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0 10:40:16
序論:在您撰寫班級管理中的心理學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心理學;中職班級管理;運用和提升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心理學的研究工作也深入到了社會各個行業、不同人群中,心理學的知識日益豐富,它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所起到的作用也越來越大。中職班級的管理工作一是要引導中職學生學習職業技能,二是要對學生的思想情感等進行良好的教育,所以說心理學在中職班級管理中是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是班級管理教師必須實際應用和總結的教學管理內容。
一、心理學在中職班級管理中的實際運用
1.對學生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引導
中職學生在很多人的觀念里,大多是品行不好、學習成績不行、不聽話的孩子。事實上,一些中職學生確實在學業上處于弱勢,很多行為不合常規,厭倦學習,不遵守紀律,胡亂花錢,喜歡通宵上網,打架斗毆、熱衷早戀等現象也較為普遍,其心理也往往處于弱勢,呈現出不同程度的自卑、自我封閉、孤獨、抑郁、人際交往障礙、焦慮、自大與虛榮、妒忌等亞健康狀態。所以在對他們的學校教育工作,或是家庭教育工作中,往往采取責備、批評的方式,過多的責怪學生的缺點,而忽視了學生一些優點和進步的思想。中職學生正處在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我們的中職院校教育工作者在班級管理中,尤其要注重運用心理學對學生的價值觀念進行培養,讓學生感受到現實的幸福,樂觀積極的構建自己的未來,保持對職業技能學習的熱情和興趣,保持對生活的熱愛和感恩,使中職學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觀和價值觀?,F在中職院校都開設了心理教學輔導班,通過心理導師的講解和幫助,為中職學生們世界觀與價值觀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2.對學生心理情緒的安撫
中職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是學生身心發展最迅速、最旺盛、最關鍵的時期,所以這一時期的學生更加容易在心理情緒上產生不安,很想找人傾訴,卻又不知道該找誰傾訴,久憋成病。中職班級的管理工作,如何運用心理學來了解學生不同時期的情緒狀況,如何幫助學生走出情緒上的低谷,是眾多中職院校教育工作者有待提升和進步的地方。面對學生心理情緒上的問題,班級管理者要擅于發覺個別學生的問題,了解并為學生制定積極地解決方案,通過心理學的專業知識和運用手段治療學生的心理情緒問題。在現在的中職班級管理中,管理教師常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學生的早戀問題,早戀常常使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上處于被動,學生容易情感用事,這就急需我們的班級管理者借鑒合適的心理學道理,對學生進行心理勸導,化被動為主動,使學生可以把控自己的心理情緒。
二、如何提高心理學在中職班級管理中的作用
根據目前中職院校班級管理工作的實際情況,要做好心理學在中職班級管理上的運用工作,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開展:加強教師心理素質培訓,增加班級管理心理輔導,提供積極的社會支持。中職院校要堅持重視對心理學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加強教師心理素質培訓,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善用積極心理學知識對待學生的學習和管理工作。對學生進行積極情緒的引導,保護學生脆弱的自尊新,激發學生學習和參與班級活動的積極行為,喚醒學生內心對美好未來的向往,使學生從一些小事中感到滿足,分享人際交往中的喜悅,逐步改善學生的心理狀態。在這方面,教師是如何管理班級的就顯得尤其重要,因為教師管理班級的指導思想與他們對待學生的言行,都深刻地影響著每一位學生。對教師進行強化心理教育理論培訓,一是要先培訓一批具備高心理學水平的教師,起到帶頭作用;二是由專業心理教師培訓各班級管理者,增強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提高他們心理健康教的育水平;三是對全體教職員工開展心理知識講座,轉變教育觀念,掌握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四是要求班級管理者要在日常班級管理中,多運用積極心理學,做好心理輔導記錄,相互交流和思考。積極地社會支持,營造適宜的學習環境,培育良好的校園文化,開展多種形式的團體輔導,培育學生積極的人格,激勵學生設立各階段的人生目標,有意義地生活和學習。
三、總結
就當下中職院校教育教學工作來看,心理學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的應用已經初見成效,但是普及和應用的范圍仍然只是局限在小范圍內,如何提高心理學在中職班級管理中的應用,擴大心理學對班級管理的影響,引導學生積極健康的成長,是現在中職班級管理工作需要繼續學習和進步的方面。重視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強教師的心理教育理論培訓,大力開展班級管理心理教育活動,從學生心理上解決班級管理上的一些問題,促進我國中職院校班級管理工作在心理學應用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方芳,淺析中職生心理健康現狀及應對措施[J];決策管理,2007.
[2]李文香,潤物細無聲―淺談心理學在班級管理中的應用[J];成才之路,2007.
[3]歐江毅,談談如何運用積極心理學提高班級管理效率[J];現代教育,2012.
筆者根據自己對教育心理學的原理的理解,把反饋原則、優化原則、互補原則、效能原則靈活地運用在班級管理中,闡述了管理班級的一些觀點和做法。
關鍵詞
心理學原則 班級管理 應用
班級管理是班主任教師的基本職責,也是培養、組織、建設良好班集體、促進和保證班集體成員的個性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如何加強班級管理,引導學生健康成長,一直是班主任研究的重要課題。幾年來筆者嘗試將心理學原理應用到班級管理中來,效果不錯。
一、建立暢通的溝通渠道——反饋原則的應用
班級的生活,不同于一般群體的生活。它具有十分的內容和多彩的形式。怎樣才能使集體中的目標、規范、組織和人際關系協調發展呢?班主任要及時掌握學生各自的動態,獲得有關反饋信息。如班級制訂的目標的積極性如何?哪些人有信心或哪些人有不同意見?目標是否發揮了激勵作用?是否符合實際?這些動態都需要班主任及時把握。然后根據這些動態,再不斷進行調節:或統一認識,進行說明;或排除各種心理障礙,或修改目標……同時,班主任的肯定或否定、批評或表揚又為被管理者提供了反饋信息。同學們將依據這些反饋信息來調節自己的心理和行為。
如何在班級管理中建立起暢通的溝通網絡?一方面,班主任可通過班會、班委會、各種活動等將自己對班級的管理思想、班級的發展設想等傳遞給學生,讓學生了解其想法,也可以通過個別談心的方式,針對個別學生的不同特點提出不同的要求;另一方面,班主任可通過各種正式渠道收集信息:如有計劃地召開班委會、任課教師討論會等,還可通過非正式渠道獲得信息:如與學生交往、同他們談心,隨時隨地,處處留心,從學生的言談中獲得信息,又如建立起信息網絡,在班級中設置一些能為班主任提供信息的“信息員”;第三是及時地分析和處理信息。班主任應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分析、判斷和整理,對發現的各種問題及時進行處理,將各種不良因素解決在萌芽狀態,而對大部分學生的愿望和需求則給予盡可能地滿足。這樣,班主任將會得到同學們的支持和尊敬。
二、發展特長,以點帶面——優化原則的應用
班級中任何一個成員都有自己的個性,個性心理發展的整體化,就是個性自由、全面和諧地發展。集體心理本身也是一個系統和整體,它們相互影響和促進。集體心理發展為個性發展創造了重要的社會心理環境。但不能限制個性的發展,個性的發展也不能離開集體的軌道。二者只有協調、統一起來,才能達到整體優化。
優化原則在班級管理中的應用是:發展特長、以點帶面。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修改和特長,首先,班主任應對班級的學生有整體的認識,根據大多數學生的特長趨勢,有計劃地組織和鼓勵學生積極開展課外活動,如拔河比賽、籃球比賽、文藝晚會等,使每一個學生在他所感興趣的活動中將自己的天賦和才能充分地發揮出來。另外,選擇2~3個對班級的整體優化和提高胡作用的“點”進行重點發展,形成班級特色,來帶動全班整體優化發展,從而達到整體優化的目的。而對差生也要把重點放在“帶”上,不能“踩”。那種因學生學習差或紀律差就給戴上“差生”帽子的做法,那種因學習差而把某些學生在班內的幾項“第一”都全部抹煞的做法,是不利于學生個性發展和班級整體優化的。班主任對這些學生要重點地帶,要不斷地鼓勵,讓他們融到集體中來,因為班級管理的目標是整體優化。
三、正確引導,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互補原則的運用
班集體的成員,既是管理的客體,也是管理的主體。因此,要加強班級管理,必須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他們的責任感、義務感,把班主任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結合起來,把老師的權威作用與學生的積極性結合起來,使其產生互補效應。
互補原則在班級管理中的應用:班主任的權威是通過學生的參與來實現的,管理班級,重點是激發學生自主管理和參與管理的積極性。要做到這點,一是使學生理解班集體的目標和班主任提出的管理要求,使之轉化為學生的內部需要,如學生行為規范的貫徹,這是班級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應使學生懂得行為規范每一條都符合他們的切身利益,與他們的健康成長密切相關,譬如,不吸煙、不喝酒、不賭博、不看壞書刊等規定,絕不是對他們個人生活的干預和個性的限制,而是保護他們身心健康,養成良好文明生活的需要。二是創造條件讓學生參與管理活動。如讓學生參與討論班級的管理條例,參與選拔班干部并對班級的各種情況進行檢查。評比和監督。三是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失敗。班級管理中難免出現失敗,比如學生們自己策劃的一項活動開展失敗了,這時班主任就要鼓勵他們,幫他們分析原因和總結經驗,或者帶領他們開展一些能找回自信心的活動,使他們繼續保持熱情和積極性。
四、合理地使用各種強化手段——效能原則的應用
在班級管理中,不論是集體的建設,還是良好品德的培養與不良品德的矯正,以及管理職能的發揮,人際關系的調節和行為規范的執行,都離不開各種強化手段的運用。強化又分為正強化和負強化。正強化如肯定、鼓勵、表揚、獎勵等,可以使某種心理或行為得到加強和鞏固;負強化如否定、制止、批評或懲罰,可以使某種心理或行為得到削弱或消退。在班級管理教育中,正確地運用各種強化手段,使其充分發揮積極的心理效能,是十分重要的。
關鍵詞:中職院校;班級管理;心理學效應
心理學效應主要是社會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心理規律和心理現象,在某種事物行為或者是某種人物的作用下,從而引起了一些事物之間或者是人物之間相互變化的連鎖反應或者是因果反應。中職學生和普通的中職院校學生是有所差別的,學生自我約束能力和綜合知識能力都有所欠缺,對中職班級進行管理是有一定難度的,將心理學效應有效應用到班級管理中,能讓教師更好地去處理師生關系,能讓中職學生正確樹立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而教師也應該的對心理學效應有一定的了解和認識,從而在班級管理中能夠順利應用,這中職班級的整體教學環境更加和諧。
1運用“首因效應”和“暈輪效應”
先說首因效應,這主要是說在兩個之前并不認識的人在第一次相見時所產生的第一印象,這對人的認知程度是有較大影響作用的。而暈輪效應則是對一個人形成某種特定的好印象或者是壞印象之后,再依據這一印象去推斷更多方面的特性。在現實中,首因效應還有暈輪效應都是可以運用的,但不能完全相信,也不能以點帶面,首因效應是很容易讓人們將后面的信息給忽略掉或者是不去逐一,從而將后面有價值性的信息給大打折扣;而暈輪效應要是沒有恰當使用,人們很容易被對方的第一壞印象給影響,認為對方所有特性都是壞的而沒有好的,這種也可以稱“負暈輪效應。在中職學生剛入學之后面臨的第一堂課就會是軍訓,這也是最能將學生吃苦耐勞精神體現出來的必修課程。教師在管理班級的時候,首先就要先關注軍訓中總是缺勤的學生,而這種頻繁出勤的學生有一種是身體狀況的原因,不能進行訓練,輔導員要關注這種學生的身體狀況。一般來說,體質情況不太好的學生都性格較為內向,且內心是很渴望得到他人關注的,在人際交往的時候也很容易被動。還有一種學生是存在僥幸心理,為了躲避軍訓而編造各種借口或者是裝病,輔導員在對待這種學生的時候是不能將其謊言直接拆穿的,反過來則要樹立其正直誠實的榜樣,這樣能從誘導和間接教化的方法中讓學生錯誤的思想得以糾正。這類學生通常都是比較多動,有活躍的思維且有較強交際能力的,輔導員教師應該幫助其將惰性給摒棄掉,從而讓其成為提升班級活躍指數的核關鍵人選。
2運用“羅森塔爾效應”
這種效應反映出了期望的作用,是和“皮格馬利翁效應”一樣的,所以也叫做期望效應和愛的效應。通過對羅森塔爾效應的實驗,從班級中隨機抽選出一些學生對其進行大大器晚成者的觀察,從觀察結果中得出,教師要特別關懷和照顧這些大器晚成的學生,他們的成績會有所改善,對自己的自信心也有所提升。運用期望效應機制主要是利用“默認期望”去將個體的潛能和個體的成功給激發出來的,對于剛入學的中職學生來說,他們對精選班級干部是有著較濃厚的激情和熱情的,但是在時間逐漸增長的過程中,學生對這種競選演講已經不再有較多激情,更多的都是將班級成績好的學生給推到全體學生或者是老師面前,拿個人學習成績去衡量竟選者,但這也是比較片面的。不管通過什么樣的形式去推選和任命新的班級干部,對于剛進入中職院校的學生而言,都會有一種忐忑不安、如履薄冰的心態,并會履行自己的職責,完全執行輔導員的命令,這主要是他們對自己沒有足夠的自信心的。而在這個時候他們最需要的就是老師的期望和鼓勵,就像羅森塔爾實驗一樣,將班級干部看成大器晚成者,在當前沒有的表現出來的所有潛能會在一定的作用下得以爆發。其實,輔導員對學生的肯定和鼓勵是能真正激發學生感恩之心的,這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尤其是教師一些積極的鼓勵語言,這對學生干部來說帶來的肯定作用是很大的,輔導員教師就好比他們的協助人員,讓其有一定的心理慰藉,這樣在進行班級管理的時候也更能發揮出實際作用。
3師生之間建立融洽和諧的關系
人際交往中有一個規律:如果交往雙方有較多類似的地方,相互之間就較容易吸引,能促進雙方關系的發展。俗語中“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指的就是“相似定律”現象。在人際交往中,如果雙方關系良好,一方就更容易接受另一方的觀點、立場,甚至對對方提出難為情的要求,也不太容易拒絕。由于在很多中職院校中都會出現“一輔多班”的情況。而每個班級的情況不一致,當輔導員需要根據不同的班級安排工作、處理問題時,盡量避免使用“你們班……”、“你們班比不上其他班……”等句式來進行溝通。此時,師生所思所想都是以共同利益作為出發點,所談所議都是共同相關之事,雙方具備良好關系的基礎,才能真正敞開心扉,真正將心比心地溝通。
4運用強化理論
強化理論也稱行為修正理論,美國行為主義學派的心理學家斯金納認為:人們可以通過利用正強化或負強化的辦法來影響行為的后果,從而修正其行為。所謂正強化指的是對一種行為的肯定給予報酬,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這種行為在今后重復發生的可能性,這正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獎勵”、“表揚”手段。而與正強化相對應的則是負強化,負強化就是通過強化物的減少,使目標行為概率增加的過程。使所有學生都明確獲得利益的最直接方法就是按照原定的規則或既定的要求來執行時,能夠一舉兩得,達到雙方的共同目的。
5結語
中職學生有著獨特的自身特點,所以中職教師在進行班級管理的時候,要從個體學生的特性出發,制定合理的管理計劃,并將心理學效應有效應用到班級管理中,這對于教師來說能起到很好的管理效果,而對于學生來說也更樂于去接受,這樣的班級環境是更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的,而心理學效應也確實起到了關鍵作用。
作者:楊國平 陳玉 單位:河南省經濟管理學校
參考文獻:
[1]陳大軍.心理學在中職班主任管理中的運用[J].考試與評價,2014(09):27~28.
[2]伍海星.探析教育心理學在中職班主任工作中的應用[J].新課程學習(中),2014(02):111~112.
關鍵詞:班級管理;心理特點;心理學策略
一、何為班級管理
班級是學校開展管理及教學工作的最小單位,而所謂班級管理是教師根據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帶領全班學生,對班級中的各種資源進行計劃、組織、協調、控制,以實現教育目標的組織活動過程。現代班級管理強調以學生為核心,尊重學生的人格和主體性,充分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這就要求班級的管理者了解學生的心理行為特點,并借助相應的心理策略進行班級管理。而采取相應的心理學策略的前提是了解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
二、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
學生的初中階段大約從11、12歲開始到14、15歲結束,這一階段正處于人生長發育的青春期。所謂青春期是由兒童少年發育到成年的過渡時期,其最大的特點就是人的身體和心理以加速度發展和變化。青春期是人精力奔放、智慧煥發時期,有人以“狂飆期”、“危機期”、“心理斷乳”期來形容青春期的劇烈變化。處于這一過渡階段的初中學生的心理現象也是交織矛盾的,主要具有以下幾個心理特點。
(一)自我意識高度膨脹。
初中學生希望能盡快進入成人世界,希望盡快擺脫童年時的一切,尋找到一種全新的行為準則,扮演一個全新的社會角色,獲得一種全新的社會評價,重新體會人生的意義。因此這一時期又被稱為心理斷乳期。因此,初中學生容易產生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傾向,其表現為任性、思考問題總是從自己出發,而在某些事情上又由于父母的溺愛具有某些依賴心理,缺乏獨立意識。
(二)叛逆心理。
由于自我意識的高度膨脹,學生就會有叛逆的心理傾向。而這一時期的學生最主要的心理特征也是叛逆心理。叛逆心理是指人為了維護自尊,而對對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態度和言行的一種心理狀態初中生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成人的監護。他們反對成人把自己當“小孩”,而以成人自居。為了表現自己的“非凡”,就對任何事物都傾向于批判的態度。正是由于他們感到或擔心外界忽視了自己的獨立存在,才產生了叛逆心理,從而用各種手段、方法來確立“自我”與外界的平等地位。同時,初中學生又敏感自卑,容易產生嫉妒心理。
(三)智力水平迅猛提高而自控能力較差。
思維活躍,對事物的反應能力提高,分析能力、記憶能力增強。對自然現象、社會現象的理解能力不斷提高,但尚不成熟,缺乏社會經驗,易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初中生分析鑒別事物的能力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較低,缺乏計劃和布局的頭腦。在這個心理矛盾錯綜復雜,心理發展明顯失衡的前提下,自然會有一批學生忘卻了自己的身份,不會選擇正確的方式而我行我素。
(四)人際交往欲望強烈。
由于自我意識的增強,初中生對于朋友的需要開始膨脹,而和家長開始疏遠。同時由于性意識的發展,初中生開始關注自己身體的變化,對異性神秘并好奇,表現出更多的關注,樂于接近異性,甚至對某一個異性若有所思、若有所失,這種關切若得不到控制將引發早戀,造成對學習沒有興趣(厭學)、上課走神,精神恍惚。
三、初中班級管理中的心理學策略
對于初中班級管理,一定要抓住初中生的心理特點,這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公平原則。
初中學生具有較強的自尊心,所以有爭強好勝的心理,而同學們又都各有所長,所以,初中生有時又會有自卑、嫉妒的心理。因此,教師首先要把握公平原則。初中生出去情緒不穩定階段,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如果學生感到教師在班級管理上沒有公平原則,就會產生逆反等心理失衡心理。教師把握了公平原則,就會讓所有的同學感到自己受到平等的對待與重視。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樂于接受班主任的對班主任的管理活動,并主動的參與到班級活動之中。反之,如果學生感到教師偏袒他者,而班級的管理針對自身,那么他就會產生逆反心理,從而產生逆反行為。
(二)表揚原則。
由于學生的自尊心比較強,因此在教學管理活動中,要以鼓勵為主。鼓勵學生的前提是理解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教師要在管理活動中,從細微之處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并鼓勵學生繼續努力。人總有自我實現的需要,因此,教師還要多組織能發揮學生特長的活動,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初中學生的思維分析能力已經提高到一定層次,因此,對他者的鼓勵,也是激勵另一些人的過程。
(三)發揮榜樣作用。
列寧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處于心理成長過渡期的初中學生,由于自我意識的發展,具有一定上進心,甚至爭搶好勝。同時,處于這一時期的初中生又善于模仿。因此,在班級管理中樹立榜樣,能激勵學生在行動上效而仿之。這一原則首先要求教師要以身作則,要有真誠,坦誠的做人品質。其次,樹立的榜樣要貼切學生的現實。初中的學生幾乎都有喜歡的明星,班主任要因勢利導,發掘這些明星的優點,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最后,在學生中樹立榜樣要體現公平性原則。每個學生幾乎都能發掘出優點,因此,樹立的榜樣可以落實到個人,而是落實到其中的某個優點。這種樹立榜樣的方式不但起到了激勵作用,還起到表揚鼓勵的作用。
(四)以情感人,和學生保持良好的溝通。
初中學生由于自我意識的增強,因此希望得到他者的理解、尊重和認同。教師在尊重學生的前提下,還要去了解學生,知道他們心里的需要是什么,他們要表達什么。在日常的班級教學管理中班主任要對學生的行為多一些理解和尊重。初中生對人際交往的欲望比較強烈,同時和家人的關系卻比較冷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長和學生之間沒有進行良好的溝通。因此,班主任要真誠地、平等地與學生進行溝通,并在溝通中理解并關心學生,力求教師和學生之間能夠相互理解信任。同時,對于學生的合理需要要盡量支持滿足。由于初中學生對自身的行為控制能力較差,在遇到學生的不良行為及傾向時,教師要及時通過溝通經行疏導,而不是以管制為主。班主任教師如果以一個管理者的身份出現在學生面前,學生會產生逆反的心理,而以良師益友的立場出現,學生在心理上對教師的管理活動支持和認同。
參考文獻
[1]張艷紅.班級管理中的心理導向[J].安徽教育,1999(2).
[2]閉錦華.心理學原則在班級管理中的運用淺探[J].南京師范大學學報,2001(1).
【關鍵詞】班級管理;設計;內容;發現
教師作為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一定要研究管理學、教育學、心理學、邏輯學等等,運用教學原理、心理學原則,運用管理的科學方法,做好班級的各項工作。
一、班級管理新設計
班級是學校教育工作的基層組織,學校教學工作以班級授課為基本組織形式。同時,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以班為基本單位進行的。所謂班級管理,就是指為實現教育目標,保證整個班集體教育教學活動的協調統一所進行的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動的總稱。
心理學的研究范式與研究思路,為班級管理提供了方法論指導,使班級管理一方面有了基本的理論基礎和研究范式,另一方面也構成了心理學研究的實際應用的一個重要領域。班主任作為班級管理的主要組織者、管理者和領導者,在班級管理中,如果能根據學生的心理形成及變化規律有效地運用相關的心理學原則,就會大大提高班級管理的效果。
二、教師管理新內容
1.架情感溝通的橋梁。所謂情感教學,就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在充分考慮認知因素的同時,注意改進教學方法,發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發展學生積極的情感,幫助學生克服消極的情感,從而使學生以積極的態度推進學習效果。著名教育家贊科夫說:“我們要努力使學習充滿無拘無束的氣氛,使兒童和教師在課堂上能夠‘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這樣良好的教學氣氛,那么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不可能發揮作用?!睜I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給學生提供自由的“呼吸空間”,就是要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興趣,給學生提供學習的良好環境,使學生對學習、對教師充滿感情,變得想學、愛學、會學,從而以“課堂”推動“課下”,以“興趣”帶動“效果”,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
2.教師和學生的雙項活動。互動,是教師和學生雙向溝通的一種教學方法,這與傳統的教學模式,即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不同。它要求學生積極參與、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但這并不是否定教師在教學中的地位,教師仍是整個教學過程的規劃者、控制者。“教學”本來就是教和學同等重要的,教是目的,我們要達到一個什么目的,在達到這一目的的過程中怎樣解決出現的問題,這就需要規劃者、控制者適時調整整體目標,使其向著正確的方向進行;而學是結果,任何一個結果都要有一個主體來承載,學生即是教學過程的終極目標,所以學生永遠應該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教師和學生在明確了各自的位置后,形成良好的互動才會極大推動教學活動的開展,收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三、心理學原則新發現
1.心理平衡原則。所謂心理平衡,是指在管理過程中所在集體的每個成員都感到自己與他人受到同樣的尊重與信任,因而在認識、情感方面所形成的一種舒暢和歡快的心理狀態。
心理是客觀現實在人腦中的反映,由于客觀事物是運動、變化、發展的,充滿著矛盾,在班級里學生的心理狀態和行為表現會出現千姿百態,班級中的每一位學生所確立的目標受挫,需要得不到滿足,就會導致心理失去平衡,所以班集體中學生的心理平衡只是相對的、暫時的,總是從心理不平衡,到心理平衡,再到心理不平衡的。每個學生心理不平衡時,就需要加強思想政治工作,以促使心理盡快得到平衡。班主任要想使班級成員人與人之間關系和諧,情感融洽,就要做到無論是什么心理狀態的學生,在班主任心理的天平上都應當是平等的,即能悅納班級中各種情況不同的學生,決不能厚此薄彼,有輕有重、有親有疏,而應一視同仁。只有這樣,才能使全班每個學生在自己原有基礎上都會不斷的提高和進步,特別讓那些有缺點和后進的學生能抬起頭來走路,去積極主動爭取進步。
2.激勵性原則。激勵性原則,就是運用學生的心理需求,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的一條現代教育管理原則。
①要摸準并盡可能適應學生的需要心理,把思想工作做到學生的心坎上。為了教學成功,要了解學生在各個不同時期的需要心理。我們在與學生的日常接觸中,要經常與他們探討中學生的時代責任感,幫助他們樹立起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引導他們建立起為國家為社會發展而求學的崇高動機。
(一)厭學
有許多學生是因為中考失利而來上職高的,所以在初中階段,他們的學習成績就不太好,也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習也不夠刻苦。從不會學到不想學,不想學更加學不會,這樣下來,想取得好的成績是比較困難的,于是許多人發展到厭學、逃學。
(二)學生性格上的差異
普遍擁有自卑心理是這些職中生的主要特點,沒有如愿考上重點高中,學生認為自己很無能,自卑心理隨之產生,精神上也常處于壓抑之中,憂郁、冷漠更是左右著他們的情緒,對正常學習和生活產生不利影響。前途渺茫,學業難成,使得這些學生對未來已不抱任何希冀,在憂郁、自卑的影響下,逐漸厭學、逃學。也有一些家長對于子女缺乏正確的教育手段,以金錢刺激,或者棍棒打罵為主,或者對子女的學習不聞不問,任其自生自滅。這種種因素交集,使學生的心理逐漸失衡、扭曲,承受能力變差。
(三)網絡對學生的負面影響
中職生有許多人沉迷網絡,其學習成績自然無法提高,而且其個人道德素質也很差,這自然會經常受到教師的批評,也從來沒有過成功感。不過在網絡游戲中,他們則往往是成功者,能夠得到現實中無法得到的滿足。這使得他們更愿意沉溺于網絡中,不愿自拔,也無法自拔。
(四)普遍存在逆反心理
在初中時期,這些中職生學習成績普遍都不好,加上青春期情緒波動大,沒有太強的辨別是非的能力,這也容易導致逆反心理的產生。具體表現在對待教師的態度上,當班主任或者其他課的教師對其進行管教時,他們往往表現出無所謂、屢教不改等,甚至還有直接的言語沖突和對抗,抵觸情緒很明顯。
二、在班級管理中正確運用心理學
(一)對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進行正確的引導
在世人眼中,中職學生學習成績差,品行也不佳,事實的確如此。許多中職生常常存在一些不為教師家長所接受的惡習,如不好好學習、對學校紀律不遵守,胡亂花錢,沉溺于網絡,嚴重的還會打架斗毆,有的還會早戀。中職學生的心理也不夠健康,總是為一些負面情緒所籠罩,如自卑、自負、自閉、抑郁、焦慮、嫉妒、虛榮、孤獨,在與其他人交往上,也存在很大障礙。所以,一些學校和家庭對這類學生進行教育時,總習慣采用一些不正確的教育方式,基本上以批評和責備為主,對他們身上所存的優點視而不見。中職學生正處于學習和成長的重要時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就是在這個時期形成的。所以,對于教育工作者,以及班級的管理人員而言,對于學生的教育應注重心理效應的應用,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感受到他人對他們的關愛,產生幸福感。如果學生能得到心理導師的正確輔導,也有助于他們調節自己的情緒,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二)將樹立學生的自信心當成重點
1968年,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與賈可步森二人進行了一項很特別的實驗,他們隨意抽取一些學生,然后對教師說,這些學生的智商高于其他人,將來在學業上必定大有所成。從那天以后,這些學生就獲得了教師的青睞,在課堂上受到悉心的指導和激勵,這些學生自信心大增,自尊心也獲得了滿足,在后來的學習工作中也更加努力。后來在考試時,他們果然如教師所愿,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實驗者在總結這次實驗的成果時表示:這批學生之所以能夠走向成功和進步,源于教師對他們的期許和關注。這一心理學效應被后人們稱為“匹克馬利翁效應”,源于教育者對被教育者的尊重和信任。班主任在對中職班級的管理工作中,也應該學會應用“匹克馬利翁效應”,不能因為學生成績差,品德不好就對其失望、灰心,從而橫加指責,挖苦。一般來說,只要外部環境可以為其提供一定的刺激和幫助,每個人都能使自己的智力得到一定的強化。呵責、譏諷不但對學生的現狀沒有幫助,反而使得其更加消極,適得其反。
(三)在中職班級管理工作中合理地應用“鯰魚效應”
1.建立暢通的溝通渠道――反饋原則的應用
班級的生活,不同于一般群體的生活。它具有十分豐富的內容和多彩的形式。怎樣才能使集體中的目標、規范、組織和人際關系協調發展呢?班主任要及時掌握學生各自的動態,獲得有關反饋信息。如班級制訂的目標的積極性如何?哪些人有信心或哪些人有不同意見?目標是否發揮了激勵作用?是否符合實際?這些動態都需要班主任及時把握。然后根據這些動態,再不斷進行調節:或統一認識,進行說明;或排除各種心理障礙,或修改目標……同時,班主任的肯定或否定、批評或表揚又為被管理者提供了反饋信息。同學們將依據這些反饋信息來調節自己的心理和行為。
如何在班級管理中建立起暢通的溝通網絡?一方面,班主任可通過班會、班委會、各種活動等將自己對班級的管理思想、班級的發展設想等傳遞給學生,讓學生了解其想法,也可以通過個別談心的方式,針對個別學生的不同特點提出不同的要求;另一方面,班主任可通過各種正式渠道收集信息:如有計劃地召開班委會、任課教師討論會等,還可通過非正式渠道獲得信息:如與學生交往、同他們談心,隨時隨地,處處留心,從學生的言談中獲得信息,又如建立起信息網絡,在班級中設置一些能為班主任提供信息的“信息員”;第三是及時地分析和處理信息。班主任應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分析、判斷和整理,對發現的各種問題及時進行處理,將各種不良因素解決在萌芽狀態,而對大部分學生的愿望和需求則給予盡可能地滿足。這樣,班主任將會得到同學們的支持和尊敬。
2.發展特長,以點帶面――優化原則的應用
班級中任何一個成員都有自己的個性,個性心理發展的整體化,就是個性自由、全面和諧地發展。集體心理本身也是一個系統和整體,它們相互影響和促進。集體心理發展為個性發展創造了重要的社會心理環境。但不能限制個性的發展,個性的發展也不能離開集體的軌道。二者只有協調、統一起來,才能達到整體優化。
優化原則在班級管理中的應用是:發展特長、以點帶面。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修改和特長,首先,班主任應對班級的學生有整體的認識,根據大多數學生的特長趨勢,有計劃地組織和鼓勵學生積極開展課外活動,如拔河比賽、籃球比賽、文藝晚會等,使每一個學生在他所感興趣的活動中將自己的天賦和才能充分地發揮出來。另外,選擇2~3個對班級的整體優化和提高胡作用的“點”進行重點發展,形成班級特色,來帶動全班整體優化發展,從而達到整體優化的目的。而對差生也要把重點放在“帶”上,不能“踩”。那種因學生學習差或紀律差就給戴上“差生”帽子的做法,那種因學習差而把某些學生在班內的幾項“第一”都全部抹煞的做法,是不利于學生個性發展和班級整體優化的。班主任對這些學生要重點地帶,要不斷地鼓勵,讓他們融到集體中來,因為班級管理的目標是整體優化。
3.正確引導,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互補原則的運用
班集體的成員,既是管理的客體,也是管理的主體。因此,要加強班級管理,必須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他們的責任感、義務感,把班主任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結合起來,把老師的權威作用與學生的積極性結合起來,使其產生互補效應。
互補原則在班級管理中的應用:班主任的權威是通過學生的參與來實現的,管理班級,重點是激發學生自主管理和參與管理的積極性。要做到這點,一是使學生理解班集體的目標和班主任提出的管理要求,使之轉化為學生的內部需要,如學生行為規范的貫徹,這是班級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應使學生懂得行為規范每一條都符合他們的切身利益,與他們的健康成長密切相關,譬如,不吸煙、不喝酒、不賭博、不看壞書刊等規定,絕不是對他們個人生活的干預和個性的限制,而是保護他們身心健康,養成良好文明生活的需要。二是創造條件讓學生參與管理活動。如讓學生參與討論班級的管理條例,參與選拔班干部并對班級的各種情況進行檢查。評比和監督。三是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失敗。班級管理中難免出現失敗,比如學生們自己策劃的一項活動開展失敗了,這時班主任就要鼓勵他們,幫他們分析原因和總結經驗,或者帶領他們開展一些能找回自信心的活動,使他們繼續保持熱情和積極性。
4.合理地使用各種強化手段――效能原則的應用
在班級管理中,不論是集體的建設,還是良好品德的培養與不良品德的矯正,以及管理職能的發揮,人際關系的調節和行為規范的執行,都離不開各種強化手段的運用。強化又分為正強化和負強化。正強化如肯定、鼓勵、表揚、獎勵等,可以使某種心理或行為得到加強和鞏固;負強化如否定、制止、批評或懲罰,可以使某種心理或行為得到削弱或消退。在班級管理教育中,正確地運用各種強化手段,使其充分發揮積極的心理效能,是十分重要的。 作為班主任既要支持學生的自主管理,又要在必要時對各種行為進行強化。如班級中出現了一些好人好事,或者形成了一些好的風氣等,班主任就要及時表揚或肯定,甚至獎勵。獎勵時,班主任可先獎勵小組,這樣有利于各小群體內部增強凝聚力,有利于調動多數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當然,個人獎勵也是必要的,可以為集體樹立學習的榜樣;使好的發展勢頭得到正強化。如果班級中出現了違紀行為,或者一些不良的傾向,班主任要及時加以批評、制止甚至懲罰。當然,處罰僅僅是手段,更重要的是教育,懲罰后還要引導學生認識和改正錯誤;把這些不好的行為和傾向消滅掉,使班級的自主管理向正確的方向發展。