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1 10:10:41
序論:在您撰寫飯堂托管服務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隨著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的增多,新型城鎮化建設下人口結構的深刻變化,以及“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作為佛山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中心區的禪城,其教育的供給從量到質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現實壓力。
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的持續推進,城市建設中心西進戰略的不斷升溫,日漸多元的教育成才觀,對禪城教育的供給結構提出了全新的高要求。
而祖廟布澤千年的文脈蔚然,南風古灶綿延至今的文化傳承,大佛山教育創新發展的迫切要求,則無疑是禪城教育厚積薄發的底蘊與動力。
當禪城這樣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古城,在21世紀的今天,用供給側改革來思考與實踐區域教育發展的高位突破,其智慧與勇氣所衍生出的無疑是一片令人驚艷的風景。
治理體系結構:由二級向一級轉制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是國家改革的總目標,也是各領域改革的總要求。教育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領域,一切改革的舉措和行動,毫無疑義都要自覺圍繞這一總目標、落實這一總要求,從教育部門自身改起,完善科學規范的教育治理體系,形成高水平的教育治理能力。正是在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視閾下,禪城區對區內中小學校的管理體制進行大幅調整,實現了從區鎮二級辦學、二級管理向區一級辦學、一級管理的改變。
1.歷史沿革
禪城區于2003年建區,建區之初中小學、幼兒園的管理還是沿用建區前各鎮(街道)的管理辦法,也就是“區、鎮(街道)、村”三級辦學管理,除原市直中小學、幼兒園由區直接管理,其他中小學、幼兒園均由屬地鎮(街道)管理。2008年,禪城區進行中小學辦學管理體制改革,實行“以區為主,區、鎮(街道)共同管理”的二級辦學、二級管理,村一級不再承擔辦學職能,將原村辦小學歸口到鎮(街道)管理,并全面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而原本屬于鎮(街道)屬的中學,統一歸口到區教育局管理。
這種二級辦學、二級管理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鎮街辦教育的熱情與積極性,但資源分散、管理低效、各自為政、步調不一等問題同樣非常突出。禪城教育需要與中心城區的地位相匹配,需要最大限度地滿足家長需求,需要進一步激發活力,需要繼續保持可持續發展,這種模式無疑已經成為禪城教育拔節向上的桎梏與阻礙。
2.實踐路徑
在2013年初,禪城區召開動員會議,正式出臺《禪城區辦學管理體制改革方案》(下文簡稱《方案》)。根據《方案》,改革內容主要包括:實行“一級辦學、一級管理”的辦學管理制度和實行“統一管理,統一負擔”的經費投入與管理制度、實行區級統籌調配的人事管理制度、進一步促進學校依法行使辦學自及引導各級各類社會資源發展教育事業等內容?!斗桨浮访鞔_提出將全區中小學、幼兒園以及成人學校全部收歸區一級管理,鎮(街道)不再承擔教育管理職能,鎮(街道)及各職能部門做好協同管理的辦學管理制度。
從2003年建區之初,區、鎮(街道)、村“三級辦學、三級管理”,到2008年實行“以區為主,區、鎮(街道)共同管理”的“二級辦學、二級管理”,再到2013年落實《義務教育法》要求,實施區“一級辦學、一級管理”,體現了禪城政府改革創新的魄力,完成了辦學管理責任的回歸。而一級辦學、一級管理的實施,將有利于更準確的區域教育定位,有利于更高效的區域教育投入,有利于更好落實學校自主辦學,有利于更具活力的教育工作者隊伍建設,有利于更符合時代需要的人才培養目標確立,有利于更優化的教育環境改善,有利于更開放的教育系統構建,有利于更科學、可持續的發展路徑選擇。
3.效果明顯
全區中小學、幼兒園收歸區一級管理后,隨著辦學管理層級減少,管理成本亦隨之降低,政府對教育資源的統籌能力與教育管理的專業水平從根本上得到了提升,為學校自主辦學與優質多元發展提供了更有力的資源保障。2013年9月,老城名校佛山九小成功合并南莊紫南小學使之成為其西校區,通過師資共享,使得原南莊鎮紫南小學的學生在家門口就可以就讀名校。同樣,佛山九小師生也可以共享原紫南小學的校園資源。兩校合并辦學,讓兩者的優勢資源實現共享融合,進一步實現了九小優質學位的擴充。
原本分屬于兩個鎮街的兩所學校,之所以能夠順利“聯姻”,無疑是得益于禪城區辦學頂層治理結構轉制結出的碩果。“一級辦學、一級管理”體制下,禪城教育部門開始強化區級教育統籌能力,高效配置公共教育資源。這才有了佛山九小順利“牽手”紫南小學的佳話。
辦學主體結構:由包辦向多元轉變
優質的學校和學位已成為城市的重要競爭要素,成為投資企業、中高級人才選擇在禪城就業安家的首位要求。禪城作為大佛山的政治、文化中心區,區域教育的價值與責任擔當不容旁落。而這種責任與擔當,不可能僅是依靠公辦學校就能悉數解決。 因此,在推動禪城教育向均衡化、優質化以及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進行投入體制改革,由政府包辦教育向引入社會資金開辦學校轉變,由公辦學校包打天下向民辦教育成為區域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轉變,讓區域教育辦學主體結構日漸豐富多元,向社會提供更多可供選擇的教育服務,成為禪城教育深化改革的必由路徑。
1.搭建平臺,把社會資金引進來
2016年8月28日,佛山市實驗學校(中學部)新校區舉行落成儀式,隨著新校區的投入使用,佛山市實驗學校(中學部)的辦學規模將大為擴充,其中,新入學的初一年級將在原來基礎上增加160個學位,從4個班擴展為8個班,而未來3年,中學部將逐步擴展到每個年級16個班的辦學規模,新校區最高可容納6000人。
據了解,佛山市實驗學校(中學部)成立于2012年,經過四年的快速發展,生源不斷擴大,原來的校區無法滿足需要。去年10月,佛山市實驗學校(中學部)新校區在位于張槎長虹路1號的普立華地塊動工,今年建成后正式啟用,初一、高一新生首批入駐,其他年級由學生和家長自行決定是否搬遷。
佛山市實驗學校(中學部)新校區以高標準建設,每間課室配備觸屏多媒體一體機、兩臺空調和學生書柜;實驗室、藝術樓均按照高標準配備器材教具。學校共有8個籃球場、6個排球場、2個網球場、400米標準塑膠環形跑道,另設3個乒乓球室,室內大型體育館等。在學生生活方面,學校飯堂配有中央空調,學生宿舍4人一間,每間宿舍有獨立衛生間、浴室、配有單獨電話。
值得注意的是,佛山市實驗學校(中學部)新校區在普立華地塊動工,充分利用舊廠區原有基礎,根據學生使用需求進行改造裝修,重新激活了現有資源?!靶滦^的課室、宿舍和飯堂,感覺不錯,孩子在這里讀書感覺很放心。”一位高一學生家長參觀后表示。
而這正是禪城區大力支持、鼓勵社會資金興資辦學的成果之一。
2013年以來,禪城區已成功引進超過6億元的社會資金,先后建成了佛山市外國語學校、羅格實驗學校、協同學校等一批優質民辦學校,為禪城學子提供了越來越豐富多元的就讀選擇。
禪城教育部門除了借力社會資金建設了一批優質民辦學校外,一些公辦學校也積極參照這種模式,引進社會資金建設學校宿舍,為學生提供優越的住宿條件和環境。
2.出臺文件,讓民辦教育“美”起來
為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禪城區教育部門還專門出臺了促進民辦教育發展的實施意見,為改革的持續深入提供制度保障。
2015年底,《佛山市禪城區促進民辦教育規范特色可持續發展實施意見》(下稱《意見》)正式印發。根據《意見》,禪城區政府可將符合條件的閑置工廠、宿舍租賃給民辦學校,特別是要探索“一元象征租賃場地用于民辦學校辦學”制度。
《意見》對禪城民辦教育的指導思想、工作原則、發展目標、實施路徑、特色內涵都給予了清晰的定位,提出力爭到2018年,禪城區全區民辦學校各學段招生規??茖W合理,辦學行為規范有序,實現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100%達到標準化學校、規范化民辦幼兒園達到100%。
為此,《意見》明確,政府將對民辦學校加大財政補貼力度,并探索政府對民辦學校購買服務,對于承擔政府教育公共服務職能的民辦學校,根據學校的層次、類別、質量以及辦學成本等因素,由教育部門聯合財政部門制定購買服務的價格標準。
《意見》指出,對經改造能達到辦學條件的閑置的房舍、廠區等,經審批后可用于舉辦各類民辦學校。在規劃上,要將民辦學校辦學用地統一納入土地利用規劃和城鄉規劃。在解決民辦學校和公辦學校師資差距上,《意見》指出,鼓勵公辦學校優秀管理人員和教師到民辦學校掛職交流,組織民辦學校教師到公辦學校掛職交流或跟崗培訓。
資源配置結構:由僵化向靈活轉化
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既是老話題,又是新課題。在大力實踐區域經濟供給側改革,全面推進現代化建設的當下,禪城教育通過對資金、師資、學位等資源的優化配置,實現了資源效益的集約化、高效化、精準化。
1.經費:引入競爭性分配
近幾年,禪城持續推進體制機制改革,不斷加大教育投入?!笆濉逼陂g,禪城教育總投入連續5年實現增長,從2011年的16.6億元躍升至去年的21.9億元,五年總投入達96億元,其中財政教育經費投入超70億元,比“十一五”期間投入大幅增長56%。統計顯示,“十二五”期間,禪城區生均投入超6萬元,位列省內縣區前列。
禪城區為進一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激發廣大學校的改革創新活力,在部分教育專項經費引入競爭性分配制度,主要特點是引入第三方專家參與評審,全面科學把握學校情況。競爭性資金分配涉及教育聯盟、中小學信息技術、可持續發展項目等眾多內容。
以教育聯盟專項經費競爭性分配現場答辯會為例。答辯會評委由區教育局相關部門和有關專家組成。答辯會分兩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教育聯盟進行項目陳述,第二個環節是答辯。在項目陳述環節,各教育聯盟圍繞教育聯盟共建項目的打造,從目標愿景、實施措施、成果展示和資金安排等方面進行了充分的闡述;在答辯環節,專家評委與各教育聯盟答辯團進行了充分的互動交流。通過項目答辯,聯盟既展現了聯盟共建項目發展思路,同時得到專家的現場指導,對建設項目的必要性、方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有了更深入的認識。而競爭性資金分配立足于聯盟學校的合作與共建,體現投入與績效相掛鉤的原則,旨在通過促進教育聯盟共同打造重點項目,以點帶面,深入推進聯盟學校開展全面合作共建和共同發展,打造區域優質教育資源集聚群,彰顯品牌效應。
2.教師:區管校聘,合理流動
2014年,禪城落實教職工全員崗位聘用制,形成“按需設崗、競聘上崗、按崗聘用、合同管理、崗薪一致”機制,激活教師工作熱情。在此背景下,禪城區教育局利用中小學校新一輪崗位設置及人員聘用工作契機,推動超編學校富余教師到缺編學校,共有200名教師在區域內學校流動,占義務教育公辦教師總人數的5.3%,基本達到全區教師資源“削峰填谷”的目的。
剛性流動有機制。2015年,禪城被國家確定為全國首批義務教育教師隊伍“區管校聘”管理改革示范區。對此,該區通過建立制度化的教師流動機制,把教師參與校際間的流動與職稱晉升、評優評先掛鉤,促進區域教師資源均衡發展。統計顯示,當年全區共199名教師參加交流輪崗,占義務教育公辦教師總人數的5.28%,其中骨干教師110人,占交流輪崗教師的55%。
今年,禪城進一步推進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制度建設,制定了《佛山市禪城區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實施方案》,在剛流的基礎上,新增加了指導交流、跟崗交流、合作交流、優化交流、支教交流等方式。數據顯示,今年共交流輪崗教師303人,占義務教育公辦教師總人數的8%,其中骨干教師131人,占參與交流教師總數的43%。
霍藻棉小學是禪城區教師交流輪崗機制的獲益學校。過去3年,累計有10多名優秀教師交流輪崗到該校。該校校長介紹說,優秀教師帶來了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也激發了本校教師工作熱情,推動學校教學水平穩步提升,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教育。
除了區域層面的交流,一些教育聯盟在內部實施同學段或跨學段教師交流,禪城實驗高中教育聯盟和佛山市實驗中學教育聯盟等交流力度較大,客觀上為聯盟內教師成長搭建了更多平臺,為學生成長拓展了渠道。
柔性流動有情懷。教師交流輪崗牽動著教師的切身利益。為了讓流動機制真正能夠得到落實,禪城教育穩扎穩打,一步步推進,不論是評估考核、評價激勵機制,還是出臺的相關政策,都將教師的合理利益訴求放到前面,確保教師在流動期間的待遇得到保障,從而調動教師自覺自愿流動的積極性,推進了這一機制的良性運轉。
如今,在禪城,好教師不再是“一校獨享”,而是每個學校都有,優秀師資在學區內流動起來,不僅催生了學校的活力,更促進了學校的共同提高,實現了義務教育的普惠性,滿足了人民群眾希望孩子在家門口就能接受優質教育的心愿。
3.學位:增量優質,存量優化
作為中心城區,禪城要打造與中心城區相適應、讓人民群眾更滿意的教育,首先就必須擴大優質學位和資源的供給,給家長和孩子更加豐富的選擇。圍繞這一目標,過去5年來,禪城深化教育改革,新建、擴建、改建學校和幼兒園,增加優質學位數量供給;同時大力推進集團化辦學、組建教育聯盟,促進了區域教育均衡發展,提升了優質教育供給能力。
增量優質。2016年9月1日開學首日,張槎街道將迎來比往日更多的中學生。而對于這群中學生來說,這也是他們在張槎上學的第一天。在開學前夕,落戶張槎的佛山市實驗學校(中學部)和佛山四中新校區先后舉行揭幕儀式并正式投入使用。
8月30日,佛山四中舉行新校區落成暨揭幕儀式,這所有著59年歷史的老校,成為全日制完全中學,辦學規模擴大為60個教學班,分為初中部和高中部,初中為18個班,高中42個班,新增學位1000多個。同時,該校區為學生提供3000個床位、食堂等生活配套設施。
佛山四中校長徐楊介紹,新校區按照“高起點、高品位、高質量”要求打造,由教學辦公區、宿舍生活區及體育活動區三個區域組成。整個學??臻g由教學樓、圖藝樓、綜合樓、宿舍、食堂及體育館組成,形成布局合理又豐富多彩的空間組織。
在教學區,幾棟教學樓之間由平臺、空中連廊進行連接,設計有媒體計算機教室、網絡多功能教室等先進教學設備,還建有一流的現代化理、化、生實驗室,科技創客實驗室等。而在生活區,宿舍為8人一間,配有上床下桌、獨立衛浴、空調等設施,并與食堂緊密相連。在校區北側的體育活動區,400米標準田徑場、籃球場、排球場、游泳池及擊劍館等設施一應俱全。
“智能化是新校區最突出的特點?!毙鞐罱榻B,新校區目前擁有最先進的智能化教育管理系統,建設包括數字校園平臺系統、計算機網絡及無線局域網系統、安全防范系統、高考監控、多媒體系統、校園一卡通系統等設施,同時全系統能與禪城區教育局“睿智教育”公共服務云平臺數據實現無縫對接?!巴ㄟ^應用服務的集成與融合,新校區可以實現信息獲取、信息共享和信息服務,從而推進智慧化的教學、科研、管理、生活以及服務,實現教育信息化和智能化,還可以基于大數據的精細化管理提升教育內涵品質,讓每個孩子健康快樂成長?!?/p>
過去5年,禪城通過新建環湖小學,擴建鐵軍小學、瀾石小學,創辦啟智學校,擴大佛山四中、實驗中學、同濟小學等學校招生規模,開辦佛山市外國語學校等民辦學校,全區新增中小學優質學位約15000個,同時新建一批幼兒園,新增幼兒園學位4000多個。
禪城區教育局常務副局長李紅俠說,大致算來,2011年至今,禪城全區新增學位約2萬個,目前全區總學位量超過16萬個,總學位量完全能夠滿足戶籍人口的就讀需求,并基本能滿足常住人口的就讀需求,其中公辦學校學位占比72%,民辦學校占比28%,市民的就讀選擇也越來也多。
存量優化。在做大增量的同時,禪城教育局還大力推進存量優化,針對區域內現有學校的實際情況,實施優質學校創建工程、組建教育聯盟、推行一校多區戰略,改善辦學條件,有效促進區域優質教育均衡發展。
禪城創新資源整合方式,積極探索集團化及聯盟辦學。在邁向集團化上,禪城深度整合同濟小學兩校區,整合佛山九小與紫南小學形成九小“一東一西”兩個校區,整合南莊三中與南莊小學成立佛科院附屬學校,佛山市實驗學校增設中學部,委托實驗學校管理佛山市外國語學校等。
在集約化辦學上,禪城目前已成功組建禪城實驗高中教育聯盟等6個中小學教育聯盟,以“眾人拾柴火焰高”的想法進行實踐,推動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同時,以公辦園、省一級園為領銜園,全區近140所幼兒園形成20個學前教育發展共同體。
禪城區教育局有關負責人說,通過教育資源大整合,實現優勢互補、取長補短的辦學效應,帶動原先基礎相對薄弱的學校,有力地促進教育的均衡優質發展,2014年禪城區成為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
招生供給結構:由固化向可選擇轉移
入學公平是教育公平的基準點,也是社會反映最強烈的民生問題。每年招生季,學位都會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為滿足市民多元化的需求,禪城從2012年起大力推進招生制度改革,通過自主選校、部分片區及教育聯盟內部學校對口直升、普通借讀生積分入學等舉措活化學位供給,為市民提供更多的教育選擇。
1.調整普通高中招生結構
調整普通高中體藝類考生招生結構。針對2016年區屬公辦高中將全面取消擇校生的新情況,在區屬公辦高中進行招生模式改革,區屬4所學校安排適量招生計劃不限制考生的報考條件,進行創新招生。根據各學校招生計劃需求合理制訂錄取原則及劃定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
2.優化義務教育階段招生方式
為滿足市民多元化的需求,禪城實行轄區戶籍生免費自主選讀公辦小學、初中。初中從2012年,小學從2013年起,在全部戶籍生按照地段安排后,戶籍生可以根據已經安排的學校和本人意愿,選擇一所學校作為本人自主選校意愿,參加自主選校錄取,選校成功的學生免費到意愿學校就讀。
統計顯示,2012年以來,該區初中招生選校成功的學生約4000人,2013年以來小學招生選校成功的3000多人。而隨著外來人員子女入學需求的增長,為妥善安排大量政策性借讀生入讀公辦學校,2015年起,禪城也對政策性借讀生學位分配方式由統籌安排改為自主選校加統籌安排的方式。
禪城區教育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自主選校體現招生工作以人為本的價值追求,為市民群眾提供更多的教育選擇機會,同時也有效促進公辦學校不斷提升自身辦學質量和影響力,標志著禪城教育從“學有所教”向“學有優教”轉變。
“目前一門式改革也深入到招生事項,禪城正在推進無紙化報名,預計到明年,義務教育階段戶籍生、政策性借讀生入學報名只需在終端上自助報名,更加方便快捷?!倍U城區教育局有關負責人說。
此外,禪城的招生工作近年來也更加立足實際。禪城區從2015年起在部分教育聯盟內試行片區小學對口直升公辦初中,今年試行范圍進一步擴大。具有同一學校6年學籍的小學應屆畢業生參加對口直升,大大減少了片區內學生的升學壓力。
據介紹,禪城區近年來在招生方面的改革還有義務教育部分地段兩校選一,普通借讀生積分入學,中職春季招生等,并通過實行招生全城通辦,推進入學報名無紙化等,多措并舉,極大活化了學位供給。
服務社會結構:由管理向便民惠民轉向
教育為民,不僅要在服務內容和服務質量上下功夫,還應該回應民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在服務方式、服務環節、服務途徑上花心思,做到精準服務、有效服務、貼心服務。禪城教育供給側改革在面向社會的服務供給上不斷調整,摸索出了一條便民惠民的新路徑,效果喜人。
開放學校設施惠民。目前禪城區共有公民辦學校100所,全區有6所學校有標準體育館,8所學校擁有400米標準田徑場,55所學校有200米田徑場。在保障學生體育鍛煉需要的前提下,各學校積極面向社區和市民開放。其中,華材職中、榮山中學、惠景中學、佛科院附屬學校4所有體育館的學校由文化體育局購買服務向全社會開放,部分中小學課后和節假日主動面向村居開放。全區32所中小學擁有游泳池,除了文化體育局駐點學校,大部分具備條件的均已對外開放。
利用網絡溝通便民。近年禪城區教育局特別注重通過廣佛都市網、禪城、禪城教育微信等網絡平臺就重大教育決策以及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與市民互動。通過開展微信投票活動,對教育微信公眾號即時信息進行回復,增設新生入學信息自動回復菜單,開設具有吸引力和趣味性的信息欄目,在電臺播放微信宣傳聲帶等,加強了禪城教育微信公眾號建設,大大提高了該公眾號關注人群粘度,目前該公眾號粉絲已超過15萬人,周閱讀量超過10萬,其影響力名列佛山市各級政府部門官方微信前茅,成為教育部門與社會各界互動的重要平臺。
規范提升托管為民。為解決家長的后顧之憂,禪城區政府將“提升學生托管服務,抓好14個示范點建設”列為2016年禪城區民生實事。《2016 年禪城區學生托管服務工作實施方案》明確2016年以“校內為主、校外為輔,校內提質、校外規范”為原則,堅持“規范培育校外托管機構、提升校內托管工作、學生托管服務向社區延伸”為主要工作方向,確定了18個示范點建設對象,包括校外托管機構示范點建設對象8個、托管服務延伸至社區示范點建設對象4個、校內學生托管服務示范點建設對象6個。截至目前,已建成6個校外托管機構示范點,召開了校外托管機構經驗交流會,起草了《校外托管機構管理暫行辦法》。校內托管方面,印發了校內服務工作指引,明晰校內服務的時間、內容、工作人員等工作要求, 6個校內托管服務示范點學校分“家校共建、豐富課后活動、引入第三方機構”三個方向開展試點,召開了校內托管服務經驗交流會。學生托管服務延伸至社區方面,已在各鎮(街道)選定示范點建設對象,并對區內可供學生托管服務的公共資源進行全面梳理。
整治校園周邊愛民。禪城區教育局在職能范圍內針對轄區部分校園交通擁堵問題進行了大膽嘗試,按照“教育學生、影響家長、帶動社會、削峰減量、一校一策、部門聯動、綜合整治”的工作思路,指導各相關學校根據各自實際情況就緩解校園交通擁堵情況進行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校園周邊擁堵狀況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主要措施包括分段放學,舒緩車流;義工協助,提高車輛通行效率;家校合力,維護通暢;部門聯動,加強管理;教育學生,帶動家長;低碳出行、拼車上學;多點疏散,分流壓力;等等。
記者觀察:禪城教育供給結構改革的現實意義
在某種程度上,對于一個城市而言,教育的品質,決定了她內在的氣質;教育的高度,決定了她發展的速度;教育的現在,決定了她的未來。
禪城,這所有著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的古城,通過教育供給側改革的結構突破,給我們展示了她不斷創新的蓬勃活力與深化改革的無窮動力。
禪城教育供給結構改革的成功,首先在于各級黨政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有賴于教育基礎性、全局性、先導性作用的充分發揮;反之,教育只有很好地服務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并贏得廣泛的支持。把教育系統的改革作為民生實事來抓,切實呼應和解決學生、家長的教育需要,不到5年時間新建、擴建了一大批學校,增加了近20000個優質學位……一樁樁,一件件,枯燥的數字后面無不是禪城各級黨委政府對教育的感情與關愛。而禪城教育以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優質化、多樣化、信息化、國際化為區域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著人才培養、智力支撐、環境優化、資源整合等切實有效的反哺與推動。在禪城,教育與經濟社會之間的良性互動已經形成。
禪城教育供給結構改革的成功,還在于禪城教育人敢于改革的勇氣與善于創新的智慧。只有不斷深化改革才能內生源源發展動力,只有持續創新實踐才能衍生無窮成長活力。禪城人堅持以問題為導向,改革管理體制、辦學體制、招生機制……每一項改革都意味著破舊立新,而破舊立新需要敢于碰硬、敢于攻堅、敢于擔當的勇氣,禪城教育人無疑是一群勇者。但禪城教育供給側改革在供給結構上的攻堅碰硬,始終堅持實事求是,堅持系統解決禪城教育的實際問題和發展束縛,堅持理性思考、深入分析、科學決策。所以,無論是實施一校多區、教育聯盟,還是教師區管校聘合理流動,每一項改革,每一次創新,都立足實情、注重實干、得出實效,禪城教育人更是一群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