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1 10:10:35
序論:在您撰寫宏觀經濟研究范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宏觀經濟學;社會科學方法論;實證主義;人文主義
中圖分類號:F0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5-00-01
宏觀經濟學是一門復雜的學科,其中充斥著許多人為因素的不確定性,因此必須遵循某種方法論來減少這種不確定性。本文通過實證主義和人文主義范式分別來闡述,指出研究宏觀經濟學問題必須注重與方法論的結合。
一、宏觀經濟學的特殊性
宏觀經濟學有其特殊性,正是由于這種特性使宏觀經濟研究變得復雜多變。一是,整體性。宏觀經濟的整體性是指宏觀經濟雖然針對不同的主體可能有不同的經濟行為,而且經濟行為的范疇會存在差異,但是從宏觀層面的經濟來講,其整體性不可忽略。也就是說,社會也好,各級政府也罷,它們在宏觀經濟方面都必須以整體利益為出發點,在制定政策措施時,必須相互配合以達到共同的目標。二是,社會性。宏觀經濟的社會性是指宏觀經濟從整個社會的角度出發,要從宏觀的層面上把控整個國家乃至社會的經濟局面,正如本文的前一部分所述,社會及各級政府作為宏觀經濟的主體,使得它們的經濟行為具有了一定的社會責任。三是,協調性。宏觀經濟的協調性是指通過宏觀經濟活動,要促進社會各個領域的共同而協調的發展。從歷史的發展長河來看,任何一個階段的發展與進步在不同利益群體方面都不可能以同樣的速度進行,也就是存在著不同步性,在這種情況下,協調顯得尤為重要。
二、宏觀經濟學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由于宏觀經濟的特殊性的存在,要想準確研究宏觀經濟具有一定的難度。宏觀經濟研究成果普遍缺乏科學性和創造性??茖W性是要求學術成果所表述的內容具有可靠性,體現在論據要準確翔實,文字表述精煉不可含糊其辭,許多經濟學研究達不上要求。研究成果的創新性要展現研究的解決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但實際上大多數研究成果不是材料堆砌,就是過多借鑒別人的理論缺乏自己的創見。像多數論文的文獻綜述部分都是材料堆砌而成,以時間為序最多,卻沒有時間地點提出理論的緣由等,這樣的綜述意義不大。研究成果中的模型的“借鑒”,幾乎都是直接照搬國外的東西,再直接用中國的數據進行檢驗,而數據的質量又不高,只要得出結論就可以,不管其正確與否。
三、方法論的必要性
方法論的定義為多種多樣,《韋伯斯特大學詞典》將方法論定義為“做某件事,或為做某件事的方式、技術或過程”。但在《應用經濟學方法論》這邊書中,方法論一詞實證指:給定領域中進行探索的一般方法的研究。因而,經濟學研究方法論就是對經濟學研究的一般方法的研究。書中方法一詞指的是:用于完成一個既定目標的具體技術或工具,這種用法和國家科學院科學指導委員會的用法一致。在社會科學方面,社會研究方法是通過科學的方法,系統地收集和分析關于社會現象的資料,并在此基礎上對相關的社會現象及其本質和規律做出科學認識的活動,是設計方法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宏觀經濟學是建立在實踐基礎的研究,并沒有一個成熟的科學的理論研究方法,如果認為宏觀經濟學科的理論不需要經過科學的檢驗和檢測就能成功,這顯然是不對的?,F代宏觀經濟理論如果想要發展就必須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從而形成科學的行為準則,同時這種“行為準則”在不斷的進步和發展中形成科學的“方法論”。在宏觀經濟學科研究領域,“方法論”十分重要,它是現代科學和經濟理論研究領域的核心問題。因此,對我們科學地學習和研究宏觀經濟學科研究是至關重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
四、從社會科學方法論角度研究宏觀經濟理論
(一)實證主義
從研究特征來看,實證主義社會學對“科學建構”的強調依賴于把自然科學作為社會理論構造的模式,強調科學就在于說明現象的成因,對現象的未來進行分析和預測。并對自然科學這種普遍性和精密性的精密性,主張重量化的研究方法,因此實證主義主張以事實說話,從宏觀經驗事實來研究宏觀經濟問題。定量研究是實證主義方法論的具體化,它側重于對宏觀經濟數據的數量分析和統計計算。實際上,實證主義研究早已滲透到不管是社會科學還是自然科學研究中。實證主義研究有著其他方法所無法比擬的優點,如自行檢驗。實證主義在研究宏觀經濟中有很多的內在的檢驗,這些檢驗可以驗證和控制經濟學家在自己能力范圍外的研究結論。
但是實證主義分析是基于特定引導假定下,而特定引導假定本身就存在主觀性,而這兩者又是無法隔離的,因此實證主義不是撇開價值觀純粹的科學研究,不同的經濟經濟學家對于同一現象的實證研究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二)人文主義
經濟學是關于人的學問,不僅要研究資源配置問題還要研究理想人行為的問題,經濟學研究一方面要注重效率,另一方面還要關注人的倫理道德。經濟學的核心和基礎上價值論,經濟學研究的目的是促進人和社會的全面發展。人文主義強調收集信息,從整體上進行理解和詮釋。它注重定性研究,并偏重本分析或敘事表達,它們認為人力的行為是多樣化的,個人根據自己的實踐情況來決定自己的行為。人文主義的社會價值是傾向于對人的個性的關懷。因此人文主義從定性的角度出發,來研究宏觀經濟問題,并讓宏觀經濟理論向對人們有價值的方向發展。注重強調反對暴力,主張自由平等和自我價值體現的一種哲學思潮與世界觀。自由公平可以促進經濟發展,而宏觀經濟發展又必須以自由公平為基礎和前提。
參考文獻:
[1]沈軍,白欽先.論金融研究方法論的范式轉換[J].經濟論壇,2006(5):123-128.
[2]孔祥毅.山西金融史及其研究.2013.
在各方質疑亞洲隨時可能到來的危機之時,世界各大投行對中國經濟前景的態度來了個大反轉,紛紛上調中國2013年經濟增速預期。
德意志銀行把中國經濟下半年的增長預期從7.6%上調至7.7%。
瑞士信貸把中國今年的GDP增長預期從6月時估計的7.4%上調至7.6%,并預期房地產市場將回暖。
美銀美林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陸挺則表示中國經濟正在實現軟著陸。
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和廈門大學宏觀經濟研究中心8月18日的2013宏觀經濟問卷調查報告顯示,受訪的經濟學專家認為當前中國宏觀經濟平穩運行,增長速度處于合理區間。預計2013全年GDP增速在7.5%-7.9%之間,CPI增長在2.6%-3.0%之間。
趨緩
瑞士信貸經濟學家陶冬在近期的一份報告中稱:“中國經濟已經開始觸底反彈,經濟上行的動力可能還不是很強勁,但考慮到市場對中國經濟前景并不樂觀,經濟企穩已是好消息?!?/p>
在經濟參考報和廈門大學宏觀經濟研究中心此次的問卷調查中,受訪的專家同樣提到了企穩之后的擔憂。調查結果顯示,42%的專家認為產能過剩加??;37%的專家認為經濟增長速度放緩;30%的專家認為房地產市場價格報復性上漲可能引起未來的房地產市場泡沫破裂;16%的專家認為出口衰退;63%的專家認為地方政府債務是當前中國宏觀經濟發展面臨的最大挑戰。
事實上,“今年上半年我們看到由于外部市場需求的萎縮以及中國國內產能過剩的影響,中國實體經濟的增長持續減速。根據季度累計同比的增長率,中國工業生產增加值以及GDP增速紛紛創下了近兩年來的最低增速。在這樣的經濟減速的同時,我們還觀察到經濟增長的構成里面,投資對GDP的貢獻率今年上半年達到了53.9%,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7個百分點,最終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反而下降了5.2個百分點,只有45.2%。在此情況下,經濟減速的同時經濟結構失衡的局面還在繼續?!睆B門大學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龔敏在8月18日中國季度宏觀經濟模型(CQMM)秋季預測會上表示。
在龔敏看來,外部市場需求的萎縮,導致中國的進出口上半年增長依然乏力,不僅進口和出口累計增長速度不斷下降,而且從構成來看,一般貿易的進出口增長也非常平緩。由于實體經濟的減速,城鄉居民的收入水平在扣除物價水平之后,上半年城鄉居民的累計收入的增長速度是近兩年來最低水平。特別是農村居民的實際收入的增長,分別比去年還有前年的上半年同期都出現大幅度的增速下滑。居民實際收入水平增長的減緩,直接導致國內居民消費水平增長的緩慢。
盡管長期來看依靠投資拉動經濟并非最好的選擇,但依然是是目前保持經濟增長合理區間的現實選擇。今年上半年在制造業投資增速大幅下滑的同時,在交通運輸領域的投資增長卻有明顯提高。龔敏透露,如果再觀察投資的主體,以及資金的來源,可以發現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以及依賴國內信貸的投資增長非常明顯。這方面的投資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制造業投資增速的下滑,保持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平穩的增長。而這些資金來源最終將構成地方政府債務的重要組成部分。
瑞士信貸同樣發出了類似的警告,中國經濟的核心問題是民間投資依然缺失,這一情況可能在未來繼續存在,除非中國大幅進行結構性改革。此外,“由于公共財政收入的下滑,所導致的財政支出增速下滑,特別是財政支出里面用于民生領域財政支出的增速下滑的問題,是值得我們下一階段非常關注的重點?!睆B門大學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文溥告訴記者。
效率
實際情況是,今年以來,隨著經濟增速下滑以及稅收改革的深入,各地稅收收入的增長面臨諸多困境,進而頻繁出現征收“過頭稅”現象。
更為隱秘的是,“各級公共財政的構成里面,各級政府通過非稅收入的渠道獲取財政收入的傾向,似乎也有越來越明顯的態勢。從過去分稅制改革之后的十多年時間里,非稅收入占公共財政收入的比重有不斷提高的態勢。”李文溥說。1994年非稅收入占公共財政收入的5.4%,到2012年這一比重上升到14.2%。根據CEIC的資料,從非稅收入構成看,2007-2012年期間,專項收入、行政事業性收費、罰沒收入占比總和超過60%。其中的不規范性、不透明性、不公正性以及較大的裁量空間家中了企業和居民的實際稅負負擔。
如果我們能夠將公共財政收入里面非稅收入所占的比重,從現在超過10%的水平降到10%,把每年減少的這些財政收入,補貼給企業或家庭,那么這會對宏觀經濟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根據廈門大學宏觀經濟研究中心的模型模擬,可以發現政策效率將明顯提升。
如果把減少的稅收收入補貼給企業,GDP增長速度并不會下降太多,對經濟結構影響方面,居民消費會有微小的改善,但是由于補貼給企業,企業有更強的意愿進行投資,一定程度上會提高固定資產形成總額占GDP的比重。一部分非稅收入減少了,但是稅收收入反而有一定的提高。從全部公共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也會有微小的下降。
如果把減少的非稅收入全部用到居民收入的提高上,GDP的增長速度會有較為明顯地提高,同時居民消費占GDP的比重也會提高,固定資產形成總額占GDP的比重下降,稅收收入的增長速度也會提高,公共財政占GDP的比重會有所下降。
途徑
“非稅收入確實存在很多不規范的地方,應該改進”,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李雪松告訴記者,“改進的一個途徑就是給它規范的稅收來源?!?/p>
國家信息中心副研究員張茉楠對此表示認同,“從長遠角度來講,完善地方稅制的體系。無論是房地產稅,財產稅,環境稅,資源稅,有更豐富的稅種去滿足地方政府用于公共財政支出,特別是民生支出的需要?!?/p>
[關鍵詞]經濟學國際金融危機挑戰
世紀的新技術革命開啟了人類社會生活的新時代。但時至今日,現代經濟學的基礎理論研究遠遠地落后于這個時代,不能有效地為現實經濟的運行和發展服務。從人類思想發展的根基講,當代人更應該看到的是,2008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不僅是對世界上各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能否盡快復蘇,提出了現實的挑戰,更是對于現代經濟學的基礎理論研究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一、挑戰經濟人假設經濟學的研究
需要有前題假設。此次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表明,現代經濟學的經濟人假設是于學理不通的,存在著顯而易見的內在缺憾。由于人是具有社會性的,因而,作為經濟學研究假設前提的經濟人,不能只表示個體經濟人,還必須有對社會經濟人的假設抽象。缺失社會經濟人假設的經濟學研究只能從社會經濟中的個體出發分析和探討人類的經濟行為,在宏觀經濟領域的研究是難以展開的。迄今為止,現代經濟學的宏觀經濟理論仍只是局限于解釋經濟個體之間的利益之爭,沒有能夠體現出更高層次上的對社會整體利益的理性思和自覺維護。在這種狀態下,已經進入21世紀的現代經濟學主要的宏觀經濟理論,不僅是不完全適用于像中國這樣快速發展的發展中國家,就是在其提出的發達市場經濟國家,也基本上不能被政府接受為宏觀調控的指導理論。因此,自覺地深化對于經濟人假設研究,增加社會經濟人假設,必將成為推動21世紀現代經濟學理論創新應對此次國際金融危機挑戰的制高點。作為現代經濟學宏觀理論研究必不可少的認識前提假設,不同于個體經濟人的社會經濟人至少應具有十大理性基點:保證國家經濟安全、保持經濟結構平衡、保護經濟發展活力、保障收入分配公平、嚴密控制貨幣管理、規范市場交易秩序、實現區域平衡發展、促進科學技術進步、全面實施社會救助、堅決落實天賦人權。為此,面對此次國際金融危機的挑戰,對于長期以來經濟人假設缺失社會性的問題,從今往后,現代經濟學的研究應當從實際出發,及時并積極地彌補這一缺憾。
2008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至少在十個方面給予現代經濟學嚴峻的挑戰,即從今往后的經濟學研究必須在經濟人假設、經濟研究范圍、價格理論、效用理論、政府作用、信用理論、金融衍生品市場、貨幣理論、宏觀調控理論、經濟學研究基礎范疇等方面實現根本性的理論認識創新。
[關鍵詞]經濟學國際金融危機挑戰
世紀的新技術革命開啟了人類社會生活的新時代。但時至今日,現代經濟學的基礎理論研究遠遠地落后于這個時代,不能有效地為現實經濟的運行和發展服務。從人類思想發展的根基講,當代人更應該看到的是,2008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不僅是對世界上各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能否盡快復蘇,提出了現實的挑戰,更是對于現代經濟學的基礎理論研究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一、挑戰經濟人假設經濟學的研究
需要有前題假設。此次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表明,現代經濟學的經濟人假設是于學理不通的,存在著顯而易見的內在缺憾。由于人是具有社會性的,因而,作為經濟學研究假設前提的經濟人,不能只表示個體經濟人,還必須有對社會經濟人的假設抽象。缺失社會經濟人假設的經濟學研究只能從社會經濟中的個體出發分析和探討人類的經濟行為,在宏觀經濟領域的研究是難以展開的。迄今為止,現代經濟學的宏觀經濟理論仍只是局限于解釋經濟個體之間的利益之爭,沒有能夠體現出更高層次上的對社會整體利益的理性思和自覺維護。在這種狀態下,已經進入21世紀的現代經濟學主要的宏觀經濟理論,不僅是不完全適用于像中國這樣快速發展的發展中國家,就是在其提出的發達市場經濟國家,也基本上不能被政府接受為宏觀調控的指導理論。因此,自覺地深化對于經濟人假設研究,增加社會經濟人假設,必將成為推動21世紀現代經濟學理論創新應對此次國際金融危機挑戰的制高點。作為現代經濟學宏觀理論研究必不可少的認識前提假設,不同于個體經濟人的社會經濟人至少應具有十大理性基點:保證國家經濟安全、保持經濟結構平衡、保護經濟發展活力、保障收入分配公平、嚴密控制貨幣管理、規范市場交易秩序、實現區域平衡發展、促進科學技術進步、全面實施社會救助、堅決落實天賦人權。為此,面對此次國際金融危機的挑戰,對于長期以來經濟人假設缺失社會性的問題,從今往后,現代經濟學的研究應當從實際出發,及時并積極地彌補這一缺憾。
經濟學應用數學研究的專門化、技術化、職業化甚至到登峰造極的程度,使經濟學更嚴密,表達更準確,思維更成熟。主要表現在以下三點:
第一,宏觀計量分析法是最大貢獻之一。諾貝爾獎獲得者克萊因從上世紀50年代最早提出宏觀經濟計量模型,為宏觀經濟研究開辟新的視野。此后,隨著大型計算機的誕生和使用,經濟結構的各種參數得以推算出來,為制定政策提供依據。第一代計量經濟學家的數理貢獻在經濟學方法論體系的整體性、嚴密性和形式化等方面發揮的巨大作用主要體現在宏觀經濟研究方面。中國經濟學深受其影響。經濟學理論與計量方法、計量模型,以及國民收入的核算體系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使得宏觀經濟理論從未像現在這樣更貼近現實、更具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對比中國《經濟研究》和《美國經濟評論》,可以看到,自2002年開始,《美國經濟評論》上刊登的應用計量經濟學論文比重下降,而自2003年開始,《經濟研究》上刊登的應用計量經濟學的論文比重上升,開始超過《美國經濟評論》。①
第二,計量經濟學長足發展并成為經濟學中一個極富魅力的分支,首先得益于統計學在經濟學中的廣泛使用,并最終成為構建計量經濟學體系的一個重要基礎。《1867-1960年美國貨幣史》是弗里德曼成功運用統計分析的一部經典性著作②,通過一系列的數據統計分析,得出貨幣數量的長期變化和實際收入的長期變化之間具有一種密切的相關性的結論,從而構建弗氏貨幣數量說。統計分析的運用不但支持計量經濟學的發展,還大大推動諸如發展經濟學、國際經濟學、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等新的理論分野和發展。
但是,許多經濟學家都激烈抨擊濫用數學的現象。里昂惕夫在分析1972-1981年間發表在《美國經濟評論》上各種文章的類型之后,指出“專業經濟學雜志中數學公式連篇累牘,引導讀者從一系列多少有點道理但卻完全武斷的假設走向陳述精確而卻又不切實際的結論”。
二、越來越呈現出實證化和專門化趨勢
實證化,是經濟學研究和表述中,越來越注重對經濟現象的因果聯系進行客觀的、不帶有主觀選擇意味的研究。這是解決實際經濟問題的迫切要求。這種趨勢注重具體經濟而非一般性經濟問題的研究,注重經濟政策而非經濟理論研究。表現為經濟學研究目的的實用性,也表現為現實經濟問題對經濟理論研究的實證要求。與這種趨勢相關,整個西方經濟學理論的發展過程也發生兩次轉換,即先是由重視對經濟波動、就業和經濟增長問題的研究轉換到重視對財政赤字、通貨膨脹、匯率變動和國際收支逆差問題的研究之后,又轉換到重視對經濟周期、經濟增長問題的研究。
專門化傾向,是實證化研究深入發展的結果,也是借助日益豐富的分析工具而產生的結果。專門化傾向,是指在現代經濟學的研究和表述方法方面,越來越多地使用一些特有的、非經濟學家一般不使用的方法、分析工具和專業術語,以至于出現只有受過專門訓練的人才能進行經濟學研究和分析、才能夠看懂經濟學論文。于是,由實證化傾向而來的專門化傾向,通過分析手段的發展和豐富,在加強實證研究技術化傾向的同時,又逐漸脫離實證化。這一特征從凱恩斯主義宏觀計量模型到貨幣主義和理性預期的動態模型,表現得越來越明顯。從長期來看,實證化和專門化的傾向仍然在加強,但二者之間的距離卻有加大的跡象。如非線性分析這類跨學科分析方法的引進,也許會引起經濟學的較大變化。
三、均衡分析方法與非均衡分析方法并存的趨勢
“新古典綜合派”在召回凱恩斯以前傳統的新古典微觀經濟學的同時,也在宏觀分析方面大膽地恢復均衡分析方法。因為“凱恩斯革命”打破的主要是自由放任經濟政策下市場自動均衡的實現和保持機制,而不是均衡分析方法本身。因此,新自由主義各派的經濟理論,始終堅持均衡分析的方法。在宏觀非均衡分析方面,成就最突出的是法國經濟學家讓-帕斯卡爾貝納西、馬林沃德,美國的霍瓦德和英國的波茨、溫特等人,他們不僅提出一套和凱恩斯理論體系完全相容的宏觀非均衡學說,而且運用這套理論對中央集權決策經濟的非均衡問題進行分析。正是這些人的努力,使得當代西方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得到進一步豐富和發展。盡管宏觀非均衡分析方法不如均衡分析方法的影響普遍,但它無疑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其影響也在逐步擴大。
從廣義上看,均衡分析方法和非均衡分析方法并沒有本質上的差別,其不同點僅在于各自所涉及的均衡條件和水平的差異。值得注意的是,非均衡分析的研究對象更為現實一些,也更強調動態性??陀^上,均衡分析和非均衡分析都是對經濟現象某些方面的適當反映,二者雖有差別,但不是根本性的相互排斥,而是相互統一、相互補充的關系。
四、假定條件的多樣化趨勢
經濟學家們不得不或放寬假設,或修改前提,或一反傳統逆向假定,以構建和拓寬其研究領域,為重建和發展他們的理論,以反對和解釋來自對方的理論。例如,經濟人假定是微觀經濟學的核心,也是經濟學的基石之一。在20世紀中,經濟人假定的條件被不斷地修改、拓展,甚至批評和攻擊。凱恩斯經濟學的誕生被一些學者認為是對經濟人個體研究方法的最大“克服”,因為凱恩斯主義的基礎和歸宿都是圍繞總供給與總需求等一系列“總量”關系而展開的。貝克爾拓展經濟人假設,認為個人效用函數中具有利他主義的因素,這才是人類行為的一般性。鮑莫爾主張用“最大銷售收益來代替最大利潤的目標函數”,因為實證經驗表明經理層的薪金與銷售收益的關系大于它與利潤的相關程度。公共選擇學派提出的挑戰是,經濟人在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時,并不能得出集體利益最大化的結論,“阿羅定理”即可說明個人福利的簡單加總不一定與社會福利一致。新制度主義認為經濟人假定過于“簡單化”,因為除物質經濟利益以外,人還有追求安全、自尊、情感、地位等社會性的需要。
五、研究領域的非經濟化趨勢
經濟學研究領域與范圍開始逐漸超出傳統經濟學的范疇,分析的對象擴張到小至生育、婚姻、家庭、犯罪等,大至國家政治、投票選舉、制度分析等。研究領域的這種“侵略”與擴張,被稱之為“經濟學帝國主義”。這取決于時代主題和研究角度的變化、個人興趣和專業特長的不同。
六、強調理性、預期和不確定性問題的趨勢
理性預期學派從通貨膨脹問題入手,強調理性和預期的問題,并由此否定政府干預的有效性,這對凱恩斯主義形成較大沖擊,也引起凱恩斯主義各派對理性和預期問題的重視。盡管在理性問題上各派未能取得共識,但關于預期的思想和方法的確滲入宏觀經濟學各流派之中。
七、學科交叉的邊緣化趨勢
經濟學的大家族中又派生出許多交叉學科和邊緣學派,例如,混沌經濟學、不確定經濟學、行為經濟學、法律經濟學、實驗經濟學等,百家爭鳴,相得益彰。這取決于經濟學家認識領域的拓寬和方法論的多元化,經濟學與其他學科的交流和相互滲透得以大大加深,大量非經濟學概念的引入使得當今的經濟學與百年前相比已面目全非。
八、證偽主義的普遍化趨勢
證偽主義經濟學方法論是實證主義方法論的一種邏輯延續。據統計,20世紀70-80年代的20年間,經濟學界出版50多本經濟學方法論的著作,其中幾乎都和證偽主義有一定的聯系,在1991年總結的當代經濟學家達成的13點共識中,有7個和證偽主義有直接聯系。布勞格在《經濟學方法論》中將20世紀經濟學方法演變史歸納為一句話:“證偽主義者,整個20世紀的故事”。實證主義和證偽主義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新制度經濟學方法論既是證實的又是證偽的,在某種程度上還兼有歷史主義方法論的特點。
九、案例使用的經典化趨勢
經濟學中的“舉例”,不僅已經發展到“經典化”的地步,而且在有些定理中不舉例已不足以說明問題,甚至所舉的案例已具有不可替代性。這種案例的惟一性,既簡單明了、通俗易懂,又幾十年上百年一貫制,代代相傳。用案例闡明一個定理、寓意一個規律已經司空見慣,如“看不見的手”。
十、博弈論的應用范圍擴大趨勢
博弈論已延伸至政治、軍事、外交、國際關系和犯罪學等學科,但其在經濟學中的應用最為成功。博弈論研究的內容主要是決策主體的行為發生直接相互作用時的決策以及該決策的均衡問題。借助于博弈論這一強有力的分析工具,“機制設計”、“委托—”、“契約理論”等已被推向當代經濟學的前沿。20世紀經濟學及其研究方法的深化,還表現在:
1、第一次把政府作為經濟活動的一個部門來對待。不僅將政府的經濟活動納入到宏觀經濟活動中,而且將政府的經濟行為和經濟政策作為能動的經濟力量加以運用,使之成為影響和調節宏觀經濟活動與狀況的重要機制之一。政府支出不斷膨脹、效率低下是的惡果,其原因是存在“政府失靈”,因此,市場是解決問題的惟一選擇。③
2、宏觀和微觀的聯系得到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的共同重視。
注釋:
①成九雁、秦建華.計量經濟學在中國的發展軌跡[J].經濟研究,2005(04):113-124.
②MaryS.Morgan,TheHistoryofEconometricIdeas,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0.
③參見〔法〕亨利·勒帕日.美國新自由主義經濟學[M].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118-150.
參考文獻:
[1]〔英〕馬克·布勞格.經濟學方法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
[2]波普爾.猜想與反駁——科學知識的增長[M].上海譯文出版社,2001.
[3]賈根良.中國經濟學革命論[J].社會科學戰線,2006,(01).
論文摘要:數學化成為經濟學發展的主流趨勢,實證化和專門化、研究領域的非經濟化、假定條件的多樣化、證偽主義的普遍化、案例使用的經典化、學科發展的邊緣化、古典的均衡分析和現實的非均衡分析相互補充、理性預期和不確定性問題等趨勢強化,博弈論的應用范圍擴大,以及政府作為經濟學研究對象和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的聯系得到共同重視。
20世紀經濟學之所以產生諸多“革命”和理論創新,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研究方法和角度的巨大變化。從某種意義上講,研究方法的演變體現經濟學的發展脈絡。舉其要者,研究方法的變化可歸納為以下十大趨勢。
一、數學化成為經濟學發展的主流趨勢
經濟學應用數學研究的專門化、技術化、職業化甚至到登峰造極的程度,使經濟學更嚴密,表達更準確,思維更成熟。主要表現在以下三點:
第一,宏觀計量分析法是最大貢獻之一。諾貝爾獎獲得者克萊因從上世紀50年代最早提出宏觀經濟計量模型,為宏觀經濟研究開辟新的視野。此后,隨著大型計算機的誕生和使用,經濟結構的各種參數得以推算出來,為制定政策提供依據。第一代計量經濟學家的數理貢獻在經濟學方法論體系的整體性、嚴密性和形式化等方面發揮的巨大作用主要體現在宏觀經濟研究方面。中國經濟學深受其影響。經濟學理論與計量方法、計量模型,以及國民收入的核算體系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使得宏觀經濟理論從未像現在這樣更貼近現實、更具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對比中國《經濟研究》和《美國經濟評論》,可以看到,自2002年開始,《美國經濟評論》上刊登的應用計量經濟學論文比重下降,而自2003年開始,《經濟研究》上刊登的應用計量經濟學的論文比重上升,開始超過《美國經濟評論》。①
第二,計量經濟學長足發展并成為經濟學中一個極富魅力的分支,首先得益于統計學在經濟學中的廣泛使用,并最終成為構建計量經濟學體系的一個重要基礎?!?867-1960年美國貨幣史》是弗里德曼成功運用統計分析的一部經典性著作②,通過一系列的數據統計分析,得出貨幣數量的長期變化和實際收入的長期變化之間具有一種密切的相關性的結論,從而構建弗氏貨幣數量說。統計分析的運用不但支持計量經濟學的發展,還大大推動諸如發展經濟學、國際經濟學、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等新的理論分野和發展。
但是,許多經濟學家都激烈抨擊濫用數學的現象。里昂惕夫在分析1972-1981年間發表在《美國經濟評論》上各種文章的類型之后,指出“專業經濟學雜志中數學公式連篇累牘,引導讀者從一系列多少有點道理但卻完全武斷的假設走向陳述精確而卻又不切實際的結論”。
二、越來越呈現出實證化和專門化趨勢
實證化,是經濟學研究和表述中,越來越注重對經濟現象的因果聯系進行客觀的、不帶有主觀選擇意味的研究。這是解決實際經濟問題的迫切要求。這種趨勢注重具體經濟而非一般性經濟問題的研究,注重經濟政策而非經濟理論研究。表現為經濟學研究目的的實用性,也表現為現實經濟問題對經濟理論研究的實證要求。與這種趨勢相關,整個西方經濟學理論的發展過程也發生兩次轉換,即先是由重視對經濟波動、就業和經濟增長問題的研究轉換到重視對財政赤字、通貨膨脹、匯率變動和國際收支逆差問題的研究之后,又轉換到重視對經濟周期、經濟增長問題的研究。
專門化傾向,是實證化研究深入發展的結果,也是借助日益豐富的分析工具而產生的結果。專門化傾向,是指在現代經濟學的研究和表述方法方面,越來越多地使用一些特有的、非經濟學家一般不使用的方法、分析工具和專業術語,以至于出現只有受過專門訓練的人才能進行經濟學研究和分析、才能夠看懂經濟學論文。于是,由實證化傾向而來的專門化傾向,通過分析手段的發展和豐富,在加強實證研究技術化傾向的同時,又逐漸脫離實證化。這一特征從凱恩斯主義宏觀計量模型到貨幣主義和理性預期的動態模型,表現得越來越明顯。從長期來看,實證化和專門化的傾向仍然在加強,但二者之間的距離卻有加大的跡象。如非線性分析這類跨學科分析方法的引進,也許會引起經濟學的較大變化。
三、均衡分析方法與非均衡分析方法并存的趨勢
“新古典綜合派”在召回凱恩斯以前傳統的新古典微觀經濟學的同時,也在宏觀分析方面大膽地恢復均衡分析方法。因為“凱恩斯革命”打破的主要是自由放任經濟政策下市場自動均衡的實現和保持機制,而不是均衡分析方法本身。因此,新自由主義各派的經濟理論,始終堅持均衡分析的方法。在宏觀非均衡分析方面,成就最突出的是法國經濟學家讓-帕斯卡爾貝納西、馬林沃德,美國的霍瓦德和英國的波茨、溫特等人,他們不僅提出一套和凱恩斯理論體系完全相容的宏觀非均衡學說,而且運用這套理論對中央集權決策經濟的非均衡問題進行分析。正是這些人的努力,使得當代西方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得到進一步豐富和發展。盡管宏觀非均衡分析方法不如均衡分析方法的影響普遍,但它無疑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其影響也在逐步擴大。
從廣義上看,均衡分析方法和非均衡分析方法并沒有本質上的差別,其不同點僅在于各自所涉及的均衡條件和水平的差異。值得注意的是,非均衡分析的研究對象更為現實一些,也更強調動態性??陀^上,均衡分析和非均衡分析都是對經濟現象某些方面的適當反映,二者雖有差別,但不是根本性的相互排斥,而是相互統一、相互補充的關系。
四、假定條件的多樣化趨勢
經濟學家們不得不或放寬假設,或修改前提,或一反傳統逆向假定,以構建和拓寬其研究領域,為重建和發展他們的理論,以反對和解釋來自對方的理論。例如,經濟人假定是微觀經濟學的核心,也是經濟學的基石之一。在20世紀中,經濟人假定的條件被不斷地修改、拓展,甚至批評和攻擊。凱恩斯經濟學的誕生被一些學者認為是對經濟人個體研究方法的最大“克服”,因為凱恩斯主義的基礎和歸宿都是圍繞總供給與總需求等一系列“總量”關系而展開的。貝克爾拓展經濟人假設,認為個人效用函數中具有利他主義的因素,這才是人類行為的一般性。鮑莫爾主張用“最大銷售收益來代替最大利潤的目標函數”,因為實證經驗表明經理層的薪金與銷售收益的關系大于它與利潤的相關程度。公共選擇學派提出的挑戰是,經濟人在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時,并不能得出集體利益最大化的結論,“阿羅定理”即可說明個人福利的簡單加總不一定與社會福利一致。新制度主義認為經濟人假定過于“簡單化”,因為除物質經濟利益以外,人還有追求安全、自尊、情感、地位等社會性的需要。
五、研究領域的非經濟化趨勢
經濟學研究領域與范圍開始逐漸超出傳統經濟學的范疇,分析的對象擴張到小至生育、婚姻、家庭、犯罪等,大至國家政治、投票選舉、制度分析等。研究領域的這種“侵略”與擴張,被稱之為“經濟學帝國主義”。這取決于時代主題和研究角度的變化、個人興趣和專業特長的不同。
六、強調理性、預期和不確定性問題的趨勢
理性預期學派從通貨膨脹問題入手,強調理性和預期的問題,并由此否定政府干預的有效性,這對凱恩斯主義形成較大沖擊,也引起凱恩斯主義各派對理性和預期問題的重視。盡管在理性問題上各派未能取得共識,但關于預期的思想和方法的確滲入宏觀經濟學各流派之中。
七、學科交叉的邊緣化趨勢
經濟學的大家族中又派生出許多交叉學科和邊緣學派,例如,混沌經濟學、不確定經濟學、行為經濟學、法律經濟學、實驗經濟學等,百家爭鳴,相得益彰。這取決于經濟學家認識領域的拓寬和方法論的多元化,經濟學與其他學科的交流和相互滲透得以大大加深,大量非經濟學概念的引入使得當今的經濟學與百年前相比已面目全非。八、證偽主義的普遍化趨勢
證偽主義經濟學方法論是實證主義方法論的一種邏輯延續。據統計,20世紀70-80年代的20年間,經濟學界出版50多本經濟學方法論的著作,其中幾乎都和證偽主義有一定的聯系,在1991年總結的當代經濟學家達成的13點共識中,有7個和證偽主義有直接聯系。布勞格在《經濟學方法論》中將20世紀經濟學方法演變史歸納為一句話:“證偽主義者,整個20世紀的故事”。實證主義和證偽主義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新制度經濟學方法論既是證實的又是證偽的,在某種程度上還兼有歷史主義方法論的特點。
九、案例使用的經典化趨勢
經濟學中的“舉例”,不僅已經發展到“經典化”的地步,而且在有些定理中不舉例已不足以說明問題,甚至所舉的案例已具有不可替代性。這種案例的惟一性,既簡單明了、通俗易懂,又幾十年上百年一貫制,代代相傳。用案例闡明一個定理、寓意一個規律已經司空見慣,如“看不見的手”。
十、博弈論的應用范圍擴大趨勢
博弈論已延伸至政治、軍事、外交、國際關系和犯罪學等學科,但其在經濟學中的應用最為成功。博弈論研究的內容主要是決策主體的行為發生直接相互作用時的決策以及該決策的均衡問題。借助于博弈論這一強有力的分析工具,“機制設計”、“委托—”、“契約理論”等已被推向當代經濟學的前沿。20世紀經濟學及其研究方法的深化,還表現在:
1、第一次把政府作為經濟活動的一個部門來對待。不僅將政府的經濟活動納入到宏觀經濟活動中,而且將政府的經濟行為和經濟政策作為能動的經濟力量加以運用,使之成為影響和調節宏觀經濟活動與狀況的重要機制之一。政府支出不斷膨脹、效率低下是的惡果,其原因是存在“政府失靈”,因此,市場是解決問題的惟一選擇。③
2、宏觀和微觀的聯系得到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的共同重視。
注釋:
①成九雁、秦建華.計量經濟學在中國的發展軌跡[J].經濟研究,2005(04):113-124.
②MaryS.Morgan,TheHistoryofEconometricIdeas,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0.
③參見〔法〕亨利·勒帕日.美國新自由主義經濟學[M].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118-150.
參考文獻:
[1]〔英〕馬克·布勞格.經濟學方法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
論文摘要:數學化成為經濟學發展的主流趨勢,實證化和專門化、研究領域的非經濟化、假定條件的多樣化、證偽主義的普遍化、案例使用的經典化、學科發展的邊緣化、古典的均衡分析和現實的非均衡分析相互補充、理性預期和不確定性問題等趨勢強化,博弈論的應用范圍擴大,以及政府作為經濟學研究對象和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的聯系得到共同重視。
20世紀經濟學之所以產生諸多“革命”和理論創新,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研究方法和角度的巨大變化。從某種意義上講,研究方法的演變體現經濟學的發展脈絡。舉其要者,研究方法的變化可歸納為以下十大趨勢。
一、數學化成為經濟學發展的主流趨勢
經濟學應用數學研究的專門化、技術化、職業化甚至到登峰造極的程度,使經濟學更嚴密,表達更準確,思維更成熟。主要表現在以下三點:
第一,宏觀計量分析法是最大貢獻之一。諾貝爾獎獲得者克萊因從上世紀50年代最早提出宏觀經濟計量模型,為宏觀經濟研究開辟新的視野。此后,隨著大型計算機的誕生和使用,經濟結構的各種參數得以推算出來,為制定政策提供依據。第一代計量經濟學家的數理貢獻在經濟學方法論體系的整體性、嚴密性和形式化等方面發揮的巨大作用主要體現在宏觀經濟研究方面。中國經濟學深受其影響。經濟學理論與計量方法、計量模型,以及國民收入的核算體系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使得宏觀經濟理論從未像現在這樣更貼近現實、更具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對比中國《經濟研究》和《美國經濟評論》,可以看到,自2002年開始,《美國經濟評論》上刊登的應用計量經濟學論文比重下降,而自2003年開始,《經濟研究》上刊登的應用計量經濟學的論文比重上升,開始超過《美國經濟評論》。①
第二,計量經濟學長足發展并成為經濟學中一個極富魅力的分支,首先得益于統計學在經濟學中的廣泛使用,并最終成為構建計量經濟學體系的一個重要基礎?!?867-1960年美國貨幣史》是弗里德曼成功運用統計分析的一部經典性著作②,通過一系列的數據統計分析,得出貨幣數量的長期變化和實際收入的長期變化之間具有一種密切的相關性的結論,從而構建弗氏貨幣數量說。統計分析的運用不但支持計量經濟學的發展,還大大推動諸如發展經濟學、國際經濟學、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等新的理論分野和發展。
但是,許多經濟學家都激烈抨擊濫用數學的現象。里昂惕夫在分析1972-1981年間發表在《美國經濟評論》上各種文章的類型之后,指出“專業經濟學雜志中數學公式連篇累牘,引導讀者從一系列多少有點道理但卻完全武斷的假設走向陳述精確而卻又不切實際的結論”。
二、越來越呈現出實證化和專門化趨勢
實證化,是經濟學研究和表述中,越來越注重對經濟現象的因果聯系進行客觀的、不帶有主觀選擇意味的研究。這是解決實際經濟問題的迫切要求。這種趨勢注重具體經濟而非一般性經濟問題的研究,注重經濟政策而非經濟理論研究。表現為經濟學研究目的的實用性,也表現為現實經濟問題對經濟理論研究的實證要求。與這種趨勢相關,整個西方經濟學理論的發展過程也發生兩次轉換,即先是由重視對經濟波動、就業和經濟增長問題的研究轉換到重視對財政赤字、通貨膨脹、匯率變動和國際收支逆差問題的研究之后,又轉換到重視對經濟周期、經濟增長問題的研究。
專門化傾向,是實證化研究深入發展的結果,也是借助日益豐富的分析工具而產生的結果。專門化傾向,是指在現代經濟學的研究和表述方法方面,越來越多地使用一些特有的、非經濟學家一般不使用的方法、分析工具和專業術語,以至于出現只有受過專門訓練的人才能進行經濟學研究和分析、才能夠看懂經濟學論文。于是,由實證化傾向而來的專門化傾向,通過分析手段的發展和豐富,在加強實證研究技術化傾向的同時,又逐漸脫離實證化。這一特征從凱恩斯主義宏觀計量模型到貨幣主義和理性預期的動態模型,表現得越來越明顯。從長期來看,實證化和專門化的傾向仍然在加強,但二者之間的距離卻有加大的跡象。如非線性分析這類跨學科分析方法的引進,也許會引起經濟學的較大變化。
三、均衡分析方法與非均衡分析方法并存的趨勢
“新古典綜合派”在召回凱恩斯以前傳統的新古典微觀經濟學的同時,也在宏觀分析方面大膽地恢復均衡分析方法。因為“凱恩斯革命”打破的主要是自由放任經濟政策下市場自動均衡的實現和保持機制,而不是均衡分析方法本身。因此,新自由主義各派的經濟理論,始終堅持均衡分析的方法。在宏觀非均衡分析方面,成就最突出的是法國經濟學家讓-帕斯卡爾貝納西、馬林沃德,美國的霍瓦德和英國的波茨、溫特等人,他們不僅提出一套和凱恩斯理論體系完全相容的宏觀非均衡學說,而且運用這套理論對中央集權決策經濟的非均衡問題進行分析。正是這些人的努力,使得當代西方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得到進一步豐富和發展。盡管宏觀非均衡分析方法不如均衡分析方法的影響普遍,但它無疑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其影響也在逐步擴大。
從廣義上看,均衡分析方法和非均衡分析方法并沒有本質上的差別,其不同點僅在于各自所涉及的均衡條件和水平的差異。值得注意的是,非均衡分析的研究對象更為現實一些,也更強調動態性??陀^上,均衡分析和非均衡分析都是對經濟現象某些方面的適當反映,二者雖有差別,但不是根本性的相互排斥,而是相互統一、相互補充的關系。
四、假定條件的多樣化趨勢
經濟學家們不得不或放寬假設,或修改前提,或一反傳統逆向假定,以構建和拓寬其研究領域,為重建和發展他們的理論,以反對和解釋來自對方的理論。例如,經濟人假定是微觀經濟學的核心,也是經濟學的基石之一。在20世紀中,經濟人假定的條件被不斷地修改、拓展,甚至批評和攻擊。凱恩斯經濟學的誕生被一些學者認為是對經濟人個體研究方法的最大“克服”,因為凱恩斯主義的基礎和歸宿都是圍繞總供給與總需求等一系列“總量”關系而展開的。貝克爾拓展經濟人假設,認為個人效用函數中具有利他主義的因素,這才是人類行為的一般性。鮑莫爾主張用“最大銷售收益來代替最大利潤的目標函數”,因為實證經驗表明經理層的薪金與銷售收益的關系大于它與利潤的相關程度。公共選擇學派提出的挑戰是,經濟人在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時,并不能得出集體利益最大化的結論,“阿羅定理”即可說明個人福利的簡單加總不一定與社會福利一致。新制度主義認為經濟人假定過于“簡單化”,因為除物質經濟利益以外,人還有追求安全、自尊、情感、地位等社會性的需要。
五、研究領域的非經濟化趨勢
經濟學研究領域與范圍開始逐漸超出傳統經濟學的范疇,分析的對象擴張到小至生育、婚姻、家庭、犯罪等,大至國家政治、投票選舉、制度分析等。研究領域的這種“侵略”與擴張,被稱之為“經濟學帝國主義”。這取決于時代主題和研究角度的變化、個人興趣和專業特長的不同。
六、強調理性、預期和不確定性問題的趨勢
理性預期學派從通貨膨脹問題入手,強調理性和預期的問題,并由此否定政府干預的有效性,這對凱恩斯主義形成較大沖擊,也引起凱恩斯主義各派對理性和預期問題的重視。盡管在理性問題上各派未能取得共識,但關于預期的思想和方法的確滲入宏觀經濟學各流派之中。
七、學科交叉的邊緣化趨勢
經濟學的大家族中又派生出許多交叉學科和邊緣學派,例如,混沌經濟學、不確定經濟學、行為經濟學、法律經濟學、實驗經濟學等,百家爭鳴,相得益彰。這取決于經濟學家認識領域的拓寬和方法論的多元化,經濟學與其他學科的交流和相互滲透得以大大加深,大量非經濟學概念的引入使得當今的經濟學與百年前相比已面目全非。
八、證偽主義的普遍化趨勢
證偽主義經濟學方法論是實證主義方法論的一種邏輯延續。據統計,20世紀70-80年代的20年間,經濟學界出版50多本經濟學方法論的著作,其中幾乎都和證偽主義有一定的聯系,在1991年總結的當代經濟學家達成的13點共識中,有7個和證偽主義有直接聯系。布勞格在《經濟學方法論》中將20世紀經濟學方法演變史歸納為一句話:“證偽主義者,整個20世紀的故事”。實證主義和證偽主義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新制度經濟學方法論既是證實的又是證偽的,在某種程度上還兼有歷史主義方法論的特點。
九、案例使用的經典化趨勢
經濟學中的“舉例”,不僅已經發展到“經典化”的地步,而且在有些定理中不舉例已不足以說明問題,甚至所舉的案例已具有不可替代性。這種案例的惟一性,既簡單明了、通俗易懂,又幾十年上百年一貫制,代代相傳。用案例闡明一個定理、寓意一個規律已經司空見慣,如“看不見的手”。
十、博弈論的應用范圍擴大趨勢
博弈論已延伸至政治、軍事、外交、國際關系和犯罪學等學科,但其在經濟學中的應用最為成功。博弈論研究的內容主要是決策主體的行為發生直接相互作用時的決策以及該決策的均衡問題。借助于博弈論這一強有力的分析工具,“機制設計”、“委托—”、“契約理論”等已被推向當代經濟學的前沿。20世紀經濟學及其研究方法的深化,還表現在:
1、第一次把政府作為經濟活動的一個部門來對待。不僅將政府的經濟活動納入到宏觀經濟活動中,而且將政府的經濟行為和經濟政策作為能動的經濟力量加以運用,使之成為影響和調節宏觀經濟活動與狀況的重要機制之一。政府支出不斷膨脹、效率低下是官僚主義的惡果,其原因是存在“政府失靈”,因此,市場是解決問題的惟一選擇。③
2、宏觀和微觀的聯系得到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的共同重視。
注釋:
① 成九雁、秦建華.計量經濟學在中國的發展軌跡[j].經濟研究,2005(04):113-124.
② mary s.morgan,the history of econometric ideas,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③ 參見〔法〕亨利·勒帕日.美國新自由主義經濟學[m].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118-150.
參考文獻:
[1] 〔英〕馬克·布勞格.經濟學方法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