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1 10:10:31
序論:在您撰寫現代農業經濟管理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農業經濟管理;農業現代化;相關性
隨著現代生產技術的不斷發展,農業現代化建設已經成為我國農業發展的重要方向。農業經濟管理能夠為農業現代化建設提供可靠的保障,從政府職能發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以及農民綜合素質提高等多個方面為農業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的支持。探究農業經濟管理和農業現代化的內涵,分析兩者之間的關系,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和措施對加快我國農業發展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1農業現代化的主要內涵
農業現代化的概念是指將過去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轉變為運用現代工藝進行生產的農業生產方式,現代生產工藝主要是指現代科學以及相關技術設施。與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相比,農業現代化的本質特點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農業現代化是指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利用各種現代化的機械進行生產,并且用相關設備代替人工作業,并且在農業生產過程中使用了化肥和農藥等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其次,農業現代化在生產技術方面是通過良好的農業環境、高效的農業生產力對自然進行合理、科學的利用和改造進行的,農民的生產經驗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并且隨著農業現代化建設不斷推進,很多生產經驗已經不能適應當前農業現代化發展的要求,農業現代化的生產技術就是不斷提升農業生產力。最后,在農業生產規模方面來說,農業現代化具有明顯的區域性、專業性特點,在生產過程中的分工十分明確,提升了相關的生產效率,提升土地利用率,直接、間接的提高了農業生產規模,農業生產力達到了空前的成績。
2農業經濟管理的內涵探究
農業經濟管理是指通過社會上的資源和產品等的分配、交換、消費等過程統籌、調配、協調農業經濟活動,促使農業生產、農業經濟的有機統一,確保農業的健康有序發展。農業經濟管理包括了農業管理、農業經濟的各個相關部分以及相關的企業和經營活動管理等等,是包含整體農業生產的管理。隨著農業現代化發展的不斷推進,農業經濟管理也應當隨著發生改變,才能夠更好地為農業發展服務。首先,農業經濟管理要做好技術改進,要根據農業現代化的技術特點和技術要求做好相應的生產技術管理工作。其次,要適應農業現代化帶來的農業規模經濟,規范相應的經濟管理活動和過程??傮w來說,農業現代化發展趨勢下,農業經濟管理要從農業管理的要求和規范、農業管理方式等方面都做出相應的改變。
3農業經濟管理和農業現代化相關性提升和發展探究
3.1建立農業現代化的農業經濟管理形式
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迫切要求農業經濟管理能夠有效地延伸農業產業的鏈條,發展集生產、養殖、加工、銷售、產業、商品為一體的農業現代化產業鏈條。首先,要積極優化農業結構,根據各個地區的農業生產優勢確定和調整農業結構,以此來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并逐漸建立安全、生態的農產品生產銷售降低。其次,要充分發揮農業企業的積極作用,政府應當加大對相關企業的扶持力度,充分發揮和增加企業的輻射面,增強農業經濟發展管理模式。另外,在農業現代化背景下做好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和解放工作,降低社會就業壓力,構建穩定的基礎,這也是農業現代化發展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的重要內容。
3.2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
農業現代化的本質就是農業生產技術的科技化,充分的利用現代科學技術能夠有效地提高農產品的生產質量和產量,提高農業生產的生產效率。首先,要對農民進行相關技術的培訓。農民是整個農業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農民的科學技能就直接提高了農業生產的科學技術。其次,要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工作,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是農業現代化和機械化的重要保證,從農業水利工程、灌溉工程、生產路修建和平整等方面采取積極措施。另外,要在農業技術發展方面加大相關的科學技術投入,強化農業生產與相關科技機構的合作,不斷引進新的品種和新的技術,提高科技的轉化速度,增加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
3.3積極發展生態循環農業
隨著社會上對資源生態環境問題的關注不斷提高,農業現代化發展也不僅僅是提高產量和質量,而是要盡量的降低農業生產的耗能,注重農業生產的生態效應和可持續發展,因此要積極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將生態環保、綠色節能和循環農業的理念深入到農業現代化的建設和發展過程中,并且將減量化和循環再利用作為現代農業生產和農業經濟管理的重要原則,在沃土工程、新型農藥研發等多個方面采取積極措施,發展生態循環農業。
3.4加強農民的綜合素質
農民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占據著主體地位,是農業現代化和農業經濟管理的主體和主要對象,要從資金、技術和政策等多個方面強化農業的綜合素質。政府應當對農民展開積極的培訓,注重農民的轉移就業和技術培訓,鼓勵農學院學生、相關人才和工商企業等參與到農業生產、農業經濟活動中,積極改善農民的生活環境,建設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工程,不斷引導農民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為農業現代化發展和農業經濟管理提供可靠的支持。
4結語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農業經濟管理是促進農業現代化建設和發展的重要環節和必備環節,要加強農民現代科學技術的培訓,從優化農業結構、加大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生態循環經濟等方面為農業現代化發展和農業經濟管理提供可靠的支持。
作者:王荔玫 單位:西安財經學院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陳琴.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與農業經濟增長的相關性[J].福建農業,2015(,4):32.
1農業現代化與農業經濟管理存在的問題
1.1農業現代化經營管理觀念落后
現階段,雖然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經營管理理念的束縛和制約,致使農業現代化發展尚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農產品附加值偏低、農產品質量不高、農產品技術含量偏低、市場需求的應變能力較差;各地區農業經濟結構趨同現象嚴重,遏制了農業經濟優勢的發揮;農產品處于初步加工的階段,制約了消費需求的擴大以及農產品效益的增值;標準化、高效化、高產化、生態化的農產品生產基地嚴重匱乏;尚未形成基地化、專業化、規?;漠a業布局。
1.2農業科技水平較低
由于我國廣大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不高,在從事農業的工作者中擁有高中以上學歷的人員比例較低,農學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嚴重匱乏,致使我國農產品的科技含量較低。此外,在諸多地區仍然存在農技推廣手段落后、技術服務功能不強、知識結構老化、信息服務人員素質不高、推廣經費短缺等問題,直接影響著農業現代化建設進程。
1.3農業產業鏈存在問題
首先,從整體上看,我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存在生產規模偏小、帶動能力不足、科技含量不足等問題,嚴重影響企業的競爭力、經營效益和市場拓展能力;其次,農業產業化的經營管理模式僅僅重視企業和農民生產效益的提高,而往往忽視了農業產業鏈自身的利益,嚴重影響了農業產業鏈的有序發展;再次,在農業同一產業鏈中,呈現出龍頭企業數量不足、產業鏈條較短、缺乏有效競爭的現狀,嚴重限制了企業的發展規模和發展速度。
2農業現代化與農業經濟管理的策略
2.1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管理
在農業現代化建設中,應將增加農產品附加值作為建設重點,充分利用信息化調整產業結構的新契機,延伸農業產業鏈條,逐步形成融種、養、供、銷、加、產、商、貿于一體的產業化發展鏈條,從而促進多產業的協同發展,加大農業自身吸收剩余勞動力的能力。首先,優化農業結構。根據各地區的資源優勢確定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方向,以提高農產品質量、優化農產品品種、增強農產品附加價值為核心,建立安全、生態、高效的農產品生產基地,逐步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農業產業鏈條;其次,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頭作用。在農業產業鏈的既定框架下,政府應當扶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并以龍頭企業為主體建立產業基地,充分利用龍頭企業輻射面廣的優勢,構建“產學園”為一體的經濟管理發展模式;再次,在農村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進程中,促進農業產業向城鎮聚集,轉移農業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取向,以此降低城市就業壓力,為構建和諧社會奠定基礎;最后,秉承標準化原則。將標準化視為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的根本性因素,以龍頭企業為主體,實現農產品供應、加工、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的規范化和標準化。同時落實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做好農產品質量監管工作,以此發揮農產品的品牌效益。
2.2充分利用科學技術發展農業現代化
所謂的農業現代化實質上就是農業科技化。如果沒有現代化科學技術成果的開發和應用,農業現代化也就無從談起。換言之,只有依靠科學技術,才能真正實現農產品的優質、高效和高產,提高生產效率與資源利用率,最終達到提高農業企業市場競爭力的目的。首先,應加大對農民和科技人員的培訓資金投入。農民作為農村農業產業鏈中的重要成員,其科技水平的高低對整個產業鏈的運作有直接影響,只有不斷提高農民及科技人員的綜合素質和科技水平,才能為企業提供最佳的農產品;其次,應不斷加大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以此來提高農業現代化和機械化的程度。由于我國有很多區域屬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區,所以農田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應放在水利設施建設上面,并重視節水農業的發展,借此來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逐步實現農田作業機械化、溝路渠林網化、地里田間灌溉節水化、機耕路平整化;再次,加大科技投入,促進農業技術發展。應著眼于科技含量的項目,并加強與農業科技機構的合作,積極引進新技術、新品種,不斷提高科技轉化速度,增加科技含量;最后,應完善農業推廣體系。具體可從兩方面予以完善,一方面構件立體農業推廣體系,加強農業科技推廣人員的培養,并建立農民科技教育培訓體系。另一方面,培育新品種,并將品種、技術、規模三者有機地結合到一起,以便實現農業現代化。
2.3發展生態循環農業
現階段,隨著社會各界對資源和環境問題的關注程度不斷提高,使我們充分認識到農業現代化并不僅僅是高投入、高產出、高消耗,而是要將其放到整個社會系統當中來考慮,注重生態效應和可持續發展。因此,應以可持續生態循環的發展理念指導農業現代化的建設進程,并始終堅持循環再利用和減量化的基本原則,加快沃土工程建設速度,以此來擴大測土配方施肥規模。同時還應致力于發展新型肥料以及高效低毒農藥等新型農業產品。此外,還應不斷推廣多功能農機,并優化肥料結構,加快適合不同土壤特點、不同作物的專用肥的開發,并相應地加大對新型農藥研發的支持力度,實施有利于環境保護的政府獎勵政策,以此來推動農業生產力與生產技術之間的轉化速度。鼓勵農民在進行農業生產是建立生態循環鏈,這樣不但能夠節約資源,而且還有利于農村自然生態環境的改善。
1.1農業現代化經營管理觀念落后
現階段,雖然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經營管理理念的束縛和制約,致使農業現代化發展尚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農產品附加值偏低、農產品質量不高、農產品技術含量偏低、市場需求的應變能力較差;各地區農業經濟結構趨同現象嚴重,遏制了農業經濟優勢的發揮;農產品處于初步加工的階段,制約了消費需求的擴大以及農產品效益的增值;標準化、高效化、高產化、生態化的農產品生產基地嚴重匱乏;尚未形成基地化、專業化、規?;漠a業布局。
1.2農業科技水平較低
由于我國廣大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不高,在從事農業的工作者中擁有高中以上學歷的人員比例較低,農學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嚴重匱乏,致使我國農產品的科技含量較低。此外,在諸多地區仍然存在農技推廣手段落后、技術服務功能不強、知識結構老化、信息服務人員素質不高、推廣經費短缺等問題,直接影響著農業現代化建設進程。
1.3農業產業鏈存在問題
首先,從整體上看,我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存在生產規模偏小、帶動能力不足、科技含量不足等問題,嚴重影響企業的競爭力、經營效益和市場拓展能力;其次,農業產業化的經營管理模式僅僅重視企業和農民生產效益的提高,而往往忽視了農業產業鏈自身的利益,嚴重影響了農業產業鏈的有序發展;再次,在農業同一產業鏈中,呈現出龍頭企業數量不足、產業鏈條較短、缺乏有效競爭的現狀,嚴重限制了企業的發展規模和發展速度。
2農業現代化與農業經濟管理的策略
2.1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管理
在農業現代化建設中,應將增加農產品附加值作為建設重點,充分利用信息化調整產業結構的新契機,延伸農業產業鏈條,逐步形成融種、養、供、銷、加、產、商、貿于一體的產業化發展鏈條,從而促進多產業的協同發展,加大農業自身吸收剩余勞動力的能力。首先,優化農業結構。根據各地區的資源優勢確定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方向,以提高農產品質量、優化農產品品種、增強農產品附加價值為核心,建立安全、生態、高效的農產品生產基地,逐步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農業產業鏈條;其次,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頭作用。在農業產業鏈的既定框架下,政府應當扶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并以龍頭企業為主體建立產業基地,充分利用龍頭企業輻射面廣的優勢,構建“產學園”為一體的經濟管理發展模式;再次,在農村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進程中,促進農業產業向城鎮聚集,轉移農業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取向,以此降低城市就業壓力,為構建和諧社會奠定基礎;最后,秉承標準化原則。將標準化視為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的根本性因素,以龍頭企業為主體,實現農產品供應、加工、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的規范化和標準化。同時落實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做好農產品質量監管工作,以此發揮農產品的品牌效益。
2.2充分利用科學技術發展農業現代化
所謂的農業現代化實質上就是農業科技化。如果沒有現代化科學技術成果的開發和應用,農業現代化也就無從談起。換言之,只有依靠科學技術,才能真正實現農產品的優質、高效和高產,提高生產效率與資源利用率,最終達到提高農業企業市場競爭力的目的。首先,應加大對農民和科技人員的培訓資金投入。農民作為農村農業產業鏈中的重要成員,其科技水平的高低對整個產業鏈的運作有直接影響,只有不斷提高農民及科技人員的綜合素質和科技水平,才能為企業提供最佳的農產品;其次,應不斷加大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以此來提高農業現代化和機械化的程度。由于我國有很多區域屬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區,所以農田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應放在水利設施建設上面,并重視節水農業的發展,借此來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逐步實現農田作業機械化、溝路渠林網化、地里田間灌溉節水化、機耕路平整化;再次,加大科技投入,促進農業技術發展。應著眼于科技含量的項目,并加強與農業科技機構的合作,積極引進新技術、新品種,不斷提高科技轉化速度,增加科技含量;最后,應完善農業推廣體系。具體可從兩方面予以完善,一方面構件立體農業推廣體系,加強農業科技推廣人員的培養,并建立農民科技教育培訓體系。另一方面,培育新品種,并將品種、技術、規模三者有機地結合到一起,以便實現農業現代化。
2.3發展生態循環農業
現階段,隨著社會各界對資源和環境問題的關注程度不斷提高,使我們充分認識到農業現代化并不僅僅是高投入、高產出、高消耗,而是要將其放到整個社會系統當中來考慮,注重生態效應和可持續發展。因此,應以可持續生態循環的發展理念指導農業現代化的建設進程,并始終堅持循環再利用和減量化的基本原則,加快沃土工程建設速度,以此來擴大測土配方施肥規模。同時還應致力于發展新型肥料以及高效低毒農藥等新型農業產品。此外,還應不斷推廣多功能農機,并優化肥料結構,加快適合不同土壤特點、不同作物的專用肥的開發,并相應地加大對新型農藥研發的支持力度,實施有利于環境保護的政府獎勵政策,以此來推動農業生產力與生產技術之間的轉化速度。鼓勵農民在進行農業生產是建立生態循環鏈,這樣不但能夠節約資源,而且還有利于農村自然生態環境的改善。
農業現代化建設中經濟管理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分析
農業現代化建設中的經濟管理現狀目前,農業經濟管理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擴大,國家對農業經濟管理研究的重視程度也不斷提高,農業經濟管理不但涉及自然科學,而且也涉及社會科學、經濟學等學科,促進學科之間的交叉研究,從而為農業經濟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探索提供幫助。隨著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推進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整個社會對生態環境的關注越來越高,生態農業、環境保護成為人們廣泛關注的課題。因此,農業經濟管理中應該將低碳環保及可持續健康發展理念納入到日常工作范疇中,以確保農業現代化建設中既發揮農業自身的經濟效益,也兼顧生態效益。此外,農業經濟管理已經由重視“數量”向重視“質量”轉變,因此在農業經濟管理中應由過去的過度使用化肥、農藥、盲目引進新產品等方式來增產增收的模式向注重農產品深加工及環保節能農業轉變,以促進農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農業現代化建設中經濟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
農業經濟管理理念保守
在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農業經濟管理的概念早已被提出,其在農業現代化建設中也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不過農業經濟管理理念并沒有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而推陳出新,仍然停留在保守落后的水平,從而導致農業經濟管理方法也仍舊采用落后傳統的老舊模式。同時,由于農業經濟管理理念的保守,導致廣大群眾對農業經濟管理體制的重要性及其基本管理內容缺乏了解,無法做到與時俱進,對國家頒布的先進性政策及相關文件也不能及時貫徹落實,嚴重影響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開展。
農業經濟管理體制不健全
目前我國農業經濟管理體制還殘留著大量計劃經濟模式,具有顯著的計劃經濟特征,如在針對不同區域農產品種植及經濟作物種植上仍然采取定額制度,這嚴重影響了農業經濟的市場化發展,使得農業經濟管理體制與市場經濟體制難以有效融合,更難以激發農業經濟的活力。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農業現代化建設以及農業經濟管理,針對農業工作的發展情況一再相關文件,強調加快農業經濟管理體制的完善,并要求盡快建立健全農業經濟管理相關規章制度,積極向農業現代化建設道路轉變。然而實際工作成效不突出,目前我國農業經濟管理體制仍然與市場經濟體制存在一定差距,無法滿足農業現代化建設及發展的需求,制約了農業經濟的穩定、健康發展,影響農業現代化建設進程,不利于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
農業經濟管理側重點不對
我國是人口大國,人均耕地面積較少,因此長期以來我國農業發展別注重農產品數量的增長,而對質量的重視程度則遠遠不夠。這種農業經濟管理理念比較適合于建國初期,也切實解決了當初我國糧食短缺的問題。但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升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藥、化肥濫用及過量使用、盲目引進高產物種等做法嚴重損害了農作物產地的土壤、水源等生態環境,從而導致大量農產品的低質量、高殘留與人們注重健康、生態平衡之間產生了矛盾,影響整個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同時,農藥殘留超標也導致我國部分農產品價格遠遠低于其他國家的同類產品,我國農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嚴重不足,產品價格相對較低,從而減少了農產品產地農民的經濟收入,使得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大大下降,不利于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農業經濟管理要努力轉變側重點,從以往單純追求“數量”向追求“質量”轉變,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
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低
信息化技術在農業經濟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借助信息化技術可為現代農產品的銷售提供市場信息,可為農業生產提供先進技術及信息,可為提高農產品質量提供技術支持,還可為農業經濟管理提供便捷,提高管理效率。進入信息化時代后,世界各先進國家的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程度已經非常之高,如美國、日本等,而我國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還處于較低地位。甚至,某些落后地區還不具備基本的計算機設備及網絡設施,農業生產及信息技術嚴重落后,區域之間信息嚴重不對稱,導致農業現代化建設停步不前,既影響地區農業經濟發展,也不利于農業企業及個體經濟效益的獲得,嚴重影響農業經濟發展速度。
農業現代化建設中經濟管理所存問題的解決對策
樹立新型農業經濟管理理念我們知道:“理念指導行為”。因此,要解決農業現代化建設中經濟管理存在的問題,首先要拋棄保守落后的管理理念,樹立新型農業經濟管理理念,要從現代化農業發展思路出發,以現代化農業發展理念為理論基礎,利用先進的管理理念指導其經濟管理行為。政府相關部門應重視對農業經濟管理人才的培養,定期舉辦各類培訓、講座、參觀活動,加深農業管理從業者對現代化農業建設的認知,更新他們的理論知識及思想觀念,擴寬他們的視野,推動農業經濟管理人員以先進的、新型經濟管理理念指導其行為。
完善農業經濟管理體制
農業經濟管理體制是農業現代化建設的基本綱領。因此,要勇于做出農業經濟管理體質的變革,積極轉變管理模式,改變過去保守落后的單純追求產量的管理模式,從單純重視數量向重視數量及質量的方向轉變,積極發展低碳、環保、綠色循環經濟,發展生態農業,建立多元、多產業鏈結合的新型農業經濟管理模式;要加快農產品生產與深加工創新力度,促進縱向農業的快速發展,實現農業經濟的持續健康增長。同時,要不斷拓寬技術性新型農產品的銷售領域,拓展銷售市場,要結合農產品市場需求建立多層次、多元化的工業產業鏈結構體系。此外,要注重農業生產技術水平的提升,積極利用現代化生產技術,創新農業科技,開發新型農產品,開拓農產品市場,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加強農業產業化建設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我國農業經濟各個區域發展不協調、農業發展與農村發展脫節、農業整體發展不平衡等一系列問題顯露出來。因此,要加強農業產業化建設,建設市場化農業,要以市場為導向開展農業產業化建設,改變過去僅僅滿足個人需求為目的的小農經濟思想;要以經濟效益為中心,通過經濟管理的手段,重點建設主導產業及產品,科學合理的分配各個區域的農產品生產資料,將市場需求作為開展農業活動的導向,讓農業生產符合市場需求,符合農業發展規律,建立集約型社會化農業。同時,要通過農業經濟管理手段,對農業資源進行合理配置,有機整合農業生產、加工、銷售的各個環節,真正形成規模效應,提高市場競爭力和抵御風險能力。此外,在加強農業產業化建設中,也要努力建設生態農業,要順應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及其對環保理念的追求,生產綠色蔬菜、有機糧食、綠色水果等備受歡迎的農產品,并在農業生產中堅持循環利用原則,積極使用低毒高效農藥,制定環保措施,走生態農業之路。
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
信息化技術已滲透到各個領域,傳統農業也已逐漸向信息化農業方向發展,農業經濟管理要積極借助信息化技術,實現對農業生產全過程的科學化、智能化、精確化控制,從而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及收益。要實現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那么相關管理人員管理理念的改變及信息化技術的提升是重中之重,要加強農業經濟管理從業者的培訓和教育,不斷提高其對農業信息化管理的認識及技術水平,提高管理效率及水平;同時,要努力培養大量新型農民及技術人員,不斷提升其對農業信息化的認識和生產操作技術水平,通過產學研相結合的方式開發并推廣新產品、新技術。此外,要加大資金投入,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強信息網絡、道路及水利設施建設,利用先進的生產技術及機械設備進行生產,吸引高素質、高技術人才加入到現代化農業建設中來。要盡可能創造條件建立農業信息化數據庫,從而為農業經濟管理提供高效的有用信息內容,便于管理人員對農業生產及農產品銷售做出科學化指導和建議,為農業經濟的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關鍵詞]農業經濟管理 農業現代化 相關性 探討
前言
在當前社會形勢下,科學技術是極其關鍵的,而農業現代化發展需要打破傳統農業生產模式與方法,應用新的技術來服務農業生產,提升農業現代化生產效率,增加農民的農業收入。
1.農業經濟管理的內涵探究
農業經濟管理是指通過社會上的資源和產品等的分配、交換、消費等過程統籌、調配、協調農業經濟活動,促使農業生產、農業經濟的有機統一,保障我國的農業生產健康有序發展。農業經濟管理包括了農業管理、農業經濟的各個相關部分以及相關的企業和經營活動管理等等,是包含整體農業生產的管理。隨著農業現代化發展的不斷推進,農業經濟管理也應當隨著發生改變,才能夠更好地為農業發展服務。首先,農業經濟管理要做好技術改進,要根據農業現代化的技術特點和技術要求做好相應的生產技術管理工作。其次,要適應農業現代化帶來的農業規模經濟,規范相應的經濟管理活動和過程??傮w來說,農業現代化發展趨勢下,農業經濟管理要從農業管理的要求和規范、農業管理方式等方面都做出相應的改變。
2.農業現代化的主要內涵
農業現代化的概念是指將過去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轉變為運用現代工藝進行生產的農業生產方式,現代生產工藝主要是指現代科學以及相關技術設施。與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相比,農業現代化的本質特點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農業現代化是指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利用各種現代化的機械進行生產,并且用相關設備代替人工作業,并且在農業生產過程中使用了化肥和農藥等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其次,農業現代化在生產技術方面是通過良好的農業環境、高效的農業生產力對自然進行合理、科學的利用和改造進行的,農民的生產經驗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并且隨著農業現代化建設不斷推進,很多生產經驗已經不能適應當前農業現代化發展的要求,農業現代化的生產技術就是不斷提升農業生產力。最后,在農業生產規模方面來說,農業現代化具有明顯的區域性、專業性特點,在生產過程中的分工十分明確,提升了相關的生產效率,提升土地利用率,直接、間接的提高了農業生產規模,農業生產力達到了空前的成績。
3.提升農業經濟管理和農業現代化相關性的對策探討
3.1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生產模式
隨著社會上對資源生態環境問題的關注不斷提高,農業現代化發展也不僅僅是提高產量和質量,而是要盡量的降低農業生產的耗能,注重農業生產的生態效應和可持續發展,因此要積極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將生態環保、綠色節能和循環農業的理念深入到農業現代化的建設和發展過程中,并且將減量化和循環再利用作為現代農業生產和農業經濟管理的重要原則,在沃土工程、新型農藥研發等多個方面采取積極措施,發展生態循環農業。
3.2改善農業現代化的農業經濟管理形式
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迫切要求農業經濟管理能夠有效地延伸農業產業的鏈條,發展集生產、養殖、加工、銷售、產業、商品為一體的農業現代化產業鏈條。首先,要積極優化農業結構,根據各個地區的農業生產優勢確定和調整農業結構,以此來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并逐漸建立安全、生態的農產品生產銷售降低。其次,要充分發揮農業企業的積極作用,政府應當加大對相關企業的扶持力度,充分發揮和增加企業的輻射面,增強農業經濟發展管理模式。另外,在農業現代化背景下做好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和解放工作,降低社會就業壓力,構建穩定的基礎,這也是農業現代化發展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的重要內容。
3.3注重對農村地區農民的綜合素質培養
農民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占據著主體地位,是農業現代化和農業經濟管理的主體和主要對象,要從資金、技術和政策等多個方面強化農業的綜合素質。政府應當對農民展開積極的培訓,注重農民的轉移就業和技術培訓,鼓勵農學院學生、相關人才和工商企業等參與到農業生產、農業經濟活動中,積極改善農民的生活環境,建設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工程,不斷引導農民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為農業現代化發展和農業經濟管理提供可靠的支持。
3.4強化現代科學技術的應用
農業現代化的本質就是農業生產技術的科技化,充分的利用現代科學技術一方面能夠改善農業產品質量與品質,同時還可以有效地提升產品生產效率。在科學技術應用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對農民進行相應的技術培訓,從而使其掌握一定的農業技術。由于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農民主要部分,因此,提升農民的農業技能能夠直接推動農業生產科學技術的應用。其次,要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工作,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是農業現代化和機械化的重要保證,從農業水利工程、灌溉工程、生產路修建和平整等方面采取積極措施。另外,要在農業技術發展方面加大相關的科學技術投入,加強相關農業科研單位與農業生產基地的聯系合作,從而將科研成果最大化地轉化為經濟價值,注重新品種及技術的引進,提升當地地區的農業生產科學水平。
1.1農業現代化經營管理觀念落后
現階段,雖然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經營管理理念的束縛和制約,致使農業現代化發展尚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農產品附加值偏低、農產品質量不高、農產品技術含量偏低、市場需求的應變能力較差;各地區農業經濟結構趨同現象嚴重,遏制了農業經濟優勢的發揮;農產品處于初步加工的階段,制約了消費需求的擴大以及農產品效益的增值;標準化、高效化、高產化、生態化的農產品生產基地嚴重匱乏;尚未形成基地化、專業化、規?;漠a業布局。
1.2農業科技水平較低
由于我國廣大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不高,在從事農業的工作者中擁有高中以上學歷的人員比例較低,農學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嚴重匱乏,致使我國農產品的科技含量較低。此外,在諸多地區仍然存在農技推廣手段落后、技術服務功能不強、知識結構老化、信息服務人員素質不高、推廣經費短缺等問題,直接影響著農業現代化建設進程。
1.3農業產業鏈存在問題
首先,從整體上看,我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存在生產規模偏小、帶動能力不足、科技含量不足等問題,嚴重影響企業的競爭力、經營效益和市場拓展能力;其次,農業產業化的經營管理模式僅僅重視企業和農民生產效益的提高,而往往忽視了農業產業鏈自身的利益,嚴重影響了農業產業鏈的有序發展;再次,在農業同一產業鏈中,呈現出龍頭企業數量不足、產業鏈條較短、缺乏有效競爭的現狀,嚴重限制了企業的發展規模和發展速度。
2農業現代化與農業經濟管理的策略
2.1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管理
在農業現代化建設中,應將增加農產品附加值作為建設重點,充分利用信息化調整產業結構的新契機,延伸農業產業鏈條,逐步形成融種、養、供、銷、加、產、商、貿于一體的產業化發展鏈條,從而促進多產業的協同發展,加大農業自身吸收剩余勞動力的能力。首先,優化農業結構。根據各地區的資源優勢確定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方向,以提高農產品質量、優化農產品品種、增強農產品附加價值為核心,建立安全、生態、高效的農產品生產基地,逐步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農業產業鏈條;其次,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頭作用。在農業產業鏈的既定框架下,政府應當扶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并以龍頭企業為主體建立產業基地,充分利用龍頭企業輻射面廣的優勢,構建“產學園”為一體的經濟管理發展模式;再次,在農村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進程中,促進農業產業向城鎮聚集,轉移農業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取向,以此降低城市就業壓力,為構建和諧社會奠定基礎;最后,秉承標準化原則。將標準化視為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的根本性因素,以龍頭企業為主體,實現農產品供應、加工、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的規范化和標準化。同時落實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做好農產品質量監管工作,以此發揮農產品的品牌效益。
2.2充分利用科學技術發展農業現代化
所謂的農業現代化實質上就是農業科技化。如果沒有現代化科學技術成果的開發和應用,農業現代化也就無從談起。換言之,只有依靠科學技術,才能真正實現農產品的優質、高效和高產,提高生產效率與資源利用率,最終達到提高農業企業市場競爭力的目的。首先,應加大對農民和科技人員的培訓資金投入。農民作為農村農業產業鏈中的重要成員,其科技水平的高低對整個產業鏈的運作有直接影響,只有不斷提高農民及科技人員的綜合素質和科技水平,才能為企業提供最佳的農產品;其次,應不斷加大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以此來提高農業現代化和機械化的程度。由于我國有很多區域屬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區,所以農田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應放在水利設施建設上面,并重視節水農業的發展,借此來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逐步實現農田作業機械化、溝路渠林網化、地里田間灌溉節水化、機耕路平整化;再次,加大科技投入,促進農業技術發展。應著眼于科技含量的項目,并加強與農業科技機構的合作,積極引進新技術、新品種,不斷提高科技轉化速度,增加科技含量;最后,應完善農業推廣體系。具體可從兩方面予以完善,一方面構件立體農業推廣體系,加強農業科技推廣人員的培養,并建立農民科技教育培訓體系。另一方面,培育新品種,并將品種、技術、規模三者有機地結合到一起,以便實現農業現代化。
2.3發展生態循環農業
現階段,隨著社會各界對資源和環境問題的關注程度不斷提高,使我們充分認識到農業現代化并不僅僅是高投入、高產出、高消耗,而是要將其放到整個社會系統當中來考慮,注重生態效應和可持續發展。因此,應以可持續生態循環的發展理念指導農業現代化的建設進程,并始終堅持循環再利用和減量化的基本原則,加快沃土工程建設速度,以此來擴大測土配方施肥規模。同時還應致力于發展新型肥料以及高效低毒農藥等新型農業產品。此外,還應不斷推廣多功能農機,并優化肥料結構,加快適合不同土壤特點、不同作物的專用肥的開發,并相應地加大對新型農藥研發的支持力度,實施有利于環境保護的政府獎勵政策,以此來推動農業生產力與生產技術之間的轉化速度。鼓勵農民在進行農業生產是建立生態循環鏈,這樣不但能夠節約資源,而且還有利于農村自然生態環境的改善。
關鍵詞:農業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引言:
農業經濟管理專業是改革開放后新興的一個專業,它對我國農業產業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現代化快速發展的今天,我國的農業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也在不斷地變化發展,其中主要包括理論研究型、實踐應用型和混合型三大類型。雖然現階段我國農業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也為我國農業發展提供了大量的人才,但是在具體的培養過程中依舊存在著一定的不足,這就要求作為培養人才主要載體的高校,加強對自身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進,促進我國現代化農業經濟的全面發展。
一、現代化農業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
在現代化社會的發展下,我國高等學校在農業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上雖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也為我國的農業產業提供了許多高質量的專業人才,但是其中依舊存在著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一)培養目標過于單一
部分高校把農業經濟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定位在學習管理學科和經濟學科的理論知識,掌握相關專業技能,成為具備高素質和高能力的專業人才上。這樣的培養目標雖然已經比較完善,但是仍舊無法適應現代化快速發展的農業市場要求,應該嘗試多元化培養目標,拓寬培養渠道,在適應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管理能力和創新能力,進而成為具備綜合能力的經濟管理人才。
(二)實踐教學環節薄弱
現階段,我國高校在農業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上還存在一個較為嚴重問題,就是實踐教學環節相對薄弱,主要是為課程的安排不夠合理,再加上實踐培訓基地和設施的不足,導致教師無法真正地實現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生不能切實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而且,我國高校學生的實習期安排時間一直都比較短,根本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三)教學方法缺乏科學性
目前,我國一些高校一直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其主要特點就是單調,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理論知識,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更是少之甚少,部分教師在課堂上講述知識,不注重結合實際,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致使學生不再主動思考問題,嚴重缺乏參與課堂的自主性,進而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想象力就無法得到很好地培養。
二、現代化農業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實現途徑
面對這一系列的問題,為了進一步推動我國農業經濟的進步發展,必須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將現代化農業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切實運用到實踐中去。
(一)創新人才培養方法
為了改善我國現代化農業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現狀,我國高校農業經濟管理專業的教師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反復地探究,進而明確了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根據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階段性目標教學,在對教學目標進行了明確之后,再采取一定的措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而在現代化的今天,高科技已經普及到了各個領域,所以可以嘗試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采用新型的多媒體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此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多元化培養農業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要為學生創造想象對空間,讓學生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去設計一些關于現代化農業經濟的視頻短片,教師也要積極引導學生,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從而促進農業經濟管理專業學生的綜合發展,為我國農業的進步和發展提供更多的優秀人才。
(二)增強實踐課程教學
我國現代化農業經濟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需要注重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相結合。當前,我國許多高校的專業教學課程安排并不合理,大多數都是過于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實踐課程的安排則相對較少,所以應該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課時比重將近持衡,專業教師也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時間,積極指導學生參與農業經濟管理實踐活動。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在農忙時期帶領學生到基層去,參加種植,與農民們交流,通過交談了解農民,還能夠從中學習到一些在課堂上接觸不到的知識。學生只有切實了解了農業經濟發展的現實狀況,才能進一步解決其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在這樣的過程中,逐漸培養自己的實踐能力。
(三)加強人才培養交流
現在是信息化時代,所以高校在進行現代化農業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時,要善于使用現代化網絡信息,為人才培養交流提供良好的發展平臺。目前,我國的農業經濟管理人才培養的主要對象是研究生等高材生,所以,建立廣闊的學術交流平臺,拓寬學生的知識來源渠道,讓學生在交流過程中,學習更多有用的知識,與他人分享研究成果。學校還可以定期舉行學術交流會,以此提高我國現代化農業經濟管理人才培養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現代化農業經濟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對我國農業和國民經濟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所以,加強對農業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切實將其運用到實踐中去,培養出更多具備專業理論知識和能力的綜合型人才,為農業產業市場的提供高素質人才,從而進一步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翠霞,朱婧,盧達.農業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6).
[2]鄧家瓊.論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農業高校人才培養[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