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0 15:58:00
序論:在您撰寫課堂教學的步驟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所謂古詩詞教學情境,是指與古詩詞內容相關的課堂教學氛圍和師生情感體驗的總稱,同時也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無論是選擇一段音樂,還是選擇一段視頻,乃至選擇一段動畫,都能夠創設與古詩詞內容相符的情境,達到集中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盡快融入詩詞意境的目的。例如,在講解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時,為了讓學生體會到作者天馬行空的想象、獨特的構思和描述的夢里仙境,可讓學生提前預習詩歌內容,再在課堂上播放歌曲《仙境》,讓學生在音樂中體會詩歌與音樂的互通之處,以達到有效渲染詩歌意境的目的。音樂作為一種聽覺語言,與人的心靈有共通之處,能夠渲染氣氛,引起讀者共鳴,同時古詩詞具有很強的節奏和韻律,以音樂來入題,可配合詩歌的節奏、韻律,有一定的美感。運用音樂可以消除時空上的隔膜,詩歌與音樂的結合可以快速引導學生進入詩歌意境,體驗詩歌魅力,還能激發學生的表現欲,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指導吟誦,讀出詩意
對于古詩詞教學,朗誦是一個非常重要且有效的方法,就高中生而言,朗讀更容易使他們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因此,教師要注重詩詞教學過程中朗誦的重要地位,我們平常所說的“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等,都是強調詩歌教學中朗讀教學的重要作用。教師可先進行示范朗讀,再讓學生自己朗讀。朗讀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把握朗讀重音、節奏、情感
例如,在朗讀《念奴嬌?赤壁懷古》時,“綸”和“酹”是需要重點掌握的,要特別注意這兩個字的讀音、寫法和含義;讀到“亂世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時,“穿”、“拍”、“卷”三個字應當重讀,這三個字展現了赤壁之上雜亂山石、長江水滾滾翻騰和浪花如飛雪的景象;而在讀“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這一句時,要讀得鏗鏘有力,節奏鮮明,赤壁火光中,刀光劍影中,周瑜這一笑,比星空還燦爛,曹操八十萬大軍化為灰、化為煙,從而體會作者追憶赤壁之戰、懷念周瑜的情懷,更能想象赤壁之戰的場景。又如在學習《雨霖鈴》時,朗讀到“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這一句時,要低緩、哀愁,使得學生在這種情境下能展開想象,想象親朋好友難舍難分的場景。通過朗讀來進行詩歌教學,可以加深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其效果也比僅僅是教師講授要好得多。
2.根據風格選擇朗讀方式
常見的朗讀方式有:教師范讀、角色朗讀、配樂朗讀、個別朗讀、齊聲朗讀等。讓學生邊聽邊讀、邊學邊思考,不僅可以讓學生得到有效的訓練,還能營造學習氣氛,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的佳境。例如在朗讀李白的《蜀道難》時,該作品中凸顯出作者獨特的夸張、豐富的想象力和氣勢,這樣的詩詞就適合選擇教師范讀,再讓全班學生齊聲朗讀,方能加深感受該詩的氣勢、作者的氣魄。
三、聯系實際,提升體驗
高中古詩詞教學應注重語文和實際生活的聯系,實際生活包括社會、人文以及自然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引導學生將詩詞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學習,結合平時生活中的積累,讓學生表達對生活、對詩詞的獨特感受,才能深刻地領悟和理解詩詞的真正內涵。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每個人的生活環境、生活經驗都不盡相同,所以對詩詞的理解也是不一樣的。因此在古詩詞教學過程中,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對詩歌內涵進行品味,得出獨特的體驗,教師應特別重視,這能夠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在教學中,教師可有意地提供一些這樣的機會,例如,在對詩詞進行簡單的介紹和朗讀后可以這樣切入:第一,請說出最喜歡的字詞,并說明理由;第二,請挑選出寫的最好的詩句,并說明原因;第三,請說出感到疑惑的地方,跟大家一起答疑解惑。
古詩詞學習的關鍵,就是以一個小的、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和情感的切入點來進行教學。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最能夠發散思維,表達一些精彩獨特的見解而不受束縛,對詩詞的理解也會更深刻,教師要尊重學生對詩歌的獨特看法,不要僵化學生的思維。當然,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并不是說每一個細節都要做到聯系實際,而是要求將學生的實際認知與情感、生活體驗帶到學習中來,不要將詩歌庸俗化。
四、注重積累,讀透作品
在高中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多寫多記,要經常整理筆記,以達到強化學生詩歌鑒賞能力的目的。如所學的詩詞可按作者、風格或流派等進行分類,將多篇詩歌進行對比學習,體會同一作者不同時期的創作心境,體會不同風格卻又是抒發同樣情感的作者的心境。學習詩歌一定要積累各方面的經驗、方法和技巧:(1)了解作者的時代背景、生平、創作思想以及風格、流派等。例如在學清照的《聲聲慢》時,首先要向學生講解李清照的生活經歷,各個時期的作品風格變化、以及作者創作這首詞時所經歷的情感或生活變動等,再將《聲聲慢》和《一剪梅》來進行對比,分析它們的創作時期、情感生活變動情況和詞作風格等。(2)了解詩歌結構和藝術手法。在高中古詩詞教學中,教師經常會教各種各樣的結構或手法,如《琵琶行》中的雙線結構,《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夸張和豐富的想象等。將詩歌的結構和藝術手法與其他作品來比較,有助于學生更容易的去理解這首詩詞。例如在學習柳永的《雨霖鈴》時,與李清照的《聲聲慢》來進行比較,兩首詞都是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體現了凄慘悲涼之感。在理解了詩歌的大體結構和所采用的各種藝術手法之后,學生能夠更快更容易的學習,教師也能更輕松更有效的教學。(3)注重名言佳句積累,陶冶情操,提升鑒賞能力。古詩詞是語言中的精華,言語簡單卻形象生動,往往都是言簡意賅、一字千金的,寥寥幾字卻能夠讓人心靈震撼,給讀者充分的想象空間。通過對詩歌名句的積累,不僅能讓學生提升鑒賞能力,還能在鑒賞詩歌的過程中陶冶情操。如“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就是激勵人們要樂觀開朗,不論多遠,只要是朋友,心在一起,就是近在咫尺;如表達頑強拼搏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等千百年來耳熟能詳的詩句,能陶冶情操,給人啟示,成為我們的精神糧食。
一是教師對課堂教學過多地注重了知識、技能方面的傳授,忽視了教師自身的情感投入。常表現為部分教師過多強調學生的基礎問題,而教師自身的主導情緒狀態平淡、低落,情緒表現貧乏、無力,不能充分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致使課堂教學顯得干澀、枯燥、表面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不到充分的調動、發揮。
二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注重公式、性質、定理的應用,忽視了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形成過程的探索和數學思想方法、思維品質的培養。常表現為學生不能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積極參與到實踐、觀察、探索、思維、討論等各種有意義的教學活動之中,缺乏對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的培養,使學生在掌握的過程中,實踐和創新能力得不到充分的發展。
1 促進知識、技能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和諧發展
1.1教師必須有一個良好的主導情緒狀態
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情緒應該是積極的。教師的情緒是極易感染學生的,當教師由于種種原因拉長著臉,或表情淡漠、憂心忡忡,或神色恍惚、煩躁不安地走進教室,打開書本進行課堂教學時,學生會感到情緒壓抑,從而使得學生心理閉鎖,阻礙了新信息的輸入。而當教師面帶微笑,懷著喜悅的心情進行課堂教學,學生會倍感親切,快樂之情油然而生。以教師自己的快樂情緒來影響和引發學生的快樂情緒,會使學生心扇敞開,思維活躍,可以更有效地接受信息的輸入。
1.2加強教材內容的情感處理
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富有情感地講授內容,給學生情感上的感染,使學生在接受認知信息的同時,接受相應的情感因素的傳遞。達到以橫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共育的效果。
第一,要善于把握、挖掘教材本身所蘊的情感因素。教師在鉆研教材和設計教法。學法時,必須充分挖掘教材中蘊含的情感因素,即既要備好認知因素方面的課(知識性、技能性、思想性),也要備好情感方面的課(情感性、體驗性、表情性)。而后者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往往被忽視。在數學教學中,首先應該用數學學科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去吸引學生、感染學生,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情感。第二,可從數學學科應用的廣泛性入手,把枯燥無味的數字、符號、公式、法則、圖形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意識到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從而使學生產生親切感,產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求知的情感。第三,抓住數學本身具有的抽象美、邏輯美,誘發學生聯想,在美感中提高追求真知的動力,促使學生產生一種愉悅的心理體驗。第四,結合課本內容適當介紹一些古今中外數學史或有趣的數學知識,設計一些趣味性、探索性和應用性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興趣和自豪感。
第二,要善于用語言來表達教材內容中的情感。過去一般的教學比較重視言語的通俗易懂、簡明扼要,只求準確、清晰。在理解了情感在教學中的作用后,現在的教學言語除了準確清晰外還應追求生動活潑、形象、富有情趣和感染力,有一定的幽默感,以便使講課言語既傳神又傳情,達到科學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統一,當然,這要求數學教師具有扎實的語言功力。
第三,要善于用表情來傳遞教學內容中的情感。教師在教學中使用最多的是言語表情。言語表情是通過在教學中的語音、語調、語速、節奏、停頓等變化來表達情感的。教師抑揚頓挫、緩急有致的講課聲,既能傳情達意,感染學生,又能幫助學生理解內容,引發興趣,而且言語表情的變化還會刺激強化學生注意力的集中性和穩定性。
1.3對不同學生給予不同的情感關注
傳統教學十分重現“知識與技能”,優秀生和后進生的區分,實際上是以掌握“知識與技能”的優劣來衡量的。而事實上,傳統意義上的“優秀生和后進生”都有各自的情感優勢與缺憾,因此,我們必須對不同學生給予不同的情感關注,以實現真正的因材施教。
“后進生”課堂學習時的情感態度特點可能是:“沒有自信的、壓抑的、恐懼的”、其外現行為是“心不在焉、躲避的、依附的、沉默(或者破壞)的”,而“優秀生”,除了積極進取情感態度特點外,也有可能是“浮躁的,自我炫耀的或者是心不在焉,有時高度焦慮”。這些不同的情緒表現,都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察言觀色,并給予合適的處理。
2 促使學生掌握方法,提高思維品質
數學教學是數學思維活動的過程,培養數學思維品質離不開數學實踐,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我們應注重以下幾種思維品質的培養。
2.1思維的靈活性
(1)培養學生思維不囿于固定的程序和模式,能夠根據具體情況及時換向,靈活調整思路以克服思維定勢。在解決數學問題時,善于運用辯證思維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2)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善于聯想,長于發散,培養靈活思考進退自如的思維習慣。(3)強化數學語言教學,注意對同一對象的不同語言的表達方式,加強自然語言,符號語言,圖像語言的互譯訓練。
2.2思維的敏捷性
(1)在數學語言的教學上應把自然語言、符號語言、圖像語言有機結合,相互印證,便于理解數學概念、定理、公式,通過對數學語言的理解和運用,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敏捷性。(2)善于選擇信息,善于運用直覺思維,善于把問題轉換化歸,注意思維的合理性,避免走彎路,出奇制勝。(3)教學中要注意思維塊的積累,熟練地應用思維塊是達到思維敏捷的有效手段之一。
2.3思維的批判性
(1)強調數學語言的嚴密性,經常引導學生對數學語言的細微差異進行分析,善于發現思維中的矛盾和漏洞,提出改正錯誤的方法。(2)通過典型錯誤的分析,引導學生善于獨立思考,提出疑問,及時發現、糾正錯誤。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通過回顧和反思,自覺調控思維過程,通過解題思路或方法的自我評價,提高辨析正誤的能力。(3)通過發現反例的訓練,進行數學嚴密性與思維批判性的培養。
Moodle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課程管理系統之一,它是免費開源軟件,使用方便,功能強大。Moodle的功能主要分為網站管理、學習管理、課程管理三大部分,其中課程管理中有豐富的課程活動,如論壇、測驗、資源、投票、問卷調查、作業、聊天室、Blog和Wiki等。信息技術課堂可以利用現有的網絡環境,再安裝Moodle平臺,就可以開展Moodle教學。它既能幫助信息技術教師把繁雜的課程設計、制作、測驗、評價變得極為方便輕松,又能幫教師整合更多的教學資源,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教學。
1 應用Moodle優化學生自主學習
初中信息技術(江蘇版)分為上下二冊,共11個單元,其中第3單元“設計應用文檔”、第9單元“制作多媒體作品”、第11單元“設計主題網站”都要求學生完成一個完整的作品,通過制作作品的過程,讓學生掌握相應的技術操作,同時也讓學生掌握制作作品的流程,從需求分析、規劃設計、素材收集、素材加工、整體優化,直到作品等。教師可利用Moodle進行教學,無需太高的技術,只需一些類似Word操作技術就能很容易為學生搭建自主學習框架,輕松制作主題網站、研究性學習網站、學案等。
應用Moodle進行教學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一是課前設計。教師是課程設計者,主要任務是明確每一節課的任務和要求,提供必要的素材,對于一些技術的難點還要提供視頻,最后還要提供上傳作業的鏈接。
二是課中。教師要改變觀念,要少講、精講,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問題,去實踐操作。學生遇到問題也通過Moodle平臺在學案中尋找答案,或通過討論尋找答案,或向教師尋求幫助。要讓學生學會用網絡、用技術、用協作解決問題,體會成功的喜悅。
三是課后。課堂教學雖然結束,但是學生的學習激情以及Moodle平臺仍然存在,學生仍可以通過網絡進入平臺探索更多更深層次的知識。
2 應用Moodle優化課堂評價
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正確及時的教學評價能夠激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也能讓教師獲取反饋信息,及時改進教學,不斷完善教學雙邊活動,更好地實現課堂教學目標,從而達到教學的整體優化。評價有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在傳統教學中重總結性評價輕過程性評價,不利于對學生作出客觀全面的評價,而Moodle
卻能很好地把總結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有機結合。
應用Moodle實現定性定量的總結性評價 Moodle提供了形式多樣的測試功能,如選擇題、判斷題、是否題、簡答題、匹配題、連線題等,只要輸入題目內容、指定答案及評分標準,就可完成一個題目。
應用Moodle實現過程性評價 利用Moodle提供的作業、論壇等模塊把學生的信息技術作品和作品的評價保存和記錄下來,作為學生成長記錄的一部分,對學生的學習進度作記錄。利用Moodle日志功能記錄學生的學習過程。這些日志以圖形和文字顯示了學習過程的每個細節、行為和操作,包括訪問課程的次數、學習者參與的程度、停留的時間、參與討論的情況等。教師可以隨時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針對學生的參與情況,教師可以通過E-mail等形式及時提醒學生。這樣就能夠使評價與教學同時進行,采用質性評價方式深入地評價學習的質量,及時發現問題,以便使學生能夠及時修改和調整自己的學習行為與目標,使評價在教學中起到良好的導向作用。
應用Moodle實現生生互動評價 同學的評價更能讓學生接受,也是一次再學習反思的過程。教師只要設定評價量規及范例,學生之間就可以相互打分,相互給出評價信息。
3 應用Moodle優化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
初中信息技術課一般每周1~2節課,師生之間的交流僅限于課堂上,有限的時間不可能讓教師與每個學生都有充分的交流,沒有思想、語言交流的師生關系肯定不會好,進而會影響師生情感。另外,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不僅僅是讓學生學會一些計算機的操作或信息處理的能力,還應該培養學生語言表達主要是對問題的表述能力。有些學生會操作,但他不能把這個過程完整表述出來,這是信息技術課中一個較為普遍的問題。為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在平時給學生創造機會,讓學生敢交流、經常交流。交流對于學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建構主義認為,學生如果在課程中能充分地表達他的理解和思考,那么學習效果會大為提高。Moodle為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提供了很多途徑,如論壇、聊天室、博客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如碰到難題,就可以通過聊天室即時向同學或老師求助及獲得幫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開展一些比較容易引導的話題進行專題討論,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實現知識共享。
4 應用Moodle優化作業
作業是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通過作業來了解學生學習情況、掌握程度,進而來調整下一學時的教學內容。一般作業上交通過兩種方式:一是通過共享文件夾上交作業,其缺點是容易被學生修改、復制、刪除;二是通過電子教室軟件自帶的作業提交功能,其缺點是學生不能獲得前一次的作業。信息技術課的很多作業其實是一件作品,它需要幾節課乃至更多的時間才能完成,學生需要在前一次作業的基礎上繼續進行。
利用Moodle平臺,學生可以將課堂完成的作業上傳到Moodle平臺,每個學生僅能對自己的作業進行操作,這樣就可以防止學生對作業的惡意操作。學生登錄Moodle平臺后,可以通過點擊作業,查看自己的所有作業情況,每一次的作業都會呈現在學生面前,可以進行下載、重新上傳等操作。這一次次的作業既能鞭策拖拉作業的學生,又是對每次都能按時完成作業的學生的一種激勵。學生如果發現某次作業未交或對已交作業不滿意,可以進行補做(因為那些素材資源還在)、補交。教師批改作業更是方便,只要通過瀏覽器就可以對學生作業進行評價,不僅可以給作業打上一個分數,還能給出一些反饋信息或建議。
5 應用Moodle延伸信息技術課堂
【關鍵詞】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步驟
當前,教師都在努力學習和實踐著新一輪課程改革所倡導的理念,課堂上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只重形式,不重實效的現象,本文擬通過對當前課堂教學的反思,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談談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幾點做法。
一、情境性與數學性相結合
“課標”指出:教師應該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如講故事、做游戲、模擬表演等等,通過情境的創設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們都在為創設情境這一環節絞盡腦汁,力求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以至于出現了為了情境而情境,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的情況,如筆者聽的一堂連加計算課,短短四十分鐘竟創設了五個教學情境:動物運動會——熱鬧的操場——動物打靶——學具操作——模擬購物,一堂課下來熱熱鬧鬧,學生開開心心,回顧當今的公開課,哪節課不是這樣?我們深思下:在這些熱鬧的課堂中,學生學到了哪些數學知識?數學思考能力有沒有得到提升?僅僅停留在情境上以至于丟失數學課的數學味,數學化思想的培養應是我們數學課的終極目標。我們應從現實性、基礎味性和思考性四個維度來創設有效的情境,做到情境性與數學性的緊密結合,才能真正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探究式與接受式相結合
探究式學習是新課程提出的新理念。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探究式學習已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為此,新教材為教學留下了廣闊的探究空間,整個教材貫穿著“導學不包辦,引探不封閉,重結論更重過程”的原則,問題讓學生提出,疑難讓學生解答,結果讓學生歸納,這就為學生的學習留出了想象驗證、探究、討論的空間,但也有一些教師片面理解探究式學習,認為所有的內容都需要探究,出現了重“探究”輕“接受”的不良傾向,一段時間以來,老師的“講”成了說教式、注入式、置學生于被動的舊教學模式的代名詞,教師的“講”成了公開課、教學經驗交流中的忌諱,老師的“講”被推到了被告席,橫遭口誅筆伐,出現了“談講色變”的怪現象。
新課標倡導探究式學習,但并沒有否定接受式學習?,F代教育應該是探究式學習與接受式學習緊密結合的,我們在倡導探究式學習的同時,也不能忽視有意義的接受式學習。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基礎,靈活運用兩種學習方式。有些約定俗成的內容,如混合運算順序、豎式計算、幾何形體的名稱、約數、倍數、倒數等概念,就可直接采用講授法;而有些內容如能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征,計算方法,解決問題的策略等則可充分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出數學規律并進行交流,總之,探究與接受并不是對立的,一節課既應有探究,也應有接受,別讓探究沖淡了接受。
三、合作性與思考性相結合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會與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和結果。新教材提供的學習內容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是現實、有意義、富有挑戰性的,極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索和合作交流;教材也設置了較多的合作交流場景。在教學中合作很重要,但不能為合作而合作.有些老師為了追求“新”“奇”,一節課下來,一個接一個的合作學習活動,表面上熱熱鬧鬧的,學生卻沒有一點獨立思考的空間,丟掉了數學課應有的特性.怎樣才能使熱鬧、漂浮的課堂安靜下來,做到合作學習與獨立思考的有機結合呢?
在倡導合作學習的同時,也應看到合作學習本身存在的弊端,愛表現自己的同學如果一味表現,會讓個別學困生在合作中更加怯懦、懶惰。在教學中,教師要選擇恰當的合作時間與合作形式,講究合作策略??梢栽谝粏柖嘟鈺r交流學習,突破難點時動手合作,觀點不統一時激烈辯論。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數學知識的學習具有非常獨特的特性,那就是思考性,這也正是數學的魅力所在,在小組合作之前,教師必須在討論程序的指引下,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對有一定思維空間的討論題可設置一些討論提綱,以引導學生有目的、有重點的思考,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的見解,并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讓小組交流建立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合作學習必須以學生的獨立思考為前提,以擁有學生理解內化的時間為保證,這樣做才能真正收到合作學習的最佳效果。
四、個性化和規范化相結合
“課標”強調: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為了體現這一理念,在當前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受到了空前的重視,大量的研討課都采用了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索的教學方式,如探索出的規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出來或者加以命名,于是乎,方法名稱五花八門;再如:“課標”強調算法多樣化,于是我們在聽課時經常會看到教師對一個問題提出多種解法,同時還鼓勵學生掌握自己喜歡的方法就行了,在教學中引導出多種算法后,還一再提醒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導致大部分學生感到眼花繚亂,無所適從,連最基本算法都掌握不了,如在進行長方形周長計算公式的教學過程,許多教師認為只要學生會算就行,不一定要學生掌握長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這種處理方法在表面上使學生獲得成功感,實際上我們數學教學的目的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良好的思維品質,思維的深刻性是數學思維品質之一。
關鍵詞: 小組合作學習 合理分組 合理評價 學習內容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英語教學必須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團隊精神。實踐證明,無論是在學生語言能力的提高上,還是在學生人格的塑造上,小組合作學習都是一條優化外語教學的有效途徑。在教學實踐中嘗試小組合作學習,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原則
合作學習小組不同于班級授課制,它會使競爭環境轉向合作環境,組內每個成員都有展現自己能力的機會。我在實踐中總結得出教學應遵循以下四個原則,能達到比較理想的效果。
1.自愿原則。首先可以考慮學生的性別自愿,特別是高年級的學生,性別觀念在他們之間初步表現明顯,為了達到目的,最好讓他們自愿選擇搭檔。
2.成員互補原則。小組合作學習要實現互相提高,首先要實現學習水平的互補,最好要一對一地互補,讓他們在小組內有較多時間和空間的合作;其次是性格的互補。實踐表明,讓性格外向與性格內向的學生進行搭配,性格活潑小組和性格孤僻的小組合作,才能實現合作的順利進行。
3.人數要少原則。實踐證明,合作學習應該以2―4人每小組為宜。對于優等生與學習困難的學生來說,應該以2人小組進行,實現一幫一的效果;對于優等生與中等生的合作,可以以3、4人小組進行,以便實現互助。
二、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步驟
在實際教學中,一般將小組合作分為目標描述、劃分小組、確定職務、設定規則、開展合作五個步驟進行。
1.目標描述。目標的設定是開展小組合作的基本前提,只有目標明確,課堂上的訓練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幫助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逐步提高自我調整學習策略的能力。
2.劃分小組。傳統的英語課堂中那種單一的“教師―學生”的交流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將學生劃分小組,無疑是促進學生多向交流的一種好方法。
3.確定職務。確定職務,明確職責,是促進小組成員有效交流的保證。英語小組劃分后,要注入管理機制,明確職責,讓每位小組成員做到分工合作。一般應分配以下職務:小組長,常由英語成績好,有良好組織能力的學生擔任,能夠在小組里充當小教師的角色;副組長,常由活潑好動的學生擔任,負責小組紀律的維持。
三、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
1.課前合作預習。在大部分學生的觀念中,預習是語數這類主科應做的工作,他們也許根本不重視教師布置的這一任務。也有這樣一部分學生,他們嘗試著認真預習,然而往往力不從心,不會讀的單詞、理解不了的句子是他們最大的敵人,在殘酷的敵人面前,他們只好一步步地退縮。中國有句古話“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一個人的力量太小,但是集體的力量是無法估計的,你不會的我會,我不會的他會……在學生二至四人開展合作預習后,會取得顯著的效果。讓學生開展合作預習,不僅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還能讓學生之間取長補短,獲取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2.課堂合作學習。學生有了參與學習的熱情,還需要有合作學習的活動。因此,教師需要在課堂的設計上下工夫,引導學生在相互合作中學習,共同提高語言交流能力。
(1)小組會話。培養學生交流能力的關鍵在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增加口頭操練量。為此,在教學過程中可進行小組會話,會話可以是同桌之間、小組之間、師生之間的會話等,方法以輪流說、派代表說、搶和快速反應等。在教學中,我常常讓學生用所學的日常用語進行操練。例如,在學習了“May I come in?”“Come in,please!”的對話后,我讓同桌相互對話,輪流進行,看哪一組說得又快又好。通過這種對話活動,不僅能增加口頭操練量,使每個學生都開口操練,達到互通信息的目的,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覺參與意識和競爭意識,同時還培養他們合作的能力。
(2)情景對話。教師可以利用實物、圖片、簡筆畫、幻燈等直觀教具或問題、故事,為學生創設情境進行會話,使他們身臨其境,說者言而有物、言而有趣,聽者聞有所得。提供的情境可用給予提示,根據情境中人物數量的多少,可讓2―4個學生同時進行。一般可給學生幾分鐘時間編對話,然后進行對話表演。通過這種情景表演,讓學生在編、說、演的合作中提高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學生十分感興趣。
(3)競賽活動。青少年有爭強好勝的心理,教師只要把競賽機制引入課堂,整個課堂氣氛就肯定會活躍起來。因此,教師可設計合作性競賽,讓學生通過彼此合作,取得勝利。競賽形式有:小組競賽、男女生之間競賽、自由組合競賽。例如,在教單詞時,可請組中成員一對一,最后看小組得分,哪一組說對的單詞最多就獲勝。
3.課后合作復習。學習語言就是為了使用,課上的練習是遠遠不夠的。為了讓學生能及時消化當天所學的新詞、新句,課后及時復習操練是必需的。
(1)復習單詞。讓學生五至六人為一組,復習四會單詞,采用開火車式的方法:一人當裁判,他說出一個單詞的讀音后,剩下的幾個人集體說出拼寫,一人只說一個字母,再由裁判確定正誤;復習三會單詞,則讓學生進行搶答:裁判說詞義,另外幾個人搶說單詞讀音,一輪十次搶答完成后,勝利者代替裁判說詞義,繼續比賽。
【論文摘 要】模因理論是一種基于達爾文進化論的基礎上,用來解釋文化進化規律的新理論。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和大學英語教師對模因論的研究為語言教學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人們學習語言的過程實際上可以理解為模因的不斷復制和傳播的過程。本文通過研究模因理論生命周期的四個階段,將之與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中的教學步驟相結合,從而提高大學英語聽說課堂的教學質量。
一、引 言
模因理論是一種基于達爾文進化論的基礎上,用來解釋文化進化規律的新理論。模因論為語言演變引入了信息復制的觀點,也為外語教學提供了一種新的研究思路,啟發我們以模因論生命周期的四個階段為切入點,找到其與課堂教學步驟的關聯性,提高英語聽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模因論生命周期的四個階段
模因復制傳播的生命周期分為四個階段:①同化(assimilation):成功的模因必須能感染新的個體,進入他的記憶。同化有兩個條件:一是個體必須和模因載體有接觸,通過思考、重組現存認知因子,獨立發現模因;二是所呈現的模因必須分別受到注意,被宿主所理解和接受。②記憶(retention):此階段模因停留在個體的記憶中。模因在宿主的大腦里停留的時間越長,傳播和影響其他個體的可能性就越大。③表達(expression):指的是在與其他個體進行交流時,模因從記憶儲存中被提取出來,作用于被感知的事物,進入能被他人感知的物質外形這一過程,常有的表達手段有語言、文字和圖片等方式,最突出的表達手段就是話語。④傳輸(transmission):模因傳輸通常要借助于有很強穩定性的載體和媒介,防止信息流失或變形。常用的載體有書本、照片、人工制品和光碟等。
三、模因論與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步驟的關聯
模因的生命周期規律告訴我們,語言學習必須經歷一個從接受再到產出的漸進的過程,找到模因論生命周期的四個階段及聽說課堂教學步驟的關聯性不僅可以對學生理解語言學習的過程提供幫助,而且可以使教師提高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任何一位語言學習者都可以是語言模因的宿主或模因載體,在經過教師授予的一系列強化訓練之后,如背誦、模仿等,我們可以人為的縮短語言理解和輸出的過程,還可以增大長期記憶中的信息量,在與人交流中實現有效的交際。根據模因論的四個階段,筆者把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分為四個步驟。
1.模因論的同化階段與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中的輸入
在模因的同化階段,學生要發現模因,注意、理解和接受模因,任何一種聽說教學材料都是一種能夠被學生所注意、理解和接受的模因。教師首先通過介紹教學材料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及知識,借助材料的首次播放將語音知識與信息等傳播給學生。同時要求教師在選材時要選擇合適的材料,引起學生的注意,使學生易被感染而融入到材料的語言環境中去,如那些與日常生活較貼近、故事情節較強的影視材料。同化是指成功的模因必須能感染新的個體,進入他的記憶,而通過觀看視聽,使學生更多的接觸到英語國家的文化、習俗、價值觀等,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進入到記憶中。
2.模因論的表達階段與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中的輸出
當學習者的大腦中儲存了一定量的信息之后,他們就可以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表達了。教師則通過對學生表達的反饋,幫助學習者更好的理解語言、更好的產出語言。聽說讀寫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只有通過語言表達,才能使學生將所聽到、看到的知識與語言表達的進行對比,從而將錯誤的信息反饋到大腦,糾正錯誤,充實腦海中的語言模因庫。因此,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的反復表達自己的觀點,把教學材料中輸出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教師通過學生的表達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評,引導學生進行分組討論,使課堂充分的活躍起來。當學習者在使用英語時,模因因子在記憶中被釋放出來,由記憶模式轉化成為宿主能夠感知的有形體,并且讓他人也能感知這一模因。學習者表達自己的觀點,接受了模因就達到了電影教學中的輸出的目的。
3.模因論的記憶階段與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中的鞏固
課堂上說選擇的教學必須通過反復觀看來強化常用俚語和句式語法的學習,從而更充分的掌握英語國家人們的口語特征、詞匯使用特征和思維方式。為了更有效地鞏固學生的記憶,需要通過反復觀看來建立和完善學生的模因庫,增強學生對電影中文化知識以及內容的理解。記憶是指模因在記憶中的保留時間,模因在大腦里停留的時間越長,傳播和影響其他個體的可能性越大。成功的模因必須能夠感染新的宿主進入他的記憶,從英語教學的過程來看,只有經過反復的鞏固,才能夠被長期記憶。
4.模因論的模仿階段與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中的創新
學生在短暫的課堂時間內掌握知識,最基本的在于舉一反三,而不是機械模仿。針對固定句型,提煉功能句式,給出相應詞匯反復替換操練,從模仿到背誦,由詞匯、句型到對話,學生儲存了大量信息,逐步形成用外語思維和表達的習慣。但是,模仿復制的過程,并不等于按部就班,而是模因的重組。教師必須教授學生根據不用的語境用不同的地道的表達方式表達同一思想,要讓學生創新思維,在活動中鞏固并創新所學的知識。教師應引導學生將所選擇材料的話題與具體的生活與現實環境相結合,用能引起學生興趣的模因以適當的方式表現出來。
四、利用模因理論提高大學英語聽說教學的質量
1.豐富同化方式,進入學生的記憶。
動機是英語學習的關鍵因素。因此,在模因生命周期的同化階段,教師要幫助學生找到適合的材料,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欲望,也就是要幫學習者找到模因載體。如何較為準確地為學生挑選有利于實現教育和教學目標的現場文本,是教師必須考慮的首要問題。之后,在播放教學材料之前,應先介紹背景,讓學生對背景知識有一個大概的了解。而向學生導入目的語國家相應的文化背景知識,可加深學習者對所學語言國家的感性認識。
2.反復觀看材料片段,強化記憶。
在模因生命周期的記憶階段,由于記憶有很強的選擇性,因此只有少數模因能夠被保存下來。就需要教師有效的摘取材料中經典的部分,通過講解,強化學生的記憶。通過剖析材料中涉及的思想及各色人物,體察影片中西方人的情感世界、道德觀和生活觀,并將其與本國的生活方式、思想觀念相比,還能夠增強學習者進行中英文化和思維方式的對比意識和語言使用的跨文化意識,最終全面提高英語語言的綜合表達能力。
3.復述表達電影片段,加強傳輸。
在模因生命周期的表達階段,教師應創造形式多樣的語言模因輸出,通過結合具體的生活和現實環境,組織學生分組進行比賽,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運用及表達。具體可以采取復述、配音以及角色扮演三種方法幫助學生建立起外語思維模式。復述內容、配音以及角色扮演的最終目標是為了幫助學生用所學的表達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如果這一系列的活動都能夠熟練地、有效地讓學生參與進來,那么一定可以提高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的質量。
(1)復述內容。復述是指播放完聽說材料之后,使學生對材料的內容進行概述,這樣的訓練有助于提高邏輯表達能力。教師可引導學生將材料的內容與具體的生活和現實環境相結合,以學生為中心引導組織討論,讓學生有機會在掌握所學內容的基礎上進行語言輸出,表達出自己的觀點。也可以組織學生分組進行辯論,這種方式不僅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口語能力,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邏輯表達能力。
(2)配音。配音是一種最吸引人、最有挑戰性,且很有趣的活動。以聽說課堂上長選用的材料——電影為例,課堂教學中可以選擇幾個場景來讓學生進行配音,畫面靜音播放,學生對角色配音,同時對非角色對話部分進行旁白。這項活動要求大量的準備工作,需要學生先把人物對白記下來,通過劇情對人物的了解,再模仿演員的腔調說話。而配音的過程中,學生會為了說出更長的話語而有意識的去記憶模板,這有利于加強知識的傳輸,真正的掌握地道的口語表達方式。另一方面,選擇配音的片段也是一個重要的步驟,教師需要選擇一些發音標準的影片,這有利于學生學習到地道的發音,同時也可以學到許多新的口語表達方式。例如,電影《夏洛特的網》,主要講述的是一只名叫威爾伯的小豬與小女孩芬之間的友情和威爾伯與蜘蛛夏洛特之間的友情。最后的威爾伯得救,但是夏洛特的生命卻走到了盡頭,它們在草棚里對話的片段,不僅語音純正,而且語速適中,難度不大,適合學生配音。
(3)角色扮演。角色扮演也是英語聽說課常采用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可在角色扮演活動中,選取材料的部分片段,組織學生扮演其中的人物,并在課堂上進行表演。這樣學生必須進行大量的聽說模仿,一遍一遍的重復演練。學生運用想象、動作、手勢以及表情和一些簡單的實物道具,一方面可以使學生感到有趣、真實,另一方面可以使課堂氣氛活躍,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訓練口語,記住常用的口語表達,在使用英語的過程中不斷的提高英語水平。這樣,就可以將材料里學到的語言模因與真實的語境相結合,從而產生新的模因,提高語言的輸出能力。
4.鼓勵創造性模仿,充實基礎模因庫。
在模因生命周期的傳輸階段,可要求學生在完成課堂教學內容后寫出自己的體會,充分的發散思維、創新思想,讓學生根據所接受到的模因材料,重新組織并運用在自己的知識里。而作為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中經常使用的電影教學可采用以下兩種常見的訓練方法:
(1)觀后感。研究完一部電影之后,讓學生從劇情、人物特點、文化差異或者口語句型等方面展開,寫出自己對電影的真實感受,這樣可以讓學生充分的運用腦海中的模因材料,重新組織運用到寫作中。而寫的同時也能更深刻的理解電影,并加深印象。以電影《第九區》為例,毋庸置疑這是一部發人深省的作品,雖然披著科幻的外衣,講的卻是地球上一些種族隔離、屠殺的罪行,威庫斯的變異讓他感受到了人類對待異己的真實態度,他體驗到了自己曾經所扮演的角色是多么可怕。這促成了他立場的逐步轉變,一開始他一心為了變回人才和克里斯托弗并肩作戰,最后他卻愿意犧牲自己為克里斯托弗父子贏得逃離地球的時間。人類冷漠對待變異的同胞,最終導致他反省而站在原本異己力量的一邊。這其實也是一個隱喻,人類對待異己的態度就是對待自己的態度,終究會有自食其果的一天。
(2)發散思維寫作。發散思維寫作是指根據電影的結局,讓學生發揮充分的想象力進行寫作。例如電影《盜夢空間》,影片的最后柯伯似乎從夢境的最深處醒來回到家中,當他在旋轉陀螺,然后去和孩子擁抱了,但陀螺卻一直轉著直到畫面結束。雖然知道字幕過后有陀螺停下的提示,但是整個夢境中他是不會清醒的,否則畫面語言上沒有理由做出諸多夢境中的暗示,那個停下的畫外音代表什么?這些都可以讓學生有足夠空間去思考。如果這一切還在夢境中還會發生什么事情,在寫的過程中,不僅可以訓練學生的寫作,還可以檢驗學生是否看懂了電影。
五、結 論
模因論的提出為語言教學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通過將模因論與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相結合,了解模因論四個階段的特點與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的基本步驟,將理論運用于現實中,將課堂常見的教學方法進一步潤色,充分的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幫助教師提高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傅福英.從模因論的視角重新思考外語教學[j].教育學術月刊,2010(2)
2 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論與社會語用[j].現代外語,2003(2)
3 何自然.語言中的模因[j].語言科學,2005(11)
4 何英玉、蔡金亭.應用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
【關鍵詞】模因論 生命周期 大學英語聽說課堂 教學步驟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9682(2011)05-0057-02
一、引 言
模因理論是一種基于達爾文進化論的基礎上,用來解釋文化進化規律的新理論。模因論為語言演變引入了信息復制的觀點,也為外語教學提供了一種新的研究思路,啟發我們以模因論生命周期的四個階段為切入點,找到其與課堂教學步驟的關聯性,提高英語聽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模因論生命周期的四個階段
模因復制傳播的生命周期分為四個階段:①同化(assimilation):成功的模因必須能感染新的個體,進入他的記憶。同化有兩個條件:一是個體必須和模因載體有接觸,通過思考、重組現存認知因子,獨立發現模因;二是所呈現的模因必須分別受到注意,被宿主所理解和接受。②記憶(retention):此階段模因停留在個體的記憶中。模因在宿主的大腦里停留的時間越長,傳播和影響其他個體的可能性就越大。③表達(expression):指的是在與其他個體進行交流時,模因從記憶儲存中被提取出來,作用于被感知的事物,進入能被他人感知的物質外形這一過程,常有的表達手段有語言、文字和圖片等方式,最突出的表達手段就是話語。④傳輸(transmission):模因傳輸通常要借助于有很強穩定性的載體和媒介,防止信息流失或變形。常用的載體有書本、照片、人工制品和光碟等。
三、模因論與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步驟的關聯
模因的生命周期規律告訴我們,語言學習必須經歷一個從接受再到產出的漸進的過程,找到模因論生命周期的四個階段及聽說課堂教學步驟的關聯性不僅可以對學生理解語言學習的過程提供幫助,而且可以使教師提高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任何一位語言學習者都可以是語言模因的宿主或模因載體,在經過教師授予的一系列強化訓練之后,如背誦、模仿等,我們可以人為的縮短語言理解和輸出的過程,還可以增大長期記憶中的信息量,在與人交流中實現有效的交際。根據模因論的四個階段,筆者把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分為四個步驟。
1.模因論的同化階段與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中的輸入
在模因的同化階段,學生要發現模因,注意、理解和接受模因,任何一種聽說教學材料都是一種能夠被學生所注意、理解和接受的模因。教師首先通過介紹教學材料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及知識,借助材料的首次播放將語音知識與信息等傳播給學生。同時要求教師在選材時要選擇合適的材料,引起學生的注意,使學生易被感染而融入到材料的語言環境中去,如那些與日常生活較貼近、故事情節較強的影視材料。同化是指成功的模因必須能感染新的個體,進入他的記憶,而通過觀看視聽,使學生更多的接觸到英語國家的文化、習俗、價值觀等,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進入到記憶中。
2.模因論的表達階段與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中的輸出
當學習者的大腦中儲存了一定量的信息之后,他們就可以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表達了。教師則通過對學生表達的反饋,幫助學習者更好的理解語言、更好的產出語言。聽說讀寫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只有通過語言表達,才能使學生將所聽到、看到的知識與語言表達的進行對比,從而將錯誤的信息反饋到大腦,糾正錯誤,充實腦海中的語言模因庫。因此,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的反復表達自己的觀點,把教學材料中輸出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教師通過學生的表達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評,引導學生進行分組討論,使課堂充分的活躍起來。當學習者在使用英語時,模因因子在記憶中被釋放出來,由記憶模式轉化成為宿主能夠感知的有形體,并且讓他人也能感知這一模因。學習者表達自己的觀點,接受了模因就達到了電影教學中的輸出的目的。
3.模因論的記憶階段與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中的鞏固
課堂上說選擇的教學必須通過反復觀看來強化常用俚語和句式語法的學習,從而更充分的掌握英語國家人們的口語特征、詞匯使用特征和思維方式。為了更有效地鞏固學生的記憶,需要通過反復觀看來建立和完善學生的模因庫,增強學生對電影中文化知識以及內容的理解。記憶是指模因在記憶中的保留時間,模因在大腦里停留的時間越長,傳播和影響其他個體的可能性越大。成功的模因必須能夠感染新的宿主進入他的記憶,從英語教學的過程來看,只有經過反復的鞏固,才能夠被長期記憶。
4.模因論的模仿階段與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中的創新
學生在短暫的課堂時間內掌握知識,最基本的在于舉一反三,而不是機械模仿。針對固定句型,提煉功能句式,給出相應詞匯反復替換操練,從模仿到背誦,由詞匯、句型到對話,學生儲存了大量信息,逐步形成用外語思維和表達的習慣。但是,模仿復制的過程,并不等于按部就班,而是模因的重組。教師必須教授學生根據不用的語境用不同的地道的表達方式表達同一思想,要讓學生創新思維,在活動中鞏固并創新所學的知識。教師應引導學生將所選擇材料的話題與具體的生活與現實環境相結合,用能引起學生興趣的模因以適當的方式表現出來。
四、利用模因理論提高大學英語聽說教學的質量
1.豐富同化方式,進入學生的記憶。
動機是英語學習的關鍵因素。因此,在模因生命周期的同化階段,教師要幫助學生找到適合的材料,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欲望,也就是要幫學習者找到模因載體。如何較為準確地為學生挑選有利于實現教育和教學目標的現場文本,是教師必須考慮的首要問題。之后,在播放教學材料之前,應先介紹背景,讓學生對背景知識有一個大概的了解。而向學生導入目的語國家相應的文化背景知識,可加深學習者對所學語言國家的感性認識。
2.反復觀看材料片段,強化記憶。
在模因生命周期的記憶階段,由于記憶有很強的選擇性,因此只有少數模因能夠被保存下來。就需要教師有效的摘取材料中經典的部分,通過講解,強化學生的記憶。通過剖析材料中涉及的思想及各色人物,體察影片中西方人的情感世界、道德觀和生活觀,并將其與本國的生活方式、思想觀念相比,還能夠增強學習者進行中英文化和思維方式的對比意識和語言使用的跨文化意識,最終全面提高英語語言的綜合表達能力。
3.復述表達電影片段,加強傳輸。
在模因生命周期的表達階段,教師應創造形式多樣的語言模因輸出,通過結合具體的生活和現實環境,組織學生分組進行比賽,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運用及表達。具體可以采取復述、配音以及角色扮演三種方法幫助學生建立起外語思維模式。復述內容、配音以及角色扮演的最終目標是為了幫助學生用所學的表達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如果這一系列的活動都能夠熟練地、有效地讓學生參與進來,那么一定可以提高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的質量。
(1)復述內容。復述是指播放完聽說材料之后,使學生對材料的內容進行概述,這樣的訓練有助于提高邏輯表達能力。教師可引導學生將材料的內容與具體的生活和現實環境相結合,以學生為中心引導組織討論,讓學生有機會在掌握所學內容的基礎上進行語言輸出,表達出自己的觀點。也可以組織學生分組進行辯論,這種方式不僅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口語能力,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邏輯表達能力。
(2)配音。配音是一種最吸引人、最有挑戰性,且很有趣的活動。以聽說課堂上長選用的材料――電影為例,課堂教學中可以選擇幾個場景來讓學生進行配音,畫面靜音播放,學生對角色配音,同時對非角色對話部分進行旁白。這項活動要求大量的準備工作,需要學生先把人物對白記下來,通過劇情對人物的了解,再模仿演員的腔調說話。而配音的過程中,學生會為了說出更長的話語而有意識的去記憶模板,這有利于加強知識的傳輸,真正的掌握地道的口語表達方式。另一方面,選擇配音的片段也是一個重要的步驟,教師需要選擇一些發音標準的影片,這有利于學生學習到地道的發音,同時也可以學到許多新的口語表達方式。例如,電影《夏洛特的網》,主要講述的是一只名叫威爾伯的小豬與小女孩芬之間的友情和威爾伯與蜘蛛夏洛特之間的友情。最后的威爾伯得救,但是夏洛特的生命卻走到了盡頭,它們在草棚里對話的片段,不僅語音純正,而且語速適中,難度不大,適合學生配音。
(3)角色扮演。角色扮演也是英語聽說課常采用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可在角色扮演活動中,選取材料的部分片段,組織學生扮演其中的人物,并在課堂上進行表演。這樣學生必須進行大量的聽說模仿,一遍一遍的重復演練。學生運用想象、動作、手勢以及表情和一些簡單的實物道具,一方面可以使學生感到有趣、真實,另一方面可以使課堂氣氛活躍,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訓練口語,記住常用的口語表達,在使用英語的過程中不斷的提高英語水平。這樣,就可以將材料里學到的語言模因與真實的語境相結合,從而產生新的模因,提高語言的輸出能力。
4.鼓勵創造性模仿,充實基礎模因庫。
在模因生命周期的傳輸階段,可要求學生在完成課堂教學內容后寫出自己的體會,充分的發散思維、創新思想,讓學生根據所接受到的模因材料,重新組織并運用在自己的知識里。而作為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中經常使用的電影教學可采用以下兩種常見的訓練方法:
(1)觀后感。研究完一部電影之后,讓學生從劇情、人物特點、文化差異或者口語句型等方面展開,寫出自己對電影的真實感受,這樣可以讓學生充分的運用腦海中的模因材料,重新組織運用到寫作中。而寫的同時也能更深刻的理解電影,并加深印象。以電影《第九區》為例,毋庸置疑這是一部發人深省的作品,雖然披著科幻的外衣,講的卻是地球上一些種族隔離、屠殺的罪行,威庫斯的變異讓他感受到了人類對待異己的真實態度,他體驗到了自己曾經所扮演的角色是多么可怕。這促成了他立場的逐步轉變,一開始他一心為了變回人才和克里斯托弗并肩作戰,最后他卻愿意犧牲自己為克里斯托弗父子贏得逃離地球的時間。人類冷漠對待變異的同胞,最終導致他反省而站在原本異己力量的一邊。這其實也是一個隱喻,人類對待異己的態度就是對待自己的態度,終究會有自食其果的一天。
(2)發散思維寫作。發散思維寫作是指根據電影的結局,讓學生發揮充分的想象力進行寫作。例如電影《盜夢空間》,影片的最后柯伯似乎從夢境的最深處醒來回到家中,當他在旋轉陀螺,然后去和孩子擁抱了,但陀螺卻一直轉著直到畫面結束。雖然知道字幕過后有陀螺停下的提示,但是整個夢境中他是不會清醒的,否則畫面語言上沒有理由做出諸多夢境中的暗示,那個停下的畫外音代表什么?這些都可以讓學生有足夠空間去思考。如果這一切還在夢境中還會發生什么事情,在寫的過程中,不僅可以訓練學生的寫作,還可以檢驗學生是否看懂了電影。
五、結 論
模因論的提出為語言教學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通過將模因論與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相結合,了解模因論四個階段的特點與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的基本步驟,將理論運用于現實中,將課堂常見的教學方法進一步潤色,充分的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幫助教師提高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傅福英.從模因論的視角重新思考外語教學[J].教育學術月刊,2010(2)
2 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論與社會語用[J].現代外語,2003(2)
3 何自然.語言中的模因[J].語言科學,2005(11)
4 何英玉、蔡金亭.應用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