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0 15:57:44
序論:在您撰寫影視產業發展模式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國際影視動畫市場狀況
進入21世紀以來,國際影視動漫產業蓬勃發展。在全球化的今天,憑借著市場化、國際化,在強大的資金、技術、人才優勢支持下,歐美發達國家把他們的優秀的影視動畫作品及其附屬衍生品,行銷到了全世界每個角落。以中國為例:日本、歐美等國的影視動畫產品占據了中國市場的將近90%。
中國影視動畫產業的落后除了起步晚、底子薄以外,關鍵還在于缺乏歐美發達國家那樣一套成熟的動畫產業發展戰略模式。在影視動畫產業的發展戰略模式當中起到決定性指導作用的是生產結構和市場結構。
二、發達國家動畫產業發展模式分析
1、美國模式―――集團壟斷式原創模式
美國是全球動畫產業的誕生地,早在20世紀初,動畫電影就在美國面世并且形成了動畫產業。在將近百年的發展過程當中,美國的動畫制作公司依賴發達的經濟力量、強大的創作和技術優勢、先進的市場組織模式,在世界動漫產業中始終處于領先地位。同時美國的影視動畫產業也凸顯了其寡頭經濟的色彩,迪士尼、派拉蒙、??怂沟雀鞔髣赢嬛谱骶揞^,基本上壟斷了整個影視動畫產業,覆蓋了產業的上下游關聯產業,可以做到不假外求。因此美國模式展現出了集團壟斷式的特點,同時作品極具原創性。
2、加拿大模式―――自身原創和發展外包服務,大力推進國際合作
加拿大的動畫產業起源于為美國動畫提供外包加工服務。本土原創的影視動畫在市場銷售方面由自己獨立完成,可以獨享豐厚的市場回報,但是市場風險也需要由自己獨立承擔。承接外包業務可以降低研發和制作的風險,加拿大在影視動畫制作領域具有世界一流的動畫制作技術和先進的企業科學管理,擁有眾多的知名企業,可以承接歐美、日的外包項目。還有就是合作拍攝制作,主要是國際間合作,產權需要由加拿大方面占據主要控制,這樣既有利于獲得豐厚市場回報,也可以通過合作方資源拓展國際市場,并且還可以尋求風險的共擔。
3、日本模式―――銷售渠道集團壟斷,創作和制作渠道百花齊放
在日本,非常重視漫畫與動畫的結合,動漫產業主要以電視動畫作為主要傳播媒介,同時也注重電影動畫片和OVA的開發,非常重視如何才能夠將電視動畫的擴散效應最大化。在動畫產業的生產鏈條上日本以漫畫―動畫―游戲和后續衍生品這樣的生產模式進行滾動開發,其產業鏈相對美國來說更為完善,可以充分的開發出各類的消費市場獲得更多的利潤,日本的動畫產業結構也體現了其社會經濟的特點,大量的分散性的中小型創作制作企業生產出大批量的原創動畫作品,而大型壟斷型的銷售集團在其中選擇制作精良,市場預期較好的作品通過自己占據壟斷地位的銷售渠道推向市場。
4、韓國模式―――原創動畫為核心、外包服務為支柱的產業結構
韓國的動畫產業是尾隨和模仿日本動畫產業發展壯大起來的,在外包項目中不斷地積累了豐富的制作理念和管理技術。隨著韓國經濟崛起,韓國動漫原創迅速發展。2006年,其國內市場動漫產業銷售額為116億美元,而出口竟達到294億美元,占國際市場近10%的份額,成為第三動漫產業大國。同時,承接外包仍然是其產業發展的主要支撐。
5、歐洲模式―――法國、英國、德國為主的政府參與模式
和美、加、日、韓等國不同,他們的歐洲同行的創作、制作環境好得多。在歐洲,動畫產業的主要發達國家就是歐洲經濟的三駕馬車:法國、英國、德國。三個國家雖然在動畫產業的發展模式上有所不同,但他們都有一個突出的共同點,就是政府在產業發展過程當中都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法國動畫產業發展模式是以政府為主導的中央集權模式,中央政府提供政策扶持、資金補貼甚至還規定媒體發行企業同樣需要提供資金支持動畫產業的發展。
英國動畫產業發展模式是政府在產業發展當中起到了參與者的角色,政府的主要功能是協調者和引導者,提供部分資金支持,文化機構則起到政策制定和行業標準的制定作用,媒體方面也是出于自覺對產業進行資金扶持。
德國動畫產業發展模式是由各地方政府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各州政府都會根據自身的情況推出不同的政策和成立藝術發展基金。德國來自于政府的資助遠遠不足,主要是通過國際間合作來實現發展,通過靈活的合作方式和分配方式,德國動畫產業可以較輕松地邁出國門參與到國際市場的競爭中去,從而拓展國際市場。
三、國際動畫產業發展經驗
1、美日處于國際動畫產業執牛耳的地位,對于全球的動畫產業制作、生產、市場起著重要的主導作用。除了美國是動漫產業的誕生地,原創占據產業的主導地位以外,加拿大、日本、韓國三大動畫強國都是由外包服務做起。和其他制造業一樣,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為了最求利潤的最大化,產業發達國家必然會向不發達國家進行產業的梯度轉移。動畫產業也是一樣,中低端的動畫產品制作和動畫衍生品設計生產等項目會向下游國家外包。在這樣的雙向互動中,發包國獲得了利潤,承包國也積累了資金、技術、管理經驗、市場運作經驗和人才,間接推動了承包國自身動畫產業的發展。
2、后起之國要實現跨越式發展,在資金、技術、人才不足的情況下離不開國家政府的支持。產業扶持政策、財政資金政策、稅收優惠政策、人才培養政策等等都是一個欠發達產業在崛起過程中所必需的扶持。而且為了縮短追趕領先國家的時間,政府必須樹立一個適合本國國情,科學先進的產業發展模式,并且堅定地執行下去,引導社會和企業積極地參與其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3、經濟基礎是動畫產業發展的基石。動畫產業首先是一個創意產業,是社會經濟文明發展到一定高度的產物,是高技術、高投入、高產出的產業,需要有較大的市場購買力支撐發展,在沒有進入國際市場之前,國內市場是否有足夠的具有購買力的受眾是動畫產業能否發展的關鍵因素。
四、我國動畫市場發展現狀與不足
1、缺乏前期調研,內容題材低幼化欠缺創意
沒有做好市場前期調研工作,資料收集整理不完善,導致動畫制作水平低下,收視率難以得到保障。播出方不愿意支付高價的播出費用給制作方。內容和銷售脫離市場需求,衍生商品的開發銷售也就無從談起,即使出現少數幾個動畫明星,也會被盜版者一哄而上,動畫片制作方根本無法有持續性的資金循環投入開發。
我國動畫界對于動畫片的受眾還界定在給小孩子看的基礎上,錯過了國際上動畫產業成人化的產業發展機遇。哪怕是超過3000集創下吉尼斯世界紀錄的《藍貓系列》(見圖1),2005年熱播至今的《喜洋洋與灰太狼》(見圖2)所界定的觀眾年紀也只是4~10歲。把成年人拋棄在外,缺乏市場意識和客戶導向,沒有摸準誰是有購買力的消費人群極大地限制了國內動畫產業的發展。
2、我國動畫制作企業水平低下
當前我國的動畫產業制作主要也是以承接項目外包為主,超過50%的企業都是在做外加、外包、代工等,企業的規模也不大。而且企業也缺乏現代管理制度和方法,分工不明、效率低下、浪費嚴重是顯著特點。投入分配的不合理、崗位職責的不清晰、激勵機制的不到位,使得中國動畫產業走上了內容質量低,制作時間長,投入經費大,經濟回報小的歧路。
3、產業鏈不完善
動畫產業是由創意―制作―運營―播出―衍生構成的完整產業鏈,正常的產業商業運作應該是由制片人制作。商發行銷售、媒體系統播出、企業獲得形象授權開發衍生產品、商家銷售產品組成的完整過程。
中國的動畫產業還沒有走上投資回報良性循環的健康發展道路。動畫作品的制作水平不高,導致了媒體播出的積極性不高,機構也無法從影片銷售中獲得利潤,缺乏市場追捧的產品衍生產品也無法快速跟進或是被盜版商搶占市場。我國的動畫產業資金運作模式還過于依賴于政府的政策支持,自身造血功能不足。
4、動畫產業專業人才不足,高端人才缺乏
中國的現代動畫產業成型較晚,人力資源嚴重缺乏。在美國、日本僅職業畫家、插畫師等人才就數以萬計,而迪士尼公司光員工就有十幾萬人。我國近年來許多高校也陸續開設了動畫專業或涉及動漫專業的院系,這有利于中國動畫人才的培養,但是一些學校的動畫專業成立時間短,師資力量和教學體系不夠完備,這種情況下培養出來的動畫人才與實際工作中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
5、知識產權的保護
在中國基本上所有文化創意產業都面臨著知識產權難以得到有效保護的難題。我國動畫產業缺乏產權意識、法律不健全、打擊力度不夠都使得侵權、盜版行為屢禁不止。這些行為極大地傷害了動漫動畫制作企業的原創動力和經濟利益。以2005年出品的《喜洋洋和灰太狼》為例,該動畫投入成本2000萬,直到2008年才開始盈利。據市場調查,當前在市場上各類盜版的“羊”衍生品年銷售額是正品的4倍。知識產權得不到保護,將極大地挑戰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結語
我國影視動畫產業還處于低級起步階段,但是擁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和良好的產業發展前景,并且已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只要認真學習國際影視產業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和成功模式,結合中國實際情況摸索出適當的發展模式,必定可以在影視動畫產業發展的大潮中占據重要的地位。
參考文獻:
[1]孫為,許波.動畫概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
作為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與支柱,影視文化產業的發展日益受到重視,而集聚區發展模式在科技產業中也已成為一種相對成熟的發展模式,并被借鑒與應用到影視文化產業的發展中。對影視產業的集聚效應及發展模式的分析,有助于解決中國影視產業集聚區在政策制定、服務、管理、孵化等方面呈現出的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
影視產業的集聚特征
從經濟和文化雙重視角來界定,影視產業集聚區是指在特定地域范圍內的眾多獨立而又相互關聯的影視企業(包括電影、電視、廣播、動漫等)與相關支持產業企業(廣告、公關、音樂等)在一定支撐機構(如政府、大學、科研機構、中介、金融機構)的支持輔助下集聚和集中,通過專業分工與協同作用而形成強勢、持續的競爭優勢以及具有地方特質的創意氛圍,激發經濟價值、文化價值和社會價值。
以電影集聚區為例,(如圖1)其中支持產業配合影視創作和生產及后產品研發是影視產業集聚區形成的助手,而支撐機構是影視業發展的外部配套機構的總和,是形成并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保障。它們與影視業的主導企業一起構成電影產業集群的構成要素。
圖1電影集聚區結構圖
影視產業集聚區與傳統經濟產業集聚區既有相似性,又有其產業特性所決定的個性及差別。一是影視產業的集聚需要打破地理壁壘,實現信息自由溝通。
二是影視產業集聚區既是橫向的相似產業的集群(達到競爭和共享);同時還是縱向關聯產業的集合(以影視產業為中心形成的相關邊緣產業的集合,為核心產業提供服務)。
三是影視產業耗資巨大,對設備、資金、技術的要求較高,傳統中小企業難以進入影視行業。相比傳統產業集聚區以中小企業為主的部落式集聚,影視產業集聚更多的是呈現出由龍頭企業帶動的放射式或圓心式集聚特征。
四是影視產業發展中,政府力量和市場力量的有力博弈?;谟耙暜a業具有市場經濟產業特性和政治意識形態特征雙重特征,傳統文化產業自發形成的產業集聚模式很難適應影視產業集聚的發展,影視產業集聚更多地需要政府力量的介入。由此,政府力量與市場行為就成為調節影視產業集聚的兩個重要杠桿。
影視產業的集聚效應
影視產業集聚區可將影視相關產業的各類資源實現空間上和產業鏈上的聚合,使資源得到最優化的配置。影視產業集聚除具有傳統產業集聚的共性,同時由于影視業的原創性、高技術、高文化、高附加值、高產業關聯度等獨特的產業特性而使得影視產業集聚具有更加豐富的內涵。
影視產業集聚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從產業經濟視角來分析,一是有利于進行有效的成本控制。影視產業集聚可以在交通設備、耗資巨大的攝影棚和外景地、基礎設施等方面實現資源共享。同時,集群可使電影產業中優秀的文學創作者、導演、演員等優良資源得到迅速整合,大大提高電影產業資源的配置效率。影視產業的產品制作是基于項目式的合作關系,是一種為抓住某次市場機會而產生的短期的組織形態,產業內資源流動率較高,穩定性較差。而影視產業集群可使群內企業在競爭與合作中形成一種基于社會關系、信任和共享互補的資本網絡,大大提高了人員和信息流的穩定性,增強了更多的項目機會。通過資源共享、整合及優化,實現有效的成本控制,提高影視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二是建立完善的工業化流程體系。進行精細化的產品分工、規?;膮f調生產,進行模式化、配方化、類型化的節目產品制作,從而提高影視產品的數量和質量。三是擴展產品價值鏈。通過與相似企業和關聯企業建立產業結構的高度融合關系,形成穩定的產業網絡,可以促進影視產品鏈的延伸與開發。影視產業集聚使得各關聯產業相繼產生,如報刊雜志、出版社、電視臺、數字技術研發機構、發行公司、電影院、經濟公司、咨詢公司等。其別是由影視產業帶動的旅游產業的發展,如主題公園和影視基地旅游給集聚區帶來豐厚的回報。
影視產業集聚有利于培育文化品牌,擴大文化影響力。一是影視品牌的培育。好萊塢的類型片,寶萊塢的歌舞片,都是在影視產業集聚工業化流程的規模性、類型化生產中創造的文化品牌。二是城市品牌的樹立。影視產業集聚區的地理屬性,使其具有顯著的地域文化特征。影視產品的傳播和輻射遍及全國,甚至拓展至海外,是城市推銷的重要路徑。三是國家軟實力的提升。集聚品牌作為一種無形資產,增強集聚區作為一個整體在國內和國際的競爭力,產生文化精神和品牌效應,更好的開拓和占有國際和國內市場。如美國的好萊塢,早在一個世紀以前就已經開始了影視產業集聚的歷程,至此成為最具影響力的國際影視產業集聚區,對全世界的影視產業發展起到了示范作用。目前全世界涌現了諸如印度寶萊塢、陶萊塢,法國的高萊塢等一系列較為成功的影視產業集聚區。
從中國影視產業發展現狀來看,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廣播影視事業在產業經營方面,已初步形成了廣播產業、電影產業、電視劇產業、網絡產業和廣播電視廣告產業蓬勃發展的格局。從廣播影視節目的生產制作量,整體技術水平和規模及實際覆蓋人口來看,我國已經成為廣播電視大國。但是從世界范圍來看我國影視產業仍居于世界影視格局中的落后地位,因此借鑒國際經驗,并探索適合我們影視產業特性的集聚區發展模式是我國影視產業發展的現實需求。
中國影視產業集聚區的發展模式
目前,中國的影視產業集聚區存在著多種形態。
按照生成模式可分為:
1.自發形成型。根據市場推動,企業間自發聚集形成的產業集聚區,北京CBD是這種模式的典型代表。良好的市場環境,優惠的政策引導,龍頭企業強有力的帶動,促進了CBD影視產業集聚的形成。由于市場經濟具有平等性,競爭性和開放性的特點,因此市場引導型的集聚區基于市場價值規律的調節作用而形成。企業集聚一切基于企業或者個人的自然發展,形成過程較長,區內企業或個人無門檻進入,企業相似度較高。然而,由于市場經濟產生的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等缺陷,這就需要國家的宏觀調控。政府應在遵循價值規律的基礎上,引導和配置資源,實現集聚區的產業價值最大化。
2.項目建設型。由項目建設單位提出可行性分析建議,政府按照合規性要求審核并提供“出生證”,圈地規劃建設集聚區,引導符合產業導向和設計目標的企業進駐。我國目前很多城市上馬的影視產業集聚區基本都屬于這種類型。項目運作的方式可以迅速吸納資金、資源,并能以政府的有效調控提供硬件和軟件設施的支持。在這種模式中,政府不但為集聚區建設提供政策支持和優惠條件,投入資金并完善配套設施,還參與到集聚區的監管和運作上。江蘇無錫“華萊塢”影視集聚區就是基于項目運作的方式建立的。無錫市濱湖區與美國影視制作公司巨擘――虎8傳媒公司簽訂合作協議,雙方計劃合資成立規模達1.5億美元的全球第一個由中外投資者共同分享全球版權收益的電影基金,同時,濱湖區出資成立華萊塢江蘇影業股份有限公司。無錫市濱湖區政府計劃借助這一合作項目的東風,建設一個集影視拍攝、后期制作等功能于一體的國際電影產業制作基地。
3.資源依托型。依托既有歷史資源,從整體上給予規劃設計,重新再造或賦予其文化內涵,開發新型文化產品和服務,并改善地區文化形象,把影視產業集聚區的建設納入本地區或本省市重要的文化產業規劃。借助地域優勢和本土文化特色,進行集聚區建設,把影視創意生產同其他文化創意產業相交融。如西安曲江影視集聚區,就是依托西安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而形成的。
4.孵化培養型。孵化培養是在一個相對集中的地理空間內,給處在種子期的中小企業提供可供成長的外部環境,如研究、生產、經營的場地,通訊網絡與辦公等方面的共享設施,系統的培訓和咨詢,政策、融資、法律和市場推廣等。孵化培養模式的集聚區特點是孵化企業以中小型企業為主,企業群落密度大,產業相似度高,政府在提供優惠政策,幫扶企業發展中扮演著領導者的角色。在影視產業發展中采用孵化培養模式,有利于推進影視界中小企業的成長進程,資金與政策的扶持力量可以使中小企業逐漸脫離對影視龍頭企業的依賴,從影視產業鏈的邊緣環節走向核心環節的研發與創新,提高其文化創新能力和創新作品的競爭力。
按照產業容量可分為:
1.單一型。在集聚區內影視產業是單一產業類型,只涉及影視產業相關的產業鏈建設,不涉及其他行業。如在原有影視產業基地基礎上形成的影視產業集聚區。
2.融合型。在一個地域空間內,影視產業并非獨有產業,而是聚合于其他文化產業中形成區域性分布,如金融產業、服裝產業、廣告產業、出版產業等。如北京CBD影視產業集聚區就屬于此種類型。
按照集聚形式可分為:
1.縱向產業鏈模式。由產業縱向關聯而形成的產業集群,集群中的企業同屬于一個產業的中下游企業,彼此間存在著生產過程的投入和產出關系,產業鏈成為維系集群生存和發展的動力。浙江橫店早期建設的是單純拍攝環節的影視基地建設,后來從群眾演員、景區服務的邊緣產業開始向編、導、攝、錄、演、制的核心產業全面進軍,并與北京電影制片廠合作建立了影視投資咨詢有限公司,拍攝了多部劇集。同時,擴展了旅游經濟,開展專線旅游和規模經濟。作為國家廣電局批準成立的第一個國家級影視產業實驗區,以創意、外景、制作、發行等全鏈條操作的姿態進入到橫店,被譽為“東方好萊塢”。
2.橫向產業鏈模式。由產業橫向關聯而形成的產業集群,這一類產業集群通常是以區域內某個主導產業為核心,通過企業間的橫向聯系,在外部形成多層次的產業群體。北京CBD文化傳媒產業基地,充分利用了北京CBD及其周邊文化傳媒產業資源基礎雄厚的優勢。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鳳凰衛視等電視傳媒機構的入駐,成為促進傳媒企業進駐CBD的直接動力,僅CCTV的下游企業就有上千家進駐。電視體制制播分離的發展及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在電視電影的節目創意、導演、制作、交易、推廣等方面都帶來了巨大的需求和機會,從而進一步推動了影視產業中下游企業的發展和集聚。與電視制作、廣告、出版、印刷、廣告、動漫等相關的幾千家文化產業集聚到龍頭企業周圍,帶動了從節目策劃、大型活動策劃、廣告傳媒、教育培訓、金融投資服務等行業的傳媒文化產業大發展。
3.網狀企業組合模式。集聚區內的網狀結構是基于其產業結構類型的相似性和相互關聯性,并在區位優勢的基礎上而形成的產業集群,這類集群通常是由同一產業或不同產業的眾多中小企業組成,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形成各種專業化的小型產業集群。區位優勢是指某個地區客觀存在的有利于文化發展和布局的區域有利因素,即一個地區具有生產某個特定文化產品的絕對有利的或者是相對有利的條件,有利于各種文化資源和文化要素發揮集聚效應,形成具有本地區特色的創新創意網絡體系和互相銜接的產業鏈。如西安曲江影視集聚區建立在文化性和區域性綜合考慮的基礎上,在發展中脫離了早期產業鏈的單一資金投入,借助文化和影視的雙向互動關系,一是充分利用影視作品推介本土文化和傳統文化,不僅包括影視作品的拍攝,更重要的是影視故事的倫理性想象,影視人物的創意性塑造,影視空間的地理性重構。如在西安曲江邊興建的寒窯景區、紅樓三國故事區。二是整合城市文化資源和社會資源,激發創意資源的。如舉辦影視推介與影視論壇,讓濃郁的文化氛圍激發影視創意的靈感。
作為“事業體制,企業管理”的產業實體,中國影視產業的發展呈現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路徑選擇模式和階段特征,中國影視產業集聚區則伴隨著中國影視產業從萌芽到成熟的過程逐步走向市場。近年來,隨著各省市興建影視產業集聚區的規劃舉措,影視產業集聚的地理形態特征日益凸顯,但影視產業集聚的內涵與特色仍待完善。
本文為北京市廣播電視局課題《北京市影視產業集聚區研究》的子報告
盡管我國的電影產業發展形勢喜人,但是還存在種種不足。當前促進我國電影產業的大發展是一個重要的任務,促進電影產業大發展既需要我們認清國情及電影產業發展的現狀,又要積極借鑒世界各國電影產業運作的先進經驗。
一、世界發達國家電影產業與我國電影產業的特點比較
(一)發達國家電影產業的特點
發達國家由于其經濟高度發達,國民人均收入高,電影產業發展呈現出以下特點。
1.電影產業規模巨大,在整個傳媒業中舉足輕重
美國電影和唱片業2012年創造了6015億美元的總產值,剔除唱片行業之后,美國電影產業總產值為5072億美元,創造了當年03%的GDP。美國電影產業在文化傳媒產業中的比重為1178%。②韓國2004年影視業產值已經達到370億美元,占當年GDP的6%。
2.人均觀影次數較多,電影消費是國民消費的重要內容
2011年美國影院數量為5697家,銀幕數量為39580張,年人均觀影次數為371次。而韓國人口只有不足5000萬,2013年觀影人次達到了2億,年人均觀影次數為4次。2013年澳大利亞人均觀影375次。2013年法國人均觀影次數為344次。③
3.電影消費平民化,電影票價與人均國民收入相比較低
據韓國電影振興委員公布的統計數據, 2013韓國影院的平均票價為45元人民幣,韓國觀眾2013年的人均年收入約為22萬美元;美國2010年平均電影票價按當時匯率折算約合52元人民幣,當年美國人均收入為47萬美元。2014年法國電影門票的平均價格約合52元人民幣,14歲以下少年兒童實行電影票全國統一定價,約合32元人民幣,2014年法國民眾的年收入為39萬美元。
(二)我國電影產業的特點
1.中國電影衍生品發展緩慢,產值比重低
2012年我國電影產業總產值約200億元,當年GDP為519322億元,電影產業占GDP比重為003%。中國電影衍生品發展緩慢,電影產業產值85%以上來自于票房收入,非票房收入低于20%。
2.人均觀影次數較低
《2014中國電影產業研究報告》認為,中國電影市場在加速成長,但是,其最大瓶頸卻是觀影人次不足。2014年觀影人次為83億,按7億城市人口平均人均剛過1次。
3.電影屬于高級消費,電影票價與人均國民收入相比較高
中國電影票價每年都在增長,2009年平均票價為75美元,2010年平均票價為789美元,2012年3D版《泰坦尼克號》票價為120元人民幣,2015年《復仇者聯盟2》票價為90元人民幣。④根據中國人均7000多美元的收入來說,中國市場電影票價絕對屬于奢侈品消費,能去看電影的只是少數人。
二、發達國家電影產業發展的基本特征
雖然世界發達國家電影產業的發展狀況有很大的差異,但我們還是可以看出它們所共有的基本特征。
(一)政府扶持是電影產業蓬勃發展的基礎
1.法律手段:立法保障
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盜版變得越來越簡單和方便,嚴重損害了作者的經濟利益,妨害了市場秩序。為打擊電影和音像盜版,促進電影產業的發展,美國陸續出臺版權法,其中《1982年盜版和假冒修正案》,加重了對電影和音像版權侵權的刑事處罰,按180天內制造和銷售盜版或仿冒產品的數量,復制和銷售至少1000張唱片或至少65張電影等音像制品的,最高可處以5年監禁和25萬美元罰款;2005年美國通過了《家庭娛樂與版權法案》,這個法案較之前反盜版制裁措施更加嚴厲,把擅自在影院錄制電影的行為也定性為刑事犯罪,處3年以下監禁、罰款或兩者并罰,可見美國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是非常重視的,這樣的保護維護了當事人的利益,促進了電影事業的發展。法國在電影產權保護方面也推出了嚴厲的打擊方案,2009年法國國民議會通過法案規定下載盜版音樂和電影的用戶先給予兩次警告,如果第三次還犯,政府有權切斷他的互聯網兩個月到一年,而在此期間,他仍須向互聯網服務供應商繳費。
2.經濟手段:稅收減免和優惠
美國為了支持電影產業的發展,出臺了稅收優惠政策,一是可轉讓稅收抵免,既給予制片人一定的稅收抵免額度,而且獲得的稅收抵免額度可以轉讓給其他的納稅人;二是不可轉讓稅收抵免則采取直接返稅和現金回扣的方式給予制片商支持。2014年法國國家電影中心(CNC)的統計數據稱,法國電影優惠減稅措施(CIC)設立十年來,僅 2009―2013年受惠影片數量分別為112、112、92、114、104部,稅收優惠總額分別為5410萬、5200萬、3650萬、5660萬、4220萬歐元。韓國則規定對所有電影制片商實行免稅政策。
(二)行業集中度提高,壟斷公司是整個電影產業發展的主力
美國原有電影公司很多,在市場激烈的競爭中,電影公司通過收購、兼并形成了寡頭壟斷市場,索尼公司收購了米高梅電影公司,派拉蒙公司收購了夢工場電影公司等。目前美國排名前六的影業公司壟斷了大部分市場,他們是索尼、??怂?、迪士尼、華納兄弟、派拉蒙和環球影業。2011年六大影業公司收獲了北美總票房的80%以上。韓國前五大電影公司也占據了市場56%的份額。
(三)多元化經營,產業價值鏈延長
由于電影的制作周期長,播映周期短,不確定性因素高,所以單單依靠制作影片盈利的風險較高。大型電影公司通常涉足電視劇、電視節目、藝人經紀、影院等多元化的業務,這些業務與電影業務互為補充,降低單片風險的同時,增加其他有穩定業績貢獻的收入來源,增強公司業務的穩健性。以美國迪士尼公司為例,其現在是世界第三大娛樂公司,公司成立以來推出了許多讓人經久難忘的經典電影和電視作品,如《獅子王》《花木蘭》《米老鼠與唐老鴨》。迪士尼公司不僅僅是個電影傳媒公司,公司業務還包括遍布全球的迪士尼游樂園項目、度假村項目,還有各種各樣的帶有迪士尼標志和公司塑造出來的經典形象例如米老鼠標志的衣服、玩具、圖書等消費產品。公司盈利不僅包括自己制作電影和電視的收入,還來自商業廣告、銷售相關影視節目的產品,以及開發游樂園的收入。迪士尼樂園已經遍布世界許多國家,成為當地最具人氣的旅游項目之一,例如大家到了香港大部分都會去迪士尼樂園游玩。同樣,在電影市場占有一席之地的韓國也把電影產業延伸到出版、音樂、游戲、服裝、餐飲、旅游等領域,同時還注重海外市場尤其是亞洲市場的營銷。
三、發達國家電影產業發展模式對我國的啟示
(一)加大我國政府對電影產業的扶持力度
1.法律支持:制定嚴格的反盜版法
2013年11月,搜狐總裁張朝陽聯合樂視TV、光線傳媒等多家影視集團共同聯合“中國網絡視頻反盜版聯合行動宣言”,表示將聯合對抗百度、快播等日益嚴重的網絡視頻盜版和盜鏈行為,并向法院起訴百度,索賠由此帶來的損失3億元??梢娪耙暠I版在我國的情況比較嚴重,一是因為民眾無盜版的法律意識,把盜版看得無關緊要,根本不會想盜版對作者及相關人產生的嚴重后果,所以要加大反盜版在社會上的廣泛宣傳,讓民眾知道盜版屬于犯法,自覺地抵制盜版;另外,對于那些惡意盜版、靠盜版謀取利益的網站和犯罪團伙要堅決嚴厲打擊,使其收益小于違法成本。
2.加大國家的轉移支付和其他方面的支持力度
我國目前對電影產業的直接補貼主要是按照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委員會政策規定,對影片票房收入超過5億元以上的每部獎勵1000萬元。在稅收方面的優惠是按照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這個稅率其實并不是針對電影企業的,而是針對高新技術行業的。因而我國對電影產業的特定稅收優惠還較少,政府還可以采取減免貧困落后地區影院的所得稅、營業稅和土地使用稅等方法來降低企業的投資成本并降低票價鼓勵電影產業的發展。
(二)鼓勵行業優質資源進行整合,形成競爭力大的影視集團
巨無霸式的影視集團在吸引資金、籠絡人才、開拓市場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優勢。雖然在拍片方面我國前五大制片公司占有的市場份額超過了50%,但是像光線傳媒、華誼兄弟這樣的上市公司只是在制片方面占有主要份額,尚未形成制片、影院、院線三位一體的經營模式。所以在未來要鼓勵行業的并購重組,并鼓勵大的企業集團進軍電影行業,形成像迪士尼那樣的同時擁有游樂園、酒店、電影、文化制造的企業集團,以促進電影產業的發展。
(三)延長產業價值鏈,向市場要更大的收益
首先要加強電影的海外宣傳,可以從和我們文化相近的國家例如韓國、泰國等入手推動中國電影的外銷收入。要培養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演員和導演,加大演員的廣告營銷收入,加強演員對票房的號召作用;其次電影的設計要細膩,不僅僅表現在故事情節上打動人,甚至是服裝道具和發型方面都要能夠成為賣點,在電影熱銷的時候能夠帶動服裝、玩具、圖書、餐飲甚至家具等的開發和銷售。
注釋:
① 巖泉:《2014年國產電影帶動產業規模超687億元》,《經濟日報》,2015年1月16日。
② 曾旭、朱峰:《美國電影產業縱橫捭闔六巨頭》,興業證券研究報告,2013年4月22日。
【關鍵詞】進出口現狀電影產業貿易模式比較優勢偏好相似
2008年我國電影票房(不含農村市場)達到43.41億元,較2007年增長10.14億元,增幅達30.48%。加上國產電影的海外銷售收入(含票房收入)25.28億元和全國各電影頻道播放電影的廣告收入15.64億元,全年電影綜合效益達到84.33億元,比2007年增長17.07億元,增幅達25.38%,創下了輝煌的歷史新高(中國電影網,2009)。從數字上看,中國電影產業的確取得非??斓倪M步,國產電影的出口收入甚至超過進口影片在國內的票房,但是如果將其換算成美元,這個數字甚至還不如一部美國電影的國內票房。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加速發展,商品、服務與生產要素跨國化流動的規模日益擴大,影視產業的發展及其國際影響力已經成為一國綜合國力的重要內容。目前美、英、日等國家的影視產業已成為其國民經濟的支柱,而我國國產電影的全年總產值換算成一個企業的年產值都不會排入世界500強,所占國內生產總值份額僅1%,雖然票房收入在全球市場由2002年的0.5%上升到了2006年的1.3%,但所占份額仍是微乎其微,與美國等影視強國的差距甚遠。
一、我國電影產品進出口貿易現狀分析
(一)進出口貿易差額分析
如表1所示,2007年,我國電影、音像出口3.2億美元,比2006年增長1.3倍:進口1.5億美元,同比增長26.5%:實現順差1.6億美元。2000-2007年期間,我國電影、音像出口年均增長61%,占中國服務貿易出口額的比重仍僅為0.26%:電影、音像進口年均增長22.4%,占中國服務貿易進口總額的比重始終在0.1%-0.2%之間波動,變化不大。雖然在2006年從逆差轉為順差,但值得注意的是,香港是我國電影最主要的出口地區,然而香港與大陸近幾年來電影合作非常密切。一些大型、知名的電影產品已經很難區分地域,如將此因素排除,中國電影進出口差額應還是處于逆差。
(二)對外貿易國別分析
中國服務貿易指南網統計數據表明,2006年中國電影、音像出口市場仍然集中在美國和中國香港,兩者占比分別為1/3以上和1/4以上。進口方面,中國香港代替歐盟成為第一大進口來源地。其次為美國,歐盟和東盟分列第三和第四,電影、音像順差主要來自美國和韓國。2007年中國電影、音像出口市場仍主要集中在中國香港、美國和瑞士,三者占比超過了80%:進口方面,美國取代中國香港成為第一大進口來源地,其次是歐盟和中國香港,電影、音像順差主要來自中國香港、瑞士和美國。以上數據表明。我國電影產品的非中文出口地主要是以歐美為主,不是以與中華文化相近的亞洲市場為主。
(三)行業競爭力分析
根據中國商務部服務貿易司公布的數據顯示,從1997到2007年,我國電影和音像的出口總值從0.44億美元增長到1.6億美元,占中國服務貿易出口總額的比重由幾乎為零上升到0.3%,在整個服務貿易十二個行業中排名倒數第一,其行業競爭指數(服務貿易競爭力指數,Trade CompetitlvePower lndex。即TC指數),從1997年至2005年均為負數,至2006年也僅為0.08%(如表2所示)。這種局面不僅與中國穩居世界第二的貿易大國身份極不相符,更與中國文化大國的形象格格不入。
二、我國電影目前對外貿易模式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我國文化產業生產和文化產品貿易實踐基本是以傳統的比較優勢理論為指導,李嘉圖提出的比較優勢理論是各國在生產產品時要根據自己國家的資源優勢進行生產,然后各國再進行不同產品之間的貿易,這個理論對國家之間的產業間貿易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但是電影產品的消費是具有非常典型的地域性,一旦與接受地區的欣賞習慣產生差距,“文化貼現”將使欣賞和接受活動失敗。所以比較優勢理論只考慮商品之間的生產會因為投入要素區別產生的差異來指導國家間的電影貿易,而忽略了電影產品的消費的特征,無法促進我國電影產業達到貿易擴大的局面,反而會因為出口類型單一、海外市場定位不清等限制電影產業實現規?;l展的問題。
(一)出口電影產品類型單一、缺乏創新
在海外市場特別是歐美市場,中國功夫一直就是比較受歡迎的電影元素,中國電影要想在海外市場獲得比較高的回報,功夫是不能少的,2005年,《功夫》、《十面埋伏》、《無極》、《七劍》四部古裝功夫影片的海外票房高達157434萬元,占到當年全部海外收入的95.4%:而2006年《霍元甲》、《夜宴》、《寶貝計劃》、《墨攻》、《無極=》5部功夫題材影片的境外收入達到95794萬元,占全年全部海外收入的83%(朱玉卿,2008)。這種出口模式正是利用我國電影產品的比較優勢,能夠在短時間獲得比較大的回報,但是從長遠來看,中國電影制作為了迎合海外市場的喜好,蜂擁而上拍攝大量的質量參差不齊的功夫片。對于一個需要良好競爭力的電影產業來說,這是非常不利于中國電影貿易發展的。相比之下,一個有成熟的電影產業機制的國家是不會局限于一、兩種類型的電影,在好萊塢電影排行榜上科幻、驚悚、恐怖、災難、動畫、喜劇等類型配套齊全,相對而言,中國電影類型則顯得十分的單一,這說明中國電影核心競爭力不強,主要體現就是創新能力是非常不足的。電影產品的創新性就像給各國電影產品打上標簽一樣,如果一個國家電影產品缺少這樣的創新往往很難在世界電影貿易中找到自己的定位,長此以往國際電影市場的更是會失去該國電影產品的新鮮感和認可。
(二)缺乏清晰的國際市場定位
雖然中國電影這幾年不乏在海外發展成功的作品,比如《英雄》、《赤壁》等都是很好的結合中國特有的文化和某些西方的思想觀念,這樣既符合國際市場的觀影需求。又能激發西方人對東方文化的好奇心。的確可以使中國電影獲得更多認同。但是我們不能忽視更多小制作的文藝片都只能在歐美小型院線放映或者只能以音像租賃或電視播放與觀眾見面。更多的電影出口是通過各種電影節獲獎出售版權才能取得相應的海外收入。從總體而言并不意味著中國電影整體進入了歐洲主流電影市場。一些電影所獲得的成功更多是個別現象。而值得注意在亞 洲市場中國電影卻有著相對更好的票房和受眾,不僅商業大片能在院線及時上映,而且一些表現親情愛情,節奏舒緩、畫面優美的中國文藝片也可以進入主流院線,還可以在音像和電視市場上播放。比如像《那人那山那狗》在國內市場根本沒有在院線上映,但是卻可以在日本通過藝術院線獲得10億日元(約850萬美元)的高票房收入。獲得巨大成功。所以,中國電影出口目標市場定位如果不能以文化相近的亞洲市場為主而一直以歐美市場為主,就會使中國電影在產業轉型期將失去中國獨有的藝術內涵,更有可能將相對容易獲得的海外市場拱手與人。
亞洲電影后起之秀韓國就有非常有清晰的海外市場定位,電影出口以亞洲和日本為中心,2005年出口的影片79.4%集中于日本,以商業片居多,而在歐洲地區則主要發行金基德等導演的藝術片。因此中國電影產品需要通過細分市場策略為海外市場提供差異化的文化產品,滿足不同的觀影習慣和審美趣味,才有可能獲得更廣泛的受眾。更大的海外市場。
(三)海外發行渠道單一,盈利能力不足
同時,中國電影貿易目前在國際市場所占份額比較低,競爭力相對也比較弱,等這些存在的問題與海外發行不力有很大關系。總體而言,中國電影海外發行的渠道相對比較單一,能夠吸引國際片商注意,走向國際市場的機會也并不多。
中國電影走出去的途徑主要有三個:第一,通過電影節,這部分的電影主要是通過在電影節上獲獎吸引海外的,這也是中國電影最早能夠被國外片商注意的主要原因,不少中國的導演也是通過這種方式被世界電影所認可,形成了一定的海外影響力,比如張藝謀、陳凱歌及近年的賈樟柯,第二、通過:“北京放映”這種展映會來宣傳并銷售中國優秀的電影,“北京放映”作為國內唯一邀請并接待境外電影采購商和國際電影節選片人來華集中選購和選看中國影片的大型國際活動,已成為中國電影“走出去”的重要窗口。但畢竟這種方式需要外商到中國來選片,時間和地點相對比較局限,而且能夠進入展映的電影數量也是有限的。第三、目前最有效也最值得推廣的。就是以合拍片為主完全按照國際上流行的商業運作模式進入海外國家主流院線。自從20世紀80年代開放國外(包括港臺地區)電影進八中國內地拍片以來,合拍片就成為中國電影進入海外市場的最有效途徑,因為大部分合拍電影是國家與國家、國家與地區大范圍合作模式,因而具有更廣闊的拓展前景。很多合拍影片如《集結號》、《投名狀》和《梅蘭芳》由于這些影片在投拍時已經按其投資結構分割了全球版權,提前進入海外市場,所以能都不同程度地進入了國際主流電影的放映市場。
但是由于渠道控制和市場經驗方面的不足。很多中國影片是以低價賣斷版權方式交由國外發行中介企業銷售影片,產品出口的盈利能力并不理想:雖然海外資金的進入能夠幫助影片進入海外市場,但是拍片內容和形式受到限制,更何況海外資金能夠投資影片是十分少的,而且絕大多數都集中在一些大型制作,中小型影片通過這種臺拍進入海外市場獲得成功的并不多見。上述三種渠道都是各有利弊,但是能獲得海外資金的大制作相對影片質量能夠得到保證,這樣就能參加各種影展并獲得政府的推廣,這樣就使少數電影在這些渠道會重復宣傳及營銷,占用資源。
(四)中國電影產業本身未形成規模經濟導致產品競爭力不強
2007年,共有70個國家和地區向IMF報告個人、文化、娛樂服務進口數據,總額為294.2億美元。美國文化貿易出口額為150.43億,占全球出口貿易的39.7%,為全球第一,進口只有14.4億美元,占全球的4.9%,居全球第八,文化貿易順差高達135億美元,其電影、電視制作及相關的錄音帶、音樂占美國出口額的第一位,電影產業成為美國獲得巨大貿易收入的吸金行業。全世界放映的電影中80%是好萊塢制作的。而美國國內市場上外國電影的市場份額僅為1%,成功的秘訣就在于電影制作在美國已經形成一個規模巨大的產業,發育成熟的電影國內市場和產業機制,產業規模經濟形成了美國電影市場自然的貿易壁壘,同時也形成了電影產業在海外市場的強大國際競爭力。
我國電影產業貿易目前這種模式的也正是因為我國電影產業的規模經濟還未形成。無法形成成熟有規模的國內市場,資源、人才和相關的配套設施沒有得到有效的整合和利用。雖有電影制片企業200家左右,但大多數規模較小且不具有內部規模經濟的條件,更沒有形成幾個在行業內制作能力超群的企業,即便像中影這樣的國企其制作能力相對于國際影視大鱷來說仍相距甚遠。其次中國院線也存在數量多規模小,跨省院線延伸能力不強,省內院線仍然存在地域壟斷的現狀。雖然至2008年底,全國院線公司范圍內新增影院118家,總數達到1545家,全國銀幕總數達到4097塊,但以美國的3.6萬塊銀幕作參照,中國應該有十幾萬塊銀幕才能達到人均需求,而且電影院線的設立過于集中在繁華的商業中心,不僅是廣大農村,甚至像城市中的大型居民社區、大學校園都變成是電影的盲區,導致市場的嚴重被分割、院線高票價壟斷,一種平民消費的文化變成奢侈品,院線的市場集中度很高,屬于中寡占型和中集中度產業結構(高鋮,2007),這樣的體制也限制了電影市場的進一步擴大。
同時因為中國電影產業目前還存在地域限制和行業經營的限制。也不存在一個令其發揮優勢的政策環境,所以難以形成外部規模經濟。好萊塢電影工業就是~個非常典型的外部規模經濟,其地域性非常強,在洛杉磯不大的地區大概有100多家大大小小的電影制作公司。地方性靈活的專業人才勞動市場和可供短期租賃的設備市場,為這一行業實現外部規模經濟提供了可能。中國電影制作分布全國不同地區,一段時間各個城市紛紛建設各種影視基地,除了在北京懷柔和浙江橫店形成比較大規模,其他地方影視基地根本都得不到充分的利用,也無法獲得相應的經濟效應,這樣就很難形成產業集群和地域性優勢,嚴重地阻礙了行業規模的形成,導致人員分散,資源浪費。綜上所敘,中國電影實力還不具備在國際市場有與發達國家抗衡的競爭力,只有電影產業發展完善具備足夠的內部與外部規模經濟,才能真正在國際市場占據重要地位(巴曙松,2005)。
三、我國電影貿易新模式的策略選擇
中國服務貿易指南網上數據顯示在全球文化貿易中占主要地位的國家主要是歐美的發達國家,進出口排名前五位的國家所占份額居高不下,而且總是由這幾個國家占據前五位位置,僅僅只是位置會稍許變化,2007年在全球文化貿易中排名前二十位的國家出口總額所占比重達到93.7%。進口總額所占比重達到91.6%,幾乎已經壟斷全球文化貿易。這種出口和出口高度集中在少數幾個國家的現象,屬于典型的產業內貿易。中國電影要想在海外市場獲得更大的 市場份額,就必須根據電影這種文化產品的特性調整貿易發展模式,依據偏好相似理論(staffan B等,1961)制定相應的貿易發展政策。
偏好相似理論認為國際貿易是國內貿易的延伸,產品的出口結構、流向及貿易量的大小決定于本國的需求偏好,而一國的需求偏好又決定于該國的平均收入水平,平均收入水平越高,對消費的需求的質和量都會提高,對先進的資本設備需要越高。因此兩國人均收入相同,需求偏好相似,兩國間貿易范圍可能最大。反之,兩國貿易則會存在障礙(李懷亮,2005)。因此,這種產業的國際化經營往往表現為漸進式,漸進式國際化經營的產業往往是國內外需求偏好相似的產業,一開始往往表現為國內經營,形成一定的規模經濟,待國內市場飽和后或因偶然機會(被動地)才向外延伸到國際市場,所以根據需求偏好相似原則,首先選擇的是相鄰國家市場,而后才是全球市場。因此根據相似偏好理論確定中國電影貿易模式首要就是實現規模經濟。擴大國內市場,然后選擇偏好相似的相鄰國家進行貿易,逐漸延伸到世界其他國家,并運用多渠道的海外發行了提高產品盈利空間。
(一)實現電影產業的規模經濟以加強其國際競爭力
首先,鼓勵國內電影公司進行收購或合并,優化并擴大中國電影產業規模。中國電影企業如果能通過兼并或收購。制片企業可以揚長避短,資源可得到優化配置與有效利用,集中觀眾與市場,擴大企業規模、提高影片的制作和發行效率,好萊塢電影制片公司無不通過強強聯合的方式發展而威的。目前政府需要盡快調整政策。提供優惠條件鼓勵民營企業投資影院建設,采用數字電影技術,降低電影院投資成本。增加中低檔電影院數量,不僅僅在大中型城市上推廣學生院線、小區院線,而且城鎮以及農村更要加大推廣流動影院等,讓普通大眾也能夠享受電影娛樂。采用不同的定價策略,把電影放映市場分成高、中、低三層結構分布:積極推廣統一品牌、統一供片、統一經營、統一管理的院線制等電影現代流通方式。以資產或契約聯結形式緊密整合,拓寬融資渠道,擴大規模經營,以不同形式進行資本結構改造,并積極探索院線經營規律、營銷方式和管理經驗用于創建精品院線。中國電影企業還必須多次整合和發展,擴大企業規模、增強企業競爭力。
其次,電影產業的管理部門應認識目前中國影視制作散兵游勇的現狀應盡早改善。運用政府的政策推動效應著重發展幾個地方的影視制作基地,給予這些地方的影視制作企業以較大政策扶持,吸引更多的相關企業落戶該基地,目前北京懷柔及浙江橫店已具備這樣的條件,但根據我國自身地域遼闊、文化多元化的特點還可以在西部及南部選擇適合地點形成相應的影視制作基地,這樣囊括中國東南西北各個地域特色和文化背景的影視基地形成四大影視基地可以逐步形成產業集群效應,實現外部規模經濟。
(二)以東亞文化圈為主要海外目標市場促進中國電影的出口
中國電影產業要在國際市場站穩腳跟,營造根據地,先要打贏家門口的戰爭。將中國電影的目標市場分為三部分,首先。亞洲地區和人口應該成為我國影視產品進入國外市場的第一受眾目標。先利用文化親和力,以韓國、日本等亞洲漢文化消費圈為主。然后輻射到朝鮮、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和地區:其次是散居在世界各地的海外華人以及受到華語文化影響的其他人口,這些都是中國電影產品的潛在消費者。最后才是歐美市場,畢竟目前歐美文化是國際市場的主流文化,中國電影想要很快的獲得一席之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重要的是慢慢的東方文化的滲透,逐漸讓他們接受東方式的敘事方式和含蓄的表達。通過目標市場的細分,電影制作時考慮海外市場時以東亞文化圈為主要目標市場,這樣的市場定位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文化貼現”,更能在保留原有文化特色的基礎上拍出國內與國外觀眾更有共鳴的電影,不僅擴大海外市場,而且也促進中國獨有的東方文化類型電影的發展(李懷亮,2003)。
(三)建立多層次的海外發行渠道。學習先進的海外營銷模式
要想提高中國影片在海外的能見度,提升知名度,最后走向海外目標市場,這需要提高政府對中國電影的海外推廣的重視和支持,雖然中國政府借鑒國際發行公司的成功經驗于2004組建了年中國電影海外推廣中心(簡稱“海推”),建立中國電影走向海外的宣傳推廣和銷售服務的國家級平臺,但畢竟建立的時間還比較短,雖然這也是很有效的渠道,但短時間也還不能發揮比較大的作用。但是僅僅依靠政府還是不夠的,各種不同規模和類型的電影需要建立有針對性的多層次的海外發行渠道,一些大型的電影制片公司可以通過與國外知名院線聯營,利用自己豐富,優秀的影片資源與國外建立分賬式發行方式,打破原有的賣斷版權的方式,建立自有的營銷渠道,提高盈利空間,例如中影集團、華誼兄弟和保利博納等大型企業都可以建立這樣的發行渠道。而其他具有較為明顯的文藝色彩的電影則可以繼續利用影展和“北京放映”這種方式提高影片的能見度,擴大影響力。進軍海外市場。一些大型商業片進入海外市場合拍片依然是不二選擇,這種方式已經被證明是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海外發行方式。當然需要繼續加以利用,多多爭取海外資金,成為海外市場的中國電影的領頭羊。
同時中國電影需要好好學習的是好萊塢的電影營銷模式,這種銀幕營銷和非銀幕營銷同時進行、互為支持的營銷方法具體表現為銀幕營銷、電視營銷、家庭影院、網絡營銷和相關商品開發這“五位一體”的營銷構架。有資料表明。美國電影業總收入中約20%是從影院的票房收入中獲得的,而有約80%則是由非銀幕營銷所得,也就意味著非銀幕營銷的成功更能決定電影營銷的成功與否。《哈里波特》是好萊塢電影營銷的一個成功典型案例,它通過電影的成功人氣,在市場上推出與哈里波特有關的一系列衍生商品,如書籍、玩具、游戲、糖果、服裝等,這些衍生商品所得的收入遠遠多于電影的票房的所得。中國電影企業應該從好萊塢的電影營銷成功中認識到,單一的票房收入已不再是電影收入的惟一主線。中國電影的營銷模式有必要向非票房營銷轉移。比如《英雄》、《臥虎藏龍》等影片完全可以利用在海外市場比較成功的勢頭開發出一系列的衍生產品,但是他們沒能把握住機會,而目前在日本大獲成功的《赤壁》就延續成功勢頭已經開發出玩偶系列。
關鍵詞:動漫;盈利模式;產業鏈
基金項目:江蘇省文化科技項目階段性成果之一(項目編號:12YB24)
中圖分類號:G124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3年8月13日
一、引言
動漫產業是指以設計、制作、生產、銷售和人才培養為產業鏈的二維和三維動畫、網絡動畫、影視動畫、游戲動畫及衍生產品開發的產業,是文化、藝術與現代科學技術高度結合的新型產業。作為21世紀知識經濟時代的產物,已經成為各國爭先恐后發展的文化支柱性產業。2004年全球數字內容產業產值超過2,228億美元,與游戲、動畫產業相關的衍生產品產值超過5,000億美元。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進一步轉型,中國動漫市場在政策的扶持下隨之壯大,成為國民經濟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到2012年,我國動漫產值達到759.94億元,年均增長超30%,動漫產品出口額達到8.3億元,同比增長16.25%。2012年7月,文化部了《“十二五”時期國家動漫產業發展規劃》,明確了我國動漫產業發展思路、目標、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成為中央和地方發展動漫產業的總綱領。
二、基于發展階段的動漫企業盈利模式
(一)代工盈利模式。動漫代工盈利模式是以動漫背景繪制、電腦繪線、著色、模型翻模或復模、涂裝等為主的盈利方式,這種模式主要集中于動漫產業鏈的低端。20世紀初,中國的動漫產業剛剛興起,在美、日、韓三足鼎立的時代,中國動畫產業的主要盈利模式是國外動漫的代工。世界知名的《貓和老鼠》、《櫻桃小丸子》等動畫片,都是出自國人之手。20世紀七十年代,臺灣宏廣是亞洲最大的動畫加工公司,曾經負責美國80%動畫片的加工制作,但隨著國際代工市場的競爭加劇,代工的優勢會逐漸褪去。這種低端的OEM代工盈利模式是中國動漫產業發展初期的成長模式,由于門檻低、競爭強,不可能成為企業的利潤中心和發展方向,但通過代工,許多國內的動漫公司積累了資金和經驗,從而走上原創的發展道路。
(二)銷售盈利模式。動漫銷售盈利模式是以動漫的自主開發結合客戶定制,將制作完成的動漫出售給相關機構,從而獲利的增長模式。目前,國內動漫產業總體實力不強,在全國近萬家動漫企業中,絕大多數為中小企業,企業在融資渠道、市場推廣等方面面臨較大的壓力,銷售原創及定制的動漫產品,成為許多中小動漫企業的主要盈利方式,這種方式有助于企業快速回籠資金、降低推廣風險。2009年戛納電視節上,《西游記》以單集10萬美元的銷售價創造了我國原創動畫片海外發行價格新紀錄,到2011年,中國核心動漫產品出口額達7.14億元。
(三)許可盈利模式。動漫許可盈利模式主要是動漫產品中的符號、形象以許可的方式,開發動漫衍生產品,實現盈利的方式。該方式是目前世界動漫產業發展的主流盈利模式,是一種基于產業鏈的持續盈利發展模式,其前提是必須有成熟的、被市場認可的動漫產品。動漫作品的盈利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前期投入的時間和成本較大,《鐵臂阿童木》直到開發衍生產品,比如玩具、紀念品,才真正做到盈利。國產優秀動漫《喜洋洋與灰太狼》也是通過商標及形象許可,積極開發衍生產品,實現了動漫作品的二次創收。
三、基于產業鏈的動漫產業發展模式
(一)以動漫公司為主的后向一體化。以動漫公司為主的后向一體化主要是依靠上游動漫公司的研發與創作,向下游的制作、發行延伸,動漫公司以集團投資、入股、合作的方式構成完整的產業鏈。這種發展模式要求動漫公司具有很強的經濟與研發實力,具有很高的品牌價值與市場份額,能夠引導動漫市場的消費和需求。德國TRIXTER FILM動漫公司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制作高品質數碼真人動畫的企業,其作品《龍戰》等在全球都享有盛名,該公司以高科技動漫制作技術為基礎,實現動漫發行、傳播的后向一體化。
(二)以發行商為主的前后一體化。任何動漫作品要進入消費市場,被市場接受和認可,需要有強大的發行和推廣能力,因此發行商在整個動漫產業鏈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發行商通過對動漫開發商的合作、投資、購買等方式,取得動漫作品的所有權或許可使用權,再依靠其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市場渠道,將作品推向市場,從而實現以發行商為主體的前后一體化發展模式。北美最大動漫發行商Funimation與GDH公司形成戰略聯盟,發行該公司《龍之塔》等優秀動漫作品,并與游戲制造商BioWare公司聯手,制作著名RPG游戲《龍騰世紀》的動畫電影,與游戲開發商Good Game Productions推出日本動漫《鋼之煉金術師》為主題的跨平臺游戲《Fullmetal Battle》。
(三)以制造商為主的前向一體化。動漫衍生品開發是動漫產業發展及利益鏈中的重要內容,動漫衍生品包含了服裝、鞋帽、箱包、食品、玩具、游戲等各個方面,因而,產品制造商就會通過與動漫公司合作、投資等方式,為自己的產品定制動漫及形象標志,以擴大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從而形成以動漫衍生品制造商為主體的前向一體化發展模式。奧飛股份的前身為廣東奧迪玩具實業有限公司,2004年集團公司成立以三維動畫制作、漫畫制作、動畫形象設計、版權等卡通形象事業為核心業務的動漫文化傳播公司,為該公司的玩具產品量身定制動漫及游戲作品《火力少年王》等,由知名的玩具制造商成為中國動漫文化產業的領導者。
四、盈利視角下的國內動漫產業全產業鏈發展策略
(一)全產業鏈發展的目的。全產鏈是集合動漫創意、設計、評估、投資等功能,以圖書、玩具、游戲、投資、授權公司及廣播、電視、網絡媒體等主體共同參與,實現動漫項目聯合創意、聯合資金、聯合運營的發展模式。2013年湖南衛視金鷹卡通衛星頻道和上海炫動傳播股份有限公司等聯合打造了國內最大的全產業鏈動漫影視制作宣發一體化平臺,實現了產業鏈多主體的戰略合作與分工,對于增強動漫產品的競爭力,提高動漫企業的盈利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動漫產業全產業鏈發展,一方面主要是擺脫傳統的國內動漫企業低端盈利和發展模式;第二,可以充分整合行業資源,形成企業間的強強聯合、互補發展;第三,將國內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相結合,建設動漫產業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形成中國動漫作品的特色,構建持續的盈利和發展模式;第四,構建產業發展平臺,促進國內動漫作品的輸出,提高動漫企業和作品的國際競爭力。
(二)動漫產業全產業鏈發展策略
1、平臺建設與功能拓展。動漫產業全產業鏈發展需要扎實的產業發展平臺,通過平臺支持動漫產業發展,特別是對那些優秀的、具有創造性的動漫藝術和作品提供幫助。從政府、市場、企業三個角度出發,對動漫產業的人、財、物進行資源整合、共享、優化,不斷拓展服務內容,構建動漫項目的孵化與推廣、教育及技能培訓、企業融資與投資、財稅支持、知識產權保護等,使之成為一個科學、有效的系統,從而加速動漫產業的發展與壯大。我國為了促進動漫產業的發展,逐步建立了動漫企業認證、推廣、交易、品牌、展示、培訓、咨詢、等一系列平臺,為動漫產業全產業鏈發展提供了支撐。
2、項目優選與產品孵化。動漫作品從創作到被市場接受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項目孵化包括了技術咨詢、培訓、項目展示、資料共享等方面,通過技術培訓和服務推動,有效提高初創企業成功率,提高動漫作品的孵化率,促進面向動漫產業的自主創新的技術研發和應用產業的形成。上海動漫產業孵化器專門為從事動漫品研發、包裝、授權等領域的企業提供政策支持、企業培訓、資源對接等方面的幫助,為動漫企業創業與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
3、價值評估與市場推廣。動漫作品要被市場接受不僅要有一定的文化價值和技術含量,而且還需要通過展會、媒體、校園和海外推廣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展示原創動漫精品和優秀人才,提高其知名度和影響力,獲取市場反饋信息,促進動漫相關企業間的交流、合作、交易等。2012年,中國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專門舉辦“中國原創動漫推廣計劃”展,并逐步完善優秀原創動漫產品評選、獎勵和推廣機制,對于增強產業發展后勁,促進動漫產業跨行業、跨領域良性互動,推動動漫產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五、小結
動漫產業的全產業鏈發展觀是以市場和需求為導向,以上下游利益共同體為核心,把最末端的消費者的需求,通過市場機制和企業計劃反饋到處于最前端的動漫研發與創新環節,通過產業與市場交互的發展模式促進了動漫產業鏈的發展和壯大。發展全產業鏈是服務動漫產業發展,破解動漫企業盈利、融資、創新等一系列難題的有效手段,也是促進原創作品開發與創新,提高企業競爭力,促進產業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
主要參考文獻:
[1]范周,儲鈺琦.中國動漫產業浮華背后的憂思.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
[2]雷宏振,張敬博.動漫產業集群發展中“政策租”效應及其對集群知識創新績效的影響[J].經濟經緯,2013.1.
[關鍵詞]廣電產業 多元化經營 戰略
[中圖分類號]F42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3)10-0119-02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廣電產業有了長足發展,隨著我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傳媒產業技術、管理模式的不斷革新,以及廣電系統數字化、網絡化、信息化的建設和發展,多元化的經營模式不僅是世界廣電傳媒產業的發展潮流,也是我國廣電產業發展面臨的“新科考試”。
一、多元化的經營模式是當前我國廣電產業發展的現實需求
長期以來,我國廣電產業的經營性收入主要來自廣告,其他經營性收入較少,盡管我國廣告市場尚具有一定的潛力,但是從世界廣電傳媒行業的發展經驗來看,僅僅依靠廣告不足以維持產業經營收入的穩定與持續增長,因此要滿足廣電產業持續穩定的發展,必須進一步推動廣電產業由原來僅靠廣告的一元化經營模式向多元化經營模式發展,拓展多元化的經營渠道獲取多元化收入。
當前,多元化經營戰略是國內外企業的共識。多元化經營戰略又稱為多角化經營戰略,就是企業盡量增大產品大類和品種,跨行業生產經營多種多樣的產品或業務,擴大企業的生產經營范圍和市場范圍,充分發揮企業特長,充分利用企業的各種資源,提高經營效益,保證企業的長期生存與發展。其優點在于可以在比較大的范圍內重新進行資源的配置,將一項優勢與另一項優勢結合,通過交叉宣傳降低促銷費用,凸顯規模經濟,同時分散經營風險,一旦市場變化或其他因素導致業績下降或虧損,也不至于全線潰敗。
(一)廣電產業多元化的經營模式是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
在我國,媒體作為黨宣傳作用的喉舌,曾經作為事業單位,一直由財政撥款。但是隨著市場經濟改革的深入,“官養體制”難以為繼。中國廣電產業要持續高速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2002年開始,廣播電視業不再有或者很少有來自政府的財政撥款,完全依靠在市場中自營收入維持運營和發展。因此,廣電產業必需尋求自身多元化的發展運營,以及轉變目前很多傳媒集團的產業收入比例偏低甚至虧損的現狀。
目前,我國各級電臺大多都是多元化經營,不但涉足第三產業的經營,有的甚至對第二產業也有所涉足。其中,以與廣電媒介業務本身有直接隸屬關系的商業銷售和技術開發項目為最。還有許多與廣電媒介平行相關的音像、電子出版等業務;當然,還有很多從事一些與廣電業務無關的或者說是關系不大的產業,如房地產、娛樂業和餐飲業。其他一些多元化經營項目則包括自生產業,媒介、圖文電視公司,節目譯制,部分有線電視增值業務、購物、影視有線附屬器材、金融證券廣播,文化服務、聲訊業務等。目前已經成立的廣播電視集團中,多元化經營已經成為了集團產業經營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廣電產業多元化的經營模式是行業自身發展的要求
廣播電視節目具有商品性,需求是提品的源動力,供給是滿足需求的前提。同時,廣播電視產品和一般的產品有著很大的區別,傳媒經濟學家指出的,媒介產業與其他的產業相比,具有雙重產品市場。廣播電視業作為準公共產品――私營公用事業的貨物,主要是由廣播電視臺傳送的各種節目。這類產品在科技與經濟形式上是公共產品,但在文化形式上卻更近于私有產品――因為它們的設計都是針對個人在私人場所里的消費,因此稱之為準公共產品,以區別于純粹的公共產品。更特殊的是,對商業廣播電視機構而言,這類產品的價值實現并不是由受眾直接完成的,而是通過獲得廣告補償的方式間接完成的。因此要推動廣電產業由原來僅靠廣告的一元化經營模式向多元化經營模式發展,以滿足廣電產業自身的發展需求。
對廣播電視媒體產業來講,其多元性的經營模式就是適應戰略環境的要求,通過戰略性資產重組以及人、財、物等資源的整合,內部資源向外部其他行業或部門滲透和擴張的戰略行為。通過生產和提供多種廣播電視產品和勞務,達到以基本業務為主,同時涉足多個行業或部門,以創造優勢,降低風險,實現高額利潤。
二、我國廣電產業多元化發展可能面臨的問題
(一)觀念不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
廣播電視作為一種“公益事業”,在計劃經濟時期,其經費支出一直由政府撥款這一主要渠道來解決,這就使相當一部分從業人員經營意識淡薄,不講究經濟核算,思想中從來就沒有投入產出的概念,觀念不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
(二)資源配置過度分散
廣播電視實行多元化經營必然要將企業資源進行分散、重組、配置,以期在新行業中產生經濟效益。分散的資源配置方式下,企業集團資源的有限性難以保障每個領域都得到充分的資源支持。
(三)經營運作費用過高
廣電行業進入新的經營領域,從投入資本、開始運作到產生效益,企業要從頭學習技術、制作生產、總結不足、市場營銷、管理運作、環境協調等,這個過程中由陌生、不懂而導致的低效率、浪費、機會成本損失以及時間長短等都將使企業“學習費用”過高而最終影響其效率。
(四)產業選擇失誤
廣電行業多元化發展戰略的多元化產業選擇有兩種類型:一類是相關多元化產業選擇;一類是非相關多元化產業選擇。若忽略對一個產業前景、經營者必備條件、自身的優勢和劣勢、是否具備一種在該行業能形成競爭優勢的“核心能力”及本企業自身能力的準確概括,而盲目地開始跨行業多元化經營,結果往往達不到預期效應。
三、我國廣電產業多元發展戰略
(一)勇于創新、開拓進取
廣電產業多元化經營要以市場需求及其潛力作為經營戰略選擇的前提,在此基礎上勇于進行觀念創新、機制創新。現代市場要求我們一方面從實際出發,深入研究相關市場及其環境的變化規律,同時注意把握市場變化的脈搏,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突破口。以市場機制激活廣播電視發展的思路,進一步建立領導班子目標責任制為核心的激勵機制,根據考核結果決定領導干部的任免,收入靠業績,上崗靠競爭。要實現經營、管理、財務上的統一,完成了向現代企業的過渡。同時中國的廣電產業,特別是廣告資源貧乏地區的廣電產業,要能及時抓住資本市場出現的轉機,將產業資源最優化的配置,正確的動作,以創造產業發展新的轉機。 其次,正確處理專業化與綜合化,主業與輔業的關系。專業化與綜合化,或者“一元化”與多元化,是社會化大生產和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自然產生的兩種趨向,并因此而成為現代企業最主要的兩種經營戰略選擇。穩定而具有相當優勢的主營業務是多元化經營的基本保障。對于廣電產業而言,要以名牌欄目牢牢地吸引眾多電視觀眾,打造自己的節目品牌,不是讓節目封存在帶庫里,而是讓它出去在市場上交流,為欄目創造效益;以政策激勵讓爭辦名牌欄目的采編人員增添動力,合理調配人才資源,以達到優勢互補,形成了一種有償的人才兼職工作模式。實現以相對具有優勢的主業作為主產業,優先發展主業的基礎上,根據市場需求和變化,及時地在其他相關產業中尋找機會,配合主業的發展,彌補主業的缺陷和不足。
(二)以廣電產業核心競爭力為經營戰略的生長點
談到企業的多元化經營,一定要提到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問題。對企業而言,核心競爭力是其在主營業務領域取得競爭優勢的支柱。沒有主營業務充分發展所提供的資源和實踐機會,核心競爭力是沒有發展條件的。著力打造廣電媒體的核心競爭力,在激烈的競爭中,誰保持強大的競爭力,誰就能立于不敗之地。要優先發展廣電產業主要核心業務,將人才、品牌和媒體文化作為著力點和落腳點,同時開始主動涉足其他行業,跨行業經營,著眼于科技含量高、盈利預期良好的產業,就是從核心業務的增值運作出發,滾動發展,以此帶動相關產業,最后拓展到跨行業經營的多元化經營模式。
關鍵詞:農業產業化;模式;經營
農業產業化是新農村發展的必然選擇,隨著農業結構的不斷變化,其產業化發展已經成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在實際生產中,我們應該結合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基本理念,形成中國特色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從而帶動農業經濟的發展。
一、發展農業產業化的重要意義
1.帶動農業結構的調整。農業產業化將會成為帶動農業結構調整的中堅力量。農業結構的調整包括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以及農業科技水平的提高和農民先進理念提升等等各個部分組成的。想要完美地調整農業結構,必須要時刻把農業與工業和市場緊密結合,逐步形成農產品基地--農產品加工--產品流入市場的生產線,讓農戶與市場,農戶與加工商的利益相互依存,最終實現產業鏈的系統化,科學化發展,發展農業生產的產業化必定會帶動農業結構的戰略調整。2.促進城鄉一體化的實現。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一直在促進城鄉一體化的發展,來改變城鄉經濟差距巨大的情況,在近幾年看來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總體來看,縮小城鄉的經濟發展差距的任務還是很重,鄉鎮經濟發展不平衡依然是嚴重拉低省市經濟的主要因素。所以我們現在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農村普遍存在的農業發展沒有規?;?,系統化的問題,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就必須走農業發展產業化的道路,帶動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縮小與城市經濟發展的差距,逐漸實現城鄉一體化。
二、目前我國農業產業化發展的現狀
1.主要組織形式。目前我國農業產業化發展的主要組織形式有以下四種:第一種:龍頭企業加農戶型。這種模式簡單來講就是企業與農民相互依存形成一個利益的共同體,同時也是風險承擔的共同體。這種模式主要是以龍頭企業向外聯系市場,向內聯系農產品基地,利用龍頭企業的強大實力擴大市場規模,擴大農產品基地規模,利用其規模優勢,在市場競爭中占得先機。但是在這種模式中農民是非常依賴企業的,所以難以保證企業會一直站在農民的利益角度經營。第二種:市場加農戶型。這種模式就是農民與市場直接交流,避免了中間其他企業或者個人介入的機會,讓農戶有直接與市場主體談判的機會,形成生產銷售一條龍的鏈條,很好地解決了農戶有產品難賣的難題。第三種:企業加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加農戶型。這種模式是農民合作的經濟組織以土地,資金,技術等農業重要因素幫助農民生產,同時入股企業的方式與企業聯合經營的模式來解決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的問題。這種模式是相對比較先進的,它增加了農戶與企業之間的聯系。第四種:企業加中介組織加農戶型。這種模式以農業中介組織為依托,企業將農產品的生產,加工,服務,銷售各個環節與農戶形成普遍聯系的網狀關系。幫助形成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的產業集團。但是這種模式的缺陷是一旦中介組織出現問題,那么整個系統都將會癱瘓。2.經營業績。2012年,我國糧食產量達58957萬噸,實現了歷史上罕見的糧食產量九連增。同時,在示范園區建設中,我國以實現農民提高收入為中心目標,重點發展和優先安排商品率高,附加值高和市場前景廣闊的特色農產品及基地建設,提升規?;l展層次及水平,農業規模經營已經初步顯現,為延伸產業鏈經營,擴大市場延伸奠定了夯實的基礎。3.主要存在問題。首先我國農業合作組織發展的程度是非常低的,這也是一直我國農業發展進步小的瓶頸問題,我國大多數農戶還是選擇分散,獨立經營的模式。沒有形成大規模農業生產,所以很難實現農業的大規模機械化。造成農戶個人面對強大激烈的市場競爭,對于農民的利益造成很大損失。其次,目前我國針對于農產品經營規模大,在市場影響力大,對于農戶生產效應輻射范圍廣的龍頭企業數量非常少,而且對于產品的加工也大多數都是粗加工,精細加工的企業更是少之又少,而且相對與國外的農產品大企業來講,不僅數目不占優勢,而且經營規模也有很大差距。而且這種差距也會逐漸跟不上海外市場的需求,逐漸與世界市場產生差距。
三、發展農業產業化模式的創新舉措
1.科技帶動農業產業化的模式。在這個科技主導的時代,無論什么產業想要健康成長,都需要科技的帶動,農業產業化發展也不例外。要積極引進先進的技術以及設備,促進科技與農業發展的有效結合。逐步把農業發展建設成為農業科技相結合的新模式,逐漸把這種新的思想觀念深入到農民的思想中,增加農業生產效率,從而間接增加了農民的收入。2.生態旅游觀光型農業產業化發展模式。隨著社會的進步,生態這個詞也成為了大家耳熟能詳的詞匯,包括旅游業,再加上社會壓力越來越大,許多游客也更加希望去到生態觀光的地區游玩。而我們正可以利用這個機會,發揮農村的地理優勢發展生態旅游觀光型產業。生態旅游觀光型農業產業化發展模式主要是指在發展農業產業化的同時,利用上當地發展農業形成的自然景觀,以及該地區農業發展所應用的特有的生活活動吸引游客先來觀光,促進當地旅游業的發展。3.龍頭企業帶動農業產業化發展。在龍頭產業帶動型產業中,主要是指將農產品的生產加工與銷售聯系起來,從而形成一體化的經營模式。在這種模式中,一般都是公司和農戶建立合作的關系,來建立產業化的經營模式。在實際的發展中,龍頭企業的科技一般較為發達,資金雄厚,對于農業產品的市場競爭是一種基本的保障,提高了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在這種類型的產業結構中,首先要保證的就是龍頭產業的壯大發展,從而帶動農業產業化的不斷發展,達到雙贏的效果。
四、結語
綜上所述,農業產業化發展是新農村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快速發展農業經濟的具體表現。我們通過對農業產業化具體模式的探究,總結了不同類型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模式,并且通過對這些模式的不斷創新,來加強農業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從而加快現代化農村的建設,也帶動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慧霞.我國農業產業化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中國農業信息,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