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3 09:42:28
序論:在您撰寫法治思想知識競賽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競賽激勵式教學方法、思想政治教學、運用
在教學領域有一種說法:“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這里的“法”是指教學的特殊方法。由于教學活動是一種復雜的創造性活動,為了達到某種教學要求,教學的途徑和方法是多種多樣的。而現實思想政治課教學仍在執行著傳統教學方式,即老師從頭講到尾,學生從頭聽到尾。教師講課要依"法度"而講,不能缺少任何一個環節,變成了一種新"八股",令人生厭。如此方式,造成了課堂寂靜無聲、死氣沉沉,學生仿佛是在"夢中"一樣。不僅學生不愿意上政治課,教師也不樂意去教政治課,因此,我們必須倡導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從而使思想政治課教學活起來。在眾多的教學方法中,競賽激勵式教學方法是一個不錯的教學方法,現將競賽激勵式教學方法在思想政治教學中的運用進行以下闡述:
一、競賽激勵式教學方法的理論來源
英國教育家斯賓塞于1854年就提出了“快樂教育”的思想。他認為學習如果能給學生帶來精神上的滿足和快樂,即使無人督促,也能自學不輟。他的理論完全符合心理科學,因此,根據他的理論創造的各種課堂快樂教學法,在英國教育界普遍得到師生的歡迎。而競賽激勵式教學方法正是“快樂教育”思想的一種體現,它是一種類似“智力競賽”的教學方法。教師把要教授的內容編成競賽題,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搶答記分或當場評論表揚。當前電視里很多“益智”類節目很受觀眾的喜愛,不論男女老少都愿意看,如:幸運52、非常6+1、開心詞典、財富大比拼等,這些節目實際上就是智力競賽,所以將這種教學方法運用到課堂上一定會產生積極的效果。
二、競賽激勵式教學方法在思想政治課上運用的范圍
1、復習課。思想政治課復習課是教學中比較難上的一種類型課,教師上復習課時往往把知識點羅列給學生,然后讓學生去背。而現在的學生學習主動性比較差,決大多數學生不可能安安穩穩去背誦知識點,課上他們可能打瞌睡,可能講廢話,還可能看課外書。總之,影響了課堂的教學效果,不利于知識的傳授,同時學生也會對教師產生厭煩心理。運用競賽激勵式教學方法就能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把知識點編成競賽題,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以競賽的形式完成授課。既活躍了課堂的氣氛,又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掌握了知識。
2、授課的內容非??菰?而又非常淺顯,學生一看就能明白的課。這種課往往給教師一種無從下手的感覺,教師上這樣的課時往往采取自學指導的教學方法。而這種方法針對的對象是那些學習主動性比較強的學生,現實情況決大多數學生不可能主動的去自學,這樣會產生厭學的心理,同時會去做一些擾亂課堂秩序的事情,運用競賽激勵式教學方法這個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三、競賽激勵式教學方法在政治課上運用的方式
這種方法運用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種,大體上主要有三種方式:一、以班級為單位,每一名學生都是參賽的選手進行競賽。這種方式的好處是每一名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中來,缺點是教師很難把握課堂,容易造成課堂混亂。二、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競賽。每個小組可以起個好聽的名字,以增加趣味性。這種方式的優點是學生的參與性高,有激情。缺點同樣是教師很難把握課堂,容易造成課堂混亂。三、同樣以小組為單位,每組派一名代表作為參賽選手,組內的學生作為他(她)的支持者或稱為親友團來進行比賽。這種方式的優點是教師能很好的把握課堂,有的放矢。缺點是有學生可能不會認真參與,影響知識的傳授??傊?不同的方式有不同的優缺點,我們要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方式。
四、競賽激勵式教學方法的在思想政治課上運用的優點
1、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現在的學生好勝心特別強,競賽激勵式教學方法正是強者展現自己的舞臺,許多學生為了表現自己,會去主動參與,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這種方法可以帶來一種寬松和娛樂的課堂氛圍,也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提高學生的學習的積極主動性。競賽中學生為了能獲得好的成績,往往花費好多時間主動的去學習,這種學習是他們樂意做的,無形中提高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3、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F在的政治課教師講的多,學生聽的多,而學生說的卻非常少,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的不到培養,所以我們發現這樣一個現象,當教師提問問題時,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很差,有些學生回答問題時面紅耳赤,甚至產生結巴情況,競賽激勵式教學方法能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學生會踴躍參與競賽,為了把所問的題答對,競賽中他們會把語言組織好,全面而又有邏輯的表達出來,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還能
提高學生應變能力,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
4、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和團結協作精神。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需要團結協作精神和集體主義觀念,思想政治課的德育目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和團結協作精神,競賽激勵式教學方法的運用,可以使學生融入到集體中,為了集體的榮譽而去學習,去主動參與活動。從而增強集體的凝聚力和提高團結協作精神。
5、活躍課堂的氣氛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傳統教學方式下的政治教師很難受到學生的擁護,他們往往討厭政治教師,何談樂意去上政治課。競賽激勵式教學方法能拉近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競賽期間教師可以給學生表演節目或是讓學生表演節目,這樣學生會感到教師不是高高在上,雙方建立一種朋友型的師生關系,活躍了課堂的氣氛,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系,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
五、競賽激勵式教學方法在政治課上運用時教師應該注意的問題
1、課前做好準備工作。包括讓學生學習或者復習好知識點;把競賽題編好等。競賽題的編寫既要考慮到知識的覆蓋面,又要具有一定的科學合理性。
2、課上教師一定要把握好課堂氛圍,既不能死氣沉沉,也不能太活躍了。以免課堂紀律失控。這對教師的要求比較高,這需要教師是一個很好的主持人。
3、課后注意總結,同時也要給獲勝的學生以物質或精神上的獎勵,從而使他們的學習興趣不減,持續高漲。
關鍵詞:高中生;法治教育;現狀;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16-0229-03
依法治國,是我們國家的基本方略。法治國家建設不僅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和體系,更需要公民懂法、遵法、守法。為了解中學生(高中生)法律意識與教育狀況,我們以開展社會綜合素質實踐為目的,組成高中生法律意識與教育調查小組,對武漢市一些高中在校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與分析,以期為青少年法治教育提供可以借鑒的第一手材料和數據,并結合我們的觀察與思考,提出相關的建議和對策。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
2015年6~11月,調查小組以高一、高二、高三學生為對象,問卷內容分為37個類別,重點對法律意識、學習興趣、安全觀念、法治信仰、知法守法和運用法律的綜合能力,通過隨機抽樣方式進行了比較全面的調查。共發放問卷400份,回收368份,收回率為92%,其中男生占40%,女生占60%。經對調查結果統計和分析,總的看,近些年教育部門和高中學校,認真落實國家普法教育規劃和要求,結合教育和教學實際,開展了一系列普法教育,促使廣大學生進一步熟悉和掌握相關的法律知識,樹立法律意識和法治信仰,培養法治思維和法治精神,較好地取得了政府、社會與家長們都認可的成果。然而,調查也發現有些學生在對法律知識掌握、接受和運用的程度方面,尚有欠缺和有待完善的地方。
二、中學生(高中)法治意識和教育的總體現狀
1.高中生學法知法興趣比較濃厚,但普法教育途徑方式有待拓展。在依法治國方略和理念的引領下,高中生學法懂法求知欲普遍比較強烈。這表現在“您希望提高自身法律意識嗎”的問題回答中,“非常希望”的高達71.91%,“無所謂,保持現狀挺好”的有23.6%,“不希望、毫無意義”僅占4.49%。說明大多數人不僅有法治教育的個體愿望,而且認為對自己走向社會和未來發展非常必要。從他們對“您認為法律對自己用處大嗎?”的回答得到了佐證,其中有74.86%的人認為法律對自己很有用處,只有13.13%的人認為對自己用處不大,另外12.01%的說“不清楚”。從這兩組數據看出,大多數人已意識到法律的重要性,并成為共識。
那么哪些法律最為同學們所關心關注?調查發現主要還是對未成年人保護、教育、交通、環境等,關注度相應高些(見表1)。
同學們不僅熱心學習法律法規,而且積極投身于普法宣傳和力所能及的法律行動,其中有24.18%受訪者參與了普法宣傳活動,8.37%參與了法律知識競賽,7.44%協助過維護交通治安,14.88%舉報了違法違紀事件,其他也有45.12%,體現了高中生可貴的社會道義與法治正義精神。他們又是通過哪些途徑來學習了解自己所需要的法律知識呢?調查顯示通過媒體28.55%,報刊雜志20.63%,教師25.55%,家長12.16%,同學4.78%,其他途徑8.33%??磥砀黝惷襟w報刊發揮著強有力的作用,這應引起有關部門和媒體人的高度重視,關注做好青少年的普法教育和引導。但另一方面,由于高中生面臨比較大的高考壓力,大多數學生不能夠或者沒有精力主動地從媒體報刊中獲得系統的法律知識。當問起“您是否有觀看法制節目、報刊的習慣”時,回答“沒有”的學生占17.08%,“偶爾”的占66.12%,能夠經常持續的學生才占16.8%。這不能不說是一種缺憾!因為高中生通過電視媒體報刊這種最直觀、最現代的方式獲得的法律知識占了較大的比例(49.18%),約是學校教師(25.55%)的2倍,但接受的方式卻是被動的。當然,學校還是普法育人的主陣地,畢竟通過媒體報刊獲得的法律知識都是零星的、點滴的、不系統的,真正地了解和掌握法律知識還需要有關部門和學校進行統一、系統的教育。所以,是不是可以考慮把傳統的學習教育方式與現代的多媒體教育途徑有機結合起來呢?
2.對依法治國認同感很高,但對司法部門如何做到公正性有疑慮。高中生對依法治國的認同度也是我們關注的重要問題。問卷中設計了一個直接的問題,“您對‘依法治國’的方略認同嗎?”大家回答是讓我們驚喜的,十分認同的有68.07%,比較認同的有24.65%,不認同的只有7.28%。法治是一種治理國家和社會管理的機制,也是一種社會和人類活動的方式,只有這樣才能建立起秩序穩定、和諧的社會。有了對法治的認同,對法律的敬畏,牢固樹立法治信仰并成為行動和追求,這如同“扣扣子”,扣好了“第一個扣子”,就能夠為依法治國做貢獻。
對于法律和法治的功能,高中生既看到法律和法治的現實意義,也表現出對現實社會中存在某些問題的疑慮。比如說在問到“您認為法律的最主要的作用是什么?”時,回答“保護公民權利”占76.32%,“懲罰違法犯罪”占13.09%,“規定公民義務”占5.02%,其他占5.57%。固然法律是保護公民權利的,但同時也規定了公民的義務和責任,權利與義務相輔相成。只強調法律保護公民而忽視所承擔的責任義務,這對法律的理解多少有一些偏頗。另一個當提起“‘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生活中能保證嗎?”時,大家的回答同樣令人愕然:“能、可以做到”的只占16.81%,而“懷疑、做不到”的占39.5%,認為“取決與司法部門公正性”的占43.69%。從這來看,既凝聚著高中生對公檢法等部門抱有改進的極大期望,同時也說明了大家對法治公正性持有懷疑的態度。這樣的情緒和觀念,久而久之可能會干擾中學生對依法治國方略的正確理解和深刻認識,甚至影響今后的法治信仰和人生成長,理應注意教育。
在普法教育熏陶下,大多數高中生養成了自覺遵紀守法、依法辦事習慣。同時,在一定情況下,也能夠敢于站出來理直氣壯地捍衛法律的尊嚴,諸多媒體時常可以看到見義勇為的事例。這一點,在下面兩組問題的調查中顯得特別突出。在問及“發現有人損害國家、集體或他人的利益時您會怎么做?”(見圖1)
由此可見,同學們具有護衛法律神圣、保衛國家利益、維護社會安定的信心和勇氣,體現了大義凜然的擔當和責任。這在對“只要不危害自己的利益,看到違法犯罪也不要管”的看法時,其回答一樣倍感欣悅。認為“正確”的只占8.12%,“錯誤”占了73.11%。不過還有18.77%的人回應“不知道該怎樣做”,這或多或少表明少數人對社會現實的一種逃避,值得社會深思。
3.保護自身安全意識參差不一,但遇到具體侵害時尚能依法維權。調查發現,當今高中生對自己合法權益的關注度可以說參差不一,并且表露出有不知如何依法維護的困惑和無奈。請看“您對自身合法權益關注度”時的回答(見圖2)。
再看看對另外兩個問題的回答:在平時的生活中,“您是否注意運用法律手段進行維權?”時,回應經常的只占14.25%,很少的占了50.41%,沒有的占了35.34%?!澳鷮S權的途徑是否熟悉?”時,回答也不甚滿意?!安惶煜ぁ闭?7.95%,“基本熟悉”占43.83%,“很熟悉”僅占8.22%。值得欣慰的是,一旦真正遇到具體事情和侵害時,大多數高中生還是能夠理性對待。比如當問到“您遇到侵犯自己權利的時候,您的解決方法會是什么?”時,回答“忍過去”占8.81%,“及時向老師反映”占14.65%,“向家長反映”占48.37%,“向司法機關求助”16.9%,其他占11.27%,絕大多數同學能夠通過有關途徑依法維護。當遇到了“放學回去發現屋里亂成一團,覺得是家里進小偷了,你會怎樣?”時,回答“先收拾家里看被偷了哪些東西的”只有12.01%,“保護好現場打110報警”占64.81%,“打電話告訴家長”占23.18%,說明大多數同學都有依法辦事、保護現場留存證據的法律意識。
4.懂法守法的自覺性雖然較高,但抓好憲法教育有待進一步加強。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是法治意識的根本反映。高中生通過參加校內外普法教育,在學法知法懂法守法上都有較大的進步,取得了一定的收獲。但是對于《憲法》及其生活中的法律知識,也有相當比例的學生尚沒有弄清楚,說明法治的根基不夠牢固。比如說“您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了解嗎”的回答,滿意比例顯然不很高。非常了解只占7.14%,部分了解30.77%,有一點了解50%,一點也不了解還有12.09%,說明抓好憲法的教育還任重而道遠。
特別是有些問題,必須引起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人士高度重視和關注。比如在問到“每個適齡公民是否都有當兵服役的義務?”時,回答“是”占46.63%,“不是”占42.13%,“不知道”占11.24%。我國《憲法》和《兵役法》規定,依照法律服兵役、保祖國是每一個適齡公民的光榮義務和神圣職責。然而隨著社會發展和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認為當兵吃虧,拒絕、逃避服兵役的現象屢見不鮮。在網上就有“我到了服兵役的年齡,想知道怎樣能逃避”的帖子,看后著實令人深思。的確,我們這個時代“英雄主義”情結和“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的壯志已經開始被人們淡忘了,這是我們國家與民族需要關注的大問題。又如關于“知道網絡方面法律規定嗎”時,回答“知道的多”的占28.77%,“不多”的占60.55%,“不知道”的占10.68%。這個比率可謂很大。網絡作為新興媒體,其中的一些不良信息,對青少年健康成長危害極大,甚至于有的人沉溺于里邊無法自拔。作為高中生,正處在明辨是非的徘徊期,提高對不良信息的辨析能力,積極從中吸取正能量,是同學們急需解決的問題,也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加以引導。
三、進一步加強中學生(高中)法治教育的思考
中學生(高中)正處于由學校走向社會的前沿陣地,再聯系現實社會看,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違法亂紀的行為逐年遞增,尤其是校園暴力或惡性施暴事件頻頻見諸媒體。如不久前貴州15歲中學生被同學圍毆致死,江西永新一個女中學生逼同學下跪、腳踹、掌摑,湖南邵東一個高中生在辦公室殺害老師,湖北武當山一個中學生用鋼棍暴打同學,等等。這些違法犯罪苗頭和跡象的產生,主要原因就是有的學生法律意識淡薄,目無法紀,個別已處于家庭、學校、社會監管不力的狀態,接近于觸及犯罪的紅線。針對調查發現和現實存在的問題,我們建議進一步加強中學生(高中)法治教育。
1.有關部門大力推行聯動機制。重視和抓好高中生法治教育意義重大,各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要結合整個教育工作的實際,注意做好統籌安排和頂層設計;司法部門要結合全社會普法工作,針對這個特殊年齡段的學生做好法治教育的規劃和指導,組織公檢法干部和律師進校入班擔任兼職法治校長和班主任,有的放矢地做好普法工作。最終,建立起部門聯動、互為負責的體制,并確保法治教育責任落地。
2.把法治教育納入學校必修課。在中小學階段,特別是進入高中后,同學們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度過的。因此,學校對高中生強化法治教育起著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也是社會和家庭所不及的。所以,學校在法治教育上要切實有所擔當,真正把法治課作為必修課必考課納入到教學之中,開展一些形式多樣、生動活潑、寓教于樂的法治教育和實踐活動,促使廣大學生有興趣、能自覺地讓“法治”信仰和理念根植于心靈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