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0 15:57:51
序論:在您撰寫經濟學的性質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經濟學;科學;性質
中圖分類號:F0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09)23000402
1經濟學科學性質之“惑”
對經濟學的科學性質的爭論從經濟學的出現至今就沒有停止過。羅森伯格指出,經濟學是一門“處于純公理系統與應用幾何學的交叉點上、類似于數學的一個分支”的科學;米塞斯(L.V.Mises)認為:“經濟學不是來自經驗,它先于經驗,是行動和事實的邏輯”,“經濟學的定理不是來自于事實的觀察,而是從行動的基本范疇中演繹出來的”。按照米塞斯的這段話,其認為經濟學因為無法進行精確可控的實驗,所以經濟學不是一門科學;1974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瑞典經濟學家謬爾達爾在獲獎后批判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設立,因其認為經濟學不是一門科學。
2波普爾的科學劃界標準
在批判邏輯經驗主義和實證主義的基礎上,波普爾在其自傳中簡單明確地提出了自己對科學的劃分標準:可證偽性。從邏輯上來說,每次的實證描述都只是單稱描述,而一個全稱陳述的理論是不可能被一個個的單稱陳述所證實的。經濟學的三大基本假定之一:資源是稀缺的,我們可以從對某種資源的觀察得出結論來證實“資源是稀缺的”這一假定。但是我們是不可能窮盡世界所有種類的資源是否稀缺來證明這個假定的。因此它是不可證實的。但它卻有被證偽的可能性。我們或許可以找到這個假設的反例,從而推倒這個假設。但是人類發展至今,還未能找到什么資源不是稀缺的,因此這個假設暫時未被證偽。但是它有被證偽的可能性。這就是命題的可證偽性。可證偽性正說明了科學的科學性。波普爾從這個角度說明,科學的分界應該是可證偽性。此外,對科學性質無任何爭議的物理學,有存在無法實證的假定,例如物理學中的隨機性假定。
3經濟學的客觀性
3.1關于客觀性
科學的客觀性并“不是建立在脫離了科學家個人的價值判斷采取超然態度的基礎之上的”,這是波普爾的前提觀點。由于科學的客觀性在于科學方法的公共性質,所以具有不同意識形態的各種偏見的社會科學家們正是在充分徹底的討論中產生出客觀性。所以,相信自然科學家的態度比社會科學家的態度更客觀,這是完全錯誤的。人們之所以認為社會科學不具有自然科學的客觀性,是因為他們將以前自然科學的標準強加于社會科學的后果,是對客觀性本身的誤解。我們應該從一個全新的角度來考察客觀性問題,而不是去注意研究自然科學的研究對象與社會科學研究對象有何不同的問題?!芭c此相反,……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客觀性不是建立在科學家們的不帶偏見的心境的基礎上,……建立在科學事業的公眾性和競爭性的事實……客觀性建立在相互的理性批評,建立在批評的方法,批評傳統的基礎上。”從中可以看出,波普爾認為的客觀性與一般意義上的理解不同。他認為科學的客觀性是方法的客觀性,而不是內容的客觀性。
3.2關于經濟學預測不準確
經濟學家預測的不準確性是受人們詬病的一個方面。歷史決定論者主張:在經濟科學中不可能建立起客觀性。其根據之一就是預測具有自我實現和自我毀滅的雙重效果,波普爾把這兩種效果總結為俄狄浦斯(Oedipus)效果。具體來說,這種效果也就是指預測既可以成為引起某事件的原因,也可以成為阻止該事件的原因。如果經濟學家有意圖的進行預測,那么,他就要按照自己的愛好和自身的利害關系來進行行動。這種價值判斷就會影響預測本身的內容,給預測內容的客觀性和研究成果的客觀性造成各種各樣的損害。弗里德里希•哈耶克(Friedrich Hayek)曾經說過,在他認識的人里,很少有因為根據經濟預測采取行動而賺錢的人,倒是有不少靠賣經濟預測賺到了錢。
但是,波普爾認為俄狄浦斯效果屬于科學的處理操作內部的事情,即預測的準確與否不能成為一種理論是否成為科學的衡量標準。喬治•荷曼斯(GC.Homens)也認為:有效性和精確解釋等科學構成因素雖然說對一門科學而言極為重要,但它們只是社會科學的目標而不是科學研究的結果。喬治•荷曼斯(GC.Homens)舉了達爾文的進化理論為例:雖說它并未精確地敘述進化的過程,也未從其理論中引申出有效的預測,但沒有任何科學家會否認進化論在科學界中的地位以及它對現代遺傳學的貢獻。
3.3關于經濟學受經濟學家意識形態影響
人們普遍的看法是:在自然科學中,研究者比較容易保持“價值中立”,而在經濟學中,研究者既是觀眾,又是演員,很難保持“價值中立”。經濟科學中沒有普遍的永久性的法則,而自然科學中卻有。羅賓遜夫人坦言:經濟學的著作中幾乎找不到不包含自己主觀性偏見的論述。
從波普爾對科學的客觀性的看法可知,經濟學常受到的關于階級屬性的質疑是無意義的。因為經濟學的客觀性在于其研究方法的客觀性。經濟學發展到今天,不管是西方經濟學還是馬克思經濟學,其研究方法在任何制度、任何意識形態的國家里都是可以借鑒的。在經濟學的方法上,是無階級意識之分的。因此,對經濟學的階級屬性的質疑是對經濟學不公正的對待。至于部分經濟學家的帶有階層性質的,“巧”借客觀的經濟學分析方法的為某個階層服務的經濟理論,那就是那些經濟學家個人問題,而不能成為論證經濟學不是科學的論據。
4經濟學和自然科學的統一性
4.1研究對象
在經濟學的研究對象上,普遍的看法是,社會情況比自然情況更加復雜――這在經濟學科的研究中不勝枚舉,計量經濟學者更是常常為變量的選取與舍棄而大傷腦筋。也因此,認為經濟學沒有自然學科諸如物理學那樣的客觀性。波普爾認為這種偏見可能有兩個來源。一是我們往往把不應比較的事情加以比較,即具體的社會情況和人工隔離實驗的自然情況。二是一個古老的想法,認為社會情況的描述必須涉及有關的每一個人的精神狀態乃至生理狀態。他認為,這種看法是一種曲解,是不加思考隨波逐流的一種看法,“社會科學不但不如物理學那么復雜,而且具體的社會情況一般說也不如具體的自然情況那么復雜……”。波普爾的話可以這樣理解,經濟學中的經濟現象分析,不必考慮進社會全部的因素,我們能夠建立一些簡單的模型來分析經濟行為和經濟現象。而這種簡化的模型與自然科學的模型并沒有本質的區別。事實上,在自然科學的模型中,我們同樣不可能完全的掌握所有的變量。而那些普遍的自然科學研究對象可以更簡化,乃至可通過實驗來模擬,由此認為自然科學更具客觀性的看法只不過是自然科學的發展更具深厚的傳統罷了。經濟學和自然科學進行模型分析和應用的困難只是程度問題而并不是性質問題。
4.2科學發現方法
除了提出理論的劃界方法這一對經濟學有利的論斷之外,波普爾在理論發現的看法上也有力支持了經濟學是一門科學的觀點。在波普爾看來,科學發現的方法是試錯法。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都應該是堅持試錯法,他們都是人類理性的產物,理性是可批判的,因而在可錯性這一點上沒有本質的差別。經濟學中,從古典經濟學派,到凱恩斯學派,再到新古典綜合派,無不說明經濟學是在問題的不斷提出、解決過程中發展的。二戰后凱恩斯的國家干預主義,正是為了解決當時經濟中出現的問題而產生的。經歷了約40年的統治時期,資本主義進入滯漲發展階段,凱恩斯的國家干預主義也漸漸地失去其威力,于是新的學派出現。經濟學在不同時期出現的不同發展流派恰好體現了經濟學理論的發現遵循著波普爾的科學發現公式,這一點和自然科學的發展不存在實質性的差異。
4.3經濟學發展現狀
波普爾指出:“所謂科學學科不過是以人工的方式劃分的問題與嘗試性解決方法的混合物,真正存在的是問題和科學傳統”。由此我們甚至不應該太過注意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劃分,這可能只是一種傳統的偏見。確實這一看法也是符合社會科學發展現實,隨著自然科學家的新論點和文化研究的興起,“從根本上破除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這兩個超級領域之間的組織分界”。許多科學家都承認不僅兩個領域的徹底區分是不可能的,就是對“對社會科學知識所作的鮮明制度性區別也具有相當大的人為性”。
5總結
波普爾的科學哲學觀點,應用在經濟學的科學性質上,從科學的劃界標準,研究對象,到科學發現方法等方面都可以得到論證,可以得出經濟學是科學這一結論。另外,經濟學發展至今,已經有了相當的規模,由于其與自然科學的融合,更有“經濟學帝國主義”之說。資源經濟學、環境經濟學、人口經濟學等新興交叉經濟學的興起,更是說明了經濟學和自然科學的不可分割性,他們在科學性質上并無實質上的區別。
參考文獻
[1]A.Rosenberg,If Economic Isn't Science,What Is It[M].The Philosophy of Economics: an anthology 2nd e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
[2]米塞斯著,梁小民譯.經濟學的認識論問題[M].北京:經濟出版社,2001.
[3]卡爾•波普爾箸,周熙良,周昌中譯.科學:猜想和反駁[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
[4]譚華海譯.物理學家質疑隨機性假設目前的物理學地位[EB/OL].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網站,20060214.
[5]卡爾•波普爾箸,趙月瑟譯.波普爾思想敘述[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8.[6]喬治•荷曼斯箸,楊念祖譯.社會科學的本質[M].臺灣:桂冠出版社,1987.
關鍵詞:經濟學;科學;性質
1經濟學科學性質之“惑”
對經濟學的科學性質的爭論從經濟學的出現至今就沒有停止過。羅森伯格指出,經濟學是一門“處于純公理系統與應用幾何學的交叉點上、類似于數學的一個分支”的科學;米塞斯(L.V.Mises)認為:“經濟學不是來自經驗,它先于經驗,是行動和事實的邏輯”,“經濟學的定理不是來自于事實的觀察,而是從行動的基本范疇中演繹出來的”。按照米塞斯的這段話,其認為經濟學因為無法進行精確可控的實驗,所以經濟學不是一門科學;1974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瑞典經濟學家謬爾達爾在獲獎后批判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設立,因其認為經濟學不是一門科學。
2波普爾的科學劃界標準
在批判邏輯經驗主義和實證主義的基礎上,波普爾在其自傳中簡單明確地提出了自己對科學的劃分標準:可證偽性。從邏輯上來說,每次的實證描述都只是單稱描述,而一個全稱陳述的理論是不可能被一個個的單稱陳述所證實的。經濟學的三大基本假定之一:資源是稀缺的,我們可以從對某種資源的觀察得出結論來證實“資源是稀缺的”這一假定。但是我們是不可能窮盡世界所有種類的資源是否稀缺來證明這個假定的。因此它是不可證實的。但它卻有被證偽的可能性。我們或許可以找到這個假設的反例,從而推倒這個假設。但是人類發展至今,還未能找到什么資源不是稀缺的,因此這個假設暫時未被證偽。但是它有被證偽的可能性。這就是命題的可證偽性??勺C偽性正說明了科學的科學性。波普爾從這個角度說明,科學的分界應該是可證偽性。此外,對科學性質無任何爭議的物理學,有存在無法實證的假定,例如物理學中的隨機性假定。
3經濟學的客觀性
3.1關于客觀性
科學的客觀性并“不是建立在脫離了科學家個人的價值判斷采取超然態度的基礎之上的”,這是波普爾的前提觀點。由于科學的客觀性在于科學方法的公共性質,所以具有不同意識形態的各種偏見的社會科學家們正是在充分徹底的討論中產生出客觀性。所以,相信自然科學家的態度比社會科學家的態度更客觀,這是完全錯誤的。人們之所以認為社會科學不具有自然科學的客觀性,是因為他們將以前自然科學的標準強加于社會科學的后果,是對客觀性本身的誤解。我們應該從一個全新的角度來考察客觀性問題,而不是去注意研究自然科學的研究對象與社會科學研究對象有何不同的問題?!芭c此相反,……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客觀性不是建立在科學家們的不帶偏見的心境的基礎上,……建立在科學事業的公眾性和競爭性的事實……客觀性建立在相互的理性批評,建立在批評的方法,批評傳統的基礎上?!睆闹锌梢钥闯?波普爾認為的客觀性與一般意義上的理解不同。他認為科學的客觀性是方法的客觀性,而不是內容的客觀性。
3.2關于經濟學預測不準確
經濟學家預測的不準確性是受人們詬病的一個方面。歷史決定論者主張:在經濟科學中不可能建立起客觀性。其根據之一就是預測具有自我實現和自我毀滅的雙重效果,波普爾把這兩種效果總結為俄狄浦斯(Oedipus)效果。具體來說,這種效果也就是指預測既可以成為引起某事件的原因,也可以成為阻止該事件的原因。如果經濟學家有意圖的進行預測,那么,他就要按照自己的愛好和自身的利害關系來進行行動。這種價值判斷就會影響預測本身的內容,給預測內容的客觀性和研究成果的客觀性造成各種各樣的損害。弗里德里希•哈耶克(Friedrich Hayek)曾經說過,在他認識的人里,很少有因為根據經濟預測采取行動而賺錢的人,倒是有不少靠賣經濟預測賺到了錢。
但是,波普爾認為俄狄浦斯效果屬于科學的處理操作內部的事情,即預測的準確與否不能成為一種理論是否成為科學的衡量標準。喬治•荷曼斯(GC.Homens)也認為:有效性和精確解釋等科學構成因素雖然說對一門科學而言極為重要,但它們只是社會科學的目標而不是科學研究的結果。喬治•荷曼斯(GC.Homens)舉了達爾文的進化理論為例:雖說它并未精確地敘述進化的過程,也未從其理論中引申出有效的預測,但沒有任何科學家會否認進化論在科學界中的地位以及它對現代遺傳學的貢獻。
3.3關于經濟學受經濟學家意識形態影響
人們普遍的看法是:在自然科學中,研究者比較容易保持“價值中立”,而在經濟學中,研究者既是觀眾,又是演員,很難保持“價值中立”。經濟科學中沒有普遍的永久性的法則,而自然科學中卻有。羅賓遜夫人坦言:經濟學的著作中幾乎找不到不包含自己主觀性偏見的論述。
從波普爾對科學的客觀性的看法可知,經濟學常受到的關于階級屬性的質疑是無意義的。因為經濟學的客觀性在于其研究方法的客觀性。經濟學發展到今天,不管是西方經濟學還是馬克思經濟學,其研究方法在任何制度、任何意識形態的國家里都是可以借鑒的。在經濟學的方法上,是無階級意識之分的。因此,對經濟學的階級屬性的質疑是對經濟學不公正的對待。至于部分經濟學家的帶有階層性質的,“巧”借客觀的經濟學分析方法的為某個階層服務的經濟理論,那就是那些經濟學家個人問題,而不能成為論證經濟學不是科學的論據。
4經濟學和自然科學的統一性
4.1研究對象
在經濟學的研究對象上,普遍的看法是,社會情況比自然情況更加復雜——這在經濟學科的研究中不勝枚舉,計量經濟學者更是常常為變量的選取與舍棄而大傷腦筋。也因此,認為經濟學沒有自然學科諸如物理學那樣的客觀性。波普爾認為這種偏見可能有兩個來源。一是我們往往把不應比較的事情加以比較,即具體的社會情況和人工隔離實驗的自然情況。二是一個古老的想法,認為社會情況的描述必須涉及有關的每一個人的精神狀態乃至生理狀態。他認為,這種看法是一種曲解,是不加思考隨波逐流的一種看法,“社會科學不但不如物理學那么復雜,而且具體的社會情況一般說也不如具體的自然情況那么復雜……”。波普爾的話可以這樣理解,經濟學中的經濟現象分析,不必考慮進社會全部的因素,我們能夠建立一些簡單的模型來分析經濟行為和經濟現象。而這種簡化的模型與自然科學的模型并沒有本質的區別。事實上,在自然科學的模型中,我們同樣不可能完全的掌握所有的變量。而那些普遍的自然科學研究對象可以更簡化,乃至可通過實驗來模擬,由此認為自然科學更具客觀性的看法只不過是自然科學的發展更具深厚的傳統罷了。經濟學和自然科學進行模型分析和應用的困難只是程度問題而并不是性質問題。
關鍵詞:經濟學;科學;性質
1經濟學科學性質之“惑”
對經濟學的科學性質的爭論從經濟學的出現至今就沒有停止過。羅森伯格指出,經濟學是一門“處于純公理系統與應用幾何學的交叉點上、類似于數學的一個分支”的科學;米塞斯(L.V.Mises)認為:“經濟學不是來自經驗,它先于經驗,是行動和事實的邏輯”,“經濟學的定理不是來自于事實的觀察,而是從行動的基礎范疇中演繹出來的”。按照米塞斯的這段話,其認為經濟學因為無法進行精確可控的實驗,所以經濟學不是一門科學;1974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瑞典經濟學家謬爾達爾在獲獎后批判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設立,因其認為經濟學不是一門科學。
2波普爾的科學劃界標準
在批判邏輯經驗主義和實證主義的基礎上,波普爾在其自傳中簡單明確地提出了自己對科學的劃分標準:可證偽性。從邏輯上來說,每次的實證描述都只是單稱描述,而一個全稱陳述的理論是不可能被一個個的單稱陳述所證實的。經濟學的三大基礎假定之一:資源是稀缺的,我們可以從對某種資源的觀察得出結論來證實“資源是稀缺的”這一假定。但是我們是不可能窮盡世界所有種類的資源是否稀缺來證明這個假定的。因此它是不可證實的。但它卻有被證偽的可能性。我們或許可以找到這個假設的反例,從而推倒這個假設。但是人類發展至今,還未能找到什么資源不是稀缺的,因此這個假設暫時未被證偽。但是它有被證偽的可能性。這就是命題的可證偽性。可證偽性正說明了科學的科學性。波普爾從這個角度說明,科學的分界應該是可證偽性。此外,對科學性質無任何爭議的物理學,有存在無法實證的假定,例如物理學中的隨機性假定。
3經濟學的客觀性
3.1關于客觀性
科學的客觀性并“不是建立在脫離了科學家個人的價值斷定采取超然態度的基礎之上的”,這是波普爾的前提觀點。由于科學的客觀性在于科學方法的公共性質,所以具有不同意識形態的各種偏見的社會科學家們正是在充分徹底的討論中產生出客觀性。所以,相信自然科學家的態度比社會科學家的態度更客觀,這是完全錯誤的。人們之所以認為社會科學不具有自然科學的客觀性,是因為他們將以前自然科學的標準強加于社會科學的后果,是對客觀性本身的誤解。我們應該從一個全新的角度來考察客觀性問題,而不是去注意研究自然科學的研究對象與社會科學研究對象有何不同的問題?!芭c此相反,……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客觀性不是建立在科學家們的不帶偏見的心境的基礎上,……建立在科學事業的公眾性和競爭性的事實……客觀性建立在相互的理性批評,建立在批評的方法,批評傳統的基礎上。”從中可以看出,波普爾認為的客觀性與一般意義上的懂得不同。他認為科學的客觀性是方法的客觀性,而不是內容的客觀性。
3.2關于經濟學預測不準確
經濟學家預測的不準確性是受人們詬病的一個方面。歷史決定論者主張:在經濟科學中不可能建立起客觀性。其根據之一就是預測具有自我實現和自我毀滅的雙重效果,波普爾把這兩種效果總結為俄狄浦斯(Oedipus)效果。具體來說,這種效果也就是指預測既可以成為引起某事件的原因,也可以成為阻止該事件的原因。如果經濟學家有意圖的進行預測,那么,他就要按照自己的愛好和自身的利害關系來進行行動。這種價值斷定就會影響預測本身的內容,給預測內容的客觀性和研究成果的客觀性造成各種各樣的損害。弗里德里希•哈耶克(FriedrichHayek)曾經說過,在他認識的人里,很少有因為根據經濟預測采取行動而賺錢的人,倒是有不少靠賣經濟預測賺到了錢。
但是,波普爾認為俄狄浦斯效果屬于科學的處理操作內部的事情,即預測的準確與否不能成為一種理論是否成為科學的衡量標準。喬治•荷曼斯(GC.Homens)也認為:有效性和精確解釋等科學構成因素雖然說對一門科學而言極為重要,但它們只是社會科學的目標而不是科學研究的結果。喬治•荷曼斯(GC.Homens)舉了達爾文的進化理論為例:雖說它并未精確地敘述進化的過程,也未從其理論中引申出有效的預測,但沒有任何科學家會否定進化論在科學界中的地位以及它對現代遺傳學的貢獻。
3.3關于經濟學受經濟學家意識形態影響
人們廣泛的看法是:在自然科學中,研究者比較容易保持“價值中立”,而在經濟學中,研究者既是觀眾,又是演員,很難保持“價值中立”。經濟科學中沒有廣泛的永久性的法則,而自然科學中卻有。羅賓遜夫人坦言:經濟學的著作中幾乎找不到不包含自己主觀性偏見的論述。
從波普爾對科學的客觀性的看法可知,經濟學常受到的關于階級屬性的質疑是無意義的。因為經濟學的客觀性在于其研究方法的客觀性。經濟學發展到今天,不管是西方經濟學還是馬克思經濟學,其研究方法在任何制度、任何意識形態的國家里都是可以借鑒的。在經濟學的方法上,是無階級意識之分的。因此,對經濟學的階級屬性的質疑是對經濟學不公平的對待。至于部分經濟學家的帶有階層性質的,“巧”借客觀的經濟學分析方法的為某個階層服務的經濟理論,那就是那些經濟學家個人問題,而不能成為論證經濟學不是科學的論據。
4經濟學和自然科學的統一性
4.1研究對象
在經濟學的研究對象上,廣泛的看法是,社會情況比自然情況更加復雜——這在經濟學科的研究中不勝枚舉,計量經濟學者更是常常為變量的選取與舍棄而大傷腦筋。也因此,認為經濟學沒有自然學科諸如物理學那樣的客觀性。波普爾認為這種偏見可能有兩個來源。一是我們往往把不應比較的事情加以比較,即具體的社會情況和人工隔離實驗的自然情況。二是一個古老的想法,認為社會情況的描述必須涉及有關的每一個人的精神狀態乃至生理狀態。他認為,這種看法是一種曲解,是不加思考隨波逐流的一種看法,“社會科學不但不如物理學那么復雜,而且具體的社會情況一般說也不如具體的自然情況那么復雜……”。波普爾的話可以這樣懂得,經濟學中的經濟現象分析,不必考慮進社會全部的因素,我們能夠建立一些簡單的模型來分析經濟行為和經濟現象。而這種簡化的模型與自然科學的模型并沒有本質的區別。事實上,在自然科學的模型中,我們同樣不可能完全的掌握所有的變量。而那些廣泛的自然科學研究對象可以更簡化,乃至可通過實驗來模擬,由此認為自然科學更具客觀性的看法只不過是自然科學的發展更具深厚的傳統罷了。經濟學和自然科學進行模型分析和應用的困難只是程度問題而并不是性質問題。:
4.2科學發明方法
除了提出理論的劃界方法這一對經濟學有利的論斷之外,波普爾在理論發明的看法上也有力支持了經濟學是一門科學的觀點。在波普爾看來,科學發明的方法是試錯法。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都應該是保持試錯法,他們都是人類理性的產物,理性是可批判的,因而在可錯性這一點上沒有本質的差別。經濟學中,從古典經濟學派,到凱恩斯學派,再到新古典綜合派,無不說明經濟學是在問題的不斷提出、解決過程中發展的。二戰后凱恩斯的國家干涉主義,正是為懂得決當時經濟中出現的問題而產生的。經歷了約40年的統治時期,資本主義進入滯漲發展階段,凱恩斯的國家干涉主義也漸漸地失去其威力,于是新的學派出現。經濟學在不同時期出現的不同發展流派恰好體現了經濟學理論的發明遵循著波普爾的科學發明公式,這一點和自然科學的發展不存在本質性的差異。
4.3經濟學發展現狀
波普爾指出:“所謂科學學科不過是以人工的方法劃分的問題與嘗試性解決方法的混雜物,真正存在的是問題和科學傳統”。由此我們甚至不應該太過注意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劃分,這可能只是一種傳統的偏見。確實這一看法也是符合社會科學發展現實,隨著自然科學家的新論點和文化研究的興起,“從根本上破除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這兩個超級領域之間的組織分界”。許多科學家都承認不僅兩個領域的徹底區分是不可能的,就是對“對社會科學知識所作的鮮明制度性區別也具有相當大的人為性”。
5總結
波普爾的科學哲學觀點,應用在經濟學的科學性質上,從科學的劃界標準,研究對象,到科學發明方法等方面都可以得到論證,可以得出經濟學是科學這一結論。另外,經濟學發展至今,已經有了相當的規模,由于其與自然科學的融合,更有“經濟學帝國主義”之說。資源經濟學、環境經濟學、人口經濟學等新興交叉經濟學的興起,更是說明了經濟學和自然科學的不可分割性,他們在科學性質上并無本質上的區別。
參考文獻
[1]A.Rosenberg,IfEconomicIsn''''tScience,WhatIsIt[M].ThePhilosophyofEconomics:ananthology2nded,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4.
[2]米塞斯著,梁小民譯.經濟學的認識論問題[M].北京:經濟出版社,2001.
[3]卡爾•波普爾箸,周熙良,周昌中譯.科學:猜想和反駁[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
[4]譚華海譯.物理學家質疑隨機性假設目前的物理學地位[EB/OL].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網站,20060214.
[5]卡爾•波普爾箸,趙月瑟譯.波普爾思想敘述[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8.
[6]喬治•荷曼斯箸,楊念祖譯.社會科學的本質[M].臺灣:桂冠出版社,1987.
關鍵詞:計量經濟學;定義;科學性;不精確性;局限性
中圖分類號:F064.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5-000-01
一、計量經濟學的含義
1.計量經濟學的早期含義
在17世紀時期,計量經濟學第一次在戴夫南特和金的研究中出現,但當時,計量經濟學這個專業術語并未出現,直到挪威的一位名叫弗里希的經濟學家在其發表的論文中提出了計量經濟學的概念。計量經濟學表示經濟學和數學以及統計學的有機統一。在研究中發現在統計學和數學以及經濟學的相互關系中存在著一種規律,發現這個發現的發現者將其命名為計量經濟學。計量經濟學是對理論政治以及純經濟學的主觀抽象法則進行試驗和數據檢驗并由此來將純經濟學最大化的成為嚴格意義上的科學。
1933年,計量經濟學會將計量經濟學定義為:通過經濟學與數學以及統計學的有機統一,以實現經濟問題理論定量與經驗定量相統一的目標。這個定義表現了計量經濟學是由統計學數學以及經濟學共同組成的,缺一不可。我們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是數學在經濟理論領域的應用,也不能籠統得以為是經濟理論問題的簡單統計,只有將三者構建在一起才能發揮出特定的效力。
2.計量經濟學的現代含義
由于計量經濟學的早期目的在于科學化經濟理論研究,因此在隨后的經濟理論研究方法的不斷拓展完善中,計量經濟學的含義也隨之發生了改變。其定義變的更加具體也更加具有內涵。第一種定義認為:“計量經濟學是利用統計學和數學的方法來分析經濟學理論數據,將經濟學的經驗理論包含在內一起分析,通過分析來證明經濟理論的正確與否?!钡诙N定義認為:“計量經濟學的目標是建立經濟模型來分析經濟學中的變量之間的相互關系。通過模型來確定當一個變量發生變化時對其他變量會造成多大影響。使用數學和統計學的方法工具來解決發生在經濟和社會中的變量變化問題,并引導人們對此類問題分析和了解并解決。
小結:發展至今,計量經濟學已經成為經濟學的重要分支學科,但其基礎和目標并未有多大改變。還是將經濟學和數學以及統計學三者合一共同解決和推斷經濟理論假設的實證研究。不管是哪一門學科都可分為理論和應用兩個方面。因此,計量經濟學也可分為理論計量經濟學和應用計量經濟學。自2008年爆發的經濟危機,其后果影響至今。作者認為這不一定是計量經濟學的理論研究問題,其可歸結于應用計量經濟學的問題。由于人們對計量經濟學的濫用和理解的不透徹所以才無法從理論計量經濟學中找到問題的解決辦法。
二、計量經濟學的特性
計量經濟學是經濟學的重要分支學科??梢哉f計量經濟學是經濟學的獨特一面。計量經濟學科學性的標志在于其嚴謹的數學方法邏輯性和正確指向性的統計推斷。當然,對于計量經濟學科學性的質疑也從未間斷過。凱恩斯認為計量經濟學是“統計的煉金術”,“蹩腳的魔術”。他認為計量經濟學到目前為止還算不上科學的研究方法。為此作者統計出了科學標準并表現了計量經濟學的科學性。
1.計量經濟學的科學性
首先,科學哲學標準為:邏輯實證主義科學標準:其核心是事物的可證實性。包括維也納學派的邏輯實證主義和柏林學派的邏輯實證主義以及“亨善爾”邏輯主義。證偽主義科學標準。這種證偽主義的基本出發點是證實和證偽之間的邏輯不對稱。凡是可以被證偽的那就不是科學的。
其次,我們可以在計量經濟學中發現邏輯實證主義的特性:重視證實,觀測,反對因果關系的存在,反對理論實體。從計量經濟學中我們更能找到證偽主義科學標準的影子,計量經濟學的作用就在于對原有的經濟理論或問題進行模式分析,不斷假設推斷,通過證實和證偽發掘出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在這一方面充分體現了在計量經濟學中證偽主義科學標準的存在。
2.計量經濟學的不確定性和局限性
首先,計量經濟學具有不精確性。其實這是一件無可厚非的事。從基礎來源上來看,龐大的經濟數據本身就具有不精確性,通過計量經濟學的研究也只能得到一個近似的結果。通過計量經濟學的方法研究,我們能得到一個理想的世界,但未來是否真是如此還有待商榷。統計學也是計量經濟學的構建者之一,這決定了計量經濟學的研究結果是一個隨機事件,是否得到想要的結果還需要共同的努力,這與計量經濟學的科學性并未沖突。
其次,與其它學科一樣,在計量經濟學的科學性和不精確性之外還有其局限性。從研究方法上而言,計量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是經驗實證的模型方法。這既是計量經濟學的科學性和不精確性所在也是其局限性所在。從經濟學的語言層面而言,以統計學和數學為基礎的計量經濟學的經驗實證的模型語言有著其自帶的局限性。計量經濟學中證偽主義科學標準的存在的氣息太重,這種以不平衡的邏輯為出發點的方法論決定了計量經濟學的局限性。
三、結論與展望
時代在進步,人民富有了,消費提高了,伴隨的經濟危機也爆發了。經濟危機的爆發更加重對計量經濟學的質疑。無法準確預測經濟危機的到來,在解決經濟危機上的能力不足都存在于人們疑惑中。從上文的分析中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計量經濟學的研究方法為解決經濟問題提供了模型,在此模型中我么能夠看到理想的世界,能夠正確預測經濟的走向,但是計量經濟學中的統計學成分決定了其理想結果之外還存在其他結果。我們應當做的事理解透徹計量經濟學并不濫用。計量經濟學的科學性證明其是科學的方法。如果我們能夠理解經濟領域中變量的變化以及影響的大小并知道如何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或有制定對策,那么應該會有效的應用計量經濟學。
參考文獻:
[1]洪永激.計量經濟學的地位、作用和局限.經濟研究,2007(5):139-156.
【關鍵詞】產業經濟學 理論地位 應用性質
一、引言
產業經濟學作為一門新興的課題,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期,才作為研究生研究的專業學科而設立起來。產業經濟學是歸屬于應用經濟學中的一個學科。從國外傳入我國時,已經時一個較為成熟的學科,它的理論內容,已經時一個較為全面的系統。在實際經濟交易過程中,是能夠起到對經濟的促進作用的。產業經濟學作為經濟學的重要部分,產業政策與產業經濟理論是一個整體,能夠起到應用經濟性質。
二、產業經濟學概述
(一)產業經濟學概念
產業經濟學結合了產業分析和產業政策,包含了理論與實踐兩方面內容,是相對較新的應用經濟學下的一門學科。從西方的相關經濟學,主要從產業內外關系以及企業組織的結構相關內容進行研究。因此產業經濟學,主要是產業組織理論為主,可以稱為產業組織學這個稱號。在國際期刊上,可以看到國外經濟學上和管理學的相關內容出發,作為核心的主要學科教學中心,高校主要相關的課程有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加入微觀經濟學的討論,同時注入計量經濟學體現其應用性質,還要就是產業經濟學,這些都是學生必考或者參考較多的課程。
(二)產業經濟學理論國際發展
產業經濟學理論,從機器大工業時代的亞當.斯密的國富論中,就提到注意市場分工以及機制等問題,這樣的理論與英國經濟學家在十九世紀提出的經濟規模效應,從壟斷引起的競爭,提出一定的矛盾。這樣的產業組織結構,就是產業經濟學的重點。到了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提出經驗主義,這是產業經濟學的初步組織理論化過程。到了六十年代,提出的市場的機構和行為、績效等,這些確立了產業經濟學的相關內容。一直到了九十年代,有了現代產業組織理論的相關探討,更多的西方學者,從產業組織的相關內容,結合了博弈論等相關內容,指出了產業經濟學的戰略性分析。
(三)產業經濟學理論國內發展
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我國的產業經濟學研究參與者愈來愈多。到了九十年代,產業經濟學理論到了這時,才進入高校,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同時有了許多眾多的研究成果。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我國的學科發展的多樣化,人才需求的精細化,這就促進了科目的發展。在應用經濟學的二級學科設置中,產業經濟學從各個行業出發,按照經濟的發展需求,在各研究機構和高校,都設定有相關的科目,產業經濟學,也作為應用經濟學的一個重要學科,逐漸受到重視。
三、產業經濟學理論地位
(一)從現代經濟學科上分析產業經濟學理論的地位
在現代經濟學上看,產業經濟學作為眾多內容中的一個體系,內容較為完整。從經濟內容體系中去看產業經濟學,它隨著經濟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升,也越來越規范化和廣泛化。作為二級學科,每個學科都有其特殊性。產業經濟學展示的是組織產業結構的特殊性,有助于人們認識經濟規律的潛在規律,更能夠成為人們進行經濟行為的工具。產業經濟學理論,不僅從概念上,展示其專業的細化特質,更從其研究內容上,可以看出經濟的產業分析的深入化。產業經濟理論的完善和發展,更能夠促進整體現代經濟的發展。
(二)從微觀經濟學上分析產業經濟學理論地位
從微觀經濟學角度出發,產業經濟學理論,也是對其深入和細化的過程。微觀經濟學理論,作為經濟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企業和個人在經濟活動中的細化分析,這些都是為了找到經濟運行規律服務的。只有對各個研究,才能看到企業經濟學的個體作用,更能夠從社會發展中,找到其相應的經濟位置,從根本規律出發,找到產業經濟學的相關組織結構地位,促進微觀經濟學的深入化和完善化,這也是和產業經濟學的相關企業分工特點,相符合的一個特性。
(三)從宏觀經濟學上分析產業經濟學理論地位
從宏觀經濟學角度,可以看到在經濟學的發展過程中,整個社會政局,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性。這樣的關系,不僅僅是促進作用,還有阻礙和停滯不前的時期。但是每個時期,都應該根據各自的特點,結合相關的理論框架,從而發展經濟。產業經濟學從這樣的整體出發,結合當前國民經濟的特點,從而對經濟結構能夠起到廣域上的整體量上的促進,能夠促進國民經濟的多樣化和深入化。產業經濟學理論,是能夠和宏觀經濟學的個量上的促進,更能夠多方面的促進。
四、產業經濟學應用性質
(一)產業經濟學理論經濟性質
產業經濟學理論,可以從其理論經濟學角度出發,以經濟學基礎為導向,結合基本的研究規律能夠促進整個經濟制度的公平化發展,更能夠提高經濟理論發展的效率。從經濟體制的合理性出發,從經濟體制的相關功能,能夠促進經濟體制的發展和完善,更能夠使得經濟發展的模式多樣化。經濟模式和經濟活動的相關規律,可以包含眾多學科,包括政治經濟學的相關理論,微觀和宏觀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出發,結合應用經濟學的相關理論基礎,讓其更實用。產業經濟學的理論經濟性質,就是結合實際情況,使其更加具體化和實用性增強。
(二)產業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性質
產業經濟學在其相關的理論研究過程中,應該注意到其應用經濟性質,從其研究的相關課題上看,產業經濟學的性質,不僅僅包括規模經濟的相關討論,也不只是相關的競爭問題和壟斷問題,其中相關合并和產業結構發展問題,應該注意到產業經濟學理論的應用性結合。產業結構的合理化,應該注意到經濟發展的方向性問題,產業經濟學的應用性質,從國家的不同特點,地區的不同情況出發,應該是符合當地特殊的情況的。這樣的發展過程才能夠促進產業經濟學的應用經濟學性質,更能夠促進產業結構合理化研究,促進產業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性質的凸顯。
(三)經濟學理論對應用性質的影響
在經濟學理論的發展過程中,對于經濟學理論的研究是不斷發展的,從市場的經濟出發,結合經濟發展秩序,從社會的實用性出發,從而得到整個經濟發展過程中,凸顯出來的各種經濟哲學中的相關理論的有效性。對于產業經濟學的有用性質的凸顯,是結合經濟學理論而得出的。從凱恩斯的相關歷史局限性,就可以看到經濟理論哲學的發展,不僅從經濟角度,更對社會角度,能夠起到促進作用。產業經濟結構也是根據經濟學理論的有用性出發,這樣才能夠得到更好的產業經濟理論和政策。
參考文獻
[1]李孟剛,蔣志敏.產業經濟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5.
1.從體育經濟學研究對象的角度分析
就體育經濟學的研究對象而言,體育經濟學成為一門學科似乎并不是什么問題。因為,體育事業中充斥著各種各樣的體育經濟現象和實踐活動。翻閱體育經濟學的教材,不難在“研究對象”的論述處發現這一點,也容易從整本書中讀出這一研究對象的定位。將體育經濟學研究的對象定位于體育領域的經濟現象及實踐活動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從體育經濟學整個學科發展的角度來看,這樣的定位則略顯過低。首先,這種以解決體育領域的經濟現象和實踐問題為目的的對象定位,往往會產生一種導向:為解決體育領域的經濟現象和實踐問題,人們不斷從其它學科引入各種技術、方法,體育經濟研究也只能在技術操作層次循環運作而不能得以有更高層〔文章編號〕次的突破,體育經濟學只能成為其它學科的附屬而不能形成其根本的“原驅動力”,它能否成為一門學科的可能性也就不能不大打折扣。其次,與其說經濟是一門學問,不如說它更是一門藝術,而這一“藝術”的主體是經濟活動中最為活躍的因素一“人”。對體育經濟而言,人們參加體育活動時所表現出來的意向與需求,不同于他們參加其它社會活動時的感受。因此,挖掘體育活動中人的行為與需求的變化規律,也是體育經濟學的一項重要任務。而將研究對象付諸于體育領域的經濟現象和實踐活動,則無形中弱化甚至忽視了這一方面的內容。最后,從學科的角度來看,一門成熟的學科不僅要弄清分析哪些事物,更重要的是要界定這些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與區別是什么。體育經濟學的研究決不僅僅在于預算好一場大型的體育賽事,更重要的是要抽取和提煉出體育運動中的固?有的經濟規律和特點。正如力學以物體間力的作用規律、分子化學以分子間相互結合的規律為主要研究對象一樣,體育經濟學研究的著眼點,應在于更高抽象水平上的體育經濟基本規律和一般方法。這一研究對象著眼點的轉移,并非將體育領域的經濟現象和實踐活動排除在體育經濟學研究之外,而是強調研究對象理論與實踐的一體性和完備性。唯有確立并包含了理論與實踐的層次分明、內容獨特的研究對象,結束目前在這一問題上認識的混亂,體育經濟學才能真正走上正確的發展道路。
2.從體育經濟學研究方法的角度分析
判斷一門學科成熟與否的重要量度就是研究方法,遺憾的是,體育經濟學研究中并沒有形成依賴于體育經濟的、獨立于其它學科研究之外的研究方法。當前教科書中所羅列的諸如實證研究和規范研究、比較研究、綜合研究及博弈論的應用等方法,無一不是由其它學科研究中產生的。姑且不論這些方法是否適應于體育經濟這塊土壤,但就這種全部移植而言,也往往容易使體育經濟學的發展喪失其自主性,而消失在其他學科之中,失去自己獨立存在的價值。體育經濟研究要想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就一定要建立起自我的獨特方法體系。誠然,“沒有獨立的方法,也并不妨礙一門學科成為真正的學科”,但問題是:作為人類社會特殊活動的體育,有著區別于其他社會現象的本質特征,特別是運動訓練、競賽、群眾體育活動、體育產業等都與其他社會活動迥然不同,也必然有基于它們運行規律的特有方法。對體育經濟學來說,這樣的方法還太少,方法體系直到目前也沒有凸顯出來,在本文中,我們提出立足體育視角,以經濟科學方法體系與體育科學方法體系有機融合為特色的體育經濟學方法體系的構建新思路。
3.體育經濟學的理論體系
理論體系構建的完善程度是一門學科成熟的重要標志,是學科發展所必須的“反省的論證”過程。理論體系的形成大致可以簡約地概括為活動經驗的概括(常識、格言、讀語)常識的集合(體系化)理論(反省的論證)。任何一個研究過體育經濟學著作的人都不難發現,體育經濟學理論體系的發展整體上正在努力實現從經驗概括到嘗試體系化的跨越,超前的研究也許剛剛涉及到某些意義上的理論反省,大量的研究只能是經驗的概括甚至是直接將研究目光落在體育經濟實踐活動上,而對體育經濟學理論體系構建的研究則少之又少,從學科學的角度對體育經濟學展開的學科特性探討更是無人問津。這固然與體育經濟學研究的歷史較短有關,但更為重要的原因則在于體育經濟研究主動性的缺失。研究者專注于對其它學科較為成熟的方法、原理的吸納與引進,而對體育經濟學自身認知體系、方法體系和學科體系的構建則明顯不足。我們提出了體育經濟學的三維學科體系,即基于體育科學認識體系的,以體育科學認識體系與經濟科學認識體系有機交叉的新認知體系。對體育經濟學理論體系的構建作了初步嘗試,但這還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因此,就理論體系而言,體育經濟學作為一門學科還頗顯稚嫩,還有待于進一步充實和完善。
二、體育經濟學研究的實踐水平
體育經濟問題的研究吸引了大批體育科研工作者,部分人也憑借自己卓有成效的研究,逐漸取得了在這一領域的學術地位,成為學科的著名專家。但即使這些專家本人也不敢妄稱自己是體育經濟學的代表人物。一個最基本的事實是:還沒有哪一位專家能如愛因斯坦在物理學上提出“相對論”、皮亞杰在心理學上提出“發生認知論”、杜威在教育學界提出“民主主義教育”那樣,在體育經濟研究領域提出開創性的、意義重大的、得到公認的觀點和方法,因此也就難以稱得上這一門學科的代表性人物;就代表性著作而言,雖然目前冠以“體育經濟學”之名的教材和著作時有出版,但多是對國內外經濟方法的移植或是操作層面上的探討,鮮有立意新穎、令人眼前一亮的佳作出現,從中選出代表著作則會更加牽強;至于學術組織和學術期刊則更顯滯后:在我國體育科學學會中,并沒有設立“體育經濟學”分會,也沒有設專類,只是作為體育社會學的一個部分;而一些分散的體育經濟研究學術組織活動較少,沒有形成大的氣候。雖然在《體育科學》等學術期刊上開設了“體育經濟”的專欄,但體育經濟學至今沒能擁有自己的學術期刊。
三、體育經濟學的理論性質與學科歸屬
體育經濟學理論是科學理論還是實用理論?科學理論是對經驗世界的解釋,其目的在于認識和探索事物本身,其價值在于揭示事物的內在規律,如哲學、數學等,它們常常意味著一種所謂的“為知識而知識”的理性精神。它的一般結構可表述為:在大量事實基礎上提出創設,按客觀事物的實際聯系和相互轉化關系,把相應的概念、判斷、推理組成一個嚴格而自為的邏輯體系。而實用理論則把視線直接投向實踐,它探討有關如何把認識的規律轉化為實踐操作的問題,并且為解決實踐問題提供種種規范與建議,帶有極強的價值與目的色彩,因此,具有實用理論形態的學科常被稱為規范性學科,如計算機學科、系統工程學科等。它的結構則可以表述為:提出某種希望達到的目的,對各種指向、目的的選擇手段予以論證,得出在既定環境中某種合適的手段,然后建議如何將這一合適手段去兌現目的。
西方經濟學的性質是資產階級的,是資產階級的經濟學,是資產階級世界觀的一個組成部分,是資產階級價值觀的一個表現,是資產階級生存和歷史的一個表現和反映,即不存在著一個脫離資產階級的思想、哲學和歷史的西方經濟學。
西方經濟學:指產生并流行于西方國家的政治經濟學范式,狹義指西方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范式,廣義包括政治經濟學范式。
(來源:文章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