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02 16:50:01
序論:在您撰寫工程訓練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1整合了學生知識結構學生原本學習的土木工程知識以理論為主,知識點離散、不系統。通過本次創業訓練開辦“防災減災評估咨詢事務所”,將涉及工程實踐、建筑法律法規,建筑防火規范等知識系統的整合到一起,同時學生又了解了有關創業的知識的比如有關合同法、心理學、財會知識等,這些不屬于自己的專業但是將來有用的只能靠自己另外學。通過此次創業訓練使原本枯燥抽象的內容變得真實具體,更易理解。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學生以實際需求為導向,需綜合應用“建筑結構實驗”、“建筑材料”“、建筑施工”“、抗震結構”“、高層設計原理”等課程知識解決具體問題,學生的知識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和實際需求緊密聯系在一起,所學知識更系統,學習效果明顯增強。
1.2增加團隊合作精神項目實施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學生的通力協作與配合。項目確定初期,學生先分頭查閱資料,再進行集體交流討論,形成了“指導—搜集資料—集體討論—匯總”的推進模式,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取了大量信息,了解了各類災害來臨時對房屋的破壞形式,制定了公司提供的資詢內容。完成該創業訓練項目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與精力,靠某個人單槍匹馬是難以完成的,團隊成員需要相互配合。每個人都努力貢獻自己的力量,積極承擔各項工作。同時,學生之間應互相幫助,高效快速的完成本項工作,以便盡快進行下一項工作。此次訓練讓學生學會了合理安排時間,更加理解協作精神與團隊意識的真諦,這對學生的團結意識、協作意識、個人能力的培養很有必要。訓練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的,加強了師生的交流,也為今后的教學提供了有力的幫助。
1.3激發學生科研興趣創新創業訓練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1]防災減災評估咨詢事務所模擬運營創業訓練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團隊意識、創業意識。這些能力尤其是創新精神和團隊意識也是參加科研項目的必備能力。同時通過本訓練項目的實施,提高了學生主體性與能動性,學生的學習動機也由被動轉向主動,由完成式學習向創新性學習轉變,加深了對專業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和理解,拓展專業知識的廣度和深度,豐富了非專業知識的學習。有利于大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的培養,激發了大學生參與教師科研項目的興趣。
2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及建議或對策
2.1創業技能寬度不夠由于此次參加創業訓練的學生均為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學生經濟管理類、組織管理類、市場營銷學等的知識相對匱乏。學生此類的選修的課程十分有限。因此,建議高校校還應積極探索教育管理模式,結合產業結構特征來設置課程體系,堅持“以滿足社會需求,實現學生自身價值為目的”,調整課程內容。這樣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面,增加學生專業技能寬度。
2.2訓練項目經費不足本項目配套的經費從模擬運營的角度來說是合適的,但如果真正創辦資詢公司,建一條完整的服務流程,包括租賃房屋,購置電腦以及日常開銷,所需經費需達幾萬元,因此,整個訓練計劃只能停留在模擬運營階段,實際操作還會遇到許多未知的問題。因此,建議學生在模擬運營期間盡量全盤考慮,細化訓練內容,學生畢業后可根據實際情況延續此訓練,將創業訓練變成實體操作。
2.3工學矛盾突出該創業訓練項目為期兩年,訓練期間,學生需要查閱大量的相關文獻,進行社會調查,組建公司,模擬運營。而這些時間段需求與院系教學安排有沖突。按本科培養模式,學校的理論教學和實訓教學都有嚴格的計劃性,學生往往會因理論課的教學不能持續的完成一項任務。建議高校校再安排理論教學的同時,考慮給學生多留些整塊時間,讓學生能夠集中精力的做好每一項工作,實現工學兼顧。
3結束語
針對以上問題,長沙理工大學于2009年成立土木工程大學生創新訓練中心,其建設以培養大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核心,以大學生科技立項和學科競賽為載體,以學生課內外科學研究及發明創造活動為主線,在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理念、方法、模式、機制等方面進行多方位的探索與試驗,努力構建特色鮮明的土木類創新人才培養示范體系。經過近5年的建設,中心創新人才培養成效顯著,并于2014年正式立項成為湖南省省級大學生創新訓練中心。土木工程創新訓練中心的建設主要圍繞創新人才培養方案和創新訓練課程體系、師資隊伍、訓練模式、運行機制與管理制度等方面進行。一是建設一支經驗豐富、業務水平高、科研和創新能力強的師資隊伍。二是擴大創新訓練覆蓋面,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創新訓練方法。三是建立大學生科技交流平臺和網絡管理平臺,形成創新實踐資源開放共享的有效機制和學生自主學習與自由探索的有利環境。四是構建土木類創新人才培養支持與獎勵體系。五是創新訓練中心完善運行與管理模式,確保創新訓練中心持續健康發展。六是建立與兄弟院校長期交流合作的平臺。
二、土木工程大學生創新訓練中心的具體建設內容
(一)師資隊伍建設
學校加大創新訓練師資隊伍的建設經費投入,不斷吸納優秀人才加入,提高土木工程創新訓練專職教師比例,確保創新培訓穩步、有序地開展。加強雙師型指導教師的培養,選送指導教師到企業培訓;加強對年輕教師的培養,通過傳幫帶等優良傳統指導培養年輕教師,采用“一對一”的方式,即一個老教師指導一個年輕教師,在基本理論和工程實踐能力等方面進行指導;通過校企合作方式,聘請優秀企業人才加入指導教師團隊,面向全校學生開設高水平的創新輔導課或專題講座。構建一支以專業教師、工程技術人員、高級技術工人組成的優勢互補的創新訓練指導教師團隊。
(二)擴大創新訓練覆蓋面,改革大學生創新訓練方法
1.在土木工程專業試點人才培養方案改革,在2014版培養計劃的夏季學期設立“創新學習與實踐”環節,在創新訓練中心實施。針對該環節,編寫特色培訓教材。2.創新訓練中心對創新能力分階段培養,骨干創新人才與普及人才共同發展。實施創新能力培養的分層次、不間斷遞進式培養。初級創新訓練階段:以一、二年級學生為主,以學科競賽為依托,吸引有創新積極性的學生,通過學科競賽,提高學生的力學理論水平,初步了解結構設計,結構模型的制作方法,同時結合工程實踐了解工程管理、成本分析和安全質量管理等方面的知識。中級創新訓練階段:以二、三年級學生為主,以大學生科技立項、“挑戰杯”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大學生創新性實驗項目、設計院或施工企業技術革新技術改造項目等為依托,以綜合設計和自主創新能力訓練為目標。高級創新訓練階段:以三、四年級學生和一年級研究生為主,以教師科研項目和企業工程技術項目為依托,如大型橋梁的施工監控項目、合作企業的施工技術難題、設計院的創新結構設計和工程結構的改造加固研究等,并及時將這些工程實踐融入到本科畢業設計或畢業論文中去,以訓練學生的工程實踐創新能力。
(三)構建創新人才培養支持體系
1.建設力學理論與工程結構相結合、循序漸進的課程體系中心的訓練課程與內容將注重力學理論與工程結構結合。對初級訓練階段的學生開展材料力學、結構力學等基礎性的力學理論專題培訓,夯實其基本理論與基礎,提高學生學習力學理論課程的積極性與興趣。對中級訓練階段的學生開展結構設計原理、鋼結構設計原理、有限元軟件分析等專題培訓,增強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做到學以致用。對高級訓練階段的學生開展大團隊創新項目訓練,以企業的施工技術研究、設計院的創新結構設計項目、工程結構的改造加固項目以及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為依托,引導學生自主研究,充分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創新訓練課程體系打破傳統以“教師為主”的被動接受知識的教育模式,向以“學生為主,教師指導”的實踐型和創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轉變,讓力學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更為緊密。2.加大軟硬件投入通過加大創新訓練中心軟硬件投入,共享學科專業平臺資源,進一步擴大學生受益面,建設一個能夠同時容納200人以上的完全開放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平臺,每年吸引超過800名本科學生進入創新中心,力爭累計訓練學生數達15000人天/年。訓練項目來源多樣化,通過參與教師科研轉化項目、企業技術革新和改造項目、大學生創新性實驗項目和中心招標項目,支持學生的科學研究、創新結構設計以及畢業設計等實踐教學活動。3.構建大學生學科競賽支撐平臺中心組織開展系列大學生學科競賽活動,如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周培源全國力學綜合競賽、“挑戰杯”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競賽、結構力學競賽、基礎力學實驗競賽等,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組織宣講會、成果展覽會,調動學生參與學科競賽的積極性,擴大參與各類學科競賽的人數,確保每年各類賽事參賽的學生人數在300人以上。以學科競賽豐富學生課余生活,既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同時也改善了學風。4.構建產學研合作教育平臺充分發揮高校人才和科技的優勢,積極開展校企合作項目的拓展和申報。創新訓練中心每年尋求多家設計院或施工企業進行合作,吸引企業深度介入大學生創新訓練的全過程,培養工程實踐創新能力突出的土木特質人才;鼓勵學生參與校企合作項目,促進土木工程教育回歸實際工程。一是積極走產、學、研相結合的路子,促進科技成果盡快向生產力轉化;二是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積極深入到企業中去,了解、發現并幫助企業解決生產、技術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培養學生在生產中發現問題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科研興趣。5.建設院校交流與合作管道以創新培訓為主題,通過與湖南省人力資源協會協調,建立與省內兄弟院校長期交流與合作的管道,吸收和接納兄弟院校的教師和學生到創新中心開展實習和專題培訓,中心安排經驗豐富的教師進行指導。中心定期派出業務專精的教師深入兄弟院校進行現場指導,積極參加土木工程各類教學實踐研討會議,學習有效的創新教育理念和先進的管理方式。同時積極申請承辦中南地區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和湖南省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增強與省內外兄弟院校的交流與合作。6.完善網絡管理和創新學習平臺不斷完善大學生科技交流平臺,完善土木工程創新訓練網站,公布創新訓練基地的全部實踐活動,包括培訓時間、內容、各類創新項目申報情況、學術研討活動、儀器設備使用現狀等。創新項目申報,各類科技競賽活動的組織等工作的網絡化管理具體由創新訓練中心辦公室完成。
三、土木工程大學生創新訓練中心的運行與管理模式
中心成立跨學科、跨部門的創新訓練專家指導委員會,對大學生創新訓練中心建設發展、學術交流、日常運行進行指導和監督。建立校內學生的準入和退出機制。創新訓練中心面向全校學生開放,凡對土木工程相關結構的創新設計或結構模型制作有興趣的學生都可以以團隊形式申請,經考核批準后進入中心,可參加中心學期培訓及暑期培訓,有資格選修中心的專有課程,可使用中心會議室進行會議或者學習活動;中心采取項目管理制模式進行運作,學生可以自帶項目,經評審批準后進入中心;中心也可以設立項目面向學生進行招標,獲準立項的學生進入中心;省級以上大學生研究性學習與創新性實驗項目團隊、學科競賽決賽團隊,經申請批準后進入中心。中心將為學生提供開展創新活動所必須的場地、儀器設備條件,并配備指導教師。在規定時間內未達到項目要求或未取得實質進展的應作相應處理。建立經費保障機制。合理利用學校的學科競賽經費,積極參與各類學科競賽,對學生正常開展的創新活動一律不收取任何費用;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大學生創新性實驗項目的自主申報工作,爭取教育廳和學校的項目和經費支持;建立學生參與教師科研項目機制,擴大創新項目經費來源;與企業長期穩定的合作,爭取企業的創新基金,解決資金投入與發展的瓶頸問題,做到??顚S?。構建訓練目標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建立創新訓練目標管理指標體系,研究主要觀測點及評價辦法,體現激勵與約束相結合、以激勵為主的原則,重在培養學生的結構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四、結語
1項目教學法
1.1項目教學法的理論指導———CDIO理論指導
CDIO理論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發起,其中C代表構思(Conceive)、D代表設計(Design)、I代表實施(Implement)、O代表運行(Operate)。基于CDIO的項目教學法以實際產品項目為依托,重在培養學生對于項目的構思、設計、開發和實施能力。在參與并實施項目的過程中,學生將吸收世界先進的工程理念,不斷提高創新能力、組織溝通能力、協調能力和工程素質。CDIO理論是工程訓練項目教學法有力的理論指導。
1.2項目教學法在工程訓練中的實施要求
工程訓練項目教學法要求工程訓練的環境向準企業轉型。項目教學法要求學生完成實際產品生產,實踐教學環境也應該突出現場、突出實踐,也就是說工程訓練環境應該向模擬企業或模擬工程的方向發展。學生需要在接近企業實際生產的工程訓練中完成具體的生產過程,進行真實產品的生產、組裝、調試和運行,從而保證了學生“現在所學的”與“現在企業所用的”相一致,更進一步保證了學生“將來要做的”與“畢業時企業所要求的”相符合。
1.3項目教學法的課程目標
項目教學法要達到教學目的,對教學項目的甄選尤為重要。工程訓練項目教學法的教學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教學項目應該能體現工程訓練的各個環節,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參與完整的構思、設計、生產、安裝、調試及運行全過程。在構思、設計環節特別強調學生充分地發揮創新精神。通過實際項目產品的生產把以往的單機訓練模式轉變為由多個實踐訓練環節有機結合的訓練模式。
1.4項目教學法的評估
項目教學法的評估即為學生的工程訓練成績,包括學生的動手實踐操作能力的評價、參與項目的團隊協調能力評價、產品生產責任感評價、產品生產效率、產品的運行情況評價等。指導教師在項目實施的各個環節根據學生的各項表現,給予打分,最后分數總和即為工程訓練成績。
2工藝手電筒項目實踐實例
手電筒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較多,學生對其結構特點比較熟悉,研發生產相對簡單。工藝手電筒項目,主要培養學生的實際產品研發設計能力以及實踐動手能力。
2.1項目立項
工藝手電筒的項目研發要求是滿足照明功能,外觀設計美觀大方,握持舒適,攜帶方便。
2.2整體結構設計,確定設計方案
學生進行市場調研,分析觀察,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確定手電筒設計方案:第一,根據節能原理,確定選擇LED燈頭,耗電小,發光強;第二,根據外觀要求,滿足美觀耐用的特點,同時還要能夠形成導電回路,從而確定手電筒材質為鋁合金;第三,滿足握持舒適,方便攜帶的要求,確定手電筒整體外形尺寸為:高110mm左右,最大直徑30mm左右;第四,要求能夠支撐固定燈頭、電源及電池,手電筒選用金屬材料,結構可分為燈頭、套筒、端蓋3個部分,為保證各部分之間緊密相連,方便組裝及更換電池,采用螺紋連接的方式。
2.3具體零部件設計
2.3.1燈頭部分高度30mm,直徑28mm,一端設有臺階,用于安裝玻璃罩,另一端為M30×1的內螺紋,用于與筒套連接。如圖1所示。
2.3.2套筒部分高度90mm,直徑28mm,外壁加工出花紋,美觀的同時,還可以防滑,方便使用者握持;套筒左端為M30×1外螺紋,用于與燈頭連接;距離此端25mm處有一直徑9mm的電源開關孔;套筒右端為M26×1內螺紋,與端蓋連接。
2.3.3端蓋部分高度25mm,直徑28mm,一端為M26×1的外螺紋,與筒套連接。如圖3所示。
2.3.4其他配件考慮到制作成本等原因,其他配件,如LED燈頭、按鈕開關、電池架等、塔形彈簧等,可采用外購形式,由學生進行組裝。
2.4項目實施過程
2.4.1加工燈頭材料為直徑32mm鋁合金管材,通過普通車削加工成形,使用機床型號C6132車床,刀具為普通端面車刀、外圓車刀、內孔車刀和切斷刀。螺紋用M30×1機用絲錐及自制工裝進行加工。
2.4.2加工筒套材料為直徑30mm鋁合金管材,通過普通車削加工成形,使用機床型號C6132車床,刀具為普通端面車刀、外圓車刀、內孔車刀、滾花刀和切斷刀。兩端螺紋分別用M30×1板牙、M26×1機用絲錐及自制工裝進行加工。電源開關孔的加工采用臺式鉆床和自制夾具,鉆頭為9mm麻花鉆頭。
2.4.3加工端蓋材料為直徑30mm鋁合金棒料,通過車削加工成形,使用機床型號C6132車床,刀具為普通端面車刀、外圓車刀、內孔車刀、和切斷刀。螺紋用M26×1機用絲錐及自制工裝進行加工。
2.4.4測試、改裝外購配件用萬用表對外購的LED燈頭、開關等配件進行測試,并對所購電池架進行改裝。
2.4.5產品整體組裝調試學生將已加工完成的手電筒及各種配件進行組裝,并進行調試、檢驗。
2.5項目評價根據工藝手電筒產品的構思設計理念、產品外觀、使用功能以及學生在生產過程中各個環節的加工操作情況,指導教師給予最終的項目評價。
3結語
關鍵詞:土木工程;系統性和綜合性;論文和科研訓練;創新實踐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01-0036-03
為進一步推進工程教育教學改革,借鑒世界先進國家和地區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經驗,樹立“面向工業界、面向未來、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實際工程為背景,以工程技術為主線,著力提高學生的工程意識、工程素質和工程實踐能力,培養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工程技術人才;選擇土木工程專業進行“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工程實踐與創新能力改革與實踐研究勢在必行。為推進土木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實施,建立以創新能力為核心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課程內容、知識學習方式、考核方式和評價標準,加強實踐教學及能力培養方式等關鍵環節。實施“全過程、遞進式”的實踐教學體系,建立穩定的大型企業實習基地,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基本技能、表達能力和工程綜合能力,創建高校和行業企業聯合培養人才的新機制,旨在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土木工程技術人才。
一、土木工程專業培養目標
根據土木工程行業特征和土木工程教育特色以及企業培養目標,要求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和工程實踐緊密結合,在工程設計的實踐過程中,能夠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以及所學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去發現、分析和解決實際工程問題,能夠參與項目開發和工程設計,能夠進行項目立項階段、可行性研究階段、設計方案比選、初步設計、技術設計、施工圖設計階段的設計工作,具有專業軟件的應用和開發能力,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和科學實驗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判斷能力和創新能力,具有獨立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市場經營和開拓能力,因此有必要要求學生在企業工作和學習,結合工作實踐,進行論文選題,完成論文的研究工作。
二、土木工程專業培養標準及培養體系
在企業的學習和工作,應使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道德修養;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吃苦耐勞的敬業精神;能夠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進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土木工程領域有關技術標準、規范并熟練使用;熟練掌握專業軟件的應用,并初步具有專業軟件的開發能力;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具有項目規劃及工程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行政能力,能有效地與人溝通與交流,能夠與人協調以及整合可利用資源的能力;了解國內外建筑工程承包市場,具有開拓國內外建筑工程承包市場的意識和能力;掌握本領域最新技術發展趨勢,具備收集、分析、判斷、歸納和選擇國內外相關技術信息的能力;能夠應用外語交流,具有良好的國際觀,了解國際先進的建筑材料、建筑技術和設計標準,與國際同行業接軌。在培養學生終身學習、勤奮、進取、不斷創新,企業、行業和社會發展,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等方面獲得能力。學生在企業學習階段,將在學校聘任的、具有高級技術職稱的企業設計工程師以及學校指派的業務水平高、責任心強、具有工程實踐經驗的教師(雙導師)的指導下,完成畢業論文(設計)的工作。畢業論文(設計)選題直接來源于企業工程設計實際或者具有明確的工程背景和應用價值,能夠使學生通過工程設計中關鍵問題的研究,獲得較全面的基本訓練,培養能綜合運用科學技術理論、方法和手段,獨立解決工程實際問題和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論文應在雙導師的指導下由學生獨立完成,論文形式主要是工程設計類、結構分析軟件應用類、結構監測和試驗類或工程管理類,論文評閱人和答辯委員中均應至少有一名來自企業部門的專家。
三、土木工程專業論文和科研訓練的基本要求
根據土木工程專業培養目標、標準和培養體系,學生論文選題和科研綜合訓練應直接來源于土木工程實際或具有明確的工程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工程實際應用價值,擬解決的問題應有一定的技術難度和工作量,也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論深度和先進性。因此可從大土木工程領域中多方面選取,如:(1)工程結構設計與靜動力力學分析;(2)大型構筑物的施工技術研究與應用;(3)大型構筑物現場監測與試驗研究;(4)應用基礎性研究、預研專題,如結構抗震與防災減災;(5)一個較為完整的土木工程技術項目或工程管理項目的規劃或研究;(6)高層建筑結構或大跨鋼結構設計;(7)橋梁設計和施工監測;(8)路基路面設計和施工監管;(9)高邊坡與深基坑工程設計;(10)隧道結構分析與工程設計;(11)地鐵區間和車站結構設計等。對于論文形式可以是工程設計性或研究性論文。論文主要應包括以下部分:中英文摘要、關鍵詞;獨立完成與誠信聲明;選題的依據與意義;國內外文獻資料綜述;論文主體部分:研究內容、設計方案、分析計算、實驗研究等;結論;參考文獻;必要的附錄(包括企業應用證明、項目鑒定報告、獲獎成果證書、設計圖紙、程序源代碼、等)和致謝等。對于論文的內容可以要求有:(1)文獻綜述應對選題所涉及的工程技術問題或研究課題的國內外狀況有清晰的描述與分析;(2)綜合運用基礎理論、科學方法、專業知識和技術手段對所解決的工程實際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并能在某方面提出獨立見解;(3)論文工作應有明確的工程應用背景,有一定的技術難度或理論深度,論文成果具有先進性和實用性;(4)論文工作應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完成。論文工作量飽滿,一般應至少有一學年的論文工作時間;(5)論文寫作要求概念清晰、結構合理、層次分明、文理通順,版式規范。對于不同領域或形式的工程專業論文應有不同的具體要求,如:(1)工程結構設計類論文,應以解決基礎建設或工程實際問題為重點,設計方案正確,布局及設計結構合理,力學分析數據準確,設計符合土木行業標準,技術文檔齊全,結構設計方案能夠投入實施或通過了相關業務部門的評估;(2)應用基礎性研究類(包括應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預先研究、實驗研究等)項目論文,綜合應用基礎理論與專業知識,分析過程正確,實驗方法科學,實驗結果可信,論文成果具有先進性和實用性;(3)工程結構力學分析和設計軟件應用類的論文,針對實際工程結構應用背景,要求分析合理,總體結構力學建模正確,應用程序編制或工程軟件應用正確,文檔規范,并通過結構工作狀態測試或可進行現場演示;(4)土木工程和施工技術管理類的論文,應有明確的工程結構應用背景,建立項目管理過程和經濟概算預測及評估,研究成果應具有一定經濟或社會效益,統計或收集的數據可靠、充分,理論建模和分析方法科學正確;(5)工程結構施工監測和結構試驗類論文,針對實際工程結構施工現場,如橋梁、道路和大型結構物施工過程監測,關鍵結構的強度和動力學性能試驗等。掌握試驗和監測設備的使用技術,監測和試驗數據可靠、翔實。論文闡明試驗結果在具體結構現場的應用和有效建議。
四、土木工程專業論文和科研訓練的質量評價體系探討
如何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是關系到土木工程專業教育是否能達到培養目標的至關重要的問題。因此,有必要研究和科學制定有效的評價指標,來對學生的各種能力進行綜合評價,實現多樣化考核方式,包括產業界專家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評價。通過引入企業質量管理理論,探索土木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實踐教學質量管理模式,加強對實踐教學各環節的全員、全程和全方位質量管理與監控。然而對學生論文和科研綜合訓練的質量管理則要對不同領域或形式的論文,根據論文內容的重要性給予不同的權重系數進行論文的質量評價與控制,見表1、表2。
五、結論
在我國經濟發展轉型升級與全面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關鍵時期,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工程技術型人才,是增強我國核心競爭力、建設創新型國家、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必要條件。改革現有的工程技術人才培養模式,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統一、學校學習與企業實踐有機結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有機協調發展是必要的。根據自身實際和專業特點,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根據社會需求和人才培養規律,制定相應的培養方案;重新構建課程體系,并進行整體優化,著重處理好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程、培養口徑與和職業要求等關系,形成有利于培養工程師應具有的知識、素質和能力的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改革教學內容,刪繁就簡、推陳出新,增加新興科學技術和工程應用知識;充分利用行業優勢與特色,進行產學研合作,建立互動共贏、各負其責的校企聯合培養體系,充分發揮企業在土木工程專業學位論文和科研綜合訓練等實踐環節培養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黃銳清,曾寶成,劉濤.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當代教育論壇,2005,(17).
[2]張式谷.撰寫學位論文瑣談[J].理論前沿,1992,(15).
[3]胡召音,李艷艷,祁石磊.碩士研究生現狀分析與管理對策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28).
[4]沈紅,吳國娟,鄧桂馨,等.高校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的思考[J].北京農學院學報,2008,(S2).
[5]溫鳳媛,馬立紅.我國研究生教育快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思考[J].遼寧教育研究,2006,6(01).
關鍵詞:謝文駿;視角;一元訓練理論
一元訓練理論產生于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有茅棚老先生和他的團隊所創。上世紀90年代,在一元訓練理論指導下我國誕生了第一個大級別的舉重世界冠軍。這是堅持一元訓練理論,進行訓練改革所取得的重大突破。在田徑項目上,二元訓練理論始終占據主導地位,導致我國田徑運動長期處于低迷狀態。然而,劉翔打破了這個低迷,并且破了奧運會記錄、平了世界紀錄。令全世界為之嘩然。而繼劉翔之后,其同門師弟謝文駿又在2014年的國際大賽中連奪兩冠,這種現象絕不是簡單地巧合,一定有它深層次的訓練方法在支撐,必須引起重視,所以本文以謝文駿的成功為切入點重新審視了一元訓練理論。
1.二元訓練理論的缺陷
1.1 二元訓練理論中訓練大周期的弊端
訓練周期理論與當今國際田徑的發展和要求有著明顯的沖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1)周期訓練過分強調一般訓練以及一般訓練是專項訓練基礎的做法,無論從訓練形式還是強度上,均脫離了專項的要求。(2)運動訓練過程中準備期、比賽期和恢復期分別與競技狀態的獲得、保持和暫時消失三個階段相對應,負荷強度和負荷量在各時期的安排差異性較大,不利于保持較高的訓練水平。并且,三個時期時間跨度過長,運動員參加比賽的次數較少。
1.2 二元訓練理論中“二元”帶來的弊端
二元訓練理論認為,體能與技術是分別存在的。體能是基礎,技術是建立在體能這一基礎之上。所以在訓練過程中,先進行體能訓練,后進行技術訓練。在訓練實踐過程中,使一部分教練員形成了訓練是積累,比賽是消耗的觀念,擔心比賽會影響到訓練的系統性。就目前的現狀而言,中國田徑運動員普遍缺乏國際比賽經驗,尤其缺乏世界大賽經驗是不爭的事實。在雅典奧運會上,中國的52名田徑參賽選手中僅有14人正常發揮了水平,占總人數的27%。在第十屆赫爾辛基世錦賽上,中國共派出35名選手參加22個項目的爭奪,遺憾的是有多名選手僅僅參加了預賽,便尷尬地離開了賽場。在世錦賽上交了白卷的中國選手竟達10人,超過參賽總人數的1/4。盡管各個田徑單項具體情況不盡相同,但訓練應與比賽結合,應在高水平比賽中去檢驗、提高,的確是應該努力的方向。
二元訓練理論同時認為訓練大周期由體能訓練階段、專項訓練階段,以及中間的過渡階段構成。但長期、大量的準備期低強度訓練容易使運動員形成疲勞,特別是神經系統的疲勞,導致訓練機械化,阻礙了訓練朝著更高的水平發展。并且 這種低負荷、低強度的訓練很難提高項目所需要的專項素質和能力,也無法符合和滿足比賽的要求。在中國田徑運動員身上,還存在如下現象:運動員在國內狀態還好,到國外正式比賽就不行;預賽或及格賽發揮還行,但隨著比賽的繼續進行就發揮不出應有水平,甚至成績越比越差。這都是因為平時的訓練沒有圍繞專項而展開,缺乏高強度或連續大強度的訓練,導致運動員到正式比賽時,生理和心理都無法適應這種連續的高強度刺激。
2.一元訓練理論與謝文駿的訓練實踐
2. 1 一元訓練理論
一元訓練理論認為:體能和技術是同一本質的不同表現,元因素只有一個。訓練進步的基本原理是體力波的涌現;具體訓練的收效,有正、負兩種可能性;即使是正效的訓練,也具有正、負兩種作用。相對于 體力波涌現規律而組成的訓練小周期(一般歷時幾天至一周),是訓練安排的基本框架,它是爭取成績進步的基本結構。通過一個個成功的訓練小周期,可以實現運動成績的滾動式提高。運動員一生從開始運動實踐到退役,形成運動訓練全周期。
2. 2 謝文駿的訓練實踐
謝文駿的訓練安排較好地體現了以質量為中心的原則,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擺脫了傳統周期論的束縛,從冬訓( 準備期)開始改變過去那種大周期、長節奏、低質量、大運動量的訓練方法,采用小周期、短節奏、多課次( 適當減少每堂課的負荷量)、高質量的安排方法,使劉翔從冬訓起就一直保持較高的穩定狀態。同時,注重在訓練中解決實際比賽中需要解決的問題,不浪費時間進行那些低效的重復勞動,使機體通過高質量的訓練得到足夠而又恰當的刺激,決不人為地追求一個階段(比如訓練期)的特大刺激和另一個階段( 如比賽期)的大幅度調整。二是堅持以賽促練,賽練結合。謝文駿的訓練年限雖然不長,但近幾年參加各類比賽的次數是中國運動員中最多的之一,特別是2014年他參加上海鉆石賽、國際田聯世界田徑挑戰賽北京站的110米欄大賽中連奪兩冠,時間間隔僅短短三天。孫海平認為,在上海站比賽中謝文駿之所以能有上佳表現,除了良好的心態外,還因為這半年來他一直不斷地改進弟子的過欄技術。孫海平教練也曾表示,運動員達到了一定的水平之后,訓練水平要維持在一定的高度上,不能夠起伏過大,大起大落,否則又要花很多精力和時間去重新調整。而且,這樣起伏過大對運動員的整個成長和提高專項成績是不利的,會帶來很多不利因素。這實際上就是對二元訓練理論的否定。因為二元訓練理論認為,訓練安排的基本框架,是由體能訓練階段、專項訓練階段以及中間的過渡階段構成的 訓練大周期,它歷時幾個月到全年不等。經過一個訓練大周期,才能獲得成績進步的一次偶然機會。它將運動訓練過程中準備期、比賽期和恢復期分別與競技狀態的獲得、保持和暫時消失三個階段相對應,負荷強度和負荷量在各時期的安排差異性較大,不利于保持較高的訓練水平。孫海平教練對謝文駿的訓練,與一元訓練理論是相符的。
3.結論
謝文駿的成功除了自身的良好條件外,與科學的先進的訓練方法是分不開的。田徑項目要取得好成績,必須要以科研作支撐,必須要有一大批潛心研究業務的教練員和科研人員聯合公關。劉翔、謝文駿的成功,是積極探索和實踐新的訓練理念的結果。一元訓練理論在當今的國際大環境下,具有重要的指導和實踐意義。面對2016年里約熱內盧奧運會,我們任重道遠,只有破舊立新,大膽實踐創新,我國的田徑運動才能煥發出新的可持續的強大生命力。
參考文獻
[1] 陳小平.德國訓練學熱點問題研究述評[ J]. 體育科學,2001( 3).
[2] 茅鵬.一元訓練理論和中國體育的第二次飛躍[ J]. 體育科學,2004(2).
關鍵詞:工科學生;畢業設計;人才;畢業生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12-0180-02
一、高校畢業生與社會人才需求的差距
畢業季百萬高校畢業生涌入到人才招聘市場,為謀求一個良好的工作而日夜奔走,但同時電視求職類節目中各招聘者大呼千里馬難求。造成供求紊亂局面的主要原因是高等院校培養出的人才同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1,2]。大學生在接收四年的全面且規范的高等教育后,無論知識還是素質層面都有了顯著的提高。但據多數進入企業的應屆畢業生反應,對職場中的基本常識和工作中必需的職業技能缺乏了解;學院所學知識在工作應用少;理論脫離實際,動手能力差,這些束縛了他們工作后的發展。進入企業后往往需要重頭開始學習。同時,企業反映畢業生能力與企業需求有差距。從校園到社會企業銜接不當,是產生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
二、工科學生本科畢業設計現狀調研
畢業設計是學生從校園走向社會企業的一個重要過渡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培養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如何將所學知識轉換為有社會價值的生產力;縮短進入社會、企業后的適應期;為今后的順利工作積累經驗。因此完善畢業設計成為高等教育的一個重點。通過調查分析整理多所高等院校的工科畢業設計情況,了解到目前畢業設計(論文)總體質量普遍較高:綜合性設計在原理上創新性較高,具有較高的工程應用價值,解決了實際問題??傮w情況如下[3,4]:畢業設計(論文)分為綜述類、研究類和設計類三大類。畢業設計分為開題、中期檢查及論文答辯三個環節。開題包括選題、制定工作計劃、調研和搜集有關資料及文獻閱讀。為確保畢業設計及時保質保量的完成,學院在畢業設計中期組織中期檢查。同時畢業設計中也存在一些問題:研究類畢業設計過分強調機械制圖的作用忽略其他工程能力鍛煉形式,設計類畢業設計產品設計過程單一、片面與企業需求脫節,設計類畢業設計機械制圖的繪制方式過于局限。下表中列出了國內多所工科院校畢業設計中研究類和畢業類畢業設計要求對比。
三、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1.增強研究類畢業設計工程能力訓練的全面性。研究類畢業設計,以攻克技術難題為出發點在設計、組織實驗的基礎上,對實驗結果進行比對、分析,最終解決實際生產生活中的技術難題。研究類畢業設計的工程基本訓練包含實驗、系統調試、工程實踐、機械制圖等。機械制圖不是工程基本訓練的唯一方式。對于選擇研究類畢業設計的畢業生,今后工作用到機械制圖的領域很少,而且機械制圖能力在本科教學和課程設計中已經得到訓練,因此,在畢業設計中將機械制圖作為強化實踐能力的主要手段浪費了學生的時間和精力。理論分析計算、實驗研究和設備使用與調試或計算機軟件使用,這些是科學研究和工程技術的基本,也是今后工作的重心。因此研究類畢業設計應將工作重心轉移到試驗臺架的搭建,實驗測量、系統調試、工程實踐這些同樣能鍛煉學生實踐能力的工作上,強化工程能力訓練的全面性??梢愿鶕嶋H情況將工作量和成果的學術意義作為工程基本訓練量化的衡量標準[5]。
2.強化設計類畢業設計產品開發流程的完整性。設計類畢業設計,根據實際應用要求設計某些機構或設備實現特定的功能,整個產品開發過程是一個完整的系統體系。但是很多工科的畢業設計一般是是先按照設計要求畫出圖紙,然后再根據圖紙寫出約1.5萬字的說明,這與企業產品設計流程概念相違背?,F代企業的產品設計開發中采用的是V模式設計流程[6],開發過程大致包括:市場定位,需求分析,功能需求建立,系統設計,結構設計,三維實體仿真,功能測試、驗證,系統測試,驗證,出二維零件圖,制造。工科畢業設計強化的只是產品設計中的工作圖設計這一環節。學生進入產品設計領域還是零基礎,需要重新學習。故設計類畢業設計應該從市場需求出發,強化產品開發流程的完整性,熟悉產品開發流程的各個環節。
現代社會掌握先進技術,富有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高端技術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傳統應試教育下培養出的人才同社會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畢業設計是由校園到社會的過渡階段,是培養創新能力,獨立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是縮短這一差距的必要手段。因此為了滿足社會人才需求,對工科本科學生畢業設計提出以下建議:首先,增強研究類畢業設計工程能力訓練的全面性,研究類畢業設計應將工程能力訓練的重心轉移至試驗臺架的搭建,實驗方案實施、試驗系統調試、工程實踐上;其次,強化設計類畢業設計產品開發流程的完整性,設計類畢業設計應該從市場需求出發,強化產品開發流程的完整性,使學生熟悉產品開發流程的各個環節;最后,提高設計類畢業設計的機械制圖方式的靈活性,工科院校設計類畢業設計應靈活掌握手工繪圖、二維計算機輔助繪圖和三維實體造型三者的比例,提倡使用計算機繪制方式,不必拘泥于圖紙的數量和形式。
參考文獻:
[1]沈頌華.淺析社會對工程技術專業人才需求的多樣化與高等學校工科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D].第二屆全國高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上冊),2004.
[2]陸英杰,婁華.改革專業教學與社會人才需求對接[J].科技信息,2010,(5).
[3]李海志,譚海鷗,董超俊.產學合作與工科專業畢業設計,高等工程教育研究[J].2004年01期.
[4]吉林大學畢業設計(論文)管理辦法,北京航天航空大學畢業設計(論文)實施辦法,清華大學本科生綜合論文訓練教學管理辦法,哈爾濱工業大學畢業設計(論文)教學大綱,西安交通大學畢業設計(論文)實施辦法,四川大學畢業設計(論文)教學大綱,哈爾濱工程大學本科生綜合論文訓練教學管理辦法,中南大學畢業設計(論文)管理辦法,華中科技大學畢業設計(論文)工作條例
【關鍵詞】生物工程畢業設計(論文)多元化
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是工科高等院校教學計劃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教學環節,占用一個學期,達大學教育階段的八分之一。這一教學環節能培養學生查閱文獻資料、使用各種工具書、應用計算機、外文翻譯、工程設計與科技論文寫作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調研能力、實踐能力、動手能力、社交能力,同時通過畢業答辯培養和強化學生的材料組織能力、講演與口頭表達能力、反應敏捷能力。東北電力大學生物工程專業的教師經過多年的教研總結出:這些培養目標僅靠在校園里苦讀書本、紙上談兵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要提高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加學生就業的機會,只有到社會實踐中去,走學科交叉、產學研合作辦學之路。
一、改革的措施
1.采用多元化畢業設計(論文)模式進行個性化培養
將參與畢業設計(論文)的學生分為考取研究生進一步深造型、簽約就業型和自主創業型三類。根據不同類型學生特點,進行個性化培養,指導教師有針對性開題,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并結合自己的畢業去向選擇合適的畢業設計(論文)題目;也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提出新穎創新的畢業設計(論文)題目,由專業教師把關審題;也可支持學生到就業單位或實習實訓基地做畢業設計(論文),可使學生受到正規的科技開發訓練,熟悉未來工作單位的環境和要求,提前完成由學生向工程技術人員的角色轉換;支持學生參與大學生"綜合性、設計性、研究性、自主開放型"實驗項目的研究,參加大學生節能減排等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為日后的就業、創業和研究生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支持考研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課題,提前進入研究生課題的研究。這些措施能極大地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對增強我校學生的社會競爭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建立和完善獨具特色的多元化畢業設計(論文)聯合指導企業基地
積極探索與企業聯合開展科學研究、產品開發、共建研究等產、學、研合作模式,企業借學校人力資源進行研發工作,學校利用企業條件培養人才,互利互惠,建設一批工程實踐基地,形成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學生作為生力軍,直接參與工藝設計、產品研制、科技開發工作,鍛煉了學生的工程能力,形成了特色。我校地處各大類企業門類齊全的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吉林省,有優越的校企聯合優勢和校企合作傳統,同時,各企業中的工程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很多是我專業的畢業生,因此可依托本地建立多元化畢業設計(論文)聯合指導企業基地,在培養一批校外兼職指導教師同時,也解決了教學設施和工程訓練場地不足及到企業實習只能以參觀形式進行的困難,為學生工程能力的培養提供了有力的硬件支撐和保障。
3.建立和完善實效顯著的校內工程訓練基地
利用校內資源條件,發揮學科優勢,依托我院學生科技園、應用化學特色專業、省水處理實驗中心組建了培養學生工程能力的校內工程訓練基地,為畢業設計(論文)的順利進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4.對校內指導教師進行工程實際能力再培訓,增強題目的工程實用性
近幾年,我專業引進了一批青年教師,他們的學歷高、綜合素質高,但沒有工廠企業工作的經歷,缺乏深入的工程背景。因此,每年安排青年教師在學生到單位進行畢業設計(論文)過程中也下到企業鍛煉,親身體驗工程實際和生產管理運行過程,積累工程經驗,既可提高他們的理論教學水平和科學研究水平,同時,也能提高畢業設計(論文)的指導水平。
5.建立可操作性強的質量保證和評價體系
針對不同方式的畢業設計(論文)情況,制定相應的工作計劃要求及聯合指導協議書等教學文件,以保證畢業設計(論文)的有序進行。為考核學生的培養效果,制定了學生畢業設計(論文)質量評價內容和指標體系,提出了評價的操作及過程控制方法。在畢業設計(論文)中實行10~15%的末位復審制,保證了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
二、改革的可行性
"學科交叉、產學研結合"畢業設計(論文)新模式的研究與實踐是一種有益的嘗試,它是教師的一種自覺需求,教師既可以尋找科研立項課題,也可為企事業單位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同時在為社會服務的過程中,學習生產新技術,反過來又促進教育質量的提高,最終為教師提供了一個施展才華的更加廣闊的空間,有利于高校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形成。
這種模式也是學生渴望的,學以致用,用才是學習的終極目標。一方面考研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課題,提前進入研究生課題的研究,激發學習的積極性,也提高了我專業研究生的綜合素質;同時有計劃地指導學生在畢業設計(論文)過程中申請校級、市級、省級乃至全國的自主創新科研項目,參加大學生節能減排等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另一方面企事業單位委托的課題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學生真題真做感興趣,更易激發他們的創新潛能,培養合作和團隊精神,提高綜合素質;同時,企業在這個過程中也能了解到學生的真實情況,及時與優秀學生簽訂就業協議,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人才流失,增加了引進人才的可靠性,節省了培訓費用。
通過這種模式的實踐有效地緩解了我們專業實驗資源不足的問題,充分利用企業或科研院所的實驗設備作為學生畢業設計(論文)實驗的有益補充,能有效地緩解學校因擴招而造成的資源緊缺的狀況,提高了企業與科研院所實驗設備的使用價值。
三、結束語
這種新模式的研究與實踐有利于造就優秀的應用型本科人才,可全面提高我專業的教學質量,是我專業教學改革的方向,符合高等教育綜合化的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冀滿祥.本科畢業設計(論文)質量控制的實踐與思考[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4):142-143.
[2]李衛祥.高校本科畢業論文教學改革探索[J].太原大學學報,2005,1(6):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