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0 15:58:01
序論:在您撰寫小學的語文學習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怎樣才能學好語文?學習語文究竟有哪些規律可循?中國傳統的語文教育究竟有何經驗值得借鑒?長期以來,中國的語文教育界也一直在探索和研究這些問題。為了找尋傳統文化價值在當今教育中的應用,繼承與發揚傳統的語文教學經驗,本文將從現在的名家專家求學時讀書學習的經歷中,捕捉他們在語文學習方面的一些有價值的經驗,探尋他們那個時期語文教育的規律,以期從另一個角度來獲得中小學語文教學的有益啟示。
一、名家語文學習回憶錄對中小學語文學習的啟示:
(一)充分認識到語文學習的重要性,學好語文。
俗話說,“語文是萬科之母”?!墩Z文課程標準》中也提出了語文的重要性質和地位: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地位。在100位名家語文學習回憶錄中,專門以談到語文學習重要性的文章有12篇,其中,當代作家丁玲說過的話:語文是一切學問的基礎,學什么專業,也應該把語文學好。著名數學家蘇步青說:“為什么要重視語文學習呢?因為語文是一種學習工具,是基礎的東西,就像工人蓋樓房需要打地基一樣。數學是學習自然科學的基礎,而語文則是這個基礎的基礎。”這些名家意味深長地話語道出了學好語文的重要性。
(二)幼年時博聞與強記,是繼承文化與豐富人生的最好方法。
幼年時,人的記憶功能是很強的,利用幼年時進行誦讀與強記,為自己增加知識,做好文章,豐富情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北京師范大學童慶炳教授談到:少年時期是記憶力最佳的時期,要是在這個時期熟背一些佳作,那么那些作品就烙印一樣深深地可在你的腦海里,不但終生不忘,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會不斷地發現那些作品的意義和意味。進入21世紀的中國,是舉世矚目的發展中的大國,也是既擁有古老文明,同時又是日益現代化的中國。因此,讓孩子們背誦一些恢弘大氣,兼收并蓄,凝聚民族精神,弘揚傳統文化,提高國民素質,促進中華文明,朗朗上口的古漢語,肯定能對人才的培養、文明的建設、時代的進展、國力的增強做出貢獻。
(三)增加語文信息的吞吐量,從廣泛地課外閱讀中獲得知識與精神的雙重滋養。
怎樣學好語文?名家告訴我們:“功夫在詩外”。僅靠課堂是不夠的,僅靠一本語文課本更是不夠的。100篇回憶錄中篇篇談到多讀書的重要意義,而且我驚奇地發現,每一位名家小時候都表現出了對讀書極大的愛好。即使有些幼年缺失讀書的,在成年之后也利用各種機會讀各種書籍,古今中外的書籍都讀,讀書帶給他們的益處,讓他們受益終生。當代作家蔣子龍說:“大量的閱讀哺育了我的智慧和心靈,豐富了我的知識,開闊了我的文學視野。文學史伴隨著每一個人走完他的一生的。在兒童的心里,文學中的世界比真實的世界更富于魅力,它打開了他們童稚的心靈,啟迪了他們的智慧。”
(四)深入社會生活,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為提高寫作水平做好儲備。
書中的大家們在寫作儲備方面一致認為廣泛的涉獵各種書籍是必須的。剪貼摘抄、做筆記集卡片都是很好的方法。名家們還提出要養成隨時練筆的習慣。圈點批注,品味評價,記下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惡丑,記下自己的所見所聞、酸甜苦辣,豐富自己的思想底蘊,從而積累素材,提高寫作能力。無論是來自文章的震撼,還是報刊中的啟發,只要有靈感的火花閃現,都應及時地積累貯藏,臨到用時,就會水到渠成。
二、名家語文學習回憶錄對中小學教師語文的啟示:
(一)養成良好的讀寫習慣,培養自身良好的語文素養。
名家們在回憶錄中除了談他們求學時語文受教時的經歷,還有的名家談到自己工作后,堅持讀書學習培養自己良好語文素養的做法,我覺得對我們在職工作的老師們也是一種啟示。當代作家李心田在開始教學的時候,講到了他到部隊中學當教員,教過初中高中,后來還兼過兩門大學班的課程,所謂“水漲船高”,一邊學,一邊教;一邊教,又必須加倍的學。就這樣,促使他系統地讀了一些書。給李心田最大的感受是,工作促進了學習,而不斷地學習,才有可能做好工作。
(二)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亦師亦友是良師。
怎樣學好語文?“亦師亦友是良師”。張良皋老師在《語文教學鎖議》中第一句就提到:“擇良師而從學,是古中國教育的常規?!倍麄兯f的好老師,并不僅僅是我們平日里提到的認真負責,踏實勤奮的老師,當然這也是當老師的首要準則,可是比起這個,還有比這更重要的,那就是通過自身的學識,自身的魅力,讓孩子們喜愛上語文,喜愛上文學,愿意走上文學之路的人。
(三)用良好地個人修養和人格魅力做學生人生的導師。
語文教師的修養、魅力,在教學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甚至可以說是決定性的。自身修養不夠,魅力不足,教學方法再講求,效果也有限;反之,教起來會左右逢源,事半功倍。楊永善先生懷念恩師楊少桐先生時寫道:“在我成長的重要時期,老師給我的以鼓勵和幫助。他們不僅叫我怎樣學習,并且以愛心和期望,給我精神上支持和督促,影響著我以后的生活道路。沒有老師,就沒有我們;老師不但教我們語文還教我們做人。他是一生中對我們影響最大的人?!敝袊囆g研究院研究員回憶自己的先生留給他的最寶貴的不僅僅是文學創作的知識技能,更可貴的是無言傳授他的人生態度和高尚品格,還有對理想的執著追求和遇到挫折時堅強的精神意志。
(四)形成自己的獨特的教學方式和特點,對學生產生深刻影響。
做一名好老師,首先要培養起學生良好的興趣。其次,要有效地激勵學生。在百位名家回憶錄中也不乏有很會激勵學生,并鼓勵學生長期走向文學道路的好老師,這樣的好老師也成為學生幾十年后在回憶錄中談到的對自己一生產生深遠影響的好老師。再者,要用自己獨特的教學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文章中的名家每每談起國學老師的教學對他們的影響時,都會提及那些讓他們終身難忘有益教導。給名家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師們,個個有著獨特的教學方式和風格,他們的語文課讓幾十年后的名家們談起兒時語文受教經歷時都印象深刻、感恩不盡。
(五)用自己對母語的熱愛,引領學生對母語產生終生難以割舍的情感。
一、探索厭學成因,剖析問題癥結
1.學習時間過長,產生厭倦感。在很多寄宿制小學,學生六點半吃完早餐,就進入教室學習,上下午共九節課,晚上還有兩節自習課。在這上課期間,教師不停地講,留大量的作業,使得學生身心疲憊。這樣,學生難以承受在校的學習,從而使學生逐漸對學習產生了厭倦感。
2.語文作業繁重。語文是小學最重要的學科,教師越講越多,作業越留越繁雜,考題越來越難,可是考分越來越低,無疑會打擊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學習語文不是一種享受,可能變成了一種文字的訓練。
3.語文教師工作任務重。一個語文教師,往往還承擔班主任的工作,每天除了備課上課、輔導、批改作業外,還需要處理班務,忙得不可開交,有時就對學生情緒不好??纱藭r,學生叛逆心理嚴重,就會對語文教師產生不滿意的情緒。學生就會上課說話,不好好完成作業,甚至出現曠課、逃學等不良現象。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必要的溝通往往會導致此種情況的出現。
4.對教師的授課方式和教學內容不感興趣。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課堂,應該是互動的,靈動的課堂,應該是學生享受語文學習快樂的時候。可有些教師抱著傳統的教學方式不變,使得學生對教師的授課方式不滿意。小學語文教材圖文并茂,很受學生的歡迎。但有些教師讓學生死記硬背,整天泡在題海里,使得學生失去了學習語文的興趣,對教學內容沒有一點新鮮感,學生的語文學習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
二、找尋解決良方,解決厭學的對策
1.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語文教學在基礎教育階段語文課的任務是:教會學生認字,會用字組詞,會用詞寫句子,并且會分析句子;使學生能夠掌握聽、說、讀、寫的技巧,形成一定的綜合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和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的審美品質,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語文教師明確了語文教學的基本要求,就必須研究教材,掌握教材內容,明確應該講什么,該怎么講,對于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難點做到心中有數。此外,教師要了解學生,明確學生是課堂的主角,并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掌握學生已有知識的學習情況,了解學生的課文的預習狀態。這是學會課文內容的前提。
2.采取務實的教學對策。小學生語文學習不好,很多責任在于語文教師的教學方法。語文本來是一門充滿著智慧與生氣的課程,有安徒生的童話,有田忌賽馬的智慧故事;有蘊含人生哲理的古代寓言,也有著當今平凡人物的感人故事。學生很會喜歡學習這些文章。教學的關鍵在于教師如何讓學生愛上這些篇目,愛上作品中的人物,喜歡里面的角色。還有一些文章,有著典型的描寫,生動的敘述,娓娓道來的說理方式,也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師要讓學生讀起來,背誦下來,不斷去感受,去體會,去品味。李白筆下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壯觀,駱賓王七歲時所寫的“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的優美意境,哪個學生不喜愛。這就需要教師積極備課,研究學生的心理,抓住教材的特點,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這樣,我們的課堂一定能夠取得成效。
3.開展課外讀書活動。學生的天性是玩耍,因此,我們不能忘記每個學生的童心,更不能泯滅他們的童心。我們要讓每一個學生都在起跑線上愛上祖國優美的語言文字。除了課堂語文學習之外,教師一定為學生的課外閱讀提供條件,讓他們徜徉在語文浩瀚的知識海洋中,欣賞祖國語言文字的優美,感受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體會前人智慧的高超,感嘆當今偉大的成就。與此同時,教師一定要對學生的閱讀給予指導,讓學生看那些積極向上的作品,遠離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圖書、報刊、錄像等,更不能讓學生在上網中尋找快樂。
4.要善待每一位差生。小學生自尊心都很強,我們要保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在課堂上充分表現自我,為他們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善于表揚他們學習中的成功之處。對于學習中的錯誤,我們要幫助他們糾正,對的、好的要給予表揚,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摘要:小學時期正是學生各項學習習慣、學習認知、基礎知識形成與積累的關鍵時期,小學階段的學習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未來的學習與發展。作為教師,我們就應該做好小學生的教學工作,以便他們能夠更好的發展。但是經過多年的教學經驗筆者發現,很多學生在學習中卻會產生厭學情緒,特別是在語文課上表現得更為明顯。這也很大程度上的影響了教師的教學效率,同時也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筆者也一直以來都致力于學生厭學情緒的摸索與改正,本文筆者就自身的教學經驗以及學習心得入手,從小學生厭學的原因及其對策入手談一下我對解決小學生學習過程中厭學情緒的一點思考。
關鍵詞:小學 語文 學生 厭學 原因 對策 分析 策略
一、 小學生語文學習過程中厭學的原因分析
俗話說“無風不起浪”,任何狀況的產生都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學生厭學情緒的產生也是有一定的影響因素的。只有我們有效的掌握了這些因素,才能夠在教學的過程中有的放矢的進行解決,最大效率的轉化學生的厭學情緒,使他們擺正學習態度,進行有效的學習。筆者認為,小學生厭學情緒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是學生自身對于學習的認知不夠。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新課改以來也確定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要求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學習體驗與學習感知,將教學重心下放到學生身上。但是在小學時期,由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認知不足,他們在面對學習的時候往往會出現盲目的狀況。認為學習不如玩耍,比如他們往往會在有教師監督的時候才會安心學習,而一旦脫離了教師的“監督”,他們就會玩起來,而不是主動的進行學習。
其次是教師對于學生的要求不科學。由于長期受應試觀念的影響,教師在教學的過程往往會更加注重學生的學習效率,而忽略學生的學習過程,在教學的過程中采用“高壓政策”,比如“每個漢字抄寫50遍”、“每篇課文都要背會”等等,導致學生的學習壓力過大,引發我們對于學習的恐懼心理,造成厭學。
再次是家長對于學生的要求過高。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同時也是與學生接觸時間較多的群體,“望子成龍、盼女成鳳”是每個家長的心理,社會競爭日益增強必然會滲透到學校教育中,家長對學生的期望呈低齡化趨勢,對學生成績的高期望不僅沒有減弱的趨勢,而且呈現對學生各種特長的高期望。學生面臨著來自家長的壓力越來越大。而在現有教育環境中,教師對學生的期望也不可能降低。在整個社會呈現出的短期、快速追求發展的心態影響下,不管是家長還是教師對學生學習的激勵也呈現出短期效應,追求學習上的快樂已成為次要的激勵因素,嚴重背離了學生心理發展的要求。當這種期望表現的特別突出的時候,就會對學生造成壓力,使他們產生厭學心理。
二、小學生語文學習過程中厭學的對策分析
綜上分析學生厭學情緒產生的原因,我們應該認識到,想要有效的解決學生的厭學情緒,單靠教師的單方面引導、監督是遠遠不夠,而且也要聯系家長一起做好學生的教學引導工作,只有進行多層次、立體化的引導教育,才能夠使學生的學習更加有效的進行。
首先就需要教師端正學生的學習目的,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一般狀況下,學生厭學情緒與學習狀況是直接掛鉤的,學生狀況越差學生的厭學情緒就會越重,而厭學情緒越重就會導致他們的學習很難有效的進行,導致一個“惡性循環”。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就需要教師能夠端正學生的學習目的,引導他們擺正學習態度,喚醒他們自主向上的意識。教師要耐心細致地對他們進行個別輔導,在課堂提問時,向他們提出比較淺的,簡單的問題,答對了應及時鼓勵,這樣他就會產生一種“我也能回答教師提問,我也能學好功課”的信心,即使答錯了,教師也不能埋怨和訓斥;還可以讓學生盡可能多地列出自己學習上的優勢與長處,讓學生列出自己曾經有過的成功之舉。讓學生接受同桌和周圍同學對他學習上的某一點好的行為習慣的贊賞等。這樣在和激勵中幫助學生樹立樂學的信心,給予他們克服困難的信心、勇氣和內驅力。從而喚起學生心靈深處的自我向上意識。
其次需要教師改變教學方式、創新教學模式。我們常說“名師出高徒”,教師的教學水平、教育技能對于學生的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意義,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就需要教師能夠不斷的轉變自身的教學方式,不斷的創新教學模式,以便能夠使學生感受到不一樣的學習體驗,提升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小學生喜歡表現自己以引起老師和同學們的注意,這種心理需求對“厭學生”來說同樣是很強烈的。但事實上大多的“厭學生”由于長期得不到表現自己的機會,由于經常受到冷落”心理上越來越自卑,越來越消沉,以為自己是一只永遠飛不上天的“丑小鴨”,因而自暴自棄。因此,教師應設身處地的為他們創設表現長處、發揮特長的舞臺。比如組織“故事會”、“演唱會”,“朗誦會”、“體育競賽”、“小發明”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這樣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各自的才能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從而看到自己的長處和優點,感到成功的喜悅,進而逐步消除厭學情緒,樹立自新上進的信心,以嶄新的姿態融入到溫暖的班集體中。事實證明,經常受到尊重的學生,會更加自尊自愛,對自己所做的事情才能充滿信心,不會感到厭倦和無聊。維護學生自尊心,幫助學生樹立高度的自尊心是施教成功的鑰匙,對此,無淪是教師還是家長,都要充分向學生表現對出熱忱、喜愛和重視之情。
再次需要聯系家長、社會一起做好學生的厭學“治療”?!碍h境創造人才”,小學生接受能力強、模仿能力強,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可能成為影響他們學習的因素,所以就需要我們能夠聯系家長、結合社會因素一起來做好學生的厭學情緒更正。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形成一種目標同向、工作同步、多管齊下的機制是十分必要的。作為家長,要時時處處紿孩子作出表率,要盡量營造一種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圍,使孩子能夠保持身心健康,專心致志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同時,切忌急躁.教師和家長不能因為學生不想學就隨意遷就,使他們半途而廢。要通過教育引導,使學生始終有明確的努力方向。學生心中有了確定的目標。就會有意識地為實現目標去努力,從而表現山堅毅、頑強的勇氣。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學生的厭學情緒得以最大的改進,促進他們學習的有效進行。
參考文獻:
關鍵詞: 行為科學理論 小學語文教學 學習興趣
興趣是一個人在生活實踐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積極探索某種事物或進行某種活動的認識傾向,建立在需要的基礎上,對于從事勞動、發展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從小培養學生穩定持久的語文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積極地創造性地完成語文學習任務,對語文教學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行為科學是在不同的層次水平上研究人的行為產生的原因和影響因素,研究人的行為規律,激發人的積極性,試圖創造出一種最優的工作環境,使每個人既能為實現集體的目標又能為實現自己的目標有效地作出貢獻。運用行為科學的理論指導小學語文教學,可以為學生創造一個積極良好的學習環境,激發和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1.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讓學生產生語文學習興趣
行為科學認為,人對環境的反應有賴于他對環境的看法,人們對所接觸的客觀事物往往會用自己的知識、經驗、需要和價值觀等進行評價,并按照各人自己的認知世界來行動。這就是說人的行為往往不受客觀事物本身的影響,而是受到個體對這些事物知覺的影響??陀^事物是多種多樣的,知覺的發生依賴于過去的知識和經驗,而響亮的聲音、突出的標志、鮮艷的色彩、自己熟悉的記憶等比較容易引人注意,作為知覺對象進入個人的認知世界。因此我們可以在語文教學中根據小學生的生活環境特點將其熟悉的童話故事、戲劇、相聲、童謠兒歌、繞口令等融入語文教學內容中,讓語文學習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中國的父母往往喜歡給孩子講童話故事,因此童話故事是小學生最熟悉和最喜歡的內容,童謠兒歌往往會觸動學生兒時的記憶,使其產生學習的興趣;戲劇明快舒緩的節奏、婉轉悠揚的唱腔、優美按韻的劇本往往也能吸引學生產生興趣、并使他們學好韻母知識;繞口令不僅能鍛煉學生能說會道的能力,同時對拼音教學中聲母學習也有很大的幫助。隨著多媒體教學方法的運用,圖文聲像并茂,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吸引學生,調動學生的感官知覺及學習興趣。最重要的是用學生熟悉和喜歡的方法,讓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產生清晰的知覺。
2.培養學生的社會動機,讓學生保持持久的語文學習興趣
行為科學認為人的行為是由動機支配的,動機是推動人進行活動的內部原動力,當需要指向一定的目標,并且展現出達到目標的可能性時,就能產生動機。一個人積極性的高低決定于他是否具有進行這項工作的動機及動機的強弱。任何人都離不開社會的存在和發展,只有社會發展了,人的需要才能得到更多更好的滿足,當社會的需要為人們所意識到,并愿意為社會作更多貢獻,這時社會需要就轉化為個人需要,而表現為一種獻身精神,這種動機對人的行為具有巨大的推動力。費約的右手食指拉力試驗和黎波特的耐痛水平測定試驗結果表明,社會性最豐富的動機表現出最大的推動力量。語文教學不僅要使學生掌握語文知識,更要培養學生為中華崛起讀書的社會動機,只有這樣才能使他們保持持久穩定的學習興趣。少年時期的痛心于祖國落后挨打、飽受侵略、慘遭蹂躪的現實,立志為了中華民族的強盛而讀書,為了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東渡日本,遠涉重洋赴法勤工儉學;不滿足于學校的學習,投身社會,深入群眾,向工人學習;為彌補課堂上學習的不足,課外閱讀范圍廣泛,涉及社會科學、自然科學、軍事科學等各個方面;為了探求最科學的內容和答案,他還把幾本書的內容對照起來閱讀,加以比較。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社會性動機是學習的巨大動力。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相比,人均收入、綜合國力等各個方面還有很大差距,作為跨世紀的新一代,更應該培養小學生刻苦學習、樹立遠大的理想,并化成恒久的精神動力,為真正實現中華民族的崛起而奮斗。
3.融洽學習環境,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社會心理學家列文從個體因素和環境相互聯系交互作用中來考察人的行為,提出了一個關于人的行為的著名公式:B=f(P*E)。B表示行為,f表示函數,P表示人,E表示環境。意思是人的行為是個體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個人因素與環境因素的“綜合效應”。良好的學習型家庭環境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語文學習興趣,融洽的師生關系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喜歡老師也會喜歡他的課程,因此教師必須以民主、合作、平等、對話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學生,給學生留下一個美好的印象,把自己看成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參與者,與學生一起分享學習的喜悅和艱辛。教師與家長要深入了解學生的需要結構和動機結構,了解他們的迫切需要,對合理的要求,當前能解決的要引起重視加以解決,一時解決不了的要說明道理,創造條件逐步解決,要通過滿足學生合理的需要,激勵學生;對于不正當的、不能實現的需要教育說服予以放棄,引導他們有意識地調節控制自己的需要,教育學生懂得在考慮自己的需要時要考慮到社會和他人的需要。
4.培養學生自我實現的需要,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快樂
需要水平的提高表示人的心理發展水平的提高,心理發展水平越高,越能產生較高層次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就是要傾注身心、挖掘和發揮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去實現崇高的理想。麥克萊蘭的研究發現,具有強烈成就需要的人往往喜歡能夠發揮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工作環境,工作前制定周密的計劃,并分階段確定有限的成就目標,有明確的不間斷的關于進展的反饋,對于失敗也不會過分沮喪。這就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和家庭給學生創造讓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機會,而不是采用由老師、父母包辦的填鴨式教育,并與他們一起分享成功的快樂。當然,由于小學生處于生長發育階段,解決問題的能力有限,而且各個學生的能力不同,因此要針對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符合每個學生能力的不同問題,要求他們根據問題制定切實可行、具體細致的學習計劃,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獨立解決,并及時了解進程情況給予評價,讓他們在學習中體會成功的快樂。同時要注意增強學生的抗挫折能力,幫助他們在失敗中總結走向成功的經驗。愛因斯坦發明電燈經過了一千多次的失敗,當人們認為他一無所獲時,他卻能夠高興地說他有了很大的收獲,發現了一千多種方法不能制造電燈泡,最后他終于取得了成功。這是從失敗中總結成功經驗的典范。
5.恰當的激勵,保持學生持久高強度的學習興趣
激勵總是同滿足人的這樣那樣的需要分不開的,離開了需要的滿足就談不上激勵。因此,弄清楚學生的需要,并正確對待學生的需要,才能更好地激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期望理論試圖通過考察人們的努力與其所獲的最終獎勵之間的因果關系來解釋激勵過程的理論,期望理論認為,當事人認為自己的努力將可能產生高度績效,高績效可能產生某項特定結果,該項結果對本人具有大的吸引力時對其的激勵作用大。因此為學生確定學習目標要恰當,要使學生感到目標實現的可能性很大,給他們以期望,使他們產生心理動力,激發熱情、引導行為、確定目標時要與學生的物質和精神需要相聯系。研究發現,選擇、尋找和到達目標的過程即目標導向行為與直接滿足需要的行為即目標行為對需要(動機)強度有著不同的影響力,需要強度會因目標導向行為的進展而加強,當目標行為開始后需要強度開始減弱下降的趨勢。怎樣才能使動機(需要)強度保持在較高的水平上,行為科學認為一個較有效的方法就是循環交替運用目標導向行為和目標行為,當一個目標達到時,馬上提出新的更高的目標,并進入新的目標導向過程,從而使積極性保持在較高水平上。研究還發現,目標導向過程不宜太長,停留在目標導向過程的時間太長會使人感到目標“可望而不可及”,影響到信心,出現泄氣的情緒,影響積極性的持久。另外,如果目標缺乏挑戰性則會使人感到“平淡無奇”,從而失去興趣,降低激勵力量。一個人經過艱苦努力終于攀登上高峻的峰頂,心里就會產生自豪感、成功感。在目標導向過程中,當學生達到目標的能力增強時,要設法為他們提供一個可使他們實現更高目標的條件、環境及成長和發展的機會,引導他們去實現一個又一個更高的目標。同時,制定目標后要認真執行,必要時要根據情況的變化而作適當的調整,以便使它更加符合變化的主客觀條件,更好地激勵學生的積極進取精神。如在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時,應根據各階段的學習要求安排學生的寫作訓練內容,開始要求學生能夠正確、端正、熟練的書寫,達到目標后及時要求學生注意字、詞、句、段的積累,當積累達到一定的程度,形成自然流暢的語言表達,為寫作做好了鋪墊,學生有充分的信心寫好作文時,要提出更高的寫作目標,并讓學生通過欣賞自己的作品而進一步提高寫作興趣。
【關鍵詞】語文素養;小學生認知特點;游戲作用;游戲設計
2015版語文新課標開首有一段文字:“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边@是語文課程必須達到的的目標。在完成目標的過程中,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要采用怎樣的教學方式才能順應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既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又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呢?尤其是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我以為,能引導小學生逐步培養良好語文素養的有效方式是將游戲設計進學習過程。
科學研究證明,小學生的注意特點有以下幾點:(1)從無意注意占優勢,逐漸發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導地位。(2)注意的范圍較小。(3)注意的集中性和穩定性差。(4)注意的分配和轉移能力差。(5)注意有明顯的情緒色彩。而游戲,這一小學生最愛的活動完全能在培養他們語文素養的學習過程中使其注意能力的不足降至最低。
有效的語文學習游戲在學習過程中具體表現出以下幾點作用:
一、消除疲勞
對于小學低段學生來說,一年級的識字寫字過程是一道不小的坎,因為認識的心理特點以及自控能力弱的生理特點,使得他們的注意力集中時間有限,如果教師忽視這一點,一味的持續學習會導致學生疲憊不堪學習效率低下;但是如果老師在適當的時間設計短暫的游戲活動給學生一個動的機會,則能立刻將學生的疲勞一掃而空,后續學習活動順利進行。這是一年級教學過程中設計律動的合理解釋。
二、吸引注意力
小學生注意的集中性和穩定性差,為了保持其學習狀態的有效,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須不時提醒學生收回奔跑的思緒,這使老師不僅要額外的耗費精力體力,還令本就緊張的教學時間無形之中縮短。如果硬要堅持完成教學任務就會拖堂,又擠占學生課間休息時間,影響下一節課的學習,造成惡性循環,更不利于學生建立起良好的語文學習心態。而寓教于樂的游戲式學習則將學習任務隱身于游戲之中,使學生始終將注意力關注在其中,學習效果事半功倍,學生學的輕松有效,老師教的輕松扎實。
三、培養好習慣
語文素養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其培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小學階段則是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認真的傾聽,積極地思考,勇敢的表達,有效的合作,及時的反省等行為習慣,學習過程中的群體游戲正是包含了以上所有要求,不需要教師枯燥無味的反復要求,游戲的結果于無形之中引導學生調整自己的行為習慣以期得到他們想要的結果,間接起到養成作用。
四、提高能力
就像嬰兒啼哭是一種體力鍛煉一樣,小學生語文學習中的游戲活動其實也在要求他們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能力,諸如人際交往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創新思維能力等,這些正是語文素養的一部分內容,除了有利于語文本學科的學習外,還給其他學科的學習提供基礎能力。
游戲活動在語文學習中有這么重要的作用,設計的時候應該遵循哪些原則才能讓它達到助學的目標,真正做到寓教于樂呢?
首先,設計時要注意它的時效性。語文教學中的游戲活動應該緊緊圍繞著語文學習目標中的知識點來設計,根據學習目標的要求選擇對應有效的游戲形式,根據具體的課時教學任務決定游戲的時間長短,根據游戲活動的效果決定參加游戲人數的多少,以此借游戲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其次,設計時要注重游戲的趣味性。語文學習中的游戲活動是為著語文學習服務的,在這一基礎要求上,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特點把學生喜歡的游戲形式與具體的學習任務相結合,極大程度地吸引學生注意力,在有限的時間有限的空間里有效的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關鍵詞】激發興趣;創新方法;豐富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500(2014)01-0083-01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它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新語文課標要求語文教學應當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教育理念。怎樣才能激發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呢?筆者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多年,結合自己的教學經歷略議觀點,以饗共勉。
一、通過開展課外活動激發語文學習興趣
語文課外活動是語文課堂教學的延續,也是語文教學中的課程補充,也能積極激發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好的課外作業能夠在鞏固所學知識的同時激發學生自主探索新知識的興趣,對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語文水平具有一定實踐意義。課外作業要與課本知識緊密聯系,又要注重促進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使他們帶著興趣去完成作業,體驗學習帶來的成功喜悅。例如,在教《普羅米修斯》一課時,讓學生課下查閱希臘神話資料,第二節課交流感興趣的問題。交流過程中,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來體會人物生動形象;宙斯懲罰普羅米修斯時,他會是怎么想的?普羅米修斯飽受折磨時,他又會是怎么想的?你從哪看出來的等。
語文教學,不能僅僅拘泥于課堂,它的延伸是走到社會實踐中去。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是課堂教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鞏固和充實課堂教學成果,擴大語文教學交流領域。能夠使學生在課外閱讀和實踐的過程中,將所學知識加以整合與運用,這有助于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提高,也能使學生在課外的學習實踐中體會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要組織開展各種課外語文教學活動,舉辦班級作文競賽、故事會、演講比賽、朗誦比賽等,帶領學生辦班報,鼓勵學生參加小記者活動,在開闊視野的同時,語文素養也會不斷提高,語文情趣也會不斷增加,為學生自主學習語文創造了濃郁的氛圍。
二、通過設置教學情境激發語文學習興趣
語文是充滿思想與情感的基礎課程,只有激活情感才能有效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語文教學,要從情感入手,積極創設生動、活潑、有趣的教學情境。同樣現代語文教學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等教學信息資源,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輕松愉悅地進入自主學習狀態。
語文課堂導入,要以及其飽滿的情感去調動學生學習情緒,在課件中以美侖美妙的情境來激發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比如《鳥的天堂》這節課,曾聽過一位老師的公開課是這樣上的:首先讓同學們閉上眼睛,通過配樂朗誦課文,讓學生自己腦海里想像這是一個什么樣的神奇地方?!啊艠湔诿⒌臅r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那么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新的生命在顫動?!鸪跛闹芊浅lo寂。后來忽然起了一聲鳥叫。我們把手一拍,便看見一只大鳥飛了起來。接著又看見第二只,第三只。我們繼續拍掌,很快地這個樹林就變得很熱鬧了,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樹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當同學睜開眼的時候,面前多媒體屏幕上那唯美的畫面讓學生在身臨其境般的體驗中陶冶情感,加深對課文的整體感悟,提高對語文學習的熱望和情趣。又加之積極自主動的課堂情感互動,積極有效的獲取了知識,活潑生動的訓練了智能。
三、通過質疑教學問題激發語文學習興趣
激發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也可以通過巧設誘發頗有一定思維價值的問題。課堂上的有效互動能夠使學生達到學習的最佳思維狀態,為提高語文學習水平,培養勤思多練是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教師要善于設疑與啟發,且問題要難度適中,具有一定的思考梯度。要讓學生通過自主思考來感受回答出問題的成功喜悅,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要讓學生積極主動的介入,多想多練,充分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例如,教學《伯牙絕弦》一課時,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聽高山流水的錄音,展開想像,體會這是怎樣的情感,此時教師可以提問學生,你能用課文中的一個詞來描述他們的關系嗎?(板書:知音)繼續提問什么叫知音?你是怎樣理解知音這個詞的?活躍同學的思維,引發他們的思考。
提出問題的過程也是思考的過程,也是激發學習興趣的過程。牛頓正是因為看到蘋果落地,提出了蘋果為什么會落地的問題,最后才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因而在教學中,我們要鼓勵學生敢于提出問題并引導其有創見地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老師可以循序漸進,引導學生尋找事物之間的必然聯系加以深入分析研究,或者抓住課文中的關鍵問題進行合作討論,充分調動語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和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問題;對策
一、前言
近些年以來,隨著我國課程改革的迅速推進,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當中,現代化的教學理念已經逐步的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得以滲透,學生的思想變得越來越活躍,討論特別熱烈,課堂也十分熱鬧,教學成效看起來似乎非常好,但是通過全面的審視不難看出,小學語文教學只是表面上的改進,所作出的課程改革有很大一部分流于形式,沒有達到真正的效果,這便導致了一系列問題的出現。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立足于教學現狀,有針對性的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盡快的解決語文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以便于從根本上切實的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從而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所存在的諸多問題
1.教學方式滯后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著多種形式識別的安排,比如讀名言警句識字、看圖識字、查字典識字以及在韻詩中識字等等,這樣編排的主要目的就是豐富教學內容和方式,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但是,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過程中,相當一部分教師對這一點造成了極大忽視,在課堂教學中依然采取的是單純的練習、示范以及講解的滯后方式,導致學生學習起來感覺無味枯燥,久而久之就對語文學習喪失了信心,并且失去學習積極性。
2.未突出語言學習的實踐活動
我國的語文課程標準明確的提出,語文是有著較強實踐性的一門課程,教師應當重點對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進行培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還是加強了教學實踐,強化了學生的寫字訓練和識字訓練,但是仍然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在寫字訓練中忽視了許多重要環節,沒有將語文學習的實踐活動加以突出。比如,在給學生講授正確運筆方法以及寫字姿勢時,在指導學生掌握漢字間架機構、筆順規則以及田字格使用方法時,小學語文教師往往是不管寫字的過程,而只注意寫字的結果,這樣是無法幫助學生取得進步的。
3.缺乏對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重視
小學語文是尤為重要的一種交際工具,可以說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體,需要對學生的人文素養重點予以培養。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活動過程中,很多語文教師均嚴重的忽視了語文教學對學生人文素養培養及提高所發揮的作用,僅僅是一味的對語文的工具性作用加以強調,將學生的語文學習當成是簡單的知識傳授和識字教學,完全不顧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反應,不顧及學生審美情趣的發展、品德修養的培養以及口語交際的訓練,無法真正的發揮出語文教學提高學生人文精神、人文價值的作用,甚至有些教師機械式的向學生灌輸知識,讓學生死記硬背,制約了學生觀察能力、思維能力以及人文精神的發展。
三、強化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對策
1.轉變教學觀念
語文學習可以說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盡快的轉變教學觀念,切勿以教師的分析將完全將學生的語文學習實踐取代,應當鼓勵學生在能力與知識、過程與方法、價值觀與情感態度等諸多方面得到全新的體驗,要給予學生更多實踐的機會、提問的權力以及讀書的時間,讓學生在演一演、想一想、議一議、畫一畫、讀一讀中,亦或是在自己的實踐動手操作中,運用及鞏固語言文字,滿足求知的欲望,感悟語言帶來的美感,體驗文章的哀樂喜怒,受到啟迪和教育。
2.著手于細節,提高學習能力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學生學習能力及學習素養的培養及提高就顯得尤為重要,而要想真正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素養,那么教師就應當著手于細節,比如閱讀姿勢、坐姿以及回答問題的聲音要洪亮等。小學教師應當從日常的瑣事抓起,來對學生開展教育,這是因為學習能力的提高以及素質水平的提升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也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持之以恒的堅持和滲透。
3.發揮學生的自主性
新課程標準大力的倡導,在教育教學中應當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的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積極的響應課程改革的號召,在課堂教學中積極的轉變角色,要做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輔導者,切實的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最大限度的將學生的自主性發揮出來,使學生從“要我學”的被動式學習轉變成“我要學”的自主式學習,這樣學生的學習意識就能夠得以大大增強,學生便會更加主動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并且在不知不覺中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這樣就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學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及發展有著直接的影響,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往往會涉及到許許多多的問題,所以,教師應當切實的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盡快的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策略和改進措施,并且在日常的教學中不斷努力、不斷完善、不斷鉆研,只有這樣才能夠促進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徐甜.淺析小學語文課堂如何實施快樂教學[J.新課程學習(上),2011年05期
[2]陳嬋.小學語文課堂中生成教師教學智慧的建設[J].小學科學(教師),2010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