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22 19:18:36
序論:在您撰寫學生學習材料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教育部頒發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強調必須“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該課程要求對大學英語教學提出了挑戰。它要求從事教學工作的教師要從觀念到教學實際都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同時教師的角色也應隨之發生改變。此外教學環境,可利用的語言學習材料,及其的建設也應達到一定的水平,因為這幾項也是影響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重要外因。本文致力于研究英語語言材料的利用情況,探討教師的指導和監督作用的延伸和建立有效的自主評估系統。
二、影響自主學習的因素
就自主學習的概念而言,不同的學者就其研究的側重點不同而又有不同的定義。但自主是學習者“對自己學習負責的能力”(Holec1981:3)的說法是普遍被認同的。Littlewood(1999)在闡述“自主性”時指出自主學習的中心是:第一,學生應為自己的學習負責;第二,“負責”的范圍不但包括傳統教學中的內容也應包括在傳統教學中屬于教師的責任。影響自主能力的因素既有主觀的又有客觀的。主觀因素主要是學生的學習態度(motivationorattitude)和其學習能力。在這方面有很多學者是從元認知的角度來闡述的,認為學生對自我的認知、自我學習的認知和對自我“負責”的認識對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態度端正、動機明確、對自我的現有能力有一個正確的判斷才能充分調動自我的積極性實現自我“負責”,并在這一過程中不斷的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所以“學生把元認知視作‘內在督導’”。(李萍,2005)“學生應該知道什么學習方法對自己有利,要對自己的學習過程了解,同時還會適當地選擇有效的學習策略。”客觀因素是指學習者所處的學習環境,它大到學習者所處的文化環境,小到學習者所處的課內教學環境(包括教師和教學硬件環境)以及課外自學的環境。多數的研究者把重點放在教師的角色改變上,認為教師應該是指導者,監督者和幫助者。Holec(1985)指出,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樹立自我責任感和正確的學習動機;幫助學生制定并完成學習計劃;幫助學生進行自我評估評價;幫助學生獲得達到以上目標的學習技能。由此可見,教師在自主學習的幫助作用是很重要的,同時教師還起到監督的作用,監督學習計劃的完成情況。筆者認為,可利用的英語學習材料也應是影響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的外在因素。就學習材料來講,它是學習者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也是實踐技能的渠道。學習材料不應該是簡單的知識的載體,在自主學習中它應該具有多樣性和評估性。在此的評估性是指學生可利用學習材料來評價自我學習的成果和進步的程度。學習材料在網絡出現后,其形式不再拘泥于印刷材料和視聽材料,還包括光盤,多媒體課件,互聯網上的學習材料等。其多樣性已經實現,但是其評估性是否實現了或者是否能夠起到有效的評估作用呢?學習材料的多種形式,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機會,但是其利用的程度和其能夠起到的利于自主學習的作用是否能夠達到預期的目的呢?教師的監督和指導作用是如何影響學生對自主學習材料特別是課外的學習材料的使用的?為了回答以上問題,筆者就學習材料的利用情況做了調查研究。
三、調查研究
1.調查目的:學習材料的利用情況;評估系統的有效性;教師的監督和指導作用;學生自我評價利用情況。
2.調查對象:對本校的大二5個班共計172位同學進行研究。
3.調查方法:問卷調查,問卷對印刷材料和視聽材料,多媒體課件,互聯網上的學習材料進行調查。
4.調查結果,分析說明,從調查結果中發現以下問題:
第一,各類形式的英語學習材料的利用率和有效使用率都不高。與學校的圖書館藏有大量的英文類書籍、期刊、雜志以及電子讀物相對的是能夠堅持長期利用的學生僅占11.6%。用學校的電子閱覽室以及視聽材料的使用率也不高。對于互聯網上可利用的材料,無論校內的自主學習平臺還是非校內學習平臺所提供英文類學習材料,能夠常常利用的學生僅有16人。校內電臺每日安排的聽力時間達8小時,其內容豐富包括英語故事、歌曲、新聞等,但利用率也不容樂觀,僅有6.36%的學生能夠常常聽;自主選擇聽力材料并且能常常聽僅為4.62%;校圖書館提供視聽材料偶爾利用的為56.65%。
第二,學生對于可利用的英語學習材料缺乏了解。如對于圖書館可提供電子閱覽材料(如錄像資料、VCD、CD、DVD影音材料和聽力磁帶等)有近一半的學生不知道。對于校園網上提供的自主學習平臺有80.92%的學生知道。如此多的學生對學習資源缺乏了解也說明教師的指導不足。
第三,在利用英語學習材料時,學生學習的針對性和自覺性差。從工具書的利用情況看,23%的學生會常常使用。在實際的英語學習中工具書是特別重要的,學生在學習時如果要真正的學到和掌握知識就應該充分利用工具書而不是僅僅依賴教師的指導。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培養自覺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利用英文學習材料是有目的地收集有效信息的人數只有6人。對于教科書中提及的網站的訪問情況看,只有5人次偶爾瀏覽。絕大多數的學生從未用過。因此,學生利用學習材料的針對性和自覺性亟等提高。
第四,學生不善于自我總結和評價。在自主學習中,從元認知的角度來看對自我的認識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決定了未來的發展方向。只有了解自己才會有合理的計劃和完成計劃,但是絕大多數的學生不能做到。使用過校內自主學習平臺的學生認為學習平臺的評價系統有待于完善。
第五,調查還反映出教師對學生課外學習指導方面的缺乏。很多學生在調查問卷的空白處提出教師應給與一定的指導和監督。在眾多的研究中,很多的學者都很重視教師的課堂內的指導和監督,從此次的調查中反映出教師的指導和監督還應該延伸到課外而且應具有針對性。此處的針對性是指教師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給予不同的指導建議,實現因材施教的目的。
【研究思考】(以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體積與容積》為例)
針對教材的安排、學情分析,我們提出了如下問題的研究思考:
(1)體積概念的核心是“空間的大小”,學生先前對空間的認識有多少?我們應選擇怎樣的素材使抽象的空間大小更直觀,理解更深刻?
(2)對學生來說,體積意義理解非常抽象,選擇怎樣的素材幫助學生準確理解此意義?體積概念又容易與哪些概念混淆,該怎么區分?
(3)比較體積大小的常用方法有哪些?在教學中如何結合體積大小的比較,使學生對體積的認識更加深入?
(4)容積概念與體積有著特殊的聯系,用什么樣的素材來引導學生清晰地把握容積與體積的聯系和區別?
【教學實踐】
一、情境性素材,讓概念的內涵更顯性
思考一:體積概念的核心是“空間的大小”,學生先前對空間的認識有多少?我們應選擇怎樣的素材使抽象的空間大小更直觀,理解更深刻?
從兩個概念的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出,空間是體積、容積概念的核心內涵,是學生正確認識體積的基礎,但“空間”是“空”的,非常抽象,比較難理解,那我們選擇怎樣的素材讓“空間”這一概念的內涵更顯性呢?教材中是同時以實驗來演示紅薯和土豆占有空間的,并且所占的空間有大有小。為了強化學生的感知,我們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進行改造,用情境性素材讓學生由表及里地理解“占空間”。
師:(出示形狀不同、體積相近一個土豆和一個紅薯)請比較誰占的空間大,誰占的空間???生1:土豆占的空間大。生2:紅薯占的空間大。師:書上設計了一個“土豆和紅薯哪個占的空間大”的實驗,你能看懂嗎?誰上來試試?(讓學生上來演示,將細繩系住土豆,放入1號量杯中完全浸沒,上下拉動,觀察水面變化)師:把土豆放下去為什么水面上升了?生:因為土豆占了水的空間,所以水面上升了。師:當土豆完全離開水面時,水面又發生了什么變化?生:下降了,回到了原來的樣子。(讓學生充分感知土豆“占有空間”)生1:通過實驗發現紅薯的所占空間大一些。生2:老師,生1說得不對,實際上是土豆的水面上升得高一些,應該是土豆占的空間大一些。生1:書上寫是紅薯的所占空間大一些。師:你是相信書上寫的,還是實際做實驗的結果?生1:相信實驗做的。師:通過這個實驗,我們運用了測量的方法(板書:測量)驗證了土豆和紅薯都占有一定的空間,而且它們占的空間有大有小。其實,所有的物體都占有一定的空間,且所占的空間有大小。(教師揭示概念并板書: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從這一個小小的實驗材料的選擇的變化來引導孩子深度思考,使“物體占有空間的大小”變得可觀察、可感受;同時,實驗中加水對比,讓學生有一個直觀的大小判斷標準,能加強學生對空間大小的認識,突破了體積概念中“大小”這個難點的同時,也凸顯了概念的本質,并且樹立實驗要尊重事實的意識。
二、比較性素材,讓概念的認識更準確
思考二:體積意義非常抽象,選擇怎樣的素材幫助學生準確理解?體積概念容易與哪些概念混淆,該怎么區分?
體積的本質指所占空間的大小,這個本質屬性對學生來說是抽象的,且很難理解,學生在理解體積時容易受已有的學習經驗影響,把它與表面積、重量等混淆產生模糊的認知。針對這個問題,選擇怎樣的學習素材更能引導學生深度思考呢?對于體積與表面積的關系,學生會說表面積越大的物體的體積越大。為了形象地解決這一問題,我們選用兩本書和兩個充滿氣后一樣大的籃球,就可輕松突破這一難點。在學生舉例均以表面積大物體就大的情況下,教師出示兩本面積、厚度不同的書。(一本很厚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和《小學數學教師》雜志,放在實物投影上)
師:請看,這兩本書誰的體積大?生:《小學數學教師》的體積大。師:為什么?生:因為它的封面大一些。
教師再出示真實的書,讓學生判斷誰的體積大,怎么驗證。
生:把《小學數學教師》對折,這樣封面就與另一本書一樣大了,再比它們的厚度,就知道《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的體積比《小學數學教師》的體積大。
師:觀察這兩個籃球的表面積和體積有什么關系?(出示兩個充滿氣后大小一樣的籃球)生:它們的表面積一樣大,體積也一樣大。
師:這兩個籃球的表面積一樣嗎?(老師把其中的一個籃球放掉一半氣,讓籃球凹進去)生:一樣。師:那它們的體積一樣嗎?生:不一樣。師:現在你對體積有不同的認識了嗎?
……
選擇這兩種有比較性的素材,經歷思辨過程,感悟比較思考,促使學生深度思考。書的素材出示時,學生的第一感覺是雜志的體積大,很快又感覺不是這樣,這就引發學生產生認知沖突。教師利用這個矛盾點,很好地區分了“表面積”與“體積”。 接著出示兩個球,在球的充氣與放氣的變化過程中,讓學生觀察、比較、思考、討論與交流:什么變了?什么沒變?體驗物體的形狀與占有空間的不同,進一步加深對體積與表面積的理解。
三、結構性素材,讓概念理解更本質
思考三:比較體積大小的常用方法有哪些?如何結合體積大小的比較,使學生對體積的認識更加深入?
比較體積大小的常用方法有目測法、排水法、單位體積刻畫法。對于前兩種學生都能輕松獲得,所以我們在教學時著重在“借助單位體積的數量,比較物體的大小”上進行思考。
課件出示:
(1)圖1和圖2 哪個長方體的體積大? 說說理由。
總結:上面圖中的物體,位置的變化、擺放方式的變化,不會改變物體的體積大小。
(2) 逆向題:下圖中,圖3所示物體被24個小正方體填滿,圖4所示物體被 20 個小正方體填滿,誰的體積大?
教師追問:為什么現在看小正方體的數量,不能比較出體積的大小呢?(原來所裝小正方體的大小不同)
通過上述兩題的練習,可以讓學生知道物體的體積不會因為擺放的不同而改變;也讓學生領悟,如果小正方體的大小一樣,那么誰的數量多,誰的體積就大。通過第二小題得出,只知道小正方體的個數并不能判斷誰的體積大,還要看小正方體的大小。由此,學生自然得出要比較物體的大小,必須用大小相同的“單位體積”。這組材料非常注重材料內在的層次性和邏輯性,這結構性的素材凸顯了數學本質,深化了概念理解,傳遞了“以數解形”的數學本質,促使學生深度學習。
四、思辨性素材,讓概念的聯系更清晰
思考四:容積概念與體積有著特殊的聯系,用什么樣的素材來引導學生清晰地把握容積與體積的聯系和區別?
容積與體積是有緊密聯系的,所以在有了前面的空間與體積的認識后,對于容積的概念教學,關鍵是凸顯出它與體積的聯系與區別。
課件出示一個長方體木塊。
師:我們可以怎樣知道這長方體木塊的體積?生1:我們可以量出它的長、寬、高,把它的體積算出來。生2:算出整塊木塊占空間的大小。
師:這個木塊有容積嗎?生:木塊沒有容積,木塊的容積是0。師:怎樣把容積是0的木塊變成有容積呢?生1:我們可以在木塊里面挖一個洞。生2補充:里面要能裝東西。
課件演示在長方體木塊的中間挖出一個小長方體。
師:現在我們怎樣才能知道這木塊的容積?生1:我們可以從所挖的里面量出它的長、寬、高,再算容積出來。生2:我們可以在里面裝滿水,再量出水的體積。
課件演示:在長方體木塊的中間繼續挖,使里面的長方體變更大。
師:你發現了什么?生1:我發現木塊里面的長、寬、高增加了,木塊的容積變大了。生2:我發現木塊本身的體積變小了,因為中間部分被挖掉了。
師:現在在這木盒中,嵌套一些更小的盒子(放入2個),你發現這個木盒的什么變了?生:容積變了,變小了。師:假如老師在這木盒的外面不斷地裹上包裝紙呢?生:體積變了,體積變大了。
……
案例中教師從長方體木塊的體積入手,引導學生經歷了容積“無中生有”的過程,運用思辨的素材讓學生體會體積與容積的聯系和區別,感悟體積和容積“變與不變”的辯證關系,不但使學生掌握了“容積”概念,加深了學生對“體積與容積”概念的理解,更為重要的是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學習素材是學生理解數學問題的基本載體。有效的學習素材能促使學生主動地進行學習、探究和反思,提高思維的深刻性?!稊祵W課程標準》也指出:“提供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社會發展實際的數學教學材料,提供更具有豐富數學結構的數學教學材料?!薄皩W習素材”不是教學設計上簡單的“教具準備”,也不是簡單的《數學課程標準》上指出的“數學要聯系生活,拿生活為引皆可做文章”,而是教師要用一顆細致的心去研讀教材,思考和挖掘每一個學習材料的教育價值,引導學生有效地開展數學學習,成就深度學習,這樣數學課堂才會更充滿活力,更有生命力。
參考文獻:
[1]杜海良.讓概念教學走向精致――《體積與容積》的教學思考與實踐[J].教育研究與評論(小學教育教學),2013,(8).
1存在的問題
1.1內容廣,概念多
材料化學工程是以化學和化工基礎,研究、開發、生產和應用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復合材料的工程領域。研修的主要課程包括物理化學、材料科學基礎、材料力學、材料工藝、高分子材料、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等。在基礎課程中概念多、公式多,如在物理化學中的熱熔、積分溶解熱、積分稀釋熱等,有些概念相似如果不仔細區分容易混淆。在諸如高分子材料這類介紹性的課程中名稱特別多,如聚丙烯、聚氯乙烯、環氧樹脂等,這些材料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接觸。但通過學習很多學生還是不能識別基本的材料,掌握它們的基本制備工藝和用途。
1.2敘述性的內容多
關于三大材料的學習主要是敘述性的內容多,比較抽象。例如,金屬加工中熱處理的四把火:退火、正火、淬火、回火,退火又分好幾個種類,每種鋼材根據用途不同,而選擇不同的工藝條件。但是只通過課本的敘述,對于很多材料依舊沒有直觀的認識。雖然很多同學有參加過金工實習課,但是時間不長,很難做到全面深入的了解,對一些材料的性質、加工方法感到陌生,從而逐漸喪失學習興趣。另外,在材料的合成中,每合成一種材料,需要通過一系列檢測看所得物質是否為目標產物。又或者合成一種新的物質,也可以通過檢測分析出其結構性能。材料專業的學生都有一門必修課《材料結構表征及應用》詳細介紹了材料表征中各種檢測手段。但是很多同學拿到檢測結果卻不會分析。
1.3課程教學與現實聯系不夠緊密
研究生與本科生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在接受系統知識的同時,必須加強研究意識、創新意識和研究能力的培養[1]。材料化學工程是一門應用型學科,與實際應用密不可分。課程安排之前的金工實習,目的是鍛煉學生動手能力,對材料的加工有所了解。此外,還有一些實驗操作課,但是很多時候由于時間安排不合理又或者設備少學生多,平均幾人一臺設備,學生動手機會操作不夠,有時候老師只能靠演示的方法讓學生觀摩,學生完全處于一種被動的學習狀態。還有部分同學在實習中怕臟、怕累,不愿動手操作。另外,在課程結束后還有參觀見習,對材料的加工制作有個直觀的認識,但是很多時候由于人員過多,加上工廠環境復雜,很多同學在見習過程中往往走馬觀花,只停留在看熱鬧的表面功夫上。
2解決辦法
2.1培養學習興趣
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崩蠋熓紫纫龅木褪羌ぐl學生的最大興趣并使之保持這種熱情。材料化學工程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老師可以在講授過程中結合我們實際生活中的用途。比如高分子材料中的聚丙烯腈,常與羊毛混紡制成毛織物等,可以制作毛毯、軍用帆布、帳篷等。被稱為“人造羊毛”。又如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木制家具,其實很多都是由木塑復合而成:以木材為主要原料,經過處理使其與各種塑料通過不同的工藝復合而成。既保留了木材良好的加工性能,同時具有塑料的耐水、耐腐蝕、使用壽命長等優良性能,還符合環保的大前提。通過這種理論結合實際,能激起學生學習興趣,鼓勵學生自己查閱資料了解更多信息。
2.2疏通知識結構,掌握各學科之間的聯系
在材料化學工程形成前,高分子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金屬材料科學都已自成體系,而且他們之間存在著很多相似之處,可以相互借鑒,促進本學科的發展。如馬氏體相變本來是金屬學提出來的,廣泛地用來作為鋼材熱處理的理論基礎。但在氧化鋯陶瓷材料中也發現了馬氏體相變現象[2],并用來作為陶瓷增韌的有效手段。另外,各類材料的研究設備與生產手段也有很多相似之處。雖然不同類型的材料各有專用測試設備與生產裝置,但更多的是相同或相近的,如顯微鏡、電子顯微鏡、物理性能測試和力學性能測試設備等。在材料生產中,很多加工裝置也是通用的。比如生活中很多塑料用品大多是通過注塑成型加工而成,但其實與粉末冶金工藝中的壓坯過程相似。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各學科間已無明顯界限,甚至不同材料之間能相互代替。不過凡事都有規律可循,只要掌握規律很多問題便迎刃而解。作為材料的規律就是:組織決定性能,性能決定應用[3]。再根據性質選擇材料,依據用途確定工藝路線。抓住這一規律,學習時就不會感到毫無頭緒。
2.3傳統教學與現代教學方式相結合
傳統教學大都采用“填鴨式”方式,學生聽課主動性、積極性不高。新的教學改革中應采用啟發式、互動式和討論式等新的教學方式。老師在課前布置問題,分小組完成不同的部分,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查找資料,每組選擇代表在課堂進行發言,然后再各組進行討論。這樣不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活躍課堂氣氛,減輕了老師的授課負擔,還鍛煉了學生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比傳統教學,計算機匯集了圖像、文字、聲音等元素,極大的豐富了教學色彩,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具有直觀、生動、形象的元素,可以將抽象的理論知識和工藝方法生動的展現在學生眼前,增加課堂趣味性,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有利于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同時可以結合一些相關視頻比如:注塑成型、擠出成型、模壓成型以及金屬材料的冷加工熱加工等。這些視頻網絡上都可以找到,如HOWITISMADE、TEDSHOW等。通過相關的視頻,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也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甚至激勵學生自己在課外繼續學習觀看。這種多媒體教學與視頻教學相結合的方法,既減輕了老師的負擔,同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積極性,促進教學任務順利完成。
2.4開設軟件分析課程
作為材料化學工程研究生,材料檢測分析應該成為一種必備的基礎技能。但是很多時候拿到檢測結果卻不會分析。軟件分析課程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所有的檢測結果都有軟件可以分析,比如FTIR、XRD、NMR等,借助這些軟件,可以快速地分析所得結果。比如JADE,作為一款分析XRD數據的軟件,它可以對物相進行定性定量分析。雖然軟件分析不一定完全正確,更多的時候還是根據理論基礎來判斷,但軟件分析可以作為一個輔助手段。這樣學生既掌握了一門技能,而且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2.5課堂教學與實踐相結合
俗話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作為一門應用型學科,課堂所學的最終都是要能應用到實際生產中去。在涉及如注塑成型、擠出成型等高分子材料成型工藝時,可以穿插一些參觀實習課。通過參觀實習,直觀地了解材料加工制備過程,將自己所學知識配合生產。理論上可行的事情,在實際應用中還需要考慮到原材料、工藝條件的控制、銷售渠道、成本控制等。如果有可能,可以盡量選擇一些大型的工廠基地,接觸現代化的機器設備,體會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感受到世界一流水平的實力。為學生豐富見聞開闊視野提供機會,這將對培養學生的自信很有幫助,尤其是對于一些非重點名校的學生。另外,通過與企業或者研究單位聯合培養,即“產學研結合”?!爱a學研結合”一般指企業、學校、研究單位之間的相互合作和優勢互補。李元元等認為產學研結合是培養工科碩士的最佳途徑,學位論文的選題和相關實踐應當與工礦企業的工程實際相結合,密切結合其技術改造、革新、引進等技術難題或科研攻關項目。這將有利于從根本上解決學校教育與社會需求脫節的問題。縮小學校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脫節之間的差距,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
3結語
數學閱讀能力學生教材資料 在教學過程中,經常遇到學生對一些數學概念、定理、表述不出來、表述不到位的情況,包括好學生。原因是,長期以來,學生習慣了老師講學生聽的課堂模式,老師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借助圖形、實物等多種手段,把所有知識點一一表述給學生,學生的確很快明白了,但不是自己反復閱讀、深入思考的結果,而是一種被動接受,對知識的感知、理解自然不深,時間一長容易忘記。
因為沒有良好的閱讀能力,每當學生面對文字較多、背景較新、或難度稍大的題目時,就會一籌莫展,一遍又一遍地喊:“什么意思啊?”而當老師把題意解釋清楚后,立即長出一口氣,隨后很快就能作出答案。也就是說,不是數學知識不會,而是數學題目讀不懂,讀不出題目中已知的是什么,要求解的是什么,自然無從作答。因此,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必須得到高度重視。閱讀不僅是今天應試的需要,也是學生終身學習的前提和基礎。
一、引導、鼓勵學生閱讀
數學語言抽象,內涵豐富;具有簡潔、嚴密、無歧義的特點,讀者必須認真感知材料中有關的內涵豐富的數學符號,理解每個與自然語言差別很大的數學術語。是一個內部語言的轉化過程,這就給數學閱讀帶來了相當的難度。
數學閱讀需較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要求把理解、記憶、分析、歸納、等多種思維活動都充分調動才能達到好的閱讀效果。對新出現的數學定義、定理一般要反復仔細閱讀,并進行認真分析才能弄懂含義。當學生想要讀懂一段數學材料時,也必須了解其中每個術語和每個符號的精確含義,不能忽略任何一個不理解的詞匯。
基于以上數學閱讀的特性,數學閱讀著實是件想說愛你不容易的事。特別是對于十三四歲的初中生而言,讓他們主動、自覺地去進行數學閱讀,把讀數學書當作一件快樂的事去做,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那么如何才能讓學生走進閱讀呢?這就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幫助,讓學生體驗數學閱讀帶來的學習上的變化,使學生從不讀到讀,從很少讀到習慣讀。如:數學教師首先應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數學離不開閱讀,數學閱讀能力是數學習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次,在閱讀之初,要選擇比較容易理解的內容讓學生去讀,減輕學生閱讀的難度;舉行一些小競賽活動,讓學生體驗閱讀成功的樂趣。特別是對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更要給予高度關注,只要他們通過閱讀學會了一點東西,就要及時給予真誠的鼓勵和贊揚,以增強他們數學閱讀的信心。同時,對學生閱讀的督促檢查也是必要的。對學生而言,老師的督促檢查就是需要。至少對大多數孩子來說,在學習的路上,沒有任何壓力就能取得進步是不可能的
二、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課前預習是學生在沒有任何提示、點撥的情況下,獨自與文本交流獲取新知識過程,是
鍛煉閱讀能力最重要的環節,也是最難的環節。開始的時候,很多學生都是讀不懂,讀不出東西,也提不出問題的。這就要求教師規定預習范圍,明確提出預習要求、預習問題。能夠設定檢測習題的,還要精心設計相應的習題,使學生預習目標更明確,促使學生主動認真預習。同時方便教師的課前檢查。有利于學生養成課前閱讀的習慣。
課后復習閱讀是學生消化、理解新知識,反思新舊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的過程。及時、有效的課后閱讀,不僅可以鞏固新知識,而且可以強化對定義、定理等知識的記憶。復習要把回憶、閱讀、做習題綜合起來進行,但是學生常常會只做習題不讀書,而課后閱讀又不太容易檢查,所以除了老師仍須提出明確要求,讓學生感受到復習閱讀的重要和老師的高度重視之外,還應在課堂上給學生開辟一些復習閱讀時間,對于讀有心得的學生給予熱情贊揚和鼓勵。老師發自內心的贊賞和喜愛,從表面上看,一次兩次也許沒什么,孩子只是淡淡地笑一笑,但時間長了,對孩子內心情感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相信許多好孩子好習慣都是可以夸出來的。
數學學習材料也是數學閱讀的重要資料,是對教材閱讀的必要補充,教材不可能天天讀,畢竟要有復習檢測的時間,這時,適當安排學生閱讀一些數學資料,既可以開拓學生視野,又可使閱讀不中斷,有利于閱讀習慣的形成。同時數學材料多為閱讀型習題,方便檢查閱讀效果。
由于數學語言的符號化、邏輯化、嚴謹性及抽象性等特點,決定了數學閱讀必須勤思多想、讀寫結合。這對初中生而言,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夠掌握的,要使數學閱讀成為習慣,必然要經過長時間反復訓練,才能使之成為一種自覺行為。也就是說,不管課程有多緊,每天都要安排一定時間進行閱讀,久而久之,必成習慣。
三、掌握數學閱讀方法
數學閱讀不是娛樂性閱讀,往往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如果一味地要求他們死讀,不講方法,那就很難讓學生接受,更別說提高了。
對概念的閱讀,讓學生借助“找一找概念的關鍵詞語是哪幾個?能去掉或換成別的詞語行嗎?能舉大量的正反例子嗎?怎樣用自己的語言來敘述呢”等來理解。經過抓住關鍵詞,反復推敲,讓學生理解一類事物的本質特征,準確把握結論的內涵。
對于定理的閱讀,要分清條件和結論,探討證明方法,注意與類似定理進行分析比較,以便在應用中選擇恰當的定理。同時也要思考定理的延伸。比如,學習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后,能不能延伸到“多邊形能全等嗎”“如果全等,需要什么條件”。
閱讀公式,首先,要弄明白公式的來龍去脈,會推導公式;其次,要明白公式的特征并能想法子記??;再次,要注意公式的應用條件,弄明白有關公式的內在聯系,了解公式的運用、逆用、合用,變用和巧用。
例題、習題的閱讀,要認真審題,分析條件和結論的聯系是關鍵。嘗試解題;總結解題規律并努力去探求新的解題途徑。
四、提高閱讀能力
隨著閱讀量的增加,閱讀習慣的養成,閱讀方法和體驗的積累,閱讀能力自然而然會隨之提高。在此基礎上,教師要有計劃地把閱讀引向深入,逐漸減少對學生閱讀的具體指導,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機會和任務交給學生,使閱讀逐步成為學生完全自主的行為。鼓勵學生多質疑,因為質疑使學生觀察問題更仔細,發現問題的能力逐步提高,其思考也就越來越周密深刻了。久而久之,學生的閱讀能力必然得到全面提高。
眾所周知,未來人不僅要有扎實寬厚的知識功底,更需要他們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從事終身學習。而閱讀是自學的主要形式,自學能力的核心是閱讀能力。正因為如此,近年來中考增加了閱讀型試題的考查,各種閱讀型試題頻頻出現在各省市的中考試題中,而且難度大分值高。其意圖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要教會學生閱讀,提高其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一、拓展材料的在化學教學中的作用
1.提高學生分析處理現實生活中關于化學問題的能力
2009年全國理綜試卷第12題,有關原電池的電極反應問題,如果考生不能很好地從材料中找出相關的化學信息并順利想到學習過關于原電池的知識的話,那么該題可能就完全空白。新大綱要求學生不但要具有分析化學問題的能力,而且也要求學生能從實際的問題中提取信息,篩選信息,學會化學解題的一般模式。所以,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培養和訓練學生的能力。教材拓展材料中如《新型滅菌消毒劑———二氧化氯》、《正確使用鋁制品》、《粗鹽提純》等,介紹了化學知識在現實生活生產中的實際應用,使得化學教學與生產生活緊密的聯系在一起。教師需要在平時的化學教學中引導學生注意一些實際生活問題中包含的化學知識,這樣才有利于化學教學質量的提高,有利于學生化學素養的形成。
2.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擁有積極良好的化學學習興趣,對化學學習的創造性態度具有促進作用。當學生對化學學習產生濃厚興趣時,學生的思想就會活躍起來,精力顯得格外的充沛,記憶和思維的效果也會極大的提高,便有了持久的學習勁頭。新教材中的拓展材料非常注重對學生學習化學興趣的引導,在拓展材料《同位素的應用》中,用非常簡單的化學原理解決了一些對遠古生物年代的確定,以及對現在的一些疾病的診斷等。在這些拓展材料中,化學知識展示了它神奇的功能,對學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能很好的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而且還能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鞏固教材重點和突破教材難點
高中教材中化學重點與難點知識都顯得比較抽象,難以理解和掌握,更談不是上靈活應用了。而教材中拓展材料往往能使之具體化,對正確理解這些知識有很大幫助。例如化學反應速率是高中化學的一個重點和難點,教材特意安排了拓展材料《酶的催化作用》。酶為什么只是使化學反應速率增大,而對于化學平衡移動沒有任何影響這對初學者來說是一個難點。
拓展材料用比較形象的方法揭示了酶在化學反應過程中的催化作用,使學生加深了理解。
4.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實事求是的態度,增強對社會責任感
教材中許多閱讀材料對著名的化學學家,如門捷列夫、侯德榜、凱庫勒等對人類所做巨大的貢獻進行了介紹。在《門捷列夫與元素周期律》閱讀材料中就著重介紹了門捷列夫通過巧妙推理、提出假說、數學推理、實驗驗證、合理外推,最終揭示了元素性質隨原子序數遞增而呈周期性變化規律。通過學習材料,學生既可以擴大知識面,又加深對元素周期律的理解,又可以了解化學規律研究過程。這些材料不僅有助于高中生認識到所學的高中化學知識在人類歷史上的重要作用,還能幫助學生了解更多的未知的知識。
二、合理有效地處理拓展材料
1.把拓展材料的內容以問題形式呈現
學習拓展材料,可以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進行討論,然后每個小組找出一個代表來回答相關問題,回答不完善的其他組可以補充,如果還是沒有回答完全教師可以給予完善。這樣不但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還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語言表達和邏輯思維能力。如果拓展材料的知識比較難,可以把它設計成幾個小問題,使每個小問題都可以得到有效的解決。
2.建議學生閱讀一些有關化學的課外資料
教會學生從更高的層次和更廣闊的角度理解知識,構建適合自己的知識網絡,從而激發學生對知識想要更進一步研究的愿望。課本中的閱讀材料為學生提供了資源,課本中的材料畢竟是有限的,對于學生來說,閱讀量不夠,教師要及時捕捉到這些信息,適時的給學生介紹更多有關材料。在拓展材料《化學的簡介》中,只是籠統地介紹有關粒子化學的一些前沿信息。這些可能不能滿足很多學生想知道具體哪些最新的情況,教師可以給學生介紹一些有關粒子化學方面的科普書籍。
關鍵詞: 金屬材料 生產實習 師資隊伍 工程實踐
1.引言
金屬材料工程是國家經濟建設的支柱,在鋼鐵、航空航天、能源化工、國防、冶金機電等各行業均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金屬材料工程專業要求學生學習材料科學的基礎理論和基礎知識,掌握金屬材料的成分、組織結構、生產工藝(如熱處理、鑄造、焊接、鍛壓等)、環境與性能之間的基本規律,并通過綜合的成分設計和工藝設計,提高金屬材料的性能、質量和壽命,并開發新的金屬材料和新的制備工藝。
金屬材料工程專業是一門典型的應用型專業,學生畢業后大部分去企業工作,因此生產實習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通過生產實習,學生可以提高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在生產實習過程中的創新思維能力。如何進行生產實習,加強生產實習的教學,達到良好的實習效果,是培養工程實踐人才和創新型人才的重要一環。
2.金屬材料工程專業生產實習的現狀
金屬材料工程專業是我校較早獲批的省級特色專業,專業辦學水平高,辦學條件好,師資力量強,開辦時間長。專業的培養目標是:為企業培養并輸送優秀的工程師,金屬材料工程專業尤其注重實踐教學環節,開設了多種實踐教學環節,如認識實習和生產實習環節。
認識實習于本科階段第6學期開展,時間為兩周,主要參觀了解本市相關企業的生產情況。生產實習于本科階段第7學期開展,在專業的企業對口實習基地――洛陽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開展,實習基地專業對口,生產設備齊全,技術、工藝等方面能與理論教學相結合。實習期間,請企業工程技術人員介紹相關專業技術情況,并請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帶領學生進工廠參觀了解企業生產情況,加深對所學專業知識的理解,開闊學生的眼界,擴大知識面。多年來,生產實習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為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提高起到了積極作用。
但是,由于整個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本專業生產實習工作出現了不少新的問題和矛盾,傳統的實習方式受到了很大的沖擊,實習效果不盡如人意。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第一,師資隊伍實踐經驗不足。目前本專業青年教師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大部分青年教師沒有在企業一線工作的經驗,導致教師在指導實習時實踐經驗不足,影響學生的實習效果。另一方面,青年教師在選題時大部分沒有和生產相結合,所選的題目并沒有足夠的工作量,選題的難易程度不符合學生的實際,這些因素不利于學生高質量地完成生產實習。
第二,企業接受實習的積極性下降。目前大部分國有企業的效益不如從前,而企業接收實習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生產。在實習過程中工廠里面的設備也不敢讓學生操作,怕損壞設備,工人師傅由于生產安排緊張沒法和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學生只能進行參觀性的實習,沒法得到動手鍛煉。私營企業和民營企業由于社會責任的原因,更不愿意接受學生實習。
第三,專業內容拓寬導致實習時間不夠。金屬材料工程專業涉及的專業內容較寬,包括熱處理、鑄造、焊接、鍛壓等內容,實習內容增加了,短短幾周的實習時間遠遠不夠,而且很少有一個企業涉及以上的專業技術,這給實習選擇企業帶來很大的難度。
3.改進措施
3.1改進實習方式,建立穩定的實習基地。
生產實習是實踐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生產實習系統工程的元素主要包括學生、實習基地、指導教師、基地技術管理人員。由于存在學校實習經費不足、實習時間較短等問題,因此必須尋找與金屬材料工程專業對口、生產設備齊全的國有大中型企業作為穩定的實習基地。穩定的實習基地非常重要,一個先進的企業基地會使學生處于興奮狀態,激發學生向實踐學習的熱情,激發學生畢業后從事本專業工作的愿望。一個落后的企業基地只會使學生感到悲觀失望,甚至使其感到前途渺茫。
3.2提高學生實習認識,加強實習環節管理。
在生產實習過程中,學生是實習的主體,實習收獲主要取決于學生的態度。有些學生認為生產實習是輕松一下,調節緊張的學習生活;有些學生認為書本上的理論知識無趣且局限,實習是讓自己開開眼界。學校對生產實習質量無嚴格的考核標準,往往以一份實習報告、心得體會或在教師指導下完成簡單的實習課題即算通過實習。生產實習通常安排在第七學期,正值是學生忙于找工作的時期,這必然耗費學生的一部分精力。由于就業壓力和對未來的較高預期,許多同學選擇了專業不太對口的工作,這部分同學往往覺得本專業的生產實習對今后的工作作用不大,因而積極性不高。進行生產實習前一定要開好實習動員會,給學生講清楚生產實習在專業學習中的重要性,端正學生的實習態度。同時對學生的實習環節提出具體要求,認真撰寫好實習內容和實習提綱,讓學生帶著實際問題進入實習環節,在實習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在實習過程中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的監督工作,布置實習作業,抽查學生的實習筆記,調查學生掌握實踐知識的情況等。完善生產實習的考核方式,改變過去僅僅上交實習報告就全部通過的方式,要求學生參加最后的實習答辯,對沒有達到實習要求的同學堅決給予不通過,學校應從實習教學大綱、實習教學計劃的制訂到實施都有一套切實可行的定量考核標準衡量學生的實習質量。
3.3加強青年教師的實踐能力的培養。
目前生產實多由青年教師帶隊實習,雖然青年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很高,但是由于工作時間較短,實際經驗明顯不足,加強青年教師的實踐能力培養顯得尤為重要。一方面在帶學生進行生產實習的同時,青年教師可以增強實踐能力,在實際生產中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更好地為教學服務。另一方面生產實習可以促進青年教師與企業之間的產學研合作,生產實習在教師的帶動下,可以鞏固企業與學校的合作,對學校、企業、青年教師和學生都有益。
參考文獻:
[1]王吉會,趙乃勤,鄭冀,等.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生生產實習的改革與實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12:61-63.
[2]黃艷秋,于微波.生產實習教學模式改革與實習基地建設[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0,31:49-50.
[3]姚嘉凌,閔永軍.高校生產實習模式改革的思考和探索[J].中國大學教學,2007,3:81-82.
[4]陳澤軍,周正,楊曉芳,張志清.工科專業生產實習效果和教學質量提升探討[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1)142-145.
關鍵詞:電化教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生產實習;改革;作用
中圖分類號:G642.4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52-0040-02
貴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生產實習教學是安排在學生學習《材料科學基礎》、《熱處理原理及工藝》等專業基礎課程后進行。然而實習內容多,概念抽象,理論性強,理解困難,常常缺乏成分-結構-性能-用途相互之間的連貫性,綜合分析能力欠缺。還有實習安全責任、設備老化、生產環境、經費不足、技術更新等諸多因素,往往使得實習難以深入開展,流于形式,很容易引發學生失落心理,缺乏專業興趣。生產實習是培養學生工程意識、創新意識和工程實踐能力的不可替代實踐教學環節。電化教學具有知識表達的多樣性、交互科學性、反饋性、以及教學管理的開放性、靈活性等突出的特點。在這種背景下,電化教學在生產實習教學迎來了創新式發展,必將對實踐教學改革有著積極的作用。
一、運用電化學教學,激發學生的實習興趣
興趣是對客觀事物選擇的態度,是積極認識某種事物或參加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表現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較強的求知欲。電化教學能創設生動、形象、直觀、視聽結合的教學環境,以其新穎性、多樣性、生動性、趣味性易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精心篩選學院專業教師、企業校友研究成果簡介和科研項目。以形象、直觀、生動的“看圖識知”方式向學生介紹材料在生產、生活、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學生通過大信息、多角度的授課模式,感受到“材料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樹立學好材料學科的決心和信心。學生觀看本專業教師研制的新型GDL-1汽車齒輪、新型GDL-2釬桿、EA4T高速重載列車車軸、大型燃油退火爐等產品制備過程圖像,了解材料制備、檢測、使用過程須用的知識,深刻體會新材料可以推動社會經濟文明發展,科技創新生活,明確自己將從事材料領域工作必有良好的專業基礎,從而激發學生對材料學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自覺地提高了學生對實習教學內容的重視。
二、利用電化學教學,增設實習教學內容,突出重點難點
電化學教學能克服實習環節時空的局限性,將圖像、文字、聲音、動畫等信息有機融合,形象生動、直觀突出重點、難點、疑點,注重物理、化學內容有機糅合,不斷優化充實實習內容。實習電化教學按照成分-結構-性能-用途主線的科學性和邏輯性,將多學科零散的知識點連貫熔融起來,化靜為動,化虛為實,化遠為近,化抽象為直觀,由表及內,深入淺出,解釋疑惑。比如在貴陽某鋼廠實習鋼材的制備過程以及中航集團某公司表面處理車間的化學表面處理過程時,用電化教學講解GDL-1汽車齒輪、GDL-2釬桿、EA4T高速重載列車車軸等材料冶煉、鑄造、鍛打、塑性變形、熱處理/表面處理、檢測、使用等程序。在對應的程序里巧妙地串聯產品生產、檢測設備以及使用過程中的操作步驟和方法,把虛構球形化原子間的物理化學作用機理融解于組織結構、性能演變、理論分析等重點、難點內容,讓人一目了然。在較短實習時間內,電化教學提供大量無法從實習過程中直接獲取的知識,多學科知識貼近材料實物的生產實踐,解決傳統實習教學無法講清、難以理解的重點、難點內容,更加充分地、清晰地揭示材料生產過程的本質。學生在實習中發現材料生產問題,用抽象-具體-形象的思維加以分解,逐層展示,由易到難、突出重點、剖析難點,步步深入理解多學科的有機交融統一,拓寬渠道獲取更多知識。
三、利用電化教學,提高實習教學質量
電化教學使微觀世界宏觀化,抽象內容具體形象化,活躍了實習教學氣氛,增加了實習改革教學的感染力,提高了實習效果和質量。如模擬仿真軟件,演示新型GDL鋼材料制備-過程處理-組織觀察-性能測試的生產過程,以虛構的球形化原子來展示微觀運動的特點,演繹不同成分GDL鋼材料冶煉-凝固相變、塑性形變、表面化學處理等過程中相應的組織、性能演變,來理解GDL鋼不同的用途要求。抽象化生動,讓學生清晰地認識、分析材料設計、制備、檢測、使用全過程。以材料用途為目標,微觀世界宏觀化、具體形象化,學生能獨立地步步深入,多角度綜合分析選取材料以及生產過程,有利于鞏固、吸納相關學科知識,理解材料成分-組織-性能-用途內在聯系,清晰地認識材料學科的整體性、復雜性以及關聯性,樹立了正確的材料學科觀念,培養學生用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運動、變化、發展的觀點,合理地、系統地、創新地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效地保證實習教學改革質量和效果,也為學生將來就業、工作增添了自信心和競爭力。
四、利用電化教學,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電化教學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實習電化教學過程中,齒輪、釬桿、高速重載列車車軸等典型材料成功生產案例,潛移默化塑造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典型材料成分-組織結構-性能-用途交替對應演示,強化學生唯物辯證的工程意識,激發學生的專業興趣,主動積極地去獲取交叉學科知識和發展智力,有力地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辯證能力、分析問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能力。在中航集團公司某熱處理車間實習期間,以軍工企業文化熏陶塑造人,6~8位學生一組的形式參與某液壓泵零件熱處理工藝培訓教材的動漫插圖比賽,全面訓練了學生用腦、眼、手的基本技能。學生觸發多種感官功能后,能持久保持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調動實習教學的積極性。學生十分愿意接觸學習現代先進技術和知識,調動了學習材料與計算機學科知識的主動性,求知欲熱情高漲,激發了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學生間通力合作,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與競爭創新能力。
實習電化教學改革,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實踐積極性,充分發揮其主動獲知的精神。學生能在短時間內掌握專業實習重點、難點,加深理解材料學科的辯證統一內在聯系本質,吸收消化更多學科知識,開闊視野,發展智力,提高了實習質量。反之,有力促進電化教學在實習教學改革中創新地發展。
參考文獻:
[1]付建民,陳國明.安全工程專業生產實習模式探討與實踐[J].安全與環境學報,2006,6(7):37-39.
[2]李芳英.電化教學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3):76-77.
[3]孫妍.試論如何培養大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9,30(17):2192-2193.
[4]鄭曉華.淺談直觀教具和電化教育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J].伊犁教育學院學報,2000,(6):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