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1 16:15:03
序論:在您撰寫德育課教學設計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明確德育教學目標
一堂能對學生思想產生震動或深遠影響的課程必然有非常明確的教學目標,并且教學目標的確定應該有其現實需求。例如:現階段的中職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且都是在父母的百般呵護下長大,對親情的習慣性接受甚至漠視淡然、對挫折和逆境(如單親、殘疾、不富裕等)的排斥與不知所措等是他們的特點。針對這種現象,我把“讓孩子們學會接納自己,懂得珍惜現在所擁有的資源,感受并能體會幸福;接納父母,感受父母之不易,感恩父母,感恩社會”做為教學目標,設計了《體會幸福•學會感恩》這節課。
二、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是學生興趣的保證,是課堂效率的保證,更是學生思想內化為行動的保證。這節課上,為了能達到預期目標,我分別采用了小組活動法、對比法、啟發式、故事講述法、演講法、激勵法等十多種教學方法,催生學生真切的幸福感,并有立刻要為父母做點什么的沖動。例如,我把學生分成若干個三人小組,每組派代表抽取象征著第二次生命的“命運之牌”,然后對自己的新生命發表感懷。通過和現實生活的對比,同學們意識到假如生命會有第二次選擇,結果未必會比現在好,說不定還不如現在。然后用我國殘疾人數量、失學兒童數量、意外事故人員傷亡數量等一系列悚目驚心的數字,讓同學生體會到自己現在所擁有的平安、健康、安寧就是最最好的資源,從而啟發學生接納自我、珍惜生活。又如,我用著名歌手韓紅《天亮了》這首歌背后鮮為人知的親情故事為引子,例舉父母養育子女的不易與艱辛,讓同學們深刻體會父母之恩、天高海深。多種教學方法的共同使用充分地調動了學生們的參與熱情,他們積極發言、勇于表達,使課堂效率實現了最大化、最優化。
三、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
高新技術的日新月異,使一塊黑板、一支粉筆的時代成為了歷史,電化教學輔助設備和多媒體設施的運用使教學過程變的更加生動、直觀。本節課的教學中,我也多次運用音頻和視頻,使教學內容和效果得以更形象的展示與呈現。例如,在導入新課時,我用毛阿敏的《幸福》做前奏,把同學們帶進了溫馨恬靜的氛圍;用2012年網絡流行語中排行第一的熱點詞匯“你幸福嗎?”和關于這個問題的神回復集錦視頻引發了同學們對自身幸福指數的考慮與討論;用一組組生動的寫實圖片讓學生感受到了自己的富足;用一段優秀公益廣告——譚晶的《好人就在身邊》激發了同學們胸腔里的正能量;歌曲《天亮了》的凄美使同學們潸然淚下;結尾的《時間都去哪了》呼喚大家為父母寫下了最真摯的祝福。教學手段的多元化,使課堂聲、形、圖、色并茂,生動、形象地展示各種教學情境,有利于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激發學生強烈的興趣和求知欲,使學生在一種積極主動的心理狀態下接受了思想、提高了認知。
四、注重優美語言的運用和教學情景的設計
一、方法創新
正確的方式方法是落實德育課實踐教學任務,并使其取得實效的基本保證。德育課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運用學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識分析社會現象,使學生在學習和運用知識的過程中內化知識、獲得體驗、培養能力,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在理論教學中,德育課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職業教育的特點,針對教學內容,綜合運用啟發式教學、討論式教學、案例教學、情景教學、探究式教學、小組合作教學、仿真教學等方法。
在實踐教學中,德育課教師可嘗試以下形式:一是課堂實踐教學,如案例分析、專題討論、課堂辯論、模擬教學等;二是校園實踐教學,如校園文化活動(專題講座、校園辯論賽、演講比賽、手抄報制作比賽、征文比賽、校園調查、觀看電影或錄像等)、社團實踐活動(讀書協會、青年志愿者協會等);三是社會實踐教學,如參觀考察、社會調查、社會服務等。
德育課教學方法創新的關鍵在于方法選擇恰當,切合教學目標要求和教學內容特點,符合學生實際,具有針對性、互動性和有效性,有利于培養學生能力。
二、過程創新
德育課教學設計的過程創新要在教學組織、教學程序、教學評價、板書設計等方面下工夫。
教學組織要從課中向前延伸至課前,向后延伸至課后。課前指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課中組織學生開展合作探究,課后引導學生開展實踐體驗。
教學程序要突破傳統,淡化知識灌輸,強調“學中做,做中學”。如“導入新課”可改為“創境激趣”,通過影視、動畫、圖片、歌曲等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新知傳授”可改為“引思明理”或“合作探究”,充分體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新知小結”可改為“點撥升華”,通過總結實現學生思想的升華;“作業布置”可改為“體驗導行”,布置實踐作業,將德育課堂延伸至課外。
教學評價合理、有效。德育課教師要探索適合課程特點的多樣化考核評價辦法,將理論知識考核、實踐考核與日常行為表現的考核結合起來,力求全面客觀地反映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狀況。德育課教學評價以過程性評價為主,以終結性評價為輔,可將實踐活動、課堂表現、平時作業、考勤等納入過程性評價范疇。
板書設計合理、恰當、精確。可將板書分成主板書和副板書,主板書重在梳理各知識點的內在邏輯關系,副板書重在提醒學生注意相關概念。
三、內容創新
德育課新教材進一步體現了“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原則,新教材無論是體系還是內容都很適當。但教材畢竟是靜態的、相對穩定的,而社會生活則是動態的、不斷變化的。這就要求德育課教師在進行教學內容設計時,必須根據實際需要,靈活地、有創造性地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有效整合多方資源,遵循職校生思想發展的規律,及時傳遞最新理論成果,做到貼近學生、貼近職業、貼近社會。
德育課教學資源包括教學參考書、教學掛圖(投影片)、音像資料、多媒體教學資料、案例選編等文本教學資源和道德楷模、法律專家、德育基地等社會德育資源。德育課教師要根據地域特點、學校情況、專業特點及學生實際,有效整合教學資源。
教學資源整合的關鍵在于:教學資源呈現的方法要多樣;要能增進課程內容與生活及未來職業的聯系,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要有利于促進課程內容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展開與動態生成,激活課堂教學,提升學生能力。
四、作業創新
課外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促進學生認知、能力、情感、行動全面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一些德育課教師對課外作業不太重視,作業的布置僅僅停留在“認知——再現”層面,問題設計簡單,有唯一的、確定的標準答案,缺乏一定的探究性和實踐性,學生只要將書本的知識要點抄到作業本上就可以了。這樣的作業從根本上忽視了社會現實、學生的實際生活和思想水平。
德育課作業設計要注重過程性和開放性,并在優化和提升學生的情感、態度與觀念、行為與習慣、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面下工夫,可嘗試實踐型作業、研究型作業、分層型作業、合作型作業等。
五、技術創新
多媒體教學是一種現代化的教育手段,也是一種新的教學方法,越來越多地被引入課堂。
【關鍵詞】德育課教學教學設計教學質量
所謂教學設計就是以獲得優化的教學效果為目的,以傳播理論、學習理論和教學理論為基礎,運用系統論的觀點和方法分析教學中的問題和需要,從而找出最佳解決方案的一種理論和方法。教學設計作為教學活動的首要環節,對保證教學過程的順利展開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育部下發了《關于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程設置與教學安排的意見》,我校根據文件精神決定從2009-2010學年將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職業道德與法律》、《經濟政治與社會》、《哲學與人生》等四門德育必修課。這四門課程與中等職業學校開設多年的《就業指導》、《哲學》、《經濟與政治》、《法律基礎知識》,不僅課程名稱有變化,更主要的是在課程教學目標及教學內容要求上有較大變化,如何執行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課程教學大綱,更好的結合學校實際,優化教學設計上好這四門課,充分發揮德育課教學在學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本人結合多年德育課堂教學的體會,談談對我校德育課課程教學設計的幾點思考。
第一、首先要把我校學生的具體情況作為教學設計的出發點
教學設計必須以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為目標,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全體學生的實質是面向每一個有差異的學生。傳統的教學一般是以學生的平均水平作為教學對象,從而忽視了學生的差異;而忽視學生差異的教學是一種“目中無人”的教學,從根本上講“目中無人”的教學,背離了教育的基本性質和神圣使命。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學習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一個依據原有知識和能力,對新知識進行積極學習的過程。教學設計時,除研究教材外,更要重視對學生的分析。如:我們學校的學生總體上是一些中考成績不理想、學習基礎相對較差、自律能力也較弱的學生;就學校學生的素質來看,技工專業的學生與會計電算化專業的學生和旅游專業的學生就有差異;高中起點的學生與初中起點的學生就有差異。在教學中,要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需要教師對他們進行全面分析、正確對待,并落實到備課、教學各個環節中去。在每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注意面向多數、兼顧兩頭。對習慣于記憶方式學習的學生側重于調動他們從不同角度理解知識,發展其思維的靈活性;對好動腦筋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引導他們運用知識開拓思路;對成績較差的學生先給他簡單的知識,讓他們從獲取簡單知識中增強信心,提高學習的興趣??傊?,對學生現狀的分析是至關重要的,教學設計一定要做到“目中有人”,以學生為出發點。
第二、要以新大綱和新教材作為教學設計的基本依據
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課程教學大綱是國家制定的指導德育課教學的綱領性文件,是進行教學工作的基本依據,也是衡量教師教學質量的基本依據。新大綱對德育課程的性質與任務、課程教學總體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原則和方式方法及評價和考核都提出了明確要求。我們的教學設計一定要重視對“新大綱”及“新教材”的研究和分析,并以此作為教學的依據。理論知識的學習、基本能力的培養要落實每門課程規定的目標,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落實過程與方法以及每門課程的具體教學目標和要求。
第三、要努力創造良好的教學情景,鼓勵學生的“主動參與”。
在傳統的德育課教學中,不重視學生的感受,教學就是教師對學生的“培養”。它表現為:我講,你聽;我問,你答;我寫,你抄;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只能跟著教師學,復制教師講課的內容,教多少,學多少;怎樣教,怎么學;不教就不學。加之,“一支粉筆,一本教材,一快黑板”的傳統教學模式,使學生被動地接受學習,因此出現德育課“學生無興趣,教師無感覺”的困境。
新課程的教學設計一定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的主動參與,要對教學內容進一步優化,理論聯系實際,結合新課程綜合化、生活化、活動化等特點,努力創設生活情景、問題情景、故事情景,在豐富多彩的情景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啟迪思維,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欲望。從而使學生的自主意識、獨立思考能力得到培養和有效發揮,使學生在學習中將自己置身于學習和認識的主體地位。
第四、要優化教學過程
優化教學過程是提高教學效率,進而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優化教學過程是通過教師認真備課,搞好教學設計才能達到的。在教學設計中,首先要優化教學內容:2008版四門德育課新教材給教師留出了很大的處理空間,教師應在吃透“新大綱”及“新教材”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實際水平及認知規律,對教材適當刪減,適當補充部分內容。如《職業道德與法律》課,可以刪除學生相對熟悉的憲法和一般違法行為部分,補充民事法律、勞動合同法律部分的內容;又如《經濟政治與社會》課,可以刪除學生在初中三年級《思想政治》(全一冊)學過的“我國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部分,補充企業的生產與經營部分的內容。其次要優化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為達到預期目的而采取的教與學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的總稱。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認知水平、年齡、學科特點、社會經濟發展及專業實際,從學生的思想、生活實際出發,選擇最適宜的教法,深入淺出,寓教于樂,循序漸進,多用鮮活通俗的語言,多用生動典型的案例進行教學。例如上《職業道德與法律》課時,可以選擇一些生動的、貼切的、發生在本地區的內容翔實的案例進行教學。讓學生學做小法官、設計模擬法庭等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增強教學的吸引和感染力。
第五、要充分利用學校的教學資源
傳統的“一支粉筆、一本教材,一快黑板”完成教學任務已成為歷史。中等職業學校新課程的生活性、實踐性、開放性特點決定了課程的實施更需要有豐富的教學資源作為支撐。這幾年,我校在圖書館、計算機網絡、校園文化建設都有較大改善。作為德育課教師,應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充分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輔助教學;充分利用教學圖片、音像資料、案例選編等文本教學資源;充分利用人生成長典型案例、先進人物和道德楷模等社會教學資源;充分利用學校開展的主題班會、校園文化周、社團活動;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實際活動,并組織學生撰寫調查報告、小論文、活動感受、學習體會并收集身邊發生的真實案例等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將書本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生活情景、問題情景中培養能力,提升思想政治素質,做好適應社會、融入社會和就業、創業的準備。
參考文獻
“活動教學課型”是中職德育課教學的主流課型,但怎樣設計活動,活動設計是否具有實效性,是否能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是活動教學課型不容忽視的問題。因而在采用活動課型開展教學時,必須持有多元化、“一課多講”的活動形式的觀念,并在設計活動教學課型時要以學生為本,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以及選擇有效方式促進活動發展,提高課堂參與度。
活動教學法隨著課改走進了教師,走進了中職德育課堂,走進了學生。教師通過創設具有教育性、創造性和實踐性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動”起來、“做”起恚讓課堂“活”起來,改變了過去以教師為中心“一言堂”灌輸式的教學,大大提高了德育課課堂教學實效。經過幾年的實踐,我們在感受活動教學給課堂帶來益處的同時也發現了活動教學在實際運用中仍存在著很多問題,如不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需求等生搬硬套的開展活動;開展的活動過多,對學生的啟發引導過少;活動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依然不夠突出,師生雙邊活動依然是教師主導下的“互動”;活動中學生的參與面不廣等問題。
如何讓活動教學更加有效,我們教研組以教師發展為主線,以課題研究為引領,充分利用教師的自我創造、各人專長,發揮特色,深入探討了“活動教學課型”在中職德育課中的創新運用與設計,進一步激活德育課堂,從而提高活動教學的實效性。
二、活動教學的內涵及其課型類型概述
活動教學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實現教學目標創設適合學生發展的各種操作、經歷、探究、體驗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通過親身操作、感受體驗、主動探究,解決實際問題,獲得知識,提高素質與能力的一種教學方式,也稱新型教學模式,在這種模式中繁衍出不同活動教學課型。廣州市德育教研會教研員蔣老師以不同學習內容所要完成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為劃分依據,將活動教學課型分為:認知任務活動型、活動體驗性教學、活動探究型教學和實踐活動型等四種基本課型。
那么,在中職德育課中運用哪種活動課型開展教學效果才理想呢?下文將進行一番探討。
三、以“一課兩講”的形式進行活動教學課型實踐
為了進一步探討課型適用性和有效性,筆者與我校江柳蘋老師以《職業生涯規劃》中《創業是就業的重要形式》一課為例采取“一課兩講”的形式對活動教學課型進行比較探討。江柳蘋老師采取“情境――探究式”(活動探究)活動課型在15級高管1班開展教學,筆者采取“實踐探究”(實踐活動)課型在15級電子商務2班開展教學。
(一)“情境――探究式”課型教學設計與效果
“情境――探究式”課型是一種讓學習者在合適的情境中自主探究、主動構建知識的課堂教學過程。在課堂中,江老師通過創設“讀烹飪專業的小王畢業后開餐館所遇到的一系列問題”的情境,引導學生層層深入探究。
具體環節是:情境開始(問題①:讀烹飪專業的小王快要畢業了,他將面臨怎樣的人生選擇呢?)――情境展開(問題②:曾經在多次烹飪比賽獲獎的小王決定開餐館,開業需要哪些條件?體現了創業者需要具備哪些能力?)――情境發展(問題③:小王餐館開業后會遇到什么問題?應該如何解決?體現了創業者需要具備哪些能力?)――情境深入(問題④:開業后餐館處于虧損狀態,小王應該如何應對?――創業者應具備的心理素質)――情境回顧(問題⑤:小王的餐館終于扭虧為盈,創業成功對自己、對社會有什么作用?)
這四個情境的設置一環緊扣一環,連貫性強,問題的設置清晰明了,且具有啟發性。整節課學生探究氣氛熱烈,小組競爭意識強。授課班級共有45人,主動回答問題的達31人,約占總人數的三分之二,回答問題兩次以上的學生達15人,占總人數的三分之一。
(二)“實踐探究”課型教學設計與效果
“實踐探究”課型是教師依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活動,學生在參與活動的實踐中探究知識,獲取知識與技能的課型。筆者針對學情和教學內容設計了以下活動:
分享創業、增強自信(學生觀看本屆電子商務專業畢業生張偉欣同學的創業故事視頻)――展示項目,爭取入股(各小組代表展示課前擬定的創業項目,爭取獲得教師入股,并評選出最佳創業項目組,初步感悟創業者應具備的能力和心理素質)――啟動項目,共同經營(最佳項目組以創辦者的身份,教師和其他落選小組以股東的身份入股到最佳創業項目組,共同經營獲勝組的創業項目,并說出經營該項目所做的準備和應對經營虧損的解決辦法)。
課前,為獲得教師20萬元的投資,各小組都風風火火地融入到創業項目的設計;課中,各小組成員團結戰斗,組間競爭意識表現強烈,為獲得最佳創業項目組,各小組都使出渾身解數,擬寫最佳方案,將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來;課后自主探究,描繪屬于自己的創業藍圖??梢哉f,整節課,組間爭優恐后,組內通力合作,課堂學習氣氛濃烈而又有序高效進行。
以上所述,無論是“情境――探究式”課型還是“實踐探究”課型都從學生的認知規律(感知教材――理解教材――鞏固新知――運用知識)出發,從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學習需要考慮。注重合作學習,考慮學生課堂參與度;注重“以生為本”,考慮活動主體性;注重直觀、情感、實踐產生認識的原理,考慮認識的形象性和抽象性相結合,所以這兩種課型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由此可見,不存在著一種課型能適用于所有中職德育課程教師和班級的教學,評判課型的優劣在于是否適合學生,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是否有所生成;教學目標是否得以落實,活動方式是否有效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四、中職德育課活動教學課型的設計思考
要使活動教學課型在中職德育課教學中取得理想的效果,讓它成為中職德育課教學的主要運用方式,筆者認為可以從下列三個方面考慮。
(一)心中有學生,提高活動的適用度
教師要想教得有效,并讓學生學得高效,必須在確定活動教學課型之前重視研究學情,做到心中有學生。只有立足課堂,致力于研究學生的學習需要、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性格等心理特點,對不同的專業、不同班級采取不同的課型,才能提高活動教學的適用性和有效性。
江老師任教的班級(14高管1班) 是本校特色專業――高星級飯店運營與管理專業學生,該專業的學生就業方向明確,就業集中在酒店與餐廳。由于入學錄取的分數較高,所以該班的學風較好,學習投入高。基于學生樂于探究的學情,江老師采取的是“情境――探究式”課型開展教學,教學中即使是用“語言描述情境”途徑也能奏效。
筆者任教的班級(14子商務2班)是電子商務專業學生,據學校就業部門的統計,該專業80%左右的學生希望畢業后自主創業,因此,針對學生專業的特點對商務專業的學生進行創業準備工作的教育,很具實效性。另外,該班學生,男女比例約各半,大部分學生活躍好動,有一定的表現欲,樂于參與課堂實踐活動?;谏鲜鰧W情,筆者采用“實踐探究”課型開展教學,其最大的效果是使學生在模擬實踐中學到創業的知識與技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二)心中有目標,提高活動的實效度
心中有目標是指在設計活動教學課型時,要制定出符合教學內容,符合學生實際并具有操作性、可測量性的教學目標。趙亞夫教授曾說:“教學目標的作用,對教師而言,如同打靶時搶上的準星,要把得住、瞄得準,三點(眼睛、準星、靶心)一線且不能馬虎?!痹诘掠n活動教學課型運用的過程中,如果活動目標定位過于抽象、要求模糊甚至脫離學生實際,導致活動游戲化、娛樂化,為活躍課堂而活動,活而無實,流于形式,教學效果無從談起,活動目標也就形同虛設。所以,心中有了符合學生實際,并具有可操作性、可測量性的目標意識,我們才能找到相應的、最佳的活動方法,我們的德育課活動教學才能真正做到切實有效。
例如,筆者與江柳蘋老師制定的目標,兩位教師依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不同專業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創業是就業的重要形式》這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表所示:
兩位教師在教學目標上都注重三維目標且在知識目標上都扣住本節課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創業者應具備的心理素質和能力,認知目標圍繞“說出”“分析”“歸納”等具體明確的行為動詞,可觀察、可測量,教師根據學生的活動表現就可以判斷這些目標是否實現。但根據不同專業,不同教學對象又頗具個性,尤其是“學以致用”和“情感態度”的培養。方案一重在讓學生明白創業對職業生涯發展的意義,且在問題探究的過程中注重探究習慣的養成和探究能力的提高;方案二重在培養學生的創業準備意識,在“做中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要將準備落實在行動上。
(三)心中有方法,提高活動的參與度
心中有方法是指在設計活動教學課型時要選擇能吸引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的方式方法。
實踐證明,把情景模擬、做游戲、組織競賽、進行辯論等活動引進的課堂,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每一個精心設計的活動,都會給學生留下難忘的印象。但是,我們應該知道,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是教學的組織形式,而不是教學目的,所以,在開展活動時不在于采取的活動方式的多少,而在于有否采取有效的方法促進活動的開展與深入。
“情境――探究式”課型活動方式側重于“探究”,方式雖單一,但為了使學生大面積參與到探究活動中來,江老師精心設置問題情境,誘導啟發學生思考,學生在一個個貼近生活情境、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激趣中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收到預期教學效果,達成教學目標。
“實踐探究”課型活動方式側重于“項目模擬、匯報展示、小組競賽”,方式雖多,但是筆者在設計時巧妙地將幾個活動方式一環扣一環的承接起來:由課前設計創業項目到通過課中展示確定“最佳創業項目”,再到全班共同經營“最佳創業項目”,每個活動都安排緊湊,過渡自然并順理成章地回歸到對知識的探究中,課堂的參與度高,同樣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中職 德育課 單元教學設計 職業能力
著名的職教專家戴士弘教授在倡導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時強調指出,教師教學必須以職業崗位的能力需求為目標,對課程的內容、教法進行整體教學設計與單元教學設計,必須按照當代先進職業教育理念的原則來做,實施要點簡稱“6+2”。其中“6”指的是:知識理論實踐一體化課程教學;突出能力目標;項目載體;能力實訓;學生主體;工學結合、職業活動導向?!?”指的是:(1)某些課程教學內容(如德育、外語等)必須更注重采取“滲透”到所有課程中去的方式,而不僅僅以集中上課的方式。(2)把職業核心能力(如自學能力、與人交流能力、與人合作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創新能力等)滲透到教學中。筆者參與了學校于2012年上半年啟動的《中職學校課程單元綜合設計與實施》課題研究,在近一年來的教學實踐中,對德育課在課程單元教學綜合設計中如何實踐“6+2”原則,有以下幾方面的思考。
一、要體現知識、理論和實踐一體化的職業教育特點
單元教學過程的設計在整個教學設計中顯得尤為重要。合理、可操作的設計將能讓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能。以提高學生職業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為目標的德育課教學,要實現知識、理論和實踐一體化,就要設計體現教學內容與能力訓練組合成相關任務,用任務驅動法完成教學目標,從而必須把“實踐”落到實處,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比如,在《職業支點——職業道德》教學中,教師運用分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每4人一組,分組進行“我心中的職業道德”調查訪談活動,訪談身邊的以及頂崗實習的同學、已經就業的師兄師姐、老師、家長、商場里的營業員、車間里的操作工等,經過一個月的調查, 每個學生都良好地完成了調查任務,每個同學及小組都協作完成了本組的調研報告并進行了展示。在總結分享發言中,每個組發言都很精彩,明白了什么樣的職業道德精神是企業所需要的、具體體現在哪一些方面、對企業員工應具備的忠誠、主動和合作思想觀念的理解、我們學生將如何做等。這次調查活動把知識的探究、問題的解決、能力的提高有機地結合起來,培養了學生合作的精神、團隊的意識和集體的觀念, 同時學生在語言溝通、交際、空間、觀察等多種能力得到了鍛煉。
二、要重點突出德育課教學能力目標
教學目標有知識、能力、情感等多層次多方面的目標。在實際教學中,能力目標即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學會做事的能力是我們的教學必須重視和突出的。教師要學會準確、具體地領會并描述本課程的能力目標,認真設計教學過程與考核方式。比如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教學目標為: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念和職業理想,學會根據社會需要和自身特點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并以此規范和調整自己的行為,為順利就業、創業創造條件。根據這個目標,我們設計相應的學習單元,采用多元智能評價手段和行動導向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實習實踐、體驗、感悟、分享,最后每位學生寫一份《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并在班上交流作為期末考核。這些能很好地幫助學生形成職業生涯規劃的能力,同時使他們的信息搜集整理能力、分析辨別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綜合職業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
三、要以項目和任務作為德育課的教學內容
要實現德育課突出能力,滲透素質的要求,必須是教師設計的項目和任務。學生只有在完成典型的、綜合的、創造性的、有趣味的、具有挑戰性的項目任務的過程中,才能真正訓練出良好的職業素養和解決實際問題所需要的綜合能力。如《職業生涯規劃》的單元教學綜合設計,我們根據中職學生實際情況,如他們對專業培養目標與就業前景缺乏了解,對自己所學專業缺乏應有的認識,對自己缺乏合理的認知,對自己的未來與前途缺乏必要的信心,對獲取職業生涯成功的看法認識不夠,對自己的行為缺乏有效的自我控制,從而呈現出對發展方向不明確、上進動力不足等局面,設計出本課程的幾個學習單元:“職業訪問”“職場探秘”“發展條件分析”“職業目標的制定”“職業生涯規劃設計”等。
四、教學活動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
中職課程改革理念下的單元教學設計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參與性和主體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創造條件讓學生參與到各個項目的訓練中去,通過操作訓練來實現學生的職業綜合素養和職業能力提高。這就要求教師要熟練使用行動導向教學法,引導分組合作學習。在每一個學習項目中,教師給出各小組明確的任務、給出引導問題,明確組內工作時間、組內角色和分工、小組在班上展示要求和時間等。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定位好自己的角色,緊緊圍繞項目任務,主動應用學習資源,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同時,得到職業或情感的體驗,并不斷地獲得成就感,更大地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個感知心智活動的良性循環。
五、面向未來職業崗位的工作是德育課教學需依托的內容
為使德育課教學更具職業教育特點,面向職業崗位的工作,我們對教材教學內容進行了調整,分模塊(或項目)進行教學。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設情境,充分開發事業有成的畢業生、用人單位、企業家和先進人物等德育資源,利用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重視現代教學手段的開發,組織學生調研、考察、訪問等德育實踐活動,營造盡量多的職業工作情境開展教學,把理論知識的傳授融入職業能力訓練的過程之中。
關鍵詞:德育課 教學總體設計 有效教學 合作互動
對于中職教師來說,德育課不好上。原因很簡單:首先,德育課理論性較強、概念抽象,學起來較為枯燥;其次,中職學校的學生對德育課程重視程度不夠,沒有學習興趣。再次,一些教師上課照本宣科,課堂就像一潭死水,久而久之,學生失去興趣,教學效果也就無從說起??偟膩碚f,德育課程教學與學生生活脫節,沒有新鮮“血液”注入,德育課也無生命力可言。怎樣讓德育課活起來,變一潭死水為一潭活水呢?怎樣使德育課富有成效呢?筆者認為,搞好課堂教學總體設計是關鍵。下面就課堂教學總體設計的方法運用談談個人的體會。
一、課堂教學總體設計的概念
課堂教學總體設計是指通過精心設計的教學系統來更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習者學習的一種程序和方法,即對教什么和如何教的一種操作方案的設計,是教學思路、教學結構框架的設計。簡而言之,就是對教學過程總的方法步驟的設計。
二、課堂教學總體設計的重要性
課堂教學總體設計巧妙與否,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的成敗與否,是備課中最關鍵的一環。它絕非可有可無,任何教材都有兩面性:既有系統、條理、規范的一面,又有繁雜、零碎、不正統的一面;學生也是“十個手指不一樣長”:學習基礎、領悟能力、性格、興趣等各具特點。如果教師不做或不善于進行課堂教學設計,只是照本宣科,重點不突出,主次不分明,內容不連接,缺乏整體感,沒有教學主線,就不能喚起學生的學習愿望,不能保證有效教學。德育知識理論性強,概念抽象,在德育課教學中要注重課堂教學總體設計。
三、課堂教學總體設計的內容
課堂教學總體設計的內容豐富,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設計。
1.設計教學目標
我們要從學科整體或單元出發,從學生實際出發,還要從社會的實際出發,使教學目標既符合教學大綱要求,又符合大多數學生的學習需求,同時又符合社會需要。如職業道德與職業指導這門課程既是中職學校的一門德育必修課,又是對中職生進行的一門職業指導實踐課,解決學生擇業、就業中的實際問題,既符合學生需要,又符合社會需要。
2.備教材、備學生
我們要鉆研教學大綱、教科書、教參、教輔,不僅要理解所教課本身的內容,而且要站在學科知識結構體系的高度,把握其在學科知識體系中的位置,做到融會貫通,高屋建瓴,如適時構建一定的知識結構,幫助學生掌握和理會教學知識。同時,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使設計符合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心理發展,如在教學中形成一種行之有效、靈活變化的教學模式,使之符合學生特點,又使學生適應這種教學模式。
3.變教材內容為教學內容和學習內容
我們要立足于學生接受知識的視角,將教材新知識作巧妙處理,使之通俗化、感性化,對教材的重點和難點設計教學情景,為新舊知識鋪設知識聯結的“橋梁”。如借助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使理論知識感性化;采用體驗性教育,使學生加深理解,通過談感想、談體會、辯論活動,使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在不斷反復中使學生真正獲得知識。
4.設計靈活的教學方法
教學任務的落實,需要借助一定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否恰當關系教學效果的好壞。選擇何種教學方法必須從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出發,做到切實可行,切忌形式化。否則生搬硬套某種教學方法,必然使課堂失去針對性,陷入盲目性,影響教學質量。運用好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教授學生知識,而且能夠開發學生的智力,提高學生吸取、探求知識的能力。我們通常所說的“教無定法”,并不是說教學無法,而是強調要特別注意每堂課要因教學內容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要有靈活性和創造性,只有這樣才會顯現教學方法的作用和魅力。
四、課堂教學總體設計的方法運用
搞好課堂教學總體設計,必須在科學的指導思想的統帥下進行。指導思想是科學的、先進的,其教學實際才會是高水平的;反之,指導思想不明確,或不科學,陳腐落后,其教學設計必然不理想,甚至出現謬誤。筆者認為要把握好以下幾方面:
1.以設疑激趣為先導
教師要把教學重點、難點設置成一定教學情景,可以是問題情景,也可以是故事情景、生活場面再現情景等,巧設疑問,激發興趣。例如在職業道德與職業指導德育課教學中,筆者引用教學情景:“小潭在臨近畢業時坐立不安,一會兒覺得高中三年來什么都沒學到,一會兒又覺得高中畢業的學生很多,就業壓力很大,對找工作沒把握,面對單位的招聘無所適從……”由此引發學生展開對職業生涯設計必要性的討論。一堂成功的課堂教學設計首先要讓學生想學、愛學。M?克萊茵說:“好教師能使任何教科書都出奇跡,克服差課程的缺陷,而差教師卻會把好課程和好學生教壞?!苯處煹慕虒W總體設計就是通過對教材的巧妙處理和對教學過程的組織籌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產生想學、愛學的心理。
2.以精講為前提
有的教師不僅善講,而且有講癮,一開講就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全然不顧學生的感受,這都是傳統教育理念下的產物。從古至今,課堂上一直都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尤其是德育課,更是從上課講到下課,唯恐學生理解不了,難怪有人說德育教師是“馬列主義老太太”。教學改革給我們帶來了契機,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成為新的教學理念。這就要求教師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說自己想說的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把課堂還給學生,給學生的大腦以自由的空間。做到這一切就必須以教師精講為前提,只有教師提煉語言,少講空洞的話,提高“講”的效率,才能把時間留給學生,才能讓學生主動思考。也唯有如此才能既減輕教師的負擔,又提高課堂效率。
3.以揭示規律為重點
規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必然聯系和必然發展趨勢。學生不僅要從大量的社會現象中揭示規律,還要運用規律觀察、分析社會現象,解決社會問題。例如:1958年化和運動,使社會生產力遭到了極大的破壞。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發展日新月異,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這揭示了人類發展要受“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這一規律的支配。同時又要讓學生運用這個規律來認識當前改革的必要性,最終使學生理解并擁護當前的改革開放政策,也使學生在接受知識的過程中掌握學習知識的規律,從而學會學習,為自己今后的發展服務。
4.以師生、生生合作為動力
讓德育課“活”起來,實質就是進行課堂互動,促進互動必須強調合作。在倡導合作性學習的今天,合作越來越被人重視,但在實踐層面引入課堂往往很難操作,不是教師不想引入合作,而是唯恐操作不當,導致課堂秩序混亂。其實,課堂上的合作相當重要,合作得好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筆者認為,首先要重新定義德育課堂的活動紀律,那就是討論有主題,違紀有監督,討論有獎勵等;其次要明確規定合作中討論、交流的時間,并必須有結果,要當眾宣讀結果,各組對比;再次要關注合作學習中的弱勢群體,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好與差的搭配、活躍的與文靜的搭配,男與女的搭配等等。這樣既使課堂教學井然有序,又使每一位同學都能參與到課堂中來。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學生的學習欲望、情感等得到極大的滿足,教學目標得以順利完成,教學效果自然不會錯。
5.以多感官參與為手段
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多感官參與學習活動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習效果,這是因為一方面能使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由被動變為主動;另一方面又會使學生產生真情實感的切身體會。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各種感官協同活動,既能減少感知材料的錯誤,又會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如在講授哲學中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內容時,利用下雪是好事還是壞事這一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學生們的回答不統一,有的說是好事,因為同學們可以打雪仗;也有的說是壞事,因為下雪路滑。筆者教育學生針對下雪是好事還是壞事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放在一定的情景下論斷,不能妄自下結論,以后同學們考慮事情時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要絕對化,才不至于犯錯。還可根據學校條件開一些實際操作課、多媒體課、實踐活動課等,當然社會實踐會受到許多客觀條件的限制,學生畢竟不可能花大量的時間到社會中,但也可以采用間接的途徑,把備課中準備的課外材料引進課堂,使德育理論知識與社會、生活實際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使學生在豐富的、有血有肉的感性材料的引導下步入理性認識的殿堂。隨著現在學校教學條件的改善,筆者利用教室的多媒體播放設備,在課上穿插播放時事新聞視頻,結合新的社會熱點,讓學生感到德育課也很“時尚”,使課堂的討論氣氛更加熱烈,進一步促進學生對德育課程的學習積極性。
總之,一節高效、成功的課,離不開教師的精心設計,一節多姿多彩、耐人尋味的德育課,更需要教師認真備教材、備教法、備學法。同時,還要求課堂教學總體設計主線分明,突出整體性,注重實效性,以保證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1]傅道春.新課程中課堂行為的變化[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王坦.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施[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2.
[3]應俊峰.研究型課程[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
關鍵詞:中學思想政治(品德)課;教學設計;教學實施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2)29-0232-02
美國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碧K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任何一個優秀的教師,他必須是一個善于激起學生對自己的課堂感興趣的教師。”隨著中學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思想政治(品德)課教學中要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就必須因材施教,對學生進行全面分析,正確對待,并落實到備課、教學的各個環節中。而其中優化教學設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參與的意識是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最有效手段。
一、思想政治(品德)課教學設計概述
1.思想政治(品德)課教學設計的含義
思想政治(品德)教學設計就是思想政治(品德)教師在一定的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指導下,應用系統的方法對思想政治(品德)教學過程的各個要素、環節及其相互關系進行科學的分析、描述、計劃或規定,為教學活動制定具體可行、可操作性的程序或方案的過程。
2.思想政治(品德)教學設計的主要內容
思想政治(品德)教學設計的內容包括很多方面,從大的方面說,包括教學目標設計、教學內容設計、教學過程設計、教學方法設計、教學手段設計等;從小的方面看,教學導入設計、教學板書設計、教學小結設計、教學提問設計等等,也是教學設計的重要內容。然而,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這些實際的教學設計都基本匯聚在教師的教學方案中,都通過教學方案來體現和反映,因此,思想政治(品德)教學設計主要表現為教學方案的設計。
二、思想政治(品德)課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
思想政治(品德)課教學設計及其準備工作是一項艱苦復雜、具有創造性和探究性特點的工作。它是上課的基礎,其質量直接影響著上課的質量。一般來講,思想政治(品德)教學設計的基本準備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了解黨和國家的有關精神和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計劃
這是由思想政治(品德)課的性質和任務決定的。只有認真了解研究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及學校日常有關教育工作的指示,并將其精神實質貫徹到教學計劃和教學實踐中去,才能保證思想政治(品德)課教學的正確政治方向,才能深刻理解課程標準和教材,從而才有可能全面地、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充分體現思想政治(品德)課的功能,實現思想政治(品德)課的教育教學目標。
2.研究思想政治(品德)課的課程標準和教材
思想政治(品德)課程是國家課程,其課程標準體現的是國家意志,具有普遍性、統一性和強制性。而教材是課程標準的具體化,是教師進行教學的基本材料,也是學生學習的藍本。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必須認真學習和研究思想政治(品德)課程標準,領會其精神實質,熟悉它所規定的課程理念、課程目標、內容標準、教學建議等,明確教學的主旨。此外必須通讀教材,分析其結構,在掌握了各內容之間的聯系后,明確各部分的重點、難點,為教學計劃奠定基礎。
3.熟悉了解學生
學生既是教育的對象,又是教學過程的主體,熟悉學生,解決“誰學”和“為誰而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因而,在設計教學方案時,要求教師了解學生思想實際、知識實際以及實際能力,從而使教學方案更具有針對性。
4.搜集整理資料
思想政治(品德)課的內容屬于社會科學范圍,社會科學的一個突出特征是說理,而說理要憑事實,要占有翔實的資料。因此,思想政治(品德)教學設計,必須廣泛地收集和教學內容相關的事實和資料,并對其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處理和篩選。這樣,既可以擴大教師的知識領域,不斷豐富和更新自己的知識,幫助教師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又可以大大豐富教學內容,不致將思想政治(品德)課講成枯燥的教條,使學生感到索然無味而失去學習興趣。
三、思想政治(品德)課教學方案的設計
教學方案包括學期教學方案和課時教學方案。學期教學方案是教師對一學期學科教學活動所進行的宏觀設計,課時教學方案是教師對一節課或一次教學活動所進行的微觀設計。這里主要研究的是課時教學方案設計。
1.教學目標設計
在對教學目標進行設計時,要做到使內容全面且有明確具體的指向性,同時,目標設計應堅持預設與生成的統一,使教學目標兼容表現性和生成性目標。在設計情感教學目標時要依托課文知識,緊扣認知和思想教育目標。此外,教學目標的行為主體必須是學生,并用行為動詞描述學生的素質發展變化狀態,使目標具有可測評性。
2.教學方法設計
教學方法是組織運用教材實現教學目標的思想、點子、途徑、程序、策略、手段和教與學的相互作用方式。在設計教學方法時,必須根據當前的教學任務、教學內容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教師的經驗和特長、教學條件及課程標準規定的時間和過渡進行設計和選擇,堅持情理互動原則,在體現新課程的基本理念的同時,關注學生生活,做到理論聯系實際。
3.教學過程設計
思想政治(品德)課教學過程的設計要做到以下五點:第一,概念、原理的教學要讓學生經歷其形成過程,并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掌握概念、原理的內涵、外延、層次結構和精神實質;第二,概念、原理的教學要融入一點概念、原理的發展史和問題解決史;第三,教學過程要凸現動態性,體現預設與生成相統一的原則;第四,教學過程方案要留有空白,體現方案“彈性化”原則;第五,對教學過程的設計,一般采用活動元設計法進行設計,即首先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教學內容的特點、教學資源情況和學生實際等因素,選擇恰當的教學模式;再根據教學模式的程序過程,將教學過程劃分為若干活動單元,分別對活動元進行設計;然后,再將各個活動元有機地結合成教學活動過程
4.教學內容的組織設計
教學內容的組織設計,要按照本課程的新理念和教學方法,將靜態性的教材“文本”加工成為與學生生活經驗密切聯系的、適合于教學展開、有利于教學內容創新的組織狀態。具體講,教學方略設計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內容要進行情境化、生活化和問題化設計,此外,還要處理好理論教學與思想教育、全局和局部的關系。
5.作業設計
思想政治(品德)課作業設計的目的在于鞏固課堂教學成果,引導學生應用,督促學生作進一步學習和思考,其功能是檢查教學效果,及時獲得反饋信息,改進教學。在具體設計中,要做到,重點與全面相結合、復習舊課與預習新課結合、科技知識滲透結合、課本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學生生活實際結合、一般要求和不同檔次要求相結合
6.課前或課后活動設計
為充分開發和利用教育資源,構筑立體開放的教育網絡系統,還必須設計一些必要的課前或課后活動,如搜集資料、參觀訪問、社會調查、課堂小品設計與編排、主題活動、研究性學習等等。新課程理念下的教案,一般由課前活動方案、課堂教學方案和課后活動方案構成。其中課堂教學方案是核心,課前、課后活動設計應當服務于課堂教學。課前或課后活動設計應當服務于課堂教學,在設計時,要有明確的目的,因地因時制宜,最重要的是要注意活動的安全。
四、思想政治(品德)課說課設計
說課,是教師教學設計活動的重要內容,是提高教師教學素質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動課堂教學改革的有效措施。說課可以把教學的成功建立在教師教學工作的規范化、合理化、有序化的基礎上,使教師全面掌握教材,明確教學目標,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更重要的是,說課可使教師自覺地運用教育教學理論來指導教學,使教師由普通的教學匠成長為學者型的老師,提高教師教學的整體素質。
說課是指教師運用口頭語言向其他教師或教研人員述說在課堂教學中如何以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依據課程標準、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設計的一種教研活動形式。說課具有簡單易操作、理論性與科學性、交流性與示范性等特點。
思想政治說課設計一般包括以下內容: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點難點;說教學方法和手段;說教學過程。在對思想政治說課進行設計時必須思路清晰,結構清楚;教學程序要具有科學性、深刻性;主次要分明,此外要詳略得當,虛實有別。
五、綜述思想政治(品德)課教學設計的意義與價值
從一般意義上說,教學設計的主要任務就是解決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優化教學過程。具體來講,就是通過預先的規劃與設計使得相同的問題在今后類似的教學情況下不再出現或減少其出現的頻率。雖然說教學設計對教學不起決定性的作用,但其作用卻是不容忽視的。教學設計使得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有利于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同時,有助于教育科研活動的開展,利于組織系統中參與者的協作;教學設計還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有助于實現教學最優化;此外,教師掌握了教學設計的理論和技術,可以減輕教學負擔,加速自身的培養,而且還可以增加學生的興趣,有助于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所以,教學設計的優劣直接決定著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的優化與否。每個教師都必須抓住新課程改革的時機,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式,為祖國的教育事業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朱應江.談新形勢下的中學思想品德課教學[J].重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6).
[2]胡田庚.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學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3]林瓊慧.談談高師實習生的備課[J].池州師專學報,2002,(3).
[4]趙麗霞.說課是強化課堂教學效果的有益形式[J].中國教育發展研究,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