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1 10:10:51
序論:在您撰寫物聯網技術的組成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車聯網技術 智慧交通 應用探究
為滿足城市交通的需求,提高城市交通的運行效率,確保城市交通的安全暢通,憑借物聯網技術的強大技術優勢發展城市智慧交通已經是大勢所趨。車聯網技術是物聯網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城市智慧交通的發展建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和意義。車聯網技術具有極強的優越性,同時車聯網技術和城市智慧交通之間存在重要的關聯,車聯網技術在城市智慧交通中的應用能有效促進城市智慧交通的發展。因此,要加強對車聯網技術實施城市智慧交通應用的探究。
一、車聯網技術概述
(一)車聯網技術的含義
車聯網技術是物聯網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物聯網技術在城市交通領域中的具體應用。車聯網技術主要是通過先進的物聯網技術,諸如移動互聯網技術、車輛傳感技術、道路環境感知技術、專用短程通信技術、車輛定位技術等,來實施對車輛與道路環境之間以及車輛與車輛之間的協同互動。在車聯網運用到的諸多物聯網先進技術之中,移動互聯網技術和專用短程通信技術對車聯網的作用和意義最為重要。“車上網”是車聯網的重要組成本分,但不是車聯網的全部,車聯網通過專用短程通信技術,具備了對車輛與車輛之間、車輛與道路環境之間的實時信息交互能力,能實現對車輛與車輛之間、車輛與道路環境之間的協調互動。在城市智慧交通的實踐中,能實現交通中的諸多應用,諸如實現對場站和停車場的自動出入,實現行車的安全駕駛、實現交警的執法管理等。因此,車聯網技術通過對移動互聯網技術和專用短程通信技術的運用,能實現對城市交通信息數據的實時采集和,還能實現城市交通中的停車收費等交通應用。
(二)車聯網技術的具體要求
車聯網功能的實現具有一定的要求,具體要求如下:①參與城市交通運行的車輛,必須配置有性能較高的車載計算機,還需要具備GPS等相關的軟件設備。另外,要求車內的電源供電具有較強的穩定性,為車聯網的正常工作提供必要的能量支撐。②車聯網功能的實現離不開安全穩定的信息網絡。因此,要保證車輛內具備穩定的通信訊號,以實現對車輛定位的功能和信息共享。同時,要保持車輛內網絡的連續性,避免因為網絡連續性不佳而出現的信息堆積和信息孤島。③要確保車輛的車聯網應用系統具備強大的處理海量、復雜數據的能力,以實現對拓撲結構產生的大量數據的處理。④要確保車輛行駛的道路周邊具備完善的車聯網配套設施,以實現車聯網對車輛進行的外部信息的傳送,實現車聯網電子屏幕對車輛運行情況的正常顯示。
二、車聯網技術實施城市智慧交通的應用
車聯網作為物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物聯網技術在城市交通領域的具體應用。因此,車聯網技術在實施城市智慧交通的應用中,同樣要遵循物聯網的基本架構。車聯網技術的應用系統主要由前端感知層、中間傳輸層以及后端應用層組成。車聯網技術主要通過前端感知層來實施對車輛所在的外部環境信息和車輛內部信息的感知,通過中間傳輸層實現對前端感知層收集到的車輛內部信息和車外環境信息的傳輸,最后通過后端應用層實現對車輛內部信息和車外環境信息的存儲和處理。車聯網技術通過這種前端感知層、中間傳輸層以及后端應用層的架構,可以實現各種城市智慧交通應用。
(一)智能化聯網停車
現階段,我國的停車技術還停留在人工和半人工服務結合管理的水平上。對于覆蓋全市,實現聯網服務和全自動化管理的停車技術,還比較罕見。隨著汽車數量的日益增多,這種效率低下、品質較差的停車技術服務,導致了城市交通中停車難的嚴峻問題。另外,較為普遍存在的問題是路邊停車管理嚴重缺失,各種小區、商業區都普遍存在停車難的現象。車聯網技術在城市智慧交通中的應用,能對城市交通中輛的出入進行自動的識別和管理,還能夠實現車輛的自動電子繳費,通過利用車聯網技術的優勢,可以實現全市范圍內的智能化聯網停車,構建成熟的聯網停車收費、停車管理和相關信息服務的網絡。
(二)城市擁堵管理
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城市交通中的擁堵狀況日益嚴重,尤其是在一些城市中心的商業區域,數量巨大的車輛對城市交通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導致了嚴重的城市擁堵,使得城市交通的運行效率受到大幅度降低。為有效緩解城市核心商業區域的車輛擁堵,緩解城市交通的壓力,可以對出入核心商業區的車輛收取合理的費用,以對商業區的車輛擁堵進行有效調節。車聯網技術在城市智慧交通應用中,通過專用短程通信技術可以在保障城市車輛正常通行的情況下,實現對城市車輛的實時通信和實時電子收費,能有效緩解城市的交通擁堵狀況。
(三)安全駕車應用
車聯網技術在城市智慧交通應用中,通過移動互聯網技術能實現對車輛行駛道路周邊信息的有效收集,也能通過專用短程通信技術獲取實時的交通安全信息,為車輛行駛構建安全的環境。
三、結語
車聯網技術具有強大的技術優勢,對于城市智慧交通的發展建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因此,要加強車聯網技術在城市智慧交通中的應用,實現城市交通中的智能化聯網停車,有效緩解城市交通中的車輛擁堵,提高城市交通擁堵管理的水平,實現城市交通中行駛車輛的安全駕駛應用。
參考文獻:
[1]劉詠平. 基于車聯網技術開展城市智慧交通深度應用[J]. 中國公共安全, 2012,(17).
[2]孔繁宇. 車聯網應用于哈爾濱市智能交通的前景[J]. 交通科技與經濟, 2015,(3).
關鍵詞:物聯網技術 樓宇智能系統 互聯網
中圖分類號:TU8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3)07-0153-01
由于物聯網能夠采集樓宇中所有物體的各種信息,然后將物與物或者物與人通過網絡連接起來,因此在樓宇智能系統中的應用前景十分廣闊。本文介紹了物聯網和樓宇智能系統的概念,分析了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樓宇智能系統的設計方法與實現的途徑。
1 物聯網和樓宇智能系統概述
1.1 物聯網
物聯網,即物體與物體之間相互連接形成的網絡。它包括兩方面意思:首先,物聯網技術是在互聯網技術的基礎上產生的,它是對互聯網技術應用的一種擴展。其二,物聯網的用戶端,可以是任意的兩個物體,通過物聯網可以使任意兩個或者多個物體間實現信息的互通與交流。因此,物聯網的概念是:利用各種類型的信息傳感設備,將互聯網與任意的物體進行連接,以實現物體間信息和通信的交換。其目的是為了實現網絡與物體的連接,方便人們識別、管理和控制。
1.2 樓宇智能系統
樓宇智能系統即是采用系統集成的方法,將計算機和網絡技術與建筑的設計進行有效的綜合,讓信息資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使人們對樓宇的監控和管理更加方便。樓宇智能系統由樓宇、辦公、通信這三個方面的自動化系統組成。這三個自動化系統各自又包含許許多多的子系統,各個子系統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協調、相互影響。組成樓宇智能系統的三個自動化系統中,樓宇自動化系統是最基礎,也是最關鍵的部分。它不但集中監視樓宇中的各種設備和系統,還要對這些系統和設備進行有效的管理。由于樓宇自動化系統功能十分復雜,規模十分龐大,因此子系統也相對較多,各個子系統的分工也各不相同。但是目前組成樓宇自動化系統的連接技術和通信技術還沒有統一的標準,因此設計的系統穩定性和安全性相對較差。雖然目前采取了一些技術手段來解決這些問題,比如現場總線技術等,但效果不是十分明顯,很難為用戶提供一個運行良好的控制平臺,無法達到高效、節能的要求。
2 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樓宇智能系統的設計
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樓宇智能系統由很多子系統組成,比如消防子系統、安防子系統、視頻監控子系統等,這些子系統通過有線或無線網絡進行連接,然后接入到對應樓層的交換機中。各個樓層的網絡交換機系統通過樓宇物聯網光纖干線成為一個整體,然后將這些信息輸入到物業管理系統的服務器中,通過數據庫的整理,最終在監控顯示屏中顯示出來。另外,相關部門在獲得授權的情況下,還可以利用因特網對樓宇中所有的監控信息進行遠程控制和查看。
3 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樓宇智能系統的實現
3.1 智能消防
消防部門可以通過互聯網查看安裝在樓宇中的火災檢測儀器檢測到的信息,判斷樓宇中是否發生火災,如果樓宇中發生火災,消防部門可以在第一時間出警,減少火災造成的損失,保障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另一方面,消防部門在對樓宇進行滅火時,可以查看計算機中樓宇的三維模型,準確判斷發生火災的位置,集中力量對發生火災的區域進行滅火。通過觀察三維模型中樓宇的疏散通道,有利于消防部門制定合理的營救和疏散方案,防止火勢的蔓延導致更大的傷亡。
3.2 自動抄表
由于物聯網將樓宇中所有居民的電表、煤氣表、水表都接入到互聯網中,因此各個公司只要通過互聯網就可以輕易獲取用戶消費的相關數據,而不需要采用傳統的方法,派工作人員挨家挨戶上門查表,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數據的準確性。
3.3 節能管理
根據相關部門的統計,建筑耗能成為了我國全部能耗的重要組成部分,占到35%左右,而建筑耗能主要是樓宇中的各種空調和照明設備的消耗。在樓宇中的不同位置安裝一些閱讀器和傳感器,進而可以精確地獲知樓宇中人員的數量和位置的分布情況。另外,在樓宇中不同位置,安裝一些溫度檢測設備,可以及時顯示樓宇中不同位置的溫度的分布情況。依據這些安裝的閱讀器和溫度檢測設備反饋的數據,我們可以有選擇性的關閉一些照明設備,調整空調的溫度和風速,以達到綠色節能的目的。
3.4 設備運行維護與管理
在目前現代化的樓宇中有許多相當昂貴的設備,如中央空調、電梯等,他們的作用不可替代,因此必須由專門的人員對這些設備進行管理和維護,而現在很多的物業公司往往不具備這方面的技術和人力。而將這些設備接入到物聯網之后,可以將維護這些設備的任務外包給其他更加專業的電梯和中央空調維護公司等專業維護隊伍,那些專業的維護公司通過查看物聯網中檢測到的信息,可以準確地制定出設備維護和故障修理的計劃。這樣即減輕了物業公司的壓力,又保證了設施設備的使用的完好性。
4 結語
雖然目前物聯網技術還不是十分成熟,仍然處在摸索的階段,但是隨著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的發展,在樓宇智能系統中采用物聯網技術是未來樓宇建設的一個重要的方向。采用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樓宇智能系統,將使得樓宇的功能性和安全性得到很大的提升,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樓宇智能系統將會被更多人所接受。
參考文獻
[1]沈蘇彬等.物聯網的體系結構與相關技術研究[J].南京:南京郵電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6):1~11.
[2]張少軍等.智能樓宇系統集成中的控制網絡分析[J].智能建筑電氣技術,2007(2):59~61.
[3]王蒙田.智能樓宇的網絡化遠程監控系統分析[J].建筑科學,2009(25):49.
關鍵詞:物聯網;關鍵技術;智能化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被稱為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的信息技術革命的第三次浪潮。顧名思義,物聯網是可以實現物物相連的新型網絡,是在互聯網的基礎上,將“物”加入到信息系統,將RFDI、無線傳感技術等應用于“物”的感知、監控、管理的技術系統。物聯網利用各種感知技術及信息傳感設備,如射頻識別技術(RFID)、紅外感應技術、激光掃描器、全球定位系統等對現實世界中的物品進行智能感知和識別,將采集的信息通過互聯網進行有效的信息交換和通信,從而將“物”加入到網絡互聯中,將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拓展到人與物及物與物之間,即物聯網將其用戶端拓展和延伸到了任何物和物之間。物聯網的基本特征有物聯化、智能化、互聯化、自動化、網絡化、感知化。
1物聯網的發展歷程
物聯網技術早在1995年就被比爾蓋茨提出。1999年,麻省理工學院給出了他們的物聯網的定義:物聯網就是將所有物品通過射頻識別等信息傳感設備與互聯網連接起來,實現智能化識別和管理的網絡。2005年ITU在其名為“物的互聯網”的年終報告中以新的通信維度來定義物聯網,并預見物聯網關鍵技術如傳感器技術、射頻識別技術、嵌入式技術等將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基于對物聯網關鍵的研究,即通過傳感器感知“物”的狀態,我國中科院認為物聯網是感知網。目前,韓國、日本均提出了本國物聯網發展戰略,美國更是將物聯網列為振興經濟的有力武器,我國也高度重視物聯網技術的開發、應用?,F在物聯網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于生活的各個方面,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圖書館、產品溯源等,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物聯網的體系結構
物聯網的體系結構可分為感知層、網絡層和應用層。
(1)感知層。
感知層主要完成大規模、分布式的信息感知與信息采集。通過各種類型的傳感器感知設備,提取設備的屬性、狀態及行為態勢等有用信息,從而感知、識別目標。并將信息提供給網絡層的其他設備以實現交流互通及資源共享。RFID標簽和讀寫器、全球定位系統、各種傳感器和M2M終端、攝像頭等是感知層的重要組成部分。
(2)網絡層。
網絡層是由互聯網與各種通信網絡(電信網、廣電網、移動通信網及其他專業網絡)等基礎網絡設施組成的融合網絡。主要負責接入、傳送和管控來自感知層的信息,完成物聯網應用層與感知層之間的數據傳輸、信息通信。
(3)應用層。
應用層主要是行業專業技術與物聯網技術相結合,為行業的智能化應用提供實用的解決方案,由支持物聯網技術運行的各行各業的應用系統組成,為用戶實現使用物聯網的應用接口,為各種終端及用戶設備提供應用服務。
3物聯網核心技術
3.1RFID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頻識別)是一種可工作于各種環境、無須人工干預的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并獲取對象的各種數據。RFID可實現多個標簽的同時識別,并能對高速運動的物體進行識別。RFID由標簽、閱讀器和天線3個部分組成。其技術標準有ISO/IEC10536,IS0/IEC 14443,IS0/IEC15693和ISO/IEC18000。應用最多的是ISO/IEC 14443和ISO/IEC15693。RFID具有識別穿透能力強、無線無源、安全防偽等特點,RFID技術與通訊、互聯網等技術相結合,可實現全-球范圍內物體的自動識別、定位、監控、追蹤,因而成為物聯網實現的關鍵技術之一。
3.2無線傳感網技術
無線傳感器網絡(WSN,Wireless Sensor Network)是高效、高穩定性的自組織的無線網絡信息系統,具有分布式信息采集、信息傳輸和處理技術。無線傳感器網內部署了大量的傳感器節點,物聯網正是通過遍布在監控區域內的無數傳感器及由它們通過自組織方式形成的無線傳感網絡,監測光、聲音、溫度、壓力、運動等數據以感知物體的。傳感器各節點相互協作,實現對監控區域內任意時間及地點的信息進行感知、數據采集和分析處理,并通過網關連接到公用Internet網絡,將信息給監測者。在無線傳感器網絡中數據傳輸技術主要有WLAN技術、UWB技術、Zigbee技術、RFID等。
3.3云計算技術
云計算是利用遠程服務器或非本地的服務器的分布式計算機為網絡用戶提供計算、存儲、軟硬件等服務,具有大規模的并行計算能力和彈性增長的存儲資源。云計算將海量數據的計算程序通過網絡自動拆分成無數小的子程序,再交由多部服務器同時完成,因而能夠在數秒之內發揮與超級計算機同樣的強大效能,處理數以千萬計甚至億計的信息。物聯網中的傳感設備時刻在采集海量數據,這些數據的存儲和計算、處理,需要云計算能夠實現海量數據處理需求的計算模型來支撐。為使用戶有效使用數據,云計算通過靈活、協同、安全的資源共享將信息孤島構造成一個大規模的、異構的資源池,從而為海量數據的高效利用提供支撐。
4物聯網技術的應用
4.1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是指為提高居住的舒適性、安全性和便利性,將物聯網技術中的智能控制技術應用于家庭的各種設備及家電的控制與管理,實現家居功能全智能自動化。目前已實現的功能包括自動燈光控制系統、安防控制系統、環境監控系統、自動家電控制系統等。
4.2智能圖書館
隨著物聯網技術的不斷成熟和發展,RFID(射頻識別技術)被廣泛應用于新加坡、印度、等10多個國家的智能圖書館管理系統。為圖書管理及用戶服務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在圖書管理方面,實現了圖書溯源,保證圖書質量。在新書上架及圖書典藏時,更易于對圖書進行感知和定位。為用戶提供智能身份識別、智能圖書定位、智能圖書導讀等個性化服務。近年來更是與高校學科建設相結合,為高校的科研提供學科服務。
4.3食品溯源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健康問題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建立食品可追溯系統成為人們的迫切需求,物聯網技術特別是RFID技術的發展使其成為可能。利用RFID標簽采集食品從養殖場到屠宰場最后到銷售環節的數據,通過網絡上傳至中央服務器,以供消費者查詢驗證,實現從農場到餐桌的信息透明,從而保證食品安全,增強消費者的信心。
4.4智能交通
智能交通系統主要是將物聯網技術中的RFID技術、智能感知技術、無線通信技術應用于城市交通管理。通過對車輛、天氣、路況、交通事故的實時感知與監控,實現智能交通監控、智能交通管理(實時、動態協調交通情況)、智能停車管理及不停車收費系統等。為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物聯網技術;物流信息化;應用
隨著物聯網技術的全球化發展,物流信息的采集、分享以及應用等各方面工作的復雜性不斷提高,這向物流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戰,物流網技術為物流信息化的發展與提高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如何充分抓住這一機遇,在物聯網技術的基礎上建立物流信息化系統,是我們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1 物聯網技術概述
1.1 物聯網技術
物聯網技術是通過采集物品信息,并應用定位技術、感應技術、識別技術、掃描技術以及計算機技術等,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對物品信息進行集中管理,包括物品信息的采集、存儲以及物品的識別、定位、監管等,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實現了物理數據向信息的轉化、傳輸與應用,并有效提高了物流信息管理效率。物聯網技術體系中,關鍵技術包括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網絡技術、無線傳感器技術、射頻識別技術以及信息處理技術等。
1.2 物聯網技術結構
物聯網技術系統結構是發揮物聯網功能的基礎體現,物聯網技術涉及到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技術等多個系統,為實現物聯網技術在物流信息化處理中的應用效果,提高物聯網系統運行效率,必須建立合理的技術結構,為物聯網技術的順利應用打好基礎。根據技術層面以及發揮作用的不同,物聯網技術結構由感知部分、網絡部分和應用部分三大部分組成,各部分之間相互銜接,是各自功能實現的基礎,其中,感知部分是物聯網技術的基礎,主要功能是采集物品的物理屬性等信息數據,并對采集數據進行處理后傳輸至物聯網信息系統以進行物品物理數據向信息的轉變處理。網絡部分的功能是對感知部分獲得的物品信息進行存儲、處理以及傳輸等。應用部分是在物聯網技術的基礎上,將特定的物聯網信息與相應的技術相結合,為智能化應用中存在的問題提供解決方案。
物聯網技術結構簡單靈活,各個部分的功能是相對獨立的,各個部分功能的實現及其過程中出現的調整不會影響到其它部分功能的實現,這一結構設計在某一部分功能需要進行擴大或調整時,也有便于對各部分進行單獨調整,不影響其它部分的運行質量。此外,為保障各部分功能的正常實現以及網絡整體的運行質量,不同部分之間制定了相應的技術標準、功能模式以及操作規則等,共同組成物聯網系統的支撐體系,保證物聯網的順利運行。
2 物聯網技術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意義
物聯網技術對物流業的發展具有重大促進作用,物聯網技術的應用能有效的提高物流業的信息化、自動化與智能化水平,促進物流各部分功能的整合,提高物流業的整體效率,提高各環節質量,對于推動我國物流業良好有序的發展具有積極影響。物聯網技術推動了物品與網絡信息的融合,促進了物品信息交流工作,是促進我國物流業良好發展的動力,也是物流企業發展的機遇,因此,物流企業應抓住這一機遇,實現自身進一步發展。
3 基于物聯網技術的物流信息化應用
基于物聯網的物流信息化應用要湊夠物聯網整體發展戰略出發,明確物聯網相關產業發展方向,保證物流產業發展質量,對于物流產業的關鍵領域及核心技術,要加強質量控制,確保物聯網技術與物流產業協調一致的發展,進而實現物聯網技術在物流信息化中的應用價值。
3.1 物流信息自動化組織實施
在以物聯網技術為支撐建立的物流體系中,生產企業、客戶與物流企業之間實現了物流信息的共享,實現了物流信息組織實施過程自動化進行的目標,對物流配送、物流作業以及智能操作等方面進行有效的控制。這一過程具體體現為:客戶向生產企業下達訂單后,生產企業委托物流公司配送產品,生產企業在產品中嵌入與海關港口采用的RFID技術配套的芯片,利用RFID技術,物流公司可以實時掌握產品的位置信息,自動進行產品的包裝、揀貨、出庫等操作且具有較高的準確度,實現產品通關自動化控制,并根據產品種類及特點自動選擇倉庫并進行配送。產品在物流配送過程中自動化程度的提高保證了產品供應高效率、高準確度,推動了物流配送中各方企業的發展。
3.2 物流決策智能化運行
物流智能化是物流企業發展的重要趨勢,是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提高物流服務質量的重要保障。物流智能化發展初期,大宗商品物流由于技術原因等,不能應用物聯網技術,不利于物聯網技術的普及與發展。近年來,隨著物流技術的發展與提高以及物流成本的降低,大宗商品也逐漸應用物聯網技術,推動了物流決策智能化發展,實現了商品物流配送過程中物流供應與物流信息的同步。
物流決策智能化體現在物流配送的每一個過程中,供應企業根據產品配送特點,通過智能決策選擇最佳物流企業,物流企業接受配送訂單后,根據自身物流網絡的分布,選擇產品最佳配送方式和配送路線。物流決策智能化根據配送產品的不同實現了不同的物流環,例如生產原料的配送中,在原料進入生產車間后形成了物流閉合環,商品的配送中,商品進入商場后實現了物流閉合環等。此外,對于食品、藥品等特殊商品,物流決策智能化為其提供了物流保障,通過對食品或藥品的配送過程進行實時監控,以保證食品或藥品在配送過程中的質量與安全。
3.3 物流管理虛擬化
物流虛擬化管理是指通過對物流信息的管理,間接實現對物流產品的管理。物流虛擬化管理的典型就是在GPRS導航定位的基礎上,對物流配送過程中物流產品的入庫、出庫以及運輸等過程進行實時監控,對物流車輛等進行實時調度與監控,實現物流配送工作透明化管理,無論物流產品在哪里,都能通過虛擬化掌握物流產品信息,從而保證物流產品質量。物流虛擬化管理是通過采集物流信息并傳輸至數據處理中心,數據處理中心對動態信息進行處理,獲得物流產品的流通數據,對于配送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解決,保證物流產品配送高效率、高質量進行。
3.4 物流信息共享
物流信息共享是通過第四方物流信息平臺實現的,第四方物流平臺依靠第三方物流提供的產品供應商、技術供應商以及服務、管理等優勢,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供應平臺,解決了第三方物流無法滿足日益增加的物流服務需求的問題。第四方物流以物流信息為支撐建立物流信息平臺,是產品供應商和客戶之間的中介,也是保證物流過程中各方協調一致,保證物流安全、可靠進行的重要保障。
4 總結
物聯網技術在物流信息化中的應用是為了物流業發展的趨勢,也是保證物流網順利運行的基礎,在物聯網技術環境下,開展物流信息的采集、處理等工作要符合物流業的發展需求,因此,我們應從我國信息產業發展需求出發,從物流業發展全局戰略角度出發,建立規范化、標準化、高效化的物流信息化系統,為我國信息產業進一步發展做好準備工作。
參考文獻:
[1]羅建萍.淺談基于物聯網下的物流信息化[J].科技創業月刊,2012(8).
關鍵詞:物聯網技術;現代農業;發展目標;生產效率;參考信息
中圖分類號:F2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5.018
作為世界信息科技產業的重要產物,物聯網技術的有效使用,有利于加快現代農業的發展速度,增強其中存在問題的實際處理效果?,F代農業高度信息化、智能化生產目標的實現,依賴于可靠的物聯網技術。因此,相關的農業管理部門應結合現代農業實際的生產要求,在相關的農業生產活動開展中引入物聯網技術,將會為各項生產計劃的順利實施提供重要的技術保障。物聯網技術作用下的現代農業,將會逐漸地改變傳統農業粗狂式的發展模式,在增強各種農產品質量可靠性的同時也將提高農業信息的傳遞效率。
1物聯網技術的組成
1.1可靠的傳感網技術
作為物聯網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傳感網技術在實際的應用中取得了良好的作用效果,為物聯網技術實際應用范圍的擴大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所謂的傳感網技術主要是指在性能可靠的數據處理模塊、通信單元及一定數量傳感器的支持下,通過無線網絡的方式應用于實際生產活動的技術。這種無線網絡中的節點距離段,通信過程中主要采用了Multi―hop的方式對各種信號進行及時地傳送。結合傳感網絡的實際作用,可以對不同區域、不同位置的物體進行實時地監測,減少了相關生產活動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像溫度變化、污染源的來源及影響范圍分析等。
傳感單元、通信單元、數據處理模塊單元、電源單元等按照一定的方式組成了傳感網絡,并結合實際生產活動的具體需要,有著豐富的處理單元。其中,網絡中的電源單元主要是為系統運行提供必要的動力,確保了系統的穩定運行;傳感單元使用中能夠通過感知單元的作用,及時地獲取各種外部信息,通過轉化機制得到的數字信號,滿足了生產活動的具體要求;數據處理單元主要是對各種信息進行實時地處理,增強了不同節點之間的協調性。通信單元的存在,實現了傳感器之間的正常通信。傳感網技術中的結合所有節點的實際需求,通過配置多個傳感器的方式,有利于提高信息的傳遞效率,增強各種物體實時定位的準確性。
1.2無線射頻識別技術
作為一種安全、高效的雙向通信技術,無線射頻識別技術的合理運用,可以增強數據信息的處理效果,實現數據交換與自動識別。這種技術也稱為RFID技術。能夠快速地識別物體,以感應、無線電波的方式快速地獲得各種信息,滿足了實際生產活動的各種需求,具有良好的市場發展前景。
2物聯網技術在現代農業中的應用
2.1農情檢測中的應用
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將會逐漸地加快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速度,增強我國的綜合實力。結合目前我國農業生態環境的實際概括,可知各種不利因素的客觀存在,給環境的安全可靠性帶來了潛在的威脅。加上土地荒漠化、鹽堿化,各種自然災害現象的頻繁出現,給農業生產活動的開展造成了極大的影響。為了改變這種不利的發展現狀,全面提升我國農業生產水平,應充分地發揮出物聯網技術的優勢,加快現代農業的建設步伐。在農情監測的過程中,按照一定的方式將GIS系統、衛星遙感技術等有效地結合起來,有利于提高信息的采集效率,增強農情監測過程中各種數據的準確性,消除農業生產活動開展中可能存在的各種安全隱患。與此同時,結合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具體要求,在不同的農業時節及農業生產的關鍵階段,為了完善旱澇災情的預防機制,應結合物聯網技術的優勢,及時地獲取準確的農業信息,減少自然災害影響的同時實現農業生產效益最大化的發展目標。
2.2設施農業中的應用
作為保障農業生產活動順利開展的重要措施,設施農業實際作用的有效發揮,可以實現綠色蔬菜、無公害蔬菜的生產目標,為公眾健康提供了可靠地保障。結合食品安全的具體要求,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將會有效地解決各種蔬菜的質量問題,在提高現代農業生產效益的同時,加快了農業轉型的步伐。相比傳統設施農業產量低、生產效率低等問題,有效地使用物聯網技術,將會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加強對溫室中溫度、通風條件改善、濕度等不同方面的實時控制,間接地減少了農業生產成本,保持了農業生產的高效性。因此,需要將互聯網技術引入設施農業發展過程中,通過這種技術的實際作用的發展,推動現代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提
高農業生產活動經濟效益,加強對生態環境的有效保護。設施農業發展中物聯網技術實際作用的充分發揮,將會逐漸地加快設施農業的發展速度,優化現代農業的組成結構。
2.3農業生產信息監測中的應用
在傳統農業長期發展的過程中,有關農田與農產品的信息主要是通過人工監測的方式實現的,不斷影響著農業生產成本,各種獲取的數據信息也存在著一定的偏差,阻礙了我國農業的穩定發展。而通過采取物聯網技術的方式,可以結合農業生產活動的實際需求,及時地獲取到各種準確的環境信息,為農業生產成本的減少提供了可靠地保障。農業生產信息監測中所包含的溫度、PH值、濕度等重要的技術指標,都可以在物聯網技術的支持下進行及時地獲取,確保了生產環境信息采集的有效性。像基于M2M遠程監控系統的構建,實現了對農作物生長狀況實時監控,滿足了集中化管理的具體要求,并通過數據庫設置的方式,加強了對農作物生長環境的控制,為農作物產量的提高及農業發展速度的加快提供了可靠地保障。
2.4農產品質量監管中的應用
在農產品質量監管的過程中,有效地使用物聯網技術,有利于降低食品安全事故發生的幾率,加強了農產品的有效管理。合理運用物聯網技術,可以實現對整個農業生產供應鏈的實時監控,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消費者的合法利益,為現代農業發展目標的實現提供了必要地保障。農產品質量監管的過程中,運用物聯網技術,將會及時地消除農產品銷售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實現了對各種農產品的全程追蹤,增強了各種客觀存在問題的處理效果。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農產品質量監管工作開展中將會對物聯網技術的依賴性更強,我國的食品安全將會得到切實地保障。
3結束語
結合現代農業的實際發展概況及具體的生產要求,充分地發揮物聯網技術的實際作用,有利于促進現代農業生產計劃的順利開展,在規定的時間內實現更多的農業生產目標,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物聯網技術在現代農業中實際應用范圍的加快,將會為各種農產品質量的提高及產業經濟效益的持續增加提供可靠地保障。在未來的發展領域中,現代農業將依托物聯網技術的優勢,逐漸提升自身的發展水平,優化我國農業產業結構,更好地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
參考文獻
[1]朱曉姝.物聯網技術在現代農業信息化中的應用研究――以廣西玉林市為例[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03).
[2]張寶乾,丁潤鎖.物聯網技術在現代農業生產中的應用研究[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0,(08).
[3]沈火明,聶鵬程.物聯網技術在嘉興市現代農業的應用研究[J].農業裝備技術,2012,(02).
關鍵詞:物聯網技術;關鍵技術;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5)02-0264-02
物聯網技術是社會發展、科技創新、經濟繁榮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反過來,該技術的出現也能有效地促進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物聯網技術是多種技術的融合,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融入監控技術和通信技術。該技術能夠有效地采集信息,進而促進電子商務快速的發展。該技術的優點表現為應用范圍廣、具有較好的溝通與協調功能。
本文通過梳理物聯網技術的基本概念,通過論述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思想、闡述該技術的應用形式,為完善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提供理論依據,促使該技術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應有的功能。
1 物聯網概念界定
物聯網主要是指綜述利用多種網絡技術,進而將多種事物聯系到一起。該技術需要綜合運用定位傳感器、射頻識別器、紅外感應器等多種計算機設備,通過網絡連接技術將各種指定的事物聯系在一起。該技術以通信技術為基礎,綜合協調系統中的各個部門,并實現部門間信息的交流與識別。具體而言,物聯網技術通過利用復雜的網絡技術,通過定位系統、識別系統、感應系統、監控系統等對信息進行準確的識別和獲取,最終實現產品或服務的全方面管理。與現在其它技術不同的是,該技術不僅能實現對物品的有效管理,還能夠實現人與物之間關系的管理,甚至能夠實現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管理。例如,上級可以通過傳感技術將通知下發到下級相應部門。換言之,物聯網技術既可以實現事物之間的互聯,又能夠實現信息的有效傳遞和交換。
2 物聯網體系及關鍵技術概述
2.1 物聯網體系結構的組成
1)物聯網網絡層是由接入網和核心網兩個主要部分組成,皆在傳遞信息。網絡自身復雜的屬性決定了網絡層必須接入各種網絡功能設備,并且對異構接入的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物聯網涉及的更的是物或人,而無論是物與物、物與人、還是人與人,上述客體均表現出動態的屬性,即不斷地移動。因此,網絡層還必須具有同時兼顧移動性。
2)物聯網感知延伸層。為了保證信息在物與物、人與人之間的有效傳遞,感知延伸層的存在就顯得有十分有意義。其功能是捕獲信息、收集信息并加以識別。由此不難推斷,該技術是由一系列復雜核心技術有集成,如傳感器、GPS、自組織網絡、傳感器網絡、RFID和短距離無線通信等。然而,在實現操作中要求該層能夠盡可能地滿足低成本、小功耗、微型化等屬性,但又要求其擁有的感知能力表現出更全、更高的屬性。
3)業務和應用層。該層是一個集成信息識別技術、分布式計算和海量信息智能處理技術的綜合性技術,該技術的功能表現為信息存儲、數據挖掘和決策應用。
2.2 物聯網中的關鍵技術組成
1)易構融合網絡平臺技術。為了實現終端節點的準確連接,物聯網必須具備較高的聯接功能。而物聯網通過利用易構整合網絡平臺就能夠促使各部門共享資源,實現點對點的連接。為了保證該網絡平臺有效地運行,就需要借助基礎網絡平臺,并且在此基礎上一方面促使不同異構網絡表現出共性的融合,另一方面促使這些網絡表現出的個性的協同。而前者通常是指將各個異構網絡與公共通信平臺的若干個骨干傳輸網絡進行有效的融合,充分發揮其整體的功效。
2)感知節點及終端技術。該關鍵技術的融入主要是出于對與事物相關信息的采集、加工與存儲,進一步在有需要的時候將與事物息息相關的信息進行有效的融合和處理,皆在充分消化吸收與事物相關的信息。
3)泛在傳感網技術。該技術主要用于物聯網末梢處。該技術通過運用無線自組織網絡監測客體周邊環境發生的變化,并且將其轉化為可識別的信息進行采集。縱使該技術具有較高的先進性,然而卻受到諸多限制因素,如該技術的應用范圍受限,只能在局部范圍內進行物與物或者人與人之間的信息傳遞。至目前為止,國內相關技術已經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如設計出具有重要價值的傳感器節點平臺,亦或制定多種傳感器通信協議。此外協同掌控應用技術上更是取得了驕人的成果。
4)業務支撐及智能處理技術。該技術的主要目的有其二:一是需要弄清物聯網的業務需求;二是清楚物聯網的應用場景。為了實現上述兩個目標,我們需要做好如下三點:第一,充分調研,明確某一項業務呈現出的特點,以及具有的性能;第二,利用抽象化的方式處理物聯網的網絡資源;第三,為了保證業務能夠高效的完成,需要構建一個綜合的業務結構、設計一個業務分布平臺,并且為第三方業務構建一個可擴展的接口。該技術所建立的業務分布機制有別于此前構建的底層異構網絡。
5)綜合服務平臺技術。該技術的開發主要是以云計算技術為支撐。而“云”是指一個能夠供應資源的平臺,而云計算就是指一個能夠有效解決問題且具有較大商業價值的計算模型。
6)安全技術。物聯網連接很多個終端設備,也正是因為這個問題,導致物聯網的安全問題比傳統網絡的更有容易出現問題。因此解決物聯網安全問題是一個十分重要且又十分艱難的技術攻關。這個技術攻關不僅要確保傳統網絡安全,更要確保物聯網所具有的自身屬性決定的安全問題。因此,為物聯網開發一個更安全、更可靠、能夠動態化管理和不斷更新的安全保護機制就顯得十分重要。
3 物聯網技術應用策略
毋庸質疑,物聯網將是未來經濟發展的一個重點領域,并將應用于諸多領域,將會對社會的發展、經濟的繁榮、人們生活的改善產生改革性的影響。
3.1 樹立融合的意識
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里,物聯網技術的發展需要樹立融合的意識。具體而言,凡是涉及到物聯網技術的領域均需要實現資源與信息的共享。正像前文多次提及,物聯網技術是要融合所有可用的網絡形式,不斷拓寬各領域尤其是信息領域的業務范圍,既實現該技術橫向的寬度融合,又要實現該技術深度的縱向融合。皆在通過化簡業務流程、提高效率、增強適應性等多種手段來共同壓縮企業各個環節的成本或費用。此外,物聯網的應用類似于建立了一條無形的通道,這條通道融合了各種分散的事物,將事物人物化,使他們事物之間能夠進行“對話”,直至促進信息的共享。由此可見,當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時,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必然是社會綜合發展的產物,也是不久未來的一種強烈的趨勢,這種趨勢甚至能夠成為引領經濟騰飛的領跑者。
3.2 政府出臺扶持政策
不可否認,縱使現有的技術得到了突破,然而未來物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急需政府相關部門建立一個良好的制度環境,一個良好的激勵機制,和一個明確的懲罰機制。當前,物聯網技術已經成為我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將極有可能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而為了實現最初的目標,需要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如政策的優惠支持、技術創新、技術知識產權的保護等,以確保該技術的發展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具體而言,第一,政府相關部門需要統籌規劃,制定一個科學的、合理的、可性的、可操作的、經濟的、可持續的、動態的總體規劃;第二,積極宣傳并推動該技術在其它領域的應用,尤其是需要先在公共投資等領域試行,以起到示范的作用;第三,通過設立減稅、免稅或設立技術創新基金的手段,積極鼓勵具有實力的企業投入物聯網技術研發與應用的領域。
4 結論
綜上所述,物聯網技術在未來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也成為不爭的實事,尤其是未來電子商務領域的發展將起到無法想象的推動作用。為了確保該技術能夠真切地應用到我國未來經濟的各個領域,一是要樹立融合的意識;二是政府相關部門需要出臺一系列制度、法規與優惠政策;三是大力培養相應的技術人才;四是解決當前物聯網技術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下,物聯網技術必當對我國的全面發展提供鮮活的動力,必將推動我國早日實現全面小健社會。
參考文獻:
關鍵詞:物聯網技術食品安全監管對策
近年來國內發生的諸多惡性食品安全事件,造成惡劣社會影響。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成因紛繁復雜,其中監管信息化和現代化水平低是導致執法監管乏力不容忽視的原因。如何充分利用現代高新技術,提高食品安全監管水平亟需探討和研究。物聯網的興起,加之已在民生領域大展身手,讓人們看到依靠物聯網技術應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新途徑和新希望。
1 物聯網及其應用
1.1 物聯網概念
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百度百科將這一概念定義為,通過射頻識別(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簡稱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物品與物品連接起來,使物品與物品、人與物品之間能夠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
“物聯網”的概念早在1995年就被提及,但物聯網真正引起世人廣泛關注,是2009年初奧巴馬總統對IBM提出的“智慧地球”作了積極響應,此后美國、歐盟、日韓等發達國家開始把物聯網作為下一代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列入發展戰略規劃中。
1.2 物聯網技術主要功能特點
物聯網是現代信息高技術融合的產物,涉及的技術涵蓋了射頻識別、互聯網、云計算,傳感器、全球定位、智能嵌入、數據通信等諸多行業領域。
(1)全面感知。支撐這一功能實現的最重要的技術是RFID技術,這種非接觸自動識別技術具有體積小、容量大,壽命長、穿透力強、可重復使用的特點,它的誕生和大規模應用使得物聯網由概念轉向實用。把存有物品屬性信息的電子標簽(RFID卡,又稱“智能身份證”)嵌入物品中,傳感設備猶如物聯網的“眼睛”、“鼻子”感知品屬性信息,并傳輸出去,從而實現物品之間的信息“交流”。
(2)超級運算。無數的物品必然產生海量的信息,海量信息的處理必需強大的數據處理系統,云計算技術以其超大規模、高性能、低成本、通用性的特點,承擔了運算任務。物聯網數據處理系統相當于物聯網的“超級大腦”,執行“記憶”、“思考”和“發號施令”的功能。
(3)實時監控。多種無線、有線電信網絡與互聯網融合而成立體網絡,構成物聯網的“中樞神經”,實時傳遞著物品位置信息,狀態信息和運算中心指令信息,借助定位系統、傳感和高清視頻采集設備,“生存”于這種“天羅地網”中的物品,其“一舉一動”一目了然。
(4)智能管理。凡事只要設定好目的或者目標,物聯網會用最高效的方式來實現這個目的或者目標,系統會按照指令智能處理復雜問題,作出預判、預警,甚至決策,人們只要動動手指按按鍵,就可以隨時隨地了解事情進展,看似復雜的工作變得輕而易舉。物聯網的智能管理能力展現出跨行業或者垂直行業應用的廣闊前景。
1.3 物聯網技術的行業應用
物聯網目前的應用主要集中于傳感技術所推動的各垂直產業鏈,包括物流、電網、交通、精細農業等等民生領域。
(1)物流管理。物流領域是物聯網技術最早應用的供應鏈行業。通過在物流商品中引入傳感節點,可以從采購、生產制造、包裝、運輸、銷售到服務的供應鏈上的每一個環節做到精確地了解和掌握,對物流全程傳遞和服務實現信息化的管理,最終減少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效益。
(2)智慧電網。智慧電網是目前物聯網第重要的運用。它利用物聯網技術,構建具備智能判斷與自適應調節能力的多種能源統一入網和分布式管理的智能化網絡系統,可對電網與客戶用電信息進行實時監控和采集,且采用最經濟與最安全的輸配電方式將電能輸送給終端用戶。
(3)智能交通。利用物聯網技術實現對交通的實時控制與指揮管理,是緩解交通擁堵、提高行車安全和通行效率的重要途徑。智能交通系統中,車輛可以按預先設定的目的地實現無人駕駛,公路靠自身的智能將交通流量調整至最佳狀態,交通管理人員對道路資源、車輛的行蹤“看”得一清二楚。
(4)智能農業。通過識別、傳感等物聯網技術對農業生產環境信息和農作物生長信息的感知、傳遞和對所提取信息的智能處理與判斷,可以實現農業生產方式由依靠經驗定性判斷,粗放型管理到依靠傳感設備定量判斷、精細化管理的轉變。
2 物聯網技術將為食品安全監管帶來一場革命
2.1 食品安全監管迫切需要技術支撐
食品產業鏈涉及種植、養殖、加工、儲存、運輸、銷售、消費等社會化大生產的諸多環節,鏈條很長。由于食品由原料生產到最終消費的中間環節較多,不僅加大了食品安全問題產生的概率,而且也為不法之徒提供了投機的空間。另外,環節的增多,參與管理的部門必然增多,加上現行管理體制自身缺陷,尤其監管技術水平不高,部門之間的高度協同就無法保證,這就使食品安全監管難上加難。食品安全監管對技術支撐的需求越來越強烈。
2.2 物聯網技術的行業應用經驗為食品安全監管提供充分借鑒
物聯網技術在民生領域應用的成功實踐表明,它可以使復雜的生產過程以及跨領域、跨行業的垂直產業鏈監管更加嚴密、透明、高效,而食品產業涉及的行業之多、產業鏈條之長、生產過程之復雜、監管之難恰恰適合物聯網的功能“胃口”。而且農業、流通業、交通運輸業與食品產業鏈息息相關,物聯網技術在這些行業的應用完全可以為食品安全監管提供充分借鑒。這樣,依靠物聯網技術實現食品安全全鏈監管的一場革命就成為可能。
2.3 可追溯系統的誕生已為物聯網技術在食品安全領域應用打開突破口
可追溯系統(TraceabilitySystem)是建立在供應鏈管理思想基礎上的質量保障系統,在有效應對和控制食源性食品安全問題,推動食品安全科學監管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這種作用發揮的主要功勞應記在射頻識別技術上,而射頻識別技術正是物聯網關鍵核心技術之一。說明物聯網技術在食品安全領域的應用已經實現突破,為物聯網其它核心技術的集成應用打下基礎。
3 基于物聯網技術的食品安全監管對策
3.1 切實推動物聯網技術應對食品安全問題
3.1.1 牢固樹立科技“支撐發展”指導思想
2006年初我國提出了未來十五年科技發展的“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16字指導方針。2012年6月國務院下發《國家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十二五”規劃》,“科技支撐體系”成為“十二五”期間國家重點建設十大體系之一,而且明確提出要加強“食品安全科技支撐能力建設”。這就表明,依靠現代科學技術提高食品安全監管能力和水平是對國家科技發展指導方針的貫徹和落實。
3.1.2 做好基于物聯網技術的食品安全監管專題規劃
科技支撐食品安全監管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必須搞好頂層設計,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做好基于物聯網技術的食品安全監管的專題規劃制定工作。當前,在物聯網產業已經納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以及國家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十二五”規劃早已出臺的背景下,啟動基于物聯網技術的食品安全監管專題規劃工作已迫在眉睫。
3.1.3 在統一標準規范體系上下功夫
物聯網本身是一個傳感器,集網絡通信、數據處理、綜合信息服務等多種技術于一身,而食品安全監管又涉及了作物(動物)生活環境信息、生長信息、食品加工、物流倉儲管理、市場銷售等多學科、多行業的協同工作機制,加之信息的多源性、數據的異構性、食品產業鏈的復雜性,沒有統一的標準和規范體系制約,必將限制物聯網技術在食品安全領域的應用和推廣。
3.1.4 組織開展物聯網核心技術攻關
據悉,當前物聯網技術上傳感器、芯片、關鍵設備制造等高端市場70%以上被國外企業占有。必須立足自主創新,通過政府扶持引導+企業參與的模式,在RFID、傳感器、智能芯片、中間件、新一代通信和下一代互聯網、高端計算設備和高端軟件等領域開展共性關鍵技術研究攻關,并加快產業化進程,以降低在食品安全領域的應用推廣和普及成本。
3.2 建設基于物聯網技術的食品安全監管系統
基于物聯網技術的食品安全監管系統的建設與應用是提高食品安全監管質量和水平的核心內容。
3.2.1 搞好基于物聯網技術的食品安全監管系統設計
系統設計應把握好以下幾點:
(1)系統功能。應堅持五大原則:
是數據和視頻信息采集、傳輸、處理到查詢調取實時進行;二是系統能對感知信息做出智能判斷,及時預報或預警:三是實現某個區域內多品類多條產業鏈協同監管以及多途徑登錄系統查閱跟蹤食品安全信息:四是具有強兼容性、可接入性和互動性:五是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和絕對權威性。
(2)結構層次。物聯網由感知層、網絡層、應用服務層3部分組成,基于物聯網技術的食品安全監管系統也不例外。其中,感知層承擔食品安全信息的感知和識別,處于整個系統的最底層:其次是網絡層承擔各種信息的處理和傳輸;應用服務層位于最上層,主要是利用經過分析處理的感知數據,為食品安全生產和監管提供豐富的基于物聯網的應用和服務。
(3)運行流程。系統運行需要四個步驟來實現。第一,通過感知層感知。讀取、拍攝、定位獲取食品生產、加工、倉儲、運輸、銷售相關信息:第二,上述信息通過網絡層傳輸至物聯網支撐服務平臺;第三步,網絡層的云計算系統完成海量信息的分類、存儲、分析和處理:第四步,通過應用服務層面為食品安全監管機構、監管人員和終端消費者,以及食品生產商、加工商、倉儲商、運輸商和銷售商服務。
3.2.2 組建食品安全監管專用網絡
食品安全監管網絡作為基于物聯網技術的食品安全監管系統運行的主干網絡,通過該網絡,把已經建成運行的安防監控網絡、道路監控網絡、質檢網絡、物流網絡、食品追溯局域網絡、風險監測網絡等等與食品安全有關的網絡以及食品行業、企業所建系統整合并接入進來。
3.2.3 搭建物聯網支撐服務平臺
物聯網支撐平臺是基于物聯網技術的食品安全監管系統硬件設施的重要組成,是系統運行和應用服務的基礎平臺。海量數據的采集、存儲、交換、計算、分析以及系統的管理和應用服務皆需這個平臺支撐完成。國家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十二五”規劃已對“國家食品安全信息平臺”建設工作進行了部署,食品安全監管物聯網支撐服務平臺可以納入國家信息平臺建設中,二者建成統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