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1 16:14:58
序論:在您撰寫小學閱讀教學創意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創新教育就是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認真做好“普九”的基礎上,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為了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著重研究和解決基礎教育如何培養中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問題。因此,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他以發掘人的創新潛能,弘揚人的主體精神,促進人的個性和諧發展為宗旨,通過對傳統教育的揚棄,探索和構建一種新的教育理論和模式,并使之逐漸豐富和完善。那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那么,如何將創新教育體現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是提高課堂效率、增長學生技能的關鍵。
下面以閱讀課為例,談談創新教育的應用。閱讀是一個認識和言語交際的過程,也是極為復雜的生理和心理過程。閱讀的過程實質上就是讀者對語言信息的理解過程。閱讀過程主要包含符號辨認和文字信息理解兩階段,即讀者的思想,觀點通過詞、句傳達給讀者,而讀者需要對一連串的單詞和句子進行信息處理。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假如教師只是播放課文錄音,朗讀課文并講解語法知識而忽視組織學生參與閱讀活動,都是違背閱讀心理規律的,勢必影響教學效果,也難以有效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我認為我們的閱讀教學設計一定要體現以學生“學”為中心。不停留在培養閱讀能力的層面上,閱讀環節必須以活動為載體,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我們應該充分利用閱讀教學過程的讀前、讀時和讀后活動三個階段,使閱讀教學交際化,較好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要達此目的,我們應該組織各種形式的活動,積極創設情景,為學生提供語言實踐的機會。優化讀前活動,豐富讀時活動,活化讀后活動。下面我分別介紹幾種活動形式。
1.讀前活動
開展富有創意的讀前活動是閱讀課的導入關鍵,教師要選擇一些與課文話題相關的材料,運用適當的手段來激活學生的思維,使他們產生閱讀的愿望。比如說,我們可以設置“開放性”問題。設計與課文相關的話題,調查學生對該話題的態度、看法及了解程度。教師可以在課前搜尋大量的和閱讀文章相關的背景資料,可以是文字材料、圖片,也可以是錄音、錄像、電影等有聲資料。而我認為影像資料更能引人入勝。然后就資料提問,或者學生小組討論。
或者這些資料的搜集也可以在課前布置給學生做。如果條件允許,我個人認為,這種辦法更有效,積極主動性全交給了學生。
2.讀時活動
在這一階段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整體上把握語篇。在此基礎上,我們還要引導他們開展一系列的語言實踐活動,培養和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
我認為教師應盡可能多地在閱讀中設疑質疑,這樣能拓展學生的思維。
還要鼓勵他們提出自己的不同觀點,大膽說出自己不懂的東西,主動解答閱讀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養成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所以我在平時教學中常以不同形式設計問題,這樣學生會有新鮮感而不感到厭煩。下面舉幾種常用的提問方法。
比如問題導讀,就是根據課文的主題,設計問題,布置閱讀任務。
通過導讀問題,學生能對課文進行有效的預測。我們的素質教育突出強調培養學生的能力。我們應指導學生運用適當的閱讀技巧,如略讀,跳讀來搜索、確定信息,找出答案,解決問題。導讀問題給學生設置懸念,對第一次閱讀確定一個目標和任務,引導學生閱讀,是進一步閱讀的準備。因此導讀問題不能太難,確保學生能通過快速閱讀直接找到答案,使學生馬上感到讀有所獲,增強閱讀全文的信心。
我常鼓勵學生在我教學過程中隨時可提出問題,根據所學設計問題,開展提問競賽。培養他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生的提問中,他們很可能會把本課重點新詞、短語或習慣用法提出來。我會用請同學來試著講解、討論、查資料的辦法來解決。這樣一來,同學們主動學習,效果就完全不一樣了。如果還有重點學生并未提出來,我會反過來提學生的問,然后大家一起解決。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其他形式的方法作為讀時活動。如評價閱讀材料,排列事件順序,評價人物等。我們可以根據情況選擇不同的方法。這樣處理的好處是,閱讀教學不光鍛煉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而且訓練了口語、聽力甚至是語篇表達能力,做到聽說讀寫的全面提高。
3.讀后活動
通過上述兩個階段的活動,學生對背景知識和閱讀材料提供的信息有了完整的框架,接下來我們應該用交際化的手段鞏固和提高學生掌握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讀后活動可分為鞏固性活動和交際性活動兩種形式。
鞏固性活動,顧名思義就是讓學生鞏固一下這堂課所學的東西。下面列舉兩種方法。
比如復述課文,還可以用同步寫作的方法。就課文主題,利用課堂中討論過的相關話題的大量素材,設計一些適當的同步寫作活動,使學生逐步學會表達自己的思想。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結合起來有助于閱讀的深化。另外,我經常要求學生熟記甚至背誦課文中出現的一些精彩句子、語段,讓他們建立自己的“語料庫”,為寫作打下扎實的基礎。
關鍵詞:想學;樂學;創造性;美的聲音;詮釋歌曲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27-0232-02
在音樂教學中,面對的是一本教材和一群學生,作為知識引領者的我們,如何在二者之間架起一道橋梁,讓歌曲教學變得鮮活、誘人,讓學生變得想學、樂學,并不是輕而易舉的事。這就需要音樂教師艱苦的二度創作。這種二度創作的層次,與音樂教師的敬業精神、審美藝術修養及音樂藝術素質緊密相關。這種二度創作的優劣,將直接關系到小學音樂歌曲教學的成敗。
一、二度創作賦予了歌曲的靈魂
大家都知道,無論作曲家把樂譜寫的多么詳盡,都沒有辦法記錄出音樂的內在律動和微妙變化,更沒有辦法記錄出蘊含在歌曲中的種種情感和思緒。二度創作就給了歌曲的靈魂,用聲樂表演賦予歌曲生命,它是在曲作者一度創作的基礎上對歌曲旋律、語言、節奏、強弱以及演唱時的動作、表情進行創造性的處理。通過歌唱者的演唱,把歌的曲調、內容、情感升華為生動的藝術形象展現給學生,即用歌聲把歌曲介紹給廣大聽眾。使歌曲在演唱時令人耳目一新,過耳不忘。同時教師還應當認真分析歌曲的歌詞、旋律、節奏、速度、力度、音樂表現記號、情感標記等。還要對歌曲教學進行系統的研究。認真思考如何去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歌唱習慣,掌握一定的歌唱技能。這樣的歌曲教學,這樣的二度創作才會有價值。
二、對歌曲創造性地進行一些表演和伴唱、伴奏也是對歌曲的二度創作
音樂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當學會了一首歌曲以后,有的學生會想用肢體語言來把他們對音樂的理解表現出來,教師如不及時地利用這種資源,不給學生提供參與和表現的機會,那么長此以往,學生將失去享受音樂美、表現音樂美和創造音樂美的興趣,那教師無疑是扼殺學生創造能力的直接責任者!在教學中用載歌載舞的律動形式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作品的二度創作之中,既提高了音樂教學的效果,發展了學生的表演才能,又使學生直接地受到藝術的感染,把自身的感情抒發出來,從而提高了他們對音樂的表演能力,使心靈和音樂真正地融為一體。如人音版教版第九冊《雪花帶來冬天的夢》的教學,歌曲旋律優美抒情,學生學會唱以后,迫不及待地想要進行表演,因為他們覺得歌曲中強弱起伏的感覺固然可以用聲音來表現,但是如果加上身體動作的表演,哪怕是只有手的高低起落,卻能更好地體現歌曲的內涵。而我們也不規定他們的表演要達到什么樣的水平,不給他們的表現打最高分和最低分。我們的標準不應該是“正確與否”,而是他們是否在活動中充分地體現對音樂的創造,,我們要的是他們創造的過程,而不是結果。事實上,學生在這一課上的表現是非常出色的,他們用自己的心去體會去表演,用自己秩嫩的聲音、并不嫻熟的動作演繹著對音樂的理解,讓教師發自內心的感動!這樣的音樂課學生怎么會不積極主動的參與其中?長此以往,學生的音樂素質怎會不提高?又怎么不會對音樂課產生興趣?
三、對歌曲進行處理、用自己的美的聲音詮釋歌曲的演唱過程也是一種二度創作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創設發展個性的空間,教給學生正確的方法,恰當地把握歌曲的速度、力度用自己的良好的聲音唱出歌曲所蘊涵的感情,達到歌曲教學目的。有很多人覺得,一旦把歌曲的旋律唱會,那教學的任務也就完成了,殊不知對歌曲進行音色、力度、速度和感情處理還是重頭戲。每一首歌都有它獨特的生命力,意境也就不一樣。音準和旋律是外在的能夠感知的,而旋律美的意境卻要用心才能夠體會得到。音樂包含有多種要素,改變其中的任何一種,都可能引起音樂形象的變化。當速度不一樣的時候,抒情的可以變為跳躍、悲傷的也可以體現出歡樂來。同樣不同的音色、力度所表現的內涵都不盡相同。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在體驗音樂美的過程中,因為音樂的模糊性,每個人對音樂的感受都是不一樣的。同樣的一首歌曲,一百個人就會有一百個不同的理解。我經常在歌曲教學后啟發學生嘗試著改變該歌曲的速度來演唱,讓他們說出自己的感受。如《童心是小鳥》教學,有的學生喜歡把速度唱得快一些,因為他們覺得快一些更能表現出快樂的心情;另外的學生則認為用中速、甚至更慢的速度來演唱,則更能體現詩意、淡雅清新的感覺。教師并沒有給予直接的批評,而是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音樂感受,用事實來說話!我們不能規定學生要怎么樣,不要怎么樣,每個學生都有權利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學習音樂。
四、對歌曲教學的聆聽進行二度創作關系著一節課的成敗
新歌教學需要聆聽,如何進行聆聽需要音樂教師的精心設計,更需要進行二度創作。聆聽新歌的次數由教師掌控,可根據歌曲難易程度及學生的接受水平來決定。學唱過程中教師可根據學唱需要有選擇地聆聽,如音準、節奏有問題,可聽老師唱或優秀同學唱;聲部合作有問題,就應該引導學生相互聆聽,學生要學會聽教師的琴聲,聽對方聲部演唱,聽自己聲部等,如二聲部教學《晚風》,(1)單獨聆聽練習每一個聲部,發現問題及時解決。(2)對比聆聽二、三樂句,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歌詞一樣,旋律不是完全一樣,最后一個字音高不同)。(3)聆聽學習低聲部:(低聲部猶如淡淡的暮色,讓舞動的晚風變得更加寧靜安詳)。發現問題及時糾正,(4)分聲部聆聽練習解決單聲部,每一個聲部不要大聲喊唱,不要搶拍,要把握自己的聲部,保持各聲部的獨立和清晰,不受另一個聲部的干擾(5)分組聆聽練習:選出組長分別指揮每組的演唱,要負責到每一個學生都參與演唱。要注意聲音的統一。(6)檢查各組的演唱,找出優缺點,注意要有感情的演唱,教師要著重強調:隨著音樂的起伏做輕輕地搖擺。感受多聲部音樂的豐富的表現力,建立與他人的合作演唱的經驗,培養群體意識及協調、合作能力。只有做到每一次聆聽都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對聆聽進行二度創作。而不是簡單的一次又一次的反復,才能更好的完成音樂教學目的,不斷地提高學生的音樂綜合素質。
小學音樂歌曲教學中二度創作的探索沒有止境,在這里我只是論述了幾個點。在以后的教學中還需要不斷摸索。之所以在歌曲教學中進行二度創作都是為了上好一堂音樂課,一堂好的音樂課,最好要讓孩子感覺不到在學音樂,但一堂課下來,學生不僅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扎實地完成了音樂教學中的聽、唱、動等教學目標,更重要地是把作曲家的情感內化為自己的情感,要做到這些只有在音樂教師二度創作的基礎上才能完成,也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二度創作,從而進一步讓學生表現出對生活的熱愛,并促進其人格、個性的發展,最終實現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音樂課程標準解讀.
【P鍵詞】自主;求異;創新;能力
21世紀的教育強調知識學習的探索性和創新性,創新思維是一種具有主動性、獨創性的思維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發展創新能力,是現代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小學語文教學必須探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實施策略。課堂是學生展現自我、發展自我的舞臺。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這一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戰場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造精神,從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入手,把課堂還給學生。提倡在學生讀書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指點,圍繞重點展開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發表獨立見解。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主動獲取知識,形成能力。本文就在閱讀教學中運用鼓勵創新策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作初步探索。
一、鼓勵學生質疑,培養創新能力
古人說:“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有疑問,才有學習的內驅力。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掘教材中所蘊含的創新教育素材,鼓勵學生多角度質疑問難,多角度思考問題解答疑難。人類的思維活動往往是由于要解決當前面臨的問題而引發的。課堂上要讓學生思,必先教有疑。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啟發想象,鼓勵他們敢想、敢疑、敢問,重視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進而進行發現的問題教學,激勵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如在教《將相和》一課時,老師以課堂辯論的形式開展學習活動。針對學生提出的一系列問題,歸納出以下三個題目:①藺相如會不會和氏壁一起撞柱子,為什么?②澠池會上,秦國與趙國是打成平手還是分出勝負?③廉頗負荊請罪,他到底有沒有罪?這是三個富有兩可性的命題,無論正方還是反方,都可以列出一系列的依據。這就大在刺激了學生深讀課文的興趣,為自己的論點尋找有利的依據,再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學生眾說紛紜,思維非?;钴S。學生提出的問題讓學生自己讀書,互相議論,自主探索解決。這種教學即真正達到以學生的問題不斷提出為教學的開始,至學生契而不舍地解決問題為成功的歸宿,教學就十分有效和積極。
二、發展求異思維,培養創新能力
知識是智慧的結晶,但擁有知識不等于擁有了智慧,知識可以授與,但智慧卻不能,從個體認識發展論的觀點看,任何真知都是在活動中自我建構的產物,真知是知識和智慧的統一體。于是,在閱讀教學中,因為學生們有著不同的閱歷、不同的個性,對課文內容也有著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我就特別注意尊重學生獨特的想法和觀點,不輕易否定學生的理解,還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出發點進行多向的理解。學生的獨立學習,是讓他們獨立思考去發現去感悟。閱讀,沒有學生的獨立感悟是完全不可想象的;而在獨立學習基礎上的小組協作學習,伙伴的交互作用,而在相關內容的理解,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具有關鍵作用。閱讀并非全是個人的事,特別是對小學生來說合作學習是重要的認知策略。明代學者顧炎武說:“獨學無友,則孤陋難成;久處一方,則習染而不自覺?!边@點明了合作學習的意義。魯迅先生曾把學習比作蜜蜂采花粉釀蜜,認為學習過程是學生自身思維加工制作的過程。一個善教者正是要善于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去解決問題,掌握知識。如《蛇與莊稼》這課中,教師設計了這么一個環節:為每個學習小組提供圖片,引導學生思考并用圖示法表示貓、田鼠、土蜂、苜蓿之間存在什么關系。這個問題情境留給學生想象和創新的時空,學生紛紛多角度展開思維,有的用順向思維分析,有的用逆向思路進行思考。一個學生談了他的分析:苜蓿長得好要靠誰?要靠土蜂。土蜂怎樣才能很好地傳播花粉?不能有田鼠搗亂。怎樣才能減少田鼠的數量?這與貓的多少大有關系。學生利用圖片加箭號的方法,言簡意明地分析了這四者之間的復雜關系。在不同的圖示法的演示分析中,教師并沒有作什么過多的講授,著重啟發學生的思考,讓他們動腦動手又動口,依靠自己的智慧解決問題。學生敞開思想,各抒已見,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課堂上出現的生動活潑的局面,標志著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得到發展,創新思維的水平得到提高。
三、引導求同思維,培養創新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閱讀;創新教育
序言
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創新人才是新世紀教育的主題和最顯著的特征。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它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目的的教學革命。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中的一門基礎學科,又是一門極富情感、極具個性、極易激發想象和創造思維的學科。于漪認為“語文是進行素質教育最有效的一門學科”,這固然贊譽了國語對素質教育的突出作用,然而現行的傳統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顯然難以擔當此重任。
其一,傳統語文課堂教學理論空泛,大多停留在經驗層次,實用性、可操作性不強,歸根結底還是重知識、輕能力。
其二,灌輸式教法依然占據相當大的市場。雖然也有人提出啟發式、開放式、快樂式等教學方式,但言之者眾,行之者寡,大多不敢貿然嘗試。
其三,教材改革的步伐跟不上語文教學的需要。教材多年不更改,有的已經過時,甚至還有的與教育教學理論相違背的現象。
上述狀況,勢必造成課堂上教師很累、學生很煩的現象。怎樣才能“讓小學語文教學充滿生命的氣息”?關鍵在深化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真正樹立“創新教育觀”。而深化改革的前提,是學習和掌握現代的教育教學理論,更新語文教學觀念,擺脫應試教育的羈絆,從而徹底改變“少慢差費”的現象,真正“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為此,我們認為必須拋棄或改變幾個傳統的教育觀念。
首先要改變教師的學生觀。傳統的“水桶說”,其本身體現的教學思想就是錯誤的。其致命的弱點在于把學生看成一個個空空的容器,一個空的被動地等待“灌”的容器。這種觀點從根本上無視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忽視了青少年的活力和靈性。
其次要改變學生的教師觀。早在唐代,韓愈就發出了“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的論斷。這實在是至理。因此,我們應該強調的是,學生在對教師的人格、勞動尊重的同時,更應“藐視”教師,“否定”教師,把教師看成是一個顧問,一個助手,一個可與之爭辯的朋友。惟其如此,方能“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觀念的改變為進行嶄新的課堂教學掃清了路障,接下來就是如何實施的問題。我深知小學語文教學是義務教學階段的一門基礎學科,無疑要承擔創新教育的重任。
一、更新教育觀念,破舊立新,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一)、突破思維定勢,激發創新意識。
眾所周知,中外學生對比起來,雖然外國學生平時看上去學習不大用功,但卻經常能有一些獨特的見解,而我國學生雖然平時學習刻苦,成績也不錯,可遇到問題時卻常常墨守成規,缺乏創新和突破。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追根溯源,是由于我們的教育思維習慣和長期形成的思維定勢所致。在傳統的語文教學觀念中,教師對學生來說,是神圣的權威,真理的化身和絕對的評判者,學生被動接受老師的駕馭,在這種教學思想的壓制下,學生思想僵化,不敢越雷池一步,毫無創造力可言
(二)、創造和諧氛圍,鋪平創新路子。
心理學家曼德勒認為,環境刺激引起認識解釋,認識解釋引起喚醒知覺,喚醒知覺導致情緒體驗。因而那種昏昏欲睡的思維狀態,死氣沉沉的思維空間,是誘發不出創新激情,迸發不出創新火花的。怎樣創設和諧教學氛圍呢?首先,教師要以情激情,以情啟智,以情動人,摒棄“師道尊嚴”,尊重學生,愛護學生,建立平等師生關系。其次,教學中把自由發表意見的權利交給學生,充分聽取學生意見,突出主體作用。三是打破師言堂的教學格局,避免牽著學生鼻子走,師生之間要共同討論,達到配合默契,心靈相通的教學境界。
(三)、重視多向質疑,播灑創新種子。
疑是創新的種子,是科學的助產士,是真理的磨刀石。古人云:“學貴有疑,學則須疑?!薄耙墒撬贾矗际侵侵尽!薄靶∫蓜t小進,大疑則大進。”學生質疑就意味著思維有了方向,有了目標,它會推動人去思考、去探索、去解決。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學生在閱讀方面的能力。
(一)、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進取、自信的精神
兒童的信賴意識較強,在家靠父母,在校靠老師。這種現象制約了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索和創造欲望,更缺乏創造意識與能力。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于培養學生進取、自信的精神,徹底消除依賴意識。生活中,教師要把學生視為自主、發展、有潛力的人,熱愛和關注每一個學生。
(二)、組織閱讀教學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生閱讀教學中,要積極組織各種閱讀的實踐活動。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一些探求知識的活動,才能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教學實踐活動可以有以下一些類型。
(三)、挖掘閱讀材料中的素材并充分利用
小學語文課本中有很多詩歌、寓言、故事等,很多事我國傳統文化的經典。比如曹植的七步詩,充分表現了封建社會因為皇權的爭奪而導致的兄弟相殘的歷史史實。在學習這首詩時,不妨給學生深入描述一下當時的歷史背景,并將詩中描述的故事進行引申,列舉歷史上類似的皇權爭斗的故事,讓學生內心產生深刻的印象,使其認識到封建社會對人性的扭曲,更讓他們深刻懂得,生活在當今社會,同學之間團結友愛是多么的值得珍惜,實際上是給學生上了一次生動的思想品德課。
(四)、鼓勵學生質疑閱讀材料,培養其全方位思考能力
全面的認識問題和思考問題,對小學生來說至關重要。而求異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它對創造力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求異思維是一種開拓思維,是不依常規、尋求變異、多方面地思考問題、探求解決問題的多種可能性的思維方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注意開發學生的求異思維,培養學生的新穎性、獨特性、多向性,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參考文獻
[1]康綱.淺談農村小學語文教學[J].科學教育.2009年第4期.P36-37.
[2]李平霞.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創新教育[J].教育藝術.2008年第3期.P17-18.
[3]賀芳芳.談小學語文教學的創新[J].金色年華.2009年第10期.P208.
優化課堂 文字訓練 讀寫結合
高效課堂是指在教學活動中,用最少的時間、最少的精力,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
實施新課改以來,有些教師逐漸出現了駕馭課堂力不從心,難以提高教學效率的困惑。閱讀教學的效率偏低,主要原因是閱讀教學的過程太繁瑣,其實,閱讀教學過程應該本著“簡簡單單教語文、完完全全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的理念,立足簡約,追求完美,體現學生學習的真實過程。
那么,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實現高效課堂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優化教學
課堂的有效與否,就是看學生,引起了學生的學習行為,就是有效的,因此,我們的教學要圍繞“有效”來設想。
1.引入宜實
有些教師明知學生已經預習課文,為了活躍氣氛依然用猜謎語等方式導入課文。如:讀了這個標題,你有什么想知道的?或你想提什么問題?表面上是在引導學生思考,激發學習興趣,實際上學生早已知道謎底,根本沒有思考的樂趣,學生的回答只是被迫“演戲”;有些教師為了把學生引入一個既定場景,費時費力地準備圖片、教具,進行大段大段的引導談話,表面上看教師準備很充分,實際上學生不斷地被“引導”,浪費了大量寶貴的課堂時間。
這樣的導入都是不可取的,閱讀教學的導入要實在,要合情合理,只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行。
2.講解要精
我們在備課的時候,總感覺要講的東西太多,于是把想講的都講了,導致重點不突出,任務完不成,學生學得累,教師教得苦。針對這一現狀,全國小語會理事長崔巒先生指出:“語文教學一定要刪繁就簡,要返樸歸真,簡單實用,提倡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何謂簡單?就是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來理解、積累、運用語言。
(1)圍繞教學目標。我們的教學有明確的目標,目標是解決學生學什么的問題,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點,緊緊圍繞目標進行講解才能使教師刪繁就簡,返樸歸真,把大量的教學時間節約下來。目標還用“了解”“理解”“運用”等詞明確指出知識的掌握程度,教師根據目標可把握教學的度,避免拔高教學,也能避免教師隨意教學,主次不分。
(2)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積極思維??此破降恼Z文教材往往蘊涵著許多有價值的問題,在課堂上教師要善于抓住“矛盾點”“關鍵點”創設濃厚的思考氛圍,讓學生處于一種積極的思考狀態,讓他們在充分思考的基礎上發表自己的觀點。也許學生的觀點有些幼稚、有些偏差,教師不要急于評價,隨著教學的推進,這些問題會迎刃而解。
(3)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教師決不能一張嘴講到底,要在關鍵時刻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精講多練,把大部分時間留給學生朗讀,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在實踐活動中得到提高。當學生就一個問題爭論不下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回歸文本,以讀導悟,然后得出結論。
(4)建立在個性文化解讀上。閱讀教學應注重學生的個人感受,教師要樂于聽到“不同的聲音”,但對于學生理解有誤的,要及時教給他們閱讀的方法。教師的講解要做到共性和個性并存,還要引導學生向更新、更高層次的學習發展。
3.評價應慎
在課堂上我們應該一不評價簡單問題。如指名朗讀時學生誤讀或漏讀一個字,學生自己已經發覺了錯,教師應該讓他自查自糾。二不評價初讀。由于是初讀,學生的朗讀出現瑕疵是十分正常的,我們不必為評價而評價。
4.活動求真
現在的閱讀課增加各種活動,看似熱鬧但大大降低了課堂效率。我們應該:①關注主體。所有的活動都是為學習預設的,因此要把不必要的、非語文的活動壓下來,保證學生的學習時間。②注重反饋。課堂上教師了解教學情況的主要手段就是反饋。在實際教學中,反饋不能走過場,一定要及時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出現問題要當堂解決。③體現差異。學生的基礎不同、能力不同,教師要立足學生的發展前景,“照顧好”每個學生。在教學中提不同的要求,使人人都有“成就感”。教師還要多鼓勵,使每個學生都有沖勁。
二、注重文字訓練
許多教師對閱讀教學的核心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這一點不甚明了,他們往往直接把理解課文內容、感悟語文的人文精神作為教學的重點目標,而把培養語文能力放在次要的、陪襯的位置上。這樣做直接導致學生的寫作能力得不到提高。
閱讀教學中的語言文字訓練必須借助文本進行,高效課堂就在于把文本中適合學生領悟、積累和運用的語言文字因素恰當地發掘出來,把語言文字的訓練落到實處。
如《金色的玉米棒》教學實錄:
教師:(出示玉米粒)玉米粒怎么樣?用一個詞形容。
生:珍珠般的玉米粒。
教師:你們喜歡這樣的玉米粒嗎?
生:喜歡!
教師:第一自然段里有一個詞是形容喜歡的,請大家找出來。
生:惹人喜愛。
教師:(出示句子)玉米粒惹人喜愛。請大家讀一讀。
生:玉米粒惹人喜愛。
教師:我感覺不是那么惹人喜愛,書上是怎樣寫的?
生:那黃澄澄的玉米粒,真惹人喜愛。
教師:為什么這個句子讓人覺得玉米粒特別惹人喜愛呢?
生:前面加了一個形容詞“黃澄澄”,讓句子變得更生動!
生:句子加了個“真”讓人覺得玉米粒非常惹人喜愛。
教師:是的,我們一起來讀讀,讀出它的可愛。
生:那黃澄澄的玉米粒,真惹人喜愛。
教師:哪位小朋友也能用這樣的方式說一句話?
生:那香噴噴的蛋糕,真惹人喜愛。
……
教師:同桌間每人說一句試試。
教師抓住“那黃澄澄的玉米粒,真惹人喜愛?!边M行句式訓練有以下幾個層次:①出示實物,讓學生感受到玉米粒的可愛,找到“惹人喜愛”這個詞語;②引導學生找到書上的句子;③指導學生對比句子,找到不同;④指導讀出感情;⑤提出句式,讓學生個別練習說話;⑥同桌用這個句式練習說話。
三、讀寫結合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币粋€人的語文能力強不強,最全面最可靠的檢驗方法是看他會不會寫文章。
反觀現在的閱讀課堂,寫作訓練常常被拖到課外,變成作業,加重了學生的負擔,寫作能力也得不到提高。實際上把練筆落實在課堂上,讓學生當堂寫,通過教師的巡視指導,可以端正學生的態度,提高訓練的效果,你會發現,學生的字寫得更好了,文章寫得更通順了。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創新;教育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23-0142-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3.089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倡導與時俱進,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時代的步伐創新閱讀教育方式,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由于小學生自身的詞匯量積累有限,在開展閱讀教育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級特點創新教育方式,激發學生主動閱讀的欲望,為培養他們獨立自主的閱讀習慣奠定基礎。本文從閱讀方式、閱讀教學等方面對小學語文閱讀創新教育進行了詳細的分析,旨在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一、繪本中的“新”閱讀方式
為了提高小學生閱讀的興趣,很多語文教師給學生推薦優秀的閱讀書籍時選擇了經典的繪本故事作為閱讀材料,繪本故事憑借其優美的畫面和短小精悍的文章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而言,繪本閱讀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通過畫面與文字的結合加深他們閱讀的印象。例如,很多的教師推薦學生閱讀《猜猜我有多愛你》《小黃和小籃》《逃家小兔》《我只愛你》《愛心樹》等優秀的繪本故事,從故事中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的閱讀情趣。比如,繪本《猜猜我有多愛你》,就描述了兔子母子之間怎樣比較誰比誰愛的更多一點的故事,通過比較誰跳得遠、站得高、伸得長來表達自己對對方的愛,濃濃的親情溢滿每一位小學生的心間,這是最好的親情閱讀教育。學生通過故事的閱讀,就會模仿故事中的行為和語言,從而有助于學生積累語言,增加詞匯量,為他們之后的閱讀打下了基礎。
二、無字閱讀中,培養學生閱讀想象力思維
有的繪本書籍只有畫面,沒有一個字,目的是讓小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和思考來讀出畫面里蘊含的深層含義,從而提升學生的想象力和領悟能力。例如,閱讀繪本《在遠處-房子》《影子》等書籍時,書中只有顏色豐富的畫面,沒有文字的描述,學生可以根據自己觀察到的畫面,并用自己的語言將其表達出來。在《影子》中,學生可以得出每一種事物在光線下都有自己的倒影,而且是對稱的,一模一樣的。同時在閱讀中,學生還會發現有的事物并沒有倒影,這就需要學生根據自己對倒影的理解,將漏掉的部分補上去,從而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的能力。此外,對于學生閱讀的書籍,教師也要和學生進行交流,在交流和討論中提升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層次,幫助他們更好地進行閱讀目標的梳理。
三、組織課外實踐閱讀,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
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增強他們對閱讀的興趣,很多語文教師根據教材的內容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引導學生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進而促進他們自主閱讀習慣的養成。例如,在教授《荷葉圓圓》這篇文章時,教師就組織學生到公園的荷花池旁邊進行教學,使學生把文章的內容與自己所見到的荷花進行比較,從而體會課文對荷花的描寫。教師引導學生在對荷葉進行觀察的同時,要讓他們描述荷葉的顏色、形狀,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荷花的整體結構,進而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
小學生對于文章的閱讀僅僅停留在感性認識的層次上,沒有形成理性的思維方式,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時,要注重閱讀氛圍的營造,給學生營造一個舒適、自然的閱讀氛圍,并啟發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從而提升閱讀理解的層次。例如,在教授《夏夜多美》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舒緩的音樂,以此為背景進行課文的朗讀,使學生在音樂氛圍中體會夏夜的美,產生廣闊的想象力,對文章中的語言文字充滿了無限的憧憬,也提升自己的詞匯積累。此外,教師還可以布置相應的作業,要求學生仿照文章描述一處自己喜愛的景色,鍛煉學生的語言駕馭能力,為以后的作文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閱讀不僅能改變一個人的行為方式,還能改變一個人的思想,尤其在小學階段,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不僅能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水平,還能促進學生良好的人際交往,閱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此外,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學習,不斷總結教學實踐,與時俱進,改變閱讀教學方式,增強語文閱讀對學生的吸引力,讓學生從內心愛上閱讀、喜歡閱讀,從而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好習慣,促進他們語文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創造性思維
創造性思維能夠讓學生運用更具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可以不斷探索、實踐以及創新。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加強對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重視,讓他們學會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從而培養出良好的思維品質。筆者依據以下幾點進行思考和探索:
一、小學語文學習的特點
(一)模仿性學習。小學生都處在年齡比較小的階段,需要通過一定的模仿來完成大多數知識的學習,另外,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模仿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說小W語文學習是一種模仿性的學習。
(二)聯想式學習。大多數的語文教材都是用篇作為單位,在教學的過程中也以此為單位進行教學,很多情況之下,課程間缺少了必然的聯系,因此需要學生通過聯想來形成規律性的認識,所以說,小學語文學習是一種聯想式的學習。
(三)積累性學習。相對與其他科目來說,語文是一門最具有綜合性的學科,并且語文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無法快速形成,而是需要一個逐漸積累的過程,所以說小學語文學習是一種積累性的學習。
(四)體驗式學習。為了能夠理解并接受課文中的思想、態度以及情感,學生必須運用反復體味、領悟以及推敲的方法來進行學習,所以說,小學語文學習是一種體驗式的學習。
二、創造性思維
所謂創新,不是遵循傳統,而是推陳出新,它是讓一個民族永遠保持生機的動力源泉。創造性思維是指人們在創造過程中的思維過程,通過創新的能力和思維能夠獲得嶄新的成果,除此之外,還可以把創造性思維看作人們在知識領域中的思維活動,它不但可以揭示事物內在的本質,還可以在這基礎上探索出有一定社會價值和獨特的全新事物。
在創造性思維中,包含了集中思維和發散思維,在很大程度上,更多是表現在發散性思維上,發散思維靠著已經獲取的信息,從各個方面進行思考,爭取探索出一切可能的答案,是一種展開式的思維方法。創造性思維有著新穎性、獨創性以及首創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個人智力水平的發展。另外,創造性思維與想像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創造性想像是通過已經獲得的表象,在頭腦中形成獨立、創造性形象的心理過程,一直都和創造性思維密切聯系在一起,通過以前獲得的經驗創造出新的形象、提出新的假設,讓創造性活動可以更順利地進行。
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一)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著名的教育家泰勒提出:“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有著某種才能,可是大部分教師都只注重學生的成績,導致了學生才能的發展遭到了忽視,從而讓學生失去了發揮才能的機會;如果學校能在學科之外多挖掘出一些其他的才能,那么很多學生都可以取得卓越的表現?!庇纱丝梢?,教師必須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不僅要發現學生的不足與不完善,還要看到他們不可限量的前程,絕對不能求全責備。教師需要創設民主、和諧、愉快的課堂教學氛圍,在課堂上,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并且允許各種不同意見的發表,一定不可以規定統一的答案。在相處上,要讓學生感到自由,這樣才會出現創造的靈感,學生有問題可以隨時提出,有想法就隨時表達,良好的氛圍可以提高學習的質量。
(二)重視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激發出學生的想像、聯想以及幻想,對于一些留有想像空間的課文,教師要鼓勵學生展開聯想以及想像。如《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師可以向學生問出這樣的問題:“假如同學們是文中的人,當那位父親尋求幫助時,你們會去幫他嗎?為什么呢?”又如《假如沒有灰塵》,教師可以根據課文題目來進行提問,讓學生來說說如果沒有灰塵會是什么樣子的。其實,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方法有很多,需要教師自己去摸索與探究,但是,最為主要的一點就是教師需要打破傳統觀念的束縛,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將教學逐步發展成為創新式的教學,大膽嘗試創新,最終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