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2 16:09:03
序論:在您撰寫對學校課程的建議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課程整合 課程改革 課程分類
中職學校只有進行課程整合,才能使課程模塊與崗位工作內容相對應,才能培養出受社會歡迎的人才。在實施課程整合時,筆者建議關注以下四點:
一、整合重點——技能課程
目前在中職學校,一般把課程分成三大類,即文化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技能課。前兩類課程內容由國家指定,有相應的國家規劃教材。第三類專業技能課程,雖然也有部分國家規劃教材,然而不同的地方政策、不同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的社會人文環境等諸多因素導致國家統一組織的新課程、新教材并不能完全滿足和適用于每個地區的職業教育。當前職業教育最核心的問題是專業與崗位不對接、課程和教材與職業標準不對接、人才培養質量不高等。這說明職校所教授的專業技能與企業崗位所需求的技能不適應。因此,應圍繞社會所需職業崗位能力,充分考慮專業所涉及職業的未來需求,將專業技能課作為課程整合的重點。
二、整合對象——崗位技能
由于我國各地經濟發展還很不平衡,各地相同職業崗位的內容與要求存在差異,因此整合專業技能課程的內容時,在國家統一的課程標準的基礎上,還要充分考慮當地職業崗位要求。一方面,以國家職業標準為基準,根據當地經濟建設的發展對從業人員的工作能力水平的要求,將當地崗位能力所涉及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知識和技能融入課程中。另一方面,在完成工作任務時,通常不會只運用到單一學科的知識,而是會超越學科的界限,調動適當的知識和技能來解決問題。雖然這些知識與技能的內容差別很大,不屬于同一知識體系,但是它們都屬于這一崗位的能力要求,必須要讓學生掌握。因此,要把為完成某一工作任務的知識和技能整合起來,減少知識和技能之間的隔膜,解決將知識和技能分割成各自獨立科目的弊端,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
三、整合要求——便于學習
在課程整合的內容安排上,不是簡單地把知識拼湊在一起,也不是對課程內容進行簡單取舍,而是根據社會崗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需要,從便于學生學習的角度出發。一般以某門核心課程為中心,該課程所缺少的知識,可向其他課程(甚至是跨專業的課程)借用。這種借用不是臨時缺什么借什么,而要講究整體性和系統性。即在對所選擇的內容進行整合時,按工作順序,把崗位任務或工作項目所涉及的相對獨立的知識、技能都整合在一個個學習單元中,形成一個個學習模塊。這樣就將學習內容置于模擬的工作任務中,學生在模擬環境中學習,比接收孤立零散的學科知識效果好。
四、整合成果——設計教學包
所謂教學包就是經專門設計,由多種教學媒體組成的新型組合式教學材料。包內一般有教材、教學參考書、教案、課件、視頻材料以及印刷材料等。
一、高校管理學專業課程教學改革面臨的問題
(一)具有實戰經驗的“雙師型”師資力量嚴重缺乏
“雙師型”教師既能勝任實踐指導工作,又掌握豐富的實踐教學理論,但現實是,高?!半p師型”教師占整體比重小,大量年輕教師一畢業即從事教學工作,缺乏實踐教學環節的專業訓練,自身尚不是行家里手,自然難以勝任相關的實踐指導工作,“重理論輕實踐”、“重講課輕實踐”難以避免。
(二)教材體系和配套課程體系建設落后
管理學專業課程教學除了自身主干課程教材外,還需要相應的配套課程體系給予支撐。許多高校管理類專業課程體系不健全,諸如課時設置不合理,課程內容選材脫離實際,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學規程等教學文件陳舊等問題依舊制約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效果的實現。
(三)實踐教學基地缺乏或管理落后
一方面,一些高校管理類專業教學沒有圍繞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來建設實踐教學基地;另一方面,教學基地功能單一,缺乏科學的組織管理,高校內部運行機制不健全,實踐教學評估和激勵手段不足,導致基地運行效果欠佳。
二、高校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對策與建議
(一)教育主管部門強化管理學專業教學體系的頂層設計
為了提高高校管理類專業教學的效果,建議相關教育部門從政策層面盡快制定強化管理學人才培養責任的有關框架指導和細則界定,充分調動管理學教學課程建設的積極性,提供可操作性的政策、法律支持,通過這種保障機制來改善運作機制,促進高校管理類專業教學課程建設建設相關機制迅速形成。
(二)高校方面需要積極推行相關舉措
1.優化管理學教學建設管理制度。成立管理學教學建設領導小組,由分管院領導任組長。學校配備專(兼)職管理干部,建立一支能吃苦耐勞、樂于奉獻、熟悉實踐教學規律,一專多能的實踐教學與管理指導隊伍;此外制定并嚴格執行實踐教學管理制度,搞好企業服務,加強實踐教學質量監控等工作,實現管理學教學建設與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
2.完善管理學教學基地建設的合作機制。高校應當制定合作單位選擇標準,選擇具有健全培訓機構和完善管理體系的企事業單位,保障教學實習的正常運轉,順利完成實踐教學任務;高校與企事業單位應當創新合作形式,采取共建教學基地的形式,雙方共同出資,采用市場化運作方式。不僅為學生提供實訓基地,還可以面向社會,為其他企業培訓人員,轉換實踐教學基地的市場價值,這種良性合作機制形成了“共建”各方利益共享的持久力和有效合力。
3.積極改革實踐教學配套體系建設。高校要改革現有的管理學課程體系,立足在課程改革中突出應用性。從總體而言,為適應管理學教學的需要,高校應以人才市場的需求為核心,綜合考慮知識結構、應用技能與特殊個性化需求等因素,按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綜合實訓課的形式對現行課程體系重新整合。整合的過程中應當注意依托實踐教學基地,充分挖掘和發揮實踐教學基地的平臺作用。
4.高校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關鍵是要建立和培養一支“雙師型”教師隊伍,高校需要根據需要選派校內教師到生產現場進行短期或長期的培訓,了解熟悉企事業單位,提高實踐動手能力,取得相應專業職稱證書。創造條件組織他們參加學校及校外組織的繼續教育,在專業理論及實際操作能力等力面迅速得到提高。此外,高校可以聘請校外具有豐富工作經驗和較高理論水平的兼職教師,定期到學校指導實訓教學。
5.健全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激勵機制。高校對教師要提出實踐教學工作的要求,使更多的教師參與實習、實訓的指導。一方面,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制定優惠政策,吸引廣大教師參與實踐性教學,激勵教師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實踐教學改革。另一方面,鼓勵教師通過兼職、培訓等途徑,強化自身經驗背景,構建“雙師素質”專業教師團隊。
(三)具體教學單位需要落實細化教學環節
明確管理學教學理念,規范管理學教學內容,對管理學課程知識點進行分層分類。根據單純記憶的基礎知識、需要理解掌握運用的提高類知識、需要實踐運用的升華類知識等不同層次的要求設定教學目標。改革管理學考核方式,考試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考試不僅能考查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掌握情況,而且對學生的后續學習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管理學類的考試應堅持知識、能力、素質并重,要把平時成績、寫作、講演、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思維與創造能力都融入考核范疇。加大平時成績的比例,擴大開放性試題設置比例。
一、學習新理念,領悟新精神
陶行知先生說過:“教師必須天天學習,天天進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學之樂而無教學之苦?!毙抡n程下,教師要注重新教學理論的學習,掌握新理念,依據數學新課程標準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活動,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認知規律,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尊重學生,真誠地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人。
教學中,首先,要充分體現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地位,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溝通與對話中實現師生共同發展;要了解、相信、尊重和友愛每一位學生,教好每一位學生。其次,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展。再次,通過知識技能學習,從“知識中心”轉變為“能力中心”,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最后,在信息技術時代,要學會學習、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
二、反思教學,轉變教學觀念
以往,受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每天只忙碌于備課、上課和作業批改,很少學習研究教學理論、研究了解學生;不重視教學反思,不講究技巧,不注重革新,總是按部就班地照本宣科;很少與同事交流、切磋教學心得,每天只是機械地重復往日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行為。教學效果總是事倍功半。
教學中要善于反思,做反思型的教師。在反思、整改中提高自己的育人能力和教學水平。時刻提醒自己在每節課后積極反思:什么樣的問題學生喜歡回答?哪一部分教學效率高?哪個環節做得不好?下節課如何改進等等, 主動把有效教學理念、有效教學策略落實到教育教學工作中。
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認真貫徹“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學生主動的去學,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
三、教學實踐,落實新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小學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學習內容應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內容的呈現方式應體現多樣性和趣味性,體現生活化和情境化。數學學習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倡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
小學數學教學要實現新的教學方法,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應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出發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和諧、民主、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通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等方式,更好地實現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參與和發展。新課程的小學數學課堂應該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教學。
1、問題情境。
課堂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原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富有現實意義和挑戰性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具體教學方法是:(1)看情境圖,(2)說情境圖,(3)提出數學問題。例如,教學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第六單元“買電器”一課,首先出示主題情境圖,讓學生仔細觀察情境圖。然后說一說情境圖意思,即這些圖告訴我們哪些數學信息?最后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在具體情境中,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可能提出很多離奇古怪的問題。無論是什么問題,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者的作用,表揚激勵學生,引導學生從眾多問題中篩選出與數學有關的問題,然后再從有關的數學問題中找出與本節課相關的數學內容。
2、建立模型。
建立摸型是指學生從數學的角度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稊祵W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課堂教學中,針對學生在情境中提出的數學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建立數學模型。
3、解釋應用。
教學后,選取課后練習或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選擇練習,采用多種練習形式,鞏固所學的知識,引導學生在自我評價、他人評價中認識自我,發展自我。例如,“買電器”一課,學生建立起數學模型后,讓學生完成課本第53頁的“試一試” (1)(2)、(3)題和54頁“練一練”1、2、3題。
4、課堂小結。
關鍵詞:民辦農民工子女學校;課程設置與實施;現狀分析;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G420
盡管國家出臺了《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解決農民工子女入學問題,但是由于主客觀條件的制約,許多農民工子女還是很難入讀城市公辦院校,而入讀門檻較低的民辦農民工子女學校成為眾多農民工的最佳選擇,這些學校的設立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民工子女入學問題。但是這些學校的課程設置并不完善,課程實施過程中存在諸多困難,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令人堪憂,根本無法與普通公辦學校相提并論。
一、農民工子女學校課程設置和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一)總體上,課程的設置和實施:課程的設置和實際實施不匹配
課程實施過程與預先課程設置并不一致,課程開展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課程進行并不順利。在具體課程實施過程中,民工子弟學校課表呈現的課程沒有得到相應的實施。例如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通常是由班會課或者文化課充當。另外,民辦農民工子女學校是自籌經費,由于經費緊張,租用活動場地狹小、教育教學硬件和軟件設施匱乏、師資力量整體薄弱、欠缺且流動性大。再加上農民工子女本身學習基礎薄弱、農民工家長缺乏配合家校合作的意識等原因共同導致了課程實施過程存在諸多不順。受影響較大的科目主要有英語、體育、音樂、信息技術、地方課程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二)各門學科的課時分配不均:學科課程多,藝體課和綜合性課程少
義務教育階段課程設置應當遵循“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三個原則。通過與公辦學校的課程表對比后,發現民辦農民工子女學校小學課程設置情況如下:
1、從均衡性看,智、體、美育較好,德育需加強
1)小學低年級(1-3年級)智、體、美設置較為均衡性,高年級(4-6年級)設置不均衡
均衡性是指設置的各門課程比例適當,保證學生和諧、全面發展。從總體來看,小學階段所謂“主副科”界限仍然明顯,在調查中了解到,在實際實施中,學校在開課能力范圍內盡量滿足學生發展,各門課程都開設,但目前狀況是,低年級基本達到均衡,高年級仍然以語文、數學、外語為重。
2)品德課程課時量偏少,心理健康課程缺失
通過調查發現,學校并沒有設置心里健康教育課程。而農民工子女往往由于家庭等原因很難與城市很好地融合,入學后會因為各種原因引發焦慮、自卑等心理問題。因此,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很有必要。同時,學校品德課程開設課時量偏低。
2、從綜合性看,重學科課程,輕活動課程、藝體課程傾向依然顯著
總體來看,小學階段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基本沒有開設,此外,小學的地方和學校課程缺失。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規定的必修課,其具體內容由地方和學校根據教育部的有關要求自主開發或選用。課表顯示的綜合實踐課程在實際課程實施過程中,僅有少量的信息技術教育,其它課堂時間主要由寫字課或者上班主任的課來填充,因此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置僅是一種形式。而地方和學校課程在民辦農民工子女學校也由于種種原因基本沒有開設而在公辦學校,綜合實踐活動不僅課程內容豐富,課時量充足,而且還開展了第二課堂。此外,公辦學校不但開設了地方課程,還有校本課程研究。
3、從選擇性看,小學體育和藝術類課程種類單一
選擇性是指國家通過設置供選擇的分科或綜合課程,提供各門課程課時的彈性比例和地方、學校自主開發或選用課程的空間,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學生的適應性,鼓勵各地發揮創造性。在民工子弟學校,小學體育課課程內容單一,一般為跑步、做操、籃球為主,而公辦學校體育類課程除了一般的體育活動以外,還有攀登等課程。同樣,音樂課,民工子弟學校主要為單一的唱歌,舞蹈、器樂等都沒有。
二、對農民工子女學校課程設置和實施的對策與建議
(一)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要明確經費分擔責任,增加經費支持,督促和扶持民辦農民工子女學校課程設置進一步規范化
為保障課程實施的環境得到改善,教學設施以及課程開展所必需的經費,建議明確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在承擔農民工子女教育經費中的責任,將民辦民工子弟學校逐步納入民辦教育管理體系,并且對納入民辦教育管理的、以招收民工子女為主的民辦學校,給予校舍維修、設施設備補貼。此外,盡量免除打工子弟學校就讀的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的學雜費、教科書費,并給予農民工子女基本生活補貼。
首先,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在教學設備設施、師資培訓等方面提供一定的支持和指導。為規范民辦農民工子女學校的課程設置,建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督促該類學校增加思想品德課程的課時量,增設心理健康課程,督促其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研發有農民工子女特色的校本課程。另外,在課程活動場地、課程實施經費、師資培訓、教育教學等方面予以扶持和指導,促使學校課程設置向科學化、合理化、規范化邁進。
(二)教研部門應加強對民辦農民工子女學校教師的指導和培訓,提高教師專業素質;提高待遇,減少教師流行性。
民辦農民工子女學校教師流動性大,因此,教育主管部門應當建立有效的減少教師流失的機制,例如提高待遇,增加福利;從教師進修和培訓方面提供個人提升空間,讓這些臨時從教、職業發展不穩定的教師能夠從工作中看到自身價值和職業發展期待。同時,民辦農民工子女學校也要為本校教師提供更加寬松、更加人性化的條件,例如為教師提供相互交流和進步的平臺,豐富教師的課內外生活;在思想上,讓這些教師充分意識到自己所從事的教學工作的重要性和艱巨性,樹立對農民工子女教育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三)要呼吁各種社會力量幫助民辦農民工子女學校豐富課程資源
建議公辦學校通過與民辦農民工子女學校建立合作關系提供便利,并與民辦農民工子女學校共享公辦學校的課程資源。此外,可以征集高校師范類和非師范類大學生志愿者,到農民工子女學校進行實習教學和鍛煉,開拓學生的視野,減輕老師的教學任務。高校青年志愿者和民工學校教師相比,他們更加與時俱進、接觸新鮮事物多,不但可以向學生傳播科學文化知識,還有助于開發學校的活動類課程。例如,具備專業背景的大學生可以利用他們在音、體、美、計算機等方面的專長,在學校開設藝術類綜合活動課程。這不失為為民工子弟學校補充課程資源的良好途徑。
(四)民辦農民工子女學校要積極尋求自我發展、提高教學質量;主動主動開發特色課程,挖掘農民工子女的特殊才能,促其全面發展
從根本上說,農民工子女學校要想得到長足的發展,離不開學校尋求自我發展、自我提高的意識。民辦農民工子女學校的校長和其他管理階層人員應時刻保持強烈的自我提高意識,要以公辦學校的辦學模式和辦學質量為衡量標桿,向公辦學校的辦學模式和教學質量看齊。例如,可以建立農民工子女學校之間、民工學校與公辦學校之間的學習、發展合作關系,相互參觀、相互借鑒和交流辦學經驗,以提高民工子弟學校自身的學校組織和管理能力。農民工子女學校之間還可以進行良性的教育教學質量評估,在民辦農民工子女學校群體之間進行競爭、合作、提高,促使學校自身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而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和完善各種教學軟硬件設施。
民辦民工子弟學校要根據學校自身特色和農民工子女的特長,充分挖掘學生的特長,開展與農民工子女特長相關的課程,培養他們的興趣愛好,發展他們的專長。讓這一階段的學生能夠得到重新塑造,獲得發展潛力的機會。例如,學校可以利用藝術類課程、體育課程或者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學校自身特色的課程的機會發開挖掘農民工子女特長的課程,多給予學生展現自我的機會,讓他們在豐富學科文化知識的同時,在其他方面也得到全面、充足的發展。
(五)增強農民工子女父母配合學校課程實施的意識
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三個方面各有特點,只有三方面協調統一,才能共同完成教育的目標,培養好民工子女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然而,家庭教育的缺失是農民工子女學校學習出現障礙的重要因素,而許多農民工本身素質不高,缺乏配合學校的意識,對此,學校教師更應該時刻提醒建議家長對學生學習的關注,對家校合作重要性的宣傳和督導,讓民工家長與學校建立良好的溝通、合作關系,輔助學校完成課程的預習、復習,讓學生在家也能夠有學習意識,減少這些子女的學習困難,增加學習的興趣。
三、結語
總之,本文對農民工子女學校的課程問題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和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以期能夠對民工子弟學校完善課程有所啟發,但是民工子弟學校的課程設置和實施目前是民工子女學校的薄弱環節,如何提煉出適合農民工子女的課程設置模式仍需深入探索和研究。
參考文獻
關鍵詞:課程改革;現狀;翻轉;意見和建議
新課程的改革是為了適應讓我們更好地落實我們預先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們中職學校的語文教學改革也是如此,通過改革,使我們的語文教學朝著更科學、先進、合理、人文化的方向邁進。各地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堂出現了一些新的積極的變化:教學中注重啟發誘導,注重教學方法的現代化,融入大量的素材,開闊視野,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學生的積極性有了些許提高,師生關系融洽,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教師更多地是中職生學習的引導者,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促進每個中職生得到全面發展,進而提高中職語文教學效率。
一、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改革的現狀
中職語文課程改革過程中,注重形式主義,一味地去學習課改成功的學校的做法,部分學校語文課程的預設性過強,讓原有的快樂閱讀失去了原本的美感;在作文教學上,為了追求形式上的完美,內容卻顯得單調,也沒有很好地突破。再加之應試教育干擾,中職語文教師在課改的路上不是一帆風順。究其原因,既然是改革,說明沒有什么現成的理論和經驗可以借鑒,故要我們全體語文教師不懈努力,敢于面對現狀,迎接改革的春風到來。目前的現狀如下:
1.過于依賴省標或國標語文教材,缺乏自主性。我們通過研究語文教材會發現:不管是高教版還是浙教版或是其他版本教材,他們都是以發達國家或地區的文章、事例等作為語文的選材對象,因而在課程理念與方案上忽視了中外文化的差異、經濟的差異以及教育水平的差異。如果完全依賴這樣的教材,我們語文教師就會進入死胡同,為了教好語文課文、詞組、語法等而教學,僅有的教材內容,學生也沒有學習到。失去了語文教學的豐富性。
2.在語文教學上過多模擬照搬,流于形式。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涌現了杜郎口中學等一批名校教學改革榜樣,這些學校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所以,全國各地都掀起了一股學習名校的熱潮,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許多學校完全不考慮自己學校的現實情況,學生的學情,教師的師資水平的差異性,一味地照搬照學,這種完全模擬照搬的做法,沒有考慮到差異性和個性化的需求,不僅會嚴重地擾亂了他們自己學校正常的教學,而且還會水土不符,影響到學校的高層決策,要不要繼續進行教學改革。
3. 語文課堂上采用多媒體教學就是現代化教學?,F代信息技術的發展、電子計算機技術的普及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諸多變化,極大地擴展了師生的交流媒介,擴大了知識視野,語文教師通過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我們的語文課堂因此而變得更加形象生動、形式多樣,于是,許多中職語文教師就花了大量的時間到課件的制作上,把語文的教學課件做的圖文并茂、聲音和視頻同步采用,如此一來,語文教師認為中職生在聲音、燈光、視頻等現代化媒體助力下的中等職業學校語文學習多姿多彩,學生學習一定是快樂的,知識是可以全部接受的,因為老師把所有的教學內容和策略都已經為學生準備好了,學生們只要在課堂上加以消化和吸收,便可以實現知識的遷移和轉化,其實,教師還是沒有真正理解現代化教學的真正內涵,不利于學生知識的接受和能力的提升,更談不上什么人文素養的形成。
4.傳統評價無法改變,語文教學“唯分數論”的現象還經常存在。雖然許多教育機構主管部門在不斷加大教育考試改革力度,不再一考定終身,想要改變將分數作為唯一評價標準這一應試教育弊端,說到容易,要做到是非常難的。因為許多老師的觀念還是沒有轉變過來,認為我們的學生比其他學生優秀,看分數就知道一切,其實不然,分數只是學生在學習語文課程上的一個階段性檢測,不能代表學生的真實水平和真正的能力。
二、對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改的意見和建議
隨著目前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改革的深入,改革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不止這些,還有許多,但是,這幾個問題是比較突出的,針對以上問題,我們應該采用什么策略來妥善解決呢?以下是筆者對以上問題所提的建議。
1.重視標準教材,編寫校本教材,兩者同步使用,共同促進語文成績的提升。不管是省標還是國標中職學校語文教材在內容選擇上注重了全局性,但也有一些值得改善的地方,比如:城鄉差異和地區差異上如何權衡的問題,我國是一個文化大國、強國,民族眾多,文化源遠流長,尤其是在我們的農村地區,現在仍保留著許多可貴的非物質文化和傳統文化,這些非物質文化和傳統文化其實就可以當做學校的校本課程來開發,中等職業學校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完全可以在學習非物質文化和傳統文化活動中貫徹落實,這不僅使我們中職學生可以接受到更多的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而且也是對我國優秀非物質文化和傳統文化的一種保護和傳承,每個地區或學校有了當地特色的校本教材作為補充,可以改變我國教材比較單一的現狀。
2.學習先進課改經驗,敢于語文教學推陳出新。進入21世紀以來,杜郎口中學等一批名校教學改革榜樣作為樣板,為我們其他各類學校的課程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和借鑒,我們其他學校要善于學習該類課改先進學校的語文教學的改革舉措。在學習的過程中,許多學校要充分考慮自己學校的語文教學的現實情況,本地本校學生的學情,教師的師資水平的差異性,多考慮到各種差異性和個性化的需求,在教學上要敢于突破,在教法上要敢于創新,不僅會促進了我們自己學校語文教學效率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改善,而且還會實現教學的延續性,落實我們語文教學改革目標。
3.借助翻轉課堂,開拓現代化教學語文課堂教學新模式?,F代通信技術、網絡技術的發展以及電子計算機技術的普及應用,為我們的語文教學提供了諸多便利。作為中職學校的語文教師,首先,我們要善于了解我們的學情,在課堂教學之前,要制作微課,將我們的課堂教學內容上傳到我們的教育網空間,并告知學生如何學習,因為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時間和需求不一樣,通過微課的這一種新的語文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先學,老師后教。一方面,可以讓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得到完美體現,另一方面,我們的教師在課堂的教學上,就可以有針對性的為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提供及時答疑和解惑,促進學生的語文成績的整體提升。其次,在課堂教學中,我們的語文教師通過制作精美的課件吸引學生眼球,讓我們的課堂變得更加形象生動、形式多樣,極大地擴展了師生的交流媒介,擴大了知識視野,語文教師通過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讓我們的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與學更加多姿多彩,學生學習一定是快樂的,知識是可以全部接受的。最后,再次通過翻轉課堂原則,在教育網空間上布置分層性、多元化的語文作業,一改傳統的統一模式的作業,可以讓學生有更多的選擇余地,便可以實現知識的正遷移和高轉化。教師通過以上改變,不僅學生知識的接受和能力得到了穩步提升,更促進了個性化教學的全面落實,有利于學生人文素養的形成。
4.采用多元化的語文教學評價體系,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教育主管部門要建立完整的語文教學評價體系,最根本的是要改革現有的語文考試制度,不能“唯分數論”,更不能以一次考試成績來評價一個學生的語文成績差,是差等生等,否則,我們的學生將失去信心,對未來的學習不利,對學生本人也不公平,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在語文新課改上,只有使我們現有語文考試制度與實際實行語文的考評方法體系相協調,注重科學性,強調以學生為本的評價方法才真正能夠落到實處。從學生的成長出發,不能用單一的傳統的評價方式(唯分數論)來衡量所有學生,我們應該將形成性評價與最終性評價相結合來評價學生,如此一來,教育才能做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才能將學生的全面發展落到實處,平等民主地對待每個學生,挖掘他們的潛能,促進其個性發展。
關鍵詞: 英國文學 教學模式 教學創新
民辦高校作為新建本科院校,其教學大綱旨在培養應用型人才。英國文學作為英語專業的核心必修課程,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閱讀能力及鑒賞能力。通過學習英國文學課程,一方面學生可以深入理解作品的寫作背景,拓展知識面,加深對英國文化的了解,提高文化素養,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提升學生的情感智力,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交際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1]。
一、英國文學課程教學現狀
作為英語專業核心課程之一的英國文學課程在各高校英語專業的高年級開設,旨在通過文學教學,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和審美水平,陶冶學生情操,培養良好的文化素養,為將來從事英國文學研究、英語教學等方面的工作打下基礎。文學課程教學大綱設定的目標很好,但是在具體教學中并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很多高年級學生表示雖然學了一兩年的文學課程,但是對英國文學仍然不是很了解。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教師方面。
1.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課堂上還是主要以老師為中心,學生在課堂上只是被動地接受老師的知識灌輸,而不進行獨立思考,發散思維。為了完成教學計劃,許多教師會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知識,而忽視了培養學生對課程的興趣,導致學生對課程產生厭煩情緒,這樣一來,不僅忽視了對學生智能的開發,同時不利于對學生創新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培養[2]。
2.有的教師英國文學素養有所欠缺,對英國文學了解甚少,面對學校分配的教學任務,只好照本宣科,教學內容也僅限于課本知識,不能適當地向學生拓展課外知識,對文學背后的英國文化鮮有涉及,學生對于這種枯燥無味的教學方式很容易產生反感情緒。
(二)教材方面。
1.英國文學歷史悠長,內容繁多且錯綜復雜,對于學生來說,要求學習掌握的知識點太多,想要全面地掌握英國文學知識并非易事。此外,有些文學知識并不具有太強的趣味性,想要了解掌握此類知識,多數學生只得選擇機械地死記硬背,這在很大程度上再度使得學生覺得文學知識枯燥乏味。
2.部分文學作品比較難懂,以莎士比亞作品為代表,作品大多采用中古英語,與現代英語有較大差別。部分學生本來就不具備較強的語言功底,閱讀現代英文小說或劇本都還存在不小問題,如若再遇上中古英語,他們就會倍感頭疼。
3.部分高?,F在采用的教材只是單純地介紹英國文學知識,幫助學生了解英國著名作家及他們的主要作品。由于課時限制,雖然經過了一兩年文學課程的學習,學生很少有機會接觸幾部完整的英文名著,沒能學會如何欣賞和分析文學原著。
(三)學生方面。
1.多數學生對文學課程重視不夠,認為學習文學課程不僅浪費時間,而且對于提高英語水平沒有多大實際幫助?,F今面臨就業難的局面,很多學生更傾向于學習語言“工具化”的課程,如外貿英語、英語口譯等實用性很強的課程。
2.對于英語非第一語言的中國學生,一看到篇幅較長、生詞較多的英國文學著作,難免心生畏懼產生抵抗情緒。雖然英國文學課程在英語專業高年級進行開設,學生也進行了兩年的基礎課程學習,但是英文名著本身還是比較有難度的,學生在閱讀并理解英國文學作品上存在著較大的困難。
3.當今時代的大學生處在網絡發達、娛樂方式眾多的時代,很多大學生經不住網絡的誘惑,沉迷于電影、電視、網絡游戲之中,過于注重感官享受而忽視了培養內在素養,文學對于他們來說無足輕重。
4.對文學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對文學背景知識要有一定的了解,背景知識在很大程度上與英國歷史有很大聯系。現今生源廣泛,英語專業招生文理兼顧,理科背景的同學對于文科知識如世界歷史、世界地理等科目的掌握十分欠缺。雖然在大一大二階段學校有開設相應的課程幫助學生學習相關文科知識,但大多數同學仍然感到缺乏支撐學好文學課程的背景知識。
(四)傳統考核方式。
傳統的考核方式是一卷定成績,即只要學生卷面作答得好,就可以在期末考試中取得高分。這種考核方式使得很多學生學會在考試前臨時抱佛腳,采用考前突擊方式,短時間內快速地將整學期的文學知識記在頭腦中。采用這種方式,學生在死記硬背的過程中并不能對文學知識較好地消化,也不能將有關知識點聯系在一起,考場上憑借記憶將考卷答完之后很快就會將大部分知識拋于腦后。這樣一來,學生雖然在考試中取得了較優異的成績,但這并不能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也違背了考試的真正目的即檢驗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
二、英國文學課程教學模式的探索
根據對英國文學課程教學現狀分析出的上述原因,筆者認為要提高教學效率,應從教師、教材、學生、考核方式四方面入手,針對各方面的具體情況,提出切實可行的教學改革方案,提高教學建設質量,讓學生通過文學課程的學習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一)教學方法改革。
1.打破傳統教學模式,課堂上以學生為主導。改變以往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課堂上不再是老師滿堂講課,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灌輸,老師應該多聽取學生的意見,帶動學生多參與小組討論。課堂上老師只是作為引出知識點的引子,更多的知識要讓學生通過課上討論,課下分工合作,搜尋相關資料得出,最后以PPT的形式在課堂上向大家分享展示。這樣一來,老師既實現了教學目標,學生又學到了知識,還會有更加深刻的印象,知識點更容易掌握牢固。
2.課堂上教師帶領學生閱讀文學著作,培養學生對原著的鑒賞能力。針對部分采用中古英語的英文名著,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帶領學生細細品味作品,適當采用雙語教學,結合優秀的中文譯文,減輕學生對賞析難度較大的英文名著的抵觸心理。課后老師應布置學生預習文學作品的任務,課堂上讓學生提出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難點與疑惑,老師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如此,課堂上老師在對名著進行分析的時候,學生就不再是被動地接受老師的知識灌輸,而是提前做好了準備,在經過自己的一番獨立思考之后,接受老師的正確指點。這樣既有助于學生更深刻的理解文學作品,掌握文學鑒賞的能力,又有助于對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
3.改變傳統考核方式,改變學生死記硬背的不良學習習慣。針對傳統考核方式存在的弊端,學??梢詫⒖荚嚪譃閹醉棞y評方式,然后取其綜合成績對學生進行評判。例如評判標準可以分為學生平時表現、撰寫論文與報告,以及期末考卷成績等幾方面。通過這種較為公正的評判方式,學生明白學習一項課程不只是期末苦下工就足夠,考試的真正目的在于檢測學生的綜合能力而不是應考能力。同時,通過這種方式改變學生以往考前死記硬背的學習習慣,讓學生更注重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多下工夫,從而讓學生在真正意義上掌握文學知識。
(二)文學課程老師要注重自身文學素養的培養。
針對部分文學課程老師自身文學修養不足的情況,要想有效地帶領學生學習文學知識,老師應該在這方面加強自身文學素養的培養,多充電讀書。另外,學校應該重視文學老師素質的提高,可以適當地派遣個別文學老師出國,感受英國文化,直觀地了解英國的風土人情,如此,文學老師對英國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才能勝任文學課程的教學任務。
(三)在選用現有教材的基礎上,增加教材配套讀本,讓學生接觸更多的英文原著讀本。
教材是課堂的核心部分,對學生學好英國文學課程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3]。課堂上老師應該帶領學生多閱讀配套教材讀本,欣賞原汁原味的文學作品,而不是僅僅講述作者生平及重要著作。通過閱讀文學原著讓學生了解作者的作品精髓和核心思想,以及作者所處的那個時代的文化背景,同時可以培養學生閱讀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思想境界和文化素養。
三、結語
英國文學課程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文教育的重要手段。作為英語專業核心課程之一的英國文學課程,其重要性對英語專業學生不言而喻。因此,加快改革步伐,進一步完善英國文學課程教學是當前的首要任務。改革的道路漫漫長遠,我們需要在實踐中繼續探索不斷完善改革模式,通過不斷實踐,深入調研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為培養具有閱讀鑒賞能力、獨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及高度審美情趣和高素質的人才作貢獻。
參考文獻:
[1]門紀敏.多元智能理論在英美文學教學中的應用[D].導師:魏曉紅.河北師范大學,2014.
[2]鞠玉梅.修辭能力與外語專業創新人才培養[J].外語界,2008,(6):47.
[3]張夢雪.提高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學比重對學生學習效果影響的案例研究[D].導師:高曉清.湖南師范大學,2013.
小學數學教育學課程構建數學學習活動近年來,一些院校在培養小學教師的課程安排構建思路時,對小學教育學這一課程的重視程度偏低??v觀現狀,當前小學教育學正處在一種看似重要,落實起來卻不被重視的尷尬處境中。而且師范專業的學生對小學教育學學科的學習熱情遠不及對語、數、外課程的熱情高。鑒于這一現象,本文認為提高小學數學教育學的關鍵在于增加與小學數學教學的聯系,基于當前背景下,本文針對如何對小學數學教育學課程進行有效性的構建提出了一些意見。
一、學科性質
(一)學科地位
數學教育學在我國已經發展為一門專業學科,而小學數學教育學則是數學教育學中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目前國內教育者對中學數學教育的關注頗多,更有甚者認為這二者之間的內容非常相似,這種想法是非常主觀且不科學的。實際上小學數學教育與中學數學教育有很大的區別,比如,小學數學注重培養學生的經驗,不要求學生推理證明;小學生的思維和初中生的思維處于不同的階段。
由于小學生還處于智力的不斷完善階段,小學數學教育必須起到啟蒙作用,因為這一階段的學習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影響很大。正確的教育方法可以使小學生打好學習數學的基礎,循序漸進,逐漸形成學習數學的興趣。因此,小學數學教育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性,應該引起教育者們的高度重視。
(二)專業教育課程
鑒于小學數學教育的特殊性,數學教師不僅要有充足的專業知識儲備,而且還要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掌握小學教育學、心理學內容,并且了解小學數學教育學的基本規范。小學數學教育學能使教師根據教學對象的特點和發展規律以及自身教學經驗,明確有效教學方法。小學數學教育學可以幫助教師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并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述高深的內容,確保學生能夠理解和掌握,從而避免教學中的錯誤,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小學數學教育學理應成為高校培育小學數學教師的一門專業。
(三)理論應用學科
小學數學教育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與以研究理論為主要目的的教育學和重視實踐的教學法不同,它不僅能夠為實踐提供正確的理論指導,還能解決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簡言之,小學數學教育學是集應用和實踐于一身的理論應用學科。
二、課程構建原則
(一)科學的原則
小學數學教育學若想成為科學的學科,最重要的是具備科學性。根據哲學思想的闡述,一門理論是否科學是要經過實踐檢驗的。因此,建構科學的理論體系是建設小學數學教育學的關鍵。
(二)實用性原則
小學數學教育學雖然是一門應用理論學科,但其宗旨是將理論與應用相結合,爭取讓學生在掌握小學數學教學理論和方法的基礎上,將其運用到教學實踐中。
(三)探究性原則
傳統的小學數學教育教學的教學模式幾乎是講與練的結合,學生被動接受所學知識,當他們畢業走上教師的工作崗位,就會不自覺地沿用這種教學模式。因此,改變學生學習小學數學教育學的方式迫在眉睫,把被動學習變為探究式學習。
學生的教材也要做改變,增添實際案例等相關材料,設計學習方案;教師則可以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和討論問題,改善授課方法。
三、教學內容
(一)確定教學內容
小學數學教育學應該重視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兩大問題。但是教學方法又取決于教學內容。學生學什么,教師就應該就教什么;學生怎樣學,教師就應該怎樣教。所以,這兩大問題也可改為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這是當代學者對數學的深入認識和對兒童學習心理準確了解的結果,這也是小學數學教育學的理論基礎。
(二)建構學科內容
根據上文的闡述的分析,學科內容的建構基本形成。
首先,對小學數學教育學具有科學深刻的認識,需要教師熟悉與數學相關的一些知識。先要了解數學是一門科學,它不是人類刻意的創造,而是客觀存在的真理。它與現實和自然科學都有著緊密的關系,而且研究對象很廣泛;其次,是熟悉數學的發展史,正確的樹立數學觀,了解數學的發展史,了解數學自身特有的特征、獨特的研究對象以及學科的發展演變等問題。再次,是閱讀研究同小學生心理有關的書籍,這對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小學數學教育學應將書籍中與我國小學數學教學實際相符合的內容收入小學數學教材。
在實踐方面,可以安排教學設計原理和兒童學習數學活動等內容,把教學案例分析插入到理論教學中,并安排學生參加相應的教學實踐,實現理論和實踐的真正結合。
四、教學方法
根據小學數學教學的探究性原則,探究性學習是進行小學數學教育學教學的一個基本方法。探究性學習的主要特征就是學習的主動性和探索性,以分組學習的方式進行教學。針對理論和實踐兩部分的學習內容和方式又有區別。
數學教育學理論重在理解,其內容遠不如數學題目那樣難解。鑒于此,在教學方法上教師可先安排學生自學,把學生自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小組或者是全班進行討論。而教師在此過程中的作用就是引導學生之間互相溝通和交流,適時提出學生忽略卻又應該被重點研究的問題,對討論做出總結和評價。
針對實踐部分的教學,應以案例教學法為主,這種方法在發達國家已經被廣泛采用,而實施這一教學法的重點是提供足夠優秀的案例。因此如何收集和撰寫相關案例是編寫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我國小學數學教育界對這方面的認識還處于萌芽狀態,已有的、足夠好的案例很是匱乏。為了彌補這一不足,教材編寫組必須要加強案例來源,必要時可以組織人員到小學實踐,注意挑選其中典型事例作為研究對象;也可以挑選學生在實習期間的實習課作為案例進行研究。
五、結語
總之,小學數學教育學要按照新課改的建設要求,以建設專業教師隊伍為目標、以提高教師思想境界為指導,全面加強教師素質和專業技能的教育和鍛煉。另外,相關教育人員應當將提升教學水平視為教學重點,爭取課程建設的各項工作都能落到實處,在注重薄弱環節的發展的基礎上,全面提高小學數學教育學的教學水平,努力建造成具有一流質量的課程。
參考文獻:
[1]黃甫全.小學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