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2 09:38:50
序論:在您撰寫課程建設實施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course instruction and implement of working process taking WEB course developed by as an example.This article determins learning area through typical working task of working area and designs teaching situation through the standard of the enterprise and working enviromnet.The purpose of of this article is not only to develop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but also to enhance their project experience and improve their social adaptability.
關鍵詞: 工作任務;行動領域;學習領域;教學情境
Key words: working task;the field of action;learning area;teaching situation
中圖分類號:G423.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27-0209-02
0 引言
職業教育課程的本質是工學結合,即學習的內容是工作,通過工作實現學習。工作過程化課程的建設就是通過崗位群工作領域分析,總結出典型工作任務,以企業實際工作環境設計課堂環境,通過任務驅動教學法完成教學過程并進行評價。本文以開發WEB系統課程為例闡述了工作過程化課程建設與實施過程。
1 確定學習領域
工作過程化課程的設置是依據崗位工作情況(工作領域),歸納典型工作任務(行動領域),制定出符合教學要求的課程目標(學習領域)。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和軟件技術的結合,WEB系統開發工作已經是軟件企業和網絡公司核心業務。開發WEB系統課程依據企業中WEB項目軟件工程師崗位工作任務進行設置。通過WEB系統項目開發教學情境,培養學生參與完成系統分析與調研、數據庫實現、系統框架建設、代碼編寫、系統測試與多個典型工作任務的實踐能力,提升學生作為WEB項目軟件工程師的職業技能,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精神,培養學生學習能力,促進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的養成。
課程設置和定位的初期,經過大量的社會調研和討論。先后與北京阿博泰克北大青鳥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丹東九三電腦公司等多家企業交流。經過專家討論,建立了以WEB項目為導向、以實踐工作情景為依托、典型工作任務為驅動的課程教學體系。
本課程最終目標是:能夠運用.NET技術,在團隊合作的基礎上,參與到WEB軟件項目開發過程,熟練、規范地完成企業級B/S系統模塊的編碼、調試和文檔編寫,成為企業需要技能型應用人才,學習領域見表1。
2 教學情境設計與實施
教學情境是工作過程化課程的課堂表現。教學情境以WEB項目軟件開發工作主要步驟進行設置,使學生完成學習的同時經歷整個項目開發過程,提高學生的項目經驗。
本課程以“網上圖書銷售系統”項目開發過程展開教學,設計了10個教學情境,具體教學情境有:需求分析報告、數據庫設計及實施、IIS服務器配置、頁面導航及母版設計、系統框架建立、數據查詢與展示、數據插入與更新、第三方控件的使用、用戶控件、網站部署與定制。每個工作任務都按著:信息獲取、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估6步進行安排,形成一個標準化軟件開發過程。各個教學情境是按著軟件開發過程設計實施的,每個階段都安排相應的總結與評價從而保證軟件開發過程符合螺旋模型。部分工作任務由校外兼職教師和校內專任教師共同完成。教學過程中,學生擔任項目組長、程序員和系統測試員角色,在項目進程中起到核心作用;教師擔任項目經理、咨詢師等職責,起到引導作用。
3 輔助教學方法
課程教學中,采用多模式教學方法。綜合運用各種媒體和網絡資源,建立課堂、實訓基地、課外的立體化教學空間。電子版講義、教學大綱、授課計劃、多媒體課件、習題等教學資源全部上網,教學網站建設初具規模,并能經常更新。在教學中發揮了很好的作用。為學生構建了一個“全天候、立體化”的學習平臺。
建立社會服務與技術支持為目的,具有企業孵化器的軟件實體——一方軟件研究室。由專任教師主持,學生參與軟件開發,近兩年師生共同完成社會服務項目和軟件開發10余項,具有良好的社會聲譽。學生在項目開發過程中,掌握了實踐技能,增加了項目經驗,為開發WEB系統課程進行了有效的補充。
4 結束語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學習開發WEB系統的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增加了項目經驗,提升了學生就業的自信心,提高了學生就業機會。
工作過程化課程將實際項目帶到了課程中,將企業工作融入到教學情境中,真正做到了工學結合,“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的養成,增加學生實踐經驗,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了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使對學生的培養滿足了實際工作崗位的需要。
參考文獻:
[1]田鳴.項目教學法中教學資源合理配置的研究與實踐[J]. 遼寧高職學報,2008(10):16-18.
摘要:精品課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學水平的示范性課程,是高等學校教學水平的標志之一。本文以我院《會計學原理與技能》國家級精品課程建設為例,從課程設計、課程實施、課程評監等幾個方面總結精品課程建設的經驗和要領,旨在推進精品課程建設速度、提高教育質量。
關鍵詞 :國家精品課程;課程設計;課程實施;課程評監
一、引言
2003 年4 月9 日教育部印發了關于《教育部關于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國家精品課程就是具有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學管理等特點的示范性課程。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的《會計學原理與技能》課程歷史悠久,是會計專業學生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我院會計專業教師經過多年的努力和建設,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并于2006 年被評為江蘇省省級精品課程,2007 年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2013 年立項為國家級精品網絡公開課程,目前正在建設中。筆者參與《會計學原理與技能》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現僅就該精品課程在課程建設過程中所做的工作談一些體會。
二、以課程設計、課程實施、課程評監為核心,創建國家精品課程
(一)課程設計
1.制定課程標準。課程標準是國家規定職業院校課程設置、培養目標、教學內容、時間安排的指導性文件,是編寫教材、實施教學與教學評價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
總體設計思路是:按照“以能力為本位,以職業實踐為主線,以項目課程為主體的模塊化課程體系”的總體設計要求,課程徹底打破學科課程的設計思路,以主要經濟業務的會計處理為基本目標,緊緊圍繞工作任務完成的需要來選擇和組織課程內容,突出工作任務與知識的聯系,使學生在完成工作任務的實踐活動中學習并掌握專業知識,這不僅加強了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還增強了職業崗位能力,便于學生將來的就業。
具體內容包括:
(1)依據該門課程所涉及的工作任務范圍來選取學習項目,這是選取學習項目的基本依據。在學習項目的編排上則要根據該職業所特有的工作任務邏輯關系,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知識關系。
(2)依據工作任務完成的需要、以及高等職業學院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職業技能形成的需求,將職業認證課程的學習嵌入到課程體系當中,同時在課程設計中確定該課程的基本知識點、動手操作技能等內容。
(3)學習項目課時數的分配要根據各學習項目的內容總量以及在該門課程中的地位來進行核定。
(4)程度用語主要使用“了解”、“理解”或“掌握”、“能”或“會”等用語來表述?!傲私狻庇糜诒硎鍪聦嵭灾R的學習程度,“理解”或“掌握”用于表述原理性知識的學習程度,“能”或“會”用于表述技能的學習程度。
2.自編校本教材。包括基本教材和輔教材,輔教材主要包括自學指導書、習題冊、實驗指導書、以及相應的參考書籍。
要實現會計專業技能課的模塊教學,首先要有合適的教材,它是實現模塊教學的核心。多年來,會計專業在教材的選用上基本上是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的格局。要打破這種格局,首先,基礎會計主要講會計記賬方法、會計核算過程(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報表)及主要形式、會計相關法規等;財務會計或企業會計、成本會計則按照各個子模塊的要求編寫成系列教材,同時要編寫配套的模擬實驗題及綜合模擬實習。
我們在2005 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基礎會計學》教材的基礎上進行了修訂,并改名為《會計學原理與案例》一書,于2007 年8 月由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該書已被評為江蘇省精品教材、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此書在2010 年及2012 年進行了修訂;還在《會計學原理與案例》的基礎上編寫了一本《會計學原理與案例學習指導、習題與實訓》。2009 年,我們還編寫了《財會基本技能實訓》,主要用于學生的綜合模擬實習階段,全面訓練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
3.編制授課計劃。授課計劃是教師根據課程標準和教材編制的施教計劃,是指導教學工作的主要文件之一。4.編寫教案。教案是根據課程標準和教材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結合個人教學能力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教案的內容實質上是該課程教學環節的設計,但其中最主要的環節是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設計。
(二)課程實施
1.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為了實現共同的教學目標,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方式與手段的總稱。它包括了教師的教法、學生的學法、教與學的方法。在教學方法上,要打破過去“課堂理論灌輸+ 課外布置作業+ 集中模擬實習”格局,按照操作性教學模式要求,實行“理論教學+ 講練結合+ 模擬訓練與測試”、老師精講、學生多練,師傅帶徒弟式的教學方法。
具體的教學方法有:
(1)通過案例教學,把抽象的理論問題變得通俗易懂。結合教材中較難理解的基礎會計專業知識、專業術語、會計方法等通過案例進行剖析和點評,能把抽象的理論問題變得通俗易懂。并能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采用行為導向教學法,課堂互動來替代從頭到尾的理論灌輸。選取比較合適的章節,首先設置了一些任務,通過引導學生完成任務,邊討論邊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注重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從而實現教學目標。這種“導學式”教學,改變了傳統上課時教師單調而枯燥地講解知識、單向傳遞知識等“滿堂灌”的弊端,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調動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同時也能夠加強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和情感溝通。
(3)模擬情景教學來替代傳統的課堂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要利用相關實訓室,把會計模擬操作內容作為教學的重點。通過模擬操作,力求使學生身臨其境,產生感性認識,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強化模擬訓練與測試。
(4)組織各種類型競賽,增強綜合性設計訓練環節,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組織會計基礎知識大獎賽、辯論賽、會計基本技能(點鈔、小鍵盤輸入、數字書寫、珠算)大獎賽等各種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競賽活動,增強學生對會計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把握和理解,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
2.教學手段。除了要講究教學方法外,在會計課程教學中還要充分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如網絡化教學和多媒體教學等。
(1)制作精美課件完善課堂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我們制作了全課程的多媒體教學課件,以聲像并茂的多媒體技術現代教育手段并配合傳統的教學手段,增大課堂信息量、提高教學水平和效果。
(2)利用校園寬帶網進行網絡教學,打破傳統教學的時空限制。傳統意義上的課堂是在固定的時間和固定的地點集中進行授課,這不僅限制了教師和學生的時間和空間,而且,對于每一次授課,缺少了靈活性,授課內容不能夠循環使用,無法重復和再現。我們在以下三個方面作了有益的嘗試:一是開設了視頻課堂,教學資料、教學課件、教學錄像全部上網,并定期更新,豐富了課堂教學手段;二是課程實踐教學通過視頻、flash 動畫等直觀教學方式,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三是在課程網站建設中,設置了在線答疑,并指定專人負責定期回答學生提問,將課堂師生互動搬到網上,體現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
目前,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現代化教學媒介已是常態化,但在進行會計教學時還要注意以下幾點:⑴結合性。要使多媒體教學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有機組合,突出重點與難點。⑵必要性。多媒體教學的運用是為了提高教學效果而不是追求形式,有些傳統教學模式的教學經驗、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是中國教育、乃至世界教育的幾千年發展的結晶,具有一定的科學性與實用性,因此教學媒介要有必要性。(3)啟發性。多媒體教學媒介演示要能夠讓學生發揮想象力、創造力,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課程評監
課程評監包括課程評價和課程監督兩個方面,是課程建設的最后一個階段。在這一階段通過對包括“課程計劃、實施、結果等”諸種課程要素及參與課程實施的教師、學生等不同形式的考核來評價和監督教學效果,其目的是調整課程的教學內容,優化和改進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課程評監主要包括學生評價教師,教師之間互評、教學督導部門評監以及企業和社會的評監。課程評價方法要定期與不定期、定性與定量相結合。課程監督要強化課程實施階段的日常監督和控制,同時還要加強課程設計階段的事前監督和控制。
三、結語
因此,以足球項目為重點的體育課程改革不是一項活動,更不是一種跟隨潮流的運動,它是置于學校課程建設中的思考,是學校充分利用課程建設自的表現,是學校實現育人目標、發揮育人功能的重要載體?;谶@樣的認識,加上針對足球課程建設的實施途徑,思考如下:
途徑一:納入學校課程
在落實足球課程改革的過程中,需要務本求實。把足球課程實實在在排入課程表。學校三個校區以3~6年級為重點,確保每班每周一節足球課。
在研究的過程中,學校遵循《朝陽區義務教育課程設置方案》中提出的課程設置創生性和選擇性原則。一方面在傳統模式的足球課中不斷教研、提升教學質量,另一方面從學情出發、從教學需要出發,大膽嘗試長短課、大小課、雙教課等不同的教學形式。例如,既有20分鐘的女足基礎訓練課,也有30分鐘的男足實戰訓練課,還有40分鐘主教與助教共同完成的傳統足球課,力求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多樣化的課程選擇。
途徑二:校內活動與校外實踐相
結合
《朝陽區義務教育課程設置方案》中明確規定,各學科平均有不低于10%的課時用于開展校內外學科實踐活動,體育學科的校內外實踐活動以豐富體育生活為主。在我校體育足球課程改革的實踐中,便廣泛開展了校內體育活動和校外實踐活動。
(1)校內體育活動
奉行“生命教育”的中園小學“不放棄每一個孩子”,任何一項工作的推進都本著惠及全體學生的宗旨。在足球課程推進過程中,學校三校區1~6年級學生人手一個足球,自主創編的“快樂足球操”得以普及,實現了每一天每一個孩子都能觸摸到足球,日積月累中不斷提升對足球的控制能力。
除此之外,學校精心策劃舉辦為期兩個月的3~6年級班級足球聯賽,各班級紛紛成立自己的班級足球隊、足球寶貝啦啦隊,設計獨特的足球標識,抽簽形成對陣圖,自發組織訓練,調動家長志愿者參與其中,海報、彩旗、助威、吶喊……全校形成了濃烈的足球氛圍。
在關注全體的同時,學校注重高水平球隊的建設。組建了學生男子、女子足球隊。把每周二學校社團活動時間和周一、周四課后活動一小時時間作為提高足球水平的補充和延伸,聘請專業足球教師訓練,校內足球教師助教,有效地提高了教學和訓練的效果。
(2)校外實踐活動
學校注重開發利用各種校外資源。結合班級足球聯賽,組織三校區足球達人、最佳小射手、足球校隊隊員、最佳班級拉拉隊,身披國安標識走進工體、開展“走進國安、為國安加油”足球課程校外實踐活動。孩子們文明觀賽,用正確的方式為自己家鄉的球隊吶喊助威,在0:2輸球的時候,還同身邊的“御林軍”一起為國安唱歌,為國安吶喊,最后2:2追平比分讓孩子們親身感受著不服輸、勇于拼搏、積極向上、“永遠爭第一”的國安精神。同時,在濃烈的足球氛圍中更加深刻地感受足球的魅力,更加熱愛足球、熱愛家鄉!他們在之后的訓練中更加頑強拼搏,團結一致,在社區恒大杯比賽、區級金鷹杯學區選拔賽、市級百隊杯等比賽中,均有出色的表現和不僅是足球技藝的提升。
這些校內外足球項目實踐活動,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學生的體育生活,實現了過程育人、實踐育人。
途徑三:家校聯動
本著“課程改革,全員育人”的宗旨,我們還積極開發各種資源。組建了“陽光力量”家長、教師男子足球隊,定期開展友誼賽;定期舉辦奧林匹克國家森林公園“足球主題定向越野”活動等,廣泛調動了家長資源和參與足球課程改革的熱情,實現家校聯動,促進足球課程改革的普及、鞏固與宣傳,有利于營造校園足球文化氛圍,共育共建。
經過一年多的實踐,以足球為重點項目的體育課程改革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首先,教師隊伍獲得成長。教師對體育課程改革在思想認識上發生了轉變,不再墨守成規于傳統體育課堂,視野更加開闊;接受社會資源引進校園,逐漸樹立全員育人、整體育人的意識。青年教師由最初對足球的個人興趣轉變為足球專業素質的跨越式發展;體育教師團隊更加凝聚、大氣。
其次,學校內足球文化氛圍初步形成。3~6年級每一個班都組建了足球隊,設計有獨特的足球標識,通過足球主題家校定向越野、班級聯賽等喜聞樂見的活動,學生、教師、家長關注足球運動、參與足球運動的熱情不斷攀升。學校女子足球隊組建成功,男子足球隊在各種比賽中不斷磨礪、成長,取得
佳績。
最后,在學生成長方面。用孩子自己的話說:精彩的足球聯賽里,有激烈的對抗,有盡情的歡呼,有勝利的喜悅,有失敗的淚水……每一場比賽對于我們的球隊、啦啦隊來說,能享受這些就是幸福的。
比賽的時候,可以把平時學習和積累的技術毫無保留的拿出來,撒開了打。而且,打比賽還可以鍛煉我的心理素質。因為當球隊輸了比賽后,每個人的情緒都很低落。這時候,只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不必太傷心就行了。就像老師對我們說的一樣:輸了還能笑,才是
高手!
還有的同學說,在足球訓練時,我和老師、隊友們一起玩耍,一起踢足球,非常快樂。就在這一年半的時間里,使我收益良多:每個老師都在為我們默默的付出著,就像辛勤的蜜蜂。一次次不厭其煩的訓練讓我們增長了球技;讓我們的配合更巧妙;讓我們球隊更團結。我愛足球!
本文作者:官偉波洪劍寒張小英工作單位: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輕紡系
本課程以真實任務為載體,即以真實的針織毛衫產品來開展教學,是高度整合了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的綜合性實踐課程,按項目來組織教學內容。本課程教學內容主要包括成形針織產品的款式造型、組織結構設計以及在橫機上的編織工藝與方法。以工作結構為邏輯,實施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見表1。本課程教學的創新性在于以市場訂單為任務,實踐與掌握當今本行業產品的原料、結構、色彩與圖案、款式造型、制造成衣等內容。實訓教學內容主要為:(1)產品市場調查:組織學生對成形針織產品進行調查,了解原料、組織結構、色彩與圖案、款式造型的市場狀況與流行趨勢以及品牌、價格等信息,增強學生對本課程與本專業的認識和學習興趣。(2)訂單產品分析:通過對訂單內容的分析,了解產品的風格特征,熟悉原料、組織結構以及不同款式造型等,使學生掌握成形針織產品的分析方法;同時也第一時間接觸具體產品,生動具體,提高學習興趣和效率。不單獨講授純理論知識,把毛衫的理論知識融入到各個具體的子任務中,在實踐操作中學習理論知識,這樣學習比較感性、具體而不抽象,掌握比較牢。(3)訂單產品仿制:仿制出與規定訂單一樣的作品。根據工藝單,制作出符合要求的羊毛衫產品。在這個過程中,熟練掌握各種加工設備的操作方法,掌握半成品、成品的檢驗方法和修補方法。從分組一起配合完成一件產品到一人獨立完成一件產品,從不熟練到熟練掌握。(4)成形針織新產品(毛衫)設計與生產:嚴格按照“職業環境”利用針織產品設計軟件和設備進行工藝設計與加工生產,包括毛衫創意設計、毛衫功能設計,毛衫款式造型設計,色彩與圖案設計,原料選擇與組織選擇,工藝設計與計算,獨立設計與制作一件毛衫產品。這是對知識的綜合應用與提高。為今后走上工作崗位做好準備。課程的實踐知識與理論知識緊密結合,互相增進學習效果,從學生的學習質量來看,理論基礎扎實,實踐動手能力較強,總體教學效果良好。
在課程教學中積極開展校企合作和工學交替,將課程教學與實訓結合在一起,將實訓與生產結合在一起,學生能邊學習邊實踐,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職業綜合素質。在精品課程的建設過程中,與蘇州丸美針織服飾有限公司、蘇州市伊科迪針織科技有限公司等針織成形產品生產經營企業一起制定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編寫授課教材,共同開展教學。采用工學交替,將教學與生產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教、學、做一體,提高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引企入校,方便教學。蘇州市伊科迪針織科技有限公司進駐我院輕紡系實訓場所,建立校中廠,緊密合作,無縫對接,達到教學效果最優。校企合作編寫制定針織毛衫打樣師新職業標準。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達到“助理針織毛衫打樣師”高級工的能力,取得政府部門頒發的“助理針織毛衫打樣師”的職業資格證書。在此基礎之上,與蘇州市伊科迪針織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申報蘇州市科技局2011年“蘇州市針織科技公共服務平臺”縱向項目并獲得項目立項和資金扶持,同時還得到高新區以及學院的配套資金支持。這將有力地促進本課程精品課程的建設工作。
本課程的教學團隊結構合理、教學效果及學生反饋情況良好。具有以下特點:(1)專兼結合。除了學院的專業教師外,還聘請了與我系進行緊密合作的蘇州市伊科迪針織科技有限公司和蘇州丸美針織服飾有限公司的技術、管理、產品開發人員為兼職教師,承擔本課程的教學指導、課程規劃、實踐教學等任務。(2)“雙師結構”。校內教師均為“雙師型”,校外兼職教師均為具有工程師職稱的技術管理人員。(3)職稱結構合理。教師中高級職稱2人,中級職稱四人。團隊人員多有在針織企業的工作經歷,或在針織企業掛職鍛煉,具有較強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同時整合與利用社會資源,與蘇州市伊科迪針織科技有限公司、蘇州丸美針織服飾有限公司、蘇州華龍針織等行業知名企業建立良好的關系,進行有效的團隊管理,形成強大的團隊凝聚力和戰斗力;能及時跟蹤產業發展趨勢和行業動態,準確把握課程建設方向,保持課程建設的領先水平。(4)考核真實客觀。除了必知的理論知識考核外,更重要的要考核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采用每個學生設計、制作滿足企業訂單要求的、面向市場的、實際的針織產品,由學院專業教師和校外聘請教師一起綜合評判的方法確定課程成績。(5)企業及學生反饋情況良好。由于與企業緊密合作,教學內容與企業的需求一致,因此受到企業的好評,在工學交替實習中得到了企業的一致肯定。同時學生也感到學到了有用的知識,提高了技能,展現了良好的職業前景。
通過與企業進行緊密合作建立校中廠,共同建設精品課程,開展教學,培養具有較強專業實踐技能的高素質專門人才,開展科研工作與服務社會工作,得到了學生、教師、企業、學院、社會等多方面的好評,實現了多方的共贏。為高職院精品課程的建設探索了一條新的路徑。是培養職業型、技能型、創新型人才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徑,對職業院校的教育創新、人才培養具有現實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 零件三維設計及實訓 課程建設 模具專業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Part Three-dimensional
Design and Training Course
CHEN Chuan, FAN Jianbei, LV Yongfeng
(Zhejiang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 Electrical Engineering, Hangzhou, Zhejiang 310053)
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Part three-dimensional design and training" course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curriculum orientation, curriculu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and the course features three areas. The curriculum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expertise of the professional core courses for hospital mold. Through this course construction, aims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dimensional solid modeling, dimensional analysis, teamwork, etc., to better meet the needs of today's professionals.
Key words part three-dimensional design and training; course construction; mold professional
高職教育作為技能教育的主線之一,肩負著培養技能應用型人才的重任。隨著工程技術的發展與CAD技術的日益普及,社會對CAD技術人才需求與要求也日益增加。培養合格的技能型人才,成為許多高職院校迫切要求。
職業教育的特點在于其鮮明的職業屬性,職業教育的專業不是學科專業,職業教育專業教學的最大特點是教學過程與相關領域的行動過程具有一致性。①因此,需要所授知識更加貼近崗位需求,更加符合以后的工作需要。另外,高職教育的能力培養更注重實踐,對培養技能應用型人才而言,特別應當加強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動手能力的培訓,強調技術的應用能力或工程實踐能力。②因此,針對我院模具設計及制造專業,構建更加具有職業屬性的課程體系,③將該課程進行重新安排,把原先的CAD軟件應用分為兩門課程,第一門即零件三維設計及實訓,并增加了實訓環節,主要教授三維軟件(UG)的實體建模、裝配、出圖等技術。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僅對學生進行技能教育,也要培養其學會分析、配合團隊協作等能力的素質教育,在學習過程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畢業后在學校自我評價、社會評價和學生評價④⑤⑥三方面能都達到預期的目標。
1 課程定位
零件三維設計及實訓是我院模具設計及制造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作為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的學生,需要學習機械制圖、AutoCAD、產品幾何技術規范、塑料模具設計及實訓、沖壓模具設計及實訓、模具CAE技術等課程,需要掌握二維制圖、三維制圖、塑料/沖壓模具設計、制造工藝學等技術,畢業后可以從事模具設計師、模具制造工等工作。
圖1 課程定位思路
圖2 課程與前后置課程關系
零件三維設計及實訓課程安排在機械制圖、計算機繪圖、產品幾何技術規范等專業基礎課程之后,要求學生掌握三維軟件基本建模等操作技術,為模具CAD/CAM軟件應用、模具CAE技術等后續軟件課程打下基礎;同時,在學習軟件過程中,從零件設計角度深入理解三維零件造型、分析過程,是進一步學習塑料模具設計及實訓、沖壓模具設計及實訓等后續課程的基礎。課程定位思路、與前后課程關系分別如圖1、圖2所示。近年來,全國范圍內尤其是浙江省內對模具人才要求的需求更加迫切,對專業技術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學習零件三維設計及實訓,掌握三維設計軟件操作技術,是學生勝任模具設計師崗位的前提。
2 課程設計與實施
本課程分為兩個階段實施,分別為教學與實訓階段。教學階段主要以“教師講,學生做”的形式教學,每次課需完成若干個零件三維設計;實訓階段以項目為載體,要求學生分組,每組成員分工合作,完成一套裝配圖圖紙。
2.1 教學內容設計與實施
教學階段主要講解二維草圖的繪制技巧、三維實體造型的基本方法、三維曲面造型的基本方法、三維零件的裝配基本方法、三維軟件出圖等,并且每節課都安排學生上機實操,讓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充分掌握軟件實際應用。教學安排以2學時為一個單元,在機房內首先由教師進行“教學”,然后安排學生通過實際上機操作“學、練、做”以鞏固所學知識,提升技能。教學階段共26學時,2學時/周。
在教學過程中,應立足于加強培養學生的三維零件設計思路與三維軟件操作能力。以實際三維設計零件為例引導學生學習,激發學生的成就動機,使學生“學中做、做中學”,在課堂練習的過程中不斷提高三維設計的能力。
本課程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綜合性都較強,各部分的教學均應注意同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相結合。以典型實例教學為主,應用多媒體課件、網絡教學為輔的教學方法,在引導學生制定三維設計思路的基礎上,完成三維設計操作步驟。如圖3為例,已知二維零件圖圖(a),要求學生在看懂零件圖并想象出三維圖的基礎上,構造草圖圖(b),對草圖進行拉伸、回轉等命令后,如圖(c)所示,最后進行打孔、邊斜角等命令,完成如圖(d)三維設計。
(a)已知二維零件圖 (b)草圖
(d)最終零件實體
圖3 三維設計實例
2.2 實訓內容設計與實施
實訓階段主要完成一個項目的三維總裝圖、零件圖以及二維總裝、零件圖。實訓開始時教師發放項目任務,學生分組后自行研究討論、分析學習,完成各自的三維零件設計任務并出二維零件圖,并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三維裝配并出二維裝配圖。最后,每組上交一個三維總裝圖、一套三維零件圖、一個二維總裝圖以及一套二維非標零件的零件圖。實訓階段共30學時,為期一周。
零件三維設計及實訓課程采用齒輪油泵作為項目載體。零件包括左泵蓋、右泵蓋、泵體、齒輪、軸、鍵等,各零件設計難度不同,每組學生可自行分工合作。齒輪油泵實物圖與學生完成裝配圖,對比如圖4所示。另外,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可以另外安排學生繪制其他實訓項目載體。
(a)實訓項目實物 (b)實訓項目三維裝配圖
圖4 實訓實物圖與學生完成裝配圖對比
3 課程特色
通過零件三維設計及實訓課程建設與實施,有以下特色:(1)以專業方向與工作崗位為導向,將三維零件設計建模、三維零件裝配與二維出圖相結合,學生在課堂上完成了三維設計到二維出圖的一套過程練習,有利于實現學校到崗位的“零距離”。(2)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采用邊講邊做的形式引導學生學習軟件基本技術,學生也在“學中做、做中學”中掌握軟件操作技巧;并且采用小組討論的形式可以發散學生三維分析能力,提高三維構圖能力。(3)通過小組形式完成實訓安排的工作任務,每個學生各盡其職完成各自的零件圖,并且合作完成裝配圖,不僅強化了專業能力,而且提高了職業素養和團隊協作能力。(4)每節課以上機實例操作為主,將三維設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能學以致用,將三維設計理論融入于三維零件的實際設計中。
注釋
① 姜大源.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論初探[J].教育研究,2004(5).
② 趙婭.面向應用的高職院校課程改革與實踐[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9(8).
③ 隋學圃,顏玉鳳.關于高職課程改革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05(21).
④ 劉曉歡,劉騁.論職業教育的質量標準與質量評價[J].職業技術教育,2005(19).
校本課程開發的組織與保障
建立領導小組,提供組織保障。學校成立了由校長任組長,校級領導、教研干部及多名骨干教師構成的課程建設與實施領導小組,全面領導和管理課程建設與實施,明確分工,責任到位。
制定實施細則,提供制度保障。為了加快規范校本課程管理的步伐,我校制定了校本課程開發與管理實施細則,就校本課程的組織保證、制度保證(開發管理制度、備課制度、課堂教學制度、評價制度)和開發校本課程的程序與步驟、原則等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和規定。
加強師資培訓,提供隊伍保障。學校一方面加強校本培訓,號召教師結合自身特長開發校本課程,在課程實施中不斷學習,提高水平;另一方面根據課程建設需要,聘請區少年宮的教師等,為教師、學生作輔導。
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與方法
統一引用階段。2001年,校本課程實施伊始,考慮到教師的理解程度和能力水平,以及師生國學知識與道德水平的缺失,我校確定了《三字經》為校本課程教學的主教材,明確了誦讀與譯文、釋詞與理解、典故與教育為主要內容和目標,并制定了開發方案與課程綱要。
統一規劃、自主開發階段。我校制定了校本課程開發與管理實施細則,要求在中心校辦學特色、辦學思路、總體規劃的指導下,由各校結合師資特點、學生需求自主開發,在實踐過程中逐步豐富完善,并在開課前在中心校申請備案,上交開發方案和課程綱要,經審批后開設。我校的校本課程建設,逐步形成了門類繁多、內容豐富并與綜合實踐課程相融合、學生選擇性強等特點。
資源共享與拓展階段。統一印制了《做主人系列教育讀本》,共12冊,提出了實施意見,規定了循環使用辦法,實現了資源共享,自主選擇。
校本課程的實施與管理
明確總體要求。突出課程的實踐性特點,引導并鼓勵教師創造性地使用課程教材,把其作為一種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資源,不斷地加以利用和拓展;突出課程的開放性特點,引導師生在學習課程的同時,豐富課程的內容,深化課程的內涵,提高校本課程建設的科學性。
明確教學原則。即循序漸進,因材施教的原則;知識性與思想性、能力性相結合的原則;直觀性教學原則;課堂學習與課外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原則;實施與改進完善相結合的教學原則。
明確課時計劃。依照“小學義務教育課程設置意見”分配課時。以學期為單位做整體安排,適度彈性,既可分節使用,也可集中使用。在此基礎上,引導教師理解并深入落實校本課程的實施要求,從年級特點和學生實際出發,自主制訂教學計劃。
加強教學研究。建立校本課程教研組,在校本課程的開發上加強研究與交流,開展校本課程評優課,通過多種途徑提升教師校本課程的設計能力、研究意識。
教師培訓的新理念
“十二五”期間,我校提出“實現教師專業發展和職業理想,助推學生自主求知和生命成長”的教師培訓終極目標。在此目標指引下,我校合理規劃教師培訓工作,將其作為一項基礎性、全局性、事關學校生存和發展的大事來抓,通過選擇教師培訓的戰略,制定科學的培訓制度,塑造良好的培訓文化,三管齊下,積極創建合理有效的教師培訓機制。
我校以“知識探究、能力構建、人格養成”三位一體的課程理念為引領,現已構建“鉆石型”特色課程體系,包含基礎學科類課程、STS(Science, Technology, Society)類課程、CPS(Creativity, Practice, Service)類課程以及人格養成類課程。新的課程體系促進教師隨之發展與提升,既為教師成長提出了挑戰,又為其注入了活力;既是教師培訓的動因,又是培訓的新平臺。為此,我校將緊密圍繞課程建設,構建教師培訓的有效載體,以課程建設帶動教師培訓,以教師培訓促進課程建設,從而努力圍繞學校特色發展,以教師培訓為橋梁推動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以及校本課程的開發。
以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促進學校教師培訓為例。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是學科基礎類課程的主要內容,在此過程中,教師堅持“校本、生本、課本”的原則,即“以學校文化為本、以學生的實際學情為本、以課程標準為本”,從而實現基于“校本”營造良好的教研文化,為自身個性發展創設良好環境;基于“生本”提高常態課教學效率,達到減負增效,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個性化發展空間;基于“課本”學習研讀課程標準,制定適合學生實際的教學質量標準和要求,落實雙向細目表,進而使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成為教師培訓的有效抓手。
構建教師培訓的生命體
在理念創新的基礎之上,我校深入探究教師培訓的內涵,合理統整與規劃教師培訓工作,使其與學校的課程建設相融合。
教師專業發展涉及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的方方面面,可歸納為升華專業精神、塑造專業人格、充實專業知識和提高專業能力四個主要方面?;诖耍瑢W校進一步明確了教師專業發展的重點,并結合對“十一五”教師培訓工作的總結,努力挖掘出學校教師專業發展的生長點,即“敬業”“愛生”“博學”“善導”?!熬礃I”是指教師對待工作認真負責;“愛生”是指關心、愛護學生;“博學”是指學識淵博、造詣精深;“善導”是指育人過程中以開導、引領見長,這與教師專業精神、專業人格、專業知識以及專業能力的發展一一對應。
作為一個發展的統一整體,教師的各種專業素養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教師專業發展水平的提升離不開各專業素養的平衡發展與相互促進。為此,通過觀察教師專業發展生長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學校提煉出教師專業發展的生命線,即維系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因素鏈,并以此作為理工附中的教風:“敬業、愛生、博學、善導”。其中,“敬業與愛生”體現了教師的職業道德,促使教師超越“謀生”而追求“樂生”,這是使教師情系教育事業的精神引領,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源動力。然而,“敬業”更需“精業”,故要“博學與善導”,這體現了對教師專業硬實力的更高要求,促使教師對教育教學“精雕細琢”,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內涵。
教師培訓文化的建設是教師培訓工程的又一重點。文化具有群體性和實踐性,文化建設是教師專業發展由個體推廣至群體,由設計走向實踐的重要途徑,文化引領是建立教師培訓長效機制的重要保障。從教師專業發展的要素出發,我校著力從學習與教研、實踐與反思以及師德三個方面培育教師培訓的文化,而這正與我?!叭灰惑w”的課程理念相得益彰,即以知識探究促學習與教研文化,以能力構建推實踐與反思文化,以人格養成引師德文化。因此,“三位一體”的課程理念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成長面,課程建設成為建設教師培訓文化的沃土。
教師專業發展的點、線、面的有機整合,最終促使我校努力構建教師培訓的有機體。為使其煥發活力,結合學?!笆濉逼陂g教師培訓的新理念,我校提出:以課程建設作為教師培訓的生命體,使教師培訓回歸教育教學實踐?!叭宋牡旎砉ひ婇L”是我校課程的特色,指我校的課程在保證學生構建為人之本的知識體系與價值體系的同時,更好地服務于學生在理工領域的特長發展?;诮處熍嘤柵c課程建設的融合,“人文奠基,理工見長”的課程特色為教師成長打下了生命底色?!昂竦路e學,沉毅篤行”是我校的校訓,在教師專業發展方面的體現為“師德高尚,業務精湛,沉著堅忍,行動務實”,這是我校教師培訓的行動準則。我校的教師培訓注重提升教師的人文素養,通過閱讀活動開拓教師視野,借助“教師沙龍”促進教師的實踐反思,這些都構成了教師培訓生命體的特色生命活動。
與此同時,在教師培訓實踐中,我校積極倡導公開坦誠、高度信任、關心與分享、珍惜人的成長與發展的作風,并以此促進學校文化ACT建設。學校文化ACT具體是指尊重信賴(Are respectful and trustworthy)、相互關心(Care about each other)、承擔責任(Take responsibility),這是我校團隊建設的核心精神。教師培訓工作的作風較好地體現了ACT文化的內涵,有利于學校文化建設。
“立足校內,兩頭在外”的教師培訓方針
在“十二五”學校教師培訓規劃的指導思想下,我校將教師培訓的總體方針確定為:立足校內,兩頭在外。
1.“立足校內”
所謂“立足校內”,是指立足教育教學實踐與反思,搭建教師校本培訓平臺。最重要的途徑是:在學校學術委員會的指導下開展工作,實施“凝聚工程”、“青藍工程”和“名師工程”。
“凝聚工程”旨在凝心聚力,通過人文、科學的管理提升教師的職業認同感,從而形成一個具有共同信念與經驗、相互承諾的實踐共同體,建設一支尊重信賴、相互關心、承擔責任的優質教師團隊。
“青藍工程”即師徒結對,通過以老教師帶新教師的方式,幫助青年教師發展。我校尤為注重對教師隊伍新生力量的培養,并從思想、儀表以及日常行為的細節方面進行引導。為指導青年教師樹立積極的事業觀、學生觀和教師觀,學校對其提出“日行三必須”,即必須把教書當作事業來經營,一顆心追求,一輩子堅持;必須呵護學生;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來成長,放眼世界,見好就學,省思內心,聞過則改。此外,為引導青年教師優化個人發展的細節,學校明確提出了“教師20項修煉”,提醒青年教師關注自身形象、生活和專業發展方面的多個細節,具體內容如下:
修煉教師形象:教師的服飾;教師的微笑;教師的語言;教師的習慣;教師的寬容;教師的德性;教師的智慧;教師的情感。
精煉教師生活:教師的規劃;教師的閱讀;教師的研究;教師的反思;教師的寫作;教師的幸福。
錘煉教師專業:以生為本;課程意識;跨越邊界;教學藝術;尋找聲音;教育之夢。
“名師工程”是指學校為不同層級的骨干教師提供培訓學習的機會,搭建專業發展平臺,營造交流、研究的氛圍,旨在樹品牌學科,出名牌教師,建特色課程,育教研文化,傳經驗影響。
2.“兩頭在外”
所謂“兩頭在外”,是指我校的教師培訓工作將走向兩個區域:一是走向以北京理工大學為代表的高等院校;二是走向國內外教育發達地區。
首先,我校充分利用大學資源,與北京理工大學教育學院合作,通過為教師辦理理工大學借書卡、開放理工大學網上圖書館、幫助教師提升學歷等方式,使其能夠分享大學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