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1 10:10:51
序論:在您撰寫互聯網技術專業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配網 現場作業 智能終端 移動互聯網
1 引言
目前電力現場存在如下的幾個問題:
1.1 電力配電現場作業缺乏信息化支持手段
主要以紙質工單的形式記錄作業過程,現場作業采集或產生的數據無法實時上傳給管理信息系統,并且現場操作處理結果需要返回后補錄,且容易產生數據錯、漏、遺失等情況,不利于統計歸檔,影響管理的實時性及有效性。
1.2 配電設備種類繁多、設備量大、布點復雜
工作人員的工作以經驗為主,存在一定自由度。且不可能做到人人都掌握全部設備信息參數,給日常運行、檢修及搶修工作帶來一定困難,現場作業的標準化和規范化得不到有效落實。
1.3 現場作業的過程無法實時監控造成監管真空
因此研究基于配電運檢專業移動作業應用,通過移動作業途徑解決目前配電現場作業存在的問題,能有效的實現精益化管理和“規范、高效、安全”現場作業的要求。
2 配電運檢專業業務流程研究
本專題主要針對配網的設備巡視管理、缺陷管理和故障搶修業務作為研究的對象。
設備巡視管理:管理人員可按照管理轄區內的各種設備的巡視周期,制定巡視的月、周、日計劃,并且指定各計劃的執行人。計劃制定完畢后自動下裝到計劃執行人的手持終端中,并提示執行人有新任務到達,執行人簽收后即可按照任務內容對任務中的各個設備進行巡視檢查?,F場檢查時可結合GPS信號和RFID識別功能:設備上有RFID標簽的,讀取標簽后方可認為巡視到位;沒有RFID標簽但目標設備有經緯度坐標信息的,現場必須到達設備所在位置區間(比如距離100米)內方可認為巡視到位。檢查過程中可調看單線圖、設備檔案、歷史缺陷及檢修記錄等。
缺陷管理:現場人員在現場巡視過程中發現設備缺陷時,可啟動缺陷處理流程。首先填寫缺陷記錄單,記錄缺陷的詳細情況,現場狀況,并可對現場情況進行拍照。缺陷單填完后實時傳遞到后臺系統,由后臺管理人員進行消缺安排。缺陷單作為標準作業表單的一種,自動下發到消缺人員的手持終端中,消缺人員簽收缺陷單后啟動消缺處理過程,消缺處理嚴格按照標準化作業流程中定義的各個步驟進行,消缺完畢后可拍照歸檔。消缺處理的現場情況及進度實時自動上傳到主站。
故障搶修:故障搶修任務來源可能有:現場巡視人員發現的故障、客戶發現電話報到客服中心的故障、調度中心發現的故障等。故障發現后需要立即處理。管理人員進行搶修安排。搶修任務自動下發到搶修人員的手持終端中,搶修人員簽收搶修任務單后啟動故障搶修處理過程,現場搶修處理嚴格按照標準化作業流程中定義的各個步驟進行,確保安全。搶修完畢后可拍照歸檔。搶修各個進度(如簽收、出發、到達現場、故障確認、搶修完畢)情況實時自動上傳到主站。在GIS系統中可看到系統中當前發生的全部故障的地理信息,處理狀態,搶修人員的當前位置,所負責搶修的故障,行進軌跡等。
現場作業完整的數據流和信息流的閉環應用的模塊設想
2.1 移動作業平臺技術架構
根據系統建設架構,系統功能主要分為主站層、移動終端層、前置服務層及主站支持平臺幾個層面。
2.2 前置服務層功能
前置通訊服務程序運行在前置機上,和終端進行通訊,并進行心跳控制和協議解析。
終端開機啟動客戶端應用程序,程序啟動后進行3G網絡撥號,撥號成功后,發起到前置機的連接,連接時向前置機提交客戶端身份認證憑據。前置機收到連接請求后,根據客戶端提交的認證憑據向認證服務器進行身份認證,認證通過后,才接受終端的連接。
前置機的主要功能包括:接受終端的連接;進行安全認證;與終端維持鏈路心跳測試;對收到的數據進行校驗、協議解析、裝包為Java對象,然后發送到應用服務器(或根據網絡結構要求,由應用服務器定期來取);對于操作層發送的命令(Java對象),根據協議進行拆包,轉換為數據幀,進行終端尋址,在相應前置機上發送出去。
目前支持的通訊方式有TCP及HTTP兩種。TCP消息主要用于發送數據包較小而傳輸頻率較高的報文或實時性要求較高的報文,如心跳、命令、消息通知等;HTTP消息主要用來傳送業務數據。
2.3 主站支持平臺功能
主站平臺作為移動終端層和業務系統之間的中間層,主要負責業務數據的處理,設備標準庫管理、計劃管理、設備臺賬管理、終端資產管理、任務監控等管理功能。設備標準庫主要存放設備各類作業的作業標準;計劃管理模塊用于計劃的制定;設備臺賬管理模塊展示來自PMS的設備臺賬數據;終端資產管理負責終端資產信息的錄入、修改和刪除;任務監控管理可以查看現場作業的過程,包括現場作業中各個步驟的執行結論、執行時間地點、現場拍攝的圖片,同時可以基于GIS地圖回放作業的軌跡。
同時主站層負責和PMS之間的接口通訊管理,目前主站和PMS之間的接口通訊方案有如下幾種:
2.3.1采用SOA架構,基于WebService技術來實現,針對數據量不是很大,實時性要求比較強的業務,可以考慮用這種技術來實現。
2.3.2對于部分數據量大,實時性要求性不強的我們考慮使用數據文件進行傳輸的方式來進行數據交互,能大大提高數據傳輸的效率。
2.3.3對于部分業務我們也會考慮通過中間數據庫的方式來進行數據交互,提高數據交互效率。
2.3.4移動終端功能
終端應用基于Android平臺來實現,主要包括了基礎平臺功能、業務應用、輔助支撐功能三大塊。
基礎平臺功能主要包括了用戶登錄、基礎參數更新、數據的上傳下載、軟件在線升級、外設管理、通訊服務管理等。
業務應用層主要包括了巡視功能應用、消缺功能應用、搶修功能應用,下面以巡視功能來描述使用智能終端后的作業方式:
(1)任務的派發和下載:班組管理人員根據計劃制定巡視的計劃,然后選擇巡視負責人、制定計劃的基本信息后即可進行派工。巡視負責人使用移動終端登錄后,終端自動下載巡視任務。
(2)作業前準備:作業人員進入任務后可以查看巡視任務的基本信息,然后按照作業指導書的指引,進行作業前工器具準備、作業前風險評估,作業前工作做完之后即進入到作業現場進行巡視。
(3)現場巡視:作業人員到達設備現場后,按照設備巡視標準進行巡視,若發現設備不滿足巡視標準則可以現場記錄缺陷,同時可以現場進行拍照。缺陷信息可以通過3G網絡實時回傳到管理信息系統。當設備巡視完畢后終端會記錄巡視結論、巡視的時間和位置信息。
(4)作業終結:所有設備巡視完畢后,作業人員即可對本次巡視任務進行終結,終端提示作業人員檢查工器具是否有丟失,并對檢查結果進行總結。
(5)數據回傳:作業任務終結后,移動終端通過3G網絡將現場作業的數據回傳到主站管理信息系統。
終端輔助功能:終端輔助功能主要包括了設備導航、單線圖查看、RFID射頻讀取。
設備導航:終端軟件實現了和商業導航的集成,能夠通過設備坐標點信息直接導航到設備。解決了工作人員因為對設備位置不熟悉造成的各類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工作人員的工作負擔。
單線圖查看:智能終端將單線圖電子化,基于多點觸屏技術實現單線圖的方便查看,解決了工作人員現場作業需要攜帶圖紙的問題。
RFID射頻讀取信息:對于貼有RFID卡的配電設備,終端能實現對其的讀取,同時能查看跟設備關聯的缺陷、故障信息。
3 總結
通過移動互聯技術在配電班組的應用,實現了管理信息系統向現場作業的延伸,彌補了現場作業缺乏信息化支持的空白。通過作業標準的電子化實現了作業過程記錄、現場數據一次錄入及時回傳,實現了現場作業的標準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工作量。通過終端集成設備導航、圖紙查看等功能為現場人員提供了更多智能化的工具??傊?,移動互聯網技術在配電現場作業的應用在管理上實現了精益化,在現場作業中實現了“規范、高效、安全”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吳偉.移動互聯網業務與OMA技術標準[J].電信網技術,2010(2):1-7.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高職高專;專業建設;專業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3)32-0024-02移動互聯網現今已是世界上發展最快、最具潛力的IT業務之一。相關科技的迅猛發展也給當前的高等教育無盡的機會和挑戰,在新技術不斷涌現、各學科不斷融合的情況下,如何針對高等教育特別是高職高專類教育進行專業改制,是教育從業人員時刻關注的核心。
如何提高就業率,真正實現零距離就業,讓學生與科技市場需求無縫對接,始終是高職高專院校的重要使命。本文就以蘇州工業園區服務外包職業學院《移動通信運營與服務》專業的建設過程為例,探討在移動互聯網技術發展的帶動下,高職高專院校專業改革的新方向。
一、產業發展研究:中國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趨勢
迄今為止,移動互聯網技術革新為社會發展已經帶來質的飛躍。不用強調微博的力量有多么強大,每日涌現的媒體新聞已經給出答案。而微博只是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之一,就已經揭示出龐大的市場潛力和應用前景。根據CNNIC《2012年中國移動互聯網發展狀況調查報告》顯示,“截至到2011年底,中國手機網民用戶3.56億,占總體網民中的比例達到69.4%”、“傳統互聯網用戶開始向手機網絡融合”、“移動互聯網潛在的巨大市場空間正在逐漸釋放”。而普華永道的最新預測資料顯示,“移動互聯網用戶2016年將突破29億,這比目前網絡用戶要多出兩倍多,其中超過10億的用戶是來自中國?!?/p>
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離不開網絡數據基礎架構的革新。其中,最熱門的技術則是云計算技術的應用。最基礎的應用案例就是通過網絡訪問可以把各種數據存儲在服務器端,也就是通常人們講到的“云”端。,目前,華東地區擁有眾多的云計算服務中心。隨著云計算技術的開源和應用,也會給IT行業帶來革命性的轉變,并提供更多新型的就業機會。
不僅如此,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還推動了我國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我國于2010年擁有了自主知識產權的第四代通信技術4G,開創了由我國主導通訊技術行業標準的先河。借用中國移動董事長的比喻“3G時代支持用戶之間點對點的可視通話,但進入4G時代之后,用戶可以在飛馳的汽車上開高清視頻會議”。4G技術的發展,也會推動移動互聯網行業的飛速擴張。與此同時,新型產業鏈的崛起,必將對傳統通信行業的就業崗位造成沖擊。
二、本地就業市場研究:本地及華東地區移動通信行業的發展前景
蘇州工業園區服務外包職業學院(以下簡稱“我院”)擁有數個國家和省級重點開發區。信息技術是蘇州經濟的支柱產業,其中蘇州工業園區的信息技術類企業的比例高達80%,世界五百強企業中有100多家在蘇州落戶。經濟的飛速發展必然帶動相關服務產業的增長,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離不開通信技術的大力支撐。
隨著通信產業鏈的深入調整,華東地區的上海、無錫、杭州等城市已經被列為云計算中心的試點城市。而蘇州也于2011年頒布了《蘇州市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計劃》,并確立了“軟體云計算”的戰略部署。各地市級政府都將涉及移動互聯網、云計算、4G的發展作為未來通信行業的重點產業支柱。移動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為本地的就業市場帶來繁榮。
從我院就業中心的調研可以發現,本地移動通信業務迅猛發展,蘇州及周邊地區對移動通信服務人才的需求旺盛。但高職高專院校傳統的人才培養能力分層模式、專業建設和培養方案,都不足以應對當今移動通訊行業迅猛發展的崗位需求。企業對人才需求量的急速膨脹,這對高職院校來說是很大的機遇,也是極大的挑戰。
三、就業崗位需求調查和“移動通信運營與服務”的專業建設方向
目前,相關移動通信專業的通訊電子、軟件技術等專業的建設在各大高校中已經很普遍。但培養目標普遍集中在軟件開發、通信技術和網絡安全等方面的專項技術應用,有些專業培養方案與當前迅猛發展的IT就業市場脫節,無法很好地適應變革中的移動通信產業鏈的崗位需求。教學模式單一、培養目標不清晰、理論與實踐脫節等現象造成就業市場缺口與企業人才難覓的尷尬局面。
研究本地相關的就業市場后,我院對各大電信運營商、設備商及各級服務分包商的需求進行調查。結果顯示,現今對人才的需求,必須使新型管理服務與先進的移動通信技術方案相結合,才能為現有移動互聯網的轉型和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基礎。我院進一步組織調研,特別是針對華東就業市場,與相關企業的管理層多次進行深入溝通。詳細規劃了相關的教學內容、培養方案和就業方向,經過相關市場的反饋和校方的多次修正后,經教委批準正式成立“移動通信運營與服務”專業。該專業采用“3+2矩陣”的教學模型,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并融入了當今前沿的通信技術知識,如下一代移動通信規劃、無線移動安全策略、云計算基礎知識和設備維護、移動增值業務開發等。同時,學生也能學習相關移動通信運營的管理知識和市場學等知識。專業建設以實踐教學為中心,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采用多種真實和模擬實訓,扎實地培養就業市場所需的實用型復合人才,以應對在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帶動下新型產業鏈帶來的技術和崗位需求的變革。
四、“移動通信運營與服務”的專業特色
1.以實踐教學為中心、“零公里”就業為導向,貫徹有效教學理念
“移動通信運營與服務”專業摒棄了傳統的教育能力分層模式,以“零公里”就業為主線來構建專業課程體系。通過課堂上的理論學習,以實踐教學為基礎,組織校內模擬業務實訓,并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情景化實踐。通過跨專業跨技能的聯合項目教學、綜合實訓課程和企業實習,有效填平了學生上崗前的能力溝壑。學校倡導“項目、教學的無界化”來貫徹“有效教學理念”,不僅使教學資源得以充分利用,還促進了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進而強化了師生的專業綜合能力。
2.根據市場需求進行專業教學改革,提升綜合能力
我院通過縝密分析,融入必要的前沿科技知識,對一些基礎類課程加以整合,克服了傳統專業分類和理論知識過多、不利于提高綜合能力培養的弊端。通過創建“教、學、做”一體化教學辦公室,模擬企業真實項目和流程的培訓,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以便增強學生在就業市場的競爭力,同時強化實踐性教學在高職高專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3.“雙證結合”,增強就業競爭力
我院實行雙證教學模式,即以“學歷證書+專業認證”雙證雙修為特色的新型教育模式。學生在完成規定課程的同時,還會接受專業化、標準化的職業技能教育。畢業后不僅可獲得相關專業的學歷認證,還能夠申請相關的職業資格或技能認證。突出職業發展的針對性,讓學生在就業市場具有鮮明的競爭優勢和發展潛力。
以上列舉了“移動通信運營與服務”專業的部分特色,都是經過反復實踐提煉出的專業建設要旨。我院一直秉持“為產業辦學”的思路,以研究行業發展為導向,以學生就業為前提,滿足未來國家發展和學生職業規劃的雙重目標。近幾年,移動通信行業將會從傳統的單一技術層面逐步轉型為全方位的IT運營服務管理,未來移動通信類企業所需的是具備技術、管理、服務等綜合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專業設置;應用型本科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5)05-0115-02
1 引言
在國家和各省關于地方高校轉型發展的要求的大環境下,計算機專業須結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以培養產業轉型升級的高層次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為目標,整合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已有的教學內容,面向計算機技術新興產業和現代化制造業,基于實際工作崗位開發課程體系,培養符合普通本科教育基本要求的應用技術型人才。在此前提下,需要對以往學術型、研究型的課程設置進行改革,探索適合應用型本科的計算機專業課程。
隨著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移動互聯軟件的需求呈井噴式的增長。[5]智能手機在2014年已占全球手機市場的98.9%,其中Android平臺占80.7%,IOS平臺占15.4%,windows phone平臺占2.8%。[4]而基于Android、IOS、Windows等平臺的其他智能設備如智能家居設備、智能穿戴設備能都將步入一個高速發展階段??紤]到各智能系統所占的市場份額,本文移動終端應用開發課程的設置主要以Android平臺為基礎。本專業在人才市場上可選就業崗位包括:Android軟件開發程序員,Android軟件測試員,移動互聯軟件售前/售后支持,Java開發程序員,JSP網站開發程序員,軟件測試員,網頁設計師,網站編輯,軟件銷售及維護等。
2 人才能力培養目標
通過對以上移動互聯軟件開發相關就業崗位的工作特點、工作任務進行走訪調查,進行知識結構的分析,選取能力培養目標如下:
1)較好的語言溝通能力,完成產品功能需求分析;
2)功能模塊設計能力,UI設計能力;
3)開發工具的熟練運用,代碼的規范編寫能力;
4)服務端軟件的配置、部署、運行、調試和維護能力;
5)軟件的部署、運行、調試和維護能力。
3 人才培養原則
根據以上的人才能力培養目標,歸納總結出計算機移動互聯網技術專業學生就業的職業、崗位(崗位群),同時深入生產一線,切實了解企(行)業需求,從而科學制定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和標準,規劃學生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合實際進行課程設置。
突出應用性、強調課程設置的針對性和應用性,堅持以能力培養為核心,加大課程內涵、重組和整合力度;更新教學內容,積極推進基于真實的互聯網軟件開發案例教學、真實任務教學的應用。
堅持校企(行)業合作,重視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與互聯網軟件開發企業深度合作,課程教學內容、實習實訓項目、課程考核等均來自企業。可由企業工程師直接授課或雙師授課,并將學生送入校外實習實訓基地進行頂崗實習。在實訓與實習中采用“準員工5R”實訓課程體系,即:真實的企業環境、真實的項目經理、真實的項目案例、真實的工作壓力、真實的就業機會。[2]
4 人才培養理論課程制定
移動互聯網技術專業人才培養在計算機專業原有的數據結構、數據庫、網絡基礎、操作系統基礎等知識的基礎上,再面向以下三個就業方向進行配置:
4.1移動終端應用開發
系統掌握Android系統開發技術需要以Java為語言基礎。
在相關的技術中首先要熟悉面向對象編程的思想:繼承,多態,重寫,覆蓋等;Java基礎中的IO編程,多線程,正則表達式,集合框架,MVC模式等也是學習的重點內容;而由于在Android系統的框架層當中,使用了大量的設計模式,如果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對于Android的理解就會大打折扣,因此需要重點學習Java編程的23種設計模式;而在實際的項目中還需掌握Java編碼規范、注釋規范和Eclipse插件代碼檢查工具CheckStyle、內存泄漏檢測工具memleak、內存分析工具MAT、代碼審查工具findbug等使用。
Android系統是一種以Linux為基礎的開放源碼操作系統,需要掌握相關Linux命令基礎。Linux學習的內容包括:Linux系統命令初步,svn和git工具的使用,Linux shell編程,Makefile規則,Linux開源工程等。
Android的開發知識包括:環境搭建、四大組件五大布局,widget常用組件的介紹,Android中的事件處理,系統菜單和上下文菜單的使用,UI框架中的Fragment、ViewPager、ActionBar等,xml和JSON的Android網絡編程,Android中的網絡請求,數據庫編程,handler異步消息的處理,DDMS的使用,自定義provider、binder的使用等。
綜上,職業能力課程有:Java語言,Java EE,Linux操作系統、Android基礎,Android平臺APP應用設計。
4.2服務端開發
服務端的開發和移動終端密不可分,目前大部分移動終端軟件都需要后臺的數據支持進行數據的存儲、更新等。
服務端開發技術首先需要用到網絡的相關基礎知識,如TCP/IP,HTTP協議與Socket協議知識等;其次是網絡操作系統Linux;還需要學習支持服務器端的開發的Java EE知識如 JDBC、web工程結構、Servlet、JSP、Struts、hibernate和Spring等;應用框架的學習;服務器數據后臺搭建MySQL及Oracle;Web頁面開發技術;數據庫對編程語言接口API相關知識。
綜上,職業能力課程有:數據庫應用,Linux操作系統,Java EE,網絡協議編程,SHH框架技術。
4.3互聯網軟件/游戲開發工程師
在目前的網絡軟件應用中,游戲應用依然是最熱門的下載類型,系統工具、社交和影音圖像類等應用依次居后。[1]
互聯網軟件/游戲開發需要的知識除計算機網絡、操作系統、Java語言、數據庫等外,還需要掌握HTML、CSS、JavaScript;熟悉常用開發框架SSH;熟練使用和配置tomcat等應用服務器,并需要熟練使用MySQL數據庫的操作及優化。
綜上,職業能力課程有:Java語言,Java EE,Linux操作系統,SHH框架技術,網絡協議編程,Android平臺APP應用設計。
5 實踐環節設置
應用型人才培養更需要重視實踐環節的教學,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加強學生動手能力,適當增加設計性、綜合性和研究探索性實驗。在實踐環節需要采用任務驅動教學的模式,增加學習過程控制和考核機制,建立學生學習反饋體系,以學生為本,以任務考核為主,增加學生實踐的主觀能動性,達到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實踐環節教學目標[3]。
實踐環節設置與目標如下表1所示:
6 總結
以上的專業培養方案采用了“3+1”培養模式:3年完成基本理論基本實踐的學習,1年進行綜合項目實習實訓及畢業設計,運用企業成熟的項目(或案例)分解于整個教學過程中,使學生真正掌握軟件開發的流程,通過最后一年的項目訓練使學生具備企業級軟件開發能力。
計算機移動互聯網專業的人才目前缺口很大,但很多崗位要求有至少一年工作經驗,如果想要培養應用型人才,讓學生直接從校園走向職場,則需要將專業標準與職業標準相結合,體現人才培養的“職業化”和“崗位化”;將教學內容與社會生產實際相結合,體現教學內容的“實戰化”;實踐教學課程設置、教學形式與內容、實踐平臺相結合,體現實踐教學的“系統化”,才能夠最終達到培養符合普通本科教育基本要求的應用技術型人才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任小芳,李錦儀,李波.移動互聯網及其業務發展淺析[J].通信世界,2012(5):36-39.
[2] 唐振明,徐建民,蔣唯游,等. 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校企合作中的實踐[J].計算機教育,2010(11):41-43.
[3] 白鳳娥,戴仁俊,陳鑒富,等.計算機類本科專業綜合實訓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 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 2013(6):131-134.
關鍵詞: 專業技術職稱; 網絡評審; 構想
中圖分類號: G251.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8631(2012)07-0057-02
一、白銀有色集團職稱評審工作概況
白銀有色集團目前職稱自主評審的范圍有工程技術專業副高級、工程技術中級、政工專業中級以及集團公司現有專業系列中符合評審要求的初級專業系列。
集團公司職稱評審工作嚴格按照國家職稱評審制度正常開展,在評審模式上進行了積極的嘗試與探索,在以衡量個人專業技能、業績成果為導向的前提下,采用評聘分開、量化考核的申報評審方式對申報人的資格、水平進行評判。經過不斷地改革與完善,有效地調動了專業技術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促進了學術繁榮,起到了吸引人才、盤活人才資源的積極作用。
職稱評審是一項內容繁瑣、程序復雜、任務繁重的工作。隨著集團公司“走出去”戰略和跨越式發展的需要,專業技術人才總量將呈大幅上升,職稱申報評審人數也將不斷增長,且因集團公司在國內外諸多分、子公司的成立,人數的增多尤其是地域的限制都對目前職稱評審的方式提出了考驗,材料申報、專業考試及論文答辯等環節已無法用傳統方式進行。首先,申報人員需提供申報表、評審表、推薦材料、信息錄入簡表等紙質材料,以及證書、科研項目證明、的原件及復印件,而這些紙質材料的分類整理及審核都需要做大量工作,如按專業學科、申報系列、申報級別分開整理;申報人基本條件及申報的相應論文、科研、業績等的審核確認;送審論文的整理送審等等。其次,專業不對口、學歷達不到要求的申報人員須參加專業考試,申報晉升高級職稱人員還須參加由專家評委組成的評議組組織的考評答辯,這對集團公司派駐在省外、國外工作的申報人員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難題,對集團公司下一步職稱評審工作提出了考驗。為化解矛盾,運用現代網絡技術手段,建立一套含申報、評審、管理于一體的網絡評審系統,使申報人通過網絡輕松完成申報、身份審核、專業考試、論文答辯等環節已是刻不容緩的工作任務。
二、Web 2.0概要
Web 2.0的概念最早是由O’Reilly媒體公司總裁兼CEO提姆奧萊理提出,是相對Web 1.0的新一類互聯網應用的統稱,是一次從核心內容到外部應用的革命。Web 2.0在模式上實現了由純粹的“讀”向“寫”、“單方面的接收”向“共同建設”的發展;對于Web用戶來說,能夠從被動地接收信息向主動創造信息轉變;從Web的構成單元上來看,是由靜態“網頁”向“發表實時信息”的發展;從使用的工具上來看,是由互聯網瀏覽器向各類瀏覽器、RSS閱讀器等內容發展;總之,Web2.0給人們帶來的是可讀可寫、參與性、互動性很強的互聯網世界。
三、評審系統與Web2.0結合的意義
以往,集團公司職稱評審要使用大量的人工,工作量大,申報、評審的及時性、準確性也不容易達到預想的標準,尤其是集團公司近幾年確立了“創新式規模經濟發展”的戰略思路,在國內、外已建成投產好幾個礦業公司,這些單位的員工職稱申報與評審工作靠原始的辦法根本不能達到時效性。在網絡日益發達的今天,開發一套基于Web2.0技術的集申報、評審、結果整理的職稱網絡評審系統,利用Web2.0的互動性強的特點,為充分展示申報人的條件,提高申報材料的審核效率、便于評委給予公正客觀評價提供一個平臺不失為一個好的解決辦法。
四、網絡評審系統構想
利用互聯網技術,突破集團公司各分、子公司分布廣、遠的限制,解決集團公司在省外、國外員工申報評審職稱時要提供一大堆紙質材料且必須在集團總部參加考試、答辯等的不方便因素,從而實現如何展現申報人的各方面條件,全面反映申報人的工作能力、業績水平,方便評審專家客觀公正的給予評判是系統功能的重點,因此在設計時必須考慮如何根據這些特點進行合理的架構。
(一)用戶分類和數據流程設計
評審系統以用戶為中心,用戶分類如圖1所示。
系統的基本數據流如圖2所示。
(二)申報、評審流程設計
1.申報人根據集團職稱評審年度規劃的時間要求,登錄申報系統后可以方便快捷的在系統內填寫職稱申報數據信息,包括各類評審用表,業績成果、論文論著,榮譽稱號等,各級管理員可按申報程序逐級處理申報數據,按申報類型核對整理上報數據,確定是否符合評審條件、是否參加專業考試等,條件及材料審核過程中的相關信息將及時反饋給申報人進行整改,最終完成申報材料的審核。
2.有專業考試要求的申報人將在規定的時間段在本單位專門的多媒體會議室登陸考試系統后統一參加對應自已專業、級別的考試,由系統評定考試成績并反饋給申報人。
3.經集團職改辦審核,對符合評審條件及有專業考試要求且成績合格的申報人將由管理員對其送審論文轉對應專業評委(2名)審閱并給出書面的論文鑒定結果等,申報工程技術高級職稱的還將通過多媒體系統和4-5名學術組專家面對面參加答辯,接受評委就其本專業領域的技術成果、發展方向等的質詢,同時查看發送的代表作以及申報人的其它論文科研情況,便于充分考察申報人的實際學術科研水平,最后在系統中給出答辯成績。
4.經集團職改辦審核,對論文鑒定及答辯成績合格的申報人,根據申報人級別、系列分別組織召開一定數量評委參加的評委會,由主任委員組織,和其他委員一起,通過多媒體系統,根據申報人專業技術成果、業績貢獻等,采取差額評審的辦法投票評審,評審結果經集團職改辦審核后經系統確認公布。
(三)特色服務設計
根據用戶類型的不同,用戶所進行的操作也不同,可對申報人增加特色服務設計。對于申報人來說,系統將提供全面的展示機會,在登錄系統后通過填寫各種類型的評審用表完成申報,并且可以選擇相應的個性化服務。
1.個人學術博客
在這里既可以撰寫表達和闡述個人的學術觀點的文章,也可以是對當前熱點問題,對本專業領域發展及方向的一些看法;既方便評審專家從學術科研角度方面評判申報人是否達到評審條件,也給專家提供了一個全面看待申報人條件的參考資料,同時申報人的業績成果和學術博客也可以接受監督加強交流,便于進一步端正學術風氣,提高學術水平。
2.定制服務
定制服務是為增加申報人對評審過程的了解,增強職稱評審工作的公正公開而設置的,申報人可以選擇定制系統服務消息,如:了解評審工作進度,材料審核進展以及材料審核反饋情況。
(四)數據庫服務
由于申報評審所涉及的表格類型比較多,數據量大,加上各種不同類型的用戶權限的問題,數據服務將是系統設計的另一個重點,數據服務將根據申報數據接收系統的要求對申報材料的相關數據進行整合、過濾、轉換、消除不一致性,提供必要的質量保證,比如數據一致性,安全,訪問控制和數據管理等。
結束語
網絡評審系統是簡化申報評審工作,突破集團公司地域限制、提高效率的一個改進方案,隨著集團公司“走出去”戰略及跨越式發展,來自國內、外各地職稱申報人數將不斷增加,申報、評審的工作壓力將越來越大,因此,網絡評審管理系統無疑是改進工作方法的一個重要舉措。
【關鍵詞】實踐教學;教學模式創新
根據教育部陽光高考信息平臺的數據公布,自2013年起每年我國財經類專業的畢業生高達10萬人以上,在這些匆匆走入職場的學生中,能夠達到就業市場需求的人數鳳毛麟角,剛剛畢業的學生受到高校傳統教學方法與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落差的影響,在就業的職位選擇上、薪資的待遇上、職業后續發展能力上處于劣勢。因此,我國高校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結合國外高校教育的先進經驗和本國的發展需求,不斷地改革教育方法,以期培養更加符合經濟發展的需要的實踐型人才。
一、當前實踐教學面臨的問題
(一)學生自我教育意識淡薄
隨著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每個家庭都愿意付出更多的精力和財力去培養孩子,但是應試教育的培養方式讓這些孩子參與社會實踐非常少,造成實踐能力薄弱,適應環境慢,其獨立生活能力、辨別是非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社會交往能力、自學能力等相對欠缺。而長期以來的應試教育,使得學生的綜合思維發展不足,判斷事物發展狀態的綜合能力欠缺,導致學生利用自己的專業理論知識解決專業領域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較低。實踐能力的缺失,使得畢業的學生不懂得職業規劃、不懂得協調工作與生活,缺乏c人交流和溝通的技巧。一直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學生如果不主動的去參加社會實踐,又得不到學校的合理引導,必然造成其工作后不能適應高強度工作節奏、不能迎接激烈競爭和挑戰,甚至生活和工作都無法有條理的安排。
(二)高校的實踐教學安排流于形式
隨著社會上的實踐能力需求的呼聲不斷提高,高校也逐漸的在原有的課時基礎上進行了改革,而改革的辦法通常是總課時不變,壓縮原有的理論課時,將課時讓給實踐課,導致的惡果就是為了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教師們不得不在課堂上采取填鴨式的方法拼命趕授課進度,幾乎無暇安排更多的模擬操作,有的甚至連教學計劃安排的模擬教學課時都難以完成。隨著科技的進步和高校辦學條件的改善,很多高校都建起了模擬實驗室,財經類專業通常會設置企業管理模擬實驗室、會計審計模擬實驗室、證券期貨投資模擬實驗室、銀行會計模擬實驗室等,并投入大量資金購置或與相應的軟件公司設計了模擬系列軟件,這是改善教學資源和條件的一大進步。高校的教學計劃中,專業課課時總量是有限的,因此建立系統的模擬實踐課程體系只能是“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大部分模擬教學的課時沒有保證,造成模擬實驗室長時間處于閑置狀態。教學計劃中的模擬教學也只是象征性地安排一點,一個學期一門課安排3次左右,加在一起不過4-6課時。這種表面化的模擬教學因為課時得不到保障,所以能解決的專業問題非常有限。
(三)高校教師知識結構參差不齊
大多的高校教師取得相應的學位后,就留在高校任教,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僅限于本專業的相關領域。這些教師沒有在真正的工作崗位工作經歷,缺少實踐經驗,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演示能力較弱,只是泛泛的對課程進行介紹。這樣的教師如果從事實踐課的講授,首先對實驗的軟件的后臺維護、數據準備、課中的軟件操作、課后的考核等基本技巧掌握就不足,更遑論對實踐課程的指導了。而有一些教師在社會中參加了實際崗位的鍛煉,具備較好的實踐能力,能夠熟練的使用實踐教學軟件,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較好,多媒體課件運用的熟練,上課會給學生大量的信息,增加了學生的課堂負擔,思維跟不上教師的講授進度。能夠把握好課堂節奏的教師,受到課時量和教學計劃的限制,無法系統的把實踐知識完整的教授給學生。更不要談理論與實踐結合,讓學生實現融會貫通。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是可以補充培養的,可惜在高校的職稱評價體系中,過于注重教師的理論研究,嚴重忽略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評價,甚至在職稱評價、工作量的評價過程中對實踐教學的老師有歧視性的評價。這些也是高校教師不愿意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更不愿主動的付出精力在實踐教學上的主要原因。
二、運用互聯網技術推動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
(一)與處于先進水平的實踐單位取得合作
這里所說的先進水平的實踐單位,是指內部管理制度相對完善,在同業中有較好的口碑,愿意與高校合作共贏,從而相互促進、相互發展的、處于發展上升期的企業。派送缺乏實踐經驗的教師在這樣的企業進行至少一年的實踐工作,至少負責一個項目或者多個項目的完整的具體操作。這樣,參與實踐的教師會對實際的工作有較為完整的認識,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消化,以達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功效。對于高校引進的各類財經類軟件,一定要重視軟件的開發、使用、后續升級,應與所購軟件的企業建立長期的合作與聯系,做好軟件購買前的充分調查,保證購買的軟件在同類軟件中的先進性,能夠對學生的實踐教學達到預期的效果。軟件購入之后,應號召本專業的教師積極地參加軟件的使用培訓,并對其學習效果進行考核。在軟件的使用過程中應指定專門的負責人,對軟件的維護、升級、數據整理、課前數據準備、課中控制、課后考核進行專業的打理。
(二)當前高校財經類實踐教學模式分析
目前,財經類專業的實踐教學模式,可以分為三種情況下的教學模式。
一是理論課所占比例相對較少的單一課程的實踐教學,這類的實踐教學可以由理論課教師獨立完成,操作技能難度不高,訓練的項目相對較少,課時要求不多,學生可通過相對機械的練習在短時間內掌握相關環節的實踐操作技能,例如點鈔、小鍵盤、珠算等等,這類課程可以整合到一起,利用較少的課時完成教學。
二是理論課比例較大,實踐教學作為輔助教學手段,這類教學要求學生在掌握一定的單一學科的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通過手工或教學軟件對該理論知識進行較為仿真的實踐體會,這類課程的實踐操作稍有難度,訓練項目視課程的需求不同數量不等,課時通常在6-15之間,學生可以通過完成教師預先設定的虛擬條件下的學習任務,達到掌握實踐技能的目的,例如基礎會計、成本會計、銀行會計、企業戰略管理、市場營銷、證券等等此類課程均是采用此種方法完成實踐教學。
三是設立專門的實踐課程,實踐教學是整體課程的主體,這類教學要求學生在系統的掌握了所學專業的主干課程的理論知識之后展開,通過手工或教學軟件對學生所掌握知識進行綜合性的實踐訓練,這類課程難度相對較高,訓練項目往往融合了多個課程的知識,課時通常在36-68之間,學生需要組隊完成教師預先設定的虛擬操作環境下的實踐任務,達到對本專業的知識理論聯系實踐、融會貫通的目的。這類課程難度相對較高,需要有專門的實踐教學教師進行指導,該教師需具備多個專業課程的綜合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對教師的要求比較高。例如會計綜合實訓、財務決策軟件實操、VRSE等這類課程此種方法完成實踐教學。
(三)建立系統的、科學的財經類實踐教學模式
上述的實踐教學模式是目前大多數財經類院校采用的教學方法,對學生掌握本專業的實踐操作技能是有很大幫助的,但是顯然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并沒有更好的引導,也不容易發現學生的知識缺陷,因此根據當前我國財經類專業發展的特點,應逐步探索開放的實踐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從所學專業中選擇感興趣的實踐專題,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創設相對真實的各類實驗情境,讓學生自主地探究、實踐、發展和體驗,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思維:實驗室在內容、時間、場所以及設備上沒有固定的形式。讓學生從“被動接受”實踐教學為“主動探索”實踐教學,從而督促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地思考,積極地參與。開放的實踐教學把學生放在實驗教學的主體地位上,教師僅起到指導和監測實驗過程的作用,使學生有獨立思考、自由發揮和自覺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培養創新意識與創造性思維。這種方法的難點在于如何進行量化考核,因為學生的實踐結果隨著不同情境的出現而千變萬化,沒有固定的考核標準,只有通過教師在實踐過程中的跟蹤觀察進行評價,因此要求學生必須綜合分析實驗結果書寫詳細的實踐報告,從而總結實踐經驗,獲得創新實踐的綜合性文獻,為其今后的專業發展打下基礎。
現在的高校都建立了局域網,大多數的專業也購買了足夠數量的模擬軟件,尤其是一些高仿真的軟件,例如用友公司的VBSE、網中網公司的財務決策軟件、大智慧軟件等等都是能夠面對財經類大多數的專業的軟件,這些軟件往往分為多個模塊或者多個專業角色,這樣就可以讓多個專業的學生共同的完成一個完整的企業管理流程作業實驗或商務實驗。這些平臺可以在局域網上完成,也可以在Internet完成,得到件開發者的實時指導。即便是寒暑假期間,學生依然可以在互聯網上使用這些軟件,盡管學生分散在不同的地域,教師依然可以在管理平臺上輕松的完成對整個實驗的環境設定、監控和管理。
基于以上的實踐教學的經驗,有很多的商業機構和高教的團體通過互聯網開展了實踐技能大賽,例如企業財務決策大賽、企業經營管理沙盤模擬大賽、物流技能大賽、廣告策劃大賽、創業大賽、市場營銷大賽等全國性、地方性大賽的開展,參賽選手可以直接在互聯網上參賽,足不出戶就能體驗最先進的實驗數據環境,把實踐教學改革的參與程度和交流深度進一步擴大和提升。財經類專業的實踐教學多以企業真實運營為背景,實踐技能大賽的選題要與企業共同設置,與職能崗位密切相關,如營銷策劃、廣告策劃、財務規劃、籌資、投資、廠房投建、人事規劃、生產經營、倉儲規劃、物流規劃、財務報稅等等,真實的企業生產經營任務使參賽選手參與企業的生產經營實踐工作,解決企業生產經營實踐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因此要求參賽選手具備一定的經營管理知識,能夠綜合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由于在不同的節點各隊選手的選擇不同,因此并不一定有統一的答案數據,而是依據選手的操作是否符合行業規范、經營效益高低等等進行成績的評價。
(四)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實習基地
高校建立校外實習基地,很少以校方的身份與企業談合作,通常是下屬的各個院系與企業商談,所以學生實習也是浮皮潦草,只是在崗位上進行觀摩,有的企業出于商業機密的需要,內部的一些運營數據并不能給學生看到。真正能夠在企業的實際崗位上親手操作的機會更是少之又少,達不到預期的實習目的。因此,最好的校外實習基地的聯合方式就是校方與企業一方建立合作,高校可以把企業的CFP聘為客座教授,指導學生的案例教學和模擬實踐教學,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快速融入校外實踐環境中。學校則免費為合作企業的員工提供定期或不定期進行培訓,甚至可以模仿海外實踐教學的經驗,嘗試著為企業定向培養人才,在校企之間建立互信的合作關系。學校如果能夠與企業合作,共同研究財經領域的課題,既滿足了教師科研需要,又滿足企業經營管理、產品研發的需要,同時也能部分或全部解決了科研經費問題,達到學校和企業雙贏的結果。通過校企的合作,讓教師能夠與實踐環境充分的融合,對本專業的前沿水平保持緊密的接觸,讓教師充分的參與到社會實踐,既能讓高校教師提高實踐能力,同時也能給企業的內部管理、產品研發提供更好的建議,雙方互惠互利。
關鍵詞:互聯網技術;服務業;轉型升級
當前是一個信息化和科技化高度發展的社會,人們的生產與生活離不開互聯網?,F代產業的升級和轉型依靠的主要動力就是互聯網在傳統產業中的滲透,這一轉型標志著傳統產業向著智慧化、數據化和信息化方向發展。
1互聯網技術創新促進服務業轉型升級的路徑
1.1消費服務的升級和轉型通過互聯網技術創新實現
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離不開消費的帶動。當今互聯網快速發展,這樣一來有助于傳統消費由之前局部單一的模式快速向全球化、多樣化的模式轉變。以下是消費服務升級和轉型的幾點重要表現。首先,促進服務消費偏好快速優化。消費者需要的產品信息能夠通過互聯網安全并且及時地獲得,雖然售賣者與消費者之間的信息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對稱,但是消費者的偏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優化。其次,服務消費成本得到有效節省?;ヂ摼W存在很多優勢,首先利用其購物的時間較為自由,另外購物的成本較少,能夠購買的商品種類較多,消費的成本也能夠得到有效降低。最后,服務消費市場得到有效開拓??偠灾斍盎ヂ摼W技術不斷創新,能夠更加便捷安全并且快速傳播有效信息,傳統的消費服務的一些缺陷能夠通過現代的平臺得到及時彌補,從而實現便捷化、專業化、個性化以及智能化。
1.2生產服務的升級和轉型通過互聯網技術創新實現
生產過程服務化通過一系列互聯網技術創新得以實現,諸如智能機器人、大數據以及云計算等,以下是生產服務升級和轉型通過互聯網技術創新得以實現的幾個重要方面。首先,智能化的產品研發過程可以通過互聯網技術來實現。對產品進行分析的相關數據的自動整理收集的過程可以通過互聯網技術來實現,同時產品性能的相關參數也可以根據消費者的偏好進行及時的修改,從而使產品的研發和設計更加符合相關政策標準和用戶的需求。其次,智能化管理的產品生產過程可以通過互聯網技術來實現。產品的相關信息可以通過無線傳感器及時獲取,同時還可以根據相關數據的隨時更替及時調控系統,從而保證健康安全的產品生產過程。再者,智能化監控產品的流通過程可以通過互聯網技術來實現。通過互聯網技術,能夠可視化調控產品的質量信息和生產流通過程,從而實現遠程連鎖智能化銷售大規模多種類的產品。
1.3公共服務的升級和轉型通過互聯網技術創新實現
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以及城市化現象較為嚴重,隨之而來的便是嚴重的基本公共服務的嚴重缺失和不足,諸如養老、醫療、教育等。利用互聯網創新技術,可以有效提高公共服務資源配置的效率,從而實現公共服務的快速轉型和升級。首先,不同區域的公共服務的需求偏好可以通過互聯網技術進行有效分析。通過網上調查問卷的方式及時收集不同區域的消費偏好以及公共服務的需求,從而均等化配置基本公共服務。其次,智能化、個性化的供給公共服務可以通過互聯網技術來實現。監控、傳遞并交換公共服務消費信息可以通過現代互聯網通信技術來實現,同時智能化供給公共服務信息也可以通過互聯網技術來實現。消費者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及時評價公共服務的質量,為相關政府部門提供更加合適的公共服務提供有效參考,從而使公共服務的資源配置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2互聯網技術創新促進服務業轉型升級的對策
2.1傳統服務企業應積極引入“互聯網+”新元素,全面迎合互聯網技術創新
傳統服務業與互聯網技術在“互聯網+”背景之下進行了深度的融合,進而促進了新經濟模式的產生,服務資源的配置效率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對于服務企業來說,應及時積極地應用互聯網技術,只有這樣才能夠深度融合互聯網技術與傳統服務業,進而促進現代服務互聯網消費平臺的建立,從而進一步促進分享經濟的快速發展。在互聯網發展過程中,信息技術是核心,服務企業應及時加強信息技術的業務培訓工作,諸如數據處理、軟件、信息等,同時還要注意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型人才的培訓和引進,從而促進傳統服務內容與企業自身信息技術的進一步融合。隨著平臺經濟和分享經濟的快速發展,對于服務企業來說應不斷提升自身全面融合信息技術的能力,從而快速構建滿足市場需求和具有行業特征的經濟平臺,進而促進平臺的品牌效應進一步擴大。對于傳統服務業企業來說,應重視“互聯網+”新元素的及時引入。傳統服務業包括養老、醫療、住宿、餐飲、流通以及商貿等應積極嘗試分享經濟新模式,它全面融合了服務、營銷和管理,可以大幅度提升企業自身的服務效率。有效利用互聯網技術有助于特色應用軟件的開發,從而促進特色專業分享經濟平臺的建立。除此之外,還有助于現貨交易電子商務平臺的建立,進而有助于傳統服務業升級轉型。
2.2政府應逐步完善保障機制以促進互聯網技術創新與分享模式應用
上層建筑推動和保障各類事物的正常、有序發展,互聯網作為一項重要技術,首先就需要通過制度和政策加以引導和給予支持,這樣才能實現技術進步和革新。例如,在2015年底提出要想實現技術的發展和創新就要認識到互聯網的重要性和關鍵地位,強力支持微型和小型企業,在服務范圍之內和制度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提供給用戶所需的各種服務,這不僅是革新技術,更是變革移動數字網絡通信技術的嘗試,歸根結底,就是需要政府出臺相應政策推動數字信息技術的發展,這樣做的附加價值就是保證衍生值的出現,造成利益邊際化和最大化,保證新常態經濟的飛躍式發展。首先,全面融合科技、服務、金融于一體的生態鏈的構建離不開政府的支持,政府應全面支持分享經濟平臺型企業的信貸和互聯網企業。其次,重視轉型升級中小服務企業以及傳統服務行業的相關公共服務云平臺的建立,全面集資,從而設立互聯網技術人才創新創業所需要的基金,進而促進創新創業平臺的建立。最后,加快創新型企業集群以及“互聯網+”服務業創新區的構建,我國要全面發揮大國服務業具備的優勢,進而進一步打造互聯網創新經濟帶。另外,還要重視智能服務業創新區的打造,重視包括移動互聯網服務以及電子商務在內的新業態的改造。
3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社會發展速度不斷提升,互聯網代替了傳統的信息運營產業,并在短期內形成發展新模式,這樣保障了信息時展的速度,服務業等產業面臨轉型升級,互聯網技術成為服務業不斷創新、進步的動力,只有不斷創新、持續創新,才能確保我國服務行業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陳麗麗.移動通信與互聯網的融合技術分析[J].科技傳播,2016,8(10):91-92.
[2]劉唯.“互聯網+”時代中國產業轉型升級的路徑研究[J].工業經濟論壇,2016,3(4):380-388.
關鍵詞 互聯網視角 軟件技術專業 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z.2016.07.035
當今,在云計算方式發展下,大數據在各領域得到應用,移動計算方式滲透各個領域,在生產、學習等方面發生了改變。移動互聯網思維在各個領域得到應用和發展。職業教育也要與時俱進。而軟件技術專業教學是圍繞現代IT技術而進行的。將互聯網思維應用到軟件技術專業的實踐教學環節成為關鍵。
1高職軟件技術專業教學面臨的問題
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與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不協調,出現企業找不到所需人才而院校學生找不到工作的現象。這是目前各職業院校的教學現狀決定的,總結如下:一是教學模式不明確、教學目標不清晰。院校的領導者、教學的管理者、教師等人員在教學理念上落后于經濟的發展,特別在移動互聯網領域的發展了解甚少,更沒有深入思考,而軟件技術的教學的改革、教學模式的創新必須符合當今社會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要求,在軟件技術專業教學中,改變思維與創新教學模式。二是校企合作模式上深度不過、合作內容上吻合度不強、企業支持力度上不足。缺乏院校與企業、行業一體化的機制。多年來,強調經濟社會發展是職業教學風向標。但由于思想認識、教師教學能力、現實因素問題等,使得企業與院校合作廣而不深。三是在教學改革、教師能力提升、學生實訓實習都需要一定的投入,而高等職業院校經費投入不足。特別在經濟欠發達地區,高等職業院校只能依靠自身實力,導致教學經費不足以支撐教學改革與創新。
2實踐教學體系構建指導原則
一是企業崗位技能對接教學內容、企業生產培訓對接教學形式。軟件企業和軟件行業的深度融合,使社會經濟發展與軟件技術實踐教學體系是一個實時動態的映射系統。與此同時,企業、行業、院校共同搭建實踐教學體系平臺,整合企業應用資源,使學生在實訓中獲得軟件設計、開發、軟件營銷等創新實踐能力。二是軟件技術專業培養人才目標上以培訓軟件設計與開發人員為主線,兼顧軟件營銷、軟件維護。使得學生一專多能,有必要將移動互聯網思維貫穿到實踐教學體系中。
學生和學校的關系是互聯網思維下軟件技術實踐教學體系核心。教學情境中由學生參與到主導轉變。學生由參與者轉變為創造者?;ヂ摼W思維下軟件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用戶群,由學生、企業組成,理清用戶的需求、抓住用戶的要求、體現用戶的目標是實踐教學體系的前期基礎工作。
3構建軟件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3.1實踐教學目標體系
企業和學生是教學目標的主要構成要件,實踐教學與企業崗位工作內容統一,以實踐教學主為教學目標。首先明確軟件企業的崗位情況,用互聯網思維的視角理清崗位的工作流程和內容,提煉總結崗位職責和要求。其次人才培養目標制定者是由企業技術骨干、行業專家、教學單位組成的專業委員會,最后人才培養目標應從基本能力、專業技術能力、發展潛力和綜合素質的視角出發,從而構建多維度的新型實踐教學體系。
3.2構建實踐教學內容體系
在以互聯網思維視角下,以企業崗位工作內容是實踐教學內容、職業標準是教學標準的原則,充分考慮學生的基礎素質和教學條件,構建實踐教學內容。首先對實踐教學的目標內容進行模塊化分解。其次對實踐教學內容在互聯網思維視角下進行層次性建構。最后將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貫穿到教學內容中。按能力模塊劃分如下:
(1)專業基礎知識實踐模塊。該模塊體現反映企業基本能力要求、職業標準、人文素質要求。參照企業員工培訓內容,構建層次性的項目。而軟件技術專業在此模塊應體現基礎編程能力、算法分析能力和設計表達能力。本模塊的教學實踐中以崗位情境模擬、學生主導、教師引導進行。
(2)專業實踐模塊。本模塊是專業核心課程的關鍵,劃為對個課程群,將多課程有機聯系在一起。構建企業中已開發的項目。按照軟件開發模式B/S劃分,有軟件服務器前端課程群和服務器后端課程群。通過項目實踐,使學生熟悉軟件開發流程,同時使學生在團隊中協作能力提升、在在開發中技術文檔閱讀與編寫得到訓練、創新意識得到激發。
(3)綜合學習應用實踐模塊。以互聯網為平臺、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利用互聯網資源的優勢,學生應做到:一是快速迭代是互聯網的核心,學生應善于發現互聯網中新技術、新產品、新設計,注重用戶的需求把握。二是鍛煉學生的互聯網應用能力,通過以自媒體為平臺,對軟件產品進行推廣與營銷。三是在互聯網平臺上運用流行先進的軟件設計工具進行軟件產品設計的學習,鍛煉前言的軟件開發與設計的能力。四是熟悉互聯網思維與習慣,分析市場、了解客戶心理,并形成知識的能力。五是在以學生為中心,通過線上與線下資源進行同步實踐操作。
(4)實習應用模塊。主要使學生在職業能力、崗位能力、學習能力等方面的提升。在專業上提升學生軟件產品開發設計能力、精通編程技術和算法、熟悉軟件的測試流程,學習軟件產品營銷和后期維護等相關知識。
3.3建立實踐教學課程體系
在軟件工程角度思想指導下,軟件產品開發過程貫穿到實踐教學體系中。從流行軟件開發技術出發,把前端、后器端的相關課程組成主類課程群模塊,從產品和市場角度出發,互聯網技術下的產品設計和市場相關課程組成次類課程群模塊。構建融合多方向綜合應用項目。以校中廠、廠中校為依托,將生產項目引入實訓中;在互聯網視角下進行統一規劃與課程設計。課程體系如表1。本實踐體系中,具有獨特的創新課程:
“APP軟件產品設計開發項目”課程,依據共享企業項目資源、技術資源為原則,以企業技術骨干與專業教師在技術方法、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融合學習為手段。以達到企業軟件產品開發與學校教學實踐同步為效果。訓練學生技術開發能力。
“軟件產品O2O實訓”課程,本課程以互聯網思維為線索,從需求、軟件設計、編碼、運行維護、市場等環節的實踐項目。在實訓中心統一管理下,以軟件企業為主、教學單位為輔進行教學實踐。
“軟件產品一體化開發項目”課程,學生參與軟件企業生產,從用戶的需求提出,問題解決、項目的規劃設計、項目的實施、項目的管理、項目的營銷與推廣、后期維護與升級、以真實市場化的項目進行訓練學習。
3.4實踐教學管理體系
第一步以市場為導向、以校企共建為平臺,制定實踐教學內容。合理編制實踐教學計劃、制定實踐課程標準、細化教學考核、把控實踐教學質量。第二步制定個性化的實踐教學制度,使實踐教學各環節順利開展得以保證。第三步明確實踐教學個部門管理職責,院實訓中心為主管機構。職責為宏觀統一管理調度、細化與落實制度,教學單位和企業職責為組織、實施和運行實踐教學。
3.5實踐教學保障體系
實踐教學保障體系是實踐教學效果的基礎和保障,是實踐教學效果的影響因素之一。實踐教學保障體系主要元素有:實踐教學師資、校內外實習基地、實踐教學經費等。以“企業技術骨干是教師、教師是企業技術骨干”為原則,進行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以“廠中校、校中廠”為原則,進行實訓基地及校企合作實驗室建設,以保證實踐教學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