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0 15:58:03
序論:在您撰寫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
縣委“解放思想推動高質量發展大討論”開展以來,我們多次召開黨委會、座談會、演講會,發放了調查問卷,并組成三個調研組深入到鄉村、農產品加工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圍繞鄉村振興、農村經濟管理、品牌建設及扶貧攻堅開展調研,通過這一系列活動,我們挖掘到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存在的深層次問題,了解到農村新型經濟組織亟需支持的內容,明確了我們未來工作的方向。對照“七破七立”、對標先進,我們要著力做好四個方面工作。
第一,高質量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對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倍粥l村振興總方針,結合全縣農業經濟實際,重點抓好三大攻堅項目:
一是加大種植業結構調整力度。2019年,計劃落實高效經濟作物面積84.5萬畝,比上年新增22.5萬畝,其中,蔬菜新增4.4萬畝、花生新增6.3萬畝、辣椒新增1.5萬畝、地瓜、谷子等其它經濟作物新增10.3萬畝。
二是加大一二三產業融合力度。建設孟家高標準設施蔬菜、花卉,丁家房冷棚葡萄、葉茂臺花生、秀水河子紅干椒等一二三產業融合項目96個,強力推進特色產業規?;?、設施化、科技化、品牌化、標準化。
三是加大支持投入力度。積極爭取上級支持,重點開展招商引資、引智工作,圍繞都市農業、農產品加工區、農村電商等各類現代農業發展項目,加大扶持、投入力度,資金扶持要達到3500萬元以上。
第二,高水平推動科技興農??萍际堑谝簧a力,鄉村振興更是離不開科技支撐。我們要突出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繼續同省農科院、沈陽農業大學開展深度合作,以都市農業、設施產業、農村電商為重點,建立由省、市專家牽頭,由本地人才參與的農業科技示范園區30個以上。
二是組建由“遼寧省農科院、沈陽農大專家+本地產業人才”組成的農業科技研發團隊,助力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及專業大戶新技術、新品種普及應用,全縣引進新品種、新技術要達到100項(個)以上。
三是開展優秀青年農民科技培訓行動。繼續同遼寧青創全面合作,積極向國家、省、市申報新型職業農民及新農人培訓項目,計劃培訓1000人以上。
第三,高標準開展扶貧攻堅。扶貧工作既是一項政治任務,更是我們發展的責任所在。解放思想,更要心系扶貧工作。下一步,我們要在四個方面下大功夫。一是在特色產業培育上下功夫;二是在產業利益聯結機制上下功夫;三是在補齊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上下功夫;四是在貧困人口致富能力培養、脫貧動力激發等方面下功夫。做到精準扶貧,實現“兩不愁、三保障”。
關鍵詞:農村;英語教學;自我發展
農村中學英語教師素質是農村中學英語教育質量的基礎,關系到農村中學英語教育的成敗。為滿足農村教育不斷提高的要求,越來越多的大中專畢業生加入到農村中學教師隊伍中。而教學后,大部分農村中學英語教師基本上沒有接受繼續深造發展的機會。依據目前農村現有條件,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師自身專業發展是解決農村中學英語教學質量不高這一難題的有效方法。基于英語學科所處的重要地位,農村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研究顯得更為緊迫。農村存在資源短缺、交通不便、缺乏信息交流等不利條件,所以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互幫互助、就地取材。本文主要研究教師如何在農村中學實現自我發展,提高教學質量。
農村教師自我發展的方法有:
一、加強自我發展認識,為專業發展提供動力
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自我專業發展不僅是教學質量提高的需要,還是自我長期發展、人生價值體現的需要。中學教師要加強自我發展認識,豐富知識內容,完善知識結構,把自我發展與教學質量提高的要求結合起來。
二、自我學習,提高專業素質
21世紀是知識快速增長、更新加快的時代。學校的專業教學已不能滿足知識不斷增長的需要,教師要勝任教學工作,就必須終身不斷學習。自主學習是合格教師獲取新知識、掌握最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能力的主要途徑。
三、教學反思,教學結合
如果一位教師僅僅滿足于現有知識,而不對知識進行深入的思考總結與反思,那么,該教師只是一部知識的存儲器,沒有發展和傳輸的功能。通過自我反思,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師可以及時發現自己教學中的問題,不斷完善自我的知識結構,然后通過恰當的方法研究問題、解決問題,以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培養符合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才、實現自身專業發展的目的。
四、互助聽課,互幫互助
教師在互補共生中成長,教師之間要加強合作與交流,能在群體智慧中使自己的專業水平得以提升。只有找到開放式的教學和研究的工作方式,教師間相互扶持、相互促進,才能不斷提升教師的自我創新能力,才能不斷找到專業發展的新方向、新出路。
五、建立專業發展小組,群策群力
教師的提高和進步,不僅需要自己的努力,也離不開專家和老教師的輔導和幫助。學校內部應建立專業發展興趣小組,將優秀教師、老教師與青年教師、新教師結成師徒對子,使各位教師不斷謀求新的提高和成長,發揮老教師的指導作用和優秀教師的領頭羊作用。
本文闡明了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是適合我國農村中學基礎教育發展的可行方法,提出了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師應該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自主發展,促進教師自身專業發展,并提出了農村中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方法。
參考文獻:
[1]段艷霞.喚起自我發展意識,促進教師專業發展:論教師尋求自我專業發展的途徑[J].師資培訓研究,2003(4):7-9.
[2]劉萬海.教師專業發展:內涵、問題與趨向[J].教育探索, 2003(12):103-105.
[3]高美玲.農村中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D]. 山東師范大學,2010:66-70.
[4]方樂.教師專業發展評價[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5:100-103.
[5]范玉蓮.論行動研究與教師專業成長[J].教育探索,2008(2):85-86.
進入21世紀,國家對農業機械購置進行大量補貼,同時啟動陽光工程培訓,在這大好形勢下,縣農機校抓住培訓時機,對農業機械駕駛員進行系統培訓。充分發揮學校的優勢,為發展農業產業化培養出大量農機技術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為提高農民素質做出了貢獻。
1.明確培養目標,調整教學方向
為了更好地落實國家對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陽光工程培訓政策,做好農機職業技能教育培訓,針對面向農業、面向農村、面向農民,適應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特別是適應以家庭聯產承包經營為基礎的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需要,培養具備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的可直接參與農業生產和管理、創業型人才和新型農民。
為了不影響農民的農業生產,還要讓他們學到新知識,學校派教師下鄉講課,到農機駕駛員家里,到農機修配廠、農機修理部、配件商店,進行一對一講課,圍繞上述培訓目標,適應農村、農業產業化發展需要進行調整與優化,使農業產業的產前、產中、產后諸環節與區域經濟發展相適應,從總體上保證人盡其才,更好地為當地農業經濟發展服務。
2.調整課程結構,優化教學內容
現實職業教育課程結構與教學內容應以當地農業發展的需要為出發點,打破以學科為本的教學模式,樹立以能力為本的教學觀念,圍繞當地農業主導產業,有選擇地開設課程;注重課程與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先進性、實用性、靈活性,在傳授給學生以先進知識和實用技能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綜合適應能力,自我學習能力、自主選擇能力,以提高其為農業產業化服務的本領。
3.加強實踐教育,注重能力培養
實踐教學是農業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操作技能、動手能力、動腦能力、銷售能力為一體的主要手段。在實踐教學中,通過師生共同承擔實習基地的生產、經營任務,產教結合。教師既傳授知識,又傳授技能,實地指導生產與經營,學生既學習知識,又直接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增加感性認識,掌握生產技能。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從理論到實踐,再從實踐到理論,既掌握知識和技能,又培養和提高生產經營能力。因此,農業職業教育應加強試驗實習基地建設,創造良好的試驗實習條件,讓學生有更多、更好的實踐機會,培養和訓練實踐技能。要加強考核,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和綜合職業能力。
[關鍵詞]農機培訓,知識儲備,工作質量,多種措施
中圖分類號:F9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28-0089-01
一、前言
現代農業的發展以及各方面農機化的投入,使得農機培訓工作成為農村農機化、科技化推廣的基礎性工程。農民作為農業領域的主力軍,是農機化推廣的主要人群,也是農技培訓的主要對象。但農民因為自小獲得知識的途徑少而知識儲備差,對技能的掌握存在一定的局限;農機培訓者也由于前途考慮等導致師資力量少,農技培訓工作陷入尷尬境地。由于其對國家,社會發展的重要性,提升農技培訓工作質量便成為當務之急。
二、農機培訓工作的現狀
農機培訓工作是農村推進農機化事業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是國家大力發展和普及科技化的重要工程,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時期下新農村的重要內容?,F代農業的發展是新時期下農業生產加工環節的綜合性科技化發展,農業現代化便成了農機廣泛使用的標志;國家也在大力推進三農問題的有效解決,無論是下達專項科技導入的官方文件,還是督促下級有關部門農村工作的推進,都表示國家在這方面的重視程度。有關部門在此項工作的推進中也采取了有用的措施:在當地開展農機培訓的指導會,將農機的相關內容和基礎知識公布于農民知曉;安排專業的人員進行技能的培訓,給農民提供獲取相關知識的途徑。相關部門針對農機管理、技術人員培訓,利用各種農機工作會議機會,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契機開展相關活動;以農機具購置補貼為契機,指導人員進行相關的證件考取,促進安全意識等的提高;政府給的補貼也極大的激發了公眾購買農機的熱情,使得農民能真正在學習和實踐之間,將知識吸納使用。
三、農機培訓工作的問題
通過對農機培訓工作特點的研究分析,以及一些生活中經歷的觀察理解,筆者發現了現今農機培訓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培訓對象的先天不足
農民是農機培訓工作的主要對象,但是農村中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員,大都是知識儲備低的人群,很少有經過專業培訓的經歷。文化程度和素質程度低變成了嚴重制約農機化工作推進的因素。農民通常對于學習的理論知識具有排斥性,也因基礎薄弱而倍感艱難,學習的效率差。沒有深入研究的熱情,導致學習的成果半熟不透,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遇到很多制約因素。
2,培訓力量的后天不足
農機講師為代表的專業人士較少,使得農機培訓工作在推進的過程中,缺乏師資力量的推動力。師資力量薄弱,培訓便缺乏推進的動力。很多掛名農機培訓師的技術人員還缺少從事教學技術素質和業務經驗。并且大多數教師專業知識甚少,掌握的知識也滿足不了快速更新的新時期下的知識需求。有關部門也沒能及時有效的組織溝通交流機會,教學水平缺乏提高的途徑和方法。
3,培訓內容的有待提高
科技知識更新速度快,農技培訓工作中所依據的培訓知識,大都落后于時代要求。農機培訓業務基本停留在普通機械上,對農村建設各類新進先進的技術培訓保留在技術指導性上,缺乏系統全面培訓,時代農機推廣工作難以全面開展。且部分教學組織存在基礎設施落后的現象,缺乏辦學的相關支持。地區間經濟發展不平衡,使得官方投入的資金支持有所差異,周而復始,差距拉大,制約了農技培訓工作總體水平的提高。
四、農機培訓工作的對策
對農機培訓工作中出現的相關問題進行客觀分析后,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采取有效的措施:
1,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
教師的質量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技術領域的教學質量。有關教育機構要能對現有的教師力量進行考核培訓,促使農機教師不僅要對現掌握的知識進行更加深入的理解,還要盡可能應對社會及行業的發展,與時俱進,學習新型農機知識。農機教師不僅應該懂得各種農機的熟練操作,還應知道如何更好的與學員溝通,畢竟培訓對象具有特殊性。應該加強思想道德方面的修養,強化安全意識的培育,才能以身作則,以更好的方式感染學員,提高培訓質量。也可以選擇引進資深的農機培訓師,把穩師資團隊的先進性。
2,強化基礎設施的建設
農技培訓工作的成本高,想要高質量的培訓的成本更高。國家在此方面的支持力度應該盡可能的增加,加大經費的投入,使得有關部門能及時開展各項措施;擴大教學的培訓規模和質量,建設專門的培訓基地,使得農機培訓工作的整體水平上升;加大教育設施的改造,創新教學的模式,為實踐性教學模式的高質量推進提供高質量的配套設施;配置農機培訓的工作崗位,將農機培訓工作更加細化,更加質化,將學習更加落到實處,有利于進一步提高培訓工作的質量。
3,提高教學內容的質量
農機培訓知識復雜多樣,實際操作性強,教育模式應該更加創新,運用媒體教學,實際操作式等多種教學方式相結合。營造出強烈的學習氛圍,讓學員真正愿意去學,愿意去真正學深。優化農機培訓的工作模式,健全相關的制度支持,優化教學的思路,及時提供現今的新型農機知識作為教學的基礎。避免教育的空泛化,也避免教育的學院式,盡力在理論教學與實際操作間取得平衡,真正培訓出社會需要的有用人才,彰顯出農技培訓工作的高質量。
五、結束語
隨著新時期下的時展,農技培訓工作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提高質量便是其不斷推進的內在動力。文章點明了時代對其高質量的需求,以及其在推進中做出的各方面的措施;也說明了培訓對象及培訓者等各方面出現的問題,針對出現的問題提出了相關的解決措施,以望農機培訓工作能在質量推進的路上獲得有利的幫助。
參考文獻
[1] 高莉.新時期農機培訓工作質量提升思考[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5(1).
[2] 孫繼華.新時期農機培訓工作質量提升思考[J].農機使用與維修,2015(11):80-81.
[3] 黃啟杰.新時期農機培訓工作質量提升思考[J].科技風,2015(16):265-265.
[4] 鄧志強.對新時期農機培訓工作的思考[J].當代農機,2015(5):69-70.
[關鍵詞]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策略三明市
經濟高質量發展是指生產要素投入少、資源配置效率高、資源環境成本低、經濟社會效益好的發展。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在30多年高速增長之后突破結構性矛盾和資源環境瓶頸,實現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是實現我國未來發展戰略目標的必然前提。而農業作為經濟發展的“命脈”,推進高質量發展更是形勢所需。
1新時代三明市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現狀
在我國發展邁入新時代的大背景下,三明市順勢而為,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為主線,進一步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著力發展特色農業,質量、品牌、效益等建設穩步提高。品牌農業亮點紛呈,泰寧成為全國首個“國家級出口雜交稻種質量安全示范區”,列入國家級農產品質量安全創建試點縣;7個農產品獲福建名牌產品稱號;三種業、旺穗種業被認定為福建省高新技術企業;樂萬芳園林和尤溪沈郎油茶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成功掛牌。智慧農業成效顯著,新增寧化、大田為國家級電商進農村示范縣;啟動尤溪現代農業智慧園建設,新培育11家省、市級農業物聯網技術應用示范企業,帶動52家企業(基地)應用了農業物聯網技術。生態農業進展順利,加大養殖污染治理力度,完成規模化養殖場標準化改造116家;清理整治網箱2282個、12.4萬m2;尤溪縣被認定為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沙縣國營綜合農場獲得農業部授予的“全國休閑漁業示范基地”稱號。
2新時代三明市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面臨的挑戰
新時代給三明市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帶來新機遇,然而是機遇也是挑戰。一是面臨規模挑戰。隨著農業技術日新月異的變革,目前三明市以小農經濟特征的傳統農業耕作方式、經營方式等不足以應對當前的競爭,一些沒有條件外出打工、就業能力差的農民依靠土地維持生計,生產的農產品商品化特征不明顯,對現代農業技術和新型經營方式不敏感、不主動。二是面臨素質挑戰。當前全市農村主要勞動力多是中老年人,文化水平和農業科技知識普遍不高,農業管理能力和創新能力不足。三是面臨需求挑戰。隨著經濟生活水平的提高,大眾對農產品的要求已不是“果腹”,而是向營養健康過渡,同時,農業的多功能性也得到拓展,例如觀光、休閑等新業態蓬勃發展,傳統農業經營面對新時展需求應對緩慢。四是面臨科技挑戰。一方面是農業基礎設施薄弱,高標準水平不高;另一方面是農業技術研發落后,不能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趨勢和要求。五是面臨資源挑戰。長期以來,廣大農民在水、土地資源管理,農藥、化肥、農業廢棄物使用方面隨意性大,提高水資源、土地資源利用率和農藥、化肥、農業廢棄物標準化程度任務重。
3三明市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未來策略
新的起點召喚使命與擔當,偉大目標凝聚信心和力量。面對新時代背景下的挑戰,應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積極探索切實有效的應對策略,推動農業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這也是推動三明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
3.1創新農業業態,提高“三值”
3.1.1提高綠色值,增加綠色優質產品供給
重點是落實“三嚴”,發展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等安全食品。一是在源頭預防上“嚴標準”。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強化投入品使用管控,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組織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強化技術指導、宣傳引導,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進村入戶,落實生產者主體責任。二是在管理過程中“嚴監測”。加強綠色防控等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控制技術研究,推廣研發快速、精準、便捷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評估技術和儀器設備。三是末端治理上“嚴追溯”。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推廣應用,將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與“三品一標”認證、農業項目安排、農產品品牌評定等掛鉤。
3.1.2提高環保值,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
當前,要破解“資源紅線”與“環境黃牌”的雙重制約,只有“三管齊下”,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走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一是支持保護。逐步由“黃箱補貼”轉為“綠箱補貼”,在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民直接收入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二是剛性嚴控。嚴格劃定農業和生態空間保護紅線,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和用途管制制度。實施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強化用水總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剛性約束。三是修復治理。大力推進農業生態治理、保護和修復,打好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攻堅戰。
3.1.3提高附加值,增添農業產品文化創意
隨著經濟生活水平的提高,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將在未來市場大受青睞。一是著眼于創意發掘。發掘農耕文化和鄉村文化,提高農業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的文化附加值,讓農產品由實用功能型消費向文化審美型消費轉變。二是著眼于創意延伸。積極發展市民農園、休閑農莊、景觀農業、公園農業。三是著眼于創意結合。開發農業養生度假、科學普及、環保教育等多種功能,實現文化藝術與農業技術、農副產品和農耕活動有機結合。
3.2培植新興動能,推進“三化”
3.2.1推進科技化,引領支撐現代農業建設
著眼長遠發展,依靠科技創新驅動,引領支撐新時代農業建設。一是積極提高農業科技資金應用率。加大農產品質量和農業高新技術研究的資金投入,使農業科研、農業教育、農業科技的推廣應用三者形成合力,有效提高農業科技資金的應用效率。二是積極推進農業科研成果轉化率。加強農科教結合,形成“專家團隊+農技人員+科技示范戶”的科技成果示范推廣轉化機制。三是積極加大農業科技資源利用率。不斷加強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重點對農村實用人才進行相關科技知識培訓,有效促進農業科技資源的合理流動。
3.2.2推進規模化,促進農業產業集群化發展
發展農業產業集群化是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必然選擇。一是做大一批高標準原料生產基地。立足于區位優勢,做大一批高標準的農業作物、畜禽養殖等大型原料生產基地,從源頭上保證原料供給和質量安全。二是做強一批本土農業龍頭企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過購并重組、改制上市等形式,做強一批產品競爭力強的農業龍頭企業群體。三是建立一批農產品批發市場。依托資源優勢,建立一批與農業產業化集群相配套的農產品批發市場,推進農產品產銷銜接、農超(批)對接,為農業產業集群化發展提供配套服務。
3.2.3推進品牌化,打造知名農產品品牌
依托三明市得天獨厚的資源與生態優勢,打造知名農產品品牌。一是共打品牌。在創建品牌的同時,推動農產品生產的新型經營主體以聯營、聯合、特許經營等形式共打品牌。二是整合品牌。鼓勵和引導名優產品生產經營企業通過產權(股權)重組的方式進行整合品牌,打造區域品牌,提升品牌價值。三是推介品牌。通過舉辦農業展覽會、組織農產品營銷大賽等方式,多層次、全方位宣傳推介三明市農產品品牌,擴大受眾群體,提高知名度。
3.3延伸產業鏈條,注重“三性”
3.3.1注重特色性,發揮農產品資源優勢
從三明市資源稟賦出發,發展各種特色農產品生產,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一是加強特色農產品生產。明確主導產業和特色產品,進一步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品種結構,逐步形成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生產布局。二是加強特色農產品品牌創建。引導企業增強協同發展意識,在基地建設、技術研發、產品營銷等環節分工協作,實現資源共享,聯合創建市場前景好、競爭能力強的特色品牌。三是加強特色農產品保護力度。引導龍頭企業牽頭成立行業商會,逐步建立健全質量監管、品牌準入、違規處罰等行業管理規則,切實加大名優特色產品的保護力度。
3.3.2注重適銷性,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
經濟新常態下,農業供給側改革勢在必行。一是加強科學統籌。樹立大農業、大食物觀,在確?!翱诩Z絕對安全”的前提下,擴大市場緊缺、潛在需求大的農產品生產,滿足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費需求。二是促進優化升級。發揮好區域比較優勢,促進農業結構優化升級,形成結構更加合理、保障更加有力的農產品有效供給。三是提升智慧農業。建立健全大數據平臺,利用“互聯網+”的信息優勢,從供給、生產端入手,實現要素的最優配置,讓“互聯網+農業”成為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的良方。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升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水平;開展鄉村建設行動;千方百計促進農民增收;鞏固拓展扶貧支援成果。和大家分享的2021工作措施報告小標題素材匯總資料,提供參考,歡迎閱讀與關注。
2021工作措施報告小標題素材匯總一
(一)堅持不懈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為轉型出雛型創造良好條件。
抓好疫情防控重點環節和能力建設。
健全疫情防控和風險化解機制。
加強經濟調節和政策儲備。
(二)突出創新核心地位,加快產業高質量發展。
大力培育一流創新生態。
加快發展新興產業未來產業。
推動基礎產業轉型升級。
加快智能化改造步伐。
促進文旅康養融合發展。
支持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
(三)把握擴大內需戰略基點,主動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
積極擴大有效投資。
促進消費回暖升級。
推動外貿增量提質。
(四)堅定不移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持續釋放蹚新路動力活力。
實施碳達峰、碳中和山西行動。
深化國資國企改革。
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創新機制推進太原都市區一體化發展。
深化財稅金融改革。
實施市縣轉型綜合配套改革。
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五)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推動農業“特”“優”發展。
實施鄉村建設行動。
深化農業農村改革。
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六)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不斷提升城市品質和競爭力。
啟動實施城市更新九大工程。
加快推進大縣城建設。
(七)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加快建設美麗山西。
深入推進“兩山七河一流域”生態修復治理。
鞏固拓展污染防治成果。
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八)持續用力改善民生,讓人民群眾擁有高品質生活。
促進就業增收。
構建優質教育體系。
加快健康山西建設。
加大社會保障力度。
大力發展文化事業。
(九)深化“三零”創建和依法治理,為高質量轉型發展提供保障。
堅持不懈抓好安全生產。
推進更高水平平安山西建設。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
(十)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推動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旗幟鮮明講政治。
建設法治政府。
打造“六最”升級版。
推進廉政建設。
狠抓工作落實。
2021工作措施報告小標題素材匯總二
(一)深入推進高質量發展。
1.加快提升自主創新原始創新策源能力;
2.加快構建現代工業產業體系;
3.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4.加快實施碳排放達峰行動。
(二)積極構建新發展格局。
1.全力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
2.全力打造緊湊活力“津城”和創新宜居“濱城”。
3.全力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和區域商貿中心城市建設。
4.全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三)著力實施高效能治理。
1.堅決維護國家安全。
2.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風險。
3.注重實施精細化管理。
4.注重提升智能化水平。
5.注重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
(四)全面深化重點領域改革。
1.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
2.深入推進市場化改革。
3.深入推進國有企業改革。
4.深入推進科技體制等改革。
(五)努力提高群眾生活品質。
1.進一步發展社會事業。
2.進一步提升市民群眾綠色幸福感。
3.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全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切實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
切實把法治建設推向縱深。
切實把能力建設抓緊抓實。
切實把作風建設貫穿始終。
2021工作措施報告小標題素材匯總三
(一)強化創新核心地位,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著力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更大力度推動“三城一區”融合發展;
建設國際一流人才高地;
持續優化創新創業生態。
(二)高標準推進“兩區”建設,推動改革開放取得新進展。
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
大力支持金融業開放發展;
持續深化4.0版營商環境改革。
(三)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構筑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加快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以數字化引領高精尖產業發展;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和創造新需求;
全面推進智慧城市建設。
(四)堅定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提升京津冀協同發展水平。
開展新一輪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
高質量建設城市副中心;
構建更加緊密的協同發展格局;
(五)深入落實城市總體規劃,切實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
做好城市總體規劃實施工作;
大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
統籌區域協調發展;
深化交通綜合治理;
堅定不移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提高基層治理效能。
(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提升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水平;
開展鄉村建設行動;
千方百計促進農民增收;
鞏固拓展扶貧支援成果。
(七)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做好首都文化這篇大文章。
提高城市文明程度;
擦亮歷史文化“金名片”;
增強公共文化服務能力;
大力發展現代文化產業。
(八)持續改善生活品質,讓人民群眾更好共享發展成果。
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不斷提升教育發展質量;
積極做好就業增收和社會保障工作。
(九)牢牢守住安全發展底線,確保首都和諧穩定。
毫不放松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
提升城市安全保障能力;
推進平安北京建設。
(十)持之以恒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全面提升政府服務能力和水平。
強化政治引領;
嚴格依法行政;
增強政府效能;
【關鍵詞】 農村信息綜合服務平臺 構建策略 信息建設
隨著我國城鄉一體化建設進程的逐漸深入,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提升,農村的生活質量在此基礎上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而如今,為了讓農村的區域建設得到更加良性的發展,與當今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相協調,建立起完善的信息綜合服務平臺是一項重要的任務。對于農村來說,信息綜合服務平臺的構建主要是圍繞農業發展而展開,以農業生產水平提升為核心目標,以讓人們的生活質量得到改善為最終目的,從地理、市場、生產科技以及生態建設等多個方面來實現信息綜合服務平臺的構建。
1 農村信息綜合服務平臺的主要信息內容
只要對農業發展能夠產生影響的信息,都是信息綜合服務平臺中所涵蓋的服務內容。在農村信息綜合服務平臺上,所涵蓋的信息面非常廣,涉及到地理資源、農業科技、農業市場以及農村生態等多個方面的內容。特別是在農業發展基礎較差的地區,為了實現經濟水平的飛速提升,需要從這幾個方面全面入手,在更短的時間內讓區域內的經濟發展水平得到提高。而從這幾方面入手進行分析,農村信息綜合服務平臺所包含的內容具體包括了以下幾點:
1.1 地理資源方面的信息內容
地理資源是決定當地農業能否得到良好發展的關鍵因素,特別是在農業科技沒有得到飛速發展的時代,農業經濟的增長在很大程度上都需依賴地理資源的支持。地理資源所涵蓋的內容非常廣,最為常見的包括了當地的地形條件、地質條件、氣候條件以及農業資源等等。這些地理資源信息每一項都會對農業的生產造成十分深遠的影響,比如說農作物在生長時需要依靠土壤、養分,就需要地質條件適合;需要光照、溫度以及水分,就需要氣候條件適合;在確定當地的主要農作物時,則需要考慮到農業資源方面的信息。另外,對地理資源信息的深入了解,也可以為旱災、水災、蟲災等農業災害的發生提供預防依據,是實現農業生產機制順利建立的基礎。
1.2 農業科技方面的信息內容
農業科技信息是促進農業發展的主體,對農業生產所起到的影響最為顯著。在當今我國的農村背景條件下,農業科技信息包含了硬件科技以及軟件科技兩個方向。硬件科技主要是指當今的農業機械設備,包括了播種機、灌溉設施以及收割機。另外,農作物品種的研發也是硬件科技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高質量的農作物品種能夠帶來單位面積上產量的飛躍式提升。而軟件科技則是指農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對農業生產的技術水平,當今我國的許多農民,都具有較為深厚的傳統農業生產經驗,但現代科技背景下的農業生產知識卻較為缺乏,對農民科技技術水平的提高也是農業科技信息方面的重要內容。
1.3 農業市場方面的信息內容
隨著農業科技的發展,農業市場環境相比于以前也有了很大的變化,需要完善的信息服務平臺,才能夠讓農民對農業市場信息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比如說農作物種子、肥料、農藥以及農業生產器具的采購就需要考慮到農業市場環境,盡量控制農業生產的成本。另外,農作物的外銷也需要依賴于完善的市場信息,許多農村地區的農作物質量較好,但卻沒有全面的市場信息,造成了農產品的滯銷。
1.4 農業生態方面的信息內容
在當今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影響下,農業生態在農業生產中的地位越來越高,生態農業是當今以及未來發展的主要模式。同時,對農業生態信息的了解,也可以對當地農耕環境的惡化提供良好的改善基礎,讓當地地質、氣候條件能夠向著有利于農業生產的方向轉變。
2 農村信息綜合服務平臺構建過程中的策略要點
通過上文的分析,了解到農村信息綜合服務平臺主要包括了地理資源、農業科技、農業市場以及農業生態等四個方面的內容,對這四個方面的內容進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可以得出一個全面的農業信息系統。而要構件農村信息綜合服務平臺,在將這類信息內容涵蓋到服務平臺的同時,還要讓農民能夠充分利用這類信息,將其應用到農業生產中,就需要注意以下的構建策略要點:
(1)確保信息的可靠性。農村信息綜合服務平臺中的各類信息的來源渠道非常多樣,在信息的完整性與可靠性之間往往不能夠完全兼顧。在這種情況下,構建信息綜合服務平臺時,首先需要考慮到信息的可靠性,使用能夠穩定運行的信息服務軟件,在確保了信息的可信度之后,再擴大信息量,這樣可以提升服務平臺的整體信息質量。
(2)完善公眾信息服務。在確保了信息可信度的基礎上,在構建服務平臺的過程中,最為首要的任務就是要完善農村相關公眾信息的內容,讓公眾信息服務平臺形成一個高質量的體系。比如說農業科技信息、農業市場動態以及農村周邊環境新聞等等,都是在公眾信息服務系統的構建過程中需要考慮到的。
(3)確保農業生產信息的規范性。歷年來的農業生產信息,可以作為對當地農業發展的總結,同時也可以對農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不足進行分析,讓農業發展中的問題得到及時的解決。因此,對農業生產新的管理要具有一定的規范性,以縣、鄉、村為結構體系,將農業生產的數據進行歸類整理。這類信息可以選擇性地進行公布,方便人們在需要的時候查詢。
3 結語
農村信息綜合服務平臺的構建是當今社會發展過程中的核心內容,對農村的農業經濟生產水平提高具有積極的影響作用。通過對地理資源、農業科技、農業市場以及農業生態信息的整理,建立在信息可靠性、完善性以及規范性的策略要點上,可以構建起高質量的農村信息綜合服務平臺。
參考文獻
[1]高萬林,張港紅,李楨等.關于農業信息化與農村信息化關系的探討[J].中國農學通報,2011,27(1):466-470.
[2]蔡志堅.農村信息化背景下農戶技術接受模型及實證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0,27(21):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