中運用農業新技術設備,新服務手段,來實現農業的穩產高收。而且,國家政府部門關于高標準基本農田的項目建設管理工作,也先后出臺了相關的政策性文件,特別在今年以“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為宣傳主題,其目的就是增強全社會的國家法律意識,進一步增強民眾對土地的節約,促進科學發展,在建設已有的高標準基本農田的項目實施管理中,要提高項目實施管理的科學性和規范性,讓化過的錢不要白化,切實把管理做徹底做下去,這樣才能真正實現高標準基本農田項目建設的目的和意義。
2 加強法律監督,推動節約集約用地
我國是一個法制國家,以法律約束是實現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的實施管理問題的當務之事。尤其隨著我國人口的不斷增多,城鄉二元化趨勢的明顯加劇,大片優質的耕地被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所代替。面對這個現實問題,只有加強法律監督的力度,才能有效推動節約集約用地。有關政府部門應該建立耕地保護責任追究制度,健全基本農田四級管護網絡,完善土地管理綜合監管平臺,形成查辦、監督等一體的法律體系。突出動態巡查,強化執法監察,嚴肅政紀法綱,嚴厲打擊非法占用耕地特別是占用基本農田的行為。不斷提高土地基本國策的意識,切實推動節約集約用地工作,確?!敖ǔ梢粔K、保護一塊”,進一步提升耕地質量。在改善耕地的基礎上,不斷優化產業空間布局,科學安排建設預留區,強化土地調控管理和用途管制,嚴防寬打窄用、多圈少用、違規冒用等問題發生。積極引導新上項目和規模較小項目首先使用存量土地、閑置土地以及利用效率較低的土地,突出保障工業經濟、城市建設、民生事業等重大項目用地,不斷促進土地資源的高效利用。
3 搭建基本農田項目建設的新平臺
面對用地需求逐步增加和耕地面積不斷減少的現實壓力,積極探求與時俱進的基本農田建設的項目實施管理措施,搭建實現基本農田建設的項目實施管理保護工作平臺,項目承擔單位在基本農田的地塊處,設立公示牌、村保護標志牌、田塊標志牌等,按照有關規定,做好項目公告,利用各種媒體開展項目實施宣傳工作,接受社會和群眾監督,并在沿主要道路兩邊的基本農田地塊埋設基本農田區界址樁,以此基本農田建設項目總量的不減少,質量不降低。
4 加強基礎建設的管理,提升隊伍素質
科學的管理,必須要有高素質的管理隊伍。國家制定的《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規范(試行)》中強調了基本農田建設項目實施管理隊伍的素質問題。因此,當地政府,應該把提高農民或者基本農田建設項目實施管理的專業人員的基本素質放在核心位置,投入大量的資金,對他們進行業務知識的培訓,或者組織他們到別的基本農田去參觀交流,學習經驗,把有效的、科學的項目實施管理的經驗和方法,學到手,可以回到家鄉,再為其他農戶做經驗交流、和短期培訓。只要管理者的素質提高了,意識增強了,實現科學現代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實施管理,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關鍵詞:施工企業;高標準;農田;建設施工問題
1 認真做好實地踏查和調查工作,慎重投標
注意招標公告信息,選派有施工經驗的人做好現場調查和工程量清單核準工作。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施工首先由招標單位在國家認可的媒體上招標公告,施工單位應注意搜集相關公告信息,特別是搜集本地區本行業的招標信息,及時購買招標文件。文件購買以后,根據文件內容、施工圖紙及工程量清單做投標文件。在文件編制之前,應按照文件指定的聯系方式積極聯系建設單位,派有施工經驗的技術和管理人員到實地踏查和調查。了解施工區域的通訊、交通、電力和水資源情況,調查施工人員生活設施能否落實。施工現場應達到通訊暢通,交通便利,水源充足,電力供應方便,生活設施滿足需要就可。其次調查建筑材料的價格、機械費、人工費單價,風土人情及社會治安情況。調查清楚以后,寫出調查報告,交由公司討論。對不利施工的現場情況要及時溝通,協調甲方給于解決和保證,把不利因素降低到最低。達成協議后把甲方答應滿足的條件落實到合同內。技術人員要仔細研究設計圖紙和工程量清單,把漏項和計算錯誤的情況及時反饋給招標單位或建設單位。這些做好以后,開始做工程投標預算,根據工期和資金占用情況充分計算資金利息。按常理,施工利潤達到10%即可考慮投標。
2 仔細研究關于工程質量、工期和安全方面的合同條款
一旦企業中標就需要簽定施工合同。一般的施工合同大部分是通用條款。法人或其授權人往往不注意合同條款內容,建議施工單位一定要請公司法律顧問或咨詢律師仔細研究工程合同條款,特別是資金撥付比例、履約金和保證金的返回時限,特別是設計調整和變更以后如果出現不利于企業施工情況下應如何給與補償;安全事故、質量事故雙方的責任,違約后補償等方面的條款也必須認真研究,把合同條款修訂到有利于企業施工、又利于工程建設的情況。
3 中標后認真做好工程施工準備工作,合理使用資金,技術、設備和人員
準備充分才能保證施工正常進行。施工隊進場以前,要派專人到現場做好施工準備工作。首先建立項目經理部,落實施工隊的生活設施,采購建筑材料,調運或租賃施工機械等。到施工現場確定工程主體的平面位置,簽訂各種合同,完善開工手續。其二要根據農時特點和材料供應情況,提供詳細的施工計劃。監理單位和建設單位批準以后一定要嚴格執行。施工過程中要注意搜集資金撥付、農時和氣候和其它不可預見的信息,及時調整和修正工期計劃。
施工單位要做好資金使用計劃,對分包形式的工程要簽好合同。首先要有足夠的流動資金,除上交必要的工程保證方面的資金以外,還必須有施工啟動資金。按常理,工程啟動資金應達到合同額的30%左右,如果資金缺乏就要融資或貸款。融資要慎重,必須簽好融資協議和進行必要的利益分配說明,防止產生經濟糾紛。資金使用不可帳外循環,即使自有資金也要專戶儲存。申請工程款要及時,避免資金鏈斷掉。在設備配置方面主要是根據工程需要盡量配備自有設備。自有設備不足、運輸和管理不便的情況下,就要雇用或租賃設備簽好租賃合同。特別注意不能新購置設備,因為這需要占用大量資金。在人力配備上,合同簽訂之日起,就要召集人力。為保證臨時雇用人員不流失,一種建立基本工資制度,就是在休工的時候也要開工資,保證人員不流失;一種是施工期間加班獎勵制度,以保證工期質量。還有一種是包工制度,這種制度可能保證不了質量,需要加強監督管理,同時要注意資金安全并確保農民工工資。
4 做好施工組織設計,避免窩工,造成工期延誤
根據工程量清單和工程性質在工期內合理確定每個單項工程開工和竣工時間。一般來說,在水田種植區,農田水利中的溝渠工程應集中在秋季施工,秋收前后是最好的時機。建筑物工程避開雨季和溝渠利用期施工,以減少導流費用,但要特別注意在10月末前完工,防止低溫影響工程質量。道路工程務必在6月份開始施工到秋收前結束,避開雨季,此時段施工既保證了工程質量,又不影響交通。其它工程也要根據農時和天氣情況適時選擇合適的施工時間。施工時段確定以后就要認真研究施工組織,合理搭配人員,設備和材料。小型建筑物工程建設的關鍵是備料和材料運輸。材料運輸受天氣和道路情況影響,會出現運料困難,甚至會出現與道路施工爭嘴的請況。小型建筑物工程材料運輸分兩種,一種是集中攪拌混凝土后再運輸到工地,優點是不受天氣限制,可隨時制作混凝土,缺點是如果距離太遠容易引起骨料離析,影響混凝土質量。一種是現場攪拌,缺點是運料困難,浪費嚴重,混凝土攪拌質量沒有保證。有經驗的施工管理隊伍雇用或自制罐車運輸,解決了所有問題,但成本較高。所有施工均應根據工序采取流水線方式作業,各司其職,互相制約,避免窩工。例如建筑物施工,可分為材料運輸,定位定線、基坑開挖、支模綁筋、混凝土澆筑,拆模、回填等工序。道路工程也要分為土方整形填筑,石料運輸,攤平碾壓,整形等工序有條不紊進行。
5 特別注意安全生產,文明施工和保證農民工工資
任何時候,安全生產、文明施工和保障農民工工資都是大事。安全生產方面,首先是根據合同,劃清責任,一旦出了事故按合同約定執行。為防止出現安全和質量事故,必須加強管理,規范操作,避免人為事故。對于意外事故,則要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降低風險。農民工的使用,除考察其技術技能以外也要充分考慮其道德素質,防止進入討薪陷阱。無論是安全還是農民工問題,都必須以合同約束,哪怕是雇用一天,也要簽好協議,明確雙方責任,防止陷入工資糾紛,分散企業精力,影響工程建設。還有一點要特別注意,不能以包代管,發現窩工怠工現象要及時糾正,或馬上解散工人。作為弱勢群體,農民工上訪仍然會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關鍵詞:因地制宜;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
中圖分類號: F301.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432(2013)-08-07-1
1因地制宜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的重要價值
高標準基本農田指的是,在特定時間內對土地整治創建后,形成的穩產高產、集中連片、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并且和當前農業的生產方式、經營方式相匹配的基本農田。因地制宜建設標準基本農田價值,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有效防治水土流失的有效手段
因地制宜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是對田、村、林、水、路等實現綜合整治,整體推進交通、村、交通等的改造,以穩產高產、抗災能力、設施配套、生態良好作為基本目標,是科學控制水土流失的最佳措施。在經過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后,農田基礎設施改善力度將進一步提升,對水、肥料等農業資源進行全方位的配置與科學利用,有效控制水土流失。
1.2 推進現代農業建設與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前提條件
因地制宜高標準農田建設是將對土地進行大規模整治活動,最基本的要求由于制度分割、自然分割,出現的零星耕地,再將其建設成連片集中土地。為了從根本上推動該優勢,并強化農產品基地建設,提升商品農業發展的有利條件,實現提升農產品競爭力、農民增收,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大力發展現代農業與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在高標準基本農田這一平臺來實現。
2 因地制宜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的策略
2.1 明確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的原則
2.1.1科學布局,做好規劃的原則 創建高標準基本農田,要做好布局、規劃工作。也就是對土地利用進行全面規劃,解決基本農田存在的問題,將基本農田形成大板塊,確?;巨r田向集聚化方向發展。特別是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重點應確立為基本農田集中區。
2.1.2 堅持因地制宜原則 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需要從各個區域特點出發,不用地區治理的重點也是不同的。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需要做到因地制宜,進行差別化建設,根據平原、丘陵平原的差別,來進行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
2.1.3 實現數量、質量與生態的有機統一 基本農田在耕地中是精華,必須保障其數量,與此同時,還需要確保糧食能實現增產、穩產,從根本上提升質量等級。耕地質量既包含生產能力,還包含耕地本身的生態健康情況,包含了土壤基本情況,又包含水、作物、大氣等形成的質量情況。
2.2 建立新的工作機制,完善相關制度
2.2.1 建立新的工作機制 對各級黨委以及政府在實行的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中,起到組織作用、先導作用,從當地實際情況出發,建立由水利、國土、交通等部門牽頭組成的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工作組。對于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還需要各級黨委政府積極鼓勵農民參與其中,形成社會合力,采取實地調研、座談會等方式,創建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一體化工作機制。
2.2.2 完善相關規章制度 參照《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規范》,建立適合當地的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規范,還應該從區域特點出發,制定與實際相符的高標準基本農田質量建設標準,推動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實現有序進行。
2.3 多渠道融合資金,完善監管力度
2.3.1 多渠道融合資金,將相關資金實現聚合,形成集中投入,保證農田質量 當地政府需要從新增加的建設用地中提升資金比例,將其作為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的專用費。還需要積極探求市場化模式,引入民間資本。在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完成后,土地實現連片式發展,易推動土地實現流轉,可以充分從這一優點出發,積極引進民間資本,并且在投資人注入資金前,和當地簽訂土地流轉合同,建成后再進行流轉,并且在流轉費方面進行必要的優惠。
2.3.2 還需要加強監管力度 首先,創建高標準基本農田監督管理體制。制定高標準農田監督管理基本辦法,確定監管機構和管理基本職責,對管理程序進一步規范,對高標準基本農田項目進行規劃、立項、工程實施等進行專門監管。其次,創建高素質的監督管理隊伍。從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實際出發,創建監督管理隊伍,對基本農田進行監督,對高標準基本農田建立動態監測系統,對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動態進行監測,創建信息公開和情況通報制度,接受社會監督。
3 結語
總之,因地制宜建設高標準農田對保障與推動經濟社會,實現又好又快發展來講意義重大。為此,在充分明確因地制宜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的價值基礎上,確立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的原則,建立新的工作機制,完善相關制度,多渠道融合資金,完善監管力度等策略,提升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水平,為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小康社會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莊六孝.基本農田建設是首要任務——江蘇省金壇市落實科學發展觀思考[J].中國土地,2008(09).
[2] 郭培才.整合資源 規模推進 推動基本農田建設邁上新臺階[J].陜西水利,2009(02).
關鍵詞:因地制宜;高標準;基本農田;主要途徑
中圖分類號:F301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是我國土地整治改革領域中重要的組成部分[1-2]。國家高度重視對高標準基本農田的建設工作并頒布一系列相關文件,充分體現了基本農田建設任務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如:制定了建設全國高標準基本農田的相關專項規劃和總體規劃;開展農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建設,促進農田在受自然災害的影響下仍能產出高質量的糧食[3]。本文以廣東省為例,分析在政策的支持下具體地區是如何因地制宜進行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
1 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的意義
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是通過土地整治的措施使農田達到集中連片、高量高質、設施配套、抗災能力強等要求,體現了運用現代化經營方式和技術的新型基本農田,是保證糧食與人均占有量相均衡的基本途徑,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現實意義。
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是保證糧食高產量和優質量的前提,同時對因自然災害造成糧食不可預計的損害起到較強的抵御作用,為農田的安全形成一個“保護網” [4]。
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是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科學手段。廣東省因地勢、天氣原因每年出現洪澇災害次數較多,造成廣東省的水土流失現象嚴重。為此,多次針對水土流失問題開展了治理工作,但取得的效果不明顯。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是對水、村、林、路進行綜合治理,整體改進交通、水利、環保等設施,主要目標是保護農田建設,能有效抵抗災害所帶來的影響,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5-7]。
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是創建新型農業模式的前提,是加快新農村建設的先決條件之一。自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省實行農田責任制,將農田承包給個體。這種經營方式是土地利用結構較為零散,阻礙了農田規模的壯大。隨著科技的進步,農業應該利用現代化科技和新型的管理模式推進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的進程,建設集中連片的農田模式。
2 廣東省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概況
2.1 廣東省建設區劃定形式
2.1.1 劃定原則
廣東省針對高標準基本農田的劃分原則是以國家土地資源部頒發的關于《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規范》文件為方向,結合廣東省的實際情況將劃定原則劃分為:集中連片、將農田進行集中化管理;重點整治土地潛力較大、取得效益較為明顯的區域;將國家及各地區基本農田示范區作為參考標準與之相銜接;以不打破行政界限為前提進行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
2.1.2 構建指標體系
結合廣東省的實際情況,開展相關專家咨詢交流會。其主要內容是將廣東省的糧食生產能力、財政支持力度、基本農田的連片性、土地開發價值4個因素作為廣東省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的重要考慮范圍,并合理劃分了這些因素的在工作中具體比重。農田連片性占重點建設區劃分指標體系的40%,財力支持占25%,糧食生產能力占15%,耕地政治潛力占20%(潛力因子分為潛力一級、潛力二級、潛力三級跟別對應的量化標準是100、80、60)。
2.1.2.1 連片性
連片性農田進行集中管理,是我國基本農田建設的重要方面。該研究以廣東省2010年1:10000土地利用變更數據為參考,結合縣域行政界線與相鄰基本農田融合起來[8]。在融合的過程中要進行2次操作,第1次是將帶有公共邊的農田圖斑進行融合后,再將空間距離100m范圍內的基本農田圖斑進行第2次融合,每1次的操作過程的前后都要仔細核對面積、圖斑個數等相關數據,保持數據正?;?/p>
2.1.2.2 糧食生產能力
高產量、優質量的糧食出產是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的基本要求。因而,將地區糧食的生產能力考慮到劃定重點建設區重點范疇內。廣東省于2009年將其中的40個縣(市、區)評為糧食大縣。
2.1.2.3 財政支持
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需要重新整治土地資源,依靠現代化農業技術來發展,所以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在資金投放之前要充分考慮并結合廣東省近幾年對建設高標準農田資金安排。
2.1.2.4 耕地整治潛力
確定耕地整治潛力級別可以直接引用廣東省頒布的整治規劃文件中的結果數據。
2.2 基本農田劃定技術方法
基本農田劃定技術方法首先以土地整治的現狀對土地利用的調查信息為基礎,結合土地的實際情況,將土地利用的總體規劃結果對其進行評估、核實;要對基本農田保護片邊界進行綜合確定并將其編號、記錄,提取農田保護片的地類圖斑目前存在的信息;根據農用土地的分等成果提取基本農田質量相對應的等級信息,并按照規定錄入基本農田圖斑屬性與基本農田保護片;建立有效的數據庫并落實保護工作的順利進行,達到基本農田的劃定成果。通過對廣東省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舉措的具體分析,在建設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發現并解決這些問題對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有著深遠的影響。
3 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中應注意的要點
3.1 探究地貌地形、水文地質特點
自然因素中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質因素直接關系到高標準基本農田規劃方案的可行性和成效性。廣東省位于南方,其丘陵地帶與北方的平原地區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一定要進行地質條件的勘察。只有在全面掌握和了解這些基本情況之后,才能更加順利的開展工作。地形地貌以及水文地質等這些條件的觀察和分析,是為農田施工建設方案制定提供重要的信息和依據的途徑。在施工前,相關設計工作人員一定要深入到施工現場,做好規劃。要在實踐中真正做到因地制宜,根據不同的勘察結果采用不用的施工方法,制定科學的施工方案??傊?,在高基準農田建設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基礎條件的分析和研究,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影響因素,應該充分結合項目的施工特點,嚴格按照施工標準要求開展工作。
3.2 農田建設要積極對接其他的基礎設施
農田建設與水利工程項目建設之間存在著直接的聯系。水利工程建設是農業發展的重要保障和基礎。農田建設項目和水利工程建設的最終目標都是為農業生產和發展服務。在農田建設過程中,應該根據地方擁有的水利工程進行合理的規劃和建設,要充分利用現有的水利工程,盡量避免對其造成不良的擾動和影響。在高基準水利建設和土地整治過程中,將“最后一公里”的任務落實到位,取得最為理想的成績。
3.3 注重施工工程質量的監督與管理
農田建設施工質量控制和管理非常重要。只有確保工程施工質量,才能保障施工安全。在工程質量控制中,應該做好工程驗收以及施工過程質量控制等方面的工作;與項目以及立項等方面的工作人員取得聯系,調動全體管理以及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在工程實施的過程中,應該實施同步的監督與管理,將施工方與監理方的質量檢驗資料分類建檔進行管理。對施工過程中發生的一些工程變更問題進行嚴格的審核。工程變更一定要堅持以工程質量為中心,在確保工程質量的同時進行工程變更。質量控制是一項比較復雜的工作。在實踐中,一定要注重各種細節的管理,及時進行備報案等整理工作,將工程內業管理和外業管理相結合,確保工程質量的總體達標。
參考文獻
[1] 沈明,蘇少青,陳飛香.廣東省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重點區域劃定[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20).
[2] 沈明,陳飛香,蘇少青等.省級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重點區域劃定方法研究――基于廣東省的實證分析[J].中國土地科學,2012,26(7).
[3] 鄧建中,周惠紅.基本農田保護分布圖的編繪及標志牌的制作――以廣州市花都區為例[J].地礦測繪,2012,28(3).
[4] 張滿紅.廣東省基本農田保護工作20年回顧與展望[J].廣東農業科學,2010,37(1).
[5] 吳曼喬.基本農田保護標志牌制作的技術質量實現[J].科技信息,
2013,(13)
[6] 王增剛.GIS在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中的應用研究[D].江西農業大學,
2013.
關鍵詞:高標準基本農田;工程質量;丘陵山區
中圖分類號:F3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06-0158-04
1 引言
高標準基本農田是指一定時期內,通過農村土地整治形成的集中連片、設施配套、高產穩產、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與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相適應的基本農田。“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加快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大規模建設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2012年實施的《全國土地整治規劃(2011-2015)》提出“建設4億畝高標準基本農田”,2013年頒布的《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總體規劃》提出到2020年建成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的高標準農田8億畝。由此可見,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已是我國當前重要的戰略舉措,對促進耕地數量、質量和生態全面管護,增強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推進農業現代化與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實施以來,取得了顯著的效果。農田灌溉排水、田間道路等基礎設施得到明顯改善,機械化水平、農業科技水平提升,促進了耕地保護,提高了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改善了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和生態環境,有力保障了國家糧食安全。但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也存在不少問題:包括建設標準模糊,各部門尚沒有統一的建設標準,與新農村建設協調不夠,建設資金分散,公眾參與機制不健全,管理機制落后,專業人才缺失,前期工作滯后,規劃設計方案缺乏實用性,后期管護力度欠缺,綜合效益低等。工程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成敗,在現有文獻中,對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工作質量的探討尚不多見,加強施工過程中對工程質量的監督檢查是保證后期土地利用效率的關鍵,但目前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中的工程質量問題不容樂觀。重慶市位于四川盆地東部邊緣,地形地貌復雜,高標準農田建設難度相對較大,本文以重慶市丘陵山區開展的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為例,通過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對工程質量問題進行探析,分析了問題產生的原因,提出了改進措施和建議,以期為丘陵山區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提供參考。
2 重慶市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工作進展
重慶市位于長江經濟帶上游,經濟發展迅速,土地開發程度高,土地資源稀缺,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問題突出。因此開展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是促進耕地保護和統籌城鄉發展的有效途徑。同時,重慶市地處四川盆地東部邊緣,是四川盆地向盆周山地過渡地帶,自然條件復雜,地貌類型多樣,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的投入和要求也相對較高。自被確定為“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以來,重慶市加大對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投入力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改善了農田基礎設施和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提高了耕地質量,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積,促進了生態環境保護,助推了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
重慶市主要結合糧油基地、蔬菜基地、優勢農業產業基地、城鄉統籌示范村開展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2002~2011年,重慶市入庫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共2709個,實施規模974.77萬畝,總投資128.52億元。2009~2011年,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在南川、大足、合川、涪陵、梁平等5各區縣實施高標準農田23.31萬畝,總投資3.06億元。目前,重慶市基本完成“3、8、110”工程,即長壽、豐都、榮昌三個國家級和萬州、開縣、梁平、銅梁、石柱、酉陽、永川、合川8個市級,共7.33萬hm2基本農田示范區建設,工程總投資34.98億元。到2020年,規劃新建24萬hm2高標準基本農田,通過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因地制宜將農田建成“田成方、渠相通、路相連、旱能灌、澇能排、機能進、物能出、土肥沃、高產出”的適宜現代化農業的標準農田。
3 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中的工程質量問題
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灌溉與排水工程、田間道路工程、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持工程以及其他工程。依據重慶市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投資結構(表1),田間道路工程通常在總的工程施工費中投資占比最大,其次為灌溉與排水工程,土地平整工程投資占比較少,而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持工程及其他工程在各個項目中投資都是最少的。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中,各項工程之間應合理規劃、協調配合,工程布局和建設模式應從當地的地形地貌和自然條件出發,因地制宜,充分發揮工程建設的綜合效益。
3.1 土地平整工程
土地平整工程指為滿足農田耕作、灌溉的需要,以及一定的肥力條件而進行的田塊修筑和地力保持工程。田塊歸并可以使地塊平整規則,滿足規?;洜I、機械化作業、節水節能等現代農業的發展要求,降坡和梯田化建設能夠有效防止土壤侵蝕,減少水土流失。但土地平整工程有可能造成土壤板結,引起土壤的面蝕和風蝕。重慶市坡耕地比重較大,分布在6°以上的坡地基本農田占總量的84.71%,因此土地平整工程是重慶市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不可或缺的內容。
但重慶市土地平整工程難度大,工程質量問題比較嚴重,已建設的農田不能完全滿足現代農業的發展要求。首先,在田塊歸并中,普遍存在田塊平整程度差,田面相對高差較大,導致農田灌水不均、排水不暢,進而影響作物長勢,糧食產量反而下降。大型機械的使用造成土壤板結,表土剝離、回填過程中不合理的工程措施,導致土壤耕作層、犁底層的破壞,土壤厚度達不到耕作要求,新一輪耕作時甚至出現漏水漏肥的現象。在以傳統種植業為主的鄉鎮,農民對土地流轉的積極性不高,田塊歸并意義不大。因此,田塊歸并一是要充分考慮自然條件,二要充分尊重當地農民意愿。其次,在水土流失并不強烈的區域實施旱坡改梯、修筑條石坎,不但浪費投資,且對增產增收的意義不大,因此在坡體較大且水土流失的區域進行修筑石坎,坡體較小的淺丘坡耕地區域少進行坡改梯,實施降坡平整。另外,土地平整之后,提高農作物效益的根本問題(如土層厚度、土壤肥力等)仍沒有解決,土壤有機質含量沒有明顯改善。
3.2 灌溉與排水工程
灌溉與排水工程指為防治農田旱、澇、漬等災害而采取的各種措施。灌溉與排水工程直接關系著項目整體效益的發揮。灌溉與排水工程應充分利用現有水資源,配套水利設施,形成“旱能灌、澇能排”的灌排體系。水利設施的建設應結合當地自然條件、微地形、建材特色以及土地利用方向等確定,以利于節約成本,改善基本農田示范區的自然人文景觀。
重慶市灌溉與排水工程的質量問題也比較多。部分項目水源工程的建設較少,蓄水池無蓄水,池壁、池底出現滲漏。提灌站不合理的設計使得使用壽命變短。排水溝無水排,但排水溝附近旱地被水沖刷;排水溝出水口設計在堡坎上,對耕地造成大面積沖刷。灌溉渠出水口的設計不合理,導致灌溉渠的利用效果未達到預期目標。此外,由于沉沙凼、攔山堰及溝渠的管護嚴重不到位,有部分項目區的水利工程已被淤泥和雜物堵塞,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農田水利設施普遍存在有人使用、無人管理、損壞嚴重的現象,工程效益大打折扣。過度硬化的溝渠孤立和破壞了生物的生存環境,阻礙了農田物種的擴散,從而導致整理區生物多樣性的降低。工程設計與實施中應融入生態環境保護的理念,保護區域生態環境。灌溉與排水工程的規劃設計、工程實施應充分征求群眾意見,更多地考慮農民的建議,切實造福農民。
3.3 田間道路工程
田間道路工程指為滿足農作物物資運輸、農業耕作和其他農業生產活動而采取的各種措施。田間道路的布設應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在田、水、路、林、村規劃的基礎上,根據地塊連片單元的大小和走向等統籌兼顧,本著投資省、占地少、利用率高、路線合理的原則進行規劃設計。重慶市大部分屬丘陵山區,土地整治前田間道路普遍較差,耕作和出行十分不便,田間道路也成為農民最為關心的工程。
重慶市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中,部分田間道路的規劃設計不符合當地農民的生產生活習慣,造成生產路無人行走,斷頭路較多。田間道路的布局也存在不合理現象,有的地方田間道路通達度過小,農產品運輸仍然不太方便;有的地方通達度達到要求,但道路寬度不夠,只適合小型農業機械。1.2m的生產路過窄,在平壩區或有條件的地區,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和需求,增加道路的寬度。部分地區田間道路采用泥結碎石路面,但由于重慶市降雨量較多,泥結碎石路面的實用性不強,常被沖刷,損壞嚴重。有些項目區混凝土路面的硬度和厚度達不到要求,承受荷載大于設計荷載,路面損毀嚴重,且缺乏維護和修復。田間道路全部采用硬化路面也會加劇斑塊破碎度,破壞生物的生境條件,影響生物的遷移,生態效應降低,所以田間道路的路面應注重生態化設計,增加生態涵洞和生態廊道的設計。
4 主要原因分析
4.1 規劃設計注重理論,實用性欠缺
科學發展,規劃先行。規劃設計是開展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的基礎和依據,其設計是否科學合理直接影響工程進度和質量。目前重慶市部分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的規劃原則、規劃目標、規劃思路不明確,綜合性和科學性欠缺。首先,基礎工作不扎實,實地踏勘不夠細致,對項目區的自然條件和土地利用條件分析不詳細,設計以書本理論為基礎,或一味追求圖件美觀,單純為了實現“田成方、樹成行、路成網、渠相連”,導致規劃設計脫離實際情況,急需解決的問題未得到解決。其次,規劃設計圖紙達不到施工要求,地形圖測繪的比例尺限定了測量精度,對工程設計造成阻礙,工程量誤差較大,直接影響工程預算投資。部分項目規劃設計圖件生搬硬套,制作不規范,制圖尺寸不切實際,部分參數未能提供,不能有效指導施工。
4.2 建設標準缺失,施工技術落后
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標準是建設質量的重要保障,不同自然條件,不同農業生產活動,相應的建設要求也不同。在技術規范方面,重慶市僅出臺了《重慶市土地開發整理工程建設標準》和《重慶市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技術要求》,對實踐工作的指導遠遠不夠。隨著城鄉統籌和現代農業的發展,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的要求和標準也隨之提高,整村推進、蔬菜基地建設、糧油基地建設等都缺乏相應的技術規范和標準,在前期測繪、規劃設計和工程驗收等環節缺乏具體標準規范進行指導,影響了工程質量和建設效益。在施工過程中,缺乏一套科學系統的技術體系和工藝流程,技術基礎薄弱,使得工程質量不能滿足農業生產的需要。項目施工單位未建立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施工人員專業技術水平欠缺,一些項目的工程建設只重數量,不重質量。此外,由于缺乏生態環境保護的理念,在規劃設計和工程建設環節,忽視了對生態環境的保護,造成土壤板結、生物多樣性減少、景觀破碎等問題,不利于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的持續健康發展。
4.3 項目監管不嚴
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需成立專門機構、專業人才進行管理才能達到效益最優。但目前重慶市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有限,部分管理人員追求政績,質量意識薄弱,對工程質量特別是隱蔽工程管理不到位,一味追求建設速度,導致工程質量不合格。監管力度不夠,難以保證工程質量。目前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中監理費用較少,且監理市場不規范,對監理單位的資質審查不夠嚴格。監理人員配置較少,且技術結構單一,專業知識欠缺,部分人員工作責任心不強,現場監管不到位,導致工程監理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造成工程質量問題。
4.4 工程后期管護缺乏
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除了“事前規劃設計”、“事中實施和監督外”、還有不可或缺的環節,即“事后評價和管理”。后期管護是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長久發揮效益的重要保障,只建設不維護不能夠真正解決問題。丘陵山區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工程類型多,后期管護尤為重要,但目前重慶市的建設項目普遍存在“重建輕管”的現象,工程損壞嚴重,部分設施缺乏有效利用甚至丟失等。首先,丘陵山區后期管護資金需求相對較大,但項目預算中沒有對后期管護列出專項資金,致使缺少工程管護資金保障,使得管護工作難以落實。其次,管護責任難以落實。項目竣工后移交村委會管護,但村委會不是真正的實施主體,也沒有指定專門的單位或部門開展管護工作,導致管護主體虛化、權責不明,缺少可以執行的管護方案。忽視后期管護嚴重影響工程的使用壽命,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的效益大打折扣。
4.5 公眾參與機制不健全
充分發揮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才能真正建設好高標準基本農田,達到強農惠農的目標。但現階段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運作模式,整個過程都表現為政府行為、政府意志,公眾參與體系不完善、制度不健全、機制可操作差。一方面,管理部門和設計人員對公眾參與重視度不夠,公眾參與的方式主要為咨詢、走訪等,或是“走過場”式地與鄉鎮、村干部交流,公眾參與的渠道單一、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地聽取農民的意見與建議、反映農民的利益訴求,導致公眾參與的有效性降低。另一方面,農民缺乏參與意識,對參與過程及概念認識不夠,且長期以來公眾參與僅限于個人參與,沒有形成組織機構,使得公眾參與力量薄弱,難以發揮實質性作用,導致農民參與的積極性不高。
關鍵詞:高標準基本農田;農用地;土地利用;潛力分析
中圖分類號: S969 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高標準基本農田是指通過農村土地整治形成的集中連片、設施配套、高產穩產、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與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相適應的基本農田。新一輪土地整治規劃是開展土地整治和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工作的基本依據,是保障土地整治活動科學、有序開展的重要前提。
1、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的內涵
國土資源部印發的《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規范(試行)》指出,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是以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為目標,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整治規劃,在農村土地整治重點區域及重大工程、基本農田保護區、基本農田整備區等開展的土地整治活動。
建設內容包括土地平整、灌溉與排水、田間道路、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持以及其他等五項工程。主要是通過提升耕地質量和提高農田基本設施建設水平,達到以下五個目標:一是優化土地利用結構與布局,實現集中連片,發揮規模效益;二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提高高標準基本農田比重;三是提高基本農田質量,完善田間基礎設施,穩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四是加強生態環境建設,發揮生產、生態、景觀的綜合功能;五是建立保護和補償機制,促進高標準基本農田的持續利用。
2、研究區概況及數據來源
2.1、研究區概況
此次我們研究的對象是某省的省會城市中部,其由于特殊的地域特征也就形成了典型的“三山兩壩”的隔檔式地貌特征,“三山”從東向西依次為黃草山、西山、銅鑼山三山,三背斜之間的長墊、湖洪兩向斜形成兩壩。2010年全區戶籍總人口90.21萬人,常住人口77.00萬人,根據2010年長壽區土地利用現狀變更調查成果數據,全區土地總面積14.21萬hm2。
2.2、數據來源與說明
該區域土地利用空間數據的獲取主要通過長壽區2009年第二次土地調查數據及長壽區街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和長壽區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規劃(2011-2015年)等規劃資料,部分數據的獲取通過實地調研獲取。以長壽區2010年土地利用現狀變更調查數據為基礎,對照長壽區第二次土地調查成果,將非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區域坡度分級歸并為3類,其中,將長壽區第二次土地調查中0~2°、>2°~6°2個坡度級別合并成I坡度級。
3、農用地整治潛力測算
3.1、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區域劃定總體思路
首先,根據高標準基本農田的概念和內涵的要求,構建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區劃定評價模型,采用多因素綜合評價法對基本農田自然質量進行評價,逐級修正后得到基本農田的綜合質量。質量較高者即為現狀可認定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區。進而分析剩余基本農田質量限制性,篩選規劃期內土地整治可改造主要指標,分析其可改造程度,確定整治后可建成的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區。
3.2、農用地整治潛力調查分區
長壽區高標準基本農田適宜田塊主要集中在長壽湖、大洪湖西部地帶?;诟邩藴驶巨r田建設模式的農用地整治潛力調查采取以行政村為調查單元、鄉鎮為匯總單元的分區域差異化調查評價分區方法,將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區域定義為A類型調查評價區(簡稱A類型區);非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區域定義為B類型調查評價區(簡稱B類型區)。
B類型區采取按坡度級抽樣調查法,根據坡度級定義3個樣本分區類型,即依據第二次土地調查中對耕地的坡度分級0°~6°、>6°~15°、>15°~25°定義為I坡度級、II坡度級和III坡度級,分別對應BI類型調查區、BII類型調查區、BIII類型調查區,每種類型選取4個共12個B型樣本調查區,樣區的選擇需考慮空間分布的均勻性,A類型區質量潛力采取全面調查法,數量潛力以B類型區潛力調查結果的低水平值作為參考。
3.3、農用地整治潛力調查方法
3.3.1、數量潛力調查評價方法
影響一般農用地整治潛力因素主要包括坡度、溝路渠分布格局紊亂程度、零星地類、耕作田塊規模等,坡度是影響一般農田整治的主導因素,大于25°的區域不納入潛力測算范圍,并扣除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新增建設用地和有條件建設區。
3.3.2、質量潛力調查評價方法
現在我們就針對A類型區質量潛力來進行調查評價方法,高標準基本農田區農用地整治潛力調查評價以質量潛力為主,結合農用地分等定級成果,以行政村為統計單元,以農用地等別、坡度級別和行政區為控制單元,根據不同單元的耕地質量等級、梯地狀況、田面坡度等13種質量潛力影響因素的現狀情況和理想值情況綜合確定,并計算質量潛力提升度。見表1。
耕地質量潛力綜合指數計算過程如下:
①數據標準化
為消除量綱影響,需對統計各項質量評價指標現實數值和標準化數值分別進行標準化處理,本研究采用歸一化方法進行數據標準化處理;
②確定評價指標權重
對同層的指標進行兩兩比較,構造判斷矩陣并計算指標權重值。相對重要性指數一般采用薩迪教授提出的1~9標度法,數值越大越重要,1表示同等重要;5表示比較重要;9表示極端重要。需對判斷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并采用方根法進行各評價因子權重的計算(見表2)。
③計算第i項指數現狀值和潛力值。
(1)
(2)
式中,Pi為第i項的只是指數值;f和g分別代表的是所涉及指標的起止序號;Wi代表的是第i項指標所對應的權重;Xi代表的是i項評價指標的數值。
④計算A類型區現狀質量綜合指數和質量潛力綜合指數。
(3)
(4)
式中,Hj表示第j個評價單元的質量綜合指數;Wj代表該指標對應權重。質量潛力綜合指數越大,說明該區域耕地質量潛力越大、耕地的質量現狀越差。質量潛力評價指標的理想值。
4、結果與分析
4.1、數量潛力結果
4.1.1、B類型區數量潛力調查結果
根據長壽區已實施農用地整治項目情況,確定長壽區農用地整治耕地標準系數。耕地標準系數是反映在當前社會經濟、生產條件情況下,可實現的整個耕地類型區的耕地面積占耕地、農村道路、溝渠和田坎等面積的比例。
I坡度級95%置信度下的抽樣平均誤差是0.0167,置信區間為(87.33%,97.96%);II坡度級95%置信度下的誤差是0.0049,置信區間為(80.56%,83.71%);III坡度級95%置信度下的誤差是0.0032,置信區間為(75.53%,80.53%)。
4.1.2、A類型區數量潛力調查結果
調查顯示,A類型區各評價單元不同坡度新增耕地潛力有限,主要原因是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區域需新增大量農田水利工程,且田塊集中連片程度相對較高,田坎比重較小,標準凈耕地系數相對較大,因此A類型區12個調查單元中各坡度級采用B類型區凈耕地系數統計結果的置信區間最高值,即I、II、III坡度級理想凈耕地系數分別為97.96%、83.71%和80.53%。
4.1.3、研究區數量潛力匯總結果
根據研究區土地利用現狀變更數據,扣除新一輪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涉及的新增建設用地、有條件建設區、禁止建設區內耕地后,按鄉鎮匯總3種坡度級下A類型區和B類型區可整治耕地面積,根據樣區測算出同一坡度級下的高、中、低3種整治潛力(即分別按B類型區調查統計結果置信區間的最低值、平均值和最高值匯總高、中、低3種整治潛力),計算出各鄉鎮3種整治水平下的新增耕地值。匯總結果顯示,A類型區數量潛力551.78hm2,占數量潛力總量的26.49%;B類型區數量潛力1531.32hm2,占數量潛力總量的73.51%(見表2)。
結束語
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對于我國這樣一個人多地少的國家,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實現人類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我們根據對基于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的農村土地整治模式主客觀依據分析,設計了基于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模式的農用地整治潛力評價模式,其特點是:根據行政區范圍劃定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區域(A類型區)與非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區域(B類型區),對于劃定區域采取不同方法進行農用地整治潛力調查、評價和結果選擇。
參考文獻
[1]王新盼,姜廣輝,張瑞娟,趙婷婷,曲衍波.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區域劃定方法[J].農業工程學報,2013,10:241-250.
關鍵詞:高標準基本農田;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灌溉排水;塔營子鎮
中圖分類號:S1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2)-11-0033-1
1 項目區概況及土地限制因素分析
阜蒙縣位于遼寧省西北部,行政隸屬阜新市,是以種植旱地為主的基本農田保護區,也是遼寧省商品糧基地之一。項目區位于遼寧省阜新市阜蒙縣塔營子鎮六家子村,地貌上屬低丘平原,其土地利用類型以旱地為主,項目區建設規模內基本上沒有灌溉設施可以利用,其排灌系統骨干設施不具備,局部地塊土壤質地偏砂,有機質含量較低,土地產出率低,嚴重浪費了有限的耕地資源,所以在耕地資源有限的情況,急需提高地力,提高單位耕作面積土地產出率。
2 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的意義
高標準農田可以定義為:具有充足的水源保證,同時土地相對成片且肥力較高,排灌、交通等基礎設施完善的穩產高產、旱澇保收、節水高效的耕地[1-2]。而以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為目標,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整治規劃,在農村土地整治重點區域及重大工程建設區域、基本農田保護區、基本農田整備區等開展的土地整治活動為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3]。積極開展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對于緩解人地矛盾,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防治水土流失,促進農村現代化建設和經濟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按照遼寧省對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任務的要求及《阜蒙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土地利用方向,選擇阜蒙縣塔營子鎮六家子村的基本農田和一般耕地為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申報項目。
3 建設內容
3.1 土地平整工程
項目區內分布19塊其他草地,土地平整面積13.5168hm2,總平整土方量為:挖方3.3788萬m3,填方3.3788萬m3。
項目區需要客土1處,面積為0.1989hm2,根據現狀客土地塊與周邊耕地的高差確定填土深度為0.6m,共需回填土方量為1193.4m3。
3.2 灌溉與排水工程
3.2.1 水源工程 項目區北部需打179眼機電井,井徑0.4m;項目區以南實際打沉圈井93眼,井徑1m。
3.2.2 排水工程 項目區地處繞陽河河谷平原,其地勢由北向南傾斜,務歡池河和押京河形成天然的排水系統,承泄項目區的地面徑流和外來客水。本次規劃僅對部分水泥路布設土質邊溝,邊坡比1:1,上口寬1.6m,下口寬0.4m,溝深0.6m,規劃19360m,采用機械挖土質排水邊溝土方量11616m3。
3.2.3 渠系建筑物工程?。?)農橋工程。項目區內排水溝道與田間道相交時,均布設農橋,項目區共布設農橋5座。(2)涵管工程。為了方便農民生產、生活,在道路與排水溝交叉處以及跨越排水溝下地共布設涵管34座。結構型式采用管徑Φ=300mm。
3.3 田間道路工程
項目區修建水泥路6條,路寬5m,總長12595m,填筑30cm厚的碎石路基,鋪設20cm厚的水泥混凝土路面;項目區修建砂礫石路18條,路寬5m,總長21138m,填筑30cm厚的山皮石路基,鋪設20cm厚的砂礫石路面。
3.4 護坡工程
在通往下興隆地的3號水泥路南側規劃護坡工程,長53m,采取漿砌石砌筑,坡面斜長2m,邊坡比1:1,厚30cm。漿砌石工程量31.8m3。
4 效益分析
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后將新增耕地13.5168hm2,新增耕地率為1.65%。項目實施后土地墾殖率將提高0.92個百分點。
本項目總投資預算為1826.5900萬元,按建設規模816.9867hm2(12254.8005畝)計算,每公頃投入量為22357.59元,每畝投入量為1490.50元。通過經濟效益分析計算,項目區每年純利潤為1305.2521萬元,扣除現狀產值902.9546萬元后,每年凈增產值402.2975萬元。按還本年限法進行靜態分析,預計投資回收期為6年。靜態投資收益率為22.02%。
5 結論
通過對阜蒙縣塔營子鎮六家子村土地利用現狀分析,根據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標準,規劃對其進行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主要采取土地平整、灌溉與排水、田間道路、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持等工程,預計新增耕地13.5168hm2,新增耕地率為1.65%,每年凈增產值為402.2975萬元,經濟效益十分明顯。
參考文獻
[1] 程炯,李新通,謝劍斌,等.丘陵地區人均半畝(333m2)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研究[J].福建地理,2000,15(4):10-13.
[2] 馮守杰,李有慶.加強山區高標準農田建設 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J].財會研究,2009(17):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