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2 09:39:13
序論:在您撰寫提高法律意識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技校學生;法律意識;違法犯罪;和諧社會
提高技校學生的法律意識,需要學習法律知識,需要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重教育的相互整合與互動,讓學生自覺學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才能有效預防犯罪,實現和諧社會的目的。
一、法律意識的涵義及其主要內容
1.法律意識的涵義
法律意識指人們關于法律現象的思想、觀點、知識和心理的總稱,包括對法的本質、作用的看法,對現行法律制度的態度,對法律規定的理解,以及對人們的行為是否合法的評價等。
法律意識既是公民自覺守法的內在動力,也是公民自覺與違法行為作斗爭的精神力量,更是理解、尊重、執行和維護法律規范的重要保證。
2. 法律意識的內容
法律意識包括法律知識、法制觀念和法律觀點三個組成部分。
(一)法律知識是法律意識的基礎
馬克思說“意識在任何時候都只能是被意識到了的存在”。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應,任何人的意識都不可能憑空產生。法律意識也是客觀存在的法律的反應。因此,法律意識的產生,必須建立在一定的法律知識的基礎之上。人們只有了解和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識,才能具有相應的法律意識。
(二)法制觀念是人們對法律制度的看法和態度及自覺遵守的程度。
由于人們對法律知識的了解和掌握的不同,對法律的重視和自覺遵守的程度不同,構成不同的法制觀念。
法制觀念的基本要求是各項工作要法律化、制度化,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三)法律觀點是法律意識的靈魂
法律觀點是人們對法律的本質、產生、發展規律、作用一系列基本問題的看法。由于對法律的本質、產生和發展規律和作用的看法不同,所以出現了不同的法律觀點。通過學習法律知識和參加社會法律實踐活動,增強法律觀點,提高法律意識。
二、犯罪的概念、特點和預防
1.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犯罪指觸犯了刑法,依據刑法的規定應當受到刑事處罰的行為。
法罪的特征:第一:社會危害性是主觀和客觀的統一。
第二:犯罪是觸犯刑律的行為,即具有刑事違法性。
第三:犯罪是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即具有應受刑罰處罰性。
2.未成年人犯罪的特點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14—18周歲的公民,實施了危害社會且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其犯罪特點為:
第一:犯罪動機的具有偶發性、模仿性強。
第二:暴力侵害、偷盜侵財的案件居多。
第三:團伙犯罪較多,社會危害增大。
3.預防犯罪從自身做起
第一:牢固樹立法制觀念,提高法律意識,增強對違法犯罪行為的警覺性,實現預防違法犯罪的目的。
第二:自覺控制不良心理的影響,要注意對逆反心理、義氣心里、報復心理、利己心理、尋求刺激心里的調控,實現預防違法犯罪的目的。
第三:自覺預防不良行為的發生,在社會不良環境的影響下,逐漸養成的一些不良行為是引發違法犯罪的重要誘因,應當預防和校正不良行為,實現預防違法犯罪的目的。
三、提高法律意識,預防違法犯罪的對策
提高技校學生的法律意識是一個龐大的系統教育工程。技校學生的法律意識不強,法制觀念淡薄,提高技校學生的法律意識顯得十分的迫切和重要,需要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綜合培育,是預防技校學生違法犯罪的有效對策。
1.提高法律意識的家庭培育
家庭既是學生的誕生地,又是第一課堂,正確的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及其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的每一個微小行為都是孩子的活教材。孩子耳濡目染,受父母和家庭潛移默化的影響。家長的法律素質的高低對子女的法律意識培養至關重要。父母在教育子女時如果能將法制教育與道德教育結合起來,會為子女的世界觀、人生觀及法律意識的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家庭教育是提高學生法律意識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場所。
2.提高法律意識的學校培育
學校是學生健康成長的搖籃,是學生接受教育的最主要的陣地。學校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來源和途徑,學校堅持開展法律意識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一環。建立完善的法制教育體系,實現法制教育的系統化,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觀念。
第一:要積極學習各種法律知識,知法才能守法,知法才能用法。知道某種行為是合法行為還是違法行為,是一般違法行為還是犯罪行為,是否應當承擔法律責任,應當承擔什么樣的法律責任。
第二:通過案例教學法、聘請資深法律工作者進行課堂講法、舉辦法律意識的專題講座,組織學生進行模擬法庭辦案,激發學生學習法律意識的積極性。
第三:充分發揮現代傳媒的重要作用。包括法律書籍、報紙、刊物等出版物的熏陶;包括法制內容的板報、???、校報、櫥窗等形式的熏陶。包括法律內容的電影、電視、戲曲、曲藝等藝術形式的熏陶。
通過我們的視覺、聽覺,形成對法律意識的滲透,達到提高學生法律意識的學習興趣目的。構建良好的校園法律意識教育是貫徹國家教育方針、維護學生合法權益的客觀要求,是預防學生違法犯罪的有效途徑。
3.提高法律意識的社會培育
社會是提高法律意識的重要陣地,強化社會治安的綜合治理,加大法制宣傳力度,加大對社會環境的整治和治理力度,形成良好的社會法治環境。把社會大環境真正建設成為牢不可破的法制教育陣地。讓學生懂得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原則。形成良好法律意識的社會培育環境,是實現社會和諧的有力保障。
技校學生法律意識的培育是一項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法律意識教育綜合培育,需要教育、立法、司法部門相互配合,只有長期堅持,循序漸進,多管齊下,方法得當,對癥下藥,采取綜合治理,才是不斷提高技校學生法律意識的動力和源泉,才是有效預防和減少技校學生違法犯罪,最終實現社會和諧穩定,人民生活安康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孫國華.《法理學教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關鍵詞】 病案管理;法律意識
病案是患者醫療質量的記錄,是醫院進行教學、科研的第一手資料,又是醫療活動中重要的文字法律依據。隨著人民群眾法律意識的增強,特別是各種法律、法規的逐步健全,病案已從單純的醫療服務轉向為醫院提供決策管理,為病患、醫療保險、公檢法服務。為此,加強病案管理工作,做好醫護人員的教育和培訓,使他們充分認識到病案質量的重要性,減少和杜絕醫療糾紛及不安全因素的發生。
1 病案管理與法律的關系
病案管理與法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首先,在醫療事故或事件發生后,要對病案進行封存,如因丟失、涂改、隱匿、偽造、銷毀病案應負法律責任,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因追究其刑事責任[1]。其次,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的法律意識、健康意識、患者的自我保護意識逐步增強,病案也成為交通事故調查、傷殘鑒定、社會醫療保險的賠付取證、公檢法辦案取證、人口出生證等重要依據,具有法律效力。
2 在病案管理中加強法律意識
在《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中,承認患者享有知情同意權,它賦予于患者復印客觀病例資料的權利。在這種情況下,對病案管理應嚴格把關,在病例查閱中維護好醫患雙方的權利,依法提供病歷復印資料或封存病歷,充分認識到病案在法律上的重要性,按照《醫療機構病歷管理規定》的要求,做好病案的收取、保管、查閱、復印等工作。
3 提高病案管理質量
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不斷發展,病案作為醫療、法律文件的地位和作用也逐漸提高。為此,病案管理已成為醫院管理工作中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提高病案管理質量也勢在必行。
3.1 加強病案管理人員的素質 加強病案管理人員的素質是提高病案管理質量的基礎。病案管理人員不僅要具備醫學專業知識及豐富的實踐經驗,而且要掌握相關學科知識。為此,病案管理人員應不斷地進行基礎醫療知識的學習,參加各種在職教育培訓,不斷完善和提高專業素質,增強其責任心,更好地完善病案管理流程。
3.2 嚴把病案質量關 病案質量的好壞是醫療安全的重要保障。醫務人員要認識到病案書寫質量的重要性,做到各項記錄完整無缺,及時完成病例,及時歸檔。病案管理人員在收取病歷時要注意檢查出科病歷是否有科主任、護士長、質控醫生及質控護士的蓋章,做到醫療病例層層把關,提高病案質量,以減少和防范醫療糾紛及不安全因素的發生。
3.3 嚴格執行病案復印程序 在各種法律、法規不斷健全的今天,病例復印工作大大增加,為了確保醫療文件的安全,抽調病歷必須由醫務科同意,由病案管理人員進行復印工作,并對復印后的病歷做好記錄。
3.4 加強病案的信息化管理 病案的信息化管理不但為病例的查閱、抽調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方式,而且也提高了病案的現代化管理水平。為此,我院在病歷歸檔的同時要做患者相關資料的錄入工作,為了確?;颊咝畔⒌臏蚀_,要求病案管理人員掌握信息化工作程序,工作中不得有半點疏漏和馬虎,錄入后要認真查對,防止遺漏和弄錯。
綜上所述,加強病案管理,提高法律意識可以有效減少和防范病案醫療糾紛及醫療差錯等不安全因素的發生,對維護正常醫療秩序,保護醫患雙方合法權益具有重要意義。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3783(2008)-7-0077-01
隨著人們法律意識的增強和《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的相繼出臺,各種原因引起的護患糾紛呈逐年上升之勢。為了盡快適應新的形勢要求,護理人員應增強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將護患糾紛消滅在萌芽狀態。
1 護患糾紛常見潛在的法律問題
1.1 護士法律意識淡薄 有的護士平時不注意法律知識的學習,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工作中保留著以往的工作習慣,認為只是為了病人好就只管做,忽視了醫療告知,遇到不領情的患者便成了糾紛;在書寫病歷時,隨意填寫或憑主觀判斷,當病人發生意外時,就難以拿出客觀、真實的證據,從而引發護患糾紛。
1.2 護士責任心不強 不認真執行醫院的規章制度(如三查二對制度,交接班制度等),甚至違反操作規程,發生護理差錯引起護患糾紛。
1.3 護理記錄書寫不規范 護理記錄內容過于簡單,不詳細、不完整,缺乏醫學術語,記錄內容公式化,不能反映個性化病情。
1.4 對護理病歷書寫重視不夠 隨著《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實施,護理病歷將作為客觀資料,成為醫療糾紛或醫療事故必須出證的材料之一,因此,護理病歷必須做到客觀、真實、完整,準確,護理人員不應對文字記錄不重視,隨意涂抹、字跡潦草,記錄不及時、不仔細、不全面等。當面臨舉證責任倒置時就會承擔無憑據偽造、失職等法律責任。
1.5 護患溝通不夠 俗話說得好:“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有很大一部分護患糾紛是因為缺乏有效的護患溝通引起的,其表現為護理人員對病人不尊重、不關心,講話生硬、隨便不負責任,表情淡漠,操作機械,注意事項交待不清等,造成病人及家屬極端不滿進而引發糾紛。
1.6 護理工作中不安全行為因素 護理人員短缺,工作超負荷,護士情緒不穩定,注意力不集中,醫護分工不明確,有越權行為,隨意執行口頭醫囑,護理人員素質不過硬,應急能力差,規章制度制定得不完善等等,這些都是醫療糾紛的隱患。
2 提高法律意識的對策
關鍵詞:高中生;法律意識;實踐;探索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在新時期的發展中人們具備法律意識的重要性已經愈發突出,這直接關系到社會是否穩定,人們的生產生活能否正常進行。由此可以認為,法律意識是實現社會發展的必要前提,是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環節,深諳法律意識的重要性已經成為高中學校思想教育學習中的重點內容之一,而我們作為高中生,已經成為了需要對自己行為能力負責的完全行為能力人,所以只有加強對法律意識重要性的認識,才能為我們今后的人生之路作出重要的鋪墊。
1 提高高中生法律意識的重要性
樹立健全的法律意識是每一個人應該具備的素養,我國是一個法治社會,正在飛速發展的進程中,更加需要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應該具備一定的法律觀念,這樣才能進一步落實法治社會的實現。人們都應該崇尚法律,尊重法律,將法律的重要作用放在首要的位置上,但是法律意識的形成并不是與生俱來的,是在生活以及學習中不斷培養出來的,我們獲取法律意識的主要途徑就是通過教師的講解,并且耳濡目染的聽取一些法律事件,觀看一些法制類的節目,才逐漸形成了法律意識。對于一名高中生而言,我們正面臨著人生的第一個重要階段,所以為了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作出正確的選擇,更加應該重視起法律意識的養成,這樣才能在今后的學習與生活中規范自己的行為,讓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高中生。
但是因為在高中生活中,我們的學業比較繁重,經常無暇顧及其他方面的事情,只將重點放在學習中,法律意識的培養往往被忽視了,正是因為如此,所以目前高中生的犯罪率持續上升,這就是因為法律意識不受重視導致的。造成這些問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學校與家長沒有起到一個良好的帶頭作用,沒有向學生灌輸正確的法律教育。法律與人們的生活具有密不可分的聯系,實際上生活中出現的每一件事情都潛在著法律的約束,為了保護自己的權益不受侵犯,同時也維護其他人的合法權益,更加應該在高中階段建立起完善的法律學習課程,使同學們都具備這樣一種態度,那就是法律是實現現代法制型社會發展的前提條件,作為社會發展中重要的一份子,更加應該樹立起相應的法律意識,這是現代高中教育過程中勢在必行的舉措,是今后步入社會的敲門磚。作為一名新時期的高中生,我們應該樹立起一個健康的人格,而這一前提條件就是對法律意識的進一步強化。
2 高中生法律意識不足的原因
法律意識在高中學習中沒有得到相應的重視,是影響同學們缺乏必要法律意識的主要原因,因為在現代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人人都應該在遵法守法的前提下開展各項社會活動,中國有句俗話:“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笨梢?,只有建立起完善的制度,才能對言行舉止起到一定的約束性作用,雖然學校在思想教育課程上開設了法律學習這一板塊,但是這些知識卻僅僅局限在課本之上,沒有做到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所以我們也無法理解法律知識的重要性以及應用的范圍,本人認為這是造成同學們法律意識不強的重要原因,法律的作用是在實際生活中得以實現的,如果缺少了理論聯系實際的環節,那么再健全的法律也培養不出我們健康的品格,更不必說為我們今后的社會生活提供重要的保障了。所以在高中階段要想樹立起法律意識,還需要學校進一步提升重視程度,加強這方面的學習,這樣才能使同學們在頭腦中進一步深化法律的重要性,也可以有效的降低學生中出現犯罪率的可能性,這是本人的一些拙見,但是也是廣大高中學生的心聲,希望可以得到重視。
3 提高高中生法律意識的途徑
3.1 強化自律意識,提高法制觀念
通常我們對不同的事物都有分界的觀念,因此也就有了界限的意識生活中有很多界限,有的是有形的規則,有的是無形的約束這些界限的存在,就好像是內心的道德法庭一樣,讓我們堅守著內心做人做事的底線。有了規則,生活才有了遵守和自律,社會才有了井然有序、安定和諧因此,作為一名學生,我們要學會自律,堅持自律,做一個遵紀守法的高中生,讓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在有界限中綻放光彩。在學習和生活中,我們要對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
3.2 利用法制課堂,提高法律意識
對于高中生而言,只要你關注法律,法制課堂就在身邊如利用學校開展的法制課堂,吸收一些法制信息,并將法制與道德緊密相聯,讓我們樹立一種尊重,一種責任關注生活中的法律案例,比如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自身權益被侵害事件,讓學生自覺拿起法律的武器,切實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既能讓我們感受到法律是保護社會成員合法權益的利劍,也能讓我們認識到它是人民行為的一把最公平的尺子,從而認識到法律的價值,只有法律能夠使人民獲取自由、安全、權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認識到法律及各種法律規則的價值時,會在潛移默化中調整自己的內心需要,在尊重自己,尊重別人的同時更加尊重法律,接受與法律規范相一致的人與人之間的行為準則和價值觀念。
3.3 學會尊重生命,增強法律素養
現實生活中,高中生對于生命歷程中的種種曲折、不幸等,住住缺乏必要的應對準備,面對某些生命歷程中的意外事件,也可能缺乏適當的應對能力。如片面追求升學率使一些心理脆弱的孩子可能因此產生輕生念頭;因人際關系及情感導致心理問題并最終導致白殺的事件屢見不鮮等等因此,對高中生生命意識的教育應當成為高中道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他人生命的尊重和對自己生命的保護是每一個高中生應當牢記終生的警句,也是法律賦予他們的權益。
結束語
法治意識的形成是一項長期而且艱巨的工程,作為一名即將邁入大學校園的高中生而言,學習文化知識是我不容推卸的責任,但提高自身的法律素養也是我們成長道路上不可拋棄的義務在。我們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逐漸趨向成熟的階段,如不正確引導便會誤人歧途。我們要加強自律,關注法律,尊重生命,不斷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識,做新時期知法、守法的優秀學生。
參考文獻
[1]江小敏.中學法律意識教育淺析[J].新課程(中),2015(10).
關鍵詞:學生;法律意識
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一定意義上講是法制經濟,而現代社會也是一個法制社會。依法治國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治國方略,法律素質已成為公民的一項基本素質。不知法、不懂法,在當今社會是很難正常生存和發展的,對跨世紀的青少年一代更是如此。培養學生具有基本的法律意識、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識、學會運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是學校德育的一項重要工作。作為一名思想政治課教師更應以加強法制教育,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為己任。
一方面中學生正處在身心迅速發展階段,模仿性強,可塑性大,是形成法律意識、培養高尚道德情操和良好行為習慣的最佳時期;但另一方面,其情緒易偏激、沖動,辦事容易意氣用事,教育困難。我國又處于經濟和社會的轉型期,社會各種陰暗現象以及腐朽思潮泛濫,容易使中學生在困惑、迷惑中隨波逐流,走向歧徑。目前學校學生違紀現象突出,校園暴力事件時有發生。河北省未成年犯管教所近日作了一次問卷調查,內容涉及在押犯犯罪類型、犯罪原因等。調查結果表明,青少年犯罪總體趨勢仍呈上升態勢,從這一點便充分說明提高中學生法律意識之迫切。
分析一些中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差及違法犯罪之根本原因,并非其不知法,因為初、高中思想政治課教材中有不少的法律知識內容。他們知法卻沒有法律意識。法律意識和法律知識是不同的但又有聯系的兩個概念。法律意識是人們關于法律和法律現象的思想、觀點、知識和心理的總稱,包括人們對法的起源、本質、作用的看法,對現行法律的要求和態度,對法的評價和解釋,對人們的行為是否合法的評價,以及法律知識、法律觀念等。法律意識的形成離不開一定的法律知識,但是法律知識多的人,并不必然法律意識就強,有些法律專業的大學生仍然違法犯罪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因此,傳授法律知識不是目的,只是增強法律意識的手段。
因此,作為中學政治課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教材和學校的條件設備,根據學生的實際,多形式、多渠道、靈活多樣地進行法制教育,以提高中學生的法律意識。
一、在課堂上應強調權利和義務相統一的意識
現在,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長、社會輿論、司法部門都片面地過分強調青少年權利的保護,忽視義務的履行。而現代社會任何國家的法律都只是保護絕大多數遵紀守法、履行義務的人的權利,并非無條件地保護任何人的一切權利,權利人濫用權利或不履行法定義務,其權利的行使就必然要受到限制!而我國也不例外。因此筆者認為在高中階段,要進一步貫徹權利和義務相統一的意識。
青少年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我意識,他們喜歡以成年人自居,要求對各種事物發表自己的見解,因此單純地理論說教很難讓他們信服。學生的這種特點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拓寬渠道,采取多種學生感興趣的形式進行教育。
二、多種渠道,強化教育效果
1.開展現身說法
這是很有說服力的一種教育形式,其特點在于它的真實性并且貼近學生生活,學生比較容易信服。例如,請失足少年進行現身說法。聽后,一名學生在周記中寫道:原來課堂與牢房僅有一步之遙,今后要做個守紀律的好學生,決不做違法的事。由此可見,這種教育形式比單純的說教更能深入學生的內心,引起思想的震撼與變化。
2.召開以提高法律意識為主要內容的主題班會
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思維能力,不滿足于現成的結論,甚至對某些結論持有否定態度。因此,我認為召開主題班會,讓學生各抒己見,熱烈討論,可相互質疑、批駁。教師在旁引導,從而得出正確的觀點。這種教育方式,可幫助學生澄清疑惑,對所講內容有較全面且深刻的認識。
3.情境感受,在活動中提高法律意識
學生參與活動的過程,也就是學習的過程,而這種過程和以往課堂上的學習過程不同,它不是被動地作為客體的學習,而是主動參與的過程,也就是說學生在活動中是以主體的方式存在的,是主人。這對于學生來說是新奇的,因此他們有興趣加入到活動中來,對活動采取的態度是認真的、積極的、肯定的。因此,各種活動的開展勢必會對增強學生的法制觀念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比如觀看錄像《青少年犯罪啟示錄》,學生們非常地震驚,看到錄像中那一張張曾經純真的卻被丑惡扭曲的臉,看到他們失去自由之后的無奈,聽著他們鐵窗內的哭訴,學生們紛紛表示要認真選擇好自己的生活道路,珍惜今天,把握好明天,做一個讓“母親”放心,對社會有用的人。通過這次活動,學生們又受到了深刻的法制教育,內心產生了巨大的變化,法律意識得到進一步的增強。
關鍵詞 法律基礎 中職生 法律意識
《法律基礎知識》是中職學校的一門基礎課程,培養中職生學習和掌握法律基礎知識,增強法律意識,樹立法律觀念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成長為具有較高法律素質的公民。這門課程正是通過傳授法律基本理論來弘揚法的精神,培養學生法治意識,完善自身知識結構,學會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更好地適應社會。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講,法律教育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由此可見,法律基礎課程建設在法律教育與德育教育課程體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與作用。但目前《法律基礎知識》課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課程地位不突出,教學目標設定不明確,是德育課程中的考查科目,學生普遍不夠重視,而且許多學生對學習《法律基礎知識課》毫無興趣。因此,教授法律基礎課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新改革法律基礎課的教學方法。
一、教學要具有針對性
中職學生一般都文化基礎差,不愛學習,行為規范和自律能力差,敏感、好奇、容易沖動,同時自控力弱,缺乏足夠的支配力,法制觀念淡薄。面對這樣的群體,作為法律基礎課的任課教師,首先應在教學中緊緊抓住學生的特點,因勢利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多方面采集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事例,深入淺出,讓事實說話,這樣就可以使枯燥的問題趣味化,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復雜的問題簡明化,深刻的問題通俗化。
二、采用多種形式的案例教學
法律課教學必須與現實社會緊密相結合,多使用專題討論的案例教學。針對典型案件和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進行分組討論或辯論,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運用所學法律知識,闡述自己的觀點和見解,以使學生知道如何用法律解決現實問題,也使法律基礎課真正進入學生頭腦。也可以采取另一種形式,在老師的指導下,由學生扮演案件的當事人,如法官、檢察官、律師以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等,以司法實踐中的法庭審判為參照,模擬審判某一案件。由于學生親自扮演某一角色,全面介入模擬訴訟活動中,為學生運用所學法律知識分析、解決問題創造了一個“真實”的環境。
三、結合身邊發生的事件,進行實用性教學
結合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法律法規進行教學。主要有《未成年人保護法》、《合同法》、《勞動法》、《消費者權益保障法》、訴訟途徑等。學生是社會的一員,他們會參加一定的社會活動,在現實生活中可能會遇到自身合法權益受到侵犯的現象。如購買到偽劣產品,這時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呢,一共有四種渠道:①找商家協商解決;②找消費者權益保護協會調解;③找工商管理部門反映;④向法院提訟。通過學習,學生能夠活學活用,親身感受到學法的直接好處,學會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四、根據教學目的,結合學生需要,進行重點教學
教學內容要敢于取舍,善于取舍。法律基礎課教學內容多,課時有限,不能面面俱到。本書共有六章,每章都有所取舍。如《憲法》部分突出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民法》部分突出民事權利、民事責任,解決學生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經濟法》圍繞消費者權益保障法、勞動法展開,為學生走向社會做好法律儲備;《刑法》以預防犯罪為重點;訴訟法則重點讓學生了解訴訟的程序等。有的方矢的重點教學,能夠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提高法律素質。
五、結合學生專業特點,開展專題式教學
教師可以以基礎知識為圓心,輻射相關知識充分備課,拓寬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授課環節中更具側重點,學生接受教學內容更具明確性、方向性。在此基礎上,結合學生專業,進行對口法律專題。如在給酒店管理與導游專業的學生教學時,在完成教學大綱任務外,適當安排《旅游消費法律維權常識》的相關內容進行講授,該法律案例貼近學生專業工作,如案例給導游“小費能夠統一征收嗎?”“游客猝死在酒店怎么辦?”“游客的財物丟失了,誰負責?”等通過講授――討論――反饋――解惑――交流五個環節,讓學生真正的參與到課堂中,有效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生;法律意識
中圖分類號:D920文獻標識碼:A
法律意識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體系,是社會主體對社會現象的主觀把握方式,是人們對法律現象的理性、情感、意志和信念等各種心理要素的有機綜合體。高職院校作為人才培養基地,有針對性地對高職大學生進行法律意識的培養和提高,不僅對于高職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具有積極的意義,也對我國的法制實踐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這也是建設法制國家的必然要求。
一、高職院校學生法律意識現狀
大學生當前正處于長知識、長才干的時期,他們的法律意識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增強,但大多僅僅停留在感性認識的水平上,法律意識比較淡薄,輕法等現象有所存在。一方面大學生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實例層出不窮;另一方面大學生違法犯罪的事例也不少見。結合筆者的教學經歷,分析當前高職學生法律意識的現狀不難發現,當前高職院校學生的法律意識有這樣幾個特點:第一,部分高職院校學生對法律的認識是一知半解,處于感性階段。大多數學生都知道憲法是我們國家的根本大法,殺人是違法的行為,但是法律上的依據卻茫然不知,他們的法律意識是一種片面的、不系統的狀態,缺乏理性的認識;第二,有被動的法律意識,但缺乏主動的法律意識。目前,高職院校學生的法律意識多處于被動守法的狀態,這與學校法制教育和社會輿論的局限性有關系。我們經常在普法宣傳欄上看到因為違法犯罪而受到懲罰,輔以法律課程上老師的講解,這使得學生或多或少地感覺到法律的強制性,這樣的狀態下他們并沒有體會到法律是他們生存的需要,是維護他們合法權益的武器,法律課堂上甚至有部分學生表達了“我不違法為什么要學法呢?”具有這樣的觀點,學生往往會以專業課學習任務繁重為由而對學院開設的法律類公共課產生抵觸、厭學情緒。筆者在課堂上講授刑法、民法、婚姻法等內容時,很多學生都反映對這些跟他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都只是知道一些,但不是很詳細。這種狀態可能導致學生權利觀念的缺失,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不懂得如何積極主動地利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而是以消極的態度對待法律,甚至會放棄法律武器,采用報復的手段來討回所謂的“公道”,導致了違法犯罪產生的可能性。被動的法律意識有違法制教育的初衷,因此只有培育學生對法律的信仰和積極地行使權力作為出發點,才能在更深層面上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
二、培育高職院校學生法律意識的重要意義
高職院校學生作為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因此培育他們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識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可以幫助學生維護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權益。很多學生在接受了法律知識的學習之后,通常在其日常生活中,比如尋找兼職的過程中就會想到最大限度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或者在其就業過程中經常會向老師咨詢一些《勞動合同法》的內容,以一種自覺的態度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當然,在其他人身上發生的一些權益被侵害的案件時,也會有一部分學生選擇向授課老師咨詢相關的法律救濟途徑。因此,培育學生的法律意識對于他們的成長成才是相當重要的,特別是在法律意識的培養上,可以達到以點帶面的效果。
(二)培育學生的法律意識有助于推進我國法制建設。高職院校的學生正處于心理和生理成長發育的時期,辨別是非的能力、自控能力相對較弱,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但可塑性強,在此期間,培養、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可以預防和減少大學生犯罪,從而維護社會穩定。另外,可以通過學生的一言一行或多或少地對其家人、朋友產生一定影響,他們的意識、思想也會不斷向他人滲透和輻射,不僅可以引導高職學生健康成長,也有助于推動我國的法制建設。
(三)培育學生的法律意識有助于學生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從1999年開始,我國高校進行擴招,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轉為大眾化教育,而今就業形勢日益嚴峻,這就意味著高職院校要將學生培育成為復合型、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法律意識的培育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因此,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識,有助于提高其在人才市場的競爭力。
三、培養高職院校學生法律意識的途徑
要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必須采取多種途徑和靈活多樣的方法。作為一名法學課教師,筆者從“教”的方面出發,認為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以下幾種途徑對于培養高職院校學生的法律意識是切實有效的:
(一)以課堂為依托,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法律意識。目前,高職院校對學生進行法律意識的普及教育主要是通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程實現的,這就要求授課教師不能把這門課程視為僅僅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法律知識的教育,這門課程的真正目的,還在于學生通過學習法律知識,使學生既掌握法律這一重要武器,又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水平。因此,課堂上應該樹立學生為主體,教師起指導作用的教學理念,使學生由被動接受轉為主動學習,重在培育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不單純是法律知識的傳授,更要側重于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在教學方法上,要打破以往純理論的滿堂灌教學模式,進而轉變為案例教學和實踐教學模式。通過一些典型的、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案例,由學生自己結合學習的法律知識進行分析及教師指導和講解,使學生能夠掌握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或者引導學生關注《今日說法》之類的法制節目,閱讀相關的法律書籍,這些措施將對學生法律意識的提高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實行依法治校,營造培養高職學生法律意識的氛圍。高職院校的管理應做到“依法治?!?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法律意識的形成和提高。一個學院的“法治”狀況將直接影響對學生法律意識教育的效果,因此學院應從校務公開、學代會等方面著手,努力營造一個依法治校的氛圍。首先,學院的各項規章制度,特別是《學生手冊》的制定,要切實保障學生的權利,與國家的法律法規相一致,特別是對于違紀學生的處理,一定要嚴格按照規定處理,為學生營造濃厚的法制氛圍;其次,建立健全的申訴機制,學生的申訴權是2005年《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中賦予學生的一項重要權利,高職院校作為普通高等學校的一種特殊模式,同樣要鼓勵、允許和支持學生進行申訴,充分保障學生的合法權益,為學生樹立“有法可依,依法辦事”的榜樣,營造一個法制氛圍。
(三)創建校園法制文化,開展法制教育活動。學院應積極拓展學生的第二課堂活動,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路子,創建校園法制文化,開展相關的法制教育活動,主要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實現:第一,走出課堂,旁聽審判,讓事實案例說話,通過這一途徑取得的效果遠比老師在課堂上泛泛講解更有感染力和現實意義。庭審的過程當中,嚴謹的法庭調查,激烈的法庭辯論,法庭對案件事實的認定,對法律的適用等環節,會讓學生體會到法律的神圣和威嚴;第二,通過模擬法庭,讓學生自己模擬法官、律師、檢察官、被告等角色,能更加深刻掌握我國的一些訴訟法程序,也通過模擬對犯罪分子的審判,對旁聽的學生起到震懾作用,使得法律的預測作用得以發揮,進而促使學生提高守法的警惕性,自覺守法,也讓學生切身感受法庭的威嚴,主動將所學的法律知識運用到實際案例中??梢赃m當增加模擬法庭活動的次數,使其制度化,真正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第三,建立普法學習基地,讓學生定期接受法制教育。學生可以到監獄、檢察機關、法院等機關參觀或者邀請學院的法制校長、有關辦案人員或著名法學專家來校開講座,既能讓學生了解時事,也能讓他們更深切體會法律的權威?;蛘呖梢杂蓪W生成立各種法律社團,由專業老師指導,建立普法宣傳隊進行普法宣傳。
(四)學院應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從而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大學生違法犯罪大多數是因為法律意識的貧乏,而法律意識的缺陷是由于其心理發展的不成熟導致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夠使學生掌握基本的心理衛生知識,具有較強的意志力、穩定的情緒、樂觀向上的進取精神,從而抵制各種不良風氣的影響,以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增強法制觀念。而當今導致大學生犯罪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不良情緒占主導地位,而不良情緒源自于社會激烈的競爭、家庭過高的期望值與自身能力差異所產生的壓力,有的學生沒有找到正確的途徑排解,壓抑的時間過長使得他們有可能通過犯罪的方式釋放出來。因此,學院應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來培養學生的良好心理素質,使其能夠全面認識自我并且正確掌握心理調適的基本方法,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積極開展心理咨詢,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幫助其提高法律修養。
作為未來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的高職學生,其法律意識的強弱,直接影響著社會的民主化進程和法制建設進程。因此,有針對性地培養高職院校學生的法律意識,提高其法制觀念是一個龐大的社會教育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創設良好的法制教育環境,才能促進學生自身素質的完善,才能為社會輸送具有較強法律意識的綜合性人才,才能促進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繁榮與發展,對于我國的法制實踐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作者單位:汕頭職業技術學院)
主要參考文獻:
[1]薛劍符.當前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探析.高教研究,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