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18 12:15:11
序論:在您撰寫教育與管理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2組患者教育內容相同。對照組以住院部健康教育宣傳冊為基礎,科室自行設計“腫瘤化療患者健康知識調查表”,調查表內容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患者的一般情況,另一部分是相關疾病的健康知識。在患者入院第1天將調查表發放給患者,說明每項內容,以打勾方式填寫?;颊咛顚懲戤厡⒋吮矸湃雮€人護理病歷[2]。根據調查表評估患者情況,根據患者需要給予講解和指導。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行家屬同步教育模式。①初步評估。了解患者家屬與患者的關系及對患者的關心程度,了解患者對社會支持的需求程度。通過健康知識調查評估患者對化療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了解患者家屬對護理知識的掌握程度。②做好患者家屬的心理疏導。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患者家屬講解心理和情緒對疾病的影響,指導患者家屬如何應對壓力,減少焦慮情緒,鼓勵患者家屬多關心患者,給患者以情感支持,為患者提供疾病的治療及生活上的照顧,以減輕患者的副反應,提高療效,使其以樂觀、平和的心態順利完成化療。③講解相關疾病知識進行家庭護理健康指導。根據調查表評估患者家屬對化療相關知識的了解及需求,耐心講解化療藥物常見毒副反應的預防和應對方法、化療期間的注意事項;指導患者家屬幫助患者進行功能鍛煉,指導患者家屬在生活和飲食上對患者照顧。指導患者家屬盡量滿足患者的口味,做到飯菜多樣化。囑患者禁食刺激及辛辣食物。鼓勵患者多吃水果和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食物,多飲水,少食多餐。正確的家庭護理,可降低治療引起的不良反應對患者的身心損害。具體教育方法如下。①患者入院當天,值班護士在電腦上登記患者相關信息,建立患者病歷。由責任護士為患者提供全面、有效的護理,與患者家屬一對一雙向溝通進行有計劃、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講解相關健康知識,指導相關健康技能,提供化療相關知識等。每天利用早、午間查房的機會對前一天進行健康教育的內容及時評價,再根據患者及其家屬需要進行評估、教育。每天進行健康教育后,讓患者和其家屬在調查表上分別簽字。②組織患者參加醫院癌友協會舉辦的病友座談會,讓病友之間互相交流經驗。③為治療間歇期的患者實施延續護理,通過電話隨訪,為患者在自我護理中出現的便秘、嘔吐等問題及時提供咨詢服務、心理疏導等。④告知患者和其家屬日間病房電話號碼以及主管醫生、責任護士手機號碼。所有聯系電話保持24h暢通以應對患者院外緊急情況。建立急診、轉科綠色通道,保證日間化療患者出現嚴重化療毒副反應后,能急診處理和及時轉入原治療病區治療等。
2出院后隨訪
2組患者出院時均建立隨訪資料卡及檔案。隨訪方式為電話或短信隨訪。電話隨訪時間采用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醫院護理人員對出院患者每周進行1次電話咨詢指導。有健康問題的患者可隨時進行電話咨詢。隨訪內容:①了解患者化療后的反應,針對患者病情進行用藥、飲食、活動、休息、鍛煉、定期復診等多方面的指導;②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對情緒緊張的患者給予心理疏導;同時對觀察組家屬進行隨訪,鼓勵患者家屬繼續按要求做好患者的支持與幫助工作,跟蹤了解和反饋患者情況。
3評價方法
對2組分別干預6個月后,采用歐洲癌癥研究機構與治療組織針對腫瘤患者制定的生活質量核心量表(EORTCQLQ-C30)[3]進行生存質量測評。此量表包括1個整體生活質量量表和5個功能量表,即軀體功能、角色功能、情緒功能、認知功能、社會功能。所有項目評分0~100分。調查時,先向患者及其家屬解釋調查的目的及填表方法,然后根據患者的情況讓其獨立完成填寫,當場收回問卷。對患者有疑問的地方,調查人員予以解釋與指導。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1.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將2組所得分數用均數±標準差(珚x±s)表示,采用t檢驗。干預后,觀察組各項生活質量指標得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見表1。
4討論
教育管理是一個很大的概念,包括教育行政管理和學校管理,而我國又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不同地區的教育有不同的特色和問題,不可一概而論。因此,教育管理非一人之力或是幾個人的力量可以做到,需要一個強大的團隊,而這個團隊又按照地區被分散到全國各地,如果按照傳統的管理模式,一旦下級有什么想法就需要通過一層一層上達到決策層,然后決策層給出建議和看法再一層一層傳達下來,一來一回浪費大量時間不說,還會錯過最佳實施時機。所以,對于教育管理來說,松散式管理模式是非常適用的,下面我們就來具體探討松散式管理在教育管理組織上的運用。首先,按照省、市、縣的行政區劃將教育組織逐級劃分,如果把我國比作一個企業,那么下面這些教育管理組織就是一個個子公司。每一級只對下一級教育管理組織負責,而不對下級的下級負責,上級組織只對下級組織在全局進程方向上進行一個大致的指引,下級具有更加靈活主動的自主管理權,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在不影響大局的前提下自主安排自己的工作,實現機動化管理。其次,每一級教育管理組織可以尋求當地相關單位、機構和個人進行合作,例如:學校、出版行業、教師協會、教育領域專家學者等,力求通過民主智囊團的力量更好的認清當前教育存在的問題,從而提出更加切實可行的解決措施,共同促進當地教育管理的發展。第三,引進外國先進教育管理理念,組織專家學者和社會有識人士,在全國各個省會建立健全教育管理研究機構,依據當地教育行業的實際情況探究合理可行的解決措施,為教育管理工作在不同地區的實施提供強大的理論支撐。第四,運用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將全國各地的教育管理工作聯系起來,及時進行不同地區之間的教育管理問題交流溝通,在松散的表象下實現內在的靠攏。并通過公開的信息網絡征求全國人民的意見,共同參與到教育管理的大事業中。第五,在教育管理組織的人員結構上,要以開放的胸懷接受多元化的人才,可以是行政工作者,可以是專家學者,也可以是普通百姓代表,每個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議和看法,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也許普通百姓看到的反而往往是其他人無法看到或者忽視掉的重要問題。
2柔性化管理概述及其在教育管理職能上的運用
2.1柔性化管理概述
柔性化管理是一種以人為中心的新型“人性化”管理理念。柔性化管理建立在人類心理和行為規律研究的基礎之上,通過一些具有親和力、感召力和情感性的管理手段充分迎合人類的心理,從而讓其自主的將組織的意志力轉化為個人的自主行動力。柔性化管理是管理的高級階段,可以通過一些非強制潛移默化的影響來激發個人的內在動力,往往可以花費更少的精力達到更好的效果。柔性化管理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可以體現個人的價值,從而提高其工作主動性和積極性,還能夠創造和諧民主的工作環境,讓員工之間實現良好的信息溝通,從而確保重要信息的暢通無阻。下面我們就結合教育管理的特點談談柔性化管理在教育管淺析教育管理組織的松散性和職能的柔性化彭朋摘要:隨著我國教育行業的不斷發展,管理理念的不斷創新和管理水平的逐漸提高,教育管理日益受到社會各界學者和人士的關注和重視。本文將以教育管理的組織和職能兩個方面作為研究出發點,引出松散式管理和柔性化管理這兩個概念,并探究其在教育管理職能上的運用。
2.2柔性化管理在教育管理職能上的運用
教育管理的五項職能我們已經在第一部分進行了一個簡單介紹,那么如何更好的實現教育管理的相關職能呢?柔性化管理將會在實現教育管理職能上發揮重要作用。柔性化管理在教育管理中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教學模式柔性化、組織結構柔性化、激勵機制柔性化和績效考核柔性化。首先,教學模式柔性化是指要采用更加多元化和趣味性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來激活課堂氣氛,達到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有效溝通。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是單一的老師教、學生記的“填鴨式”教學,是一種單向的缺乏互動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十分機械枯燥,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教育管理中,首先要將柔性化管理落實在教學模式改革中,通過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例如:情景教學法、懸念設置教學法、激趣法等,結合多種多樣的教學工具,例如:實驗設備、多媒體設備等,讓課堂教學氛圍更加和諧愉快。其次,組織結構柔性化是指摒棄復雜森嚴的金字塔型組織結構而采用簡單明了的扁平化組織結構,讓部門之間、員工之間的信息傳遞更加方便快捷,同時也讓組織內部工作人員之間的相處更加和諧,從而更好的進行分工和合作。所以教育管理者要淡化權利主導意識,更多的強調平等和民主。第三,激勵機制柔性化是指要靈活運用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來激發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熱情。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開始更加重視精神上的滿足,工作是其體現人生價值的重要渠道,通過工作取得的成就感和滿足感是無法通過金錢和物質進行衡量的,也是金錢和物質無法取代的,所以對于優秀的教育工作者,要通過精神激勵和物質激勵結合的方式來最大程度激發起工作熱情。第四,績效考核柔性化是指在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情況進行考核時要綜合多方面的具體情況,結合考核對象崗位的特點,制定靈活多樣的考核機制。因為教育工作是很難通過量化標準進行考核,如何通過固定的標準來對其進行考核,必然會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從而嚴重影響教育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作性。所以,教育管理者要針對教育工作者制定一個長期考評與年度考評相結合、定性考核與定量考核相結合、教學工作與科研任務相結合、自我測評與同行測評相結合的柔性化績效考核機制。
3小結
1.職業面臨著國際競爭的淘汰與選擇世界變了,變得沒有一成不變的模式,變得必須用國際通用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它使的必須打破國內市場競爭的圈子走向國際市場。競爭范圍的擴大和競爭速度的加快,都將給中國的職業變換提供充分的內動力。
從國際市場來看,以知識含量密集為特征的新技術和第三產業將取代傳統成為主導產業;腦力勞動逐步取代體力勞動將成為主導趨向,從而加快了職業更新的速度。美國在過去的15年中淘汰了8000種職業,同時誕生了6000種新職業,白領階層已占勞動力的59%,藍領僅占29%,知識更新速度加快,每年的淘汰率達20%,技術的周期壽命只有5年。職業在此變化的下也不斷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
然而,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尚處于起步階段,傳統產業仍為主導地位。1994年,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值占工業總產值的8.3%,計劃到2010年達到25%,這僅是發達國家的現有水平。我國現有職工1.2億,35歲以下的青年職工約8000萬人,其中初級工占80%,中級工占19%,高級工僅占1%。我國正處于經濟結構調整時期,落后的產業和技術必定要被淘汰。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需要解決兩個方面的:一是要在提高我國勞動者素質的基礎上面向國際市場發展經濟,二是要解決現有勞動者的就業與再就業問題。
2.國外發達國家職業教育的成功經驗值得借鑒國外發達國家的職業教育專業化傾向明顯。澳大利亞有培訓和繼續教育學院287所,承擔了全國90%的職業教育和培訓任務。大中型的培訓機構除開展本企業的職工培訓外,還通過競標參與勞動力市場計劃的培訓,私營培訓機構也積極參與各種教育培訓。目前,澳大利亞已形成了由100余家集體培訓公司組成的全國性培訓,每年有17000余名青年接受培訓,3000余家小企業受益。日本企業教育受終身教育思想的影響,更加豐富。日本的職業教育趨于人才培養的個性化與體系化。美國的職業教育能夠迅速對當地勞動力需要作出反應,使其課程設置、培訓項目和教學跟上技術發展步伐。我國的職業教育應不斷研究國際職業與國際職業教育發展的動態,并以此為借鑒制定職業教育計劃,才能更快發展。
二、我國職業教育面向世界的局限
1.落后的體制和機制束縛職業教育發展面對職業教育市場的挑戰,政府和市場尚沒有達成有效的統一,現有政府的職能對職業教育還有相當程度的束縛力,如硬性要求職業教育必須達到50%--60%的比例。這種忽視具體地區差異的指令,易于造成職業教育脫離實際,產生教育、效?quot;兩張皮"的后果。
2.觀念上的偏差是造成職業教育發展滯緩的重要因素過去,中國人是很重視技藝的。素有身懷絕技而走天下之說。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撲面而來的知識經濟,人們追求管理型、高新技能型人才的意識逐步強化,認為只有達到這樣的高度才是一個真正的人才,因而不屑于接受職業教育。再者,的分配機制不健全、不合理,使得技能人才沒有相應的社會地位,致使他們失去了繼續接受職業教育的信心。當人們對職業教育缺乏興趣的時候,職業教育必遭冷落。
3.國外人力資源開發機構將對我國職業教育產生沖擊
中國入世后,隨著國外更多人力資源開發公司進入中國市場,瞻前而實用的教育培訓觀念和措施將贏得用戶歡迎。而目前我國的職業教育體制仍然具有很強的傳統性,辦學規模、管理方式、招生渠道、收費標準等基本沒有脫離傳統約束。由此帶給職業教育的挑戰會出現兩種情況:一是及時借鑒,開拓求新,跨越式發展我國的職業教育,迅速縮短差距;二是迫于應付,無法與之競爭,以至于被擠出人力資源開發市場。
4.傳統的職業教育現依然是發展職業教育的瓶頸在傳統職業教育制約之下,我們還是從簡單的從業需要之角度來確立職業教育原則,讓接受職業教育者掌握一門技能。這種教育思想沒有看到當今世界發展之迅速,技能人才不斷提高自己之重要意義,從而忽視了培養全面發展型人才的迫切性。國外發達國家以人為本的職業教育傾向不僅使受教育者從中學到了技能,而且突出地發展了自我,提高了開發創新能力,增強了工作責任感。我國的職業教育應該在尊重受教育者、服務受教育者、滿足受教育者個體要求方面形成著力點,培養跨文化、跨學科的全面發展型人才,采用國際慣例設置教育培訓的評估標準,以期我國的職業教育走向國際化軌道。
三、加強我國職業面向世界的舉措
1.在職業教育各個層面加強國際交流各級職業教育學校和機構,在職業教育目標的確定、和形式的設計等方面應以國際標準作為參照,注重國際職業教育的趨勢。職業教育必須加強與世界各國的交流,積極與發達國家采取多種形式的合作,進一步了解發達國家的職業教育、現狀和優勢。職業教育機構和學??刹捎们‘數拇胧﹣順淞⒆约旱膰H形象,政府應幫助職業教育機構和學校樹立這一形象,從發達國家中汲取有利于發展我國職業教育的經驗。
2.開展以知識和技能為基礎的、適應國際勞動力市場需求的職業教育我國的職業教育應致力于為學生擴大國際生存空間,讓學生畢業后適應國際勞動力市場需要。課程的開設應是適應國際市場豹通用課程;鼓勵教師和學生到國外接受培訓和工作實踐,獲得在國外、生活和工作的經驗,同時,加快參與國際互聯網上的職業教育活動,為學生的國際化教育增加機會;在課程的設置中,加強國外知識、語言和文化的含量,促進教師和學生熟悉相關國家的語言和文化;建立多國姊妹學校、合作公司,開展學生、教師互換交流和實習活動。
3.引入信息交流技術(ICT)
每個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都不相同。不同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以及自身的閱歷、知識經驗等決定了每個個體在認識問題上的差異性。這種差異性在客觀上影響學生的學習行為和班集體目標的實現效果。因此,為了使學生正確認識學校班級制定的各項規章制度的意義,達成共識內化并去自覺遵守就需要通過充分、有效的溝通。協調各方不同意見,達成共識。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加強師生間的心理溝通交流。在制定班級建設發展目標、班集體的各項規章制度時,應該民主的由學生參與。教師可以通過建議箱的設立,收取學生對班級建設的建議,小組討論后選派代表提出主要建議。共識的達成首先就是認同,學生只有親自參與思考商討確定才能使他們意識到到自己的職責,自覺地擔負起建設班級的重任。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增強了,把自己當成班級的主人也就做到了魏書生《班主任工作漫談》中所說的:“讓每位學生都能在班集體這個溫暖的大家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不用別人管理,自己約束自己。
二、“親其師而信其道”,良好的師生關系要從“心”開始
中學時期的學生正處在青春發展期,正是他們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初步形成的階段。他們有自己的想法,但同時又很幼稚不成熟。若教育管理者不走進學生心靈,不經常與學生進行思想交流,很難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疏于對學生的情感溝通就不能準確進行教育與管理,久而久之,與學生的隔膜越來越大。教師要與學生平等的相處,尊重學生,用情感來感化學生。也要注意方式和技巧,切忌高高在上,詢問敷衍,要真實的面對學生,這樣學生才會坦誠地說出自己的心里話。當學生成績下滑時,不要不問原因一味批評,可以和學生坐下來聊聊最近學習遇到的困難,共同分析找到問題所在。當學生情緒低落時,撫慰鼓勵,幫助他走出情緒的低谷。當學生在班級管理工作中遇到困難時,反思工作方法的有效性,一起研究改進策略,以便有效實施。作為教師,威信不是靠強勢就可以樹立的,與學生坦誠相處,讓他們感到溫暖,使他們對老師有親切感,自然會對教師格外的尊重。這樣學生也會對班級產生依賴感,自覺地在班級這個“大家庭,小社會”中擔任起自己的角色。
三、抓住學生心理特點,激發學生的內驅力
人來自于自身內部的力量一旦被激活,其潛能是無限的。學習抓住內驅力,激發學習熱情,事半功倍。在學生教育管理上也要抓住他們的內心特點,有的放矢。教育管理應該運用各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幫助學生實現內在的自我肯定。認識自我,審視自我。這就需要教育管理者客觀的幫助學生,然后采取激勵教育。對于羅森塔爾效應教育者都不陌生。皮格馬利翁效應(PygmalionEffect)指人們基于對某種情境的知覺而形成的期望或預言,會使該情境產生適應這一期望或預言的效應。教學實踐證明教師的期望和肯定給了學生巨大的學習推動力。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較高需求是尊重,最高需求就是自我實現。所以,利用勵志的事跡去激勵學生,用鼓勵的話語評價學生,創造條件讓學生實現自我價值,贏得肯定,都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充滿自信,這更有利于班集體的管理。
實現有效心理溝通的一個重要保障就是要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輔導。當今的學生沒有經歷過大的挫折和困難,加之來自社會,學校,家長各方面的壓力,使得學生的心理十分脆弱。教育管理者要及時的發現問題,幫助學生疏導緩解壓力,解決困惑,建立起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教師可以通過班級活動來進行心理輔導,組織召開心理健康主題的班會,開展課外活動,比如挫折教育等。教師要一視同仁,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營造良好的溝通交流的環境。班集體內的人際關系,即同學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應融洽和諧,為有效的心理溝通奠定基礎。
四、總結
人文精神的實質是對人之為人的思考,其核心是如何做人。也就是說,如何為人處世的文化就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核心內容就是崇高的做人的品質和報效祖國、獻身教育事業的進取心和責任感。它既非政治思想素質所能代替,也非專業素質所能囊括。愛因斯坦認為:僅僅用專業知識育人是不夠的,通過專業教育他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但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要使學生對價值有所理解并產生熱誠的感情,那時最根本的。對任何專業來說,教學內容不應當僅僅局限于學科范圍本身,還要在課堂上體現出人文主義教育精神。
數學是科學發展、人類文化發展的燈塔。數學,作為各級各類學校最廣泛的學習科目,數學教育的意義不僅見之于物,還應見之于人。數學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數學教育的價值首先應從認得發展方面去衡量。對所有研究和教授數學的人們來說,明了數學的人文精神教育價值是非常重要的。世界著名數學家福賽思以為“人類的崇高理想在各個時代和各個文明社會,一直激勵著人們在凡是能發現或獲得知識的領域尋求更多的知識。自從人類試圖得到系統化知識以來,這門專與數字和公式打交道的科學就以其自身的緣故被不斷地追求,因為人們可以從中得到無窮無盡的精神滿足和消遣。數學的誕生是世界各民族的光榮。任何一門學科都有它的功利性,而數學的功利除了教會學生掌握這門工具之外,還必須通過人文精神的培養,使學生學會怎樣做人,怎么立足社會。當然這不同于政治理論的灌輸,更不是對數學知識貼標簽,而是挖掘數學知識的思想內涵,將教育的內容滲透到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深層理解和消化數學知識的需要,那么,數學教育中包括哪些主要的人文精神培養的內容呢?下面從四個方面加以研究。
1、創造精神的培養
開拓、創新精神是人的創造性的體現。在競爭異常激烈的社會,只有那些具有開創進取意識的人,才不至于被時代拋棄;只有那些永不滿足,積極向上的民族,才可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拔蚁嘈艑W校出來的學生,到了社會上,不能自動解決問題創造生活,那么學生變為字紙簍,教育變為廢物。”“我認為人生之所以異于禽獸者,在其有無限的創造性?!眲撛焖刭|是人類最主要、最寶貴、最高級的素質,人類正是通過創造這條途徑來推動社會歷史前進的。一個具有高度創造力的人是利他主義的,精力旺盛的,刻苦勤勉的,百折不撓的。創造,它能使人獲得一種滿足感,消除受挫感,因此給人提供了一種對于自己以及對于生活的積極態度。致力于創造精神的培養和教育,乃是教育工作者最大的責任和義務,而要啟發人類獨有的這種高貴的品質,莫過于妥善利用數學教育。
前蘇聯著名物理學家卡皮查認為,培養學生創造精神最合適的學科是數學和物理??v觀整個數學發展史,可以說就是一種創造的演化史。如果沒有創造,沒有數學家的創造活動,數學就不會發展,歷史的時鐘將會倒退數千數萬年。貫穿于數學理論中的無限、非歐幾何、極限、變量、微分、積分、概率等等,無不閃耀著創造精神的萬丈光芒。就以無窮(或無限)的題為例,它“向人腦提出的挑戰,激發了人類想象力,是思想中任何其他單個問題都無法比擬的。無限顯的既生疏又熟悉,有時超出我們的領悟能力,有時又自然而易于理解。在征服它的過程中,人也砸碎了將自己束縛在地球上的鐐銬。而為了實現這一征服,需要調動人得一切能力——人的推理能力,詩一般的想象力以及求知的渴望。因此,數學對培養創造精神具有獨特的作用,作為數學教育工作者,只有充分展示數學知識的深刻內涵,實現對人的素質的培養,才能算是名副其實的教育家。
2、理性思維習慣的培養
“拋棄理性思維的傾向是群眾不安定和政治不穩定的標志?!崩硇运季S是一種歷史的、科學的、富有哲理的思考,是批判的思維,是求異或創造性的思維,是一種在更高層次上進行的道德推理。在數學教育中,數學科學是培養人們理性思維素質最有效的學科。數學是人類思維所能達到的最嚴謹的理性。正是通過數學,引入了理性,從此人們才有可能開始靠理性,而不是憑感覺去判斷是非曲直。由數學精神產生的這種理性、確定性、永恒的不可抗拒規律性等一系列思想,在人類文化發展史上占據了重要地位。
3、價值觀教育
價值觀是行動的基準。價值觀念的扭曲是當代社會存在的一個嚴重問題,由于物質欲望的膨脹和道德價值的失范,導致了部分青少年為一種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所左右。如何教育學生確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已成為整個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課題,而數學教育在某中程度上可以為學生提供一種正確的價值和意義的體系,從而有助于為社會提供一種正確的人文主義導向。
著名數學家陳省身說:“如果一個人的目的是名和利,數學是一條捷徑?!标愂∩斫淌跒榱酥铝τ跀祵W研究,曾堅決辭去去美國數學會主席職務。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在《述懷》中寫到,“學術權威似浮云,百萬富翁若敝履,為人民服務,鞠躬盡瘁而已?!辈⒂?950年拋棄在美國優越的生活和舒適的工作環境,回到百廢待興的祖國,投身于發展中國的數學事業。這些著名數學家的愛國主義精神,無不感人肺腑。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他們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有著無與倫比的激勵作用,這樣的目的應該始終在數學的教與學中牢牢記祝
4、踏實細微良好作風的培養
踏實細微、嚴肅認真、精益求精的良好作風是人的高尚品質的具體呈現。“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只有處處留心小事的人,他會忽略很多小事,他是不會成功的。小善不為,何成大善,細微之處,恰恰能反映一個人的精神面貌。1967年8月23日,前蘇聯著名宇航員費拉迪米爾·科馬洛夫,獨自一人駕駛聯盟一號宇宙飛船,經過一晝夜的飛行,完成了任務,勝利返航。但當飛船返回大氣層后,準備打開降落傘以減慢飛船速度時,科馬洛夫發現無論用什么辦法也打不開降落傘了。二小時后,在億萬電視觀眾的注視下,一聲爆炸,飛船墜毀,民族英雄殉難。造成聯盟一號墜毀的原因,就是因為地面檢查時,忽略了一個小數點,這場悲劇,也可以叫做對一個小數點的忽略。學習數學的人一定都會有這樣深切的體會,一個小數點的位置,倘若失之毫厘,必將謬以千里。這既生動的說明了自然規律如何,客觀公正而又鐵一般地起著作用,又說明了數學活動是何等需要嚴密謹慎,踏實細微、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因此,長期的數學訓練,對人的踏實細微的優秀品格的形成大有助益。
如何發揮數學的這種獨特的教育價值,并應用它來淳張我們的人格,加強人文精神的培養呢,筆者認為主要應遵循以下三個原則:所謂滲透性原則,就是說這種教育不能流于空泛的說教,教師應努力挖掘數學知識中的人文性內涵,把人文精神的精髓滲透到教育各個環節,內化到學生的心靈深出。
基于當前教育模式,結合人才需求分析,當前人力資源管理課程還存在著較多問題:其一,教學模式傳統落后。當前,人力資源管理課程仍舊習慣沿襲以往的教學模式,即以老師為教學主體,老師講學生聽,這并不能完全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只是讓學習者被動接受知識,他們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思維難以被激發和挖掘。其二,課程教學體系不完整。在當前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體系中,仍然是偏重于專業課教學內容,對于學生們的實踐能力沒有足夠的重視,在課堂實踐、專業實踐、社會實踐以及教學實習等多個關鍵環節并沒有有效落實,并未真正形成有效完整的人力資源管理課程實踐教學體系。其三,教師隊伍綜合素質不高。針對當前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的教師隊伍來言,其理論水平固然很高,但是在人力資源管理實際經驗和人力資源管理實踐方面還相對較為缺乏,因此,對于指導參加學習者開展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相關的實踐學習也產生了較大難度和一定限制。
二、深化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改革的方向重點
1.立足教育特征,樹立科學的課程開展理念。在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過程中,老師應當主動從主導者變為引導者,讓聽課者成為主體,充分發揮其主動性,激發其創造性思維和開拓進取意識。同時,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并重。人力資源管理應用性強,培養出的人力資源管理人才應兼具理論基礎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所以在管理課程中,也要注意基礎理論知識學習和實踐能力培養并重,真正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多能型人力資源管理人才。
2.以能力培養為課程重點。在人力資源管理課程開展過程中,要以能力培養為重點,不要過分劃分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技能課,注意整合課程資源。在課程開展中,注意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學好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在實訓基地開展課程,以期提高學習者的理論基礎和社會實踐能力,真正學以致用,學會、會用,使其擁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強大的社會適應能力,最終能夠全面實現人力資源管理人才的作用。
3.建立人力資源管理實訓基地。人力資源管理最終要落腳到實用上,其管理的對象形形,這對于人力資源管理人才的培養也提出了較高要求。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的開設要更多借助于實訓基地,讓學習者到企業中進行鍛煉,到一線去學習和成長。
三、立足教育特征深化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改革具體措施
(一)高等院校的教學和人才培養的現狀
1、教育管理理念的落后
與現在的教育管理理念相比較,舊的教育觀念基本是都是重理論輕實踐,重繼承輕創新,重專業輕素質,重知識輕能力。在舊的人才培養教育理念中,只是對于知識結構的重視,而大大忽略了學生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創新能力的培養。
2、課程設置單一
在舊的高校教育課程設置上,就相對比較單一和封閉,學生在校學習期間,除了課程上安排的內容以外,基本上很少有機會接觸到前沿科學研究,所以造成了學生的科研視野不夠開闊,創新思維不夠活躍,其學習的專業知識與社會對于知識的需求產生脫節的現象。
3、學生實踐能力不足
伴隨著高校的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學生的實習環節就顯得有效捉襟見肘,學生的實習的目的性不明確,實習基地的建設的不完善,實習單位的功利性很強等因素的影響,使學生很難對工作實踐有深入的了解,造成學生進入社會后工作能力不強。
(二)高等院校實施創新教學管理的根本意義
1、有利于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
最近幾年,各高校的招生規模不斷擴大,現在的高等教育從從精英教育轉變為大眾教育,輕素質、重學歷的傳統培養模式已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厚基礎、寬領域、多層次的復合型人才培養格局。在這種形式的影響下,高校必須進行教學管理的創新和改革,建立科學規范、靈活、開放、適應多種需求的教學管理制度和管理機制,加快教學管理的創新,以此來為培養的創新型人才提供基本保障。
2、有利于高等教育學校深化教學改革
為了適應新的市場經濟體制,高校的教育工作必須要做出改革。建立健全高校教育教學管理體系,有利于加快高校的教育管理的優化、創新以及合理配置教育資源,讓目前有限的教育資源能夠發揮其最大的作用,以此來適應現代高校的飛速發展的需要。
3、有利于改變忽視教學管理研究,教學精力投入不足的現狀
目前,大多數的高校都以知識為基礎的管理,在高校內部,聚集了大量的高水平的專業人才。而這些教師在市場經濟的影響下,過于專注提高個人收入,而忽視自己的教學工作,更有甚者要求學生幫助其完成與學習無關的內容。因此,加強對高校教師隊伍的管理已經勢在必行,這也有助于高校的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完善實踐教育管理制度,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高校的教學管理其根本還是為教學服務的,高校的教學質量管理同樣是為了高校能夠適應新形勢的變化。高校的教學管理的創新,就必須要充分掌握新形勢下高校教學工作的新變化和新要求,具體的有如下幾點:
(一)更新教學管理理念,樹立教育創新意識----為創新人才培養創造有利條件
高校的教學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者的主要工作,教學管理的質量直接會決定整個學校的教學管理質量和水平。
1、作為高校的教學的管理者,應該充分的強調師生的主體性,在高等教育的教學管理者,要始終堅持“以教師為本”、“以學生為本”,要將教學管理與育人、服務相結合。通過創新教學管理,創造出和諧、民主、自由的育人環境。最終能夠實現自我提高和管理,從而達到高等教育教學管理的最佳效果。
2、我們認為做為高校的管理者,應該改變以往的以知識掌握量的多少來衡量教學的質量的理念,要把學生的能力和素質,以及創新能力作為衡量人才質量的重要標準,在教學思想、教學制度、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及教學管理上面樹立新的協調、全面的可持續發展的創新型教學管理觀念。
(二)開展實踐性教學探索----營造有利于創新人才培養的環境和機制
市場經濟的發展是我們高等教學內容取之不盡的源泉,把高等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即豐富教學內容,而且可以形成一個開放的、完備的教學過程,來彌補學校教學的不足之處。
1、積極鼓勵大學生參與到學校組織的各項實踐活動,也可以自主尋找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各項社會實踐,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而更重要的是從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尊重知識、崇尚科學的意識,在實踐中使學生學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培養了堅忍不拔的毅力和戰勝困難的勇氣。
2、鼓勵和支持學生參與到教師的科研課題,或者是參加各類的科技創新比賽。如:大學生創新杯競賽、計算機網頁設計大賽、數學建模等等。多訓練、多參與,在實踐中就會學到多方面創新方法,以此提高科研的創新能力。
(三)遵循個性化原則,構建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模式
改革的創新總是和多樣性聯系在一起的,而多樣性又源于個性。正是有了個性,才使世界變得豐富多彩,創新因此才孕育而生。高等院校要培養學生的個性,首先學校要有個性,教學方案要有個性。
高等院校要根據自身學校的定位、學科結構以及辦學特色,制定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學管理方案。我認為,在新形式的要求下,我們應該把自己定位于“開放型、教學型、多科型”的復合型學校,積極為學生構建能力、知識、素質結構等多元化的培養方式,專注于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完善高校的多樣化人才培養模式。
(四)實行彈性學分制度,推行創新型培養模式
高校的教學管理的改革,必須重點遵循要面向社會的理念。任何的高等教育都要依據社會的需要而進行改革,它需要利用自己對于社會發展的反作用的功能,不斷調整學校的專業結構,推行教學的創新,以此來與整個社會的發展相統一,相協調,
1、為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高等院校實行彈性學分制度,可以放開專業選擇,實行靈活性和彈性的課程設置方案,可以讓學生進行自由的選擇課程和專業,根據自己的興趣和以后自己愿意從事的職業,來選擇專業課程。
2、改革人才的培養模式,實行彈性學分制度。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要充分認識到靈活的學分制對于學生的綜合發展,提升學生競爭力的一種很好的模式。在實踐教學中,把傳統的“施教”思想變成“求學”思想,以傳統的單向知識的傳授變成對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
(五)完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對于高等教育的教學管理的創新,培養創新型人才,學習就要制定和完善與教學質量息息相關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