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1 10:10:54
序論:在您撰寫論音樂課堂中的思政教育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當代音樂教育實踐證明,音樂對于人的教育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功用:陶冶情操、寓教于樂、啟迪智慧、強健體質。目前,有一些研究者涉及這一領域,他們對音樂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進行了分析,認為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加入音樂元素,也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寓于音樂教育中,兩者可以相輔相成,互相促進。介于對以上的理解,筆者借音樂教育專業背景和高校思政工作之便,在提倡樂教與思政教育結合的同時,也特別在這方面探索有效模式和實效性研究。經過幾年在日常工作和教學中的努力摸索,得出了一些經驗,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以下對筆者在非音樂專業的理工科院校進行試驗的部分案例做簡單的梳理。
一、拓寬平臺,合理運用
在實際工作中,依托手段與平臺有:“音樂鑒賞”、“大學音樂”等公共選修音樂類課程;“形勢與政策”等思政類課程;學生課外文體活動;學生班級建設活動;社團活動;器樂等教學活動。在這些平臺,發掘可行、有效的模式,把美育與德育合理科學地穿插結合。通過策劃、實踐過程,對有效模式進行跟蹤反饋,彌補不足,逐步使有效模式正規化、常態化、科學化,并將有效模式中比較符合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特點的一個或幾個模式進行優化、打造經典,并積極推廣,不斷探究其有效性的評價方式、標準等。
二、運用案例與效果
(一)音樂課程中不失德育的影子
音樂課堂上,適當結合思想道德修養等人文領域內容,會達到特別的教學效果。例如,在《音樂鑒賞》等非音樂專業公選課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音樂結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前后多次對大綱和教學計劃進行了修正,最初的教學計劃是以中西方音樂欣賞各占一部分,少量樂理知識。后來,加上了流行音樂文化審美。再后來把音樂與人文音樂心理等模塊也加了進去,從當初的單純欣賞到音樂技術、音樂審美及音樂文化的認識和音樂人文精神等。對于流行音樂的欣賞,只選積極、正面、上進的正能量的音樂,對于非主流的網絡歌曲、低俗歌曲也進行對比和批判,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和價值觀念。
在教學中注重總結音樂的思想性,讓學生在欣賞或表演的同時,也受到思想的洗禮,達到把欣賞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其次,把傳統音樂文化和傳統的思想相結合,比如忠孝、誠信、友善等,在音樂中體驗真善美,領會音樂的偉大和崇高,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例如,在欣賞二胡名曲《二泉映月》時,學生聽完講解后領悟會更深刻,很多同學都流下了眼淚。要達到這種效果,賞前加入一些思想的引導,營造氛圍,從人性的角度、作者阿炳所處的時代背景,社會環境,人生軌跡,感受舊社會底層人民的痛苦生活,反觀當代人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教育大家珍惜現在美好的時光好好學習。
(二)思想政治課上妙用音樂
在思想政治課堂中,要學會巧妙運用音樂。例如:在形式與政策課上,在講到江西“紅色文化”這一節時,以紅歌把講稿各個部分連接起來,加入音樂元素,從而提高學生的興趣,調節課堂氣氛,改變上政治課不活躍的局面,達到不一樣的效果。
在紅色文化中,紅色音樂是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可以從音樂切入主題。課上首先播放音樂《江西是個好地方》讓大家一起唱,之后就以這首音樂及歌詞展開講“紅色江西”。在講到什么是紅色文化、紅色精神時,以《組歌》對精神進行詮釋。聽《告別》講開始,然后從追溯江西“紅色文化”的形成和發展。聽革命歌曲《挑糧歌》和《十送》講解井岡山精神和蘇區精神。最后一部分以江西電視臺的“中國紅歌會紅歌總動員”為切入點,從紅歌會講到江西紅色文化與當前江西經濟社會的發展,整個講稿結束。最后要求同學們列舉所了解的江西紅歌,一一寫出來,并且要求他們課后收集江西本地的紅色歌曲并學會演唱作為課后作業。在音樂加故事的課堂形式下,同學們興趣濃厚,大家踴躍發言、積極討論、盡情演唱,更深一步理解了江西的紅色歷史,了解了蘇區精神和井岡山精神,正確認識了紅色文化在當今江西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作用。課后大家覺得對課程很有興趣,既學到了歷史文化知識,又學到了音樂藝術知識,更愛家,更關注江西的歷史和發展了,立志為建設美好家園努力奮斗。
(三)文體活動是德育和美育結合的好“土壤”
在學生文體活動中,結合音樂與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引導學生。開展紅歌的比賽和表演,比如各院系紅歌合唱比賽;建黨90周年的各黨支部紅歌比賽;以中國夢為主題的“最佳拍檔”K歌大賽,以及紀念12.9小合唱比賽、國慶晚會、元旦晚會等。通過這些比賽,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端正愛黨愛國的思想,加深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理解,增強學生對中華文明和歷史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利用各類音樂社團活動提高學生藝術、人文修養,讓很多喜歡音樂的人有專門的舞臺和空間;用合唱團鍛煉大家相互幫助相互鼓勵,團結友愛,配合默契的團隊協作精神。合唱中大家真正感受到的是音樂帶來的快樂,理解了音樂和聲的美,懂得了團結協作實現目標,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的平等互助、互敬互愛,像和聲一樣和諧相處。
(四)音樂在班級建設上的運用
在班級建設中,音樂也是一個很好的“角色”。例如:在新生班級里,要求班級有自己的班歌,同學們在每周一次的班會課上唱每周一歌。要求歌曲主題是積極向上的,體現團結合作,或者是感恩的題材。在班級中,經常舉行歌唱比賽,或者帶領大家一起唱歌,在班上形成快樂的學習氛圍。另外,經常推薦一些大學生必聽的音樂,包括古典音樂和傳統民間音樂等,學會欣賞中華民族優秀音樂文化,并且用音樂引導學生放松大腦,提高智慧。
在一些非音樂專業學生中結合專業特色推廣簡單易學的樂器學習,比如在景德鎮陶瓷大學推廣陶塤、陶笛等陶瓷樂器的制作和演奏對學生進行愛校教育。和學生一起研究制作、燒制出自己喜愛又實用的樂器。在器樂演奏教學中,鍛煉學生的毅力和創造能力。學習一種樂器,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需要長久堅持;在樂器演奏上,引導學生即興演奏,鍛煉創造性思維。通過結合學校和專業特色的方式極易贏得同學們的喜愛,美育德育教育效果均較顯著。
三、模式探究
(一)音樂與政治或思想政治教育關系梳理
音樂與政治、經濟、文化都有密切的聯系。音樂作為思想或精神層面的東西,常常受到其他方面的制約;音樂活動會反映一個人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狀況。良好的音樂社會環境可以促進社會風氣和諧安定,良好的音樂教育可以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
(二)探索高校音樂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的有效模式
音樂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的途徑和方法比較豐富,將這些方法和途徑進行體系化建構,可以創建多種有效模式,概括起來有三種有效模式:一是通過課堂教學模式,把音樂課堂加上思想政治的內容,或者是在思想政治課上融合音樂的元素,使課堂更活躍,強化授課效果;二是通過以音樂為主題的社團和興趣小組,通過社團的組織和活動策劃,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植入其中,廣泛開展帶有主題的音樂活動如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的歌唱比賽;三是通過匯演、觀摩等方式,組織大學生通過音樂這個橋梁與社區、企業等群體互動,在主體間的互動交流過程中體驗、感受、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精髓。
(三)探索高校音樂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的有效模式
音樂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同屬于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領域,它們具有人文素質教育的共性,都承擔著塑造具有合格的人文修養的公民的重要責任。兩種教育的結合,會達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積極探索,實現新的突破,德育與美育開出嬌艷花朵。
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