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0 15:57:34
序論:在您撰寫現代醫學檢驗技術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醫學檢驗
隨著基因克隆技術趨向成熟和基因測序工作逐步完善,后基因時代逐步到來。20世紀末數理科學在生物學領域廣泛滲透,在結構基因組學,功能基因組學和環境基因組學逢勃發展形勢下,分子診斷學技術將會取得突破性進展,也給檢驗醫學帶來了嶄新的領域,為學科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
1 分子生物傳感器在醫學檢驗中的應用
分子生物傳感器是利用一定的生物或化學的固定技術,將生物識別元件(酶、抗體、抗原、蛋白、核酸、受體、細胞、微生物、動植物組織等)固定在換能器上,當待測物與生物識別元件發生特異性反應后,通過換能器將所產生的反應結果轉變為可以輸出、檢測的電信號和光信號等,以此對待測物質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從而達到檢測分析的目的。
分子生物傳感器可以廣泛地應用于對體液中的微量蛋白、小分子有機物、核酸等多種物質的檢測。在現代醫學檢驗中,這些項目是臨床診斷和病情分析的重要依據。能夠在體內實時監控的生物傳感器對于手術中和重癥監護的病人很有幫助。
Skladal等用經過寡核苷酸探針修飾的壓電傳感器檢測血清中的丙型肝炎病毒(HCV)并實時監測其DNA的結構轉錄和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擴增過程,完成整個監測過程僅需10 min且裝置可重復使用。
Petricoin等用壓電傳感器研究了破骨細胞生成抑制因子(OPG)和幾種相應抗體的相互作用,研發出可快速檢驗血清中OPG的壓電免疫傳感器。
Dro-sten等報道了檢測神經遞質的酶電報,將電極放置在神經肌肉接點附近可實時測定并記錄鄰近的神經元去極化后所釋放的遞質谷氨酸。
2 分子生物芯片技術在醫學檢驗中的應用
隨著分子生物學的發展及人們對疾病過程的認識加深,傳統的醫學檢驗技術已不能完全適應微量、快速、準確、全面的要求。
所謂的生物芯片是指將大量探針分子固定于支持物上(通常支持物上的一個點代表一種分子探針),并與標記的樣品雜交或反應,通過自動化儀器檢測雜交或反應信號的強度而判斷樣品中靶分子的數量。
在檢測病原菌方面,由于大部分細菌、病毒的基因組測序已完成,將許多代表每種微生物的特殊基因制成1張芯片。通過反轉錄可檢測標本中的有無病原體基因的表達及表達的情況,以判斷病人感染病原及感染的進程、宿主的反應。由于P53抑癌基因在多數腫瘤中均發生突變,因此其是重要的腫瘤診斷靶基因。
Nam等人將硅基質上合成的寡核苷酸芯片用于血清樣品中的丙型肝炎病毒分型。3 分子生物納米技術在醫學檢驗中的應用生物活性物質的檢測有很多種方法,其中,以抗體為基礎的技術尤其重要。免疫分析加上磁性修飾已成功地用于各種生物活性物質和異生質(如藥物、致癌物等)的檢測。將特異性抗體或抗原固定到納米磁球表面,并以酶、放射性同位素、熒光染料或化學發光物質為基礎所產生的檢測與傳統微量滴定板技術相比具有簡單、快速和靈敏的特點。
Van Helden等將抗體連接的納米磁性微球與高效率、快速的化學發光免疫測定技術相結合的自動檢測系統,則成功地用于血清中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和2型(HIV-1和HIV-2)抗體的檢測。另外,用于人胰島素檢測的全自動夾心法免疫測定技術也已建立,其中亦用到抗體、蛋白納米磁性微粒復合物和堿性磷酸酶標記二抗。
4 分子蛋白組學在醫學檢驗中的應用
當前有關分子蛋白質組學的大量研究成果喜人,但一大部分結論是眾說紛紜、甚至是互相矛盾。一些經典的腫瘤標志物卻無法在當前以表面增強激光解析離子化-飛行時間質譜(SELDI-TOF-MS)技術為代表的蛋白質組學技術中體現出來??赡艽嬖谝韵聨追矫娴膯栴}。一方面是SELDI-TOF-MS技術自身的限制性,包括敏感性、重復性以及使用當前設備對每個峰值蛋白確認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是實驗設計及對照組選擇是否恰當,某個蛋白組模式反映的是腫瘤的特異性,還是炎癥反應,或是代謝紊亂等無法定論;另一方面是不同實驗室結果可比性、標本處理過程的差異無法探究。只有這些問題得到解決, SELDI-TOF-MS技術在檢驗醫學中才能發揮革命性作用。
5 分子生物學技術在醫學檢驗發展中的趨勢
檢驗醫學中的分子生物學技術發展趨勢有二:一是定量PCR;二是PCR的全自動化,如應用擴增與檢測于一體的一次性試驗卡,可較好地解決PCR污染問題。除PCR以外的體外基因擴增技術如連接酶反應(LCR),鏈置換擴增系統(SDA),轉錄擴增系統(TAS),自限序列擴增系統(3SR),QB復制酶擴增系統等技術也將由科研進入臨床。分子生物學技術的標準化和質量控制引起了廣泛關注,特別是衛生部頒發的PCR實驗室管理辦法對PCR技術應用的健康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為解決PCR交叉污染問題,從標本制備到檢測的全封閉系統及相應的自動化儀器已在國內逐步普及。
結語:通過對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在醫學檢驗中的作用的研究,可以證明,不管是從什么角度看待這兩門看似毫不相關的學科,其實有著莫大的聯系。二者如果能很好的結合運用,將會為醫學與生物學帶來許多好處,并且可以相互發展,相互進步。
參考文獻:
[1] 黃蓮芬. 分子生物學在醫學檢驗中的應用[J]. 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 2011(16)
[2] 張學艷,王軍. 分子生物學技術在檢驗醫學中的應用[J]. 中國醫學裝備. 2008(07)
[3] 王海英. 分子生物學技術在醫學檢驗中的應用進展[J]. 當代醫學. 2011(06)
[4] 宮春勇. 淺談醫學檢驗向檢驗醫學的轉變[J]. 華北國防醫藥. 2010(S1)
關鍵詞:醫學檢驗;分子生物傳感器;分子蛋白組學;分子生物芯片技術
在基因克隆技術日漸完善和基因測序工作日益完善的背景下,迎來了基因時代。到20世紀末生物學領域中的數理科學應用大大增加,在功能基因組學、環境基因組學和結構基因組學的共同發展的態勢下,分子診斷學技術也得到了突破性的進展,為檢驗醫學開拓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1分子生物傳感器的應用
對于分子生物傳感器而言,其主要是通過一定的化學或者生物技術,把諸如蛋白、抗原、抗體、受體、微生物、細胞、酶等生物識別元件固定在換能器上面,在待測物與生物識別元件產生特異性作用后,以換能器作為媒介,將其作用產生后的結果進一步轉化為能夠檢測和輸出的光信號和電信號等,再對待測物質進行更全面的定性和定量分析,達到檢測分析的要求。在實際工作中,體液中的微量蛋白、核酸和小分子有機物等物質的檢測都需要分子生物傳感器。生物傳感器的存在對于處于手術中和重癥監護下的患者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Skladal等相關學者利用通過寡核苷酸探針修飾過的壓電傳感器對丙型肝炎病毒進行檢測,同時還對其DNA結構轉錄和聚合酶鏈式反應的擴增過程進行了實時的監測,而整個檢測過程僅僅需要10min,除了監測耗時較短外,該裝置還具有可以重復使用的特點[1]。Petricoin等相關學者利用壓電傳感器對破骨細胞生成抑制因子和幾種抗體的相互影響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并從中成功研發出能夠迅速檢驗血清中OPG的壓電免疫傳感器[2]。Drosten等學者則報道了檢測神經遞質的酶電報,將電極放置在神經肌肉接點附近可實時測定并記錄鄰近的神經元去極化后所釋放的遞質谷氨酸[3]。
2分子蛋白組學的應用
對于分子蛋白組學的研究,在相關領域上可以說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但是也存在相當一部分結論是眾說紛紜和互相矛盾。對于一些典型的腫瘤標志物來說,其難以在當前通過表面增強激光解析離子化-飛行時間質譜技術作為代表的蛋白質組學技術來得到充分體現。筆者查閱相關的問題總結出可能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首先就是激光解析離子化-飛行時間質譜技術自身存在一定的限制性,具體包括重復性、敏感性和每個峰值蛋白在當前設備下確認所存在的弊端;其次就是要考慮實驗設計和對照組是否選擇得當,對于某個特定的蛋白組模式所反映的是腫瘤的特異性、代謝紊亂還是炎癥反應等都難以得到準確的結論;最后就是對于不同實驗室所產生的實驗結果,其標本處理存在一定的差異,導致其可比性大為降低,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只有重視并有效解決上述問題,激光解析離子化-飛行時間質譜技術在檢驗醫學中才能發揮中應有的作用。
3分子生物芯片技術的應用
隨著分子生物學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各種不同類型的疾病認識也有加深,傳統的醫學檢驗技術顯然難以,滿足當前醫學界上準確、迅速、和低耗的要求。分子生物芯片指的是把大量探針分子固定在支持物上,然后與有所標記的樣品進行反應,根據自動化儀器所檢測出來的反應信號強度來對樣品中靶分子數量進行判斷。從病原菌檢測的角度來分析,由于相當一部分病毒和細菌的基因組測序已經完成,并且把很多代表著每種微生物的特殊基因集成1張芯片??梢愿鶕崔D錄來對標本中是否存在病原體基因的表達進行檢測,同時還能夠檢測出其表達的情況,進一步分析病原體對患者感染程度和宿主的具體反應。
4分子生物納米技術的應用
論文摘要:實踐教學體現了高職教育的特色,以“教“為中心的傳統實踐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職教育質量,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為高職實踐教學提供了有益的啟示和幫助。通過分析現代教育技術的內涵和優勢,提出了高職實踐教學的改革策略,并對高職實踐教學進行了理性思考。研究結果表明,把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于實踐教學中是當今高職教育改革的必經之路,也是提高高職實踐教學質童的重要保證。
1引言
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劇和現代教育技術的進步給教育領域帶來了沖擊,社會對教育特別是高職教育所培養的人才必須在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上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高職教育承擔著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職責,實踐教學是高職院校實現培養人才目標的重要環節,在高職教學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長期以來,人們對高職實踐教學的研究和探索相對薄弱,學生實踐能力不強制約了高職教育的發展。因此,怎樣突破這一瓶頸,將現代教育技術與高職實踐教學有機融合,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使實踐教學的質量和效果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已成為高職教育改革面臨的新課題。
2現代教育技術與高職實踐教學的內涵
現代教育技術就是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對教與學過程和教與學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評價和管理,以實現教學優化的理論和實踐?,F代教育技術包括幾方面核心內容:以現代教育、教學理念為指導;以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為核心;以一切學習資源(包括傳統教育技術和現代信息技術)為研究對象;以追求和實現教育、教學效果的最優化為宗旨。
高職實踐教學是一種以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為主要目標的教學方式,它在高職教育教學過程中是相對于理論教學而獨立存在的,但又與之相輔相成。它主要是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操作、實訓、實習等教學環節鞏固和深化與專業培養目標相關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掌握從事本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知識和基礎技能,一般由校內實驗室的教學實驗、實訓中心的仿真和模擬訓練、生產企業的現場實習、頂崗實踐和社會實踐、學生課外科技活動等環節組成,具有實踐性、開放性、多極互動性和產學結合等特點。
3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
3. 1改變教學模式
傳統教學模式注重教師的“講”,忽視了學生主動的“學”,這對學生的個性發展、動手能力的培養,帶來不利的影響?,F代教育技術實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教學過程的根本性轉變,學生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進行學習,對學習內容、課程資源、學習方式進行多樣化的選擇,自由施展才華,全方位、立體式提高專業技能水平。
3. 2豐富教學內容
從現代教育科學角度來看,現代教育系統針對生不再是一味灌輸大量的陳舊知識,而在于不斷傳授新鮮知識和構建學生精選高質量、高水平的知識系統,并有效地加工和組織,最后達到“授人以漁”的目的。學生想要學習的不僅僅是課本里面的知識,求知欲隨著時代的發展在不斷擴大,聲音、圖像、視頻等多元化的信息將作為現代教育技術的教學內容被引人課堂,強大的網絡系統更加會為教學豐富資源,這樣有利于學生知識視野的拓寬,使學生的知識具有整體性和連貫性。
3. 3創新教學手段
傳統呆板的、枯燥的教學手段不利于實踐教學的開展和學生的學習,現代教育技術運用形象生動、圖文并茂的教學手段,提供聲音、圖像、文字、動畫等立體化信息形成多種感官刺激,使學生身臨其境,親歷其中,實現了抽象概念具體化、微觀概念宏觀化的良好效果,激發學生對職業教育的“必需”“夠用”的理論知識的學習興趣與熱情,在完成實踐性環節的技能方面更能激發學生巨大的時間欲和創造欲。
4高職實踐教學的改革策略
4. 1轉變實踐教學理念
不斷吸收和消化現代教學思想,如前蘇聯教育學家巴班斯基的教學最優化思想,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達到實踐教學的最優化;將現代教學理論移植到高職實踐教學中,如流行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主動建構學習知識,充分發揮學習者為中心的思想,激發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利用現代教學方法,如相應的軟件、教學設計方法和評價方法對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進行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應用,注重實踐過程的設計、組織、實施和評價。
4. 2加強多媒體演示教學
通過多種教學媒體(如多媒體計算機、投影儀、幻燈、電視、音響、實物、模型、掛圖等)組合起來進行教學,教師利用傳統與現代教學媒體可以形象直觀地呈現難以表述的教學內容(如電氣控制設備、機械設備工作過程等),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和記憶。這種模式是教師與學生面對面進行知識傳遞,師生之間有情感溝通,教師可以即時獲得學生的反饋信息,從而及時地調整教學方法和教學進度。
4. 3開展網絡交互式教學
利用多媒體技術的交互性,教師與學生可以通過攝像頭、話筒等工具直接進行雙向交流。教師只是充當一個組織者和幫助者,主要進行實踐教學設計,組織和引導學生的實踐活動,如教師將信息傳遞給學生,向學生提出問題,對學生的疑難問題提供幫助;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向教師反饋信息,同時,學生之間可以進行會話交流、協商討論,從而達到協作學習和掌握知識的目的。這種學習模式能促進學生主動地進行探索式的學習,通過自己思考或者在網上尋找信息和答案,徹底改變了學生被動接受的狀態,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性,提高他們的思維和創造能力。
4. 4進行虛擬儀器技術教學
在實驗教學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測量分析儀器,但傳統的電子測量儀器功能單一、成本高、因此嚴重影響實驗教學、科研的質量與效率。如果在實驗教學中運用虛擬儀器系統,可以由用戶自己定義、自己設計儀器,以滿足不同的要求,一臺虛擬儀器可以完成數臺甚至成套儀器所能完成的全部功能,加之通用性好、易于升級與擴展、成本低,對實驗數據的分析處理更加方便快捷,而且便于與其他數據分析、文字處理和報表制作等工具軟件進行數據交換。
4. 5虛擬現實技術構建仿真實驗情景
環境對于學習的意義是至關重要的,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高職學生學習絕大多數不可能在現實情境中進行,因此利用計算機化的情景模擬,可以克服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模擬現實情況下難以完成的任務,使學生如臨其境,更加符合高職教育的“現場感強”的要求。 轉貼于
較低水平的仿真實驗情景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軟件來平面化實現,如電子電工虛擬實驗系統,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做什么實驗,利用計算機提供的實驗器件等連接線路、檢查故障等,并能及時給予提示、糾錯,激勵學生向廣度、深度發展。較高水平的仿真試驗情景則通過運用虛擬現實技術在計算機上建立虛擬實驗室來模擬現實情境,利用二維、三維圖像模擬出實際教學內容,將抽象、微觀、不可見或難以解釋的部分逐步深入講解,使之形象化和直觀化,如機械部件、模型等。很多代價高、危險性大或難以實物操作的實訓實習環節,如高壓操作過程,可以通過虛擬技術來模擬實現。
4. 6開發遠程教育教學
利用Internet和通信衛星等來傳送教育信息,學生通過上網調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教師作為信息的提供者,參與編寫教學課件,并在網上學習信息,學生可以通過Internet提供的遠程登錄服務、文件傳送服務、E-mail, BBS以及’WWW等獲取遠地教學資源進行學習。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也可以通過Internet提供的服務(電子郵件或者在線交談等)進行問題交流與探討。
遠程教育模式可以使學生超越時空限制,通過瀏覽器以主動探索的方式學習,從而在與外界交互的活動中獲得新知識。人們在外地可以通過Inter-net進人先進實驗室進行遠程實踐操作,這比虛擬實驗更直觀,效果更好。
5關于高職實踐教學的思考
5. 1處理好現代與傳統的關系
現代教育技術同傳統教學手段是相輔相成、拾遺補缺、協調發展的。在實踐教學中,應立足高職學生能力培養的需要,選擇合適的教學媒體并將相關教學媒介進行有機組合,實行以傳統教學手段為主、現代教育技術為輔的形式,使現代教育技術對傳統教學手段起補充和輔助作用,不要被多媒體豐富多彩的內容、令人炫目的界面所迷惑。
5. 2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搶占當代教育改革的制高點,關鍵因素是教師素質。各級教育主管部門要重視專業師資隊伍的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培訓,建立一種長效的培訓體系。開展現代教育技術培訓,形成一支具有現代教育意識,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實踐教師隊伍;建立現代教育技術的使用制度,鼓勵教師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開展實踐教學,通過教學考評、職稱評聘、獎先評優等行之有效的激勵機制,促進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
5. 3營造良好的實踐教學環境
大力營造良好的實踐教學環境,以適應實踐教學的需求。高校應加大對硬件設備的投資力度,建設具備產學研一體化性質、學生實踐技能培訓中心式的校內實踐基地;高校之間建立資源共享平臺,組建高校實驗中心,緩解各自的經費壓力;和企業合作,共建校外實踐基地,讓學生頂崗實訓實習,提高學生就業競爭能力;同時注重軟件建設,如各種實踐課件的開發與利用、網頁的制作、網絡教學資源的維護與更新等。
5. 4優化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
校企結合與產學研協調發展是使高職教育教學更加貼近社會,更加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培養高技術應用型人才目標的重要途徑。學生在項目學習操作實踐中與企業結合,培養愛崗敬業、吃苦奉獻、團隊協作的精神,以及質量意識,效益意識和競爭意識。這樣,有利于社會的需要確定學生的培養模式,又有利于把高職院校各專業的優勢和教師的科研實力推向社會,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共贏的目標。
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可以認為最初來源于課程整合,課程整合意味著對課程設置、課程目標、教學設計、評價等要素做系統的考察與操作,也就是說要用整體的、聯系的、辯證的觀點,認識、研究教育過程中各種教育因素之間的關系[1-2]。2007年起開始筆者探索研究現代信息技術與中醫學課程整合,并選取《中醫內科學》課程作為現代信息技術與中醫學課程整合研究的試點,經過半年的教學實踐后統計分析,在此基礎上以建構主義等現代教育理論為依據[3],設計出信息技術與中醫學課程整合的初步方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河南中醫學院第收集整理二臨床醫學院中醫專業2006級中醫本科1班110人為實驗組,中醫專業2006級中醫本科2班111人為對照組。兩個班屬于同一水平的平行班,任課教師相同、學生的年齡、性別組成等也大體相同,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實驗設計
實驗組作為實施現代信息技術與中醫學課程整合教學的班級,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4],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手段、方法:授課前派授課教師進行為期7 d的多媒體課件制作培訓班,學習比較專業的多媒體制作;要求授課老師課前做好教學課件,包括網絡采集素材、相關教學醫院收集相關典型病例錄像、圖片拍攝,學科為授課老師配備筆記本電腦、數碼照相機等設備。授課時要求全程采用多媒體授課,包括教學錄像播放、教學dvd光盤課后自學。要求學生積極瀏覽全國中醫院?!吨嗅t內科學》精品課程網站;建議學生通過自學、網絡遠程學習提高信息素養。信息素養是一種可以通過教育所培育的,在信息社會中獲得信息、利用信息、開發信息的修養與能力。它包含了信息意識與情感、信息倫理道德、信息常識以及信息能力多個方面。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包括板書授課,不用幻燈,不播放相關教學錄像,但是可以提及學生自愿上網瀏覽學習。
1.3 教學評價
通過1個學期的教學實踐后進行綜合評價。評價主要采取
學生期末考試成績比較及調查問卷等形式進行,具體如下。(1)《中醫內科學》課程授課結束后按照學院統一安排組織考試、統一判卷,將兩班學生考試成績進行比較。評價所有成績按等級進行折算,其中≥90分為優秀,89~80分為良好,79~70分為中等,69~60分為合格,<60分為不合格。(2)制作簡易學生興趣調查問卷,根據總體評價分為非常感興趣、比較感興趣、感興趣,不感興趣4個等級。
1.4 統計學處理
兩組數據均為等級資料,分析采用統計學方法ridi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學生考試成績比較
兩組成績經ridit分析,u=2.60,p=0.00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說明實驗組學生成績顯著優于對照組。見表1。
2.2 簡易學生興趣調查問卷情況
實驗組110例學生成績中,對以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形式非常感興趣者60例,占54.5%;比較感興趣者35例,占31.8%;感興趣者10例,占9.0%;不感興趣者5例,占4.7%。通過以上數據可見絕大多數同學喜歡以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形式。
3 討論
課題組通過半年的教學實踐,統計分析現代信息技術與《中醫內科學》課程整合結果,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3.1 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通過ridit檢驗比較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成績,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說明實驗班學生成績顯著優于對照班。
3.2 提高學生學習本課程的興趣
雖然《中醫內科學》為考試課,但是先前學生由于考研、喜愛西醫等原因興趣不是特別大;進行實驗授課后,興趣調查顯示絕大多數同學喜歡以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形式的授課方式。
3.3 現代信息技術與《中醫內科學》課程整合具有的優勢
(1)可以使課本知識多媒體化,延長知識的保持時間。多媒體技術使《中醫內科學》這門課程變得形象化、可視化、動態化,使學生接受多種感官的刺激,因此延長了知識的保持時間。(2)可以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3)整合實驗促進了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關系,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為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并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
3.4 教學實踐中的發現
信息素養與學習成績無正相關性。部分信息素養好的學生學習成績差,分析原因考慮為雖然他們具有很好的信息搜索能力,但是由于沒有學好《中醫內科學》知識,選擇、整理信息的能力比較差。學習優秀的學生,信息素養偏低。信息素養高、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太少,實驗班名學生中只有幾名學生信息能力強、學習成績也好。
3.5 教學實踐中的體會
不能把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強加給學生。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部分對這種學習方法比較認可的學生,不覺得浪費時間,而且感覺很快樂;對這種學習方法不認可的學生則沒有熱情,強迫他們完成作業只會使他們產生逆反心理,出現相反的效果。另外,學生的信息能力差距很大,尤其是一些信息能力較差的學生,會給他們造成很大的壓力,不利于學習。整合過程不是一個急于求成的過程。
[關鍵詞]藝術高職學院 實踐教學 教學設計
[作者簡介]魯雁飛(1965- ),男,山西榆社人,湖南藝術職業學院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教育管理理論與方法。(湖南 長沙 410012)
[課題項目]本文系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藝術高職學院實踐教學研究——以湖南藝術職業學院為例”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XJK08CJB003)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2)26-0160-02
毫不夸張地說,實踐教學是藝術高職學院培養高素質應用型藝術人才的關鍵和核心。目前藝術高職學院實踐教學現狀并不樂觀,經驗成分多,理性成分少。能否應用現代教學設計的理論和技術培養合格的演藝人才,已成為藝術高職學院教學改革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
一、藝術高職學院實踐教學的現狀
大多數藝術高職學院是由藝術中專、戲曲學校、電影學校等合并升格而來的。這些學院秉承傳統,極其重視實踐教學,理論課與實踐課至少是“五五開”,甚至達到“三七開”。但是,藝術高職學院目前的實踐教學活動效果并不理想,耗時多、收效少。
1.對實踐教學缺乏整體的規劃。絕大多數藝術高職學院都還年輕,存在時間不過十來年,對藝術高職生的教育教學及管理都在探索階段,不僅缺乏對藝術實踐教學的整體規劃,而且在藝術實踐教學教材編寫方面也是非常欠缺的。
2.實踐教學不重視教學起點分析。大多數藝術高職學院的實踐課教師是從原藝術中專轉過來的,他們對現代教學技術方面的知識了解較少。加上教學設計的實踐研究并不那么理想,相當一部分人連教學起點是什么都不知道。讓他們對學生當前的狀態、特征、初始能力等進行分析并進行實踐教學設計,是難以辦到的。
3.實踐教學課程不系統。高校擴招導致藝術高職學生增多,而實踐經費投入有限,一般藝術高職學院很難開設系統的實踐教學課程。多數學院在基本技能實訓上能較好開展,如舞蹈表演專業練習把桿、軟度、控制、彈跳等。但參賽演出、校園文藝活動、畢業展演等實訓卻不是每個高職學生都能參加。對于頂崗實習,由于管理和監督難及其他種種原因,有的流于形式。
4.實踐教學評價缺乏科學性。藝術高職學院實踐教學評價至今沒有詳細的評估標準,更沒有實施細則,因此實踐教學評價效果不佳,沒有起到促進實踐教學改革和發展的目的。
藝術高職學院實踐教學現狀,迫切需要運用現代教學設計的理論對藝術實踐進行科學設計,以期增強藝術實踐效果,提高藝術人才培養水平。
二、藝術高職學院實踐教學設計應遵循的原則
1.堅持以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學習理論研究的核心是學習,而教學設計正是為了促進學習者的學習;教學理論是研究教學一般規律的科學,是教學設計最直接的理論來源之一;傳播過程理論涉及傳播內容、受眾和媒體等要素,這些要素分別對應了教學設計中的教學內容、學習者和教學媒體的選擇。我們在進行藝術高職學院實踐教學設計時,一定要遵循這些理論,使設計科學化。如斯金納的強化理論、桑代克的多重刺激理論等行為主義學習理論,主要用于強化訓練,在花鼓戲聲腔、器樂合奏、模特走步等方面實訓設計可以借鑒其提供的途徑和方法。
2.堅持與包括藝術理論課在內的文化課相結合。藝術高職學院實踐課教師在做實踐教學設計時,應聽取一下文化課教師的意見,了解一下文化課上課的進度,盡量使實訓的內容安排在文化課相關內容之后。如音樂劇專業對歌劇《江姐》的排練實訓應安排在《大學語文》現當代文學后面,并根據《江姐》劇本的描述及評論,要求學生在實訓時認真琢磨。另外,實踐課教師應主動進入文化課課堂,吸收文化課有用元素,為實訓課所用。實踐課教師長于感性表演,卻難有細膩到位的理論分析;文化課教師長于鑒賞品評,卻較難在學生面前感性展現。因此實踐課教師進入文化課課堂,有利于吸取理論分析長處,指導學生實訓。如戲劇表演專業實踐課教師可以針對“唱讀”“念白”等實訓任務,與文化課教師研討、交流、示范,解決教學具體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3.堅持與行業、企業、院團合作,共同規劃設計實踐課。為了縮短藝術高職學院與文藝院團、演出公司、企事業演出單位,以及與市場對接的距離,培養一線演出真正需要的優秀人才,藝術高職學院應充分利用演藝職教集團平臺,加強校企合作,實行“訂單式”培養新模式。在實踐課規劃設計方面,更要主動加強與演藝院團、演出公司的合作,充分發揮演藝團體、演出公司演出場地優越、演出經驗豐富、市場信息靈通的優勢,共同來規劃設計實踐課,提高學生實習實訓效率,實現人才培養與市場完全對接。如湖南藝術職業學院與天下鳳凰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張家界黃龍洞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等合作,共同規劃設計舞蹈表演專業實習實訓課;與省內各院團合作,共同開發設計與劇目掛鉤的舞臺美術、人物形象設計專業的實踐課。
三、藝術高職學院實踐教學設計的思路
1.實踐教學起點設計。(1)了解藝術高職生的需要和學習動機。按照奧蘇貝爾的動機理論,在教學設計以及教學實施過程中,應對學習者的動機給予特別的關注,動機是影響學習的重要情感因素。通過對藝術高職生的需求分析,來了解藝術高職生的動機、實訓前的準備情況及個人表演特點等,從而為實踐內容的選擇和組織、實踐目標的闡明、實踐教學策略的制定與媒體的選用等提供一定的依據。因此在做實踐教學設計之時,首先應該調查弄清每位參加藝術實踐學生的狀態和學習需要,在此基礎上,引導高職生為獲得一份合適的工作而努力實踐,強化其自我提高的內驅力。(2)分析藝術高職生的特征。實踐教學設計者需要關注的藝術高職生的特征,包括年齡、性別、認知程度、學習風格、經驗背景、社會文化背景等。藝術高職生的特征將直接影響實踐教學內容、實踐教學模式、實踐教學媒體、實踐教學策略的制定和選擇。藝術實踐教師既要了解高職生的共同特征,也要了解高職生的個別特征,順勢利導、因材施教。藝術高職生在高考時,除了參加文化考試,還要進行專業測試。因此,這些高職生初步具備了一定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有較強的成就動機和自主性。針對這些特點,在加強基本技巧訓練的同時,多進行演出?。ㄇ┠磕K式組合訓練和真實舞臺演出訓練,如排練現代花鼓戲《瀟湘紅葉》、舞蹈《火塘邊》,舉辦音樂會等,增強學生舞臺適應性,提升學生舞臺表演的實際能力。同時根據學生個別特征(長相、性格),分配演出角色。
2.實踐教學目標設計。藝術高職學院實踐教學目標應根據藝術高職人才培養目標而設計。藝術高職學院主要是培養一線演出需要的中高級專業人才。進一步說就是培養圍繞舞臺轉的人才。高爾基曾說:“藝術的作品不是敘述,而是用形象、圖畫來描寫現實?!币虼烁鼞匾晫嵺`教學。設計的實踐教學目標應包括以下兩個部分:一是培養學生演藝職業技能,即培養學生能唱、能跳、能彈、能演、能畫的職業技能;二是培育學生演藝職業道德。提高演藝職業素養是藝術實踐教學追求的首要目標。在藝術實踐中,應培養學生以團為家,互幫互配、遵規守時、服從導演、不怕吃苦的演藝職業道德。
3.實踐教學內容設計。藝術高職學院實踐教學目標確定后,實踐教學內容的設計就成了促成實踐教學目標實施的關鍵。藝術高職學院實踐教學內容的設計應包括以下方面:(1)專業所需的基本技能技巧訓練。如舞蹈表演專業,要練習把桿、軟度、控制、彈跳等系列形體獨立技能與組合技巧練習;戲劇表演專業要注重從手、眼、身、法、步到唱、念、做、打等一些常規的戲劇舞臺表演基礎技巧的學習,并涉獵更多能適應角色要求的基本表演知識與技能的訓練;聲樂表演專業要重視呼吸、喉頭穩定與打開、咬字吐字以及視唱練耳等訓練。(2)針對性強、接近舞臺演出?。ㄇ┠勘硌輧热莸哪K式組合訓練。不管是音樂、舞蹈還是戲劇表演專業的學生,在經歷了一定程度的基礎訓練后,必須要進行適度水平的表演組合訓練。一定程度的組合訓練,一定范圍內容的劇(曲)目表演,既能激發學生對基礎技能技巧的學習興趣,又能在更廣泛的意義方面,及時提升學生對整個舞臺表演專業的基礎水平。如戲劇表演專業學生練習《劉??抽浴菲危灰魳穭”硌輰I練習音樂劇《貓》某一角色。(3)舞臺訓練。以舞臺為課堂,加強對優秀?。ü潱┠繉嵺`能力的鍛煉。在實踐教學中,如排演《五十二家別墅》《一把酸棗》《家住長江邊》等。同時,通過各類藝術競賽、學院演出公司對外演出、畢業展演、院團頂崗實習,舉辦各類專場音樂會,舉辦各類舞蹈專場晚會,舉辦類似湘劇、花鼓戲、話劇等?。ü潱┠康呐啪毤把莩鰧嵺`活動,提高學生舞臺心理素質,增強學生舞臺表現能力。
4.實踐教學模式設計。目前藝術實踐教學還未形成讓所有藝術高職學院都認可的模式?!爸厮囆g輕文化”,不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是我們藝術高職學院辦學的一大軟肋。要解決文化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得益彰、互相促進的問題,本研究認為,藝術實踐教學應實施“學演、多元、兩主”教學模式。學演是指文化課學習與演出訓練交叉起來,文化課學習為演出訓練服務,增加專業基礎知識,提高演出訓練興趣;多元化是指開展的實踐教學活動類型要多,如畢業展演、高雅藝術進校園、省內外重大活動演出、專場音樂會等,通過不同類型的活動,訓練學生的演藝職業技能,培養學生的演藝職業道德;兩主即“主導—主體”,在所開展的實踐活動中應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只有這兩個作用都發揮好了,藝術實踐活動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5.實踐教學評價設計。藝術高職學院實踐教學設計作為一個系統的設計,自然就少不了對教學評價的設計。本研究認為,藝術高職實踐教學評價的設計注意兩個方面:(1)教師評價。一是關注教師的舞臺工作經驗。對藝術實踐教學教師評價應按“雙師型”標準嚴格把關: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科研能力,且要熱愛藝術教育事業、懂得教育心理學等起碼的從師條件。最好具有教師系列中的職稱。二是具備豐富的舞臺實踐經驗。能評有藝術系列職稱更好。三是正確計算藝術實踐教學教師的工作量。提高實踐教學工作量的計算標準,并根據實踐教學效果設定不同的計算標準,還設立一定的獎勵基金。(2)學生評價。既要重結果更要重過程。根據現代認知心理學的觀點,實踐教學是對程序性知識的學習,是與實踐操作密切聯系而具有動態性質的學習,是解決做什么和怎么做的問題。因此,對學生的實踐評價不能簡單地用“優、良、中、及格、不及格”了事,更不能用考試代替,應該對學生參加實踐中的表現進行記錄和分析,采取動態跟蹤式的監控。如排練湘劇《秦王遣將》中,每一參與學生的表現都要有記錄和評價。這種重過程的評價才能真正幫助學生提高演出能力。
[參考文獻]
[1]盛群力.簡論系統教學設計的十大特色[J].課程·教材·教法,1998(5).
[2]魯雁飛,劉堅平,袁紹成.高職表演藝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文獻綜述[J].教育與職業,2011(4).
[3]汪霞.對教學設計問題的幾點思考[J].教育探索,2004(12).
關鍵詞:《藝術學概論》;學科設置;人文教育;教材編寫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
《藝術學概論》是一門傳統的藝術理論課程,也稱《藝術概論》。它是研究藝術本體的構成及其一般規律,對藝術的基本原理和基礎知識及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的學科,對藝術學各門類具有重要的勾連作用。因此,《藝術學概論》的課程設置,不僅對于藝術類院校的的學生具有很強的理論指導作用,同時,普通高?;蚱渌殬I性院校也可把它作為一門選修課向全體學生開放,作為素質教育的必要環節。
一、《藝術學概論》課程設置之意義
《藝術學概論》的教學是一種具有情感性并具有較高的人文價值的活動。它把藝術作為教育內容,通過藝術知識、藝術現象、藝術精神等知識的傳授,使學生掌握藝術基本的概念,認清藝術與非藝術的基本界線,了解藝術的規律 ,樹立正確的藝術觀。還能夠提高學生的智力、培養和諧健康的審美觀并能激發人的創新思維能力,同時對于培養學生的感知能力和鑒賞能力有著一定的作用?!端囆g學概論》的課程教學是一種特殊的精神生產形態,它能夠陶冶人的情操,豐富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藝術素養,是高校藝術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
毋庸諱言,因受長期的應試和實用教育思想的影響,許多高校對《藝術學概論》重視程度不夠。高校藝術教育成為教學內容的附屬品而長期存在,藝術原理類課程的開設就更不可能了。許多高校的管理者錯誤地認為,藝術教育就是藝術技能教育,因此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僅僅重視學生專業技能的傳授,使《藝術學概論》的課程教學處于可有可無的尷尬境地。同時,人們往往又把藝術和實際利益聯系起來,用藝術競賽的方式來檢驗藝術教育的效果,忽略了學生的藝術情趣和藝術素質的培養,造就了大批的藝術“匠人”。
值得慶幸的是,大批有遠見的藝術教育家一直在關注《藝術概論》在高校課程教學中的開設情況,有關部門也曾多次組織藝術理論界的資深專家編篡該課程教材 ,并且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的發展、藝術界日新月異的變化而不斷注入新的內容 ,極大地豐富了這門專業理論課的教材容量 ,同時也強化了它在藝術領域的指導性和基礎性地位。同時,我國的很多高校都已經采用了學分制教學,《藝術學概論》作為一門課程設置,不僅成為藝術類專業學生的必修課,也應該成為廣大非藝術類高校學生的選修課之一。這就使《藝術學概論》課程教學面臨著新的考驗,同時對其教材的編撰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藝術學概論》課程設置之價值
《藝術學概論》課程設置一方面可以重建藝術的審美本質,幫助學生認識藝術與非藝術的區別,樹立正確的藝術觀;同時通過揭示藝術的一般規律,幫助學生提高認識并能夠用于指導藝術實踐,使其在藝術實踐中“道”、“技”并舉,在學習藝術理論的同時得到審美享受,受到藝術教育。
1、重建藝術的審美本質
如果說美是藝術作品的靈魂,那審美就是藝術的核心本質。所謂審美,就是對藝術作品的形象的把握和領會,即審美主體通過審美實踐活動對審美客體中美的形象的發現、感知,或對崇高、滑稽等審美特征的認識和把握等。藝術家通過其所創造的藝術作品把他對社會生活的審美認識傳達給觀眾。而觀眾也正是欣賞他的藝術作品時得到審美享受,受到藝術教育。藝術的審美的本質決定了人的審美價值取向。如法國人馬塞爾?杜尚在1917年把一個小便器送進美國的一個展廳,名之曰《泉》,且被載入藝術史冊。而杜尚本人卻原是想揶揄美學的。法國著名畫家森?方山也曾經講過:“有一個在全世界巡展的藝術家,他展出的是四塊卵石,上面撒點灰塵,這即是的所謂的‘觀念藝術’,有人從旁走過,驚嘆道:‘妙極了!’同樣是這些人,當他們在沙灘上看到同樣的東西時,卻視而不見。我認為這很荒唐,令我想起童話故事‘皇帝的新衣’。” [注:轉引自王南溟著《觀念之后:藝術與批評》,河南美術出版社,2006年版,第34頁。]自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面對西方的價值觀念和文化導向,不加選擇的照操照搬、簡單嫁接等盲目接軌現象出現在各種藝術門類中。西方的各種現代與后現代藝術流派的藝術形式被一些人照搬進來,用某位評論家的話說,我們用二十年的時間就把西方近一百年的各種現代與后現代藝術在國內的藝術舞臺上輪番上演了一遍。在這些形形的“藝術”形式中,從二十年多前有人開始在國內的展覽館搞“行為藝術”,到近幾年出現的諸如某美院學生群裸、某中學教師在課堂上吃屎等荒唐的“藝術行為”,可謂魚龍混雜、泥沙俱下。對于某些極端者來說,他們早已把藝術的目的、藝術的作用以及藝術與民眾的關系進行了曲解,他們的所謂的藝術行為實質上是對人類藝術的消解和褻瀆。在某些所謂的“前衛藝術家”看來,“人人都是藝術家”,“藝術可以亂搞”,反藝術也是藝術,藝術與非藝術已沒有什么界限,找個環境再取個名目做什么都是藝術。到美術館內洗腳、孵蛋是藝術,到公共廁所內體驗蚊叮蟲咬是藝術,人和畜生結婚是藝術,在豬身上寫上文字進行是藝術,甚至有人有違人性地吃死嬰也是藝術……凡此種種,稀奇古怪,混淆視聽,令公眾既迷茫又困惑。因此通過《藝術學概論》課程的教學讓學生重建藝術的審美本質,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學會對各類藝術現象教學分析和把握,在當前就顯得格外重要。
2、揭示“道、技”并舉的藝術規律
如同傳統哲學的“道”與“技”中的“形而上”和“形而下”的關系一樣,藝術理論與藝術實踐,互相生發又互相影響。因為藝術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既來源于實踐,又可對其后的藝術實踐進行指導?!端囆g學概論》所要闡明的藝術規律來自歷史上的各種藝術實踐。它不僅能夠科學、詳實地闡明藝術的本質,而且還可以通過系統的理論分析為我們揭示藝術的產生和發展規律,以及藝術家、藝術創作、藝術作品、藝術市場之間的相互關系,為藝術創作提供理論上的指導。所以,藝術理論的這種特點決定了《藝術學概論》既具有科學、嚴密的理論性,又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正如恩格斯所說:“一個民族要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如果說藝術實踐是一艘輪船在大海上航行的話,那么藝術理論就好比是船上的舵、羅盤或者用于引路的塔燈,它能夠指引船的航向,讓船行得更穩也行得更遠。無論是哪一位藝術家,不論他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在創作時,他總要遵循一定的藝術規律,總要受到一定的藝術理論或者一定的藝術思想的影響?;仡櫵囆g史上的諸多名家,如中國的顧愷之、蘇軾、董其昌、劉海粟、傅抱石,西方的席勒、貝多芬、安格爾、羅丹、莫奈等,他們都有各自明確的藝術主張和藝術思想。他們的藝術理論無不受到前人藝術理論的影響,也影響了之后的很多人。即使歷史上也有部分藝術家沒有留下什么藝術理論,也不能否認他們在創作時也遵循著一定的藝術規律。很難想象 ,一個理論知識潰乏、藝術思維混亂的人能夠創作出驚世之作;也很難想象 ,一個對藝術實踐一竅不通、只會啃書的“本本主義”者能提出有較強指導意義的藝術理論來。因此,《藝術學概論》作為一門藝術學基礎理論課程,能夠通過古今中外各種藝術現象進行理論分析與歸納,系統、科學地探討與闡述藝術的社會性本質、形象性本質、審美性本質以及情感性本質,幫助公眾在形形的“藝術”現象面前辨別是非,而且還能夠避免某些人因受到“偽藝術”或者“反藝術”思想的毒害而做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荒唐舉動。從這一點來說,《藝術學概論》課程的教學無論是對于理論研究,還是藝術實踐,其指導作用都是巨大的。
三、《藝術學概論》版本評述及編寫建言
1、研究現狀評析
隨著我國藝術學研究的廣泛開展與深入,《藝術學概論》作為一門藝術學基礎理論課程早已在很多藝術院校或者藝術類專業學科中開展起來。據筆者粗略統計,到目前為止國內作為高校教材編輯、出版的《藝術學概論》或者《藝術概論》已不下數十種。將比較有影響力的七個版本的情況列表如下:
需要指出的是,隨著近年來藝術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建設漸趨成熟,藝術基礎理論教材的編寫也晉入一個新的研究局面,如近年來出版的幾種《藝術學概論》雖然是建立在既往《藝術概論》的框架之上,但在闡釋上更加側重于學理的深度,同時在方法論上也呈現出多元交錯的端倪,體現了我國藝術學學科的逐步發展和《藝術學概論》教學的日趨規范化和多元化的趨勢。而就總體而言,《藝術學概論》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亟待完善。譬如,有的《藝術概論》在論述藝術的本質及其規律時往往是以某種單一的甚至僵化的方法論為指導,僅僅強調藝術的審美性和社會性。這些理論在論述傳統的藝術現象還可以,但是面對當下繽紛復雜的各種現代藝術或者后現代藝術作品時,有時就顯得蒼白無力,難以解釋了。例如,王宏建的《藝術概論》在我國高等學校的使用率一直高居榜首,但是,就是這樣一本廣受歡迎的著作,大量的章節也照搬了他與袁寶林合編《美術概論》的原文,而只是將“美術”一詞換成“藝術”,孫美蘭、顧永芝的《藝術概論》借鑒了高等藝術院校藝術概論編著組《藝術概論》的編寫方式,在體例上以藝術的本體論來構建教材的理論體系,但老的藝術思維的影子依然存在。倒是彭吉象著《藝術學概論》和南京藝術學院編、丁濤著《藝術概論》采取了一個新的角度闡述藝術的規律性,結構集中,簡明扼要。楊琪著《藝術學概論》借鑒了西方藝術學理論對藝術發展的普遍規律進行了闡釋,其所總結的“首創――繁榮――衰亡”、“由漸進到斷裂”、“否定之否定”的藝術規律,對藝術學的研究做出了貢獻,但面對復雜多變的現象來說,有時也顯得無能為力。
2、編寫建言
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國通用的《藝術概論》的教材編寫一直借鑒西方藝術理論的研究框架,特別是蘇聯的模式。這樣在闡述中國民族藝術的發展流變時不可避免會產生隔閡。其實,藝術其實比任何科目更需要一種人的自覺,也比任何科目更需要主體心靈的介入。由于在很長的時間里受制于西方的理論,中國傳統藝術理論并沒有得到高度重視。中國古代的文論、詩論、畫論、書論、琴論都很發達,形成了很有系統的品藻觀,這都是古人對中國傳統藝術的經驗總結。就此而言,臺灣學者蔣勛撰寫的《藝術概論》較有特色,他在解讀藝術的規律時更重視的民族性的特定審美思維,而不是以一種發諸四海皆準的態度來分析問題。[注:參見蔣勛著《藝術概論》,三聯書店,2000年版。]
對于《藝術概論》的編寫,我們首先要堅持以民族藝術的特定個性為核心的原則,將中國藝術的個性放在整個社會發展史中加以考察,消除西方學科制度與我國固有的民族藝術之間的隔閡,建立起更科學、更完整的藝術理論的框架體系。
其次,《藝術學概論》作為一門課程,一方面體現了本體抽象思辨的理論特征,另一方面它又離不開相關學科知識的支撐,除了藝術史、文藝美學等傳統學科知識以外,一些交叉學科如藝術社會學、藝術人類學、藝術經濟學、藝術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也與其交織在一起。也就是說,僅僅依靠傳統的藝術史和藝術理論的成果,以及依賴原有的研究方法和思維模式,已經不能適應藝術發展的要求。只有不斷地擴大我們的研究視野,不斷地從現代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的成果中吸取新的養分,才會有助于藝術理論研究的進一步發展。由此可見,新形勢下《藝術學概論》的編寫,其重要特點就是在藝術學學科的整體構建中,將諸門類學科的研究成果進行整理、歸納與演繹,最終實現其本體的價值與意義。
最后,以科學的方法論為指導。理論不是一成不變的僵化理論,應該與時俱進、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事實上,古今中外的藝術史上很多藝術理論都曾對藝術的發展作出過貢獻。它們有的把著眼點放在藝術創作的主體,從唯心主義的角度了解藝術;有的把著眼點落在藝術作品的本體,從形式主義的角度解釋藝術;還有的把理解藝術的著眼點放在藝術生成的社會環境,從唯物主義的角度闡釋藝術……它們固然都曾有各自存在的理由和價值,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有的藝術理論在面對各種復雜的藝術現象或藝術作品時,便不免顯得蒼白無力。所以,我們在進行藝術學理論研究時就要以開放、發展的態度看問題。在面對藝術的社會性,藝術與真、善、美的關系及藝術的功能性的問題時,我們要適當地結合現當代新出現的一些藝術現象辯證地看待。(責任編輯:陳娟娟)
【關鍵詞】崗位需求 中職 醫學檢驗技術人才 調查 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9B-0125-02
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最終的目的是使每個學生畢業后能順利進入崗位就業,而課程改革是影響職業教育的關鍵。北海市衛生學校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是國家示范校重點建設專業,為了做好醫學檢驗技術示范專業建設,完善人才培養目標的制訂及進行課程改革,我們于2013年7月至10月對廣西北部灣沿海地區醫學檢驗行業開展了包括各級醫院檢驗人員崗位需求和課程設置情況的調查,于2014年1月完成報告初稿,并邀請課程專家進行現場指導,經過近半年時間的沉淀完善,使得本調研的結果更具科學性、更具現實指導意義。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一)調查對象。向廣西北部灣沿海地區各級醫院發放問卷,由各醫院檢驗科內任意5名以上檢驗技術骨干填寫,不足5人者,要求全部檢驗人員填寫。
(二)方法。通過文獻檢索,我們自行設計了各級醫院對醫學檢驗人才綜合素質需求情況調查表和中職醫學檢驗人才培養課程設置情況調查表,向廣西北部灣沿海地區共64家各級醫院發放問卷,欽州市28家,北海市29家,防城港市7家。其中市級醫院(三級)8家,市縣(區)級醫院(二級)21家,鄉鎮及社區醫院(一級)27家,民營醫院8家。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通過現場回收、郵寄等形式回收調查表。共發放醫學檢驗人才綜合素質需求情況問卷表200份,回收有效問卷169份,回收有效率84.5%;發放崗位對北海市衛生學校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課程設置需求情況問卷200份,回收有效問卷170份,回收有效率85.0%。
(三)統計學方法。用Excel軟件錄用統計處理數據,采用百分率進行統計性描述。
二、結果分析
(一)各級醫院對醫學檢驗人才綜合素質需求情況。見表1。
表1 各級醫院對醫學檢驗人才綜合素質需求情況(n,%)
綜合素質 重要 一般 不重要
份數(份) 百分率(%) 份數(份) 百分率(%) 份數(份) 百分率(%)
思想素質 169 100 0 0 0 0
職業道德與素養 169 100 0 0 0 0
敬業與工作態度 169 100 0 0 0 0
人文素質 151 94.1 18 5.9 0 0
身體素質 169 100 0 0 0 0
法律素質 169 100 0 0 0 0
心理素質 142 84.0 27 16.0 0 0
基本臨床醫學知識 162 95.9 7 4.1 0 0
檢驗專業知識與職業技能 169 100 0 0 0 0
計算機應用能力 155 91.7 14 8.3 0 0
英語應用能力 99 58.6 63 37.3 7 4.1
新技術應用能力 159 94.1 10 5.9 0 0
自主學習能力 169 100 0 0 0 0
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169 100 0 0 0 0
創新能力 163 96.4 6 3.6 0 0
表達能力 164 97.0 5 3.0 0 0
社會交往與適應能力 169 100 0 0 0 0
人際溝通能力 169 100 0 0 0 0
團結協作能力 169 100 0 0 0 0
從表1中“重要”一欄可以看出,在人才素質方面,各級醫院選擇的比例,思想素質、職業道德與素養、敬業與工作態度、身體素質、法律素質均為100%,人文素質為94.5%,心理素質為84.0%,心理素質這一項的比例較低,可能是各級醫院日常工作中不太注意這方面的考量。在知識方面,各級醫院選擇的比例,檢驗專業知識與職業技能為100%,基本臨床醫學知識為95.9%,表明我們培養的學生需要具有豐富的檢驗專業知識與過硬職業技能,掌握基本臨床醫學知識。在能力方面,各級醫院選擇的比例,自主學習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社會交往與適應能力、人際溝通能力、團結協作能力均為100%,表達能力97.0%,創新能力96.4%,新技術應用能力94.1%,計算機應用能力91.7%,英語應用能力58.6%。調查中91.7%的人認為計算機應用能力重要,這意味醫學檢驗行業與自動化、軟件化操作是十分密切的,所以必須加強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58.6%的人認為英語應用能力重要,這是調查中比例最低的一項,但是這不表示英語在醫學檢驗行業里不重要,許多大型、先進儀器均是進口的,雖然有中文翻譯的說明書,但是儀器操作界面及部分項目等還是英文符號。我們認為此項比例低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評職稱需考職稱英語,大家都比較排斥,但是又不得不面對,所以不選;二是英語在實際日常生活中應用很少。檢驗行業的發展是日新月異的,新操作系統、新項目的研發、儀器更新等要求我們培養的醫學檢驗技術人才需具備較強的綜合素質才能適應行業崗位的需求。
(二)崗位對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課程設置需求情況。我們選取目前北海市衛生學校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所開設課程中的21門進行問卷,結果見表2。
表2 崗位對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課程設置需求情況(n,%)
課程名稱 重要 一般 不需要
份數(份) 百分率(%) 份數(份) 百分率(%) 份數(份) 百分率(%)
解剖生理學基礎 132 77.6 37 21.8 1 0.6
生物學基礎 142 83.5 26 15.4 2 1.1
無機化學 119 70.0 45 26.5 6 3.5
物理應用基礎 107 62.9 50 29.4 13 7.7
信息技術基礎(計算機應用) 119 70.0 51 30.0 0 0
英語 100 58.8 64 37.7 6 3.5
有機化學 124 72.9 41 24.1 5 3.0
分析化學 128 75.3 42 24.7 0 0
病理學基礎 140 82.4 30 17.6 0 0
生物化學 161 94.7 8 4.7 1 0.6
臨床檢驗 169 99.4 1 0.6 0 0
生物化學檢驗技術 170 100 0 0 0 0
微生物檢驗技術 162 95.3 6 3.5 2 1.2
病理檢驗技術 141 82.9 28 16.5 1 0.6
疾病概要 147 86.5 23 13.5 0 0
寄生蟲檢驗技術 168 98.8 2 1.2 0 0
免疫檢驗技術 169 99.4 1 0.6 0 0
衛生理化檢驗技術 134 78.8 26 15.3 10 5.9
分子生物學常用實驗方法 133 78.2 37 21.8 0 0
檢驗士職稱考試應試指南 145 85.3 22 12.9 3 1.8
醫護禮儀 134 78.8 29 19.4 3 1.8
從表2可以看出,除了物理應用基礎(62.9%)、英語(58.8%)兩門課程不超過70%外,其余課程均高于或等于70%。結果表明,北海市衛生學校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多數課程設置與崗位需求基本適應。北海市衛生學校曾進行過課程設置的改革,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部分的課程設置學科體系明顯還需進一步改進。
在長期教學過程中我們了解到,如臨床檢驗、生化檢驗、免疫學檢驗、微生物檢驗等專業核心課程教學中所需的各種溶液濃度,以及這些濃度的相關的實驗技能包括的各種玻璃容器、量具(移液管、滴定管、量筒、容量瓶等)的使用,以及天平、分光光度計等都是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生物化學、物理等課程內容授課的重點,學生能熟練這些濃度的計算、熟練配制相關的溶液、熟練使用相關的容器與量器是專業課對該基礎課的要求。教學中應把這些內容作為重點內容,讓學生理解這些儀器的工作原理,熟練掌握這些儀器的操作方法,應用這些技能去學習、訓練專業課的實踐技能,而不是在專業課學習時重新復習和訓練這些知識和技能。
另外,在調研中我們也收到各醫院部分醫學檢驗專業在職人員的建議,例如增設檢驗儀器使用與保養、醫療事故的防范、醫患關系的處理、基礎統計學、醫療衛生法規等方面內容的課程。
三、討論
通過對醫學檢驗人才綜合素質需求情況調查分析,我們認為中職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應培養適應于當前社會主義醫療條件下需要的全面發展的、具有一定臨床醫學知識、掌握較豐富檢驗專業知識和具備熟練職業操作技能、能從事各醫療機構檢驗工作的實用型專門技術人才。具體目標培養要求:一是素質方面,培養具有較高思想素質、職業道德與素養、敬業與工作態度、身體素質、法律素質、人文素質、心理素質的醫學檢驗技術人才;二是知識方面,培養具有豐富檢驗專業知識與熟練職業操作技能、掌握基本臨床醫學知識的醫學檢驗技術人才;三是能力方面,培養具有較強自主學習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社會交往與適應能力、人際溝通能力、團結協作能力、表達能力、創新能力、新技術應用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英語應用能力的醫學檢驗技術人才。
上述的調研有利于以崗位需求為導向進行課程改革。我們應依據工作崗位對各課程知識的需求,調整課程設置與教學內容,適當減少文化基礎課比重,增大專業課、實訓課比重。根據調查反饋的意見及建議,我們認為應當調整某些課程課時,適當增加崗位急需知識結構的課程,如檢驗儀器使用與保養、醫療衛生法規等方面課程;應該圍繞著檢驗工作的任務和過程,參照臨床醫學檢驗技術(士)資格考試標準,改革現有的課程體系。最終使校內教學與崗位需求緊密結合,確保學生能夠學到有用的知識、練就需要的技能,有能力通過資格考試,為培養實用型醫學檢驗技術人才奠定基礎。
總之,人才培養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通過對行業崗位需求的調查進一步確定人才培養目標,進行課程改革,這僅是人才培養的一部分。要培養出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的人才,我們還必須不斷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大力開展各項文體活動、社團活動等,多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適應現代崗位需求的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的實用型醫學檢驗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符秀華.從護理崗位需求調查看中職護理專業課程體系改革[J].職業教育研究,2009(1)
[2]全立群,吳文林.新形勢下大連中職學校(檢驗)技能與就業形勢分析與對策[J].學理論,2011(2)
[3]曾順良.對中職衛校醫學檢驗專業臨床檢驗學教學內容與部分相關課程內容的關聯性分析[J].衛生職業教育,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