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3 16:07:10
序論:在您撰寫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改革;生活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是當前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改革的方向?!八^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于生活世界,在生活中找依托、以人為主體、以生活為中心、以教育為導向?!保?]思想政治教育源于生活、取材于生活、最終作用于生活,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與人的生活之間必然具有某種關聯。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在讀學生是我國未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力量,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面向生活、走向生活的改革趨勢,是為有利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總體實力提升的有力措施。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教育目標的生活化
很長一段時期,我國高校習慣地將思想政治教育這門課程等同于方針政策、觀念理論的片面灌輸與弘揚,教學過程成了思想的單向灌輸過程,注重方向性而缺乏層次性與生動性,最終只能淪為枯燥的理論講授。由此看來,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理想化的主要弊病就是導致思想政治教育在實質上遠離了人們的現實生活和學生的正常心理發展,往往流于形式,難以真正觸動人之靈魂。思想政治教育之目標偏高所帶來的問題表明: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切近生活、需要回歸平凡的血肉生活。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目的是要實現思想政治工作回歸現實的生活、回歸對人自身的服務上來,恰如有論者所提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宗旨要圍繞人及其生活而展開,要讓人在現實生活中學會生存與做人,并分享到做人的尊嚴與幸福?!保?]以生活化為導向,我們的思想政治工作目標應該立足生活,立足現實的思想政治工作問題,使得我們的思想政治工作既有理論指導,同時更應以問題為面向,讓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定留在空中樓閣的東西。為此,我們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從以下三個方面著眼: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要照顧到人、照顧到人性的現實,謹慎對待理想性過高、現實中人難以達到的教育目標,至少不應將之作為全社會都要達致的目標來處理;二是思想政治工作制定的方針應以問題為導向,以現實問題為突破口,而對宏大理論體系應保持應當距離,至少不是興趣的主要方向;三是還應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自身局限有合理認知,謹防犯了思想政治教育萬能論的錯誤。當然,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生活化并不意味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處處應對現實低頭或妥協,換句話來說,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生活化并不意味著其必然失去應然的向度,更不意味著其缺乏理想性的關懷,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生活化所著眼的只不過是防止目標設定的過度理想化而已??偟膩碚f,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生活化是要以貼近生活為目的,為生活所服務而又不遠離生活,具有一定的理想性但又更具生活色彩,能夠為人付出一定的努力所達至,從而容易為受教育者所接納與認同。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教育內容的生活化
在課程安排上,中國近代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基本原理、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等課程實際上都可看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依托。問題是,在內容安排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并沒有因課程的多樣性而取得喜人的成效,原因在于有的老師要么為了突出政治性原則,不顧社會現實,變相地將思想政治教育課的教授變成宣傳教育工作,遠離學生自身的真切感受;或者要么為了迎合一些學生的逆反心理,一味批判社會、否定一切;[3]還有的為了使得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喜歡聽講等原因,將思想政治教育課變成了單純的表演課,嬉笑熱鬧之余實際上沒有任何實質性教育內容。由此看見,當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存在極大問題,其中核心問題就是遠離生活,與教育對象的現實生活需要相分離。因此,欲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須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教育內容像現實生活靠近,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內容上要取材于生活、立足于生活。取材于生活、立足于生活,就意味著思想政治教育在內容上要緊扣現實生活,從生活中來而又回到生活。為此,第一,要關注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生活意蘊,教育內容要反應學生當前的心理與思想需要,考慮學生自身的真切愿望與利益訴求,將其融合于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當中,并注意教育內容的不斷充實與調整,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生活化要以化解學生心理困惑、情感困惑、思想困惑為著眼點,拒絕遠離學生切身實際的口號式教育。第二,要關注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時代性,教育內容要反應時代的脈搏、時代的精神與時代的風貌,要賦予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以時代的特征、時代的主題和時代的風格,“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握時代主題,順應時代要求,倡導時代需要的現代思想和觀念,注意從時代變遷中提煉鮮活的教育資源”[2]。第三,要關注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上的實踐指向,擺脫過往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識化”的傾向,將培養一定的生活方式作為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要求,讓學生在生活中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將思想政治教育落實于學生的日常生活。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教育形式的生活化
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是指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所采用的各種方式與途徑,既包括所采用的方法與手段,也包括所采用的載體與藝術等。教育形式的生活化是保證思想政治教育所確立的目標與任務順利完成不可或缺的因素。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在教育形式上不僅顯得簡單僵化,而且也遠遠落后于時代,使得思想政治教育難以匹敵其他信息資源、特別是網絡信息資源的影響與作用,從而造成了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不高的后果。要改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不高的現實,必須在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上下大工夫,因為教育形式的成敗關系到相應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究竟如何的問題,正所謂“方法得當,藝術高超,可以使教育內容更好地為人們所接受;方法不當,缺乏藝術性,就會事半功倍,難以達成預期的教育目標”[4]。要改變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不高的現實,我們必須在教育形式方面也要下大力氣,其唯一出路就在于在教育形式上也要實現生活化的轉向。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生活化,需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其一,要實現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生活化。方法是達到目的所采取的活動方式、程序和手段的總和,就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方法承擔著向對象傳遞內容的作用,它包括方式與技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生活化,是指教育不離開生活、與生活相交融,創新教育方式,要改變過往在教育方法上呆板、模式化、灌輸式的教育方式,使得教育方式靈活多樣,切近學生的日常生活,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來說具有親和感,而相應的內容自然也容易進入學生的心里,得到他們的接納與認可。其二,要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總是要通過一定的載體才能得以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系統離不開載體的支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生活化,是指擔任教育任務的各種載體與學生生活相貼近。比如,在載體選擇上,盡量采用與大學生自身生活緊密相關的現代載體,盡量采用多種載體形式而非單一的載體,以取得在學生中喜聞樂見的效果;又比如,要盡量采取實踐參與性較強的載體,而少用或慎用理論性較強的載體,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四、結語
總的來說,想要提升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思想政治教育課需要進行以生活化為導向的改革,即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教育目標的生活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生活化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生活化,以切近生活、依靠生活與服務生活為改革方略,最后取得提高教育之實效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王德勛.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建構[J].高教探索,2010(5).
[2]趙崇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問題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5).
[3]何書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若干問題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3(16).
(一)課程目標與編制不明確。過分強調課程的工具性,編制以學科系統為依據,教材的內容較為單一,教師的教學也大多依賴理論教學為主,并未與學生的學習實例進行密切的結合,也難以引起學生共鳴,此外,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部分教師知識結構老化,若教學方法缺乏創新性,不僅難以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還會降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地位。認為只要掌握專業知識,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發展。
(二)傳統的考核方式。傳統考核方式基本上都是理論考試,過于單一,只要在學期末要求老師劃出重點,學生背背書本就應付過去了,導致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程的學習浮于表面,沒有對課程的內容加以理解,和當初開設此課程的目的相差甚遠。很多學生也認為,在大學階段的學習中,重點是掌握專業知識,并不需要對思想路線、政治方向等問題進行深入的考慮,學習思想政治課程的目的也僅僅是為了修滿學分。
(三)學生的主體性不強?,F代教學活動不僅是師生的文化傳授活動,而且是師生的相互交往的活動、情感交流活動等。教師與學生都可以作為主體,互相的角色是多重的、不斷變化和創新的。而目前大多還是“教師中心論”,學生是一個從屬地位,其實學生既是認識的客體,又是認識的主體。教師只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將一定社會要求轉化為學生內部需要,但是任何的知識都需要經過學生主體的吸收、轉化。
(四)學生缺乏藝術修養。藝術陶冶情操,良好的道德情操能夠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思想道德修養,在現階段下,很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藝術修養課程較少,難以起到真正的育人效果,考慮到這一因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應盡可能地在保持理論課程的科學性和正確的政治方向的前提下,開設一些比較系統的藝術修養課程,例如書法、美術、文學欣賞等。豐富學生們的文化知識,培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學生的生活情趣。
二、課程改革的實現路徑
(一)轉變教育理念,樹立“學生中心”的思想。思想政治課程作為大學的一門必修課程,其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顯然是不符合現代創新教育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理念中,應廣泛采用研究式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激發學生自我學習的潛力,具有一定的獨立性、選擇性、調控性和創造性,能夠提升學生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的能力。建立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改變過去老師在講臺上對照課本講述哲學理論,學生記錄筆記,轉變由“知識的灌輸”向“學生主動學習”的教育理念,充分的發揮出學生的主體地方,鼓勵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引導學生進行預習與討論,鼓勵學生來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充分的激發出學生的自學能力以及求知欲望。
(二)改變考核目標。改變過去一考定分數的情況,可采取多方面的考核目標,例如,考勤、主題演講、課堂表現以及論壇活躍度??记冢繉W期教師對學生的考查次數應該大于三次,具體的考核方式必須要靈活多樣,可以使用簽到、點名的方式,也可以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評價。主題演講是學生們展示能力的重要環節,要求學生自組團隊,共同研究主題,共同出謀劃策,彼此分享成果。這樣的考核方式,有利于學生提高團隊合作意識,培養學生團隊協作能力??梢蕴岣咦灾鲗W習能力,也促使學生融于課堂教學。開設網絡論壇,創造了師生之間更多交流和學習的機會。讓老師和學生們有進一步的了解,增加互動性,給學生營造出展示自我的條件,鼓勵學生自主的進行表達。
(三)注重教育實踐。當前,思想政治教學內容大多偏于理論化,很難理論聯系實際,這就導致了學生認為此課程是非常的枯躁。為適應當代社會的發展,推動學生的自我學習,實踐就是最重要的一種教育方法,只有通過教育實踐,讓學生參與到社會調查,并用理論知識進行分析。同時在教育實踐中,也應該尊重學生的人格,幫助學生自我發展,引導和鼓勵學生親自去探討、解決問題。另還要組織學生參加主題教育活動,通過活動來折射出思想政治教育帶給人們的意義,加深對思想政治理論的掌握和理解,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四)加強教師的專業素質。只有具備高素質的師資隊伍,課程改革才會有最根本的突破口?,F代教師的專業素質要具備一下4點:(1)先進、科學的教育理念。(2)復合型的專業能力。(3)崇高的專業道德。(4)健康的心理素質。加強教師的專業素質,是為了適應新時期社會對教師的新要求。教師在傳道授業的同時,更應該注重育人?!耙陨硎痉丁钡淖饔檬欠浅V匾?,只有自身的素質不斷提高,才能使教師更具有說服力,才能成為一個有素養的教育者。只有這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才能真正擔負起“傳承文明、咨政育人、創新理論、服務社會”的使命。
三、未來的展望
1、理論知識和實踐現狀存在脫軌。大學的思想教育課程都是在大一下學期開始,教學都是在教室完成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仍然沿用傳統的灌輸教學方式。僅注重課堂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思想與實際相結合的環節,使得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程中過于形式化。特別在今天資訊高速發展、網絡信息非常先進的時代,學生的信息來源非常豐富,假如教師的授課還是堅持傳統教學方法,停留在刻板的照本宣科上,那么思想政治教育課的教學腳步就遠遠落后于學生的步伐,就將嚴重影響思想政治教育課的效果,必然被學生所抵觸。
2、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環節的缺乏。思想教育課程要重視學生獲取知識思維的過程,表現出學生主動的表現能力,只有親身經,學生再教學過程中獲得的知識才是有效的。但是在現階段許多大學教學課堂沒有面向全體學生,也沒有體現人人參與的原則,學生沒有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
3、教學模式仍以傳統的教學方法為主。在現階段的大學思想教育課程中,教師占據主要的地位,學生只是被動接受教師上課的內容,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難以發揮,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模式難以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這門課程作為特殊的教學課程,其中許多教學知識理論源于實踐,因此在教學中更應該重視教學與理論實踐的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使得學生真正接受和學會運用思想政治的知識。
二、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改革的構想和實踐
1、建立大學思想政治課程案例教學模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案例教學模式具體的內容是:在完成每一知識點的講解過程中,接著進行一堂課程的案例討論分析課。要求每位同學在將受到知識點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并上臺發言。改革考核方式,案例討論課占期末成績的10%,以促進學生對案例討論課程的重視。通過案例教學的環節,能夠提高學生們的邏輯表達能力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開設與專業相關的思想實踐項目。根據各類學科專業的特點,開設相應的教學實踐項目,開設一些與學生所學專業相關與實際聯系較大的項目。比如高校要多組織指導學生參加大量的社會服務與課外活動實踐性和服務性,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實踐項目是提高教育實效性的一個最佳途徑,在實踐項目中培養學生的道德意識,使學生的道德責任感增。
3、利用網絡教學平臺。網絡教學平臺在許多高校都已開通,我們能夠利用現有的選課、課程安排、教室安排、功能外,還可以增加習題解答、課后輔導答疑、期末考試復習等功能。利用這些網絡資源與學生進行網絡的交流,這樣不僅能開拓學生學習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時間和空間,還能夠及時的解決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幫助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4、任務驅動的教學方式?!叭蝿镇寗印苯虒W方式是指教師將教學內容穿插干任務,學生通過完成任務來實現自主探討的主動性,充分體現“以任務為主線,以教師為指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在教學內容中設計教學任務,是學生在完成任務中主動學習,促進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主動解決任務的疑惑,以達到培養學生探究精神。
三、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考核方式
【關鍵詞】高職 思想政治 專業課程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6-0071-02
一、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教師教學改革方向
隨著時代的進步文明的不斷先進化,高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漸漸的跟不上時代的進展,在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教學中,教師作為引導和教育學生樹立正確而先進的思想品質和理論素養的施教方,應該重點加以重視,首先要從政策成給予比較大力度的支撐、經濟上加大支持,增加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受重視程度,激勵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教師團隊的潛能,從而迸發出大量的熱情投入到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教學課程中去。
教師團隊的不斷的先進和專業化的更新授課方式方法,可以有效的刺激學生們的求知欲,讓學生們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興趣,由不明覺厲到心悅誠服。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核心在于隨著社會文明的不斷進展而根據社會總體主流人文、政治、教育、思想,總結出來的核心精髓,主旨是以人為本的理念,為了培養出更多的更能具備適應現代先進社會文明思想的綜合性人才,課本的理論知識只是“傳道授業”的第一步,是教育的基礎,而真正能體現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教師的專業能力和綜合授課素質的是在最后的“解惑”部分,只有教師能將課程與現實結合,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要給學生們灌輸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學生們在現實事例的基礎上對理論知識能具備融會貫通的理解,真正將先進正確的思想政治的觀念融入到個人自我認知之中。
二、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教學理念創新
國內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目前的教材目前還跟不上整個社會進步的步伐,中國整體思想政治提高的節奏跟不上市場經濟的飛躍式進展,這是全民思想政治教育瓶頸的時段,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教學改革已經刻不容緩。高職生是大學生群體里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生的思想政治課程是育人的根本,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重要性并不次于其他幾大主要科目,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教師授課的時候要貫徹對學生的尊重意識和服務意識,以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根本,幫助學生解答疑惑,因材施教,鼓勵不同性格不同觀點的學生自主發表見解和意見,多跟學生交流和溝通,以討論式的授課方式讓學生能夠融入其中,而不是強制性的死記硬背,避免學生產生過度的學習壓力和叛逆心理。多與學生互動,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授課過程中關心學生的思想狀態的轉變,多給學生樹立正能量的榜樣。
三、從就業實用性的角度體現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改革的必要性
國內經濟增長速度飛快,各大用人單位正是緊缺人才的時局,步伐邁的太快一定會造成一部分的缺失沒有跟上,專業類實用性人才固然很搶手,但是卻有很多單位發出了“道德比實力更重要”的感慨,這一現象表明當下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教學的落實性和實效性不強,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教學的感染力不夠,學生并不夠重視思想政治教育課。
針對高職學生們自我管理能力薄弱、缺少上進心、對自我要求較低、并未形成正確的系統的思想觀念和人生觀的這一情況,高職政治教育課程改革的基礎首先是要以學生為本,用學生能夠最大限度接受并喜歡的方式方法讓他們融入到課程之中,授課前要對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內容進行整理歸納,做到簡化、活化,融入現實、貼近生活,不能天馬行空的憑空傳授刻板的書本知識,要讓知識活用,要有極大的可操作性,讓學生們將知識實質性的融入到生活中,融入到未來工作當中。所以,在授課的過程中務必要讓學生們清晰的認識到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這一重大特點。
四、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教學改革實現的途徑
在教育模式不斷創新的當下,在經過教育學家和教授們對于教育方法的多方突破和研究之后,得出的最有效方式,以學生為主,通過對學生自主能動性的激發,激發出學生的求知欲望。在這里特此提示一下,尤其是平日個性較為內向和成績不太理想的學生,應該加大鼓勵和參與的力度,培養他們積極參與課題討論的習慣和精神,激發他們自主參與課題討論,勇于提出自我觀點,甚至與不同觀點相辯論的行為習慣和膽量,在不斷的突破和討論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總之,心靈的建設是一切的基石,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教學課程是肩負了建設高職學生們靈魂基石的重任課程,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教學改革正在逐步的完善,將理論滲透到現實當中,全方位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為國家培養一批思想品質優秀的學生。
參考文獻:
[1]韋懷波.高職院校學生頂崗實習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內容與方法[J]. 企業科技與發展. 2009(08)
[2]屈維彪.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的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選擇[J]. 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綜合版). 2009(01)
[3]黎文珍.從高職生的優勢入手加強和改善高職思想政治教育[J]. 企業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論版). 2009(01)
關鍵詞:滲透式教育;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程
一、應用滲透式教育在中學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滲透式教育缺乏主導性
必須在中學思想政治教育課中,加強滲透式教育的應用,使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因此,在中學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中,滲透式教育必須處于主導地位,發揮主導作用。但是,在當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中,教師們主要是簡單地進行知識點的講解,并沒有充分發揮滲透式教育在課程中的主導性,沒有充分發揮滲透式教育的主導作用。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進行思想和政治上的滲透,而在當下的課程體系中,恰恰缺少了這一至關重要的環節,教師單純地進行知識點的講解,不重視滲透式教育在這方面的主導性。
(二)滲透式教育得不到重視
但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常用的是填鴨式教育,并非滲透式教育。這一教育方式有很多的弊端,它只把書本上的知識簡單地灌輸給學生,極大地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不利于學生的發展。
滲透式教育得不到足夠的重視,例如,對一些理論性的知識,學生還沒有充分理解,教師就叫學生去背誦,學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去背書,完全沒有理解。而教師如果應用滲透式教育,學生則會更深刻地領會知識,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僅知識點熟練地掌握,而且更好地提高思想道德素質。應用滲透式教育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填鴨式教育的效果則會大大降低。
(三)沒有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學生的主體性是以學生為主,以前的教學是以教師為主,課程改革以來,要求學生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課程要以學生為出發點。主體性的發揮就是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程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在當下的教學實踐中,教師仍然是課堂的主體,學生的主體性遠不及教師。課堂上,教師主動地授課,學生被動地接受,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把學生當成被動的接受者。如果學生不能很好地參與到教學實踐中,就不能很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就不利于滲透式教育的應用。此外,提高學生的主體性,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有助于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如何在中學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應用滲透式教育
(一)堅持滲透式教育的主導地位
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必須確保滲透式教育的主導地位,教師應積極利用有用資源進行滲透式教育。
首先,教學內容決定了它的的主導地位。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內容,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如果單單用灌輸式教育向學生進行講解,學生難以理解,就不能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滲透式教育能把理論知識,變為具體的案例,使教W過程變得生動活潑,從而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其次,教學目標任務決定了它的的主導地位。教學過程的目標任務,需要滲透式教育來完成并取得最優的效果。滲透式教育符合了教學目標任務的要求,表現出顯著的效果。
正是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任務之間的要求,才使得滲透式教育在教學過程中具有了主導地位。只有堅持滲透式教育的主導地位,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強化教師應用滲透式教育的意識
教師必須提高應用滲透式教育的意識,正如馬克思所說:“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教師可以營造一個健康、向上的班級環境,使學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
首先,教師可以寓教于境。在向學生講授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知識時,教師可以利用一些教育環境,來向學生滲透知識點。這里的教育環境可以是自然景點、文化景點,也包括無形的文化氛圍和班級人際關系。
其次,教師可以寓教于情。在傳播中華傳統美德“孝道”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情感,這樣可以更好地滲透傳統美德,使學生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從而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三)在滲透式教育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在現代社會條件下,教師與學生之間是平等的關系。在這種情況下,更要改變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教師高人一等的錯誤認識,堅持在平等的基礎上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堅持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爸黧w參與是以學生主體性發展為本的發展性教學的首要特點的原則。這是因為主體參與是主體性的重要體現,是培養學生主體性的重要途徑,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p>
首先,教師與學生之間不是一種你教我學的單向關系,而是一種雙向互動的關系。不僅學生要向教師學習,教師也要向學生學習,雙方是一種相互學習的關系。滲透式教育必須要求學生的積極參與,如果學生不能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就不能潛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政治教育,也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因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參與到教學實踐中。
其次,當學生向教師學習時,學生就具有了客體性。當學生反過來對教師進行教育時,學生就具有了主體性,并轉化為主體。因此,不僅要增強學生的主動性,更要增強學生的主體性,把學生變成教育主體,自覺進行自我教育。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10--02
隨著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人們的道德品質也應該隨之提升,一個健康的人格需要具備高尚的道德修養和優良的品德,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從學生的認知、感情、意志等多方面出發,使他們的品格得到和諧的發展。但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發展走向越來越孤立,使得其教學效果不理想,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構建一個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完善體系,真正的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1、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設置的原則及設置內容與形式
(1)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要求。一是教育指引性要積極明確。隱性思想政治課程的教育要明確和堅定方向,其教育的對象主要是針對高校的學生,不分階級的都要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但教育的指導思想、教育內容等方面一定要具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質,在高校中,要幫助學生樹立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的核心內容是圍繞愛國主義教育而開展,進行基本道德規范的教育,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民族的精神教育。二是在教育過程中要潛移默化。在教育中,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理念和內容都要滲透到課程教學中,以感性的教育來激發學生的道德品性,對教育者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三是教育方法要科學全面可操作。在開展教育活動時,要全面、系統的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例如人格魅力感召法、隱性暗示法等,從而確保發揮出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功效。
(2)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設置的原則。一是符合社會主義價值體系。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其本身有明確的目的性和突出的先進性,有著濃郁的政治色彩。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堅決反對與相悖的理論,同時要堅持社會主義教育,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來樹立學生們愛國主義精神,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使學生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二是務必做到“實事求是”。實事求是也是我們在開展任何工作時,必須要遵循的準則之一。我們要設置具有強烈功效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客觀評價和優化各種教學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出資源的功能,且不能夸大或縮小資源。在實際課程設置上,我們要根據每種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特定意義,來有效地運用它。三是設置要覆蓋全面,切忌以點帶面。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構成是由若干的相互聯系的子系統而構成的有機整體,課程有著不同的層次和類型,并發揮著不同的作用。我們要充分的利用各層類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全面推進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才能增強課程的實效性。在高校中,作為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者和責任人,應該監督相關職能部門的職能的使用情況,激發全體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責任意識,合理并全面的利用教育資源。四是課程設置做到“細水長流”。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的是情感、實踐上的教育,在教育的過程中要讓受教育者感受到在情感、思想上的熏陶,實現受教育者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作為高校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堅持不懈地抓好教育工作,深入細致地開展實踐活動,并逐步建立完善教育課程的長效機制。五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對象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對于不同類型的學生,我們就要開展不同的教育工作。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以不同的形態存在,但其都有著各自的性質和特點,我們要立足于這種差異,結合學生的思想性格特征,切實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六是不可“閉門造車”,要有聯系和發展的思想。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要實現資源的共享,這是因為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系統本身是一個開放的體系,其需要不斷與外界的其他系統之間進行信息的交流,實現不同信息資源的互補和動態交流。因此,高校要根據整個人類資源市場,加強區域之間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開發與合作,并可以通過利用國外的市場資源來為學生提供思想政治教育服務。
2、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教學技術設置
一是實踐設置。思想道德教育要重視實踐教育,在課堂教育中,我們要以實踐教育為主,注重學生的自覺性和實踐性,在實踐中加強道德知識的傳授,同時也要建構科學的、完善的活動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教育者要組織學生自主參與,關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參與性,仔細研究受教育者的積極主動性,強調受教育者的主動探索。特別是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為了促進大學生成長,就要將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結合起來,以實踐為教材,不斷提高學生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能夠有準備的走向社會,有助于學生正確認識現實社會中的問題,并且隨著社會實踐內容不斷豐富,學生能夠更加適應社會環境。
二是校園文化建構。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環境,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環境其實也就是高校的校園文化建構,包括物質環境建構的和文化環境的建構。所謂的物質環境,就是與學校的師生相關的一切物質條件,包括學習、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這些物質環境需要學校來設計,包括校園建筑布局、設施布局、綠化工作等,良好和諧的環境氛圍能夠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物質環境設計也是學校教育活動的組成部分。文化環境可以是從學校的圖書館、實驗室、音體設備等,多設置校園文化的景點,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學生美好的道德情操。另外,為了加強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就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例如在學術、科技、文藝等方面,活動,將德育、智育、美育等有機地結合起來,利用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來活躍學生的思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審美能力。
三是校園規章制度建構。校園制度的設計是圍繞一定目標來規范校園體系,學校要有計劃、有組織制定合理的制度,以制度來約束學校的師生和職工的行為,制度能夠保證校園物質文化和精神學生的行為,制度要建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礎之上,強調法律規范,以其權威性來維護校園正常秩序。同時要強化學校的師資隊伍建設,學校要引進高素質人才,培訓一批優良的師資隊伍,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素質水平。
3、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授課對象區別性設置
一是經濟困難學生。在高校中會有一些貧困生,這些貧困生大多是出自生活支出低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線的家庭,還有一部分學生由于家庭經濟困難,難于承擔起教育費用或基本生活費,無法不保障學生的正常生活和學習,這類學生的思想會存在很多的共性。首先,貧困生大多會有一種自卑的心理,這主要是由于貧困生承受著較大的貧困壓力和生活負擔,使他們非常抑郁、痛苦,這部分學生的內心很敏感,這種自卑的心理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的熱情,甚至喪失生活的勇氣。為了讓學生能夠適應環境,就要設置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通過對學生的思想和心理的健康教育來讓學生能夠適應新的環境。在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開展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貧困學生的境況,加強對貧困生的人文關懷和精神資助,幫助貧困生走出心理陰影。學校要設置一些物質資助的制度,健全助學體系,加強對貧困生的物質資助。
傳統的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教學模式遠遠不能適應現時代教學的需求,尤其在高職院校。據調查,97.4%的學生認為思政教學采用了“填鴨”模式;95.6%的學生認為思政教學采用了“灌輸”模式;1.8%的學生認為思政教學采用了“互動式”模式;2.1%的學生認為思政教學采用了“開放”模式。上述調查數據至少給我們兩點啟示:一是現階段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程的教學模式陳舊,主要表現在“填鴨式”或者“灌輸式”。二是新的教學模式使用非常少。這就要求我們要改革現階段思政教學模式,否則思政教學就會因此效果不好,逐漸會失去高職院校這塊思想政治教育的陣地。鑒于此,高職院校思政課程教學模式要作如下改革:一要少用“填鴨式”或者“灌輸式”教學模式?!疤铠喪健被颉肮噍斒健闭n程教學模式曾經在上世紀初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起過巨大的作用,也產生過一定的教學效果。對此,列寧曾經在《怎么辦?》一文中給予高度評價:“工人階級本來也不可能有社會主義的意識。這種意識只能從外面灌輸進去。各國的歷史都證明:工人階級單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聯主義的意識”。但是,現在面對我們的教育對象獲取知識面廣,獲取知識途徑多,有時候教師獲得知識還不如學生全面,如果還要采取填鴨式或者灌輸的模式教學,其效果可想而知。二是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程教學模式。所謂學生為主體的課程教學模式,是指在思政教學的過程中發揮學生積極性、主動性來參與教學的方式。我們在課程教學過程中,要摒棄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理念,要把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地位,構建符合高職大學生的思政課程教學模式。為此,我們進行思政教學不妨采用如下幾種課程教學模式:一是采用案例教學的新型模式。案例教學是一種開放的、互動式的課程教學模式,通過各種信息、知識、經驗、觀點的碰撞來啟示學生思維,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二是問題教學模式。所謂問題教學模式,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由教師有意識地創設問題情境,將教材的要點以問題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開動機器”,在教師設定的情景中解決問題,從而掌握知識、發展智力、培養技能,進而培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是辯論教學模式。所謂辯論,就是指教師組織學生就某一個知識點從一個或多個角度來辯論所采用的模式。這一模式有利于激發學生思考、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力,鍛煉學生的判斷力、組織力和表達能力。此外,還有演講等模式??傊颊虒W必須改變唯教師為主的呆板模式,逐漸走向以學生為主體,采用案例、問題教學、辯論和演講等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變“逼我學”為“我要學”。這樣,思想政治課程教學必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高職院校思政教育課程設計理念的轉變
所謂課程設計理念,是指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對學生進行教育而進行課程設計的看法、思想。就現階段高職院校思政教育課程設計理念而言,高職院校思政教育課程設計要以人為本,即以學生為根本。具體來講,就是要從高職學生的思想實際來進行課程設計。就現階段我們所使用的教材來看,高職院校通通使用的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教育部材:《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這一教材從內容、編排體系等對高等院校的本科生來說比較恰當,但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而言,在課程設計上有些難度。這一難度主要表現在:理論較難,不適合高職學生;論述的語言風格也難于讓學生接受,致使高職學生畏難而不愿意學。為了有效地對高職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我們可以試圖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設計理念作如下轉變:
第一,要堅持以人為本理念。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教材內容設計以學生為本。建議教育主管部門從高職學生理論比較薄弱、理論素質參差不齊的角度出發,組織一批具有高職教學經驗、又有理論功底的專家學者編寫一部適合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讓學生想學、愿學、好學,否則學生因畏難而放棄,效果渺渺。另一方面,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體現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把教師的引導作用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相結合,將課堂教學從單純講解理論知識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注重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真正達到“用‘以人為本’統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
第二,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理念。做到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際的結合,用理論指導實踐,用實踐行動來促進理論的深化是我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所在。生產實踐是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是增強思政課教學實效性的重要途徑。通過整合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多方資源,將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拓寬,發揮生產實踐的作用。通過社會生產實踐活動,拓寬高職學生的視野,培養高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理論素養,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論的關系,增強高職學生人與人交往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只有這樣,學理論才管用。
第三,要堅持讓學生成為教學主體,教師是學生主體參與的成就者的理念。這是一種轉換主體角色的新型理念,教師主體在人們心目中曾經成為一種根深蒂固的理念,這主要源自17世紀捷克教育家提出了關于“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教學中的責任完全在于教師”的論述以及前蘇聯教育家加里寧闡述的教師在教育事業中充當重要作用的觀點等。這些觀點為我們把教師當作主體地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是,隨著時代的改變和發展,教師中心理念已經不合時宜,需要轉換角色,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多階段參與到教學中來,而教師要成為學生主體參與的成就者。這一理論符合當前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需要,也符合瑞士皮亞杰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皮亞杰認為,學生思想政治理論的獲得不只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且更需要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也就是說,“既強調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又不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與灌輸者。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