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3 09:42:27
序論:在您撰寫初中物理小課題研究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本課題研究現狀述評:
雖然從理論上講小組合作學習,對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促進學生形成良好非認知品質等方面實效顯著,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常出現以下情況:有的小組熱鬧一陣子后,常常卻解決不了討論的問題;有的小組成員互相埋怨,漸漸地部分學生對小組合作學習變得冷漠;學生存在著個體差異,合作過程中往往被優秀學生“壟斷”;有些學生把合作探究的時間當作是一段休息、聊天的時間,出現課堂過于喧嘩的現象。更有甚者有好的思路,不愿意與他人合作探究。
針對上面的現象,更深入思考、探究,還會發現許多問題:
(1)學習的內容是否適合合作探究;
(2)合作探究的目標不明確,合作探究時學生各自的任務不明白;
(3)教師的角色把握,有些教師在學生合作探究時穿流各組,做做樣子。
因此,合作探究學習處于低效的學習程度。為了進一步優化這種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迎合當今社會對創造型人才的需求,我們提出了《初中物理小組合作學習策略的研究》這一課題,使合作探究學習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學生主動參與、善于合作、樂于探究。真正使學生成為物理學習的主人,使教師成為物理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二、國內、外研究的現狀
上世紀初期,美國的一些學者就開始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了研究并將其運用于教學實踐中;杜威所創辦的芝加哥實驗學校就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由柏克赫斯特實施的道爾頓計劃的三個原則其中之一就是是小組合作。到了
20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學者在小組合作學習領域的研究已非常普遍。我國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始于上世紀八十年末、九十年代初,如山東省教育科學“八五”規劃重點課題“合作教學研究與實驗”、江蘇省的“合作教學操作初探”、浙大教育系的合作學習小組教學實驗、上海市的“分組教學的構想和實踐”等眾多有關合作學習的課題,出現一些具有建設意義的理論成果。在這一時期有關合作學習的一些理論專著也開始大量出現,如《合作學習導論》與《合作學習的理論與實施》等。而本世紀以杜郎口中學為代表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改革實踐,為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經驗和新的思路。
三、課題的提出
初中物理小組合作學習策略的研究旨在研究如何運用合作學習策略,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幫助學生用較少的時間去獲取較多的學習收獲。我們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已經兩年多了,旨在通過對現行的以知識為主要教學目標,教師傳授為主要特征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改革,使教學過程真正建立在學生自主活動的基礎上,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學生的個性探索與小組的合作探索有機結合,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主體性、創造精神、實踐能力及合作意識、交往品質等多方面素質的協調發展。但目前課堂教學中的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沒有完全體現出合作學習的真正作用,還有許多課堂教學中的合作學習還不夠完善。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操作過程中,還存在許多誤區。我們就這一內容進行研究,以使我們對合作學習有更深刻的認識,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優化我們的物理課堂教學。
四、課題研究的意義
(一)理論依據
心理學理論表明:良好的人際關系能促進學生的認知、情感和行為三種不同層次的學習心理狀態的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能在課堂
上積極交往的機會,對于學生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及在交往中促進學生三種不同層次的學習心理狀態是有極大幫助的。學習交往理論認為,思維的積極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課堂教學氣氛的影響,多項交往的組織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有利于形成積極的課堂氣氛,有利于課內信息的溝通,有利于學生間互幫互學,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
《物理新課程標準》中也強調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物理的重要方式,學生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而實施小組合作學習就是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通過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相互啟發、共同提高實踐創新能力、增加學習質量和個體素質,形成一種生動活潑、潛力無窮、人人參與、主動積極學習的活動形式。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學生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從心理學角度分析,知識的獲得是一種主動的認識活動,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小組合作學習正是為學生提供了這樣一種參與實踐活動的可能,最大限度地保護了孩子們這種與生俱來的天性,充分挖掘這種極難得的寶貴的教育資源。
(二)、研究目的
1、分析目前在課堂中開展的廣泛的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的誤區,尋找對策,構建科學的、合理的小組合作學習理論體系,探索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方法和途徑。
2、探索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師生角色的轉變。合作學習要協調師生、學生同伴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學會學習,從而為未來發展提供良好的基點。
3、科學的、合理的小組合作學習,增強學生合作的意識,培養學生合
作的能力,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三)、研究的意義
學生之間相互合作取長補短,減少差異,提高學習質量.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相互合作精神和責任感.
五、研究對象
初三、四全體學生
六、研究的內容
(一)課題的界定
初中物理小組合作學習策略的研究旨在研究如何運用合作學習策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幫助學生用較少的時間去獲取較多的學習收獲。
(二)、研究內容
研究課上學生合作學習新內容如何實現高效的策略。
研究課后學生學習如何實現合作,鞏固學習效果的策略。
研究如何通過評價來衡量和檢測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
(三)、物理小組合作學習策略的構建
1、增強合作意識
(1)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為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機會去發展自己的物理思想,去傾聽別人的想法,去學會進行物理交流,以增強整體合作意識,那么如何讓學生體會到合作的重要性呢?平時,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興趣特點,設計一些適合于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并通過激勵性的評價,使學生體會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每個人的長處都能在集體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2)通過物理探究活動,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讓物理走進學生的生活,培養學生應用物理的能力,是現代課堂教學的必然趨勢。因此,教師可以有計劃、有目的地安排、組織一些合作參與活動,
讓學生在實踐中進行合作,并讓學生在生動、活潑、有趣的物理探究實驗活動中體會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樂趣。
2、訓練合作技能
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主要是通過討論、爭辯、表達、傾聽及參與實踐等形式來展開的。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須重視合作技能的培養。
(1)學會傾聽
在小組討論過程中,要求1人先說,其他人必須認真聽并且不能打斷別人的發言,要能聽出別人發言的重點,對別人的發言做出判斷,有自己的補充或獨到見解,在這樣要求下訓練,學生不但養成了專心聽的習慣,而且培養了學生相互尊重的品質,這種品質的功能也能延續到學生的一生。
(2)學會討論
合作學習中,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通過共同討論、相互啟發,從而達到合作的目的。為了提高討論的質量,教師要教給學生討論的方法:各組由一人匯報自學或獨立思考的內容,其它成員必須認真聽,并且有自己的補充和見解,最后,還應將各自遇到的問題提供給全組成員討論,對達成共識和未能解決的問題分別歸納整理,準備發言。
(3)學會表達
在合作學習中,學生的友好交流和自我表達都離不開語言的表述,為了達到訓練目標,首先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討論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敢說、會說,培養學生善于傾聽、思考、判斷、選擇和補充別人意見的好習慣。其次要求小組成員人人都說,而且要能大膽完整地說,要鼓勵禮貌用語。如對某一問題有不同看法時,起來補充或糾正時可以這樣說:“我對第X小組XXX同學的意見有補充或有不同看法?!?/p>
聽、說技能是合作學習的基本技能,它是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通過討論和探索形成的。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相互幫助,相互啟發,實現了學習
互補,促進了學生的自主發展。
(4)學會組織
合作討論的成敗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組內的組織者,具體做法是:指導組織者進行組內分工、歸納組內意見、幫助別人評價等,另外,為了體現小組內的主體性,可定期培訓、及時更換組織者。通過訓練不但提高了合作學習的效率,而且為學生今后立足于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5)學會評價
合作學習活動中評價不只是教師對學生做出的簡單的評價,其中包括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學生對教師的評價等。教學中可以通過教師的范評引導學生互評,如讓學生傾聽他人發言后,用手勢表示對或錯,用準確流暢的語言評價,以增強評價的能力勇氣、提高評價的水平。
(四)、選擇合作的時機
合作學習強調集體榮譽和個人責任,能充分發揮小組內成員的主體性。但合作學習必須建立在個人獨立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合作學習的關鍵是:教師提供合作學習的內容必須適合每位學生參與,使學生有話講,有一定的爭論性,能激發學生的合作興趣。在課堂教學中適時恰當地把握時機,選擇有討論價值的內容。組織學生合作學習,既發揚了教學民主,又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了機會。在合作中,人人參與、個個發言、相互啟發、取長補短。增加了課堂信息交流量,促進了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的發展。
七、研究方法:
該課題圍繞初中物理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進行研究,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理性思辨:我們擬通過理性思辨,思考在合作學習中的誤區,從中探索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方法、途徑。
2、調查法:了解當前我校初三、四學生物理小組合作學習的意識與能
力情況。
3、問卷法:了解學生對物理小組合作學習的態度、需求,研究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真實所想、所需。
4、研討法:針對實驗過程中的實際問題進行研討、分析,借以不斷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實驗操作水平。
八、課題的分析階段研究計劃:
(一)課題準備階段:2011年9月——2012年2月
1、我們從新目標教材的特點和物理學科的特性著手進行分析,認為新教材倡導合作探究。提償在活動中學,由此得出結論合作學習更適合新課改的要求。
2、確定課題
依據煙臺差異教育課題,我們確定了《初中物理小組合作學習策略的研究》旨在通過小組合作發揮學生互教優勢全面提高探究、表達、交流技能及合作精神。
3、成立了課題實施小組
確立了xx為物理課題負責人。并確立研究對象為全體初三、四學生,制定了詳細的實施方案、成員具有明確的分工和合作。
4、大量查閱了有關合作學習方面的書籍并積極參加課題培訓。
(二)實施階段(2012年2月~2013年7月)
明確小組成員的分工,并詳細給出小組合作評價,進行起步階段的具體操作:
(一)進行小組合作分組,選拔組長及成員分工
(二)課上實施
(1)小組會話,互幫互助提高物理學習興趣。
(2)資源共享,互相交流學習心得。全班共享與互教。
(3)知識點互考,小卷互批,作業互相監督,形成組內互相制約,互相幫助的良好風氣。
(4)課堂評價策略的有效運用為促進學生物理學習的自覺性,我們在課堂上進行了習題隨堂跟蹤測評,取數次成績之平均為其平時成績,同時進行小組的捆綁評價。
(三)總結階段(2013年9月)
1、在總結前階段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調整實施方案,并按新的方案繼續開展研究,撰寫研究報告。
2、及時總結推廣成功經驗,以專題講座、研討會等形式予以交流推廣,供老師學習借鑒。
3、總結經驗,形成論文向各級刊物推廣。
九、課題組成員
組長:xx
組員:劉曉棠、王紹榮、張學波
十、保障措施
1、關于本課題,在這之前許多的報刊雜志上都有或多或少的闡述,這為我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論支撐。
2、由于現代網絡技術的發展,在網上可收集到很多的信息,查閱到很多的資料,既快捷又方便。
3、課題主持人具有較高的業務素質,獲得多次優質課,在省市發表過多篇教學設計和論文。
4、我校有較濃厚的科研氛圍。
一、尊重學生的認識背景,注意提問難度范圍
對同樣的問題,在內容上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來調節它的范圍.根據思維域限可以講問題分為窄問題和寬問題.教師要從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出發調節問題的范圍,使得問題的提問更適合學生的能力和智力,從而提高問題的有效性.
通常說來,學生在接觸新知識的初期,教師要先從窄問題出發,隨著學生知識的增長,問題逐漸變得容易,這時教師就可以把問題擴大了.
例如,在初中物理蘇科版機械能以及內能的相互轉化一塊內容的教學時,由于剛開始教學的時候學生的基本物理知識架構剛形成不久,一些范圍比較廣,深度比較大的問題學生難以掌握,于是筆者在課剛開始設計了一個情景小問題.首先取一根鐵絲,用手快速的折幾十次,然后讓學生觸摸鐵絲彎折的地兒,在這邊提出一個問題:學生有什么感覺?這種感覺跟內能的關系是什么樣的?這一個問題是從表面現象來的,絕大多數學生都能總結出來.在絕大多數學生都能對機械能跟內能相互之間關系有大致了解之后.再對本課的難點熱機問題進行探討,學生的認知基礎也就建立好了.
二、在分析知識結構的基礎上能夠針對目標設計問題
在一番深入的調查之后,筆者發現,在大多數物理教師設計的課堂提問中,每五個就大概有三個要求學生進行一些簡單的回憶,關于課堂管理方面通常只有一個是需要學生由較高思維的.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現象呢?在筆者看來,根本原因就是教師在備課的時候沒有認真分析知識結構,也沒有按照教學目標設計問題和提問問題,更多的則是在課堂上隨即提問.教師這樣做往往會避開了教學中的關鍵內容和重點知識,僅僅局限于形式上的工作,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不能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在教育學心理上有這樣的理論,問題的認知水平是緊密聯系學生回答的認知水平的,就是所謂的認知水平較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也就越好.所以教師只有從整體把握知識結構并且對教學目標有準確的了解就可以對學生進行較為有效的提問了.對之前所學內容的回憶,比如公式、定義、性質等,都是水平比較低的提問,較高水平的提問則是要求學生能夠對自己所學的知識加工處理,面對新問題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因此,作為物理教師,要能夠認真分析教材和基礎知識,主動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和探索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初中物理蘇科版的初識家用電器和電路一節的教學中,教者就設計了這樣的一個問題,拿出一個比較常用的家用電器:小手電,讓學生打開手電進行觀察.并提問:手電的基本結構是什么樣的?電燈泡以及電池是如何安裝的?在手電中,電流是如何通過電路的?
這個問題在學生對電源和用電設備有一定認識的基礎上,用小手電這樣一個每人幾乎都用過的家用小電器入手來了解電路的知識.在學生有的知識結構以及生活經驗的基礎之上對未知問題進行探究,尤其是最后一問,電流是如何通過電路的,這一問的知識要求較高.這樣高水平的提問方式能夠突出知識的難點和重點,使得學生整體掌握知識,思維方式得到提高.
三、理解學生當前的心理發展水平,提高學生的參與性
有效的提問不僅體現了教師的提問能力,更讓學生對這些問題有親切感.從心理學的角度上看,有效的提問可以讓學生產生有利的緊張感,具有“憤”和“悱”的心理狀態,而較難或者較簡單的問題則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和功能.
上文提到的問題都是教師應該注意的方面.過于開放的問題實際上是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引起他們的重要.而抽象的提問也往往讓學生產生不愿意多角度思考的想法,只是一味的消極對待.如果讓把問題放在學生容易感受到的情境中,學生會有一種想做某事而不可以立即就做好的感覺,這樣就有利于問題的解決.
四、思考學生的思維方式,提出探索性問題
大多數情況下,學生回答問題只是停留在表層,這樣就不容易看出學生思維方式是否正確和全面.因此,教師在提問的時候就可以嘗試提出探索性的問題,即在學生回答了一個問題之后緊接著又提出更多的幾個問題,這往往可以讓學生主動思考、努力組織答案,起到了引導提問效果. 事實上,提問對提高課堂效率是有很重要的作用的,問得好也就表明教師教得好.提問要求學生隨機應變的能力,這也是教師教學能力的體現.
思維是一種自主的積極活動,良好的思維能力及習慣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是對學生持續學習能力的一種有效的保障.例如,在初中物理歐姆定律一課的教學中,筆者就根據初中生的思維模式,由表及里設計了如下的探索性問題:王學生在做物理實驗的時候要一只值為五歐姆的電阻,可是學生發現教師提供的幾個電阻標簽都沒了,請問小王該如何找到這個五歐姆的電阻呢?這個問題提出之后,學生在任務驅動下放開思維,通過實踐、觀察、分析猜想,整個過程充滿了思維的樂趣,也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理解了電阻這塊知識的實質.
1課堂有效提問的重要性
問題是思維的向導.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只是一個物理上或實驗上的技巧問題.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看舊問題,卻需要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由此可以看出提出問題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性.
提問在課堂教學中也同樣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課堂提問是教師與學生溝通的主要渠道,也是有效教學的重要手段,是引發學生思維和實踐的關鍵因素.在教學過程中,師生的互動活動以課堂提問為紐帶緊密聯系,教師能通過恰當、有效、準確的提問,真切地感知學生的思維水平、思維動態,而教師及時的導答、評價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思維水平,從而讓學生在和諧的互動中達成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
然而,目前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設計及實施的過程中,教師往往忽視課堂教學提問的設計及實施,提問的“含金量”普遍不高,提問的數量很多,但質量不高.能夠結合學情啟迪學生的思維,生成新的問題情景很少.高密度提問己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方式,教師提問中記憶性問題居多(74.3%),推理性問題次之(21.0%),強調知識覆蓋面,但極少有創造性、批判性問題;提問后基本沒有停頓(86.7%),不利于學生思考.課堂提問以低層次問題尤其是記憶性問題為主,提問技巧單一.大量的低效、無效提問充斥著我們的課堂.嚴重限制了學生[JP3]的思維空間,降低了學生的思維品質,影響了學生主動性的發展.
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們重新審視初中物理課堂提問的過程,并希望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指引下,借助以往教育學上豐碩的研究成果,結合物理學科自身的特點和優勢,探索提問這一教與學之間的對話策略.策略是指“經過認真準備的包括完成既定目的而設計的一系列步驟和計劃”. 在提問策略的引導下,教師在課堂中何時提問,問哪些問題,向誰提問,都是有目的、有準備、有計劃,按步驟實施的.恰當有效的提問,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可以使課堂上師生之間的交流更順暢.要使課堂提問真正有效,必須研究以下策略.
2充分備課,有效預設問題
首先,設計有效的問題是提出有效問題的前提.課堂提問的數量、內容、對象等都應該是有準備的,教師在課堂上即興的提問往往在語言上缺乏嚴謹性,在順序安排上缺乏邏輯性.因此,在備課時,教師應針對具體的課堂做好相應的準備,這包括提問的目的,提問的內容,提問的對象,提問所用的語言,預測可能出現并擬定解決方案等等.
其次,教師也要對所教學生的學情有比較清楚的了解,知道學生的學習需求,重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和選題時要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讓每一位學生聽到問題后都有事可做,有內容可學.教師在課堂提問之前必須做好一切與提問有關的準備,事先做好準備,才會取得好的效果.這里值得一提的是,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考慮根據學生的情況設計一些開放性、發散性問題,這些問題的數量、提問的時機、學生可能會出現的回答等都要充分準備.
2.1把握好問題設計難易度
課堂所提問題要難易適中,適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茨基把人的認知水平分為三個層次:已知區、最近發展區和未知區.有效的課堂提問應該接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提問太簡單,學生不需要思考,長此以往會使學生的思維得不到鍛煉,思維的品質會下降,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不到提高.問題太難則會挫傷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削弱學生參與回答的熱情,甚至會產生自我懷疑、自我否定的負面情緒.所以教師所提問題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年齡特征和生活實際.教師提出的問題應該是學生只有深入思考才能回答的,就好比樹上的果實,看得見,但是只有跳一跳才能得到.同時,適度的提問還應該是班里大部分學生能夠應答得上的,只有難度適宜,問題的提出才有意義.
例如一堂初三中考復習課――《物體的運動》教學中教師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問題1:“三個物理量”是誰?問題2:我們可以從哪幾個方面來了解一個物理量呢?問題3:為什么用路程和時間的比值可以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 問題4:住宅小區內對行駛的汽車有限速要求.一標志牌上標有“5”,你知道道它的含義嗎?問題5:你能用“圖線”來表示一個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的過程嗎?問題6:“一個相對性”的內容是什么?由于這是一節復習課,而且是初三中考復習的習題課.教師站在一定的高度,對這一章的內容通過六個難度適當的問題進行了整合,使課堂提問更加有效.
2.2控制好問題設計的密度
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教師課堂提問的頻率要講究一定的限度.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恰當而高質量的問題.同時,從認知心理發展規律來看,對高年級的學生,教師應該降低提問的密度,針對高層次、有思維深度的內容提問,同時學生應該越來越多地主動提出問題.
2.3運用好問題設計的梯度
教師提問要考慮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差異,設計有梯度的問題.課堂上,使每個學生能有選擇回答問題的余地,問題的設計既要考慮到點又要顧及到面,既要讓學習基礎好的學生發言,又要讓基礎相對較弱的學生發言,調動每個層次的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同時,教師設計問題時還應該考慮問題的層次性.問題的層次性決定了問題的深度.課堂提問設計應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以及梯度原則,呈現問題框架本身的層次性.
如在進行歐姆定律的應用――伏安法測電阻的教學中,課堂引入部分可設計如下問題串.問題1:“到目前為止,我們已學過哪些電學物理量?”問題2:“對于同一段導體,這三個物理量之間有什么關系?” 問題3:“這三個量哪些可以直接測量?用什么儀器測量?”問題4:“電阻怎么測量?” 這樣的問題串設計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層層遞進.教師應以簡單的、回顧知識的事實性問題作為引導,逐漸引申出較為發散的、觀點型的問題,使學生的解答過程環環相扣,讓學生的思維呈現階梯式上升發展,引導學生達到求知的新高度.
2.4問題要具有開放度
解決問題的辦法并非唯一,這是科學的實踐觀,也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基礎.在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以不同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是我們必須重視的一個問題.開放性的設問能帶來多元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如在學習磁體有關概念的過程中,教師設計了一個開放性問題:“利用老師提供的器材(兩個條形磁鐵、回形針、細線、鐵架臺、鐵屑、軟鐵棒等),邊回憶邊動手去做一做,看看你能發現哪些與磁鐵有關的現象?實驗結束后交流實驗過程、觀察到的實驗現象、由實驗現象能說明的問題.”這個問題就是一個有一定開放度的問題,學生可以任意選用教師提供的器材,進行磁性、磁化、磁極間相互作用規律等實驗的探究.開放的問題帶來了開放的結果,學生在這一部分表現得積極而主動,做出了很多小實驗,有很多精彩的課堂生成.
3把握時機,恰當表述問題
3.1簡潔明確,清晰易懂
提問的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教師所提問題的內容上.因此,教師在表達問題的時候措詞、概念應該科學無誤,語言應該精煉扼要、言簡意賅,還要注意語氣連貫、句式完整.在敘述問題的過程中要注意語氣語調的變化,關鍵詞語的停頓或重復等,以期達到最好的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思考的效果.
3.2把握時機,適時發問
在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課堂設疑提問的質量,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課堂提問要有成效,必須抓住時機,相機而發.一般來說,課堂提問時機對學生的思維質量有著重要影響.孔子云:“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表明學生處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之時正是教師提問之機.例如在講《壓強》時,教師把一個吹足氣的氣球放在一塊均勻布滿細鐵釘的釘床上, 然后在氣球上鋪一塊木板,問同學們:“你覺得木板上放幾個砝碼氣球會爆炸嗎?”學生會猜一個、兩個、五個……然后教師開始往木板上放砝碼,放到第八個、九個、十個砝碼時,氣球還沒破.然后教師把氣球取出,放在只有一根釘子的木板上,再次放砝碼,結果剛放到第二個釘子的時候,氣球就被扎破了.這個時候教師提問:“為什么第一次放10個砝碼氣球沒炸,而第二次只放兩個砝碼就扎破了?” 此時學生思維處于困惑之時,這繼崳誓薌し⒀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
3.3情緒飽滿,有鼓勵性
教師應該面帶微笑滿懷信心地走進課堂,上課時應該滿腔熱情.教師提問時,要善于根據提問的內容,課堂的情況,選擇合適的語氣,不能使課堂所有提問都是同一語氣.語調要抑揚頓挫、輕重緩急富于變化.關鍵處要利用停頓、提高聲調、緩慢一字一字說出、或拖長尾音等方式引起學生的注意.總之,要讓提問語氣變得更加生動、豐富,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經調查研[JP3]究表明,學生對教師溫情和善、有鼓勵性的聲調還是情有獨鐘的.
4耐心等待,及時回應問題
4.1留足時間,耐心等待
提出問題很重要,教師等待和傾聽學生回答的耐心也同樣重要.每個學生的能力不一樣,對問題的理解也不一樣,需要時間進行解讀,從中提取信息,展開思維,整理加工,進行新舊知的同化和整合等一系列過程才能找出答案.如果中間不留空隙,就自己回答或讓思維較快的學生回答,必然會打斷其余同學思路的進程.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后,要留足夠的時間讓學生思考;當學生回答問題后,要留時間給其他學生消化;當師生得到問題的答案之后,要留時間給學生理解和判斷問題的答案.等待時間的長短應根據問題類型調整:提出高層次問題的等待時間較長,而低層次問題的等待時間較短.
4.2認真傾聽,及時回應
教師在學生回答問題時要認真傾聽.教師認真傾聽既是尊重學生的表現,又可發現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情況、回答問題的思維過程,以便于開展有針對性的評價.當學生發表自己見解,回答問題的時候,教師不僅要尊重學生,認真傾聽,注視學生,耐心關注學生的談話內容,鼓勵學生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在傾聽的同時,教師適當的表達自己對學生觀點的態度.當學生的答案出現錯誤時,教師不能粗魯地打斷學生,而是要等其發言結束后進行糾正.同時,教師應該組織全體同學傾聽回答.這樣,其他的學生可以在該同學的回答中得到啟發和借鑒,修正自己對問題的認識,完善自己的觀點,進而使每個人都獲得益處.
5審時度勢,積極評價應答
學生回答問題后都會期待著教師的評價.如果教師的行為不當就會造成負面的影響.因此教師要審時度勢,及時、積極地評價學生的回答,明確觀點,從而優化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回答正確的同學,其原有的認知結構就會得到肯定和強化.如果學生回答問題的答案只對了一部分,教師也要進行中肯的評價,對正確的要給予肯定,然后對錯的部分要耐心引導學生更正或尋求正確的答案.
對于頗有新意的問題或有獨到的見解,教師一定要對此表示肯定或提出表揚,指出學生提出問題的價值所在,并引導大家學會如何去深層次地思考問題.對于學生的回答,教師要盡量避免使用一些簡單的、單一的“對”“錯”“好”“壞”的評價方式,可以適當地多使用一些中性的、接納性的或者探究性的評價方式.比如:“這個辦法可行,但實際操作過程要注意什么問題?”“這個思路是對的,但細節上還有沒有要改進或補充的?”“這個方案很不錯,但在實施時要用什么樣的方法?”……鼓勵學生繼續思考,并提出更多更好的意見與想法.
6多做記錄,反思提問行為
一、初中物理課堂提問有效性研究的理論基礎
(一)師生互動理論
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發揮的作用是很大的,是課堂教學中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因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互動占據了課堂教學的大部分時間,課堂教學中很多工作也主要是通過互動來完成的。最常見的課堂人際互動是教師個體與學生群體之間的互動,如課堂講述、提問、評價和練習等。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是通過一定的言語行為和非言語行為來完成的。
師生互動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就是課堂提問。教師和學生是互動的主體,并且在互動過程中教師與學生是同等重要、互為主體的。在提問的過程中,師生間的影響也是雙向的、交互的。這種交互作用和影響不是一次性的或間斷的,而是一個循環的連續過程,也就是在這樣一個連續、動態變化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就是在交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雙重作用下實現共同發展。
(二)初中生的認知發展特點
隨著初中生年齡的增長,他們的認知活動也在發生變化,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隨意性的變化。他們不僅可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將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還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改變自己的行為。要培養初中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最主要的就是培養他們對物理的直接興趣。學生會對一些演示實驗產生很大的興趣,特別是對在課堂上那些較有趣的實驗,他們能有意識地將注意力集中在演示實驗的現象上。除此之外,初中生還對自己動手操作實驗有很大的興趣,雖然他們的操作能力有限,協同配合能力還不是很強,但他們中的大多數會產生很強的動手操作的欲望。
初中生基本上都具備的一個思維特點就是注意力易轉變,因此,教師對他們這個思維特點要重視,保持他們在學習上的積極性,更不要打消他們仍處于萌芽狀態的物理學習興趣。對他們的學習習慣也要給予足夠的重視,要端正他們的學習態度,讓他們能夠用準確而規范的語言來描述他們眼中的演示實驗。教師對學生的實驗口頭和書面描述能力方面也不能松懈,還要注意控制他們的情緒,保持課堂的氣氛活躍、不紊亂。
要做到以上的要求,那么教師在設計教學提問時,就要把學生的認知特點考慮進去,積極主動地為他們設想出一種情境,增強提問的直觀性、形象性,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激發出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讓他們能夠主動地想問題、提出問題,讓他們能夠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
二、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
如果要使課堂的提問發揮到真正有效的目的,就必須要注意下面兩個方面。
(一)教師應設計準備問題,并適時提問
對課堂提問做好充分準備是提問有效進行的前提。雖然有些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熟練地提問,但是一般情況下語言組織上不是很嚴謹,所以,這就需要教師提前備課,充分準備課堂提問。要明確提問的目的是什么、提問的主要內容包括哪些,應該用什么樣的語言來描述問題才能夠讓學生明白,預想在哪個環節會出現問題并提出制定方案等。教師在做準備工作時應該考慮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
1.各種類型的問題都應有所準備,加大高認知水平問題的比例;
2.提問方式上的準備;
3.準備選擇哪些學生回答;
4.問題設計有條理有順序。
(二)鼓勵學生自己質疑提問
在當前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基本上所有教師都會采用的一種課堂提問模式就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但是隨著教育觀念和思想的發展,這個提問模式已經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一些教師逐漸認識到只有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才能完成教學目標,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就是要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從激發思維的角度來看,最有意義的提問就是學生之間的相互提問。一個學生提出問題,由另外一個學生回答問題,這樣學生就可以在相互提問和回答的過程中學到知識,加深印象,而且學生學習主體的地位得到了實現。在這樣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組織和引導,牢牢地使學生的思維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道路上前進。教師不僅指導學生怎樣學,還要拓展他們的思維。要讓他們有效地把學和思有機地結合起來,教師要教給學生的是他們自己主動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讓他們一味地接受教師所教的知識。
學生提問是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的一種重要的形式,它不僅可以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還可以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當前,課堂提問所采用的模式基本上都是“師生提問模式”,這種模式雖然有利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讓他們擁有教學的主動權,但是對學生主動解決、探索問題的能力并沒有幫助,致使人們對“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產生錯誤的理解,并沒有對此進行真正的實踐。
產生這種局面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教師并沒有真正掌握課堂提問的技巧;另一方面是教師對學生提問的價值沒有理解到位。
在教學的過程中,師生雙方的交流互動,教師課前的備課,教學中的技巧、手段的運用都與提問的設計相關。本文從課堂教學實際出發,分析了當前物理教學中有效提問的策略,總結其優點,找出不足。再進一步分析、補充其不足之處,使學生的思維能夠在物理教學的提問方式中充分地展現,教師對于提問的導答、評價要建立在拓展學生思維的基礎上,從而在實踐中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中學物理教育教學理論。
參考文獻:
1.胡之文,《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J],湖北教育,2010,2:S4
2.周軍,《教學策略》[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3.
關鍵詞:初中物理 課堂提問 有效性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2-0106-01
1 引言
通過提問問題可以引出思維的導向,課堂的有效提問可以幫助同學們加深所學知識的印象,并且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使老師知道學生的優缺點,以便在今后的教學中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初中生對物理的概念和理論比較陌生,物理作為一種新課程呈現在剛從小學蛻變到初中的學生面前,他們學習起來會比較吃力,甚至有可能出現厭學的心理。本文通過對初中物理課堂的有效提問來對相關的策略進行研究,以便提高初中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以及通過提問來加深對課堂上所學知識的理解。
2 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分析
針對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很難有一個明確的標準來說明到底怎么樣才算有效,有效性是相對的并不是絕對的,有效性的提問時相對無效性和低效性來說的。首先來說無效性,無效性是老師在講課時提出的問題是無根據的、無效的。這些無效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1)老師提出的問題沒有關注學生的想法,以至于老師的問題沒有多大的意義。(2)老師提出的問題對于學生所要表達的想法不一致,甚至有可能是南轅北轍。
(3)提出的題已經超出了學生們能夠理解的范圍,學生受到年齡見識以及所學到的知識所限,因此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4)提出問題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學生目前的水平,低估了學生的認知水平。低效性提問往往是一些學生不需要經過思考就可以直接回答出來的問題,這些問題只需要對一些事實進行最原始的會議就可以了,因此低效性提問起不到引導學生思考的作用。
有效性是相對于低效性和無效性來說的,其標準有如下幾個方面:(1)通過提問可以使學生產生心理的變化和頭腦的思考,而不是僅僅通過簡單的回憶和陳述就可以解答問題的。(2)老師的提問具有針對性,并且讓學生明白老師再問什么。(3)老師提出的問題可以使學生具有發揮想象創造的空間,使學生的思維不受限制,可以創造性地對所提的問題進行回答。(4)老師與學生應和睦相處,因此有效的提問也就是一種懇請式的態度,而不是強迫式的,只有這樣才可以使學生說出最真實的想法。(5)有效性的提問可以使學生在發表自己的觀點后感覺到成就感和輕松感。(6)要求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從材料中發現問題,進而推到問題找出引發問題的原因,允許學生們運用所知道的知識來對未知的知識進行嘗試性的理解。
從教師的角度來看的話,有效提問就是老師通過了仔細的選題并且經過了精心的準備來提出問題,這種提問寓意深刻不是老師在課堂上隨意想出來的。(1)老師的提問應該是以所傳授的課程為基礎。(2)老師提問時應考慮全班的整體水平,不能厚此薄彼。(3)老師的提問應有助于啟發學生的思維,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造性。
3 課堂有效性提問的策略
老師在對學生提問時要講究策略,如果不講究策略的話那就是無效提問,要想使課堂提問具有有效性,應從如下方面進行研究:
3.1 老師在提問前應精心設計問題,并適時提出
為了保證提問的有效性和及時性,老師在提問前要對問題提出的形式以及背景都要經過精心的設計,然后仔細的琢磨需要提出問題的主題以及組織相關的語言,并在合適的場合和時間提問出來,只有這樣才能使有效性提問的語言嚴謹,學生的回答更具有針對性,這樣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以及豐富學生們的想象力。
3.2 采用候答的方式
所謂的候答就是指,老師在提出問題后并不急于讓學生回答,而是給學生幾秒的時間去反應,讓學生有時間來對老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梳理和歸納,進而組織答案。候答的時間長度依據問題的復雜程度而定,并不能一概而論,一般以3-5秒為宜。在問題提出之后的候答階段,老師盡量看著學生,讓學生知道老師在注意著自己,盡量避免出現有一個學生舉手就讓其來回答的局面,這樣會給其他學生一個錯覺,以為問題已經被人解答因此他們就會停止思考??吹接泻枚鄬W生舉手后,根據實際情況叫一個學生來回答,這位學生不一定是第一個舉手的。當靈活運用候答的方式后,就會發現越來越能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
3.3 增強學生提問的主體性
長久以來,課堂提問都是老師提問學生回答,因此學生的回答也就是被動的回答,因此在傳統的課堂提問中,整個提問過程也就是“老師提問――學生回答――老師點評”,毫無新意,許多學生都對提問失去了興趣,又或者學生害怕老師的點評,進而會害怕老師的提問,這樣對學生的學習成績十分不利,也沒有達到老師進行有效性提問的目的,因此,要在老師的提問過程中增強學生提問的主體性,讓學生參與到提問過程中,通過學生對老師的互動和提問來增強學生們對專業知識的理解,變被動為主動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知道自身到底哪里具有缺陷,以及該如何改掉這些學習上的缺陷。
4 結語
本文依據如今初中物理課堂上老師在提問時出現的相關問題,以及學生們對出現的這些問題的反應來進行研究,發現目前在課堂提問過程中出現的無效性和低效性,并引出提問的有效性,制定判定初中物理課堂上的有效提問標準框架,進而引出:(1)對老師在提問前應精心設計問題,并適時提出。(2)采用候答的方式。(3)增強學生提問的主體性這些具體的策略進行研究以保證初中物理課堂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施良方.教學理論: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9 .
[2] 馮瑋青.語文課堂提問教學與學生主體作用[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8).
[3] 宋振韶,張西超,徐世勇.課堂提問的模式、功能及其實施途徑[J].教育科學研究 2014,(1).
在教學過程中,做好課堂提問是保證師生良好溝通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提高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手段。在教學環節中,有效而恰當的提問方式對學生自己已有的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進行了全面的檢查,能夠再一次的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啟迪,不斷開闊學生思路,對學生進行重點的研究和分析,并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重點和難點。此外,有效地課堂提問能夠顯著調節課堂的氛圍,增加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其對全面促進課堂教學和諧穩定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由此可以看出,課堂教學中有效地課堂提問方式對全面促進教學的開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初中物理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分析
1.教師提問過于封閉
教師提出的問題過于封閉主要是指在教師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只有一個或者幾個固定的答案,局限在某一個特定的范圍之內,對學生的思維產生了很大的限制,無法激發學生的思考和興趣,對學生學習物理思維產生了嚴重的影響。與封閉式相反的則是開放式的提問方式,這種提問方式往往包含著濃重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而這些問題往往都沒有固定的答案,這樣學生在解決此類問題過程中就能大膽的推力和思考,這也是今后新課程改革對物理教學提出的全新要求。初中物理學科是一門需要學生具備很強邏輯性和思維能力的學科,在解決問題和學習知識方面強調的是思維邏輯和聯系性,因此,就要求初中的物理教師在提問過程中,應該多選取開放性的問題進行思考。
2.提問方式單一,師生之間缺少有效地互動
在新課程標準理念下,課堂不僅僅是向學生傳遞知識的渠道,更是與教師共同探究和發展的交流場所。因此,在這樣的教學理念的引導之下,我們應該高度重視師生之間的互動和探索,并在課堂上建立一個良性溝通的平臺。在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問不僅僅是教師單方面的向學生提問,在課程結束之后,教師還應要求學生向教師提問。對于全新的問題,教師應該帶領學生一起參與到教學環節中去,并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究知識,從而激發學生對物理的有效性思考。
3.教師對提問問題的難易程度掌握不夠充分
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在教學準備過程中并沒有精心的準備教學課程,在提問問題設計過程中,沒有精心準備,無法掌握問題的難易程度,要么設置的問題過于簡單,使學生在回答起來會認為學習物理很簡單,激發不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要么就是問題太難,導致了學生在解決過程中,不知道該從何入手,這樣學生會逐漸喪失對物理這門學科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二、初中物理課堂有效提問的對策分析
1.初中物理課堂提問應該新穎、有趣
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在學習過程中,自我控制能力較差,而且玩心很大,這時物理教師就可以利用學生的這個特點,將有趣、新穎的內容融入到教學環節中,從而保證學生能夠在輕松的學習環境下學習好物理。教師在課堂的提問環節設計過程中,應該充分對問題難度和趣味性進行考慮,保證問題能夠切實調動起學生的好奇心,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為學生營造一個從生疑到解惑的問題情節,讓學生能切實體會到解決問題成功的喜悅感和滿足感。例如,在講解自由落體相關內容時,教師找一朵棉花和一個金屬球,對學生進行提問,“當這兩個物體從同一個高度下落時,你們認為哪一個會先落地?!蓖ㄟ^這個問題的提出,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被提起來,有的認為是鐵球先落地,有地認為是棉花先落地,課堂氛圍一下子活躍起來。
2.課堂提出的而問題要有層次感
對于初中生來說,不同學生所處的知識、思維認知能力都存在較大的產異性,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過程中提出的問題應該具有一定的層次性,由簡單到難,層層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學習。例如,在講解摩擦力過程中,教師可以以小輪車為例,設置如下的問題“小輪車的前進方向是怎樣的?”“如果將車子支起來,用力踩腳蹬為什么車子不走”通過這種層層遞進的方式,可以讓學生自己總結出一條規律,那就是小輪車向前行進過程中,地面對車子輪向后的力就是摩擦力。
關鍵詞: 初中物理 講評課 有效性
一、初中物理試題講評課的內涵
《現代漢語詞典》將“講評”的概念定義為“講述和評論”。講評課是學生在完成考試或練習之后,教師對試卷進行分析、講解、點評,從而達到幫助學生完善知識結構、總結經驗、豐富體驗、拓寬思路、提高解題能力和掌握學習規律的教學活動。
物理試題檢測是對學生物理學習結果是否實現預期目標的一種評價方式,這種試題評價方式的目的:通過把評價結果反饋給學生解決物理課堂教與學的問題。
二、初中物理試題講評課的功能
試題講評課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物理課程標準在評價建議部分提出:新課程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學生評價體系,提倡運用多樣化的評價方法,促進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地發展,促進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實現評價的診斷、激勵和發展的功能[1]。
1.診斷功能。高效的試題診斷有助于教師通過學生試題解答情況發現學生還有哪些知識點沒有掌握好、解題的方法和過程是否正確、是否養成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思維邏輯是否清晰、解題步驟是否完整等。教師在安排和設計習題時,應注意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注意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避免死記硬背和生搬硬套。
2.激勵功能。有效的激勵必須建立在對學生解題過程全面了解的基礎之上,要讓學生了解自己在考試中哪些方面獲得了提高,哪些能力得到了發展,還有多大提升空間。當然,教師講評的同時要以適當的方式指出存在的不足,但應以鼓勵、表揚和肯定為主,避免出現輕視、為難和傷害學生自尊心的情況出現。
3.發展功能。試題講評不但要關注學生今天的學業成績,而且要關注學生明天的發展前景。試題講評課好比是座加油站,其目的是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不斷發展和前行。因此,試題講評顯然不能就題論題,而要對考查學生的知識進行延伸,從而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認識自我。
4.示范功能。有的問題,學生心里知道答案是什么,卻不知道如何表述[2]。在講評課上,教師可以選取典型的物理試題,給出完整、簡練、規范的解題步驟讓學生模仿和學習。
三、初中物理試題講評課的實施原則
1.及時性原則:考試結束后,學生思維和學習動機正處于熱點,要趁熱打鐵,及時批改試卷和備課。
2.針對性原則:教師要通過試卷前期分析,針對試題癥結“對癥下藥”。
3.激勵性原則:激勵應貫穿于整個講評課的始終。
4.參與性原則:講評不能一味地由教師敘述,要給學生參與和表達的機會,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條件。
5.多樣性原則:讓學生、合作伙伴和教師等多主體參與講評活動,
6.鞏固性原則:講評后要讓學生進行二次答卷,對常犯錯誤和典型試題進行鞏固提高。
四、初中物理講評課有效性的策略
1.圍繞試卷分析進行充分備課,落實好三維目標。教師備課時要圍繞試題特點、考難點和易錯易混點進行認真分析和思考,歸納學生所犯的共性錯誤,找出錯誤的根源,并設計相應的補救措施。備課中要就講評課落實好三維目標,因為三維目標是一節課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對任何一方面的忽視都可能會造成學生發展的偏頗。
2.讓學生自查、自糾、自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師應及時將試卷批改結果反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發現、分析和糾正做題中存在的錯誤,這樣既能夠讓學生正確評價自己,又有助于激發學生的發展動力,從而幫助學生增強學習的自信心,開發自主學習潛能。
3.組織學生互診、互評、互講,突出學生的主體參與。師生、生生互動合作學習是一種高效能學習模式,該模式有利于營造平等、互助、融洽的師生、生生互動學習氛圍。教師要學會放手,學會把所有問題放手給學生自己總結相關知識的得與失。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只起組織、指導作用,把課堂真正交給學生。長此以往,不但能夠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而且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4.錯題收集與整理。試卷講評后,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試卷自我分析與反思,對易錯試題的知識點和解題方法進行歸類,把典型的錯誤試題收集在錯題集中,分析出解題錯誤的主要原因,并給出正確的解答,從而使學生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不再出現類似的解題錯誤。
5.注重試題拓展與研究。講評課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不能考什么就只講什么,而要把試題考查的知識向深度和廣度進行拓展延伸。由于考查的知識點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生發出來的命題取向卻是多方面的。所以,我們需要把試題的拓展和研究真正落到實處,這樣,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矯正補償,及時鞏固。教師要及時依據講評情況,再精心設計一份有針對性的練習題,作為講評后的矯正補償練習3。對于易錯題要讓其在練習中多次重復出現,達到矯正鞏固的目的。當講評間隔一段時間后,教師有必要再次對典型試題進行變式考查,以便讓學生達到真正掌握的效果。
五、結語
試卷講評是執行常規教學測試和全面實現檢測功能的重要環節。實踐證明,有效的試卷講評課有助于學生鞏固所學物理知識,它對提高學生運用綜合知識解決、分析物理問題,解決物理答題中教與學的問題,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等方面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