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1 10:10:42
序論:在您撰寫大學生禮儀的現狀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禮儀是一個人“修身養性持家立業治國平天下”的基礎,公共禮儀素養的高低能反映國民的素質,反映民族的品德,反映國家的形象。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但現實狀況卻令人堪憂,在大學校園內,許多不文明,甚至粗俗鄙夷的東西都被當做了“新潮”、“流行”進入了大學生的生活中,嚴重損害了大學生的形象,成為大學生進行社會交流的障礙。規范大學生的言談舉止,矯正粗俗、丑陋行為,已經成為培養大學生良好形象、優雅氣質的必修課,應當引起教育工作者和大學生的普遍重視和關注。
1 當代大學生的公共禮儀的現狀
隨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斷的改革和深入,大學生禮儀教育的發展在不斷提高,但部分大學生表現出的行為仍與其身份極不相符。學生身在高校校園內,低俗鄙陋的作風污染了這片凈土,這些不良風氣不得不引起大學生自身和教育工作者的廣泛關注。為此,我們設計了1000份關于大學生公共禮儀的調查問卷在我院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公共禮儀現狀不容樂觀。
隨意地走進高校課堂,會看到部分學生破壞課堂秩序的現象,例如曠課、遲到、早退;公然在教室內吃東西,甚至睡覺;玩手機、自帶筆記本電腦玩游戲看電影等等,打擾別人的正常學習和工作,既浪費了自己的時間,也侵犯了其他同學學習的權利,引起他人的反感。
除了教室,圖書館和自習教室也是學生經常出入的學習場所,大聲喧嘩、接打手機、損壞書籍和公共財物的現象屢見不鮮,把公共學習的場所如入無人之境,作為社會高素質的群體,不得不令人對這樣的現狀十分無奈。
漫步校園,經常會看到道路上亂扔的果皮紙屑、隨口吐的痰漬及口香糖塊;經常會聽到脫口而出的臟話;經常會看到大學生情侶過分親密的舉動……校園作為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地方,部分大學生并沒有想到要去保護好,許多人的這些行為給學弟學妹做了不良的示范,使這種惡風得以傳播。在大學校園中還常常看到這樣一種現象,一些同學看到老師低頭就走,只字不語,要不就是背地里直呼其名,缺乏對老師起碼的尊重,十年寒窗苦讀,卻不如小學生般禮貌,北宋理學家程頤對老師就有這樣的認知:“學者必求師,從師不可不謹也”。現在大學校園里輕視老師的現象,著實是件怪事。
每個校園似乎都存在著“情人坡”這樣的地方,有些在偏僻的角落,有些在操場周圍,但每到夜晚都會吸引來成雙成對的情侶。大學期間,感情懵懂,正常的戀愛無可厚非,但一些情侶在公共場合絲毫不顧及他人感受,舉止不當,缺少了朦朧的美感,更重要的是損壞了大學生的形象。
大學生出入公共場合,衣著暴露、奇裝異服,引人側目,但他們往往把這些當作時尚;更令人不解的是,有的同學把違反校紀校規當作個性,考試作弊當作吸引目光的方式……在標榜“個性張揚”的年齡段,做出常人無法理解的事,反應出部分大學生價值觀的扭曲。
不可否認,我們的大學校園中存在著許多的不文明現象,清華大學前校長梅貽琦有句名言:“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相比較于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不僅僅在于年齡的增長,學問的提升,更應當是個人素質的跨越?,F在社會大環境的魚龍混雜,大學生的價值觀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社會上彌漫的拜金主義、拼爹思想等愈演愈烈,部分大學生在這種不良思想的侵蝕下,逐步走上錯誤的道路,變成了金錢至上,缺乏情感的“新興人類”。社會的進步發展難免存在影響青年發展的毒瘤,過度的媒體宣傳使得社會風氣貼合了這些不良信息,大學生作為社會中的特殊群體,惡性循環,既是受害者,也成為信息的傳播者。
2 大學生缺乏公共禮儀素養的原因分析
2.1 大學生自我約束能力弱
隨著大學的擴招,大學生的人數在大量增長,大學生的素質也是良莠不齊。大多數人盡管已經成年,但心智仍然不成熟,具有單純、沖動、遇事缺乏思考的特征。通過高考的精心挑選,步入了大學校園,在無數老師嘔心瀝血的教育下成為一名大學生,其間付出的汗水與心血毋庸置疑,但高智商的背后卻凸顯出許多不符形象的表現,例如:拖鞋、背心公然進出公共場所;食堂插隊打飯;衛生間的墻壁上的污言穢語;情侶公共場合擁抱親吻;圖書館書籍亂涂亂畫,任意損壞等,見微知著,這些行為與其接受的高等教育嚴重不相稱,大學生受教育的程度和行為表現存在巨大反差,“高智商,低素質”的產生著實令人痛心,但這不是大學生是非不明,而是自我放縱,律己不嚴導致的。
2.2 家庭公共禮儀教育的缺失
由于改革開放以來普遍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在校的大學生多數為家庭的獨生子女,奉之為“掌上明珠”、“小皇帝”,存在著溺愛的現象,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缺乏自理的能力,相對于多子女家庭,缺少了分享、禮讓的美德,這成為大學生的普遍現象。更有甚者,對父母拳打腳踢,侮辱謾罵,這不僅僅是自我約束力差、家庭教育的缺失,也是社會關注力度不夠造成的。父母過度的縱容嬌慣了孩子的心性,只關注子女物質上的滿足,缺乏性格的培養,過分關注子女的學習成績,忽視了子女的禮儀教育,本末倒置,錯失家庭教育的好機會。高考過后,學生背井離鄉,遠離家庭,逃離了父母的管束,資金供給使孩子衣食無憂,便更加肆無忌憚,當接觸了社會上的錯誤信息,在心智不成熟的狀況下,無法抵擋住“糖衣炮彈”的誘惑,極其容易誤入歧途,給社會造成麻煩,由此可見,良好的家教對學生長遠發展具有深遠影響。
2.3 學校基礎教育對學生禮儀素養的忽視
我國的基礎教育普遍追求升學率,中小學校通過考試提升學生成績,教師將精力投入到文化教學中,對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僅僅局限于少數課時,忽視學生的素質發展,學生對這些課也興趣乏味。典型的“應試教育”更是壓縮了學生的課余時間,題海無涯,素質教育只能作為口號喊喊而已,延誤了學生素質教育的最佳時期。這樣的現象,應當引起教育工作者和學生自我深刻的反思。
俗話說:“大學是學生的第二個故鄉?!贝髮W教育不知不覺中向著“成才比成人更重要”的方向發展,給學生灌輸著“專業知識的學習是主要任務,其他活動都是次要”的觀點,有失主次,錯誤地認為文明禮儀都是小事、瑣事,不足掛齒,恰恰是這些事,反映出一個學生,一個家庭乃至于一個國家的基本素質,改變著社會的風氣。走入大學后,無數學子把時間花在考四六級、考各類專業證書、考研等目標上,滿足于學期考試成績的及格,忽視了對禮儀修養的培養。學生的主流思想有所偏頗,使得整體的方向都會發生錯誤。
2.4 社會不良思想的負面影響
進入20世紀,傳統的價值觀被打破,高效率、高回報的思想被廣泛接受,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科技迅猛發展,互聯網、電視、電話已然成為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東西,人們的聯系愈加貼近,交往愈加便捷的同時,許多糟粕文化侵襲迅速,西方社會的功利思想也傳入中國,媒介的傳遞既方便了人們交流,也給這些不良文化提供了渠道,在大學校園里泛濫。大學生作為年輕的一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伴隨著糟粕文化的信息,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了這一群體,扭曲了學生的思維,對社會逐漸淡漠,做出來許多阻礙社會發展的行為。
總之,儀表整潔,舉止端莊,談吐文雅,是大學生應當樹立的模范形象。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除了學好專業知識,使之個人立足社會的基礎,還要培養和提升在人際交往中的公共禮儀素養,內在道德修養和外在禮儀素質直接關系到大學生成長與成才。即將進入社會,在這個復雜環境中生存,我們應該做到謙虛坦誠,自尊自愛,溫潤如玉,謹言慎行,做一個優秀的大學生,做一個時代的楷模。
參考文獻:
[1]金正昆.《大學生禮儀》,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5月1日.
[2]陸寧.高職學生禮儀失范現象心理成因研究[J].北京教育(德育),2011(05).
[3]陶穎.中職公關禮儀教學的體會[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1(09).
基金項目:
關鍵詞:大學生 禮儀教育 現狀及策略
早在兩千五百多年前,孔圣人就教育弟子:“不學禮,無以立”。荀子也曾說:“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倍Y儀是人們在社會交們中對他人表示尊重與友好的行為規范和處世原則;是人們在社會交們中受風俗習慣、歷史傳統等因素的影響而形成的,既為人們所認同,又為人們所遵守,以建立和諧關系為目的的各種行為準則或規范。
一、大學生禮儀教育的必要性
1.規范的禮儀在大學生自身發展中具有重要意義
禮儀是一個大學生內在道德素養的外在表現。首先,禮儀能幫助大學生增強自信。規范的禮儀會在日常生活中得以表現,謙恭禮讓、文明禮貌等都有助于大學生形成健康良好的人際關系,以此增強大學生的自信心。其次,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代社會,良好的禮儀教育可以讓大學生脫穎而出,在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此外,禮儀還能夠增強大學生的文明素養,收益終身。
2.大學生的禮儀教育是高校和社會的需要
高校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高等學府,其環境將直接影響在校大學生各方面的發展。良好到位的禮儀教育不僅能讓大學生在完成學業,提高專業知識能力的同時加強道德修養,還能營造文明,和諧的校園環境,更加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形成良性循環。同時,大學生是即將成為社會生產力的主力軍的群體,主力軍的戰斗力決定了社會的戰斗力、民族的戰斗力。因此,大學生的禮儀教育將大大促進文明社會的建設。
二、當前大學生禮儀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大學生禮儀知識的缺乏
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大多數學?!爸刂獣p達禮”,學生在接受知識教育時丟失了禮儀教育。目前,大部分學生沒有接受過正式的禮儀教育,更不能系統地了解和掌握禮儀的基本知識。其次,由于現在的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在家庭中往往把握著“決策”大權,父母的過分溺愛導致了他們事事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謙恭禮讓,基本禮儀缺失。
2.部分大學生不接受禮儀教育,認為是作秀,視我行我素為個性
部分大學生認為所謂的禮儀等同于古板、約束,過分主張自由和個性。他們視禮儀為作秀,視我行我素為個性。殊不知所有的自由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約束之上,所有的個性都需要理性地表達。規范的禮儀是一個大學生文明素養的體現,是內心倫理道德的表達。
3.大學生行禮不能持久,常常半途而廢
很多大學生既掌握了比較豐富的禮儀基本知識,又有較強的實踐意識,但在行禮過 程中常常不能持之以恒,容易半途而廢。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這些大學生沒有從根本上認識禮儀,沒有掌握禮儀的內涵。遵從禮儀規范,以禮處世,以禮待人是一個社會公民個體的思想覺悟、道德修養和文化教養水平的綜合表現。[1]
三、大學生禮儀教育的對策分析
1.加大宣傳,營造高校禮儀氛圍
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高校應通過海報、標語、社團活動等途徑,加大宣傳,營造濃厚的禮儀氣氛,讓學生們樂于學習相關知識,變被動為主動。使大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掌握禮儀知識,而并非強制性的措施,要使禮儀知識和禮儀規范在大學生中得到內化,使大學生由內而外地表現出規范的禮儀。
2.打造過硬的師資隊伍,開設禮儀教學班
要想學生在禮儀方面有所成就,就必須有正確的引導和教育。為此,高校應從轉換觀念入手,加強師資培訓,重點是建設一支能夠適應現代禮儀教學和研究的師資隊伍。高校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同時還應是學生精神和人格力量的表率。這就要求教師通過禮儀理論學習,同時結合實踐鍛煉,不斷提高禮儀教學和研究水平。[2]總而言之,高校應該打造一支過硬的師資隊伍,開設禮儀教學班,使學生系統全面地學習禮儀知識。
3.發揮高校特有的優勢,組織各類實踐活動,讓大學生在實踐中體會禮儀
所謂熟能生巧,要讓學生將所學的禮儀知識靈 活運用到實踐中。校園內可有禮儀競賽,選拔禮儀小姐,學長學姐手把手教禮儀等活動,讓學生也有當“老師”,教授禮儀知識的體驗。校園外,學??山M織學生到禮儀培訓機構實習,或作為一種志愿者活動,到相關部門擔任能夠鍛煉禮儀能力的職務等。這些實踐活動都將讓學生體會到禮儀的重要性,發現自身的不足,從而有針對性地提高自己在禮儀方面的能力。
總結
禮儀不應流于形式,更不應止于技巧。禮儀教育的目的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 禮儀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將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現實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禮儀行為習慣。從個人修養的角度來看,禮儀是一個人內在修養與素質外在表現的統一,只停留在形式和技巧,缺乏內在體驗和感悟的禮儀將永遠不能成就有內涵修養的現代大學生。通過高校禮儀教育的努力,我相信當代大學生一定能夠深刻理解和掌握禮儀的內涵并且遵守基本的 禮儀規范,不斷提高自我的道德修養,塑造自身良好的個人形象,成為一個受人歡迎和敬重的人。
參考文獻:
關鍵詞:思想道德;禮儀教育;發展現狀;原因分析德育教育是禮儀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當代大學生開展道德禮儀教育是弘揚傳統美德的需要,也是加強高校素質教育的需要,更是大學生自身素質提升的需要。當前在大多數高校開展的道德禮儀教育課程,授課內容基本停留在培養學生樹立人生觀、價值觀的理論層面,忽略了反映道德意識和道德活動最直接的表現形式――禮儀教育,從而造成了大學生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方面的缺失。
2012年4―6月,筆者就河南省部分高校道德教育和大學生禮儀修養現狀進行了調查。調查主要采用問卷調查與座談交流兩種方式:共在6所高校發放調查問卷200份,回收問卷194份,有效問卷186份,有效回收率達93%;并與15名高校教師和50名學生進行了座談。通過調查,發現在當今日益寬松的成長環境下,大學生的個人主義和自我意識畸形膨脹,各種不文明的行為日漸增多,可以說,當代大學生的道德禮儀狀況令人擔憂,其道德問題必須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
1大學生關于道德禮儀教育的認識
在問卷調查中,85.8%的學生認同在大學開設禮儀類課程,而71.8%的學生認為自己在禮儀素養方面需要加強,僅9.8%的學生認為禮儀知識不重要。在座談交流中,有16年教齡的高校教師張某在提到當今大學生禮儀修養時深有感觸:“現在的大學生禮儀修養日益淡薄,常有學生見到老師裝作視而不見的情況。”面臨畢業的2009級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譚某在談到自己的求職經歷時這樣說:“細節決定成敗,在即將走入社會時才體會到了這一點!禮儀素養很重要,我前幾次的求職失敗就自己得禮儀表現有一定關系?!睂嶋H求職過程中,確實有不少學生因為欠缺相關禮儀知識而錯失良機??梢?,在就業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禮儀素養在求職競爭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大學生普遍認同禮儀教育,大多能認識到自身在此方面的不足,希望改進和提高。
2當代高校道德禮儀教育的現狀
目前,不少高校開設了道德禮儀教育課程,但是課程內容主要側重于政治思想教育而忽視了基本道德行為規范,生活細節和行為習慣存在不足,缺乏清晰的自我評價與自我規范。于是,學生們就很難把社會道德規范轉化為個人道德行為,尤其在基礎文明方面的問題日益突出。例如,屢禁不絕的課桌文學;低級下流的口頭禪;不會尊重他人;甚至將無視校規校級的行為視為有個性??梢哉f,當代大學生中這種受教育沒教養、有知識沒文化的現象,將直接影響到當前高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已經引起了許多有識之士的關注。盡管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很多,但與當前高校的德育過空過泛、效果不佳有著必然關系。在問卷調查中,50.5%的學生表示曾因為自己禮儀上的不周而造成過不好的情況,40.3%的學生曾在舉止禮儀上被別人提出過批評,65.6%的學生認為當代大學生在交際過程中禮儀方面總體不樂觀,希望得到指點并加以改進。筆者從中發現了當前高校禮儀教育存在的薄弱環節。如關于促進高校學生提高禮儀素養方面的研究很欠缺,具體到操作層面就出現很多不易解決的問題,可以說,尚未形成有效的禮儀教育體系。
3大學生道德禮儀缺失的原因分析
在前期問卷調查中,可以看出禮儀素養的重要性已經被大學生普遍認識。但是,種種數據都指向了一個事實:當前高校禮儀教育的現狀不容樂觀,大學生道德禮儀素養的總體水平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3.1社會體制的變革和多元文化的沖擊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轉變,價值主體和價值觀念趨于多元化,傳統的價值觀念受到強烈的沖擊。首先,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對大學生的思想意識帶來強有力的沖擊。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市場競爭機制的強化,社會對個人的專業能力的肯定急速增強,致使大學生僅重視個人專業能力的提升,而忽視了禮儀道德的重要性。其次,社會更加強調人性的發展,尤其是后現代主義思想的沖擊,使學生以自我為中心,更多地注重個性發展,從而忽視或漠視禮儀道德的規范性。第三,社會是一個復雜多變的綜合體,在多元化的價值觀、社會思潮和政治制度的影響下,大學生們思想活躍、參與意識強,過度追求自由,致使組織紀律觀念淡化。大學時期的學生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社會上一些不良思潮對他們極易產生負面影響,信仰危機、道德滑坡等問題隨之而來,從而忽視了道德素質和禮儀規范的重要作用,甚至將正常、高尚的禮儀規范視為虛偽造作、溜須拍馬的表現,并對之產生一定的抵觸心理。
3.2家庭道德禮儀教育的缺位
文明行為和良好習慣的教育卻應該是從小開始,而且這種行為習慣一旦成形就很難再予改變。家庭教育是一個長期連續的過程,大學階段的家庭教育是以往教育的延續,其特殊性主要體現在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內容大多是配合學校、社會對大學生進行綜合素質教育。然而,長期以來多數家長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往往只重視應試教育和智力教育,過于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升學及就業,忽略了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此外,有的家長自身不注意禮儀和生活習慣,沒有給孩子樹好標桿和做好榜樣,致使禮儀的啟蒙教育失去了內在根基。在家庭教育的方式方面,部分家長過多的采用了簡單、粗暴的教養方式,忽視了人際交往能力的教育和綜合素質的培養,這種單一教育模式只是將大學生的精力集中在慵懶的校園生活和簡單的書本理論層面上,削弱了他們應對社會的能力。于是,相當多的應屆畢業生一旦離開父母和大學校園,踏入社會之后就有很多不適應,主要表現在:不知如何與人溝通、如何與他人合作、如何面對挑戰和經受挫折,從而會出現茫然、恐慌、逃避等心理問題。
3.3高校傳統道德教育內容與禮儀教育的脫節
當前,我國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這是非常高的教育層面,對學生來說是遠大的理想和目標;而作為道德禮儀教育來講,目的只是直觀反映道德意識和禮儀活動的簡單表現形式,也許只是一個禮貌的動作或一句“謝謝你”,所以當前高校教育出發點與道德禮儀教育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也可說,正是這樣一種學生思想道德教育邏輯上的斷層,也反映出當前高校在人才培養目標、專業課程設置、培養方式方法等方面存在著同社會需求的脫節。
關鍵詞:“90后”大學生;禮儀修養;專業培訓;校園氛圍
作為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中國非常重視禮儀。而大學生作為國家的未來,是中國古老文明的傳承者與繼承人,而且在以后的發展中還要將中國的古老文明傳向海外,因此“90后”大學生的責任非常重大。
一、“90后”大學生禮儀修養的現狀分析
當前通過對“90后”大學生禮儀修養的調研,發現大學生的禮儀修養程度不容樂觀。盡管絕大部分大學生的行為舉止比較規范,但是他們對于自身禮儀修養的滿意程度較低,而且對禮儀修養的認識也不夠充分;其次,“90后”大學生在禮儀修養方面存在著需求與現實之間的矛盾。有一部分大學生想要通過禮儀知識的學習來提升自身的禮儀道德修養,但是卻發現沒有合適的平臺與途徑,從而放棄對禮儀知識的學習。此外,當前學校、家庭與社會等對大學生禮儀修養學習的引導有所欠缺,大部分家長與學校老師不注重對學生禮儀修養的培養,從而使大學生對禮儀修養持漠視的態度。[1]
二、提升“90后”大學生禮儀修養的重要舉措
1.開展專業性培訓,充實學生的禮儀修養知識
作為培養高素質人才的主要場所,高校在禮儀修養方面也要注重對學生的培養與支持。然而,現實情況是大部分學校對禮儀修養方面主修課程的開設比較欠缺,盡管有一些學校開設了禮儀課,但也是作為非重點課程而存在的,對學生的禮儀修養不重視。因此,作為高校,應該對現存的課程制度與方案進行合理調整,可以設立相關的禮儀修養與德育培養的相關課程,而且還要對相應的教育形式進行評價,從而對學生禮儀修養的健康合理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2]例如,可以開設社交禮儀、職場禮儀、穿著禮儀課程等,而且還要邀請專業的老師與教授進行指導,從而使學生禮儀修養的培養具有一定的實效性與可行性。
2.營造積極踐行禮儀的校園氛圍
“講文明,樹新風”的禮儀實踐活動應該在校園內積極開展,通過這種有效的途徑,使學生在實踐中獲得一定的禮儀修養知識。另外,還可以借助學校宣傳欄貼一些文明小貼士,或者在宣傳屏幕中播放禮儀示范的節目,使學生能夠認真踐行在公眾場所不要大聲喧嘩、文明用餐以及節約水電等這些小事,從而在學生的思想中種下文明禮儀的種子。
3.積極監督不文明行為,提升學生的文明禮儀意識
有效的規范制度能夠對不文明的行為給予一定的監督,因為如果僅僅依靠大學生的文明自覺,那么文明禮儀修養的形成則任重而道遠。因此,實施有效的監督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沒有強制性的監督很難改變諸如過馬路闖紅燈等不文明的現象。因此在學校中應該積極對“90后”大學生的行為進行合理規范,這樣對校園和諧文化氛圍的營造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如制訂相應的大學生禮儀規范,對不文明行為進行監督,還要設立專門的監督小組,對營造和諧文明的校園進行宣傳,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禮儀習慣。
4.建立大學生禮儀培訓檔案,培養良好的禮儀修養習慣
作為人才的聚集地,高校中匯集了全國各地的大學生,來自不同地域、不同家庭的大學生接受禮儀教育的水平都存在著差別。因此,對于禮儀修養的培養也應該做到因材施教,對于不同程度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禮儀道德培養。[3]高校可以建立大學生禮儀培訓檔案,通過檔案對大學生參與禮儀培訓情況進行記錄,從而對大學生的禮儀行為進行有效的監督,防止不文明現象的出現,促進“90后”大學生形成良好的禮儀習慣。
綜上所述,對“90后”大學生禮儀修養的不斷提升可以積極促進高水平、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從而對社會與國家整體素質水平的提升產生重要影響。為此,強化當代大學生的禮儀意識,提升大學生對我國禮儀的傳承意識能夠促進和諧社會的發展。作為“90后”大學生,應該積極培養自身的禮儀修養內涵,為個人修養的提升以及社會整體素質的進步而努力。而教育工作者以及全體社會人員,應該對大學生禮儀修養的提升工作給予積極的支持,從而為建設我國的精神文明而奮斗。
參考文獻:
[1]黃蓉.大學生禮儀修養教學探討[J].學習月刊,2011(12):56-57.
[2]黃凱.談大學生的禮儀修養[J].傳奇?傳記文學選刊:理論研究,2010(8):99-101.
【關鍵詞】內蒙古;大學生;體育禮儀教育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以部分普通高校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通過登錄中國知網,查閱與本論文相關的博士、碩士論文及核心期刊二十余篇,并查閱了有體育禮儀方面的書籍,希望能為本論文提供理論依據。
2.問卷調查法:按照本研究要求,設計了《普通高校大學生體育禮儀調查問卷》,在高校中,依據地域劃分,選擇了部分高校進行問卷調查,主要包括內蒙古師范大學、內蒙古民族大學、包頭師范學院、赤峰學院四所院校。發放問卷200份,回收195份,有效問卷183份,回收率97.5%,有效率93.8%。
3.訪談法:針對高校體育禮儀的具體要求、課程安排以及高校體育禮儀教育所面臨的具體問題對高校的體育教師進行了訪談。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大學生體育禮儀教育現狀
1.大學生對體育禮儀的概念及體育禮儀包含內容的了解程度。體育禮儀的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內在的體育禮儀文化;另一方面是外在的體育禮儀行為方式。體育禮儀的內在文化蘊藏在一個民族的文化知識體系中,是隱性的,是通過外在的體育禮儀行為所表現出來的。外在的體育行為是顯性的、直觀的,包括體育賽事的規則、服飾、典禮儀式及觀看禮儀等,這些綜合起來表現出一個人的體育禮儀素養。
2.教師與學生重視程度不夠。根據本研究需要,對內蒙古高校10名體育教師進行了訪談,其中3名體育教師對體育禮儀具體包括的內容了解的不太全面。而大學生對體育禮儀的教育不夠重視,他們認為:相對體育活動而言,體育禮儀相對沒有那么重要,而相對專業選修與必修課程,體育禮儀的學習更是不能占用太多時間與精力。
3.高校開設專門體育禮儀課程較少。通過對內蒙古師范大學、內蒙古民族大學、包頭師范學院及赤峰學院四所院校的本科生培養方案研究發現:只有內蒙古師范大學開設了體育禮儀的選修課,其他三所院校都沒有專門開始體育禮儀課程。通過訪談這幾所院校的教師發現,學校會不定期地開設體育禮儀的短期培訓班,一般是在舉行大型體育賽事之前開設。
(二)大學生體育禮儀教育的影響因素
1.學校因素。學校教育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學校在培養學生體育禮儀方面有自身的優勢與特點。目前,大部分普通高校還沒有開設體育禮儀課程,學校的重視程度不夠。從公共體育課來說,學校更多的重視大學生的感興趣的體育活動及體育課程開設的多樣性,從而提高大學生的體質;從體育專業來說,學校重視的是讓學生掌握專業技能,從而成為中小學體育教師的后備人才,所以體育禮儀的傳授就被學校忽視了。另外,學校也沒有專門針對體育禮儀教育的授課教師,專業的師資力量相對匱乏。短期培訓班的教師多數是參加過相同體育賽事的志愿服務人員,教師專門進修學習體育禮儀的機會較少,多數是教師自己平時相關知識的積累。
2.家庭因素。家庭教育的偏失也是導致學生體育禮儀規范了解較少的原因。我國當前家庭教育現狀是關注高考,在應試教育機制下,大多家庭注重對孩子知識的培養而忽視對其進行人格的教育與培養,特別是體育知識方面的培養。我國的家庭教育基本是為孩子提供了一個溫室,大學生從小養成一種自我為中心的習慣,缺乏合作精神,這與體育教育集體學習集體思考的規律相沖突,體育禮儀的相關美德在這樣的家庭教育中很難形成。
三、構建高校體育禮儀教育的措施
(一)結合體育教學過程,滲透體育禮儀教育
體育教學過程是實現體育教學目標的過程,而學生掌握體育禮儀知識和傳承體育文化也是體育教學目標之一,所以體育教學過程要滲透體育禮儀教育。體育教師要不斷增強自己的專業素養,更新體育禮儀知識,嚴格要求自己的體育行為規范,把體育禮儀知識作為體育教學內容的一部分去傳授,教師要做學生良好的表率,充分發揮教師的示范作用。在課上的教學比賽,嚴格要求學生注重有關的體育禮儀形式,養成良好的體育禮儀習慣。
(二)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禮儀修養環境
關鍵詞:大學生 文明禮儀 使用程度 現狀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1)07-119-02
中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禮儀文化源遠流長。至圣先師孔子告誡過他的學生:“不學禮,無以立?!薄百|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倍Y儀是一個人為人處事的根本,也是人之所以為人的一個標準。禮儀本身是一種既具有內在道德要求,又具有外在表現形式的行為規范。通過禮儀教育能夠讓大學生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使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掌握為人處世的行為準則。但是從目前大學生禮儀素質的表現情況來看,還存在著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在全社會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加強文明禮儀的使用程度,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已經成為高校道德建設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加強大學生文明禮儀的使用應引起高度的重視。
一、問卷調查與大學生文明禮儀現狀
本次調查以“大學生文明禮儀使用現狀”為主題,面向的是5所重點及普通院校發放試卷,此次調查采用的是自填式問卷調查法進行的,共發放試卷500份,有效試卷為482份,有效率達96%。此次調查中女生占62%,男生比例占38%。然而,調查顯示,現今部分大學生對于禮儀的使用程度不容樂觀,出現了其禮儀修養存在著與其所受文化教育不對等的缺失情況。調查結果發現,大學生缺少公德意識,很多大學生遵守社會公德的意識薄弱,如在公共場合有大吃大喝、亂扔雜物、高聲談笑、搶座位、占座位等;文明禮貌有失文雅,在大學生群體中有很大部分的學生會說一些不文明的口頭禪;內心有良好的道德意識,但是缺乏起碼的禮儀常識,如不知道鞠躬、不會微笑、不會問候,不知道怎樣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系,遇到陌生人不知所措;這些都與禮儀修養和精神文明建設極不和諧。調查還顯示很大部分的大學生認為對于長輩需要使用文明禮儀,但朋友之間不需要過多的禮儀,這樣的行為得到大多數學生的認可。此外,男生的文明禮儀使用程度低于女生的文明禮儀使用程度。這些種種也表明,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于禮儀也隨之有了新的理解與認識,而與之相對應的是文明禮儀使用現狀有了新的變化。
二、大學生文明現狀的原因分析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市場競爭機制的強化,致使價值觀呈現多元化態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給中國帶來了無限生機和活力,同時使人們的思想意識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解放,一些傳統的思想觀念正受到形形“新思潮”的挑戰,這成為每一所高校,每一位大學生都不能回避的社會現象。
1.傳統禮儀文化批判擯棄的偏失。禮儀文明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應當與時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觀念相融合,并使成為我國公民道德建設發展的主流,進而對中國社會歷史發展產生深遠影響。但是,在一些領域和地區出現了禮儀失范的現象,這種失范在很大程度上是人們把“禮”,尤其是從漢朝開始的封建社會把“禮”片面地解釋為體現等級秩序的“威儀”,“禮”被更多地強調為形式,而忽視其本義和蘊藏的豐厚思想,“忠信,禮之本也;義理,禮之文也。無本不立,無文不行”,所以“禮”還包含了“忠信”“義理”的意思,這些思想在現實生活中很好的調節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但近代以來,越來越多的人認為中國的落后主要源于以禮為核心的中華傳統文化的保守,并為此發起了批判舊文化的運動。這種對封建舊文化的批判使新文化的民主科學精神深入人心,此運動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如果把這種批判推向極端,就會給社會帶來災難性的后果。最終導致禮樂文化也就漸漸遠離了我們。對傳統文化“棄”之過激而“揚”之不足,導致了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社會對中華禮儀文化重視不夠,造成了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之間的斷裂,從而出現了道德滑坡,人的素質下降的結果。
2.外來禮儀文化的沖擊。禮儀是一種文化,是文化就有縱向的傳承和橫向的借鑒與融合。不同國家的文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下融合,但更多情況下是呈現出相互沖突和對立的關系。各國的文化體系中的價值觀念不盡相同,他們都以自己的方式、從自己的利益出發去解釋各自的文化,必然造成文化之間的沖突和對立。而且兩種成熟文化在交流中遇到一塊,各自都有深厚的文化基礎和現實支持,不可能輕易地接受對方的價值觀念,其結果往往不會是融合,而是更深的隔閡和對立。隨著全球化的步伐不斷加快,經濟、文化高速碰撞融合,西方文化大量涌進中國,中國傳統禮儀也不斷受到西方禮儀文化的沖擊,傳統禮儀文化失去了其現實存在的土壤。當代大學生由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和接受不夠,新鮮的外來的文化更容易被他們認同與接納。大學生表現出對外來文化全面接觸、迅速適應、積極迎合的態度,但由于盲目熱衷于西方,單方面的吸收西方禮儀,以至于陷入一邊倒;拿西方的禮儀取代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禮儀。從文化與民族的關系看,禮儀是一個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東西。借鑒西方禮儀的精華是文化交流的一部分,但如果趨之若鶩,失去了民族的自尊,那么本民族的傳統禮儀就會被淹沒,成為“喬裝打扮”與“偽裝”的“中國文化情結”。
3.男性與女性在使用程度上的差異。此次調查男女比例雖稍有懸殊,但是從此次調查的結果中看,男性使用文明禮儀的程度比女性的禮儀使用程度低,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從歷史的角度看,“因為在人類社會最早的黎明時期,每個婦女(由于男人給予她的價值,加上她的體力不及男人)就是處于為某個男人所奴役的狀態。”在原有的以男性為核心建立起來的人類知識體系中,女性的地位遠遠低于男性。由于歷史上私有財產的出現,男人占有生產資料的私有制,階級制度的確立,使女人成為男人的附屬。在社會中的地位取決于物質、精神及意識形態。女性地位在中國自古以來都是處于低下的位置,是受壓迫的,這種壓迫來自于封建主義和父權制之間錯綜復雜的交互作用的結果。由于這種壓迫使婦女在社會生活中處處受到限制,從而使女性在交往、生活及說話上都小心翼翼,長期形成了對禮教的遵從。女性對禮教的遵從是人類歷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社會現象,在當今社會,我國雖然還在不斷的進行深化改革,女性的地位有了一些良好的改觀,但是從整體上看女性仍然處于劣勢的位置,這也使得那些被束縛的傳統觀念在女性身上仍有體現。其次從男女性格的差異上看,一般而言,男性的特點是外露和熱烈,但稍嫌粗獷,在表達感情上喜歡單刀直入、開門見山,在語言上顯得張狂、粗俗,在行為上顯得莽撞、粗魯,總體顯現出使用文明禮儀程度低的現狀;而女性則相對的內含、深沉,卻略顯羞澀、執拗,表達感情時較為婉轉,在語言行為上顯得含蓄、得體,其使用文明禮儀的程度顯然高于男性。男女性在性格上的差異造成了他們在認識事情和解決問題等方面產生了差異性,也使得他們在使用文明禮儀方面存在差異性。
4.現代化語境下大學生對文明禮儀的認識與理解。在傳統理念里,使用文明禮儀的對象不分遠近親疏,但在調查中卻發現,現代的大學生對于文明禮儀的使用對象有新的界定。根據了解,大部分的大學生認為長輩、師長、以及不熟悉的人交往中會使用文明禮儀,但和與自己關系親密的人(平輩之間)不需要過多的繁文縟節。隨著社會在不斷的發展,社會改革不斷的深化,傳統的觀念在人們的生活中悄然發生變化,說明人對于自身的發展更加的趨于他們自己所向往的“人”。人的本質不是可固化的實體性的存在,而是自由自覺的活動,也就是說,人在本質上是“待發展”和“待完成”的運動狀態,而且這種待發展和待完成的狀態是在個體的自由選擇和自主決定中呈現出來的。“人的本質并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币簿褪钦f人的發展是隨著社會關系的變化而變化的。這也就是說,人的本質這種待發展和待完成的狀態不僅是個體在自由選擇和自主決定中呈現出來,而且還是個體在社會生活中與“他者”互動時所呈現出來的。馬克思指出;“我們的出發點是從事實際活動的人……但不是處在某種虛幻的離群索居和固定不變狀態中的人,而是處在現實的,可以通過經驗觀察到的,在一定條件下進行的發展過程中的人?!比说谋举|是具有歷時性特點的,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或人類社會的不同形態中,人的本質在內涵上是各不相同的,但總體上來說,人的本的每一次新的闡釋都表現為向“人更像人”的狀態邁進,即不斷地表現為“人的解放”的特征。要判斷某種行為的優劣,我們只能根據這種行為在怎樣的程度上符合人性。人通常表現的行為是為了滿足自身的某種需要,也就是人的需要即是人的本性。大學生認為朋友之間不需要過多的客套也是因為這樣能滿足他內心的需要,也是體現大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近而表明了為什么大學生會對文明禮儀的使用對象有新的理解與認識,同時這也是人們在這個不斷深化的社會改革中更趨向和諧發展的需要。當然在這個觀念發展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先決條件便是“和諧”。
5.禮儀教育的弱化與教育管理的滯后。禮儀教育的弱化使德育目標的現實大打折扣,其弱化的原因有兩點。首先,忽略了禮儀與自由的契合點。在一個充滿個性的世界里,過多的“繁文縟節”顯得礙手礙腳,抑制自由,所以人們更容易將禮儀與自由對立起來。在更具有自由空氣的高校里,教育者往往認為禮儀教育是一種過多的干涉,受教育者則認為禮儀教育是對自己設定的多余負擔。其次是不切實際地追求“理想”的道德。就如老子稱“……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也。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殆也。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惶幤鋵?,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老子主張回歸元初狀態,倡導道德修養回歸天地自然本性,我們現在看這段論述似乎很有道理,但是細細想來,這就是對純道德的抱殘守缺的虛無論。在高校德育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潛意識中或多或少作了這種的預設,導致了德育指導思想的偏差和困惑,使德育僅成為意識形態和道德理想的宣傳。
當一個高中生邁進大學校門的時候,即開始進入“斷奶期”和“輕松期”。他們離開父母開始相對獨立的學習和生活,不再像中學那樣由老師“看管”。同時,他們剛從高考桎梏中掙脫出來,新的學習壓力相對來說沒有以前那么大,從而感到一種從來未有的輕松。此時的他們開始不再安于以往的苦讀和封閉的校園生活,他們有條件、有時間、有精力通過不同的渠道、途徑去感受“外面精彩的世界”。而此時高校的教育管理部門對禮儀教育沒有足夠的重視和有效的措施,自然而然在社會的大環境和學校的小環境的雙重影響下,他們身上就或多或少地表現出禮儀缺失問題。
三、提高大學生文明禮儀的重要途徑
1.做好宣傳工作,明確禮儀教育的目的。禮儀教育是高校實施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強烈要求。禮儀教育有利于大學生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形成和諧的交往氛圍,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促進大學生的社會化,提高心理承受力。實際上,對于禮儀修養,從小學階段至大學階段的相關教育趨于單調而概念化,大多數都是外在形式的強調,往往忽略了禮儀修養的本質與重要作用。致使大學生對于文明禮儀的了解往往是片面地將禮儀理解為見面問好、排隊等形式上的宣揚。因此,要加強高校禮儀教育,就必須加強宣傳工作,強調禮儀的使用在大學生綜合素質表現中的重要地位,使全社會重視禮儀教育及使用。同時,對于大學生,要強調禮儀教育的目的,讓學生切實認識到禮儀使用在以后的生活與工作上的重要性,讓他們自覺自愿地努力提升自我的禮儀修養。在具體實施上,注重從大學生品德修養和文化素質教育入手,摒棄傳統的灌輸式教育方法以及口號式、概念化的宣揚,通過切實的事例分析、實踐操作等活動,提升學生的禮儀修養。同時,學校和教師都不應一味地重視和強調學科成績,應該把禮儀修養等納入作為學生獎學金評定、學生評優等的考核標準,以此來鼓勵大學生積極使用文明禮儀。
2.教師為人師表,要做好表率作用。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我們當代大學教師的職責不僅在于專業知識的傳授,對于學生高尚思想道德的培養也不容忽視。學生的“向師性”很強,教師是學生心目中最崇高,最有威信的榜樣。在高校中教師不再僅僅指的是授課的老師,同時還有輔導員。他們的道德品質,性格愛好,文化素養,治學態度,一言一行都會在學生的心靈上潛移默化地產生積極的或者消極的影響,在學生的成長歷程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因此教師也應該努力提升自身禮儀素養,真正做到言傳身教。教育家陶行知說過:“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币獙W生做的事情,教師要躬親共做;要學生學的知識,教師要躬親共學;要學生守的守則,教師要躬親共守。冰心說過:“教師的現在,就是學生的將來?!睆倪@點可以充分的說明教師的重要性。
3.開設相應的禮儀課程,進行必要的禮儀培訓。大學時代是學生知識和素養的提高階段,由于大學生禮儀知識的缺乏和使用程度不高,他們往往在無意識間按照個人的理想模式去和別人交往,容易產生理想與現實的矛盾,造成大學生特有的困惑和苦惱。對此在課程的設置上一定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科學規劃培訓內容,寓教于樂,增強文明禮儀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從而引導大學生在生活中能恰到好處的遵守和運用文明禮儀,并引導大學生把社會道德規范轉化為個人的道德品質和道德實踐。
4.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禮儀活動,形成濃厚的尚禮風氣。校園良好人文氛圍的創設也是高校文明禮儀不可忽略的一部分。校園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場所?!靶@文化對學生的影響是整體的、穩定的、潛移默化的,在加強文科課堂教學的同時,不可忽視校園文化對學生的影響?!睂W校應該多組織一些禮儀素養的講座和活動等,讓大學生切實感受到文明禮儀使用的真實性和重要性;也可以羅列一些大學生中普遍存在的禮儀缺失點,引起學生的共鳴。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校內外的各種禮儀活動和社會公益活動,讓他們展示禮儀的魅力和大學生的風范??梢蚤_展各種針對學生禮儀失范現象的辯論會、演講等活動,弘揚文明禮儀之風。同時還可以利用校園廣播、宣傳欄等來介紹名人處世修身的軼事,推動學校精神文明建設。
5.大學生自身道德的追求。在教育學生學習文明禮儀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在生活中不斷的體驗和感悟,并主動去實踐,把文明禮儀要求內化為個人修養和行為習慣,使禮儀的他律轉化禮儀的自律,充分發揮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的優勢。自我行為規范經過循序漸進、潛移默化地達到自我靈魂的凈化和陶冶情操的目的。大學生作為道德主體自覺性的發揮,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然需要外界環境的正面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只有當社會、學校風氣普遍轉好以后,禮儀習慣才會成為大學生的一種完全自我追求。
四、結語
在社會現實中,有不少人是有知而不行,明知而故犯的,知與行并非是必然合一的,所以有道德認識的人既可能作出符合道德的行為,也可能作出不符合道德的行為。知行合一首先要求大學生對文明禮儀有認識,這就需要高校的文明禮儀教育。其次道德行為中的知與行,是在行為實踐的基礎上統一的。所以高校文明禮儀教育并不僅滿足于文明禮儀知識的傳授,更多的是追求大學生對于文明禮儀的踐行,達到知行合一,這樣才能提高高校文明禮儀的使用程度,促進社會精神文明建設。
參考文獻:
1.金正昆.大學生禮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李莉.實用禮儀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3.周培植.好習慣成就精彩人生[J].中國德育,2011(2)
4.毋俊泓.大學生禮儀教育之我見[J].太原大學學報,2006(4)
5.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黃菊良.大學生禮儀修養[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1)
7.吳春彥,陳曙雯,張嵐嵐.高校大學生禮儀教育現狀調查與對策分析[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0(5)
[關鍵詞]大學生;禮儀;傳統文化;現狀;對策
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文明古國,自古以來中國便具有禮儀之邦的美稱。中華民族五千年悠久的歷史長河中,不但創造了燦爛的文化,而且形成了古老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博大精深的倫理文化遺產中,很多優良的、傳統的禮儀規范,直至今天仍然有很強大的生命力,它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的精神財富。但是,中國正在經歷著有史以來最大的傳統文化危機,當今中國人的禮儀修養存在著嚴重的缺失,這種缺失具體表現在個人修養、社會交往、生活細節等方面。大學生作為社會上一個獨特的群體,今天在強調加強道德教育的同時,重溫禮儀教育依然應該同步而行。
一、大學生傳統禮儀文化的繼承現狀
禮儀在我國有深厚的歷史文化淵源,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社會歷史的發展起到了廣泛深遠的影響。大學生群體是一個崇尚時尚、追求潮流、注重自身形象的群體,在西方主流思想占上風的當代,盲目追求并歪曲理解自由、平等的現象無處不在,傳統禮儀文化教育和繼承已被無形的邊緣化,在大學生當中普遍存在著排斥和擠兌傳統文化的思想。因此,加強大學生禮儀修養,就是繼承我國優秀的禮儀文明,是弘揚我們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需要。
二、大學生禮儀修養的缺失的表現及主要原因
1、大學生禮儀修養缺失的表現
(一)對傳統禮儀文化認知缺失
傳統禮儀文化是我們中華“禮儀之邦”幾千年積淀的寶貴資源,可是現代人卻忽視了禮儀文化的存在作用,禮儀文化的缺失日益嚴重,而且有蛻變的趨勢。新時期大學生缺少傳統的倫理道德意識和禮儀行為的知識,不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禮”文化所包含的精深內涵,受一些片面認識的影響對有關禮進行了有意無意的誤讀,認為“禮”文化都是封建糟粕。
(二)禮儀文明意識淡漠 缺少謙敬意識
“禮主敬”,禮者敬人也,也就是說,禮就是要先要尊敬他人?,F在很多大學生不尊重長輩,不敬重老師,不尊敬同學的現象時有發生。
(三)儀容儀貌有失文雅
如今部分大學生斯文不再,“失禮”現象屢見不鮮:言談不文明,臟話連篇;某些大學生情侶在教室里旁若無人、舉止親昵;某些大學生在安靜的圖書館里大聲地接聽手機;某些大學生坐在公共汽車上,對身邊的老人視若無睹;另外,很多大學生缺少對形象美的正確認識及追求,對美的儀表、儀態方面的客觀標準認識模糊,盲目追求社會上所謂的“潮流”,以時髦、前衛、新奇為美,濃妝艷抹、服飾怪異等等,這些現象都與大學生的身份極不相符。
(四)禮儀踐行手足無措
禮儀的修養在于內外兼修。某些大學生不懂得謙虛、禮讓,凡事以自我為中心,既不懂禮儀,自然也就談不上能夠做到遵守禮儀了;某些大學生內心有良好的道德品質,但是缺乏起碼的禮儀常識,如不知道鞠躬、不會微笑、不會握手、不會問候,不知道應該怎樣與別人建立關系,遇到陌生人不知所措,不知道與長輩乘車時自己應該坐在哪個位置,不知道在什么樣的場合應該穿什么樣的衣服等等。
禮儀教育的形勢不容樂觀,但是禮儀教育的重要性又告訴我們,加強大學生禮儀教育勢在必行。
2、大學生禮儀修養缺失的主要原因
造成大學生禮儀修養缺失的原因很多,既有社會、校園、家庭等成長環境的影響、也有外來文化的沖擊。
(一)個人成長環境的影響。由于各方面原因,我國公民的社會道德修養還處于較低水平。在個人社會化的過程中,大學生沒有受到來自社會的足夠示范和指導,這其中一方面是家庭所施加影響的力度不夠;另一方面,在中、小學這一禮儀修養養成的重要階段,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沒有對禮儀教育給予足夠的重視。所以,在大學前的階段,一些學生的禮儀素養就已經有所缺失。
(二)外來文化的影響。在世界一體化的今天,由于當代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不夠,新鮮的外來文化更容易被他們認同與接納。大學生表現出對于外來文化全面接觸、快速適應、積極迎合的態度,年輕一代越來越崇尚過“洋節”就是一個證明。禮儀的產生發展存在著與其他文化背景的禮儀相融合的過程,但如果不堅守本民族固有的傳統文化,又何來面向世界呢?
(三)大學生人格“單面化”與禮儀規范“多面性”的沖突。
新世紀大學生對待學習刻苦努力,勤于思考,注重效率。但是,正是由于過于注重專業知識的獲得, 一切以為將來消費作投入準備。這些為了功利的目的對專業知識的過分追求,對實用化價值取向的過分強調,恰恰反映了當代大學生的人格上是理性因素的過分膨脹,從而導致大學生人格發展的“單面化”趨勢嚴重。然而,禮儀規范所體現的是:遵守、自律、敬人、寬容、平等、真誠和適度等“多面性”原則,它強調“禮之用,和為貴”。功利化的目的使大學生們只有一種追求,那就是為了升學、為了將來的謀職而將自己的關注點過多地集中于智力性教育。道德教育、理想教育、人格教育則不同程度地受到大學生忽視和冷落。這樣,勢必造成受教育者科學知識的掌握與道德品質的養成、禮儀規范的領略與人文素養的獲得之間的無情脫節。
三、大學生禮儀教育改善的對策
荀子曾說過:“人無禮則不立,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對于禮儀這份珍貴的民族文化的繼承和弘揚,當代大學生義不容辭。對于大學生禮儀修養的改善,我覺得有以下幾種途徑。
1、開設專門的禮儀課程
“人無禮而不生”,禮儀是人生的一門必修課。高??梢愿鶕煌膶I,適當設置不同種類的禮儀課程,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禮儀基本理論和具體規范的教育。學校禮儀課程的開設可以使學生行為更自然得體加禮貌大方,氣質更加文雅端莊,對學生一生都起重要作用,社會禮儀文明程度也大有提高。
2、營造良好的禮儀氛圍
在學校的禮儀教育中除了對學生進行禮儀說教、規范禮儀的要求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營造一個良好的禮儀氛圍。
校園的環境熏陶作用。加強禮儀教育必須發揮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修養、自我完善的優勢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禮儀活動,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校內外各種禮儀活動和社會公共活動,不斷積累交往經驗,展示禮儀的魅力和大學生的風范。這樣,學生在校園內處處感受到禮的存在、禮的氣息,就可以在良好的校園禮儀環境中潛移默化地接受禮儀和熏陶。
3、開辟禮儀教育第二課堂,提高大學生文化修養
高??梢酝ㄟ^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來指導大學生提高人際交往水平,創造良好的文化氛圍,提供正確的輿論導向,對大學生規范自身行為,克服不良習慣,逐步提高自身的禮儀素養是十分必要。要在校園內掀起文明修身之風,形成人人學禮儀,處處用禮儀的風氣。
逐步將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納入第二課堂,取其精華,滲透到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其由督學,自學到愛學健康發展,進一步提高大學生文化修養,使當代大學生禮儀具有深厚中華傳統文化底蘊。
4、發揮網絡平臺的教育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